东汉故事试卷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016部编版)第13课《东汉的兴亡》同步试题(解析版)
《东汉的兴亡》同步试题山东省桓台县教学研究室张文英一、选择题1. 结束西汉政权的是A. 刘秀B. 刘邦C. 王莽D. 梁冀【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西汉政权,改国号为新朝。
刘秀是东汉的建立者,刘邦是西汉的建立者,梁冀是东汉的外戚、权臣。
C符合题意,故选C。
2. 2014年2月27日,霍洛柴登古城遗址发掘出重7000多斤、140万枚布币和方孔钱币等,经推断这里曾是西汉至王莽时期西河郡郡治窖藏。
这一重大考古发现对于研究我国汉代及哪个短命王朝的历史具有重要价值A. 秦朝B. 新朝C. 隋朝D. 元朝【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西汉至王莽时期西河郡郡治窖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后期,朝廷越来越腐败。
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公元23年,王莽被攻进长安的起义军杀死, 王莽政权被推翻,所以王莽政权是个短命的王朝。
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3. 西汉和东汉的都城分别是A. 咸阳和镐京B. 长安和洛阳C. 长安和镐京D. 咸阳和洛阳【答案】B【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西汉都城在长安,东汉都城在洛阳,选项中的咸阳为秦朝都城,镐京为西周都城。
故选B。
4. 东汉刘秀统治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史称A. 光武中兴B. 贞观之治C. 开元盛世D. 文景之治【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东汉时期历史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汉光武帝刘秀在位期间,以“柔道”治天下,采取一系列措施,社会安定、经济恢复、人口增长的局面,因此刘秀统治时期,史称“光武中兴”,故选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两汉经济的发展·光武中兴5. 刘秀以柔术治天下,重振朝纲的措施包括①下令释放奴婢,减轻负担,减轻刑法②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③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④合并州县,裁撤冗员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③④【答案】A【解析】光武帝在位三十三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恢复和发展经济。
东汉的建立与衰亡检测题2
单选题:东汉的建立与衰亡单项选择题1.2014年2月27日,霍洛柴登古城遗址发掘出重7000多斤、140万枚布币和方孔钱币等,经推断这里曾是西汉至王莽时期西河郡郡治窖藏。
这一重大考古发现对于研究我国汉代及哪个短命王朝的历史具有重要价值()A.秦朝B.新朝C.隋朝D.元朝2.电视剧《光武中兴》主要讲述哪一位人物领导义军扫灭新莽、成功实现“光武中兴”的故事()A.刘邦B.刘彻C.刘秀D.刘备3.刘秀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皇帝,下列措施与他无关的一项是()A.下令释放奴婢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惩处贪官污吏D.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4.东汉中期以后,中央政权的典型特征是()A.地方豪强独霸一方B.朝中大将篡夺皇位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5.“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是中国古代哪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口号()A.陈胜、吴广起义B.刘邦、项羽起义C.西汉绿林赤眉起义D.东汉黄巾起义6.下面是某同学制作的关于黄巾起义的知识卡片,其中错误的一项是()时间:公元184年领导人:张角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作用:使东汉政权土崩瓦解A.时间B.领导人C.口号D.作用7.下列关于东汉王朝统治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建立者刘秀是西汉宗室B.初期社会安定,经济发展C.中期以后出现外戚宦官交替专权D.在黄巾起义的打击下灭亡8.下列关于东汉政权后期逐步走向衰亡的原因中,不包括()A.外戚宦官交替专权B.州牧势力的膨胀C.黄巾起义的沉重打击D.王莽施政的危害9.下列关于东汉黄巾起义和秦末陈胜吴广起义相同点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当时的社会统治非常黑暗B.起义前都进行了精心的准备C.都遭到统治者的残酷镇压D.都使当时的统治者一蹶不振参考答案1.B 2.C 3.B 4.C 5.D 6.C 7.D 8.D 9.B 沁园春·雪 <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东汉的兴衰同步练习 (含答案)
第13课东汉的兴衰班级:姓名:成绩:一、选择题1.王莽政权被推翻后,建立东汉政权的是西汉宗室()A.刘邦B.刘彻C.刘启D.刘秀2.年代尺有助于历史记忆。
下图所示年代尺上的括号内分别应该填入()A.秦、汉B.西汉、东汉C.春秋、战国D.三国、西晋3.公元9年,灭亡西汉的外戚是()A.刘秀B.王莽C.刘邦D.张角4.公元9年,辅政大臣外戚王莽夺取政权,改国号为()A.新B.宋C.鲁D.吴5.刘秀重建的汉朝政权之所以被称为东汉,是因为其都城在原都城的东方而得名。
东汉的都城为()A.成都B.洛阳C.西安D.北京6.按在位的先后顺序排列下面的几位统治者,正确的是()①汉文帝②汉武帝③汉高祖④光武帝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③①②④D.④③①②7.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写到:“后汉(即东汉)屡有冲幼之君……母后临朝,自然要任用外戚。
”作者认为“母后临朝”会引起()A.外族入侵B.农民起义C.宦官专权D.外戚专政8.公元25年,()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A.刘邦B.刘彻C.刘秀D.王莽9.把握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
下面示意图反映出历史发展趋势是()A.从统一走向分裂B.经济发展C.从分裂走向统一D.国家统一10.东汉初年,刘秀整顿吏治,合并郡县;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社会出现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历史上称为()A.文景之治B.百家争鸣C.光武中兴D.“大一统”11.电视剧《光武中兴》主要讲述了一位历史人物领导义军扫灭新莽,成功开创繁荣局面的故事。
下列措施与这位历史人物无关的是()A.释放奴婢B.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C.减轻刑法D.建立刺史制度12.下列措施中,不属于光武中兴的内容的是()A.释放奴婢B.减轻农民负担C.减轻刑法D.增加官员数量13.公元25年称帝,定都洛阳,建立东汉王朝的是()A.刘秀B.刘邦C.嬴政D.刘彻14.“光武中兴”与“文景之治”在本质上的相同点是()A.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B.调整统治政策,实现稳定与繁荣C.完善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D.促进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15.经典诵读己成为当今中国人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方式。
初中历史东汉的兴亡试题及答案
初中历史东汉的兴亡试题及答案1.结束西汉政权的是()A.刘秀B.刘邦C.王莽D.梁冀考查点:此题考查对朝代顺序及建立者的识记。
答案:C解析:公元9年,王莽夺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2.2014年2月27日,霍洛柴登古城遗址发掘出重7000多斤、140万枚布币和方孔钱币等,经推断这里曾是西汉至王莽时期西河郡郡治窖藏。
这一重大考古发现对于研究我国汉代及哪个短命王朝的历史具有重要价值()A.秦朝B.新朝C.隋朝D.元朝考查点:此题以新的背景材料为切入点,考查对王莽建立新朝这一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答案:B解析:注意题干中关键词“西汉至王莽时期”,而王莽建立的新朝是个短命王朝。
3.西汉和东汉的都城分别是()A.咸阳和镐京B.长安和洛阳C.长安和镐京D.咸阳和洛阳考查点:考查对两汉都城的记忆。
答案:B解析: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西汉都城在长安,东汉都城在洛阳,选项中的咸阳为秦朝都城,镐京为西周都城。
4.东汉刘秀统治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史称()A.光武中兴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文景之治考查点:侧重对中国古代史上几个治世局面的考查比较。
答案:A解析:贞观之治是唐太宗在位,开元盛世是唐玄宗在位,文景之治是文帝、景帝在位,光武中兴是东汉刘秀在位,由此确定正确答案为A。
5.刘秀以柔术治天下,重振朝纲的措施包括()①下令释放奴婢,减轻负担,减轻刑法②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③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④合并州县,裁撤冗员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考查点:光武帝刘秀巩固统治的一系列措施。
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①②③④都属于刘秀采取的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
6.下列对“光武中兴”含义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A.社会比较安定B.经济状况明显好转C.人口增加D.农民摆脱了压迫和剥削考查点:考查对光武中兴的理解与认识。
答案:D解析:注意题干要求选不准确的一项,可以采用排除法,处在封建专制统治之下,农民永远摆脱不了受压迫和剥削的命运。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亡自学检测试题(共2页)
自学(zìxué)检测—?东汉的兴亡?一、填空〔客观〕(一共8题,一共73分)1.光武中兴(1)西汉灭亡:公元9年,外戚______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2)东汉建立:〔1〕背景:王莽施政加剧社会动乱,引发农民起义。
〔2〕建立:刘秀在25年称帝,定都______,史称东汉,他就是______。
(3)光武中兴:〔1〕目的:稳固统治,采取一系列稳定社会场面的措施。
〔2〕措施。
①下令释放______,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
②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视,惩办贪官污吏。
③允许北方______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3〕表现:社会比拟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开展,史称“______〞。
2.外戚宦官交替专权(1)原因:继位皇帝年幼,太后主持朝政,重用自己的亲戚,______权利膨胀。
皇帝长大后,依赖______除掉外戚,宦官由此把持朝政。
3.黄巾起义(1)概况:创立太平道的______于184年指导的一场______的农民大起义。
(2)口号(kǒuhào):苍天已死,______,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3)结果:在______HY队的残酷镇压下,历时9个月的黄巾起义最后被镇压下去。
(4)影响:这次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______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内容总结(1)自学检测—(2)(2)东汉建立:〔1〕背景:王莽施政加剧社会动乱,引发农民起义(3)(3)光武中兴:〔1〕目的:稳固统治,采取一系列稳定社会场面的措施(4)③允许北方______内迁,缓和民族矛盾(5)〔3〕表现:社会比拟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开展,史称“______〞(6)3.黄巾起义(1)概况:创立太平道的______于184年指导的一场______的农民大起义。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衰同步测试卷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衰同步测试卷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13课东汉的兴衰同步测试卷一、选择题1. “小民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
吏不必可畏,后来不必可轻!”这首民谣反映了( )A.当时人民的愤怒情绪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B.当时统治者对人民的蔑视和仇恨C.当时人民的彷徨和苦难D.当时统治者害怕人民起义的畏惧情绪2. 有人说“东汉王朝就是在外戚与宦官的打来斗去,皇帝像走马灯似的换来换去的过程中走向灭亡的”。
与这句话描述的历史现象无关的是( )A.东汉皇帝在位时间短B.东汉争夺帝位斗争激烈C.东汉王朝存在时间短D.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3. 下列对“光武中兴”含义的理解,不确切的一项是( )A.社会比较安定B.经济状况明显好转C.人口增加D.农民摆脱了压迫和剥削4. 东汉前期出现的治世局面是( )A.“光武中兴”B.“文景之治”C.“开皇之治”D.“贞观之治”5. 后世将刘秀建立的政权称为“东汉”的原因是()A.其统治区域相对于前朝而言在东方B.刘秀起兵于东方C.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代表了希望和生机D.刘秀政权的都城在前朝都城的东面6. 东汉后期交替专权是()A.外戚和将军B.外戚和宦官C.将军和宦官D.将军和豪强7. 东汉初期,政治经济得到发展,史称()A.光武中兴B.文景之治C.开元盛世D.贞观之治二、填空题8. 黄巾起义184年,经过精心策划,太平道创立人________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终于爆发了,起义军在全国各地同时向东汉王朝发动猛烈进攻,腐败的东汉政权迅速处于________的境地。
最终,由于东汉军队的残酷镇压,黄巾起义被镇压下去,但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9.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________与________交替专权的局面。
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10. 光武中兴新朝:________年,外戚________夺取政权,建立________,西汉灭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衰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衰练习题(含答案)2018年秋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衰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曾经强大的西汉王朝灭亡标志是( )A.刘邦率领起义军攻入咸阳 B.王莽称帝,改国号新C.匈奴入侵,占领河西走廊 D.献帝禅让,曹丕称帝2.公元25年,定都洛阳,建立东汉并再度实现国家统一的是( )A.刘邦 B.刘彻C.刘秀D.刘备3.电视剧《光武中兴》主要讲述了一位历史人物领导义军成功开创繁荣局面的故事。
下列措施与这位历史人物无关的是()A.释放奴婢B.建立刺史制度C.合并郡县,裁减官员D.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4.东汉刘秀统治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史称( )A. “光武中兴”B. “贞观之治”C. “开元盛世”D. “文景之治”5.下列属于光武中兴时期采取的措施的是( )A.让士兵复员生产,免除若干年兵役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精兵简政,惩处贪官 D.减轻刑罚,废除连坐6.东汉中期以后,政治黑暗最突出的表现是( )A.中央和地方矛盾深化B.统治阶级内部的派系斗争C.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D.皇帝昏庸愚昧,不理朝政7.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一首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此童谣反映当时的政治状况是( )A.皇权至上B.政治腐败C.起义不断D.时局动荡8.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是( )A.国人暴动 B.陈胜、吴广起义C.黄巾起义 D.绿林、赤眉起义9.黄巾大起义爆发的主要原因是( )A.连年灾荒,百姓无法生活B.统治者改制失败,社会矛盾重重C.民族之间矛盾尖锐、激化D.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政治黑暗10.小明在学习完一节历史课后,制作了这样的知识线索“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小明学习的内容是( )A.秦朝历史B.西汉历史C.东汉历史D.西晋历史二、非选择题11.光武帝刘秀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自己的统治?他在位期间被称为什么?12比较光武中兴和“文景之治”的异同,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13 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是继秦朝之后的又一强盛的大一统帝国。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东汉的兴亡同步测试题试题
第13课东汉的兴亡同步测试题一、选择题1、东汉的建立者是〔〕A.刘秀 B.刘邦 C.刘彻 D.刘启2、东汉完毕的标志是( )A. 三国鼎立场面的形成B. 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定国号魏C. 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D. 孙权称王,后改称帝3、东汉时期,出击北匈奴的大将是A.卫青 B.窦固 C.窦宪 D.霍去病4、东汉末年,“挟天子以令诸侯〞的HY阀是:A.刘备 B.曹操 C.袁绍 D.孙权5、东期以后,政治黑暗的主要原因是A.皇帝任用贪官污吏B.土地兼并严重C.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6、东汉时候,为造纸术的改良作出了重大奉献的是A.张衡B.华佗C.蔡伦D.班固7、东汉的都城在A.B. C.长安D.洛邑8、HY在谈到中国工业开展时说过,“讲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
那么,张謇对近代工业的开展所作出的奉献是A.提出“自强求富〞,创办汉阳铁厂B.提出“实业救国〞,创办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C.提出“救亡图存〞,进展维新变法D.提出“师夷长技〞,兴起洋务运动9、三国鼎立的政治场面正式形成的标志是A.官渡之战B.之战C.东汉灭亡D.吴国建立10、东汉末年,黄河中下游一带实力最强的HY阀是A.曹操和刘备B.曹操和袁绍C.刘备和孙权D.刘备和袁绍11、东汉末年,曹操在封建HY事集团割据混战中获得政治优势地位的主要原因是A.挟持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B.实行屯田制,保证了HY粮的供给C.奖励农耕,得到了劳动人民的支持D.官渡之战,打败了强敌袁绍12、黄巾起义爆发的主要原因是A.外戚、宦官专政B.统治者改制失败C.社会经济被破坏D.民族矛盾的锋利二、非选择题13、材料一“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照旧在,几度夕阳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主题歌材料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
乱石穿孔,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东汉故事试题及答案高一
东汉故事试题及答案高一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东汉的开国皇帝是:A. 汉高祖刘邦B. 汉光武帝刘秀C. 汉明帝刘庄D. 汉献帝刘协答案:B2. 下列哪一项不是东汉时期的著名战役?A. 赤壁之战B. 官渡之战C. 昆阳之战D. 黄巾起义答案:A3. 东汉时期的“文景之治”是指:A. 汉文帝和汉景帝的治世B. 汉光武帝和汉明帝的治世C. 汉献帝和汉献帝的治世D. 汉桓帝和汉灵帝的治世答案:B4. 东汉时期,著名的医学家张仲景著有:A. 《伤寒杂病论》B. 《黄帝内经》C. 《本草纲目》D. 《千金要方》答案:A5. 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三足鼎立的局面被称为:A. 三国鼎立B. 战国七雄C. 楚汉争霸D. 春秋五霸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东汉的都城是______。
答案:洛阳2. 东汉时期,著名的水利工程是______。
答案:都江堰3. 东汉时期,著名的科学家张衡发明了______。
答案:地动仪4.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的领导者是______。
答案:张角5. 东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班固著有______。
答案:《汉书》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东汉光武帝刘秀的统一过程。
答案:东汉光武帝刘秀在新朝末年的混乱中起兵,通过一系列战役,最终在公元25年称帝,建立了东汉王朝。
他先后平定了赤眉军、公孙述等割据势力,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2. 东汉时期的“党锢之祸”是如何发生的?答案:东汉时期的“党锢之祸”是指宦官专权,与士人集团发生冲突,导致士人被打压的事件。
宦官利用皇帝的信任,诬陷和迫害士人,导致许多士人被杀害或流放。
3. 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有何历史意义?答案:黄巾起义是东汉末年农民起义的代表,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矛盾的激化和农民阶级的觉醒。
起义虽然最终被镇压,但它加速了东汉王朝的灭亡,为后来的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4. 东汉时期的文化成就有哪些?答案:东汉时期的文化成就包括文学、艺术、科技等多个方面。
东汉的兴衰-北京习题集-教师版
东汉的兴衰(北京习题集)(教师版)一.选择题(共5小题)1.(2019秋•延庆区期末)东汉建立以后,他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又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材料中的“他”是()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武帝D.汉光武帝2.(2019秋•密云区期末)东汉建立以后,他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还合并郡县,裁减官员,惩处贪官污吏;又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材料中的“他”是()A.汉高祖B.汉光武帝C.汉桓帝D.汉灵帝3.(2019秋•东城区期末)如图是东汉彩绘陶击鼓说唱俑,这件俑表情生动活泼,幽默风趣,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东汉的民间生活气息。
下列历史事件与该文物处于同一历史时期的是()A.文景之治B.七国之乱C.王莽改制D.光武中兴4.(2019秋•大兴区期末)如图反映出某朝代的统治局面。
该局面()A.出现在西汉时期B.使皇帝只受制于外戚C.造成严重的社会动荡D.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皇帝年幼5.(2019秋•平谷区期末)年代尺有助于历史记忆。
下列所示年代尺上的“?”处应填入()A.武帝“独尊儒术”B.刘秀建立东汉C.西晋“八王之乱”D.卫青北击匈奴二.材料题(共1小题)6.(2016秋•房山区期末)[玩中学史]某公司新开发款历史题材的游戏软件,试玩阶段闯关成功可以获得三个月黄钻玩家等奖励,请你来挑战吧!(1)请选择你将穿越的朝代。
A.秦朝B.西周C.东汉D.西汉(2)请将所选朝代放在年代尺上正确的位置。
(3)下面哪一幅地图是所选朝代的版图?(4)走进该朝代的都城,可能是下列哪个城市?A.洛阳B.长安C.咸阳D.镐京(5)当时的统治者可能是(6)下列哪项属于该朝代统治者的举措?A.颁布“推恩令”,王国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B.重用清廉有为的南阳太守杜诗,造福一方百姓。
C.通过层层分封,建立起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统治阶级。
D.皇帝之下没有承相、太尉、御史大夫,三者之间互不统属。
西汉与东汉试题答案
西汉与东汉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西汉的建立者是谁?A. 刘邦B. 刘秀C. 刘彻D. 刘病已答案:A2. 东汉的都城是哪个城市?A. 长安B. 洛阳C. 许昌D. 邺城答案:B3. 以下哪位皇帝在位期间,西汉达到了鼎盛时期?A. 汉武帝B. 汉文帝C. 汉景帝D. 汉宣帝答案:A4. 东汉末年,哪位军阀控制了朝政,最终导致了三国鼎立的局面?A. 曹操B. 刘备C. 孙权D. 袁绍答案:A5. “王莽篡汉”事件发生在哪个朝代?A. 西汉B. 东汉C. 新朝D. 后汉答案:C二、填空题1. 西汉的建立标志着________的结束,而东汉的建立则是在________之后。
答案:秦朝、新朝2. 东汉时期,儒家学说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其中________被尊奉为官方的意识形态。
答案:经学3. 西汉时期,汉武帝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这一政策对后世的________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答案:文化与政治4. 东汉末年,宦官专权和外戚干政是导致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的重要原因,这种情况在________时期达到了顶峰。
答案:桓、灵三、简答题1. 请简述汉武帝时期的对外扩张政策及其影响。
答:汉武帝时期,对外采取了积极的扩张政策,先后平定了南越、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加强了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同时,他还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对西方的贸易路线。
这些举措极大地扩展了汉朝的疆域,增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描述王莽篡汉的过程及其失败的原因。
答:王莽是西汉末年的一位权臣,他利用自己的权势和汉平帝的年幼无知,逐步掌握了朝政大权。
公元9年,王莽废除了西汉末帝孺子婴,自立为帝,建立了新朝。
然而,王莽在位期间,改革过于激进,触动了贵族和地方豪强的利益,加之自然灾害频发,社会矛盾加剧,最终导致了新朝的覆灭。
公元23年,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被杀,新朝灭亡。
3.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答:黄巾起义的爆发是东汉末年社会矛盾激化的直接结果。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期末试题分类选编2022-2023学年上学期广西地区各地七年级历史
3.13 东汉的兴衰一、选择题1.(2022秋·广西河池·七年级统考期末)“(公元25年)九月,赤眉入长安,更始降,旋为赤眉所杀。
光武则乘机南下,攻下洛阳,并定都于此。
”后世称“光武”所建的政权为()A.西汉B.东汉C.蜀汉D.后汉2.(2022秋·广西贺州·七年级统考期末)反腐败问题,因为涉及老百姓的利益,历来是民众最关心的话题。
东汉时期光武帝采取的反腐败措施()A.释放奴婢B.轻徭薄赋C.严惩贪官污吏D.尊崇儒术3.(2022春·广西河池·七年级统考期末)中国古代出现过“文景之治”“光武中兴”等治世局面,他们具备的共同历史条件是()A.罢黜百家,尊崇儒术B.民族交往密切,海外贸易发达C.国家统一,社会稳定D.君主专制加强,科举制度完善4.(2022秋·广西贵港·七年级统考期末)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5.(2022秋·广西贵港·七年级统考期末)东汉皇帝刘秀在位期间,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以下对这一局面出现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有()①释放奴婢,减轻刑罚①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①让士兵返乡务农①惩处贪官污吏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6.(2022秋·广西贺州·七年级统考期末)西汉宗室刘秀称帝后,为巩固统治采取了许多措施,其中不包括A.多次下令释放奴婢B.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法C.合并郡县,裁减官员D.压迫少数民族,维护贵族利益7.(2022秋·广西河池·七年级统考期末)下列与汉光武帝刘秀统治措施无关的是()A.下令释放奴婢B.合并州县C.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D.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8.(2022秋·广西北海·七年级期末)如图是成都地区出土的东汉彩绘陶击鼓说唱俑。
第13课东汉的兴亡-学易试题君之K三关2019学年七年级历史人教版(上册)
1
一、光武中兴
1.西汉后期,朝政越来越腐败。
公元 年,外戚 夺取政权,建立 朝, 灭亡。
2.王莽政权被农民起义推翻后,西汉宗室 在公元 年称帝,定都 ,史称 。
刘秀就是 。
3.光武中兴
(1)目的: 。
(2)措施
①多次下令释放 ,减轻 的负担,减轻 。
②合并郡县,裁减 ,加强对 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③允许 内迁,缓和 矛盾。
(3)结果:到 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 ”。
二、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1.外戚专权: 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大权就由皇帝的母亲 主持。
太后重用自己的亲戚,导致 的权力膨胀。
2.宦官专权:皇帝长大后,不甘心被 摆布,想亲自行使君权,就依赖身边的 ,设法除掉外戚, 由此得到宠信,把持朝政。
东汉故事试卷
东汉故事阅读测试卷班级姓名一、填空题(26分)1.林汉达是一个()家、()家、()家。
2..西汉末年,社会动乱,外戚()趁机夺取政权,改国号为新,把天下的天地改为(),并进行经济改革,史称()。
公元25年,()即位称帝,定都()史称东汉.3.本书中你最喜欢的三个故事是《》《》《》。
4.公元23年二月初一,在清水举行了皇帝登基仪式,改元为“()”。
刘玄拜()、()为“上公”,朱鲔为“()”,刘秀为“()”。
打这儿起,绿林起义军称为“()”5.()大战消灭了王莽的主力。
6.蔡侯纸是龙亭侯()发明的。
7.南阳了不起的科学家()发明了()。
8.“做帝王要有天命的,我怎么敢承当呐?”是()说的。
9.赤眉军早进了武关后,()(地名)已经是“火烧眉毛”。
10.公元 32 年,汉光武亲自带兵去征伐隗嚣。
隗嚣带着妻子逃到了( )(在甘肃省天水县南),公孙述派来的救兵逃到了( ) (在甘肃省天水县西南)。
11.()平定了陇、蜀。
二、选择题(30分)1.“官逼民反”一节中,张角自称的封号是()?A.天公将军B.地公将军C.人公将军2.新朝被推翻后,哪个太学生愿意帮助刘秀定天下?( )A.冯异B.邓禹C.寇询3.投笔从戎中“戎”是什么意思? ( )A.军队,军事B.大C.中国古代称西部民族4.本书中的“铜马皇帝”是什么意思? ( )A.是关西一代人对刘秀的称呼B.是对王莽的称呼C.因为这个皇帝打仗时骑得马是铜马5.自立为王后,刘秀和王莽的做法分别是什么? ( )A.刘秀和王莽都不够民生,一意孤行B.刘秀和王莽都勤政爱民C.刘秀勤政爱民,王莽不顾民生疾苦,一意孤行6.东汉中后期,外戚专权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A.东汉中后期多有幼主临朝B.皇帝的提拔C.宦官专权导致的7.面对各地起义军自立为王,刘秀是怎么关注自己能不能当皇帝的?( )A.他不想当皇帝B.他迫切的想当皇帝C.他非常耐心的等待时机的到来8.党锢之争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A.党人和宦官之争B.党人和外戚之争C.外戚和宦官之争9.你同意外戚和宦官是导致东汉灭亡的最大原因这种观点吗?( )A.同意B.不同意C.对东汉的灭亡起到加速作用10.反对王莽的赤眉军首领是()A.吕育B.樊崇C.王匡11.绿林好汉是以谁为首领()A.王莽,王匡B.王匡,王凤C.刘玄,王匡12.赤眉军打着汉天子刘盆子的旗号,来讨伐刘玄。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亡提升训练试题
提升训练—?东汉的兴亡?制卷人:歐陽文化、歐陽理複;制卷時間:二O二二年二月七日一、单项选择题(一共5题,一共84分)1.以下都是两汉时期的皇帝,按在位的先后顺序排列应该是〔〕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④②③①D.③④①②2.东汉初年,出现了较为安定繁荣的景象,这就是“光武中兴〞,这种场面的出现与以下哪个皇帝有直接关系〔〕A.汉高祖B.汉武帝C.光武帝D.汉景帝3.以下对“光武中兴〞含义的理解,不确切的一项是哪一项〔〕A.社会比拟安定B.经济状况明显好转C.人口增加D.农民摆脱了压迫和剥削4.东后期,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这种现象本质上是〔〕A.专制主义HY集权制度的产物B.豪强地主权力恶性膨胀的结果C.皇帝大多年幼无知D.官僚集团争权夺势的结果5.与秦末农民战争相比拟,黄巾起义表现出的主要不同特征是〔〕A.创立HY组织B.反对暴政C.沉重打击了封建王朝D.提出了口号二、材料分析题(一共1题,一共16分)1.阅读以下材料,答复以下问题。
材料一东汉和帝以下各帝继位年龄皇帝和帝殇帝安帝顺帝冲帝继位年龄10岁1岁13岁11岁2岁皇帝质帝桓帝灵帝少帝献帝继位年龄8岁15岁12岁14岁9岁材料二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一首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材料三 ?后汉书•皇甫嵩传?记载,黄巾起义爆发后,起义HY“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
旬日之间,天下响应,京师震动〞。
〔1〕材料一表格反映了什么问题?该问题会导致什么后果?〔2〕材料二中童谣的大意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黄巾起义得到天下响应的原因。
“京师震动〞后,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措施?制卷人:歐陽文化、歐陽理複;制卷時間:二O二二年二月七日。
东汉由盛转衰试题及答案
东汉由盛转衰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东汉末年,导致社会动荡不安的主要原因是:A. 自然灾害频发B. 外族入侵C. 宦官专权D. 农民起义答案:C2. 东汉末年,黄巾军起义的领袖是:A. 张角B. 张梁C. 张宝D. 张鲁答案:A3. 东汉时期,著名的医学家张仲景所著的医学典籍是:A. 《黄帝内经》B. 《伤寒杂病论》C. 《本草纲目》D. 《千金方》答案:B二、填空题1. 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三足鼎立的局面被称为________。
答案:三国鼎立2. 东汉时期,著名的水利工程________的修建,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答案:都江堰三、简答题1. 简述东汉末年宦官专权对国家政治的影响。
答案:东汉末年宦官专权导致朝政腐败,政治黑暗,社会矛盾激化,最终导致黄巾起义爆发,加速了东汉的灭亡。
2.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的起因是什么?答案: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的起因是宦官专权,官僚腐败,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困苦,加之自然灾害频发,导致民不聊生,最终爆发了黄巾起义。
四、论述题1. 论述东汉末年社会动荡的原因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答案:东汉末年社会动荡的原因主要有宦官专权、官僚腐败、土地兼并、自然灾害频发等。
这些因素导致社会矛盾激化,农民起义频发,最终导致东汉的灭亡。
东汉末年的动荡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导致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也为后来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格局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后世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发展提供了反思和借鉴。
2. 分析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三足鼎立的政治格局。
答案: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三足鼎立的政治格局是由各自的政治、军事实力和地缘政治决定的。
曹操控制了北方,刘备控制了蜀地,孙权控制了江东。
三者之间相互制衡,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政治格局。
这种格局的出现,一方面反映了东汉末年政治力量的分散,另一方面也为后来的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西汉与东汉试题及答案
西汉与东汉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西汉的开国皇帝是谁?A. 秦始皇B. 汉高祖C. 汉武帝D. 汉文帝答案:B2. 东汉的建立者是谁?A. 汉高祖B. 汉光武帝C. 汉文帝D. 汉景帝答案:B3. 以下哪项不是西汉时期的著名战役?A. 巨鹿之战B. 垓下之战C. 马陵之战D. 长平之战答案:C4. 东汉时期,哪位皇帝实行了“光武中兴”?A. 汉光武帝B. 汉明帝C. 汉章帝D. 汉和帝答案:A5. 西汉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由哪位皇帝提出的?A. 汉高祖B. 汉武帝C. 汉文帝D. 汉景帝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西汉的都城是________。
答案:长安2. 东汉的都城是________。
答案:洛阳3. 西汉时期著名的“丝绸之路”的起点是________。
答案:长安4. 东汉时期,________皇帝在位时,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答案:汉明帝5. 西汉时期的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书是________。
答案:《史记》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西汉的建立过程。
答案:西汉的建立过程始于秦朝末年的农民起义,刘邦在楚汉战争中逐渐壮大,最终在公元前202年击败项羽,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2. 东汉的建立背景是什么?答案:东汉的建立背景是西汉末年王莽篡位,建立新朝,但因政治腐败和天灾人祸导致民不聊生,最终在公元25年,汉光武帝刘秀在绿林军的支持下推翻新朝,重建汉朝,史称东汉。
3. 西汉时期的政治制度有哪些特点?答案:西汉时期的政治制度以中央集权为主,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同时,实行了科举制度的雏形,选拔官员注重德才兼备。
4. 东汉时期的经济和文化有何发展?答案:东汉时期的经济有所发展,农业生产技术得到提高,手工业和商业也有所繁荣。
文化方面,儒学继续发展,佛教开始传入中国,同时出现了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和文学家,如张衡、班固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汉故事阅读测试卷
班级姓名
一、填空题(26分)
1.林汉达是一个()家、()家、()家。
2..西汉末年,社会动乱,外戚()趁机夺取政权,改国号为新,把天下的天地改为(),并进行经济改革,史称()。
公元25年,()即位称帝,定都()史称东汉.
3.本书中你最喜欢的三个故事是《》《》《》。
4.公元23年二月初一,在清水举行了皇帝登基仪式,改元为“()”。
刘玄拜()、()为“上公”,朱鲔为“()”,刘秀为“()”。
打这儿起,绿林起义军称为“()”
5.()大战消灭了王莽的主力。
6.蔡侯纸是龙亭侯()发明的。
7.南阳了不起的科学家()发明了()。
8.“做帝王要有天命的,我怎么敢承当呐?”是()说的。
9.赤眉军早进了武关后,()(地名)已经是“火烧眉毛”。
10.公元 32 年,汉光武亲自带兵去征伐隗嚣。
隗嚣带着妻子逃到了( )(在甘肃省天水县南),公孙述派来的救兵逃到了( ) (在甘肃省天水县西南)。
11.()平定了陇、蜀。
二、选择题(30分)
1.“官逼民反”一节中,张角自称的封号是()?
A.天公将军
B.地公将军
C.人公将军
2.新朝被推翻后,哪个太学生愿意帮助刘秀定天下?( )
A.冯异
B.邓禹
C.寇询
3.投笔从戎中“戎”是什么意思? ( )
A.军队,军事
B.大
C.中国古代称西部民族
4.本书中的“铜马皇帝”是什么意思? ( )
A.是关西一代人对刘秀的称呼
B.是对王莽的称呼
C.因为这个皇帝打仗时骑得马是铜马
5.自立为王后,刘秀和王莽的做法分别是什么? ( )
A.刘秀和王莽都不够民生,一意孤行
B.刘秀和王莽都勤政爱民
C.刘秀勤政爱民,王莽不顾民生疾苦,一意孤行
6.东汉中后期,外戚专权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
A.东汉中后期多有幼主临朝
B.皇帝的提拔
C.宦官专权导致的
7.面对各地起义军自立为王,刘秀是怎么关注自己能不能当皇帝的?( )
A.他不想当皇帝
B.他迫切的想当皇帝
C.他非常耐心的等待时机的到来
8.党锢之争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
A.党人和宦官之争
B.党人和外戚之争
C.外戚和宦官之争
9.你同意外戚和宦官是导致东汉灭亡的最大原因这种观点吗?
( )
A.同意
B.不同意
C.对东汉的灭亡起到加速作用
10.反对王莽的赤眉军首领是()
A.吕育
B.樊崇
C.王匡
11.绿林好汉是以谁为首领()
A.王莽,王匡
B.王匡,王凤
C.刘玄,王匡
12.赤眉军打着汉天子刘盆子的旗号,来讨伐刘玄。
那刘盆子原来是()
A.牛倌儿
B.店小二
C.卖草鞋
13.班超在西域,听说西方还有一个大国叫大秦,就是()
A.古罗马
B.古希腊
C.雅典
14.刘秀当了皇帝,就是后来的()
A.汉光武
B.汉明帝
C.汉武帝
15.推翻新朝的绿林、赤眉这两支最大的农民起义军,到这时候,都给()收拾了。
A.汉光武
B.汉明帝
C.汉武帝
三、连线题(14分)
投笔从戎严子陵
种地钓鱼王宪
宁死不屈汉明帝
取经求佛董宣
跋扈将军班超
弘农郡长粱冀
赛萧何寇恂
四、判断题 10
1.王宪死守黄金。
()
2.新朝后,冯异成了刘秀的心腹。
()
3.汉宣帝刘秀在31岁时,拜邓禹为大司徒。
()
4.得陇望蜀中汉宣帝拜窦融为凉州牧。
()
5.严子陵的家乡在富春山。
()
五、简答题(20分)
1.请写出你喜欢的一个故事,并介绍故事内容。
2.请介绍王莽是以怎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