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化学第三章

合集下载

高分子化学 第三章

高分子化学 第三章

第三章参考答案2.下列烯类单体适于何种机理聚合?自由基聚合,阳离子聚合或阴离子聚合?并说明理由。

解:①.氯乙烯,适于自由基聚合。

Cl-就是吸电子基团,有共轭效应,但均较弱②.偏二氯乙烯,适于自由基聚合,但也可进行阴离子聚合。

两个Cl-原子的共同作用使其可进行两种聚合。

③.丙稀腈,适于自由基聚合与阴离子聚合。

CN-基就是强吸电子基团,并有共轭效应。

④.2-腈基丙稀腈,适于阴离子聚合。

两个CN-基的吸电子基团倾向过强,只能阴离子聚合。

⑤. 丙稀,由于烯丙基效应,使其易向单体转移,不能进行自由基聚合。

一般采取配位聚合的方式合成聚合物。

⑥. 异丁烯,适于阳离子聚合。

3CH -就是供电子基团,且与双键有超共轭效应,而且两个3CH -的共同作用,使其可以阳离子聚合。

⑦. 苯乙烯,适于自由基聚合,阳离子与阴离子聚合。

因为共轭体系π电子容易极化并易流动。

⑧. 四氟乙烯,适于自由基聚合。

F -原子体积小,结构对称。

⑨. 2-腈基丙烯酸酯,适于阴离子聚合与自由基聚合。

CN -基与COOR -两个吸电子基团使其易于阴离子聚合,同时又具有共轭效应,可进行自由基聚合。

⑩. 异戊二烯,适于自由基聚合,阳离子与阴离子聚合。

因为共轭体系π电子容易极化并易流动。

3. 判断下列烯类能否进行自由基聚合,并说明理由。

解:①. CH 2=C(C 6H 5)2 偏二苯乙烯,不能。

因为二苯基的空间位阻过大,只能形成二聚体。

②. ClHC=CHCl 1,2-二氯乙烯,不能。

因为单体结构对称,1,2-二取代又具有较大的空间位阻。

③. CH 2=C(CH 3)C 2H 5 2-甲基丁烯,不能。

由于双键上的电荷密度过大,不利于自由基的进攻,且易转移生成稳定的烯丙基自由基。

④. CH 3CH=CHCH 3 2-丁烯,不能。

因为单体结构对称,空间位阻较大,且易生成烯丙基自由基。

⑤. CH 2=CHOCOCH 3 丙烯酸甲酯,能。

酯基有弱的吸电子效应及共轭效应。

高分子化学第三章

高分子化学第三章
阳离子聚合的特点: 快引发,快增长,难终止和易转移。
(二)阴离子聚合
在链式聚合反应中,活性中心为阴离子的聚 合反应。常用的引发剂有碱金属、丁基锂等亲核 试剂。
阴离子聚合反应的通式可表示如下:
A B M BM A M M n
其中B-为阴离子活性中心,A+为反离子,一般 为金属离子。与阳离子聚合不同,阴离子聚合中 ,活性中心可以是自由离子、离子对,以及处于 缔合状态的阴离子。
酸根的亲核性不能太强,否则会与活性中心结合成 共价键而终止,如HCl
CH3 CH A X
A CH3 CH
X
不同质子酸的酸根的亲核性不同
氢卤酸的X-亲核性太强,不能作为阳离子聚合引发剂, 如HCl引发异丁烯
(CH3)3C Cl
(CH3)3C Cl
HSO4- H2PO4-的亲核性稍差,可得到低聚体。 HClO4,CF3COOH,CCl3COOH的酸根较弱,可生成高聚 物。
Lewis酸引 发
傅-克(俗称Friedel-Grafts催化剂)反应中的各种
金属卤化物,都是电子的接受体,称为Lewis酸。
从工业角度看,是阳离子聚合最重要的引发剂。
Lewis酸包括: 金属卤化物:
BF3 , AlCl3, SnCl4 , TiCl4, SbCl5, PCl5, ZnCl2 金属卤氧化物:
离子聚合:活性中心是离子的聚合。
根据中心离子电荷性质的不同 阳离子聚合 阴离子聚合
离子聚合的理论研究开始于五十年代:
1953年,Ziegler在常温低压下制得PE 1956年,Szwarc发现了“活性聚合物”
多数烯烃单体都能进行自由基聚合,但是 离子聚合却有极高的选择性。 原因: 离子聚合对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稳定性要求 比较严格。

3 高分子化学第三章课堂复习

3 高分子化学第三章课堂复习
选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通过乳液聚合,可以在较低聚合温度下得到分子量高的聚合 物。 例 2:悬浮聚合法生产聚氯乙烯时,为什么采用高活性和中活性引发剂并用的引发体系?
解:氯乙烯悬浮聚合时所得聚氯乙烯的分子量与引发剂浓度关系不大。分子量主要由 单体链转移来决定,所以聚氯乙烯的分子量主要由温度控制。
氯乙烯悬浮聚合是非均相本体聚合,在转化率较低时易出现反应自动加速。如选用高 活性引发剂,引发剂浓度随反应的进行显著下降。这样正常聚合速率的衰减与自动加速所 造成的速率上升互相补偿使反应可匀速进行。但聚合的后期,高活性引发剂浓度降得很低, 正常聚合速率得衰减不能由自动加速部分来补偿,通过加入中活性引发剂提高引发剂浓度, 使反应温度得控制,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反应都有了保证。
降低其分子量,则应加入硫醇等链转移剂。在 50C 时,丁二烯链自由基对正辛硫醇的转移
常数 C,高达 16。加入少量硫醇即可显著地降低聚丁二烯的分子量。
6
例 4:已知在苯乙烯单体中加入少量乙醇进行聚合时,所得聚苯乙烯的分子量比一般本体 聚合要低,但当乙醇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所得到的聚苯乙烯的分子量要比相应条件下本 体聚合所得的要高,试解释之。 答:加少量乙醇时,聚合反应还是均相的,乙醇的链转移作用会使其分子量下降。当乙醇 量增加到一定比例后,聚合反应是在不良溶剂或非溶剂中进行,出现明显的自动加速现象, 从而造成产物的分子量反而比本体聚合的高。
(CH3)2C CH2CH n-1CH2CH(OCOCH3) CN OCOCH3
甲醇转移终止
(CH3)2C CH2CH CH2CH(OCOCH3)+CH3OH CN OCOCH3
CHOH+(CH3)2C CH2CH nH CN OCOCH3
2.甲醇转移引发,岐化终止 甲醇转移引发

高分子化学-第3章 自由基聚合

高分子化学-第3章 自由基聚合

3. 4
聚合物的平均聚合度
1、动力学链长和聚合度
(1)动力学链长υ (kinetic chain length)的定义
每个活性种从引发阶段到终止阶段所消耗单体分子数。无 链转移时,动力学链长为增长速率和引发速率的比。 依据稳态时引发速率等于终止速率,则动力学链长可表 示为增长速率与终止速率的比: 即为单体消耗速率与
自由基产生(或消失) 速率之比
3. 4
聚合物的平均聚合度
如将稳态时的自由基浓度 入上式,可得下式:
,代
3. 4
聚合物的平均聚合度
若自由基聚合反应由引发剂引发时,
引发速率Ri = 2 f kd[I],则:
3. 4
聚合物的平均聚合度
可知动力学链长与引发速率存在以下关系:
1) 动力学链长与单体浓度的一次方成正比,与 引发剂浓度平方根成反比。 2) 说明了在自由基聚合体系中,增加引发剂用 量虽然可以提高聚合速率,但又使聚合物相对分子 质量降低。由此说明引发剂在自由基聚合中的重要
(1)温度对聚合速率的影响
总聚合速率常数k与温度T(K)遵循Arrhenius经验公式: 由前面推导可知: k=Ae-E/RT
k=kp(kd/kt)1/2
因此:
3.5 影响自由基聚合反应的因素
从而可知,总活化能E=(Ep-Et/2)+Ed/2
由Ep、 Et和Ed的大小可以得到总活化能E约为83 kJ/mol,为正值,表明温度升高,速率常数增大k增大。
3.5 影响自由基聚合反应的因素
1. 链自由基的双基终止过程的三步曲:
1) 链自由基的平移;
2) 链段重排,使活性中心靠近;
3) 双基相互反应而使链终止。
第二步(链段重排)是 控制步骤,受体系粘度 影响显著。

高分子化学课件第三章 自由基共聚合

高分子化学课件第三章 自由基共聚合

m1= d[M1] = k11[M1*][M1] + k21[M2*][M1] (i)
m2 d[M2]
k12[M1*][M2] + k22[M2*][M2]
第三章 自由基共聚合
(3)假设共聚反应是一个稳态过程,即总的活性中心的浓 度[M1*+M2*]恒定,[M1*]和[M2*]的消耗速率等于[M1*]和 [M2*]的生成速率,并且 M1* 转变为M2*的速率等于M2*转 变为M1*的速率;
二元共聚合的理论研究较系统深入,而三元及三元以上共 聚合复杂,理论研究很少,但实际应用的例子颇多。ABS, SBS
三元以上聚合,一般以两种单体确定主要性质,另外单体 改性。
二元共聚物根据两单体单元在分子链上的排列方式可分四 类:
第三章 自由基共聚合
(1)无规共聚物(random copolymer) 两种单体单元的排列没有一定顺序,A单体单元相邻的单
第三章 自由基共聚合
四种竞争链增长反应:
k11 M1* + M1
k12 M1* + M2
k21 M2* + M1
k22 M2* + M2
M1* R11 = k11[M1*][M1]
M2* R12 = k12[M1*][M2]
M1*
R21 = k21[M2*][M1]
M2* R22 = k22[M2*][M2]
若含一段A链与一段B链,如~AAAAAAA-BBBBBBBBBB~, 称AB型二嵌段共聚物;如果是由一段A链接一段B链再届一 段A链,如~AAAAAA-BB~BBB-AAAAAAA~,则称ABA型 三嵌段共聚物;若由多段A链和多段B链组成,则称(AB)n型 多嵌段共聚物。
第三章 自由基共聚合

高分子化学导论第3章_自由基聚合机理及分子量链转移

高分子化学导论第3章_自由基聚合机理及分子量链转移

链转移与链终止反应
链转移 自由基与其他非自由基分子的反应
链终止 自由基与自由基的反应
引发 增长
E (kJ/mol)
k
特点
Ed:105~150 Ei: 21~34
Ep=20~34
kd: 10- 4~10- 6s-1 慢引发 kp=102~104l/mol·s 快增长
终止 Et=8~21
kt=106~108l/mol·s 速终止
如:过氧化乙酰环己烷磺酰(ACSP)
2) 无机过氧化物——过硫酸盐 过硫酸钾,过硫酸铵
O
O
KO S O O S OK
O
O
O 2 KO S O
O
K2S2O8
2KSO4
水溶性引发剂
可单独使用,还可与适当的还原剂构成氧化 还原体系,在室温或更低温度下引发聚合
3. 氧化-还原体系引发剂
由氧化剂与还原剂组合在一起,通过电子转移 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产生自由基而引发单 体进行聚合 特点: 活化能低,可在室温或更低温度下引发聚合 引发速率快,即活性大 种类多
歧化终止的结果:
Xn与链自由基中的单体单元数相同。
每个大分子只有一端为引发剂残基,
另一端为饱和或不饱和(两者各半)。
终止方式与单体种类、聚合条件有关 St:偶合终止为主 MMA:>60℃歧化终止为主
< 60℃两种终止方式均有
链终止的特点: Et(终止活化能)很低,8-21KJ/mol Rt(终止速率)极高 双基终止受扩散控制
均裂(homolysis) 共价键上一对电子分属两个基团,带独 电子的基团呈中性,称为自由基
RR
2R
异裂(heterolysis) 共价键上一对电子全部归属于某一基团, 形成阴离子,另一缺电子的基团,称做阳 离子

高分子化学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

高分子化学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

• 链转移反应前后,自由基的数目未变。
35
1. 向单体转移
· ~~CH2-CH + CH2=CH Cl Cl
· ~~CH=CH + CH3-CH Cl Cl
• 注意CH2=CHCl单体
36
2. 向溶剂或链转移剂转移
X ~~CH2CH · + YS X ~~CH2CHY + S ·
• 溶剂:
• 链转移剂:有较强的链转移能力的化合
1 2
[I ]
1
2
[M ] (3—35式)
注意本方程的适用范围
73
二、温度对聚合速率的影响
• 阿累尼乌斯公式:K=Ae–Ea/RT
其中:K=kp(kd/kt)½ 则:Ea=Ep+Ed/2–Et/2
74
一般情况下: Ep≈29kJ•mol–1, Ed≈126kJ•mol–1 Et≈17kJ•mol–1
10
一、 聚合的可能性
• 主要取决于双键上取代基的空间 效应
11
1.烯类单体: CXY=CMN
(1)一取代( CH2=CHX)
可均聚合
12
(2)二取代
(CH2=CXY、CHX=CHY) (a)1,1——二取代:一般不考虑空 间位阻效应,可均聚合。
注意:CH2=C(Ar)2只能形成二聚体
13
(b)1,2——二取代
54
2.半衰期
[I] ln = Kd t [I0]
• 60℃
ln2 t½ = K d
(3—17)
t½ >6h,低活性引发剂 1h< t½ <6h,中活性引发剂 t½ <1h,高活性引发剂
55
3. 引发效率

高分子化学第三章自由基聚合

高分子化学第三章自由基聚合
解:
①由条件a得单体浓度[M]=0.877×103/104=8.53mol·L-1 ,条 件b得引发剂浓度 [I]=0.109%×0.887×103/242=4.0×10-
3mol·L-1
②60 ℃苯乙烯为100%双基偶合终止,当聚合度=2460,则动
力学 链长为R1p230. Rp
Ri 2f kd[I]
• 阻聚常数见课本P98表3-26 • 阻聚效果:
DPPH > FeCl3 > 苯醌> 硝基苯Fra bibliotek计算题
1、甲基丙烯酸甲酯进行聚合,试由⊿H和⊿S来计算77℃、 127℃、177℃、227℃ 时的平衡单体浓度,从热力学上 判断聚合能否正常进行。
解:ln[M]e=⊿H/RT-⊿S/R,且⊿H=-56500 ⊿S=-117.2 当T=350K时,ln[M]e=⊿H/RT-⊿S/R=-5.32
20、链转移反应对支链的形成有何影响?聚乙烯的长支链 和短支链,以及聚氯乙烯的支链是如何形成的?
答:自由基向大分子转移,在大分子链上形成活性点, 引发单体增长,形成支链,聚乙烯的长支链是分子间 转移的结果,而短支链则是分子内转移的结果。
M x+C H 2 C H X
M x H +C H 2 C
M M n C H 2 C
-3760<0,可以进行; 而当T=500K时,⊿G=⊿H-T⊿S=-
56500+117.2×500=2100>0,不能进行。
8、以过氧化二苯甲酰作引发剂,苯乙烯聚合时各基元反应的活化 能较为从E50d=℃12增5k至J·m60o℃l-1以,及E从p=8302.℃6k增J·m至o9l-01 ,℃聚Et=合10速kJ率·m和ol聚-1 ,合试度比的 变化。光引发的情况又如何?

高分子化学 第3章 3-6节

高分子化学 第3章 3-6节

③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常用作涂料和粘合剂等。
用马来酸酐作为第三单体共聚,可提高其对基 材的粘结性。
④(甲基)丙烯酸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等原材进
行的多元共聚产物,在建筑涂料、粘合剂、纺 织助剂等方面均有广泛用途。其中不乏四元以 至更多单体的乳液共聚,以调节产物的性能。 (甲基)丙烯酸的作用是提高乳液的稳定性和对 基层的粘结性。
两种单体或两种自由基的活性只有与同种
自由基或单体反应才能比较。竞聚率可以 用以判别单体或自由基的相对活性。
3.5.1单体的相对活性 竞聚率的倒数(1/r1= k12/k11)来表示 意义: 代表了某自由基同另一单体反应的增长速 率常数与该自由基同其自身单体反应的增长速 率常数之比值。 因此: 两种单体对同一种链自由基的反应速率常 数之比时,链自由基相同,单体不同,可衡量 两单体相对活性。 取不同第二单体,可以列出一系列单体的 相对活性
若M1,M2都带有或都不带有共轭取代基时,易 共聚(单体活性相近),如苯乙烯和丁二烯; 醋酸乙烯和氯乙烯。 当一种单体带有取代基,另一不带共轭 取代基时, 不易共聚: 如本例中,VAc(0.01)~ St (55)不易共聚 ??? 甚至将少量St加入到VAc中相当于阻聚剂???
VAc St
②/①=100,③/④=50M,单体活性St是 VAc的50~100倍 ②/③=1586,①/④=793,VAc •是St •的 700~1600倍
凡不带有共轭取代基的单 体,其均聚速率大于带有共 轭取代基的单体:VAc ( kp=2300 ) > St (kp=145 )
R· M R· ① + R· Ms Rs·② + Rs· Ms Rs·③ + Rs· M R· ④ + ②>①>③>④

高分子化学第三章4

高分子化学第三章4
图3-3 非理想共聚组成曲线 1. 氯乙烯—醋酸乙烯酯体系 2. 苯乙烯—醋酸乙烯酯体系
“ 嵌段”共聚 r1 > 1,r2 > 1 k11 > k12,k22 > k21 表明两链自由基都倾向于均聚而不易共聚
均聚链段的长短取决于r1 、r2的大小: r1 >> 1,r2 >> 1, 链段较长 r1 、r2 比1大不很多,链段较短
氯乙烯
乙酸乙烯酯
增加塑性和溶解性能,塑料和涂料
四氟乙烯
全氟丙烯
破坏结构规整性,增加柔性,特种橡胶
甲基丙烯酸甲酯
苯乙烯
改善流动性和加工性能,模塑料
丙烯腈
丙烯酸甲酯衣康酸 改善柔软性和染色性能,合成纤维
1、研究共聚合的意义P76
(1)改性
均聚物数量有限。共聚后,可改变大分子的 结构和性能,扩大应用范围。是高分子材料的重 要改性方法。
大分子
R t22 = k t22[M 2]2
(四)竞聚率与共聚物组成的关系P79
1、 竞聚率 ~~M1• M1 k1 1~~M1• ~~M1•M2 k 12~~M•2
r1=K11/K12
竞聚率的涵义 :竞争增长反应时两种 单体反应活性之比
2. 共聚物组成曲线
为了简便而又清晰反映出共聚物组成和原料单 体组成的关系,常根据摩尔分率微分方程画成 F1~ f1曲线图,称为共聚物组成曲线
2) 链增长反应
M1* M2*
M1
四种 链增长反应
M2
2) 链增长反应(M1* ,M2* ,M1, M2)
M*1 + M1 k11
M*1 , R11= k11[ M*1][ M1]
M*1 + M2 k12 M*2 + M1 k 21 M*2 + M2 k22

功能高分子化学课件第三章-离子交换膜及分离膜.

功能高分子化学课件第三章-离子交换膜及分离膜.

• 膜体结构 图例1
*表示大分子结构 R* SO3- H+(Na+) 固定基团 解离离子
(或称反离子)
磺酸型阳离子交换膜
R* N+(CH3)3 OH-(Cl-)
固定基团
解离离子
(或称反离子)
6/28/2019
季铵型阴离子交换膜
3
图例2
异相离子交换膜体结构示意图 1-粘合剂
2-离子交换树脂粒
6/28/2019
在化工单元操作中,常见的分离方法有筛分、 过滤、蒸馏、蒸发、重结晶、萃取、离心分离等。 然而,对于高层次的分离,如分子尺寸的分离、生 物体组分的分离等,采用常规的分离方法是难以实 现的,或达不到精度,或需要损耗极大的能源而无 实用价值。
6/28/2019
19
具有选择分离功能的高分子材料的出现,使上 述的分离问题迎刃而解。膜分离过程的主要特点是 以具有选择透过性的膜作为分离的手段,实现物质 分子尺寸的分离和混合物组分的分离。膜分离过程 的推动力有浓度差、压力差和电位差等。膜分离过 程可概述为以下三种形式: ① 渗析式膜分离
由于膜分离技术具有高效、节能、高选择、多 功能等特点,分离膜已成为上一世纪以来发展极为 迅速的一种功能性高分子。
6/28/2019
27
2.1.3 功能膜的分类 1. 按膜的材料分类
表4—1 膜材料的分类
类别
膜材料
纤维素酯类 纤维素衍生物类
聚砜类
聚酰(亚)胺类 非纤维素酯类 聚酯、烯烃类
含氟(硅)类 其他
难渗透性溶 质或溶剂
杂质
溶剂
膜类型
非对称性膜
离子交换膜
均相膜、复 合
膜,非对称 膜
均相膜、复 合

高分子化学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Radical Polymerization

高分子化学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Radical Polymerization

链终止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增长链自由基失去活性形成 稳定聚合物分子的反应。可分为偶合终止和歧化终止。 ①偶合终止(Coupling termination):
两链自由基的独电子相互结合成共价键的终止反应。
CH2 CH + X CH X CH2 CH2 CH X CH X CH2
腈基对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子的稳定作用是使负电荷离域在碳-氮两原子上:
具有共轭体系的烯类单体 电子云流动性大,易诱导极化,可随进攻试剂性质的不同而取不 同的电子云流向,可进行多种机理的聚合反应。因此既可进行自 由基聚合,也可进行阴、阳离子聚合。如苯乙烯、 α-苯乙烯、丁 二烯、异戊二烯等。
R
+
H2C CH +
依据单烯CH2=CHX中取代基X电负性次序和聚合
倾向的关系排列如下:
阳离子聚合
取代基 X:
NO2
CN
COOCH3
阴离子聚合
CH
CH2
C6H5
CH3
OR
自由基聚合
表2-1 常见烯类单体的聚合类型
单体 中文名称 分子式 自由基 聚合类型 阴离子 阳离子 配位
乙烯
丙烯 正丁烯 异丁烯 丁二烯 异戊二烯 氯丁二烯 苯乙烯 α-苯乙烯 氯乙烯
CH3 C CH2
异丁烯
O C O CH3
甲基丙烯酸甲酯

1,2双取代的烯类化合物XCH=CHY,因结构对称,极化程度低, 位阻效应大,一般不能聚合或只能形成二聚体。但有时能与其 他单体共聚,如马来酸酐能与苯乙烯共聚。 三取代、四取代的烯类化合物一般不能聚合,但氟代乙烯例外。 例如:氟乙烯、1,1-二氟乙烯、1,2-二氟乙烯、三氟乙烯、四
续表

高分子化学第三章(3) (1)

高分子化学第三章(3) (1)
聚 合 反 应 速 率
2 3 引发剂浓度[I]
1
图: 聚合反应速率与引 发剂浓度的对数关系
1-引发剂MMA-AIBN 2-引发剂St-BPO 3-引发剂MMA-BPO
聚合速率曲线P72
可用C ~t 曲线表示聚合过程中速率的变化
转 化 率
诱 导 期
通常呈S 型。据此,
率自 时由 间基 关聚 系合 曲反 线应 图转 化
Polymer Chemistry
聚合速率和平均聚合度P69
聚合速率
指单位时间内消耗单体量或生成聚合物量。常以单体消 耗速率(-d[M]/dt)或聚合物的生成速率(d[P]/dt)表示, 以前者的应用为多。
单体浓度随反应时间的减少
实际测定的是转化率随时间的变化
聚合物浓度随反 应时间的增加
聚合速率
均为双 基终止
聚合速率
在聚合过程中,链增长的过程并不改变自由基的浓度,链引 发和链终止这两个相反的过程在某一时刻达到平衡,体系处 于“稳定状态”(steady state);或者说引发速率和终止速 率相等,Ri=Rt,构成动态平衡,这在动力学上称作稳态处 理。 把Ri=Rt代入式 (9),得:
(10)
聚合速率
引发速率(即初级自由基的生成速率)Ri:
Ri = d[R.] / dt = 2kd[I]
(3)
由于诱导分解和/或笼蔽效应伴随的副反应,初级自由基或分解
的引发剂并不全部参加引发反应,故需引入引发剂效率f 。
Ri = d[R.] / dt = 2 f kd[I]
式中:
(4)
I— 引发剂; [ ]— 浓度; M— 单体; R.— 初级自由基; d — 分解(decomposition); i — 引发(initiation) k— 速率常数。

湖北大学高分子化学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 总结

湖北大学高分子化学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 总结

Ⅱ 聚合初期 恒速期
Ⅲ 聚合中期 加速期
Ⅳ 聚合后期 减速期
总 结
Ⅰ 诱导期
聚合反应速率
特 征:Rp = 0 产生原因:体系中存在杂质 利 弊:净化体系,可缩短甚至消除诱导期 Ⅱ 聚合初期 特 征:恒速期 动力学方程:
RP fk d kP k t
1/2
[I]1/2 [M]
歧化终止(D): Xn = γ = Rp/Rt
二种终止均有:Xn= γ /(C/2 + D) = Rp/Rt(C/2 + D)
扩散控制终止
kt = 106 ~108 L/mol· s [M] = 1~10 mol/L [M· ] = 10-7~10-8 mol/L
速终止
有转移

二、引发剂 1、主要类型

引发剂
偶氮类引发剂 热分解型引发剂 过氧类引发剂
自由基引发剂 水溶性 氧化-还原型引发剂 油溶性 混合型


引发剂
A. 热分解型引发剂(中、高温度使用)
聚 合 度 控 制
总 结
一、自由基寿命、动力学链长
ν = Rp/Ri = Rp/Rt τ= [M·]/Rt
聚合度控制
kP [M] 1/2 1/2 (2kt ) R i
_
引发剂引发

_
kP [M] 1/2 1/2 2(fk d k t ) [I]
二、无链转移反应
偶合终止(C): Xn = 2 γ = 2 Rp/Rt
[ I] kd t e [ I]0
选择高活性引发剂
kd
Ed
t1/2
[I]/[I]o

D. 引发剂效率 f

高分子化学第三章_自由基聚合

高分子化学第三章_自由基聚合

(1)取代基吸电子能力较弱,如偏氯乙烯中的氯,两个氯 吸电子 作用的叠加,使单体更易聚合。 ( 2 )取代基吸电子能力强,如偏二腈乙烯,两个腈基强吸 电子作 用使双键上电荷密度降低太多,从而使双键失去了与 自由基加成的能力,只能阴离子聚合,而难自由基聚合。 (3)两个取代基都是给电子性,如异丁烯中的两个甲基, 给电子作用的叠加,使异丁烯不能发生自由基聚合,而易 于阳离子 聚合。 ( 4 )两个取代基中,一个是弱给电子性,另一个是强吸 电子性,如甲基丙烯酸酯类,这类单体易发生自由基聚合 反应。
组成
连 锁 聚 合
具有活性中 心,聚合过 程由链引发 ,链增长, 链终止等三 个基元反应 组成。自由 基聚合反应 是连锁聚合 反应的一种
聚合过程中也可能存在另一个基元反应 —链转移反应(chain transfer reaction);链转移反应对聚合物的分子量、结构和聚 合速率产生影响。
7
连锁聚合反应过程
分解 I 引发剂 R* + H2C CH X 或离解
(以乙烯基单体聚合为例)
引发活性种(中心) R* 链增长活性中心 R CH2 CH* X
R CH2 CH* + H2C CH X X
CH2 CH* X 增长链
增长链
终止反应
聚合物链
连锁聚合反应的基本特征
a. 连锁聚合反应是合成碳链聚合物的聚合反应; b. 由多个机理不同基元反应组成,反应速率和活化能差别 大; c. 单体只能与活性中心反应生成新的活性中心,单体之间 不能反应; d. 反应体系始终是由单体、聚合产物和微量引发剂及含活 性中心的 增长链所组成; e. 聚合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一般不随单体转化率而变。
CH B X
3.1.3 连锁聚合的单体

湖北大学高分子化学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 总结

湖北大学高分子化学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 总结

fkd kt
1/2 [I]1/2 [M]
[I] [M]
聚合反应速率
控制方向 RP RP
ERp = EP + Ed/2 - Et/2 >0
T反
RP
阻聚剂、缓聚剂
CZ 、[ Z ]
RP
引发剂
活性
RP
要求能从理论上进行解释和综合应用
总结
聚合反应速率
习题9
从理论上对引发剂引发自由基聚合的 聚合工艺及实验现象进行解释
小样2号比3号的相对分子质量稍低(?) 6、动力学分析表明:Rp = K [ M ]1.5[ I ]0.8(?) 7、如要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可采取的有效措施(?)
聚合度 控制
总结
一、自由基寿命、动力学链长
聚合度控制
ν= Rp/Ri = Rp/Rt τ= [M·]/Rt
_


kP (2k t )1/2
聚合反应 速率控制
总结
基元反应
链引发:形成单体自由基活性种的反应
二步反应:
I
2R· (初级自由基)
R· + M → RM·(单体自由基)
链引发?
一 、
链增长:形成高分子链自由基的反应 n步反应: RM· + M → → → → ~~~~~~~~~~M·

决定大分子链的结构(序列、立构……)
自由基聚合 对结构的 控制能力
动力学方程:
1、三个假设
1/2
RP

k
P

fkd kt

[I]1/2 [M]
等活性、稳态、聚合度很大
2、与[I]成1/2次方, [M]成1次方的讨论(P78)
3、应用范围

武汉大学高分子化学 第三章自由基链式聚合反应3

武汉大学高分子化学 第三章自由基链式聚合反应3
20
3.7.2 有链转移的聚合物的分子量
单位时间内消耗的单体分子数
Xn = 单位时间内生成的聚合物分子数 聚合反应速率 = 链转移速率 + 链终止速率 Rp = Rtr + Rt
21
Rp
Xn = Rtr + Rt Rp = kp[M•][M]; =
Rp
RtrM + RtrI + RtrS + RtrP + Rt
CS较大,常用做分子量调节剂。
16
3.7 聚合物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
3.7.1 无链转移的聚合物的分子量
平均动力学链长(n):平均每一个自由基从引发到终止过程 中所消耗的单体分子数。
单位时间内每一个链自由基消耗的单体数: N* = 增长速率/自由基浓度 = Rp/[M•]
每一个自由基的平均寿命:
= 自由基浓度/自由基消失速率 = [M•]/Rt n = N* = Rp/Rt 稳态时Rt =Ri, n = kp[M]/2(fktkd[I])1/2
30
但是如果双键上有吸电子取代基,如甲基丙烯酸甲酯, 丙烯腈等:
CH3 CH2 O C. C OCH3 Mn
M n.
CH3 + H 2C O C C OCH3
.
CH3 + H 2C C CN CH2
CH3 C. CN
由于生成的链自由基有酯基和氰基的吸电子作用而稳定化,降 低了链转移活性,其次由于取代基的吸电子作用,使单体双键 上的电子云密度降低,更易接受链自由基的进攻,即更易进行 加成反应,因而这些单体容易得到高分子量的聚合产物。
k tr M
.
CH2 CH2 + X H 2C C X (2 )

高分子化学课件-自由基连锁聚合反应

高分子化学课件-自由基连锁聚合反应
o
(1)自由基的活性

自由基的活性与其结构有关
共轭效应较强的自由基具有较大的稳定性
极性基团使自由基活性降低 体积较大的基团可妨碍反应物的靠近,将
使反应活性降低
各种自由基的相对活性顺序
体积较大
3.1.3 自由基聚合的基元反应
自由基聚合是链式聚合 至少由三个基元反应组成 链引发 链增长 链温度Te下,有对应的平衡单体浓度。 若平衡单体浓度非常低,就可看成是聚合完全。 25℃时,酯酸乙烯[M]e=1.4×10-11mol/L, 苯乙烯为 2×10-8, 甲基丙烯酸甲酯 2.86×l0-5, α-甲基苯乙烯 [M]e=2.6mol/L, 130℃聚合时, MMA [M]e=0.5mol/L,
例如

CH3 n CH2=C
CH3 -[-CH2-C-]n-
α-甲基苯乙烯在 萘钠或烷基锂存 在下,在苯溶液中聚合,温度反复冷却至70℃和加热到+40℃,体系粘度反复增减,表 明聚合和解聚可逆地进行。
低温聚合多一些,温度高时,会解聚出更多的 单体。

链增长和解聚是一对可逆反应
如下式所示,
链增长和解聚
高 分 子 化 学
第 三 章 自由基连锁聚合反应
1
自由基聚合是高分子化学中极重要的反应
工业上处于领先地位: 自由基聚合产物占总 聚合物的60%以上, 约占热塑性树脂的80 %。 理论上也较完善:

自由基活性中心的产生和性质,各基元反应和
反应机理、聚合反应动力学、分子量及影响分 子量的因素, 聚合反应热力学理论, 都较为成熟。 这些理论常作为研究离子型及配位聚合的基础 。
22
3. 多取代烯烃
一般不能聚合,除对于半径很小的取代基(如:F), 不管几取代,均能聚合。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分子化学第三章
(1)无规共聚物
单体单元 M2
单体单元 M1 命名:在单体间插入-CO-表示,例如 聚(丁二烯—CO—苯乙烯)
由自由基共聚得到的多高为分子此化学类第产三章物,如Vc—VAc共聚物。
(2)交替共聚物
两种单体单元严格呈交替排列
命名:在单体间插入-alt-表示, 如聚(苯乙烯-alt-马来酸酐)
高分子化学第三章
(4)接枝共聚物
主链
支链
命 名: 主链在前,中间插入 -g- 或 -graft- 表示, 例如聚丁二烯-g-聚苯乙烯,或聚(丁二烯-g-苯乙 烯)或(丁二烯/苯乙高分烯子化)学第接三章枝共聚物
如ABS树脂,SB为主链,A为支链(亦可AB为主 链,S为支链)。
无规和交替共聚物为均相体系,可由一般共聚反 应制得。 嵌段和接枝共聚物往往呈非均相,由特殊反应制 得,另行讨论。
由一段M1链段与一段M2链段构成的嵌段共聚物,称 为AB型嵌段共聚物。如苯乙烯-丁二烯(SB)嵌段共聚 物。由两段M1链段与一段M2链段构成的嵌段共聚物。称 为ABA型嵌段共聚物。如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BS) 嵌段共聚物。由n段M1链段与n段M2链段交替构成的嵌段 共聚物,称为(AB)n型嵌段共聚物。
高分子化学第三章
2) 链增长反应
M1* M2*
M1
四种 链增长反应
M2
高分子化学第三章
2) 链增长反应(M1* ,M2* ,M1, M2)
M*1 + M1 k11
M*1 , R11= k11[ M*1][ M1]
M*1 + M2 k12
M*2 , R12= k12[ M*1][ M2]
M*2 + M1 k 21
高分子化学第三章
R + M 1 k i1
RM1
R i,1
链引发
R + M2
k i2
RM2
R i,2
M 1 + M 1 k11
M1
R 1 1 = k 1 1 [ M 1 ] [ M 1 ](3-1)
链增长
M 1 + M 2 k12 M 2 + M 1 k21
M2
R 1 2 = k 1 2 [ M 1 ] [ M 2 ] (3-2)
高分子化学第三章
(2)扩大单体的原料来源
某些单体不能均聚,但能与其他单体共聚, 从而增加了聚合物的品种。
例如马来酸酐是1, 2取代单体,不能均聚。但 与苯乙烯或醋酸乙烯能很好共聚,是优良的织物 处理剂和悬浮聚合分散剂。
1, 2-二苯乙烯也不能均聚,但能与马来酸酐 共聚。产物严格交替。
(3)理论研究
[ CH2 CH CH CH ]n
CC OOO
CH CH + CH CH
[ CH CH CH CH ]n
CC OOO
CC OOO
高分子化学第三章
(3)嵌段共聚物
较长的 M1 链段
较长的 M2 链段
可以是二嵌段、三嵌段或多嵌段的, 如AB型、ABA型、ABC型和(AB)n型等
命名: 用-b-或-block-表示, 例如聚(苯乙烯-b-丁二烯)或(苯乙烯 /丁二烯)高嵌分子化段学第共三章聚物
3 三、自由基共聚(P76)
共聚合反应的特征 自由基共聚反应机理
竞聚率与共聚物组成关 系
控制共聚物组成的方法
高分子化学第三章
共聚合反应的特点和意义
1 共聚合及其共聚物的概念
由一种单体进行的聚合,称为均聚。产物称为 均聚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体共同参与的聚合反 应,称为共聚合。产物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体单 元,称为共聚物。 。
M1
R 2 1 = k 2 1 [ M 2 ] [ M 1 ](3-3)
M 2 + M 2 k22
M2
R 2 2 = k 2 2 [ M 2 ] [ M 2 ](3-4)
M*1 , R21= k21[ M2*][ M1]
M*2 + M2 k22
M2* , R22= k22[ M2*][ M2]
高分子化学第三章
3) 链终止反应(M1*,M2*)
M*1 + M*1 +
M1* kt11 高分子 Rt11= k t11[ M*1]2 M*2 k t12 高分子 Rt12= k t12[ M*1] [ M2*]
高分子化学第三章
自由基共聚合反应机理P78
自由基共聚合反应的基元反应与均聚相同, 也可分为链引发、链增长、链终止三个阶段。二 元共聚涉及两种单体,因此有两种链引发、四种 链增长和三种链终止。
高分子化学第三章
(1) 链引发反应(两种单体)
K i1
单体1 或 2
或 K i2
R*M1 k i1RM 1* R*M2k i 2RM 2*
高分子化学第三章
交替共聚物 M1、M2两单元严格相间
M 1 M 2 M 1 M 2 M 1 M 2 M 1 M 2 M 1 M 2 M 1 M 2 M 1
实际上,这可看成无规共聚物的一种特例。如 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是这类产物的代表。 也可由自由基共聚得到。
CH2 CH + CH CH
CC OOO
高分子化学第三章
主单体
典型的共聚性能和主要性能
乙烯
乙酸乙烯酯
增加柔性,软塑料, 可作聚氯乙烯共混料
乙烯
丙烯
破坏结晶性,增加柔性和弹性,乙丙橡胶
异丁烯
异戊二烯
引入双键供交联用,丁基橡胶
丁二烯
苯乙烯
增加强度,耐磨耗,通用丁苯橡胶
丁二烯
丙烯腈
增加耐油性,丁腈橡胶
苯乙烯
丙烯腈
共聚合反应可用于研究单体、自由基、阴离 子和阳离子的活性,了解单体活性与聚合物结构 之间的关系,控制共聚物的组成与结构,设计合 成新的聚合物。
高分子化学第三章
2 共聚物的类型与命名P77
根据大分子链的微观结构,共聚物有下列四 种类型:
1) 无规共聚物 2) 交替共聚物 3) 嵌段共聚物 4) 接枝共聚物
提高抗冲强度,增韧塑料
氯乙烯
乙酸乙烯酯
增加塑性和溶解性能,塑料和涂料
四氟乙烯
全氟丙烯
破坏结构规整性,增加柔性,特种橡胶
甲基丙烯酸甲酯
苯乙烯
改善流动性和加工性能,模塑料
丙烯腈
丙烯酸甲酯衣康酸 改善柔软性和染色性能,合成纤维
高分子化学第三章
1、研究共聚合的意义P76 (1)改性
均聚物数量有限。共聚后,可改变大分子的 结构和性能,扩大应用范围。是高分子材料的重 要改性方法。 举例: 乙烯和丙烯都是塑料。将乙烯和丙烯共聚合,得 到的是乙丙橡胶。 聚苯乙烯是一种脆性材料。将其与丙烯腈共聚, 可得到优良的抗冲性、耐热性、耐油性和耐化学 腐蚀性的材料。 将丁二烯与苯乙烯无规共聚,可得到丁苯橡胶; 而进行嵌段共聚,则得到SBS热塑性弹性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