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传统纹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石器时期
▲ 鹿纹
鹿是古代汉族人民心目中的一种瑞兽,有祥瑞之兆。《符瑞志》载:"鹿为纯善禄兽,王者孝则白鹿见,王者明,惠及下,亦见。"因此古代玉器中鹿纹图案较多, 造型亦千姿百态,丰富多彩。它们或卧,或立,或奔玉器上的鹿纹。 玉器上的鹿纹跑于山间绿野,或漫步于林间树下,皆秀美生动、典雅可爱。尤其是唐宋以后,古代汉族人民借鹿与禄之谐音,以象征福禄常在,官运亨通。
商、周奴隶社会时期
▲ 乳丁纹
乳丁纹和谷纹的区别在于前者只是突出的圆点,取名“乳丁”,正含有感怀生命起源的涵义。 乳丁纹在玉器上琢出一个个排列有序的圆点,称之为乳丁纹,乳丁纹有可能是由谷纹变化而来的,出现在璧上,通常代表天上的星星, 宋代以前较少见到,明代使用较多,多装饰于玉璧和器皿 。
商、周奴隶社会时期
商、周奴隶社会时期
▲ 涡纹
其特征是圆形,内圈沿边饰有旋转状弧线,中间为一小圆圈,似代表水隆起状,圆形旁边有五条半圆形的曲线,似水涡激起状。有人 认为,涡纹的形状似太阳之像,是天火,又故称火纹,商代早期的涡纹是单个连续排列的,商代中晚期至春秋战国时期,一般与龙纹、 目纹、鸟纹、虎纹、蝉纹等相间排列。涡纹多用于罍、鼎、斝、瓿的肩、腹部,它盛行于商周时代。
中国古代青铜器纹饰之一。多见于青铜器、玉器、陶瓷器上。《说文》:“蝉,以旁鸣者。”蝉又名蜩,《诗·大雅·荡》:“如蜩如螗”, 毛享传:“蜩,蝉也。”螗也是蝉的一种,别有寒蝉称蜺。蝉是季候的虫,《诗·豳凤·七月》:“五月鸣蜩。”旧说,汉代侍中以蝉为冠 饰,取其居高食露,精洁可贵之意。青铜器蝉纹,蝉体大多作垂叶形三角状,腹有节状条纹,无足,近似蛹,四周填云雷纹;也有长形的 蝉纹,有足,也以云雷纹作地纹。盛行于殷末周初,主要装饰在鼎、爵的流上,少数觚、个别盘上也饰有蝉纹。可能意味蝉纹和饮食及盥 洗有一定联系,其取义大约是象征饮食清洁的意思。蝉又名复育,《论衡·无形篇》:“复育转而为蝉”。 蝉纹中有的无足,似蛹,可能 就是复育,如此,蝉纹还有象征死而转生之意。
中 国 古 代 传 统 纹 样 之 一
朝 代 篇

在我国古代文化艺术宝库中,传统图案纹样丰富Biblioteka Baidu彩,璀璨夺目。它既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社会的发展进步,也是
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巨大财富。五、六千年以前,我们祖先创造彩陶文化,其后的各个时代都曾产生过许多的工艺品,如:青 铜器、陶瓷、丝绸、漆器、金银错、玉雕、牙雕、砖石雕刻、刺绣、编织、蜡染等等。从那些变幻无穷、淳朴浑厚的各类装饰图 案纹样里,我们可以看出各个时代的工艺技术水平和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文化传统。这些是我们研究民族发展史、民族美学、民 族心理学、民风民俗学等极有价值的依据,同时,也构成了发展现代工艺美术和衫美术的重要先导。许多传统图案经久不衰,至 今仍在沿用,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为此,我们在进行学习时,不可忽视从中国古代传统图案中汲取宝贵的营养。
商、周奴隶社会时期
▲ 夔风纹
夔凤纹是古代青铜器纹饰之一。以传说中的凤凰为幻构的神鸟,以雉鸡、孔雀等为雏形,臆想出来的夔凤。几何图案化了的夔凤一般 有细长的臣字眼,头上有冠,鹰嘴,有变形化的双翼及身躯和长长的尾翼,偶见一腿、爪。由于是幻化的,所以无定型。夔凤盛行于 战国时期。
商、周奴隶社会时期
▲ 蝉纹
商、周奴隶社会时期
▲ 冏纹
是在圆形且略微凸起的弧面上,沿边施有四道到八道不等的旋转状弧线,中央有一圆圈。现有的称为火纹,还有的称为涡纹。冏纹最早 出现在二里头文化期铜斝的腹部,只是图形比较原始,只有圆形,尚未出现旋转状的弧线,到商代早期,冏纹已较为普遍,在一些斝的 腹部、柱上都施有冏纹。
商、周奴隶社会时期
商、周奴隶社会时期
▲ 重环纹
重环纹是古代汉族传统装饰纹样。中国青铜器纹饰之一。由略呈椭圆形的环组成纹带,环有一重、两重、三重,环的一侧形成两直角或锐角。 多用阴线雕刻后压地形成的,常见于玉器上的纹样之中,双阴线琢出,形如盾,饰于龙及动物的身上,有时也与其他纹饰相配出现。盛行于 西周中、后期。重环纹应起源于商代晚期的鳞瓣纹,表达的是动物躯体的涵义。
▲ 海贝纹
新石器时期
▲ 火焰纹
火焰纹源于佛像,被赋予神圣、威严的含义,这一纹饰寓意辟邪、驱魔,神圣不可侵犯。火焰,是佛教中佛法的象征。古代佛像背面, 多饰有各种火焰纹样。一般部位在尖拱额中。以北魏石窟佛像最为习见,构成其艺术的一大特色,也可用作壁画,结合当今时代元素 和传统火纹。火焰纹的图案也早在中国古代应用于服饰上。
▲ 海贝纹
彩陶壶的肩部饰红黑两色相间的宽带纹, 腹部一周饰对称海贝纹8枚,贝中间绘红 色竖线,中间镶饰红色波纹。
新石器时期
▲ 编织纹
陶瓷器装饰的原始纹样之一,泛指竹、苇、藤、麻等编织物遗留在器物上的印痕以及后来摹拟这些印痕的装饰性纹样,是一种具有浓厚 传承性的原始装饰纹样。编织纹始见于新石器时代的早期陶器。磁山、仰韶、青莲岗等遗址发现的陶器上的编织纹,均为编织物遗留印 痕。在商周时期,编织纹已经作为常用装饰印在原始青瓷、印纹硬陶及灰陶器上,纹样有席状、人字状、米筛状、叶脉状、方格状等。 汉代陶瓷器承袭了这一传统纹饰。自唐代至清代,编织纹也一直流行不衰,它在后期演变为锦纹,常用作器物的地纹或边纹。

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图案,在选题、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上都有它不同的特点,是与其功能、材料质地、艺匠加工方式分不
开的。下面我们分期作以下简要介绍。
新石器时期
▲ 鱼纹
鱼纹是仰韶文化早期最为常见的彩陶图案,一直延续使用到仰韶中期,时间长达千年之久。在仰韶中期之后的各支彩陶文化中, 鱼纹就只是零星或偶尔出现了,不再作为主题图案。
商代
战国
唐代
宋代
清代
新石器时期
▲ 狗纹
▲ 人面纹
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仰韶文化早期和中期彩陶的特色装饰,常用彩绘、刻划的方法,表现比较写实的人面形象。
新石器时期
▲ 花卉纹
▲ 网纹
陶瓷装饰的原始纹样之一,亦称网状纹、方格纹、网格纹,其纹样似渔网。
新石器时期
▲ 水纹
又称“波浪纹”、“波状纹”等,是一种传统的陶瓷器装饰纹样,形似水流动的形态。专门表现海水波涛的,习惯上称作“海水纹” 或“海涛纹”。着意表现水的漩涡的,习惯上称作“漩纹”或“漩涡纹”。最早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早期,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陶器 就已出现刻划水波纹。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水波纹被广泛采用。商周灰陶器和印纹硬陶器上也有水波纹装饰。战国秦汉时代彩绘陶 和原始青瓷上,水波纹成为主要纹饰。东汉、三国及西晋青瓷上,仍流行水波纹。东晋南北朝时期,水波纹未见采用。隋代起,水 波纹作为陶瓷器边饰出现。宋、元、明、清各代,水波纹又大量兴起。
▲ 窍曲纹
周代的一种重要装饰纹样。又称窃曲纹、穷则曲。是一种适应装饰部位要求而变形的动物纹样,是动物的简化和抽象化。周代打破了商代 以来,以直线为主的装饰特点,也打破了对称格式。一般由两端回钩的或“S”形的线条构成扁长形图案,中间常填以目形纹,但又未完 全摆脱直线的雏形,因而形成直中有圆、圆中有方的特点。 窃曲纹由鸟纹、龙纹衍化而来的痕迹是很明显的。试将一部分鸟纹加以排比,可以推测出它向窃曲纹衍化的具体过程,较早的鸟纹在翅膀 后边接连着一条长长的尾巴,后来这个尾巴与躯体分离开来,成为一个弯卷的抽象纹饰,再后,鸟身部分也抽象化了,却保留着原先的一 根长长的羽毛,最后,这根羽毛也消失了,形成了典型的窃曲纹。窃曲纹适应性很强,可以随机变化,装饰于器物各种不同的部位,以窃 曲纹构成的装饰,一般不刻云雷纹的地纹。
▲ 玉带纹
条带状纹饰,颜色偏黑
商、周奴隶社会时期
▲ 四瓣花纹
为青铜器纹饰之一。又称“四瓣目纹”。中心为方形的丁,周围组成四个花瓣。有的四周填以雷纹。一般构成二方连续图案,作边缘 装饰。多见于商代。战国时期仍有,纹形略有变异。
商、周奴隶社会时期
▲ 象形文字纹
CONTENTS
目 录
1 新石器时期 2 商、周奴隶社会时期 3 战国、秦汉时代 4 魏、晋、南北朝时期 5 隋、唐、五代 6 元、明、清封建社会末期图案
商、周奴隶社会时期
▲ 云雷纹
陶瓷器装饰的一种原始纹样,图案呈圆弧形卷曲或方折的回旋线条。圆弧形的也单称云纹,方折形也称雷纹,云雷纹是两者的统称。 云雷纹有拍印、压印、刻划、彩绘等表现技法,在构图上通常以四方连续或二方连续式展开。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可能从漩涡纹发展 而来。至商代晚期,云雷纹已经比较少见,但在商代白陶器和商周印纹硬陶、原始青瓷上,云雷纹仍是主要纹饰。商周时代云雷纹大量出 现在青铜器上,多作衬托主纹的地纹。到了汉代,随着青铜器的衰退,陶瓷器上的云雷纹也消失了。 青铜器上一种典型的纹饰。基本特征是以连续的“回”字形线条所构成。有的作圆形的连续构图,单称为“云纹”;有的作方形的连续构 图,单称为“雷纹”。云雷纹常作为青铜器上纹饰的地纹,用以烘托主题纹饰。也有单独出现在器物颈部或足部的。盛行于商代和西周, 春秋战国时期仍见沿用。在粤系的铜鼓上,云雷纹是作为主导纹饰应用的,常见密布于鼓面中心太阳纹的周围,象征太阳与云雷共存于天 际,这是南方民族对云雷崇拜的一种反映。
商、周奴隶社会时期
▲ 夔龙纹
在青铜器上,凡是表现一只足的类似龙的形象,都称之为夔或夔龙,有的夔纹已演变为几何图形的装饰。外形与青铜器饰面的结构线相 适合,以直线为主,弧线为辅,具有古拙的美感。青铜器上的龙纹常被称为夔纹和夔龙纹。后人便将青铜器表现一足的、类似龙的形象 都称之为夔,纹饰称为夔龙纹或龙纹。
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2
▲ 商、周奴隶社会时期,青铜艺术为其魁首。无论是造型多样的食器、酒器、 乐器等,还是各种纪念性陈设器皿,都装饰着精美的花纹图案。有的还直接 借用动物形象作造型,如大象尊、四羊尊等。常用的装饰纹样有:饕餮纹、 夔龙纹、夔凤纹、蝉纹、玉带纹、重环纹、鳞纹、乳丁纹、窍曲纹、云雷纹、 涡纹、冏纹、四瓣花纹及象形文字纹。图案适应铸铜工艺制作要求,多为非 常工整的阳纹或阴纹图案。纹样精细,组织严紧,具有神奇感。考古学者称 之谓“灿烂的青铜艺术”。
商、周奴隶社会时期
▲ 饕餮纹
饕餮纹这种纹饰最早出现在距今五千年前长江下游地区的良渚文化玉器上。饕餮(tāo tiè)是一种想象中的神秘怪兽。青铜器常见纹饰。 为一种图案化的兽面,故也称兽面纹。这种怪兽没有身体,只有一个大头和一个大嘴,十分贪吃,见到什么吃什么,由于吃的太多, 最后被撑死。它是贪欲的象征。是龙的第五子。一般以动物的面目形象出现,具有虫、鱼、鸟、兽等动物的特征,由目纹、鼻纹、 眉纹、耳纹、口纹、角纹几个部分组成。面目结构较鲜明,大部分学者认为商周统治者用青铜器纹饰的“狰狞恐怖”来表达王权的 “神秘威严”,以表达其对政治权力、地位与财富的占有,让人望而生畏。奴隶主在这些可怖狰狞的纹饰中寄托了他们全部的威严、 意志、荣贵、幻想和希望。
THANK YOU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