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辩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如何辨证论治的?
中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如何辨证论治的?中医将腰椎间盘突出症分为四种:气滞血瘀证、寒湿阻络证、湿热阻络证、肝肾亏虚证。
1、气滞血瘀证症状:症见近期有腰部外伤史,腰腿疼剧烈,刺痛,腰部僵硬,俯仰活动困难,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白薄或者黄薄。
治疗方法:应行气活血,祛瘀止疼。
药方:身痛逐淤汤。
秦艽、川芎、当归、炒桃仁、红花、菟丝子、补骨脂、独活、没药、五灵脂、香附、川牛膝、地鳖虫、地龙、杜仲、甘草。
注:淤重而痛甚者,加三七或乳香、没药、延胡索等,增强活血祛瘀、消肿止痛的功效。
气滞重而痛甚者。
可加川芎、香附、郁金等,增强行气止痛的功效。
2、寒湿阻络证症状:腰腿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痛有定处,虽静卧亦不减轻或反而加重,日轻夜重,遇寒疼痛加剧,得热则减轻,舌质胖淡,苔白腻。
治疗方法:温经散寒,祛湿通络。
药方:独活寄生汤加减。
独活、桑寄生、秦艽、防风、细辛、当归、芍药、川芎、熟地黄、杜仲、牛膝、人参茯苓、土鳖虫、炙甘草、肉桂心。
加减:寒胜,加干姜、炮附子;风胜,加秦艽、羌活:湿重,加苍术、薏苡仁、木瓜、威灵仙;寒重,加桂枝、肉桂、附子等。
3、湿热阻络证症状:腰腿疼痛,痛处伴有热感或见肢节红肿,口渴不欲饮,遇热或雨天疼痛加重,恶热口渴,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治疗方法:清热利湿,通络止痛。
药方:大秦艽汤加减。
秦充、甘草、川莓、当归、白芍白芷、白术、生地黄、熟地黄、白茯苓、独活。
加减:湿重,加车前子、茵陈:热重,加大黄、知母等。
4、肝肾亏虚证症状:腰腿痛缠绵日久,反复发作,乏力,不耐劳,劳则加重,卧则减轻。
偏阳虚者,四肢不温,形寒畏冷,筋脉拘挛,舌质胖淡,脉沉细无力;偏阴虚者,面色潮红,五心烦热,心烦失眠,口苦咽干。
舌红少津,脉弦细而数。
治疗方法:补益肝肾。
偏阳虚者,温肾壮阳为主;偏阴虚者,以养阴通络为主。
药方:偏阳虚者,右归丸加减;偏阴虚者,虎潜丸加减。
加减:腰痛明显,加续断、淫羊霍;关节痛甚,加独活、羌活;下肢无力,加丹参、鹿角霜。
中医辨证治疗腰间盘突出
中医辨证治疗腰间盘突出
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运用辨证施治的理论,根据不同类型的腰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不同临床表现,给予不同的中药方剂与治疗方法,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疗效。
1.湿热证
症状:患者腰部疼痛,常腿软无力,痛处伴有热感,遇热或雨天疼痛增加,活动后疼痛减轻。
另外,还伴有恶热口渴,小便短赤。
舌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治法:清热祛湿、宣通经络。
方药:宣痹汤加减。
2.血瘀证
症状:患者临床表现为腰腿刺痛,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腰部板硬,俯仰旋转受限,痛处拒按。
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方药:身痛逐瘀汤加减。
3.寒湿证
症状:患者腰腿冷痛,转侧不利,静卧疼痛不减,受寒及阴雨加重,且肢体发凉。
还伴有舌质淡,舌苔白或腻,脉沉紧或濡缓。
治法:温经散寒,化湿通络。
方药:乌头汤加减
4.肝肾亏虚证
症状:腰膝酸软,劳累更甚,卧则减轻。
偏阳虚者面色苍白,手足不温,少气懒言,腰腿发凉。
男性有阳萎、早泄症状,女性带下清稀,舌质淡,脉沉细。
肝肾亏虚证的偏阴虚者,咽干口渴,面色潮红,倦怠乏力,心烦失眠,多梦或有遗精,妇女带下色黄味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治法:补益肝肾。
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减。
肝肾亏虚证的阴虚者还应滋补肾阴,中
药方用左归丸加减。
肾阳虚者应温补肾阳,药方用青娥丸或右归丸加味。
腰椎间盘突出中医分型辨证及疗法
腰椎间盘突出中医分型辨证及疗法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指腰椎间盘退行性变化或外伤后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引起间盘向椎管内后方突出,压迫神经根所导致以腰痛及一系列神经根症状为特点的病证。
属中医学的“腰腿痛”范畴。
中医辨证分型:(1)气血瘀滞型:急性发作,腰部疼痛加剧,定位不移,向下肢放射,麻痛相兼,行走及咳嗽等加剧,舌质多紫暗,脉涩或弦。
打开网易新闻查看更多精彩图片(2)风寒痹塞型:腰痛,得温则缓,下肢重着,肌肤麻木,舌淡苔薄白,脉沉紧。
(3)肾虚型:腰腿痛麻,肢冷便溏,面色白,苔薄白,脉细弱。
【治疗方法】红外线药熨法【主治】各型【药物及制备】红花、莪术、当归、川芎、川乌、草乌、马钱子、寄生、干姜、甘草各30克。
用50%酒精800毫升均匀浸润上药,密封24小时后,再以渗漉法取药液500毫升备用。
【使用方法】先以药液涂在患处,取功率1000瓦的白炽灯置50厘米处垂直辐射20~25分钟,1日1次,12~18次1疗程中药离子导入法【主治】气血瘀滞型及风寒痹阻型。
【药物及制备】乌头、丹参、虎杖各30克,红花、牛膝各15克,以50%酒精浸泡上药24小时后去渣存液备用。
【使用方法】取适量药液酒洒于适宜的垫板上接阳极置于患处,辅极接阴极置于对侧。
通电量在5~15毫安之间,每次施治30分钟,1日1次,15次为1疗程【注意事项】通电量以患者能够耐受为度,疗程间宜间隔7天蒸气疗法【主治】各型。
【药物及制备】红花、透骨草、刘寄奴、土鳖虫、秦艽、荜茇、川芎、艾叶各10克。
上药加水置于功率700瓦的电炉上加温,并将其放在治疗床下,相距治疗洞口(直径25厘米)约20~50厘米。
【使用方法】患者卧于治疗床上接受蒸气熏蒸,每次30分钟,1日1次,6次1疗程。
铁末热敷法【主治】肾虚型及风寒痹塞型。
【药物及制备】纯生铁末500克,食盐水60-70毫升。
上药混匀浸泡后装入布袋。
【使用方法】以棉垫或毛巾包好已发热的药袋敷熨患处,每次15-30分钟,每日1次,12-15次为1疗程。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辨证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辨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伤科最常见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进步,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技术不断革新。
笔者就职于西南地区市级中医医院骨伤科,腰椎间盘突出症目前已成为我科最常见的病种。
在2016年以前,受限于技术条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段较为单一,主要以中医辨证内治、外治为主,也正因为手段单一化,故利于不断总结、优化,故在这一疾病的中医辨证论治方面积累了相当疾病。
后续随着医院快速的发展,科室在继承、发扬传统中医治疗优势的基础上,陆续开展了开放性后路椎间盘摘除、减压、钉棒固定融合手术,同时也开展了腰椎间盘微创(臭氧、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脊柱内镜等微创手术,同时将原有的中医优势诊疗方案应用于围手术期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及经济效益,树立了地区内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成功典范。
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优势,笔者会另撰文叙述,此文仅简单介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辨证论治。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制定:1.气滞血瘀:近期腰部有外伤史,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刺痛,腰部僵硬,俯仰活动艰难,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沉涩或脉弦。
中医内治法当以行气活血,祛瘀止痛。
推荐方药:身痛逐淤汤加减。
此证型单纯使用内治法疗效较差,配合我院特色的外用1号中药(方中成分为红花、龙血竭、大黄、乳香等28味中药)外敷以及中医针刀技术治疗,疗效较佳。
2.寒湿痹阻证:腰腿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痛有定处,虽静卧亦不减或反而加重,日轻夜重,遇寒痛增,得热则减。
舌质胖淡,苔白腻,脉弦紧、弦缓或沉紧。
中医内治法当以温经散寒、祛湿通络,推荐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其中遇肢体冷痛明显患者,方内加入少量生麻黄后效果显著。
外治法配合泥灸、温热类药酒以超声波导入通常可取得明显效果。
3.湿热痹阻证:腰筋腿痛,痛处伴有热感,或见肢节红肿,口渴不欲饮,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完整版)腰椎间盘突出的辨证论治
(完整版)腰椎间盘突出的辨证论治引言
腰椎间盘突出是指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导致椎间盘的韧带纤维环破裂,椎间盘的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或脊髓,引起相应的腰腿痛及其他相关症状的一种疾病。
根据中医理论,腰椎间盘突出属于痰湿瘀滞之病,可通过辨证论治来改善和缓解患者的症状。
辨证
主要辨证为痰湿瘀滞、脾肾亏虚和气血不通畅等。
痰湿瘀滞证
痰湿瘀滞证主要表现为腰腿痛,痛处胀痛重,活动加重,伴有湿重感,舌苔白腻,脉沉滑。
脾肾亏虚证
脾肾亏虚证主要表现为腰腿无力、酸软无力、减退、小便频数等,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气血不通畅证
气血不通畅证主要表现为腰腿疼痛,痛处坚硬,活动加重,伴有麻木感,舌质暗紫,苔黄腻,脉弦细。
辩证论治
痰湿瘀滞证治疗
痰湿瘀滞证主要治疗方法为祛痰化瘀、活血裁痛。
可以选用乌药降气汤等中药进行服用,或进行针灸治疗。
脾肾亏虚证治疗
脾肾亏虚证主要治疗方法为补益脾肾,强腰壮筋。
可选用六味地黄丸等中药进行服用,或进行艾灸治疗。
气血不通畅证治疗
气血不通畅证主要治疗方法为活血化瘀,通经止痛。
可选用桂枝汤等中药进行服用,或进行拔罐治疗。
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的腰腿痛疾病,根据中医理论,可以通过辨证论治的方式来改善患者的症状。
针对不同的辨证,可以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仍需结合个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以获得更好的疗效。
分析中医辨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分析中医辨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目的分析中医辨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传统牵引治疗,观察组采取中医辨证治疗,比较分析两组临床效果与患者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医辨证治疗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帮助患者早日康复,有临床推广价值。
标签:中医辨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腰椎间盘突出是常见的临床症状,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此方法简单有效,但较难坚持。
缓解后,应加强腰背肌锻炼,以减少复发的几率。
主要临床表现为:腰部疼痛,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1]。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选取的对象是2011年7月~2014年7月来我院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
观察对象分别接受传统牵引治疗与中医辨证治疗,将其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患者40例,其中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平均年龄(55.0±1.3)岁,均接受传统牵引治疗;对照组男26例,女14例,平均年龄(54.2±1.5)岁,均接受中医辨证治疗。
比较2组患者基本资料(性别、年龄等),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1.2.1传统牵引治疗临床医生为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牵引治疗,一般力量为20kg~60kg,具体视患者耐受力而定,牵引时间15~30min,一次/d,持续两周。
1.2.2中西医辩证治疗临床医生为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辩证治疗,可用立安散加减,药方为:桃仁、乳香、杜仲、元胡各10g,香附6g,三七8g。
在中药治疗基础上予以化裁药物水煎服,1剂/d,7d为1疗程,一般为2个疗程。
1.3评定标准[2] 疗效判定:按照我院相关标准,治疗疗效评为显效、有效、无效。
显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不良症状完全改善,为显效;有效:腰椎间盘突出症不良症状有所改善,为有效;无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症状未好转或发生恶化,为无效。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辨证分型及处方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辨证分型及处方作者:罗钰鑫来源:《家庭医学·下半月》2020年第12期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中医的“腰痛”“痹病”。
如神经根长期受压导致所支配的肌肉出现肌力减退、肌萎缩,则属于中医的“痿证”。
其病因病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跌扑闪挫导致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气血阻滞不通,不通则痛,属于气滞血瘀证。
(2)或因体虚年老,或房事不节导致肾之精气亏虚,腰府失养,不荣则痛,此为肝肾亏虚证。
(3)或因腰府失护,风、寒、湿、热之邪乘虚侵入,阻滞经络,气血不畅而痛,此为外感六淫。
(4)因平素脾胃亏虚,或肝旺乘脾,脾胃运化失常,腰部肌肉失养,痰湿阻滞经络气血而发生疼痛,属于痰湿阻络证。
临床上常常是多种病因交错。
例如长期的肝肾亏虚或脾虚痰湿阻络,腰府失护,在日常生活中容易闪挫扭伤。
治疗当分标本虚实。
感受外邪属实,宜祛邪通络,根据寒湿、湿热的不同,分别予以温散或清利;外伤腰痛亦属实,宜活血化瘀、通络止痛;内伤致病多属虚,宜补肾固本,或健脾养胃;虚实兼具者,宜辩主次轻重,标本兼顾;日久四肢失养而致痿症肌肉无力,则重视补益脾胃肝肾,兼予祛邪活血通络等。
以下处方仅供参考,如有类似症状请于正规医院或诊所就诊。
寒湿腰痛腰部重着冷痛,转侧不利,逐渐加重,寒冷和阴雨天时加重,舌质淡,苔白腻。
临床上最多见。
治宜散寒行湿、温经通络。
代表方为甘姜苓术汤:干姜8克,茯苓15克,生白术15克,炙甘草10克。
案例李某,女,44岁,腰痛伴大腿后侧胀痛不适,寒冷及阴雨天加重,腰部核磁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月经量少,痛经;舌淡白,苔白腻。
处方:生白术15克,干姜8克,茯苓18克,炙甘草10克,熟地30克,鹿角10克,炒杜仲15克,懷牛膝15克,鸡血藤30克,葛根20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茜草10克。
方中熟地、鹿角、杜仲、牛膝补肾健腰强骨,鸡血藤、茜草等活血化瘀,桂枝加强其温痛力量,葛根、白芍缓解腰部肌肉痉挛。
湿热腰痛腰痛,重着而热,暑湿阴雨天气加重,身体困重,口苦烦热,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辩证治疗及验方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辩证治疗及验方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纤维环破裂症、腰椎髓核脱出症,是指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或刺激神经根、马尾神经、血管、脊髓等而引起的以腰腿疼痛,麻木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
其部位最常见于腰4~5及腰5~骶1间隙。
根据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征,其病属于中医“痹证”、“腰腿痛”范畴。
中医认为,本病多是由于风寒湿侵袭,以致气血阻滞经脉;或外伤损伤腰脊,血行不畅,瘀血阻闭经脉;或年老体弱,久病劳损,气血精髓亏虚不足,腰脊失养所致。
本病多反复发作,病程缠绵,病性多属虚实夹杂,以肝肾亏损为本,寒湿瘀阻为标。
(一)辨证论治1.瘀血内阻证【主要表现】腰部板硬刺痛,痛处固定拒按,俯仰转侧受限,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弦紧或涩。
【治法方药】活血化瘀,通经止痛。
活血通络汤加减:当归10g,鸡血藤12g,川芎10g,桑寄生12g,制乳香10g,川牛膝12g,制没药10g,续断12g,桃仁10g,赤芍12g,红花10g,王不留行12g,全蝎5g。
2.寒湿痹阻证【主要表现】腰腿冷痛重着,转侧不利,受寒及阴雨天加重,肢体酸楚困重,四肢发凉,舌质淡,舌苔白或腻,脉沉紧或濡缓。
【治法方药】散寒祛湿,温经通络。
乌头汤加减:制川乌(先煎)10g,威灵仙12g,麻黄10g,秦艽12g,细辛3g,羌活10g,薏苡仁15g,苍术12g,桂枝10g,白芍12g,川牛膝12g,杜仲10g,炙甘草5g。
3.湿热内蕴证【主要表现】腰部疼痛,痛处伴有灼热感,腿软无力,遇热天或雨天痛增,活动后痛减,恶热口渴,小便短黄,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
【治法方药】清热利湿,通络止痛。
宣痹汤加减:薏苡仁15g,防己10g,滑石(包煎)12g,法半夏10g,晚蚕沙(包煎)12g,黄柏10g,赤小豆12g,忍冬藤15g,泽泻10g,茯苓12g,木瓜10g,川牛膝12g。
4.肾阴亏虚证【主要表现】腰痛绵绵,酸软无力,久治不愈,劳累则甚,心烦失眠,面色潮红,手足心热,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弦细数。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辩证治 疗规范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辩证治疗规范定义: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某些因素,主要是劳损引起的脊柱内外平衡失调而造成纤维环的破裂,髓核突出压迫马尾和神经根部,产生腰痛和坐骨神经痛。
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
1 诊断标准:(1)多数病人有腰部外伤或慢性损伤史;(2)下腰部疼痛或腰痛伴有一侧放射性坐骨神经痛,症状时轻时重;(3)脊柱姿态改变和不对称性运动受限;(4)病变棘突压痛,叩击痛伴患肢的放射痛;(5)直腿抬高试验和加强试验阳性;(6)患侧腰5或骶1神经根性感觉、肌力和反射异常;(7)腰椎平片和CT检查提示。
⒉证候分类及辩证治疗2·1 气滞血淤 证候特点:多有明显外伤史。
伤后即感腰部不能活动,疼痛难忍,脊柱侧弯,多有固定压痛点,并向下肢放射,咳嗽时症状加重,舌紫暗或有淤斑,脉弦紧或涩。
治法:活血祛淤,行气通络止痛。
处方:立安散(《伤科汇纂》)加减。
常用药物:当归、元胡、肉桂、茴香、杜仲、乳香、没药、丹参、桃仁、苏木各10 g,三七6 g (研细冲服)、川芎8g、木香5 g等。
按语:腰脊损伤,淤血阻滞,气血失畅,故腰部剧痛,痛有定处。
舌质紫暗,脉涩均为淤血之症。
方中当归、元胡、肉桂通行气血止痛;木香、茴香行气止痛;当归、桃仁、苏木、丹参、三七、川芎活血化淤,通络止痛;诸药合用有活血化淤,行气通络止痛之功。
2·2 风寒湿痹 证候特点:多无明显外伤史。
多说不出发病原因,系逐渐感到腰腿部重着疼痛,转侧不利,逐渐加重,静卧不减,时向下肢放射,遇天气变化症状加重,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缓。
治法:祛风除湿、舒筋通络、散寒止痛。
处方:皂独附姜汤加减。
常用药物:皂刺、薏苡仁各30 g、姜黄、苍术、桑寄生各15 g,独活、制附子、防己、牛膝、地龙、土鳖虫、川续断各10g,肉桂6g等。
按语:肾气本虚,风寒湿三邪气杂至,寒湿留着腰部,寒主收引,湿性凝滞,故腰腿重着,转侧不利。
苔白腻,脉沉缓均为寒湿留着之象。
本方以皂刺为主,具有良好的通经活络止痛作用;制附子、独活、肉桂、姜黄、苍术等可温阳散寒、祛风通络;独活、桑寄生、川续断补肝肾,舒筋骨,通经络,祛风湿;牛膝、地龙、土鳖虫祛风活络,通痹止痛;薏苡仁、防己健脾除湿。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辩证治疗规范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辩证治疗规范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由于劳损等因素引起脊柱内外平衡失调,导致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马尾和神经根部,引起腰痛和坐骨神经痛。
诊断标准包括腰部外伤或慢性损伤史、下腰部疼痛或腰痛伴有一侧放射性坐骨神经痛等。
中医辩证治疗将病人分为气滞血淤证候和风寒湿痹证候两类。
气滞血淤证候多有明显外伤史,表现为腰部剧痛、脊柱侧弯、舌紫暗或有淤斑、脉弦紧或涩等。
治疗方法是活血祛淤、行气通络止痛。
常用药物包括当归、元胡、肉桂、茴香、杜仲、乳香、没药、丹参、桃仁、苏木、三七、川芎和木香等。
风寒湿痹证候多无明显外伤史,表现为腰腿部重着疼痛、转侧不利、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缓等。
治疗方法是祛风除湿、舒筋通络、散寒止痛。
常用药物包括皂刺、薏苡仁、姜黄、苍术、桑寄生、独活、制附子、防己、牛膝、地龙、土鳖虫和川续断等。
综上所述,中医辩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可以根据不同的证候进行个体化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腰痛症状,常由于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腰部受伤或劳累等因素引起。
以下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措施:1.保持正确的姿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如长时间坐着或站着。
应该经常伸展身体,保持正确的姿势。
2.控制体重:肥胖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个危险因素。
控制体重可以减轻腰部的负担,减少腰痛发生的可能性。
3.加强锻炼:适当的锻炼可以增强腰部的肌肉和韧带,减少腰部的负担。
但是,应该避免过度的运动和剧烈的运动。
4.使用支撑物:如果需要长时间坐着或站着,可以使用支撑物,如腰靠垫或腰带,以减轻腰部的负担。
5.按摩治疗:按摩可以缓解腰痛,促进血液循环和肌肉松弛。
6.饮食调理:适当的饮食可以促进身体的恢复。
应该避免过度饮酒和吸烟,同时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
7.定期检查:定期检查可以及早发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
总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腰痛症状,需要注意日常的护理和预防。
中医辩证论治气滞血瘀腰间盘突出医案
中医辩证论治气滞血瘀腰间盘突出医案腰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的腰椎疾病,通常表现为腰酸背痛、腿痛等症状。
中医辩证施治是中医治疗腰间盘突出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其中,气滞血瘀是较为常见的证候。
以下是一个气滞血瘀型腰间盘突出的中医治疗案例。
病人 Mr. Zhang,男,47岁,腰背部长期酸痛,并伴有下肢无力、疼痛,经磁共振确认为L4/5椎间盘突出。
治疗时采用中医辩证施治。
第一步:辨证中医辨证诊断,此病为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
气滞血瘀,是指身体内部气血运行不畅,导致局部组织营养供应不足,造成局部淤血、疼痛等症状。
治疗时,需要以活络通经、祛瘀通气为主要治疗方法。
第二步:治疗中医治疗以中药为主,辅助以理疗、针灸等方法。
1. 中药治疗:选用破血消瘀、活血化瘀、行气活血的中药组合,如川芎、红花、当归、川断、通草等,制成颗粒剂,口服。
2. 理疗治疗:采用中医推拿,按摩腰部穴位,活血化瘀,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3. 针灸治疗:针灸对腰痛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选用穴位如大椎、筋缩、合谷、足三里等,局部刺激针灸配合理疗,提高治疗效果。
第三步:调护中医治疗腰痛不仅需要治标,更要治本。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将重点放在脾胃调护,促进气血运行畅通,增强机体免疫力。
具体方法包括合理饮食,避免辛辣、煎炸等劣质食物,保持充足睡眠,避免劳累和过度运动等。
经过3个月左右的中医辩证治疗,Mr. Zhang的腰痛症状明显减轻,下肢无力、疼痛症状消失,经复查MRI,腰椎间盘突出已得到明显的改善。
总之,针对腰间盘突出这种腰椎疾病,中医辩证施治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在治疗中,需要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选用合适的中药组合和治疗方法,并加以调护,提高机体免疫力,才能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辨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病例资料分析
中医辨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病例资料分析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病例资料。
方法:纳入2014年1月到2017年12月8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以数字表法分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治疗方案,观察组则给予中医辨证治疗。
比较两组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干预效果;腰腿痛消退时间、平均使用止痛药的剂量、平均住院时间;干预前后患者疼痛水平、腰椎功能状态、生活自理能力。
结果:观察组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干预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腰腿痛消退时间、平均使用止痛药的剂量、平均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疼痛水平、腰椎功能状态、生活自理能力相近,P>0.05;干预后观察组疼痛水平、腰椎功能状态、生活自理能力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中医辨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确切,可有效减轻疼痛,促进腰椎功能改善,并提升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标签:中医辨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病例资料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骨科常见多发病,西医主要治疗方法是牵引治疗,其可拉开关节突,增大椎间隙,促使椎间孔结构恢复,解除神经根压迫,松解粘连、加速突出物回纳[1]。
但牵引治疗无法从根本上改善患者内环境和病情。
本研究分析了中医辨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及病例资料,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纳入2014年1月到2017年12月8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以数字表法分组。
观察组男29例,女15例;年龄24-75岁,年龄(37.51±2.88)岁。
发病时间1年-13年,平均(7.62±1.66)年。
对照组男28例,女16例;年龄25-76岁,平均(37.31±2.67)岁。
发病时间1年-13年,平均(7.61±1.62)年。
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治疗方案,根据患者耐受力等选择合适牵引力,每次牵引20分钟,每天1次,治疗10天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
腰椎间盘突出的中医辨证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的中医辨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中医辨证治疗传统上归为腰痛或腰腿痛,辨证分型,以肾虚为本,风、寒、湿、热、气、血、痰、瘀为标,除整体辨证外,局部的触诊很重要。
针对性的药物加减,常常是有无疗效和疗效高低的的关键所在。
针对各型的药物、方剂,已有多方面的论述,多种治疗方法都有高效的报道。
现仅谈影像学诊断的辨证探索以及针对性中药的治疗,个人一得之见,以就正方家,望不啬赐教。
X光片示腰椎左侧弯者,为气虚血瘀,加黄芪、当归;右弯为血虚气滞,加熟地、乌药;骨质疏松为肾精亏,加龟版、鳖甲;唇样增生,痛加萆解;尖样增生,痛加附子;横生骨刺,痛加乌头。
CT示腰椎间盘前突(少见)为阴虚阳亢,治宜知母、黄柏、生地;后突为阳虚阴盛,治宜温阳散阴,巴戟天、狗脊、肉桂;左前突治同左弯;左后突治同右弯;右前突治同右弯;右后突治同左弯;脱水变性为肾阴不足,大滋肾水,二地、归、芍、二至丸等,六味地黄常服或可见效;髓核突出,神经根炎性水肿,必用乳没;纤维环破裂,加用天南星效好;椎管狭窄有脊髓压迫症状者,重用牛膝、天麻、徐长卿。
X光片示腰椎左侧弯者,为气虚血瘀,加黄芪、当归;右弯为血虚气滞,加熟地、乌药;骨质疏松为肾精亏,加龟版、鳖甲;唇样增生,痛加萆解;尖样增生,痛加附子;横生骨刺,痛加乌头。
CT示腰椎间盘前突(少见)为阴虚阳亢,治宜知母、黄柏、生地;后突为阳虚阴盛,治宜温阳散阴,巴戟天、狗脊、肉桂;左前突治同左弯;左后突治同右弯;右前突治同右弯;右后突治同左弯;脱水变性为肾阴不足,大滋肾水,二地、归、芍、二至丸等,六味地黄常服或可见效;髓核突出,神经根炎性水肿,必用乳没;纤维环破裂,加用天南星效好;。
中医辩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你好名老中医堂)
中医辩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你好名老中医堂)你好名老中医堂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气滞血瘀)方处方:鸡血藤15克,当归、川芎各1O克,牛膝、丹参、宣木瓜、元胡、赤芍、郁金各12克,制香附、全蝎、桃仁、泽泻各8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行气活血,化瘀通络。
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辨证属气滞血瘀型。
症见起病急,早期腰腿剧痛,拒按,腰部板硬,俯仰转侧不利,甚者不能下床,夜间疼痛加重,难以入眠,后期转为钝痛,行走不便,唇色紫暗,舌质黯或有瘀点瘀斑,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或兼数。
你好名老中医堂治腰椎间盘突出症(脾肾阳虚)方处方:山药、杜仲、续断、熟地、菟丝子、鸡血藤 15克,山茱萸、狗脊、当归各12克,丹皮10克,泽泻、淫羊藿、巴戟天、肉桂、制附子(先煎)、炙甘草各 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温补脾肾,舒络养筋。
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辨证属脾肾阳虚型。
症见腰背疼,腰腿发凉,轻则似冷风吹、重则如坐水中,得温则舒,伴少气懒言,自汗乏力,手足不温,大便清稀,甚则五更泄泻,宫冷不孕,遗精滑泄,舌质淡,苔薄,脉微弱。
你好名老中医堂北医三院上地门诊部,汇集了京城名医、红墙健康专家、领袖保健医、御医传人、国家级名老中医等数十位医术精湛、医德崇高的国医大师,集特色诊疗、疾病治疗、中医养生、体质辨识与传统理疗、保健康复为一体,以病人为中心,以中医药特色为优势,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温馨化的优质中医药服务!你好名老中医堂治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阻络)方处方:独活、杜仲、白芷、元胡、桑寄生、茯苓、宣木瓜、秦艽、当归、牛膝各12克,防己10克,肉桂、制附子(先煎)各5克,细辛2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l剂。
功效主治::散寒除湿,温经通络。
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辨证属寒湿阻络型。
症见腰腿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适量活动后稍减,阴雨天疼痛加重,遇寒痛增,得热痛减,头重如裹,膝腿沉重,形寒肢冷,病程缠绵,舌淡,苔白多津,脉迟或紧。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辩证论治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辩证论治腰椎间盘突出是临床上极为多见的疾病,其病情的发生率较高,这与人们的生活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压力、工作压力也在不断的增大,人们在长时间保持一个动作,如坐立、站立、弯腰等姿势,亦或是进行长时间的体力劳动,都有几率导致腰椎间盘突出,对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
为了防止病情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及时的对患者进行治疗。
近年来,人们对中医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在临床的应用也越来越多,也有着更多的患者开始选择采用中医的方式对疾病进行治疗。
本文将对中医辨证论治方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疾病的作用进行相应的阐述。
一、什么是腰椎间盘突出在西医对疾病的概念中,人体的腰椎间盘和周围韧带是相连的,腰椎的主要承受压力点在于腰骶椎交汇处,若人在长时间从事高强度的工作,会增加椎间盘的承受力,从而发生退行性病变,造成腰椎间盘突出。
在发生腰椎间盘突出后,患者会出现腰部疼痛、下肢麻木等症状,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出现起座困难,甚至需要长期卧床的情况,造成腰腿功能的障碍,对其生活造成巨大的影响。
在中医的认识中,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腰痛、痹症的范畴,认为多由于肾虚、风寒湿邪,或是因为跌补损伤,淤血内停,导致经络闭阻,气血不畅所致。
结合患者的自身情况,可分为以下四种:(一)血瘀气滞证痛有定处,腰部僵硬,在进行俯仰旋转的活动时,会感到有所限制。
在舌象的观察中,舌质呈现出暗紫或有瘀斑的状态,舌苔薄白或薄黄。
(二)寒湿痹阻证患者的身体处于发冷的状态,主要表现为患处摸起来冰冷。
在遇冷时,患者的疼痛感会加重,并且在夜晚时更甚,在温度上升时症状会有所减轻。
舌苔白腻,舌质淡。
(三)湿热痹阻证患者主要表现为腰筋腿疼,腿部无力,在疼痛时伴有热感,或是在四肢会出现红肿的现象。
在天气较热或是雨天的情况下,疼痛感会增加,若有进行适当的活动,疼痛感会相对的减轻。
在日常生活中常会感觉到口渴,小便短赤。
舌苔厚重,黄腻。
(四)肝肾亏虚证此种症状下,腰腿疼痛的症状会较为持久,且反复发作。
中医辩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医辩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辩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转载)西医:腰椎间盘突出症俗称"腰突症",是腰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
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岀压迫或剌激神经根、马尾神经,而引起以腰腿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内因:1•椎间盘先天发育异常。
2.椎间盘退变髓核含水量减少, 弹性和抗负荷能力减退。
外因:1•一次较重的外伤。
2.反复多次轻度外伤,积累性损伤。
3.寒冷剌激。
症状与体征::L.腰痛与放射性腿痛特点:根性放射痛;疼痛与膻压有关;疼痛与活动、体位有明显关系。
2.跛行:患肢不能正常迈步及负重,常需扶拐行走。
3.腰肌痉挛、脊柱畸形和活动受限。
4.棘突间旁侧压痛与放射痛。
5.神经功能损害。
运动:受累神经所支配的肌肉发生套缩。
感觉:受累神经根分布区可出现感觉过敏、减退或消失。
反射:L4-5胫后肌L5 一S1跟腱L3-4膝。
中医:本病属偏痹,腰痹,骨痹,腰腿痛范畴。
中医学认为:气血、经络与脏腑功能的失调和腰痛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引发本病的原因,一是外伤;二是劳损;三是肾气不足、精宅衰微、筋脉失养;四为风、寒、湿、热之邪流注经络,使经络困阻,气滞血瘀,不通则痛。
《灵枢?百病始生》:"是故虚邪之中人也……留而不去则传舍于输,在输之时,六经不通,四肢则肢节痛腰脊乃强。
"《诸病源候论.腰脚疼痛候》:"肾气不足,受风邪之所为也,劳伤则肾虚,虚则受于风冷, 风冷与正气交争,故腰脚痛。
”《素问•剌腰痛篇》中说:"衡络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俯仰,仰则恐仆,得之举重伤腰",又云「肉里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咳, 咳则筋缩急。
••《医学心悟》也说:“腰痛拘急,牵引腿足"。
以上均说明,本病可由外伤引起,咳嗽加重,表现为腰痛合并下肢痛。
1. 气滞血瘀型:原因:多数因腰部扭伤引起。
症状:腰痛症状明显,脊柱侧弯,腰4・5间有明显压痛点,向下肢放射,患者在咳嗽、大笑时症状加重,疾病晚期可见患者肌肉萎缩,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强迫体位,脉弦数或细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辩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转载)西医:腰椎间盘突出症俗称“腰突症”,是腰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
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或刺激神经根、马尾神经,而引起以腰腿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内因:1.椎间盘先天发育异常。
2.椎间盘退变髓核含水量减少,弹性和抗负荷能力减退。
外因:1.一次较重的外伤。
2.反复多次轻度外伤,积累性损伤。
3.寒冷刺激。
症状与体征:1.腰痛与放射性腿痛特点:根性放射痛;疼痛与腹压有关;疼痛与活动、体位有明显关系。
2.跛行:患肢不能正常迈步及负重,常需扶拐行走。
3.腰肌痉挛、脊柱畸形和活动受限。
4.棘突间旁侧压痛与放射痛。
5.神经功能损害。
运动:受累神经所支配的肌肉发生萎缩。
感觉:受累神经根分布区可出现感觉过敏、减退或消失。
反射:L4一5胫后肌L5一S1跟腱L3一4膝。
中医:本病属偏痹,腰痹,骨痹,腰腿痛范畴。
中医学认为:气血、经络与脏腑功能的失调和腰痛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引发本病的原因,一是外伤;二是劳损;三是肾气不足、精气衰微、筋脉失养;四为风、寒、湿、热之邪流注经络,使经络困阻,气滞血瘀,不通则痛。
《灵枢?百病始生》:“是故虚邪之中人也……留而不去则传舍于输,在输之时,六经不通,四肢则肢节痛腰脊乃强。
”《诸病源候论.腰脚疼痛候》:“肾气不足,受风邪之所为也,劳伤则肾虚,虚则受于风冷,风冷与正气交争,故腰脚痛。
”《素问·刺腰痛篇》中说:"衡络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俯仰,仰则恐仆,得之举重伤腰",又云:"肉里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咳,咳则筋缩急。
"《医学心悟》也说:"腰痛拘急,牵引腿足"。
以上均说明,本病可由外伤引起,咳嗽加重,表现为腰痛合并下肢痛。
1.气滞血瘀型:原因:多数因腰部扭伤引起。
症状:腰痛症状明显,脊柱侧弯,腰4-5间有明显压痛点,向下肢放射,患者在咳嗽、大笑时症状加重,疾病晚期可见患者肌肉萎缩,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强迫体位,脉弦数或细涩。
舌质暗紫。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方药:身痛逐瘀汤加减:秦艽15g,川芎15g,桃仁10g,菟丝子10g,补骨脂10g,红花9g,独活12g,没药10g,五灵脂9g,香附子20g,牛膝12g,土元15g,地龙10g,当归20g,杜仲20g,甘草6g。
水煎服,每日3次。
2.寒湿阻络型:原因:无明显外伤史,天气湿潮加重病情。
症状:患者腰腿疼痛有沉重感,自觉四肢湿冷,症状随天气变化,脊柱侧弯、椎旁压痛或放射痛,患者喜暖恶寒,脉沉迟,舌苔白腻。
治法:温经散寒,化湿通络。
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独活15g,桑寄生15g,秦艽10g,防风10g,细辛6g,当归8g,芍药15g,川芎8g,熟地黄15g,杜仲15g,牛膝15g,人参6g,茯苓15g,土元15g,炙甘草5g,肉桂心4g。
水煎服,每日三次。
3.湿热下阻型:原因:无明显诱因,遇热症状加重。
症状:腰腿疼痛,肢体无力,疼痛处有热感,遇热或者雨天疼痛加重,患者恶热口渴,小便短赤,脉弦数或濡数,舌苔黄腻。
治法:清热祛湿、宣通经络。
方药:宣痹汤合四妙汤加减。
防己15g, 杏仁15g, 滑石15g,连翘9g,山栀9g, 薏苡15g,半夏(醋炒)9g,土元15g,晚蚕沙9g,赤小豆9克,鸡血藤30g,黄柏12g,苍术10g,怀牛膝12g。
4.肝肾两虚型:原因:患病时间长而不愈。
症状腰腿疼痛久治不愈,症状反复发作,患者筋骨萎软,按压疼痛处症状有所缓解,劳累后症状明显加重,侧卧时症状减轻,有时腿部发麻时伴有耳鸣耳聋,脉弦细尺脉弱,舌淡苔白。
治法:补益肝肾。
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减。
肝肾亏虚证的阴虚者还应滋补肾阴,中药方用左归丸加减。
肾阳虚者应温补肾阳,药方用青娥丸或右归丸加味。
左归丸加减:鹿角片12g、熟地12g、炙龟版12g、杞子12g,净萸肉12g、菟丝子12g、淮山药12g、淮牛膝9g、狗脊15g,骨碎补15g、川杜仲9g、桑寄生9g。
右归丸加减:熟地黄20g,菟丝子10g,怀山药10g,枸杞子10g,山萸肉10g,骨碎补15g,狗脊15g,仙灵脾10g,全当归12g,鹿角胶(烊冲)6g,上肉桂4g,熟附片3g,杜仲12g。
青娥丸加味:补骨脂(盐炒)15g,核桃仁20g,巴戟天(制)15g,肉苁蓉(酒炙)15g,盐杜仲15g,元胡15g,乳香(醋炙)10g,没药(醋炙)10g。
[转]: 娄绍昆 (浙江温州)六经辨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太阳病案:郑某,男,50岁,1995年9月20日初诊。
慢性腰腿痛10年,时发时愈。
近年来症状加剧,下腰部坠痛,臀部酸痛不适,以左侧为甚,行走时呈间歇性跛行。
经X线拍片、CT检查,确诊为,“L4~5椎间盘中央型突出”,“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刻诊:形体消瘦,肤色苍白,腰腿隐痛麻木,不能直立,腰部前屈与后伸受限。
下腰部及臀骶部压痛。
时觉畏风、发热(体温正常)、自汗、头眩、纳呆、嗜睡、口淡、便溏、尿黄短、下肢稍有浮肿,舌淡红,苔薄白水滑,脉沉缓无力。
腹诊:腹壁浅薄,腹肌扁平拘紧,脐部悸动应手,少腹胀满。
此案属太阳经腑合病。
营卫失调,风寒湿痹凝阻太阳经脉,水饮停滞太阳之腑。
先予桂枝新加汤与五苓散合方加味,以和营卫、利水湿、祛风寒为治。
处方:桂枝、党参各15g,白芍药30g,大枣5枚,炒白术、茯苓、猪苓、泽泻各10g,炙甘草,砂仁(冲)各5g,生姜5片。
3剂。
服药后,小便量增多,恶风发热稍减,纳增。
但腰腿痛无明显改变。
针对主症,加强祛寒温阳之力。
上方加附片10g,再投5剂。
服上方后,腰腿痛减轻,但腰部前屈后伸尚不利。
上法已经中的,守方5剂,并在腰骶部压痛部位予以按摩,刺血拔罐,以助气血畅通。
按上方进退加减治疗3周,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腹肌紧张感减轻,但稍长时间的运动,腰腿尚感疲乏。
嘱患者每天用艾条自灸腰俞、环跳、关元等穴位,使之徐徐温养阳气,促使机能的康复。
坚持治疗月余而痊愈。
越4年,腰腿痛没有复发,只是繁重劳动后,腰腿偶感不适。
2.少阳太阳合病案:李某,男,35岁。
1992年8月16日初诊。
2年前在工地劳动时挫伤腰部,引起腰腿麻痛。
刻诊:瘦长身躯,痛苦面容,腰部冷痛、沉重、僵硬、拘挛,难以转侧,憎寒烦热,口苦咽干,恶心干呕,小便短涩不畅。
舌淡红,苔厚黄腻水滑,脉沉弦。
检查:腰部发现脊柱向左侧弯,L5棘突向右偏歪,L4~5、S1棘突周围压痛,左骶髋关节压痛并触及索状物,左腿抬高试验强阳性;X线摄片显示,L5~S1间隙变窄,已形成骨桥。
诊为左骶髋关节错位引起的腰椎间盘突出。
此为风寒湿驻留太阳,由表及里,伤及少阳,致两经合病,法宜解肌散风、和解少阳、祛寒除湿,予以柴胡桂枝汤与肾着汤合方加味:柴胡、黄芩、桂枝、白芍药、党参、干姜、半夏、白术、茯苓各10g,甘草5g,生姜5片,大枣5枚。
剂。
并针刺左侧环跳一穴。
3剂后,诸症始缓,5剂药尽,腰部冷痛与左腿麻木都明显减轻。
药已中的,守方继进5剂,并给予针刺、按摩。
3诊后,诸症均缓,加细辛3g,以加强散寒温经之效。
数法并用,诸症渐失,1个月后恢复如初。
2000年偶然相遇,见其身体健康,行动自如。
3.太阳阳明合病案:张某,男,14岁。
1988年4月6日初诊。
2年前与同学戏耍时挫伤腰部,时感左腰腿不适。
2月前,不慎淋雨,全身湿透。
翌日,畏寒、高热、腰痛、周身不适,自服退热药后出现寒颤、高热不退,并感到左髋关节剧痛、肿胀、不能行走。
经各种化验,X线摄片等检查后,确诊为“左髋关节化脓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住院予以牵引及抗生素等西医药治疗。
2周后,仍有低热,左腰髋疼痛不减。
刻诊:形体瘦长,精神不衰,面色苍白,痛苦面容,畏风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肢节不适。
左腰髋部胀痛,左髂关节周围皮色泛红,肿痛处皮肤稍温而拒按,站立与行走时腰髋疼痛加剧。
口渴、纳减、便结、尿浊黄臭、眠欠安、烦燥不宁。
舌暗红,苔白腻,脉浮紧数。
腹诊:左少腹疼痛延及左腹股沟,按压左少腹疼痛加剧而在深部触及柔软的索状物。
此为太阳阳明合病,风寒湿瘀郁闭肢节而化热,法宜解表开闭、散寒除湿、清热活血,予以大青龙汤合桃核承气汤加味。
处方:生麻黄、桂枝、防风、杏仁、桃仁、苏叶各10g,生甘草、苍术、生大黄各5g,生石膏50g。
3剂。
服药后微汗,小便、大便量增多,诸症均减,上方加知母、赤芍药、附片各10g,生姜5片,即仿大青龙汤、桃核承气汤与桂枝芍药知母汤合方之意,再投5剂。
药后体温恢复正常,左髋部的红、肿、热、痛,减轻十之五六。
原方中麻黄减至5g,再投5剂;并在左髋关节压痛明显处及皮肤静脉曲张处,刺血后拔火罐。
4诊时,左髋关节疼痛已减十之八九,能行走,其他症状几近消失。
但腰部前屈还困难,仍有疼痛。
上方增损化裁再投;委中刺血拔罐;并用正脊手法纠正紊乱的腰椎后关节。
坚持服药,不时给予刺血、正脊。
2周后,病除若失。
10多年来,再无复发。
4.太阴病案:姜某,女,25岁,1999年3月20日初诊。
6年前发现腰腿酸痛麻木,经X线摄片、CT、MRI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近2月病情加重。
刻诊:腰髋松弛无力而酸痛,腰骶部肌肉悸动不安,L4、L5、S1棘突周围压痛。
形体消瘦,面色苍白,目光炯炯有神,头疼,烦热,汗多,口渴,容易感冒。
晨起睑肿,面浮,小便不利,夜卧汗出湿被。
月经衍期、经血紫暗有块,经来潮第一天少腹疼痛,白带清稀量多。
舌淡白,苔白厚水滑,脉沉弦滑。
腹诊:腹肌扁平拘紧,左侧下少腹部触之有抵抗伴有压痛,脐周悸动按之应手,心下有振水音。
此案为太阴痹病、阳气被郁,脾虚湿阻、统运失司。
以桂枝加黄芪汤与五苓散合方而治之:黄芪30g,桂枝、白芍药、白术各15g,茯苓、泽泻、猪苓各10g,大枣3枚,生姜10片。
5剂。
服药后,感到全身温煦舒爽,小便清长,浮肿减,腰腿痛稍有减轻。
方已中的,守方不变,又5剂。
在腰骶部辅以按摩,并针刺环跳。
按上方加减变化坚持治疗30多天,沉疴终于向愈。
但腹诊时,仍存在腹肌拘紧,左侧少腹下部触之有抵抗、压痛等腹症。
嘱其用药艾条熏灸气海穴,并吞服桂枝茯苓丸。
2月后停药,临床症状消失,月经周期、颜色正常。
随访1年,能胜任繁重劳动。
5.少阴病案:钱某,女,30岁,2000年9月28日初诊。
2年前因车祸而致腰部外伤,腰骶疼痛延及两腿,近年来日渐加重。
经医院CT、X线摄片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隐窝狭窄”。
刻诊:腰部强直拘痛难以活动,两腿外侧冷而麻痛;畏寒肢冷,以背部为甚;体型偏胖,精神委靡,痛苦面容,面色晦黄不泽;经常鼻塞,嗅觉迟钝;便溏而细,小便不利,而夜尿频多。
舌质胖大暗淡,苔厚白水滑;脉弦细而虚迟。
腹诊:腹肌松软,按之无力;但脐周围肌肉拘挛,按之痛而彻背。
此为“麻黄体质”的少阴病。
阳虚血亏,风寒湿邪驻留背部和腰腿。
法当温阳驱寒利湿,予以麻黄附子甘草汤、附子汤合方:附片、白术、茯苓、党参、白芍药各10g,麻黄、甘草各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