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二轮复习教学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墨家:墨翟提出兼爱、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
法家:韩非主张君主集权的集权观;厉行赏罚,奖励耕战的法治观;“事异则备变”的改革观。
意义
见右边栏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
(1)背景:汉武帝时代中国的“大一统”得到巩固;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也基本形成;
专题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考纲要求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3)宋明理学(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课标要求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3)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4)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4.理学和心学脱离实际日益严重。
评价:
1.是商品经济发展、封建制度没落和君主专制强化在思想文化领域内的反映。
2.敢于挑战正统,批判君主专制和封建礼教,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
3.使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但未动摇儒学的地位。
黄宗羲
1、黄宗羲的思想主张及其影响:
思想主张:(1)最精彩之处——批判君主专制。主张建立“天下之法”,提出君臣平等的思想。(2)具体制度——限制君权,认为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甚至比君主的权威还要大。
◆知识梳理
儒学的创立及发展历程
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及其原因
时代
思想内容
地位
原因
春秋
仁、礼、为政以德
不被重视
要求恢复周礼有保守的一面。
战国
仁政、君轻民贵
不被重视
强调秩序和仁义,在战国大动乱的时代不可能获得重视。

受压制
秦崇尚法家,实行暴政
西汉
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独尊
大一统得到巩固;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
2.政治上:分封制和宗法制瓦解,诸侯兼并、社会动荡,各诸侯国政治改革的需要。
3.思想文化上:私学兴起,学术下移,推动了民间文化的发展。“士”阶层地位提高,四处游说,传播思想文化。
4.自然科学的发展提升了人们的认识水平
程。
意义:①一次思想解放运动。②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③促进了文化思想的繁荣;④推动了社会变革的进程。
理学的创立
理学的成熟——朱熹的哲学思想
朱熹的哲学思想
1.理气关系:理一气二;
2。理学修养论:日积月累、循序渐进;追求“仁”,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3。理学的社会政治理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朱熹的哲学地位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在儒学地位上仅次于孔孟;程朱理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后,对维护封建统治起到了重要作用。
(2)改造:董仲舒将道家(黄老之学)、阴阳家、法家思想融合在一起改造传统儒家思想,形成新儒学,新儒学主要增加了四方面的内容:①天人感应②君权神授③三纲五常④大一统
(3)影响:
消极:抑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实质上也是一种文化专制政策。
积极:加强了对思想、文化和教育的管理,对于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有积极意义。同时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的大一统。
2、太学的出现
汉武帝创建太学,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国家创办的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学校。太学的建立,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
理学形成的背景
1.汉末以来,儒学受到佛、道思想的冲击,正统地位有所削弱。
2.唐末,韩愈、李翱提出复兴儒学的主张成为儒学复兴、理学创立的先生
3.宋初在相对宽松文化政策下开始了儒学复兴运动
王夫之
王夫之的政治思想和历史观:主旨是“循天下之公”。猛烈抨击“孤秦”、“陋宋”,从三个方面批判了秦朝以来的暴政。第一,帝王横征暴敛是民生疾苦的根源;第二,帝王独尊是君臣之道丧失的根源;第三,法制之弊是政治腐败的根源。
概况
儒家:孔子哲学思想——思想核心是“仁”、“礼”;(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政治思想——①主张“为政以德”(含民本思想);②提出“正名”主张
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学习要实事求是、
“学而时习之”、“学思结合”、“当仁不让于师”
评价:①当时未受重视,后经改造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②在世界文化史上有重要影响。被推崇为“圣人”
孟子政治思想——“仁政”(核心)、“民贵君轻”
哲学思想——“性善说”
道德思想——先义后利,舍生取义
人格精神——要求人们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精神
评价:①《孟子》一书被当作经典,后列为“四书”之一②建立一套系统的政治学说“仁政”,成为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③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学说,被尊为“亚圣”,对传统文化产生很大影响。
荀子哲学思想——①“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唯物主义)
②“性恶论”(但教育可使人由恶变善)
政治主张——以礼教为主,礼法并施
评价:①基本继承了儒家思想,但很长时间不为正统儒家重视。②作为战国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中国哲学影响深远。
道家:老子的“无为而治”和小国寡民的思想,把“道”作为世界的根本,并蕴含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庄子提出“齐物”。
(3)经济思想——反对重农抑商思想,认为工商皆本。
影响:黄宗羲的思想主张,是明朝末年传统社会生产关系发生变化的具体反映。他的思想主张,为中国近代反对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顾炎武
顾炎武的主要思想主张:强烈批判君主专制,提出“众治”的主张;主张经世致用,注重实学。梁启超归结其思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百度文库心学
心学的集大成者——王阳明
1.致良知;2。心外无物;3。知行合一
明清之际的儒学
李贽
1.认为“理”就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对正统思想发出大胆挑战。
2.否定儒家的学说的权威,提出“童心说”,反对封建礼教。
背景:
1.商品经济发展。
2.君主专制的强化,封建制度日趋没落
3.明清易代,社会动荡,思想控制松弛。
魏晋南北
危机
社会动荡;受佛教和道教的冲击
宋明
“理”“天理”
复兴重新
确立正统
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儒学的新发展,更好地适应统治需要。
明清
受批判
儒学呈现守旧、陈腐的习气;商品经济发展,人们追求个性企图冲破传统儒学的束缚。
◆考点解析
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原因
见右边栏
出现原因:
1.经济上:“铁犁牛耕”的出现,社会生产力发展,新的生产方式出现,封建经济的产生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