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T悬挂运动训练的理论与实践
悬吊治疗技术
开链运动与闭链运动
开链运动训练与闭链运动训练对同一块肌肉都可以产生 作用,但产生的作用是不同的。
开链运动是指肢体近端固定而远端关节活动的运动,如步 行时的摆动相。其特点是各关节链有其特定的运动范围, 远端的运动范围大于近端,速度也快于近端能独立地刺激 所训练的肌肉,动作相对比较容易掌握。在强化肌力的训 练中,肌肉爆发力的训练应选择开链运动。
维持脊柱稳定的肌群-核心肌群
核心肌群这个名词已渐渐广泛用于康复医 学和运动医学领域指负责维持脊柱稳定的 肌肉群,依其功能和属性,核心肌群可分 为两大群:深层核心肌群,又称为局部稳 定肌群:表浅核心肌群,又称为整体稳定 肌群
核心稳定肌群
第一群为深层核心肌群,又称为局部稳定 肌群(,包括多裂肌(深层)、腹横肌膈 肌和盆底肌等,它们中有的直接与椎体连 接.通过肌肉的收缩直接固定相邻椎体, 有的则是通过各肌肉的协同收缩调节腹内 压来维持各椎体间的稳定,并使腰椎维持 在正中区。加上神经系统精密的运动控制, 故此肌群为维持腰椎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SET悬吊系统的理念
悬吊训练技术,是建立在对骨科主动训练 认识的基础上,以骨骼肌疾病得到持久的 改善为目的的主动治疗和运动的一个总的 概念 激活,肌肉从休眠状态转变为激活状态
SET
悬吊训练:是指运用悬吊装置,结合神经肌 肉激活技术,在不稳定的状态下进行主动 运动控制训练,强化四肢/躯干及深层肌群 力量,提高身体在运动中的平衡/控制能力 和稳定状态,达到持久改善肌肉骨骼疾病 的目的
S-E-T诊疗系统
诊断系统 功能测试 弱链接测试( Weak Link Test)
治疗系统 肌肉放松技术 关节松动技术 神经肌肉反馈重建技术(Neurac) 肌肉力量训练技术
S_E_T悬吊训练对田径运动员平衡能力的影响_乔柱
第29卷第5期2010年10月沈阳体育学院学报JournalofShenyangSportUniversityVol.29No.5Oct.2010体育教育训练学S-E-T悬吊训练对田径运动员平衡能力的影响乔 柱1,袁伟男2(1.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河南郑州450044;2.吉林大学体育学院,吉林长春130012)摘 要:探讨S-E-T悬吊训练对田径运动员平衡能力的影响,通过实验法,以30名田径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进行为期12周的悬吊训练,测定比较训练前后平衡能力的变化情况,探讨S-E-T悬吊训练对田径运动员平衡能力的影响。
经12周训练后,实验组的动态平衡能力和静态平衡能力显著提高,表明S-E-T悬吊训练可作为运动员改善平衡能力的有效锻炼方法之一在训练领域中进一步推广实施。
关键词:S-E-T悬吊训练;平衡能力;田径运动员中图分类号:G80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560(2010)05-0085-03EffectofS-E-TSuspensionTrainingMethodonBalanceAbilityofTrackandFieldAthletesQIAOZhu1,YUANWeinan2(1.InstituteofP.E.,ZhengzhouUniversity,Zhenghzou450044,He'nan,China;2.PhysicalEducationInstituteofJilinUniversity,Changchun130012,Jilin,China)Abstract:TheaimistodiscusstheeffectofS-E-Tsuspensionmethodonbalanceabilityoftrackandfieldathletes.Theauthortook30trackandfieldathletesasresearchobjectstodo12weeksS-E-Tsuspensiontrtainingbyusingexperi-mentmethodandcomparedthechangesofbalanceabilitybeforeandafterthetraining.Theresultshowsthatafter12weekstrainings,dynamicequilibriumbalanceabilityandstaticbalanceabilityoftrackandfieldathletesinmovementgroupareremarkablelyenhanced.ThefindingsindicatethatS-E-Tsuspensiontrtainingwhichisaneffectiveapproachfortheath-letestoimprovetheirbalanceisworthimplementingandfurtherspreading.Keywords:S-E-Tsuspensiontrtaining;balanceability;trackandfieldathletes收稿日期:2010-07-15;修回日期:2010-08-06作者简介:乔 柱(1970-),男,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
悬吊治疗技术PPT课件
关节受到轻微压力
SP (吊
运动轨迹为凸面
运动过程中阻力不断下降
SP
回到起始位的运动阻力不
断增加
运动过程中关节承受压力
运动范围较轴向悬吊增加
H
悬吊点-尾端悬吊
运动轨迹为凹面
SP
倾斜的运动轨迹决定运动 为复合运动
SP H
悬吊点-中立位悬吊
运动轨迹为凹面
运动过程中阻力不
断增加
SP SP
回到起始位置的运 动阻力不断下降
关节既不受压亦无 减压
H
负荷的调整
增加力矩:支点的调整和负荷的增加 增加时间: 改变支撑面的稳定性: 改变动作的对称性: 增加额外的动作:
支点固定:
指非悬吊端支撑点 固定(地面、或器 械).
支点不固定:
指非悬吊端支撑点 不固定(气垫、瑞 士球、实心球等).
悬吊训练动作分类
静态:人体在 悬吊动作过程 中身体要求保 持静态平衡.
动态:人体在 悬吊动作过程 中身体某些环 节要求完成规 定动作.
仰卧分腿
悬吊点-轴向悬吊
运动轨迹为水平面
悬吊训练系统-治疗系统
肌肉放松技术 关节松动技术 神经肌肉激活技术 关节稳定性训练 肌肉力量训练技术 其他技术
悬吊训练动作分类
悬吊训练分类
开链
支点固定 支点不固定
静态
动态 静态
动态
闭链
支点固定 支点不固定
静态
动态 静态
动态
悬吊训练分类
悬吊训练动作分类
开链运动:
指肢体远端不 负荷或负荷小 部分体重,肢 体远端可以自 由移动,重点 是局部肌肉训 练.
S-E-T治疗技术的理论与临床运用
S-E-T 治疗技术的理论与临床运用悬吊训练疗法(Sling Exercise Therapy,S—E—T)SET是以持久改善肌肉骨骼疾病为目的,应用主动治疗和训练的一个总的概念集合,该疗法以主动训练和康复治疗作为关键要素,包括诊断及治疗两大系统。
前者通过逐渐增加开链和闭链运动的负荷来进行肌肉耐力测定,并结合肌肉骨骼疾病的常规检查;后果包括肌肉放松、增加关节活动范围、牵引、训练稳定肌肉系统、感觉运动协调训练、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活动肌动力训练、健体运动、小组训练、伴有长期随访的个体化家庭训练以及用来制定和修改运动计划的计算机软件等。
这种理念已经在挪威发展了8年多,S-E-T技术不仅用于骨骼肌肉系统疾病的治疗,也用于脑卒中和其他神经病的治疗中,还用来达到儿童发展训练以及健康体能运动的目的。
是康复训练中非常常见的一种训练方式。
在很多体疗室都可以看到这种装置及运用。
一、悬吊训练的装置(一)悬吊网架这是非常常见的一种装置。
这种网架安装简单,价格便宜,一般配备了悬吊绳,悬吊带,滑轮,挂钩等。
网架上可以配备多个挂点,移动也较为方便。
(二)泰码(TEMA)公司提供的悬吊装置泰码公司提供的悬吊装置除了悬吊的网架,吊绳,悬吊带等配件外,还配有弹力支持带等其他附属配件。
专业的设计和丰富的配件使得该系列产品的使用更为方便。
二、悬吊训练的目的(一)减除运动负荷将肢体悬吊,让患者在水平方向上进行运动可以免除重力的作用,达到减除负荷的目的。
(二)提供助力利用弹性悬吊绳可以提供外力(三)提供不稳定支撑悬吊带作为支点是不稳定的,利用这种不稳定支撑可以进行相应的运动训练。
三、悬吊训练的基本技术(一)悬吊点悬吊点的选择主要有五种方式(三) 强度阶梯的训练计划 强度阶梯训练计划是运动训练中非常关键的部分。
根据评定的结果, 给患者提供什么强 度的训练, 这就是不同阶梯强度的计划内容。
在悬吊训练中, 阶梯强度的调节主要通过 以下的方式进行:1、 悬吊点的选择:悬吊点的位置可以决定运动是无阻力、有阻力还是有助力的方式进 行,不同的悬点可以改变运动的强度。
悬吊训练set
利用这个系统,治疗师可以让孩子们在主动的运动过程 中完成各项治疗计划,根据每个孩子的功能水平设计不同的 治疗内容,完全的个性化治疗方案使孩子们进步很快,可以 集神经发育疗法、感觉统合训练、引导教育于一体,对肌张 力的缓解、肌力的增强、平衡协调性的提高都能在孩子们的 主动运动中完成。
康复治疗过程是一个愉悦的过程,孩子们主动运动的潜
九、渐进式阶梯运动的分级
根据S-E-T的概念,运动训练应遵循一个渐进式的开链运动 及闭链运动阶梯系统。当处于最低水平时,患儿一般在吊带 的帮助下(减少重力影响)降低运动等级;当处于渐进式阶 梯系统中最高水平时,通常由高力矩的闭链运动完成训练。 悬吊训练的难度分级有4级,每级训练难度可以按照运动者 的水平进行调整,调整的因素包括运动平面、运动范围、身 体位置、运动速度、运动控制能力、持续时间和运动频率等。
A
3
悬吊训练系统的特点
通过悬吊训练技术在不稳定的条件增强局部 稳定肌的稳定性,防止痉挛的产生,在开链 和闭链的训练增强本体感觉加强内反馈和外 反馈,在减重、失重、自重等的过程中准确 进行力量协调性的训练。
A
4
悬吊技术和传统的训练是有一些不同的,归纳起来大概有三 个方面:
一、悬吊训练它有很好的依从性,这种依从性主要表现在它 是一种成熟、规范的治疗技术,安全、舒适,是“无痛性治 疗”,不会给孩子带来痛苦,孩子们都非常喜欢。
二、它具有娱乐性,这种娱乐性可以很多孩子在一起训练, 具有一种在玩耍过程中就把训练的过程和训练的科目实现。
三、它有很好的互动性,这种互动性除了我们的治疗师要积 的对孩子进行一些训练和参与之外,家长也是最大的参与者。
因此,悬吊技术与传统的训练技术相比较,它的训练效果在
单位时间内是比较好的,可以增强医患信心。S-E-T悬吊训
悬吊训练set剖析
六、感觉运动功能的训练
感觉运动控制能力对维持正常水平的运动功能非常重要,悬吊训 练强调在不稳定的地面上进行闭链运动是为了达到对感觉运动器 官的最佳诱发效果。
七、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
S-E-T既使用开链运动,也使用闭链运动。
开链运动是指肢体远端不固定且不承受身体重量所进行的运动 (远端肢体在固定的近端肢体基础上移动),使原动肌和协同肌 兴奋,但拮抗肌不同时收缩。开链运动是在悬吊系统上做肌肉放 松运动以及使用外来的重量和滑轮系统进行肌力训练。 闭链运动是指肢体远端固定并承受身体重量所进行的运动(近端 肢体在固定的远端肢体基础上移动),使原动肌、协同肌和拮抗 肌同时兴奋。对于闭链运动,使用悬吊系统,通过调节杠杆、改 变力矩的方式来逐级增加运动负荷。
悬吊训练在小儿康复中的应用
郑州大学三附院康复科
目录
一、悬吊训练系统简介 二、悬吊训练系统的特点 三、悬吊训练治疗原理 四、悬吊训练应用于儿童康复的优点 五、悬吊训练的基本要素 六、悬吊训练作用
八、小结
悬吊训练系统简介
S-E-T (Sling exercise therapy,S-E-T)是悬 吊训练系统的英文缩写。在90年代初期,由 康复医生和PT师与其他国家的康复工作者共 同提出了悬吊运动治疗的理念与原则,1999 年正式提出S-E-T概念用于骨骼肌器官的疾病 的主动治疗和运动中,自2000年以来已扩展 到伤后康复训练和运动员体能训练。
悬吊训练治疗原理
放松、缓解;移动训练;本体感觉训练(平 衡功能训练);稳定性训练;力量和耐力训 练;开放和闭合运动链。
Rood治疗技术
脑损伤患者的运动模式
联合反应 共同运动 原始反射
Brunnstrom偏瘫上肢功能评价表
阶段 评价标准 Ⅰ 无随意运动(弛缓期) Ⅱ 出现联合反应,联带运动初期阶段(痉挛期),无关节运动 Ⅲ 联带运动达到高峰,能进行屈曲、伸展共同运动。 Ⅳ 出现部分分离运动 手背到腰后旋转
PNF技术
PNF技术是以Sherrington的神经生理学为理论, 以螺旋对角线运动为方法来抑制异常运动、促进 正常运动模式形成的一种技术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又称Kabat-Knott-Voss技术 外周感觉反馈性促通技术
特征
肢体和躯干的螺旋形和对角线主动、被动、抗阻力 运动类似于日常生活中的功能活动 主张通过手的接触、语言命令、视觉引导来影响运 动模式
悬吊训练系统---治疗系统
肌肉放松训练 关节活动度训练 牵引 关节稳定性训练 感觉运动的协调训练 肌肉势能训练
肌肉能量技术
肌肉能量技术是针对软组织、肌肉骨骼系统紊 乱,以软组织整骨疗法为载体,有操作者精确 控制方向和施力大小,通过患者的主动参与、 利用肌肉等长或等张收缩抗阻的方式,用以改 善肌肉骨骼系统功能和减轻疼痛的一类操作技 术。
偏瘫患者常见痉挛模式
偏瘫患者常见的痉挛模式是上肢屈肌亢进,下 肢伸肌亢进,具体表现为: 头部:头旋转屈向患侧,使面朝向健侧 躯干:向患侧弯屈并旋后 上肢:肩胛骨回缩,肩带下降 肩关节内收、内旋 肘关节屈曲 膝关节伸展 前臂旋后或旋前 腕关节屈曲并偏向尺侧
偏瘫患者常见痉挛模式
悬吊训练法(S-E-T)健身功效及其应用与发展
在开 链 和 闭链 训 练方 式 中 , 不 同 的训 练 手 法 , : 桥 、 有 如 仰 卧
桥和侧桥 。在 阶段性训 练计 划中 , 可结合传统抗阻力训练 , 以突 出肌 肉收缩与放松 、 身体平衡与不平衡 间的快速转换 , 达到提 高
神经 对 肌 肉 的 支 配 控 制 能 力 的 效 果 。
11 “ 链 运 动 ” . 开
采用 一个 可移 动 、 缩 的 滑 轮 装 置 , 悬 吊 系统 上使 用 外 来 伸 在 重 量 和滑 轮 系统 进 行 肌 力 训 练 , 对 肌 肉做 牵 引 放 松 运 动 。 其 并 肢 体 远端 游离 , 固定 的 近 端 基 础 上 移 动 。 在
12 “ . 闭链 运 动 ”
Ef c c nd i f a ya Applc ton i he De l pm e fSl i a i n t veo nto i — Exe cs ng r ie
—
Tr i i g i in s / HE Jn — a . U A — mi g . ON a n n n F t e s /C N i o L n XI G
逐渐延 长维持 某种特定 姿势 的 时问 , 调整 吊带相对 于身 体的 或 位置 或长 度引起 关节 力距大 小改 变 的方式 来逐 级增 加运动 负 荷 。闭链运动对关节 的稳定 性提 出了更高 的要求 , 与其他运 动
相 比 , 肌 肉更 需 要 协 同 收 缩 其
13 复 合 运 动 .
SigE ecs riig( l x rieT ann S—E—T)h v e o eaieymau e n aeb c merlt l v tr.
Unfrun tl o t ae y,f risv l n t e d o s po o t auei hef l fma ss ts,i wa a ey i t s b r l
最新 SET悬吊训练技术
• 20 世纪90 年代初期,挪威的物理治疗师和医生建 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他们促进了悬吊运动治疗理 念的进一步发展。在广泛的生物力学研究的基础上 ,挪威康复工作者创造性的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训练 理念与原则,在此基础上,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 发展出全新的悬吊运动治疗(sling exercise therapy,S-E-T)体系。
S-E-T悬吊训练技术
1
课 程 目 标
• • • • • 背景知识 原理和方法 生物力学 应用范围 脑瘫康复的使用
2
背景知识
•关于悬吊训练可以追溯到20 世纪30—40 年代。在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治疗受伤的战士,医务工 作者使用简易的悬吊装置对受伤的战士进行肌肉放松 治疗。
•20 世纪60 年代以来,在挪威,吊带就已应用于治 疗肩关节和髋关节方面的疾病,这里的肩关节和髋关 节方面的疾病主要是慢性疾病,其主要的临床表现是 关节的活动度受限。
Anterior deltoid Transversus abdominis
Internal oblique
External oblique Rectus abdominis
Multifidus
Shoulder abduction
19
Onset Deltoideus
Persons with back pain
6
原理和方法
• S-E-T包括诊断和治疗系统
• 诊断系统的核心是弱链测试 • 治疗系统包括如下部分:肌肉放松训练、关节活动 度训练、牵引、关节稳定性训练、感觉运动的协调 训练、肌肉势能训练等。
7
• 运动的本质
• 运动是在保持关节稳定的前提下合理分布应力,在 中枢神经系统复杂而精确的控制下,通过肌肉协同 工作做功,达到肢体及躯干的活动。
儿童悬吊训练(有图)介绍
JANLEN悬吊训练康复疗法应用于儿童康复1 悬吊训练系统S-E-T (Sling exercise therapy,S-E-T)是悬吊训练系统的英文缩写。
在90年代初期,由康复医生和PT师与其他国家的康复工作者共同提出了悬吊运动治疗的理念与原则,1999年正式提出S-E-T概念用于骨骼肌器官的疾病的主动治疗和运动中,2000年以来已扩展到伤后康复训练和运动员体能训练。
其已有14年的经验,其来源于大量的临床实践与总结,在骨关节疾病、慢性疲劳损伤的防治和神经肌肉反馈重建等运动康复领域均有大量的科学研究与治疗案例。
它是一项重大的创新。
S-E-T悬吊训练技术应用与儿童康复,就是将患儿身体的一部分悬吊在固定的绳索上,通过主动干预技术早期激发神经网络建立正确控制功能区,恢复平衡功能,协调能力、控制能力、支配能力,来渐进地解决大脑控制失常所产生的不正常用力和异常姿势。
通过悬吊的无重和不稳定的锻炼机制来降低肌张力,缓解全身痉挛状态,改善关节活动度,增强肌力,达到中枢神经系统的通路重建功能。
简而言之,就是它可以提供感觉运动控制能力、增强稳定性、锻炼肌力。
悬吊训练是以持久改善肌肉骨骼疾病为目的,应用主动治疗和训练的一个总的概念集合,该疗法以主动训练和康复治疗作为关键要素,它包括了诊断、治疗和在处方系统支持下对患儿进行规范指导锻炼等内容,它强调在不稳定的条件下能够唤醒和调动机体潜在的机能,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诊断是指通过逐渐增加开链和闭链运动的负荷来进行肌肉耐力测定,并结合肌肉骨骼疾病的常规检查;治疗包括肌肉放松、增加关节活动范围、牵引、训练稳定肌肉系统、感觉运动协调训练、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活动肌动力训练、健体运动、小组训练、伴有长期随访的个体化家庭训练以及用来制定和修改运动计划的计算机软件等。
悬吊技术和传统的训练是有一些不同的,归纳起来大概有三个方面,一个就是悬吊训练它有很好的依从性,这种依从性主要表现在它是一种成熟、规范的治疗技术,安全、舒适,是“无痛性治疗”,不会给孩子带来痛苦,孩子们都非常喜欢,第二个它具有娱乐性,这种娱乐性可以很多孩子在一起训练,具有一种在玩耍过程中就把训练的过程和训练的科目实现,第三个它有很好的互动性,这种互动性除了我们的治疗师要积极的对孩子进行一些训练和参与之外,家长也是最大的参与者,因此,悬吊技术与传统的训练技术相比较,它的训练效果在单位时间内是比较好的,可以增强医患信心。
悬吊训练(S—E—T)在田径运动训练中的实验研究
An experim ental research of Sling—-Exercise—-Therapy in track and field training X U W ei
(Physical Education Dept.of Zhoukou Normal College,Zhoukou Henan 466001) A bstract:The author of this paper uses the S—E—T to train students’core strength and stabilities.The experimental resuhs S]IOW that the S-E—T may tremendously develop every m uscle’S coordination and core strength of abdomen,low back,back aIld other muscle groups and core stability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students,especially in all grades of girl stud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K ey words: S-E—T;core strength:core stability;track and f ield
(医学课件)SET悬吊治疗技术
•
•21
侧面线
第一~五跖骨→腓骨肌
腓骨头→腓骨韧带
胫骨外髁→髂胫束、外展肌
→阔筋膜张肌
→臀大肌
髂骨脊→侧面腹斜肌
肋骨→肋间肌
第一、二肋骨→头夹肌
→胸锁乳突肌
乳突、枕骨粗隆
•
•22
弱链测试方法
在闭链运动中进行,在患者可以完成动作的最低水平上开 始,缓慢增加负荷直到患者在无法完成标准动作或者出现 疼痛。
浅层背侧线
足趾底部→足部筋膜屈趾短肌 跟骨→腓腸肌 股骨突→股二头肌 坐骨结节→骶结节韧带 骶骨→竖脊肌 枕骨粗隆→颅骨筋膜 前侧眉骨上缘
•
•20
浅层前侧线
足趾背侧→前侧肌群 胫骨粗隆→髌骨韧带 髌骨→股四头肌 髂前上棘 耻骨粗隆→腹直肌 第五肋骨→胸骨肌 胸骨上缘→胸锁乳突肌 乳突
大腿肌肉群(11对)
腹直肌、缝匠肌、阔 筋膜张肌、股二头肌 长头、半膜肌、半腱 肌、耻骨肌、长收肌、 短收肌、大收肌、股 薄肌
•
•6
三、平衡功能训练;
四、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
开链运动:肢体近端固定而远端关节活动的运动
闭链运动:肢体远端固定而近端关节活动的运动
先练神经——闭链训练
止点在核心
(7对+1块)
(25对)
(1对)
膈肌(1块)
膈肌
腹部肌群(5对)
腹内斜肌、腹横肌、 腰方肌
腹直肌
腹外斜肌
背部肌群(9对)
回旋肌、多裂肌、棘 间肌、横突间肌
背阔肌、下后锯肌、 竖脊肌(棘肌、最长 肌、髂肋肌)
盆底肌群(8对)
髂肌、腰大肌、梨状 肌、臀大肌、臀中肌、 臀小肌、闭孔内肌、 闭孔外肌
悬吊训练的生理作用与应用现状研究
悬吊训练的生理作用与应用现状研究牟彩莹;罗伟【摘要】悬吊训练的作用与应用目前仍有争议.该文就悬吊训练的历史沿革、潜在的生理学作用以及应用现状进行简介,以期为该训练方法的开展与普及提供可参考的相关线索.研究结果显示悬吊训练的概念目前已得到公认,该训练方法可能具有增强核心力量与稳定性,预防运动损伤,改善神经-肌肉控制能力,提高平衡能力等多方面的作用,但目前得到广泛认可的生理学作用仍局限于对核心区力量及稳定性的发展.尽管该训练方法在欧洲多国以及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均有较好发展与应用,但国内相关研究以及应用仍显局限,这可能是对悬吊训练美体生理作用的质疑所导致的.悬吊训练在国内的发展与普及仍亟待深入、系统的实验研究作为理论支撑与应用参考.【期刊名称】《当代体育科技》【年(卷),期】2015(005)015【总页数】2页(P39-40)【关键词】悬吊训练;生理作用;应用现状;核心区【作者】牟彩莹;罗伟【作者单位】武汉体育学院教学科研实验中心湖北武汉 430079;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体育运动中心湖北武汉 43007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804.2悬吊训练法是目前运动训练领域发展核心力量的一种极为有效的方法,但尚缺乏足够的科学依据以证实其训练效果,甚至很多国内教练员对悬吊训练的作用与功能均无了解,导致悬吊训练法在北欧等国家呈疯狂发展与普及趋势,但国内的应用程度相对较低的局面。
基于此,该文拟就悬吊训练法的相关背景、概念、作用等基础知识做一简要综述。
悬吊训练起源于康复医学领域,其前身为德国巴德洪堡Thomsen教授所发明的吊带桌,主要在二战时期为受伤的战士进行肌肉放松,并防止肌肉萎缩和褥疮的发生。
后开始逐渐过渡到瘫痪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由挪威人进一步研发成为目前常用的Redcord悬吊训练系统并于1999年提出了S-E-T(Sling Exercise Therapy)的概念,应用于骨骼肌疾病的主动治疗和运动中[1]。
运动治疗(PT)与悬吊治疗(S-E-T)联合治疗脑瘫患儿疗效观察
运动治疗(PT)与悬吊治疗(S-E-T)联合治疗脑瘫患儿疗效观察作者:舒宗辉叶兴里韦讯鲁奇郭玲来源:《人人健康》2019年第03期【关键词】运动治疗(PT);悬吊技术(S-E-T);脑瘫;运动功能脑性瘫痪(CP):是自受孕开始至婴幼儿期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导致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
同时,部分患儿伴有智力障碍,言语、感觉、知觉、认知、交流及行为异常,少数伴有癫痫及继发性肌肉骨骼障碍等问题。
1 研究对象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2月在我科住院或门诊康复治疗脑瘫患儿50例,采用电脑随机抽样方法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
诊断与分型均符合第十届全国小儿脑瘫康复会议制定的诊断与分型标准。
排除标准:(1)一过性发育滞后的正常儿童(2)神经遗传代谢性疾病等进行性疾病所致的中枢性运动障碍患儿(3)并发有其他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的器质性疾病者(4)并发有精神病及严重癫痫,难以配合完成本课题者。
实验组25例,男13例,女12例,其中最小1.5岁,最大7岁,平均年龄4.5 +0.72岁。
对照组25例,男儿例,女14例,其中最小2岁,最大6岁,平均年龄4+0.68岁。
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组大运动功能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两组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悬吊技术训练,实验前后进行(GMFM)粗大运动功能评估。
(1)常规康复训练方法:主要应用Bobath、vojto、上田等神经发育促进方法,抑制异常姿势,促通正常运动功能的发展,同时强调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包括竖颈、翻身、坐位、爬行、跪位、站立及行走。
运动训练每天1~2次,每次30分钟,每周周一至周五。
(2)核心稳定性训练:强调躯干、骨盆及腹肌等核心肌群的控制训练。
将核心稳定性训练贯穿到脑瘫患儿从竖颈到行走各个运动发育阶段的康复训练过程中。
核心稳定训练分为四个步骤。
第一步:局部稳定系统:中立位的控制:目标是让患者掌握局部稳定肌群亚极量有意识自觉控制的收缩。
悬吊运动疗法SET介绍
S-E-T技术文章汇总1楼. 悬吊运动治疗(S-E-T)2楼. S-E-T治疗技术的理论与临床运用3楼. 浅谈现代骨科康复医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治疗技术4楼. 用于十字韧带缺损患者的本体感觉促进法5楼. 医学小常识下腰痛6楼. 悬吊训练对高水平足球运动员平衡能力、踢球速度和躯干(肌肉力量)稳定性的改悬吊运动治疗(S-E-T)一种用于骨骼肌疾病的运动和主动治疗的概念Gitle Kirkesola ,B.Sc物理治疗师手法治疗的专家运动医学的物理治疗师悬吊运动治疗是以骨骼肌疾病得到持久的改善为目的的主动治疗和运动的一个总的概念。
这种模式建立训练和康复的关键要素是什么的基础之上(这在本文中将予以描述和证实)。
这种理念已经在挪威发展了8年多他神经病的治疗中,还用来达到儿童发展训练以及健康体能运动的目的。
本文集中讨论骨骼肌疾病的治疗。
悬断和治疗系统。
诊断系统涉及肌肉耐力的测定,通过不断增加开放式和闭锁式动力链的负荷来实现。
治疗系统包增加关节活动范围、牵引、训练稳定肌系统、感觉运动的协调训练、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制动肌的动力训练,动,伴有长期随访的家庭个别化运动以及用来制定和修改运动计划的计算机软件。
由于目前对骨骼肌疾病的主这个概念已经发展开来。
虽然有临床经验证明悬吊运动治疗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仍然缺乏科学依据。
所以特别性背痛的患者家庭个人锻炼的效果的随机研究和在挪威的两个公司做的关于主动治疗和个人锻炼的效果的试点度屈伸损伤有关的疾病的治疗的随机研究于1999年完成。
近年来在关于老年人的训练效果及在治疗室做主动治合使用的效果的研究中,肩关节不稳的运动治疗和运动员的训练的研究将启动。
吊带用于治疗和锻炼患者已有很长一段时间了。
德国医疗器械的先驱,schlingentisch(吊带桌)前由德国巴德洪堡的Thomsen教授发起的,所以被称为“Thomsen-Tisch” 。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种吊带伤的战士。
悬吊运动训练在早期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康复中的作用
对照组 : 采用常规 的康 复治疗方 法 , 具体 内容包 括 : ①初
期主要练 习 良肢 位摆放 、 肢关 节的被动活动 、 患 床上的双桥 、 单桥运 动 、 翻身训练等 。② 运用 B bt技术 和 Bu nt m技 oa h rn s o r
D : . 6  ̄i n10 - 2 22 1.50 0 OI 03 9 .s.0 1 14 . 20 .2 1 9 s 0
11 研究对象 .
所有 患者均 来 自郑 州人 民医 院康 复科 , 0 0 1 月 自2 1 年 2
一
练 。运用悬 吊技术 理念 , 自制改 良网架 床 , 用悬 吊带抬高 采 患者 的臀部 、 膝部 、 踝部 , 臀部 的 吊绳与 床面垂直 , 部抬离 臀 床面 1c 0m左右 , 干与床 面呈 3 。夹角 。膝 部 的吊绳根据 躯 0 情 况可 调( 因患者有髋 外旋情 况 , 可将膝部健 侧 吊绳与床 面 呈 9 。夹角 , O 患侧 吊绳与床面呈 6 。斜夹 角) 0 。踝 部 的吊绳
有利 于新 的神经 回路和正常运动程序 的建立 , 而改善运动 从
功能 。
综上 , 本研究结果提 示悬 吊运动训练结合 常规康 复训练
和单纯常规康 复训 练均能提高患者的 H le 功能步行分级 、 odn
①组 内治疗前后 比较 P 00 ② 两组 治疗后 比较P< .5 <. 5; 00
潜 力 。近几年也 已用于脑卒 中患者 及其他神 经系统疾 病患 者 的康 复n 。Wo 等 进行 了前 瞻性 、 l f 大样本 、 中心 的随机 多 研 究 , 现强制性 悬 吊上肢训 练明显促 进早 期卒 中患者 发 上肢的恢复 。但 是采用改 良普通 网架 床 , 利用 S T的理念与 E
悬吊训练疗法
悬吊训练疗法(Sling Exercise Therapy,S-E-T)SET是以持久改善肌肉骨骼疾病为目的,应用主动治疗和训练的一个总的概念集合,该疗法以主动训练和康复治疗作为关键要素,包括诊断及治疗两大系统。
前者通过逐渐增加开链和闭链运动的负荷来进行肌肉耐力测定,并结合肌肉骨骼疾病的常规检查;后果包括肌肉放松、增加关节活动范围、牵引、训练稳定肌肉系统、感觉运动协调训练、开链运动和闭链运动、活动肌动力训练、健体运动、小组训练、伴有长期随访的个体化家庭训练以及用来制定和修改运动计划的计算机软件等。
使用悬吊装置帮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已经有很长时间的历史。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人们使用简易的悬吊装置用来治疗受伤的战士。
现在的悬吊装置有许多不同的形式,或是立于地面上,或是吊在天花板上。
在巧妙的悬吊系统的帮助下,身体的某部分或整个身体都可以悬挂在器械上。
治疗和训练时通过这种方式就可以摆脱重力的影响。
在挪威,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吊带就已被用作治疗肩关节和髋关节疾病。
在九十年代初期,挪威的物理治疗师和医生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他们促进了悬吊运动治疗理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广泛的生物力学研究的基础上,挪威康复工作者创造性的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训练理念与原则,在此基础上,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发展出全新的悬吊运动治疗 (sling exercise therapy, S-E-T)的体系,初期大量应用于运动系统疾病尤其是慢性颈肩腰背疼痛的治疗,以运动系统疾病得到持久的改善为目的,目前已经进一步推广用于脑卒中和其他神经病的治疗中,还用来达到儿童发展训练以及健康体能运动的目的。
本文集中讨论运动系统疾病的治疗。
现在已证实运动组织的慢性疾病与身体的生理改变有关,如感觉和运动的控制能力失调以及肌力下降。
最重要的改变包括:感觉和运动的控制能力失调;稳定肌的力量和耐力降低;协同肌和拮抗肌的力量和耐力降低;肌肉萎缩;心血管功能减退。
悬吊运动治疗旨在恢复感觉和运动的控制能力、肌力、耐力及心血管功能以提高运动系统的整体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lobal" muskler
• 胸锁乳突肌 • 斜角肌 • 颈夹肌 • 最长肌 • 髂肋肌 • 斜方肌 • 肩胛提肌
”Local" muskler
• 头长肌
• 颈长肌
• 头后大直肌
v
• 头后小直肌
• 头上斜肌
• 头下斜肌
• 多裂肌
28
损伤对机体的影响
韧带损伤
反复损伤
不稳定
本体感觉缺陷
功能性不稳定
现代康复医学对运动系统疾病的观 点
• 大多数运动系统疾病在活动后加重、休息后缓解 • 运动是在保持关节稳定的前提下合理分布应力,
在中枢系统的复杂而精确的控制下,通过肌肉协 同工作做功,达到肢体及躯干的活动
• 骨科疾病会导致运动系统的工作模式异常 • 在运动中存在生物力学的异常导致应力分布的异
常,产生组织的反复微型创伤,产生疼痛
Persons with back pain
Medial deltoid
Transversus abdominis Internal oblique
External oblique
Rectus abdominis Multifidus
Onset Deltoideus
Onset TrA
Shoulder abduction
在所有上肢和下肢的快速运动中,腹 横肌先于所有主动肌收缩之前开始收
缩
Hodges et al 1997 & 1999
Persons without back pa in
三角肌前部 纤维
腹横肌
腹内斜肌 腹外斜肌 腹直肌
多裂肌
Onset TrA
肩外展
Neutral Zone
Elastic zone Neutral zone
Harter RA: Clinical rationale for closed kinetic chain activities in functional testing and rehabilitation of ankle pathologies. J Sport Rehab 1:13-24,1996
• 增加力矩:支点的调整和负荷的增加 • 增加时间: • 改变支撑面的稳定性: • 改变动作的对称性: • 增加额外的动作:
Independent of force direction
Hodges PW, Richardson CA (1997). Exp Brain Res 114:362-370
Separate strategy for control by CNS
Hodges PW, Richardson CA (1999). Neurosci Lett 265:91-94
) the work when it is supposed to work along with other muscles in a functional activity
弱链测试 在闭链运动中测试
阳性表现为:
9 疼痛
9 不能正确完成动作
Kirkesola 2000
9 左右侧表现不一致
负荷的调整
S-E-T 悬挂运动训练的理论与实践
郭险峰 北京积水潭医院康复科(100035)
1. 报告内容
•S-E-T 的背景 •适用领域 •渐进的训练与治疗体系 •生物力学原则 •渐进训练的原则
2. S-E-T的背景
由挪威的医生和PT师与其他国家的康复工作者共同研
究与 开发成功 14年的经验 基于科学理论和具体研究 一种全新的治疗和训练体系
“stabilisers” Attach directly to the
lumbar spine
Control the position of the spine
e.g. TA, multifidus, psoas
Spinal stability
Active muscle system
Stabilisers
Voight 1996 Lephart 1996 Greenberger 1995 Dillman 1994 Gray 1989
联合使用闭链训练和开链训练可获得神经肌肉控制 功能的最大恢复
basis rehabilitation for
Lephart SM, Henry TJ: The physiological for open and closed kinetic chain the upper extremity. J Sport
通过肌肉校正全身的平衡、 稳定局部的关节
25
机械受体 外周传入
•关节 •肌肉 •皮肤
视觉受体
前庭受体
运动控制水平 脊髓反射
中枢神 经系统
认知计划
肌肉
脑干平衡
神经肌肉控制通道
闭链运动
• 远端承重 •包括两个支点(固定点)
着重于关节的功能性训练
•增加关节的轴向压力 •增加动态稳定性 •激活主动肌、协同肌和拮抗肌
Unused back muscles switch themselves off ( New Scientist )
欧洲航天局的研究人员采用超声波研究发 现,大多数的下背疼痛患者,有的是腰部多 裂肌失去活性,有的是腹肌失去活性,还有 的是两者都失去活性。正常情况下,这些肌 肉不断地活动来支持和保护下背。
Global muscles
Local muscles
Large torque producing muscles “movers”
Connect pelvis to the rib cage
Balance external loads
e.g. RA, EO, ES
Control intersegmental motion
• 具有非损伤性和良好的经济性、局部性、系统性、重复性 • 在控制良好的条件下,sEMG信号活动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定量反映局部肌肉疲劳、肌肉活动水
平和肌肉激活模式等活动特征的变化规律 • 用于CLBP临床诊断和疗效评价,取得长足进步
多裂肌功能评价
PC-MRI
MRI
Head coil
静态等长肌力
动态等速肌力
results in pain and disability”
Panjabi, 1992
Concept of neutral zone
Concept of instability
Muscular control of instability
Richardson, Jull, Hodges, Hides, 1996
超声波
sEMG应用研究
矢状面屈伸试验:屈放松现象消释,诊断率76%,抗干扰差
Kuopio大学博士论文(1995) Teuvo Sihvonen:Low back pain,Paraspinal EMG and Forgotten Dorsal Rami
27
Transversus abdominus
Lephart SM, Fu FH et al. Proprioception and Neuromuscular Control in Joint Stability. Human Kinetics. Introduction xxii.
2000
- 视觉 - 前庭器官
本体感觉
来源于机械感受器: - 肌肉 - 肌腱 - 韧带 - 关节囊 - 皮肤
Deep
Mobilisers
Superficial
Slow twitch
Fast twitch
Endurance
Power activities
Weakens + lengthens
Shortens
Poor recruitment Preferential recruitment
Active at 30 - 40%
IO Medial fibres EO
QL
Spasm
• 位于背部肌肉深层;起于髂嵴、 骶骨和脊椎横突,止于上2~3位 棘突中线,纵贯脊柱;有单一节 段独立的的神经支配;Ⅰ型纤维 为主。
• 是维持脊柱形态和稳定性的最为 重要肌肉
多裂肌 Multifidus
病因研究
特异性下背痛
椎间盘突出
椎体退化
非特异性下背痛
整体原动肌和局部稳定肌
Global muscles:三角肌 骶棘肌 股直肌
Local 肌
muscles:肩关节—肩袖 腰椎——腹横肌和多裂
膝关节—股内侧肌
26
反馈
—腘绳肌对ACL的保护
前馈
—上肢运动前腹横肌的提前收缩
功能性训练
= 闭链训练
• Laskowski 1997 • Freidhoff 1997 • Guskiewics 1997 • Wilk 1996 • Harter 1996
Rehab 1:71-87,1996
腰椎的稳定机制
膈肌
"Global" muscles
•腹直肌 • 腹内外斜肌 •竖脊肌 •腰方肌
"Local" muscles
•腹横肌 • 多裂肌 •腰大肌
The Pelvic floor
Dynamic stabilisation of the lumbar spine
Clinical Instability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the capacity of the stabilising system to maintain the intervertebral neutral zone within the physiological limits whi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