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用分析基础

合集下载

4第四章-能源系统火用分析方法-毕月虹

4第四章-能源系统火用分析方法-毕月虹

热量一定的条件下,热量火用与热量的温 度和环境温度有关,即与卡诺系数有关。 热量火用和卡诺系数随to的降低而升高, 随t的升高而增大,而且其值永远小于1。
2. 冷量火用:冷量是系统在低于环境温度下通过边界所传递 的热量,冷量火用是低于环境温度的热量火用。
设想将冷量加给工作在To和T间的可逆机,冷量火用:
1956年Rant采用了希腊字“ergy”(意为功或力)加上前缀“ex” (意为从其中,外部)来命名可以转换部分的能为“Exergy”,而把 不可转换的部分叫“Anergy”。Rant提出的这个术语可以满足国际间 关于术语所有的要求,能反应所代表的概念,而且形式上也非常接 近同类术语能(Energy)、熵(Entropy)和焓(Enthalpy)等。
(四)机械火用
1. 机械能火用:动能和位能都是机械能,能全部转变为火用;
2. 机械功火用:通过系统边界以功的形式转移的能量是机械形 式的能量,并非所有形式的机械功都是火用,只有在环境 条件下的有用功才是火用。
(1)体积变化功火用:闭口系统的体积变化功W中,一部分是反抗 环境压力p0所做的功,系统通过边界所做的功火用为: 若系统进行的是可逆过程,则功火用为:
白箱分析除了可以获得黑箱分析的全部结果外,还可以 计算出体系内各过程的火用损系数。据此即可揭示出体系 内用能不合理的“薄弱环节”,白箱分析是一种精细的火 用分析。
子系统的通用火用平衡方程
子系统的火用效率
子系统内不可逆过程i的火用损系数
子系统外部物流或能流排放过程i的火用损系数
(四)灰箱分析模型 用于对系统整体用能状况的评价及对系统中薄 弱环节(设备)的判别。
(三)物理火用和化学火用
环境是火用的自然零点,通常将环境状态作为火用的基准状态。 1. 物理火用:系统不涉及化学反应和扩散的简单可压缩系统, 选环境状态作基准,系统能量所具有的火用; 2. 化学火用:系统涉及化学反应和扩散时,选环境状态作基 准,系统能量所具有的火用是物理火用和化学火用之和, 其中化学火用是系统因化学不平衡所具有的火用。

工程热力学第5章 火用分析基础

工程热力学第5章  火用分析基础

(4) 不同形态的能量或物质,处于不同状态时, An 和 Ex 比例不同
(5) 引入 火用 参数的意义:
☆ 为评价能量的 “量” 和 “质” 提供了一个统一尺度;
☆ 形成了热系统火用平衡分析法,比能量平衡法更科学、更合理
§5.2 火用 值的计算
§5.2.2 热量 火用 和冷量 火用 1、热量 火用
§5.3 火用效率
1、定义:
ex
实际利用火用 的值 所能提供火用 的值
2、与热效率的关系:
热力循环: exQ
W E xQ
Q Q
W Q
热效率:
T
W Q
热量火用: ExQ(1TT0)Q
1
E xQ
exQ
Q
ExQ Q
(1T0 T
)
c
t c
作业
P131:思考题 1~5 P131:习题:1、2
习题3: P39 第11题 求同时存在温差和摩擦情况下的: (1)各温度下热量的火用值; (2)各不可逆过程的熵产和火用损失; (3)总熵产和总火用损失。
S
பைடு நூலகம்
(1)热量 火用取决于: Q 、T、T0
S
(2)热量 火用 为过程量
(3)热量 火无 除与环境温度有关外,还与S有关。
(4)热量 火用的正、负号与Q相同:吸热,系统获得了火用
例1 热量火用 值计算
空气冷却器将200℃的空气定压冷却到40℃,问:每 kg空气放出的热量最多能做多少功?(环境温度为 25℃, 空气Cp=1.004kJ/kg K为定值,)
第五章 分析基础
§5.1
热一律:揭示能量转换中的数量守恒关系
热二律:各种能量不但有“量”的差别,还有“质”的差别.

5火用分析基础

5火用分析基础

Ex损失、作功能力损失、能量贬值
任何一孤立系, Ex只能不变或减少,
火用值的计算
5.2.1功源火用 电能,机械能,水利能,风能等功源可以百分 之百的用以完成功可以直接转化为机械能。
功源火用值=功源总能量
5.2.2热量火用
热量火用是指温度高于环境温度的系统与外界传
3.做功程除环境外无其他功源参与作用。
火用(
Exergy ):
当系统由一任意状态可逆地变化到与给定环境相平 衡的状态时可以做的最大理论功,称为火用。用Ex表 示。
Anergy 理论上不能转化为有用功的能量(不能转化 为火用的能量)。用An表示
火无:
三种不同品质的能量
1、可无限转换的能量
(Ex)
高级能量
ex (u u0 ) T0 ( s s0 ) p0 (v v0 )
2.开系工质物理火用 稳定流动系统A(p,T) 环境O(p0 , T0)
孤立系统
让稳定流动系统A同样先经过绝热过程,在经过定温
过程,变化到与环境相平衡,所完成的技术功为开系 工质的物理火用
q h wt h0 h wt q qA B qB O 0 T0 ( s0 s)
理论上可以完全转换为功的能量 如:机械能、电能、水能、风能
2、不能转换的能量 (An) 理论上不能转换为功的能量 如:环境(大气、海洋) 3、可有限转换的能量 (Ex+An)
理论上不能完全转换为功的能量
如:热能、焓、内能
低级能量
E Ex An e ex an
能量在转换过程中,火用和火无的总和恒定不变。
(能量守恒定律的又一种表述)
可逆过程:熵产为0,没有功损失,能量不贬值

热力学-5火用分析基础解析

热力学-5火用分析基础解析

工程热力学5教师:李建明电话:85407591 电子信箱:lijmo@2010年2月5 火用分析基础5.1 火用和火无的基本概念•热能中有可用能和不可用能•热能转换机械能的最大能力为多大?受什么限制?•能量不仅有数量,还有品质•可用能——就是可以连续地全部转变为功的能•不可用能——不可能转变为功的能•按照转变为功的可能性,可以把能分为可用能和不可用能两大类•电能、机械能在理论上可以百分之百地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所以是可用能•大气、海洋等环境物体的热力学能是不可用能•火用——能量的做功能力•如何确定火用–以给定环境为基准,在该环境状态下火用值为零–做功过程是完全可逆过程,这样才能获得理论功–过程中,除环境外,无其他热源或功源参与作用,功全部由物质的能量转化而得•火用是系统由任一状态经可逆过程变化到与给定环境状态相平衡时所做的最大理论功•火无是一切不能转换为火用的能量•任何能量 E 都由火用 E x 和火无 A n 两部分组成 nx A E E +=nx a e e +=•能量的可转换性、火用和火无–对于可无限转换的能量,火无等于 0,如机械能、电能全为火用,即能量等于火用–对于不可转换的能量,火用等于 0,如环境介质中的热能全为火无•系统出现不可逆过程,d sg 大于 0,必然有机械能损失,体系做功能力降低,即必然有火用损失,有火无增量•火用损(或火无增)可以作为不可逆尺度的又一个度量•5.2 火用值的计算–火用的基本含义是表示系统的理论做功能力–系统之所以具有做功能力,是由于系统与环境之间存在着某种不平衡势火用热量火用冷量火用物质或物流火用功源火用电力、水力、风力地力、波浪化学、物理动能、位能扩散5.2.1 功源火用•电能、水力能、风能等功源可以百分之百地被用以完成功,都可以直接转化为机械能,理论上功源火用值与功源总能量相等5.2.2 热量火用•定义–温度为 T 0 的环境条件下,系统(T > T 0 )所提供的热量中可转化为有用功的最大值,用 E x, Q 表示•如果以环境为冷源,系统为热源,依照热力学第二定律,热量火用和热量火无分别为 Q T T E Q A Q T T E Qx Q n Q x δδδδδ1δ0,,0,=-=⎪⎭⎫ ⎝⎛-=ST E Q A ST Q E Q x Q n Q x ∆=-=∆-=0,,0,•对于循环,由于各过程是可逆的,热量火用和热量火无分别为系统以恒温 T 供热时,公式同上pv 21 5 4 3 6 T s2 1 5 43 6 ExQ E xQ A nQA nQ•热量火用是热量Q所能转换的最大有用功,其值取决于热量Q 的大小,传热时的温度和环境温度•当环境状态一定时,单位热量的火用值只是温度T的单值函数•高温下的热能较低温下的热能具有更大的可用性,可完成更多的有用功•热量火无除了与T0有关外,还与 S 有关•热量火用是能量本身的属性,E x, Q 与Q的方向相同•系统吸热时,Q 为正值,d E也为正值,表示系统也xQ吸收了火用(外界消耗功),反之,系统放热时,也放出了火用(外界得到功)•热量火用是过程量,环境状态一定时还与系统供热温度变化规律有关•高温下的热能较低温下的热能具有更大的可用性,可完成更多的有用功 )1(0TT Q E xQ -=Q T T A nQ 0=系统温度恒定不变例 5-1 火用损失计算–求下列情况下由不可逆传热造成的火用损失,设 Q = 100 kJ ,环境温度 T 0 = 300 K :(1) t A = 420 ℃,t B = 400 ℃;(2)t A = 70 ℃,t B = 50 ℃;(3)t A = 200 K ,t B = 220 K 。

第六章 热(火用)经济学基础

第六章 热(火用)经济学基础
" X2
EX1”=EX2’
因子系统1向2
' X2
C2 E C23 C12 E
Cn2
(B)
子系统2输出产品的总成本 A代入 C1 Cn 2 Cin EXin Cn1 Cn 2
依次类推
(C )
Ck Cin E Xin Cni
☻第一定律分析法没有环境概念,只使用一个能量的概念, 是单纯地以能量平衡和物质平衡为基础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 ☻第二定律分析法有一个环境——物理环境。取一定的环境为
本身,而且还取决于环境的参数。 ☻热经济学分析法具有两个环境,除了物理环境外,还有一个 经济环境,经济环境是人们依照热力学方法想象的,经济环境 随着社会经济信息的改变而改变。
☻热经济学分析法的任务除了研究体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 作用外,还要研究体系内部的经济参量与环境的经济参量之间 的相互作用
4
二、 热经济学的基础
1. 方法的基本概念 •1868年Tait第一次使用availability的概念;
1871年Maxwell使用 了available energy的名词; 1873年Gibbs和1889年Gouy提出了 封闭系可用能的概念; 1889年Stodola导出稳流系的最大功,并 和Gouy同时但独立地 把可用能损失与熵产联系起来,奠定了第一定律与第二定律 结合的基础
• 1932年美国麻省理功学院J.H.Keenan等提出可用能函数表示
能量质概念;
• 20世纪50年代德国学者对能的概念进行系统分析,提出能=
无+ ,明确了
不可 exergie
的部 分, —英文exergy,德文
5
2、 热经济学发展轨迹
☻热经济学是热力学分析与经济因素结合的产物,起源于20

可用能火用分析基础

可用能火用分析基础

5.5 Ex效率与热效率
Ex效率:Ex的收益量与Ex的支出量之比 可表示系统中不可逆因素引起的Ex损大小;
可逆过程,Ex效率为1
ex 离 进开 入E E 系 系 x x值 值统 统 之 之 ((E E x 的 的 x))o i和 和 n u t1 各 各 (E E xl)in ex实 提际 供 E E x值 x值 利 的 之 之 用 ((E E 和 和 x x))tah
能级分析在大系统能量匹配中很有用 供能的能级与用户用能的能级差较
小,则匹配合理,否则就不合理
在不可逆过程中,能量的数量虽然不变,但Ex减少了,能级降低了, 做功能力下降了,即能量的品质下降了,这就是能量贬值原理
dsdfsdgs
dsf
q
T
5.4 Ex方程
T T0qT0d sT0dgs
qdh wt
Ex方程的微元形式
约束条件
以给定的环境为基准, Ex=0 可逆过程, 获得理论功 除环境外,无其他热源或冷源
Ex——系统由任一状态经可逆过程变化到与给定环 境状态相平衡时所做的最大理论功
An——一切不能转换为Ex的能量
E=Ex+An
e=ex+an
能量守恒
可逆过程dsg=0
W=0
Ex=const
不可逆过程dsg>0 W损失 Ex损失,An增加
5.3 Ex损失
实际过程中不可逆因素:温差传热 摩擦
*温差传热引起的Ex损失
TA Q
TB Q
R Q`
T0
Wmax
TA AnQA
Q ExQEAxQQ A (1TT0A)
El
AnQBExQB
ExQBQ(1TTB 0) R
Wmax

能量系统的火用分析

能量系统的火用分析

2 能量系统的火用分析火用,exergy ,可以定义为热力系统在只与环境(自然界)发生作用而不受外界其它影响的前提下,可逆地变化到环境状态时所能作出的最大有用功。

火用表征了热力系统所具有的能量转变为机械能的能力,因此可以用来评价能量的质量、或品位、能级。

数量相同而形式不同的能量,火用大者其能的品位高或能质高;火用少的能的品位低或能质差。

机械能、电能的能质高,而热能则是低品质的能量,热能之中,温度高的热能比温度低的热能品位高。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高品质的能量总是能够自发地转变为低品质的能量,而低品质的能量永远不可能转变成为高品质的能量。

因此按品位用能是进行能量系统的火用分析所得到的第一个结论,也是能源工作者的基本守则之一。

在动力系统中(动力与动力系统,这里是指power 和power system ,而不是dynamics 和dynamic system ),火用分析正确地给出了可用能损失情况,为人们正确地改进动力循环,提高其热效率指明了途径。

在仅考虑热能直接利用的情况下,虽然不存在热能与机械能转换的问题,但火用分析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指明如何充分地利用热能,典型的例子就是燃煤供热系统的火用分析结果:如果采用“热电联产+热泵系统”来代替燃煤直接供热的话,理论上可以获得比煤的热值多0.5~1倍的供热量,甚至更多(图2.1)。

但是火用分析忽视了火无的使用。

火无虽然不能用来作功以获得动力,却可以用来加热、取暖,而在火用分析中不能得到所供应能量中的火无有多少得到了利用的信息。

[1]对于复杂系统进行火用分析,可能得到重要的、不寻常的结论。

借鉴中国工程院院士陆钟武教授所提出的系统节能和载能体[2]的概念,对全工序、全流程、全行业或全地区进行比较仔细的火用分析,可能在能源利用方面提出新的见解1。

能源的利用与环境污染是密不可分的,系统节能理论也好,能源技术经济学也好,都提倡从全系统的角度综合评价能源的利用,而从经济性角度考虑,节能的经济性不一定好(实际上大部分都不好),如果把能源利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也折算成经济性指标与节能一同考虑,结论一定会大相径庭。

火用分析基础

火用分析基础

p p k v s v T
p
m T0 O s n
p c 1 2
p0 O’ v 1
p0
d
a 0 fh e b 3
g
O
v
O
v
稳定流动系统工质的火用——焓火用
定义:稳定物流从任意给定状态经开口系统以可 逆方式变化到环境状态,并只与环境交换热量时 所能做的最大有用功。
E X ,H WA,max H H 0 T0 (S S0 )
稳流工质所做的最大有用功:
(WA,12 )max H1 H 2 T0 (S1 S2 ) (WA,12 ) max H1 H 0 T0 (S1 S0 ) [H 2 T0 (S 2 S0 )]
即使已知燃料元素成分,也可用下面的近似式
E m, f E m, f w( H ) w(O) w( S ) Ql (1.0038 0.1365 0.0308 0.0104 ) w(C ) w(C ) w(C ) w( H ) w(O) w( S ) Ql (1.0064 0.1519 0.0616 0.0429 ) w(C ) w(C ) w(C )
p
E f ,m -G n j Ech,m, j no2 Em,o2
p
近似公式介绍
煤、石油
Em, f Qh
气体燃料(2个碳原子以上的)
Em, f 0.95 Qh
液体燃料(2个碳原子以上的)
E m , f 0.975Qh
固体燃料(2个碳原子以上的)
E m , f Ql rw( H 2 O)
T 时, EQ Q 1 T 0时, EQ Q
闭口系统的火用——内能火用

第五章—火用分析基础

第五章—火用分析基础

wmax ex1 ex 2 u1 u2 T0 s1 s2 p0 v1 v2
●开系工质物理火用(焓火用)
对稳流系统,仍取系统和环境组成孤立系 统,则系统由初始状态可逆过渡到环境状态所完 成的最大技术功(轴功),即为开系工质的物理 火用,也称为焓火用。
(Ex) 理论上可以完全转换为功的能量——高级能量 如:机械能、电能、水能、风能 (An) 2、不能转换的能量 理论上不能转换为功的能量——无效能 如:环境(大气、海洋) (Ex+An) 3、可有限转换的能量 理论上不能完全转换为功的能量——低级能量 如:热能、焓、内能

火用和火无的概念
1、在环境条件下,任一形式的能量中理论上能够 转变为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称为该能量的 火用,用Ex表示,单位: J、kJ;
T0 Q T
● ExQ’与Q’、T、T0有关,T0=const,ExQ’/Q’是T
的单值函数。
T↓→ ExQ’ ↑ T →0 , ExQ’ → ∞
T↑→ ExQ’ ↓
对外界作功;
T →T0 ,ExQ’ → 0
◆ 系统吸热,放出冷量火用,δQ’>0, ExQ’ >0 ,系统
◆ 系统放热,吸入冷量火用,δQ’<0, ExQ’ <0 ,外界
T const
ExQ T0 Q 1 T
T0 AnQ Q T0 S T
● ExQ取决于Q、T和T0
◆ 当T0=Const,单位热量火用(ExQ/Q)只是
T的单值函数
◆ 高温热源较低温热源具有更大的可用性
● AnQ与T0、△S有关
● Q<0,ExQ<0,系统放热,系统也放出了火用,

火用(exergy)及火用分析

火用(exergy)及火用分析

各种形式都可以测量
热能火用等)只能基于功或做功的
能力来测量
只是量的测量
量和质的统一
火用
• 自然环境,环境状态
• 抽化象学成组一成个具有不变压力p0,不变温度T0,和不变 • 热力学平衡:热平衡、力平衡和化学平衡
– 不完全热力学平衡 – 完全热力学平衡
• 物理火用和化学火用
• 选取不完全平衡环境状态作为基准状态—物理火用 • 选取平衡环境状态作为基准状态 • 对于完全平衡环境状态因化学变化不平衡所具有的
火用—化学火用
火用
• 对于能量来说存在两种情况: 以状态量形式表现的能量(状态量) 以传递形式表现的能量(过程量)
机械火用
• 机械能火用
机械火用
• 机械功火用
– 封闭系统 X=W-p0(V2-V1)
– 稳定流动系统、任何循环 系统、固定边界系统 X=W
热量火用
f
X (1T0 / T )Q
火用(exergy)及火用分析

• 机械能,电能,热能,化学能等 • 热力学第一定律(量) • 转换性 • 热力学第二定律(方向)

• 1.可无限转换的能量
电能,机械能(水能、风能)——质与量统一
• 2.可有限转换的能量
热能——质与量不统一
• 3.不可转换的能量
环境介质内能
火用
• 在周围环境条件下任一形式的能量中理论 上能够转化为有用功(可无限转换能量) 的那部分能量称为该能量的火用(exergy) 或有效能。
i
1 T0 / T
X 1T0 / T Q Q
T0
闭口系统工质的火用(热力学能)
Wtotal useful (U0 U ) P0 (V0 V ) T0 (S0 S ) (U U0 ) P0 (V V0 ) T0 (S S0 ) r V2

火用(exergy)及火用分析

火用(exergy)及火用分析

境无关

与环境平衡时值不为零(爱因斯坦 和环境完全平衡时(处于死态)值
质能关系指出E=mc2)
为零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所有过程等守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可逆过程守恒,

实际过程不守恒(由于不可逆部分
或全部贬值)
既不能自行产生也不能自行消失
在可逆过程中既可以产生也可以消 失,但是在不可以过程中只能被消

有多种形式(动能、势能、热等), 有多种形式(动能火用、势能火用、
各种形式都可以测量
热能火用等)只能基于功或做功的
能力来测量
只是量的测量
量和质的统一
火用
• 自然环境,环境状态
• 抽化象学成组一成个具有不变压力p0,不变温度T0,和不变 • 热力学平衡:热平衡、力平衡和化学平衡
– 不完全热力学平衡 – 完全热力学平衡
• 物理火用和化学火用
• 选取不完全平衡环境状态作为基准状态—物理火用 • 选取平衡环境状态作为基准状态 • 对于完全平衡环境状态因化学变化不平衡所具有的

s0
)

V2 2r

gz

(
P

P0
)v

(u

Pv) (u0

P0v0 )
T0 (s r

s0 )

V2 2

gz

(h

h0 )
T0 (s

s0 )

V2 2

gz
状态量 可正可负
火用损失和火用平衡方程式
• 火用损失(exergy consumption) 在任何非可逆过程中,必然发生火用向火 无的转变,并使火用的总量减少,这部分 减少的火用称为火用损失。

《火用分析基础》课件

《火用分析基础》课件

结论
1 重要意义
火用分析对火灾调查和预 防具有重要意义。
2 技术要求
3 学科发展
火用分析要求技术水平高、 知识面广。
火用分析是一个不断发展 的学科,新的技术和方法 不断涌现。
撰写火灾调查报告
撰写火灾调查报告,提供防控策略建议。
火用分析工具
数值模拟
通过计算机建立数学模型,模拟火灾场景,预测火 场发展趋势。
实验室测试技术
通过对火场残留物的化学分析,确定火场发生的燃 烧反应种类、温度区间、燃烧持续时间等参数。
火点检测仪
可用于检测火场温度分布、烟气成分、烟气流速等 参数。
火灾模拟软件
火用分析基础知识
点燃温度
指燃料开始燃烧的最低温度。
燃料种类
常见燃料有固体、液体、气体等,不同种类的燃 料在燃烧性质方面也有所不同。
燃烧反应
燃料与氧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热、光和气体等现 象的总称。
氧浓度和温度影响
不同氧浓度和温度的条件下,燃烧的反应速度和 热量释放量也有所不同。
火用分析的操作流程
1
建立火灾调查模型
2
建立火灾调查的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
3
确定火灾发确定火灾发生的位置、起
因和传播特点。
5
模型验证
6
验证火灾模型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7
收集现场信息
收集和记录火灾现场的各类信息。
确定火场容积和温度分布
测算火场容积以及温度分布情况。
建立火灾模型的物理过程
建立火灾模型的物理过程,求解火场发 展的规律。
模拟火场的发展和热力参数的变化,通过综合分析 数据来确定火灾发生原因。
火用分析案例分析
火灾原因分析

火用分析基础

火用分析基础

T 时, EQ Q 1 T 0时, EQ Q
闭口系统的火用——内能火用
定义:任意闭口系统从给定状态可逆 变化到环境状态,并只与环境交换热 量时所做的最大有用功。
EU WU ,max (U U0 ) p0 (V V0 ) T0 (S S0 ) EU12 WU ,max (U1 U2 ) p0 (V1 V2 ) T0 (S1 S2 )
E X ,H WA,max H H 0 T0 (S S0 )
稳流工质所做的最大有用功:
(WA,12 )max H1 H 2 T0 (S1 S2 )
(WA,12 ) max H1 H 0 T0 (S1 S0 ) [H 2 T0 (S 2 S0 )]
cp T
dT c p (1
Q dH mdc 2 mgdz WA
1 2
Q T0 dS
1 T0 dS dH mdc 2 mgdz WA p, T , c 2 H
p0 , T0 , c0 H0
WU ,max
Q0
WA T0 dS dH mdc 2 mgdz
1 2
1 WA,max H H 0 T0 ( S S 0 ) mc 2 mgz 2
基本概念
何谓火用?
周围环境条件下,任一形式 的能量中理论上能够转变为 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称为 该能量的火用。
自然环境和环境状态
自然环境:在热力学的研究中,将自然环境抽象 为一个具有不变压力p0、不变温度t0和不变化学 组成的庞大而静止的系统,当它与任何系统发生 能量和物质交换时,其压力、温度和化学组成 仍保持不变,实际工程中任何热力过程不会 影响它的状态参数。

工程热力学课件第5章火用分析基础

工程热力学课件第5章火用分析基础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
在工程热力学中,热力学第一定律用于分析热力系统中的能量转换和平衡,是火用分析的基础。
火用与热量转换
火用的定义
火用是指一种能量的度量单位,表示能量中可用于有用功的部分。
热量转换与火用的关系
热量转换过程中,火用的变化量等于系统能量的变化量。因此,通过分析热量转换过程中火用的变化 ,可以了解能量的利用效率和损失情况。
通过火用分析,我们可以评估循环的热效率和火用效率,从 而找出提高循环效率的途径。例如,通过改进循环结构、优 化操作参数等方式,可以提高循环的火用效率,从而实现能 源的高效利用和减少能源浪费。
04
火用分析与热力学系统
热力学系统的分类
开口系统
与外界有物质交换的热力学系 统,包括质量流和能量流。
闭口系统
工程热力学课件第5章火用 分析基础
contents
目录
• 火用分析概述 • 火用与热力学第一定律 • 火用与热力学第二定律 • 火用分析与热力学系统 • 火用分析与热力学过程
01
火用分析概述
火用的定义
火用
表示能量品质的一种度量,是能量的 可用部分,是能量中能够转化为有用 功的部分。
火用值
衡量能量品质高低的物理量,其值越 高,能量的品质越高,反之则越低。
提高火用效率的方法
通过改进设备、优化工艺参数、采用先进的热力学循环等方式可以提高火用效率,降低 能量损失,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火用效率与环境温度的关系
环境温度对火用效率有一定影响,不同环境温度下理想过程火用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实 际情况进行火用效率的计算和评估。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节能减排
通过火用分析,可以发现能源利 用中的浪费和排放问题,提出相 应的节能减排措施。

第五章、火用 分析基础

第五章、火用 分析基础

例题5-5、5-6、5-7
例题5-5设高温热源温度TH=1800K,低温热源温度为环境温度 T0=290K,热机吸热温度为T1=900K,排热温度为T2=320K,热机 热效率为相应卡诺循环热效率的70%。若每千克工质从高温热源 吸热100KJ,试计算(1)热机的实际循环功;(2)各温度下的 热量火用;(3)各不可逆过程的熵产和火用损失;(4)孤立系 统的熵增和火用损失。
总火用损失
el el1 el 2 el 3 16.1 17.5 5.2 38.8KJ / Kg orel T0 siso 290 0.134 38.8KJ / Kg
5.6 热经济学思想简介
火用分析方法得出的结论不能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而只能
作为指导性建议。
系统吸收Q’的同时,放出冷量火用,且T<T0/2时 ExQ ' Q ' 冷量火用的方向总是与热流Q‘的方向相反,而热量火用的方向 与热量Q的方向总一致。
五、物质或物流火用
1、闭系工质物理火用——概念,内能火用
设系统状态为A(p,T,v,s,h,u),环境状态为O(p0,T0,v0,s0,h0,u0), 使系统先经历一个可逆的绝热过程A-B (pB,TB,vB,sB,hB,uB,,TB= T0),然后再经历一个可逆的定温过程B-O.系统与外界相平衡
exq 4 0
(3)各不可逆过程的熵产和火用损失 A 温差吸热过程的熵产
1 1 1 1 sg1 q1 ( ) 100 ( ) 0.0556 KJ /( Kg K ) T1 TH 900 1800
火用损失
el1 T0 sg1 290 0.0556 16.1KJ / Kg
B 900K下的热量火用

第三章 火用 分析法

第三章  火用 分析法

第三章分析法建立在热力学第一定律基础上的能量平衡法只能确定能量数量的损失和能量利用率。

因此它不能反映出过程在能量质量上的损失,当然也不能解释能量消耗的真正原因,不能全面评价过程能量利用情况。

因此,还必须联合应用热力学第一、二定律,建立新的热力学分析法──分析法。

本章根据热力学第一、二定律阐述的定义、分类、数学表达式及计算方法,并讲述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在化工过程中的应用。

3.1 的定义及其构成3.1.1 的定义在第一章中已简略说明了的物理意义,现首先对物系的给出准确定义。

物系处于一定的热力学状态下,当其在一定的自然环境状态下,经历完全可逆过程,最终与(自然)环境建立完全的热力学平衡。

此时物系总能量中理论上可作出的最大有用功,称为该物系在所处状态下具有的。

在一些文献中,又称可用能、有效能、有用能等。

与的定义相对应,物系从给定状态完全可逆地变化到基准状态(寂态)时,其总能量中理论上不能转化为有用功的部分,称为,也称寂态能、无效能。

为了将此定义中(自然)环境与热力学中泛指的环境相区别,以后将其称为周境。

上述定义中所谓完全热力学平衡,系指:(1)热平衡:即物系的温度变化到与周境的温度完全相同,无温差;(2)力平衡:即物系的压力变化到与周境的压力完全相同,无压差;(3)相平衡:即物系的相态变化到与周境的相态完全相同;(4)化学平衡:即物系的化学物质和组成变化到与周境的化学物质和组成完全相同。

这里还需注意:(1)所谓完全可逆,指物系经历的一切变化,包括内部变化以及和周境间发生的变化都必须可逆;(2)是指总能量中理论上所能作出的最大有用功,这就要求物系从给定的状态变化到周境状态时,一切过程均须可逆,从而使得在一定周境状态下,物系的为唯一确定值;(3)是物系的热力学性质,是状态函数,但与U、H、S等不尽相同。

除取决于物系本身的状态外,还与规定的周境状态有关,所以是一个复合状态函数。

3.1.2 物系的基准状态和周境由的定义得出,当物系与周境建立了完全的热力学平衡时,其为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火用方程表明,系统提供的热量火用与工质 焓火用之和等于系统完成的技术功与火用损 失之和。
同理,闭口系统的火用平衡方程为:
eqx (eu 1 x eu2 x )w uel w uwp0(v2v1)
7.5 火用效率与热效率
效率
收益量 支出量
火用效率 火 火用 用支 收出 益量 量
① 热力系统 (E)ixn(E)o xutE l
第七章 小 结
• 火用值计算
• 火用损失
重点
• 火用方程
了解
• 火用效率
第七章 完
闭口系统内能的Ex举例
1kg空气,由p1=50bar, t1=17oC, 膨胀到 p2=40bar, t2=17oC, 已知p0=1bar, t0=17oC
求:该膨胀过程对外界的最大有用功
wmaxexu1exu2
exu=?
w
q
w ’’
假定q通过可逆热机作功 w’
w ’’= w + w ’
w’
q'
T0
u1, s1, T1, p1, v1
初态
热一律:
u0, s0, T0, p0, v0 终态
qu0u1w''
热二律:
siso s0s1Tq00 qT0s0s1
w '' u 1 u 0 T 0s1 s0
w q
w ’ w ’’
SS
三、闭口系统内能火用
内能火用—闭口系统从给定状态(p,T)可
逆过渡到与环境相平衡的状态(p0 ,T0 )时, 对外所能做出的最大有用功, 以ExU表示.
p0
闭口系统内能的Ex与An
设一闭口系统(1kg),其 状态为 u1, s1, T1, p1, v1
经某可逆过程,与环境达到平 衡,状态为u0, s0, T0, p0, v0,过 程中放热q ,对外作功为w
内容回顾
内 容 回 顾
二级压缩
(
p终
1
)2
(
pp2终
)
1 2
p4
p初
pp1初 p 2
w t 2w t1n2 n1R1T 1p p1 2nn 1n2 n1R1T 1nn 1
z级压缩
( p终
1
)z
p初
wt zwt1
与单级压缩相比多级压缩有下列优点:
• ① 排气温度低。 • ② 多级压缩较单级省功。 • ③多级压缩由于每一级压力比小,因而每一
T0 T T0dsT0dgs

qdhwt ②
②-①,得 (1T T 0)qd hT 0d sw tT 0dgs
ex q
dex h
el
eqxde hx w tel
eqxde hx w tel
积分得 eqxehxwtel
eqx (eh 1 x eh2 x )w tel
若有多股流体进出,则
( E Q ) i [ x ( ( E h 1 ) i x ( E h 2 ) i ) x W ] t E l
能级
能量火用值 能量数量
机械能和电能的能级为1. 对热量: ExQ 1T0 1
QT
能级越高,能量的可利用程度越大.
能量贬值原理 : 在不可逆过程中,虽然能量的数 量不变,但火用减少了,能级降低了,即能量的品 质下降了.
7.4 火用方程
1.开口系统的火用平衡方程
dsdsf dsg
ds f
q
T
q
S is o S T 1 S T 0 S I R S R Q1’
Q1
Q1'Q1Q2'Q2
W’
W
IR R
T1 T1 T0 T0
Q 1Q 2'Q 1Q 2Q 2Q 2' Q2’
Q2
t
T1
t,C
QT102 T'0Q Q Q12T 2 1 1TE0lT TT010
T0
T0
T0
El T0Sg
T
e x u u 1 u 0 T 0 s 1 s 0 p 0 v 1 v 0
1)闭口系的内能u1-u0,只有一部分是exu anu= u1-u0 - exu =T0(s1-s0)-p0(v1-v0)
2)当环境p0, T0一定,exu是状态参数
3)环ex境u1 的内u1能u 很0大T ,0但s1内s能0e xup =00v1v0 4)闭ex口u2 系由u21u02 的T 可0逆s2 过s程0,p 工0质v2作的v0
e x h h 1 h 0 T 0s 1 s0
1)稳流工质的焓h1-h0,只有一部分是exh anh= h1-h0 - exh =T0(s1-s0)
2)当环境p0, T0一定,exh是状态参数 3)当工质状态与环境相平衡,焓exh=0 4)由初态1 终态2的可逆过程,工质作的
最大功
w m a x e x h 1 e x h 2 h 1 h 2 T 0 s 1 s 2
若工质宏观运动动能及位能的变化较大不 可忽略,稳流工质的作功能力与焓火用有
什么差异?
• 稳流工质的作功能力应计入工质的动 能差和位能差,此时稳流工质的作功 能力称为物流火用,物流火用与焓火用 相差工质的动能差和位能差。
7.3 火用损失(作功能力损失)
• 火用的基本含义是以环境为基准时系统的 理论做功能力,它不是实际过程中系统作出 的最大功,也不是系统由初态变化到与环境 平衡状态实际完成的有用功,即火用与实际 过程功无关.
求:该膨胀过程对外界的最大有用功 exu1RT0lnp p1 0p p1 01244kJ/kg exu2RT0lnp p0 2p p0 21226kJ/kg
w m a x e x u 1 e x u 2 1 8 k J/k g
稳定流动工质的焓Ex举例
燃烧室
t1=900℃ p1=8.5bar
压气机
t0=25℃ p0=1.0bar
1
2
T0
4 3 3′ El
S
注意!
El T0Sg
• 工质因过程不可逆引起的作功能力的损 失是过程熵产与环境介质温度的乘积。 不论什么工质,不论何种不可逆过程, 也不论工质温度是高于还是低于环境温 度,工质的作功能力的损失均可用此式 计算。
E l E liT 0 S g iT 0 S g
i
i
7.3.3 能级与能量贬值原理
任何不可逆因素均引起功 损失,即引起火用损失.
7.3.1 温差传热引起的火用损失
TA Q
R
ExQA Q0
环境T0
Q TA > TB
ExQA
(1 T0 TA
)Q
>
TB
Q R ExQB
ExQB
(1 T0 TB
)Q
Q0′ El EQ xA EQ xB(T TB 0T TA 0)Q
El (T TB 0T TA 0)QT0(T 1BT 1A)Q
q'
T0
束缚能
w '' u 1 u 0 T 0s1 s0
内能ex:(有用功)
u1, s1, T1, p1, v1 p0
exuw '' p0v0v1
w
克服环境压力
q
w ’’
w’
e x u u 1 u 0 T 0 s 1 s 0 p 0 v 1 v 0 q'
T0
闭口系统内能的Ex与An的说明
燃气轮机 t2=477℃ p2=1.03bar
R=0.287kJ/kg.K cp=1.10kJ/kg.K 求: exh1, exh2 燃气轮机最大功
稳定流动工质的焓Ex举例
e x h 1 h 1 h 0 T 0s 1 s0 cpT 1 T 0 T 0 cplnT T 1 0 R lnp p 1 0 6 9 6 .4 k J/k g e x h 2 h 2 h 0 T 0s 2 s 0 cpT 2 T 0 T 0 cplnT T 0 2 R lnp p 0 2 1 9 7 .2 k J/k g
S g
El T0Sg
TA Q
T1
1′
2
2′
R
ExQA Q0
T0
4 3 3′
Sg S3 S3
S
环境T0
Q
TB
Q R ExQB
Q0′
7.3.2 摩擦引起的火用损失 Q 1 Q 2
假定 Q1=Q1’ , W > W ’
T1 T0
作功能力损失 E l W Tg 0 W Si sW o TQ 0 2 SQ g2 T1
流量1kg的工质,初状态为
h1, s1, c1, z1
h1 exh=?
经稳定流动,与环境达到 1
平衡,状态为h0, s0, c0, z0, 过程中放热为 q ,对外作
ws
功为ws
q
h0 ws’’
假定 q 通过可逆热机作功ws’
exh= ws ’’= ws+ ws ’
ws ’
q'
T0
热一律:
初态 h1, s1, c1, z1
w m a x e x h 1 e x h 2 4 9 9 .2 k x e x u 1 e x u 2 u 1 u 2 T 0 s 1 s 2 p 0 v 1 v 2
四、稳定流动工质的焓火用
ws q
ws ’
q'
T0
焓火用—忽略动能和位能
变化, 工质从初态(p,T) 可逆过渡到与环境相平衡 的状态(p0 ,T0 )时,工 质焓降(H-H0)可能做出的最 大技术功, 以ExH 表示.
e x u 1 u 1 u 0 T 0 s 1 s 0 p 0 v 1 v 0
T0
cp
lnT1 T0
Rl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