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反切折合与古音通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三、直音法。如《汉书·高帝纪》: “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注引服 虔注:“准音拙。”又“单父人吕公 善沛令。”注引孟康曰:“单音善, 父音甫。
• 四、纽四声法。给直音字注声调,如: 唐·玄度《九经字样》:“亨音赫平、亥孩 上、贯关去、眺挑上声、绀干去声”。
反切的出现
• 《颜氏家训》认为汉末孙炎独知反语, “至魏世大行。” 但比孙炎早的王肃、应 劭都用反切注音。三国后十分流行,《三 国志》载诅咒诸葛恪死在石子冈,却说 “成子阁”。南朝任肪的“高厚”,实为 “狗号”。
戴震觉得不妥,把“方”解释为“房”,他看出了“方”是个通假字,但没 有讲对。
王引之解释为“旁”的通假字,“旁”是“傍”的古字,有“依”的意思。他 说:“‘维鹊有巢,维鸠方之’者,维鹊有巢,维鸠依之也。古字多通假,后 人多失其读也耳。”
这就纠正了两千多年的误读,正确的疏通了原文的语义。
(BACK)
(三)如何辨认通假字(判定通假 字的条件)
匣母,有在之部,域在职部,阴入对转。)
清人王引之在其《经义述闻》中说:“训诂之旨,存乎声音。字之
声同声近者,经传往往假借。学者以声求义,破其假借之字,而读以本 字,则涣然冰释。如其假借之字而强为之解,则诘鞫为病矣。”
例如《诗经·召南·鹊巢》:“维鹊有巢,维鸠方之。”
百度文库
毛亨注“方,有之也。”郑玄、孔颖达都没有提出异议,直到清代许多学者 都认为应该像毛传那样解释为“占有它”。
然—如延,绅—食邻,试—式吏, 赡—时艳,仁—如邻;煮—章与, 初—楚居,专—职缘,川—昌缘。
第三,切上字为“g类”,反切下字 为细音,则改细音。反之,切上字 为“j类”,下字为洪音,则改洪音。 绛—古巷,孝—呼教,歉—口陷, 计—古诣,启—康礼,涓—古玄;
归—举韦,窥—去随,毁—许委, 匡—去王。
1.古音要相同或相近(利用上古语音来辩明)
2.意义上没有任何联系。 3.要同时共存。
(BACK)
(四)在辨识通假字时要注意两点:
1.要有古音韵的常识。所谓音同音近是 就古音而言的,不是指的今音。
2.在没有别的例证时,不可只据音同音 近而轻言通假。判定某字借用为某,一 定要有充分的证据和理由。
(BACK)
• “反切”最初叫“反”或“翻”,唐代宗 大历以后,忌讳“反”字,改用“切”字。
《广韵》反切(音和切与类隔切)
• 音和切: • 乃故—怒、式轨—水、则古—祖、 • 人渚—汝、当孤—都、卢启—礼、 • 莫故—暮、居义—寄、胡到—号、 • 子苟—走、当口—斗、苏老—嫂、 • 悉姐—写、五口—藕、以浅—演、 • 於斤—殷、于廉—炎、五还—顽。
类隔切变化规律(三类、九点)
• 1、反切与上字清浊。 • 第一,平声字,上字清声母切阴平,上字
浊声母切阳平(即平分阴阳)。例如: • 刊—苦寒切(溪母),心—息林切(心
母),推—他回切(透母), • 居—九鱼切(见疑),坛—徒干切(定
母),祈—渠希切(群母), • 仑—卢昆切(来母),闾—力居切(来
C、唇音轻重与开合口
• 第一,上下字是唇音字,据下字定轻重。 • 苗—武标,免—亡辨,奔—甫闷;繁—匹凡。 • 第二,上字为“b、p、m”,下字为“u”,去掉
“u” ;下字为“yu”的改齐齿;下字为“ia、 iang”韵的丢掉“i” 。 • 拜—博怪,边—布玄,怕—普驾,邦—博江。 • 第三,反切上字为“f”声母,只拼开口韵,如果 和“yu”相拼改合口。 • 斐—敷尾,饭—扶晚,烦—附袁;府—方矩。
• 王祖佑《反切释例》,殷焕先《反切释要》和
九、古音通假问题
(一)何为古音通假 (GO) (二)古音通假是重要的用字手段 (GO)
(三)如何辨认通假字(判定通假字的条件) (GO) (四)在辨识通假字时要注意两点 (GO)
(BACK)
(一)何为古音通假
“通假”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一种用字现象, 在这个概念中,“假”是借的意思,“通” 指的是两个字在意义和用法上可以相沟通, 即可以把其中的一个字当另一个字来用, “通假”二字结合后的含义,就是通过借用 的方式使二字相通,把借来的字当本字用。
社2002年
说得科学一点,“通假”是古人写作时, 没有按照汉字记词的规则来用字,临时用与 该用的字音同或音近的另一个字,来表达所 要表达的意义。
(BACK)
(二)古音通假是重要的用字手段
不明古音不可与读古书。 例如: (1)蚤通早,同在精母幽部。
(2)《左传·成公七年》“余必使尔罢于奔命以死。”句中“罢” 通“疲”。同在并母歌部。 (3)《孟子·告子上》:“今有无名之指,屈而不信,非疾痛害 事也。”句中“信”通“伸”。信,心母真部;伸,书母真部。 真部叠韵,心书邻纽。
八、 音韵学知识的运用
• 反切前的注音方法
• 一、 “譬况”法。例如:
• 1、高诱注《淮南子·地形训》:“其地宜 黍,多旄犀。”注云:“旄,读绸缪之缪, 急气言乃得之。”
• 2、《淮南子·原道训》:“蛟龙水居。” 注云:“蛟读人情性交易之交,缓气言乃 得耳。”
反切前的注音方法
• 二、“读若”或“读如”。《说文》: “芨读若急”、“询读若宣。”
母)。
第二,反切上字为全浊声母,下字
如果是仄声就切不送气音,下字是 平声就切送气音。例如:
忌—渠记切(上字群母、下字去 声)、度—徒故切(定去)、 惧—其遇(群去)、头—度侯切 (上字定母、下字阳平),
团—度官切(定去)、权巨员(群 平)这一规律涉及全浊声母分化。
第三,上字全浊,下字上声今改去
声。反之,上字非全浊,下字全浊 去声今改上声。例如:
户—侯古(匣、见上); 杜—徒古(定、见上); 亥—胡改(匣、见上) 古—公户(见、匣去); 苦—康杜(溪、徒去); 乃—奴亥(泥、匣去), (这是全浊上声变去声)
第二,上字为“zh”组字,下字为细音 者改读洪音,即齐齿改开口、撮口改合 口。 基—居之,骗—匹战,因—於真, 应—於证,利—力至,延—以然, 缕—力主,拘—举朱,缘—与专。
参考书目:
1、《汉语音韵学导论》罗常培 中华书局 1956年 2、《汉语史稿》(上册)王力 中华书局 1980年 3、《汉语语音史讲话》邵荣芬 天津人民出版社
1978年 4、《音韵》李思敬 商务印书馆 2001年 5、《音韵学入门》张世禄、杨剑桥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87年 6、《音韵学教程》唐作藩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年 7、《古代汉语知识教程》张双棣等 北京大学出版
古音通假的作用
• 不明古音不可与读古书。例如: • (1)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厝通措,同
在清母铎部)。 • (2)《史记》而翁,《汉书》作“乃
翁”。(而在日母,乃在泥母,同属之 部)。 • (3)归孔子豚。《论衙》作“馈”(归 在见母微部;馈在群母物部,对转)。
(4)罢通疲,同在并母歌部) (5)害浣害否。毛传:“害,何也。” 陈奂:曷者本字,害者假借字,《汤誓》: ‘时日曷丧’,《孟子》作‘时日害 丧’,”(曷、害同在匣母月部)。 (6)《诗·烈祖》:“方命厥后,奄有九 有。”传:“九有,九州也。” 《国 语·鲁语》:“共工氏之伯九有也。”韦 昭注:“九有,九域也。”(有、域同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