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语文第四单元复习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下第四单元复习学案
复习目标:
1、把握课文内容,理解写法特点。
2、掌握重点词语。
3、了解主要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
4、掌握议论文文体知识,掌握并熟练运用议论文阅读答题方法技巧。
5、了解辩论的相关知识并参与辩论实践活动。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导入课堂: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九下第四单元。这是一个议论文单元。
复习内容:
一、文学常识:
1、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散文家、哲学家。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实验科学的创始人,是近代归纳法的创始人。培根被马克思誉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近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是“实验哲学之父”,“是近代自然科学直接的或感性的缔造者”,也是现代生活精神的伟大先驱。主要著作有《新工具》、《培根随笔》、《论科学的增进》以及《学术的伟大复兴》等。他曾在《新工具》中说过:“知识就是力量。”
2、马南邨(1912——1966),原名邓拓,福建闽侯人,新闻记
者、政论家、杂文作家。主要作品有杂文集《燕山夜话》、诗词集《邓
拓诗词选》等。
3、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画家,以山水画成
就最高。
4、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美学家、翻译家。
5、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现
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
之称。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1916年,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
草人》。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23年,发
表长篇小说《倪焕之》。
二、重点词语:
藻()饰狡黠()诘()难要诀()真挚()
吹毛求疵()开卷有益惆怅()渲染()
暮霭()意jìng( ) 浮光lüè( )影礼bài( ) chóng( )高气gài( ) 愤kǎi( ) bó( )斗广b
ó( ) 意蕴(yì yùn)附丽(fù lì)姑且(gū qiě)
蛾眉(é méi)寂寥(jì liáo)谚语(yàn yǔ)譬如(pì)鸟
笼(lóng)笼(lǒng)统称(chēng)赞铢两悉称(chèn)
吐(tǔ)痰呕吐(tù)肚子(dǔ zi)作为食物的动物的胃
肚子(dù zi)1.腹部的通称。2.物体圆而凸起像肚子的部分。
心旷神怡(xīn kuàng shén yí)轻描淡写(qīng miáo dàn xiě)
目不忍睹(mù bù rěn dǔ)信手拈来(xìn shǒu niān lái)栩栩如生(xǔ xǔ rú shēng)惟妙惟肖(wéi miào wéi xiào)
歌谣(yáo)契(qì)合旷(kuàng)远海啸(xiào)
苟(gǒu )安拘泥(jū nì)(ní)泥土拘泥(nì)怒号(h áo)号(hào)角鉴(jiàn)别签(qiān)名契(qì)合
提纲挈(qiè)领
三、文章内容:
1、《谈读书》:阐述了读书的目的;读书的方法;读书的作用。
2、《不求甚解》:首先树立“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这个批驳的靶子,然后阐述“不求甚解”的出处、含义,并举出列宁、诸葛亮、陆象山等人的事例论证“不求甚解”是一种科学的读书方法;最后总结作者的观点“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3、《山水画的意境》:提出并论证了“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的观点。
4、《无言之美》:首先引用孔子的话,引出“无言”这一话题。接着从言与意的关系出发,反面论证文学艺术不能也不必做到言完达意。再接着具体分析艺术作品中的“无言之美”,以美术、文学、音乐、雕塑等各类艺术作品为例,分析了言不必尽意、无声胜有声、含蓄不露等所表现出来的“无言之美”,从正面论述“无言”比“言尽”更能表现美;最后归纳观点: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越大越深越真切。
5、《驱遣我们的想象》:文字是一道桥梁,连接着作者和读者。作者想做到的是:写下来的文字正好传达出他的所见所感;读者想做到的是:要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达到这个目的。
四、主要写法:
(一)《谈读书》:
第一,运用比喻说理。例如用“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一组比喻,来证明“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又补读书之不足”的观点。这样写,使论述的道理通俗易懂,论述语言生动形象。
第二,运用排比论述。如“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因此不常作文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资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等,这些语句列举同类事物或比较不同事物,使相同点或不同点更加明显,使论辩有力,气势贯通。
第三,运用归纳论证。例如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一部分,先列举六门具体学科的作用:“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最后引用名言归纳出论点:“凡有所学,皆成性格。”由于前边列举的内容丰富翔实,最后得出的论断就很令人信服。
(二)《不求甚解》:
这篇杂文是一篇驳论,在批驳别人观点的过程中,又阐述了自己的主张。文章全面解释了陶渊明的原话,揭示了陶渊明“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并以此为根据,对否定“不求甚解”的观点作了否定。在批驳过程中阐述的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读书要虚心,重要的书要反复阅读的正确主张,也就顺理成章地立起来了。
1、细腻翔实的道理论证。作者为了阐述自己的观点,不惜用大量的文字进行细致的分析。在第8段引宋代理学家陆象山的语录,来印证“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是可取的。
正反两面的举例论证。第5段从反面列举普列汉诺夫自以为熟读马克思的著作,“求甚解”,实际上做了许多曲解的事例,来告诉人们要有虚心的“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第6段从正面列举诸葛亮读书“观其大略”的事例,介绍古人以“不求甚解”的态度读书的经验。
2、平易简约的语言。和培根的《谈读书》中生动的语言相比,本文语言更显得平易亲切,娓娓而谈,用语简约。
3、丰富多彩的段式。全文的段落模式非常丰富,基本上是一段一个模式。
(三)《山水画的意境》
思路清晰,层层阐述
这篇文章从多个层面阐释了“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这一观点。作者开篇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从“什么是意境”“怎样获得意境”入手展开论述,层层阐述了“意境是景与情的结合”“深刻认识事物产生情感”“意匠是传情达意的方法手段”等观点,从而让读者对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