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原理第七章复习题(考点)

合集下载

(完整版)模拟电路第七章课后习题答案

(完整版)模拟电路第七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七章 习题与思考题◆◆ 习题 7-1 在图P7-1所示的放大电路中,已知R 1=R 2=R 5=R 7=R 8=10k Ω,R 6=R 9=R 10=20k Ω: ① 试问R 3和R 4分别应选用多大的电阻; ② 列出u o1、u o2和u o 的表达式;③ 设u I1=3V ,u I2=1V ,则输出电压u o =?解:① Ω=Ω==k k R R R 5)10//10(//213,Ω≈Ω==k k R R R 67.6)20//10(//654 ② 1111211010I I I o u u u R R u -=-=-=,2226525.1)20101()1(I I I o u u u R R u =+=+=, 2121217932)5.1(1020)(I I I I o o o u u u u u u R R u +=---=--= ③ V V u u u I I o 9)1332(3221=⨯+⨯=+=本题的意图是掌握反相输入、同相输入、差分输入比例运算电路的工作原理,估算三种比例电路的输入输出关系。

◆◆ 习题 7-2 在图P7-2所示电路中,写出其输出电压u O 的表达式。

解:II I I o u R R u R Ru R R u R R u ])1[()()1(45124512++=--+=本题的意图是掌握反相输入和同相输入比例电路的输入、输出关系。

◆◆ 习题 7-3 试证明图P7-3中,)(11221I I o u u R R u -=)+(解:1121)1(I o u R R u +=))(1()1()1()1()1()1(122122112122111221221121I I I I I I I o o u u R Ru R R u R R u R R u R R R R u R R u R R u -+=+++-=+++-=++-=本题的意图是掌握反相输入和同相输入比例电路的输入、输出关系。

电路原理第五版 第七章考研题

电路原理第五版  第七章考研题

第七章考研题7—1 图示电路中,已知电容电压(0)10V C u -=,0=t时开关S 闭合,求0≥t 时电流)(t i 。

+-+-S0.5Fi (t )u 14Ω15Ωu C (t )u 110题7—1图7—2 图示电路开关原合在位置1,已达稳态。

0=t时开关由位置1合向位置2,求0≥t时电容电压)(t u C 。

+-+-0.2FS123Ai 14i 140V50Ω50Ω100ΩuC 2Ω题7—2图7—3 图示电路,开关合在位置1时已达稳定状态,0=t 时开关由位置1合向位置2,求0≥t 时的电压L u 。

+-+-+-2AS 28V0.1H1i 12i 14Ω4Ω2Ωu Li L题7—3图7—4 图示电路在开关S 动作前已达稳态;0=t时S 由1接至2,求0>t 时的L i 。

+-+-6V4V12S 2Ω0.2Fi L 1H(t = 0)题7—4图7—5 图示电路中,已知S 10()i t ε=A ,Ω=11R ,Ω=22R ,F μ1=C ,(0)2V C u -=,25.0=g S 。

求全响应)(1t i 、)(t i C 、)(t u C 。

+-+-i Si 1R 1u 1R 2gu 1i Cu CC题7—5图7—6 电路如图所示,当:(1)S()A i t δ=,0)0(=-C u ;(2)S ()A i t δ=,(0)1V C u -=;(3)S 3(2)A i t δ=-,(0)2V C u -=时,试求响应)(t u C 。

+-i S1k Ω2k Ω3 F u Cμ题7—6图7—7 图示电路中,S1()V u t ε=,S25()V u t ε=,试求电路响应)(t i L 。

+-+-u S1u S21Ω2Ω3Ωi L4H题7—7图7—8 图示电路中,电源S[50()2()]V u t t εδ=+,求0>t 时电感支路的电流)(t i 。

+-u S10Ω10Ωi0.1H题7—8图7—9 图示电路中,5S G =,0.25H L =,1F C =。

《电路原理》复习资料

《电路原理》复习资料

《电路原理》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 图1-1所示电路中,I 1 = 4 A ,I 2 = -1 A 。

2、 图1-2所示电路, U 1 = 4 V ,U 2 = -10 V 。

3、 图1-3所示电路,开关闭合前电路处于稳态,()+0u = -4 V ,+0d d tu C = -20000V/s 。

4、 图1-4(a )所示电路,其端口的戴维南等效电路图1-4(b )所示,其中u OC = 8 V ,R eq = 2 Ω。

5、图1所示电路中理想电流源的功率为 -60W图1-16Ω图1-3μF1' 1Ω图1-4(a)(b)'U 1图1-26、图2所示电路中电流I 为 -1.5A 。

7、图3所示电路中电流U 为 115V 。

二、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设电路元件的电压和电流分别为u 和i ,则( B ).(A )i 的参考方向应与u 的参考方向一致 (B )u 和i 的参考方向可独立地任意指定 (C )乘积“ui ”一定是指元件吸收的功率 (D )乘积“u i ”一定是指元件发出的功率2、如图2.1所示,在指定的电压u 和电流i 的正方向下,电感电压u 和电流i 的约束方程为(A ).(A )0.002di dt - (B )0.002di dt (C )0.02di dt - (D )0.02didt图2.1 题2图3、电路分析中所讨论的电路一般均指( A ).(A )由理想电路元件构成的抽象电路 (B )由实际电路元件构成的抽象电路 (C )由理想电路元件构成的实际电路 (D )由实际电路元件构成的实际电路 4、图2.2所示电路中100V 电压源提供的功率为100W ,则电压U 为( C ). (A )40V (B )60V (C )20V (D )-60V图2.2 题4图 图2.3 题5图5、图2.3所示电路中I 的表达式正确的是( A ). (A )S U II R=-(B )S U II R=+(C )U I R=-(D )S U II R=--6、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A )叠加原理只适用于线性电路 (B )叠加原理只适用于非线性电路 (C )叠加原理适用于线性和非线性电路 (D )欧姆定律适用于非线性电路 7、图2.4所示电路中电流比A BI I 为( B ).(A )A BR R (B )B AR R (C )A BR R -(D )B AR R -图2.4 题7图8、与理想电流源串联的支路中电阻R ( C ).(A )对该支路电流有影响 (B )对该支路电压没有影响 (C )对该支路电流没有影响 (D )对该支路电流及电压均有影响9、图2.5所示电路中N 为有源线性电阻网络,其ab 端口开路电压为30V ,当把安培表接在ab 端口时,测得电流为3A ,则若把10Ω的电阻接在ab 端口时,ab 端电压为:( D ). (A )–15V (B )30V (C )–30V (D )15V图2.5 题9图10、一阶电路的全响应等于( B ).(A )稳态分量加零输入响应 (B )稳态分量加瞬态分量 (C )稳态分量加零状态响应 (D )瞬态分量加零输入响应11、动态电路换路时,如果在换路前后电容电流和电感电压为有限值的条件下,换路前后瞬间有:( D ). (A )()()+-=00C C i i (B )()()+-=00L L u u(C )()()+-=00R R u u (D )()()+-=00C C u u12、已知()015cos 31460i t A =-+,()0210sin 31460i t A =+,则1i 与2i 的相位差为( A ).(A )090- (B )090 (C )00 (D )0180 三、计算题(每小题10分,共80分)(作业共8题)1、求图3.1中各二端网络的等效电阻。

电路原理复习总结题

电路原理复习总结题

复习题1、在t >0时,冲激函数)(t K δ之值为 ( ) A. 0 B. 1 C. K D.无限大2、图示含受控源电路的时间常数为: ( ) A.s 310 B. s 320 C. 20 s D. 10 s2F3、一阶电路的时间常数τ值取决于: ( ) A. 激 励 信 号 和 电 路 初 始 状 态 B. 电 路 参 数C. 电 路 的 结 构 和 参 数D. 无法确定4、某RLC 串联电路的R =3k Ω,L =4H ,C =1μF 。

该电路的暂态响应属于: ( )A. 衰减振荡情况B. 振荡情况C. 非振荡情况D. 临界情况 5、cos()ωt a +的拉氏变换式(象函数)是 ( ) A.s a a s sin cos ++ωω22 B. s a as cos sin -+ωω22C. s a s a +++()22ωD. ωω()s a ++22 6、4213()()()s s s +++的拉氏反变换式是 ( )A. 223e e ---ttB. 223e e ---ttC. 223e e --+ttD. ----223e e tt7、图示电感电流i L ()00-≠,其拉氏变换运算电路(s 域模型)是: )︒︒i L8、e sin -att ω的拉氏变换式(象函数)是 ( )A.a s a ()++22ω B. ωω()s a -+22 C. s a s a +++()22ω D. ωω()s a ++229、图示电感的拉氏变换运算电路(s 域模型)是: ( )︒︒i L ()-Li ()0-Li ()0-Li s()0-Li s()0-A.B.C.D.10、图示电路中电压比U s U s o S ()()的形式应是: ( )+_+_u Su OA. s s as b 22++B. as s as b 2++C. bs as b2++ D.s b s as b 22+++11、图示网络是: ( )A .二端口网络B .三端网络C .四端网络D .以上都不是12、图示二端口网络Y 参数中y 12等于: ( )A.110 S B. 115 S C. 120S D. 以上皆非13、)3)(2(1++s s 的拉氏反变换式是: 答( )A. e e ---23t tB. e e ---32t tC. 223e e ---t tD. 232e e ---t t14、图示电路,在开关S 断开时,电容C 两端的电压为: ( ) A 、10V B 、0V C 、按指数规律增加μF15、图示电路转移电压比U s U s L ()()S 的极零点分布应是 ( )A. B.C. D.u16、图示电路的图中,可写出独立的KCL 、KVL 方程数分别为 ( )A. 3个,3个B. 3个,4个C. 4个,3个D. 4个,4个17、图G 如图所示,现以{1,3,5}支路集合为树,则单连支回路(基本回路)是( )A.{1,4,6} B. {1,2,4,5} C. {1,3,5,6} D. {2,3,4,6}18、图示桥形电路中,构成割集的支路集合是 ( )A.{1,2} B. {1,3,5} C. {1,3,4,5} D. {1,2,4,5}19、图示二端口网络Z 参数中z 11等于: ( ) A. 0Ω B. 2Ω C. 无穷大 D. 以上皆非20.图示电路在开关S 断开之前电路已达稳态,若在t=0时将开关S 断开,则电路中L 上通过的电流)0(+L i 为: A.2A B. 0A C.-2A10μF( ) 二、填充题:1、(本小题2分)图示电路的转移电压比U sU sC()()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工学概论习题答案第七章——电工习题及答案资料文档

电工学概论习题答案第七章——电工习题及答案资料文档

7-1 填空题(1) 在多级放大电路中,常见的耦合方式有(阻容)耦合、(直接)耦合和(变压器)耦合三种方式。

(2) 阻容耦合放大电路,只能放大(交流)信号,不能放大(直流)信号;直接耦合放大电路,既能放大(直流)信号,也能放大(交流)信号。

(3) 直接耦合放大电路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各级静态工作点相互影响和零点漂移严重),解决的有效措施是采用(差分)放大电路。

(4)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的主要特点是电压放大倍数(小于1但接近于1)、输入电阻(高)、输出电阻(低)。

(5)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因为输入电阻高,所以常用在多级放大器的(第一)级,以减小信号在(内阻)上的损失,因为输出电阻低,所以常用于多级放大器的(最后)级,以提高(带负载)的能力。

(6) 差模信号是指两输入端的信号(大小相等、极性相反)的信号,共模信号是指两输入端的信号(大小相等、极性相同)的信号。

(7) 差模信号按其输入和输出方式可分为(双端输入双端输出)、(单端输入双端输出)、(双端输入单端输出)和(单端输入单端输出)四种类型。

(8) 交流负反馈有(电压串联负反馈)、(电流串联负反馈)、(电压并联负反馈)和(电流并联负反馈)四种类型。

(9) 对于一个放大器,欲稳定输出电压应采用(电压)负反馈、欲稳定输出电流应采用(电流)负反馈、欲提高输入电阻应采用(串联)负反馈、欲降低输出电阻应采用(电压)负反馈、欲降低输入电阻而提高输出电阻应采用(电流并联)负反馈。

(10) 正弦波振荡器振幅平衡条件是(||1AF =)、相位平衡条件是(2A F n ϕϕπ+= 0,1,2,n =±±);正弦波振荡器四个基本组成部分是(基本放大器A)、(正反馈网络F)、(选频网络)和(稳幅环节)。

(11) 逻辑变量只有(逻辑1)和(逻辑0)两种对立的状态。

(12) 三种基本的逻辑运算是指(与)、(或)和(非)。

(13) 1+1=1是(或)运算,1+1=10是(二进制加法)。

《电路原理》第五版习题解答,邱关源,罗先觉(第七章)

《电路原理》第五版习题解答,邱关源,罗先觉(第七章)

小结
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是由储能元件的初值引起的 响应, 都是由初始值衰减为零的指数衰减函数。
LC
d 2uc dt 2
RC
duc dt
uc
uS (t)
(t >0)
i
R+

uC+
uL

L
C 二阶电路
结论:
描述动态电路的电路方程为微分方程; 动态电路方程的阶数等于电路中动态元件的个数.
动态电路的分类:
一阶电路: 二阶电路:
一阶电路中只有一个动态元件,描述电
路的方程是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a1
dx dt
i1(0 ) 0
u2 (0 ) uC (0 ) 10V
u2 (0 ) 0
i2 (0 ) u2 (0 ) / R2 5mA iC (0 ) i1(0 ) i2 (0 ) 5mA
i2 (0 ) 0 iC (0 ) 0
例2 t=0时闭合开关,试求开关转换前和转换后瞬间 的电感电流和电感电压。
当t=0+时上式变为:
t
uC (0 ) Ae RC A
根据初始条件 :
uC (0 ) uC (0 ) U0
求得:
A U0
uC (t)
U 0e pt
t
U 0e RC
(t 0)
电流方面:
iC (t)
C
duC dt
U0 R
-t
e RC
iR (t) iC (t)
U0
-
e
t RC
R
t
uC (t ) U0e RC
电压、电流是随时间按同一指数规律衰减的函数;
iL I0
uL
0 2 3 t

电路原理试题含参考答案

电路原理试题含参考答案

电路原理试题含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50题,每题1分,共50分)1、已知正弦,频率为50HZ,则它的瞬时值表达式为A、/B、/C、/D、/正确答案:C2、电流与电压为关联参考方向是指A、电流实际方向与电压升实际方向一致B、电流参考方向与电压升参考方向一致C、电流参考方向与电压降参考方向一致D、电流实际方向与电压降实际方向一致正确答案:C3、电感元件的正弦交流电路中,电压有效值不变,当频率增大时,电路中电流将A、不变B、无法确定C、减小D、增大正确答案:C4、应用无源网络的等效电阻法求线性有源二端网络等效电阻时,应将电压源 ( )处理A、保留B、开路C、不能确定D、短路正确答案:D5、已知正弦电压相量形式为,频率为50HZ,则它的瞬时值表达式为A、/B、/C、/D、/正确答案:C6、实际电压源模型“20V、2Ω”等效为电流源模型时,其电流源IS和内阻R为A、IS=10A,R=1ΩB、IS=10A,R=2ΩC、IS=10A,R=∞D、IS=10A,R=0正确答案:B7、市用照明电的电压是220V,这是指电压的A、最大值B、平均值C、瞬时值D、有效值正确答案:D8、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应用于A、支路B、节点C、环路D、回路正确答案:B9、自动满足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的电路求解法是A、回路电流法B、2b法C、节点电压法D、支路电流法正确答案:C10、当流过理想电压源的电流增加时,其端电压将A、无法确定B、不变C、减少D、增加正确答案:B11、理想电流源和理想电压源并联,对外等效电路为A、理想电流源B、理想电压源C、理想电压源和电阻串联D、理想电流源和电阻并联正确答案:B12、正弦量的幅值是有效值的( )倍A、/B、/C、2D、3正确答案:A13、自动满足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的电路求解法是A、2b法B、支路电流法C、回路电流法D、节点电压法正确答案:D14、电容元件的正弦交流电路中,电压有效值不变,频率增大时,电路中电流将A、无法确定B、减小C、增大D、不变正确答案:C15、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应用于A、环路B、节点C、支路D、回路正确答案:D16、有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为16V,短路电流为8A,若外接2Ω的电阻,则该电阻上的电压为A、3.2VB、8VC、16VD、32V正确答案:B17、必须设立电路参考点后才能求解电路的方法是A、回路电流法B、节点电压法C、网孔电流法D、支路电流法正确答案:B18、一太阳能电池板,测得它的开路电压为800mV,短路电流为40mA,若将该电池板与一阻值为20Ω的电阻器连成一闭合电路,则电阻器的两端电压是A、0.20VB、0.10VC、0.40VD、0.30V正确答案:C19、工程上所说的交流电压、交流电流的数值,通常都是它们的()值A、最大值B、有效值C、瞬时值D、平均值正确答案:B20、两个电阻,当它们串联时,功率比为4:9;若它们并联,则它们的功率比为A、3;2B、9;4C、4;9D、2;3正确答案:B21、实际电路中电感的电压 u为有限值,则电感电流 i 必定是时间的A、连续函数B、阶跃函数C、冲激函数D、脉冲函数正确答案:A22、只适应于线性电路求解的方法是A、戴维宁定理B、诺顿定理C、替代定理D、叠加定理正确答案:D23、只适应于线性电路求解的方法是A、替代定理B、诺顿定理C、戴维宁定理D、叠加定理正确答案:D24、负载上获得最大功率的条件是A、负载上加的电压最高时B、电源内阻最小时C、负载电阻等于电源内阻D、负载上通过的电流最大时正确答案:C25、实验室中的交流电压表和电流表,其读值是交流电的A、最大值B、瞬时值C、平均值D、有效值正确答案:D26、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电容有隔断直流通交流的作用B、电容有隔断交流通直流的作用C、电感在直流电路中相当于开路D、电感有通交流阻直流的作用正确答案:A27、应用节点电压法求解电路时,节点的自导与互导的取值为A、都取正值B、都取负值C、自导取正值,互导取负值D、自导取正值,互导视不同情况可取正值,也可取负值正确答案:C28、当电感电流增大时,电感的功率情况为A、无法确定B、发出功率C、功率为0D、吸收功率正确答案:D29、应用网孔电流法求解电路时,网孔的自阻与互阻的取值为A、都取负值B、自阻取正值,互阻视不同情况可取正值,也可取负值C、都取正值D、自阻取正值,互阻取负值正确答案:B30、已知。

电力电子技术课后习题重点(第五章~第七章)

电力电子技术课后习题重点(第五章~第七章)

4-4电压型逆变电路中反馈二极管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电流型逆变电路中没有反馈二极管?在电压型逆变电路中,当交流侧为阻感负载时需要提供无功功率,直流侧电容起缓冲无功能量的作用。

为了给交流侧向直流侧反馈的无功能量提供通道,逆变桥各臂都并联了反馈二极管。

当输出交流电压和电流的极性相同时,电流经电路中的可控开关器件流通,而当输出电压电流极性相反时,由反馈二极管提供电流通道。

4-8.逆变电路多重化的目的是什么?如何实现?串联多重和并联多重逆变电路备用于什么场合?答:逆变电路多重化的目的之一是使总体上装置的功率等级提高,二是可以改善输出电压的波形。

因为无论是电压型逆变电路输出的矩形电压波,还是电流型逆变电路输出的矩形电流波,都含有较多谐波,对负载有不利影响,采用多重逆变电路,可以把几个矩形波组合起来获得接近正弦波的波形。

逆变电路多重化就是把若干个逆变电路的输出按一定的相位差组合起来,使它们所含的某些主要谐波分量相互抵消,就可以得到较为接近正弦波的波形。

组合方式有串联多重和并联多重两种方式。

串联多重是把几个逆变电路的输出串联起来,并联多重是把几个逆变电路的输出并联起来。

串联多重逆变电路多用于电压型逆变电路的多重化。

并联多重逆变电路多用于电流型逆变电路的多重化。

在电流型逆变电路中,直流电流极性是一定的,无功能量由直流侧电感来缓冲。

当需要从交流侧向直流侧反馈无功能量时,电流并不反向,依然经电路中的可控开关器件流通,因此不需要并联反馈二极管。

5-1简述图5-la 所示的降压斩波电路工作原理。

答:降压斩波器的原理是:在一个控制周期中,让V 导通一段时间on t 。

,由电源E 向L 、R 、M 供电,在此期间,Uo=E 。

然后使V 关断一段时间off t ,此时电感L 通过二极管VD 向R 和M 供电,Uo=0。

一个周期内的平均电压0on offE t U t ⋅=⋅输出电压小于电源电压,起到降压的作用。

5-2.在图5-1a 所示的降压斩波电路中,已知E=200V ,R=10Ω,L 值微大,E=30V ,T=50μs ,ton=20μs ,计算输出电压平均值U o ,输出电流平均值I o 。

电路原理复习题(含答案)

电路原理复习题(含答案)

1.如图所示,若已知元件A 吸收功率6 W ,则电压U 为____3__V 。

2. 理想电压源电压由 本身 决定,电流的大小由 电压源以及外电路 决定。

3.电感两端的电压跟 成正比。

4. 电路如图所示,则R P 吸= 10w 。

5.电流与电压为关联参考方向是指 电压与电流同向 。

实验室中的交流电压表和电流表,其读值是交流电的 有效值6. 参考方向不同时,其表达式符号也不同,但实际方向 相同 。

7. 当选择不同的电位参考点时,电路中各点电位将 改变 ,但任意两点间电压 不变 。

8. 下图中,u 和i 是 关联 参考方向,当P= - ui < 0时,其实际上是 发出 功率。

9.电动势是指外力(非静电力)克服电场力把 正电荷 从负极经电源内部移到正极所作的功称为电源的电动势。

10.在电路中,元件或支路的u ,i 通常采用相同的参考方向,称之为 关联参考方向 .11.电压数值上等于电路中 电动势 的差值。

12. 电位具有相对性,其大小正负相对于 参考点 而言。

13.电阻均为9Ω的Δ形电阻网络,若等效为Y 形网络,各电阻的阻值应为 3 Ω。

14、实际电压源模型“20V 、1Ω”等效为电流源模型时,其电流源=S I 20 A ,内阻=i R 1 Ω。

15.根据不同控制量与被控制量共有以下4种受控源:电压控制电压源、 电压控电流源 、电流控电压源 、 电流控电流源 。

16. 实际电路的几何 近似于其工作信号波长,这种电路称集总参数电路。

17、对于一个具有n 个结点、b 条支路的电路,若运用支路电流法分析,则需列出 b-n+1 个独立的KVL 方程。

18、电压源两端的电压与流过它的电流及外电路 无关 。

(填写有关/无关)。

19、流过电压源的电流与外电路 有关 。

(填写有关/无关)20、电压源中的电流的大小由 电压源本身和 外电路 共同 决定21、在叠加的各分电路中,不作用的电压源用 短路 代替。

22、在叠加的各分电路中,不作用的电流源用 开路 代替。

电路原理复习题加答案

电路原理复习题加答案

电路原理复习题加答案电路原理是电子工程和电气工程学科中的基础课程,以下是一些复习题及答案,供学生复习使用。

一、选择题1. 欧姆定律的基本表达式是什么?A. V = IRB. V = I/RC. I = V/RD. I = V * R答案:A2. 理想电压源与理想电流源的主要区别是什么?A. 电压源不允许短路,电流源不允许开路B. 电压源不允许开路,电流源不允许短路C. 电压源和电流源都不允许短路D. 电压源和电流源都不允许开路答案:A3. 在交流电路中,电感元件的阻抗是频率的函数,其表达式是什么?A. Z = jωLB. Z = 1/(jωC)C. Z = R + jωLD. Z = R - j/ωC答案:A二、简答题1. 请简述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的内容。

答案: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指出,在任何电路节点处,流入节点的总电流等于流出节点的总电流。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指出,在任何闭合电路中,沿着闭合路径的电压降之和等于零。

2. 什么是叠加定理?它在电路分析中有什么应用?答案:叠加定理是指在多电源电路中,任何节点的电压或任何支路的电流都可以看作是各个独立电源单独作用时在该节点或支路产生的效应的代数和。

叠加定理在电路分析中用于简化复杂电路的计算,通过分别计算每个电源对电路的影响,然后进行叠加。

三、计算题1. 给定一个串联电路,其中包含一个电阻R1=100Ω,一个电容C1=10μF,以及一个电源Vs=10V。

如果电源频率为50Hz,求电路的总阻抗Z。

答案:首先计算电容的阻抗,Zc = 1/(jωC),其中j是虚数单位,ω是角频率,ω = 2πf,f是频率。

将给定的值代入公式,得到Zc =1/(j * 2π * 50 * 10^-6)。

计算后得到Zc的实部为0,虚部为负值,表示电容对交流电路呈现感性特性。

串联电路的总阻抗是各个元件阻抗的代数和,即Z = R1 + Zc。

电路原理各章习题

电路原理各章习题

第一套基本题1.1 求图1.1所示电路中的电压U1和电流I1,I2。

设:(1)U S=2V;(2)U S=4V;(3)U S=6V。

图1.11.2 已知图1.2所示电路中电流I5=4A。

求电流I1,I2,I3,I4和电压源电压U S。

图1.21.3 求图1.3所示电路中从电压源两端看进去的等效电阻R eq。

图1.31.4 求图1.4所示电路中各元件的功率,并校验功率守恒。

图1.4 第二套提高题1.1 已知图1.1所示电路中电压U=3V。

求由电源端看进去的电阻R eq和电阻R1的值。

图1.11.2 图1.2所示电路中,已知3A电流源两端电压为40V。

求负载吸收的功率。

图1.21.3 已知图1.3所示电路中,R1=40W,R e=27W,R b=150W,R L=1500W ,=0.98。

求电压增益u2/u1和功率增益p2/p1。

其中p1是u1供出的功率,p2是R L吸收的功率。

图1.3 第一套基本题2.1 求图2.1所示各电路的入端电阻R AB、R ab。

图2.12.2 试求图2.2所示电路中的电压U。

图2.22.3 试将图2.3所示电路化成最简单形式。

图2.32.4 图2.4所示电路中,设输入电压为U i,试求U o/ U i。

图2.4 第二套提高题2.1 求图2.1所示各电路的入端电阻R AB,R ab。

图中各电阻值均为1。

图2.1答案:2.2 求图2.2所示电路中的电压U L。

设I S,R,R L为已知。

图2.22.3 求图2.3所示电路中的电流i。

图2.32.4 图2.4所示电路由许多单元构成,每个单元包含R1和R2两个电阻。

设单元数极多,视作无穷大。

(1)设R1=2,R2=1。

求A,B处的入端电阻。

图2.4 (2)以B点为电位参考点,若每个节点电压是前一个节点电压的一半,问此时R1/R2是多少?第一套基本题3.1 在图3.1所示电路中,试用支路电流法求图示电路的各支路电流。

图3.13.2 试用回路电流法求图3.2所示电路中电流源两端电压U S。

电路原理复习题

电路原理复习题

电路原理复习题(总2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2电路原理复习题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中,有四个备选答案,请将其中唯一正确的答案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共10小题,总共 30 分)1题2图所示电路的I 和U 分别为I = A ;U = V 。

A. -2;3 ;-3 C. 1;3 D. 2;32. 图示电路中a 、b 端的等效电阻R ab 为 。

A. 100ΩB. 50ΩC. 150ΩD. 200Ω 3 电路如图所示,其中I = A 。

A. 6B. 1C. 2D. 4、4 电路电压与电流参考方向如题1图所示,已知U <0,I >0,则电压与电流的实际方向为A. a 点为高电位,电流由a 至bB. a 点为高电位,电流由b 至aC. b 点为高电位,电流由a 至bD. b 点为高电位,电流由b 至a题1图 题2图5. 如图所示,u 、i 的参考方向 ,则ui 的乘积表示 功率。

A. 关联,吸收B. 关联,发出C. 非关联,吸收D. 非关联,发出答( )题1图6. 在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流I 的数值应该为a3A. -2AB. -1AC. 1AD. 2A答( )题2图3. 如图所示直流电路中电流I 等于A. I U U R =-S 12B. I U R =-11C. I U U R U R =--S 1211D. I U R UR =-S 211答( )7 电路如图所示,其中I = A 。

A. -6AB. -5AC. 6AD. 5A答( )题3图 题4图8. 由图(a )得其诺顿等效电路(b ),其中,I = ,R = 。

A ,Ω B. 4 A ,5Ω C. 8 A ,5Ω D. 4 A , Ω答( )+U 1 -4(a ) (b )题5图9. 图6电路中,R L 可变,R L 获得最大功率条件为R L = ,此时P max = 。

《电路原理》第7-13、16章作业答案

《电路原理》第7-13、16章作业答案
12-5题12-5图所示对称Y—Y三相电路中,电压表的读数为1143.16V, , 。求:(1)图中电流表的读数及线电压 ;(2)三相负载吸收的功率;(3)如果A相的负载阻抗等于零(其他不变),再求(1)(2);(4)如果A相负载开路,再求(1)(2)。(5)如果加接零阻抗中性线 ,则(3)、(4)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12-6题12-6图所示对称三相电路中, ,三相电动机吸收的功率为1.4kW,其功率因数 (滞后), 。求 和电源端的功率因数 。
题12-6图
第十三章“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和信号的频谱”练习题
13-7已知一RLC串联电路的端口电压和电流为
试求:(1)R、L、C的值;(2)3的值;(3)电路消耗的功率。
13-9题13-9图所示电路中 为非正弦周期电压,其中含有 和 的谐波分量。如果要求在输出电压 中不含这两个谐波分量,问L、C应为多少?
题13-9图
第十六章“二端口网络”练习题
16-1求题16-1图所示二端口的Y参数、Z参数和T参数矩阵。(注意:两图中任选一个)
(a)(b)
题16-1图
16-5求题16-5图所示二端口的混合(H)参数矩阵。(注意:两图中任选一个)
题10-21图
第十一章“电路的频率响应”练习题
11-6求题11-6图所示电路在哪些频率时短路或开路?(注意:四图中任选两个)
(a)(b)(c)(d)
题11-6图
11-7RLC串联电路中, , , ,电源 。求电路的谐振频率 、谐振时的电容电压 和通带BW。
11-10RLC并联谐振时, , , ,求R、L和C。
题9-19图
9-25把三个负载并联接到220V正弦电源上,各负载取用的功率和电流分别为: , (感性); , (感性); , (容性)。求题9-25图中表A、W的读数和电路的功率因数。

《电路原理导论》第七章习题解答

《电路原理导论》第七章习题解答

习题七67习题七7-1试证明两串联的互感线圈不可能出现0221≤-+M L L 。

7-2试求图7-2电路中ab 端口的等值参数。

7-3 试求图7-3电路中对于工频的输入阻抗, 答:Ω∠=65.2354.809i Z 7-4图7-4电路中已知V 314sin 210t u s =,H 11=L ,H 42=L ,H 5.0=M ,Ω=5001R ,Ω=10002R ,试求①各支路电流、输入阻抗;②等效去耦电路。

答:A 41.27018.01-∠=I ;A 83.380072.02-∠=I ;A 65.30025.0-∠=I Ω∠=65.30400i Z解314.7515.195096.1884500616.3145001∠=+=⨯+=j j Z图7-2习题7-2题图图7-3 习题7-3题图图7-4 习题7-4题图习题七Ω∠=∠∠=+∠=++∠⨯=65.2354.80949.5196.240814.75195015096.1884150014.751950150100096.188450014.7515.19501000j j Z i解4 等效去耦电路 回路法求解()[]()[]SSU I M M L j R I M j U I M j I M M L j R =-+++-=--++22212111ωωωω[][]010431410005.03140105.03143145002121∠=⨯++⨯-∠=⨯-+I j I j I j I j[][]01047.5147.160515701015713.3242.5902121∠=∠+-∠=-∠I I j I j I [][][]A 41.27018.012.8273.95096471.5453.173102.94199458.13031071.5453.173********.94199458.1056613.1412986.10000246496.836.94790115703.1255986.100002464947.5147.160513.3242.5901015747.5147.1605101-∠=∠∠=+∠=+++=+∠++=+∠∠⨯+∠⨯=j j j j j j I [][][]A 83.380072.012.8273.95096429.4309.6869246492.94199458.1056611.471093.4999246496.836.94790115701.314093.49992464947.5147.160513.3242.5901015713.3242.590102-∠=∠∠=+++=+∠++=+∠∠⨯+∠⨯=j j j j j I()()A65.30025.00128.00216.00045.00056.00083.0016.083.380072.041.27018.021 -∠=-=-+-=-∠+-∠=+=j j j I I I Ω∠=-∠∠=65.3040065.30025.0010i Z习题七7-5试写出图7-4电路中2U 、3U 、4U 的表达式。

电路原理第五版第七章基本题

电路原理第五版第七章基本题

电路原理第五版第七章基本题(总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第七章基本题7—1 图(a )、(b )所示电路中开关S 在0=t时动作,试求电路在+=0t 时刻电压、电流的初始值。

+--++-+-+-(a)(b)10V5V12S 10Ωi CC 2Fu C 10V5Ω12S 5Ωi L L 1Hu L(t = 0)(t = 0)题7—1图7—2 图示各电路中开关S 在0=t时动作,试求各电路在+=0t 时刻的电压、电流。

已知图(d )中的π()100sin V 3e t t ω⎛⎫=+ ⎪⎝⎭,(0)20V C u -=。

(a ) (b )题7—2图7—3 电路如图所示,开关未动作前电路已达稳态,0=t时开关S 打开。

求)0(+C u 、(0)L i +、+0d d tu C 、+0d d ti L 、+0d d ti R 。

+-+-+-12V6ΩΩSi Ri C u C 241F0.1Hu L i L3Ω题7—3图7—4 开关S 原在位置1已久,0=t时合向位置2,求)(t u C 和)(t i 。

Ω题7—4图7—5 图中开关S 在位置1已久,0=t时合向位置2,求换路后的)(t i 和)(t u L 。

题7—5图7—6 图示电路开关原合在位置1,0=t时开关由位置1合向位置2,求0≥t 时电感电压)(t u L 。

2Ω6u题7—6图7—7 图示电路中,若0=t时开关S 打开,求C u 和电流源发出的功率。

C题7—7图7—8 图示电路中开关S 闭合前,电容电压C u 为零。

在0=t时S 闭合,求0>t 时的)(t u C 和)(t i C 。

C题7—8图7—9 图示电路中开关S 打开前已处稳定状态。

0=t 开关S 打开,求0≥t 时的)(t u L 和电压源发出的功率。

+-u L题7—9图7—10 图示电路中开关闭合前电容无初始储能,0=t时开关S 闭合,求0≥t 时的电容电压)(t u C 。

计算机组成原理习题第七章

计算机组成原理习题第七章

计算机组成原理习题第七章第七章一.填空题1CPU响应中断时需要保存当前现场,这里现场指的是和的内容,它们被保存到中。

2在中断服务程序中,保护和恢复现场之前需要中断。

3DMA只负责总线上进行数据传送,在DMA写操作中,数据从传送到4总线的裁决方式速度最高。

5某机有四个中断源,优先顺序按1→2→3→4降序排列,若想将中断处理次序改为3→1→4→2,则1、2、3、4中断源对应地屏蔽字分别是、、和6I/O接口电源通常具有、、和功能。

7I/O的编址方式可分为和两大类,前者需有独立的I/O指令,后者可通过指令和设备交换信息。

8主机与设备交换信息的控制方式中,方式主机与设备是串行工作的,方式和方式主机与设备是并行工作的,且方式主程序与信息传送是并行进行的。

9I/O与主机交换信息的方式中,和都需通过程序实现数据传送,其中体现CPU与设备是串行工作的。

10CPU响应中断时要保护现场,包括对和的保护,前者通过实现,后者可通过实现。

11一次中断处理过程大致可分为、、、和等五个阶段。

12在DMA方式中,CPU和DMA控制器通常采用三种方法来分时使用主存,它们是、、和13中断接口电路通过总线将向量地址送至CPU.14I/O与主机交换信息共有、、、和五种控制方式。

15单重中断的中断服务程序的执行顺序为、、、和中断返回。

16多重中断的终端服务程序的执行顺序为、、、和中断返回。

二.选择题1.将外围设备与主存统一编址,一般是指A.每台设备占一个地址码B.每个外围接口占一个地址码C.接口中的有关寄存器各占一个地址码D.每台外设由一个主存单元管理2.主机与设备传送数据时,采用,主机与设备是串行工作的。

A.程序查询方式B.中断方式C.DMA方式D.通道方式3.当有中断源发出请求时,CPU可执行相应的中断服务程序。

提出中断请求的可以是A.通用寄存器B.专用寄存器C.外部事件D.cache4.在中断周期,CPU主要完成以下工作:A.关中断,保护断点,发中断响应信号并形成中断服务程序入口地址B.开中断,保护断点,发中断响应信号并形成中断服务程序入口地址C.关中断,执行中断服务程序D.开中断,执行中断服务程序5.CPU响应在中断的时间是A.一条指令结束B.外设提出中断C.取指周期结束D.任一机器周期结束6.向量中断是A.外设提出中断B.由硬件形成中断服务程序入口地址C.由硬件形成向量地址,再由向量地址找到中断服务程序入口地址D.以上都不对7.中断允许触发器用于A.向CPU发中断请求B.指示正有中断在进行C.开放或关闭中断系统D.指示中断处理结束8.以下论述正确的是A.CPU响应中断期间仍执行原程序B.在中断过程中,若又有中断源提出中断请求,CPU立即响应C.在中断响应中,保护断点、保护现场应由用户编程完成D.在中断响应中,保护断点是由中断隐指令自动完成的9.DMA方式是在之间建立一条直接数据通路。

电路原理作业第七章

电路原理作业第七章

电路原理作业第七章第七章“一阶电路和二阶电路的时域分析”练习题7-1 题7-1图(a )、(b )所示电路中开关S 在t =0时动作,试求电路在t =0+ 时刻电压、电流的初始值。

10Ω10V+-i C 1+-u CC 2F5V -+(t =0)2S5Ω10V+-i L 1+-u LL 1H(t =0)2S 5Ω(a )(b ) 题7-1图解:(a)第一步 求t<0时,即开关S 动作前的电容电压(0)c u -。

由于开关动作前,电路处于稳定状态,对直流电路有cdu dt=,故0c i =,电容看作开路,0t -=时的电路如题解7-1图(a1)所示,可得(0)10c u V -=。

题解7-1图第二步 根据换路时,电容电压cu 不会跃变,所以有(0)(0)10ccu u V +-==应用替代定理, 用电压等于(0)10c u V +=的电压源代替电容元件,画出0+时刻的等效电路如题解7-1图(a2)所示。

第三步 由0+时刻的等效电路,计算得105(0) 1.510c i A ++=-=-(0)10(0)10( 1.5)15Rc ui V++=⨯=⨯-=-换路后,ci 和Ru 发生了跃变。

(b ) 第一步 由t<0时的电路,求(0)Li -的值。

由于t<0时电路处于稳定状态,电感电流L i 为常量,故0Ldi dt=,即0L u =,电感可以看作短路。

0t -=时的电路如图解7-1图(b1)所示,由图可知10(0)155Li A -==+题解7-1图第二步 根据换路时,电感电流Li 不会跃变,所以有 (0)(0)1LLi i A +-==应用替代定理, 用电流等于(0)1Li A +=的电流源代替电感元件,画出0+时刻的等效电路如题解7-1图(b2)所示。

第三步 由0+时刻的等效电路,计算初始值 2(0)(0)5(0)515R L u u i V +++=-=⨯=⨯=(0)(0)1RLi i A ++==显然电路换路后,电感电压2u 发生了跃变。

电路基础 第七章习题解答

电路基础  第七章习题解答

u )
0+u V 1510)0(=⨯+
-C u 此时的当开关S打开后,即,在此时刻电容开始放
电相当于电压源,电路图如(c2)所示
=0t
u C
0(
)
100 u
C
-
故可得电容电压的初始值
0(
C
)
u i
u 24.0100)0(=L i V
240100100)⨯==-C u
A
5)0(=+L i )=⨯=-1234
'=l
i sc
(C 这是一个求零状态响应的问题。

当时,电容看做开路,受控电流源的电流为零,亦看做开路,电路如图(a)所示,故有
)
u u i (∞C u 所以初始值
6V
)0(=+C u t>0后的电路如图(b)所示,当
时,电容看做断路
∞→t
C
u (i (u C 电容相当于断路,电感相当于导线。

2i
0(位置打到位置时,)又存在电流源,所以该电路响应为全响应。

先求等效电阻,如图(
u
u
KVL 1
OC 由联立以上两个方程,解得
+11(+
i
C
u
u Ω
u OC
时,电路的冲激响应
V
))e t ε-
)ε。

电路原理试题及答案

电路原理试题及答案

电路原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在电路中,电流的方向是如何定义的?A. 从负极流向正极B. 从正极流向负极C. 任意方向D. 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答案:B2. 下列哪个元件不是线性元件?A. 电阻器B. 电容器C. 电感器D. 二极管答案:D3. 在交流电路中,电感元件的阻抗与频率的关系是?A. 阻抗随频率的增加而增加B. 阻抗随频率的增加而减少C. 阻抗与频率无关D. 阻抗随频率的增加而先增加后减少答案:A4. 电路中,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是?A. V = IRB. I = V/RC. R = V/ID. V = I * R答案:B5. 下列哪个不是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A. 电源B. 负载C. 导线D. 变压器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电路中,电压的单位是______。

答案:伏特(V)2. 电流的单位是______。

答案:安培(A)3. 电阻的单位是______。

答案:欧姆(Ω)4. 电感的单位是______。

答案:亨利(H)5. 电容的单位是______。

答案:法拉(F)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什么是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答案:基尔霍夫电流定律指出,在任何电路的节点上,流入节点的电流之和等于流出节点的电流之和。

2. 什么是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答案:基尔霍夫电压定律指出,在任何闭合电路中,沿着闭合路径的电压降之和等于零。

四、计算题(每题15分,共30分)1. 已知一个电路中,电阻R1=10Ω,R2=20Ω,R3=30Ω,R1和R2串联,然后与R3并联,求整个电路的等效电阻。

答案:首先计算R1和R2的串联电阻Rs = R1 + R2 = 10Ω + 20Ω = 30Ω。

然后计算Rs与R3的并联电阻Re = (Rs * R3) / (Rs + R3) = (30Ω * 30Ω) / (30Ω + 30Ω) = 18Ω。

2. 一个交流电路中,电感L=0.5H,电容C=0.2F,电阻R=100Ω,电源电压V=220V,频率f=50Hz,求电路的总阻抗Z。

《电路原理》第7-13、16章作业参考

《电路原理》第7-13、16章作业参考
(a)
(b)
(c)
题10-5图
解:(1)首先作出原边等效电路,如解10-5图(a)所示。
解10-5图
其中 (亦可用去耦的方法求输入阻抗)
(2)首先作出并联去耦等效电路,如解10-5图(b)所示。

(3)首先作出串联去耦等效电路(反接串连),如解10-5图(b)所示。
其中
10-17如果使100电阻能获得最大功率,试确定题10-17图所示电路中理想变压器的变比n。
=iL( )+〔iL(0+)-iL( )〕e-1/ =1.2+(-4-1.2) e-100s=1.2-5.2 e-100s
=L(diL/ dt)=52 e-100sV
7-26题7-26图所示电路在开关S动作前已达稳态;t=0时S由1接至2,求t0时的 。
题7-26图
解:由图可知,t<0时 因此t=0时电路的初始条件为
9-25把三个负载并联接到220V正弦电源上,各负载取用的功率和电流分别为: , (感性); , (感性); , (容性)。求题9-25图中表A、W的读数和电路的功率因数。
题9-25图
解:表W的读数为P1+P2+P3=19.8KW令 求电流 、 、 、 即有



根据KCL有: = + + =
功率因数
(右) =g (KCL)
= (KVL)右网孔电流方程可以不用列出
结点电压方程为: = +
(2)如题9-17图b所示,设顺时针网孔电流为 (左上)、 (左下)、 (中)
(右)。网孔电流方程为: ,
(2+j8) = (左上)
-(1+j8) =0(左下) (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 练习题
1、在图示对称三相电路中,已知负载阻抗Z=(8+j6)Ω,电源线电压为380V ,求线电流的大小。

答案:22A
2、在图示对称三相电路中,电源相电压为220 V ,Ω 3066∠===C B A Z Z Z ,
求线电流。

答案:9.97A (或10A )
3、在图示对称三相电路中,已知负载端的线电压为380V ,负载阻抗Ω+=)927(j Z ,线路阻抗Ω=1l Z ,求电源端线电压的值。

答案:419V
·
+ + + - - - Z A Z B Z C
· ·
·
· A U B U C
U
4、在图示对称三相电路中,已知线电流有效值A 3=l I ,负载阻抗Ω+=)4030(j Z ,求三相负载吸收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

答案:270W ,360var
5、在图示对称三相电路中,电流表读数均为1A (有效值),若因故发生A 相短路(即开关闭合)则电流表A 1的读数为 ,A 2的读数为 。

答案:)A 3(1A )A 3(2A
6. 图示电路中A 、B 、C 、O 点接在对称三相电源上,电流表A 1、A
2、A 3的读数均为20A ,则电流表A 0的读数为 A 。

答案:14.64A
C O
7. 图示对称三相电路中,对称三相负载吸收的有功功率为300W ,在B 相发生断相(即开关断开)后,求三相负载各相吸收的有功功率。

答案:75W ,0,75W
8. 在图示对称三相电路中,已知线电压有效值为220V ,负载一相阻抗Z=(40+j30)Ω,当开关闭合时电流表A 1的读数为 A ,三相负载吸收的总功率为 W 。

若因故发生一相断路(即开关断开)后,电流表A 2的读数为 A ,A 3的读数为 A 。

这时三相负载吸收的总功率为 W 。

答案:7.62A ,2323.2W ;7.62A ,4.4A ,1548.8W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