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语言表现力赏析
记叙文阅读之语言赏析
记叙文阅读之语言赏析【阅读指导】语言赏析题,包括对词语的赏析、对句子的赏析。
赏析语句,其实就包含着对句子中词语的理解。
那么,在记叙文阅读中如何解答这类题呢?第一,抓住文中的修辞方法赏析。
为了具体而形象地表现事物,记叙文常运用比喻、拟人、对偶、排比、夸张等多种修辞方法,使语言生动、活泼,增强文章表现力。
例如《春》中,“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就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把小草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草不经意间蓬勃生长的勃勃生机。
其赏析思路为:明确修辞方法+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如比喻:生动形象;拟人:表现了情态;排比:增强气势、增强情感;夸张:强调特征……)+结合句意分析表达效果(人或物的特点、状态或精神以及作者情感。
)例:“春风吹来,柳絮不停地飞舞着。
它挂在小树上,像给小树披上了一层美丽的纱裙;它浮在小河上,像许多小虫在蠕动;它落在草地上,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小花;它飞到田野上,给辛勤的农民伯伯跳起了欢乐的舞;它来到幼儿园,抚摸着孩子的脸蛋……”赏析:运用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春天里万物复苏、柳絮漫天飞舞的动人景象,有力地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喜爱之情。
第二,要充分把握特定语言环境中的关键词语进行赏析,侧重动词、形容词。
还以《春》为例,如赏析语句“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其中“偷偷地”与“钻”互相照应,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初春时节小草在不知不觉中破土而出的情态,同时把小草旺盛的生命力也逼真地再现出来。
而“嫩嫩的”“绿绿的”也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春草质地和色泽的特点,显示了它蓬勃的活力;同时,这样写,也使句子生动活泼富有生气,让人不禁产生由衷的喜爱之情。
在赏析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时候,可按照这样的思路组织答案:解词+析句+扣中心+基本作用。
例:春带来的奇迹已在眼前,看,幼牙的外衣缓缓裂开,第一道温柔的泉水在阳光下微微颤动。
赏析:这三个词用得好。
“裂”字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幼牙的牙苞一层层展开时的情况。
品析记叙文语言表现力 (2)
• 21.第②段画线句富有语言表现力,请选择一点简要赏
析。(4分)
参考答案
• 角度一:运用了副词“怪怪地”修饰“看”(1分)
表达了人们看到一个收破烂的老头竟然穿着中山装, 还插着锃亮的两支钢笔的惊讶、疑惑(1分)。
• 角度二:“看一眼”“再看一眼”通过动词的 反复(1分)表达了人们对老头的认识由疑惑 转为轻视嘲笑的心理变化过程(1分)。
品析记叙文语言
表现力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能力考试目标
※《上海市初中语文学科教学基本要求》 • 1.4品味文章语言: • ①理解词句的含义;②分析词句的作用;③理解词语的感
情色彩;④分析语言的表现力
※《2018年上海市初中语文课程终结性评价指南》 • 2.7能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常见写作手法及语言表现力表
• 1.关注表现人物的动词,传递人物内
心情感的形容词、副词等修饰语。
• 很多人回过头,循声望去,只见一担大箩筐在游动。再
一看,中间有个人,两只大箩筐一前一后,人太矮小, 就不显山露水了。定睛再看,那人穿一身洗得灰白的中 山装,中山装上衣的口袋里还插着锃亮的两支钢笔。于 是,大家又怪怪地看一眼,再看一眼,摇摇头,走了。
其它
补充提示
1、仔细阅读文章,读懂主要内容和主旨。 2、联系上下文思考人物心理情感特点以及变化。 3、关注描写具体手法的运用。 4、关注反义词、看似矛盾的、反复的词、反语。 5、关注句式,尤其是特殊句式,如短句、倒装句。 6、关注字词或句子背后隐藏的意思,即句子的潜 台词、话外音。
表达效果(5分)
参考答案
• “绞”指“我”的心被拧紧,表现出“我”对
母亲的担忧和心疼;(1分)
• “炉盖微微颤动”表现了“我”内心的不安;
记叙文的语言特点有哪些?
记叙文是一种叙述性质的文学体裁,其语言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叙事性强:记叙文以叙述事件、经历或故事为主要内容,因此语言风格较为朴实、直接,强调客观描述。
通过叙述来展现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环境描绘等,使读者感受到故事情节的真实性和连贯性。
2. 描述细腻:记叙文在描述人物形象、环境景物和事件发展过程时,常常注重细节的描绘,使读者对场景和情节有鲜明的感受。
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令读者更容易投入到故事情节中去。
3. 语言流畅:记叙文通常要求语言流畅、连贯,以便于读者理解和跟随故事情节的发展。
叙述过程中,使用恰当的连接词或过渡性的语言表达,使得整个故事情节能够自然地展开。
4. 叙述角度多样:记叙文的语言特点还表现在叙述角度多样化。
作者可以选择第一人称叙述,直接以亲身经历来叙述事件;也可以选择第三人称叙述,以旁观者的角度来叙述事件。
叙述角度的选择影响着故事的展开和读者对事件的理解。
5. 多样的修辞手法:为了增加叙述的生动性和吸引力,记叙文中常常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对比等,以营造丰富的形象和情感,使叙述更加生动有趣。
总的来说,记叙文的语言特点体现在叙事性强、描述细腻、语言流畅、叙述角度多样和多样的修辞手法等方面,在叙述事件和情节的过程中,运用了丰富的语言技巧和表现手法,以吸引读者并达到叙述的目的。
记叙文句子从表达方式角度赏析
记叙文句子从表达方式角度赏析1. 语文阅读如何从内容和表现手法来赏析句子一、句子赏析的切入点(一)从语言表达上看句子考查句子的语言表达,可以从三个方面看,即是否运用修辞,有无特殊句式,精妙词语运用等。
1.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常见的修辞有8种(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
如比喻,是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帮助人们理解。
又如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
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用它说理可使论述详尽,条理清晰;用它抒情,能激发读者的感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用它叙事写人,能使描写细腻深刻。
例句1: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蟋们在这里弹琴。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赏析:这句话运用了拟人修辞,把油蛉和蟋蟀人格化,“低唱”、“弹琴”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油蛉和蟋蟀叫声动听,写出了百草园充满生机,有无限的乐趣。
例句2:因为岛屿挡住了它的转动,它狠狠地用脚踢着,用手推着,用牙咬着。
它一刻比一刻兴奋,一刻比一刻用劲。
赏析:作者运用排比句式,以表现大海惊醒后的剧烈动荡,展示了大海的粗犷、豪放的性格,让读者读来琅琅上口。
例句3.2008南宁市中考阅读题《伟大的悲剧》(节选)中的题目(第15题):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①段中的“心中的海市蜃楼”的含义。
赏析: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心中浮现的美好事物”比作“心中的海市蜃楼”,两者相通之处是“再也无法拥有”,“心中的海市蜃楼”生动形象地表明了斯科特此时心中浮现的却再也无法拥有的美好事物。
2.从特殊句式入手赏析。
(1)从句式特点入手赏析。
常见的句式特点有:矛盾句、点睛句、结尾句、双重否定句、长短句结合、句子对仗等。
A.矛盾句:看似矛盾,却蕴含了作者的深意。
中考语文阅读技法讲解:赏析记叙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
如何赏析记叙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生动形象是记叙文语言的主要特点之一,在记叙文阅读中经常会出现欣赏语言生动形象性的问题。
古人讲:“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阅读记叙文必须从生动形象的语言入手,体味和推敲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从而理解把握文中生动具体的故事情节、生动典型的人物形象,感悟文章的中心思想,赏析文章的表现手法和技巧。
因此,提高赏析记叙文中生动形象语言的能力是提高记叙文阅读水平的关键。
那么,在记叙文阅读中如何赏析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呢?首先,要抓住文中具体化、形象化的词语。
1.抓住文中具体、形象、富有表现力的动词运用恰到好处的动词能够把事物的本质特征准确生动地表现出来,使人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实感觉。
如《春》中侧面描写春花盛开、色艳味浓的句子:“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句中动词“闹”字就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蜜蜂嘤嘤嗡嗡、飞来飞去在花丛中忙碌采蜜的情景,借蜜蜂之“闹”来写花丛之密,花香之浓,渲染了百花争春的气氛,为我们呈现出一幅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画面。
再如《孔乙己》中描写孔乙己到酒店要酒:“他不回答,对柜里说:‘喝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
’便排出九文大钱。
”这里动词“排”的运用就十分生动形象,将孔乙己付钱时假装斯文而又郑重其事的样子展现了出来。
2.抓住文中具体、形象、富有表现力的形容词一般来说,描写事物的声音、色彩、形状等的形容词,是具体形象的。
运用得恰当,就会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
如:《燕子》中的“一身乌黑的羽毛,光滑漂亮,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一个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活泼可爱的小燕子”一句,其中“乌黑”“俊俏轻快”“剪刀似的”等描写燕子颜色、形状的词语就用得非常生动,读来形象感人。
3.抓住文中具体、形象、富有表现力的拟声词拟声词,顾名思义就是摹拟声音的词。
如“咚”“砰”“哗啦”“扑通”“噼噼啪啪”“滴滴嗒嗒”“叽里咕噜”等。
正确使用拟声词能使语言具体、形象,给人以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实感。
初中语文记叙文语言品析能力提升策略
初中语文记叙文语言品析能力提升策略
记叙文是人们用文字把一个故事讲述给读者的一种文体,它既可以是真实的历史故事,也可以是虚构的故事。
随着初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要求学生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记叙文语言,下面就从语言品析的角度,介绍一些能够提升初中语文记叙文语言品析能力
的策略。
一、细心观察语言表达
初中生在阅读记叙文时,应该细心观察作者的语言表达,例如感受到情绪的变化、了
解人物的性格、推测人物的想法等。
同时,还要注意作者在语言上的巧妙运用,如修辞手
法的运用,比喻、拟人等方式的使用,因为这些语言技巧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的
内涵和意义。
二、善于运用归纳和概括
初中生在阅读记叙文之后,应该善于运用归纳和概括的能力来对所读故事进行概括和
总结。
例如,可以把人物、事件、环境等因素汇总,归纳出故事的主旨,进而对故事的意
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初中生全面地理解故事,并且还能够提升他们的
语言感知和语言品析能力。
三、熟练掌握好词好句
作为文学语言,记叙文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表现性,因此,初中生在阅读记叙文之后,应该熟练掌握其中的好词好句,这样也能够提升他们的语言品析和写作能力。
例如,初中
生可以通过积累好词好句,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和修辞功力,使自己的写作更加优美和精彩。
四、注重语言记忆
初中生在阅读记叙文之后,应该注重语言记忆,把阅读中遇到的难点语言储存起来,
这样有利于记忆和巩固语言运用的能力。
初中生可以通过背诵文章中的经典语句等形式,
把语言储存起来,不仅能够提升语言品析和写作能力,还能够增加自己的语言底蕴。
记叙文阅读的语言赏析
记叙文阅读的语言赏析记叙文阅读的语言赏析记叙者的语言,有哪些基本要求呢?(一)交代时间和空间的明确性记叙者的语言,首先要求能清晰、明确地交代出记叙对象存在、活动的特定时间和空间,使读者看了感到具体、真实、可信。
有些记叙文,时间、空间的交代甚至成为表现主题思想的重要手段。
例如省编语文课本第二册中的《六月雪》,就是按时间推移和空间转换的自然过程,生动地记叙了红军不畏艰险翻越雪山的战斗历程,以此表现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
记叙者所选择和组织的那些反映时间、空间概念的语言,在作品中不但成为再现当年红军翻越大雪山这幕威武雄壮的话剧的重要手段,而且成为突现红军战士崇高革命精神的不可或缺的因素。
有些记叙文是相对静止地介绍一地一物的状貌的,因此特别讲究空间交代的明确性。
例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记叙者在摄取了纪念碑的一个远景之后,随即着重记叙整个纪念碑的造型。
先写“碑身四周”,然后分别写“碑身背面”“碑的正面”“碑身东西两侧上部”“大小碑座的上下四周”,把整个“碑型”作了细密的介绍。
接着,又运用一系列表示空间概念的语言,层次井然地记叙镶嵌在大碑座四周的10块浮雕。
这样,作者就仿佛把人们带到了这座巍巍丰碑的前面,让人们跟随自己一处处地瞻仰这纪念碑的每个细部,从而获得对纪念碑全貌的具体而完整的印象。
当然,时间、空间交代的具体方式,在各种不同的文章、各种不同的场合中,应该灵活多样,切忌单调刻板。
这需要我们在范文教学中加以指点。
例如《六月雪》中关于红军翻山之前的时间和空间是这样写的:红军“到了山脚下,向上望去,山顶高不可见;白皑皑的冰雪在夕阳的余辉里闪耀着刺目的光芒……”通过生动的写景,把特定的时间──傍晚,特定的空间──巍巍雪山脚下,清楚而又形象地交代了出来。
(二)交代前因后果的周密性记叙文无论写人还是写事,总得让读者明白前因后果,搞清来龙去脉,读了感到合情合理。
因此,记叙者的语言还要求体现记人叙事的周密性。
「中考」现代文阅读-记叙文语言表现力题型分析
「中考」现代文阅读-记叙文语言表现力题型分析展开全文壹~知识梳理~一、修辞:1、知识梳理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结合句子)拟人:生动地写现了……(结合句子)排比:增强了……的语气语势,表现了……(结合句子)反问:增强了……的语气,强调了……(结合句子)夸张: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结合句子)设问:强调了……,引起思考。
(结合句子)注:以上列举的这些,只是我们常规的一些“帽子”,任何一种修辞手法的作用,不论是前面的“帽子”,还是后面所要表达的内容,都要结合具体的文本,切不可死板硬套。
2、解题步骤修辞手法+帽子+表层含义+作者的情感(情感是关键)修辞格基本作用比喻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
拟人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强烈的印象。
排比条理清晰,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反问态度鲜明,增强(语气),强烈抒情。
二、描写手法:分为两类,环境描写和人物描写。
特别是人物描写,一般要和动词结合起来分析。
分值2-3分。
1、环境描写:2、人物描写:按内容分:肖像、动作、语言、心理按角度分:正面和侧面(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即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
)①肖像描写(注意:包括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外貌描写指把人的容貌(脸型、五官)、神情、身体形态、衣饰、说话音调、姿势等方面的某一部分或几个部分,用生动具体的语言描述出来。
(注意:不要求写全貌,要以“形”传“神”,即通过人物的某些外部特征来揭示这个人物的性格)(举例:猪八戒——黑脸短毛,长嘴大耳,圆身肥肚,穿一件青不青、蓝不蓝的梭布衣服,提一柄九齿钉耙)神态描写专指脸部表情,描写时要用表示表情、神态的词语。
通过神态描写,揭示人物的内心情感。
例如:哭丧着脸,眼睛放出亮光等;(例“他长得很瘦弱,脸黑黑的,淡黄头发直披到闪闪发亮的眼睛上。
记叙文语言评析
记叙文语言评析:可以从语言本身的风格来评;可以从修辞格来评(这个方面考查的比较多:时常是回答例句用了怎样的修辞?其作用是怎样?这类题型是:某句话中加点词语为何使用好?答题有三步:第一,这个词表示什么?是表示范围?是限制?或是估计等等;第二,联系本句内容做答;第三,使用了加点词后产生了怎样的效果?如果这个词或是句子好也可能是因为运用了什么修辞?首先回答运用了什么修辞,再回答其作用。
如果是比喻或是拟人必须要回答“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什么内容?)文段的作用:开头段的作用通常是总领下文或是点题;文中段时常是过渡段;文末段是总结全文,或是深化主旨等。
归纳段意可用以下几种方法:(l)取舍法。
有的段落中包括几个方面的内容,但有主次之分,可略去次的,选用主要的进行归纳。
(2)综合法。
有的段落中几个意思都重要,分不出主次,可把段中几个意思联接综合起来进行归纳。
(3)摘引法。
有的段落中有揭示中心意思的关键词语或中心句,就可以直接摘引来作为文章的段落大意。
(4)概括法。
对没有揭示中心意思的关键词语或中心句的段落,要用自己的话简明扼要地归纳出段意。
总之,归纳段意要突出主要人物,主要事件,主要思想,舍弃次要人物、次要事件、次要思想内容概括的形式命题:做这类题目,要抓住核心要素人物和事件。
当然,有时候,重要的时间、地点、人物的身份,事件的起因和结果也要体现在答题中,同时,要注意题目是否有字数方面的限制,在字数范围之类,尽可能详细,字数超过要删去次要信息。
记叙文的人称及作用: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可以增添文章的真实感。
第二人称,如同作者和读者对话,读起来给人一种亲切感。
第三人称,不受时空的限制,能从多方面自由叙述。
记叙的详略:考试中,常以这样的形式考查:“什么内容为何要详写或略写?”,回答的基本格式是“什么内容与什么中心或人物关系不大,所以略写。
或者是什么内容与什么中心或中心人物关系密切,能够更好的表达什么中心或更好的表现什么中心人物,所以详写。
语言品析(一) —记叙文的语言品析
• 【品析】人物描写角度:“望着……年迈的老树”中
“望着”这一动作写出了对老师恋恋不舍之情。“我 还看见……听自己的心跳一样”,心理描写表现出老 师带给作者心灵的震撼,也表明作者对老师的尊敬、 爱戴之情早已渗入到灵魂深处。 • 修辞运用角度:望着……年迈的老树”以树 喻人,人树合一,写出老师那平凡而伟大、年迈而充 满生命力的形象及对自“己一生的呵护荫庇。“如同 宁静里我在听自己的心跳一样”以夸张的手法写出对 教师的尊敬、爱戴之情早已渗入到灵魂深处。
语言品析(一)
—记叙文的语言品析
中学九年级语文组
学习目标
1. 了解记叙文的语言特点 2. 掌握记叙文语言赏析的基本方法
考点剖析
•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欣赏文学作品,品味 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于是语言赏析题应运而
生,并成为近年来语文中考中一道靓丽的风景,也是 其中的一个难点。纵观近几年记叙文阅读,语言赏析 题大致分为两类:词语赏析和句子赏析。
• 2.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方法,如衬托、讽刺、欲扬
先抑、前后照应等; • 3.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排 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 • 4.使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如记叙中的议论、抒情、 描写等。
技法点拨
• (一)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
• 答题思路:要分析此词怎样写,写得怎样和
写出了什么,给读者怎样的感受或表达了作 者(文中人物)怎样的情感,达到了什么效 果。
拓展训练:
1.老师从我家离去时,是我扶他站起;离开院子时,
是我扶他过的门槛;送至门口远去时,是我扶他 过的一片不平不整的地面。我的父亲离开人世太 早,扶着老师的时候,我就像扶着我年迈的父亲。 望着村头远去的父亲般的老师,落日中他如在大 地上移动的一棵年迈的树。直至他在村头缓缓消 失,我还看见他在我心里走动的身影和慢慢起落 的脚步,如同宁静里我在听我的心跳一样。
初中语文记叙文语言表现力
初中语文记叙文语言表现力
初中语文记叙文的语言表现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生动性:记叙文的语言要生动、形象,能够让读者感受到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性格特征。
例如,描写人物时可以通过细致的语言刻画其外貌、动作、语言等特征,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2. 具体性:记叙文的语言要具体、明确,能够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意思,使读者对情节和人物有更清晰的认识。
例如,描写景物时应该具体描述其色彩、形状、质感等特征,让读者能够更好地想象出场景。
3. 情感性:记叙文的语言要富有情感,能够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例如,在描写人物的情感时可以通过细腻的语言表达其内心的感受,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的情感世界。
4. 简洁性:记叙文的语言要简洁明了,不要过于啰嗦和复杂。
例如,在描写情节时要直接点明主题,不要绕来绕去,让读者感到困惑。
5. 细节性:记叙文的语言要有细节的描绘,通过对细节的刻画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性格、情感以及场景的氛围等。
例如,通过描写一个人的神态、举止等细节可以表现出其性格特征,从而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和可读性。
总之,初中语文记叙文的语言表现力需要从生动性、具体性、情感性、简洁性和细节性等方面进行提升。
只有通过不断练习和尝试才能写出更好的记叙文作品。
记叙文中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记叙文中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1. 分析记叙文句子或段落的作用句子在文中的作用,一般从两个方面进行回答:一、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1、对上文(或全文):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2、对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3、对上下文:承上启下(过渡)。
点题、推动情节发展二、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常用语句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1、句中用了关联词“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表转折关系;用了关联词“不但……而且……”之类,这类关联词表递进关系,两者用意都在于强调后者。
2、倒装句的作用:往往是强调前置(即调到前面)的部分,例如:“甚矣,汝之不惠”就是为了强调“汝之不惠”的程度是“甚矣”。
又如“并不见佳,我以为”一句是为旗帜鲜明地强调作者对“雷峰夕照”这一胜景的评价是“并不见佳”。
3、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4、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5、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准确、生动)。
6、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
7、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在段的分论点)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
8、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①点明题旨的句子;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③总结全文的句子;④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⑤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
12记叙文:语言表现力(一)(师)
记叙文:语言表现力(一)【知识解说】语言表现力是指以最经济的语言表现最丰富的内涵,让读者能借助想象,感受作者创设的场景,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感知人物形象的特点。
分析语言表现力的角度有:①修辞手法,②词语运用,③句式选择,④标点符号;⑤人物描写,⑥环境描写。
1.词语运用:①有丰富内涵的词语(比喻、引申、双关等);②特别传神的动词、形容词、副词等;③领会词语的感情色彩(褒义,贬义,褒词贬用,贬词褒用)。
2.句式选择:句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
按照句子的语气,可以分为陈述句(肯定句、否定句、双重否定句)、感叹句、疑问句、祈使句。
另外还有三组特殊的句式要注意:(1)常式句与变式句汉语有一定的语序。
这种按正常语序组合的句子就是常式句。
如:“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达到强调、突出某一句子成分的效果,颠倒原有语序,这类句子就是变句式。
如:“小草偷偷地从土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嫩嫩的,绿绿的”本来是用修辞修饰“小草”的,但却把它放在,中心词的后面,强调“小草”的,但却把它放在中心词的后面,强调“小草”的生机和色泽。
如果我们把语序还原为常式句,如刚才的例句,我们可以表达为:“嫩嫩的,绿绿的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但这样就不如变式句表述生动、有力。
(2)整句和散句整句是指一对或一组结构相似的句子。
它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节奏协调,气势贯通,适合于加强句势、强调语义,表达丰富的感情,能给读者以深刻、鲜明的印象。
对偶句、排比句、反复句是属于整句。
散句是指句式灵活而富有变化的句子。
它长短不一,自由活泼,生动感人。
散句能使语气舒卷自如。
整散句结合,如:“绿色是多么宝贵啊!他是生命,他是希望,他是安慰,他是快乐。
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
我喜欢看水白。
我喜欢看草绿。
”(《囚绿记》)句式整齐中见变化,语气急促中有舒缓,整散相间,使文章语势激荡而又意味绵长。
(3)长句和短句长句,是指用词较多,结构较复杂的句子。
记叙文语言特点浅析
记叙文语言特点浅析记叙文是一种叙述事实或经历的文学形式,通常透过作者对事物的描写及情感表达,建立出一个情境并引导读者参与进来,使读者获得共鸣及感动。
而记叙文的语言特点也是非常显著的,下面将通过对记叙文的语言特点分析,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文学形式。
一、动词的使用动词是记叙文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词类。
它可以表达行动、状态、变化等概念。
在记叙文中,动词的使用非常灵活,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不同形式的动词。
一方面,它可以使用一般现在时来描述客观的事实,例如:”冬天的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在街头巷尾”;另一方面,也可以使用过去时态来描述过去的故事情节,例如:“我小时候常常在老家的小河里玩耍,每当太阳落山,我就顶着汗水回家吃妈妈做的饭菜”。
二、形容词的运用形容词的使用可以让文字更加生动,描绘出更丰富的图画。
它可以描述物品的形态、颜色、大小,也可以表达情感、感受等。
例如:"那个高大、强壮的男孩坐在我旁边,他的黑色衣服完美地勾勒出他健美的身体;我听到他的声音,心情更加愉快了。
"这段文字让我们能够通过形容词的使用感受到男孩的外表和声音对人的影响。
三、感官刻画感官刻画是记叙文的一大亮点,它通过五感的描绘让读者感受到作品中具体事物的味道、声音、视觉、触感等。
例如:"湖面上荡起一圈又一圈的涟漪,飘散着清新的草木香气。
我往下一看,湖水清澈见底,鲜艳的色彩和不同大小的石头让人感到它们趣味无穷,我不能控制地想伸手去抓取那漂浮的芦苇。
"这样生动的描绘让读者仿佛置身于现场,感受到自然带来的清新和美丽。
四、情节细节情节细节是记叙文的重点,通过细节的描写,可以让读者身临其境,获得对事件的深入了解。
在情节细节的刻画中,作者必须注重细节描述,以便读者从中获得丰富的信息和情感体验。
例如:“我们小组在前两天进行了一场摄影比赛,我选择了看起来平凡无奇的小路作为拍摄的主题,在镜头里,这个小路显得如此美丽,如此与众不同。
记叙文阅读语言品析ppt
示例 3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
薄烟。
——《春》
赏析: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雨的 细密、轻盈、闪烁的特点。表达了对春 雨的喜爱之情。
示例 4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 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但我却还以为船慢。——《社戏》
赏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形 象生动的表现船行之快。反衬了“我” 急于看到社戏的心情。
答题要求:
要点完备 语言简括
写什么:写出了(内容)或(对象)的(特征);
怎么写: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比喻 拟人 排比 夸张 对偶 反问
设问……
( )描写, (摘 录)等词语,
理解句子含义;
外貌 动作 心理 神态 语言 环境 侧面……
为什么写:
原文意识 主题意识
表达了(对象)的(特征、精神、情感)。
训练巩固
1.对下面句子中画线部分作简要赏析。(3 分)
尤其是到了中午,他总是喜欢买回 五六个酱紫色的猪蹄儿,啃得啧啧zé作 响弄得那张原本就腻乎乎的脸像是刚从 油锅里浸过一般。
《最美的善举》(2010河北卷)
1.对下面句子中画线部分作简要赏析。(3 分)
尤其是到了中午,他总是喜欢买回 五六个酱紫色的猪蹄儿,啃得啧啧zé作 响弄得那张原本就腻乎乎的脸像是刚从 油锅里浸过一般。
《最美的善举》(2010河北卷)
答案:用“啃”和“啧啧”写出了 “络腮胡子”吃相的不雅;(1分)
“像是刚从油锅里浸过一般”,用夸 张的修辞手法,突出脸面油腻的特点。 (1分)
表达了“我”对“络腮胡子”的厌恶 之感。 (1分)
记叙文专项练习——赏析语言表现力
记叙文专项练习——赏析语言表现力训练(一)向西瓜磕头……②盛夏,西瓜上市。
每天早晚上下班的路上,在每个必经的路口,小区的门口,我总会遇见好几拨卖西瓜的瓜农,他们将农用三轮车停在路口,敞开车厢,在车厢旁边用一块简易的纸板上,用粉笔歪歪斜斜地写着:农场西瓜,每斤五角,保熟保甜,不甜不要钱。
为了证明西瓜的品质,有的瓜农还把西瓜切成两半,鲜红的瓜瓤,似乎咧嘴在笑,(),把瓜农的期待兑换成对幸福生活的召唤。
碧绿的西瓜似苍穹,黝黑的瓜子如同漫天的繁星,从春到夏,吸纳雨水阳光,将它们酝酿成解渴后人们嘴边的一个感叹,这是诗意的,也是沉重的。
……第②段画线句富有语言表现力。
请做简要分析。
(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理发记……①有一回我陪老伴散步,她走累了,就在路边树荫下歇脚。
恰好旁边一个妇女在给人理发,理发的和被理发的彼此还聊天。
理发的妇女说她是到了年龄不得不退下来,她理了一辈子发,如今闲着没事,舍不得放下刀剪,挣钱倒是其次。
她于是津津有味地谈理发的技巧,谈发型如何适应脸型。
被理发的谈儿子、媳妇、孙子、柴米油盐……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他们的对话吸引我一直听下去,仿佛读一本引人入胜的书,因一页页都呈现了生活的真实与真情。
理完发,理发的妇人和被理发的老头注意到了我们,都友好地向我们打招呼。
老头缓步远去了,老伴对我说,你的头发早该理了,就在这儿理吧。
我点头同意。
理发的妇人发现我的头发理得极难看,她说已理得这么糟,一次还纠正不过来,要再过一个月第二次理时才能完全表达她的操作要求。
记叙文阅读中有表现力的语句赏析
躯,从背着的“房屋”内探出时,憨态可掬,很例:本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憨 态可掬”赋予蜗牛以人的情态,(1分)生动形象 地写出了蜗牛天真可爱的模样,(1分)表达了对 蜗牛的喜爱之情。(1分) 词语角度示例:“探”“憨态可掬”等词语生动传 神,(1分) ,形象地写出了蜗牛伸出头四处张望 天真可爱的模样,(1分)表达了对蜗牛的喜爱之 情。(1分) 动作描写示例:通过“背着”“探”动作描写,( 1分)形象地写出了蜗牛背着壳,伸出头四处张望 的可爱模样,(1分)表达了对蜗牛的喜爱之情。
先是,儿子问它 们为什么没长大, 而母亲回答——它 们长大了。
后来是,儿子 说,它们长大了, 而母亲摇头——没 长。
参考答案
示例一:通过人物的语言(对话)表现人物心理。(1分)从儿子的话 语中,表现出儿子想吃蜗牛的急切心理;(1分)从母亲看似矛盾 的话语中,表现出母亲为蜗牛长大感到自豪(1分)和舍不得蜗 牛被吃掉的心理(1分)。
参考答案
• 我选择词语运用角度赏析,第⑧段“三个男生蹑手蹑脚地走向大 铁门,一接近铁门,狼狗扑过来,小男生尖叫着撤退,尖叫声中 混着刺激的狂喜…摸向大铁门”一句中“蹑手蹑脚”“尖叫”“ 摸”等词语传神地写出了孩子们逗狗时既害怕又异常兴奋的心理 ,表现孩子们的童真童趣。(相关语句,1分;典型词语,1分; 浅层分析1分;深层分析,1分。共4分)
(1分)
2.细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任选一 个角度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人物心 理的。(4分)
转换后的题干:作者通过什么角度(或方法 )写出了人物怎样的心理?
比较朗读
原文
删减后
先是,儿子问它们为 什么还没长大,而母亲 肯定地回答——它们分 明已经长大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叙文语言表现力《考试手册》(2015年)能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常见写作手法及语言表现力,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2014年)能依据文意,对文章的思想内容、表达方式、语言特点,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能运用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引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等11种标点符号。
能根据语言环境理解词义,辨析同义词和反义词,领会词语的感情色彩。
能识别和运用陈述句、感叹句、疑问句、祈使句等4种句式。
能识别和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等6种修辞方法,能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理解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
能识别人物描写(肖像、动作、语言、心理)和环境描写(自然、社会)的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20.第14段画线句富有语言表现力。
请选择一点简要分析。
(4分)他挑起一边的眉毛,说:“活泼欠用功啦!”他厌恶我无意的挖苦,丢还我的成绩单。
答案示例:本句中的动作描写,传神地写出阿益对“我”所说话语的不满。
评分说明:(1)思考点:人物描写(肖像、语言、动作),标点符号运用,动词运用等(2)分析。
两种考法:直接考:修辞手法的作用;人物描写的作用;分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改句与原句的表达效果赏析;……赏析画线句的“语言表现力”。
修辞手法:答题要点:基本作用+具体作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本体所具有的喻体的特点),体现了人物……的形象/情感。
(后半句容易被学生忽略,特别是复杂的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某物……的特点,体现了某人……的形象/情感。
排比:增强语势,体现了……的特点夸张:形象地写出……的特点或突出强调了……(心情、感受等)。
反问:强调……设问:引出下文;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兴趣……1.比喻和夸张混淆:2012年长宁一模《履痕》:少年时代,最费的便是鞋,差不多两个月就得穿破一双。
妈妈说:“吃鞋一般,坏得这么快。
”答案:划线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是:夸张,其作用是:突出“我”穿鞋之费。
不能仅从“如”“像”等词来简单判断,比喻一定有本体和喻体,而夸张则是对某种特征或情感的放大或缩小,作用就是强调突出该特点。
2014届二模C卷《蝈蝈的叫声》21.第⑦段画线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其表达效果是(4分)我打开窗户,探出头,一看,肺都气炸了!答案:夸张,突出了“我”听到蝈蝈声时极度气愤的心情。
本题只要答到夸张是突出什么即可。
“肺都气炸了”很明显就是表明“我”听到蝈蝈叫声时的极度气愤。
2.排比句不知道该怎么分析:2014松江一模《转身》第21题:21. 第④段划线句“闻着花香,听着水声,看着山色,我恍然已走进古代,入了那“拈花微笑”的仙境。
”采用了的修辞,其表达效果是。
(5分)【答案】排比;生动而富有语势地表现出作者饱览美景的姿态,表达了他对秦岭“仙境”的喜爱。
学生的错误在于他们仅仅关注了后半句,结果真正的排比部分却忽略了,因此回答不出“作者饱览美景的姿态”。
可以先考虑排比的对象是什么,再思考三句分句共同针对什么内容。
3.对于反问句的作用不知道该怎么写。
2014一模A卷《父亲的谜语》21.第⑦段画线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是,表达效果是。
【答案】反问,突出强调了“我心里的秘密”。
学生较少接触到反问句的表达效果,因此对于如何回答比较生疏,可根据反问句的作用“加强语气,强调了+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来答题。
人物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作用:通过对人物的具体描写,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点。
答题思路:用____(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生动传神地写出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特点/体现人物内心情感/体现作者内心情感和思想。
学生易错点分析:1.肖像描写和动作描写混淆2015中考记叙文20.第14段画线句富有语言表现力。
请选择一点简要分析。
(4分)他挑起一边的眉毛,说:“活泼欠用功啦!”他厌恶我无意的挖苦,丢还我的成绩单。
学生的错误在于,会把“挑起一边的眉毛”当作是动作描写,而表情属于“肖像描写”。
2.思虑不周密,表述不完整。
例1:2015长宁二模《无声的尊重》21.第5段画线句“他礼貌地回绝了”,传递给我们的信息是。
(4分)原句中对人物进行描写的词语有两个,一是“礼貌”,二是“回绝”,因此应该分开陈述,表现出盲人男子的礼貌友善,和自尊自强。
学生们的错误往往是只关注其中的一个词语,答题就不完整。
例2:2012二模上海市B卷《一个医生的风采》一天黄昏,他脸色有点暗淡,一双眸子不似往日那么骄傲神气。
他说:“刚才遇到个病人,很可怜,才27岁,晚期直肠癌,开刀也没用了。
家境不好……”说完他侧着头,静静望着窗外,……,他抿着嘴角,眼神里有诸多复杂的意味:遗憾、空虚、哀伤、落寞。
可是第二天,他依然会气宇轩昂地出现在手术室,做他该做的事。
答案:第6段运用了语言、外貌、动作描写方法,其表达效果是(1)具体生动地写出了这位医生看到病人未能逃脱生老病死的命运时的遗憾、哀伤的复杂心情。
(2)表现了他的悲天悯人,关爱病人的高尚品质。
学生往往在看到分条表述的要求时会没有方向,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区分两方面,所以就把能想到的全部往上写,导致答题时的交叉与混乱。
一般而言可以从“概括描写了什么内容”,以及考虑“这样的描写对表达人物形象和情感的作用”两方面去考虑。
例3:期中拼卷《武生》20.第5段是武生的肖像描写,这样描写的作用是。
(4分)武生四十多,一米八,身材匀称,凤眉星目,远观如玉树临风,故登台抢眼,然而近看,眉宇间已现一深深的“川”字。
答案:(1)写出了武生英俊的外貌,为下文女人产生非分之想作伏笔;(2)写出了他略带忧郁的神情,引出或过渡到下文对武生个人生活的介绍。
这道题目中这句句子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容易被忽略。
首先可以按照之前对于人物描写的一般理解,除此以外也应当要注意到这是一个独立段落,它可能还承担了结构作用。
联系下文,就可以细心地发现之后的两个情节与之有关,就可以推断出这里人物描写的作用。
因此人物描写的作用侧重考虑对表现人物形象、情感的作用,但是当相关描写对情节有推动作用或伏笔作用时也要考虑它的结构作用。
词语品味:基本要求:品味词语的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重点关注:1.有丰富内涵的词语(比喻、引申、双关等);2.特别传神的动词、形容词、副词等;3.领会词语的感情色彩。
1.有丰富内涵的词语(比喻、引申、双关等);这类题的考查往往和句子或标题的含义联系在一起,要理解关键词的浅层和深层含义,浅层含义也就是字面义,深层含义也就是词语的比喻义、引申义等等。
2013崇明一模《农具的眼睛》25.题目“农具的眼睛”的含义(1)农具木把儿上的那些圆圆的节子。
(2)童年生活的见证(美好农村生活的见证)。
分析:只要理解“眼睛”的浅层含义与深层含义即可答题。
2.特别传神的动词、形容词、副词等;2014八年级调研卷《泥人张》20.第7段中加点的“砍”字和“泥团儿”组合在一起有点特别,请联系具体内容说说作者为何要在这里用“砍”字。
(4分)人们等着瞧艺高胆大的泥人张怎么“回报”海张五。
一个泥团儿砍过去答案:“砍”字一般和刀搭配,这里和“泥团儿”放在一起,显示出一种滑稽/不协调,也表现出人们的好奇/疑问:手中只有泥巴的泥人张该如何回击海张五的挑衅。
学生们看到这个题后完全不知道该从何入手,完全是凭着感觉做。
首先,应该要联系上下文,可以得知这句话写的是人们的心理活动,而不是对泥人张的描写,尤其还要注意句末的问号。
其次,题干中已经提示“砍”字和“泥团儿”搭配特别,那么特别在哪儿,又为什么可以搭配。
在理解全文情节和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就可以分析出这句话写出了人们的好奇、疑问:以泥人张的身份地位性格会如何有力地回击海张五的挑衅。
2012奉贤一模《青藏公路上的等待》24.第⑾段横线上应填入的动词是____(A.找B.见C.逮),理由是_______。
(3分)答案:用“逮”字体现了丹增母亲想要找到好心司机的急切心情,又与下文丹增母亲“突然变得兴奋以至于用词不当”相照应。
解题关键: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来思考。
内容上要能表现人物的心情(急切,联系上句“我们等了整整五个月”),结构上需注意前后文内容之间的连贯性,下文“突然变得兴奋以至于用词不当”对于答案的确定是一种提示。
2015松江一模《龙壶》22. 第⑥段横线处应填的句子是,理由是。
(5分)答案:B 窦二不但归顺朝廷,还要为国驱驰,他已具备了仁义,三爷敬重他,相信由他斟茶,也定会显龙。
(选A,理由充分,最多得3分)(A老朽当为他斟茶B老朽当劳他斟茶)解题关键:这处的选择考查的是学生对前文第⑤段内容的理解与把握,第⑤段中三爷说过“怀仁则龙显,不义则龙潜”,当时三爷和窦二分别斟茶,窦二斟出的只是茶水,并由此得到点化。
此番他为国驱驰,三爷相信他凯旋之日已然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故选择“劳他斟茶”要比“为他斟茶”更富内涵与深意。
2012年嘉定一模《茉莉橘子》22.试比较下列句子哪一种表达更好(3分)A.他惊疑地、机械地张开嘴,一瓣染着茉莉花香的甘甜的橘子喂到他嘴里……B.他惊疑地、机械地张开嘴,一瓣染着茉莉花香的橘子甘甜地喂到他嘴里……参考答案:B句好。
因为“甘甜地喂到他嘴里”中“甘甜”更形象地表达了她喂他吃橘子时的浓浓爱意,也表现了他感受到的内心温暖。
解题关键:A句中“甘甜的”修饰“橘子”,而B句中“甘甜地”修饰“喂”,就立刻能体会到动作中饱含的感情了。
2015年虹口二模《借书往事》20.将第④段画线句改为“后来才知道,确实有套《水浒传》被(层层)旧报纸包着,被老师吊在屋梁上,一群蜘蛛在上面织网捕虫,(娶妻生子)。
”哪句好理由是(5分)答案:原句好,因为生动的表现出老师对书的爱惜程度之深,书被吊在房梁时间之久。
学生们的错误在于一是只看到一处与原文的不同,因此答题时有缺漏,二是对“层层”的体会不到位,只能写到“爱惜”,却不能体会出程度深,对文章的阅读比较粗糙。
3.领会词语的感情色彩。
词语的感情色彩主要指“褒义”和“贬义”,具有赏析价值的往往是“褒词贬用”或者是“贬词褒用”。
这类题目可以结合人物描写的作用进行出题,要体会这些词语对人物形象、作者情感的表达的作用。
《背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中的“聪明”带有贬义,有自我嘲讽和自责的意味。
标点句式:《考试手册》要求:能运用11种标点符号;能识别和运用陈述句、感叹句、疑问句、祈使句等4种句式。
句式和标点符号也具有表情达意的作用。
标点符号的作用⑴引号:①引用②特殊含义③着重强调⑵省略号:①引文的省略,内容的省略②表示说话的断断续续⑶冒号:①提示下文⑷破折号:①解释说明②话题的转换③声音的延长④用于拟声词后面根据句子的语气不同,可以把句子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四种句式。
⑴陈述句是说明情况、阐述道理、陈述事实的句子。
陈述句末尾的停顿用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