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诸葛亮》阅读答案
【古诗文阅读】《诫子书》阅读答案(附翻译)
【古诗文阅读】《诫子书》阅读答案(附翻译)诫子书《诸葛亮》【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五育,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兴邦。
夫学须晴也,才须研习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无法励精,险躁则无法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回去,遂变成枯落,多瞒不过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君子的品德,依靠静来五育,靠俭来养德,不撇开功名利禄就无法说明自己崇高的志向,不努力做到安静就无法高瞻远瞩。
自学必须安静矣,就可以源于自学,不自学无法拓展就可以,没志向就无法在自学上加打翻成就。
放纵过度就无法卖钱精神,孤僻就无法陶冶性情。
年华和时光一同消逝了,意志和时间一同消失了,象枯枝败叶一样凋零,对社会没任何贡献,晚年死守着溃房子痛心过去,还怎能顾得上呢?【阅读训练】1.用现代汉语译者下面的句子。
①静以修身②俭以养德③非澹泊无以明志④非宁静无以兴邦2.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请问:3.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请问:4.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请问:答案:1.①用恬静来修养自己的身心②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③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④不做到安静就不能高瞻远瞩。
2.作者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
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把静与躁加心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
3.告诫儿子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4.非澹泊无心明志,非宁静无心致远。
2021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诫子书》阅读训练(含答案)
中考文言文复习《诫子书》阅读训练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5题。
(18分)【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⒅,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乙】告俨、俟、份、佚、佟:天地赋命,生必有死。
自古贤圣,谁能独免?吾年过五十,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
性刚才拙,与物多忤。
黾勉⑴辞世⑵,使汝等幼而饥寒……良独内愧。
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
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
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
意浅识罕,谓斯言可保。
日月遂往,机巧好疏,缅求⑶在昔,眇然如何!疾患以来,渐就衰损,亲旧不遗,每以药石见救,自恐大分⑷将有限也。
汝辈稚小家贫,每役柴水之劳,何时可免?念之在心,若何可言。
然汝等虽不同生,当思四海皆兄弟之义。
鲍叔、管仲,分财无猜;归生、伍举,班荆道旧。
遂能以败为成,因丧立功。
他人尚尔,况同父之人哉!颍川韩元长,汉末名士,身处卿佐,八十而终。
兄弟同居,至于没齿。
济北汜稚春,晋时操行人也,七世同财,家人无怨色。
《诗》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尔,至心尚之。
汝其慎哉!吾复何言。
(陶渊明《与子俨等疏》节选)【注】⑴黾勉:勉力⑵辞世:指弃官隐居⑶缅求:远求⑷大分:自然的分限,指寿命。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⑴夫君子之行.:_______________ ⑵年与时驰.,意与日去:_______________⑶每以家弊.:_______________ ⑷至心尚.之:_______________2.下列句中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患病以.来,渐就衰损。
B.虽.不能尔。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诸葛亮《出师表》《诫子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袆、允之任也。
【乙】夫君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①,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②则不能励精,险躁③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④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①广才:增长才干。
②淫慢:放纵懈怠。
③险躁:轻薄浮躁。
④意:意志。
9.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后值.倾覆:(_________________)(2)遂许先帝以驱驰..:(__________________)(3)静以.修身:(_________________)(4)悲守穷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 翻译下列句子。
(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11. 用“/”划分朗读节奏(各划一处)。
(1)咨臣以当世之事(2)险躁则不能治性12. 对甲乙两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 甲乙两文都是诸葛亮脍炙人口的名篇。
甲文集叙事、议论、抒情为一体,忠心可鉴;乙文则循循善诱,谆谆教诲,期待殷切。
B. 甲文骈散结合,句式整齐,刚柔相济,富有音韵美;乙文则以骈句为主,句式对称,整齐和谐,富有韵律美。
诸葛亮《诫子书》羊枯《诫子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边的文言文,达成以下小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安静无致使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可以励精,险躁则不可以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吾少受先君之教,能言之年,便召以典文。
年九岁,便诲以《诗》《书》。
然尚犹无村夫之称,无清异之名。
今之职位,谬恩之加耳,非吾力所能致也。
恭为德首,慎为行基。
愿汝等言则忠信,行则笃敬,无口许人以财无传不经之谈无听毁誉之语。
闻人之过,耳可得受,口不得室,思尔后动。
(羊枯《诫子书》)13.用“ / ”给下边句子断句。
(共两处)无口许人以财无传不经之谈无听毁誉之语。
14.解说以下句了中加点的词。
①险躁则不可以治性 ______.②非再力所能致.也______③愿汝等言则忠信______.④闻人之过 ______.15.以下句中加点的“之”字,意义和用法不一样于其余三项的是()A.大君子之行B.能言之年C.闻人之过...D.久之,目似暝,意暇甚.16.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边语句。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17.甲乙两文从学习和做人双方面对儿女进行劝诚。
你从中获得哪些学习、做人方面的启迪?【答案】13.无口许人以财 / 无传不经之谈 / 无听毁誉之语。
14.(1)轻浮(2)达到( 3)诚信( 4)听到15. D16.不学习就没法增加才华,不明确理想就没法成就学业。
(或使学业有成)17.①学习上,要明确理想,珍惜时间,勤苦努力。
②做人上,要诚信忠厚,不以谣传讹,不妄议别人。
《诫子书》精选题含答案
《诫子书》精选题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14分)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下面句子划分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夫/君子之行B.遂成/枯落C.非学/无以广才D.悲守/穷庐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4分)(1)诫.子书诫:___________ (2)非淡泊无以明.志明:__________(3)非学无以广.才广:___________ (4)年与时驰.驰:__________3、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用文中原句填空。
(2分)(1)文中阐述学、才、志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被人们当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
一、(14分)1、(2分)B2、(4分)(1)告诫,劝勉(2)明确(3)增长(4)疾行,指迅速逝去3、(4分)(1)以宁静专一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
(2)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4、(4分)(1)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言家事》《诫子书》比较阅读附答案
诸葛亮《言家事》《诫子书》比较阅读附答案[甲]言家事诸葛亮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
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及卒,如其所言。
[乙]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注:•澹(dàn)泊:也写做“淡泊”;‚慆(tāo)慢:漫不经心1、解释下列加点词(4分)(1)悉仰于官______ (2)非学无以广才______(3)及卒,如其所言______ (4)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3分)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3、卓越的军事、政治才能,让诸葛亮定格为智慧的化身。
从[甲][乙]两文看,诸葛亮的“智慧”还体现在哪些方面?(5分)答案:1、(1)全,都(2)扩充、增长(3)死(4)达到,实现2、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3、有清廉的智慧:高风亮节,不谋私利。
从《言家事》中看出,身为蜀国丞相,他却只靠俸禄为生,不以权势谋私利;有教育的智慧:“子弟衣食,自有余饶”,可见诸葛亮不为下一代积累物质财富,却对下一代谆谆教诲,要“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教导子女要宁静致远,淡泊明志,才能增长自己的才干;有学习的智慧:“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深谋远虑,也是日积月累的学习而达到的,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增长自己的才干,只有带着心志才能获得学习的果效。
(至少回答两点,每点2分,结合文章1分)。
第15课《诫子书》对比阅读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诫子书》对比阅读训练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乙】世家子弟最易犯“奢”字、“傲”字。
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车马仆从习惯为常,此即日趋于奢矣。
见乡人则嗤其朴陋①,见雇工则颐指气使②,此即日习于傲矣。
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奢”“傲”二字者。
初五夜,又接弟信,余固恐弟之焦躁也。
余前年所以废弛,亦以焦躁故尔。
一经焦躁,则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
弟总宜平心静气,尔与诸弟戒之,至嘱至嘱!(节选自《曾国藩家书》,有删改)【注】①朴陋:粗俗鄙陋。
①颐指气使: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或口鼻出气发声来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随意支使人的傲慢神气。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非学无以广才..广才:(2)淫慢则不能励.精励:2.把语段【甲】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甲】文中诸葛亮认为“学须静也,才须学也”,以“ ”四字比喻了过度懈怠、不静心于学的人精力衰竭、失去活力的状态;【乙】文中曾国藩以自己为例劝诫弟弟,提出做事宜“ ”,否则会导致“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的结果。
【甲】【乙】两文的作者都认为会阻碍“静”的养成,从而影响学习与做事。
4.【甲】文中诸葛亮提出“俭以养德”的观点,请你结合【乙】文内容,谈谈在生活中如何培养“俭”的习惯。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文言阅读诫子书》练习
文言阅读练习:《周公诫子》和诸葛亮《诫子书》(甲)周公诫子成王封伯禽于鲁。
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可不慎欤?”(乙)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①,静以修身②,俭以养德,非淡泊③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④。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漫⑤则不能励精⑥,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⑦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⑧,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注】①行:操行。
②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③淡泊:清静寡欲,没有奢望。
④致远:达到远大的目标。
⑤淫漫:荒淫,怠惰。
⑥励精:振奋精神。
⑦意:意志。
⑧接世:合于世用,为社会所用。
【试题】1.解释下边加粗字在文中的意思。
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非学无以广才()悲守穷庐()又相天子()2.解释下边加粗字在文中的意思。
吾于天下亦不轻矣()往矣,子勿以鲁国骄士()夫君子之行()险躁则不能冶性()3.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子孙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
其中甲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乙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
4.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②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5.乙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做“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12分)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谈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周公诫子》和诸葛亮《诫子书》阅读答案及原文注释翻译评析
《周公诫子》和诸葛亮《诫子书》阅读答案及原文注释翻译评析《周公诫子》和诸葛亮《诫子书》阅读答案及原文注释翻译评析周公诫子成王封伯禽于鲁。
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
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
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
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
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
可不慎欤?”(乙)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①,静以修身②,俭以养德,非淡泊③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④。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漫⑤则不能励精⑥,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⑦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⑧,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注】①行:操行。
②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
③淡泊:清静寡欲,没有奢望。
④致远:达到远大的目标。
⑤淫漫:荒淫,怠惰。
⑥励精:振奋精神。
⑦意:意志。
⑧接世:合于世用,为社会所用。
【试题】1.解释下边加粗字在文中的意思。
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非学无以广才()悲守穷庐()又相天子()2.解释下边加粗字在文中的意思。
吾于天下亦不轻矣()往矣,子勿以鲁国骄士()夫君子之行()险躁则不能冶性()3.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子孙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
其中甲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乙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
4.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②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5.乙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做“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参考答案】(甲)周公诫子1. 见闻广博,记忆力强扩展屋子辅佐2. 在因为放在句首作发语词,无实意就3.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要立德、修身4.(1)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阅读诫子书诸葛亮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34)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336.下列句子的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B.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D.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337.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非学无以广.才(_____)(2)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3)险.躁则不能治性(_____)(4)年与时驰.(_____)33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39.勾画出文中提到“志”的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
【答案】336.D337.(1)增长(2)懈怠(3)轻薄(4)疾行,指迅速逝去。
338.(1)以宁静心绪来涵养德行,以节俭生活来培养品德。
(2)不能够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无法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能够平和安静就无法达到自己远大的目标。
339.文章很重视“志”的作用,一方面要靠淡泊、宁静以“明志”,也就是时时将“志”放在眼前,不断磨砺;一方面强调无“志”则不足以“成学”,意谓没有志向,则学无目标,必然学习庞杂,不能专一。
【解析】336.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做“断句题”要通读全句,理解句子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
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这句话的意思是: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故停顿节奏应该是: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故选D。
337.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
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部编版】《诫子书》阅读训练5篇(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诫子书》专项训练 5 篇(一)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充成第1-5 题。
(20 分)【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須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換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或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选自诸葛亮《诫子书》【乙】吾欲汝曹①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
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
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②,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龙伯高③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
杜季良④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⑤ ; 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
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⑥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⑦ ; 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
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⑧辄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选自马援《诫兄子严敦书》有删节)【注释】①汝曹:你等②施衿结缡:父母送女儿出嫁,给她结好带子,戴好佩巾。
③龙伯高:名述,字伯高。
④杜季良:名保,字季良。
⑤清浊无所失:指交友不分善恶。
⑥谨敕:谨慎端整。
⑦本句比喻相差不远:鹄:天鹅:鹜:鸭子。
⑧郡将下车:指郡守初到任。
1、请用“ / ”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只标一处)(2 分)申父母之戒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 分)①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意与日去. ___________________③乐.人之乐___________________ ④数郡毕.至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①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5、这两篇诫勉子侄的书信有不少说理技巧,请说说你从学到了哪些。
(4 分)(二)阅读【甲】【乙】两则选文,完成1~5题。
《作业推荐》——15.诫子书(培优版)(解析版)
D项对这篇短文的分析错误。“悲守穷庐,将复何及”的含义是要有一番作为,不要老守穷年,老了就来不及了。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如果全民都沉浸在书籍的海洋中,整个民族的性格就会得到润物无声。
B.关于电影《摔跤吧,爸爸》,看似简单的励志故事,实则深刻地反映出印度社会的现实问题。
C.市卫生监督部门加大了对市场上牛肉的抽样检测力度,防止不合格肉制品重现百姓餐桌。
(3)本题考查学生体会作者情感的能力。文段将“虫蛆鸷禽猛兽”和“正人君子们”进行了对比,虫蛆尚且能做到“没有自鸣清高”,鸷禽猛兽也“从来就没有竖过‘公理’‘正义’的旗子”,但“正人君子们”却说空话,说违心之论,通过对比,将“正人君子们”虚伪、丑恶的灵魂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对他们予以了辛辣的嘲骂,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愤慨之情。
(3)对“正人君子们”辛辣的嘲骂,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愤慨之情。
【解析】
【分析】
【详解】
(1)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常识的积累。选段选自《狗·猫·鼠》,《狗·猫·鼠》是鲁迅1926年创作的一篇散文。作者借追忆自己童年时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最终却惨遭杀害的往事,表达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施暴者的憎恨。《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收录了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
10. (1).要立德、修身、惜时;(2).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
【解析】
【分析】
参考译文:
【乙】周成王将鲁国土地封给周公姬旦的儿子伯禽。周公姬旦告诫儿子说:“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叔,又身兼辅佐皇上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算轻的了。可是沐浴一次,要多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吃一顿饭,要多次停下来,接待宾客,(即使这样)还怕因怠慢而失去人才。我听说,道德品行宽容,并用谦逊的品行来保有它的人,必会得到荣耀;封地辽阔,并凭借行为约束而有节制来保有它的人,他的封地必定安定;官职位高势盛,并用谦卑来保有它的人,必定高贵;人口众多、军队强大,并用威严来统御它的人,必定会胜利;用愚拙来保有明察事理的聪慧、明智,就是明智;见闻广博,记忆力强,并用浅陋来保有它的人,必定智慧。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尊贵如天子,富裕得拥有天下,是因为奉行尊崇这些品德。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身亡的人,桀、纣就是这样。(你)能不慎重吗?”
诫子书阅读题及答案
诫子书阅读题及答案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君子的品德,靠静来修身,靠俭来养德,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不做到安静就不能高瞻远瞩。
学习必须安静焉,才能来源于学习,不学习无法扩展才能,没有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有甩成就。
享乐过度就不能挂历精神,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和时光一同逝去了,意志和时间一同消失了,象枯枝败叶一样凋落,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晚年守着破房子痛惜过去,还怎能来得及呢?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夫君子之行( )(2)俭以养德( )(3)非宁静无以致远( )(4)淫慢则不能励精( )(5)险躁则不能治性( )(6)多不接世( )答案:(1)品德高尚的人(2)用、凭借、依靠(3)实现远大目标(4)懈怠、懒惰(5)陶冶性情(6)接触社会,有“用世”的意思2.翻译下列句子。
(1)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译文:(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译文:(3)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译文:答案:(1)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
(2)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3)年华随着光阴逝去,意志随着岁月消磨。
3.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君子/之行B.静/以修身,俭/以养德C.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D.年/与时驰,意/与日去【解析】选D。
D项正确停顿应为: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4.用课文原句填空。
(1)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当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2)《诫子书》全文的中心论点是:(3)《诫子书》中能表现“躁”的危害的句子是:答案:(1)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3)险躁则不能治性5.课内阅读。
阅读全文,回答(1)~(3)题。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 《诫子书》(原卷版)
专题25 课内重点文言文篇——《诫子书》(原卷版)(2)文题解读:诫,告诫、劝勉。
子,一般认为是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
书,书信。
“诫子书”即诸葛,旨在告诫、劝勉的书信。
标题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⑴[夫]: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⑵[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⑶[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⑷[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⑸[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
⑹[明志]明确志向。
⑺[明]明确坚定.⑻[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⑼[致]达到。
(10)[广]增长。
(11)[淫慢]放纵懈怠。
(12)[淫]放纵。
(13)[慢]懈怠。
(14)[励精]振奋精神。
(15)[励]振奋。
(16)[险躁]轻薄浮躁。
(17)[险]轻薄。
(18)[治性]修养性情。
(19)[治]修养。
(20)[年与时驰]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
(21)[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22)[意与日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23)[枯落〕凋落,衰残。
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24)[多不接世]意思是,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25)[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
(26)[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答案】君子的行为操守,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
⑵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答案】不能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宁静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⑶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答案】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于学习。
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定下志向就无法学有所成。
⑷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答案】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⑸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答案】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人老志衰,大多对社会没有什么贡献。
⑹悲守穷庐,将复何及!【答案】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那时再悔恨又怎么来得及!一、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疏通文意,互相质疑解难,尝试翻译课文。
诫子书原文翻译及阅读练习
诫子书原文翻译及阅读练习《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家书。
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
从文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
全文语言清新雅致,说理平易近人,作者运用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使这封家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这篇文章当作于蜀汉后主建兴十二年( 234),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
《诫子书》属于家教、家训一类性质的书。
这一种家教、教训作为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典籍,是在传统的伦理之上,借助尊长的权威,对子孙族众的道德约束,是古人向后代传播立身治家,为人处世,为学教子思想文化的载体。
家教的产生,源远流长。
中国古代社会是在一个半封闭暖温带大陆繁衍起来的,以农业经济为生存基本手段,保留有氏族社会遗留下来的宗法制度。
这些因素使得中国文化带有宗法性。
宗法文化的特征就是重视血缘关系,强调伦常秩序。
家教是这种宗法社会的必然产物。
家教的重要意义在(《大学》里得到了强调:“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这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由内向外的逻辑思维使得“齐家”在这个环节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一个家庭、家族的兴衰成败关系重大,于是古人很重视家教。
周朝的周公教儿子不要求备于一人。
孔子叫儿子伯鱼学诗学礼。
这些都还只是口头形式的家教,有很大的随意性。
而以文献形式大量出现的家教是在两汉时期。
两汉时期,新兴的豪族大家通过密切家族联系来扩大社会影响力,纷纷制定家庭或家族的清规戒律。
诸葛亮的(《诫子书》正是在这样种文化背景之下产生的。
《诫子书》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诫子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诸葛亮的《诫子书》,完成下面小题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怠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逐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6.文中强调苦学与成才关系的句子是:______;出自本文的成语有:_____,_______。
1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2)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_____(3)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______(4)年与.时驰:_______________18.翻译句子(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19.举例说明本文句式方面的特点和表达效果。
【答案】16.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淡泊明志、宁静致远。
17.明确志向。
达到远大目标。
振奋精神随同、随着。
18.用宁静专一来修养自己的身心,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19.本文多用对偶句,句式整齐,节奏感强,论述周密深刻。
例如: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解析】16.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
其中强调苦学与成才关系的句子是“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与本文相关的成语是由“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概括而成的“淡泊明志”和“宁静致远”。
据此填写作答。
17.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比如本题中的“致远”是“实现远大目标”;“与”是古今异义词,“随着”的意思。
18.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诫子书》阅读答案
《诫子书》阅读答案《诫子书》阅读答案「篇一」10.靠静来修身,靠俭来养德,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不做到安静就不能高瞻远瞩。
11.作者就学习(或治学)和做人(或修身)进行论述。
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
把失败归纳为一个“躁”字,把“静”与“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
12.告诉儿子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13.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新世纪的学子亦应记住,在静中求学,在学中广才,切勿浮躁,切莫虚度光明。
(结合学习实际说的有道理即可。
)14.谈了饮酒问题。
待人接物,饮酒要控制酒量。
适度而止,不可失礼。
《诫子书》阅读答案「篇二」【甲】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示儿燕孙枝蔚①初读古书,切莫惜书;惜书之甚,必至高阁②。
便须动圈点为是,看坏一本,不妨更买一本。
盖惜书是有力之家藏书者所为,吾贫人未遑③效此也。
譬如茶杯饭碗,明知是旧窑④,当珍惜;然贫家止有此器,将忍渴忍饥作珍藏计乎?儿当知之【注释】①孙枝蔚:清初诗人。
②高阁:束之高阁,不去阅读。
③遑:闲暇,空闲。
④旧窑:指年代久远的珍贵古瓷。
【丙】谕儿书吴汝纶①忍让为居家美德。
不闻孟子之言,三自反乎?若必以相争为胜,乃是大愚不灵,自寻烦恼。
人生在世,安得与我同心者相与共处乎?凡遇不易处之境,皆能掌②学问识见。
孟子“生于忧患”“存乎疢③疾”,皆至言也。
【注释】①吴汝纶:清代作家。
②掌:同“长”。
③疢(chèn)疾:疾病,比喻忧患。
13. 【释义·懂文】根据文意,选出【乙】【丙】两文标题中“示”“谕”最恰当的义项。
(1)示() A上天对人类显示吉凶祸福 B.给人看 C.表示 D.教导(2)谕() A上对下的文告、指示 B.告诉 C.知道 D.比喻14.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诫子书》对比阅读五则含答案和翻译
《诫子书》对比阅读五则含答案和翻译一、阅读以下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第16-20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诸葛亮)【乙】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
四岁而孤母郑亲诲之学。
家贫,至以荻①画地学书。
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
及加冠,嶷然有声②。
一日,修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③中,读而心慕焉。
苦志探赜,忘寝食,必欲并缮绝驰而追与之并,遂以文章名冠天下。
修母尝谓之曰:“汝父为吏,常夜烛治⑤官书,屡废而叹。
吾问之,则曰:‘死狱也,求其生,不得尔。
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
夫常求其生,犹有死也,而世常求其死也。
’其平日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
”修闻而服之终身。
(《宋史·欧阳修传》)【注释】①荻:植物名,形状像芦苇。
②嶷(yí)然有声:很高的声望。
③簏(lù):竹编的盛物器具。
④赜(zé):精微,深奥。
⑤治:研究。
⑥服:服从。
16.选出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2分)A.四岁而孤/母郑氏白誓守节/亲海其学B.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C.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D.四岁/而孤母郑氏自誓/守节亲诲其学17.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2分)A.诚子书以荻画地学书B.淫慢则不能励精富贵不能淫C.夫君子之行必欲并辔绝驰而追与之并D.死狱也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18.选出对甲乙两文分析有误的一项()(3分)A.甲文中诸葛亮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互相联系,缺一不可的。
B.乙文中“及加冠”意思是“到了二十岁”。
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仪式(束发戴帽),表示已经成年。
C.乙文中欧阳修于废纸篓中得到韩愈的遗稿,羡慕不已,他决心要在名声上赶超韩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诫子书《诸葛亮》【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译文】君子的品德,靠静来修身,靠俭来养德,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不做到安静就不能高瞻远瞩。
学习必须安静焉,才能来源于学习,不学习无法扩展才能,没有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有甩成就。
享乐过度就不能挂历精神,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和时光一同逝去了,意志和时间一同消失了,象枯枝败叶一样凋落,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晚年守着破房子痛惜过去,还怎能来得及呢?【阅读训练】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静以修身②俭以养德
③非澹泊无以明志
④非宁静无以致远2.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从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答:3.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答:4.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答:答案:1.①用恬静来修养自己的身心②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③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④不做到安静就不能高瞻远瞩。
2.作者就学习和做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
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把“静”与“躁”加心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
3.告诫儿子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4.非澹泊无心明志,非宁静无心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