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平面交叉及立体交叉
平面交叉与立体交叉的对比
平面交叉的优缺点
• 交通流量小:在平面交叉路口,车流交织的情况 较少,交通流量相对较小,有利于提高车辆的通 行效率。
平面交叉的优缺点
交通冲突点多
由于平面交叉路口的车辆行驶轨 迹交叉,交通冲突点较多,存在
较大的安全隐患。
通行能力有限
平面交叉路口的通行能力相对较低 ,容易在高峰期造成交通拥堵。
环保问题突出
平面交叉与立体交叉的对比
汇报人: 2024-01-05
目录
• 定义与概述 • 交通组织与交通流 • 设计理念与技术特点 • 优缺点分析 • 应用场景与选择依据
01
定义与概述
平面交叉的定义
平面交叉是指道路在同一平面上交叉 ,车辆通过路口时在同一平面上互相 交错。
平面交叉通常采用信号灯或交通岗亭 来控制交通流量,以保证交通秩序和 安全。
立体交叉的设计理念与技术特点
立体交叉设计理念
以实现交通分流为主,通过建设立交桥、地下通道等方式将不同方向的交通流进行分离, 减少交通冲突。
立体交叉技术特点
采用立体交叉结构,通过匝道、立交桥、地下通道等连接不同方向的车道,实现交通分流 。路口标线和交通标志设置较为复杂,需要驾驶员具备较高的驾驶技能和交通意识。
立体交叉的应用场景与选择依据
立体交叉的应用场景
适用于交通量较大、车速较高、道路 等级较高的地区或高速公路、快速路 等主干道交叉口。
选择依据
当交通量较大,且车速较高时,采用 立体交叉可以减少交通延误、提高通 行效率,同时避免交通冲突,提高交 通安全。
பைடு நூலகம்者在实际应用中的选择考虑
综合考虑交通量、车速、道路等级和建设成本等因素, 选择适合的交叉方式。
立体交叉路口需要占用更多的土地资源,对于土 地资源紧缺的地区来说不太适用。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7章道路与道路交叉
7.2 平面交叉
7.2.4 平面交叉口范围内道路平面线形宜采用直线;当需采用曲线时,其曲线半径不宜小 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圆曲线半径。 (接坡很难做—排水、美观、安全,规程规定与主线 一致)
7.2.5 平面交叉口范围内道路竖向设计应保证行车舒顺和排水通畅,交叉口进口道纵坡不 宜大于2.5%,困难情况下不应大于3%,山区城市道路等特殊情况,在保证安全的 情况下可适当增加。 (路线平面及纵断面设计时就应该考虑)
设计引起土建工程变化)
5 除考虑本交叉口流量、流向以外,还应分析相邻或相关交叉口的影响。(上下游的匹
配)
6 改建设计应同时考虑原有交叉口情况,合理确定改建规模。 7.1.3 道路交叉口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的规定。
不谈具体指标,谈设计原则和注意事项
3
平面交叉口范围——规划规范
5
7.2 平面交叉
相对90规范的主要新增内容
7.2.1 平面交叉口应按交通组织方式分类,并应符合下列规定:为选型服务
1 平A类:信号控制交叉口--A1 、A2 2 平B类:无信号控制交叉口—B1、B2、B3 3 平C类:环形交叉口
进出口道展宽——规划规范 进口道展宽——设计规程
7.2.2 平面交叉口的选用类型
出入口较近的辅助车道
24
7.3 立体交叉
7.3.4 立交范围内主线横断面车行道布置宜与主线路段相同。当设集散车道时,集散车道 应布置在主线机动车道右侧,其间宜设分车带。主线变速车道路段的横断面应根据变 速车道平面设计形式确定。(集散车道的布设问题,3.5m车道宽)
集散车道的宽度可为单车道或双车道,集散车道应通过变速车道与主线直行车道相接, 集散车道和主线之间宜采用分隔设施。
新探平面交叉与立体交叉的对比
新探平面交叉与立体交叉的对比【引言】:道路交叉设计可分为平面交叉和立体交叉两大类。
平面交叉指的是道路与道路在同一平面内的交叉。
简称平交。
立体交叉指的是道路与道路或铁路在不同高程上的交叉,利用跨线桥、地道等使相交的道路在不同的平面上交叉,简称立交。
不管是平面交叉还是立体交叉都有其相对独有的优点和缺点。
任何一种交叉设计的类型都不可能完全代替另一种。
1、平面交叉设计的分析1.1、平面交叉是路网中交通问题最突出的部位相交道路的车辆,在平面交叉口处要汇集和转向通过,因而产生了交通间的纵横干扰,影响通过能力。
在同样车道数的情况下,平面交叉口的通行能力总是小于路段的通行能力,这就导致在相交道路路段的交通量还不十分大的时候,交叉口处已接近或达到饱和,从而使平面交叉处交通拥挤。
再加上过街行人的穿插交会,更易使平面交叉口处事故多发,成为交通全的敏感地段。
根据统计资料,交通事故的半数发生在道路平面交叉及其周围,而在城市中这一比例可高达60%以上;半数以上的行车时间延误也是因平面交叉的存在而引起的。
由此可见,对平面交叉的合理规划、设计和交通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1.2、不可能用立体交叉代替路网中所有平面交叉将平面交叉全部改成立体交叉,虽然可以解决因平面交叉而产生的交通问题,但实际上是不可能实施的。
首先,立体交叉工程浩大,修建费用高,占地面积大,修建工期长。
因此,如能通过对平面交叉的改建而达到交通改善的目的,就不宜修建立体交叉。
其次,由于相交道路的性质、占地、工程投资等的限制,还不可能全部修筑完全互通式立体交叉,有时还要建造部分互通式立体交叉,如菱形、部分苜蓿叶式等,此类立体交叉仍保留了部分平面交叉,使平面交叉的问题依然存在,而且不处理好此类平面交叉问题,立体交叉也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
因此,在修建立体交叉时,仍有做好平面交叉口的设计问题。
再者,在城市内修建立体交叉,还会带来分割城区、影响街区日照条件、干扰电波、妨碍视线、破坏景观,给行人带来不便等新问题。
交叉口典型案例与疑难问题解析
交叉⼝典型案例与疑难问题解析道路交叉设计是道路⼯程设计中的重要内容之⼀,对道路交通安全和运营效率起着关键和决定性的作⽤。
科学合理地规划设计交叉⼝,以达到⾏⼈、车辆出⾏安全、畅通,时空资源得以充分利⽤为⽬的。
平⾯交叉是道路与道路在同⼀平⾯内的交叉,简称平交。
⽴体交叉是利⽤跨线构造物使道路与道路(或其他线形⼯程)在不同⾼程上的相互交叉,简称⽴交。
道路与道路交叉的共性要求1. 交叉⼝位置应按公路⽹规划或城市道路⽹规划设置;当规划滞后或规划未确定⽽存在不同路线⾛向时,应经技术经济论证确定路线⾛向和主要控制点,按调整的道路⽹规划进⾏交叉⼝设置。
2. 交叉⼝设计应安全、有序、畅通,满⾜道路使⽤者通⾏、路⽹系统和空间布局的要求。
3. 交叉⼝选型应注重交通功能分析,遵循“适当、适量、适地、适时”原则,符合节能减排和低碳环保的要求。
4. 交叉⼝通⾏能⼒应与路段、出⼊⼝、相交道路断⾯的通⾏能⼒相匹配,与相邻交叉⼝的通⾏能⼒相协调。
5. 交叉⼝⼏何设计应与交通组织设计、交通管理⽅式和交通⼯程设施设计同步进⾏,并应与其他交通⽅式相衔接。
6. 交叉⼝总体设计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合理确定⽤地规模。
7. 交叉⼝分期建设应近、远期⼯程结合,近期⼯程为远期⼯程预留建设和环境条件。
8. 改扩建交叉⼝设计应结合原有交叉⼝情况,合理确定改建交叉⼝的规模。
⼀、平⾯交叉⼝优化设计与分析1 平⾯交叉⼝的基本规定2 平⾯交叉⼝的设计步骤和各阶段要求3 常规平⾯交叉⼝的机动车交通组织设计4 与⽴交出⼊⼝衔接的平⾯交叉⼝机动车交通组织设计5 设有辅道的平⾯交叉⼝机动车交通组织设计6 结合公共汽车交通的平⾯交叉⼝机动车交通组织设计7 环形交叉⼝的机动车交通组织设计8 其余特殊情况的机动车交通组织设计9 平⾯交叉⼝的⾮机动车交通组织设计10 平⾯交叉⼝的⾏⼈交通组织设计⼆、⽴体交叉⼝优化设计与分析1 ⽴交的分类2 ⽴交的选型和设置条件3 公路⽴交和城市⽴交的造型分析4 ⽴交的基本规定5 ⽴交的设计步骤和分析⽅法6 ⽴交的基本形式和适⽤范围7 匝道的基本形式和适⽤范围8 互通式⽴交的设计要点9 互通式⽴交的系统性设计10 分离式⽴交的设计要点(上海市政院赵建新;整理)。
交叉路口的分类
交叉路口的分类交叉路口是指两条或多条道路在一定位置相交的地方,是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根据不同的特点和功能,交叉路口可以分为多个分类。
一、普通交叉路口普通交叉路口是最常见的交叉路口类型,由两条道路在同一平面上相交而成。
普通交叉路口通常设有交通信号灯或者交通标志,用于引导车辆和行人的通行。
交通信号灯的设置能够有效地控制车辆的流量,保障交通的安全和顺畅。
二、无信号交叉路口无信号交叉路口是指没有交通信号灯的交叉路口。
在无信号交叉路口,交通参与者需要通过互相礼让和合理的交通规划来保证交通的顺畅。
无信号交叉路口通常设置停车线和标志牌,提醒司机注意交通安全。
三、环形交叉路口环形交叉路口又称为“环岛”或“环形路口”,是一种通过设置环形车道来引导车辆通行的交叉路口。
环形交叉路口的特点是车辆在进入环形车道后按照规定的行驶方向绕行,避免了直接冲突点的产生,能够有效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性。
四、立体交叉路口立体交叉路口是指通过设置高架桥、地下通道或互通立交等结构,实现不同方向和层次的交通流动的交叉路口。
立体交叉路口通常用于两条主干道的交叉,通过分层的设计,避免了交通冲突和拥堵,提高了道路通行能力。
五、特殊交叉路口特殊交叉路口是指具有特殊功能或者具备特殊交通流特点的交叉路口。
例如,学校门口的交叉口通常需要设置校车停靠点和行人过街设施,以保障学生的交通安全;医院门口的交叉口通常需要设置急救通道,以确保急救车辆的畅通。
六、复杂交叉路口复杂交叉路口是指由多条道路相交而成,交通流量大、车辆多、行人密集的交叉路口。
复杂交叉路口通常需要设置交通信号灯、斑马线、人行天桥等设施,以保障交通的有序和安全。
七、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交叉路口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交叉路口是指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如自行车、电动车等)在同一交叉路口相交的情况。
由于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在速度和体积上存在差异,因此需要设置专门的非机动车道和交通标志,以确保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安全通行。
平面交叉与立体交叉的对比
工程实例
立体交叉
特点:立体交叉路口可以分散车流,减少拥堵。通过将不同方向的车流进行分层,减少车辆 交汇的机会,提高交通效率。
应用场景:适用于城市快速路或高速公路的交叉口,也可用于车流量较大的支路交叉口。
工程实例
对比分析
适用条件:在城市中心区或支路交叉口,平面交 叉更加适用;而在城市快速路或高速公路上,立 体交叉更具优势。
十字交叉
四个方向的车流通过交叉口交汇,是 最常见的平面交叉形式。
T型交叉
三个方向的车流交汇,其中一个方向 的车流通过交叉口,另外两个方向的 车流则需停车等待。
Y型交叉
两个方向的车流交汇,其中一个方向 的车流通过交叉口,另一个方向的车 流则需停车等待。
环形交叉
车辆在环道内顺时针或逆时针行驶, 通过环道内的信号灯控制进出车辆。
平面交叉的设计要素
交叉口形状
根据交通流量、道路等级等因 素确定交叉口的形状,如长方 形、正方形、圆形等。
信号灯设置
根据交通流量和道路等级等因 素设置信号灯,包括红灯、绿 灯和黄灯等信号。
交叉口位置
根据道路网规划、交通流量等 因素确定交叉口位置。
交通组织
确定交通组织方式,如机动车 、非机动车、行人等交通方式 的通行顺序和优先级。
工程实例:某市XX路交通改善方案
立体交叉改善方案
增加车道数量:通过增加车道 数量来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设置匝道路口:在匝道路口设 置信号灯和监控设备,对车辆 进行管理和监控。
优化匝道设计:通过优化匝道 设计来提高车辆的通行效率, 减少拥堵现象。
THANKS
感谢观看
03
劣势
建设成本高:立体交叉需要建
维护困难:立体交叉的匝道和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
3.1道路交叉的分类及其选择3.1.1城市道路交叉宜分为平面交叉和立体交叉两类。
应根据道路交通网规划、相交道路等级及有关技术、经济和环境效益的分析合理确定。
3.1.2平面交叉口应按交通组织方式分类,并应符合满足下列要求:1 A类:信号控制交叉口平A1类:交通信号控制,进口道展宽交叉口。
平A2类:交通信号控制,进口道不展宽交叉口。
2 B类:无信号控制交叉口平B1类:干路中心隔离封闭、支路只准右转通行的交叉口(简称右转交叉口)。
平B2类:减速让行或停车让行标志管制交叉口(简称让行交叉口)。
平B3类:全无管制交叉口。
3 C类:环形交叉口平C类:环形交叉口。
3.1.3平面交叉口的选用类型,应符合表3.1.3的规定。
注: 1 人口在50万以上的大城市,主干路与主干路相交,经交通预测分析,需要设置立体交叉时,宜按本规程表3.1.4选用;2人口在50万以上的大城市,次干路与次干路相交,因景观需要,采用环形交叉口时,应充分论证。
4.2.9平面交叉口一条进口车道的宽度宜为3.25m,困难情况下的最小宽度可取3.0m;当改建交叉口用地受到限制时,一条进口车道的最小宽度可取2.80m。
转角导流交通岛右侧右转专用车道应按设计速度及转弯半径大小设置车道加宽。
4.2.10当高峰15min内每信号周期左转车平均流量达2辆时,宜设左转专用车道;当每信号周期左转车平均流量达10辆时,或需要的左转专用车道长度达90m时,宜设两条左转专用车道。
左转交通量特别大且进口道上游路段车道数为4条或者和4条以上时,可设3条左转专用车道。
4.2.11进口道左转专用车道设置可采用下列方法:1展宽进口道,以便新增左转专用车道。
2压缩较宽的中央分隔带,新辟左转专用车道,但压缩后的中央分隔带宽度对于新建交叉口至少应为2m,对改建交叉口至少应为1.5m,其端部宜为半圆形[图4.2.11(a)]。
3道路中线偏移,以便新增左转专用车道[图4.2.11(b)]。
平面交叉与立体交叉的对比研究
平面交叉与立体交叉的对比研究平面交叉和立体交叉是两种常见的交叉方式。
二者在形式上存在明显的差异。
平面交叉是指两个平面图形在一个交叉点上相交,而立体交叉是指两个立体图形在一个交叉点上相交。
然而,平面交叉和立体交叉在实际应用中具有相似的特点和用途。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平面交叉和立体交叉进行对比研究。
一、定义和用途平面交叉和立体交叉的定义已在上文中做了简要介绍。
平面交叉在计算机图形学、几何学、拓扑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平面图形的交叉可以指示两条路径是否相交,两个区域是否相交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例如,交叉检查可以用于道路规划、电路设计等领域。
立体交叉也广泛应用于计算机图形学、机械制造、建筑等领域。
在机械制造中,立体图形的交叉检查可以保证机器的设计符合工艺要求。
在建筑中,立体图形的交叉检查可以避免施工中出现的错误。
二、交叉方式平面交叉和立体交叉的本质区别在于:平面交叉是在平面上的相交,而立体交叉是在三维空间中的相交。
平面交叉一般是在二维平面上进行计算,可以使用二维平面的算法来实现。
而立体交叉需要使用三维空间的算法来实现。
在实际应用中,二维平面上的计算相对简单,占用的计算资源也相对少。
而三维空间中的计算相对复杂,需要占用大量的计算资源。
因此,平面交叉在实际应用中更为常见。
三、计算方法对于平面交叉,可以使用扫描线算法、求解交点算法等来计算。
扫描线算法是一种经典的计算方式,使用扫描线逐个扫描相交的点,进行交点检查,逐一记录两条路径的上下交叉情况。
这种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nlogn),具有较好的效率和稳定性。
求解交点算法则是在每个交叉点处求解路径的交点来判断是否相交,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准确性。
对于立体交叉,则需要使用空间扫描线算法、边边求交算法等方法来计算。
空间扫描线算法可以将三维空间的相交问题转化为二维平面上的相交问题,加速计算速度。
边边求交算法则是逐一求解三维图形上的所有直线边缘的交点,进而判断两个图形之间是否相交。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形式与选择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形式与选择1、道路与道路交叉可分为平面交叉和立体交叉。
交叉形式应根据道路网规划、相交道路等级及有关技术、经济和环境效益的分析合理确定。
2、平面交叉口应按交通组织方式分类:1.平A类:信号交叉控制平A1类:交通信号控制,进出口道展宽交叉口;平A2类:交通信号控制,进出口道不展宽交叉口;2.平B类:无信号控制交叉口平B1类:之支路只准右转同行的交叉口;平B2类:减速让行或停车让行标志管制交叉口;平B3类:全无管制交叉口3.平C类:环形交叉口关于平面交叉口的选用类型应符合下表,3、交叉口的形式平面交叉口的形式设计得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投资和使用价值,所以应切合实际地考虑远期的需要和近期的可能两方面因素,选择合理的方案。
平面交叉口的形式取决于道路网的规划和周围建筑的情况,以及交通量、交通性质和交通组织。
常见的几何形状有:十字形环行交叉T形极其演变而来的X形Y形错位交叉多路交叉畸形交叉T形平面交叉口:T形交叉口是指交角为75~105的三路相交。
T形交叉口适用于主次道路的交叉,主要道路应设在直行方向。
Y形平面交叉口:Y形交叉口为三路相交直行方向的交角小于75或大于105的交叉口;Y形交叉口在交角较小的时候交通不利,而且锐角街口处的视线条件不好。
十字形平面交叉口四条道路相交交叉口,交角为75~105.十字形交叉口形式简单,交通组织方便,街角建筑易于处理,使用范围广,是最基本的交叉口形式(1)简易十字交叉口:设计车速不高,交通量不大的三四公路或一般城市道路相交的十字交叉,可采用简易十字交叉(2)设附加车道的十字交叉口:主要公路的设计速度为80km/h,次要公路为县乡公路或三四级公路且转弯交通量不大的十字交叉口。
(3)渠化十字交叉口主要公路为四车道公路以及设计速度为80km/h的双车道公路,或虽然设计速度为60km/h,但属区域干线的双车道公路,可采用渠化十字交叉。
环形平面交叉口在交叉口中央设置中心岛,用环岛组织渠化交通,使进入环道的所有车辆一律按逆时针方向绕道单向行驶,直至所要去的路口离岛驶出的平面交叉,俗称转盘。
道路交叉设计
定向式立交:采用定向匝道连接实现左转的 互通式立交。定向型匝道是该匝道左转车 由车道内侧驶出,驶入直接左转的匝道
半定向式立交:采用半定向型匝道链接实现 左转的互通式立交。半定向匝道是指左转 车辆由车道外侧驶出、驶入,转向90°实 现左转的匝道。
{ 分类: 平面交叉 立体交叉 发展:加宽交叉口车行道;保证交叉口行车
视距;加大交叉口转弯半径;设置交通标 志;设置环岛、方向岛渠化交通
三、道路交叉口分类
平面交叉口
按几何形状分:十字形交叉口;X型交叉口;T型交 叉口;Y型交叉口;错位交叉口;复合式交叉口
按交通特性和交通组织形式分:加俯转角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分道 转弯式;扩宽路口式;环形交叉
非定向式立交:采用小环道为匝道,变左转 90为右转270 °来实现车辆左转的立交。
按立交的外形分类:喇叭形立交;苜蓿叶形 立交,叶形立交;环形立交,菱形立交, 梨形立交,海星形立交,蝶式立交。
第三节 立体交叉设计
一、立体交叉 道路立体交叉是指两条或多条路线用跨线桥、
隧道或地道在不同水平面上相互交叉的连 接方式。 优点:行车速度快、通行能力大、相互干扰 小 缺点:占地面积大、工程造价高、施工复杂、 不易改造
立体交叉口
按相交路线的类型分:道路与道路相交; 道路与铁路相交;道路与大车道相交
按相交道路的条数分:两路立交;三路立 交;四路立交,多路立交。
按相交道路是否互通:分离式立交,完全 互通式立交,部分互通式立交。
按跨越方式分:上跨式立交,下穿式立 交
按主线及匝道的空间层次分:两层式立 交,三层式立交,四层式立交
二、设置条件
相交道路的等级和任务 交叉口的交通量需求 考虑地形条件 道路与铁路的交叉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形式及选择
城市道路平⾯交叉⼝设计形式及选择城市道路平⾯交叉⼝设计形式与选择1、道路与道路交叉可分为平⾯交叉和⽴体交叉。
交叉形式应根据道路⽹规划、相交道路等级及有关技术、经济和环境效益的分析合理确定。
2、平⾯交叉⼝应按交通组织⽅式分类:1.平A类:信号交叉控制平A1类:交通信号控制,进出⼝道展宽交叉⼝;平A2类:交通信号控制,进出⼝道不展宽交叉⼝;2.平B类:⽆信号控制交叉⼝平B1类:之⽀路只准右转同⾏的交叉⼝;平B2类:减速让⾏或停车让⾏标志管制交叉⼝;平B3类:全⽆管制交叉⼝3.平C类:环形交叉⼝关于平⾯交叉⼝的选⽤类型应符合下表,平⾯交叉⼝类型选型推荐形式可选形式主⼲路-主⼲路平A1类——主⼲路-次⼲路平A1类——主⼲路-⽀路平B1类平A1类次⼲路-次⼲路平A1类——次⼲路-⽀路平B2类平A1类或平B1类⽀路-⽀路平B2类或平B3类平类或C平A2类3、交叉⼝的形式平⾯交叉⼝的形式设计得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投资和使⽤价值,所以应切合实际地考虑远期的需要和近期的可能两⽅⾯因素,选择合理的⽅案。
平⾯交叉⼝的形式取决于道路⽹的规划和周围建筑的情况,以及交通量、交通性质和交通组织。
常见的⼏何形状有:⼗字形环⾏交叉T形极其演变⽽来的X形Y形错位交叉多路交叉畸形交叉T形平⾯交叉⼝:T形交叉⼝是指交⾓为75~105的三路相交。
T形交叉⼝适⽤于主次道路的交叉,主要道路应设在直⾏⽅向。
Y形平⾯交叉⼝:Y形交叉⼝为三路相交直⾏⽅向的交⾓⼩于75或⼤于105的交叉⼝;Y形交叉⼝在交⾓较⼩的时候交通不利,⽽且锐⾓街⼝处的视线条件不好。
⼗字形平⾯交叉⼝四条道路相交交叉⼝,交⾓为75~105.⼗字形交叉⼝形式简单,交通组织⽅便,街⾓建筑易于处理,使⽤范围⼴,是最基本的交叉⼝形式(1)简易⼗字交叉⼝:设计车速不⾼,交通量不⼤的三四公路或⼀般城市道路相交的⼗字交叉,可采⽤简易⼗字交叉(2)设附加车道的⼗字交叉⼝:主要公路的设计速度为80km/h,次要公路为县乡公路或三四级公路且转弯交通量不⼤的⼗字交叉⼝。
道路工程制图与识图第9章 道路交叉工程图的识别
道路与道路(或铁路)相交时所形成的共同空间称 为道路交叉口。道路交叉口可以分为平面交叉口和立体 交叉口2大类型。道路交叉口交通状况、构造和排水设 计均比较复杂,所以道路交叉口工程图除了平、纵、横 3个图样以外,一般还包括竖向设计图、交通组织图和 鸟瞰图等。
1
9.1 平面交叉口
13
③用网格法表示的平交路口,其高程数值宜标注在 网格交点的右上方,并加括号。若各测点高程的整数部 分相同时可省略整数位,小数点前可不加“0”定位,整 数部分在图中注明,如图9.7(c)所示。 ④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设计高程数值应注在板角处, 并加注括号。在同一张图纸中,当设计高程的整数部分 相同时可省略相同部分,但应在图中说明,如图9.7(d) 所示。
4
5
6
9.1.2 平面交叉口的图示方法 1)平面图图9.4为广州市东莞庄路某平面交叉口的 平面图。从图中可知,此交叉口的形式为斜交叉口,交 通组织为环形。与道路路线平面图相似,交叉口平面图 的内容也包括道路与地形、地物各部分。 (1)道路情况 ①道路中心线用点划线表示。各段道路里程分别标 注在其各自的中心线上。由于北段道路是待建道路,其 里程起点是道路中心线的交点。 ②本图道路的地理位置和走向是用坐标网法表示的, X轴向表示南北(左指北),Y轴向表示东西(上指东)。
11
12
4)竖向设计图 交叉口竖向设计图的任务是表达交叉口处路面在竖 向的高程变化,以保证行车平顺和排水通畅。在竖向设 计图上设计高程的表示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较简单的交叉口可仅标注控制点的高程、排水方 向及其坡度。排水方向可采用单边箭头表示,如图9.7 (a)所示。 ②用等高线表示的平交路口,等高线宜用细实线表 示,并每隔4条用中粗实线绘制1条计曲线,如图9.7(b) 所示。
土木工程师-专业知识(道路工程)-交叉工程-概述
土木工程师-专业知识(道路工程)-交叉工程-概述[单选题]1.路线交叉中公路与公路交叉分为()。
[2019年真题]A.互通式立体交叉和分离式立体交叉B.平面交叉和立体交叉(江南博哥)C.平面交叉和互通式立体交叉D.平面交叉和分离式立体交叉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第9章规定,线路交叉分为公路与公路平面交叉、公路与公路立体交叉、公路与铁路交叉、公路与乡村道路交叉、公路与管线等交叉和动物通道。
其中,公路与公路交叉分为平面交叉和立体交叉,立体交叉包括分离式和互通式两种。
[单选题]2.两相交公路的技术等级或交通量相近时,平面交叉范围内的设计速度不宜低于路段设计速度的()。
[2019年真题]A.50%B.60%C.70%D.80%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第9.1.4条规定,两相交公路的技术等级或交通量相近时,平面交叉范围内的设计速度可适当降低,但不宜低于路段设计速度的70%。
平面交叉右转弯车道的设计速度不宜大于40km/h;左转弯车道的设计速度不宜大于20km/h。
[单选题]3.五岔交叉的完全互通式立体交叉应有多少条交通流线?()A.25B.24C.20D.18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根据《公路立体交叉设计细则》(JTG/TD21—2014)条文说明第3.2.2条第4款规定,完全互通型即所有交通流方向均被连通。
交通流线数目与交叉岔数之间具有如下关系,交通流线数目:N=n(n-1)。
式中,n为交叉岔数。
交通流线数目应为:N=n(n-1)=5×(5-1)=20条。
注意交通流线数目不能包括调头的交通流线。
[单选题]4.下列哪项条件下的互通式立体交叉属于枢纽互通式立体交叉?()A.高速公路之间B.高速公路与一级公路之间C.一级公路与一级公路之间D.高速公路与地方道路之间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根据《公路立体交叉设计细则》(JTG/TD21—2014)第3.3.3条第2款规定,高速公路之间、高速公路与具干线功能的一级公路之间或具干线功能的一级公路之间相交叉的互通式立体交叉,宜采用枢纽互通式立体交叉。
公路工程规范要求对公路交叉口设计的要求
公路工程规范要求对公路交叉口设计的要求在公路工程规范中,对公路交叉口设计有着严格的要求。
因为交叉口是公路上最容易发生事故的地方之一,合理的设计能够提高交通的安全性和通行效率。
本文将就公路工程规范要求中对公路交叉口设计的要求进行探讨。
一、交叉口类型的选择根据交通流量、道路等级、道路宽度等因素,公路工程规范要求对不同类型的交叉口进行分类和选择。
常见的交叉口类型包括道路平面交叉口、立体交叉口等。
在选择交叉口类型时,需要考虑交通流量的分布、交叉口周边的地形地貌等因素,以保证交叉口的运行安全和通行效率。
二、交叉口布局和几何设计公路工程规范要求对交叉口的布局和几何设计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
交叉口的布局包括交叉口位置的选择、道路连接形式的确定等。
几何设计则涉及交叉口的坡度、弯道半径、车道宽度等参数的确定。
这些设计要求旨在保证交叉口的行驶安全和交通通畅。
三、交叉口信号控制交叉口信号控制是公路工程规范中对交叉口设计的重要要求之一。
信号控制可以有效地调节车辆流量和行驶方向,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
公路工程规范要求根据交通流量的大小、道路的等级等因素,合理设置交叉口信号灯,并确保信号灯的时序控制准确可靠。
四、交叉口标志和标线交叉口标志和标线在公路交叉口设计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公路工程规范要求交叉口的标志和标线应符合国家标准,并在交叉口的适当位置设置。
这些标志和标线可以引导驾驶员正确行驶,提醒驾驶员注意交叉口的存在和相关安全事项,从而降低交通事故的风险。
五、交叉口照明和排水公路交叉口的照明和排水是公路工程规范中对交叉口设计的重点要求之一。
夜间的交叉口照明可以提高驾驶员的视觉范围和对交通情况的感知能力,减少事故的发生概率。
而合理的排水系统则可以有效地防止交叉口积水,保证道路的通行条件。
综上所述,公路工程规范对公路交叉口设计提出了许多严格的要求。
合理的交叉口设计是保证交通安全和通行效率的重要因素。
因此,在进行公路工程建设时,必须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设计,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查,以确保公路交叉口的安全运行。
道路交叉口设计要求
道路交叉口设计要求城市规划原理辅导:道路交叉口设计要求(1)无交通管制:适用于交通量很小的道路交叉口;(2)渠化交通:使用交通岛组织不同方向车流分道行驶,适用于交通量较小的次要交叉口、异形交叉口和城市边缘地区的道路交叉口。
在交通量很大的交叉口,配合讯号灯组织渠化交通,有利于交叉口的交通秩序,增大交叉口的通行能力;(3)交通指挥(讯号灯控制或交通警察指挥):常用于一般平面十字交叉口;(4)立体交叉:适用于快速、有连续交通要求的大交通量交叉口。
2.基本型别及其特点交叉口按竖向位置可分为平面交叉与立体交叉两大基本型别。
3.平面交叉口设计(1)形式:十字交叉、x形交叉、丁字形(t形)交叉、y形交叉、多路交叉、环形交叉。
(2)转角半径:根据道路性质、横断面形式、车型、车速来确定。
交叉口转角半径(3)人行横道:人行横道的设定要考虑儘可能缩小交叉口面积,减少车辆通过交叉口的时间,提高交叉口通过效率,将人行横道设在转角曲线起点以内;要儘量与车行道垂直设定,缩短行人横过车行道的时间;儘量靠近交叉口,缩小交叉区域,减少车辆通过交叉口的时间。
人行横道宽度决定于单位时间内过路行人的数量及行人过路讯号放行时间,通常选用的经验宽度为4~10m,规範规定最小宽度为4m。
规範规定:机动车车道数4条或人行横道长度大于30m时,则应在道路**设定安全岛(最小宽度为1m)。
当行车密度很大或车速很高,过街行人很多时,可考虑设立体人行过街设施——人行地道或天桥。
(4)停止线:停止线在人行横道线外侧面1~2m处,以保证行人通过时的安全性。
(5)交叉口拓宽:建议高峰小时一个讯号週期进入交叉口左转车辆大于3~4辆时,增闢左转车辆的专用车道。
进入交叉口的右转车辆多于4辆时,需增设右转车辆的专用车道。
增设车道的宽度,可比路段车道宽度缩窄~,应不小于3.0m;进口段长度一般为50~75m。
4.环形交叉口设计平面环形交叉口又称环交、转盘,在交叉口**设定一箇中心岛,车辆绕中心岛作逆时针单向行驶,连续不断地通过交叉口,这也是渠化交通的一种形式,使所有直行和左、右转弯车辆均能在交叉口沿同一方向顺序前进,避免发生週期**通阻滞(相对于讯号灯来管制),消灭了交叉口上的冲突点,提高了行车安全和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学习要点总结
城市道路交叉⼝规划规范学习要点总结《城市道路交叉⼝规划规范》总结报告1.平⾯交叉⼝规划范围:各条道路的相交部分和进⼝道、出⼝道及其向外延伸10m-20m的路段所共同围成的空间。
2.⽴体交叉规划范围:相交道路中线投影平⾯交点⾄相交道路各进出⼝变速车道渐变段及其向外延伸10m-20m的主线路段间所共同围成的空间。
3.总体规划阶段,除⽀路外,进⼝道规划车道数应按上游路段规划车道数的2倍进⾏⽤地预留。
4.分区规划阶段,出⼝道规划车道数应与上游各路段进⼝道同时流⼊的最多进⼝车道数相匹配。
5.平⾯交叉⼝转⾓部分红线应作切⾓处理,常规丁字、⼗字交叉⼝的红线切⾓长度宜按主、次⼲路20-25m,⽀路15-20m的⽅案进⾏控制。
6.7.8.9.交叉⼝⾏⼈过街设计步速应为1.0m/s。
10.控制性详细规划或交通⼯程规划阶段,平⾯交叉⼝规划机动车交通量应区分直⾏及左、右转交通量。
11.⼲路上道路外侧规划⽤地建筑物出⼊⼝的进出交通组织应为右进右出。
12.进⼝道规划设置公交港湾停靠站时,进⼝道规划红线展宽宽度应该规定的基础上再增加3m。
13.进、出⼝道部位机动车道总宽度⼤于16m时,规划⼈⾏过街横道应设置⾏⼈过街安全岛,进⼝道规划红线展宽宽度必须在规定的基础上再增加2m。
14.新建交叉⼝进⼝道每条机动车道宽度不⼩于3.0⽶。
改建与治理交叉⼝,当建设⽤地受限时,每条机动车进⼝车道的最⼩宽度不宜⼩于2.8⽶,公交及⼤型车辆进⼝道最⼩宽度不宜⼩于3.0⽶。
交叉⼝范围内可不设路缘带。
15.上游进⼝道规划设有右转专⽤车道时,应相应增加右转出⼝道宽度。
16.新建道路交叉⼝每条出⼝车道宽度不应⼩于下游路段车道宽度,改建和治理交叉⼝每条出⼝车道宽度不宜⼩于3.25m。
17.出⼝道展宽段长度,主⼲路不应⼩于60⽶,次⼲道不⼩于45⽶,⽀路不⼩于30⽶,有公交港湾停靠站时,应增加设置停靠站所需的长度。
展宽渐变段长度不应⼩于20⽶。
18.交叉⼝范围内的纵坡⼤于或等于3%时,应设置信号控制,并应设置⾏⼈和⾮机动车过街信号控制。
道路交叉口
X形交叉:相交道路夹角为小于75°或大于105°范围内的四路交叉
错位交叉:两个相错开的T形交叉口相距较近
多路交叉:五个或五位交叉、多路交叉
二:平面交叉口应用及交通分析
进出交叉口的车辆可能产生的交错点 : 分流点——同一行驶方向的车辆向不同方向分离行驶的地 点; 合流点——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小的角度,向同 一方 向汇合行驶的地点; 冲突点——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大的角度相互交叉的 地点。
一:道路平面交叉类型
道路平面交 叉:道路与 道路在同一 平面上相交 的地方称为 平面交叉, 通常简称为 交叉口。
T形交叉:相交道路夹角为90°±15°范围内的三路交叉
交 叉 口 类 型
Y形交叉:相交道路夹角为小于75°或大于105°范围内的三路交叉
十形交叉:相交道路夹角为90°±15°范围内的四路交叉
采取以下措施来弥补设计缺陷: 1.在交叉口北进口方向增加减速装置和坡度 警告装置 2.在交叉口内增加必要的渠化诱导线, 3.在西进口和支路交叉口之间设置减速装置, 降低车辆到达支路交叉口的速度 4.将小商丘铲平,保证视距
为了防止平面交叉口设计不合理造成的事故 以下的措施:
1.适当增加交叉口进车道数,进一步明确车道功能。 2.合理布置交叉口附近的公交站点及公交线路,减少对主 干道的干扰。 3.在交叉口功能区范围内,增加必要的交通标示标线,做 好交叉口的渠化。 4.在交叉口范围内,通过布置交通岛、交通标志、标线等 的方法,引导或强制不同流向的车辆和行人各行其道,从 而将错综复杂的交通流引入到指定路径进行交通组织。 5.在交叉口设计中,必须减少交叉口的相交道路,力求减 少或消除冲突点
道路平面交叉
平面交叉口的 交通类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 交叉口的视距与圆曲线半径
一、交叉口的视距
(一)视距三角形
为了保证交叉口上行车安全,驾驶员在进入交叉口前的一段 距离内,应能看到相交道路上的行车情况,以便能及时采取措 施顺利驶过或安全停车。这段必要的距离应该大于或等于停车 视距ST。 视距三角形:由相交道路上的停车视距所构成的三角形称为视 距三角形。在其范围内不能有任何阻挡驾驶员视线的障碍物 。
进出交叉口的车辆可能产生的交错点 : 分流点——同一行驶方向的车辆向不同方向分离行驶的地点; 合流点——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小的角度,向同一 方向汇合行驶的地点; 冲突点——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大的角度相互交叉 的地点。
二、交叉口的交通分析应注意几点:
三类交错点都存在碰撞的可能性;哪种交错点对交 通影响最大?设计时应注意什么?
第二节 交叉口的交通组织设计
一、车辆交通组织方法 • (一)设置专用车道 • 组织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在各自的车道上分道行驶,互不
干扰,根据行车道宽度和左、直、右行车辆的交通量大小可 作出多种组合的车道划分。 (二)左转弯车辆的交通组织 1.设置专用左转车道 2.实行交通管制 3.变左转为右转 (图a)
2.分道转弯式: 通过设置导流岛、划分车道等措施,使单向右转或双向左、 右转车流以较大半径分道行驶的平面交叉,
特点:交叉口转弯车辆,尤其是右转弯车辆行驶速度和通行 能力都较高。 适用:车速较高,转弯车辆较多的一般道路。
3.扩宽路口式:
为使转弯车辆不影响其它车辆的正常行驶,在交叉口连接 部增设变速车道和转弯车道的平面交叉。
R V2
b
(m)
127( ib ) 2
式中:b——紧靠中心岛的车道宽度(m); ib——环道横坡度(%),一般采用1.5%;
2.按交织段长度的要求计算半径R:
▪ 交织:就是两条车流汇合交换位置后又分离的过程。 ▪ 交织长度:进环和出环的两辆车辆,在环道行驶时相互交织,
交换一次车道位置所行驶的距离,称为交织长度。
第二节 交叉口的交通组织设计
一、车辆交通组织方法 (一)设置专用车道
组织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在各自的车道上分道行驶,互不 干扰,根据行车道宽度和左、直、右行车辆的交通量大小可 作出多种组合的车道划分。
第二节 交叉口的交通组织设计
一、车辆交通组织方法 (一)设置专用车道
组织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在各自的车道上分道行驶,互不 干扰,根据行车道宽度和左、直、右行车辆的交通量大小可 作出多种组合的车道划分。
二、行人及非机动车交通组织
(一)行人交通组织
行人交通组织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行人在人行道上行走,在 人行横道线内安全过街,使人、车分离,干扰最小。
二、行人及非机动车交通组织
(一)行人交通组织
行人交通组织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行人在人行道上行走,在 人行横道线内安全过街,使人、车分离,干扰最小。
二、行人及非机动车交通组织
(4)交叉口立面设计,布置雨水口和排水管道。
二、交叉口的交通分析 进出交叉口的车辆可能产生的交错点 : 分流点——同一行驶方向的车辆向不同方向分离行驶的地点; 合流点——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小的角度,向同一 方向汇合行驶的地点; 冲突点——来自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以较大的角度相互交叉 的地点。
式中:Bp——相交道路的平均路宽(m) 。
最终长度的确定?
二、环道的宽度
▪ 环道上的车道布置: ▪ (1)靠近中心岛的一条车道作绕行之用, ▪ (2)最靠外侧的一条车道供右转弯之用, ▪ (3)中间一至二条车道为交织之用 ▪ 环道上一般设计三到四条车道为宜。如交织段长度较长时,
环道车道数可布置四条;若相交道路的车行道较窄,也可 设二条车道。
1. 交叉口范围直行交通: 设计速度原则上应与路段设计速度相同。 两相交公路的等级或交通量相近时,平面交叉范围内的设计 速度可适当降低,但不得低于路段设计速度的70%。 2. 转弯交通:设计速度因分、合流及用地等影响,通常应适 当降低,或按变速行驶需要而定。 右转弯车道:设计速度不宜大于40km/h; 左转弯车道:设计速度不宜大于20km/h。
交错点数量计算?(无交通管制,且双车道) 产生冲突点最多的是左转车辆; 交错点的数量随相交道路条数增加而增加,其中冲 突点增加最快。
减少或消灭冲突点的方法:
1.实行交通管制。在交叉口设置交通信号灯或由交通警指挥, 使发生冲突的车流从通行时间上错开。(效果如何?)
2.采用渠化交通。在交叉口内合理布置交通岛、交通标志和 标线、或增设车道等,引导各方向车流沿一定路径行驶,减 少车辆之间的相互干扰。如环形平面交叉可消灭冲突点。
▪ 每条车道宽3.50~3.75m,
三、交织角
▪ 交织角:是进环车辆轨迹与出环车辆轨迹的平均相交角度。 它以距右转机动车道的外缘1.5m和中心岛边缘1.5m的两条 切线交角来表示的。 交织角越小,行车就越安全。交织角以控制在20~30°之间
为宜。
第七节 交叉口的立面设计
一、交叉口立面设计的要求和原则 1.主要道路与次要道路相交时,主要道路的纵、横断面均维持 不变,而将次要道路双坡横断面,逐渐过渡到与主要道路纵坡 相一致的单坡横断面,以保证主要道路的交通便利。
凸形地形
凹形地形
分水线地形
二、交叉口立面设计的基本类型
谷线地形
斜坡地形
马鞍形地形
三、交叉口的竖向设计方法
(1) 方格网法: 在交叉口范围内,以相交道路的中心线为坐标基线打出5m×5m 或10m×10m的方格网,测出各方格点的地面标高,计算确定设 计标高和挖、填施工高度的方法即为方格网法。
方格网法便于施工放样,通常适用于道路正交或接近于正交的 简单交叉口设计。
第七章 道路平面交叉设计
第一节 交叉口设计概述
一、交叉口设计的基本要求和内容 定义:道路与道路(或铁路)在同一平面上相交的地方称为 平面交叉,又称为交叉口。 交叉口设计的主要内容:
(1)正确选择交叉口的形式,确定各组成部分的几何尺寸; (2)进行交通组织,合理布置各种交通设施; (3)验算交叉口行车视距,保证安全通视条件;
缘石转弯半径计算?
三、交叉口的拓宽设计
城市道路中左转、右转车道设置条件 左转车道设置方法 右转车道设置方法 渐变段、加速段、减速段长度计算
第六节 环形平面交叉口设计
一、定义
第六节 环形交叉口设计
一、中心岛的形状和半径
(一)中心岛的形状 一般多用圆形,有时也用圆角方形和菱形 主次道路相交时宜采用椭圆形(椭圆的长轴方向?) 交角不等的畸形交叉可采用复合曲线形。 (二)中心岛的半径 1.按计算行车速度的要求计算:
(一)行人交通组织
行人交通组织的主要任务是组织行人在人行道上行走,在 人行横道线内安全过街,使人、车分离,干扰最小。
▪(二)非机动车交通组织
1. 在交叉路口,非机动车道通常布置在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之间。 2. 在交叉口内,一般车流量下非机动车随机动车按交通规则在 右侧行驶,不设分离设施。 2. 车流量较大时,可采用分隔带(或墩)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 分离行驶,减少相互干扰。 3. 当车流量很大,机、非之间干扰严重时,可考虑采用立体非 机动车交通组织,并与人行天桥或地道一起考虑。
中心岛绿化和装饰,具有美化环境的作用
缺点是占地面积大,城区改建困难;增加了车辆绕行距离, 特别是左转弯车辆;一般造价高于其他平面交叉。
适用:多条道路相交,转弯交通量较均衡,且地形较平坦的 情况。
不适用:高等级公路相交的交叉口;斜坡较大的地形或桥头引 道,当纵坡>=3%时,不宜采用。
四、交叉口的设计速度
3.扩宽路口式:
为使转弯车辆不影响其它车辆的正常行驶,在交叉口连接 部增设变速车道和转弯车道的平面交叉。
3.扩宽路口式:
为使转弯车辆不影响其它车辆的正常行驶,在交叉口连接 部增设变速车道和转弯车道的平面交叉。
特点:可减少转弯交通对直行交通的干扰,车速较高, 事故率低,通行能力大,但占地多,投资较大。
(三)组织渠化交通
在车道上划线,或用绿化带和交通岛来分隔车流,使各种不 同类型和不同速度的车辆能象渠道内的水流那样,沿规定的 方向互不干扰地行驶的交通组织。
(三)组织渠化交通
在车道上划线,或用绿带和交通岛来分隔车流,使各种不同 类型和不同速度的车辆能象渠道内的水流那样,沿规定的方 向互不干扰地行驶的交通组织。
第二节 交叉口的交通组织设计
一、车辆交通组织方法 • (一)设置专用车道 • 组织不同行驶方向的车辆在各自的车道上分道行驶,互不
干扰,根据行车道宽度和左、直、右行车辆的交通量大小可 作出多种组合的车道划分。 (二)左转弯车辆的交通组织 1.设置专用左转车道 2.实行交通管制 3.变左转为右转 (图b)
2.相同等级道路相交时,一般维持各自的纵坡不变,而改变纵 坡较小的道路的横坡度。
3.设计时至少应有一条道路的纵坡方向背离交叉口。
4.交叉口范围布置雨水口时,一条道路的雨水不应流过交叉口 的人行横道,或流入另一条道路,也不能使交叉口内产生积水。
5.交叉口立面设计标高应与周围建筑物的地坪标高协调一致。
二、交叉口立面设计的基本类型
2.按交织段长度的要求计算半径R:
▪ 交织:就是两条车流汇合交换位置后又分离的过程。 ▪ 交织长度:进环和出环的两辆车辆,在环道行驶时相互交织,
交换一次车道位置所行驶的距离,称为交织长度。 交织段长度所要求的中心岛半径Rd,近似地按交织段长度所 围成的圆周大小来推导
Rd
n(l Bp )
2
B 2
(m)
3.修建立体交叉。将相互冲突的车流从通行空间上分开,使 其互不干扰。这是解决交叉口交通问题最彻底的办法。
三、交叉口的类型及其适用范围
平面交叉口的形式: “十”字形,“T”字形及其演变而来的 X形、Y形、错位、多路交叉。 平面交叉的布置类型: 1.加铺转角式:交叉口用适当半径的圆曲线平顺连接相交 道路的路基和路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