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常见红皮病的治疗.doc
猪身上出红色疹子病因及防治
猪身上出红色疹子病因及防治
初步诊断猪皮疹。
猪只发生此病时皮肤表面出现红斑、红疹,疹块小的如粟,大的如豆,有的连成片,甚至疹块肿胀,用手触摸有硬块感觉,患畜表现不安、瘙痒,摩擦墙壁,减食、慢食,个别猪只皮肤毛色发黄,病猪生长缓慢。
病因
1.畜舍通风不良,舍内过于干燥、过于潮湿或温度过高等环境障碍,导致肌体代谢紊乱,体内毒素蓄积所致。
2.畜舍通风设施不当,有贼风现象入侵畜舍,正邪相博正气受郁,营卫不和所致。
3.猪食用的饲料中,霉菌毒素或赤霉菌毒素等毒素含量过高,又加上邪风入侵,生产速度过快,内不疏泄,外不透达而致。
4.猪没有预防性的驱杀体外寄生虫,从而引起代谢紊乱。
5.白色猪体吃了过于感光物质的粗饲料,如苜蓿燕麦,红三叶等也易患此病。
6.疾病因素如圆环病毒、满虫等。
预防
1.随着季节的变更,做好饲养管理制度的相应调节,确保猪舍温度、干燥、清洁,通风良好。
2.对患猪用5%高锰酸钾水喷雾或擦拭,重者涂鞣酸软膏。
3.加强饲料原料的选取采购,保存、防止雨淋霉变少用
感光粗饲料。
4.做好猪群的驱虫工作,定期用阿维菌素驱除体内外寄生虫。
5.硫酸钠内服,每天10-20克连用三天。
6.醋酸可的松注射液,0.1-0.2克,每天分两次注射,每12小时一次,连用二天。
7.中药治疗以清热解毒为主,如选用黄芩、连翘、板蓝根等。
可用大北农瑞特奇和普诺康1:1混饲料,连用5-7天。
如果高烧后出疹,或者出疹后退烧,就不用给药了,可自愈。
猪皮肤发红症状涉及疾病的鉴别诊断与防治措施
2021年第1期 吉林畜牧兽医·养猪专栏·YangZhu ZhuanLan猪皮肤发红症状涉及疾病的鉴别诊断与防治措施朱云章吉林省榆树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吉林榆树 130400猪皮肤正常颜色为淡粉红色,由于应激因素和疾病因素均会导致猪皮肤颜色发红或发紫,每一种疾病皮肤表现颜色也不一样,如不加以区分诊治,势必造成误诊,给疾病恢复带来很大影响,最终影响养猪的经济效益。
下面笔者把临床上常见猪皮肤发红涉及的疾病,做一总结分享给广大养殖户朋友,希望对养殖户有所帮助。
1 引起猪皮肤发红发紫常见疾病种类临床上常见有猪瘟、猪丹毒、猪副伤寒、附红细胞体病、链球菌病、猪传染性胸膜炎、晒伤以及繁殖呼吸道综合症等疾病均可引起猪皮肤表面发红或发紫。
2 引起猪皮肤发红或发紫疾病的诊断与防治办法2.1 猪瘟患猪临床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到41 ℃,高烧不退;眼结膜发红,有脓性分泌物;先便秘后腹泻;腹部、四肢及全身皮肤变红变紫,指压褪色。
防治方法:按规定时间免疫接种猪瘟疫苗,种公猪春秋各一次。
后备母猪按仔猪免疫程序接种,配种前8月龄时加免一次。
经产母猪每年免疫两次。
仔猪20日龄首次免疫接种,60日龄再免。
自繁自养仔猪出生后未哺乳前可超前免疫。
2.2 猪丹毒患猪临床表现除皮肤发红症状外,皮肤呈多发性紫红色、棱形、不规则形状隆起,指压褪色,俗称打火印。
也有胸背部均匀性发红的症状,跛行。
防治办法:断奶仔猪40日龄后可接种疫苗。
发病猪用黄芪多糖针剂稀释青霉素肌肉注射,青霉素每10 kg体重用40万U。
每日2次,连用3 d。
黄芪0.1 mL/kg。
可按每吨饲料中添加500 g青霉素、1 000 g芪板青颗粒的比例拌料,连用7 d,同时注意圈舍消毒。
2.3 猪副伤寒患猪临床表现为排黄绿色恶臭粪便。
鼻镜、耳朵、颈部、腹部、四肢内侧皮肤出现红紫色斑,类似湿疹。
防治办法:仔猪20日龄后接种副伤寒疫苗。
发病猪群饲料中拌芪板青粒和恩诺沙星、阿莫西林粉;饮水中补液盐和电解多维,剂量按药物说明书执行。
猪附红体病的症状及治疗方案.doc
猪附红体病的症状及治疗方案概述:猪附红体病,是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简称,也叫红皮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多种动物和人的红细胞表面、血浆及骨髓液等部位所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属于寄生虫性疾病。
对于附红体病,很多养猪人并不是很了解,所以没有及时做好防控工作,或误诊,最终导致严重损失。
故此,514193兽药招商网小编为帮助大家养好猪,做好猪附红体病的防治工作,特为本病做以下介绍,希望你能掌握好,学以致用。
一、猪附红体病是如何发生的?引起猪附红体病的原因及该病的流行特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主要感染对象:各年龄段的猪均易感染此病,但主要危害仔猪和架子猪。
2、传播途径:并群、争夺排位、分娩、慢性传染病、过度拥挤、恶劣天气、更换饲料等应激时,导致抵抗力下降而发病。
此外,活的媒介如疥螨、虱子、吸血昆虫(如刺蝇、蚊子、蜱等)传播是重要的传播媒介,还可以通过猪舔食断尾的伤口、互相斗殴直接传播。
2、易发季节:气候突变时极易造成该病的流行且流行速度快,规模化猪场几乎每年都有发生,特别是仔猪最易感。
3、发病情况:病程来势猛,结束慢,病程为3-11天左右,死亡率低。
但是暴发本病、防治措施不到位,因继发感染可导致较大损失。
二、附红体病猪有哪些症状?猪患附红体病后主要表现为,体温上升到40-41.5℃,稽留热,患猪先流清鼻涕,精神差,食欲下降,呼吸急促;严重贫血,皮肤及可视粘膜苍白,黄疸,个别牛有血尿;四肢无力,步态不稳,喜卧。
三、如何预防猪附红体病的发生1、加强饲养管理。
老生常谈,预防哪个病首先要做好的就是这个,在这还是有必要再说下。
因为,只要做好猪群的饲养管理,才能减少疾病的发生,提高生猪抵抗力,最终达到预防附红体病的作用。
主要包括饲养、卫生(包括对猪舍、猪用器具的消毒)、温度控制、猪场管理四个方面。
2、加强对猪体外寄生虫的杀灭(尤其是夏秋季节)。
3、免疫接种。
合理安排,集中免疫,尽量避免出现应激现象。
4、发现病猪要及时隔离,对其进行对症治疗。
猪红皮病用什么药治疗,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猪红皮病用什么药治疗,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对于病猪一般可以1次肌肉注射银黄注射液或者三黄注射液10-15ml,每天2次,连用3-5天,或者将石膏30g,金银花、野菊花、连翘各15g,柴胡与各牛蒡子10g,陈皮与甘草各6g煎汤去渣后1次灌服进行治疗。
而在进行预防时,一般可以在该病的流行季节,把适量的土霉素或者金霉素添加剂添加至饲料中进行预防,平时还要减少不良应激发生的几率,尽量降低该病发生的几率。
一、猪红皮病用什么药治疗1、药物种类(1)1次肌肉注射银黄注射液或者三黄注射液10-15ml,每天2次,连用3-5天。
(2)准备金银花15g、野菊花15g、石膏30g、连翘15g、柴胡10g、牛蒡子10g、陈皮6g以及甘草6g,将其煎汤去渣,再1次灌服。
2、如何预防(1)在该病的流行季节,一般需要在饲料中加入适量的土霉素或者金霉素添加剂进行预防。
(2)对猪进行打耳号、阉割、预防注射、断尾等活动时,需要更换器械并严格消毒,防止感染。
(3)确保猪舍以及饲养用具的干净卫生、减少不良应激等措施一般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4)在昆虫多的夏秋季节一般需要经常喷洒杀虫药物,防止昆虫叮咬猪群,以此来切断传染源。
(5)对于新购入的猪,一般需要进行血液检查,避免引入病猪或者隐性感染猪。
二、猪红皮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1、发病原因(1)红皮病(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多种因素引发的疾病,而应激反应是造成该病发生的重要原因,在一般情况下,该病只会发生在抵抗力低下的猪身上,而多发的季节则是温暖的夏季,尤其是高温高湿的天气。
(2)当出现过度拥挤、长途运输、恶劣的天气、饲养管理不良、更换圈舍或饲料等因素后,在猪群中便有可能发生该病。
2、症状(1)当猪染上猪红皮病之后,它的耳朵、颈下、胸前、腹下、四肢内侧等部位的皮肤一般会发红发紫,用指压也不褪色,从而变成了红皮猪。
(2)病猪通常会出现四肢抽搐、发抖、腹泻、体温升高、不能站立、卧地不起、流涎、心悸、呼吸加快等症状,而且部分猪的耳廓、尾以及四肢末端一般还会出现坏死。
8种猪的常见皮肤病临床症状(有图)与治疗
8种猪的常见⽪肤病临床症状(有图)与治疗猪发⽣⽪肤病看似⼩病,但影响⽣长发育、降低饲料报酬、影响贸易、降低销售价格、影响免疫应答、影响种猪利⽤年限,还是要及时治疗避免损失。
病因分析引起猪⽪肤病的常见因素(1)圈舍卫⽣条件差、湿热熏蒸、⽪肤不清洁、通风不好、饲养密度⼤等。
(2)饲料单⼀、营养缺乏,特别是维⽣素、矿物质缺乏和缺锌等。
(3)昆⾍蚊蝇增多、驱⾍不到位、化学药品刺激以及慢性消化道疾病,新陈代谢絮乱,内分泌失调等也可引起该病发⽣。
诊断治疗1、猪疥癣猪疥癣⼜称猪癞,由疥癣⾍寄⽣引起。
对仔猪为害严重,常成为僵猪。
寒冷季节发⽣较多,多寄⽣于猪的⽿、眼、背、臀部及体侧⽪肤深层,导致⽪肤发炎发痒,常见落屑、脱⽑。
⽪肤呈污灰⽩⾊,⼲枯,增厚,粗糙有皱纹和龟裂,猪只消瘦,失去弹性,有痂⽪,常擦痒不⽌。
病猪⽣长停滞,精神萎靡,⽇益消瘦,重者可引起死亡,内脏⽆病变。
治疗:⽤精制敌百⾍配成0.5%的⽔溶液,先擦患,部或喷洒猪体,5天后再治⼀次。
或者使⽤除癞灵、双氯聚酯等。
饲料中添加伊维菌素、阿苯达唑粉。
2、渗出性⽪炎(⼜称油⽪病)由葡萄球感染引起,多发于哺乳与断奶仔猪。
在眼睛周围、⽿廓、腹部等出现红斑、⽔泡,⽔泡破溃后⽔泡液呈棕黄⾊,如⾹油样,⼲燥后形成鳞⽚状、棕灰⾊的结痂,有痒感,痂⽪脱落后,露出鲜红⾊创⾯。
治疗:肌注青霉素+鱼腥草,1.使⽤消毒液(如原典清)原液直接涂抹,或者兑⽔进⾏药浴与喷洒。
2.⽤0.1%⾼锰酸钾⽔浸泡发病仔猪⾝体1-2分钟,头部⽤药棉沾⾼锰酸钾⽔清洗病灶,然后擦⼲、凉⼲涂上龙胆紫。
3、湿疹长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造成的,夏秋季节发病较重。
腹下或⼤腿内侧⽪肤出现黄⾖⼤⼩的扁平丘疹、⽔泡、脓疱,最后形成溃疡。
病程长者常出现局部感染,糜烂或化脓,最后猪体消瘦、虚弱。
⽆传染性,体温不⾼,丘疹不规则,有奇痒。
治疗:多晒太阳,保持圈舍⼲燥。
可给病猪静脉注射氯化钙或葡萄糖酸钙10~20毫升,同时内服维⽣素A 5000IU,维⽣素C⽚和复合维⽣素B⽚各0.5~2克。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症状及治疗方法.doc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症状及治疗方法概述:猪附红细胞体病又叫红皮病,是由寄生于猪红细胞或血浆中的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
附红细胞体病主要破坏猪体红细胞造成机体贫血,很容易引起继发感染。
近年来本病在我国广泛流行,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
并伴发或继发其他疾病,对养猪业的危害很大。
各种年龄的猪都易感染,但母猪和生长肥育猪一般为单一感染,而仔猪容易并发大肠杆菌感染。
一、症状①急性和亚急性型主要表现为突然死亡。
病猪耳部及腹下皮肤发红,体温40℃~41.5℃,高热不退,口渴,呼吸急促,食欲废绝,有的咳嗽,呈犬坐姿势,四肢抽搐,严重的耳部及四肢末梢出现紫色斑块。
②消瘦、贫血,有的全身出现黄疸症状。
前肢水肿,有的患猪因后肢无力而不能站立,口、鼻流出血性泡沫状分泌物,有的在后期出现红色尿液。
病程1~3天。
③怀孕母猪流产、早产和产弱胎、死胎,哺乳母猪乳汁减少或无乳。
④仔猪呼吸急促,拉黄白色水样稀便,内有气泡并腥臭,粪便污染肛门及后肢,治疗不及时死亡率很高。
⑤成年患猪体温39.5℃~40℃,精神不振,咳嗽,食欲不好,眼结膜发黄,皮肤发白、干燥并脱皮,粪便干燥,有时拉稀,随着病情加重,尿液由淡黄色变为深黄色,病猪越来越瘦,可视粘膜黄染,眼圈发黑,耳朵和四肢内侧出现蓝紫色斑点或斑块,一般出现斑点后不久即衰弱死亡,血液稀薄。
本病传染性不强,流行特点是个别猪场或部分猪发病。
二、诊断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不难进行初步诊断。
确诊需做实验室检验,方法有显微镜检查、血清学检查、动物接种等。
三、预防①预防本病一般应着重抓好节肢动物的驱避。
实践证明,在疥螨和虱子不能控制的情况下要控制附红细胞体病是不可能的。
②加强饲养管理,给予全价饲料,保证营养,增加机体的抗病能力,减少不良应激都是防止本病发生的条件。
③在发病期间,可用土霉素或四环素添加饲料中,剂量为600克/吨饲料,连用2~3周。
四、治疗目前用于猪附红细胞体病治疗的药物主要有如下几种。
猪红皮病的原因分析与防治
高, 全身发红 , 精神沉郁, 采食下降。猪痘感染部位通
常仅限于腹部 ( 身体侧 面、 腹壁和股内侧 ) 或咽喉 , 长出红斑 , 逐渐形成斑点 , 出现丘疹 , 发展为水疱 后 形成脓疱 , 脓疱破裂 , 结痂。偶而也出现在背部 、 面部 和乳房。附红细胞体病毛孑 有铁锈色 出血点或渗 出 L
尿色发红 ; 后期皮肤发黄 , 黄疸 , 尿液为血尿。根据全 群各感染 阶段可判断是否为附红细胞体病。弓形体
病为血液原虫病 , 引发猪体温升高到 4 . 4 . , 0 ~2 高 5 0 热稽 留 。耳 、 、 下等 皮肤 上 出现 红斑 , 而变为 暗 胸 腹 继
红色或紫黑色。少食粪 干, 后期下痢 , 鼻孔流浆液性 或水样粘液 , 呼吸困难 , 呈腹式呼吸。圆环病毒病病 猪身上有多处界 限分 明的 圆形或不规则形 隆起 , 呈 红色或紫红色 , 中央有黑色病灶。猪体消瘦苍 白, 呼 吸 困难 ,腹 泻 。猪瘟 会导致 病猪 长期 高烧 不退 ,
静脉注射时用生理盐水稀释至 5 缓慢注射 ( % 母猪配 种前 、 产前 4 小时 、 8 产后 8 小时内 ) 直至尿液清亮 。 , 附红细胞体病既是血液性传染病 ,又是免疫抑制病 及繁殖 障碍病 , 生产 中极易与 弓形体 、 温和型猪瘟 、 蓝耳病 、 圆环病毒病 、 副猪嗜血杆菌病 混合感染 , 要 注意控制。猪丹毒对青霉素类药物敏感, 可肌肉注射 “ 重症头孢”( 主要成分为氨苄西林钠 、 林可霉素、一 2 氨基乙磺酸等 ) “ 、 百克米先” 。饲料中拌入清瘟 、 等
施, 避免一氧化碳 中毒等。出现中毒症状时 , 饲料中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症状与防治.doc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症状与防治概述:附红细胞体病(老百姓称红皮病)是一种有立克次氏体所引起的热性溶血性疾病,主要由吸血昆虫传播。
主要特征是贫血。
可能和其他疾病混合感染,表现不同交叉症状。
一、临床症状:病初体温升高(40—40.7℃),精神沉郁,食欲消失,贫血和呼吸困难。
后期乏力,严重黄疸。
可能出现末端发绀,如耳朵发紫等。
剖见可见:黄疸、贫血,肝黄红色,脾显著肿大,肺和肾有小出血点。
有时有腹水、心包积水。
繁殖母猪:流产、发情失败、复配、分娩延迟。
母猪产后发烧、乳房炎和缺乳症。
仔猪贫血,无活动能力。
生长猪:拉稀,生长缓慢,与其他呼吸道疾病并发引起死亡。
二、现场诊断:1、出生仔猪贫血,母猪贫血,仔猪产后死亡或体弱。
母猪产后发烧,厌食,母猪发情失败,重复配种,仔猪生长缓慢。
2、显微镜血液推片检查。
可见红细胞周围被明亮的虫体附着,可对显微镜视野进行调整,利于观察。
3、使用治疗方法进行诊断。
三、本病的预防:1、种猪群无附红细胞体病,引种时对入群猪进行检查。
以防传入。
2、控制外寄生虫。
3、做好器械消毒(耳号钳、剪尾钳、去势刀、注射针头等)。
四、本病的控制和治疗:1、空怀和妊娠前中期母猪在饲料中阿散酸90—100ppm(90—100克/吨)。
怀孕后期母猪添加50ppm(50克/吨)。
2、发烧母猪和仔猪颈部肌肉注射得米先(即长效土霉素)11毫克/千克体重,连续2—3天。
3、生长猪饲料添加阿散酸100ppm。
4、可使用血虫净(兰州产)或市面销售的其他产品等。
饲料种可添加尼可苏等商业产品。
发生附红细胞体病场,最好请兽医专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制定一个综合的治疗和控制净化方案。
五、注意事项:本病治疗过程中有反复,治愈后还会长期带毒。
阿散酸属砷制剂,要严格按照药品说明添加,以防砷中毒。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综合防治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综合防治猪附红细胞体病俗称红皮病,夏秋季节易暴发和流行。
笔者结合临床实践经验,介绍以下防治要点,供兽医界同人及养猪户参考。
重在预防目前尚无定型的疫苗可对本病进行有效控制,但通过以下途径可达到较好的预防效果。
改善饲养环境:加强猪舍通风降温,在易发病季节用百毒速杀或聚维酮碘消毒剂每天进行-次空气消毒,用应激速安等降暑药物给猪饮水降暑,增强抵抗カ。
控制传播途径:猪附红细胞体病主要通过蚊子叮咬传播,因此,消灭蚊子,是防治本病的重要环节。
人们常用蚊香和气雾剂驱蚊,效果并不理想,用含敌敌畏成分的挥发性药物则易引起猪中毒,相比而言,用特效乳化剂虫不叮直接喷酒猪体,每3天喷l次,用エ省,花钱少,效果好。
药物预防控制:用圆毒金刚、复方磺胺间甲氧粉、金美克、美沙、吉速康等药物拌料饲喂,不但能有效控制本病,还能预防链球菌病、弓形体病、喘气病、焦虫病等。
及时诊断及时发现,准确诊断,早期用药是治好本病的关键。
本病的主要症状:病猪精神委靡,采食量下降,体温升高(4O摄氏度~42摄氏度),呼吸加快(容易被误诊为流感),进而出现停食、排算盘珠状粪便、呕吐,尿变黄、皮发红,重症猪耳尖、鼻镜、四肢、尾部出现紫红色斑块。
产子前后的猪最易发病(容易被误诊为产后炎症),往往表现出乳房、阴门水肿。
初生子猪发病后拉油样稀便,皮肤为橙红色。
随着病情的加重,病猪会出现皮肤苍白或黄染,或出现溃疡斑。
以上这些症状,容易与猪瘟、流感、弓形体病、链球菌病、副伤寒、焦虫病等混淆,在诊断中必须加以区别,可进行病理解剖和采血检查以确诊。
值得注意的是,猪附红细胞体病发生时,常常与以上那些病混感或并发,准确诊断,オ能为治疗提供正确的依据。
正规治疗治疗猪附红细胞体病,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只用青霉素之类的药消炎、退热,似乎有效,但治标不治本。
用单-治附红细胞体病的药,却是治本不治标,贻误病情,使治疗归于失败。
所以,治疗猪附红细胞体病,必须有-个确切正规的治疗方案。
猪“红皮病”的病因分析及综合防治
前 ,疫 苗 尚 不能 很 好地 解 决 支 原体 感 染 的 问题 ,只 能减
少 发 病 率 和 减 轻 临 床 症 状 ,因 此 ,药 物 的 使 用 就 显 得 格
环 内酯 类药 物治疗 效 果可 辅助 做 出判 断 。
4 小 结
外 重 要 ,可选 择 的 药物 有 延胡 索 酸 泰 妙 菌 素 和大 环 内酯
含抗 凝 剂 的 血液 冷 却至 室 温后 倒 ,可 见试 管 壁 粘有 颗
粒状 血凝 块 。 5 病 原 学 检 验
病 可常年 发生 , 以蚊 、 活动 猖獗 的 6 9月份 发病 最 多 。 但 蝇  ̄
该病 是 一种 流行 快 、 染性 强 、 传 发病 率 和死 亡率 高 、 害 十 危
维普资讯
20 年( 2 卷) 9 08 第 9 第 期
但 此类 型支 原体感 染 较其 他 支原体感 染 稍 晚 出现 。
3 1 临床 症 状 .
综合版 河 南 畜 牧 兽 医
见的 种 病 原体 , 中猪 肺 炎 支 原体 单 独感 染 时 , 不 会 其 并
分 严重 的 重要 疫病 。据调 查 , 近几 年该 病在 全 国和 我省 大
部 分 地 区 时 有 发 生 .是 近 几 年 来 危 害 养 猪 业 健 康 发 展 的 较
该病 发 生后 可通 过采 血 、 片 、 色 , 6 0倍 显 微镜 制 染 在 0
下 进 行 观 察 , 看 到 红 细 胞 和 血 浆 中 有 球 形 、 状 、 圆 可 环 椭
可 发病 . 以幼 龄 猪 只发病 最多 , 死亡 率 最高 。 病 流行 但 且 该 初 期 以 种 猪 多 发 . 行 中 后 期 仔 猪 和 育 肥 猪 最 易 感 染 。 该 流
猪身上起红点治疗方法
猪身上起红点治疗方法猪身上起红点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包括感染、过敏、创伤等。
以下是猪身上起红点的一些常见治疗方法。
1. 预防和控制感染:如果猪身上起红点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可以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选择合适的抗生素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可以咨询兽医师来获取专业建议。
同时,保持猪舍的环境清洁卫生,定期消毒以预防感染。
2. 缓解过敏反应:如果红点是由过敏引起的,可以采取一些方法缓解过敏反应。
首先,确定引起过敏的原因,并尽量避免接触这些物质。
其次,可以使用抗过敏药物,如抗组胺药物,来减轻过敏症状。
建议在使用任何药物之前先咨询兽医师。
3. 创伤处理:如果红点是由创伤引起的,及时处理创伤可以帮助加速愈合过程。
首先,用温水和抗菌肥皂清洗伤口,并轻轻擦干。
然后,涂抹抗菌药膏或使用创口敷料,以预防感染。
如果创伤较严重,建议及时就医,由专业兽医师进行处理。
4. 温水浴:温水浴可以帮助放松猪的肌肉,促进血液循环,并缓解红点引起的不适。
将猪放入温水中浸泡一段时间,温度约为38-40C。
浸泡时间可以根据个体情况和舒适度来决定,一般为10-15分钟。
注意保持水温适宜,防止猪受到烫伤。
5. 环境改善:红点可能是由于环境不良引起的,如过热、潮湿、脏乱等。
改善猪舍的环境可以预防或减轻猪身上起红点的情况发生。
保持猪舍通风良好,控制室温,保持干燥清洁,定期清理污物,提供足够的饮水和营养均衡的饲料。
6. 饲料调整:有时,红点可能是由于饲料过敏引起的。
可以尝试调整猪的饲料,停止或更换可能导致过敏的饲料成分。
建议咨询专业兽医师或动物营养师,根据猪的健康状况和饲养环境来确定适宜的饲料配方。
总之,猪身上起红点可能有多种原因,治疗方法也会因病因不同而不同。
在采取任何治疗方法之前,建议咨询兽医师或专业兽医团队的建议,以确保猪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同时,加强猪舍的管理和饲养环境的改善,可以预防和减轻猪身上起红点的情况发生。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症状及治疗措施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症状及治疗措施猪附红细胞体病又叫红皮病,是由寄生于猪红细胞或血浆中的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
附红细胞体病主要破坏猪体红细胞造成机体贫血,很容易引起继发感染。
流行特点:1、传播途径:吸血昆虫,如:蚊虫、吸血蝇、猪虱等叮咬是主要传播途径;猪只相互斗殴、舔食断尾的伤口或饮食被血液污染的水和饲料发生直接传播;被污染的器械传播;怀孕母猪感染后,可通过胎盘直接传染给胎儿,此外,人工授精也可传播该病。
2、流行季节: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高温高湿季节多发。
3、易感猪群:体病可发生于各年龄和品种猪,通常发生在脯乳仔猪和怀孕母猪以及免疫力低下的育肥猪身上。
仔猪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
临床症状:一般症状:本病潜伏期一周左右,病猪体温突然升高40-41.5 ℃,皮肤发红,精神萎靡,食欲减退,呼吸困难。
随着病情的发展,患病猪体力下降,走路摇摆不稳,喜欢堆卧,便秘或腹泻;背腹部毛色铁锈色,皮肤苍白,可视粘膜苍白,轻度黄疸;尿液淡红或呈红褐色。
患病后期可视粘膜黄疸或苍白,患病猪体型消瘦,贫血,相当多病猪眼圈、肛门周围皮肤发青;耳尖变干发绀,边缘向上卷起,排血红蛋白尿,最后呼吸困难,衰竭死亡。
仔猪症状:7—10日龄仔猪多发,体温升高至40.5-42 ℃;结膜苍白或变黄;四肢抽搐发抖;腹泻粪便深黄色或黄色粘稠,有腥臭味,死亡率在20-90%,部分很快死亡。
大部分仔猪临死前四肢抽搐或划地,有的角弓反张。
断奶仔猪多发病于40-60日龄,病猪嗜睡,精神沉郁,喜扎堆,体温升高,病程时间延长,体质弱的仔猪皮肤苍白,大部分病猪结膜发炎。
母猪症状:怀孕母猪和哺乳母猪患病精神不振,喜卧,体温升高,大部分病猪皮肤发红,个别猪中后期皮肤黄染或苍白,部分怀孕母猪出现流产,产死胎,产弱仔,胎儿或死胎皮肤苍白,皮下脂肪黄染。
病愈母猪死胎率高,哺乳母猪发情延迟。
病理变化:主要病变贫血,黄疸,发病猪皮肤、黏膜苍白黄染,部分猪全身皮肤发红;血液稀薄,凝固性差;淋巴结肿大多汁呈土黄色;肝脾肿大,边缘有米粒大隆起的紫色梗死灶;胆囊肿大胆汁变多;肾脏贫血,有出血点。
猪常见红皮病鉴别与诊断治疗
猪常见红皮病的鉴别与诊断治疗引起猪皮肤发红的常见原因晒伤常见于白猪背部、体侧皮肤发红,多由于暴晒于阳光之下,引起皮肤晒伤。
过敏过敏体质的猪会因紫外线光、风、花粉、颗粒、个别药品等发生过敏。
如营养缺乏或管理不当造成光敏性皮炎。
体表寄生虫疥螨病引起瘙痒摩擦,毛、皮脱落,全身发红,严重的成皮肤病。
蚊虫叮咬引起皮肤感染皮肤表面有小红疙瘩。
外伤感染引起的局部或全身感染猪相互嘶咬、划伤、擦伤等严重外伤易引起败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感染,引发败血症,身上绀紫。
葡萄球菌病猪眼睛的周围、鼻、唇和耳后皮肤呈红褐色斑点,斑点逐渐变大;后期红斑覆盖全身,皮肤和脓疱浆液相互混合形成油性渗出物,皮肤潮湿油腻,即成油皮猪。
猪丹毒皮肤呈多发性紫红色菱形隆起,严重的猪背部连成红色背斑。
普通感冒气温骤降,伤风着凉引起猪体温升高,全身发红,精神沉郁,采食下降。
猪痘感染部位通常限于腹部(身体侧面、腹壁和股内侧)或咽喉,长出红斑,逐渐形成斑点,出现丘疹,发展为水泡;后形成脓疱,脓疱破裂,结痂。
偶而也出现在背部、面部和乳房。
附红细胞体病毛孔铁锈色出血点或渗出性出血点,初期皮肤发红,尿液发黄,中期皮肤苍白,尿色发红,后期皮肤黄疸,尿液为血尿,根据全群各感染阶段判断红皮是否为附红细胞体病。
弓形体病为血液原虫引发猪体温升高到40.5℃~42℃,高热稽留。
耳、胸、腹下等皮肤上出现红斑,继而变为暗红色或紫黑色。
少食粪干,后期下痢,鼻孔流浆液性或水样黏液,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
圆环病毒病身上有多处界限分明的圆形或不规则形隆起,呈红色或紫红色,中央有黑色病灶。
猪体消瘦苍白,呼吸困难,腹泻。
猪瘟长期高烧不退,41℃~42℃,皮肤发红,连用抗菌药无效,腹部、耳尖、尾部、鼻端发绀,后驱麻痹。
猪流感全身发红,少数病猪后耳部、腹下、大腿内侧皮肤发绀,病死后皮肤淤血,口鼻流多样泡沫。
蓝耳病高热稽留,周身发红,耳部发绀,呼吸困难。
管理不当各种中毒应激,如霉菌毒素中毒、霉菌毒素性肾病、T-2毒素中毒都能引起皮肤红紫斑。
红皮病处理措施,赶紧收藏
红皮病参考处理措施,赶紧收藏!一、猪场方面(一)加强饲养管理和猪舍周边环境的控制1、在高温季节,首抓防暑降温,想办法提高母猪采食量,多喂湿料,尤其对呈现出亚健康的猪群,在料中或饮水中添加鱼肝油或种猪多维,既提高采食量,补充营养,又增强体质。
2、降低猪群饲养密度,建议3~10月份期间7~15公斤保育仔猪饲养密度为0.26~0.28m2 /头,加强通风,减少舍内尘埃。
3、清除猪舍周边5米内的杂草及杂物,并用烧碱或石灰水定期消毒。
4、定期清理粪沟(每周不少于3次),防止粪水在猪舍周边沉积。
5、加强灭蚊灭蝇工作,猪场可选用倍特、灭虫菊酯或喷洒2~3%敌百虫的方式进行灭蚊虫。
注意:杀蚊虫的时间选择在晴天并在晚饭后进行效果最佳。
(二)加强药物预防1、定期(每隔2~3个月)对猪群进行保健(尤其是针对附红细胞体保健),尽量降低或控制呼吸道疾病的发生率,增强种猪体质。
2、增加营养性药物,针对不同猪群健康状况可使用多康、胖维他、多维、AB速补、柠檬酸或B族维生素,增加猪群采食量以提高猪群自身抵抗力。
3、加强母猪分娩过程中的吊针,加强产后母猪保健,增强母猪抵抗力,减少炎症的发生(含乳房炎、子宫炎),减少母猪排毒。
4、加强驱虫,因今年红皮病发生早,为便于控制,已制订了3月份驱虫计划。
注意:对发病大小猪只,尽量避免肌注给药形式,以减少对猪群的应激。
并少使用对肾脏损伤较大的药物(如磺胺、氨基糖帖类药物)。
(三)合理调整免疫红皮病多数是由于猪群混合感染圆环病毒和蓝耳病病毒引起,因此,猪场应加强蓝耳病疫苗的免疫(要求四月底之前完成)。
并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种猪与仔猪的免疫程序(免疫程序的更改需得到集团生产部与股份生产技术部的批准)。
(四)推荐治疗方案1、外用⑴0.5~1%硫磺泥水:硫磺用酒精化开后用黄泥水配成0.5~1%的硫磺黄泥水,喷在猪只身上,每天1~2次,连用3~5天。
⑵倍特、螨净按说明加大1.2~1.5倍剂量使用。
最好在晚上带体喷洒,连用三天后,一周两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猪常见红皮病的治疗
概述:晒伤常见于白猪背部、体侧皮肤发红,多由于暴晒于阳光之下,引起皮肤晒伤。
过敏过敏体质的猪会因紫外线光、风、花粉、颗粒、个别药品等发生过敏。
如营养缺乏或管理不当造成光敏性皮炎。
体表寄生虫疥螨病引起瘙痒摩擦,毛、皮脱落,全身发红,严重的成皮肤病。
蚊虫叮咬引起皮肤感染皮肤表面有小红疙瘩。
外伤感染引起的局部或全身感染猪相互嘶咬、划伤、擦伤等严重外伤易引起败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感染,引发败血症,身上绀紫。
葡萄球菌病猪眼睛的周围、鼻、唇和耳后皮肤呈红褐色斑点,斑点逐渐变大;后期红斑覆盖全身,皮肤和脓疱浆液相互混合形成油性渗出物,皮肤潮湿油腻,即成“油皮猪”。
猪丹毒皮肤呈多发性紫红色菱形隆起,严重的猪背部连成红色背斑。
普通感冒气温骤降,伤风着凉引起猪体温升高,全身发红,精神沉郁,采食下降。
猪痘感染部位通常限于腹部(身体侧面、腹壁和股内侧)或咽喉,长出红斑,逐渐形成斑点,出现丘疹,发展为水泡;后形成脓疱,脓疱破裂,结痂。
偶而也出现在背部、面部和乳房。
附红细胞体病毛孔铁锈色出血点或渗出性出血点,初期皮肤发红,尿液发黄,中期皮肤苍白,尿色发红,后期皮肤黄疸,尿液为血尿,根据全群各感染阶段判断红皮是否为附红细胞体病。
弓形体病为血液原虫引发猪体温升高到40.5℃~42℃,高热稽留。
耳、胸、腹下等皮肤上出现红斑,继而变为暗红色或紫黑色。
少食粪干,后期下痢,鼻孔流浆液性或水样黏液,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
圆环病毒病身上有多处界限分明的圆形或不规则形隆起,呈红色或紫红色,中央有黑色病灶。
猪体消瘦苍白,呼吸困难,腹泻。
猪瘟长期高烧不退,41℃~42℃,皮肤发红,连用抗菌药无效,腹部、耳尖、尾部、鼻端发绀,后驱麻痹。
猪流感全身发红,少数病猪后耳部、腹下、大腿内侧皮肤发绀,病死后皮肤淤血,口鼻流多样泡沫。
蓝耳病高热稽留,周身发红,耳部发绀,呼吸困难。
管理不当各种中毒应激,如霉菌毒素中毒、霉菌毒素性肾病、T-2毒素中毒都能引起皮肤红紫斑。
一氧化碳中毒,冬季出生的猪出现一致性的皮肤鲜红色。
潮湿环境下母猪接触粪尿、酚类消毒剂或石灰,可在乳头和乳房皮肤上发生一过性红斑。
不同病因的防治方法
1.原发病变类型,重点加强体表治疗与管理。
晒伤:应迅速给猪群采取防暑降温措施,如遮盖遮阳篷,降低猪舍温度,多饮水,水中加入抗应激防中暑的药物,如万力补、藿香正气水。
体表寄生虫:用净乐威拌料驱虫,连喂7天,驱除猪体内外寄生虫。
加强管理:喷洒或在饲料中加入灭蚊蝇的药物,防止猪被蚊虫叮咬。
加强看护,减少猪只间的嘶咬,避免外伤的发生。
勤清圈,科学合理消毒,减少粪尿潮湿,改善采暖措施,避免一氧化碳中毒等。
饲料中
加入脱霉剂克霉,出现中毒症状时,每袋克霉拌500斤饲料,连喂7天,症状消除后按正常量添加,尤其夏季可最大限度地减少霉菌毒素的蓄积中毒。
对过敏体质的猪,应避免阳光直射,慎重使用药品,出现感光过敏应适量加入维生素C、地米、葡萄糖等。
由外伤引起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病变,肌注感必治+重症头孢或增效磺胺;外用消毒剂博克或碘甘油;保持圈舍清洁干燥,防止外伤感染。
2.血液寄生虫引发皮肤病变类型,重点杀灭附红细胞体、弓形虫。
附红细胞体病交替饮水给药,控制疫情。
①1%盐+5%糖+0.2%~0.5%小苏打(粪干用0.5%小苏打,不干后用正常量0.3%)。
②黄金大败毒+万力补。
全群治疗:黄金大败毒+冀中无敌+弓红正气拌料。
用博克严格消毒。
个体治疗:⑴百克米先肌注或静注,静注时用生理盐水稀释至5%缓慢注射(母猪配种前、产前48小时、产后8小时内),直至尿液清亮。
体温高者,适量配合解百热+IRNA,迅速提高免疫力。
⑵恢复期肌注补血速,改善贫血状况。
⑶净乐威拌料灭虱螨,避免蚊虫叮咬。
附红细胞体病既是血液性传染病,又是免疫抑制病及繁殖障碍病,生产中极易与弓形体、温和型猪瘟、蓝耳病、圆环病毒病、副猪嗜血杆菌病混合感染,要注意混感的控制。
弓形体病饮水、拌料治疗,同治附红细胞体病,发病猪肌注高科863重症急救、维生素C,一天各一针,连3天。
3.猪丹毒,丹毒菌对青霉素类药物敏感,故肌注解百热+重症头孢+IRNA、百克米先(分开注射)。
4.由不同类型的病毒引起的皮肤病变,重点在于防疫保健,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病力,清热解毒,综合治疗。
猪流行性感冒肌注冀中核动力+重症头孢+免疫核糖核酸,效果很好。
猪瘟、圆环、蓝耳烈性病毒病:将科学有序的免疫防疫放在首位,定期的保健防御很关键,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治疗方案:
1.重在饮水方案:①1%盐+5%糖+0.5%小苏打。
②黄金大败毒+万力补交替饮用3天~5天。
病毒病不好治,但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
2.拌入清瘟凉血解毒的中药:高热圆蓝混感康+替米考星/头孢噻呋钠粉+大量葡萄糖粉、鱼腥草粉+克霉+激生肽,5天~7天。
配合肌注:重症病畜先肌注一支10头份猪瘟苗;耳部静脉放血;双黄连注射液;一针红+IRNA排疫肽+干扰素肌注。
猪病复杂多样,我们应准确地鉴别诊断,合理治疗。
尤其到了夏季,应特别注意附红细胞体病及其继发混感的疾病的防控与治疗。
为猪创造条件,精细管理,才能养好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