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476-91煤的元素分析方法代替GB476-1979
9-GBT476煤的元素分析方法
煤的元素分析方法GB/T 476-2001代替GB/T 476-1991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煤中碳氢分析的三节炉法、二节炉法以及煤中氮测定的半微量开氏法的方法原理、试剂和材料、装置、试验步骤、结果计算及精密度等,本标准还规定了煤中氧含量的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褐煤、烟煤和无烟煤。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12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ISO 11722,ISO 1171,ISO 562 eqv)GB/T 214 煤中全硫的测定方法(ISO 334 eqv)GB/T 218 煤中碳酸盐二氧化碳含量的测定方法(ISO 952 eqv)3 碳、氢测定3.1 方法原理一定量的煤样在氧气流中燃烧,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分别用吸水剂和二氧化碳吸收剂吸收,由吸收剂的增量计算煤中碳和氢的含量。
煤样中硫和氯对碳测定的干扰在三节炉中用铬酸铅和银丝卷消除,在二节炉中用高锰酸银热解产物消除。
氮对碳测定的干扰用粒状二氧化锰消除。
3.2 试剂和材料3.2.1 碱石棉:化学纯,粒度1~2mm;或碱石灰(HG 3-213):化学纯,粒度0.5~2mm。
3.2.2 无水氯化钙(HG 3—208):分析纯,粒度2~5mm;或无水高氯酸镁:分析纯,粒度1~3mm。
3.2.3 氧化铜(HG 3—1288):化学纯,线状(长约5mm)。
3.2.4 铬酸铅(HG 3—1071):分析纯,粒度1~4mm。
3.2.5 银丝卷:丝直径约0.25mm。
3.2.6 铜丝卷:丝直径约0.5mm。
3.2.7 氧气(GB/T 3863):99.9%,不含氢。
氧气钢瓶须配有可调节流量的带减压阀的压力表(可使用医用氧气吸入器)。
9-GBT476煤的元素分析方法分析
煤的元素分析方法GB/T 476-2001代替GB/T 476-1991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煤中碳氢分析的三节炉法、二节炉法以及煤中氮测定的半微量开氏法的方法原理、试剂和材料、装置、试验步骤、结果计算及精密度等,本标准还规定了煤中氧含量的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褐煤、烟煤和无烟煤。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12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ISO 11722,ISO 1171,ISO 562 eqv)GB/T 214 煤中全硫的测定方法(ISO 334 eqv)GB/T 218 煤中碳酸盐二氧化碳含量的测定方法(ISO 952 eqv)3 碳、氢测定3.1 方法原理一定量的煤样在氧气流中燃烧,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分别用吸水剂和二氧化碳吸收剂吸收,由吸收剂的增量计算煤中碳和氢的含量。
煤样中硫和氯对碳测定的干扰在三节炉中用铬酸铅和银丝卷消除,在二节炉中用高锰酸银热解产物消除。
氮对碳测定的干扰用粒状二氧化锰消除。
3.2 试剂和材料3.2.1 碱石棉:化学纯,粒度1~2mm;或碱石灰(HG 3-213):化学纯,粒度0.5~2mm。
3.2.2 无水氯化钙(HG 3—208):分析纯,粒度2~5mm;或无水高氯酸镁:分析纯,粒度1~3mm。
3.2.3 氧化铜(HG 3—1288):化学纯,线状(长约5mm)。
3.2.4 铬酸铅(HG 3—1071):分析纯,粒度1~4mm。
3.2.5 银丝卷:丝直径约0.25mm。
3.2.6 铜丝卷:丝直径约0.5mm。
3.2.7 氧气(GB/T 3863):99.9%,不含氢。
氧气钢瓶须配有可调节流量的带减压阀的压力表(可使用医用氧气吸入器)。
GB煤的元素分析方法代替GB
GB煤的元素分析方法代替GBGB煤是国内常见的一种煤种,它具有高热值、低灰分、低硫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工业、能源等领域。
在GB煤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中,要对其元素组成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和控制其性质。
传统的GB煤元素分析方法一直是参照GB/T 380标准,采用现场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技术,进行多项元素的测定。
但是,这种方法存在着操作难度大、分析时间长、准确度不高等缺点。
针对这些问题,近年来新的GB煤元素分析方法——GB煤的元素分析方法,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一、GB煤的元素分析方法的原理及实现GB煤的元素分析方法是基于国际上通用的X射线荧光光谱(XRF)分析技术的基础上的。
XRF分析技术是将样品在X射线激发下,产生的荧光信号进行检测和分析的一种非破坏性分析方法。
其原理是通过激发样品表面的原子产生的荧光信号的能量分布来确定样品中元素的含量。
GB煤的元素分析方法的实现需要采用专业的XRF分析仪器,并根据GB/T 15741标准确定适宜的分析仪器、X射线源和检测器等参数。
实际操作时,将煤样取出后经过粉碎研磨制成粉末,再将粉末样品放在透明薄膜上,通过X射线照射样品并记录荧光谱图。
荧光谱图会自动分析出各个元素的荧光峰,根据峰面积对各个元素的含量进行计算。
二、GB煤的元素分析方法的应用价值1. 操作简便、分析快速相对于传统的GB/T 380标准方法,GB煤的元素分析方法操作难度、分析时间和准确度都有了巨大的改进。
采用XRF分析技术,仪器实现自动化显著提高了操作和分析效率。
一些厂家甚至可以采用手持便携式分析仪,实现现场检测,非常方便快捷。
2. 更加精确GB煤的元素分析方法采用非破坏性检测技术,样品与仪器不产生物理接触,避免了传统方法中样品对仪器的影响和人为误差的产生,可以更加准确地检测出煤中元素的含量,并更好地掌控和调整与其相关的生产和使用环节。
3. 更具经济性GB煤的元素分析方法无需重整样、增加标准样处理过程,避免了传统GB/T 380标准方法消耗耗材的问题,同时也避免了样品处理中可能发生的误差,减少了检测成本。
煤的工业分析
返回实验1 煤的工业分析一、实验目的1.掌握煤的工业分析方法.2.了解煤的使用性能及煤种的判断方法。
3.学会用经验公式计算煤的低发热量。
二、实验原理固体燃料煤是由极其复杂的有机化合物组成的,通常包含碳(C)、氢(H)、氧(O)、氮(N)、硫(S)五种元素及部分矿物杂质(灰分A)和水分M。
对煤进行成分分析,常采用元素分析和工业分析两种方法。
其中元素分析可参照GB476—79《煤的元素分析方法》进行;而工业分析则是我国工矿企业中采用的一种简易分析方法,即通过对实验室中的空气干燥基煤样所含挥发分V、固定碳FC、灰分A和水分M进行测定以得到煤的工业分析成分的方法。
若分别以Vad、FCad、Aad和Mad,表示空气干燥基下煤样中挥发分、固定碳、灰分和水分的重量百分含量,则有:Vad+Fcad+Aad+Mad=100工业分析方法由于比较简单,一般工厂都可进行,且对于了解固体燃料的使用性能已能满足要求,因而得到广泛应用.实验中所遵循的原理为热解重量法,即根据煤样中各组分的不同物理化学性质控制不同的温度和时间,使其中的某种组分发生分解或完全燃烧,并以失去的重量占原试样重量的百分比作为该组分的重量百分含量。
其中对水分的分析采用常规测定的方法进行。
鉴于空气干燥基下煤样中的水分为内在水分较难蒸发,故置于105~110℃的鼓风干燥箱中干燥,并进行检查,直至重量变化小于±0.001g为止;对煤的灰分的,分析采用快速灰化法,即将煤样置于815℃的马弗炉中灼烧40分钟,并检查其燃烧完全程度,直至重量变化小于±0.001g为止;而对于挥发分,由于它是煤炭分类的重要指标之一,且是煤样在特定的条件下受热分解的产物,故采取将煤样放入带盖的瓷坩埚中,置于900±10℃的马弗炉中隔绝空气加热7分钟,冷却后称重,以失重减去水分即为挥发分重量.上述各组分的计算式为:水分: Mad=(失重/样品重)×100灰分: Aad=(灰重/样品重)×100挥发分: Vad=(失重/样品重)×100-Mad各组分的测定允许误差列于附录中。
煤炭检验标准对照表
煤炭检验标准对照表煤炭作为重要的能源资源,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
为了保证煤炭质量的稳定和可靠,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煤炭检验标准。
本文将介绍煤炭检验标准对照表,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不同国家对煤炭质量的要求和检验方法。
1. 煤炭基本性质检验标准。
煤炭的基本性质包括灰分、挥发分、固定碳、水分等指标。
不同国家对于煤炭基本性质的检验标准有所不同。
例如,中国国家标准规定煤炭挥发分的检验方法为GB/T 212-2008,而美国则采用ASTM D3175-17进行挥发分的检验。
这些标准的制定旨在保证煤炭基本性质的准确检测,为煤炭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2. 煤质化验方法标准。
煤炭的质量化验是评价煤炭质量的重要手段。
各国对于煤炭的化验方法也有相应的标准规定。
例如,煤炭的元素分析采用的标准有ISO 1171:2003(E)、GB/T 476-2008等。
这些标准规定了煤炭中各种元素的化验方法和分析要求,保证了煤炭质量的准确评价。
3. 煤炭灰熔点检验标准。
煤炭灰分的熔点是评价煤炭燃烧特性的重要指标。
不同国家对于煤炭灰熔点的检验方法也有相应的标准规定。
例如,欧洲标准EN 15370:2007规定了煤炭灰分的熔点检验方法,而中国国家标准GB/T 214-2007也对灰分的熔点进行了详细规定。
这些标准的制定有助于保证煤炭燃烧特性的准确评价。
4. 煤炭硫分检验标准。
煤炭中的硫分是影响大气环境的重要因素。
各国对于煤炭硫分的检验方法也有相应的标准规定。
例如,美国采用的ASTM D4239-19对煤炭中的硫分进行了详细规定,而中国国家标准GB/T 214-2007也对硫分的检验方法进行了规定。
这些标准的制定有助于保证煤炭硫分的准确检测,为环境保护提供依据。
5. 煤炭水分检验标准。
煤炭中的水分是影响煤炭燃烧特性和运输过程的重要因素。
各国对于煤炭水分的检验方法也有相应的标准规定。
例如,澳大利亚采用的AS 1038.5-2008对煤炭中的水分进行了详细规定,而中国国家标准GB/T 212-2008也对水分的检验方法进行了规定。
煤质化验国标常用部分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GB/T 211-2007代替GB/T 211-1996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测定煤中全水分的试剂、仪器设备、操作步骤、结果计算及精密度。
在氮气流中干燥的方式(方法A1和方法B1)适用于所有煤种;在空气流中干燥的方式(方法A2和方法B2)适用于烟煤和无烟煤;微波干燥法(方法C)适用于烟煤和褐煤。
以方法A1作为仲裁方法。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474 煤样的制备方法GB/T 19494.2 煤碳机械化采样第2部分:煤样的制备(GB/T 19494.2-2004,ISO 13909-4:2001,NEQ)GB/T 212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GB/T 212-2001,eqv ISO 11722:1999,eqv ISO 1171:1997,eqv ISO 562:1998)3 方法提要3.1 方法A(两步法)3.1.1 方法A1:在氮气流中干燥一定量的粒度<13mm的煤样,在温度不高于40℃的环境下干燥到质量恒定,再将煤样破碎到粒度<3mm,于(105~110)℃下,在氮气流中干燥到质量恒定。
根据煤样两步干燥后的质量损失计算出全水分。
3.1.2 方法A2:在空气流中干燥一定量的粒度<13mm的煤样,在温度不高于40℃的环境下干燥到质量恒定,再将煤样破碎到粒度<3mm,于(105~110)℃下,在空气流中干燥到质量恒定。
根据煤样两步干燥后的质量损失计算出全水分。
3.2 方法B(一步法)3.2.1 方法B1:在氮气流中干燥称取一定量的粒度<6mm的煤样,于(105~110)℃下,在氮气流中干燥到质量恒定。
根据煤样干燥后的质量损失计算出全水分。
选煤行业标准
选煤行业标准第一篇:选煤行业标准煤的分类(3):《中国煤的分类》(GB/T 5751-2009)《煤炭产品品种和等级划分》(GB/T 17608-2006)《稀缺、特殊煤炭资源的划分与利用》(GBT 26128-2010)煤的物理性质分析(9):《煤的真相对密度测定方法》(GB/T 217-2008)《煤的视相对密度测定方法》(GB/T 6949-2010)《煤炭堆密度小容器测定方法》(MT/T 739-1997)《煤炭堆密度大容器测定方法》(MT/T 740-1997)《煤的磨损指数测定方法》(GB/T 15458-1995)《煤的抗碎强度测定方法》(GB/T 15459-1995)《煤的可磨性指数测定方法》(GB/T 2565-1998)《低煤阶煤的透光率测定方法》(GB 2566-1995)《商品煤含矸率和限下率的测定方法》(MT/T 1-1996)煤的化学性质分析(18+21):元素测定(18):《煤中碳和氢的测定方法》(GB/T 476-2008)《煤中全硫的测定方法》(GB/T 214-2007)《煤中各种形态硫的测定方法》(GB/T 215-2003)《煤中磷的测定方法》(GB/T 216-2003)《煤中碳酸盐二氧化碳化学反应性的测定方法》(GB/T 220-1001)《煤中碳和氢的测定方法电量-重量法》(GB/T 15460-2003)《煤中铬、镉、铅的测定方法》(GB/T 16658-2007)《煤中汞的测定方法》(GB/T 16659-1996)《煤灰成分分析方法》(GB/T 1574-2007)《煤中砷的测定方法》(GB/T 3058-2008)《煤中氯的测定方法》(GB/T 3558-1996)《煤中氟的测定方法》(GB/T 4633-1997)《煤灰中钾、钠、铁、钙、镁、锰的测定方法》(GB/T 4634-1996)《煤中锗的测定方法》(GB 8207-87)《煤中镓的测定方法》(GB 8208-87)《煤中腐植酸产率测定方法》(GB/T 11957-2001)《煤中铀的测定方法》(MT/T 384-94)《煤中钒的测定方法》(MT/T 385-94)其他测定(21):《煤炭分析试验方法一般规定》(GB/T 483-2007)(基准换算)《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GB/T 211-2007)《煤的水分测定方法微波干燥法》(GB/T 15334-94)(见GB/T 212-2008)《煤的最高内在水分测定方法》(GB/T 4632-1997)《煤的工业分析方法》(GB/T 212-2008)《煤中矿物质的测定方法》(GB/T 7560-2001)《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GB/T 213-2008)《烟煤胶质层指数测定方法》(GB/T 479-2000)《烟煤粘结指数测定方法》(GB/T 5447-1997)《烟煤坩埚膨胀序数测定方法》(GB/T 5448-1997)《烟煤罗加指数测定方法》(GB/T 5449-1997)《烟煤奥阿膨胀计试验》(GB/T 5450-1997)《煤的铝甑低温干馏试验方法》(GB/T 480-2000)《煤的葛金低温干馏试验方法》(GB/T 1341-2001)《煤的结渣性测定方法》(GB/T 1572-2001)《褐煤中苯萃取物产率测定方法》(GB/T 1575-2001)《块煤热稳定性测定方法》(GB 1573-2001)《测定烟煤粘结指数专用无烟煤技术条件》(GB 14181-93)《少量煤样烟煤胶质层指数测定方法》(MT 29-77)《煤炭试验室分级和评定》(MT/T 619-1996)《煤炭分析用马弗炉控温仪技术条件》(MT/T 620-1996)选煤试验方法(16):《选煤试验方法一般规定》(MT/T 809-1999)《煤层煤样采取方法》(GB 482-2008)《生产煤样的采取方法》(GB 1034-2006)《煤炭筛分试验方法》(GB/T 477-2008)《煤炭浮沉试验方法》(GB/T 478-2008)《煤粉筛分试验方法》(MT 58-93)(已被GB/T 477-2008代替)《煤粉浮沉试验方法》(MT 57-93)(已被GB/T 478-2008代替)《中国煤炭可选性评定标准》(GB/T 16417-1996)《煤样的制备方法》(GB 474-2008)《商品煤样人工采取方法》(GB 475-2008)《选煤实验室分步释放浮选试验》(MT/T 144-1997)(1986作废)《煤炭可浮性评定方法》(MT 259-91)《煤粉(泥)实验室单元浮选试验方法》(GB/T 4757—2001)《煤矿科技术语选煤》(GB/T 7186-2008)《煤和矸石的泥化试验方法》(MT/T 109-1996)《选煤用絮凝剂性能试验方法》(GB/T 18712-2002)选煤厂技术检查(19):《选煤厂技术检查》(MT/T 808-1999)(磁性物含量、煤泥水浓度)《选煤厂洗水闭路循环等级》(MT/T 810-1999)《选煤厂重选设备分选下限评定方法》(MT/T 811-1999)《选煤厂浮选工艺效果评定方法》(MT 180-1998)(1988)《选煤磁选设备工艺效果评定方法》(MT/T 816-1999)《选煤厂破碎设备工艺效果评定方法》(MT/T 2-2005)《选煤厂浓缩设备工艺效果评定方法》(MT/Z 6-1979)《选煤厂脱水设备工艺效果评定方法》(MT/Z 7-1979)《选煤厂真空过滤机用助滤剂使用性能测定方法》(MT 261-1991)《煤泥压滤性试验方法》(MT/T 798-1999)《煤用重选设备工艺性能评定方法》(GB/T 15715-1995)《煤用筛分设备工艺性能评定方法》(GB/T 15716-1995)《选煤厂水力分级设备工艺效果评定方法》(MT/T 738-1997)《评定煤用重选设备工艺性能的计算机算法》(MT/T 145-1997)《评定煤用筛分设备工艺性能的计算机算法》(MT/T 766-1998)《选煤用磁铁矿粉》(MTT 1017-2007)《煤芯煤样可选性试验方法》(MT 320-1993)《煤炭脱硫工艺效果评定方法》(MT/T 623-1996)《选煤厂煤泥水沉降试验方法》(MT 190-1988)《选煤厂煤泥过滤性测定方法》(MT 260-1991)选煤厂设计(6):《煤炭洗选工程设计规范》(GB 50359-2005)《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 50215-2005)《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 50187-1993)《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02)《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 12348-2000)《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第二篇:行业标准中国标准:CB-中国船舶行业标准 CH-中国测绘行业标准 CJ-中国城镇建设行业标准CY-中国新闻出版行业标准DA-中国档案工作行业标准 DB-中国农机工业标准 DJ-中国电力工业标准DL-中国电力建设行业标准 DZ-中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EJ-中国核工业行业标准FZ-中国纺织行业标准GB-中国国家强制性标准GB/T-中国推荐性国家标准GJB-中国国家军用标准GY-中国广播电影电视行业标准GA-中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HB-中国航空工业行业标准HG-中国化工行业标准HJ-中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Y-中国海洋工作行业标准JB-中国机械行业(含机械、电工、仪器仪表等)强制性行业标准JC-中国建筑材料行业标准JB/T-中国机械行业(含机械、电工、仪器仪表等)推荐性行业标准 JG-中国建筑工业行业标准JR-中国金融系统行业标准 JT-中国公路、水路运输行业标准 JY-中国教育行业标准JZ-中国建筑工程标准LD-中国劳动和劳动安全行业标准 LY-中国林业行业标准MH-中国民用航空行业标准 MT-中国煤炭行业标准 MZ-中国民政工作行业标准NY-中国农业行业标准QB-中国轻工行业标准QC-中国汽车行业标准QJ-中国航天工业行业标准SB-中国商业行业标准 SC-中国水产行业标准 SH-中国石油化工行业标准SJ-中国电子行业标准SL-中国水利行业标准SN-中国进出口商品检验行业标准SY-中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TB-中国铁路运输行业标准 TD-中国土地管理行业标准 TY-中国体育行业标准WB-中国卫生标准 WH-中国文化行业标准 WJ-中国兵器工业标准XB-中国稀土行业标准YB-中国黑色冶金行业标准 YC-中国烟草行业标准 YD-中国邮电通信行业标准YS-中国有色金属行业标准 YY-中国医药行业标准ZB-中国专业标准ZBY-中国仪器行业专用标准ZY-中国中医行业标准CNS-台湾工业标准/T 推荐标准/Z 指导性标准第三篇:行业标准指南爆破作业公共安全行业标准释义与实务指南2012年5月2日,公安部发布了《爆破作业单位资质条件和管理要求》(GA990/2012)、《爆破作业项目管理要求》(GA991/2012)两个公共安全行业标准,并于2012年6月1日起实施。
煤质化验国标常用部分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GB/T 211-2007代替GB/T 211-1996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测定煤中全水分的试剂、仪器设备、操作步骤、结果计算及精密度。
在氮气流中干燥的方式(方法A1和方法B1)适用于所有煤种;在空气流中干燥的方式(方法A2和方法B2)适用于烟煤和无烟煤;微波干燥法(方法C)适用于烟煤和褐煤。
以方法A1作为仲裁方法。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474 煤样的制备方法GB/T 煤碳机械化采样第2部分:煤样的制备(GB/T ,ISO 13909-4:2001,NEQ)GB/T 212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GB/T 212-2001,eqv ISO 11722:1999,eqv ISO 1171:1997,eqv ISO 562:1998)3 方法提要3.1 方法A(两步法)3.1.1 方法A1:在氮气流中干燥一定量的粒度<13mm的煤样,在温度不高于40℃的环境下干燥到质量恒定,再将煤样破碎到粒度<3mm,于(105~110)℃下,在氮气流中干燥到质量恒定。
根据煤样两步干燥后的质量损失计算出全水分。
3.1.2 方法A2:在空气流中干燥一定量的粒度<13mm的煤样,在温度不高于40℃的环境下干燥到质量恒定,再将煤样破碎到粒度<3mm,于(105~110)℃下,在空气流中干燥到质量恒定。
根据煤样两步干燥后的质量损失计算出全水分。
3.2 方法B(一步法)3.2.1 方法B1:在氮气流中干燥称取一定量的粒度<6mm的煤样,于(105~110)℃下,在氮气流中干燥到质量恒定。
根据煤样干燥后的质量损失计算出全水分。
3.2.2 方法B2:在空气流中干燥称取一定量的粒度<13mm(或<6mm)的煤样,于(105~110)℃下,在空气流中干燥到质量恒定。
煤元素分析国标
GB476-91 煤的元素分析方法代替GB476-1979本标准参照采用了国际标准ISO625:1975(E)《煤和焦炭碳和氢测定方法利比西法》和ISO333:1983(E)氮测定方法半微量开氏法》。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煤中碳、氢、氮含量的测定方法和氧含量的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褐煤、烟煤和无烟煤。
2.引用标准GB211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GB212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GB214 煤中全硫的测定方法GB218 煤中碳酸盐二氧化碳含量的测定方法3.碳和氢的测定I.方法提要称取一定量的空气干燥煤样在氧气流中燃烧,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分别用吸水剂和二氧化碳吸收剂吸收,由吸收剂的增重计算煤中碳和氢的含量。
煤样中硫和氯对测定的干扰在三节炉中用铬酸铅和银丝卷消除,在二节炉中用高锰酸银热解产物消除。
氮对碳测定的干扰用粒状二氧化锰消除。
II.试剂和材料i.碱石棉:化学纯,粒度1~2mm;或碱石灰(HGB3213):化学纯,粒度0.5~2mm。
ii.无水氯化钙(HGB3208):分析纯,粒度2~5mm;或无水过氯酸镁:分析纯,粒度1~3mm。
iii.氧化铜(HGB3438):分析纯,粒度1~4mm,或线状(长约5mm)。
iv.铬酸铅(HG3-1071):分析纯,粒度1~4mm。
v.银丝卷:丝直径为0.25mmvi.铜丝卷:丝直径约0.5mm。
vii.氧气:不含氢。
viii.三氧化二铬(HG3-933):化学纯,粉状,或由重铬酸铵、铬酸铵加热分解制成。
制法:取少量铬酸铵放在较大的蒸发皿中,微微加热,铵盐立即分解成墨绿色、疏松状的三氧化二铬。
收集后放在马弗炉中,在600±10℃下灼烧40min,放在空气中使呈空气干燥状态,保存在密闭容器中备用。
ix.粒状二氧化锰:用化学纯硫酸锰(HG3-1081)和化学纯高锰酸钾(GB643)制备。
制法:称取25g硫酸锰(MnSO4·5H2O),深于500mL蒸馏水中,另称取16.4g高锰酸钾,溶于300mL蒸馏水中,分别加热到50~60℃。
国标、行业标准:煤的元素分析
国标、行业标准:煤的元素分析国标、行业标准:煤的元素分析(2005-08-11)煤的元素组成,是研究煤的变质程度,计算煤的发热量,估算煤的干馏产物的重要指标,也是工业中以煤作燃料时进行热量计算的基础。
煤中除无机矿物质和水分以外,其余都是有机质。
由于组成煤的基本结构单元是以碳为骨架得多聚芳香环系统,在芳香环周围有碳、氢、氧及少量的氮和硫等原子组成的侧链和官能团。
如羧基(-COOH)、羟基(-OH)和甲氧基(-OCH3)。
说明了煤中有机质主要由碳、氢、氧和氮、硫等元素组成。
煤的变质程度不同,其结构单元不同,元素组成也不同。
碳含量随变质程度的增加而增加,氢、氧含量随变质程度的增加而减少,氮、硫与变质程度则无关系(但硫含量与成煤的古地质环境和条件有关)。
见表30-11。
表30-11 不同变质程度煤的碳、氢、氧、氮、硫含量1、煤质分析化验项目名称的符号,以国际上广泛采用的符号表示。
属于化学元素分析项目采用化学元素符号表示。
属于化学元素分析项目采用化学元素符号表示,见表30-8。
表30-8 煤质分析化验项目名称的符号表示2、煤质分析化验指标存在的形态,或操作条件的符号表示,用英文字母标在表示该分析化验制表符号的右下角,见表30-9。
3、煤质分析化验指标不同基准的符号表示,也用英文字母标在表示该分析化验制表符号的右下角。
如果某分析化验指标既要表明其存在形态或操作条件,又要标明其基准,其符号表示方法是,在该分析化验制表符号右下角先标明其形态或条件,后标明其基准,中间用“,”断开。
表30-9 煤质分析化验指标存在形态或操作条件的符号表示煤质分析化验指标不同基准的符号表示见表30-10。
符号表示举例:分析基水分 M ad收到基水分 M ar分析基挥发分V ad干燥无灰基挥发分V daf分析基全硫 S t,ad表30-10 煤质分析化验指标不同基准的符号表示干燥基全硫分 S t,d弹筒发热量 Q b高位发热量 Q gr低位发热量Q net收到基高位发热量 Q gr,ar收到基低位发热量Q net,ar分析基高位发热量Q gr,ad分析基低位发热量Q net,ad4、煤质分析化验的基准1.煤质分析化验基准的概念在煤质分析化验中,不同的煤样其化验结果是不同的。
化验员职业技能鉴定复习题
职业技能鉴定复习题一、填空题1、国际单位制的根本单位为7个,分别是:米、秒、千克、安培、开尔文、摩尔、坎德拉。
2、试验用水分为三级,其中一级水用于严格的分析实验,二级水用于无机痕量分析等试验,三级水用于一般化学分析试验。
〔技师〕3、国产化学试剂分为四级,分别是:其中一级试剂的标签为绿色,代号为GR,二级试剂的标签为红色,代号为AR,三级试剂的标签为蓝色,代号为CP,四级试剂的标签为棕色,代号为LR.4新配制的重铬酸钾洗液呈暗红色,氧化能力很强,当洗液颜色变为绿色时,洗液就不再具有氧化能力而失效。
5、在任何一项特性指标的检测中,都必须首先保证精细度合格,然后才考虑准确度。
6、全水分与分析水分的测定我们通常使用空气枯燥法,灰分通常使用缓慢灰化法。
7、测定水分的仲裁方法是通氮枯燥法,测定全硫的仲裁方法是艾士卡法,测定灰分的仲裁方法是缓慢灰化法。
8、测定水分时,为了保证充分枯燥,必须进展检查性枯燥,每次30分钟,直至连续两次枯燥煤样的质量减少或质量有所增加为止。
在水分小于2%时,不必做检查性枯燥。
9、马弗炉最高温度一般为1000℃,功率一般为4千瓦。
10、在测定灰分时,标准规定,煤样应置于灰皿中,并平摊、其厚度不应该超过2。
11、烟煤缓慢灰化法测定采用三段升温法,用不少于30分钟的时间缓慢升温到500℃,然后在500℃,停留30分钟,升温至815±10℃,并再次温度下停留1小时。
12、测定挥发份要使用国家标准规定的专用坩埚与专用坩埚架上,温度要严格控制在900±10℃,时间严格控制在7分钟。
13、煤的挥发份主要是由水分、碳氢的氧化物与碳氢化合物组成,但煤中物理吸附的水与矿物质二氧化碳不属于挥发份之列。
14、固定碳的计算公式:FC=100-Mad-Vad-Aad。
15、工业分析也叫技术分析或实用分析,包括煤中全水分、灰分与挥发份及固定碳的计算。
16、煤灰成分中的AL2O3对其熔融性起骨架作用,SiO2、CaO对其熔融性起助熔作用。
煤的元素分析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煤的元素分析方法GB476—91代替GB476—79Ultimate analysis of coal国家技术监督局1991-05-22批准1992-03-01实施本标准参照采用了国际标准1SO625∶1975(E)《煤和焦炭碳和氢测定方法利比西法》和ISO333∶1983(E)《煤氮测定方法半微量开氏法》。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煤中碳、氢、氮含量的测定方法和氧含量的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褐煤、烟煤和无烟煤。
2引用标准GB211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GB212煤的工业分析方法GB214煤中全硫的测定方法GB218煤中碳酸盐二氧化碳含量的测定方法3碳和氢的测定3.1方法提要称取一定量的空气干燥煤样在氧气流中燃烧,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分别用吸水剂和二氧化碳吸收剂吸收,由吸收剂的增重计算煤中碳和氢的含量。
煤样中硫和氯对测定的干扰在三节炉中用铬酸铅和银丝卷消除,在二节炉中用高锰酸银热解产物消除。
氮对碳测定的干扰用粒状二氧化锰消除。
3.2试剂和材料3.2.1碱石棉:化学纯,粒度1~2mm;或碱石灰(HGB3213):化学纯,粒度0.5~2mm。
3.2.2无水氯化钙(HGB3208):分析纯,粒度2~5mm;或无水过氯酸镁;分析纯,粒度1~3mm。
3.2.3氧化铜(HGB3438):分析纯,粒度1~4mm,或线状(长约5mm)。
3.2.4铬酸铅(HG3—1071):分析纯,粒度1~4mm。
3.2.5银丝卷:丝直径约0.25mm。
3.2.6铜丝卷:丝直径约0.5mm。
3.2.7氧气:不含氢。
3.2.8三氧化二铬(HG3—933):化学纯,粉状,或由重铬酸铵、铬酸铵加热分解制成。
制法:取少量铬酸铵放在较大的蒸发皿中,微微加热,铵盐立即分解成墨绿色、疏松状的三氧化二铬。
收集后放在马弗炉中,在600±10℃下灼烧40min,放在空气中使呈空气干燥状态,保存在密闭容器中备用。
3.2.9粒状二氧化锰:用化学纯硫酸锰(HG3—1081)和化学纯高锰酸钾(GB643)制备。
(冶金行业)GB煤的工业分析方法
(冶金行业)GB煤的工业分析方法GB212-91煤的工业分析方法代替GB212-1977本标准参照采用了国际标准ISO348∶1981(E)《硬煤分析试样中水分测定方法直接容量法》、ISO562∶1981(E)《硬煤和焦炭挥发分测定方法》和ISO1171∶1981(E)《固体矿物燃料灰分测定方法》。
1.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煤的水分、灰分和挥发分的测定方法和固定碳的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褐煤、烟煤和无烟煤。
2.水分的测定本标准规定了3种煤中水分的测定方法。
其中方法A和方法B适用于所有煤种;方法C仅适用于烟煤和无烟煤。
A.方法A(通氮干燥法)i.方法提要称取壹定量的空气干燥煤样,置于105~110℃干燥箱中,在干燥氮气流中干燥到质量恒定。
然后根据煤样的质量损失计算出水分的百分含量。
ii.试剂a.氮气:纯度99.9%,含氧量小于100ppm。
b.无水氯化钙(HGB3208):化学纯,粒状。
c.变色硅胶:工业用品。
iii.仪器、设备a.小空间干燥箱:箱体严密,具有较小的自由空间,有气体进、出口,且带有自动控温装置,能保持温度在105~110℃范围内。
b.玻璃称量瓶:直径40mm,高25mm,且带有严密的磨口盖(见图1)。
c.干燥箱:内装变色硅胶或粒状无水氯化钙。
d.干燥塔:容量250mL,内装干燥剂。
图1玻璃称量瓶e.流量计:量程为100~1000mL/min。
f.分析天平:感量0.0001g。
iv.分析步骤a.用预先干燥和称量过(精确至0.0002g)的称量瓶称取粒度为0.2mm以下的空气干燥煤样1±0.1g,精确至0.0002g,平摊在称量瓶中。
b.打开称量瓶盖,放入预先通入干燥氮气1)且已加热到105~110℃的干燥箱中。
烟煤干燥1.5h,褐煤和无烟煤干燥2h。
注:1)在称量瓶放入干燥箱前10min开始通气,氮气流量以每小时换气15次计算。
c.从干燥箱中取出称量瓶,立即盖上盖,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约20min)后,称量。
中国煤炭分类标准
中国煤炭分类标准一、有关标准及规程GB 482-1981 煤层煤样采取方法GB 481-1964 生产煤样采取方法GB 475-1983 商品煤样采取方法GB 474-1983 煤样制备方法GB 212-1977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GB 476-1979 煤的元素分析方法GB 5447-1985 烟煤粘结指数测定方法GB 479-1964 烟煤胶质层指数测定方法GB 5450-1985 烟煤奥亚膨胀计试验GB 2566-1981 年轻煤的透光率测定方法GB 213-1979 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GB 4632-1984 煤的最高内在水分测定方法煤炭部颁布(1979)煤炭资源勘探煤样采取规程二、分类参数1、本标准按煤的煤化程度及工艺性能进行分类。
2、采用煤的煤化程度参数来区分无烟煤、烟煤和褐煤。
3、无烟煤煤化程度的参数采用干燥无灰基挥发分和干燥无灰基氢含量作为指标,以此来区分无烟煤的小类。
4、采用两个参数来确定烟煤的类别,一个是表征烟煤煤化程度的参数,另一个是表征烟煤粘结性的参数。
烟煤煤化程度的参数采用干燥无灰基挥发分作为指标。
烟煤粘结性的参数,根据粘结性的大小不同选用粘结指数、胶质层最大厚度(或奥亚膨胀度)作为指标,以此来区分烟煤中的类别。
5、褐煤煤化程度的参数,采用透光率作为指标,用以区分褐煤和烟煤,以及褐煤中划分小类。
并采用恒湿无灰基高位发热量为辅来区分烟煤和褐煤。
三、煤类的划分和编码1、种类煤用两位阿拉伯数码表示。
十位数系按煤的挥发分分组,无烟煤为0,烟煤为1~4,褐煤为5。
个位数,无烟煤类为1~3,表示煤化程度;烟煤类为1~6,表示粘结性;褐煤类为1~2,表示煤化程度。
2、按中国煤炭分类表和图进行编码和分类。
2.1煤炭分类总表(表1):类别符号数码分类指标VR,% PM,%无烟煤WY 01,02,03 <10.0烟煤YM 11,12,13,14,15,1621,22,23,24,25,2631,32,33,34,35,3641,42,43,44,45,46 >10.0褐煤HM 51,52 >37.0* <50**2.2无烟煤的分类表(表二):类别符号数码分类指标VR,% Hr*,%无烟煤一号 WY1 01 0~3.5 0~2.0无烟煤二号 WY2 02 >3.5~6.5 >2.0~3.0无烟煤三号 WY3 03 >6.5~10.0 >3.0*在已确定无烟煤小类的生产矿、厂的日常工作中,可以只按Vr分类;在地址勘探工作中,为新区确定小类或生产矿、厂和其他单位需要重新核定小类时,应同时测定Vr和Hr,按上表小类。
中国煤炭分类标准Word版
JM——焦煤;
FM——肥煤;
1/3JM——1/3焦煤;
QF——气肥;
QM——气煤;
1/2ZN——1/2中粘煤;
RN——弱粘煤;
BN——不粘煤;
CY——长焰煤;
HM——褐煤。
五、采样和制样
1、分类用煤样应按GB482-981、GB481-964、GB475-983及1979年煤炭部颁布的《煤炭资源勘探煤样采取规程》采集。
2、分类用煤样的缩制按GB474-983进行。
原煤样灰分小于10%的不需减灰,灰分大于10%的煤样需用规定氯化锌重液减灰后再分类。
3、烟煤粘结指数测定用的专用无烟煤按GB5447-985《烟煤粘对指数测定方法》附录规定采制和质量鉴定。
六、分析方法
1、干燥无灰基挥发分按GB212-977进行测定。
2、干燥无灰基氢含量按GB476-979进行测定。
3、粘结指数按GB5447-985进行测定。
4、胶质层最大厚度按GB479-964进行测定。
5、奥亚膨胀度按GB5450-985进行测定。
6、透光率按GB2566-981进行测定。
7、发热量按GB213-979进行测定。
8、煤的最高内在水分按GB4632-984进行测定。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GB47691煤的元素分析方法
GB476-91 煤的元素分析方法代替GB476-1979本标准参照采用了国际标准ISO625:1975(E)《煤和焦炭碳和氢测定方法利比西法》和ISO333:1983(E)氮测定方法半微量开氏法》。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煤中碳、氢、氮含量的测定方法和氧含量的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褐煤、烟煤和无烟煤。
2.引用标准GB211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GB212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GB214 煤中全硫的测定方法GB218 煤中碳酸盐二氧化碳含量的测定方法3.碳和氢的测定I.方法提要称取一定量的空气干燥煤样在氧气流中燃烧,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分别用吸水剂和二氧化碳吸收剂吸收,由吸收剂的增重计算煤中碳和氢的含量。
煤样中硫和氯对测定的干扰在三节炉中用铬酸铅和银丝卷消除,在二节炉中用高锰酸银热解产物消除。
氮对碳测定的干扰用粒状二氧化锰消除。
II.试剂和材料i.碱石棉:化学纯,粒度1~2mm;或碱石灰(HGB3213):化学纯,粒度0.5~2mm。
ii.无水氯化钙(HGB3208):分析纯,粒度2~5mm;或无水过氯酸镁:分析纯,粒度1~3mm。
iii.氧化铜(HGB3438):分析纯,粒度1~4mm,或线状(长约5mm)。
iv.铬酸铅(HG3-1071):分析纯,粒度1~4mm。
v.银丝卷:丝直径为0.25mmvi.铜丝卷:丝直径约0.5mm。
vii.氧气:不含氢。
viii.三氧化二铬(HG3-933):化学纯,粉状,或由重铬酸铵、铬酸铵加热分解制成。
制法:取少量铬酸铵放在较大的蒸发皿中,微微加热,铵盐立即分解成墨绿色、疏松状的三氧化二铬。
收集后放在马弗炉中,在600±10℃下灼烧40min,放在空气中使呈空气干燥状态,保存在密闭容器中备用。
ix.粒状二氧化锰:用化学纯硫酸锰(HG3-1081)和化学纯高锰酸钾(GB643)制备。
制法:称取25g硫酸锰(MnSO4·5H2O),深于500mL蒸馏水中,另称取16.4g高锰酸钾,溶于300mL蒸馏水中,分别加热到50~60℃。
GB煤的工业分析方法
GB煤的工业分析方法GB煤是一种常见的煤种,也是工业领域中常用的燃料。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利用GB煤,需要对其进行工业分析。
本文将介绍GB煤的工业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一、GB煤的基本性质在对GB煤进行工业分析前,我们需要了解它的基本性质。
GB煤是一种烟煤,具有良好的燃烧性能和较高的热值。
它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碳、氢、氧、硫和灰分等元素,其中碳元素含量较高,通常在80%以上。
二、工业分析方法1.化学分析化学分析是GB煤工业分析的重要方法之一。
它可以准确地测定煤中各种元素的含量,包括水分、灰分、挥发分和固定碳等指标。
化学分析需要将煤样先进行破碎和粉碎,然后用化学试剂对其进行溶解和反应,最后通过测定溶液的吸光度等物理指标,得出各种元素的含量。
2.物理分析物理分析是GB煤工业分析的另一重要方法。
它可以通过测量煤的物理性质来了解其燃烧性能和适用范围。
常见的物理分析方法包括测定煤的密度、热值、可磨性、可压缩性和流动性等指标。
3.热化学分析热化学分析是GB煤工业分析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它通过测量煤的热稳定性和热解特性,来了解其在不同温度下的燃烧特性和反应机理。
这种方法需要使用热重分析仪等专业设备,对煤样进行加热和测量,以获得相应的热解数据和曲线。
三、应用范围GB煤的工业分析方法应用广泛,适用于多个领域。
以下是其中几个主要应用范围:1.燃料工业GB煤是燃料工业中的重要原料之一,工业分析方法可以为煤的选择和加工提供依据。
通过对其水分、灰分、挥发分和固定碳等指标的测定,可以选取适合的加工工艺和燃烧方式,提高煤的利用效率和安全性。
2.环保行业GB煤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
工业分析方法可以了解煤的污染特性和排放量,为环境监测和治理提供数据依据。
3.材料工业GB煤中的碳元素含量较高,可以作为材料工业中的原料。
工业分析方法可以了解煤的物理性质和热解特性,选择适合的加工工艺和用途,如生产活性炭、炭黑等。
gb212-91煤的工业分析方法.doc
GB212-91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代替 GB212-1977本标准参照采用了国际标准ISO348: 1981 ( E)《硬煤分析试样中水分测定方法直接容量法》、ISO562: 1981( E)《硬煤和焦炭挥发分测定方法》和 IS01171: 1981( E)《固体矿物燃料灰分测定方法》。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煤的水分、灰分和挥发分的测定方法和固定碳的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褐煤、烟煤和无烟煤。
2.水分的测定本标准规定了 3种煤中水分的测定方法。
其中方法A和方法B适用于所有煤种;方法C仅适用于烟煤和无烟煤。
A.方法A (通氮干燥法)i.方法提要称取一定量的空气干燥煤样,置于105〜110C干燥箱中,在干燥氮气流中干燥到质量恒定。
然后根据煤样的质量损失计算出水分的百分含量。
ii.试剂a.氮气:纯度 99.9%,含氧量小于100ppm。
b.无水氯化钙(HGB3208 :化学纯,粒状。
c.变色硅胶:工业用品。
iii.仪器、设备a.小空间干燥箱:箱体严密,具有较小的自由空间,有气体进、出口,并带有自动控温装置,能保持温度在 105〜110C范围内。
b.玻璃称量瓶:直径 40mm高25mm并带有严密的磨口盖(见图 1)。
c.干燥箱:内装变色硅胶或粒状无水氯化钙。
d.干燥塔:容量250mL,内装干燥剂。
图1玻璃称量瓶e.流量计:量程为 100〜1 OOOmL/min。
f.分析天平:感量 0.0001g。
iv.分析步骤a.用预先干燥和称量过(精确至 0.0002g )的称量瓶称取粒度为0.2mm以下的空气干燥煤样1 士 0.1g,精确至 0.0002g,平摊在称量瓶中。
b.打开称量瓶盖,放入预先通入干燥氮气1)并已加热到105〜110C的干燥箱中。
烟煤干燥1.5h,褐煤和无烟煤干燥 2ho注:1)在称量瓶放入干燥箱前10min开始通气,氮气流量以每小时换气15次计算。
c.从干燥箱中取岀称量瓶,立即盖上盖,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约20min )后,称量。
GB476-91煤的元素分析方法代替GB476-1979
GB476-91 煤的元素分析方法代替GB476-1979本标准参照采用了国际标准ISO625:1975(E)《煤和焦炭碳和氢测定方法利比西法》和ISO333:1983(E)氮测定方法半微量开氏法》。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煤中碳、氢、氮含量的测定方法和氧含量的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褐煤、烟煤和无烟煤。
2.引用标准GB211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GB212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GB214 煤中全硫的测定方法GB218 煤中碳酸盐二氧化碳含量的测定方法3.碳和氢的测定I.方法提要称取一定量的空气干燥煤样在氧气流中燃烧,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分别用吸水剂和二氧化碳吸收剂吸收,由吸收剂的增重计算煤中碳和氢的含量。
煤样中硫和氯对测定的干扰在三节炉中用铬酸铅和银丝卷消除,在二节炉中用高锰酸银热解产物消除。
氮对碳测定的干扰用粒状二氧化锰消除。
II.试剂和材料i.碱石棉:化学纯,粒度1~2mm;或碱石灰(HGB3213):化学纯,粒度0.5~2mm。
ii.无水氯化钙(HGB3208):分析纯,粒度2~5mm;或无水过氯酸镁:分析纯,粒度1~3mm。
iii.氧化铜(HGB3438):分析纯,粒度1~4mm,或线状(长约5mm)。
iv.铬酸铅(HG3-1071):分析纯,粒度1~4mm。
v.银丝卷:丝直径为0.25mmvi.铜丝卷:丝直径约0.5mm。
vii.氧气:不含氢。
viii.三氧化二铬(HG3-933):化学纯,粉状,或由重铬酸铵、铬酸铵加热分解制成。
制法:取少量铬酸铵放在较大的蒸发皿中,微微加热,铵盐立即分解成墨绿色、疏松状的三氧化二铬。
收集后放在马弗炉中,在600±10℃下灼烧40min,放在空气中使呈空气干燥状态,保存在密闭容器中备用。
ix.粒状二氧化锰:用化学纯硫酸锰(HG3-1081)和化学纯高锰酸钾(GB643)制备。
制法:称取25g硫酸锰(MnSO4·5H2O),深于500mL蒸馏水中,另称取16.4g高锰酸钾,溶于300mL蒸馏水中,分别加热到50~60℃。
燃料化验员(高级技师)
(11-008)电力职业技能考试 <<燃料化验员>>技师理论题库一、 填空题:(共80题)1、商品煤质量验收时,对于原煤(St,d<1.00%)的全硫允许差为:( A )。
A .-0.17B .0.17C .0.56D .-0.56 3、商品煤质量验收时需要对商品煤的( )进行检验。
A .发热量、灰分和全硫B .发热量或灰分和全硫C .发热量和全硫D .灰分和全硫 答案:B9、机械采样时,在没有协议精密度情况下精煤的参考精密度为( C )。
A :±2%B :±1%C :±0.8%D :±1.5%13、对一个采样单元来说,保证所采样品的代表性最重要的是( A )。
A 子样数要满足采样精密度的要求。
B 每个子样的量应符合标准的规定。
C 采样点要合理分配与正确定位。
D 要使用适当的采样工具或机械。
14、采样精密度为±2% ,应采集60个子样,如采样精密度提高到±1%,应采子样数为( B )。
A .120个 B. 240个 C. 480个 D.90个(采样精密度提高1倍,采样量增加4倍)15、皮带运原煤500t/h,上煤时间为2h,采集一个子样(原煤灰分Ad=18%)的时间间隔为( )。
A .1min B. 2min C. 3min D.4min 答案:D16、商品煤质量验收时应由验收单位至少派出( )人进行采样。
A 、1人B 、3人C 、2人 答案:C17、对于移动煤流采样系统进行偏倚试验时,所用参比方法是( ) 。
A 、时间基采样方法B 、随机采样法C 、停皮带采样法 答案:C18、在核验缩分机的精密度和系统偏差时,在留样和弃样制备过程中必须使用( )缩分。
A 、堆锥法B 、机械缩分法 C 、二分器法 答案:C19、从一个采样单元中取出全部子样合并成煤样称为( ) 。
A 、分样B 、混样C 、总样 答案:C20、煤的粒度越小,则子样的最小质量就可以(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B476-91 煤的元素分析方法代替GB476-1979本标准参照采用了国际标准ISO625:1975(E)《煤和焦炭碳和氢测定方法利比西法》和ISO333:1983(E)氮测定方法半微量开氏法》。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煤中碳、氢、氮含量的测定方法和氧含量的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褐煤、烟煤和无烟煤。
2.引用标准GB211 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方法GB212 煤的工业分析方法GB214 煤中全硫的测定方法GB218 煤中碳酸盐二氧化碳含量的测定方法3.碳和氢的测定I.方法提要称取一定量的空气干燥煤样在氧气流中燃烧,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分别用吸水剂和二氧化碳吸收剂吸收,由吸收剂的增重计算煤中碳和氢的含量。
煤样中硫和氯对测定的干扰在三节炉中用铬酸铅和银丝卷消除,在二节炉中用高锰酸银热解产物消除。
氮对碳测定的干扰用粒状二氧化锰消除。
II.试剂和材料i.碱石棉:化学纯,粒度1~2mm;或碱石灰(HGB3213):化学纯,粒度0.5~2mm。
ii.无水氯化钙(HGB3208):分析纯,粒度2~5mm;或无水过氯酸镁:分析纯,粒度1~3mm。
iii.氧化铜(HGB3438):分析纯,粒度1~4mm,或线状(长约5mm)。
iv.铬酸铅(HG3-1071):分析纯,粒度1~4mm。
v.银丝卷:丝直径为0.25mmvi.铜丝卷:丝直径约0.5mm。
vii.氧气:不含氢。
viii.三氧化二铬(HG3-933):化学纯,粉状,或由重铬酸铵、铬酸铵加热分解制成。
制法:取少量铬酸铵放在较大的蒸发皿中,微微加热,铵盐立即分解成墨绿色、疏松状的三氧化二铬。
收集后放在马弗炉中,在600±10℃下灼烧40min,放在空气中使呈空气干燥状态,保存在密闭容器中备用。
ix.粒状二氧化锰:用化学纯硫酸锰(HG3-1081)和化学纯高锰酸钾(GB643)制备。
制法:称取25g硫酸锰(MnSO4·5H2O),深于500mL蒸馏水中,另称取16.4g高锰酸钾,溶于300mL蒸馏水中,分别加热到50~60℃。
然后将高锰酸钾溶液慢慢注入硫酸锰溶液中,并加以剧烈搅拌。
之后加入100mL(1+1)硫酸(GB625,化学纯),将溶液加热到70~80℃并继续搅拌5min,停止加热,静置2~3h。
用热蒸馏水以倾泻法洗至中性,将沉淀移至漏斗过滤,然后放入干燥箱中,在150℃左右干燥,得到褐色、疏松状的二氧化锰,小心破碎和过筛,取粒度0.5~2mm的备用。
x.氧化氮指示胶:制法:在瓷蒸发皿中将粒度小于2mm的无色硅胶40g和浓盐酸30mL搅拌均匀。
在沙浴上把多余的盐酸蒸干至看不到明显的蒸气逸出为止。
然后把硅胶粒浸入30mL、10%硫酸氢钾溶液中,搅拌均匀取出干燥。
再将它浸入30mL、0.2%的雷伏奴耳(乳酸-6,9-二氨基-2乙氧基吖啶)溶液中,搅拌均匀,用黑色纸包好干燥,放在深色瓶中,置于暗处保存,备用。
xi.高锰酸银热解产物:当使用二节炉时,需制备高锰酸银热解产物。
制法:称取100g化学纯高锰酸钾(GB643),溶于2L沸蒸馏水中,另取107.5g化学纯硝酸银(GB670)先溶于约50mL蒸馏水中,在不断搅拌下,倾入沸腾的高锰酸钾溶液中。
搅拌均匀,逐渐冷却,静置过夜。
将生成的具有光泽的、深紫色晶体用蒸馏水洗涤数次,在60~80℃下干燥4h。
将晶体一点一点地放在瓷皿中,在电炉上缓缓加热至骤然分解,得疏松状、银灰色产物,收集在磨口瓶中备用。
未分解的高锰酸钾不宜大量贮存,以免受热分解,不安全。
III.仪器、设备i.碳氢测定仪碳氢测定仪包括净化系统、燃烧装置和吸收系统三个主要部分,结构如图1所示。
1-鹅头洗气瓶;2气体干燥塔;3-流量计;4-橡皮帽;5-铜丝卷;6-燃烧舟;7-燃烧管;8-氧化铜;9-铬酸铅;10-银丝卷;11-吸水U形管;12-除氮U形管;13-吸二氧化碳U形管;14-保护用U形管;15-气泡计;16-保温套管;17-三节电炉图1 碳氢测定仪A.净化系统:包括以下部件:a.鹅头洗气瓶:容量250~500mL,内装40%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溶液;b. 气体干燥塔:容量500mL2个,一个上部(约2/3)装氯化钙(或过氧酸镁),下部(约1/3)装碱石棉(或碱石灰);另一个装氯化钙(或过氯酸镁);c. 流量计:量程0~15mL/min。
B.燃烧装置:由一个三节(或二节)管式炉及其控制系统构成,主要包括以下部件:a. 电炉:第一节长约230mm,可加热到800±10℃,并可沿水平方向移动;第二节长330~350mm,可加热到800±10℃;第三节长130~150mm,可加热到600±10℃。
二节炉:第一节长约230mm,可加热到800±10℃,并可沿水平方向移动;第二节长130~150mm,可加热到500±10℃。
每节炉装有热电偶、测温和控温装置。
b. 燃烧管:瓷、石英、刚玉或不锈钢制成,长1100~1200mm(使用二节炉时,长约800mm),内径20~22mm,壁厚约2mm;c. 燃烧舟:瓷或石英制成,长约80mm;d. 保温室:铜管或铁管,长约150mm,内径大于燃烧管,外径小于炉膛直径;e. 橡皮帽(最好用耐热硅橡胶)或铜接头。
C.吸收系统:包括以下部件:a.吸水U形管:如图2所示,装药部分高100~120mm,直径约15mm,进口端有一个球形扩大部分,内装无水氯化钙或无水过氯酸镁。
图2 吸水U形管b. 吸收二氧化碳U形管:2个,如图3所示。
装药部分高100~120mm,直径约15mm,前2/3装碱石棉或碱石灰,后1/3装无水氯化钙或无水过氯酸镁。
c. 除氮U形管:如图3所示。
装药部分高100~120mm,直径约15mm,前2/3装二氧化锰,后1/3装无水氯化钙或无水过氯酸镁。
d.气泡计:容量约10mL。
ii.分析天平:感量0.0001g。
iii.贮气桶:容量不小于10L。
iv.下口瓶:容量约10L。
图3 二氧化碳吸收管(或除氮U形管)v.带磨口塞的玻璃管或小型干燥管(不装干燥剂)。
IV.试验准备i.净化系统各容器的充填和连接在3.3.1.1条所述净化系统各容器中装入相应的净化剂,然后按图1顺序将各容器连接好。
氧气可采用贮气桶和下口瓶或可控制流速的氧气瓶供给。
为指示流速,在两个干燥塔之间接入一个流量计。
净化剂经70~100次测定后,应进行检查或更换。
ii.吸收系统各容器的充填和连接在3.3.1.3条所述吸收系统各容器中装入相应的吸收剂,然后按图1顺序将各容器连接好。
吸收系统的末端可连接一个空U形管(防止硫酸倒吸)和一个装有硫酸的气泡计。
如果作吸水剂用的氯化钙含有碱性物质,应先以二氧化碳饱和,然后除去过剩的二氧化碳。
处理方法如下:把无水氯化钙破碎至需要的粒度(如果氯化钙在保存和破碎中已吸水,可放入马弗炉中在约300℃下灼烧1h)装入干燥塔或其它适当的容器中(每次串联若干个)。
缓慢通入干燥的二氧化碳气3~4h,然后关闭干燥塔,放置过夜。
通入不含二氧化碳的干燥空气,将过剩的二氧化碳除尽。
处理后的氯化钙贮于密闭的容器中备用。
当出现下列现象时,应更换U形管中试剂:a. U形管中的氯化钙开始溶化并阻碍气体畅通;b. 第二个吸收二氧化碳的U形管做一次试验时其质量增加达50mg时,应更换第一个U形管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剂;c. 二氧化锰一般使用50次左右应进行检查或更换。
检查方法:将氧化氮指示胶装在玻璃管中,两端堵以棉花,接在除氮管后面。
或将指示胶少许放在二氧化碳吸收管进气端棉花处。
燃烧煤样,若指示胶由草绿色变成血红色,表示应更换二氧化锰。
上述U形管更换试剂后,通入氧气待质量恒定后方能使用。
iii.燃烧管的填充使用三节炉时,按图4填充:1-铜丝卷;2-氧化铜;3-铬酸铅;4-银丝卷;图4 三节炉燃烧管填充示意图首先制做三个长约30mm和一个长约100mm的丝直径为0.5mm铜丝卷,直径稍小于燃烧管的内径,使之既能自由插入管内又与管壁密接。
制成的铜丝卷应在马弗炉中于800℃左右灼烧1h后再用。
燃烧管出气端留50mm空间,然后依次充填30mm丝直径约0.25mm银丝卷,30mm 铜丝卷,130~150mm(与第三节电炉长度相等)铬酸铅(使用石英管时,应用铜片把铬酸铅与管隔开),30mm铜丝卷,330~350mm(与第二节电炉长度相等)粒状或线状氧化铜,30mm铜丝卷,310mm空间(与第一节电炉上燃烧舟长度相等)和100mm铜丝卷。
燃烧管两端装以橡皮帽或铜接头,以便分别同净化系统和吸收系统连接。
橡皮帽使用前应预先在燃烧管中的填充物(氧化铜、铬酸铅和银丝卷)经70~100次测定后应检查或更换1)。
注:1)下列几种填充剂经处理后可重复使用:氧化铜用1mm孔径筛子筛去粉末,筛上的氧化铜备用;铬酸铅可用热的稀碱液(约5%氢氧化钠溶液)浸渍,用水洗净、干燥,并在500~600℃下灼烧0.5h以上后使用;银丝卷用浓氨水浸泡5min,在蒸馏水中煮沸5min,用蒸馏水冲洗干净,干燥后再用。
使用二节炉时按图5填充:首先制成两个长约10mm和一个长约100mm的铜丝卷。
再用3~4层100目铜丝布剪成的圆形垫片与燃烧管密接,用以防止粉状高锰酸银热解产物被氧气流带出,然后按图5装好。
1-橡皮帽:2-铜丝卷:3-铜丝布圆垫:4-保温套管:5-高锰酸银热解产物:6-瓷舟图5 二节炉燃烧管填充示意图iv.炉温的校正将工作热电偶插入三节炉的热电偶孔内,使热端稍进入炉膛,热电偶与高温计连接。
将炉温升至规定温度,保温1h。
然后将标准热电偶依次插到空燃烧管中对应于第一、第二、第三节炉的中心处(注意勿使热电偶和燃烧管管壁接触)。
调节电压,使标准热电偶达到规定温度并恒温5min。
记下工作热电偶相应的读数,以后即以此为准控制温度。
v.空白试验将装置按图1连接好,检查整个系统的气密性,直到每一部分都不漏气以后,开始通电升温,并接通氧气。
在升温过程中,将第一节电炉往返移动几次,并将新装好的吸收系统通气20min左右。
取下吸收系统,用绒布擦净,在天平旁放置10min左右,称量。
当第一节和第二节炉达到并保持在800±10℃,第三节炉达到并保持在600±10℃后开始作空白试验。
此时将第一节移至紧靠第二节炉,接上已经通气并称量过的吸收系统。
在一个燃烧舟上加入氧化铬(数量和煤样分析时相当)。
打开橡皮帽,取出铜丝卷,将装有氧化铬的燃烧舟用镍铬丝推至第一节炉入口处,将铜丝卷放在燃烧舟后面,套紧橡皮帽,接通氧气,调节氧气流量为120mL/min。
移动第一节炉,使燃烧舟位于炉子中心。
通气23min,将炉子移回原位。
2min后取下U形管,用绒布擦净,在天平旁放置10min后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