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复习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资源学复习题
一、填空或名词解释:
1、自然资源:是人类能够从自然界获取以满足其需要的任何天然生成物及作用于其上的人类活动结果,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取自自然界的初始投入。
2、探明储量:指已经查明,并认为在当前的需求、价格和技术条件下具有经济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藏量。
3、条件储量:已查明的储量,在当前的价格水平上,以现有采掘技术和生产技术来开采是不经济的。
4、远景资源:是目前仅作了少量勘察和试探性开发而尚未查明的藏量,但可望将来有大的发现。
5、理论资源:指那些被认为具有充分有利的地质条件,但迄今为止尚未勘察或极少勘察的地区可能会发现的矿藏。
6、吸收能力:即环境媒介吸收废物而又不导致环境退化的能力
7、承载能力:指一定范围内的生境(或土地)可持续供养的最大种群(或人口)数量。
8、自然资源的自然供给:实际存在于自然界的各种自然资源的可得数量.
9、自然资源的经济供给:在自然资源的自然供给范围内,某用途的资源供给随该用途收益的增加而增加的现象.
10、生态学:研究生物(包括人类)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
11、生态系统:由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群落,与其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构成的一个动态、复合的功能单位。
12、生态占用(亦译为生态足迹):指人类消耗自然资源或消纳废物所占用的具有生态生产力的地域面积(包括陆地和水域);或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程度.
13、自然资源承载力:指不损害区域生产力的前提下,一个区域有限的资源能供养的最大人口数。
14、自然资源保护:具有保存、保育、保持或保证某事物安全或完整的含义。
二、简答或论述题:
1、范式的构成与作用:
自然资源学应社会需求而生,并经由前科学阶段而逐步建立起科学范式。范式是科学性质的标志。范式为科学共同体一致拥有,按照统一的范式从事科学研究活动。范式能够把一些坚定的拥护者吸引过来;为一批组织起来的科学工作者留下各种有待解决的问题。
作用:范式具有相对稳定的“专业基质”;拥护者们掌握了共有的范式而形成科学共同体,共同体内部交流比较充分,有相同的探索目标,专业方面的看法也比较一致;范式包括范例,即共同体的典型事例和具体的题解;范式不仅留下来有待解决的问题,而且提供了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提供了选择问题的标准。
2、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
(1)、稀缺性
绝对稀缺: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造成的稀缺
相对稀缺:由于分布不均造成的局部稀缺
(2)、整体性
自然资源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整体系统。
对于某种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会因资源的整体特性,会对其它资源、环境形成影响。
(3)、地域性
自然资源的形成服从一定的地域分异规律,其空间分布是不均衡的。自然资源的地域性,导致了资源稀缺特性的丰富化,由此也派生出竞争性特征。
(4)、多用性
自然资源都具有多种功能和用途。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须全面权衡。(5)、动态性
自然资源加上人类社会构成“人类-资源生态系统”,处于不断地变动之中,资源的改良增殖、人与资源关系的良性循环(正协同),资源退化耗竭、人地关系恶化(负协同)
(6)、社会性
文化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开发能力,自然资源稀缺与开发导致的生态影响约束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自然资源的冲突和争夺冲击着社会
3、自然资源的本质特征
(1)、资源价值随人类需要和能力的发展而变化:
离开了人类、人类社会和地理环境,谈自然资源就毫无意义。自然资源从本质上是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一种价值判断与评价,是以人类利用为标准的。
(2)、不可更新资源的本质特征:
a使用后就消耗掉的不可更新资源:确定最佳的消耗速率问题;
b可循环使用的不可更新资源:确保资源总量的基本不变;
使用后就消耗掉的化石燃料,其当前的消费速度必然影响未来的可得性,因此一个关键的管理问题在于确定时间上最佳的利用速率, 可循环利用的矿物元素,其循环使用严重依赖“使用后就消耗掉的”资源。
(3)、可更新资源的本质特征:
取决于人类的利用和管理能力,可更新资源的可得性依赖于不同时空尺度上的调控供需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系统。
4、市场制度的缺陷
(1)自然资源的公共性质
(2)外部性问题
外部效益:
外部成本:交互外部性;转移外部性
5、自然资源无价值论的根源
(1)劳动价值论的绝对化: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价值取决于物品中所凝结的社会必要劳动量;
(2)确定价格的市场机制不合理:如木材的价格只计采伐和运输
成本,不计营林成本,更不用说地租了,因此造成森林资源无价;再如水资源,只计供水成本,不计排水成本和污水处理成本(外部性内化),更不计水资源本身的价值等;
(3)历史因素:由于社会发展早期,资源与环境问题并不突出;
(4)“公共财产”问题:诸如大气圈、江河湖海、荒野等。
6、自然资源无价值论的危害
(1)导致自然资源的破坏和浪费;
(2)导致财富分配不公和竞争不平等;
(3)国家税收流失;
(4)资源物质补偿(量值上的消耗)和价值补偿不足(现行的市场价远低于实际价值价格),导致自然资源财富枯竭;
(5)国民财富的核算失真。
7、自然资源价值理论构建
A、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
(1)劳动价值论的核心观点是:劳动是价值的源泉,自然资源是大自然的恩赐,不是人类劳动的产物,因而没有价值。
(2)效用价值论:认为商品价值并非由劳动决定而是由效用决定的。这一理论后来被进一步完善为边际效用价值论。
(3)边际效用价值论:
①价值起源于效用,效用是形成价值的必要条件,又以物品的稀缺性为条件,效用和稀缺性是价值得以出现的充分条件
②价值量取决于边际效用量,即满足人的最后欲望的那一单位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