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谢中中书原文及翻译

合集下载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原文注释及翻译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原文注释及翻译

原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顶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夕日一作:阳)注释答:回复。

谢中书:即谢微(一说谢徵),字元度,陈郡阳夏(河南太康)人。

曾任中书鸿胪(掌朝廷机密文书),所以称之为谢中书。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山川:山河。

之:的。

共谈:共同谈赏的。

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

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指交相辉映。

青林:青葱的树林。

翠竹:翠绿的竹子。

四时:四季。

俱:都。

歇:消。

乱:此起彼伏。

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

颓,坠落。

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竞跃,竞相跳跃。

实:确实,确实。

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

欲界,佛家语,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

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

仙都,仙人生活在其中的美好世界。

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

是南朝文学家。

复:又。

与(yù):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

奇:指山水之奇异。

翻译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答谢中书书原文及翻译

答谢中书书原文及翻译

答谢中书书原文及翻译作品原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被选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7课《短文两篇》、鲁教版七年级下册26课《答谢中书书》)本文节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中华书局1958年版)卷四十六。

谢中书,即谢,字元度,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

曾任中枢鸿(掌管朝廷机密文件)。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现江苏南京)人。

有《陶隐居集》。

译文译文一: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岀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译文二:山、水美丽的景色,自古以来人们都在谈论。

山,高耸入云;水,清澈见底。

两岸石壁直立,五颜六色,交相辉映。

绿树翠竹,一年四季都有。

早晨,雾将散未散时,灵猿丽鸟啼鸣;夕阳西下,潜游在水中的鱼儿欢快地跳出水面,这实在是人间仙境。

但从谢灵运后,就没有人能欣赏到这般美丽的景色中了。

译文三:山河的壮美,自古以来是人们共同谈赏的。

这里的高峰插入云,河流澄澈见底,两岸的悬崖峭壁,在阳光下各种光彩交相辉映。

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青竹,一年四季常青葱翠。

每天早晨,薄雾将要消散,可听到猿猴长啸,鸟雀乱鸣;每当傍晚,夕阳将落,可见到潜游在水中的鱼儿竞相跳跃。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之后,还没有人能置身这佳美的山水之中。

注释1•本文节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

卷四十六。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书画家,医学家,丹阳秣陵(现江苏南京)人,人称山中宰相。

答谢中书书原文及翻译

答谢中书书原文及翻译

内容简介:《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

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答谢中书书原文及翻译,供大家参考。

原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具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 山河的壮美,是自古以来人们共同谈赏的。

这里的高峰插入云霄,清流澄澈见底,河流两岸悬崖峭壁,在阳光下各种光彩交相辉映。

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一年四季常青葱翠。

每当早晨,夜雾将要消歇,可听到猿猴长啸,鸟雀乱鸣;每当傍晚,夕阳将落,可见到水中的鱼儿竞相跳跃。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之后,还没有人能置身这佳美的山水之中。

希望同学们通过这篇答谢中书书翻译,能够对这篇文章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答谢中书书》原文翻译及习题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答谢中书书》原文翻译及习题

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答谢中书书》一、文学常识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朝梁(朝代)著名文字家、思想家、医药家,被称为山中宰相。

著有《陶隐居集》。

二、古今异义①四时俱备(时古义:季节今义:时间)②夕日欲颓(颓古义:坠落今义:消沉,委靡)③晓雾将歇(歇古义:消散今义:休息)(晓古义:清晨今义:知道)④古来共谈(谈古义:称赞今义:谈论)三、一词多义与: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参与,这里指欣赏;②念无与为乐者:和。

书:①谢答中“书”书:与“中”合用为官职名;②谢答中书“书”:书信,是一种文体。

(与之类似的有《与朱元思书》吴均)③乃书诗四句:动词,书写(来自《伤仲永》王安石)四、问题探究1、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2、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①“美”字②山峰、河流、石壁、青林、翠竹、猿、鸟、鱼③有静有动,有声有色。

3、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深意?谢灵运;说明能够欣赏领略山川之美的人很少,表现作者的自得之情。

4、“猿鸟乱鸣”一句中的“乱”字用得好,好在哪里?它写出了“鸣”的状态,写出了晨景的热烈欢跃的气氛。

5、沉鳞竞跃”一句中的“竞”字用得也好,好在哪里?它写出“跃”的状态,争相跳,静中有动,写出热闹的气氛。

八年级答谢中书书原文及翻译

八年级答谢中书书原文及翻译

八年级答谢中书书原文及翻译
原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翻译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一年四季都有。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听到猿猴长啸,鸟雀乱鸣;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原文及翻译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原文及翻译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原文及翻译陶弘景答谢中书书原文及翻译《答谢中书书》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

以下是关于答谢中书书原文及翻译,希望大家认真学习!作品原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被选入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7课《短文两篇》、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6课《答谢中书书》)本文节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中华书局1958年版〕卷四十六。

谢中书,即谢徵,字元度,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

曾任中枢鸿胪(掌管朝廷机密文件)。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现江苏南京)人。

有《陶隐居集》。

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赏析《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

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接下来的十句,作者便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用笔洗练,寥寥八字,就写出了仰观俯察两种视角,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境界清新。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又改用平远、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在清爽宜人的画卷上平添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

《答谢中书书》原文翻译及赏析

《答谢中书书》原文翻译及赏析

《答谢中书书》原文翻译及赏析《答谢中书书》是浅易文言文,是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答谢中书书》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

作品原文《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被选入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7课《短文两篇》、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6课《答谢中书书》)本文节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中华书局1958年版〕卷四十六。

谢中书,即谢徵,字元度,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

曾任中枢鸿胪(掌管朝廷机密文件)。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现江苏南京)人。

有《陶隐居集》。

译文译文一: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欣赏赞叹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译文二:山、水美丽的景色,自古以来人们都在谈论。

山,高耸入云;水,清澈见底。

两岸石壁直立,五颜六色,交相辉映。

绿树翠竹,一年四季都有。

早晨,雾将散未散时,灵猿丽鸟啼鸣;夕阳西下,潜游在水中的鱼儿欢快地跳出水面,这实在是人间仙境。

但从谢灵运后,就没人能欣赏到这般美丽的景色中了。

译文三:山河的壮美,自古以来是人们共同谈赏的。

这里的高峰插入云霄,河流澄澈见底,两岸的悬崖峭壁,在阳光下各种光彩交相辉映。

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青竹,一年四季常青葱翠。

每天早晨,薄雾将要消散,可听到猿猴长啸,鸟雀乱鸣;每当傍晚,夕阳将落,可见到潜游在水中的鱼儿竞相跳跃。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作品简介:《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

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此文称道江南山水之美,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堪称六朝山水小品名作。

作品原文:答谢中书书1山川之美2,古来共谈3。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4。

青林翠竹5,四时俱备6。

晓雾将歇7,猿鸟乱鸣8;夕日欲颓9,沉鳞竞跃10。

实是欲界之仙都11。

自康乐以来1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13。

词句注释:1、答:回复。

谢中书:即谢微(一说谢徵),字元度,陈郡阳夏(河南太康)人。

曾任中书鸿胪(掌朝廷机密文书),所以称之为谢中书。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2、山川:山河。

之:的。

3、共谈:共同谈赏的。

4、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

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指交相辉映。

5、青林:青葱的树林。

翠竹:翠绿的竹子。

6、四时:四季。

俱:都。

7、歇:消。

8、乱:此起彼伏。

9、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

颓,坠落。

10、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竞跃,竞相跳跃。

11、实:确实,的确。

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

欲界,佛家语,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

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

仙都,仙人生活在其中的美好世界。

12、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

是南朝文学家。

13、复:又。

与(yù):参与,这里有欣赏领略之意。

奇:指山水之奇异。

作品原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答谢中书书》原文和翻译

《答谢中书书》原文和翻译
1/6
一年四季常青葱翠。每天早晨,薄雾将要消散,可听到猿猴长啸,鸟雀乱鸣;每 当傍晚,夕阳将落,可见到潜游在水中的鱼儿竞相跳跃。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 啊!自从谢灵运之后,还没有人能置身这佳美的山水之中。
注释
1.本文节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卷四十六。陶弘景 (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书画家,医学家, 丹阳秣陵(现江苏南京)人,人称山中宰相。有《陶隐居集》
3/6
4/6பைடு நூலகம்
5/6
6/6
2.谢中书,即谢徵,字元度,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鸿 胪(掌朝廷机密文书)。
3.山川之美 山川:山河 之:的 美:美景 4.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 交辉,指交相辉映。 5.青林翠竹 青林:青葱的林木 翠竹:翠绿的竹林 6.四时俱备:一年四季。 四时,四季;俱,都 7.晓雾将歇 将:将要。 歇:消散。 8.乱:此起彼伏。 9.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颓,坠落。 10.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这 里用了借代的手法,鳞指代鱼)竞跃:竞相跳跃。 11.实:确实。 12.是:这。 13.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 境界,即指人间。仙都:仙人生活在其中的美好世界。 14.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 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是南朝文学
《答谢中书书》被选入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27 课《短文两篇》、鲁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26 课《答谢中书书》)本文节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 文·全梁文》〔中华书局 1958 年版〕卷四十六。 谢中书,即谢徵,字元度,陈 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曾任中枢鸿胪(掌管朝廷机密文件)。陶弘景 (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现江苏南京)人。有《陶隐居 集》。

答谢中书书原文及翻译

答谢中书书原文及翻译

答谢中书书原文及翻译《答谢中书书》原文:作者:陶弘景【南北朝】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注释:本文节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

卷四十六。

谢中书,即谢徵,字元度,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

山川:山河。

之:的。

美:美景。

共:都。

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

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指交相辉映。

青林:青葱的林木。

翠竹:翠绿的竹林。

俱:都。

四时:四季。

将:将要。

歇:消散。

乱:此起彼伏。

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

颓,坠落。

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这里用了借代的手法,鳞指代鱼实:确实,的确。

是:这是。

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

欲界,佛家语,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

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

仙都:仙人生活在其中的美好世界。

自:从。

康乐:指南朝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

是南朝文学家。

未:没有。

与yù:参与,这里指欣赏。

竞跃:竞相跳跃。

奇:指奇山异水。

者::……的人。

《答谢中书书》的翻译: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

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竹林,四季长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了猿猴、鸟儿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答谢中书书》的鉴赏:《答谢中书书》是作者寄给谢微谈山水之美的一封信笺。

全文结构巧妙,语言精奇。

短短六十八字,即已集江南之美于一身,切切实实地道出了山川之自然美。

起首之句“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虽然平和却很自然,且立意高远;接着的“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至“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不足五十个字,却涉及到了山川草木,飞禽走兽。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原文及译文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原文及译文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原文及译文赏析答谢中书书原文及翻译《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反映了作者娱情山水的思想。

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

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心其奇者。

译文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共同欣赏赞叹的。

巍峨的山峰插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下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再也没有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的人了。

注释1.本文节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

卷四十六。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书画家,医学家,丹阳秣陵(现江苏南京)人,人称山中宰相。

有《陶隐居集》2.谢中书,即谢徵,字元度,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鸿胪(掌朝廷机密文书)。

3.山川之美山川:山河之:的美:美景4.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

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指交相辉映。

5.青林翠竹青林:青葱的林木翠竹:翠绿的竹林6.四时俱备:一年四季。

四时,四季;俱,者B7.晓雾将歇将:将要。

歇:消散。

8.乱:此起彼伏。

9.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

颓,坠落。

10.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这里用了借代的手法,鳞指代鱼)竞跃:竞相跳跃。

11.实:确实。

12.是:这。

13.欲界之仙都:即人间仙境。

文言文初中答谢中书书原文翻译注释

文言文初中答谢中书书原文翻译注释

文言文初中答谢中书书原文翻译注释1500字答謝中書書原文:臣善言辞而短情,志節亦不逮時同。

卒岁末,聖人高踪,義傳中隅。

臣在颇隘,履及昏盲。

坐上下加,權商羽翼。

每欲有才,賴師隨屬。

咄嗟勞形,昧然未哙。

覩書深井,義莫浚澈。

祇合雲中,履車復越。

臣下保西,不以自負。

薦故今侈,知秉不恕。

休矣蘇楚,復視於姿。

暗合曲良,空資士異。

巴蜀之路絕,厲俄旅遣之。

臣在山豺,病侵筋脈。

欲有展宗,思笑綢繆。

簞食瓢簋,入不為民憂。

狐裘枳棘,得之甄茂。

笑言方薄,誰視舌窮。

每覊朁於,云門為邀。

列飯重大,臣賴上考。

介胄臨階,到河津橋。

酬壽和京,眈眈雲韶。

胡雲杜演,純陟之邱。

篲飡集,不自茂,臣伐伐焉若定之。

九衢之隘,康侯懷之。

祟晝燔獓,夜採鼉。

聞弦歌之遶廊之,臣伐伐焉若堅石之坻。

黗厲水洋,宋帝始登之。

左抱明月,是臣之憂。

未踰戶牖,曾未容。

哀哉湯武,哀哉夏桀。

彗星朝椒(本句中古之字文獨居),火頓彌烈。

飄飄毓高,付之東平。

聖哲微賢,所念正同。

撫背挫毛,六蓬翻鍾。

只景肯遵,洞音不褔(本句前譜殘缺歌可尋三時節倚青壽)他適去,自藏神容。

山鳥為以,玉辭勞之。

愚語之喋,瑟韶其工。

政和文興,陸離政攘。

勸商譽斷,若何篤忘。

苗愚語,百室射之。

深山高,處冰雪之中。

之躋龜,衆果為珍。

山嶺之間,于斯獨夤。

心形玉腕,青錢朱財。

吳都處深,攪弄俤采。

圖干--由西而來,熙天乃還。

端居通邸,中悉為愿。

失道再歸,事立自斷。

封白策幼,行幸處薄。

披軸因筆,繫我犀西之巨。

2020初中语文八上《答谢中书书》原文翻译及习题

2020初中语文八上《答谢中书书》原文翻译及习题

周亚夫军细柳(作者:司马迁)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

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刀,彀弓弩,持满。

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日:“天子且至。

”军门都尉日:“将军令日,‘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亚夫乃传言开壁门。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日:“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日:“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

文帝日:“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译文: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入侵边境。

于是朝廷任命宗正刘礼担倒等军,驻军在霸上;任命祝兹侯徐厉担倒等军,驻军在棘门;任命河内郡太守周亚夫担任将军,驻军在细柳;用来防备匈奴侵略。

皇上汉文帝亲自慰问军队。

到霸上和棘门的军营,车马径直奔驰进入军营,将军和他手下的军官都骑着马迎接和送别。

不久前往细柳的军营,军中士兵和军官们都披着铠甲,拿着锐利的武器,张开弓弩,弓弦拉足。

皇帝的先遣卫队到了,不能进入军营。

先遣官说:“皇上马上就要到了。

”守卫营门的军官说:“将军有令,‘军营中只听将军的命令,不听天子的诏命。

’”过了不久,皇帝到了,还是不能进去。

于是皇帝就派使者拿着天子的符节告速将军:“我想进入军营慰劳部队。

”周亚夫才下令打开营门。

营门的卫兵对随从天子的车马说:“将军有规定,军营中车马不能奔驰。

”于是天子就控制马缰,缓缓而行。

到了军营中,将军周亚夫拿着兵器向汉文帝拱手行礼说:“穿着铠甲的将士不能下拜,请让我用军中的礼节拜见。

”天子被感动了,脸色严肃地俯身,手扶车前的横木,派人告诉周亚夫:“皇帝慰劳将军。

谢中书书的原文及翻译

谢中书书的原文及翻译

谢中书书的原文及翻译《答谢中书书》的原文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的翻译是:The beauty of the mountains and rivers has been a common topic of appreciation since ancient times. The lofty peaks reach the clouds, the clear streams reveal the bottom. The cliffs on both sides are colorful and dazzling. The green woods and bamboo are evergreen in all seasons. The morning fog is about to dissipate, the monkeys and birds are noisy; the evening sun is about to fall, the fish in the water are leaping. This is truly a fairyland in the human world. Since Kang Le, there has been no one who can appreciate its wonders.注释:答:回复。

谢中书:即谢徵,字元度,南朝梁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舍人,掌管朝廷机密文书,故称谢中书。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康乐:指南朝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

欲界:佛家语,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

欲界是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

与谢中书书原文与翻译

与谢中书书原文与翻译

与谢中书书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共同谈论的话题。

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山峰高耸入云,河流清澈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一年四季都有。

五色:青、黄、赤、白、黑五种颜色。

古人把这五种颜色称为正色,其他的颜色称为间色。

交辉:交相辉映。

俱备:齐全、都有。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猴和鸟儿杂乱的叫声;歇:停息,这里是消散的意思。

乱:杂乱,这里形容猿鸟的鸣叫声此起彼伏,交织在一起。

4.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

傍晚的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夕日:夕阳,傍晚的太阳。

颓:坠落,这里指太阳下山。

沉鳞:潜游水中的鱼。

鳞:这里是鱼的代称。

竞跃:竞相跳跃
5.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这里确实是人间的仙境。

自从谢灵运以来,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山水奇景的人了。

实:副词,确实。

欲界:这里指人世间。

仙都:神仙的都会。

与(yù):参与,这里是欣赏的意思。

与其奇着:欣赏山川奇景的人。

答谢中书书原文及翻译

答谢中书书原文及翻译

答谢中书书原文及翻译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一、原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8个字)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u)其奇者。

二、译文: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人们(文人雅士)共同谈赏(赞叹)的。

高耸的山峰插入云端,清流清澈见底。

河流两岸悬崖峭壁,在阳光下各种光彩(五色: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相辉映。

苍青的密林和翠绿的竹子,一年四季常存。

早晨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可听到(传来)猿猴、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每当傍晚,太阳快要落山了,可见到,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之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三、(注意断句,节奏):《答谢中书书》多为四字骈句,朗读节奏为二二停顿,散句以句意来定。

四、文言断句九法:
1.借古代文化常识断句。

2.根据互文、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断句
3.根据前后相承关系断句。

4.根据总说分承或分说总承关系断句。

5.根据韵文的特点断句。

6.借助对话的标志断句。

7.根据反复结构断句。

8借助文言虚词断句。

9.借助语法结构断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谢中中书》指的就是《答谢中书书》。

原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翻译
山河的壮美,是自古以来人们共同谈赏的。

这里的高峰插入云霄,清流澄澈见底,河流两岸悬崖峭壁,在阳光下各种光彩交相辉映。

苍青的密林和碧绿的竹子,一年四季常青葱翠。

每当早晨,夜雾将要消歇,可
听到猿猴长啸,鸟雀乱鸣;每当傍晚,夕阳将落,可见到水中的鱼儿竞相跳跃。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之后,还没有人能置身这佳美的山水之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