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交通规划平衡分配方法
城市交通规划四阶段法课程设计
河南城建学院《城市交通规划》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名称: 城市交通规划题目:城市交通规划四阶段法课程设计专业: 交通工程学生姓名:学号: 0指导教师: 李爱增、吴冰花、张蕾设计教室: 10#B504、505开始时间: 2016 年06 月3 日完成时间: 2016 年06 月3 日课程设计成绩: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1.交通生成预测 (1)1.1交通生成总量的预测 (1)1.1.1理论知识 (1)1.1.2分部计算过程 (1)1.2发生与吸引预测 (6)1.2.1理论知识 (6)1.2.2分部计算过程 (6)2.交通分布预测 (9)2.1理论知识 (9)2.2计算过程 (10)3.交通方式划分 (14)3.1换算基础资料 (14)3.2分部计算过程 (17)4.交通分配 (17)4.1理论知识 (17)4.2分布计算过程 (18)4.3预测结果 (19)5.设计小结 (20)5.1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20)5.2对城市交通规划及交通需求预测的认识及看法 (20)5.3设计收获及感想体会 (21)1.交通生成预测交通生成预测是交通需求四阶段中的第一阶段,是交通需求分析工作中最基本的部分之一,目标是求得各个对象地区的交通需求总量,即交通生成量,进而在总量的约束下,求出个交通小区的发生与吸引量。
交通生成预测与土地利用、家庭规模和家庭成员构成、年龄和性别、汽车保有率、自由时间、职业工种、家庭收入等因素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进行预测时,必须充分考虑影响因素的作用。
发生与吸引交通量预测精准度将直接影响后续预测乃至整个预测过程的精度。
1.1交通生成总量的预测1.1.1理论知识交通生成总量的预测方法主要有原单位法、增长率法、交叉分类法和函数法。
除此之外还有利用研究对象地区过去的交通量或经济指标等的趋势法和回归分析等方法。
本报告中采用原单位法对交通生成总量进行预测,根据人口属性,用居住人口每人平均交通生成量来预测未来的居民出行量。
年鲁教版必修二4.2《交通运输布局》word教学参考
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一、西南铁路建设存在哪些困难西南山区铁路建设攻克的技术难题是:隧道工程建设”、桥梁工程建设”和保护生态环境”。
首先,克服隧道工程建设难题。
圆梁山隧道。
这条隧道埋深、特长隧道全长11070米,是渝怀线的关键性控制工程,隧道穿越乌江水系与沅江水系的分水岭一武陵山脉,通过毛坝向斜、桐麻岭背斜及伴生断裂两大构造,地形条件十分困难,地质条件异常复杂,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有:岩溶涌(突)水、高水位引起的高水压(水压高达4.5Mpa)、高应力及煤层瓦斯(石油天然气) 。
歌乐山隧道。
这条隧道全长4050米,隧道近垂直穿越歌乐山山脉,隧道最大埋深280米,隧道区域地表为重庆砂坪坝区的歌乐山镇和中梁山镇,地表植被发育,为重庆市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区,也是重庆市的重要蔬菜基地之一,还是重庆市旅游度假的重要场所。
武隆隧道。
隧道施工过程中,揭示出5处较大规模的溶洞、岩溶暗河。
其中,隧道横洞工区1〜3#岩溶暗河,2003年6月25日隧道内经计算最大流量约7.5万立方米/天,推测百年一遇的最大涌水量为8.4万立方米/天。
磨溪一号隧道。
在西南地区三叠系地层中分布一种特殊的盐溶角砾岩,其成因为盐溶塌陷”,其工程地质条件随着胶结状态变化很大,地下水具强硫酸盐侵蚀,且分布的规律性差。
该隧道围岩中的盐溶角砾岩呈透镜状产出,在西南铁路建设中是首次出现。
磨溪一号隧道是岩溶地区一种特殊的不良地质现象盐溶角砾岩的工程实例。
其次,力克桥梁工程建设难题。
长寿长江特大桥。
该桥主跨为(144+2X192+144)米下承式连续钢桁梁,桥梁全长898.36m , 主墩高113m。
全桥墩台均按一次复线设计。
黄草乌江大桥。
此桥主跨为(96 + 168+ 96)米连续刚构,桥梁全长410.65米,桥高63米。
主桥按复线一次建成。
连续刚构梁体为单箱单室变高度变截面的箱梁,采用三向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主墩为钢筋混凝土圆形空心墩,墩高56米。
为我国双线铁路最大跨度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
必修二4.2交通布局1
A B
C D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一课时
交通运输网中的线
西 疏
东 密
我国铁路在东西部 分布上有何差异?
为什么?
由此图可得出,影响我国铁路线区位选择的因素:
自然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
青藏铁路线
技术因素
一、交通运输线
1.类型: 铁路、公路、水运航道、航空线、管道等 2.区位因素: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技术因素
4.沿线地区拥有哪些主要的矿产资源:
井 冈 山
石油、煤、铁、钨、铜等
5.沿线经过了哪些主要的山区和丘陵区: 大别山、井冈山、江南丘陵、两广丘陵
影响京九铁路的主要区位因素
合理布局交通网
•缓解南北铁路运输的紧张状况(快,快了货运) •活跃整个路网(活,活了路网)
促进沿线的经济发展
•是粮油棉重要产区 •是矿产、旅游资源丰富地区 •使革命老区直接受益
石油、煤、铁、钨、铜等
5.沿线经过了哪些主要的山区和丘陵区:
1.请说出京九铁路经过的省市区:
京、津、冀、鲁、豫、皖、 鄂、赣、粤、港 华北平原、江淮地区、长江中下 游平原、珠江三角洲
大别山
2.京九铁路沿线经过的主要粮、棉、油基地:
3.沿线经过的主要旅游地:
北京、地道战遗址、泰山、 梁山泊遗址、天台山、庐山等
华 北 平 原 江淮地区 长江中下游平原
京、津、冀、鲁、豫、皖、 鄂、赣、粤、港 华北平原、江淮地区、长江中下 游平原、珠江三角洲
3.沿线经过的主要旅游地:
2.京九铁路沿线经过的主要粮、棉、油基地:
4.沿线地区拥有哪些主要的矿产资源: 5.沿线经过了哪些主要的山区和丘陵区:
珠江三角洲
北京猿人遗址 地道战遗址 泰 山
4.2~4.3交通运输布局
大连 青岛 上海 福州 香港
商业网点(商业中心)往往分布在交通便利的地方。
交通运输与商业网点:
兰州 西安
上海
商业网点(商业中心)往往分布在交通便利的地方。
津京唐工业基地 沂蒙山区 大别山
井冈山 珠三角工业基地
香港
西气东输工程示意图
中国特大城市分布图
中国铁路干线分布图
中国公路运输网
中国特大城市分布图
社会因素:
技术因素:
经济因素对交通运输线建设的影响:
对交通运输线建设的影响: 决定性因素。 资源的分布 (矿产、森林、旅游) 主要经济因素 工农业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 人口和城市的分布
与交通运输线的关系: 发展交通的目的是发展经济;
发展交通运输线的目的: 三点。
发展经济的手段之一是发展交通。
中国铁路干线分布图
水文/河流:河道的宽度、 河流径流量的大小及其变化
中国地形
技术因素对交通运输线建设的影响:
能有效地克服交通运输线建设的自然障碍,为交 通运输线的顺利建设提供保证。
社会因素对交通运输线建设的影响:
某些交通运输线建设的目的是有利于国防安全, 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的 经济发展。
影响交通运输线建设的区位因素:
④说明:不同地区聚落沿河分布的主要原因: ★山区聚落沿河分布的最主要原因是地势较为平坦。其 他原因是水源充足,水运便利。 ★平原地区聚落沿河分布的最主要原因水源充足,水运 便利。 ★青藏高原地区聚落分布与河谷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地势 较低,热量条件较好。其他原因是水源充足,水运便利。
城市形态:
1、含义:城市总是占据一定的空间,有着特定的外部轮 廓形状,这就是城市形态。 2、主要影响因素: ①主要影响因素:城市形态的形成与它所处的地理环境 密切相关。(注:影响城市形态形成的主要地理要素有 地形、河流、交通,其中,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发展 变化是影响城市空间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 ②举例: ★平原地区的城市用地较为规整,一般形成集中发展的 团块状城市形态,如成都、合肥、华盛顿。 ★山区或丘陵地区的城市用地比较破碎,往往形成分散 发展的组团状城市形态,如重庆等。 ★某些城市沿河流或主要交通线延伸,会形成条带状 的城市形态,如兰州等。
交通分配方法-分配
1、平衡分配法
固定需求分配法
对于系统优化,Dafermas提出固定需求的系统优化平衡模型:
弹性需求平衡分配模型
模型同固定需求分配模型,约束条件用上式替代。求解时将其转化为固定需求问题求解。
这类分配模型中,出行OD矩阵T在分配过程中是连续变化的,OD点对之间的出行量取决于出行时间。
组合分配平衡模型
添加标题
容量限制法存在的不足:
添加标题
其次,重复分配的方式,在理论上的依据不足,因为出行者对路网的交通需求乃为一次完成,而非经过数次不同的出行时间,才决定最后的路线。
添加标题
增量加载分配最大的优点是事先能估计分配次数及计算工作量,便于上机安排,只要分配次数选择适当,其精度是可以保证的。一般采用五级分配比较适宜。
5
5
5
5
5
分配次序
K
分配次数K与每次的OD量分配率(%) 容量限制交通分配方法流程图
输入OD表及几何信息表
分解原OD表为n个OD表
确定路段行驶时间
确定交叉口延误
计算路权
确定网络最短路权矩阵
累计各路段、交叉口之分配交通量,输出路段、交叉口分配交通量及分配率矩阵
最后一OD对?
否
已到出行终点?
以某一有效路段终点j代替i
否
转入下一OD点对
是
是
1
2
3
4
5
6
7
8
9
2
2
2
2
2
1
2
1
2
1
1
1
例 试用多路径方法分配从节点①至节点⑨的出行量T(1,9)=1000辆/h。分配网络如图所示,网络中数据为行驶时间。
交通需求预测四阶段法概述
基础数据: 基础数据:
未来年各小区间的全方式交通分布量; 未来年各小区间的全方式交通分布量; 小区间各种交通方式的距离、费用矩阵。 小区间各种交通方式的距离、费用矩阵。 方式选择的样本数据(标定模型参数用) 方式选择的样本数据(标定模型参数用)
常用方法: 常用方法:
转移曲线法 概率模型
P = e / ∑e
现状年各小区的发生与吸引交通量; 现状年各小区的发生与吸引交通量; 社会经济与土地利用基础资料。 社会经济与土地利用基础资料。
常用方法: 常用方法:
s ∑ Oi = ∑ D j 原单位法 i =1 j =1 D j = ∑ cs x js 交叉分类法 s 回归分析法 Y = a + m a X ∑ i i 0
交通需求预测四阶段法
石家庄铁道大学 交通运输学院 闫小勇 kaiseryxy@
提纲
1 2 3 4 5 交通生成预测 交通分布预测 交通方式划分 交通分配 总结
1 交通生成预测
预测目的: 预测目的:
未来年各小区的发生与吸引交通量。 未来年各小区的发生与吸引讲到此结束
谢谢各位网友! 谢谢各位网友!
k ij k
Vijk
Vijk
Vijk = α ⋅ Tijk + β ⋅ Fijk + γ k
4 交通分配
预测目的: 预测目的:
将各种方式的分布量分配到交通网络上, 将各种方式的分布量分配到交通网络上,求出各路 段上的交通流量等。 段上的交通流量等。
基础数据: 基础数据:
未来年各小区间某种交通方式的分布量; 未来年各小区间某种交通方式的分布量; 交通网络拓扑结构与阻抗函数; 交通网络拓扑结构与阻抗函数; 现状年路段观测流量(标定模型参数用) 现状年路段观测流量(标定模型参数用)
交通规划四阶段法模型
交通规划四阶段法模型TransCAD核心--交通规划模型TransCAD以交通规划“四阶段法”为基础,提供了完善的交通规划模型算法。
其中包括需求预测模型、公交模型、OD矩阵推算、路径模型、路网分析模型、物流模型等。
1(“四阶段法”交通规划模型? 出行产生/吸引模型交叉分类法:交叉分类法是根据一定的社会经济特点将一个城区的人口划分为若干类型。
然后,经验地估计每种类型的家庭或出行者的平均出行率,由此产生的出行率表,可用于预测该研究区的出行产生量。
回归分析模型:普遍采用两种回归分析模型。
第一种,使用以交通小区为标准的集计数据,将每个家庭的平均出行量作为因变量,小区特征属性的平均值作为说明变量(自变量)。
第二种,使用以单个的家庭或出行者为标准的非集计数据,以每个家庭或出行者的出行量作为因变量,家庭和出行者的特征属性作为说明变量(自变量)。
离散选择法: 离散选择法是使用非集计的家庭或单个出行者的数据估算它们的出行概率。
再将所得的结论集计起来即为预测的出行产生量。
? 产生/吸引平衡模型保持出行产生量不变:保持出行产生量不变,调整出行吸引量,使得吸引总量与产生总量相等。
保持出行吸引量不变:保持出行吸引量不变,调整出行产生量,使出行产生总量与吸引总量相等。
用户指定出行总量系数:同时调整出行产生量和出行吸引量,使产生量和吸引量之和等于出行总量乘以用户给定系数之积。
用户指定的出行总量:同时调整出行产生量和吸引量,使产生量和吸引量之和等于用户给定的值。
? 出行分布模型1增长系数法:是通过对现有的矩阵乘以系数实现的(增长系数由未来的出行产生量除以出行现状的产生量计算得出的)。
在无法获悉路网交通小区间距离、出行时间或综合费用等信息时,常常使用该方法。
——常增长系数法——出行产生受约束的增长系数法——出行吸引受约束的增长系数法——全约束增长系数(Fratar福来特法 )重力模型:主要的原理——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交流量与出行产生量/吸引量的乘积成正比,与两地之间的交通阻抗成反比。
交通规划分配精讲
其它情况
i I j
可以证明,Dail算法产生的流量与Logit模型的 配流的结果完全一致,即Dail算法与Logit模型是等 价的。
r=0,s=6
①
2 r=2,s=4
2
r=2,s=5
②
2 r=3,s=3 2 r=5,s=2
2
r=4,s=4
③
2 r=4,s=2
j
i
1
0 ∞ ∞ ∞ ∞ ∞ ∞
2
f krs 0
很难对目标函数作出直观的物理解释,一般认为 它只是一种数学手段,借助于它来解平衡分配问题。 该数学规划模型奠定了研究交通分配问题的理 论基础。后来的许多分配模型等都是在此基础上 扩充得到的。 解是唯一的。
第四节
r
其他分配方法
t1=2+x1
s
t2=1+2x2
PA量为q=5,分别求该网络的模型解和均衡状 态的解。
2 0 ∞ ∞ ∞ ∞ ∞
3
∞ 2 0 ∞ ∞ ∞ ∞
4
2 ∞ ∞ 0 ∞ ∞ ∞
5
∞ 2 ∞ 1 0 ∞ ∞
6
∞ ∞ 2 ∞ 1 0 ∞
7
∞ ∞ ∞ 2 ∞ ∞ 0
8
∞ ∞ ∞ ∞ 2 ∞ 2
9
∞ ∞ ∞ ∞ ∞ 2 ∞
1
④ 1
⑦
2
⑤ 1
⑧
2
2 3 4 5 6 7
⑥
r=6,s=0 2
2 r=4,s=4
第四节
非均衡分配方法
3)向后计算路段流量 从s点开始,按s(j)的上升顺序依次考虑每个节点j,计算 进入它的所有路段的流量。对路段(i,j)的流量为:
w(i, j ) qrs w(m, j ) m I j x(i, j ) x( j , m) w(i, j ) m w(m, j ) o j mI j 若j s
4-2交通运输布局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人教版2019地理必修2)
4.深化对外开放,加强国际合
从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讨论“一带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建设的重大意义
一、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5.丝路精神与文化交流
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这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习近平
一、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P90
分析我国铁路大提速的作用和线路分布特点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大量农民工外出务工,客货运输量急剧增长。我国地域辽阔,铁路运输承担了我国长途运输的主要任务。但是,当时铁路运输能力难以适应运输需求,尤其是春运期间一票难求。自1997年至2007年,我国铁路经过不断的技术改造,进行了六次大规模的提速,对我国及各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并为我国高速铁路的研究和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图414)
产品
劳动力
一、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2.缩短时空距离,扩大市场范围
便捷的交通运输缩短了不同区域之间的时空距离使一个区域的经济活动可以辐射其他区域,甚至世界各地,从而加快经济发展速度,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海地区凭借优越的海运优势,面向国际市场,发展出口加工业、出口创汇农业等,迅速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P89
一、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陕西省武功县发展交通脱贫致富
解决了交通瓶颈问题,武功县的原生态蔬菜就能够在城镇市场上卖出较高价钱(图413)。优质农产品还吸引客商开车到田头收购。脱贫的农民积极开发特色食品、纺织品等商品,发展“一村一品”经济。武功县的优质生态和特色农业吸引众多游客慕名而来,便捷的交通线路也成为客流涌动的乡村旅游线路。武功县城乡社会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一、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交通规划分配交通量
一、基本概念
交通量分配旳作用 OD交通量 交通网络
现状
现状
作用
拟定分配模型参数 确认分配措施旳现状再现性
将来(预测)
现状
研究今后交通网旳建设方向 制定路网规划
将来(预测) 将来(预测) 对规划方案进行评价
现状
将来
4
一、基本概念
交通量分配旳准备工作 交通网络模型 节点属性:编号、坐标,发生吸引点,换乘节点等 路段属性: ➢ 编号、起点编号、终点编号; ➢ 长度、最高车速; ➢ 通行能力、路阻函数(QV特征)、车道数; ➢ 通行方向(单向、双向、禁行、禁止转向、限行) ➢ 高速/一般,收费费率;
15
二、非平衡分配措施
增量分配法(Incremental Assignment Method) 考虑交通量对路阻旳影响。 分配思绪:逐次分配部分OD交通量,根据路网流动情 况,决定下次分配旳最短途径 将OD表分为若干个份(等分或不等分),每次分配一份 每份OD表分配前,重新计算路网上各路段旳阻抗和 各OD正确最短径路 每份OD表均按全有全无法分配到相应旳最短途径上
→ 将q旳水量加入容器中
有流量旳途径,阻抗(旅行时间)相同
→有水旳容器,水面高度相同
系统旳势能总和最小
E g
xa 0
ta
(
)d
min
a
24
三、平衡分配措施
系统优化分配旳模型化
Wardrop第二原理:道路上全部出行者旳总行驶时间最小
路段a旳总行驶时间:xa ta (xa )
系统优化分配旳模型
18
三、平衡分配措施
顾客平衡旳模型化
c1=5+0.1f1 q=f1+f2=100辆
交通分配方法-分配
动态交通分配
根据实时交通流信息和预测结果, 动态调整交通分配方案,提高道 路通行效率。
基于人工智能的交通分配
01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运用深度学习、强化学习等人工 智能技术,实现交通分配的自动 化和智能化。
02
交通模式识别
03
智能路径规划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如何在交通分配中考虑环境因素,如减少尾气排放、降低噪音等,将成为未来研究的重要 课题。
多目标交通分配
在实际交通场景中,往往需要考虑多个目标,如时间最短、费用最少、舒适度最高等。如何设计多目标 交通分配算法,平衡不同目标间的冲突和矛盾,将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THANKS
感谢观看
06
总结与展望
研究成果总结
01
交通分配方法理论体系
本文构建了完整的交通分配方法理论体系,包括交通网络建模、交通流
分配、算法设计和性能评估等方面。
02 03
高效算法设计
针对大规模交通网络和复杂交通场景,设计了高效的交通分配算法,如 基于最短路径的分配算法、基于多路径的分配算法等,提高了交通分配 的准确性和效率。
容量限制分配法
原理
在交通分配过程中考虑道 路的通行能力限制,确保 分配结果符合实际交通情 况。
优点
能够反映道路通行能力对 交通分配的影响,提高分 配结果的准确性。
缺点
计算复杂度高,需要获取 详细的道路通行能力数据。
04
先进交通分配技术
基于GIS的交通分配
GIS技术应用
利用GIS强大的空间数据处理和分析功能,实现交通网络建模和路 径规划。
系统最优原则
交通规划四阶段法详细步骤
一、transcad通规划四阶段法具体操作1.1生成初始路网图1.1.1 生成路网前准备❖打开背景图片(Open:*.tif )❖设置单位为:MetersEdit—preferences—system—map units:meters1.1.2 新建路网层(线层)❖New-Geographic File❖选择Line Geographic File,层名:street,端点层名:node❖域字段:speed、capacity(4bytes)time(8bytes)❖画路网:Tools-Map Editing-Toolbox❖画完路网检查路网的连通性:Tools-Map Editing-check line layer connectivity1.2 生成小区图❖新建交通区层(面层)❖New-Geographic File,选择Area Geographic File,options选择第二项,输入层名:area ❖添加域字段:交通区编码ID,现状base,现状吸引量A base,现状交通区容量POP base,未来发生量P fur,未来吸引量A fur,未来交通区容量POP fur❖画交通区:Tools-Map Editing-Toolbox1.3 在路网与交通区层填入数据并进行人口预测❖根据调查所得的数据填入路网与交通区数据表中❖进行交通区未来人口预测(1)、打开交通区数据表(2)、操作过程❖点击statistics—Model Esticmation,在dependent选项里面选择P base,independent 里面选POP base—add—POP base—OK—保存(文件名为P fur);❖同样在dependent选项里面选择A base,independent里面选POP base—add—POP base—OK—保存(文件名为A fur);❖点击数据表中P fur下任意一格,选statistics—Model Evaluation—打开P fur文件—将数据导入表中(A fur导入方式相同)1.4 生成小区质心❖建立交通区形心与路网的连接(1)在“ node层”添加字段index,操作方法:dataview-modify table—add field—命名为index(2)输出质心:选择面层“area”,tool-export选择All features,standard geographic file,ID,include built data,export as centroid points(3)选择面层“area”,使用tool-mapediting-connect,选择node field: index. fill with 选择Ids from area layer❖更新路网的路段属性信息❖添加路段属性数据:使用Fill…❖Capacity=100000,speed=3,time=Length/speed1.5 创建网络(1)选出质心:在点层上-Selection-selection by condition…-填入index<>null-ok(2)建立网络❖在路网层上,点击Networks/Paths→Create调出创建网络对话框将Optional Fields里的容全选,连接后的路网将继承这些属性点OK,出现保存对话框起好名字,点击Save。
交通需求预测四阶段法概述
Vijk
Vijk
Vijk = α ⋅ Tijk + β ⋅ Fijk + γ k
4 交通分配
预测目的: 预测目的:
将各种方式的分布量分配到交通网络上, 将各种方式的分布量分配到交通网络上,求出各路 段上的交通流量等。 段上的交通流量等。
基础数据: 基础数据:
未来年各小区间某种交通方式的分布量; 未来年各小区间某种交通方式的分布量; 交通网络拓扑结构与阻抗函数; 交通网络拓扑结构与阻抗函数; 现状年路段观测流量(标定模型参数用) 现状年路段观测流量(标定模型参数用)
i =1
Oi = ∑ bs xis
n
n
2 交通分布预测
预测目的: 预测目的:
未来年各小区之间的出行分布量。 未来年各小区之间的出行分布量。
基础数据: 基础数据:
现状年各小区之间的出行分布量; 现状年各小区之间的出行分布量; 未来年各小区发生与吸引交通量; 未来年各小区发生与吸引交通量; 小区间费用矩阵(重力模型)。 小区间费用矩阵(重力模型)。
本讲到此结束
谢谢各位网友! 谢谢各位网友!
常用方法: 常用方法:
Oi D j 增长系数法 qij = q ⋅ f( 0 , 0 ) Oi Di
0 ij
重力模型 q ij = αOi D j f (c ij )
3 交通方式划分
预测目的: 预测目的:
将各小区间的全方式分布量划分为分方式的分布量。 将各小区间的全方式分布量划分为分方式的分布量。
基础数据: 基础数据:
未来年各小区间的全方式交通分布量; 未来年各小区间的全方式交通分布量; 小区间各种交通方式的距离、费用矩阵。 小区间各种交通方式的距离、费用矩阵。 方式选择的样本数据(标定模型参数用) 方式选择的样本数据(标定模型参数用)
第十章-道路交通规划基础2-四阶段法
Page 6
()
@城市交通需求分析与发展预测
女 性
2.00
不 同
1.50
年 龄
1.00
的 平
0.50
均 出
0.00
1.841.781.621.711.901.881.73 1.39
1.09
0.93
0.65 0.52 0.40 0.16
行 次 数
6~10 16~20 26~30 36~40 46~50 56~60 66~70
雨天、雪天 公共交通方式利用率高
停车设施
舒适性和便利性。
Page 30
@城市交通需求分析与发展预测
阶段三:方式划分
➢ 影响交通方式划分的因素 6、区内人口密度
密度高 公共交通利用率高。
Page 31
@城市交通需求分析与发展预测
阶段三:方式划分
➢ 交通方式选择类型 1.单阶段选择:不区分固定阶层和选择阶层 2.二阶段选择:区分固定阶层和选择阶层
@城市交通需求分析与发展预测
阶段一:出行生成(交通的产生与吸引)
生成交通量(T)预测: 生成率法、类别生成率法、回归分析法等多种。
Page 10
@城市交通需求分析与发展预测
阶段一:出行生成(交通的产生与吸引)
1. 增长率法:
✓ 基本思想:从OD调查中,可得出单位用地面积(单位人
口或单位经济指标等)交通产生、吸引量,如假定其是
其基本假定是交通分布的模式现在和将来变化不大,因此 简单、方便,但当土地利用、交通源布局等有较大变化、 预测区域交通设施状况有较大变化时,误差较大。
Page 16
@城市交通需求分析与发展预测
阶段二:出行分布
重力模型考虑了两个小区之间的吸引强度和吸引阻抗因素 。它的基本假设为:交通小区i到交通小区j的出行分布量 与小区i的出行产生量、小区j的出行吸引量成正比,与小 区i和小区j之间的出现距离(或出行费用)成反比。
4-2+交通流理论-排队论
平均车辆数 平均排队长
20 16.68
平均耗时
30
平均等候时间
25
M/M/4 6.6 3.3 10 5
四、简化的排队延误分析方法
交通工程师在应用数学上成熟的排队论之外,还对交通拥挤 现象以简化的方式作过分析,前提:假定在某一持续时间内 车辆的出入是均一的。
例:有一公路与铁路的交叉口,火车通过时,栅栏关闭的时
t0
Q
-
90 1200 900
0.3h
排队持续时间等于栅栏 关闭时间加上疏散时间 为t j 0.1 0.3 0.4h 疏散时间内离去的总车 辆数为受阻车辆总数 n 0.3 1200 360 辆
平均排队车辆数 Q 0.5Q 45辆
单个车辆的平均延误时 间为 d 0.5tr 0.5 0.1 0.05 h
1051,系统稳定
N 34 6
P(0)
1 10k 104
1
0.0213
16.061730.8642
3
3
3
k0 k! 4!15
6
q
10 5 3
4!4
.
0.0213 1 5 2
3.3辆
6
nq3.3106.6辆
3
q
3.3 2
5s / 辆
3
d15510s/辆
交通规划四阶段法预测第二阶段
j
j
该方法是Detroit(底特律)市1956年规划首次被开发利用, J.D.Carol提出的。
特点:
考虑的因素较平均增长率法全面;但同样是收敛速度慢,需 要多次迭代才能求得将来年的分布交通量。
求将来 OD 分布交通量(单位:万次)。设定收敛标准ε=3%
D O
1
2
3
现状值 将来值
1
4
2
2
8
20
2
3
2)阻抗问题:分区内的出行,阻抗不易确定。若Rij接 近于0,则出行分布量将产生偏大的估计;其解决方法是:
一是qii不用引力模型,用其他方法,作为第1次近似值。如 以分区规模和交通服务条件作自变量建立回归分析模型;
二是修改分布阻抗,采用更一般的函数关系f(Rij);
第三节 重力模型法
常见的交通阻抗函数有:
Rij a1twij a2ttij a3tvij a4tnij a5Fij a6 j
式中:twij-到达或离开车站的步行时间; ttij-在车站的等待时间; tvij-i到j在车旅行时间; tnij-i、j间发生的换乘时间; Fij-i、j间出行需要的费用; φj-i到j的节点费用(特别是停车); δ-随机变量,代表未被包含的属性,如安全、舒适和方便性等; a1,a2,…a6-各费用元素的权重;它们将各种属性转换成合适的度量单 位,如货币或时间。
R广义费用(又叫交通阻抗),可以是出行时间、距离、费 用、票价、油耗或指标的综合。
(模型构造上不能保证预测值满足交通守恒约束条件)
费用可以用距离、时间或货币来表示。一般地,可 通过一个统一的度量来表示,通常将这个度量称为出 行的广义费用。它是典型的出行属性的线性函数,该 函数的系数代表着属性的重要程度(权重)。如交通 方式k的广义费用的一种可能表达形式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a
(
xa
)
rs a,k
ckrs
rs
❖ 其中:xa----路段a上的交通流量;
ta----路段a的交通阻抗或行驶时间;
ta(xa)----路段a的阻抗函数(以流量为自变量);
fkrs----起点r到终点s之间第k条径路上的流量;
cars----OD间的第k条径路阻抗;
urs----OD间的最短径路阻抗;
❖ 基本思路:就是根据一组线性规划的最优解来确定 下一步的迭代方向,然后根据目标函数的极值问题 求最优迭代步长。
Beckmann模型的解法(Frank-Wolfe算法):
❖ 步骤1:初始化:按照ta0=ta(0) ,进行0-1交通分 配交通流分配,得到各路段的流量{xa1};令n=1。
❖ 步骤2:更新各路段的阻抗:tan=ta(xan)。 ❖ 步骤3:寻找下一步迭代方向:按照更新后的{tan},
❖ Beckmann模型是一组非线性规划模型,对非线 性规划模型现在还没有普遍通用的解法,只是对 某些特殊的模型才有可靠的解法,Beckmann模 型就是一种特殊的非线性规划模型。
Beckmann模型的解法:
❖ F-W方法是用线性规划逐步逼近非线性规划的一种 迭代法。在每步迭代中先找到一个最快速下降方向, 然后再找到一个最优步长,在最快速下降方向上截 取最优步长得到下一步迭代的起点,重复迭代直到 最优解为止。
❖ 容量限制法-minimum path with capacity restraints method
❖ 多路径概率交通分配法 (probability of multi-path method) ❖ 容量限制-多路径分配
❖ 本节主要介绍描述Wardrop平衡分配原 理的数学模型及求解算法。
❖ 满足Wardrop平衡分配原理的模型有用 户平衡分配模型和系统最优平衡分配模 型。
❖ min: Z (X )
xa 0
ta
(
)d
a
❖ S.t.
f
rs k
qrs
k
f
rs k
0
❖ 其中: xa
f rs rs k a,k
r sk
当交通网络达到平衡时:
如果第k条径路上有了流量,则k径路的阻抗等于各路段的 阻抗相加,而且是最小阻抗。
❖
①如果:fkrs >0时,则必有: a
❖ 1952年Wardrop提出平衡准则之后,在很 长一段时间内没有一种严格的模型求出满足 这种平衡准则的交通分配方法,这是交通分 配研究者重要课题。
❖ 1956年Beckmann等学者提出了一种能够 满足Wardrop准则的数学规划模型,奠定了 研究交通分配问题的理论基础。后来的许多 分配模型都是在这个基础上扩充得到的。
再进行一次0-1交通流分配,得到一组附加流量 {yan}。 ❖ 步骤4:确定迭代步长:用二分法求满足下式的λ。
( yan xan )ta[xan ( yan xan )] 0
a
Beckmann模型的解法(Frank-Wolfe算法):
❖ 步骤5:确定新的迭代起点:
x n 1 a
❖ 试用全有全无分配法、增量分配法(2等分)求出分 配结果,并进行比较,判断是否达到均衡状态,并 求网络总费用。
❖ 试计算用户平衡解和系统最优解,并求网络总费用。
a
❖ S.t.
f
rs k
qrs
k
f
rs k
0
❖ 其中: xa
f rs rs k a,k
r sk
(二)系统最优分配与用户最优分配的关系
❖ 对阻抗函数进行变换 ,令:
~ta
ta (xa )
xa
dta (xa ) dxa
xa
0
~ta
(ω)dω
[ta
(ω)
ω
dta (ω) ]dω dω
❖ 第一平衡原理是建立使每个道路使用者的出 行成本最小化的行为模型。交通分配的结果 是用户实际选择经路的结果。
❖ 第二平衡原理是以交通网络系统总出行成本 最小为目标考虑来建立交通分配模型,反映 的是一种目标,即按什么样的方式分配是最 好的。
二、系统最优分配模型及求解计算:
(一)系统最优分配模型
❖ min: Z ( X ) xata (xa )
Beckmann模型的约束条件:
❖ ① 平衡分配过程中应满足交通流守恒条件,即 OD间各条径路上的交通量之和应等于OD交通总 量。用公式可以表示为:
f
rs k
qrs
kWrs
❖ ② 径路交通量fkrs和路段交通量xa之间的关系为: 各路段上的流量xa由各条途径该路段的径路的流 量fkrs累加而成,公式表示:
Wardrop第一原理(用户平衡原理):
❖ 在道路使用者都确切知道网络的交通状态并 试图选择最短路径是,网络将会达到平衡状 态,此时,拥挤网络中交通流将自动调节, 每个OD对之间各条被使用的径路具有相等 而且最小的行驶时间,没有被使用的径路的 行驶时间大于或等于最小行驶时间。
Beckmann交通平衡分配模型:
xa
f rs rs k a,k
r sk
Beckmann模型的约束条件:
❖ ③ 径路的阻抗等于途径该径路的各个路段的阻抗 的累加,公式表示为:
ckrs
t
a
(
xa
)
rs a,k
a
❖ ④ 径路流量应该满足非负约束,即: fkrs≥0
简单UE问题的求解:
q=x1+x2 t1(x1)=t2(x2)
【例】:求解下图网络中用户平衡分配结果
解:q=x1+x2=5 x2=5-x1 由:t1(x1)=t2(x2) 即:2+x1=1+2x2 路径流量:x1=3, x2=5-x1=2 路段阻抗:t1=5, t2=5
(二)Beckmann模型的解法:
❖ Beckmann在1956年提出的交通分配数学规划模 型沉睡了20年之后才由LeBlanc等学者将FrankWolfe算法用于求解Beckmann模型,最终形成 了目前广泛应用的一种解法,通常称为F-W解法。
一、用户平衡分配模型及其求解算法
(一)用户平衡分配模型(Users Equilibrium UE)
❖ 道路交通网络平衡准则: ➢ 如果所有驾驶员(道路使用者)都准确的 知道各条道路所需的行驶时间并选择行驶 时间最短的道路,最终两点之间被利用的 各条道路的行驶时间会相等。没有被利用 的道路的行驶时间更长。这种状态就成为 道路的平衡状态。 ➢ 网络拥挤的存在是平衡形成的条件。
练习1:
❖ 设图示交通网络只有两条路径,其OD交通量 t=250辆,各径路的交通费用函数分别为c1 =5+0.20q1, c2 =10+0.05q2 , 试计算其用户最优 解和系统最优解分别示交通网络的OD交通量t=250辆,各径路的交 通费用函数分别为: c1=5+0.10q1,c2=12+0.02q2,c3=15+0.02q3。
--δ-ar-,sk路段~径路相关变量,当路段a属于OD间的
第k条径路,则: ,δ否ar,sk则:1
δ rs a,k
0
当交通网络达到平衡时:
❖ ② 如果:fkrs =0时,则必有:
ta
(
xa
)
rs a,k
rs
a
如果第k条径路上没有流量(没有被使用)时,则k径路 的阻抗一定最大。
❖ 其中:xa—路段a上的交通流量; ta—路段a的交通阻抗或行驶时间; ta(xa)—路段a以流量为自变量的阻抗函数(行驶时间函数); fkrs—出发地为r目的地为s的OD间的第k条径路上的流量; cars—OD间的第k条径路阻抗; urs—OD间的最短径路阻抗; δrsa,k—路段~径路相关变量,当路段a属于OD间的第k条径路, 则δrsa,k=1,否则δrsa,k=0
xa
0
[ta
(ω)dω
ωdta
(ω)]
xa
0
d[ta
(ω)ω]
xa t a
(ω)
❖ 如果用ta(xa)作为阻抗函数,用户最优分配模型可以转换为 系统最优分配模型,在阻抗函数ta(xa)下的用户最优分配得 到的解就是系统最优分配的解。也就是说,可以按照用户最
优模型的算法来求解系统最优模型。
第四节 平衡分配方法
❖ 交通分配模型通常分为:
平衡模型:Equilibrium models
❖ 用户平衡分配模型(User Equilibrium) ❖ 系统最优分配模型(System Optimization)
非平衡模型:non-equilibrium models
❖ 最短路(全有全无)交通分配法 - shortest path method (also called all-or-nothing method)
xan
( yan
xan
)
❖ 步骤6:收敛性检验。如果满足 :
(
x n1 a
xan
)2
a
ε
xan
a
❖ 其中ε是预先给定的误差限值。如果条件满足,则
{xan+1}就是要求的平衡解,计算结束;否则,令 n=n+1,返回步骤2 。
Wardrop第二原理
❖ 在交通网络平衡条件下,拥挤的路网上交通 流应按照平均或总的出行成本最小为依据来 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