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学军中学高考历史复习课件:明清专题史复习(共22张PPT)

合集下载

高三历史明清知识点PPT

高三历史明清知识点PPT

高三历史明清知识点PPT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个重要时期,这两个朝代对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了帮助高三学生更好地掌握明清时期的知识点,本文将针对明清时期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艺术等方面进行讲解,并结合PPT的形式进行图文并茂的呈现。

一、明清时期的历史背景明代(1368年-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农民起义领袖朱元璋建立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

清代(1644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由满洲人建立的封建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阶段。

二、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明代的政治制度以皇帝为核心,设立六部、九卿等官职来管理国家事务。

孝宗、懿宗时期政治腐败,明代后期朝廷内外动荡不安,这也为清朝以后的统治者准备了条件。

清代的政治制度沿袭明代,但对汉族实行“门户分别”政策,设立满洲八旗,控制汉人。

三、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明代的经济发展主要以农业为基础,同时商业和手工业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在农业方面,明代发展水利灌溉,提高了农田的利用率;商业方面,明代的海外贸易蓬勃发展,丝绸之路的沿线国家也成为中国的重要贸易伙伴;手工业方面,明代的瓷器、织锦等工艺品远销海内外。

而清代的经济发展主要以农业为主,同时也得益于海外贸易的发展。

四、明清时期的文化艺术明代的文化艺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在文学方面,明代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学家,如文学家杨慎、戏曲家汤显祖等;在绘画方面,明代的绘画也迎来了全盛期,如画家文徵明等;在建筑艺术方面,明代的宫殿、寺庙等各种建筑物展示出了独特的风格。

而清代的文化艺术受到明代的影响,但也有自己的特点,如清代的诗词、戏剧等。

通过PPT的形式,我们可以对明清时期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艺术等方面进行图文并茂的呈现。

可以通过图片展示明清时期的皇帝、官员、士人等形象,同时也可以通过图表展示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情况。

在文化艺术方面,可以展示一些明清时期的经典文学作品、绘画作品等。

专题五 明清时期(课件)-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统编版)

专题五  明清时期(课件)-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统编版)

里甲制,十家牌法;
堡之变,俺答汗议和受封,宣府、大同开放马市
养济院,慈善组织开始兴起(善堂、善会)东北女真:机构管辖,封授官号,辽东马市
以职业定户籍,赋役黄册;
西南:设土司
夏税、秋粮征实物;金花银,一条鞭法; 乌斯藏:设置机构(都司),封授僧俗首领称号,贡赐、
八股取士;考满、考察;
茶马贸易
中央科道、地方十三道巡按御史;
西北:设卫、所
律例合编;乡约带有强制力(宣讲圣谕)
清 奏折制度,
中央设理藩院
中枢秘书机构(南书房、军机处);
东北女真:设黑龙江、吉林、盛京将军辖区
省、府、县三级制,督抚制
蒙古:设盟、旗两级单位,与漠南蒙古联姻,在漠北蒙
户籍沿袭明制,管理相对松驰
古设乌里雅苏台将军
地丁银、摊丁入亩
西北:平定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叛乱、土尔扈特部东归,
重点探究一 明清经济的新发展
农村新变化:农作物产量增加;农业多种经营兴盛;农产品商品 化程度提高;贫富分化突出;雇佣关系 阻碍因素:专制统治制约了国内外市场的扩大;重农抑商政策的 抑制;传统小农经济还占据压倒性优势
明清农业的突出进步,首先表现在产量的增加,可以大体满足人口急剧增长的需 要。明清农村虽然还是一种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但这一时期的小农经济与市场 的联系日益紧密。农民已经不再仅仅是在自己自足之余,将自己的农产品拿到市场上 出售,而是更多的依赖于市场,通过产品的交换来满足自己的生产和消费需要。农户 在种植粮食作物之外,普遍开始种植旨在交换的经济作物,如棉花、甘蔗、烟草、荔 枝、龙眼乃至经济林木,并开始对农产品进行加工。一部分农民由于经营有道、扩大 生产而成为“上农”,一部分农民则从自耕农下降为佃农、雇农或奴仆。一般租佃关 系普遍采用契约的形式,以分成或定额方式纳租。

明清时期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三总复习PPT

明清时期历史知识点总结 高三总复习PPT

对外关系:实行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
中国是一艘破旧的大船,150年来,它之所
以没有倾覆,是因为幸运地遇见了极为谨慎的
船长。一旦赶上昏庸的船长,这艘大船随时就
可能沉没。
——马戛尔尼给英国议会的报告 1758年
1368年,朱元璋于应天建立明朝,年号洪武。
姿貌雄杰,奇骨贯顶。志意廓然,人莫能测。 —— 《明史·太祖本纪》
国家重农抑商政策, 农民被局限在土地上
14、15世纪,西欧也是稀疏地出现资本主义 萌芽,中国只比西欧晚了一两个世纪。历史同样 赋予我们发展自己的机会,可遗憾的是几百年后, 中国的资本主义仍处在萌芽状态,已经衰落的封 建王朝最终败倒在欧洲资本主义脚下。 为什么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命运与西欧截然 不同?
徽商主要经商路线图
晋商主要经商路线图
广州郊外的十三行
广州十三行是经清政府特许设立的对外贸易组织。他 们垄断对外贸易,带有官商的性质,又受清政府委托行使 一定的外交权。
16~18世纪世界白银的生产、出口和接收


1571年至1821年间,从美洲运往马尼拉的白银共计4亿
西元(比索),其中二分之一或更多一些,流入了中国。 依据G.弗兰克《白银资本》改绘。图中箭头只示意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引全汉升观点 白银流动的地不表示实际的商路。
通政司

司礼监 内阁

皇帝 司礼监

司礼监 皇帝

票拟 内阁 ↓ 司礼监



批红
第一,规定实行以八王 ( 和硕贝勒)“共议国政”为 基础的国家政治体制。国君由八王于八王中共同推举。 国君如所行非善,八王可以随时将其撤换,另立新 君。……第三,由八王共同决定对国家大臣的任免,并 规定各旗拥有同等的大臣名额。第四,由八王共同掌握 国家的最高司法权,并规定了对刑事案件等的审理程序。 第五,八王均等享受国家的一切财富,并规定了对“八 份”所得以外另行贪隐者的惩治办法。第六,规定了国 君每月“御殿”的日期,并规定在除夕朝拜仪式上国君 要与众叔、诸兄“并坐于一列”。 ——魏千志《明清史概论》

高考历史第二轮复习通史:明清阶段PPT课件

高考历史第二轮复习通史:明清阶段PPT课件

设三司
设军机处
废丞相制,设内
阁制。
君主专制 空前加强
建立近代 民主政治
封建土地所有制,土地高度集中
封建土地制度已 成为……的桎梏
重商主义;政 府鼓励对外扩
排灌工具改进,桑棉种植扩大 精耕细作农业 张;18世纪
清代粉彩瓷器、丝织业出现手工 工场,自由劳动力市场 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商 帮的出现,商业都会繁荣
外 朝 制 度
郡郡
地 方
县 制
国 并 行
隋唐 宋 元
三 省 六 部
中书门下、 中 参知政事、 书
省 枢密使、
三司使
行 省 制 度
2021
明清
明:撤中书, 废丞相;设 内阁
清:南书房; 军机处(雍正)
7
二、经济——活跃的商品经济
1、农业、手工业:见《考试报》
(4)资本主义萌芽:
2、商业:
3、经济政策:
①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主要的 思想主张及影响 ②明清小说的主要成就 ③京剧的产生和发展的历程
明朝
清朝
1368年
1644年
2021
1912年2.12 清帝退位 3
一、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一)明朝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 强化
1)、中央:废宰相,设内阁
2)、地方:废行省,设承宣布政 使司,废除土司实行流官统治
纳税,“于是称货(借高利贷)完官而田主病”。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商业的发展冲击农业
B佃户人身依附关系弱化
C佃户与地主茅盾激化
D国家税收政策发生变化
解析:D 材料明显反映佃户与官府之间的关系,故C错误;材料中“ 好米换银自用”“称货完官”说明农业出现商品化和“田赋征银”,主要原 因就是明朝中后期的张居正“一条鞭法”税制改革,A、B是国家税制改 革的影响。

高中学考历史精品课件 第4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高中学考历史精品课件 第4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15世纪前期,明成祖派遣郑和远航海外。郑和先后7次率领 船队出海,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在资金、装备、技术等 评价 方面大大领先于半个多世纪之后的欧洲远洋航海家的航行;
但给明朝带来较大的财政负担,未能持续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考点4
2.沿海形势
从元朝末年起,“倭寇”不时在我国东部沿海骚扰;明朝
解析 材料体现了顾炎武强调士大夫应当心怀天下的经世致用思想,故D项 正确;格物致知强调对天理的探究,排除A项;“致良知”是王守仁的主张,故 排除B项;材料内容与工商皆本无关,故排除C项。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考点4
本课结束
1636年
皇太极在将女真族名改为满洲后,于1636年称帝,并改国号 为大清
农民军首领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随即攻占北京,明 朝灭亡 1644年 清朝摄政王多尔衮统军进入山海关,打败李自成,进占并迁 都北京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考点4
典例1 15世纪前期,郑和先后七次率领船队出海,访问了亚非三十多个国家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考点4
三、统治危机的初显
1.时间:康乾盛世后期,清朝统治已出现由盛转衰的迹象。19世纪前期,嘉庆、
道光两位皇帝在位时,衰象更为明显。
2.内部危机——农民起义不断
背景
清朝人口膨胀迅速;人口急剧增长使得资源危机日益显 露;政治腐败和贫富矛盾积累
从乾隆后期起,四川、湖北、陕西等省白莲教大起义持 表现 续了十年;嘉庆后期,白莲教支派天理教发动的一次起义
还攻入了北京皇宫
考点1
考点2
考点3
考点4
3.外部危机 (1)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在中国东南沿海频繁活动,要求扩大对华贸易, 开拓中国市场。 (2)闭关自守政策 ①内容:清朝起初指定四处对外通商口岸,后仅保留广州一处,并规定由官 府特许的“十三行”商人代为管理对外贸易事务。外商在广州的活动及其 与中国商民的交往,都受到严格约束。民间船只出海贸易,更在严厉禁止之 列。 ②影响:闭关自守的政策,无法适应新的外部环境,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 流。

历史试题分析和高考复习杭州学军中学戚青平PPT22页

历史试题分析和高考复习杭州学军中学戚青平PPT22页

击。……缔约国应单独并会同其它缔约国采取视为必要
之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这段文字应出自
B
A.《华沙条约》
B.《北大西洋公约》
C.《联合国家宣言》 D.《凡尔赛和约》
例2:“社会风俗变化”知识点
1.(浙江·16)从甲图到乙图,表明
B
甲图清初男子剃发蓄须 乙图民国初年男子剪辫
A先进习俗必然取代落后习俗
历史试题分析和高考复习杭州学军中 学戚青平
历史试题分析 和高考复习
杭州学军中学 戚青平
(四)渗透三维目标,突出学科能力考查 例5:(16)从甲图到乙图,表明
甲图是清初男子剃发蓄须 乙图民国初年男子剪辫
B
A先进习俗必然取代落后习俗
B某些生活习俗具有深刻的政治意义
C专制王朝由强大走向败弱的历史命运
B某些生活习俗具有深刻的政治意义
C专制王朝由强大走向败弱的历史命运
D专制与民主斗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2.(江苏·6)右侧漫画《发辫之将来》从本质上表明,
当时社会一部分人
C
A.盲目崇拜西洋风尚 B.刻意保存传统精华
C.旧有观念根深蒂固 D.主动破除国人陋习
3 .研究高考历史试题的评分标准
例3:2014年浙江文综卷·38题“设问与评分标准”
集会庆祝胜利”、“上海的英、美、日租界忙
着增兵设防”、“攻克南京”、“北京周边战
事连连”等。这些情形出现于
C
A.辛亥革命时期 B.五四运动时期
C.国民革命时期 D.全面抗战时期
2.历史概念的教学 (1)理解历史概念
“新中国外交”:包含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 主权国家围绕“国家利益”这一外交最高准则, 行使主权、开展外交活动。
复习的前提是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基础,复习 的本质在于提高。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4讲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件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4讲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课件

它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清朝军机处的设立,加强了皇权,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 顶峰,我国多民族大一统国家也得到巩固和发展。
要点一
君主专制的强化——废宰相,设内阁
[史料研读]
主题
废宰相,设内阁
史料一 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 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①彼此颉颃,不敢相压, 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皇明祖训》 史料二 大学士叶向高言:我朝阁臣,②只备论思顾问 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 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 ——《明神宗实录》
史料二
【注】①反映军机处设立的背景。 【注】②说明军机大臣只是备皇帝顾问咨询的职权。 【注】③表明决策权依然操于皇帝一人之手。
西北用 1.史料一反映了清朝设立军机处的直接目的是解决______
兵 需要。 ___
办事效率高 史料二体现了军机处机构简单、人员精干、___________ 以及具有政治决策封闭性的特点。 2.根据史料二军机处的运作流程图,概括军机处的基本职 能。
决策权,故选D项。内阁大臣没有宰相之名,A项错误;内
阁大臣也没有宰相之权,B项错误;六部直属于皇帝,C项 错误。 答案 D
要点二
君主专制的“顶峰”——军机处的设置
[史料研读]
主题 君主专制演变的表现及趋势
到雍正七年(公元 1729 年)因①西北用兵, 往返军
史料一
报频繁,内阁距内廷太远,皇帝不便亲授机宜,故在这年 元月,在内廷设立军机处,其全称为“办理军机事务处”
第4讲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安徽考纲
课标提示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的设置等史实,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顾炎武)认为社会要封建才得有力量。外面 敌人来了,纵使中央政府垮台,社会还可以到处 起来反抗……(以县为单位实施自治,长官由地 方宗族推举) ,中央垮了,地方还可有办法。这 是顾亭林的苦心。——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中央集权制度 众治: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有利于巩固 压抑地方的 众治主张,可以救世吗? + 统一多民族国家 自主性、能动性 顾炎武
由陈宏谋的仕途,概述明清中央政治体制的变动 陈宏谋
军机处·密折制
内 廷
军机处
设内阁
外 朝
废丞相
内阁
丞相
专 制 主 义 中 (议政的空白地带) 央 集 权 强 化 密折
一、救世之政:皇权膨胀的政局
作为地方官员,陈宏谋常与六部那些思想守旧的官员 发生争执。他喜欢将事情密折奏事给皇帝,由皇帝裁决。
雍正:盖以国家事务殷繁,人情弊端种种,诸臣有陈 奏之心,或有不便显言之处。故令密封进呈……
救世:明清专题史复习
杭州学军中学 钟徐楼芳
近代前夜的中国:盛世危机
独裁的界限 清院本《清明上河图》:康乾盛世·苏州府 异端的思潮 繁荣的困境
康乾盛世最有影响力的汉族官员之一 作为封疆大吏任职最久 晚年被提拔为内阁大学士 晚清思想家魏源推崇为经世致用楷模 地位仅次于顾炎武 自信“其言足以救世”
陈宏谋 江苏巡抚
王夫之
黄宗羲
顾炎武
湖南和广西分别是粮食无法自给的江南和广东的主要米谷供应地,并因 稻米贸易的发展而经历了一段相当长的经济繁荣。源于市场的财富使地方精 英倾向于支持商业活动。——《救世:陈宏谋与十八世纪中国的精英意识》 商品经济 重商思想
三、救世之学:晚明思想的潜流
独裁政治的界限
繁盛经济的隐忧
地方治理:中央集权之外的另一种可能性?
探究三:黄宗羲的主张与近代民权思想的“似”
黄宗羲
探究三:黄宗羲的主张与近代民权思想的“似”
民本:为人民而统治 rule for people 民主:由人民来统治 rule by people
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等 基本权利 贤相与太学的历史经验
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 女……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提高相权;定是非于学校
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权力的表现和运用必须体现人民 人民是主权所有者 的意志,当人民的权力被政府篡夺并被用于压迫和奴役人 民时,人民就有权通过暴力手段推翻政府。——卢梭
三、救世之学:晚明思想的潜流
顾炎武
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陈宏谋
黄宗羲
公其是非于学校
明清之际的伟大思想家对中央集权官僚体制进行了全面的攻击。这些攻 击得到了一些人的同情,但却很少有人真正信仰它……——《救世》 明清之际的思想活跃局面没有动摇儒家的统治地位
康熙年间 台湾设府
陈宏谋密奏,说服乾隆解除对 海峡之间贸易的限制。不仅沿海的 粮食短缺得到了缓解,而且台湾的 经济也得到了发展。 就政治上而言,比从台湾买进 粮食还要敏感的是从南洋进口粮食。 然而,现实是海外贸易十分困难。 充满活力的江南经济因此隐忧重重。
什么因素导致海外贸易困难?
从材料看,海禁的影响是什么?
探究二:有人认为,陕西的尝试,不同于西欧和江南, 堪称是近代工业化战略中的一个非凡案例。 陕西的尝试,可以救世吗?
二、救世之治:繁荣经济的隐忧
当时经济的生气勃勃给我们以深刻 印象;但对生活于那个时代的大多数人 来说,活生生的现实则是这种在难以预 料的环境中为生存所作的挣扎奋斗。
——《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
救世失败·中西方大分流
分裂、割地
僵化腐败
经济萧条
中国:盛世危机
西方:大航海时代
救世:明清专题史复习
一、救世之政:皇权膨胀的政局 内阁·军机处·密折奏事 二、救世之治:繁荣经济的隐忧 抵制资本主义萌芽 三、救世之学:晚明思想的潜流 对商业的纠葛态度 陈宏谋:保守的士大夫?进取的改革家? 君主独裁的旧途 自然经济的陷阱 儒家理念的桎梏
皇权膨胀,可以救世吗? 陈宏谋
当雍正读到地方大获丰收的奏折时,批语: “天恩浩荡,朕不胜庆幸之至。” 这是以天下为己任,叩苍穹以示感谢的他。
当接到百姓被洪水冲走的奏折时,批语: “皆源于朕与卿等不能绸缪于早之所致。” 这是因为自己未能未雨绸缪而深深自责的他。
雍正
探究一:你怎么理解“恶意政治”?
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政事之中…… 爱护毫无抵抗、毫无防备能力的普通人民,哪 怕粉身碎骨也要保证他们的生活…… 雍正帝的政治实在是充满善意的恶意政治。 ——日本:宫崎市定
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使得中国社会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
雍正
三 公 九 卿 制
内 外 朝 制 度
三 省 六 部 制
二 府 三 司 制
内阁
军机处 密折制
中国社会的发展已经停滞了?
秦皇 汉武 唐宗 宋祖 朱棣 雍正
君相集体决策之制
君主乾纲独断之制
二、救世之治:繁荣经济的隐忧
主政江南时期,陈宏谋意识到粮食 不可能自给自足。商品经济发达的苏州 等地已经因粮价上涨而发生暴动。
一、救世之政:皇权膨胀的政局
作为地方官员,陈宏谋常与六部那些思想守旧的官员 发生争执。他喜欢将事情密折奏事给皇帝,由皇帝裁决。 不过,陈总是喜欢按自己的想法行事,继任的乾隆从 来不觉得他是自己人。年老时,陈宏谋荣升内阁大学士, 却无缘入职军机处。至于丞相一职,已经被废三百余年。
——摘编于《救世:陈宏谋与十八世纪中国的精英意识》
政治上层:专制主义之外的再一种可能性?
梨洲(黄宗羲)注重提高相权与清议之地位……大体 有似近代西方之责任内阁与国会……主以最高行政职权操 诸宰相,而“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天子之所以是 未必是,天子之所以非未必非”,而公是非存于学校。
——钱穆:《中国历史精神》
提高相权;公其是非于学校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对仁义礼智的坚守 对经世济民的热忱
商品经济 vs 自给自足
二、救世之治:面对繁荣经济的隐忧
主政陕西时期,陈宏谋发现陕西丝织 品市场完全依赖于江南的输入。 针对西北孱弱的经济现状,陈宏谋以 省级政府的力量主导丝织业生产;为了使 全体农户从中获利,他拒绝了生产效率更 高的江南模式。 江南模式在道德上是不可接受的,这 意味着对仁政理想的背弃。
生产效率 VS 仁政理想 “图谋民生幸福”
二、救世之治:面对繁荣经济的隐忧
仕于西北 发展本省工商业 陈宏谋经济思想的中心原则就是通过商业流通,以最大 的流量和速度满足人们的需求。 黄宗羲:工商皆本
——《救世:陈宏谋与十八世纪中国的精英意识》
仕于东南 鼓励进口满足市场
三、救世之学:晚明思想的潜流陈宏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