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 2.8有理数的乘法教案(2) (新版)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有理数的乘方(2)(教案)

有理数的乘方(2)(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2.9有理数的乘方(2)教学设计课题 2.9有理数的乘方(2)单元第二单元学科数学年级七教材分析本课内容主要是学习有理数的乘方的应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它既是有理数乘法运算的延伸,也是学生后续学习有理数乘方运算及四则运算等有理数运算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实数运算、代数式的运算、解方程以及函数知识等等的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六年级已学习了一个数的平方、立方运算。

上节课又学习了有理数的乘方运算,本课学习其应用。

所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会大胆说出自己的认知、体会。

在动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将能主动探索,敢干实践,勇于发现,学生对学习有理数的乘方应用也很兴趣。

学习目标1.进一步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并能解决一些相关的数学问题.经历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的探究过程,通过实际计算发现底数为10的幂的特点.2.利用有理数的乘方运算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使学生初步了解转化、类比、归纳的数学思想方法.3.参与操作折纸活动让学生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与习惯.重点利用有理数的乘方法则准确地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并适时总结运算规律.难点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有理数的乘方运算,以此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课件:计算(1)63(2)(-2)4(3)动手计算通过熟悉的计算,让学生热身讲授新课1、教师出示课件:看一看:观察图片:教师以对底数是10的幂的特点引入:例3:(1)102 = 100, 103 = 1000, 104 =10000, 105=100000(2)(-10)2 = 100,,(-10)3 = -1000, (-10)4 =10000,(-10)5= -100000.教师向提出问题:观察例3的结果,你能发现什么规律?与同伴进行交学生通过观察底数是10的幂的特点,交学生对有理数乘方运算已有认识,以底数是10的幂的特点流从而引出今天学习内容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及应用。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7《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2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7《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2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7《有理数的乘法》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有理数的乘法》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2.7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正负数的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讲解的。

有理数的乘法是数学中基本的运算之一,它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乘法的运算律以及乘方的概念。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有理数乘法的基本方法,理解乘法的运算律,并能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根据我对学生的了解,他们在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法之后,对有理数的概念和性质有了基本的认识。

但是,他们在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会存在困惑和错误。

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例来理解乘法的运算规律,并能够灵活运用。

三. 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理解乘法的运算律,了解乘方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1.重点: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乘法的运算律和乘方的概念。

2.难点:理解乘法的运算律,并能够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与手段:1.实例分析: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乘法的运算规律。

2.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培养他们合作交流的能力。

3.练习巩固: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教学辅助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乘法的运算规律。

六. 说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有理数的乘法。

2.知识讲解:讲解有理数的乘法法则,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乘法的运算规律。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全章教案(共180页)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全章教案(共180页)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1.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能比较有理数的大小.2.能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知道|a|的含义(这里a表示有理数).3.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以内为主).4.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定律,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计算.5.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1.在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求有理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方法.2.能按照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及混合运算,掌握计算的方法和技巧.3.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以及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掌握其表示的方法.1.在认识数的过程中,体验知识之间的必然联系,激发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的兴趣.2.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做题的良好习惯,认识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对问题提出自己的猜想,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对于负数的引入,教材借助生活中的实例,引进负数,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概念的扩张,了解负数的本质意义,然后再指出可以用正负数表示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使学生感受到负数的引入源自实际生活的需要,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就学生的学习而言,负数的概念、意义有一定的抽象性,为什么要引进负数正是学生理解的困难所在.从数学的发展进程来看,数的出现的主要原因更多的是由于对实际现象(事物)“表示”的需要.所以教材遵循历史发展的过程,采用这样的线索展开:产生的实际背景——有理数的意义——数的表示.对于有理数运算法则的获得,教材没有采用直接给出的方式而是设置了丰富的现实背景,如足球比赛中的净胜球数、气温变化等,以直观形象地解释、归纳、探索的方式,寻求有理数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如有理数的加法法则,仅仅借助数轴理解,学生会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教材先从知识竞赛中的答对题数与答错题数入手,使学生首先理解(+1)+(- 1)=0和(- 1)+(+1)=0,然后利用“正负抵消”的思想,讨论整数加法的几种情形,最后再由特例归纳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并借助数轴加深理解.基于有理数运算的学习重点是对法则和运算律的理解,所以为了避免因为小数、分数运算的复杂性而冲淡学习的重点,有理数的运算以整数运算的学习为出发点,然后过渡到含有小数、分数的运算.【重点】理解有理数的意义,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和运算律,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难点】利用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等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1.负数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充分了解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和实际背景,通过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讲解,让学生接受负数的概念.2.本章的重点内容是有理数的运算,所以一定要让学生有足够的练习的机会,只有通过一定量的计算实践,才能真正体会并熟练掌握有理数计算的一些技巧.让学生通过计算、观察、猜测、归纳等数学活动,自己总结出有理数的运算律.3.对绝对值概念的学习也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与绝对值相关的知识,如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的表示、绝对值不等式等,都是在后续学习中要专门安排的,因此这里不要涉及.本章安排绝对值概念,目的是为有理数的运算作准备,会求一个数的绝对值就达到了本章的要求.教材中用字母表示求一个数的绝对值的结论,只是给出一个数的绝对值的符号表示,教学时不要对这个符号表示进行变式训练,更不要在绝对值中出现字母并加以讨论.4.计算器是一个既简便又实用的计算工具,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计算器的基本用法.5.在本章的学习中,要注意数形结合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的运用.1有理数1课时2数轴1课时3绝对值1课时4有理数的加法2课时5有理数的减法1课时6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3课时7有理数的乘法2课时8有理数的除法1课时9有理数的乘方2课时10科学记数法1课时11有理数的混合运算1课时12用计算器进行运算1课时本章概括整合1课时1有理数1.通过实例理解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和负数应用的广泛性,理解有理数的含义,体会有理数应用的广泛性.2.能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3.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以及按一定规律对事物进行分类整理的能力.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能把有理数合理分类和把具体数正确归类.1.通过实例,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有理数和负数的实用性,加深对数的理解.2.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中的基本概念都来源于实际需要.3.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学习数学对于解决实际生活中各种问题的必要性,增强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重点】负数的意义、特点及实际应用,有理数的概念,能够对学过的数进行分类.【难点】正确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正确理解有理数的概念,会合理进行有理数的分类和把具体数归类到相应的数集.【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预习教材P23~24.导入一:师:同学们小学都学过哪些数?生:整数、小数、分数、奇数、偶数……师:原始社会,从打猎记数开始,首先出现自然数,经过漫长岁月,人们用数“0”表示没有,随着人类的不断进步,在丈量土地进行分配时,又用小数使测量结果更加准确,小数也属于分数.那么小学学过的这些数能否满足社会生产生活及数学自身发展的需要呢?[设计意图]通过介绍数的产生与发展,向学生渗透“实践第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使同学们感到数的每一次发展都是为了满足社会生产与生活的需要,也为讲述有理数概念及其分类做好铺垫.导入二:观察课本P22的图片.珠穆朗玛峰高出海平面8844 m,记作:+8844 m;吐鲁番盆地低于海平面155 m,记作: - 155 m.教师出示图片,并提出问题:1.生活中我们会遇到用负数表示的量,你能说出一些例子吗?2.你在小学的学习中对负数有什么样的认识?3.有了负数,数的运算与过去相比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有了负数,能解决哪些实际问题?本章将在小学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负数,研究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及其运算,并利用有理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设计意图]通过提供学生熟悉的情境引导学生回顾小学有关负数的知识,三个问题不仅为本节课成功引入,也为本章的学习做了铺垫.学生在对问题的思考与交流中体会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了学生学习本章内容的兴趣.(出示课件1)(例题讲解)请同学们完成以下问题,并与同伴交流.某班举行知识竞赛,评分标准是:答对一题加1分,答错一题扣1分,不回答得0分;每个队的基本分均为0分.两个队答题情况如下表:答题情况第一队第二队如果答对题所得的分数用正数表示,那么你能写出每个队答题得分的情况吗?思路一试完成下表:答对题的得分答错题的得分未回答题的得分第一队+6第二队- 2思路二提出思考问题:(1)第一队答对几题?是如何表示的?答错几题?又是如何表示的?(2)第二队答对几题?是如何表示的?答错几题?又是如何表示的?(3)如何理解+6和- 2?(出示课件2)(教材议一议)生活中你见过其他用负数表示的量吗?与同伴进行交流.想一想:根据上面各队分数的计算及2010年全国居民消费价格的上涨情况及温度计上的温度,你能知道正、负数和零的大小关系吗?[处理方式]学生思考交流,完成后再展示说明,学生之间互相补充,教师适时点评.师生总结:“加分与扣分”“上涨量与下跌量”“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等都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为了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把其中一个量规定为正的,用正数来表示,而把与这个意义相反的量规定为负的,用负数来表示.[设计意图]本活动的设计意在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用知识竞赛得分的情境启发学生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通过练习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地找出身边可以用正、负数表示的量,从而体会学习负数的必要性.从学生熟悉的情境讨论问题,学生积极参与,在教师的引导下寻找生活实例的过程中充分体会学习负数是生活的需要.探究活动2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出示课件3)(教材例题)(1)某人转动转盘,如果用+5圈表示沿逆时针方向转了5圈,那么沿顺时针方向转了12圈怎样表示?(2)在某次乒乓球质量检测中,一只乒乓球超出标准质量0.02 g 记作+0.02 g,那么- 0.03 g 表示什么?(3)某大米包装袋上标注着“净含量:10 kg±150 g”,这里的“10 kg±150 g”表示什么?[处理方式]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如何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思路一如果用+5圈表示沿逆时针方向转了5圈,那么和逆时针方向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是,所以沿顺时针方向转了12圈可表示为;一只乒乓球超出标准质量0.02 g记作+0.02 g,那么和超出标准质量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是,所以- 0.03 g可以表示为;综上所述,“净含量:10 kg±150 g”,这里的“10 kg±150 g”表示.思路二(1)想一想:什么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2)品一品:如何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3)考一考:和逆时针方向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是,和超出标准质量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是.【师生活动】学生讨论,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解:(1)沿顺时针方向转了12圈记作- 12圈.(2) - 0.03 g表示乒乓球的质量低于标准质量0.03 g.(3)每袋大米的标准质量应为10 kg,但实际每袋大米可能有150 g的误差,即每袋大米的净含量最多是10 kg+150 g,最少是10 kg - 150 g.反馈练习(出示课件4) (1)在知识竞赛中如果用“+10”表示加10分,那么扣20分记作什么? (2)东、西为两个相反方向,如果 - 4米表示一个物体向西运动4米,那么+2米表示什么?物体原地不动记为什么?(3)某粮库运进面粉7.5吨记作+7.5吨,那么运出3.8吨应记作什么?议一议:你能选定一个高度为标准,用正、负数表示本班每位同学的身高与选定的身高标准的差异吗?你是怎样表示的?与同伴交流.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分析,让学生知道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时要明确“基准”.教材例题中各题的基准分别是“转盘静止不动”“一只乒乓球的标准质量”“10 kg ”. “议一议”则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学会如何选定“基准”.学生认识当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时要考虑“基准”.“0”是常用的基准,但不是所有的基准都必须为0.探究活动3 有理数的概念及分类1.新的整数、分数概念:引进负数后,数的范围扩大了.过去我们说整数只包括正整数和零,引进负数后,正整数前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整数,因而整数包括正整数、负整数和零,同样分数包括正分数、负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有理数分类结构图如下)有理数{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2.有理数的分类.问题:为了便于研究某些问题,常常需要将有理数进行分类,需要不同,分类的方法也常常不同,根据有理数的定义可将有理数分成两类:整数和分数.有理数还有没有其他的分类方法呢?待学生思考后,请学生回答、评议、补充.教师小结:按有理数的符号分为三类:正有理数、负有理数和零,并指出,在有理数范围内,正数和零统称为非负数.并向学生强调:对有理数的分类可以根据不同需要,用不同的分类标准,但必须对讨论对象不重不漏地分类.[设计意图] 使学生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将数扩充到了有理数的范围.通过练习使学生加深理解有理数的意义.[知识拓展] 对正数和负数的理解要注意以下几点:(1)并不一定必须将某一种量规定为正,若将其中的一种量规定为正,则与其意义相反的量即为负.(2)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这个数十分特殊,随着我们的学习,对于零这个数将有更深刻的认识.(3)负数前面的“一”号,表示这个数的性质,是性质符号,读作“负”号,但正数前面的“+”可以省略.即时巩固将下列各数填入到相应的数集中: - 2015, - 13,14,12, - 513, - 7.3,3,369,0.1,92, - 374.正数集合{ …}; 负数集合{ …}; 正整数集合{ …}; 负整数集合{ …}; 分数集合{ …}; 负分数集合{ …}; 负有理数集合{ …}; 有理数集合{ …}.〔解析〕 小数 - 7.3,0.1都属于分数,369=4不属于分数.(学生口述解答过程,师总结、板演)1.正数与负数都来自于生活实际,用正、负数可以表示实际问题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2.正数前面添上“ - ”号的数是负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表示正、负数的界限.3.有理数的分类方法不是唯一的,可以按整数和分数分成两大类,也可以按正有理数、零、负有理数分成三大类.1.如果将汽车向东行驶3千米记为+3千米,那么记为 - 3千米表示的是 ( )A.向西行驶3千米B.向南行驶3千米C.向北行驶3千米D.向东南方向行驶3千米解析:先根据向东行驶3千米记为+3千米,可确定向西为负,而 - 3千米表示的应是向西行驶3千米.故选A .2.在0,2, - 7, - 513,3.14, - 317, - 3,+0.75中,负数共有 ( )A.1个B.2个C.3个D.4个解析:在正数的前面加上“ - ”号的数即是负数,本题中的 - 7, - 513, - 317, - 3是负数.故选D .3.飞机上升了 - 80米,实际上是 ( ) A.上升80米 B.下降 - 80米C.先上升80米,再下降80米D.下降80米解析: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正”和“负”的相对性,确定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负号表示与上升意义相反,即下降.故选D .4.举一个能用正数、负数表示生活中的量的实例,并解释其中相关数量的含义.解:本题答案不唯一,只要满足题意即可,如:河道中第一天的水位是 - 0.2米,第二天的水位是+0.3米,其中 - 0.2米表示比正常水位低0.2米,+0.3米表示比正常水位高0.3米.1有理数1.认识生活中的负数.2.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3.有理数的概念及分类.一、教材作业【必做题】教材第26页习题2.1的2,3题.【选做题】教材第26页习题2.1的4,5题.二、课后作业【基础巩固】1.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0既是正数,又是负数B.0是最小的正数C.0是最大的负数D.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2.向东运动记作“+”,向西运动记作“-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5米表示向东运动了5米B.向西运动5米表示向东运动了- 5米C.+5米表示向西运动了5米D.向西运动5米也可以记作向西运动- 5米3.武汉市夏季气温比较高,若以30 ℃为标准,高出标准的为正,低于标准的为负,则38 ℃与28 ℃分别记作()A.+8 ℃- 2 ℃B.+8 ℃+2 ℃C. - 8 ℃- 2 ℃D. - 8 ℃+2 ℃4.某药品说明书上标明药品保存的温度是(20±2)℃,该药品在温度范围内保存才合适.5.请指出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18,+227,3.1416,0.2011, - 35, - 0.1010…, - π, - 2,99%.【能力提升】6.如果海平面的高度为0 m,一潜水艇在海平面以下40 m处航行,一条鲨鱼在潜水艇上方10 m 处游动,试用正、负数分别表示潜水艇和鲨鱼的高度.7.用正数和负数表示下列具有相反意义的量.(1)钟表的指针逆时针方向旋转20°记作- 20°,顺时针方向旋转30°记作;(2)运进200箱记作,运出150箱记作- 150箱.【拓展探究】8.某日小明在一条南北方向的公路上跑步,他从A地出发,如果把向北跑1100 m记作- 1100 m,那么他向北跑1100 m时向后转又继续跑了1200 m是什么意思?这时他停下来休息,此时他在A地的什么方向?距A地多远?【答案与解析】1.D(解析:根据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可以判断A,B,C都错误,D正确.故选D.)2.B(解析:A. - 5米表示向西运动了5米,故A错误;C.+5米表示向东运动了5米,故C错误;D.向西运动5米记为- 5米,故D错误.故选B.)3.A (解析:因为以30 ℃为标准,高出标准的为正,低于标准的为负,所以38 ℃与28 ℃分别记作:+8 ℃, - 2 ℃.故选A.)4.18~22 ℃(解析:温度是20 ℃±2 ℃,表示最低温度是20 ℃- 2 ℃=18 ℃,最高温度是20 ℃+2 ℃=22 ℃,即18~22 ℃之间是合适温度.)5.解:正数有:+227,3.1416,0.2011,99%;负数有: - 18, - 35, - 0.1010…, - π, - 2.6.解:因为海平面的高度为0 m,所以低于海平面的高度为负数,由于潜水艇和鲨鱼的高度都在海平面的下方,故分别为- 40 m和- 30 m.7.(1)+30°(2)+200箱8.解:如果把向北跑1100 m 记作 - 1100 m ,那么他向北跑1100 m 时向后转又继续跑了1200 m ,说明小明又向南跑了1200 m ,此时他在A 地的南边,距A 地的距离=1200 - 1100=100(m ).本节课从学生较熟悉的珠穆朗玛峰、气温开始,接下来从具体问题情境出发,使学生感受到现有的数确实不够用了,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然后引出负数、正数和零的概念和实际意义,接着引导学生回顾、总结学过的数,告诉学生有理数的意义,和学生一起探讨有理数的分类,这样学生易于接受,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历了观察、比较、归纳、总结,学会了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完成了从数不够用到数可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成长过程。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乘法(第1课时)》教学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的乘法(第1课时)》教学教案

二、例题:
三、小结:
促进了学 生的表达 与交流,为 后续学习 打下基础。 课件展示 归纳使知 识更系统 化,便于学 生记忆。
理数的乘
(raciprocal),也称这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 教师追问:同学们你知道怎样求一个的道数吗? 1.非零整数——直接写成这个数分之一 2.分数——把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即可 带分数要化成假分数,小数化为分数再求
法法则解 决两个例 题,且明确 倒数的定 义在有理 数范围内
例 2:(3)(-4)×5 ×(-0.25)(从左向右依次运算)
仍有意义。
(4)( 3)( 5)( 2)
5
6
[(3 5)] (2) 56
1 (2) 2
1
根据上面例题,教师提问:几个有理数相乘,因数都不为 0 时, 积的符号怎样确定? 有一个因数为 0 时,积是多少? 积的符号又负数的个数确定,若是奇数,结果为负, 若是偶数,结果为正 有一个因数为 0 时,积是 0 3、出示课件: 试一试 : 教师鼓励学生主动解决问题
加法法则引出有理数的乘法来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
1、培养学生的动态观察 、对比、分析生活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综合运用有理数及其加、
减法的有关知识灵活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 2、在师生、生生的交流活动中,复习巩固加减运算,逐步把学生牵引到对较复杂数据的
目标 灵活处理。使学生感受到折 线统计图确实可以直观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
1、11 8 1 (1) 4 22 2
11 8 1 4 22 2
1 2
2、0×(-3) ×(-4) ×(-5) ×(-6)
=0
几个有理数相乘有一个因数为 0 时,积是 0
课堂 1、两个数的积为正,那么这两个数( C )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7.2有理数的乘法优秀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7.2有理数的乘法优秀教学案例
2.设计生活情境,如购物、体育比赛等,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的价值,引发学生对有理数乘法的好奇心。
3.创设互动环节,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心得,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问题导向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有理数乘法是什么?有哪些规律?”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探究。
2.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有理数乘法的知识。
3.自主探究,培养能力:本节课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自主探究有理数乘法法则。这样的教学策略既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4.小组合作,互动交流: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种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课堂氛围。
2.生对有理数乘法的好奇心。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有理数乘法的理解和疑问,为讲授新知识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引导学生探究有理数乘法的基本规律,如正数乘正数、负数乘负数、正数乘负数等,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数学活动自主得出结论。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7.2有理数的乘法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7.2有理数的乘法优秀教学案例,以我国著名的数学家陈景润的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乘法,包括正数、负数、零的乘法规律,以及乘方的概念。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自主探究有理数乘法法则,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案例亮点
1.故事导入,激发兴趣:以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7.2有理数的乘法为例,通过陈景润的故事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这样的导入方式不仅与学科和课本内容紧密相关,而且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

北师在版七年级数学上册2 有理数的乘法(第2课时)课件李老师

北师在版七年级数学上册2 有理数的乘法(第2课时)课件李老师
北师大版 数学 七年级 上册
2.7 有理数的乘法 (第2课时)
导入新知 在小学里,我们都知道,数的乘法满足交换律、结合律
和分配律,例如
3×5=5×3 (3×5)×2=3×(5×2) 3×(5+2)=3×5+3×2
引入负数后,三种运算律是否还成立呢?
素养目标 3.发展学生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等能力.
-15)-999
×18
3 5
.
连接中考
解:(1)999×(-15) =(1000-1)×(-15)
=15-15000
=-14985;
(2)999×118
4 5
+999×(
-15)-999
×18
3 5
.
=999×[118
4 5
+( -15
)-18
3 5
]
.
=999×100
=99900.
课堂检测
基础巩固题
方法点拨:在有理数乘法的运算中,可根据算式的特点, 灵活运用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如逆用有理数乘法对加法 的分配律.
巩固练习
变式训练
计算:
(1)(-47)×
5×(-134)×(-0.2)(2)(-12)×(
1 4
-
1 3

解:原式= -47× 5×74×15
原式=
1 4
×(-12)-13×(-12)
探究新知
3.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 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
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a(b+c) = ab+ac
根据分配律可以推出: 一个数同几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几个数
相乘,再把积相加. a(b+c+d)=ab+ac+ad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 2. 7有理数的乘法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  2. 7有理数的乘法教案

第七节有理数的乘法考点一:有理数的乘法法则1、法则: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0相乘,积仍为0。

2、方法导引:(1)几个有理数相乘,先确定积的符号,再把绝对值相乘。

(2)当几个因数中有一个为0时,不用再判断符号,直接得0. 3、总结提升:(1)两个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是由两个因数的符号确定,同号(++,或--)得正,异号(+-或-+)得负。

(2)0与任何数相乘,积都是0.(3)1乘任何数得原数,-1乘任何数得原数的相反数。

4、题型解析:例1 (1)已知两个数a,b在数轴上对应的点如图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a<-bB、a+b>0C、ab<0D、b-a>0(2)一个有理数与它的相反数的积是()A 、正数B 、负数C 、非正数D 、非负数 (3)计算3×(-2)的结果是(4)计算 ①-2×(-5) ②34×(83-) ③-3×0 ④(-312)×(-3)考点二:倒数1、定义:如果两个有理数的乘积为1,那么称其中的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也称这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如54和45,-7和71-互为倒数。

2、 求法:求带分数的倒数时,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求倒数;求小数的倒数时,先把小数化成分数,在求倒数;求整数的倒数时,先把整数看作是分母为1的分数,在求倒数。

3、辨析:(1)0没有倒数。

(2)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符号相同,即正数的倒数是正数,负数的倒数是负数。

(3)若两个数互为倒数,则它们的成绩为1. (4)倒数等于它本身的数是1和-1. 4、题型解析:例2 (1)有理数51-的倒数为( )A 、5B 、51C 、-51 D 、-5 (2)2017的倒数为( ) A 、20171 B 、2017 C 、-2017 D-20171(3)相反数是其本身的是 ,倒数是其本身的是 。

(4)若a,b 互为相反数,c,d 互为倒数,m 的绝对值是3,求:cd m ba -++35的值。

2024秋七年级数学上册第2章有理数及其运算2.7有理数的乘法1有理数的乘法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2024秋七年级数学上册第2章有理数及其运算2.7有理数的乘法1有理数的乘法教案(新版)北师大版
技能训练:
设计实践活动或计算练习,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有理数乘法的应用,提高运算能力。
在有理数乘法新课呈现结束后,对乘法运算的规则进行梳理和总结。
强调乘法运算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有理数乘法知识的掌握情况。
5.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能够在小组讨论和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
6.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能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
7.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能够思考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8.学生能够积极分享学习有理数乘法的体会和心得,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课堂
1.课堂评价:
2.作业评价: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和点评,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在布置的课后作业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计算准确性、解题思路和创新能力。在批改作业时,教师应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并提供详细的解题指导和鼓励性的评语。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作业表现,了解学生对有理数乘法的掌握情况,为课堂教学提供依据。
(5)5 × (2 + 3) - 2 × (5 - 2)
答案:
(1)4 - 2 × 3 = 4 - 6 = -2
(2)3 × (5 - 2) = 3 × 3 = 9
(3)2 × 2 × 2 = 8
(4)-3 × 4 + 2 × 3 = -12 + 6 = -6
(5)5 × (2 + 3) - 2 × (5 - 2) = 5 × 5 - 2 × 3 = 25 - 6 = 19
(3)-6 ÷ 3 × 2
(4)12 ÷ 3 × (-2)
(5)-8 ÷ 4 × 3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7有理数的乘法(2)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7有理数的乘法(2)

3、 计算(能简便的尽量简便): (1)(-23)×(-48)×216×0×(-2); (2)(-9)×(-48)+(-9)×48; (3) 24×(-17)+24×(-9). (三)小结 教师指导学生看书,精读多个有理数乘法的法则及乘法运 算律,并强调运算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七、课堂检测 计算:⑴(-3÷4)×(-8) ; ⑵30×[ (-1÷2)-(1÷3); ] ⑶ (0.25-2÷3)×(-36) ; ⑷8×(-4÷5)×1÷16。 八、板书设计 2.8 有理数的乘法(2) (一)知识回顾 (二)观察发现 (三)例题解析例 4、例 5 (四)课堂练习 练习设计 (五)课堂小结
课 题 课 标 与 教 材 学 情 分 析
§2.8 有理数的乘法(2)
课型
新课
课标要求教科书在学生掌握了有理数的加法、减法运算以及运算规 律的基础上.特别是在学生有了一定的探究意识、方法、能力的基础上,提 出了本节课的具体学习任务:探索发现有理数乘法的法则,会进行有理数 乘法运算.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小学时已熟知乘法的结合律,交换律,分配 律,也是本节课学习的重要基础,尤其是前几节课采用的探索、猜想、验 证的手段,更是本节课继续学习的研究方法. 学生的活动经验基础:对此教师应加以肯定,并明确此法则在有理数 范围内同样成立.另外在前几节课对运算法则及运算律的语言表达过程中 也积累了一些有用的数学语言, 这对本节课的表达也是一个重要的语言基 础
(1)小学学习的乘法运算律都适用于有理数乘法. (2)我们研究数,总是由数的意义、数的认识(读、写、大小 比较等)到数的运算和数的运算律这样一个顺序进行,小学学习 的正数和 0 是这样,现在学习有理数也是这样,将来进一步学 习范围更大的数还是这样.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就掌握了自学 的钥匙,希望予以注意. 5 3 (四)例题讲解 1) ( ) (24) 6 8 4 5 2) (7) ( ) 3 14 五)课堂练习 78 页 随堂练习 1、2 4)鼓励学生独 立计算结果, 并与同伴交 流。

七年级数学上册 2.8《有理数的乘法》课件 北师大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 2.8《有理数的乘法》课件 北师大版

+
+
+
-
-
+
0
+
+
0
0
-
-
-
-
0
0
0
.
7
我们把向右运动记为正,向左运动记为负。 (1)(+2)×(+3)
右 2
0
2
6
4
6
(+2):看作每次向右运动2米;
×(+3):看作沿该方向前进3 次结果:向右运动6米。(+2)×(+3)= +6
.
8
(2) (-2)×(+3)
2

-6
-4
-2
0
-6
(-2):看作每次向左运动2米; ×(+3):看作沿该方向前进3次; 结果:向左运动6米。(-2)×(+3)=-6
解: (-6)×3 =-18
答: 气温下降18 0C
.
31
再试牛刀
商店降价销售某种商品,每件降5元, 售出60件后,与按原价销售同样数量 的商品相比,销售额有什么变化?
解: (1)(-5) ×(-6)
=+(5×6)
同号相乘 得正
=30
.
22
例1:计算:
(1) (-5) ×(-6)

2 )
-
1 2
1 4
解: (1)(-5) ×(-6)
同号相乘 得正
=30
.
23

2 )
-
1 2
1 4
11
=-(

异号相乘 得负
24
1
=-

数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乘法(2)》教案

数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乘法(2)》教案

初中20 -20 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设计
教师引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解答,得出几个乘,其
中有一个因数为0的特殊规律.
学生填空:几个数相乘,如果其中有因数为0,积等于_____.
五、课堂练习(8分钟)
课本32练习
六、课堂小结(3分钟)
有理数的乘法中可以运用哪些运算律?
七、作业布置(2分钟)
教师自行安排
八、当堂检测(7分钟)
1. 选择题
(1)五个数相乘,积为负数,则其中正因数的个数为().
A.0 B.2 C.4 D.0,2或4
(2)x和5x的大小关系是().
A.x<5x B.x>5x C.x=5x D.以上三个结论均有可能
2、计算
(1)
(2)(-4)×7×(-1)×0×(-0.25)
教学后记(反思成败、总结经验):板书设计:
1.4.1有理数的乘法(2)
1、积的符号与负因数的个数之间的关系.
2、多个不是0的数相乘运算步骤.
3、几个数相乘,如果其中有因数为0,积等于0.。

2.3《有理数的乘法第2课时》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2.3《有理数的乘法第2课时》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7有理数的乘法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运算律的过程,发展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的能力.2.掌握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3.能正确运用乘法运算律简化运算.4.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习兴趣.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难点:能正确运用乘法运算律简化运算.三、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教师活动:教师出示练习,并提问,引导学生回顾有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为探究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奠定基础.算一算:(1)(–7)×2=(2)(–5)×(–3)=(3)8×(1–4)=(4)0×(–12)=师:想一想它们是如何计算的呢?预设答案:1.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2.任何数同0相乘,结果仍然是0.追问:我们之前学过哪些乘法的运算律?预设答案: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学生独立完成计算,思考并回答问题.通过复习有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以及之前学过的整数乘法的运算律,为接下来探究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奠定基础..置,积不变.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提问:引入负数后,这些运算律是否还成立呢?环节二 探究新知【探究】计算下列各题,并比较它们的结果.(1)(–7)×8=8×(–7)=(2)[(–4)×(–6)]×5(–4)×[(–6)×5](3)思考:你发现了什么?预设答案:第(1)组:(–7)×8=8×(–7)把两个有理数的位置交换,乘积不变.第(2)组:[(–4)×(–6)]×5=(–4)×[(–6)×5]=三个有理数相乘,不管是先乘前两个数,还是先乘后两个数,乘积不变.第(3)组:==一个有理数乘上两个有理数的和,结果等学生独立计算,观察后思考并交流反馈..通过计算并观察算式的特点,找到算式中蕴含的特点与规律,为接下来将乘法的运算律拓展到有理数范围做铺垫.于这个有理数分别去乘这两个有理数,然后再把积相加.【小组合作】(1)在有理数运算中,乘法的交换律,乘法的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还成立吗?请你们换一些数试试吧;(2)全班展示交流.【归纳】预设答案:乘法的这些运算律在有理数范围内同样适用.乘法交换律:两个有理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积不变.乘法结合律:三个有理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有理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有理数相加,积不变.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一个有理数同两个有理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有理数分别同这两个有理数相乘,再把积相加.用字母表示乘法的运算律如下:乘法交换律:ab =ba 乘法结合律:(ab )c =a (bc )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a (b +c )=ab +ac教师提醒学生要注意:用字母表示乘数时,“×”号可以写成“·”或省略.【做一做】计算:(1);(2).预设答案:(1)解:原式==20+(–9)=11.(2)解:原式=学生小组合作,互相换一些数再计算,并反馈.归纳有理数范围内的乘法的运算律.学生独立计算.通过应用所学的运算律进行计算,巩固学生对运算律的掌握程度,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环节三 应用新知【典型例题】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先独立思考,解答.然后再在小组内交流探讨,如遇到有困难的学生适当点拨,最终教师展示答题过程.例1如何计算?分析:可以将写成,然后利用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进行简化运算.答案:解:原式例2计算,用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计算过程正确的是( )A.B.C.D.分析: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为:a (b +c )=ab +ac答案:A认真观察并思考.观察后思考,说一说.通过讲解一些变式练习,让学生灵活掌握运算律的使用场景,加深对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的理解和掌握.环节四巩固新知教师给出练习,随时观察学生完成情况并相应指导,最后给出答案,根据学生完成情况适当分析讲解.1.在计算中,应用了乘法( )A .交换律B .结合律C .结合律和分配律D .交换律和分配律答案:A2.算式–25×14+1×14–39×(–14)=(–25+18+39)×14是逆用了( )A .加法交换律B .乘法交换律C .乘法结合律D .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答案:D 3.计算.(1);(2);(3);(4).答案:解:==(–1)×(–5)=5.解:==15–10=5.解:==自主完成练习,然后集体交流评价.通过课堂练习及时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并考查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培养独立完成练习的习惯.=–9+24=15.解:===.环节五课堂小结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学生尝试归纳总结本节所学内容及收获.回顾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养成回顾梳理知识的好习惯.环节六布置作业教科书第54页习题2.11第1、3题.学生课后自主完成.加深认识,深化提高.。

七年级数学上册 2.7 有理数的乘法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教案

七年级数学上册 2.7 有理数的乘法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教案
例2 (1)(-4)×5×(-0.25);(2)(-3/5)×(-5/6)×(-2).
做一做2:课本P51页随堂练习1;
四、反思
两个负数相乘得正数,简单地说:“负负得正”。
布置作业
习题2.10知识技能
教学后记
本节课内容较为简单,学生掌握良好,课上反应热烈。
课 时 教 案
第 周 星期 第 节 年 月 日
二、探究问题
问题1甲水库的水位每天升高3厘米,4天升高了多少厘米?3+3+3+3=3×4=12(厘米)
问题2乙水库的水位每天下降3厘米,4天下降了多少厘米?
(-3)+(-3)+(-3)+(-3)=(-3)×4=-12(厘米)
议一议:(-3)×4=-12;(-3)×3=;(-3)×2=;(-3)×1=;(-3)×0=;
有理数的乘法
课 题
2.7.1有理数的乘法
教 学
目 标
1.使学生在了解有理数乘法的意义的基础上,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并初步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合理性;
2.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等能力;
3. 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及运算能力。


分析
重 点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
难 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有理数乘法中的符号法则。
教 具
电脑、投影仪




一、创设情境
1.计算(-2)+(-2)+(-2).
2.有理数加减运算中,关键问题是什么?和小学运算中最主要的不同点是什么?(符号问题)
3.根据有理数加减运算中引出的新问题主要是负数加减,运算的关键是确定符号问题,你能不能猜出在有理数乘法以及以后学习的除法中将引出的新内容以及关键问题是什么?(负数问题,符号的确定)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乘法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乘法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乘法(一)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理解乘法的实际意义;学会有理数乘法运算的方法与技巧。

2、通过观察、思考、归纳、猜想、验证等过程,探索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与他人沟通,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应用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正确的进行有理数乘法计算;难点: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中符号变化的理解及积的符号的确定;三、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1、同学们!还记得上我们学校上星期成功兴办的体育节吗(出示幻灯图片)在开幕式上,每个班级都接受了检阅,展示了一中的风彩!如果每班平均有30人接受检阅,全校共有40个班级,那么共有多少学生接受了检阅呢(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显示算式)如果我将这个算式中一个因数改变符号,让学生猜一猜结果。

(教师在将这两个算式板书在黑板上)刚才同学说的得数对不对呢,其理由又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一起探索学习的:有理数的乘法(教师板书)二)提出问题出示自学指导:1、阅读教材P60 ,分析提出的问题,弄清题意,明确已知是什么,所求是什么,讨论思考如何解答?2、小组探索交流:你是如何得出两个有理数相乘的法则的?并用你自己的语言归纳法则3 、组内小组成员互相出题目,验证你的结论。

4、自学例题,总结两个有理数相乘的步骤、方法与技巧。

理解倒数的概念,并与相反数与绝对值知识作以区别。

三)解决问题1、通过自学,汇报学习效果&z=&tn=baiduimagedetail&word=%D3%D0%C0%ED%CA%FD%B3%CB%B7%A8%CB%AE%BF%E2%C9%CF%C 9%FD%CF%C2%BD%B5%CD%BC%C6%AC&in=4663&cl=2&lm=-1&pn=9&rn=1&di=365&ln=1988&fr=&fm =hao123&fmq=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pn0&-1&di &objURLhttp%3A%2F%&fromURLhttp%3A%2F%&W264&H168(1)如果用正号表示水位上升,用负号表示水位下降,讨论四天后,甲水库水位的变化量的表示法和乙水库水位变化量的表示法.解答:3+3+3+3=3×4=12(厘米);(-3)+(-3)+(-3)+(-3)=(-3)×4=-12(厘米)注意:在以上活动中可得到“甲水库的水位总变化量是上升12厘米,乙水库的水位总变化量是下降12厘米.”对于这个算法和结论学生是没有疑义的,但对活动(2)中得到“乙水库水位每天下降3厘米,记作-3厘米,4天后水位变化总量为(-3)+(-3)+(-3)+(-3)=(-3)×4=—12厘米,”的意义是“水位上升-12厘米”会产生疑义,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复习负数的有关知识,解释“水位上升-12厘米”与“水位下降12厘米”是等价的。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进度安排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基本几何体;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某些性质。

能力目标:通过合作交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团队协作精神。

情感与价值目标:通过合作交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圆柱、圆锥、长方体、正方体、棱柱、球,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某些性质。

难点: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描述常见几何体的某些特征。

【教学过程】第一环节:自学感知1.看书思考;P2(回答问题)(1)书房中哪些物体的形状与长方体、正方形类似?(2)书房中哪些物体的形状与圆柱、圆锥类似?描述一下圆柱与圆锥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3)请找出图中与笔筒形状类似物体。

像这样与笔筒类似的几何体叫_______.2.看课本:认清常见的几何体。

(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3.自主思考,p2想一想。

(1)六棱柱的顶点、侧棱、侧面和底面如下图所示,指出图中其他棱柱的顶点、侧棱、侧面和底面。

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2)棱柱的侧棱、底面、侧面分别有什么特点?(3)长方体、正方体是棱柱吗?第二环节:合作探究1.下列图形中那些是柱体?2.将下列几何体分类,并说明理由。

第三环节:展示点拨1.在棱柱中,相邻两个面的交线叫做(),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线叫做(),棱柱的所有侧棱长都(),棱柱的上、下底面的形状(),侧面的形状都是()。

认识棱柱:棱柱可以分为()和(),直棱柱的侧面是()。

(注:本书只讨论直棱柱)2:⑴按柱、锥、球分;⑵按组成几何体的面的平曲分;⑶按有没有顶点分3.请找出三棱柱的面数、顶点数、棱的条数;四棱柱的呢?五棱柱的呢?探索n棱柱顶点数、面数、棱数之间的关系。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与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通过感知不同的物体体验现实生活中原来有如此多的几何体,几何体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我们也学会简单地区别不同的物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数学上册 2.8有理数的乘法教案(2)(新版)北师大版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积的符号法则;
2.掌握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并利用运算律简化乘法运算;
3.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及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乘法的符号法则和乘法的运算律.
难点:积的符号的确定.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1、复习引入
①.叙述有理数乘法法则.
②.计算(五分钟训练):
(1)(-2)×3; (2)(-2)×(-3); (3)4×(-1.5); (4)(-5)×(-2.4);
(5)29×(-21); (6)(-2.5)×16; (7) 97×0×(-6);
(17)1×2×3×4×(-5); (18)1×2×3×(-4)×(-5);
(19)1×2×(-3)×(-4)×(-5); (20)1×(-2)×(-3)×(-4)×(-5);(21)(-1)×(-2)×(-3)×(-4)×(-5).
二.解疑合探
1.几个有理数相乘的积的符号法则
引导学生观察上面各题的计算结果,找一找积的符号与什么有关?
(17),(19),(21)等题积为负数,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个;(18),(20)等题积为正数,负因数个数是偶数个.
是不是规律?再做几题试试:
(1)3×(-5); (2)3×(-5)×(-2); (3)3×(-5)×(-2)×(-4);
(4)3×(-5)×(-2)×(-4)×(-3);(5)3×(-5)×(-2)×(-4)×(-3)×(-6).
同样的结论:当负因数个数是奇数时,积为负;当负因数个数是偶数时,积为正.
再看两题:
(1)(-2)×(-3)×0×(-4); (2)2×0×(-3)×(-4).
结果都是0.引导学生由以上计算归纳出几个有理数相乘时积的符号法则:
几个不等于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为负;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为正.
几个有理数相乘,有一个因数为0,积就为0.
继而教师强调指出,这样以后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时必须先根据负因数个数确定积的符号后,再把绝对值相乘,即先定符号后定值.
注意:第一个因数是负数时,可省略括号.
三.质疑再探:
例计算:(1) 8+5×(-4); (2)(-3)×(-7)-9×(-6).
解:(1) 8+5×(-4)
=8+(-20)=-
12; (先乘后加)
(2) (-3)×(-7)-9×(-6)
=21-(-
54)=75. (先乘后减)
通过例题教师小结:在有理数乘法中,首先要掌握积的符号法则,当符号确定后又归结到小学数学的乘法运算上,四则运算顺序也同小学一样,先进行第二级运算,再进行第一级运算,若有括号先算括号里的式子.
四.运用拓展
课堂练习1
(1)判断下列积的符号(口答):①(-2)×3×4×(-1);②(-5)×(-6)×3×(-2);
③(-2)×(-2)×(-2);④(-3)×(-3)×(-3)×(-3).③1+0×(-1)-(-1)×(-1)-(-1)×0×(-1).
2.乘法运算律:在做练习时我们看到如果像小学一样能利用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
计算:
(1)5×(-6);(4)(-6)×5;
(2)[3×(-4)]×(-5); (3)3×[(-4)×(-5)];
(4)5×[3+(-7)]; (5)5×3+5×(-7).
课堂练习2计算(能简便的尽量简便):
(5)(-23)×(-48)×216×0×(-2); (6)(-9)×(-48)+(-9)×48;
(7) 24×(-17)+24×(-9).
小结教师指导学生看书,精读多个有理数乘法的法则及乘法运算律,并强调运算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六、教学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