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5课 三大改造》教案_17

合集下载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2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2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学习目标】
1.熟悉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掌握“一五”计划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
2.了解1954年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并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预习提纲】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时间:
1.背景
4.内容:
1.背景: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3.意义:
7.意义:
3.目的:
5.建设成就:
6.结果:
二、人民代表大会
制度的确立
2.会议______________
影响:
地点:
内容:
时间:
1。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2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5课三大改造基础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2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5课三大改造基础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5课三大改造一、选择题1.以下事件与它们的标志性影响的总结,对应正确的一项是A. 抗战胜利——中国结束了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B. 新中国成立——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C. 三大改造完成——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 南京解放——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答案】C【解析】A项抗战胜利是中国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中国人民结束了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是新中国的成立。

故A项事件与它的标志性影响对应错误;B项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故B项事件与它的标志性影响对应错误;C项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故C项事件与它的标志性影响对应正确;D项南京解放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结束,故D项事件与它的标志性影响对应错误;由此分析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2.下图是1956年天津群众举行的一次游行庆祝活动。

据此推断,该活动庆祝的是图中标语:庆祝天津市进入社会主义社会A. 土地改革完成B. 三大改造完成C. 抗美援朝胜利D. 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956年”“图中标语:庆祝天津市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故B符合题意;A 项土地改革完成的时间是1952年;C项抗美援朝胜利的时间是1953年;D项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的时间是1958年;由此分析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3.照片能够形象的再现历史场景。

对下图中的历史场景解读正确的是( )A. 出现在现代化建设新时期B. 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C. 成立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D. 带来生产资料所有制转变【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上海市信大祥绸布店庆祝公私合营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三大改造时期,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实行公私合营,废除资本主义制度,带来生产资料所有制转变,选项D符合题意;而选项A改革开放时期;选项B一五计划完成;选项C三大改造过程中对手工业的改造,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八年级下册历史(人教版)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

八年级下册历史(人教版)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

6.完成:到___1_9_5_7__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经济建设指标大幅 度超额完成。 7.意义:我国开始改变__工__业__落__后__的面貌,向社会主义_工__业__化__迈进。 知识点2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时间地点:__1_9_5_4___年9月,在北京召开。
2.新中国成立后,有计划地开展经济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有力保 障。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任务的是( A ) ①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②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③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3.下面是我国在“一五”时期各部门的投资比例表,由此可见,我国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形成: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2)影响:是我国的____根__本__政__治_______制度,为社会主义__民__主__政__治_建 设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1 第一个五年计划 1.建立起自己独立的现代工业化体系,是中国人寻求了一个多世纪的梦 想。为实现这一“梦想”,新中国于1953年开始( B ) A.实行土地改革 B.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C.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抗美援朝
(2)内容 ①大会制定了《___中__华__人__民__共__和__国__宪__法____》。 a.性质:是我国第一部___社__会__主__义_____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 来真正反映__人__民___利益的宪法。 b.内容:规定___全__国__人__民__代__表__大__会____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以国家根 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____人__民__代__表__大__会_______制度。 ②大会选举_毛__泽__东_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第 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决定周__恩__来__为国务院总理。

2024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复习课件

2024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复习课件

美国,中国超过英国。
——毛泽东1957年11月18日于莫斯科
2.结合时代背景,试分析这些挫折是否可以避免?(4分)
小试牛刀
材料三:自七十年代起,正是国际局势趋向缓和,许多国家经济起飞 或开始持续发展的时期。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中国不仅没能 缩小与发达国家已有的差距,反而拉大了相互之间的差距,从而失去 了一次发展机遇。
任 (务二,:归类,:下列图片或标语反映大②跃进③的有⑥① ④ ⑤


,反映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有




) 。③
钢产量
三年超英,
五年赶美。
④④

刘少奇做报告

干不干, 都一样。 干不干都有饭吃
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1956-1976)
1956年 中共 八大
良好开端
严重挫折
建设成就
1958年 “总路线”
三 农业
加入农业生产合作
大 改
手工业
社/合作化

资本主义 工商业
公私合营 赎买政策(创
举)
社进 会入 主社 义会 基主 本义 制初 度级 建阶 立段
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小试牛刀
1.下列能说明我国经济建设中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的主要意图的是( D )
A.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B.集中力量发展农业
D.对国内主要矛盾缺乏认识
小试牛刀
图一
图二
图三
1.上述三图分别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哪些挫折?(3分)
材料一:中国经济落后,物质基础薄弱,使我们至今还处在一种被动状态,精神上感到还
是受束缚。
——毛泽东
材料二: (在钢产量等方面)赫鲁晓夫同志告诉我们,15年后,苏联可以超过美国。我也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听课记录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听课记录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听课记录一、导入(1.1)1、教师行为:教师简要介绍《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这一单元的主题,说明其在当代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提问学生:“你们认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在你们的理解中,社会主义制度是如何在中国建立的?”引导学生思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的意义和过程。

2、学生活动:聆听教师的介绍,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产生兴趣。

思考并回答教师关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问题,分享自己的理解。

思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之间的关系,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

3、过程点评:导入环节通过介绍单元主题和提出问题,成功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为后续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过程(1.2)1、讲解课文:教师详细讲解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的内容,包括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过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引导学生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意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的过程。

2、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之间的异同点。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汇报讨论成果。

3、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具体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如“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让学生从中深刻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

4、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主义建设中继续探索和创新,以实现更加公正、和谐的社会。

分享相关的历史故事或现实案例,加深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的理解。

5、学生活动:认真聆听教师的讲解,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主义建设中继续探索和创新,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6、过程点评: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通过讲解、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等环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的意义和过程。

人教部编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人教部编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人民公社的主要特点是“一大 二公”,其中“一大”主要表现为 规模大,一个公社平均有 500 户农 民,1000个劳动者和1000亩土地; “二公”指的是公有化程度高,社 员的一切土地连同耕畜、农具等生 产资料以及一切公共财产都无偿收 归公社所有。对农业生产进行管理 的机构设置为三级,包括管理委员 会、生产大队和生产队。其中生产 队是基层劳动组织,公社统一负责 生产盈亏。

在云南西双版纳某村插 队的知青
沈阳某场院内知青在干 农活(1973年冬)
1968 年 12 月,为解决毕业生的就 业问题,毛泽东发出指示:“知识青 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很有必要。”于是,全国掀起了知青 上山下乡的热潮。

林彪反革命集团主要成员:李作 鹏、吴法宪、林彪、黄永胜、邱 会作(从左至右)
居民捐献家中铁制用具送去炼钢

一、社会主义的十年探索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在经济“大跃进”思想的指 引下,全国大搞农田基本建设, 并逐渐形成办人民公社的风气。 北戴河会议正式批准在全国建 立人民公社,到 1958 年 10 月底, 全国参加公社的农户有1.2亿户, 占全国总农户的99%以上。
成就
模范
1. 助长了小资产阶级的平均主 义倾向,不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的 发展。 2. 压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在走出村子泥泞的路上有十多具未被掩埋的尸体;一些人躺在 光秃秃的田野上;有些活着的人在地上慢慢地爬行着,寻找一些草 籽草根充饥……在邻近的村庄,有一位妇女将她亲生的婴儿杀死, 和丈夫一起吃掉,之后她便疯了。 ——河南省某位女农民的自述(1960年冬)
钢 8000-10000吨 铁 9000-11000吨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的主题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主要内容是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本课是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四课,是对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重要事件和措施的介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有了初步的认识,对于新中国的成立和三大改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工业化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的过程和意义还需要进一步的掌握。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工业化起步的过程和意义,理解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为什么要进行工业化建设。

2.掌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过程和意义,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政治体制中的重要地位。

3.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于社会主义制度的热爱和对于祖国历史的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工业化起步的过程和意义。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过程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工业化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的原因和意义。

2.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具体的历史事件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工业化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过程。

3.采用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案例,制作PPT和教学课件。

2.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准备进行记录和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让学生回顾新中国成立和三大改造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然后,教师提出本课的主题“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工业化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的过程和意义。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和教学课件呈现工业化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的过程和意义,让学生通过视觉的方式对于工业化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5课 三大改造》教案_31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5课 三大改造》教案_31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第五课三大改造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在新课标的要求下,由以知识传授为主的单向传输教学模式变成了教学活动的双向互动。

教学目标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理解、学习方法的掌握,以及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培养熏陶。

能力培养比知识教育更重要,方法教育比结论教育更重要。

我秉承以上新的教育思想,立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服务学生全面和谐发展设计本课教学活动。

本课以探究问题为目的,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学生参与为形式,以史料运用为条件,以教师引导为助力,结合多媒体教学贯穿教学活动的各环节。

二、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二单元第五课《三大改造》。

本课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接第四课《工业化的起步》,下接第六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三大改造”作为新中国探索社会主义的重要历程,做出了重大贡献与牺牲,也因为后期产生的消极影响,而致使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出现了偏差。

“三大改造”主要是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我国由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学生掌握○1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2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

了解三大改造的缺点。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比较的方法来分清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所采取的不同方式;○2通过提出问题,用历史的观点分析问题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三大改造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同时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在过渡时期,我党创造性的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2树立学生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逐步确立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5课 三大改造教案2 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5课 三大改造教案2 新人教版-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5课三大改造【教学设计说明】《三大改造》它概要地向初中生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两个方面的重大变化,是新中国从新某某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重要的标志,本课教学设计结合本课图片、资料丰富且贴近现实生活的特点,采用史料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情境导学法等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本课教学,以使学生了解三大改造的基本概况。

是学生认识到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某某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课标精解】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了解农村土地改革后的情况和在农村走集体化道路的必要性;掌握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和意义。

掌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方式、方法并分析其原因。

三大改造的完成要掌握三大改造完成的时间1956年,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掌握20世纪发生三次历史性的巨变。

【教材分析】本课介绍三大改造和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一系列内容,其地位与作用不言而喻。

三大改造的完成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的重要标志,是新某某主义革命结束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关键事件。

正是由于三大改造的完成我国正式迈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

因此在本单元中具有继往开来的重要意义,也是整册教材的一个重点内容。

【学情分析】通过近两年的历史学习,八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初步具备了在老师的指导下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

鉴于此,在教学中,抓住他们思维比较活跃,爱发表见解,爱表现自己,希望得到老师表扬等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语言讲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相关资料,预设一些问题,使用激励性评价语言,启发引导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2023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

2023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这一课开始了我国工业化的历程,中国工业从无到有,并且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上课伊始让学生朗读毛主席的诗词,培养学生素养,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材料,给学生以震撼,体会到中国当时的落后,使学生认识到要改变工业落后的状况,必须发展本国的工业。

本课做到了重点突出,重点讲述了“一五”计划的成就,有效地进行了前后的对比,说明了中国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有效地激发了同学们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

我认为民主法制建设与经济建设,并驾齐驱,没有采用传统的“保驾护航”。

因为经济建设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基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是经济建设的保障。

1。

2020春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新人教版

2020春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新人教版

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1.中共八大(1)时间、地点:__1956__年,北京。

(2)内容: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__农业__国变为先进的__工业__国。

(3)影响:中共八大以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2.探索中的失误(1)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①提出:__1958__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

②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__多快好省__地建设社会主义。

(2)发动“__大跃进__”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①评价: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的愿望,但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②后果:1959—1961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3.全面调整国民经济(1)方针:__调整__、__巩固__、充实、提高。

(2)时间:1961年初开始实施,到__1965__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

(3)影响: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呈现出物价稳定、市场繁荣的新面貌。

易混易错“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没有关系。

(×)提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都说明当时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认识存在很大的盲目性。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独立的两个历史事件,但又有一定的联系,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大跃进”在农村的翻版和扩大。

【问题思考】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启示是什么?(1)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立足本国国情。

二、“文化大革命”1.原因: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错误地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__资本主义复辟__的危险。

2.开始:__1966__年,全面发动。

3.指挥部:陈伯达、江青、康生、张春桥等人组成的中央文革小组。

4.最大冤案:国家主席__刘少奇__被污蔑为“叛徒、内奸、工贼”,遭到了残酷迫害。

5.重大胜利(1)__1971__年,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教案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单元综析单元内容:本单元主要介绍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初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及成就。

时间跨度:本单元的时间跨度为1953年至1978年以前。

课节概述: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从1953年起,我国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并取成了巨大成功,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同时,民主政治建设也顺利进行,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新中国在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失误,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前进。

阶段特征: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单元目标1.掌握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知道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经济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颁布的情况。

2.掌握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了解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理解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

3.了解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兴起;知道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文化大革命”的发起和结束、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了解王进喜、焦裕禄等先进人物的卓越贡献。

单元重难点【重点】“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和共和国第一部宪法;三大改造的形式;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的几次失误及成就;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的先进人物。

【难点】“一五”计划实行的必要性;1954年宪法的性质;三大改造的实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失误的原因和教训。

单元知识体系单元名词解释1.三大改造:是指建国初期,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

它是我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

三大改造中的“三”是指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是指社会主义改造。

2.公私合营:公(国家)私(资本家)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

它是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形式。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知识点素材 新人教版 精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知识点素材 新人教版 精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背景(1)新中国建立以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2)我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很低,基础薄弱,而且门类不全。

2.目的: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3.基本任务(1)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2)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3)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4.时间:1953年开始执行,到1957年底各项经济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

5.主要成就(1)工业:钢铁、煤炭、电力、机械制造等各个领域快速发展。

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

(2)交通运输业: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30余条;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6.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7.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时间地点:1954年9月在北京召开。

(2)内容①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决定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8.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形成: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2)影响: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第5课三大改造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1.农业合作化(1)原因:土地改革以后,农业分散经营,影响生产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促使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

2023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整合课件新人教版

2023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整合课件新人教版
解析 1953年,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 工业,导致1953年至1956年全国工业快速发展,开始改变工业落后 的面貌。故选A项。
3.下面是小明同学在历史课堂上对某一历史事件做的学习笔记,下 列主题最符合笔记内容的是( A ) (1)时间:1953—1957年 (2)主要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3)主要成就: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武汉长江大桥、青藏公路 A.“一五”计划 B.三大改造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国有企业改革
转变的情况。下列做法与图示目的相同的是( C )
生产资料私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
A.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将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
B.实行包产到组、包干到户,打破农业生产上的“大锅饭”
C.成立缝纫社、铁业社等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D.创办经济特区,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解析 题干展示的是20世纪50年代,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
名称 时间 意 义
“一五” 1953—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 计划 1957 年 迈进
三大 1953—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 改造 1956 年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中华
人 民共和 国宪
1954

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 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13.1953年,周恩来在谈到大规模经济建设问题时说:“所谓集中主要 力量,不是集中一切力量,不是要冒进;不是搞重工业,其他问题都不 搞了。”周恩来讲话的主旨是( C ) A.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B.剖析社会主义改造的得失 C.强调国民经济稳步协调发展 D.反思“大跃进”出现的问题
14.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 的领导下,砥砺前行,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巨大 飞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开辟新纪元】 材料一

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六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精讲)

初中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六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精讲)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6课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知识点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1.中共八大 (1)时间: 195年6 ,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2)内容:根据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在我国建立起来的新形势,大
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
,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
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主落要后矛的盾
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的愿望,但 急于求成
,忽视了客观
的 经济规律 。
(3)结果:加上当时 自然灾害
严重等因素,1959年至1961
年,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4)调整:为克服困难局面,中共中央开始调整国民经济,提出了 “ 调整 、 巩固 、 充实 、 提高 ”的八字方针,于1961
年初开始实施。到 1965 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工农
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遭受了残酷迫害,成为“文化大
革命”中最大的冤案。
4.抵制:全国动乱局面引起老一辈革命家的严重忧虑和愤怒。他们
对江青等人的倒行逆施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但遭到了压制和打击。 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 周恩来 和许多干部坚持党和国家的日
常工作,尽量减少“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损失。
提升点二如何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社会主义探索时 期的重大失误?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夸大了人的主观 意志和主观能动性的作用,更在宣传和实践中不恰当地强调了“快”, 片面追求高速度。其直接后果是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 水平严重下降,农业、轻工业生产大幅度下降,只有重工业在冒进。 “大跃进”运动背离了中共八大正确的综合平衡地发展国民经济的 方针,使中国共产党的探索实践走向了本来愿望的反面。所以说它 是我国建设及发展中的一次重大失误和挫折。人民公社化运动的 实质是企图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平等、平均、公平 合理的社会。这只能是一种超阶段的空想,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后 果,它降低了共产主义的标准,助长了平均主义的倾向,不利于社会 主义建设的发展,极大地破坏了农业生产,所以说它是中国共产党 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2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2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
为了缩小与世界的差距,变农业国为工业 国,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材料二 中国为什么采取以工业为中 心的快速发展政策呢?因为来自外部 的威胁。中国不清楚什么时候会被攻 击,同时美国对中国完全实施封锁政策, 特别是经济封锁政策。从这个意义上
(1)中国为什么要迫切发展重工业? 解题思路:从国内、国际状况进行分 析 提示。:国内工业尤其是重工业基础薄弱;外
部的压力即国际环境的影响,受苏联建设经 验的影响。 (2)重工业是资金密集型工业,优先发展重 工业意味着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讨论一下, 这样会带来哪些问题? 解题思路:从中国作为农业大国的角度分 析提。示:中国积贫积弱,农业产值占国民生产 总值的多数。发展重工业,意味着来自农 村的积累多,全国人民要节衣缩食,农民生 活会比较艰苦。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 制度的 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 的探索
第4课 人民代表

工业化的起步和 大会制度的确
1.了解“一五”计划的主要建设成 就和意义;
2.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知道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共同讨论下面的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我国十 分落后的工,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 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 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 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 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社会主义社会
问题导学, 自主探究
【大刀阔斧搞合作】 师: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在我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 封建土地制度,农民分到了土地,成了土地的主人,生产积 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但却存在一些问 题。请同学们结合材料分析出现了哪些问题? (教师举例讲解出现土地买卖的原因和根源) 师:概括起来就是:在当时的条件下,分散、落后的农民个 体经济很难发展,也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对农业的需要。所
生:公私合营 学生有感情的表演短剧
师:通过这段采访可知,大多数的资本家还是乐于进行社会 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的,还有一个原因,在整个公私合营的过 程中,政府采取了非常好的政策? (解释赎买政策) 如何评级赎买政策
师:通过讲述我们发现民族资本家的革命热情和建设热情并 没有受到挫伤。党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进行社会主义 建设,使得民主革命胜利的法宝统一战线得以发展。 结果:1956 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 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公私合营
三大改造完成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私有制
公有制
6.教学设计特色(建议从教学立意、教学构思等方面加以阐述) 教学立意
本课围绕三大改造这一核心内容展开,分为“农业、手工业合作化”和“公私合营”两部分,讲 述了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两部分内容之间联系紧密,不 可分割。
师:结合材料,改造前的手工业行业存在什么问题? (一家一户单打独斗) 阅读教材,总结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和结果。生产资 料发生怎样的变化?
【公私合营开创举】 师:照片展示的是上海水泥厂的厂长——资本家刘鸿生。同 学们可能会有疑问,新中国成立后怎么还存在资本家?为什 么没像地主阶级一样被消灭呢?因为民族资本家在中国革命 的过程中做出了巨大贡献,如果将他们的财产全部没收,显 然有失公允。因此民族企业家的大部分财产被保存了下来。 但是这些企业存在什么问题?(出示材料分析问题) (民族企业生产规模小、生产技术落后)
生:赎买政策
生:实现和平过渡,社会主 义改造的创举。
三大改造的对象不同,但实质却相同,生产资料:生产资料 生:私有制变为了公有制 私有制→生产资料公有制。
小组讨论, 合作探究
师:三大改造的顺利完成,有什么历史意义,下面请同学们 结合材料,讨论分析三大改造的意义。 材料一: 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生产资料私有制的 社会主义改造,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 宁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 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政治上,社会主义的基本制 度在我国初步建立;经济上,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我国基 本确立;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是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它不仅在中国有着划时代的历史意义,而且在世界
上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从教材的布局来看,本课上承新中国成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的重要标志,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新时
期。因此在本单元中具有继往开来的重要意义,也是整册教材的一个重点内容。
问题导学,依据老师给出的 提示,学生自主学习,找出 答案。
学生出示准确答案
师:所以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结果如何? 过渡: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成功,土地的所有制形式也发 生了改变,由原先的农民私有转为了公有制。农业改造的胜 利进行也推进了手工业的改造。
生:1955 年,全国掀起了农 业合作化的高潮。第二年, 全国绝大多数农民参加了农 业生产合作社。
——毛泽东在 1956 年一次国务会议上的一段发言
分组并讨论,得出结论,学 生代表展示。
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三大改造完成使得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 起来,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社会,同时使我国的经济得到了 稳步增长,为一五计划的完成也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人民的 建设热情高涨,说明建立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是中国人民的 共同愿望,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也是全中国人民 的选择。 通过今天的学习,国家对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工商业进 行改造,农业和手工业采取走合作化的道路,对资本主义工 学生摘录本课板书 商业进行公私合营,到 1956 年基本完成,这是中国共产党领 导下的全国范围内的一次创业,其恢宏的气势、不懈的努力, 历练成为一种精神,指引国家乘风破浪。
生: 手工业生产是分散的、 落后的、保守的、盲目的 生: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生:由私有转向公有。
生:设备陈旧,工人劳动条 件差,剥削,工人的积极性 不高,产量不高
面对这样的状况,国家该怎么办呢?下面通过一段视频来了 学生观看国家对资本主义工
解一下。
商业改造的视频。
师:国家采取什么方式?如果你是当时的资本家,你对国家 的这一政策持什么态度?(积极支持还是怀疑反对) 请两位同学带领我们回到那个年代,来听听光明日报的记者 对资本家刘鸿生的采访。
生:土地改革后农村出现土 地买卖。
生:一家一户的小农经营, 劳动生产率低下。
以国家对农业的改造迫在眉睫。 阅读教材第一子目,找出党和国家是怎样去解决遇到的这一 系列问题的,三分钟时间,并标注相关信息。 措施 (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 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原则 (“自愿互利”) 方法 (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广) 阶段 (三步走 互助组→初级组→高级组)
有的政策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所以,中国的改革——永 远在路上。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善于改变,敢于改变,并且在改变中,不忘初心,努力奋斗。
课后作业 以小组为单位调查沈阳当地有一定历史的工厂,完成调查报告,在课堂上展示。
板书设计
农业
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
赎买政策
资本主义工商业
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相关资料,预设一些问题,使用激励性评价语言,
启发引导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5.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吸引学生, 引入主题
设问:我国现在是什么社会?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 段,通过短片了解一下。 播放视频《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 师:短片最后总结,中国发展社会主义是历史的结论,人民 的选择,今天就来学习我国是何时成为社会主义社会,又是 如何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的? 板书标题
材料二: 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农业和手工业由 个体的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 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必然使生产力大大 地获得解放。这就为大大地发展工业和农业的生产创造了 社会条件。
——毛泽东在 1956 年一次国务会议上的一段发言 材料三: 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中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伟大的社会 主义改造,在 1956 年已基本完成。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 空前高涨…… 可以确定的说,1956 年是我国国民经济趋于全面高涨的一 年。生产和建设都有了很大的增长。人民生活有了一定程 度的改善,大部分农民的收入也有所增加。所有这些,都 为胜利实现第一个五年计划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互动交流, 情感教育
思考:光阴飞逝,斗转星移。从三大改造中将私有制转变为 公有制,到今天的国家又允许和鼓励私人开办企业,难道改 错了么? 教师总结:同学们,三大改造是我党在当时的社会经济条件 下做出的唯一正确选择;而今天我们国家允许私有经济的存 在,也正是我们党和国家根据当前经济实际发展的需要,所
学生自由发言
5.三大改造 教学设计
1.整体设计思路,指导依据说明
本课围绕三大改造这一核心内容展开,以问题导向式教学为指导依据设计本课教学,通过多媒体,运
用史料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情境教学、合作探究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三大改造的基本概况,使学生认识
到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培养学生
合作探究能力。
3、体会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改造的探索和创造精神,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贡献,
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志向和信心。
3.教材分析
《三大改造》是部编版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 5 课,本课主要讲述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即三大改造的主要史实。
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解决所有制的问题,把生产资料的私 有制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到 1956 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 起来,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教学构思
本课围绕三大改造这一核心内容展开,结合创设情境、问题导学、合作探究、互动交流、情景升华等 活动环节,将学生自主学习和生生探究、师生探究贯穿课堂始终,既能提升学生的知识含量,又有助于培 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全面客观看问题的能力,体会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具有的开创精神。
2.教学目标分析
1、 通过问题导向,阅读教材,能够说出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和实质,
完成时间及历史意义,培养分析、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2、 通过史料分析、小组讨论,师生合作探究,概括总结三大改造完成的历史意义,培养综合分析能力和
1、 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及完成的意义
2、 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
4.学情分析
通过近两年的历史学习,八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初步具备了在老师的指导下
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鉴于此,在教学中,抓住他们思想比较活跃,爱发表见解,
爱表现自己,希望得到老师表扬等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语言讲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