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件 (共34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件 (共34张PPT)

新知2
外力作用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小结:
外力作用 形成地貌
流水侵蚀 峡谷、瀑布、喀斯特地貌、黄土高原 流水沉积 冲积扇、三角洲、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 风力侵蚀 风蚀蘑菇、风蚀城堡 冰川侵蚀 冰斗、角锋 海浪侵蚀 海蚀崖
达成学习目标 3 高 效 上 好 每 节 课 · 快 乐 上 好 每 天 学
新知2
外力作用
水、冰川、空气等在运动状态下可以对地表 岩石以及风化产物进行破坏,称为侵蚀作用。 侵蚀作用常使被侵蚀掉的物质离开原地,并在 原地形成侵蚀地貌。
高 效 上 好 每 节 课 · 快 乐 上 好 每 天 学
新知2
外力作用
在沙质海岸,波浪在向 海运动的过程中,由于 速度逐渐减慢,会将大 量的沙子堆积在海岸地 带,形成沙滩。
高 效 上 好 每 节 课 · 快 乐 上 好 每 天 学
新知1
内力作用
挤压 ——巨大的褶皱山系
水平运动
地 (主导因素) 张裂 ——裂谷或海洋 壳 运 抬升 动 高低起伏
垂直运动
海陆变迁
下沉
达成学习目标 1 高 效 上 好 每 节 课 · 快 乐 上 好 每 天 学
新知2
外力作用
1.外力作用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沉 积、固结成岩
新知3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在漫长的地质历史岁月中,岩石圈和其下的软流 圈之间存在着大规模的物质循环,即地质循环。主 要能量来自于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衰变,在地质循 环过程中,一些地方岩石圈不断诞生,另一些地方 岩石圈则逐渐消亡,与之相伴的是大地的沧桑巨变。
内力作用
内力作用的四种表现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组成地壳的岩层沿一定方向运动。 地下深处的岩浆向周围侵入或喷出地表。 在地下高温高压作用下,岩石发生变化。 岩层在受到地应力作用下断裂引起震动。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1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优质课件(共35张) (2)(共35张)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1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优质课件(共35张) (2)(共35张)

(如喜马拉雅山); (2)水平张裂,形成 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 裂谷、大西洋)。
谷、阿尔 卑斯山喜 马拉雅山
地表高低起伏和 海陆变迁
台湾海峡、 意大利那不 勒斯海湾
水平运动和垂直
运动同时存在。
不同时期不同地 区有主次之分。 从全球来看,以
水平运动为主,
垂直运动为辅。
(2)岩浆活动
• 分类: 喷出、侵入
不符合。从地质学角度看,地壳始终处于不断运动之中,地壳的水平挤压 和张裂引起地壳的升降运动,因此泰山也并非是稳固的。同样,风化作用会 使岩石崩解和破碎,也就是说“磐石”也不会再坚硬了。
(2)两千万年以来,珠穆朗玛峰地区抬升了约两万米,可是珠穆朗玛峰海拔只有8844.43米, 这是什么原因?
珠峰地区在受内力作用地壳抬升的同时,又受外力的侵蚀作用。
在高纬或高山地区,冰川在运动过程中不断地侵蚀底部 岩石和侧面岩壁,往往形成冰斗和角峰。
冰川侵蚀地貌
地 势 陡 峭 的 华 山
物理风化
生物风化
冲积扇和河口三角洲
冰积地貌(四川海螺谷)
风积地貌
基拉韦厄火山爆发属于岩浆活动
风蚀柱
风蚀城堡
荒漠地区风力较大,风携带沙子对地表的岩石打 磨,形成了风蚀柱、风蚀蘑菇和风蚀城堡。
风力侵蚀地貌
风蚀蘑菇
流水侵蚀地貌
黄土高原
长江三峡(V形谷) 九寨沟
海浪侵蚀地貌
在岩石海岸,波浪不断地击打、侵蚀岩壁,使其 后退,常形成海蚀柱、海蚀崖、海蚀洞穴。
角峰
冰斗
(3)黄河每年将16亿吨左右的泥沙输往下游,其中大部分注入渤海,有人计算过,用2000 多年的时间即可填满渤海,可是长期以来渤海的形状基本未变,这是为什么呢?

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人教版必修一高中地理课件

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人教版必修一高中地理课件
新月形沙丘最初只是一种较小的盾形沙丘,是在定向风的作用下,风沙遇 到了草丛或灌木的阻挡堆起了小沙堆,以后风从迎风坡面上发生吹蚀,在背风 坡形成旋涡进行堆积。与此同时,沙堆的左右两侧形成向内回转的气流,使两 翼不断扩展,逐渐形成了新月形沙丘的弓形形态。
深厚黄土层的来源——风力堆积作用。风吹来的高原
作用
不平
能量来源:地球外部,太阳辐射能
造 外力
风化
地表
表现形式 侵蚀
趋于
搬运 风、流水、冰川、 平缓
堆积 生物等引起
变质作用:
地壳中一定深度以下,原有岩石在一定温度、 压力条件下,使原来的成分和结构发生改变。
大理石
——石灰岩在高温高压下变软, 最终重新结晶形成的 。
3.地壳运动 (构造运动)
类型 运动方向
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课前记忆: 1.四大渔场的成因? 2.世界洋流分布。
同学们认真准备,上课检查!
地表形态又称地形或地貌,是 指地球表面的起伏状态。
自主思考学习
能量来源: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内力

水平运动 地表
地壳运动 垂直运动 高低
表同 形时 态进 的行

表现形式 岩浆活动 喷出岩
侵入岩 变质作用
三角洲、冲积平原 形成沙丘(静止沙丘、移动沙丘)和黄土堆积 形成沙滩等海岸地貌
沉积物颗粒大 的先沉积,小 的后沉积
固 结 固结成岩作用 形成沉积岩 成岩
流水作用
侵蚀:沟谷、峡谷、瀑布、 堆积:冲积扇、冲积平原、三角洲
流水侵蚀
丹霞地貌属于红层地貌,是一种水平构造地貌.它是指红色砂岩 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 是巨厚红色砂、砾岩层中沿垂直节理发育的各种丹霞奇峰的总称. 主要发育于侏罗纪至第三纪的水平或缓倾的红色地层中,这种地貌 以广东北部的丹霞山最为典型,所以称为丹霞地貌。

人教版必修一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件(共23张PPT)

人教版必修一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课件(共23张PPT)
区中,主要由于地壳水平运动形成的是
(C )
A.华北平原
B.黄土高原
C.喜马拉雅山
D.四川盆地
4.关于地表形态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A.角峰、冰斗是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 B.挪威的峡湾是流水作用形成的 C.海蚀地形是由于洋流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D.我国西北地区的沙丘是由于风力的侵蚀作用
周期性的升降运动
2.结合7~8年级地理课学过的 “中国地形”解释下面两句话。 ⑴ 山脉是我国地形的骨架。
⑵ 我国地形程网格状分布格局。
三类岩石相互转化与地壳物质循环
沉积岩
变质作用
沉积作用
变质岩
变质作用
岩浆岩
熔融作用
岩 浆
冷却、凝固
巩固
单项选择题
1.下列现象中,在缓慢进行的是
(B )
A.山崩
B.珠穆朗玛峰在升高
东非大裂谷
外力作用的四种表现
动力 分类
风力 流水 冰川 生物
风化 侵蚀 搬运 堆积
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等影响下,地表 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发生崩解和破碎
在水、冰川、空气在运动状态下对地 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进行破坏
风化或侵蚀的产物在风、流水、冰川 等作用下,可从一地移到另一地方
在搬运过程中,如果外力减弱或遇到 障碍物,被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组成地壳的岩层沿一定方向运动。 地下深处的岩浆向周围侵入或喷出地表。
变质作用 在地下高温高压作用下,岩石发生变化。
地 震 岩层在受到地应力作用下断裂引起震动。
挤压 ——巨大的褶皱山系
水平运动
地 (主导因素) 张裂 ——裂谷或海洋 壳


垂直运动
抬升 下沉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课件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课件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风蚀洼地
风力侵蚀作用
风蚀柱
风蚀蘑菇
风蚀城堡
台 湾 野 柳 风 景 女区 王 头 石

风力堆积作用
在沙漠地区,在风向比较固定的风力作用下,沙粒 往往堆积形成状似新月的沙丘,叫新月形沙丘。
深厚黄土层的来源 ——风力堆积作用
表三: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地貌
侵蚀地貌
搬运作用 堆积地貌
流 水 作 用
D.风力堆积地貌
4.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是
形成的。
C
A.风力沉积 B.流水沉积
C.流水侵蚀 D.风力侵蚀
5.黄土高原是
D 形成的。
A.内力作用 B.流水沉积
C.风力沉积 D.流水侵蚀
6.下列地形区中,以外力作用为主形成的是
A.汾河谷地
B.黄土高原的黄土
C.泰山
D.喜马拉雅山
作用
B
(1) 由风力侵蚀为主形成的地形是___B___图,该地形名 称叫___风__蚀_。蘑菇 (2)由流水侵蚀为主形成的地形是____A__图,该地形名 称叫____峡__谷。 (3)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地形是__C____图,该地形的 称叫____角__峰。 (4)由流水挟带泥沙堆积而成的地形是___D___图,该地 形名称叫___三__角_。洲
崎岖不平的云贵高原
石柱
石笋
石钟乳
流水化学侵蚀地貌
流水堆积地貌
河 流 冲 积 平 原
流水堆积地貌
讨论:(1)蘑菇石主要是在什么外 力作用下形成的?风力侵蚀作用 (2)简单推测这种地貌是如何形成的?
风蚀蘑菇的形成原因 : a.接近地表部分的气流中含沙量较多,磨蚀强烈 b.岩性的差异,下部岩性较软,上部的过程中,由于速

高三地理营造地表形态力量PPT课件

高三地理营造地表形态力量PPT课件
第13页/共29页
风化作用: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等的
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经常发生崩 解和破碎,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岩石碎块或 沙粒,这种作用就叫风化作用。
第14页/共29页
侵蚀作用:水、冰川、空气在运动状态也
可以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进行破坏,称 为侵蚀作用。
风力侵蚀 海浪侵蚀 流水侵蚀 冰川侵蚀
18《营造地表形态 的力量》
第1页/共29页
第2页/共29页
第3页/共29页
第4页/共29页
第5页/共29页
第6页/共29页
第7页/共29页
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地质作用:地球上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 表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 地质作用 :可以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3)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运动形态
岩层变化 产生地貌
水平运动
水平位移和 弯曲变形
水平挤压隆起, 形成巨大的褶皱山 系;水平断裂,形 成裂谷或海洋。
垂直运动
大规模隆起 地表高低起伏和海
和凹陷
陆变迁
这两个运动是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但就全球规模而言,
以水平运动为主,以垂直运动为辅
第11页/共29页
第8页/共29页
一、内力作用
(1)能量来源: 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 生的热量
(2)表现方式: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第9页/共29页
有些内力作用进行得很快,能瞬间改变地表, 如火山喷发、地震,而有些内力作用则进行 得很慢,如喜马拉雅山的形成,需要经过漫 长的地质年代。
第10页/共29页
第24页/共29页
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比较
分类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精美课件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精美课件

实例
关系
水 平 运 动
水平位 移,弯 曲变形
褶皱山 脉,裂 谷或海 洋
喜马拉 雅山、 东非大 裂谷、 大西洋
相伴发 生, 以水平

地表高
运动为

隆起, 低起伏,台湾海峡 主。

凹陷 海陆变



地表高低起伏,海陆变迁 地表高低起伏,海陆变迁 我国的山脉有不同的走向,它们就像大地上隆起的一根根”脊梁”。 相伴发生, 以水平运动为主。 表一: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比较表

我国的山脉有不同的走向,它们就像
大地上隆起的一根根”脊梁”。这些山脉
多为东西走向和东北-西南走向,南北走
向和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较少。纵横交
织的山脉,构成了我国地形的骨架。山脉
与山脉之间镶嵌着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
三大平原。它们构成了我国地形的基本格
局。
影响因素:温度、水、生物等 地表高低起伏,海陆变迁
同时进行,朝相反方向改变地表,以内力作用为主 如何理解“山脉是我国地形的骨架,我国地形呈网格状分布格局。 意大利那不勒斯湾海岸的三根大理石柱
机械风化示意图
花岗岩球状风化地貌
——使地表岩石形成风化壳
V形谷
瀑 河流沟谷、峡谷 布
流水水流冲侵刷蚀侵作蚀作 用用
山脉是我国地形的骨架,我国地形呈网格状分布格局。
山脉是我国地形的骨架,我国地形呈网格状分布格局。
影响因素:温度、水、生物等


岩浆
岩浆岩

活动
• 2、结合右边“中 国地形图”,解释 下面两句话。
• 山脉是我国地形的 骨架,我国地形呈 网格状分布格局。
如何理解“山脉是我国地形的骨架,我国地形呈网 格状分布格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力堆积地貌
在风向比较固定的沙漠地区,沙粒在风力作用下往 往堆积形成状似新月的沙丘,叫新月形沙丘。
风力堆积地貌
请绘制上面两幅图的风向
沙丘
流水堆积地貌
流水堆积地貌
三角洲
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
流水侵蚀
流水堆积
风力堆积
冰川侵蚀
流水侵蚀
风力侵蚀
三.各种外力之间的关系
各种外力作用互为条件、密切联系、 共同作用、塑造地表,其相互之间的关 系如下图所示:
3、地壳运动 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按照地壳运动的方向和性质分:
A水
相对运动,岩层弯曲隆起 褶皱山系


相背运动,岩层断裂张开 裂谷、海洋
动 东非大裂谷、喜马拉雅山、安第斯山脉等
喜大约4000万年前,喜马拉雅山地区还是一片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学习目标】
1.了解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说明内 外力作用的形式及其相互关系; 2.能举例说明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 影响; 3.了解岩石的分类;说出各类岩石之间 及其与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并能 用图说明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过程。
引言
地壳是不断变化的,地壳表面形态也在不断的 变化着。地球上沧海桑田的变化,千姿百态的地表 形态,都是地质作用的结果。
地质作用
1.定义:地球上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表 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称 为地质作用。 2.分类:按能量来源,可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 作用。
问题探究--内力作用
• 1、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于哪里? • 2、在内力作用中,哪一种是塑造地表
形态的最主要方式? • 3、什么是水平运动?什么是垂直运动?
(3)那不勒斯海岸地壳运动的历史说明了地 壳运动具有那些特征?
地壳运动具有垂直方向的运动,具有周期性 特征。
问题探究--外力作用
• 1、什么是外力作用?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是 什么?
• 2、外力作用有哪几种表现形式? • 3、什么是侵蚀地貌?什么是堆积地貌? • 4、外力作用塑造地表形态的总趋势是什么? • 5、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有着怎样的关系?
③风力作用:在干旱地区,风力侵蚀作 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柱、雅丹地貌; 在风力搬运途中,形成移动沙丘、堆积地貌 (如黄土高原)等。
3、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比较
内力作用
外力作用
能量来源 地球内部的热能
太阳辐射能
表现形式 总的趋势
地壳运动、岩浆 活动、变质作用
使地表高低起伏
风化、侵蚀、 搬运、堆积
汪洋大海,后来受到强大的挤压力作用开始隆起, 当时它的年平均上升速度只有0.05厘米。20世纪 最后30年,喜马拉雅山的年平均上升速度达到了 最大,也只有5厘米。
东 非 大 裂 谷
张裂处形 成断裂带
东 非 大 裂 谷
按照地壳运动的方向和性质分:
B垂 直
上升运动
①地表高低起伏


下降运动
②海陆变迁
(1)不同的区域主导性外力作用 不同:
①干旱地区: 以风力作用为主 ②湿润地区: 以流水作用为主 ③高山地区: 以冰川作用为主
④沿海地区: 以海浪作用为主
(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 地貌:
①流水作用: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 游沉积。
②冰川作用:高山上侵蚀——冰斗、角 峰等;山下堆积——冰碛湖、冰碛垄等。
使地表趋于平缓
内外力作 用的关系
相互联系,同时作用,内力起主导作用
活动1:
图一
1、这些地貌主要是在什么外 力作用这是下形一成组地的貌?景观观图片, 请2根、据想这一些想图,片在回我答国下哪列些问地题区: 可以找到这些地貌?
图三
流水堆积
山地的山前地带 图二
流水侵蚀
黄土高原
风力侵蚀
西北沙漠地区
华北平原
二.外力作用方式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
1、风化:地表岩石被破坏,形成碎屑物质。
2、侵蚀: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被破坏,带 离原地。
3、搬运:风化或侵蚀作用的产物从一个地方 移动到另一个地方。
4、堆积:搬运过程中外力减弱或遇障碍物, 停止搬运。
海水侵蚀地貌
在岩石海岸,波浪不断地击打、侵蚀岩壁, 使其后退,常形成海蚀柱、海蚀崖等。
流水侵蚀作用
• 由于黄土高原地表植被较少,加之土质疏松、夏 天多暴雨,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石柱
石笋
石钟乳
流水化学侵蚀地貌
冰川侵蚀地貌
冰斗
角峰
在高纬或高山地区,冰川在运动过程中不断地侵 蚀底部岩石和侧面岩壁,往往形成冰斗和角峰。
海水堆积地貌
在沙质海岸,波浪在向海运动的过程中,由于速度逐 渐减慢,会将大量的沙子堆积在海岸地带,形成沙滩
(1)公元79年-15世纪,那不勒斯海湾海岸 处于哪种运动状态中,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海岸处于下沉运动状态中,原因是三根大理 石柱底部被火山灰覆盖部分看不到了。
(2)公元15-18世纪,那不勒斯海岸处于哪 种运动状态中,你的判断依据又是什么?
海岸处于上升运动,原因是那时大理石柱上留 下了被海洋生物钻孔的痕迹。
活动2:
泥沙层
渤海
9米
渤海海底的地 壳同时也在不断下 降,并且下沉的速 度与泥沙堆填的速 度相当。
内力作用小结
内力 作用
地壳运动 水平运动—断裂带和褶皱山脉
垂直运动—地表起伏和海陆变迁
岩浆活动
熔岩流地貌或火山
岩浆岩
变质作用
变质岩 地壳的物质循环
沉积岩
活动
地壳运动总会在地表或地下岩层中留下一定的 痕迹。下图是意大利那不勒斯湾海岸的大理石柱, 请根据该石柱上地壳运动的痕迹,回答下列问题。
意大利那不勒斯湾海岸的大理石柱
它们会使岩层发生什么变化,形成什么 地表形态? • 4、内力作用塑造地表形态的总趋势是 什么?
一、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1、变质作用 发生在地壳深处,不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2、岩浆活动 岩浆喷出地表时影响地表形态,不常发生。
火山喷发形成的地表形态 岩浆活动
1960年,位于夏威夷的基拉韦厄火山大爆 发,熔岩流从高处奔腾而下,注入大海,迅速 在海边填造了一块约两平方千米的新陆地。
例如:青藏高原、渭河谷地、台湾海峡
大约在距今4000万年前,台湾与大陆连成一片, 后来台湾海峡地壳因下沉到海平面以下,形成 台湾岛。后来又经过了无数次的海陆变迁。
地壳运动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运动方向
对地表形态 关系 的影响
褶皱山脉 水平运
动和垂
断裂带、 直运动
海洋
相伴发
生,以
前者为 地势的起伏 主,后 变化和海陆 者为辅 变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