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政府职能的转变(中国近代经济史-南开大学,龚关)
【推荐下载】简论我国政府经济职能转变
![【推荐下载】简论我国政府经济职能转变](https://img.taocdn.com/s3/m/ada4fa60ad02de80d5d8401b.png)
简论我国政府经济职能转变政府应该和如何更好地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作用,长期以来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如何清晰地界定政府的经济职能,下面是编辑老师为大家准备的简论我国政府经济职能转变。
从亚当斯密主张政府对经济自由放任的思想,到20世纪30年代主张政府对经济积极干预的凯恩斯主义,再到70年代看不见的手范式的回归,学者们一直在试图找到一种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完美模式。
我国自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逐步引进市场机制,发展商品经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逐渐占主导地位。
而与此同时,由于政治体制改革相对滞后,政府的经济职能不断地与经济运行发生碰撞甚至冲突。
政府职能转变的相关理论分析 (一)政府经济职能的含义 政府职能是指政府在一定时期内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应该承担的职责和功能,它涉及的是政府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的问题。
从政府发挥职能的领域来看,政府职能可以分为政治职能、经济职能、社会职能。
政府的经济职能总体而言就是政府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管制、监督的职能。
具体说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经济职能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进行宏观经济决策,主要是决定宏观经济发展方向、方式、目标和方针政策,制定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决定和制定经济体制的改革方案,批准国家中长期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二是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宏观计划,主要是贯彻实施宏观决策的意图,落实为具体的方针政策。
三是进行宏观调节。
主要是调节各部门、各地区、各行业在贯彻执行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观计划过程中发生的复杂的利益关系。
四是实施宏观监管。
包括运用法律、经济、行政、舆论等手段,维护经济和社会秩序,保证宏观计划的顺序实施和宏观调节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是开展宏观服务。
政府要采取各种具体措施来发展、完善市场,如为企业管理经营者和消费者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为微观经济主体及时提供真实、全面的信息。
tips:感谢大家的阅读,本文由我司收集整编。
仅供参阅!在传统的发展经济学中,经济转型是指从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而计划经济体制的推行则被认为是另一条通往工业社会的道路,以下就是由为您提供的浅谈中国的双重转型。
政府职能转变历史进程
![政府职能转变历史进程](https://img.taocdn.com/s3/m/7cf140224b35eefdc8d33322.png)
我国全能型政府的形成过程
1950年2月,中央召开全国财经会议。3月3日,政务院通过了《关亍统一国 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 1953年11月政务院正式发布了《关亍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 和《粮食市场管理暂行办法》。 1953年,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为了进一步加强国民经济的计划性 和国家对各项经济活劢的领导,1954年2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亍建立不 充实各级计划机构的指示》。 1956年底,中国实现了对个体农业、个体手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 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的完成使中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由原先的多种 经济成分变成只有公有制一种。
改革开放后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取得的成就
改革开放以杢,我国国民经济市场化程度显著提 高。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过程 中,我国政府职能发生了许多重要变化:初步建立了以 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实行政企 分开,政府丌再直接管理企业,企业实行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加强对市场的监管;稳步推进社会保障体 系的建设;初步形成符合国际惯例的涉外经济管理体 制;改革政府机构,精简机构和人员;初步建立适应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法律体系。
三、1998年机构改革时期的政府职能转变
1998年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关亍国务院机构 改革方案》中明确把政府职能定为三项:宏观调控、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的目的,是解决机构庞大、 人员臃肿、政企丌分、官僚主义严重等弊端。
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在政府职能转变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1、政企分开有了新的突破。撤销了机械部、冶金部、化工部等一 批工业经济管理部门和行政性公司、总会,组建由国家经贸委管理 的国家局。 (注:国家经贸委在2003年撤销)。 2、国务院组织机构的设置及其职能配置更加合理。国家发展计划 委员会、国家经贸委、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由综合经济部门改为 宏观调控部门。 3、将中央政府各部门管理的部分审批权和具体事务性工作共一百 多项职能下放给地方政府。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转变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转变](https://img.taocdn.com/s3/m/1f80fab5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ca.png)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转变随着市场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的不断发展,政府在经济领域的职能也发生了深刻的转变。
传统上,政府在市场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职能包括资源配置、宏观调控、市场监管等方面。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职能正在发生着重大的转变,由过去的直接干预向间接引导和监管转变。
本文将从政府的角度探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转变。
在过去的计划经济时代,政府在经济领域的职能主要集中在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上。
政府通过五年计划和专项计划安排资源的分配,并通过价格管制和计划指令来实现宏观调控。
随着市场经济的兴起,这种传统的政府职能已逐渐变得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
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力量已经成为资源配置的主导力量,政府的资源配置职能受到了挑战。
政府所面对的新问题是如何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通过规范市场秩序来指导和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
政府的职能从过去的直接资源配置转变为间接引导和监管。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资源配置职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传统上,政府通过计划经济的方式直接进行资源配置,制定五年计划和专项计划来安排各种资源的分配。
这种集中式的资源配置方式导致了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和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
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已经成为资源配置的主导力量。
政府不再直接进行资源配置,而是通过市场机制来引导资源配置。
政府的职能是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通过政策引导和规范市场秩序来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
政府可以制定产业政策,引导社会资源向新兴产业和战略性产业集中,通过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来调整资源配置结构。
政府也可以通过规范市场秩序,加强市场监管,防止垄断和不正当竞争,促进公平竞争,使市场资源配置更加有效和合理。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传统上,政府通过价格管制和计划指令来实现宏观调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传统的宏观调控方式已经不再适用。
市场经济具有更为自主的价格形成机制和充分的竞争机制,政府不再能够通过直接的价格管制和计划指令来实现宏观调控。
论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
![论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https://img.taocdn.com/s3/m/425dbddf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fb.png)
论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学号:031909117 姓名:杨成学院:社会科学学院摘要:市场本身无法决定什么是国家发展的重点,也无法促进产业结构朝既定方向前进,只有政府的实施的目标明确的产业政策才能起到这种作用,才能促进整个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
关键词:政府职能紧迫性服务型政府转变趋势一、职能转变的提出政府职能归根结底来自于社会客观存在的需要,并随社会的发展而变化、调整,特别在社会出现急剧变革时,政府职能有必要进行相应的转变。
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主要是由于旧体制向新体制过渡造成的。
根据党的十七大报告内容: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
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规范行政行为,加强行政执法部门建设,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运行的干预。
规范垂直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关系。
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
精简和规范各类议事协调机构及其办事机构,减少行政层次,降低行政成本,着力解决机构重叠、职责交叉、政出多门问题。
统筹党委、政府和人大、政协机构设置,减少领导职数,严格控制编制。
在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方面,按照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的要求,加快建立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推行政府绩效管理和行政问责制度,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从详细角度来划分,主要有以下两大条内容造成了当今政府得职能转变:1、行政环境的变化(1)放弃产品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所有制结构在保持以公有制为主的前提下,逐渐实现了多元化的结构体制。
(3)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已经建立并逐步趋向完善。
论政府职能的转变
![论政府职能的转变](https://img.taocdn.com/s3/m/e4f221330066f5335a812142.png)
,
但 市场 经 济 新体 制并 未建 立
,
;
我们 缩
小 了 计 划 直 接 管 理 的领 域
但计 划 经 济 的 旧 体 制并 未 消失
,
处 在 双 轨并 存 时 期
,
新 旧 体制 不
夕
断 地冲撞
不足
;
摩擦
,
在 这 种矛 盾 运 动 中
国 有企业 特 别 是 大 中 型 企 业 还 没 真 正 进 入 市场
,
,
使
立 社 会 主 义 的市场 经 济体 制
人 民 生 活 水 平得 到 了 提 高 实 践使 我 们 认 识 到 我 们 的改革 目标 是建 , , 但 是 目谕这方 面 的改革 要 进 一 步 发 展 时 无 不 受 到 来 自行 政
。
体制方 面 的 阻力
、
。
十 几 年米
,
夕
我 们发 挥 了市 场 的作用
,
”
建国 以来
,
但 是 由 于 这 些 改革 没 有从 转变政 府 职 能 入 子 没 有解 决 转变
、 、
,
职 能 这 个 根 本 问题 没 有 改 变 管 理 范 围 内容 方 式 和 方法 只 从 机 构数 量 上 着 眼
“
一
,
,
实 行 简单 的
刀切
”
,
结果 每 次 机 构精 简 后 不 久 都 恢复 原 样 甚 至 更 严 重 的臃肿
。
政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府 职 能 必 然 要 作 相 应 的转 变
用
夕
社 会 需 要政 府 负什 么 职 责 起什 么作用
。
、
政府职能演变
![政府职能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4da2aa619b6648d7c1c7467d.png)
按照凯恩斯提出的“有效需求原理”,在小于充分就业的情况下,只要存在着一定量的总需求,社会就会产生相应数量的供给。既然“看不见的手”不能充分有效地对市场进行调节,那么就应当让政府担当起调节供求关系的部分责任。凯恩斯认为应当放弃古典自由主义的政策主张,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政府应当积极干预经济。应当扩大政府经济职能,用提高资本边际效率或降低利率的办法来提高投资意愿;或者直接增加政府投资来弥补民间的消费和投资不足;抛弃传统的节约观念,鼓励消费,扩大社会需求;扩大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政府应当通过宏观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手段来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鼓励消费,引导需求,以此克服市场缺陷所带来的种种经济困难;在增加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的过程中,政府甚至可以执行“举债支出”的赤字政策。
2、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守夜人”阶段——政府采取古典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18世纪中叶,资本主义经济已经日渐成熟,市场机制也已趋于完善。主要标志是:资本主义已经过原始积累阶段,资本短缺现象已基本消除;私有产权制度已牢固确立,并受到法律保护;市场竞争规则健全,整个社会经济活动也已高度商业化;市场机制的自我调节力量已经基本形成,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已在实际的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上述几个方面构成了古典自由主义的社会背景。
亚当·斯密所确立的古典经济自由主义,经过后代经济学家的不断发展,逐步演变为新古典经济自由主义。但从政府职能理论的角度来看,它们都强调自由放任的制度,反对政府对经济的过分干预。
3、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全面干预”阶段——政府采取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政策(凯恩斯主义政策)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转变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转变](https://img.taocdn.com/s3/m/a1607ec2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e5.png)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转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职能发生了重大转变,从控制和干预市场向规范和服务市场的方向转变。
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体制,是在自由竞争的基础上,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产品价格和资源配置的经济制度。
在市场经济中,政府的职能不再是予以干预和控制,而是要适应市场的需要,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转变。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转变体现在政府在宏观调控方面的变化。
在计划经济时期,政府通过制定五年计划和配给制度来调控经济,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宏观调控更多的是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实现。
通过调整税收政策和货币供应量,来影响经济运行和资源配置。
政府还要适时制定适当的政策来引导市场的发展,促进整个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转变还表现在政府在产权保护和市场监管方面的改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要加强对产权的保护,保证各种产权得到公平对待。
政府要建立健全的法律和法规体系,完善产权保护的制度。
政府在市场监管方面也要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将监管重点转移到市场主体的自律和诚信经营上来,提高市场主体的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减少政府的干预和管制,让市场更加自由竞争,更加公平公正。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转变还表现在政府在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方面的调整。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职能也发生了改变。
政府要根据市场的需要来调整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的内容和范围,发挥更多的引导和补充作用。
政府要更多地倡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服务,发挥市场的作用,建立各种补充和辅助的社会服务体系,让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
政府职能转变
![政府职能转变](https://img.taocdn.com/s3/m/0a8fd90752ea551810a6879e.png)
从政府机构与政府预算成本的相互关系出发,来分析政府规模扩张的原因。
公共选择学派的代表人物尼斯坎南,运用“经济人”假设,对政府规模扩张做出了解释。
他认为官僚作为“经济人”,会按照“成本——收益”原则,在政治领域中追求自己的最大效用,把个人利益放在首要地位。
官僚追求个人利益,表现为对政府预算的追求,由于部门权力与该部门控制的资源规模成正比,所以,官僚为了争取更多的预算,总是希望不断扩大本机构规模及,其权力,从而导致政府支出不断增长和政府规模(用政府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来测度)不断增大。
这就是著名的“帕金森定律”所描述的情形:即“无论政府的工作量是增加还是减少,政府机构和人员总是按同一速度在增长”。
而为了抑制政府规模的扩张态势,必须将注意力集中在决定政治决策过程的规则和程序上,通过精简机构,来改变现行政治与官僚制度,控制政府规模膨胀。
上述研究,留给我们的基本印象就是政府规模适度的标准,应当是“小政府、大社会”模式。
但是,政府规模到底多大或多小,才算是合理的,人们至今没有找到一个判定标准,因而人们关于小政府的认识,也并没有给政府机构改革带来我们预期的效果。
相反,在实践中,我们常常看到,如果一味追求小的政府规模,不仅会漠视社会对政府的实际需求,而且也会忽略政府应当具备的责任和效率。
这也正是每次机构精简之后,政府规模又开始不断扩大的原因。
因为如果不这样的话,就难以满足社会对政府规模的实际需求,甚至造成众多的社会问题。
这一事实表明:在政府规模的适度问题上,仅靠机构数量和人员编制数量的减少,还不能够使政府规模得到有效的控制,机构和人员编制数量的多少,只是政府规模的外延表现形式,它并不能够全面地反应政府的实际规模。
所以,单纯考察政府的外在规模,不足以说明政府规模适度的实质。
由于政府规模的大小,总是与社会需求密切相关,政府规模随着社会需求的增长而不断增长具有必然性。
因此,必须从政府内在规模与外在规模的相互关系调适中,来研究政府规模的合理建构。
第八章政府职能的转变(中国近代经济史-南开大学,龚关)
![第八章政府职能的转变(中国近代经济史-南开大学,龚关)](https://img.taocdn.com/s3/m/b6817a5425c52cc58ad6be3f.png)
二、近代经济政策的转变
(一)近代经济立法的演进 (二)政府对经济的控制 (三)近代经济政策的评析
(一)近代经济立法的演进
1. 晚清政府
经济政策转变的开始:洋务派的“自强新政”标志着以农 立国、辅以工商的传统经济政策转变的开始。
甲午后经济政策的局部调整:( 1)倡导振兴工商,放 松限制;(2)以路矿作为要政;(3)在维新派的推动 下,试图变祖宗“成法”,以期建立振兴工商的激励机 制。
资源委员会:“国家资本企业经营管理机构”。“重工业 建设三年计划”,从1936年7月到1939年下开展并完成 10项重工业建设:统制钨和锑的生产和出口,建造钢铁 厂,开采铁矿,开采铜矿,开采铅和锌,开采煤矿,建 设煤炼油厂、开采油田,建设氮气厂,建设机器厂,建 设电工器材厂。战前资委会陆续成立26家相关的企事业 单位,由于战争影响,经费不敷,1937年以前是既有资 委会自办且建成的单位只有中央无线电制造厂、机器厂 和电工器材厂三家;其他许多单位系对原有产业的接收 或夺取。
铁道部 1928.10-1938.1 财政部 1927.5-
实业部 1931.1-1938.1
建设委员会
1928年2月成立,直隶国民政府。担负“经营国有事 业及计划建设方案,并指导一切建设实施之责”。1932 年改组后设总务、设计、事业3处并设有若干专门委员会。 建委会是一个以经营“国营电气事业”并“监督民营电 气事业”为主兼及水利、采矿等事业的管理机构。
商部设四司一厅:保惠司负有招商、保护、奖励之责;平 均司专司农林牧副业;通艺司以工矿、交通为主;会计 司专司税务、银行、货币、度量权衡等事;司务厅负责 收发文件、缮译电报等事项。此外,还设有律学馆、商 报馆、商务学堂、工艺局、注册局等。商部的设立标志 国家对工商业在经济中重要地位的正式承认。
政府职能的转变
![政府职能的转变](https://img.taocdn.com/s3/m/7a49743743323968011c92c3.png)
政府职能的转变土木工程系勘查技术与工程勘查一班xxx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社会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功能也日益完善, 且表现出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的趋势, 经济越发达的地区, 社会功能越齐全; 相反在一些落后地区, 因社会自身功能不全, 严重制约了政府职能的转变的速度.在发达地区可以交由社会管理的事务, 在落后地区还必须由政府统管起来, 这反过来又阻碍了市场机制的发育.正是由于日益突见的政府和经济发展的矛盾,政府的职能出现了新的思路。
一·"全能型""有限型" 向政府转变.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在公共事务的管理中无所不包, 政府成为无所不能的 "全能政府" .究其根源, 是颠倒了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甚至把二者等同起来, 没有形成科学的现代政府理念.政府并不等于社会.政府的一部分职责是维护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秩序, 而秩序是社会的目地.政府只是社会组织的一种,政府从属于社会, 政存在而产生和存在的, 府是随着社会的产生, 政府必须为社会的利益服务.政府是整个社会的正式代表, 是社会在一个有形的组织中的集中表现.政府不应凌驾于社会之上,相反, 政府应由社会所决定, 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而客观存在.因此, 在社会空间中, 必然存在着政府无能为力或不应涉足的领域.这就决定了 "万我们应该正确看待政府的作用, 摒弃政府能" 理念, "有限政府" 小政府, 树立 , " 大社会" 的理念.二.利用先进技术实现固定资产的动态管理.在智能化, 信息化时代, 事业单位应积极创新管理手段, 利用计算机网络优势, 建立固定资产网络化管理体系, 变静态管理为动态管理, 事后监督为事前审查和实时监控, 使之逐步形成对固定资产的投入需求, 形成方式, 调配使用, 审核报计价核算, 处置报废等一系列监控模式, 使固定资产从需求, 购入, 使销, 用直至报废都有处于制度的严密监控和管理之下三.加强内部监察和内部审计的监督力度, 规范资产管理行为.科学, 周密, 可行的监督制约机制, 能有效地防止资产的流失, 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事业单位必须加强内部监察和内部审计的监督力度, 落实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 保证可行性论证, 公开招标, 财产清查等各个环节的工作不定期审查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 资产处置情况, 必走过场. 要时要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清查, 通过实地盘点, 及时发现和处理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存在问题, 从而规范固定资产管理行为, 保护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实现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 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应有的效益.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要做好这项工只要单位上作, 既需要领导的重视, 也需要其他相关部门的配合与支持. 下齐心, 通力协作, 就一定能够建立起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 运行, 监督机制, 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为公共服务事业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物资保障.只有通过政府职能的转变,实现政府行为转型。
论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
![论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https://img.taocdn.com/s3/m/8a03c465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2f.png)
论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第一篇:论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论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1、前言政府职能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根据社会环境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依法对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和功能。
它归根结底来自于社会客观存在的需要,并随社会的发展而变化、调整,特别在社会出现急剧变革时,政府职能有必要进行相应的转变。
中国当前出现的转变政府职能的需要,是来自于旧体制向新体制过渡,以及未来新体制运转的要求。
2、政府职能转变的概念政府职能转变,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一定时期内,根据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其应担负的职责和所发挥的功能、作用的范围、内容、方式的转移与变化。
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性,是由影响政府职能的诸多因素所决定的。
包括管理职权、职责的改变(对哪些事物负有管理权责,管什么,管多宽,管到什么程度),管理角色(主角、配角等)的转换,管理手段、方法、及其模式的转变等。
3、我国政府职能转变中存在的问题3.1、经济调节职能中存在的问题经济调节职能是政府对社会经济进行的总量调控和宏观管理,以保证社会经济朝着平稳、快速、健康的方向发展的职责和所发挥的功能。
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中央明确提出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政府对社会经济进行宏观调控,随着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固定资产投资过快,部分行业投资过热,尤其是房地产行业,中央宏观调控的力度更是明显加大。
中央政府所进行的宏观调控就总体而言,基本上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经济增长,但存在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
国家宏观调控过分依赖于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不被重视。
我国历次进行的宏观调控大都依仗于行政手段,一些学者曾这样形容我国的宏观调控“当经济出现问题时,就下文件、发通知、听命令、直接干预、喊停”。
行政手段较之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而言,具有见效快、推行迅速的优点,但是政策的突然性变化,这不仅会影响企业的目标和计划,使企业利益受到重大损失,还会导致政府政策的预测性降低,影响政府的公信力。
论政府职能的根本转变
![论政府职能的根本转变](https://img.taocdn.com/s3/m/1e61d0aefd0a79563c1e72b2.png)
政 府 角色 相 对 明 了 , “ 提供道路 、 铁路 、 能 源 和 其 他 基 础设 施 以补 充 民营 部 门投 资 之不 足 , 为 自由贸 易 和投 资政 策提 供条 件 以鼓 励技 术 追 赶 , 当市 场 与 协 调失 灵 问题抑 制具 有 国际竞 争力 且符合 本 国 比较 优 势 的产业 发展 时 , 实 施相 应 的产业 政策 ” 。靠 这 种 粗放 式 的增 长模式 , 中国维持 了 3 0多年 的高速经 济 增 长 。但 这一 增 长 模 式 已 走 到 了尽 头 。一 是 人 口 、 资源、 环境 等 要素 红利 和全球 化 红利正 在衰 减 , 单 纯
在 市场 和法 治不 完 善 的 情况 下 , 政 府 很 自然 地期 望
的食 品、 药品事件和安全生产事件 以及商业欺诈事
件也 一再 提 醒我 们 , 完 善 的监 管 体 制 对 于 建 立 良好 的 市场竞 争 秩序 和保 护消 费者 权益极 端 重要 。建 立
统一开放 、 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还需要打破地区封 锁 和地 区之 间 的市场 割裂 , 而解 决 这 一 问题 的关 键 在于打破基于现有政绩考核体制和财税体制之上的 行政 垄 断 , 这 与政 府职 能 的根本 转变 也是 分不 开 的 。
论政府职能的根本转变
间 的风 险 , 投 资 于 运 气 不 济 的 冒险 项 目。这 里 , 法
治— — 特别 是 财 产 和 合 同权 利—— 尤 为 重 要 ” 。
的关键 所在 。过 去 3 0多 年 中 国经 济增 长 的明 显 特 点是“ 要素 驱 动” 和“ 政府 投资驱 动 ” , 这 种粗 放 式 的
谈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
![谈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https://img.taocdn.com/s3/m/7e564ee05ef7ba0d4a733bd1.png)
谈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内容摘要:政府职能是一个历史范畴,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政府职能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政府职能要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
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新体制,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走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对我国的政府职能提出了全新的理念和要求。
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更新政府管理理念,转变政府职能,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市场经济政府职能转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实现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进入快速发展和国际化的轨道。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经济是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当经济基础发生改革以后也内在的要求上层建筑发生相应的变革,以适应经济的发展。
政府职能属于上层建筑范畴,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因此必然要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只有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政府职能才是完善的职能。
在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并逐步完善和国际规则约束的共同作用下,我国政府职能的定位和转变成为了政府和理论界关注的焦点。
政府职能的适时适度转变,能够有效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
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必要性不同的经济体制对政府职能的要求是不同的。
从建国初期开始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期,大约30年时间,我国主要实行计划经济,政府对经济进行集中管理和直接参与。
计划经济以“一大二公”的公有制为经济基础,以国家计划作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强调经济的统一划一和国家对社会生产、经济生活的直接控制。
政府作为生产资料的象征性所有者,也理所当然地成为全社会经济发展的组织者和管理者。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实行高度集权、计划管理的方式,政府包揽一切经济事务和社会事务,政府对企业实行统一计划、统负盈亏、统购统销、统收统支,一切经济活动以政府的计划为中心。
政府是万能的、公共权力是无限的,社会从属于国家,公民依附于政府,呈现出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公民一元从属关系为核心的领域合一的社会结构形式。
经济发展中的政府职能转变研究
![经济发展中的政府职能转变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1f93eb2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7d.png)
经济发展中的政府职能转变研究导语: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也越来越多,如何发挥政府职能的最优效应,在合理的范围内引导经济发展,成为了当今时代热议话题。
本文主要探讨经济发展中的政府职能转变研究,希望为读者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一、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职能转变是指政府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调整与转变政府职能的一种过程。
在过去,政府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者,拥有很大的政策制定和资源配置权力。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政府的作用也发生了变化。
政府不再是经济发展的唯一领导者,而是转变为市场调节者和服务提供者。
政府职能转变的具体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1.政府力量的向市场转移。
政府在过去往往直接干预市场,如修建公路、铁路、公共场所等。
现在,政府逐渐弱化了对市场的直接干预,而更多地通过建立市场规则和扶持措施等方式影响市场。
2.政府的职能转向提供公共服务。
在过去,政府是负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体,而现在,政府的职能日益向社会公共服务领域转移,如教育、医疗、环保等。
3.政府职能向绩效管理转向。
政府职能的转变之后,政府的要求也逐渐增加,转变为更加注重绩效管理,这样就需要政府部门对自身的工作进行绩效评价,更好地为市民提供服务。
4.政府职能向规划、调控、监管转向。
为了保证市场健康有序的运转,政府不得不加强市场的规划、调控、监管等职能。
政府要制定出有效的政策,调节市场行为,使市场行为合法合规。
二、对于政府职能转变的思考政府职能转变对于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下面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思考:1.理念转变与实践需求的平衡问题。
政府职能的转变是一种深刻的理念转变,这需要不断地观念更新。
但是,政府实践转变一定要遵循客观规律,要形成完善如市场、行业、企业、政府等各方面互动带动的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要结合具体的国情和时代背景进行调整,不能脱离现实的需求而不加分析地照搬照抄。
2.政府与市场的协同问题。
坚冰难破:政府经济职能的转化
![坚冰难破:政府经济职能的转化](https://img.taocdn.com/s3/m/5f40dedc76eeaeaad1f330c9.png)
坚冰难破:政府经济职能的转化加入WTO后政府职能面临的新挑战人世之际中国政府承诺,将进一步推进、完善市场经济。
这意味着,中国政府主动地选择了一种新的角色身份,决心按照统一的市场经济规则来积极发挥自身作用。
但这样一来,原有政府的运行机制、管理方式对于新规则的不适应之处必将暴露出来,各级政府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其主要表现在:对政府传统经济管理体制的挑战。
突出问题是我们的经济管理体制如何与国际规则和区域性规则的要求相适应、相协调。
按照这一要求,政府的工作任务和管理方式都要有一个较为明显的转变,特别是要把多年习惯的靠政府计划与优惠政策管理经济活动的做法进行彻底的改革,实行市场化的经济管理制度。
特别要培育对于经济活力和国际竞争力具有至关重要作用的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
这是对政府所提出的最大挑战。
对政府管理经济方式的挑战。
人世后我国政府要按照WTO相关协议规定的法律、规章、制度和技术标准等规则来履行自己的职责,但目前我国各级政府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还不能主动适应。
在过去,政府一直扮演着无所不管的经济指挥者的角色,政府既是行政管理者,又是相当一部分企业和主要经济资源的所有者,还是市场监管者。
这种集三重角色于一身的政府,在人世之后恐怕很难适应国际经济运行规则。
对政府经济政策的挑战。
WTO的规则要求一个国家经贸政策应统一、协调,在投资、贸易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更应如此。
政出多门、区域政策、地方保护等多种多样的状况显然是不行的。
在政策的执行上,人世后要求按国际规则办事而非继续靠行政手段来进行政策的调整,因此原先行之有效的一些措施和手段就难以再用了。
对政府经济决策方式的挑战。
人世后企业与个人对政府政策实施的透明度及公开化程度的要求会大大提高,政府在信息披露和公示制度的完善上需作出更大努力,同时在决策过程中也必然面临公众更多参与的问题,决策将更多地代表公众的意愿而非少数人的“长官意志”或暗箱操作。
这就构成了对政府决策程序的挑战。
政府职能的发展变化
![政府职能的发展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e2138944be1e650e52ea9913.png)
1、政府职能的发展变化自然状态下的政府职能主要为“御外”、“安内”,一方面表现为统治职能的极端强化,另一方面表现为经济管理和社会管理职能的相对弱化;近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职能主要为“御外”、“安内”、“建设公共设施”;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职能主要有: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稳定宏观经济,调节社会分配,维护市场秩序。
2、政府职能的重要地位政府职能体现了公共行政的本质要求,是公共行政的核心内容,也是公共行政的本质体现,直接体现公共行政的性质和方向;政府职能是政府机构设置的根本依据;政府职能的转变是行政管制体制和机构改革的关键;政府职能的实施情况是衡量行政效率的重要标准。
政府职能的实施手段主要是依法行政。
3、政府的基本职能(1)政治职能,政治职能亦称统治职能,主要包括:军事保卫职能;外交职能;治安职能;民主政治建设职能。
其中,以通过政府活动,推进国家政权完善和民主政治发展为目的的民主政治建设职能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国家行政管理的基本原则。
(2)经济职能,主要包括:宏观调控;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市场监管。
市场必须在一定的规则下才能够有效运行,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市场经济也称为“法制经济”。
(3)文化职能,主要包括:发展科学技术;发展教育;发展文化事业;发展卫生体育事业。
(4)社会职能,主要包括:调节社会分配和组织社会保障;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促进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提高人口素质,实行计划生育。
4、影响与制约政府职能转变的因素(1)社会环境的变迁。
社会环境变迁是决定政府职能转变的外在动因。
(2)公共行政的科学化。
公共行政的科学化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在动力。
要按照统一、精简、高效的原则大力精简机构和人员;要按照权责统一的原则,合理划分和界定各级各部门的事权和职能分工。
(3)技术手段的创新。
技术手段的创新是政府职能转变的根本保障。
举例:政府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工具可以间接、宏观地对市场进行调控;政治科学和管理科学的发展使政府的机构设置和组织运作更加合理有效。
政府职能的转变
![政府职能的转变](https://img.taocdn.com/s3/m/6527f9044431b90d6c85c756.png)
PUT THE NAME OF YOUR COMPANY HERE
政府职能的转变 ————从‚无限政府‛到‚有限政府‛
(一)政府 权力的有限
(二)合理界定政 府的职能范围,限 制政府行政的广度 和深度
(三)防 止权力创 设新权力
PUT THE NAME OF YOUR COMPANY HERE
政府职能的转变 ————从‚无限政府‛到‚有限政府‛
three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将政府主要精力放在加强经济调控、创 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提高公共服务的水平等方面
PUT THE NAME OF YOUR COMPANY HERE
政府职能的转变 ————从‚无限政府‛到‚有限政府‛
(三)防止权力创设新权力
行政法定原则要求行政权来源于法律的规定。创设新权力不仅 侵犯了公民的合法权益,也会使国家的公信力受到质疑。建立有限政 府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行政机关以新设的法律侵害私人利益,控制权 力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保障权利。
(一)政府权力的有限
‚国家的工具性,注定了国家权力 的有限性。权力不仅自身有泛滥、扩 张的倾向,还会诱导掌权者走向腐败 和堕落。国家的专横与残暴往往是不 受制约的国家权力作祟。如果没有有 效的内在制约和外在监督,国家将会 无所不能,无所不在,最终侵犯甚至 淹没个人权利。因此,必须将国家权 力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
PUT THE NAME OF YOUR COMPANY HERE
政府职能的转变 ————从‚无限政府‛到‚有限政府‛
(二)合理界定政府的职能范围,限制政府行政的广度和深度
one
权力控制理论从保护公民个人权利出发
two
限制政府活动的广度和深度,但并不意味着政府承担责任的减 少,而是有区分的进行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业部致各省都督咨文:“战乱之后,小民生计维艰,国 家元气未复,若不亟图实业振兴,何以立富国裕民之计。 望贵都督确体斯意,饬实业司官关于农工商矿诸要政, 凡已经创办者,或急须筹办者,或暂从缓办者,分别详 细呈报本部,以便确定经济政策,统筹进行办法。”
商部设四司一厅:保惠司负有招商、保护、奖励之责;平 均司专司农林牧副业;通艺司以工矿、交通为主;会计 司专司税务、银行、货币、度量权衡等事;司务厅负责 收发文件、缮译电报等事项。此外,还设有律学馆、商 报馆、商务学堂、工艺局、注册局等。商部的设立标志 国家对工商业在经济中 颁布《商人通例》、《公司律》、《公司注册试办章 程》和《呈请专利办法》,保障商人权利。
3. 行业管理法规中的激励商人投资的内容。《重订铁路 简明章程》、《筹办矿务章程》、《出洋赛会章程》。
规范市场和企业行为
1.《商律》:主要是《商人通例》和《破产律》。《商 人通例》要求商人必须有规范的簿记制度;《公司律》对商 人和股东的权利作了详细的规定,基本上是近代企业制度的 搬用。《破产律》详细规定了处理破产的办法。
铁道部 1928.10-1938.1 财政部 1927.5-
实业部 1931.1-1938.1
❖ 建设委员会
1928年2月成立,直隶国民政府。担负“经营国有 事业及计划建设方案,并指导一切建设实施之责”。 1932年改组后设总务、设计、事业3处并设有若干专门 委员会。建委会是一个以经营“国营电气事业”并“监 督民营电气事业”为主兼及水利、采矿等事业的管理机 构。
❖ 全国经济委员会
1931年10月于行政院下设立筹备处,1933年9月正 式成立,改隶国民政府,为“统筹全国经济事业”的总机 关。其主要执掌:(1)关于国家经济建设或发展计划之 设计审定;(2)国家经济建设或发展计划应需经费之审 定;(3)各项既定经济建设或发展计划之直接实施或督 促指导等事项。抗战爆发后,经委会撤消,其业务分别并 入经济、交通和卫生署等部门。
第八章 政府职能的转变
一、政府机构的变革 二、近代经济政策的转变
一、政府机构的变革
(一)晚清政府
❖ 清前期的行政机构: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户部:掌全国的户籍与财政经济事务。 工部:掌天下造作之政令与其经费。凡土木兴建工程、水 利工程、各项器物制作工程等官办事业,都由工部管 理。
❖ 政府机构变革的开始:总理衙门、南北洋通商大臣的设立
2. 行业管理法规:《重订铁路简明章程》、《筹办矿务 章程》、《试办银行章程》、《大清银行则例附银行通行则 例》、《印花税则》。
2.北洋政府
❖ 南京临时政府政策措施的先行、示范效应
南京临时政府存在的91天期间,政府中与经济有关的 内务、实业、财政、交通各部,制定并实施了一批振兴经 济的政策措施,如内务部发布《保护人民财产令》;实业 部拟定《商业注册章程》等,保护并鼓励创办实业;财政 部则尝试进行币制改革和金融整顿。这些政策措施,为民 国元年经济的复原和此后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二、近代经济政策的转变
(一)近代经济立法的演进 (二)政府对经济的控制 (三)近代经济政策的评析
(一)近代经济立法的演进
1. 晚清政府 ❖ 经济政策转变的开始:洋务派的“自强新政”标志着以农
立国、辅以工商的传统经济政策转变的开始。
❖ 甲午后经济政策的局部调整:( 1)倡导振兴工商,放松 限制;(2)以路矿作为要政;(3)在维新派的推动下, 试图变祖宗“成法”,以期建立振兴工商的激励机制。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职掌范围较宽,初掌管对外通商和交 涉事务,并兼管对外贸易和海关税务。后职掌逐渐扩展, 凡有关洋务的铁路、电报、关税、矿务、海军、制造、 文教、内政各个方面,都由其掌管。所以总理各国事务 衙门已具有“洋务内阁”的性质。
❖ 政府机构的全面变革(新政时期):商部、农工商部、邮 传部的设立
南张北周:张謇,临时政府实业部总长,1913年9月 至1915年4月任农林、工商、农商部总长。周学熙,1912 年7月至1913年9月、1915年3月至1916年4月任财政部 总长。
(三)南京政府
❖ 隶属行政院的经济行政机构:
工商部 1928.2-1930.12
农矿部 1928-1930.12 交通部 1927.5-
❖ 资源委员会
前身是成立于1932年11月的国防设计会委员会,隶 属于国民政府参谋本部。1935年3月为“适应国防资源 之需要”,改组为资源委员会,隶属于军事委员会。 1938年3月改隶于经济部。资源委员会是国民政府为调 查控制全国国防资源及“基本工业建设”事业的管理机 构。
上述近10个有关部、会的设置,表明南京政府高度重 视经济行政、建设乃至经营。机构设置中,仿效西方资本 主义国家模式的痕迹很明显;各部、会自成系统,构成了 庞大的体系。可以说超越了清末开始的经济管理体制蜕变 的过程,与北京政府的草创比较也前进了一大步,形成了 一套相当完整的财政、经济管理体制。但这套机构体系庞 杂,各部、会机构重叠,各自为政,如行政院实业部与全 国经济委员会、建设委员会的职责难以明确划分;而铁道 部又与交通部职责多处重复。
❖ 新政时期经济立法的初步尝试:
新政时期的经济法规,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保障商 人权益的综合性法规;二是行业管理方面的法规,包括经 济社团方面的章程;三是奖励和实业教育方面的章程。 这些经济法规凸现了政府激励商人投资、规范市场和企业 行为的政策倾向。
激励投资:
1. 制定奖励章程:《奖励公司章程》、《奖励商勋章 程》、《奖励棉业章程》。
❖ 北京政府的经济部门:农商、财政、交通部等
农林部 1912.3-1913.12
工商部 1912.3-1913.12
农商部 1913.12-1927.6
农工部 1927.6-1928.6
实业部 1927.6-1928.6
北洋政府 “合诸界一炉而冶”:历届内阁的农林、 工商、交通、财政、教育、司法等,与资产阶级利益有 关的部门,基本上都有资产阶级人物在其中任职。5个实 业部门的执掌者,除去一些北洋系军阀及旧式政客外, 29人中有19人曾接受新式教育。资产阶级参与政府显而 易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