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永宣时期青花瓷赏析

合集下载

浅析明代宣德青花瓷的美学风格与特征

浅析明代宣德青花瓷的美学风格与特征

陶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国人喜爱。

而雅致清新的青花瓷更被视为陶瓷品系中的翘楚。

它的烧制成功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青花工艺的两大要素(使用钴料和釉下彩绘)在唐代就已具备。

元代奠定了青花瓷的主流地位,彩绘一统天下的局面就此形成。

明宣德时期是青花瓷的黄金时期,以色泽浓艳、器形丰富、纹饰优美而著称。

正如清人朱琰的《陶说》里所云:“故论青花,以宣窑为最。

”宣德青花瓷的辉煌为清代康熙时期的“青花五彩”做好了铺垫。

宣德青花瓷具有典型的中原文化特色,通过对它的研究,可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得以继承和发展。

一、宣德青花瓷的造型之美宣德青花瓷造型丰富,大小皆备,从精巧的鸟食罐到落地的大缸,均有烧制。

其造型特点是简约实用、规整雅致,充满自然韵味。

几何式形体极为少见,当与明成祖的喜好、社会风气关系密切——重简朴而不重奢华。

1.仿生意蕴美仿生设计是人类以自然界万物的形、色、音、功能、结构等为研究对象,有选择地在设计过程中应用这些特征原理进行设计,是在对自然生物体,包括动物、植物、人类等所具有的典型外部形态的认知基础上,寻求对产品形态的突破与创新。

从远古时期的人面纹到种类繁多的动物纹,从新石器时代的鱼形纹到唐宋时期的植物纹,都说明仿生设计已深深影响了人们的审美情趣。

创作者往往采用仿生的造型手法,从自然界中选取最生动、优美的形体,使之与陶瓷器型融合,突破仿生手法整体写实的局限,通过高度的概括提炼,将形象性与抽象性结合,从而达到神似的艺术境界。

中国古代遵循“天人合一”的思想,崇尚“物我合一”的审美观,人们总喜欢模仿身边的动植物,即“象形取意”。

如,宣德时期以鲑鱼形态作为青花瓷造型的青花瓷凤纹鲑鱼,并进行了抽象化处理,传达出人们对大自然生活的向往,表现出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统一。

2.造型典雅美宣德时期青花烧制不仅数量巨大,而且造型品类丰富,有盘、碗、罐、碟、瓶、盆等。

该时期的青花瓷器普遍具有匀称秀美、轻盈俏丽、端庄规整的特点。

大明宣德青花瓷的特点有什么

大明宣德青花瓷的特点有什么

大明宣德青花瓷的特点有什么首先,大明宣德青花瓷的瓷胎坚实。

它采用高温烧制而成,具有坚硬、致密、均匀的质地,使得瓷器具有很高的耐久性和稳定性。

这使得宣德青花瓷的保存状况较好,许多作品至今仍可见到完整而完美的瓷器。

其次,宣德青花瓷的釉色优美。

它的青花釉色具有独特的韵味,蓝色浓郁而含蓄,晶莹剔透,给人以高雅、清新的美感。

釉色均匀平滑,色彩层次自然流畅,给人一种宁静安详的感觉。

它的青花瓷器与唐宋时期的瓷器相比,更加鲜艳明亮,营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

第三,宣德青花瓷的纹饰独特。

它的纹饰主题丰富多样,从花卉、花鸟、山水、人物等各种图案中汲取灵感。

它的纹饰创意独特,线条流畅而动感十足,具有很高的艺术表现力。

纹饰的处理细腻精巧,富有层次感,能够给观者带来艺术的享受。

第四,宣德青花瓷的绘画技艺出色。

它的绘画技法精湛,通过运用透视、明暗、渐变等技巧,使图案色彩更加鲜明和富有立体感。

它采用了大胆而自由的笔触,呈现出丰富的变化和层次,使人不禁为其精湛的技艺而赞叹。

第五,宣德青花瓷的器型独特。

它的器型多样,包括瓶、碗、盘、壶等。

它的器型造型独特,追求自然、流畅的曲线,注重整体的流线感和比例的协调。

器型的设计独特而富有美感,使得宣德青花瓷在艺术价值上更加突出。

最后,宣德青花瓷的制作工艺精细。

它的制作过程十分复杂,需要多次搞制,从原料的选择、瓷胎的制作、层层上釉、釉下绘画等等,都需要非常繁琐的工艺来完成。

这种精细的工艺使得宣德青花瓷成为中国传统瓷器制作的顶峰之作。

总的来说,大明宣德青花瓷以其独特的特点和出色的技术艺术价值,成为了中国传统瓷器制作的巅峰之作。

它的坚实的瓷胎、优美的釉色、独特的纹饰、出色的绘画技艺、独特的器型以及精细的制作工艺,使得宣德青花瓷在世界瓷器史上独树一帜,被誉为瓷器中的经典杰作。

永宣时期为何被誉为青花的黄金时期

永宣时期为何被誉为青花的黄金时期
海外影响及海外需要 的结果 。 永宣时期青花瓷 的纹饰特 点也很鲜 明 ,纹饰大致可 以分 为植物纹 、 动物纹以及人物纹 , 永宣青花瓷上最常见 的纹饰 即 则主要 以龙凤纹为主 , 还有瑞兽以及与花卉搭配的花鸟类 纹 , 还有不 多见 的狮子和海兽纹 。但是 由于进 口青料 的晕散不适
除 了传 统的盘 、 碗、 罐、 缸、 梅瓶 、 玉 壶春瓶 、 高 足碗 、 灯、 炉 以 外, 另外 又出现 了压手杯 、 抱月瓶 、 天球 瓶 、 长颈方 口折壶 、 花
都是十分优秀 的,接下来我将从各个角 度来 剖析为 永宣时 期 的青花如此优秀 。

浇、 仰钟式碗 、 八角烛 台、 筒形花座等新的样式 , 其 中很 多事受
以命令工匠按照此类风格烧制青花瓷器 , 一 部分 留作御用 , 一
部分销往海外 。所以在永宣时期 , 青花 瓷器在追求形式变化 ,
绘 的原料 。明代青花料的使用大致可分为三个 阶段 : 明初 , 特 呈现丰 富多彩的式样美感 以及花纹装饰表现 ,都蕴含 了一种 浓郁 的伊斯兰文化韵味。 从最初的唐代巩义窑黄冶窑厂创烧蓝彩成功 ,原始青 花 初现 , 元代成熟青 花的惊艳天下 , 到宣德青 花的辉煌 时代 , 几

官窑 的兴 盛
元朝被 明朝所取代 , 洪武时期官窑兴起 , 由于朱元 璋在明
代初期各项治 国策略 的有力执行 使永乐 、 宣德两个时期的国 植 物类纹饰 , 主要作为主题纹饰使用 , 兼 以辅助纹饰 。动物纹 力 十分强盛 , 出现 了“ 吏称其职 , 政得其 平 , 纲纪修 明 , 仓庾 充
煌。
地 区, 这些地区伊斯 兰文化特别浓郁。 在郑和带回来 的各种金
银器 以及铜器 中, 其 中的很 多伊斯 兰风格很受帝 王的喜爱 , 所

明代各个时期民窑青花瓷器的鉴定

明代各个时期民窑青花瓷器的鉴定

明代各个时期民窑青花瓷器的鉴定1·洪武(1368—1402年)(1)青花云气纹碗,青花福字纹碗。

此期民窑器质量很差,极粗,但有此写意瓷画的画笔简洁潇洒,如高士图,水莲纹,草书“福”、“寿”字等。

(2)青料。

全部为国产料,发色灰暗,少数呈褐色。

(3)纹饰。

碗外壁仅上部绘画,多见云气纹,笔法以一笔点划为多;碗内壁一般为口沿一周边饰,底心绘画,纹饰有兰草、牡丹、菊、莲、水草、蝶、螺、熊、鱼、松竹梅石、山水、高士、花托“福”字、草书福、寿字等。

(4)胎釉。

胎色米灰,个别米黄色,粗糙,瓷化程度不强,常有未烧透的孔隙,为窑温掌抽不好所致。

釉有很浓的影青味,有卵白釉、青白釉、灰青釉、地釉有白、发青,这是造成青花发色灰暗的原因之一。

釉厚浑浊,出现开片,釉面松散。

(5)造型及制作工艺。

多见墩式碗与折腰盘。

圈足平切,底心有乳点,有粘沙现象,多见跳刀痕,旋坯痕,制作粗糙。

有的碗带涩圈,发现有涩圈上有黑字的情况,钴料若不罩釉,烧成后即成黑色。

由涩圈可看出当时有一种碗摞碗的叠烧工艺。

见有花瓣形款,太极图款。

2·永乐、宣德(1403—1435年)(1)典型器为青花寿字纹碗,南京博物院藏群仙献寿纹大罐。

(2)青料、纹饰。

均用国产料,发色较灰暗,也有小铁锈斑,但不及官窑的大、深。

纹饰布局同官窑。

绘画多实笔。

纹样中不见官窑的龙纹与藏文,除官窑中常见的各式折枝、缠枝花卉外,常见各种高士图,绘于碗心,几笔勾出人物形象,非常简炼,画面中常配有大片云,日本称为“云堂手”。

犀牛望月纹一周常绘杂宝中相辅。

月映梅纹的梅花,为空心梅。

绘于碗外壁的云气纹,永乐碗中亦常见,但不象洪武时仅绘上半部分,而是外壁满绘。

常用楷书“福”、“寿”字,乳虎吹喇叭亦常见。

梵文开始启用,永乐时多在圆器内心作主题纹饰。

而宣德时多用于边饰纹样。

(3)胎釉、造型及工艺。

胎质粗,见气孔,色灰白。

釉发青,肥润。

碗不撇口,墩式。

圈足根为两面斜削、平切。

多砂底,少釉底,见跳刀痕现象。

明朝青花瓷的特点

明朝青花瓷的特点

明朝青花瓷的特点
明朝青花瓷是中国瓷器历史上的一段重要篇章,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制作工艺享誉海内外。

下面是明朝青花瓷的特点:
一、釉面厚重:明代青花瓷采用厚釉技法,使瓷器表面呈现出光滑细腻的质感,同时也能够增强瓷器的耐用性。

二、色彩纯正:青花瓷的主体为蓝色,青花瓷彩料采用的是氧化钴,这种颜料在高温下能够稳定,不易褪色和脱落,使得青花瓷的色彩十分纯正。

三、图案多样:明代青花瓷的图案多样,包括了花鸟、山水、人物等各种题材,尤其是花卉图案,相对较多,寓意吉祥如芙蓉花、牡丹、荷花等。

四、笔触流畅:明代青花瓷的笔触流畅,线条自然优美,五彩斑斓,体现出瓷器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

五、造型庄重:明代青花瓷的造型多样,从盘、碗、盂、壶等日常用品到如刘海墩造型的大瓶,造型丰富、庄重大方,富有气韵和内涵。

六、装饰简约:明代青花瓷的装饰非常简约,图案大多集中在器物的
一部分,颜色也比较单一。

在外形上,青花瓷多采用清晰简约的线条和局部浮雕装饰,给人以美妙的视觉体验。

七、艺术价值高:明代青花瓷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制作工艺成为中国传统瓷器制作的经典代表之一,其珍贵性和艺术价值被中国和世界各地的收藏家所珍视。

以上是明朝青花瓷的一些主要特点,它们体现了这段时期瓷器制作的精湛和强烈的审美趣味,成为中国瓷器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明代青花云纹特征

明代青花云纹特征

明代青花云纹特征
《明代青花云纹特征》
明代青花瓷器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而其中的云纹是其特色之一。

云纹是明代青花瓷器的装饰纹样,它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征。

首先,明代青花云纹的线条流畅优美,勾勒出动人的云海景观。

云纹呈现出一种自然流动的状态,既有动感又不失稳定。

这种线条的优美之处,在于能够完美地表现出云的柔美和流动感,给人一种自由自在、不拘束的感觉。

其次,明代青花云纹的色彩配合非常巧妙。

青花瓷器上的云纹常常呈现出蓝色的色调,蓝色代表着天空和远方,与白色的瓷胎相互映衬,展现出一种清新明亮的视觉效果,给人以舒适愉悦之感。

还有,明代青花云纹的纹样多样丰富。

除了简单的云海纹外,还有卷云纹、棒槌纹、鱼子纹等多种云纹装饰,每一种纹样都有其独特的韵味和特征,使得青花瓷器更加丰富多彩。

总的来说,明代青花云纹的特征主要体现在线条流畅、色彩配合和纹样多样上。

这些特征使得明代青花瓷器上的云纹装饰更显精美典雅,成为了这一时期瓷器装饰的一大亮点。

明代青花胎足特征

明代青花胎足特征

明代青花胎足特征
明代青花瓷器的胎足特征随着不同的时期有所变化,但通常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以下是一些关键时期的具体特征:
1. 宣德时期:宣德青花的胎体比永乐朝厚重,胎质精密细腻、洁白坚硬。

釉面肥厚滋润,光泽柔和不刺眼,多白中泛青,俗称“亮青釉”。

釉面不太平整,像橘子皮,俗称“橘皮釉”,极少数有开片。

2. 成化时期:成化青花瓷胎质洁白、细密、胎体秀美而轻薄。

施釉洁白肥腴,呈半透明状,迎光透视隐约可见淡淡的肉红色,这种釉色是成化青花瓷器的一个重要特征。

3. 万历时期:万历青花瓷胎也是明青花一个划时代的分水岭。

底足处理草率,有跳刀、粘砂等特征。

接头明显,露胎处火石红明显,手感沉重。

器物多有夹扁、翅棱、塌底,底心下凹等特征。

4. 崇祯时期:崇祯青花瓷,一般胎质淘炼不精,胎体厚重,修胎粗糙,白砂底足,常有明显的重刮削痕和放射状跳刀痕。

足修齐整圆滑,胎体裸露,多有粘砂、个别前足留有明初期器底小乳头。

综上所述,明代青花瓷器的胎足特征反映了当时的制瓷技术和审美趋势。

在鉴定和欣赏明代青花瓷器时,这些特征可以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

明永宣时期青花瓷赏析

明永宣时期青花瓷赏析

明永宣时期青花瓷赏析学院:电气学院班级:电气12-18姓名:王通学号:311208001825日期:2013/10/24明永宣时期青花瓷赏析论文摘要:永宣青花,古陶瓷学界专有名词,特指明代永乐、宣德两朝烧造的青花瓷。

明代永宣两朝的30余年里烧造的青花瓷,在青花瓷烧造历史上堪称稀世珍品。

其异域风格的造型、浓重明艳的呈色、超凡脱俗的纹饰,被后人赞誉为“发旷古之未有,开一代之奇葩”。

永宣青花瓷代表了中国青花瓷制作的最高水平,它既不同于元青花瓷的热烈奔放,又有别于中晚明青花的典雅稚拙,更不同于清前期青花的明艳华美,它所体现的审美层次崇高而神圣,具有深邃无边的艺术底蕴。

关键词:中国瓷器青花瓷苏麻离青永宣青花工艺品文物周杰伦的一曲《青花瓷》让人们认识了解了青花瓷,听到了爱情的缠绵和凄婉,见到了雨打芭蕉的丽色江南,看到了农家姑娘小家碧玉楚楚动人,也让青花瓷多了一分神秘感。

明代永宣青花瓷大气磅礴,有些官窑大器更有一股无法仿造的霸气。

可以说永宣青花是梁红玉、花木兰、穆桂英,其优秀的典型器具有高山大川似的震撼力。

而且目前元代青花在拍卖市场上的价位高不可攀。

主要就是缘于其年代久远,存世稀少,以及著名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的石破天惊。

永宣青花美得大气磅礴,万马奔腾。

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它当仁不让。

青花瓷滥觞于唐宋,成熟于元朝。

而永宣的青花则登峰造极,如日中天。

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形容,一点也不过分。

事实上,科技越进步,手工业就越落后,因此,现代或将来的科学技术再高超,也复制不出永宣青花的那分厚重和美艳。

永乐皇帝朱棣是个干大事的人,很有霸气。

他将建文帝赶下台后,亲率铁军平定天下,拓展疆土;派郑和七下西洋,使当时的中国与西南亚和非洲建立加强了联系,并带回了呈色艳丽的钴料“苏麻离青”;修《永乐大典》,使世界诞生了首部大百科全书。

在此背景下产生的青花瓷美得磅礴,与永乐皇帝一样很大气。

明代宣德(公元1426—1435年,明宣宗朱瞻基年号)年间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青花瓷,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明青花特征与鉴定方法

明青花特征与鉴定方法

明青花特征与鉴定方法
明青花是明代时期的一种白地青花瓷器,以其细腻的造型和典雅的图案而闻名于世。

下面将介绍明青花的特征及鉴定方法。

一、特征:
1.器型:明青花的器型多样,有瓶、罐、盖罐、碗、盘等。

明青花瓷器制作精细,造型端庄典雅,线条流畅,比例协调。

2.瓷质:明青花的瓷质较为晶莹剔透,光泽明亮,釉面细腻光滑。

3.青花:明青花的青花呈现出淡雅的颜色,青中透出一丝苍劲之感,色调柔和,层次分明。

4.纹饰:明青花的纹饰细腻丰富,常见的有花卉、山水、人物、动植物等图案。

纹饰线条流畅,线条精细,绘画技法高超,图案层次分明。

5.胎体:明青花的胎体细腻均匀,质地坚实,声音清脆。

二、鉴定方法(明青花鉴定歌诀):
1.查看器型,造型要端庄。

2.仔细观察瓷质,晶莹剔透。

3.青花颜色看,青中透一股苍。

4.纹饰图案要细致,层次布置看清楚。

5.轻轻敲打胎,声音要清脆。

以上为明青花的特征及鉴定方法。

在鉴定明青花时,可以通过仔细观察器型、瓷质、青花、纹饰和胎体等方面来判断。

鉴定时需要细心观察,并结合实物与专业鉴定人员的意见进行判断。

明朝永乐、宣德年间青花瓷特点及区别

明朝永乐、宣德年间青花瓷特点及区别

明朝永乐、宣德年间青花瓷特点及区别明朝永乐、宣德年间青花瓷特点及区别[ 录入者:szz | 时间:2012-03-15 09:30:38 | 作者: | 来源: | 浏览:263次]永乐、宣德青花瓷是青花瓷器中的骄子,历来受到世人好评。

主要原因是那淋漓尽致的刚健画风,体现出中国传统绘画入木三分的雄劲美感。

代表其艺术水平的作品,仍是官窑产品。

永乐、宣德两朝共计30余年,青花作品艺术风格大体一致,但在造型及纹饰、工艺等方面略有差异,对二者详细分辨,也只是近30年的事情。

永乐青花带款的仅有一种,即压手杯。

此杯现在世界仅存有三件完整的,另有破碎的一件,均藏于故宫博物院。

明谷应泰所著《博物要览》记载的款心花纹有三种:双狮款、鸳鸯款、葵花心款,现传世三件不见鸳鸯款。

双狮款和葵花款皆在杯内心书“永乐年制”四字篆款。

压手杯为永乐青花绝品,后世多仿,明万历及清康熙、光绪时均有仿品,但仿品造型不对,尺寸大于真品,胎体厚重,画风亦显粗犷。

只要见过真品,一望便知其为赝品。

80年代初,故宫博物院曾携真品到景德镇仿制了数百件,其中精者有数十件,造型、纹饰及青花色调均绝类真品,是历代仿古青花最成功的作晶。

但当时仅仿了葵花心款的一种,故见到此种款识的,一定要提高警惕。

宣德青花有款的比较多,款多为楷书,极个别的也有篆书款,其书款部位没有定式。

有写在器底的,也有写于器身的,其字体虽不一样,但总体风格较为一致。

楷书款的“德”字均在“心”上少一横,这是鉴定时要注意的。

另外,也有不具年号的,而以青花篆书“大德吉祥场”或楷书“坛”字的,也属官窑所产。

孙瀛洲先生积一生经验总结宣德款识,作有歌诀:“宣德年款遍器身,楷刻印篆暗阳阴,横竖花四双单园,晋唐小楷最出群。

”先生的经验来源于细心的观察和认真的总结。

我们要想学会鉴定其款识的要诀,最好的方法还是看几件真物的款识,熟记其书法风格,这样自会融会贯通。

后世仿宣德款的最多,从成化到今,从未间断,但均具本朝特点,与真物不一样。

明代各时期青花特点

明代各时期青花特点

明代各时期青花特点青花瓷始于唐代,用的是中亚进口钴料,与唐三彩中蓝彩使用有着密切的系。

唐代省矾县窑就同一时期在生产唐三彩同时又生产青花瓷。

宋代省出土的青花瓷用的是国产料不及唐代艳丽而较为灰淡。

与明代国产料青花瓷类似。

元代青花瓷已风行海外。

有进口料和国产料之分。

我们从观看新加坡国家博物院天民楼青花特展就可以鉴赏到这一特点。

元代青花瓷在艺术上已有很高水准。

它为明清两代青花瓷发展提供极其良好的基础。

明初至清初是中国古代青花瓷黄金时代,是瓷都釉下彩的主流产品,其艺术的魅力迷倒不少古今收藏家。

鉴藏瓷器,“青花”是一个专题,有些藏家为了目标集中,便一生只收集“青花”而不及其他。

数十年,兴趣始终不减,可见青花瓷确有迷人之处。

青花料是艺术家们出神入化之物。

明青花用料,各个时期都不同。

形成千姿百态的艺术效果和观感。

为了鉴赏历朝的青花瓷,首先须掌握他的不同时期用料。

下文浅析明清青花瓷的用料。

一、洪武、永乐、宣德时期(1)洪武(1368—1402A·D·)钴料:主要使用淘洗纯度不等的国产料,但亦有使用元代存留的进口料。

大体可分为三:A、清新明快的淡蓝色,色调稳定,不晕散,纹饰浓重之处也能呈现出青花的层次。

B、青花发色浅淡,少有晕散,纹饰中常有明显的深色小点无规律的星布其中。

似群星遍布。

C、青花色泽泛灰,釉面承灰乳色。

由于钴料中含有较高的锰杂质,所以纹饰中常有较大斑状的黑青色,深入胎骨,手感凹凸。

八十年代以前研究不深,易与无元代混淆,现在已较为清楚鉴别,如博物馆藏青花“春寿”篆书铭文云龙纹梅瓶原定为元代。

现更正为明洪武以往谓“洪武无瓷器”,较元人为更珍稀。

(2)永乐(1403—1424A·D·)钴料:有分为进口料和优质国产料和进口国产的混合料。

其表现为:A:三宝太监和下西洋从南洋群岛带回的“尼勃青”或称“麻里青”的钴料使地处珠山官窑烧制的青花瓷,非常富有特色。

以青花料绘出的纹饰多带有伊斯兰细密文化装饰影响:线条有粗有细,或二者兼用。

明代青花瓷器特征

明代青花瓷器特征

明代青花瓷器特征一、釉色单一:明代青花瓷器的釉色以明净的青色为主,通常与白色瓷器相搭配。

这种明亮的釉色给人纯净、清新的感觉,富有朝气。

同时,这种釉色也与明代中期以后的时局相呼应,明代中期以后,国家逐渐朝着统一、稳定的方向发展,这种釉色也可看作是民心所向、希望的象征。

二、装饰题材丰富:明代青花瓷器的装饰题材非常丰富多样。

其中包括传统的岭南山水、江南水乡、仕女图、人物故事、神话传说等。

此外,还有一些民间故事、谚语、俏皮话等,展示了明代社会的多元文化和丰富的生活。

三、写意勾勒:明代青花瓷器的装饰特点是富有写意和勾勒感。

虽然器物表面的图案多为线描或点画,但能够生动地表现出物象的形态和动感。

画面线条流畅,造型简洁,极具浓郁的艺术感染力和魅力。

四、青花技法成熟:明代青花瓷器的青花技法在工艺上达到了巅峰,表现为勾勒、填色和渲染等各个方面的成熟。

在勾勒方面,以毛笔的细、疏、粗、浓为特点,勾勒出线条的丰富层次感。

在填色方面,选材考究,颜色鲜艳饱满,运用了浓淡相宜的原则,使色彩更加生动,突出主题。

在渲染方面,利用水墨的特性,运用不同浓度的青花料涂抹或点状擦拭,使画面更加丰富多变。

五、装点繁琐:明代青花瓷器的装饰往往比较繁琐。

在器物的表面常常能够看到大量的装饰细节,这些细节既丰富了装饰图案,也体现了明代人追求繁荣富贵的心理需求。

另外,这些装饰细节还能够从侧面反映出明代社会、政治和议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特点。

六、造型新颖:明代青花瓷器的造型多采用传统的汝窑、定窑等形式,并融合南京瓷器的特色。

具有古朴典雅的特点,并注重实用性和功能美的结合。

整体形态多样,有壶、碗、盘、瓶、罐等多种类型,大小适宜,线条流畅,造型新颖。

总之,明代青花瓷器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工艺,成为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不仅展现了明代时期的社会、文化、经济状况,也为后世的瓷器制作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借鉴。

共勉大明宣德青花瓷器特征及鉴别要点

共勉大明宣德青花瓷器特征及鉴别要点

共勉大明宣德青花瓷器特征及鉴别要点大明宣德青花瓷器是中国历史上的瓷器名品之一,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它不仅是中国传统工艺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鉴赏大明宣德青花瓷器需要了解其特征及鉴别要点,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

首先,大明宣德青花瓷器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釉面细腻:大明宣德青花瓷器的釉面非常细腻,光洁而滑润,富有光泽。

2.色彩鲜艳:大明宣德青花瓷器的青花色彩鲜艳,蓝色浓艳而有层次感,与瓷器胎体相得益彰。

3.纹饰繁复:大明宣德青花瓷器的纹饰非常繁复,多以花鸟、山水、人物等为主题,纹饰精美而精细。

4.纹理清晰:大明宣德青花瓷器的纹理非常清晰,纹饰线条流畅而有力,给人以美的享受。

其次,鉴别大明宣德青花瓷器的要点如下:1.釉面:鉴别大明宣德青花瓷器的第一步是观察其釉面。

正宗的大明宣德青花瓷器釉面细腻而光洁,无釉面开裂、流泪、针眼等现象。

2.花纹:大明宣德青花瓷器的花纹细腻而清晰,线条流畅,没有模糊、断裂、晕花等现象。

同时,要注意观察花纹与胎体的贴合度,正宗的大明宣德青花瓷器花纹与胎体融为一体。

3.色彩:大明宣德青花瓷器的青花色彩应该是鲜艳自然,蓝色浓艳而有层次感,不应该呈现苍白、虚浮、缺乏层次感等现象。

4.物件形状:大明宣德青花瓷器的物件形状应该整体匀称,无瑕疵。

正宗的大明宣德青花瓷器制作工艺精湛,形体比例和谐。

5.底款鉴别:大明宣德青花瓷器一般会刻有宣德年款或用篆书体写的“大明宣德年制”字样,鉴别时可以结合瓷器的年代特征来判断是否为真品。

总的来说,鉴别大明宣德青花瓷器需要注意观察釉面、花纹、色彩、物件形状和底款等方面,综合判断。

同时,鉴别大明宣德青花瓷器还需要了解历史背景、瓷器特征等相关知识,通过多方面的考证和比较来确定其真伪。

明永宣青花开放文明的艺术积淀

明永宣青花开放文明的艺术积淀

明永宣青花:开放文明的艺术积淀2015-04-15 来源:国家文化市场调查评估中心马媛元末明初,经过连年的战乱,举国上下一片萧条萎靡、百废待兴的景象,青花瓷制造业也无人问津、冷冷清清。

到永乐时期,政治时局逐渐稳定,经济发展欣欣向荣,国力空前强大。

永乐三年,明朝的政治、经济进一步提高,永乐皇帝命郑和率船队到西洋诸国开展友好交往、发展贸易,不但将我国的丝绸、瓷器远销海外,还为青花瓷带回一种绝美的色料——“苏麻离青”,赋予永宣青花最美的青色。

永乐皇帝开明旷达,开疆拓土,派郑和七下西洋,修举世无双的《永乐大典》,在如此开放文明的历史背景中,永宣青花才能绽放的唯美典雅、大气磅礴。

宣德年间,政治经济取得进一步发展,国泰民安,政通人和,盛世空前,史称“仁宣之治”。

盛世之中,青花瓷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在烧制技术、绘画工艺、艺术造型等方面都达到了我国制瓷技艺的最高峰,被认为“开一代未有之奇”。

永乐、宣德两朝的青花瓷,在工艺和用料上都精益求精、至善至美,共同造就了明代青花瓷的黄金时代。

由于两朝的青花瓷风格相近,被合称为“永宣青花”。

如水墨画一般的“苏麻离青”色泽永宣青花胎质白皙光滑,质地细密,坚硬紧实。

釉面润泽透亮,洁白之中偷着青光,俗称“亮青釉”。

釉中布满密集整齐的气泡,因此抚摸时有轻微的纹理触感,奇特新颖。

永宣时期,由郑和下西洋时带回的青花染料“苏麻离青”,色彩明艳动人,在瓷釉上绘以图案,使青花瓷器的浅色如阳光下的湖水一般湛蓝,深色如夏日星空一般靛蓝,美不胜收。

“苏麻离青”还能呈现出一种传统水墨画似的晕染效果,浓淡相得益彰,分外秀美瑰丽。

《红楼梦》所云“鬼脸青的花瓮”,正是“苏麻离青”之青花。

永宣青花大盘的花卉纹饰纹饰在纹饰上,永宣青花的画工十分准确清晰,丝毫不溢出边界,以实笔雕画出细线条,以勾勒渲染来描绘粗线条、勾画纹饰,如行云流水一般流畅细腻。

永宣青花突破了粗犷豪放、雍容华贵的元青花,追求明快典雅图案,新颖生动的题材。

永宣青花瓷器的特点及魅力

永宣青花瓷器的特点及魅力

永宣青花瓷器的特点及魅力永宣青花瓷器的特点及魅力永宣青花瓷器的彩料鉴定。

瓷器上的釉彩,各时期有各时期的特色,有的虽然采用一种呈色的材料,由于所含成分不同,或制法不同、烧成条件不同,因而呈色也就有所不同。

本品原是哥本哈根工业美术馆与瑞典藏家卡尔·肯普(KarlKempe)的旧藏之物。

造型仿自西亚阿拉伯铜器,又称为“抱月瓶”。

流行于永宣时期,为二朝独有,有青花与白釉品种。

本品腹两面所绘轮花纹,采几何构图,其形式化及抽象性与中国之图像意义中较为罕见。

与本品相似的一件明永乐青花轮花纹绶带耳葫芦扁瓶尺寸较本品略小,于香港佳士得2006年11月28日售出,成交价1700万元。

永乐青花端庄秀美,器物线条非常柔美流畅。

讲究修胎,器形十分规整。

瓷胎由于注意淘炼,胎质纯,含杂质少,胎质细腻,胎色洁白,胎体厚薄适度,灵巧凝重,较之洪武朝普遍轻薄一些。

,长颈,瘦腹,台,颈部两侧各附一象首环耳。

形制高大魁伟。

胎质洁白,釉色透明,青花色泽靓丽浓艳。

自口至共绘八道纹饰,分别为缠枝菊花、蕉叶、云凤、缠枝莲、海水云龙、海涛、缠枝牡丹以及回文,层次清晰,繁而不乱,。

它造型精美雄浑,其纹饰的历史的、哲学的、人文的艺术价值高。

是中国瓷器史上的巅峰之作。

与英国伦敦大古玩中国美术馆藏不同之处虽然该瓶颈部无铭文,底部画回文但显然出自同一画师和工匠。

此瓶为一对,是现存海外为重要和珍贵的元代青花瓷器。

就收藏来说,首先要有正确的路子,对于刚收藏瓷器的人来说这点特别重要。

一旦收藏的路子走错就会一步错步步错,首先要从瓷片的标本一点点入手,循序渐进一步步的走,毕竟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其次要多看书籍尤其是权威书籍,多看实物,感受珍品来逐步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在收藏市场中不要听信别人的花言巧语而错买,如果靠心去买瓷器的话很有可能买到假货。

然后再提高自己的悟性,多研究多比较,对比真假悟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最后要多结交藏友,经验对于收藏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

明清青花瓷青料特征(永宣)

明清青花瓷青料特征(永宣)

明清青花瓷青料特征(永宣)明代经过永乐(403-1424)靖难之变之后,都城从南京迁移到北京。

大明朝经过三十多年的修养生息。

国力得到了恢复,社会生产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国力达到了明代的最鼎盛时期。

做为生产力体现的瓷器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加上明成祖朱棣毕竟是夺取其侄子的皇位。

所以强调政权的正统性,放到了很高的地位。

做为中国彰显皇权的礼仪的瓷器烧造也摆到了很高的位置。

这一时期不但青花瓷得以和好的发展,而且景德镇在元代枢府瓷的基础上,使明代的白瓷制作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永乐白瓷胎薄釉莹,釉面呈半木光,色泽温润,具有甜腻的白糖色泽,故称“甜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声誉极高,后代多有仿制。

永乐皇帝朱棣是为雄才大略的皇帝,这影响了明初永宣时期瓷器的烧造,尤其给青花瓷定了一个基调:质量高,尺寸大。

已知最大的永乐青花盘是直径68公分;永乐瓷器的造型还有花纹,一定程度上受到波斯文化的影响;永乐瓷器纹饰内容呈现出开放,包容,健硕的强盛态势,彰显出帝国进取,向上,开拓时期的一种精神。

明仁宗朱高炽(公元1378-1425年),公元明成祖长子,成祖病逝后继位,在位1年,病死,终年47岁。

在位时间很短。

洪熙元年,洪熙皇帝去世,朱瞻基即位,次年改年号为宣德(1425-1435)。

朱瞻基在位10年,他继承了洪熙时代的政策,宣宗朝是明朝初期统治秩序最稳定的时期。

宣德皇帝既是一个有较高文化素质的皇帝,又是一个喜欢射猎、斗促织和戏游无度的皇帝。

故宫博物院收藏着宣德皇帝的亲笔绘画和反映他射猎、戏游活动的绘画,如《武侯高卧图》、《三阳开泰图》、《瓜鼠图》、《射猎图》(后人定名为《明宣宗射猎图》)、《行乐图》(后人定名为《明宣宗行乐图》等等。

所以这一时期的瓷器烧造也很繁荣。

以青花、釉里红、和青花五彩最为著名。

特别是釉里红和青花五彩,这一时期的釉里红三鱼高足杯,在凝厚的白釉里,三条立体感极强的红鱼在水中漫游,活灵活现,极为生动。

宣德青花五彩是这一时期彩瓷的代表作。

学会鉴赏明代永宣瓷器

学会鉴赏明代永宣瓷器

学会鉴赏明代永宣瓷器在瓷器发展历程中,明朝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朝代。

这个时期的瓷器不但产量丰富,而且品类繁多。

而在明朝的永乐和宣德年间,这两个时期的青花瓷都别具特色,如果真的遇到了这个时期的青花瓷,我们要如何进行鉴赏呢?明永乐青花灵芝纹碗故宫博物院藏一、看瓷器上的釉面虽然永乐与宣德年间的瓷器十分相似,但这两者的釉面还是有区别的:永乐年间的瓷器釉面十分细腻。

而宣德年间的瓷器更为肥厚,而且大多会出现桔皮釉。

所谓桔皮釉,就是瓷器釉面上有小孔,这些小孔有如桔皮,并因此而得名。

明永乐青花海水纹香炉局部故宫博物院藏宣德瓷器橘皮纹二、看瓷器的釉色和釉料永乐和宣德年间的瓷器,用釉十分讲究。

例如永宣年间的青花瓷,上面就用到了一种被称为“苏麻离青”的青料,这种青料来自于波斯,发色蓝中带黑,色彩浓艳,但由于含有含铁量高,因此也会出现黑斑和黑点。

明宣德青花松竹梅纹盘故宫博物院藏明永乐青花折枝瑞果纹梅瓶故宫博物院藏三、看瓷器的器型永乐与宣德年间的瓷器,受到外来文化的深远影响,因此出现了大量新的瓷器器型。

例如天球瓶、宝月瓶、绶带耳葫芦扁壶、三系盖罐、波斯风格的执壶等。

这些器型在清朝多有沿用,可见其影响之深远。

四、看瓷器的胎料无论是永乐年间,还是宣德年间,烧制出的瓷器胎质都很不错。

但相比于永乐瓷器,宣德年间烧制出的瓷器胎体会比永乐年间的更厚重,胎质也更为细腻。

明宣德青花缠枝花纹天球瓶故宫博物院藏明永乐青花缠枝莲双环耳宝月瓶故宫博物院藏五、看瓷器的底足明朝永乐年间,工匠们烧制瓷器,一般是垫砂烧制,因此底足上粘上了不少窑粘,看起来自然非常粗糙,但如果将如此粗糙的瓷器进贡给朝廷,可是要惹上杀身之祸的,所以工匠们在烧制好瓷器之后会对底足进行打磨。

而到了宣德年间,瓷器烧制工艺改善,底足也变成了釉底。

此外,永宣年间的瓷器会有少量的火石红,这种火石红一般只出现在在胎和釉面交接的位置上。

明永乐青花缠枝牡丹纹军持底部故宫博物院藏明宣德青花缠枝莲纹执壶底部故宫博物院藏六、看瓷器的纹饰这一时期烧制的瓷器上,不仅有山水人物、动物花鸟,还绘制着牡丹纹、菊纹、松竹梅等中国传统的植物纹饰,此外八角星、菱形、多角形、阿拉伯文等来自伊斯兰文化的纹饰也十分盛行。

明永宣瓷器赏析

明永宣瓷器赏析

明永宣瓷器赏析明代是我国瓷器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

这一时期,江西景德镇已经成为全国制瓷业的中心,全国的民窑也有了很大发展,出现了“官民竞市”的欣欣向荣局面。

明代瓷器的制作,可以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根据彼此间的相近关系和不同风貌,又可将这三个时期详尽分为六个单元:早期:(一)洪武、建文;中期:(三)正统、景泰、天顺;(四)成化、弘治、正德;晚期:(五)嘉靖、隆庆、天顺;(六)泰昌、天啟、崇祯(包括南明的弘光、永历、洪化)。

明代各时期既有“大明器”的相同风格,又有各时期的不同特徵:明器造型一般都较丰满、浑厚、古朴,胎体较清代厚重。

永乐、宣德器的器里很规矩,俗称“净里”;其它时期的盘、碗类,内壁欠平整,有凹凸不平感。

琢器的腹部有多到两层的横向衔接痕迹。

弘治以前注重修胎,接痕不大明显;正德以后,胎体接痕特别明显,民窑尤甚。

明代所有瓷器露胎处(底足、器口等)多有火石红痕的现象,俗称“黄溢”。

明器釉面的最大特点为釉质肥厚、滋润。

青花器中,除宣德、成化、弘治、正德少数器物釉面洁白外,其余皆为青白色,俗称“亮青釉”。

这种白中闪青的釉面,贯穿整个明代始末。

釉面大多匀净,少有桔皮纹现象(宣德另论);器口及足边微有垂釉痕迹;又因釉质凝厚,偶见缩釉裂斑。

明器纹饰受当时画风影响,多为写意,画面豪放面潇洒,笔意酣畅而纯熟,构图疏简而高古。

所画龙纹多凶猛,一般为比目眼,猪形嘴,怒发前冲,爪部团成圆形,犀利而苍劲。

晚期龙纹有苍老之态,与前期不可同日而语。

前期所绘凤纹与元代一样,颈部无发毛。

因明代祟尚火德,故在龙、狮等兽身上多带火焰纹。

此外,含宗教内容的纹饰较为流行。

嘉靖以后所画儿童形象,头部很大,额角及后脑凸出。

大件器物多为砂底。

有名的永乐、宣德大盘,均为质地细腻、光滑温润的白砂底。

成化器底则称糊米状。

明代早期和晚期的民窑圆器足底,常有塌底、粘砂、放射状刮削跳刀痕,到了末期更为严重。

明代以前,景德镇瓷器多不署款;永乐以后开始在官窑器上书款。

台北故宫藏明代永宣瓷器鉴赏

台北故宫藏明代永宣瓷器鉴赏

台北故宫藏明代永宣瓷器鉴赏
台北故宫博物院,又称台北故宫,中山博物院。

是大型综合性博物馆、台湾规模最大的博物馆,也是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是研究古代中国艺术品、艺术史和汉学重镇。

本文展示的该博物院珍藏的部分明代永乐、宣德瓷器,供古瓷爱好者欣赏。

明永乐朝(公元1403-1424年,明成祖朱棣年号)历时21年,是明代国力强盛时期。

随着景德镇瓷器业的昌盛繁荣和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其胎、釉精细,青色浓艳,造型多样和纹饰优美而负盛名,与宣德青花一道被称为开创了中国青花瓷的黄金时代。

本文展示的是台北故宫明代永乐青花瓷器特展藏品,供古瓷爱好者欣赏。

(温馨说明:我们敬重和感谢原创作者,凡未具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无法查获作者所致,敬请原作者见谅!如有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

同类微信公众号转载本刊发布文章,敬请注明出处。

谢谢合作!)。

永宣青花:笔墨晕染出文人情怀

永宣青花:笔墨晕染出文人情怀

永宣青花:笔墨晕染出文人情怀明代永乐与宣德两朝,是明初国力比较强盛的时期,政局稳定,城市经济与对外贸易的发展,刺激了包括瓷器在内的手工业生产的繁荣,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御窑厂烧造的永乐、宣德青花瓷器,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历史地位。

它与明代其他各朝的青花瓷器相比,其烧制技术达到了最高峰,成为我国瓷器名品之一,也是明清青花工艺的典范,其成就被称颂为“开一代未有之奇”。

《景德镇陶录》评价宣德瓷器:“诸料悉精,青花最贵。

” 永宣官窑青花烧造数量上也是空前的,但宣德朝数量要远远超过永乐朝。

仅景德镇御窑厂的瓷窑在宣德年间就增至58座,据《大明会典》记载,宣德八年(1433),朝廷一次就下达了要景德镇烧造龙凤瓷器四十四万三千五百件的任务。

其中青花占大多数,并成为生产的主流,由此可见其烧造规模、数量之大。

产品不仅供宫廷日常生活之需,而且也作为商品大量行销海外,以及对国外入贡者的答赠,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见证。

民窑青花大都比较简洁概括,实力与质量上略逊于官窑,釉面欠滋润,常有缩釉现象。

有的过于厚重,不注意修胎,画法奔放自如,用笔较草率,画面构图简略,很讲究意境、情趣,充满了民间生活气息,活泼而有趣味。

另外,明宣德皇帝朱瞻基和王皇后对艺术品具有浓厚的兴趣,宣德帝本身在诗、书、画及游艺等方面具有很高的艺术才能,明沈德符《野获编》、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清刘体仁《七颂堂识小录》等均有记载,能诗善画,且有大量作品留世,如《武侯高卧图卷》、《万年松图卷》、《莲蒲松荫图卷》、《苦瓜鼠图卷》等作品。

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手工艺方面的发展,除了瓷器,宣德朝的铜器、珐琅、雕漆及织绣、绘画等,俱能成就辉煌。

永宣青花胎体精密细腻,胎质洁白坚硬,薄厚适度,摆脱了元代厚重风格的影响,梅瓶、大盘、大罐多是无釉白色细砂底,用手抚摸十分光滑,足边有火石红斑点。

中小件器物是釉底。

釉面肥厚滋润,光泽柔和不刺眼,多白中泛青,俗称“亮青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永宣时期青花瓷赏析学院:电气学院班级:电气12-18姓名:王通学号:311208001825日期:2013/10/24明永宣时期青花瓷赏析论文摘要:永宣青花,古陶瓷学界专有名词,特指明代永乐、宣德两朝烧造的青花瓷。

明代永宣两朝的30余年里烧造的青花瓷,在青花瓷烧造历史上堪称稀世珍品。

其异域风格的造型、浓重明艳的呈色、超凡脱俗的纹饰,被后人赞誉为“发旷古之未有,开一代之奇葩”。

永宣青花瓷代表了中国青花瓷制作的最高水平,它既不同于元青花瓷的热烈奔放,又有别于中晚明青花的典雅稚拙,更不同于清前期青花的明艳华美,它所体现的审美层次崇高而神圣,具有深邃无边的艺术底蕴。

关键词:中国瓷器青花瓷苏麻离青永宣青花工艺品文物周杰伦的一曲《青花瓷》让人们认识了解了青花瓷,听到了爱情的缠绵和凄婉,见到了雨打芭蕉的丽色江南,看到了农家姑娘小家碧玉楚楚动人,也让青花瓷多了一分神秘感。

明代永宣青花瓷大气磅礴,有些官窑大器更有一股无法仿造的霸气。

可以说永宣青花是梁红玉、花木兰、穆桂英,其优秀的典型器具有高山大川似的震撼力。

而且目前元代青花在拍卖市场上的价位高不可攀。

主要就是缘于其年代久远,存世稀少,以及著名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的石破天惊。

永宣青花美得大气磅礴,万马奔腾。

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它当仁不让。

青花瓷滥觞于唐宋,成熟于元朝。

而永宣的青花则登峰造极,如日中天。

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形容,一点也不过分。

事实上,科技越进步,手工业就越落后,因此,现代或将来的科学技术再高超,也复制不出永宣青花的那分厚重和美艳。

永乐皇帝朱棣是个干大事的人,很有霸气。

他将建文帝赶下台后,亲率铁军平定天下,拓展疆土;派郑和七下西洋,使当时的中国与西南亚和非洲建立加强了联系,并带回了呈色艳丽的钴料“苏麻离青”;修《永乐大典》,使世界诞生了首部大百科全书。

在此背景下产生的青花瓷美得磅礴,与永乐皇帝一样很大气。

明代宣德(公元1426—1435年,明宣宗朱瞻基年号)年间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青花瓷,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它以其古朴,典雅的造型,晶莹艳丽的釉色,多姿多彩的纹饰而闻名于世,与明代其他各朝的青花瓷相比,其烧制技术达到了最高峰,成为我国瓷器名品之一,其成就被称颂为“开一代未有之奇”。

《景德镇陶录》评价宣德瓷器:“诸料悉精,青花最贵。

”作为明王朝创业之初,永乐朝庭政局稳定,国力进一步加强,社会经济空前繁荣。

永乐三年,郑和首次率庞大的船队出使西洋,标志着明朝的政治、经济步入发展正轨。

郑和的船队发展贸易,他们在推销中国瓷器、丝绸的同时,又从西域带回了烧制青花瓷的上等色料“苏尼勃青”,也称“苏麻离青”。

这是波斯语音译,意为“青金蓝色料”。

这正是永宣青花一直被收藏家津津乐道的基础。

苏青料发色浓烈,晕散不匀,蓝中泛有黑斑,结晶处深入胎骨,用手抚之有凹感,过去鉴定永宣青花以此为要点,并认为后世没有仿制成功过。

但近些年,高额利润的驱使,加上景德镇高手的不懈努力,使得仿永宣青花瓷器大获成功,确有肉眼观之与真品无二者,这对鉴定专家来说也有了新的更高的挑战。

郑和出使西洋把中国瓷器推向国外市场,随之而来的是海外市场对青花瓷的大量需求,不仅极大地刺激了永乐时期青花瓷的生产能力,同时对提高这一时期青花瓷的品质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由于国外普遍喜爱青花瓷而使景德镇开始改变“宋瓷尚雅、元瓷尚白”的传统而全力地投入到青花瓷器的生产之中。

“青花”一词也是在此时正式出现于文献记载。

永乐、宣德青花瓷器在明朝末期便十分有名。

关于永乐、宣德青花的记载,最早是成书于明万历十七年以前的《窥天外乘》。

该书作者王世懋说:“宋时窑器,以汝州为第一,而京师自置官窑次之。

我朝则专设于浮梁县之景德镇,永乐、宣德间,内府烧造,迄今为贵。

其时以鬃眼、甜白为常,以苏麻离青为饰,以鲜红为宝。

”在此后的各种文人著述,比如高濂的《遵生八笺》、张应文的《清秘藏》、文震亨《长物志》等书中也基本上都说:“宣庙窑器几与官、汝敌。

”永乐、宣德两朝是明初国力比较强盛的时期。

景德镇官窑生产的青花瓷器,不仅要供应宫廷日常生活的需要,还要满足朝廷对外国入贡者的答赠,以及郑和下西洋所需的礼品和商品。

因此,这30年间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器,数量相当可观。

据史籍记载,宣德一朝造瓷器就达30万件。

其中,除了甜白、鲜红等单色釉之外,有相当数量是青花瓷器。

据今天存世情况来看,永、宣青花器大部分是景德镇御窑奉皇帝之命,专门为西域诸国定烧而成。

造型多种多样,除了明以前的一些传统器形,如各种盘、碗、洗、三足炉、缸、罐、高足碗、盖碗、渣斗、梅瓶、玉壶春、杯、双耳瓶等,还有许多新颖奇特的造型,如抱月瓶、长流壶、天球瓶、八角烛台、花浇、筒形花座、深腹折沿洗、卧足碗,以及口径在60公分左右的大盘等。

这些器型明显具有浓厚的西域地区的伊斯兰艺术风格。

当然,这些充满西域风情的青花瓷器独特的造型和新颖的纹样超尘拔俗,不同凡响,不仅得到外国王室的喜爱,同时也受到明朝宫廷的认可。

从宣德宫廷流传下来一直保存在故宫的瓷器中,造型上有许多与出口到西亚的瓷器一样,所不同的是它们均带有宣德年款。

这又再次说明所有这些瓷器均为永乐、宣德时期景德镇官窑烧制的产品,没有年款的出口,有年款的进宫。

这些瓷器不但是历代青花瓷器之冠,而且是中华民族的艺术与伊斯兰艺术融合的光辉典范。

永乐、宣德时期的青花瓷器中比较新颖独特的器型还有很多。

比如,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轴头罐,形似画轴,特别小巧精致,不知是何用途;明朝初期,不但友好西域,还要安抚蒙藏,因此,永乐、宣德时期朝廷制造了大量密教的金铜佛像和高足碗、僧帽壶、法轮罐等瓷器用以赠送蒙藏宗教上层和贵族。

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僧帽壶,壶身一周梵文:“白昼平安夜平安,阳光普照皆平安,昼夜永远平安泰,三宝护佑永平安。

”法轮罐,罐肩部有8个扳手,罐身为梵文“佛”字,盖内篆书“大德吉祥场”。

这件珍贵的器物,到清代,深受乾隆皇帝的喜爱,在乾隆的画像《是一是二赏古图》中,这只法轮罐被陈设在右边的方几上,至今它仍然珍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

另外,永、宣青花瓷器中香炉也很多,式样犹如宣德铜炉,但一般较之体量高大,并有精美的青花或釉里红的海水、云龙、松竹梅等纹样。

传说宣德皇帝好斗蟋蟀,宣德青花中果然有许多官款蟋蟀罐。

后来有研究者辨认出许多这一时期民窑的青花产品,其各方面质量与我们一般认定的永、宣青花相差甚远。

近年来,景德镇考古工作者在明代御窑厂遗址发现了大量永、宣青花瓷器的碎片堆积层。

据分析,这些应是当年御窑厂为避免不合格产品外流而打碎填埋品。

这些碎片都能拼成完整器皿,并且与传世的珍品完全一样。

其不合格之处原因各种各样,有的是因为色彩上有不足,有的仅仅因为龙爪多画了一指。

当年出口到西亚、现在流失在世界各地的无款永、宣青花器,与至今仍然珍藏在北京和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有款的永、宣青花器,应当都是这一时期官窑的产品。

所以,虽然永、宣青花今天的存世量比较大,但它们都属于一级文物艺术珍品。

永、宣青花瓷的特征:1、与元青花相比较,永宣青花呈色更温润含蓄,少了一些翠青,深褐色的下沉铁斑令釉面略显凹凸感,根据典型元青花加釉与明宣德青花加釉的化学组成例表可以看到。

2、以含铁量较高的麻仓土为胎,烧制后露胎处常泛点点铁锈斑。

3、永乐与宣德早、中期的青料大多为进口“苏麻离青”,呈色重艳,有晕散。

在青花中显现深入胎骨的黑斑,白釉因此显得肥腻滋润。

4、永乐与宣德早、中期的器物釉色白中闪青,因釉厚且苏麻离青料中铁斑下沉,故有明显橘皮纹现象。

宣德晚期器物则釉面稍白,少见橘皮纹。

5、小笔涂抹的绘饰风格,是明永乐至成化前期的青花瓷共同具有的一个重要特质。

6、由于受外来文化的影响,某些纹饰带有异国色彩,例如在缠技莲枝上出现了麦粒状饰纹或花瓣纹,这与中国传统画法有显著不同的。

7、御窑器光滑的底足常伴有大片火石红,这是明代御窑为了使底足光滑而檫了极薄的一层护胎料,再置于含铁量较高的“官匣”中高温烧制,二次氧化形成。

事实上,器物的胎釉结合处,火石红现象最为常见,所以火石红也有是护胎釉二次氧化后的呈色。

8、修胎、打磨精细,并有“净里”(即器内修正规范)的工艺特征,即使为砂底,用手抚之仍感滑爽。

9、从元始一直至永宣,大盘一般都不施底釉,砂底光滑,而且都会有下凹的现象,所以当时制坯时予先将盘底制成上拱状,烧后器内下凹会呈扁担状,即周边微拱,盘中略平或下凹。

盘的内壁与底的交接处不甚圆滑,有一圈微凹棱,俗称“月亮底”,此处及盘底圈足内墙根一周常泛湖绿色,为施釉较厚所致。

10、永乐后期至宣德的青花瓷常有金饰。

洪武帝曾下令禁用金饰,至永乐年开禁造青花金彩器。

结合部分馆藏器来看,永乐金彩承袭了宋、元两朝的工艺特征,金花饰纹有类似剔刻的特点, 本书中收集到的应是永乐青花金彩器的典型代表——釉下青花与釉上金彩相映成辉,华美之极。

永乐器与宣德器的区别:1、永乐圆器中撇口器的口沿棱角分明,用手拭之,有锋利感;而后朝器物、仿品口沿多圆润,不见棱角。

这种器口的特点也能作为断代、鉴识的判断依据。

2、永乐及之前的釉呈乳透状,有肥润感,不少青花上釉厚处可见釉白;宣德时已渐清透,故施釉厚度甚于永乐器;3、在同样烧造条件下,永乐器釉内气泡一般小而稀疏,宣德器则釉厚较清透,多见较大釉泡有层次悬浮状,是为明青花瓷亮青釉之典型。

永宣青花瓷纹饰富丽堂皇,呈色浓艳,造型千姿百态,恢宏雄奇,动人心魄。

具有很大的视觉冲击力。

永宣青花瓷代表了青花瓷的真正境界。

在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博物馆中都是重要的展品之一。

永宣青花瓷是中国陶瓷文化的一份伟大遗产,历来为国内外学者所关注。

作为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体现,也具有现实意义。

通过《历代名瓷赏鉴》这门课,让我们对中国的古代陶瓷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获得了许多瓷器方面的知识。

我相信,这将能够推动对永宣青花瓷乃至中国历代陶瓷的研究和讨论,把中国的陶瓷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1.顾乐渠:《永宣青花大气磅礴》,《新闻快报》2010年4月12日。

2.马未都:《马未都说收藏》,商业出版社2012年9月版。

3.新浪网站:文章《明永乐宣德青花瓷器与外来影响》。

4.起点中文网:文章《郑和下西洋与明代永乐青花瓷器》。

5.百度百科:永宣青花。

6.搜搜百科:永宣青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