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离骚》(节选) 教案
2021年高中语文人教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1.1《离骚(节选)》教案
离骚?〔节选〕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屈原生平,理解诗人喜爱祖国、忧国忧民的高尚品质。
2、反复诵读,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培育初步鉴赏、评价古诗文的力量。
3、通过鉴赏重要语句,让同学理解并感受诗中作者的情感及追求。
【难点、重点】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培育同学初步鉴赏、评价古诗文的力量。
【课时支配】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历史上我们熟识的楚人有一文一武两个人,武的是西楚霸王项羽,文的就是——屈原。
当然他们两个不是一个时代的。
课前都自学过了,检查预习状况,我们先来做个文学学问的小检测,而后注音题、文言现象的检测〔见PPT〕话说“诗言志〞,那我们来齐读课文,让我们一起走进屈原的内心深处,去感受他的爱国情怀。
要求有感情、流畅。
课文选了24句,我们四句一来赏析下课文。
要求同学能结合工具书与课文注释与对话栏,抓住重点字词,能理解诗歌大意。
学习讲解中〔PPT展现〕穿插讲解诗歌本身很难,但是课文下注释很具体,降低了我们理解的难度。
老师这有几个问题,我们一起探究下:一“离骚者,犹离忧也〞。
文本中,你能否找出表现“忧愁〞的词?说说文本中屈原遭受了哪些忧愁。
恐〔年岁之不吾与〕恐〔美人之迟暮〕进而说说哪些忧愁①流年逝水时不我待②美人迟暮,对话栏说美人喻指国君,国君迟暮大业未成,结合前文迟暮的也可指我吧?后文说抚壮弃秽,朝廷中有秽,奸佞,也是忧愁。
二、文本开篇,作为诗人和政治家的屈原有哪些特立独行、异于常人之处?名贵的出身、降生的瑞奇、美妙的名字具有上天和先人的赐予。
主要表达作者出身名贵,血统名贵,与楚王是同根,楚国是我的祖国,爱国是我的本分,对楚国的兴亡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中国人很看重自己的诞生是否有预兆,据说李白诞生时,他老娘梦见太白金星钻进肚子,所以李白字太白。
岳飞诞生时,有大鹏鸟钻入老妈肚子,所以岳飞字鹏举,屈原的诞生是祥瑞的,“生的宏大〞,像是负有上苍的使命来到人世,天降大任于斯人。
这既是他日后存君兴国、变法图强、喜爱宗国的思想感情的原动力,又是他的悲剧的根源。
1.2 离骚(节选) 教案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1.2 离骚(节选)教学目标1.掌握重点实词以及虚词的意义及用法,提高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2.掌握《离骚》的思想内容、艺术特点及文学价值。
3.理解诗人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情怀,学习诗人坚守高洁人格和追求高远理想的高尚节操。
重点难点重点1.把握诗歌中“香草美人”的象征意义。
2.体会作者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对祖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兴趣。
难点1.引导学生掌握骚体诗的形式特点,提高鉴赏能力。
2.掌握《离骚》的思想内容、艺术特点及文学价值。
3.理解诗人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情怀,学习诗人坚守高洁人格和追求高远理想的高尚节操。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深思高举洁白清忠,汨罗江上万古悲风。
”作为一位伟大的诗人,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他所开创的新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为中国古代的诗歌创作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后人因此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
屈原是一位受人民景仰和热爱的诗人,至今,人们仍会在端午佳节纪念他。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屈原,去聆听他的一段真情诉说。
二、检查预习,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1.学生介绍查阅到的屈原的相关知识及诗歌的写作背景。
屈原(约前339—约前278),名平,字原,号灵均,战国时期楚国人。
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代表作品:《离骚》《天问》《九章》《渔父》《招魂》等。
屈原生活在时代大动荡、社会大变革的战国中期。
他力主革新政治、举贤任能、除残去秽、励精图治,这就突破了贵族阶级的局限,而适应了新兴阶级的政治要求。
楚国贵族集团中的顽固派不断打击和排挤屈原,使他一生为之呼号奋斗的政治理想不能得到实现,于是,他用诗歌倾吐自己忧愁幽思、缠绵悱恻的情绪。
2.教师补充其他知识点。
三、朗读课文,感受节奏1.指生诵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读音和节奏的划分。
孟陬(zōu) 览揆(kuí) 肇(zhào)锡扈(hù) 辟芷(zhǐ) 汩(yù)塞(qiān) 陛(pí) 骐(qí)骥(jì)修姱(kuā) 靰(jī)羁謇(jiǎn)朝淬(suì) 蕙纕(xiāng) 揽茝(chǎi)谣诼(zhuó) 偭(miǎn) 忡(tún)侘(chà)僚(chì) 溘(kè) 攘诟(gòu)芰(jì)荷岌(jí)岌杂糅(róu)2.听范读录音。
《离骚(节选)》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时间课时:课型:新授主备人:《离骚》节选屈原【学习目标】1.通读全文,借助注释、工具书,疏通文意,积累重要的词语、句子,理清文章结构。
2.赏析屈原的人物形象,理清诗人所抒发的感情。
3.赏析《离骚》的写作特色,领会并学习诗中的象征、比喻、对偶,感受《离骚》的浪漫主义色彩。
等手法。
4.领会屈原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崇高情感。
【教学重、难点】1.赏析屈原的人物形象,理清诗人所抒发的感情。
2.赏析《离骚》的写作特色,领会并学习诗中的象征、比喻、对偶,感受《离骚》的浪漫主义色彩。
等手法。
【教学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一、作者1.生平简介屈原(约前 339 —约前 278 ),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
战国楚人。
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
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改革政治,东联齐国,西抗强秦,其政治理想的内容是“美政”。
后遭谗去职,两次被流放,因无力挽救楚国的灭亡,政治理想无法实现,投汨罗江而死。
2.作品与成就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开创了全新的诗体:骚体,及浪漫主义诗风;作品:《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共23篇;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二、作品1.关于楚辞“楚辞”是产生于战国时代中国南方楚地,具有楚国鲜明的地方色彩的诗歌样式,是屈原等人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立的一种新诗体。
“盖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
”特点:句式长短不一,多用“兮”字。
西汉刘向将屈原、宋玉以及他们的模拟者的作品16篇汇编成《楚辞》。
2.关于离骚《离骚》代表了“楚辞”的最高成就。
它不仅是屈原的代表作,同时也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政治抒情诗。
“离”,通“罹”,“遭遇”之义;“骚”,“忧愁”义。
“离骚”,即“遭遇忧愁”的意思。
“风、骚”泛指文学,原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
它们分别是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文学传统的源头。
《离骚》(节选)+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离骚》(节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离骚(节选)》是统编版教材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二首诗。
本单元是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教学内容主要围绕体察古人的情感和生命思考,感受古诗词之美,获得情感浸润和审美体验,提升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响应时代号召,增强文化自信。
【学情分析】高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在本课前两个课时的学习中,同学们已经了解了屈原的身世、美政理想以及《离骚》的主要思想内容,对课文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
教学预设【课前准备】搜集关于屈原和《离骚》的资料,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影像资料。
【教学目标】理解屈原《离骚(节选)》中的“香草美人”意象,挖掘其形成的自然文化背景,了解这组意象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并能够借助这组意象鉴赏相关诗词。
【教学重难点】“香草美人”意象解读【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成果展示、教师引导【教学媒介】多媒体课件,数字展台,视频编辑软件,其他音像设备【课时安排】1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屈原在《离骚》中独创了“香草美人”的象征手法,展示了他非凡的艺术创造力,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解读《离骚(节选)》中的香草美人意象。
任务一、在课本《离骚(节选)》中“香草美人”意象一共现了七次。
请同学们找出原文并翻译。
1.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2.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3.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4.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5.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6.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7.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任务二、《离骚》中香草美人的寓意请同学们按小组分别对以上诗句中的香草美人做出合理解析,以文本形式呈现出来。
1.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由草木引出“美人”,以“美人”自喻,表达诗人不能将美好的品格和超凡的才能贡献给国家的急迫和忧虑之情。
另一种说法认为“美人”喻指君王,即楚怀王。
《离骚(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离骚(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理解《离骚》的背景和作者屈原的生活年代。
分析并欣赏《离骚》的语言特色和艺术风格。
解读《离骚》中的比喻、象征和意象。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2 教学内容《离骚》的文学地位和历史影响。
屈原的身世和《离骚》的创作背景。
《离骚》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第二章:教学方法和步骤2.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离骚》的文学特点和历史背景。
互动法:分组讨论,分享对《离骚》的理解和感悟。
鉴赏法:品读经典片段,体会语言美和意象美。
2.2 教学步骤导入:介绍屈原和《离骚》的背景。
讲解:分析《离骚》的文学特色和艺术风格。
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离骚》中的比喻和象征。
品读:选取精彩片段进行诵读和解析。
第三章:教学重点与难点3.1 教学重点《离骚》的语言特色和艺术风格。
《离骚》中的比喻、象征和意象的解读。
3.2 教学难点理解《离骚》深层的哲理和思想。
分析《离骚》中的复杂比喻和象征系统。
第四章:教学评估与反馈4.1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离骚》背景和内容的了解。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和思考深度。
4.2 教学反馈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反馈。
教学调整: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计划和策略。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拓展5.1 教学资源教材:《离骚》节选文本。
参考书:相关研究《离骚》的学术论文和书籍。
多媒体:PPT课件,相关视频和音频资料。
5.2 教学拓展组织学生参观屈原纪念馆或相关文化遗址。
邀请专家进行讲座,深入解读《离骚》的文化价值。
推荐学生阅读《楚辞》其他作品,拓展文学视野。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前活动让学生预习《离骚》节选文本,了解作者屈原和作品背景。
布置作业: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离骚》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6.2 课后活动推荐学生阅读《楚辞》其他作品,如《天问》、《九歌》等。
组织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如仿写《离骚》中的诗句,培养学生的文学创造力。
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离骚》(节选) 教案
劝喻君王要任用贤能之士,用以富国强兵之目的。最后表露出积极辅佐君王的愿望。
七、课堂练习
下列红色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C )
A.兰皋(ɡāo)芰荷(zhī)谣诼(zhuó)藏污纳垢(gòu)
B.侘傺(chì)方枘(ruì)伫立(chù)溘然长逝(kè)
C.鸷鸟(zhì)罹难(lí)攘诟(rǎnɡ)放荡不羁(jī)
诗人开篇八句写了什么内容?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内容:自述家世出身和名字美好的意义了就放弃。
作用:
表面上看,好像是屈原的自我夸耀。其实说明他是楚王同姓之臣,既指出自己有高贵的身份,又表示自己对楚国的兴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同时源于他“美政”的政治理想。他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改变楚国的政治和社会现实,使楚国强大起来。自己是圣君的后裔,有做贤相的才能,是实现“美政”的人才。
照一般的说法,凡是诗句加有“兮”“些”语助词的作品,不分写作时间先后,不论作品内容,以及作者是否楚国人,都称“骚体”。
作者简介
屈原:(公元前340——公元前278)战国末期楚国人,名平,字原。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生平简介: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一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是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流放汉北。
《离骚(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离骚(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离骚》的背景和作者屈原的人生经历。
2. 分析《离骚》的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
3. 解读《离骚》中的象征手法和哲理思想。
1.2 教学内容1. 《离骚》的背景和作者介绍。
2. 《离骚》的文学特色和艺术风格。
3. 《离骚》中的象征意义和哲学思想。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离骚》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 《离骚》中的重要象征和意象。
3. 《离骚》的文学价值和审美特点。
2.2 教学难点1. 《离骚》中的古代汉语词汇和句式。
2. 《离骚》的深层含义和哲学思考。
3. 《离骚》的艺术表现手法和修辞技巧。
第三章:教学过程与方法3.1 教学过程1. 导入:《离骚》的背景和作者介绍。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离骚》节选文本。
3. 小组讨论:分析《离骚》中的象征意义和意象。
4. 课堂讲解:讲解《离骚》的文学特色和艺术风格。
3.2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离骚》的背景和文学特点。
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和思考《离骚》。
3.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和分享对《离骚》的理解。
4. 案例分析法:分析《离骚》中的具体象征和意象。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提问的情况。
3. 知识掌握:学生对《离骚》的内容和文学特点的掌握程度。
4.2 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离骚》教学的反馈意见。
2. 教学改进: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价结果,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辅助材料5.1 教学资源1. 《离骚》原文文本:提供《离骚》的原文节选。
2. 参考书籍:推荐相关的参考书籍和学术资料。
3.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的网络和在线资料。
5.2 辅助材料1. 屈原简介:提供屈原的人生经历和成就介绍。
2. 《离骚》译文:提供《离骚》的现代汉语译文。
3. 相关诗歌:提供与《离骚》相关的其他诗歌作品。
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离骚》节选 第二课时 教案
统编版本语文高中选择性必修下册《离骚》节选教学设计
清白:品行纯洁,没有污点。
死直:为正道而死。
之:不译。
厚:优待,推崇。
整句翻译:
保持清白为正道而献身啊,本来就是前代的圣人所推崇的。
诗人虽然抑郁难平,但情绪趋向平稳,并坚定自己的信念,决心以前贤为榜样。
这样,诗人就有了精神力量。
本段的层次框架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整句翻译:
后悔选择道路时没有看清啊,我久久伫立而想返回。
痛定思痛,诗人后悔自己当初没有看清形势,选错了道路,现在赶快迷途知返。
诗人在犹疑、彷徨、苦苦思索后毅然作出抉择。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回:掉转头。
朕:我。
复路:原路返回。
及:趁着。
之:不译。
整句翻译:
掉转我的车马返回原路啊,趁着这迷途还不算远。
是指诗人打算全身而退,高洁自守,不再在政治活动学生先说内
容,教师再指
导。
以小组为单
位,进行本段
的层次框架
结构总结。
理解诗歌具
体内容。
锻炼学生的
思维能力。
亦余心..-未悔:坚持真理,献身理想
宁溘.....此态也:嫉恶如仇,不同流合污; 伏清白.....所厚:刚正不阿,一身正气 不吾知....信芳:坚持操守,修身洁行 民.....以为常:洁身自好,自我完善 虽体解.....可惩:忠贞不移,坚贞不屈
内在 品质
至善
至美。
【语文】《离骚(节选)》教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课题统编版高中语文《离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1. 语言建构与运用:理解并掌握诗中关键语句的意思,反复诵读,背诵诗歌,培养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结合《屈原列传》,了解屈原的生平和《离骚》,理解诗人“香草美人”意象体系和深刻内涵:了解《离骚》艺术特色。
3.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鉴赏重点句子,理解屈原的精神理想和高尚的人格美。
4.文化传承与理解:感受屈原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正确价值观。
教学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诗中关键语句的意思,反复诵读,背诵诗歌,培养读古诗文的能力。
难点:通过鉴赏重点句子,理解屈原的精神理想和高尚的人格美。
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二次备课老师引导学生探究文本内容一、导入新课是篇之作,在怀王之世。
原虽被谗见疏,而犹未窜斥。
原引身自退于汉北,避群小之愠yùn,以观时待变,而冀君之悟。
故首述其自效之诚,与怀王相信之素,谗人交构之由。
而继设三端以自处,游志旷逸,舒其愁绪。
然且临睨 nì旧乡,跳 qu án 局顾眄 miǎn,有深意焉。
……若夫荡情约志,浏漓曲折,光焰瑰玮,赋心灵警,不在一宫-羽之间。
为词赋之祖,万年不桃 tiāo。
汉人求肖而愈乖,是所谓奔逸绝尘,乎皆后者矣。
--王夫之《楚辞通释》二、作者简介屈原(约前 340年一前 278年),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楚怀王、楚顷襄王三个时期,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
这个时期正是中国即将实现大统的前夕,“横则秦帝,纵则楚王”屈原出身于和楚王同宗的没落贵族家庭,因“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而担任要职,曾任左徒、三闾1ú大夫(是战国时期楚国特设的官职,是主持宗庙祭祀,兼管贵族屈、景、昭三大氏子弟教育的闲差事),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联齐抗。
2021年高中语文 人教部编版 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01课 离骚教案
第01课离骚(节选)一、作家作品简介屈原(约前339~约前278),中国战国末期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名,字。
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其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等23篇。
其中,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屈原的作品是他坚持“”理想,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进行斗争的实录。
他的“美政”理想表现在作品中,就是“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离骚》)。
同时,他的作品还深刻揭露了楚国政治的黑暗、楚国贵族集团的腐朽和楚王的昏庸,表现了他坚持“美政”理想、坚持节操,“虽九死而犹未悔”的斗争精神;同时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矢志献身于祖国的决心。
二、写作背景屈原生活在时代大动荡、社会大变革的战国中后期。
当时,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集团的残余势力,在宗国内部和宗国之间进行着内外交错的复杂斗争。
屈原力主革新政治、举贤授能、除残去秽、励精图治,这就触犯了贵族集团的利益。
楚国贵族集团中的顽固派不断打击和排挤屈原,使他一生为之奋斗呼号的政治理想得不到实现。
于是,他就用诗歌倾吐自己的忧愁幽思和缠绵悱的情绪。
《史记·屈原列传》里说,他“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三、文学常识1.楚辞楚辞源于中国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
到了战国中期,原等人的一系列作品出现于楚国文坛之后,楚辞才正式形种文学样式。
楚辞的主要作者有屈原、宋玉、唐勒、景差人。
现存的《楚辞》总集中主要是屈原及宋玉的作品。
楚辞的特征: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故可谓“楚辞”。
楚辞体的形式特点:打破四言体式的限制,长短句交运用,句式自由灵活,是《诗经》之后诗体的一次重大革新中或句尾用“兮”字之类的语气助词,使句子舒缓,抑扬顿挫对表情达意、增强韵律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多用楚地方言如“扈”“凭”等;保留着“乱”“倡”“少歌”等乐曲形式;采用神话传说、想象等。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1.1《离骚(节选)》教案
《离骚》教案【教学目标】一、领悟作者的爱国情操和高洁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二、在理解关键词,大体懂得诗句意思的基础上诵读节选部分,体悟作者的情感。
三、掌握浪漫主义艺术手法在这篇课文中的两种体现形式:移情和比喻。
【教学重难点】一、通过移情和比喻手法的鉴赏,感悟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二、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节选部分,背诵节选和《离骚》中的名句。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吟诵法、讨论法、点拨法【课程资源】电脑、音响、投影【预习任务】诵读、注音、梳理【教学过程】一、导入引《屈原贾生列传》语段,导入新课。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
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自疏濯淖(nào)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jiào)然泥而不滓(zǐ)者也。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屈原贾生列传》二、初读感知,理清层次1.初读感知,读准读通要求:读准字音提示:①根据“谐韵”(押韵)的原则,“惟庚寅吾以降”中的“降”可以读作hóng。
②肇锡(cì)余以嘉名辟(pì)芷汩(yù)余若将不及兮2.理清层次、概括各部分主要内容节选部分共24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部分(1—8句):写自己高贵出身、降生祥瑞和名字美好。
第二部分(9—12句):写自己一直在追求美好的品格和才能。
第三部分(13—24句):写对时光流逝、君王昏庸和国家动乱的担忧,表达甘愿为国效力的决心。
3.再读,读出停顿①每两句中间略作停顿。
②每一部分之间的停顿可以稍长一点。
三、品读鉴赏,体会情感(一)探究探究1:通过初读,你领悟到了屈原怎样的情感?从哪些诗句中悟出的?讨论、明确——①远大的理想(对楚国兴亡的义不容辞的责任感)②美好的志趣③强烈的忧患意识④崇尚真理⑤强烈的忠君意识(对楚王的秽恶行径非常愤恨,但他依然忠于楚王。
)探究2:作者是借助哪些艺术手法来表现其政治理想和高尚人格的?讨论、明确——①比喻修辞——(略)例:△香草——美德△采摘香草——修养美德△美人——君王△美人迟暮——君王昏庸△骐骥——贤臣△乘骐骥——任用贤臣②移情(寄情于物)手法——把自己的情感寄寓在某一物上。
《离骚(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离骚(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离骚》节选部分;(2)理解《离骚》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及诗歌主题;(3)分析《离骚》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比兴、象征等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离骚》;(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屈原的忧国忧民之情,传承爱国主义精神;(2)理解真善美与假丑恶的斗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3)学会在现实生活中坚守信念,追求真理。
二、教学重点1. 《离骚》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及诗歌主题;2. 《离骚》中的韵律、比兴、象征等艺术手法;3. 屈原的忧国忧民之情,真善美与假丑恶的斗争。
三、教学难点1. 《离骚》的韵律特点及其在诗歌中的运用;2. 比兴手法在《离骚》中的运用及其意义;3. 象征手法在《离骚》中的运用及其内涵。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离骚》全文及其注释、译文;2. 学生准备:预习《离骚》节选部分,了解屈原及《离骚》的背景知识;3. 教学素材:相关的历史、文化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屈原及《离骚》的背景知识;(2)激发学生对《离骚》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离骚》节选部分,感受诗歌的韵律美;(2)让学生结合注释、译文,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屈原的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离骚》中的比兴、象征等手法;(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离骚》中的韵律特点;(2)深入剖析《离骚》中的比兴、象征等手法;(3)揭示《离骚》的主题及其现实意义。
5.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体验屈原的忧国忧民之情;(2)讨论真善美与假丑恶的斗争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强调《离骚》的艺术价值及其对现实生活的启示。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离骚(节选)》教学设计
《离骚(节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屈原生平和《离骚》的文学地位。
知人论世重要;2、正确朗读《离骚》,明确骚体的语言特征,解决字词形义;3、理解诗歌写作内容和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追求人生理想。
【教学重点】楚辞的言语屈原的理想背诵更重要【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中国诗歌王国,诗歌成就最高在唐代,李白的浪漫主义,杜甫的现实主义,同学们,你们知道诗歌的源头是哪里吗?对,在先秦。
现实主义的源头,孔子编纂的《诗经》,那么浪漫主义的源头,是什么呢?《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的诗歌总集。
而西汉刘向辑录的《楚辞》里,成就最高的是屈原;文学性,思想性,艺术性,价值最高的首篇是《离骚》。
今天,我们就追随伟大诗人的脚步,一起来欣赏我们古代艺术成就最高的抒情诗,屈原的《离骚》。
二、解题①班固认为:“离,犹遭也。
骚,忧也。
明已遭忧作辞也。
”即离骚,遭忧。
②钱澄之认为:“离为遭;骚为扰动。
扰者,屈原以忠被馋,志不忘君,心烦意乱,去住不宁,故曰骚也。
”③游国恩认为离骚即楚国古曲名《劳商》。
④林庚认为离骚即“牢骚”,“离”“牢”是双声字。
⑤司马迁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认为是遭受忧患的意思。
⑥王逸认为是离别的忧愁。
说法最可信的是:“《离骚》者,犹离忧也。
”因其距屈原年代未久,且楚辞中多有“离忧”或“离尤”之语。
——《百度百科》三、作者(中国历史上纪念一个人而形成的传统节日)屈原(大约公元前340-前278),中国东周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汉族。
出生于楚国丹阳(今湖北省秭归县),名平,字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号灵均,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屈原一生中写过许多著名的爱国诗篇,后来由于楚王不接受他的爱国主张,致使国土沦丧,他满怀忧愤之情,跳江自尽。
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
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
战国时期楚国贵族出身,任三闾大夫、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离骚》教案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离骚》教案--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离骚》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及诗歌的基本内容。
(2)能够分析《离骚》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比兴、象征等手法。
(3)能够鉴赏《离骚》中的名句,领会其深刻的哲理和意境。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离骚》。
(2)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对《离骚》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分析评价。
(3)学会对比不同诗篇,感受《离骚》独特的艺术魅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提高人文素养。
(2)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
(3)培养学生勇于追求真理、坚持正义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离骚》的基本内容及其艺术特色。
(2)名句的赏析和诗篇的对比阅读。
2. 教学难点:(1)把握《离骚》的象征、隐喻手法。
(2)深入理解《离骚》中的哲学思想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离骚》的创作背景和作者屈原,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离骚》,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结合课下注释,理解难点词语。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离骚》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比兴、象征等手法。
4. 课堂讲解:讲解《离骚》的创作背景、作者简介,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解读名句的深刻含义。
5. 对比阅读:选取其他诗篇进行对比,感受《离骚》独特的艺术魅力。
6. 情感体悟: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离骚》的艺术特色和价值。
四、作业布置1. 熟读《离骚》,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
2. 分析《离骚》中的象征、隐喻手法,举例说明。
五、教学反思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离骚》的创作背景,如楚国风貌、屈原事迹等,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离骚(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离骚(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1.1 理解《离骚》的背景和作者屈原的生活年代。
1.1.2 分析《离骚》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比兴、象征等。
1.1.3 解读《离骚》中的关键概念和象征意义。
1.2 过程与方法1.2.1 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对《离骚》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1.2.2 学会使用文献资料,对《离骚》进行深入研究。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3.1 感受屈原的忧国忧民之情,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3.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
第二章:教学重点2.1 《离骚》的背景和作者屈原的生活年代。
2.2 《离骚》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比兴、象征等。
2.3 《离骚》中的关键概念和象征意义的解读。
第三章:教学难点3.1 对《离骚》中的生僻字、古今异义词的理解。
3.2 对《离骚》的艺术特色和象征意义的深入理解。
3.3 对屈原的忧国忧民之情的感悟。
第四章:教学方法4.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
4.2 采用案例分析法,对《离骚》中的具体词句进行深入解析。
4.3 采用讨论法,激发学生间的思维碰撞,提高课堂活力。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新课5.1.1 简要介绍《离骚》的背景和作者屈原。
5.1.2 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离骚》的世界。
5.2 自主学习5.2.1 学生自主阅读《离骚》(节选),理解字词句意。
5.2.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离骚》的艺术特色。
5.3 课堂讲解5.3.1 讲解《离骚》的背景和作者屈原的生活年代。
5.3.2 分析《离骚》的艺术特色,如韵律、比兴、象征等。
5.3.3 解读《离骚》中的关键概念和象征意义。
5.4 课堂讨论5.4.1 学生分享对《离骚》的理解和鉴赏心得。
5.4.2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讨《离骚》的艺术特色和象征意义。
5.5 总结与拓展5.5.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5.5.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研究《离骚》。
《离骚》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离骚》教案【教学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识记《离骚》相关常识,积累相关文言字词,背诵默写诗歌。
2、思维发展与提升:掌握本文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了解主人公形象,提炼诗歌主旨。
3、审美鉴赏与创造: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人物形象,体会学习比兴象征手法的运用;鉴赏《离骚》的语言特点。
4、文化传承与理解:探究诗歌主旨,理解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探究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难点:学习体会比兴象征手法的运用,能分析鉴赏比兴象征手法。
【教学方法】导学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学时数】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诵读预习一、导入《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而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是《离骚》。
《离骚》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作品,今天我们就一同来读一读《离骚》。
任务一:文学常识识记。
(了解记住)选自《楚辞补注》。
屈原,芈姓,屈氏,名平,字原。
杰出的政治家。
战国时期楚国人,曾任楚国的左徒和三闾大夫。
他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
屈原学识渊博,善外交辞令。
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思想(圣君贤相、民本思想)。
他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
1953年,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 他开创了“楚辞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
主要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招魂》《远游》《ト居》《渔父》等。
其作品洋溢着对楚地楚风的眷恋和报国为民的热情,文字华丽,想象奇特,比喻新奇,内涵深刻。
人们常将“风”“骚”并称,“风”指代《诗经》中的《国风》,用“骚”指代《楚辞》中的《离骚》。
《离骚》——叙述了屈原的家世出身和政治理想,倾吐了诗人的爱国信念和苦闷心情。
《九歌》——由《国殇》、《山鬼》、《礼魂》等11篇組成,吸取楚地民间的神话故事写成的祭神组曲。
《离骚(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离骚(节选)》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离骚》的背景、作者屈原及楚辞的特点;(2)能够分析《离骚》的艺术特色,如想象奇特、手法巧妙等;(3)能够鉴赏《离骚》中的关键意象,体会其丰富的内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离骚》;(2)学会从不同角度、层次进行分析,提高文本解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屈原的忧国忧民之情,传承爱国主义精神;(2)理解真善美与假丑恶的斗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离骚》的背景、作者屈原及楚辞的特点;2. 《离骚》的艺术特色分析;3. 《离骚》中的关键意象鉴赏。
三、教学难点1. 《离骚》的艺术特色解读;2. 屈原的忧国忧民之情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屈原及楚辞的特点,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离骚》(节选),理解文本内容。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离骚》的艺术特色,如想象奇特、手法巧妙等。
4. 课堂讲解:讲解《离骚》的背景、作者屈原及楚辞的特点,解答学生疑问。
5. 关键意象鉴赏:分析《离骚》中的关键意象,如美人、香草等,体会其丰富的内涵。
6.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感受屈原的忧国忧民之情,传承爱国主义精神。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熟读《离骚》(节选),加深对文本的理解;3. 收集其他楚辞作品,进行比较阅读,了解楚辞的特点。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网络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增加课堂的趣味性。
3. 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离骚》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恶禽臭物,以比谗佞;
灵修美人,以媲于君;
宓妃佚女,以譬贤臣;
虬龙鸾凤,以托君子;
飘风云霓,以为小人。
——王逸《离骚经序》
体会这首诗形式上有何特点?
(1)大量运用语气词“兮”字,加强浓厚的地方色彩,使诗歌调子回荡顿挫,婉转动人。
“兮”的运用是楚辞的一个鲜明标志。它在诗句中的位置不同,作用也不尽一样。用在句中,表语音的延长;用在句间,表语意未竟,待下句补充;用在句尾,表感叹意味。就课文来看,“兮”均用在句间,表示语意未完,待下句补充。
《九歌》:由《国殇》、《山鬼》、《礼魂》等11篇組成,吸取楚地民间的神话故事写成的祭神组曲。
《九章》:由《惜诵》、《涉江》、《哀郢》等9篇组成,写屈原被放逐的经历、处境和悲愤心情。
《天问》:全篇由四言的疑问组成,对自然现象、神话传说和古代史事提出了百多个问题,表现屈原追求真理的执着精神。
全篇由四言的疑问组成,对自然现象、神话传说和古代史事提出了百多个问题,表现屈原追求真理的执着精神。
“离”,通“罹”,“遭遇”之义;骚,“忧愁”义。“离骚”,即“遭遇忧愁”的意思。司马迁解释"“离骚”为“离忧”;班固解释为“遭遇忧患”;王逸解释为“离别的愁思”;也有人解释为“牢骚”。“风骚”一词,泛指文学,原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到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大约500年间的诗歌;《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总集。《诗经》和《楚辞》分别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风骚”也因此成为文学的代名词。
D.方圜(yuán)杂糅(róu)木讷(nà)岌岌可危(jí)
下列各句中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D)
A.怨灵修之浩荡兮B.固时俗之工巧兮
C.宁溘死以流亡兮D.驰椒丘且焉止息
下列语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C)
A.偭规矩而改错B.何方圜之能周兮
C.唯昭质其犹未亏D.进不入以离尤兮
八、拓展提高
《离骚》中香草美人的象征比喻系统
统编版本语文高中选择性必修下册 《离骚》节选教学设计
课题
《离骚》(节选)
单元
一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一
学习
目标
1、了解屈原的生平和《离骚》,领悟其爱国的实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诵读课文,理解并掌握诗中的关键语句,培养学生初步鉴赏古诗的能力。
3、了解“骚体诗”的形式特点,及《离骚》艺术特色。
核
心
素
讲授新课
一、检查预习
姱kuā鞿jī羁jī謇jiǎn
谇suì纕xiāng茞chǎi
诼zhuó偭miǎn忳tún
攘rǎng诟gòu朕zhèn芰jì荷hé
裳cháng岌岌jíjí
二、文化常识
题解:
《离骚》代表了“楚辞”的最高成就。它不仅是屈原的代表作,同时也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政治抒情诗。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个名字,永久地留在我们的记忆当中。每年端午节,当我们在品尝香喷喷的粽子的时候,竞渡龙舟,其实是在纪念这位伟人,让我们一起深情的呼唤这个名字——
屈原
创设情境
设置问题导入新课
培养学生新旧知识整合的能力,学生能尽快走进情境,走进本课。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四、新知讲解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帝:一说为大部落的首领;一说为古帝颛顼。
肇:开始。
锡:通“赐”,赐给。
嘉名:美好的名字。
名:名作动用,取名。
字:名作动用,取表字。
正则,公正而有法则,含有“平”字之意。
灵,善;均,平。“灵均”,地之善而均平者,含有“原”字之意。
整句翻译:
我的父亲观察估量我出生时的气度,开始就赐给我美好的名字:给我取名叫正则啊,给我取表字叫灵均。
说明自己名字的由来:是我父亲给我取的,希望我能建立功业。
综上所述,身份高贵,先天禀赋加之后文重之以修能说明自己有理由、有责任、更有能力和条件为国家担负重任。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扈:披,楚方言。
江离和白芷:都是香草名。辟,通“僻”,偏僻。
纫:绳索,名词作动词用,连接。
佩:动词用作名词,古人佩带在身边的饰品。
整句翻译: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这4句,叙述自己已具内在美德,又加上有优秀的才能,再加
上讲求整饰,通体芳洁,成为内外完美的人。
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汨:水流很快的样子,比喻时间过得很快。
若将不及:似乎赶不上。
恐:害怕。
不吾与:即不与吾,不等我。“与”,等待。
“木兰”,香树名,去皮不死;“宿莽”,一种经冬不枯的草。
高阳:为古帝颛顼的称号。
苗裔:后代子孙。
朕:古代是自己的称呼。秦始皇之后就是特指皇帝。
皇考:皇即大;考是指已故的父亲。
整句翻译:
我是古帝高阳氏的后代子孙啊,我已故的父亲叫伯庸。
屈原出身高贵,和楚王是同宗。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摄提:是干支纪年法中的寅年的别称。
惟:句首语气词。
庚寅:庚寅日,屈原的生日。
“现实主义”“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文学艺术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式精确细腻地描写现象,真实地表现典型环境的典型人物。
浪漫主义:文学艺术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它在反映现实上,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神奇的想象和夸张手法来塑造形象。
“楚辞”
说明:屈原什么思想呢?
劝喻君王要任用贤能之士,用以富国强兵之目的。最后表露出积极辅佐君王的愿望。
七、课堂练习
下列红色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C )
A.兰皋(ɡāo)芰荷(zhī)谣诼(zhuó)藏污纳垢(gòu)
B.侘傺(chì)方枘(ruì)伫立(chù)溘然长逝(kè)
C.鸷鸟(zhì)罹难(lí)攘诟(rǎnɡ)放荡不羁(jī)
三、诵读诗歌,理解诗意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诗人开篇八句写了什么内容?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内容:自述家世出身和名字美好的意义了就放弃。
作用:
表面上看,好像是屈原的自我夸耀。其实说明他是楚王同姓之臣,既指出自己有高贵的身份,又表示自己对楚国的兴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同时源于他“美政”的政治理想。他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改变楚国的政治和社会现实,使楚国强大起来。自己是圣君的后裔,有做贤相的才能,是实现“美政”的人才。
着重用来比喻自己追求理想、坚忍不拔的毅力。
这样写突出了屈原正直纯洁的人格,充分展示屈原美好的内心世界;同时,比喻的运用,使诗歌形象、含蓄,更具韵味,具有浪漫主义的色彩。
五、合作探究
这些香草美人的句子对塑造诗人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这些香草不但有香味,更具有深远的意境。屈原对香草的喜爱,其实就是表明他对美好的事物的追求,这些香草象征着诗人品行高洁。诗人佩带它们,象征他的品德高尚。这对塑造诗人的形象起到了烘托的作用。
诗人中间12句写了什么内容?
内容:叙述自己积极进修,锻炼品质和才能也慨叹时间的流逝,对自己不被重用的惋惜。
诗中以“江离”、“辟芷”、“秋兰”三种香草以及剥皮不死的“木兰”、经冬不枯的“宿莽”比喻什么?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诗人以以“江离”、“辟芷”、“秋兰”三种香草比喻自己美好的品德,而剥皮不死的“木兰”、经冬不枯的“宿莽”屈原所采的都是芳香坚固耐久的植物,比喻精勤修德,所坚持皆忠善长久之道。
干:天干,共十位。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支:地支,共十二位。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整句翻译:
寅年正当寅月啊,在庚寅日我降生了。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览:观察。揆:估量。
初度:出生时的气度。
忳郁邑余佗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步余马於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怀王遂被秦扣留,最终客死秦国,顷襄王即位后继续实施投降政策,屈原再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愤难捱,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了自己的政治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