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理核心素养下的区域认知解读及能力培养
高中生地理“区域认知”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
高中生地理“区域认知”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地理素养在高中生的教育中变得愈发重要。
地理素养是指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所获得的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和地理思维能力。
而其中的一个关键要素就是“区域认知”。
高中生应该能够认识和理解不同的地理区域,并且能够通过地理知识和技能来解决相关问题。
研究如何培养高中生的“区域认知”核心素养对于地理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高中生的“区域认知”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深入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
当前高中生的学习特点呈现出多元化和个性化的趋势,对于地理学习的方式和内容也有着不同的需求。
地理教育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来有针对性地设计地理学习内容和课程安排。
在高中地理课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兴趣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地理思维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区域认知”核心素养。
高中生的“区域认知”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重视地理教育的实践性。
地理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同样重要。
地理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地图绘制、模型制作等方式来增强对地理区域的认知。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加深对地理区域的了解,培养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爱,从而提高“区域认知”核心素养。
高中生的“区域认知”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结合新技术手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技术手段对于地理教育也具有重要意义。
在高中地理教育中,可以利用计算机、互联网、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技术手段来辅助教学,使地理学习更加生动和形象化。
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和认知地理区域,提高他们的“区域认知”核心素养。
地理教育还要注重跨学科的整合。
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跨学科的整合可以丰富地理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使地理学习更加全面和立体。
在高中地理教育课程设计中,可以融入历史、政治、经济、生物等其他学科的知识,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认知地理区域。
立足地理核心素养,培养区域认知能力
立足地理核心素养,培养区域认知能力
地理核心素养是指对地理知识和技能的全面理解和运用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地理核
心素养被认为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发展地理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区域认知能力是
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区域认知能力是指对地理区域的整体结构、内部联系和发展趋势的了解和把握能力。
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有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自己所在的地理区域,更好地理解
和分析地理现象。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培养区域认知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学校可以通过地理教育课程来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地理教育课程可以从地理区
域的整体结构和地理特征入手,让学生了解不同地理区域的地形、气候、土地利用等方面
的差异和联系。
通过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不同地理区域的差异,
加深他们对地理区域的认知和理解。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地理竞赛和研究项目来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地理竞赛可以激
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和研究不同地理区域的特征和发展趋势。
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地理科普活动和社区服务,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自己所在地
理区域的特点和问题。
立足地理核心素养,培养区域认知能力
立足地理核心素养,培养区域认知能力地理核心素养是指在地理学科学习中形成的关键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而区域认知能力则是指通过地理学科学习,能够对区域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和认知的能力。
培养区域认知能力是地理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学校地理教育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一、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1.培养地理观念地理观念是地理学科学习的基础,也是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理观念包括地理空间观念、地理环境观念、地球和人类社会的关系观念等。
在地理教学中,可以通过举例分析、实地考察等方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
2.提高地理知识水平地理知识是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
学生应该熟悉地理基本知识,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学校地理教育可以从地理科学原理的讲解、地理事实的讲解等方面入手,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
3.培养地理思维能力地理思维能力是指学生通过地理学科学习,培养和发展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
地理思维能力包括地理概念的理解与运用、地理问题的分析与解决、地理图表的阅读与解读等。
学校可以通过教学实践活动、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二、区域认知能力的培养1.加强地理实地考察实践地理学科的实地考察实践是培养学生区域认知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实地考察,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和观察到不同地域之间的差异,加深对区域的认知。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不同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实践,让学生实地感受和观察到不同地域的自然环境、人文特征等。
2.开展地理学科项目研究地理学科项目研究是培养学生区域认知能力的有效方法。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地理课题进行调研和研究,深入了解和认识所选地区的自然、人文、经济等方面的特征和问题。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地理学科项目研究,提高学生对区域的认知能力。
3.加强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地理信息技术是培养学生区域认知能力的重要工具。
学生可以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工具,如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等,进行地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展示。
地理核心素养之区域认知能力的培养策略
地理核心素养之区域认知能力的培养策略作者:王秀红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下)》 2019年第11期王秀红摘要:区域认知能力是地理学科中的关键能力之一,是形成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基础,对学生的综合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
本文以“南方地区”为例,深入探究了地理核心素养之区域认知能力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地理核心素养;区域认知能力;培养策略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11-0034一、区域认知能力的内涵解读“区域认知能力”是一个新名词,在目前备受关注的《普通高中各学科核心素养一览表》中,对“区域认知能力”有这样的界定:区域认知能力是地理学基本的认知方法,是指人们具备的对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特点、问题进行分析、解释、预测的方法和能力。
学生掌握区域认知方法,就能够形成从区域的视角认识地理现象的意识与习惯,运用区域综合分析、区域比较等方式认识区域特征和区域人地关系问题,形成因地制宜进行区域开发的观念。
义务教育阶段与普通高中阶段地理课程中虽都有区域地理内容,但侧重点不同。
义务教育阶段更侧重引导学生通过综合分析区域特征、比较分析区域差异、加强区域联系和追求区域发展,对认识区域地理的方法有整体的了解。
基于此,结合地理学科特点(综合性、地域性)和初中生的认知特点以及国内相关专家的观点,初步梳理出初中地理区域认知能力框架。
二、区域认知能力的培养策略1.导引地理图像,培养学生认知区域位置的能力认知区域位置的能力即学生在认知区域的空间位置关系时,通过已给出的各种材料(如经纬度和范围、海陆轮廓、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等),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得出相关的结论所表现出的能力。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多提供各种图示资料,指导学生掌握读图用图的方法和技巧,以提升其能力。
八年级《地理》(人教版)第七章“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中,图7.3和相关文字材料完整呈现了南方地区的经纬度位置、相对位置以及地形特征,教学中教师运用这些学习材料,指导学生通过读图、析图,能够顺利地认知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
立足地理核心素养,培养区域认知能力
立足地理核心素养,培养区域认知能力随着国际经济和文化的快速发展,区域认知能力已成为当今社会工作和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区域认知能力是指对于某一特定区域地理和人文环境的敏感度和理解能力。
在全球化时代,具备区域认知能力的人才受到各个领域的欢迎,无论是在地理、商业、教育、政治、环境或文化领域都非常重要。
培养区域认知能力的方法很多,但立足地理核心素养便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地理核心素养强调的是对地理现象和空间模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涉及到地球的自然、人文环境、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知识。
因此,地理核心素养将为区域认知能力的提高提供有力支持。
首先,地理核心素养能够帮助人们建立对于地理特征和区域分布的认知。
地理知识丰富多彩,不仅包含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也包括城市、交通、经济等人文特征。
掌握这些基本知识,可以帮助人们了解不同地区的基本情况和特点,建立对于区域的分布和关系的整体认知。
其次,地理核心素养可以帮助人们分析和理解地域经济现象。
地域经济是各地区经济活动在生产、分配、消费等方面的表现,它反映了不同地区的资源优势、经济结构和市场需求等因素。
理解地域经济现象需要深入了解各地的历史、文化、社会背景、资源和行业等方面的信息。
通过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人们可以更好地掌握这些信息,从而更好地理解地域经济现象,更好地进行行业布局和发展规划。
最后,地理核心素养也可以帮助人们思考并解决环境和资源问题。
地球作为人类生存的家园,面对着如雾霾、水污染、自然灾害等多种环境问题。
而这些问题又常常局限于特定区域范围内,因此理解和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对于区域的认知和理解。
通过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人们可以了解不同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情况,分析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和解决方法,并具备规划和管理地域资源和环境的能力。
总之,区域认知能力是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地理核心素养恰好可以为其提供有效支持。
通过培养地理核心素养,人们可以建立对于地理特征和区域分布的认知,分析和理解地域经济现象,并思考解决环境和资源问题。
浅析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以“区域认知”素养培养为例
浅析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培养——以“区域认知”素养培养为例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飞速发展,对高中阶段地理知识的学习也相应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学习的地理知识越来越多样化,并且不单单只是培养学生的应试教育,更加注重学生全方面的地理素质培养,本文针对在高中地理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关于地理核心素养如何培养等问题进行简单剖析。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教学;区域认知一、引言1.1 地理核心素养王向东、袁孝亭在《地理素养的核心构成和主要特点》一文中,比较详细地阐述了地理素养的构成要素和组成部分。
他们认为:“地理素养是指学习者经过地理学习后所养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品格,包括地理知识、地理观点、地理方法、地理能力、地理态度、地理情感等构成要素,可以分为地理科学素养、地理人文素养和地理技术素养等三个部分。
地理素养具备综合性、空间性、动态性、终身性、现实性和实践性等基本特点”。
地理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四个方面。
本文主要从区域认知,进行简单剖析。
区域认知作为地理学的基础,指的是人们要具备对人与地理环境的特点以及问题进行分析,进行预判的这种方法与能力。
在运用区域综合分析以及区域比较等各种区域分析方式,是进一步掌握整个区域的特征以及区域的,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而对该区域因地制宜进行开发。
1.2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学业测评体系的构建构建地理核心素养的高中学业测评体系通过模块学业必修课程完成学生地理基础知识和综合思维的测评。
高中地理学业测评的建构,包括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以及知识评价与方法能力态度评价相结合四种方式。
这四种评价方式充分体现了在高中地理学业测评的基本理念,以及我们对地理学科进行评价的基本原则,对高中地理教师构建了一个新课改要求的评价体系以及建构。
新课改与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之下,我们在地理学习过程中,要注重核心素养的培养,引导学生遇到难题迎难而上,多维度的培养地理思维与地理敏感度,将所学的地理知识内化,要让学生主宰课堂,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充分参与进来。
立足地理核心素养,培养区域认知能力
立足地理核心素养,培养区域认知能力地理教育一直是切实可行的教育领域,它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人文、自然和经济等方面,从而理解这些因素如何影响社会和环境。
因此,在地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其区域认知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一、什么是地理核心素养?地理核心素养是指在地理学习中,学生必须具备的关键技能和知识,包括地理知识、地图阅读和空间问答、空间思考和比较、地图和空间数据的利用、地图和空间数据的表现以及参与全球议题的能力等。
通过地理教育,学生可以培养出一系列地图相关技能,而地理核心素养是为了确保学生能够具备这些技能。
二、地理教育对区域认知能力的影响学生需要了解周围的社会文化、地理区域、生态环境,特别是在全球化时代,学生需要尤其重视地理教育。
地理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通过地图阅读和空间问答、空间思考和比较、地图和空间数据的利用、地图和空间数据的表现以及参与全球议题,学生能够建立起更加全面和深入的对地域的认知,并且能够在旅游和交流等方面的活动中得到应用和表现。
三、如何培养区域认知能力?在培养区域认知能力方面,学校可以采用一些策略,包括:1. 利用地图技能:让学生练习地图技能,包括地图阅读和空间问答、空间思考和比较、地图和空间数据的表现等。
当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这些技能,并且能够在不同的地图上使用这些技能,就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地域的信息。
2. 参加地理实地教学:让学生走出教室,到各个地方实地考察,较直接地感受到地域信息和自然、文化和经济的影响。
通过参加实地教学,学生能够把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真正了解和掌握地域的信息。
3. 关注全球议题:培养学生关注全球议题,如气候变化、环境污染、人口迁徙、国际贸易等,使学生意识到全球议题与地理相关,并且能够了解其影响和发展过程,从而增强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地理教育是很重要的,它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全面和深入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并且能够更全面的了解地域的信息和认识,培养出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区域认知能力。
立足地理核心素养,培养区域认知能力
立足地理核心素养,培养区域认知能力地理核心素养是指在地理学科学习和实践中所形成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包括地理基本概念、地理思维和地理技能的全面提升。
区域认知能力是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对不同地理区域的基本了解和认知,并能够分析、解释和评价这些地理区域的特征、成因和变化规律。
培养区域认知能力的关键在于学生能够真实地了解不同地理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特征,并能够理解这些特征背后的地理过程和机制。
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进行地理分析和解释。
下面,我将从地理基本概念、地理思维和地理技能三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需要通过地理基本概念的学习来建立对不同地理区域的基本了解。
学生应该掌握地理学科中的基本概念,如地球、大陆、海洋、气候、地形等。
只有了解了这些基本概念,才能够开始对不同地理区域进行认知和分析。
学生在学习地球的形状、结构和运动时,可以通过观察地球仪上的不同地理区域的位置和形状,来理解它们的空间分布和形态特征。
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需要通过地理思维的培养来帮助学生理解不同地理区域的成因和特征。
地理思维是指学生对地理学科中各种问题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要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可以通过鼓励学生进行地理问题的探究、观察和实验,让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
学生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和观察不同地理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现象,来理解它们形成的原因和特征。
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需要通过地理技能的培养来帮助学生进行地理分析和解释。
地理技能是指学生在地理学科学习和实践中所掌握的各种工具和方法。
要培养学生的地理技能,可以通过地图阅读、数据分析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活动来提高学生对地理数据和信息的获取、处理和分析能力。
学生可以使用地图和统计数据来比较不同地理区域的人口、经济和环境特征,从而理解这些地理区域的差异和联系。
立足地理核心素养,培养区域认知能力
立足地理核心素养,培养区域认知能力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与人类活动相互关系的学科,其核心素养包括空间视角、地理思维、地理信息技能、关键问题思考、可持续发展思维等。
在其中,区域认知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在学习地理时,应该注重培养区域认知能力。
区域认知能力是指认识自然与人文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的地理单位,掌握其特征、功能、联系和演变规律的能力。
通过培养区域认知能力,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自己所处地理位置的自然和人文条件,更好地了解周边地区的特征和联系,进而更好地认识世界。
首先,培养区域认知能力需要掌握一定的地理文化知识。
地理文化知识包括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自然方面指地貌、气候、水文、生态等自然条件,人文方面指历史、文化、经济、社会、政治制度等因素。
通过学习和了解这些知识,可以更好地认识地理位置的各种条件,了解地理位置的发展历程和文化传统,进而更好地理解地理位置的特征。
其次,培养区域认知能力需要掌握一定的地理信息技能。
地理信息技能包括地图阅读、图像分析、数据分析和情报研判等技能。
通过地图阅读和图像分析,可以了解地理位置的地形、地貌、气候和人文因素等;通过数据分析和情报研判,可以了解地理位置的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等方面数据。
这些技能可以帮助培养区域认知能力,识别区域间相互联系和不同的功能特征。
然后,培养区域认知能力需要掌握一定的区域思维方法。
区域思维方法是学习地理的基本思维方法,它包括比较法、系统分析法、决策分析法、模型分析法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了解不同区域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更好地掌握一个区域整体的演变规律。
最后,培养区域认知能力需要注重实践和体验。
地理学是一门含有实践内容比较丰富的学科,需要通过实地考察、地理信息系统等方式进行实践体验。
在实践过程中,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理位置的地形、地貌、气候和生态等方面,更好地理解地理位置的发展历程和现状,进而更好地进行区域认知。
因此,培养区域认知能力不仅是地理学习的关键,也是全面认知世界、理解自己所处地理位置的重要能力。
立足地理核心素养,培养区域认知能力
立足地理核心素养,培养区域认知能力1. 引言1.1 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地理核心素养是指地理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地理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地理核心素养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和全球视野。
地理教育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和全球责任感。
通过学习地理核心素养,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世界各地的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拓展视野,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
地理核心素养对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具有重要作用。
地理核心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判断能力,使其能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有条不紊地进行解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现代社会,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只有通过培养地理核心素养,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多样化的社会发展需求,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区域认知能力的培养意义区域认知能力的培养意义在于提升个体对于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环境的理解和适应能力,加深对于地理空间结构和地域间相互关系的认识。
通过培养区域认知能力,个体可以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更好地开展社会交往和合作。
在当今全球化时代,区域认知能力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个体需要具备跨文化沟通的能力,需要能够在多样化的地域环境中自如地适应和生存。
培养区域认知能力不仅可以增强个体的社会适应能力,还可以促进个体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跨国合作能力,为个体的职业发展和社会交往提供有力支持。
立足地理核心素养,培养区域认知能力是当今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任务,对于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全球视野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认识地理核心素养概念认识地理核心素养概念是培养区域认知能力的基础。
地理核心素养是指具备了解和理解地球空间结构、地球环境演变、地域特征和地球资源利用的能力。
通过学习地理核心素养,个体可以逐渐建立起对地理信息的感知和认知能力,具备对地域特征和资源利用进行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立足地理核心素养,培养区域认知能力
立足地理核心素养,培养区域认知能力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及地球上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科学,它不仅关注地球表面上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还涵盖了区域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地球上的气候、地形等方面的知识。
地理教育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其中最重要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立足地理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是地理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
地理素养是指学生具备的对地理实践活动的认识和理解能力,包括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和地理思维。
地理知识是指学生对地理事物的了解和认识,包括地球的构造、地球的气候、地球的生态系统等方面的知识。
地理技能是指学生掌握的地理实践活动的基本能力,包括地图阅读、地理数据分析、地理问题求解等方面的技能。
地理思维是指学生对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的思考能力,包括系统思维、综合思维、创新思维等方面的思维能力。
这些元素构成了地理素养的核心内容,是地理教育的基本目标。
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需要注重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地理核心素养是指在地理学科中的核心概念和核心能力,包括区域认知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地理分析能力和地理规划能力等方面的素养。
区域认知能力是地理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培养学生地理素养的重要目标。
区域认知能力是指学生对区域空间的认识和理解能力,包括地理区域的特征、地理区域的关系、地理区域的发展等方面的认知能力。
区域认知能力是地理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的重要着力点。
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需要注重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要注重学生地理知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
地理知识是培养学生区域认知能力的基础,要注重学生地理知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使学生能够全面认识和理解地理区域的特征和地理区域的关系。
要注重学生地理技能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地理技能是培养学生区域认知能力的基本手段,要注重学生地理技能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使学生能够运用地图阅读、地理数据分析等技能对地理区域进行认知和分析。
培养区域认知能力 发展地理核心素养
教育新探培养区域认知能力发展地理核心素养■宋永摘要:地理是研究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的学科,区域性和综合性是地理学的两大特征。
区域认知能力是人们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品质和具体能力。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我们教师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从而发展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地理;区域认知;核心素养区域作为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具有不同的类型和尺度,同学们从地理学的角度认识区域需要进行多维观察和综合分析,进一步了解区域发展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本文将就如何在地理学习中培养同学们的区域认知能力提出几点建议。
一、多元对比,分析数据对比学习对于同学们地理知识点的记忆有很大帮助。
对于地理学科来说,在一个系统中的不同地理区域,具有不同的地理学特点。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同学们进行对比学习,可以帮助同学们整理归纳琐碎的知识点,简化同学们的记忆过程,还可以帮助同学们养成自主学习、比较学习的好习惯。
例如,在学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这节课的内容时,同学们需要了解到农业地域形成与发展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
农业地域的发展具有经济性、季节性、周期性的特点。
农业按生产对象可以分为种植业、畜牧业及混合农业。
种植业以植物为生产对象;畜牧业则是以动物为生产对象。
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包括:水稻种植业、大牧场放牧业、商品谷物农业、混合农业。
这四种地域在地区分布、区位优势和特点方面存在许多不同点,如水稻种植业分布的地区主要是东亚、东南亚、南亚的季风区及东南亚热带雨林区,而大牧场放牧业主要分布在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这部分的知识点比较琐碎,所以在复习阶段,我要求同学们对这些区域进行对比学习,许多同学采取了列表的方式进行交叉对比。
地理知识的对比记忆可以使同学们建立起地理知识框架,在对比中记忆不仅可以帮助同学们对地域差异建立全面的认识,有助于同学们完善地域认知,拥有总体观;还可以将同学们不熟悉的知识点暴露出来,帮助同学们细化知识结构,自己把握自己的重点和难点,拥有细节观。
立足地理核心素养,培养区域认知能力
立足地理核心素养,培养区域认知能力地理核心素养是指在地理学科学习中,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
地理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涉及到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综合性学科。
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就是要使学生具备对地理知识的基本了解和理解,能够运用地理思维和方法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以及形成正确的地理态度和价值观。
而区域认知能力则是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区域认知能力是指个体对一个地理区域的整体结构、内部关系和特征的理解和掌握,以及对该区域的发展趋势和问题的分析和预测能力。
它是地理核心素养中最基本和核心的能力之一,也是培养学生地理思维和地理方法的关键。
培养区域认知能力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和应用地理信息来认识一个地理区域。
以下是几个方面的具体措施:第一,培养学生对地理信息的敏感性。
地理信息是获得地理认知的基础,学生应该具备辨别和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观察、实地考察、图表分析等方式,让学生接触到多样化的地理信息,培养他们对地理信息的敏感性。
第二,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地理思维是指运用地理概念、理论和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针对性的问题设计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用地理思维来分析和解决问题,让他们形成和积累地理思维的经验和能力。
培养学生的地理信息分析能力。
地理信息的分析是学生认识地理区域的重要环节。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对地理信息进行收集和整理,然后运用地理概念和方法进行分析,帮助他们建立起对地理区域的整体认识和掌握。
第五,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地理实践是指通过实地考察、田野调查和地图制作等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地理活动,从实践中认识地理。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组织实地考察和田野调查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现象和地理问题,培养他们的地理实践能力。
在地理教育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运用地理思维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形成对地理区域的整体认识和掌握,从而培养他们的区域认知能力和地理核心素养。
高中生地理“区域认知”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
高中生地理“区域认知”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一、研究背景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相互作用及其空间分布规律的科学。
地理教育是培养学生对地球表层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认知能力,发展他们的空间思维和地理素养的重要途径。
高中生地理教育是地理学科教学的重要阶段,也是培养学生地理素养的关键时期,而“区域认知”是地理学习的核心内容之一。
高中生地理“区域认知”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探讨如何加强地理教育,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地理学科综合素质。
二、研究意义1. 促进高中生地理学科认知能力的提高。
地理学科是一门涉及空间感知能力、地理数据处理能力、地理问题解决能力等综合性强的学科,而“区域认知”则是地理学习的核心内容之一。
研究高中生地理“区域认知”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地理学科认知能力的提高。
2. 增进高中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通过培养高中生地理“区域认知”核心素养,可以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从而更好地投入到地理学科学习中。
3. 推进高中地理教育教学改革。
研究高中生地理“区域认知”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助于发现和总结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革和发展建议,推进高中地理教育教学改革。
三、研究内容1. “区域认知”核心素养的内涵与特点。
通过对“区域认知”核心素养的内涵和特点进行深入研究,把握其发展规律和培养要点。
2. 高中生地理“区域认知”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研究高中生地理“区域认知”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围绕培养要素,提出具体的培养策略。
3. 实践与案例研究。
通过对地理教育实践和相关案例的研究,总结和分析高中生地理“区域认知”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四、培养策略1. 多媒体辅助教学。
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地理信息,让学生通过直观的图像和声音对“区域”进行认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注力。
2. 实地考察和调研。
组织学生走出课堂,到社会实践和现实生活中进行地理调研和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地理信息和地理现象,提高学生的实地观察和实地调研能力。
高中生地理“区域认知”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
高中生地理“区域认知”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区域认知》是高中地理学科的重要内容之一,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地理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
本文将就高中生地理“区域认知”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高中生地理“区域认知”的核心素养包括对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地理环境的差异和地理现象的产生原因的理解。
通过学习和研究地理知识,学生应该能够识别和理解各种地理事物在不同区域的空间分布规律,如人口分布、经济发展、自然资源分布等。
学生还需要理解地理环境的差异对地理事物的影响,如气候、土壤、地形等对农业、工业和城市化的影响。
学生应该能够掌握地理现象的成因,如地球上的物理现象、自然灾害等。
培养高中生地理“区域认知”的核心素养需要遵循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
通过针对不同的区域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
可以通过提问“为什么中国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较为发达?”,引导学生探究东部地区的自然和人文条件,并分析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究的能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地考察和案例教学的方式可增强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实地考察可以使学生直接感受到不同地理环境和地理现象。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农田、工厂、城市和自然景观等不同地理场所,使他们亲身体验不同区域的差异。
案例教学则可以通过具体的案例,使学生对不同地理问题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通过学习某个地区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和挑战,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城市化背后的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
要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动力。
除了传统的笔试和口试外,可以通过项目研究、小组合作、论文写作等方式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测评。
这样不仅能够增加评价的多样性,也能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提高学习的效果。
高中生地理“区域认知”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地理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通过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实地考察和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对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地理环境的差异和地理现象的产生原因的理解。
基于地理核心素养下的区域认知解读及能力培养
区域方法与视角: 1.区位论—--区位要素、优势; 2.空间结构理论—--布局、结构; 3.区域分析预测--—系统、规划、模型;
2020年高考指向
主
区域认知重要意义
目
区域认知维度解读
录
1.区域位置
区域认知能力维度构成
2.区域尺度——区域的格局
空间尺度是认识区域,了解区域的基础,区域认知与 区域划分密切相关.而区域划分与空间尺度紧密相连。空间 尺度即指地表区域范围的大小,将所研究的对象划分成大 小不同的空间范围加以认识。
(2017·全国卷I)图2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干旱,年 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 水下已形成较好盐层,据此完成6-8题。
6.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A.远大于2 000毫米 B.约为2 000毫米 C.约为210毫米 D.远小于210毫米 7.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A.坡面 B.洪积扇 C. 河谷 D.湖盆 8.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A.湖盆蒸发量增多 B.盐湖面积缩小 C.湖水富养化加重 D.湖水盐度增大
恩克斯堡岛(图3)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2017年2月7日, 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徐徐升起,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选址奠基仪式正式举 行,携此完成6~8题。(全国卷II)
7.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迎风飘扬,检测红旗常年飘扬的主要方向是
A.东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北方向
2.M公司依次将研发中心和总部迁入上海,主要是因为上海 A.基础设施好 B.交通便利 C.销售市场大 D.信息通达
大别山区某国家级贫国县农民可分为跨村种田大户农民、种植自家承包地农
高中生地理“区域认知”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
高中生地理“区域认知”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一、引言二、地理“区域认知”核心素养的内涵地理“区域认知”是指学生对地球表面上的各种区域的认识和理解。
其中包括对地球表面上的自然地理区域和人文地理区域的认知,包括对地理现象的理解和分析,以及对地理问题的认知和解决能力等。
地理“区域认知”核心素养的培养,既包括地理知识的掌握,也包括对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地理思维能力的提高等。
1. 创设真实的地理学习情境为了培养学生对地理“区域认知”的能力,教师可以创设真实的地理学习情境,例如组织实地考察活动、进行地图绘制实践、开展地理实验等。
通过这些真实情境的创设,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地理现象和问题,提高他们的地理实践能力和地理认知水平。
2. 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例如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卫星遥感技术、地图软件等,让学生通过多种媒体形式感知地理现象,深化对地理“区域认知”的理解和认识,提高地理素养水平。
3. 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是培养地理“区域认知”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图表、实例等方式,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愿意深入地了解和探索地理领域。
4. 加强实践教学5. 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地理思维能力是培养学生对地理“区域认知”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开展地理问题解决实践、组织地理问题解决竞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地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发挥教材资源的作用在地理教学中,教材资源是培养学生对地理“区域认知”核心素养的重要依据。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合理选择和使用教材资源,设计地理教学活动,满足学生对地理区域认知的需求,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水平。
7. 加强与社会实践的结合与社会实践的结合是培养学生对地理“区域认知”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
立足地理核心素养,培养区域认知能力
立足地理核心素养,培养区域认知能力区域认知,是指对特定区域所包含地理现象、地理特征、地理条件、地理问题及其相互关系等方面做出系统不断推进的认知过程。
这一能力的培养,不仅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地球环境及其变化,同时也可以加深对该区域的认识,并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到更佳的效果。
首先,区域认知能力的培养需要依托于地理知识体系,即对区域的认知需要建立在地理知识的基础上。
这些知识包括地形、气候、岩石、生物、人文等多个方面,因此,在学习中需要比较全面地了解这些内容。
例如,在学习一个区域的时候,可以首先解答这个区域的自然条件,如气候、地貌、水文地理等,并且要同时考虑这些条件的相互关系。
然后,可以了解这个区域的文化、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并将这些因素与自然条件相结合,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
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需注意观察和总结,形成对区域的理性认知。
其次,培养区域认知能力还需要关注地域差异和多样性。
它们不仅包括物质环境,也包括人类语言、文化和感官等方面的差异。
广泛地了解各种不同地域间的差异和特色,对于培养区域认知能力很有帮助,可以通过不同的地理实例锻炼学习者的多视角思考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例如,当学习者研究一个城市中的人口分布时,他可以调查该城市不同地区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学习宗教和文化等不同的社会因素、劳动力、商业机会等经济因素同时考虑,分析人口分布的差异,以便预测未来的人口劳动需求并针对这些需求制定相应的政策。
最后,培养区域认知能力需要实践。
地理学是探索实际环境和现象的科学,因此,理论和实践要相结合。
在学习区域认知的过程中,要通过实地考察、调查等方式获取实际的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
例如,在对一个城市的环境做出评估时,可以实地调查污染源、植被种类和覆盖率,水体状况和气候变化,采取贴近实际的方式对数据进行收集,进而分析城市环境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这样,学习者可以在实践中进行循序渐进的认知,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区域认知能力。
立足地理核心素养,培养区域认知能力
立足地理核心素养,培养区域认知能力地理核心素养是指通过地理学习,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地理思维和地理能力,使其能够全面认识地球上的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理解地球的动力机制和规律,从而提高他们面对问题时应用地理知识和方法的能力。
区域认知能力是培养学生对地理特定区域的认知和理解能力,即对某一特定区域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进行辨识、把握和分析的能力。
本文将围绕地理核心素养和区域认知能力进行论述,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这一能力。
一、地理核心素养及其重要性地理核心素养是一种基本的教育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它包括地理知识、地理思维和地理方法三个层面。
地理知识是地理学习的基础,地理思维是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地理方法则是获取、处理和分析地理信息的技能。
这三者相互依赖、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地理核心素养的有机整体。
二、区域认知能力的培养区域认知能力是学生对特定地理区域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具体来说,它包括地理位置的把握、自然地理特征的辨识和人文地理特征的分析三个方面。
下面将从地理课堂教学和实地考察两个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1.地理课堂教学地理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区域认知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地理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展示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了解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植被、动物以及人口、经济等方面的信息。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讨论和问题,引导学生对地理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使他们能够从地理信息中获取有关该区域的地理特征和规律。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或个人研究,让他们就某一特定区域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从而培养他们获取、处理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2.实地考察实地考察是培养学生区域认知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通过实地考察,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到不同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真实感受到地理现象所带来的感受和影响。
在实地考察中,学生可以观察和记录不同地理区域的地理特征和规律,体验地理概念和地理知识的真实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年来,世界上出现了将精密机械设备的组装或加工工厂建在地下的现象。 例如,日本岐阜某激光加工机组装企业和我国大连某数控机床加工企业,都将工 厂建于地面10米以下。据此完成1~3题。(2018全国卷I)
1.将生产精密机械设备的工厂建在地下有利于
① 保持恒温环境
② 储存原材料和产品
③ 降低生产成本
④ 减小地面振动影响
3数6.据(中2心4分是)用阅特读定图设文备材在料互,联完网成上下传列输要、求存。储数据信息的场所。数据中心的规模以 设备运行耗能的多少来衡量,规模越大,运营成本越高。2010年之前我国的数据中 心一般规模较小,主要布局在东部沿海地区。2010年之后,一些大规模的数据中心 开始在中西部布局。位于贵州省中部的贵安新区(国家级新区,位置见图7),因气 候凉爽、用电成本较低、自然灾害少等优势,吸引了数十个大规模的数据中心在此 集聚,快速发展成为我国南方最大的数据中心基地。 (1)说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建设数据中心 的优势。(6分)
1.当地自然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 2.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 A.用地类型差异 B.居民爱好差异 C.景观规划差异 D.行政管辖不同 3.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气温 B.降水 C.光照 D.土壤
2.M公司依次将研发中心和总部迁入上海,主要是因为上海 A.基础设施好 B.交通便利 C.销售市场大 D.信息通达
大别山区某国家级贫国县农民可分为跨村种田大户农民、种植自家承包地农
民、本地务工务农兼业农民和常年外出务工农民等类型。该县以当地优势资源为 基础的加工企业在县城活力较弱, 但在中心集镇活力较强,图1 示意该县居民点 的等级结构。据此完成3~5 题。(全国卷III)
区域方法与视角: 1.区位论—--区位要素、优势; 2.空间结构理论—--布局、结构; 3.区域分析预测--—系统、规划、模型;
2020年高考指向
主
区域认知重要意义
目
区域认知维度解读
录
1.区域位置
区域认知能力维度构成
2.区域尺度——区域的格局
空间尺度是认识区域,了解区域的基础,区域认知与 区域划分密切相关.而区域划分与空间尺度紧密相连。空间 尺度即指地表区域范围的大小,将所研究的对象划分成大 小不同的空间范围加以认识。
图2示意我国东北某区域铁路线的分布。该区域铁路修建的年 代较早,近些年几乎废弃。据此完成6~8题。(2019全国卷I)
6.该区域铁路线主要沿
A.等高线分布 B.河谷分布
C.山脊线分布 D.山麓分布
7.该区域修建铁路主要是为了运输
A.原木
B.农产品
C.工业品 D.石材
8.近些年来,该区域铁路几乎废弃
1.将生产精密机械设备的工厂建在地下有利于
① 保持恒温环境
② 储存原材料和产品
③ 降低生产成本
④ 减小地面振动影响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与岐阜相比,大连地下工厂的设计与施工较少考虑的问题是
A.防渗水
B.防噪声
C.防坍塌
D.防地震
岐阜县和中国有非常深的渊源。日本战国三杰之一的织田信长在高僧泽彦宗 恩的建议之下,信奉“文王之道,孔子之礼”,改自己所在的稻叶山为“岐阜” , “岐”代表着周文王, “阜”,代表的就是儒家圣人孔子。
(2017·全国卷I)图2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干旱,年 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 水下已形成较好盐层,据此完成6-8题。
6.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A.远大于2 000毫米 B.约为2 000毫米 C.约为210毫米 D.远小于210毫米 7.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A.坡面 B.洪积扇 C. 河谷 D.湖盆 8.如果该流域大量种植耐旱植物,可能会导致 A.湖盆蒸发量增多 B.盐湖面积缩小 C.湖水富养化加重 D.湖水盐度增大
8.对于极地科学考察而言,恩克斯堡岛所在区域的优势在于
A.生物类型多样 B.对全球变暖敏感
C.大气质量优良 D.人类活动影响少
37.(22分)(1)沙特阿拉 伯(靠近亚洲、非洲、欧
洲市场)濒临海洋,产品
运输方便;(2分)磷酸盐 矿品位高,储量大,易开
采;(2分)油气资源丰富, 能源成本低;(2分)资金 雄厚。(2分) (2)高温干燥,淡水资源短 缺,施工环境差;(3分) 地处偏远地区,人口稀少,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区域认知解读及能力培养
主
区域认知重要意义
目
区域认知维度解读
录
区域认知能力培养
主
目
区域认知的重要意义
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按 照一定的指标的方法划分出来的。
认知: 知觉、记忆、想象、语言、思维。 突出信息获得与应用、加工心理过程,强调 信息或知识的内化。
为什么要划分区域——将地球表面复杂的现实情况分 类成可以处理的各个部分
(2)分析数据中心在贵安新区集聚的有利 条件与集聚发展的益处。(10分) 1.通信和市政基础设施配套较好,有利于数据 中心建设和维护;接近用户且有人才优势,方 便数据的分析与利用。 2.集聚的有利条件:国家级新区,有政策优惠; 有气候、水和电价等优势,可大幅降低运营成 本;临近贵阳和安顺,便于对接或利用城市基 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等。
恩克斯堡岛(图3)是考察南极冰盖雪被、陆缘冰及海冰的理想之地,2017年2月7日, 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徐徐升起,我国第五个南极科学考察站选址奠基仪式正式举 行,携此完成6~8题。(全国卷II)
7.五星红旗在恩克斯堡岛上迎风飘扬,检测红旗常年飘扬的主要方向是
A.东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北方向
的季意节图变化。大据,此正确完答成案选9~D。1该1题河段。位于黄河中游,
流不域大渭大小9AB.内,..河,北降但黄流流是渭干水受河量黄河流量较季少风河在的小大大,气最潼下北、、加候大关游之影干含含沿支处,响流沙沙岸而流汇因为工量量季,入此农节堆季季流黄渭业变积节节取化量河河水大性变变和,的,,游化含汇洪化河A、流沙入峰荡大小B流量处不、河量C均位会道错总较于影误体,。是因为说因被该明可侵河河能蚀段道是,河受沿 或流束岸是缚岩河,石道侧岩深蚀性而不较窄强坚,,硬下推,蚀测不较原易强,
然而,1995年,浦东国际机场项目即将启动,机场仍定址 江堤以内。那年8月31日,陈吉余直接致函市领导,为机场选 址的科学合理性据理力争。这封信函引起上海市委、市政府
领导的高度重视,并批请规划部门周密研究。当年,陈吉余 的建议得到了肯定和采纳,机场规划范围向海边平移700米, 机场因此增加面积7平方公里,通过围海促淤,还有18.8平方 公里土地可供机场后期工程建设,价值30多亿元。至于节省 的拆迁安置费和飞行安全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是无法 估量
3.与县城相比,中心集镇以当地优势资源为基础的加工企业活力较强的主
要原因是
A.基础设施较完善
B.更接近消费市场
C.资金供应较充裕
D.更易招养劳动力
澳大利亚(图 3)某地区降水稀少,自然景观极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 季最高气温可达50℃,冬季气温较低。早年,该地区的矿工经常在矿井里躲 避炎热天气,长此以往便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地下住宅(图4),据此完 成 9~11 题。(全国卷III)
该松河,1(3流极220位易.15于被9千年黄冲米河刷全中侵。国游蚀该地,新区因河课此,段含流标沙经左卷量黄岸Ⅰ大土有高,)原该汾黄区,河域黄河是土、小季土涑与风质北泥气疏水干沙河流有,是关右指岸黄有河渭禹河门等口支至流河潼道量汇关季季入河节节,段变变河。化化道全大大摆长,有动与关
候区频,繁夏季,多冲暴淤雨降变水化集中剧,烈且变。化为率典较大型,的因此堆流积量性游荡河道。图3为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示
的主要原因是
A.设施陈旧 B.运速太慢
C.线路过密 D.运输需求太小
区域认知能力维度构成
4.区域差异
(2017·全国卷I)图1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 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统一标 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 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1—3题。
劳动力缺乏;(3分)地区 开发历史短,工业与基础 设施薄弱。(2分)
区域认知能力维度构成 3.区域特征
区域地理特征的描述方法
以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为例:
1、地理位置特征: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 2、地形特点描述:地形组成、地势特点、地表形态、地形分布 3、区域气候特点描述:①气候类型②气温特点(冬夏气温高低、温差大小、气温分布、温度带) ③降水特点(降水总量、降水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水热配合情况、干湿状况)④光照状况⑤ 气候分布⑥气象灾害 4、河流水系水文和特点 水系特点:①河流长度、流向②流域面积、③支流数量、④河网密度、⑤落差或峡谷分布 水文特点:①水量大小、②水位季节变化大小、③汛期长短、④含沙量大小、⑤结冰期长短、 有无凌汛 ⑥水能 5.植被、土壤特征 植被:①类型②水平分布规律③垂直自然带特点 土壤:①类型②分布③特点 6.自然资源: (1)农业自然资源:①土地资源、②气候资源、③水资源、④生物资源 (2)工业自然资源:①矿产资源、②能源、③水运与水能、④土地资源、⑤生物资源 (3)旅游资源:自然旅游景观、人文旅游景观
5.澳门老城区少见自行车,原 因可能是老城区街道
A.狭窄 B.曲折 C.坡大 D.路面凹凸
区域认知能力维度构成 5.区域联系——发现区际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