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植被的分布规律之欧阳光明创编

合集下载

第六章世界植被分布规律及植被区划_植物地理学

第六章世界植被分布规律及植被区划_植物地理学

第三节 中国的植被地理分布规律
我国现行的植被分类系统,三级制: 植被型(高级单位) 群系(中级单位) 群丛(低级单位) 我国的植被类型极为丰富多样,几乎可以见到北半球 所有的植被类型.
一:中国植被水平地带性
从大兴安岭-吕梁山-六盘山-青藏高原东
缘一线,分我国为东南和西北两个半部,东 南半部是季风区,发育各种类型的中生性森 林,西北半部季风影响微弱,为无林的旱生 性草原和荒漠所分布。

3.植被区划的单位
我国植被区划的单位,从高级至低级的顺序如下: 植被区域(region) ――植被地带(zone) ――植 被区(province) ――植被小区(district) 在各级单位内均可划分出“亚级”,如亚区域,亚 地带等。

第四节 人与植被
人对自然植被的影响 中国人工植被及其分布

三:中国植被分布与气候的关系分析

我国各主要植被类型的分布与大气候的空间分异关 系密切,目前已有一些气候指标体系用于此种研究。 如前文谈及的吉良温暖指数(WI)、寒冷指数 (CI=Σ(5-ti)、ti为低于5℃的月平均温度)、以 及修订的湿度指数(HI=P/WI,P为年降水量)、被 用来探索我国东北各地带性植被的气候边界值(徐 文铎,1986)。北方针叶林带南界与吉良确认的 WI=45数据基本一致,但同样温度条件下湿度指标 变化造成的植被更替现象十分显著。
2.植被区划的原则和依据
植被类型是植被区划的主要依据。 植被分布的“三向地带性”是形成地球陆地上植被 类型分布区域和地带性分异的普遍规律,是决定植 被分布格局的函数式,因而也是植被区划最根本的 原则。 在具体分区时,应依据植被本身的特征,即各级植 被的分类单位及其种类组成。并且还应参考其他各 自然要素的区划。

云南植物分布规律

云南植物分布规律

云南植物分布规律摘要:云南是全国植物种类最多的省份,几乎集中了从热带、亚热带至温带甚至寒带的所有品种,在全国约3万种高等植物中,云南省有274科、2076属、1.7万多种,占全国高等植物总数的62.9%,故云南有“植物王国”、“药物宝库”等美称。

云南热带、亚热带的高等植物约1万种,占全国高等植物种类的一半以上。

全省生长着2000多种中草药,有些种类是云南独有的。

云南省所处纬度较低,其气候深受印度洋西南季风和西风环流季节交替的影响,具有浓厚的南亚季风气候的特色,干、湿季分明而年温差较小,但东部也兼受东亚季风的一些影响,并且具有高原气候的太阳辐射强烈,日温差大等特点。

由于地貌复杂,使得省内热、水、土等条件的空间差异十分突出,形成了云南植被发育的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关键词:云南植被分布规律云南省处于云贵高原,境内地势较高,呈北高南低的倾斜。

由于其内部山岳高耸,河谷深嵌,地貌结构十分复杂。

再加上云南具有的南亚季风气候,兼受东亚季风的一些影响,并且具有高原气候的特点。

形成了独特的有规律的植被分布规律。

一、云南生态环境简介:温度带和湿度带与植物的地理分布范围常常是密切相关。

许多植物种分布的垂直高度、纬度和大陆度的界限往往限于临界低温,地理界限与最冷月平均温度的等温线通常是对应的。

北半球寒温性针叶林带的北界或山地上限,通常与7月份平均温度为10℃的等温线一致;夏绿阔叶林带分布的北界或山地上限,则往往与1月均温0℃的等温线一致。

云南气候类型属于热带、亚热带高原型季风气候,气候特点既不同于南亚,也不同于东亚的气候。

东亚地区的气候受东亚季风影响较大。

冬季受蒙古高压的控制,盛行西北季风,而夏季由于太平洋上高压的影响改为东南季风这两种风向为180°夹角,两者一年完成一次循环。

南亚地区受热带季风影响较大,冬季盛行东北风,夏季由于行星风带的南移,盛行西南风。

而云南的季风气候则是冬季盛行西南偏西的风向,夏季则盛行西南偏南的风向,两种风向的夹角不到60°。

11-云南植被研究概况与分布规律1[1]

11-云南植被研究概况与分布规律1[1]

二、云南植被的主要特点
1、纬度水平地带性植被多样稀特 2、垂直地带性植被呈带谱层叠 3、非地带性植被别具特色 4、山地原生性森林植被分布广泛 5、地带性植被与非地带性植被交错分布 6、植被的植物区系成分丰富、特殊,源远
1、纬度水平地带性植被多样稀特
北热带气候条件:热带雨林、热带季 雨林、热带稀树灌草丛。
初步统计共有38个植物群系类型,全面显示 云南高原湖泊水生植被独特风貌。
4、山地原生性森林植被分布广泛
热带雨林植被 热带季雨林植被 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植被 半湿润常绿阔叶林植被 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和苔藓常绿阔叶林植被 中山温凉性针阔混交林和温凉性针叶林植被 亚高山寒温性针叶林植被
是我国西南,特别是云南特有、珍稀、古 老、残遗的植被类型。
此类植被呈非洲热带的萨王纳植被外貌, 属于河谷型萨王纳植被类型。
Dry and hot valley
(3)干暖河谷植被
形成于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的低陷、 低海拔、气候干暖的河谷,高山峡谷的下部。
跨带植被,比其上缘水平带植被高出一个气 候带,本身具有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性质。
硬叶常绿林的树种绝大多数为滇北川西 (部分至藏东南)的特有种
中山温凉针阔混交林、亚高山寒温针叶林 以北温带成分为主,也多东亚成分,区域 特有种很多,植物区系的地方特色浓厚。
三、云南植被在中国和 世界植被中的地位
中国东部半壁江山植被带的缩影 亚洲东部湿润区植被带的缩影 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东南坡植被垂直
六、研究概况与进展
植被类型的研究(从热带雨林到高山流石 滩植被)
植物群落的定位、半定位研究(哀牢山、 西双版纳、元江)
云南植被研究论著的发表与出版(中国植 被、云南植被、昆明植被、干热河谷植被、 云南松、热带植被、流域植被(澜沧江植 被))

云南植被多样性区域地理研究

云南植被多样性区域地理研究

云南植被多样性区域地理研究云南植被多样性区域地理研究——从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分析云南特有植物繁多的原因摘要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位于北纬21°9′~29°15′和东经97°31′~106°12′之间。

全省总面积为39.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4.1%,居全国第八位。

云南素以“植物王国”著称于世。

据不完全统计,云南有高等植物426科,2592属,17 000多种,其科、属、种数量分别占全国的88.4%、68.7%和48.8%。

全省植被大体可分为热带雨林和季雨林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亚高山针叶林区三种类型。

地域面积广大、地貌特殊以及气候复杂多样等因素共同作用造就云南特有植物繁多的现状。

关键词地形地貌;气候;水文;土壤。

一、云南自然地理概况(一)云南特殊的地形地貌云南是一个高原山区省份,全省土地面积84%是山地。

云南地形极为复杂,大体上西北部是高山深谷的横断山区,东部和南部是云贵高原。

最高峰是西北部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的梅里雪山,其主峰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米。

最低点是河口县的元江河谷,海拔仅有76.4米。

整个云南西北高、东南低,有94%多的面积是山地,仅有不到6%是坝子、湖泊之类。

个别县市的山地比重竟然超过了98%。

总体而言是西北部高,东南部低,地势从西北向东南倾斜。

西北部的地势特别高耸,江河切割深邃,呈高山峡谷地貌,高黎贡山、怒山、云岭等巨大山脉和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等巨大水系相间排列,呈南北走向,为滇西北横断山高山峡谷区,著名的世界遗产地—三江并流区,就在这里。

从高山峡谷区向东南方向,山脉的高度逐渐降低,江河山系间距也逐渐呈帚状散开,直到呈低山丘陵宽谷地形。

全省最高点是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境内梅里雪山的卡瓦格博峰,海拔高达6740m。

最低点是滇东南红河哈尼族自治州河口县境内的南溪河口,海拔76.4m。

(二)云南复杂多样的气候云南地处北回归线两侧,属于热带、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

结合地理环境特点等因素,论述云南植被的分布规律

结合地理环境特点等因素,论述云南植被的分布规律

植物地理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班级课程名称植物地理学指导老师学生姓名学号云南师范大学教务处编印结合地理环境特点等因素,试论述云南植被的分布规律摘要:云南省自然地理环境复杂多样,气候、湿度、地形甚至土壤,都会对植被分布产生影响。

正是如此,植被类型极为丰富多样,而云南省也素来有“植物王国”之称。

植被分布规律自低纬度向高纬度依次分布为热带雨林——山地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半湿润常绿阔叶林——湿性常绿阔叶林——硬叶常绿阔叶林——高山灌丛、草甸。

关键词:地理环境云南植被分布规律1、云南省自然地理环境特点概述云南省地处中国西南边陲,位于北纬21°8′32″-29°15′8″和东经97°31′39″-106°11′47″,北回归线横贯本省南部。

云南东部与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为邻,北部同四川省相连,西北隅紧倚西藏自治区,西部同缅甸接壤,南部和老挝、越南毗连。

从整个位置看,北依广袤的亚洲大陆,南临辽阔的印度洋及太平洋,正好处在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控制之下,又受西藏高原区的影响,从而形成了复杂多样的自然地理环境。

1.1气候全省气候类型丰富多样,有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和高原气候区等7个温度带的气候类型。

云南气候兼具低纬气候、季风气候、山原气候的特点。

其主要表现为:一是气候的区域差异和垂直变化十分明显这一现象与云南的纬度和海拔这两个因素密切相关。

势北高南低,南北之间高差悬殊达6663.6m,大大加剧了全省范围内因纬度因素而造成的温差。

这种高纬度与高海拔相结合、低纬度和低海拔相一致,即水平方向上的纬度增加与垂直方向上的海拔增高相吻合的状况。

使得各地的年平均温度,除金沙江河谷和元江河谷外,大致由北向南递增,平均温度在5~24℃左右,南北气温相差达19℃左右。

由于受地形的影响和天气系统的不同,全省气温纬向分布规律中常会出现特殊的情况,出现了“北边炎热南边凉”的现象。

思茅松天然林胸径与树高结构的变化_欧光龙

思茅松天然林胸径与树高结构的变化_欧光龙

和屈燕以思茅松天然次生林 3 块样地资料为依据研 究其林分直径结构变化规律,发现 Weibull 函数描 述思茅松天然次生林的直径分布效果最好 [18],但 是没有分析拟合分布函数参数的变化规律。 本研究以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思茅松天然林 为研究对象,采用 Weibull 分布函数拟合林分直径 累积株数分布变化,采用幂函数拟合林分树高累 积分布变化,并结合环境因子及林分调查因子分 析分布函数的参数变化,以期为思茅松林的经营 管理提供参考。
(1. 西南林业大学 西南地区生物多样性保育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云南 昆明 650224; 2. 东北林业大学 林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摘 要:以云南省思茅区思茅松天然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思茅松天然林次生林的林分结构变化,采用 Weibull
函数拟合林分直径结构,采用幂函数模型拟合树高结构,并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拟合参数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 果表明:(1) 胸径符合 Weibull 函数分布;其拟合参数 a 与样地内林木株数 (N) 和坡向 (TASP) 相关,且均呈正相关; b 与土壤水解性氮 (CHN)、林木优势高 (HST)、林木平均高 (HM) 和林木株数 (N) 相关,且均呈负相关;c 与林木平 均高 (HM) 相关,且呈正相关。(2) 树高符合幂函数分布,其拟合参数 a 与林分平均胸径 (DM)、土壤有效磷 (CYP)、 土壤水解性氮 (CHN)、样地内林木株数 (N) 呈负相关,与土壤有机质 (OM) 和总磷 (TP) 呈正相关;b 与土壤 pH 值 呈负相关,与土壤有效磷(CYP)和样地坡度(TSLO)呈正相关。 关键词:思茅松;直径结构;树高结构;云南省思茅区 中图分类号:S75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23X(2014)01-0037-05

云南独龙江地区种子植物物种多样性垂直分布格局和Rapoport法则的验证

云南独龙江地区种子植物物种多样性垂直分布格局和Rapoport法则的验证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版(预印本),第1卷第1期,2006-03-30Acta Scientiarum Naturalium Universitatis Pekinensis On Line, V ol. 1 No. 1, Mar. 30, 2006论文编号(Paper Cord):pkuxbw2006017Web:云南独龙江地区种子植物物种多样性垂直分布 格局和Rapoport法则的验证1)冯建孟2) 王襄平 方精云(北京大学环境学院生态学系、地表过程分析与模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871)摘 要物种丰富度沿海拔梯度的分布格局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热点之一。

以独龙江地区种子植物为对象, 利用当地植物志资料, 结合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 研究了独龙江地区种子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垂直分布格局, 并对Rapoport法则进行了验证。

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 物种丰富度和物种密度均呈线性下降趋势, 而物种分布幅度呈明显增大趋势,与Rapoport法则一致;进一步分析表明,物种密度随着物种分布幅度的增大而下降;随着年平均温度的升高, 物种密度呈明显上升趋势, 而物种分布幅度呈减小趋势。

关键词物种多样性;垂直格局;Rapoport法则;种子植物;独龙江中图分类号 Q948Altitudinal Pattern of Species Richness and Test of the Rapoport’sRules in the Drung River Area, Southwest ChinaFENG Jianmeng WANG Xiangping F ANG Jingyun(Department of Ecology and Key Laboratory for Earth Surface Processes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871)Abstract Altitudinal patterns of species richness have become a focus of ecological research. Based on regional flora and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in Drung river area, the authors explored the altitudinal patterns of species richness in the Drung river area, Southwest China. Species richness and species density deceased with an increase of elevation. A negative relationship was observed between distribution range size of species and elevation, while a reverse pattern was found between the range size and species density, the result is consistent with the Rapoport’s rules. Species density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mean annual temperature, while the distribution range size of species decreased, indicating that energy is the major factor controlling the altitudinal patterns of species density.Key words plant biodiversity; altitudinal pattern; Rapoport’s rules; Seed plants; Drung river area0 引言物种多样性的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对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因而一直是生态学家们感兴趣的领域。

滇池东大河流域土壤磷素累积规律及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滇池东大河流域土壤磷素累积规律及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土 壤 (Soils), 2014, 46(3): 470–474①基金项目:国家水污染控制科技重大专项(2012ZX01102-0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030640)和云南省基金重点项目(2009CC006)资助。

* 通讯作者(zhangnaiming@)作者简介:包立(1985—),男,云南建水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农业面源污染与水土保持方面的研究。

E-mail: bbllty@滇池东大河流域土壤磷素累积规律及空间分布特征研究①包 立,张乃明*,农明英(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昆明 650201)摘 要:滇池是中国水体富营养化最严重的湖泊之一,磷是造成滇池有害藻类“水华”的限制因子。

本文以滇池南岸主要入滇河流——东大河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流域内磷素的累积规律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流域下游有显著的磷素累积。

②土地利用类型对流域土壤磷素累积有显著影响,设施农业是土壤磷素累积的最主要土地利用类型。

③流域东北部靠近滇池的区域是磷素累积最严重的区域。

关键词:滇池;东大河;土壤磷;累积规律;空间分布 中图分类号:S156.4滇池是中国水体富营养化最严重的湖泊之一[1],滇池流域是“三河三湖”治理的重点区域,针对滇池富营养化及其有害藻类“水华”成因已经取得了较多的研究成果[2–4]。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大棚设施栽培为主的蔬菜、花卉种植面积的进一步扩大,流域内农田化肥施用强度越来越高[5],整个流域内大约60% 的土壤有效磷含量在50 mg/kg 以上,最高可达548.7 mg/kg ,无论是磷肥使用量还是土壤有效磷累积量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

虽然通过过程控制减少农田磷素输出的难度较大,但其是减缓滇池水体富营养化过程和防控有害藻类“水华”的重要措施之一[7–8]。

因此,本研究通过对滇池南岸典型入湖河流东大河流域实地采样分析,对该区域土壤磷累积、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以期为减少磷素向滇池水体输入提供科学依据。

第七章植被分布规律及植被区划

第七章植被分布规律及植被区划

纬度地带性
沿纬度方向成带状发生有 规律的更替。
经度地带性
从沿海向内陆方向成带状 发生有规律的更替。
垂直地带性
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 成带状发生有规律的更替。
7.1 植被的水平分布规律性
一、全球分布规律 1、水平地带性分布: 1)纬度地带性分布 原因:热量随纬度的规律性差异不同气候带 不同植被带
中国山地植被垂直带
湿润区
中国湿润区山地植被垂直带谱,由于受到海洋 性季风的影响,一般具有中生性质,在带谱中各 类森林植被占有优势,高山植被也以低温-中生的 灌丛和草甸植被为代表。
中国湿润区各纬度地带的山地植被垂直带谱(引自:中国植被编辑委员会,1980)
1.季雨林、雨林; 2.季雨林; 3.肉质多刺灌丛; 4.季风常绿阔叶林; 5.常绿阔 叶林; 6.常绿阔叶苔藓矮林; 7.硬叶常绿阔叶林; 8.温性针叶林; 9.落叶阔叶林; 10.寒温性常绿针叶林; 11.寒温性落叶针叶林; 12.矮曲林; 13.亚高山常绿革叶灌 丛; 14.亚高山落叶阔叶灌丛; 15.常绿针叶灌丛;16.亚高山草甸;17.高山嵩草 草甸;18.高山冻原; 19.亚冰雪稀疏植被; 20.高山冰雪带
世界植被的纬度地带性
❖ 热带雨林-常绿阔 叶林-落叶阔叶林草场-北极荒漠
❖ 季雨林-常绿硬叶 林-落叶林-草场北极荒漠
Brockman-Jerosch 的理想大陆植被分布模 式(引自王伯荪,1987)
平均大陆植被分布模式
北半球的超热带:5.热荒漠;6. 寒冷内陆荒漠;7.落叶林;8.有 冬雨的硬叶疏林;9.有寒冬的草 原;10.暖温带常绿林;11.落叶 林;12.海洋性森林;13.北方针 叶林;14.亚北极桦树林;15.冻 原;16.冻荒漠;

云南植被的分布规律之欧阳音创编

云南植被的分布规律之欧阳音创编

云南植被的分布规律摘要:云南省地处低纬度高原,地理位置特殊,地形地貌复杂,所以气候也很复杂。

而植被分布主要决定于气候和土壤,所以云南省的植被类型极为丰富多样,可以说它是气候和土壤的综合反映。

云南植被的复杂多样,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山地植被类型及各地植被垂直带谱的多样性所致。

而且,由于全省的地势状况,各类植被的交错和过渡现象普遍,特别是对各类常见的植被分布影响巨大。

1.云南省的气候特点云南省所处纬度较低,主要受南孟加拉高压气流影响形成的高原季风气候,全省大部分地区冬暖夏凉,四季如春的气候特征。

全省气候类型丰富多样,有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和高原气候区等7个温度带的气候类型。

云南气候兼具低纬气候、季风气候、山原气候的特点。

其气候深受印度洋西南季风和西风环流季节交替的影响,具有浓厚的南亚季风气候的特色:干、湿季分明,而年温差较小。

但东部也兼受东亚季风的一些影响,并且具有高原气候的太阳辐射强烈,日温差大等特点。

由于气候类型多样,形成了云南植被发育的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2.云南省得地形地貌2.1云南省的地形特点云南地形极为复杂,大体上,西北部是高山深谷的横断山区,东部和南部是云贵高原。

最高峰是西北部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的梅里雪山,其主峰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m,高山气候比较寒冷终年积雪。

最低点是河口县的元江河谷,海拔仅有76.4m。

整个云南西北高、东南低,有84%多的面积是山地,高原、丘陵占10%,仅有不到6%是坝子、湖泊之类。

个别县市的山地比重竟然超过了98%。

2.2云南省的地貌特点云南省地貌,以元江谷地和云岭山脉南段的宽谷为界,云南全省大致可以分为东西两大地形区。

云南东部为滇东、滇中高原,称云南高原,属云贵高原的西部,云南平均海拔2000m左右。

云南这里主要是波状起伏的低山和浑圆丘陵,发育着各种类型的岩溶地貌,云南西部为横断山脉纵谷区,高山与峡谷相间,云南地势雄奇险峻,其中以三江并流最为壮观。

最新最全世界植被分布规律及类型

最新最全世界植被分布规律及类型
• 由北向南更替的植被为: 亚热带荒漠-矮灌木与旱 生灌木区-常绿硬叶林-落 叶阔叶林-冻原
2.2 世界植被经度地带性分布规律
北美的中部,东面是大西 洋,西面是太平洋,但被
经向的落基山脉所阻隔,
植被从东向西依次更替为: 森林→草原→半荒漠→荒 漠→森林
欧亚大陆
• 在大西洋沿岸的西欧, 因受海洋性气候的影响, 发育着各类森林。 • 太平洋沿岸的东亚受太 平洋季风的影响,南亚 受印度洋西南季风的影 响,从东北向西南出现 各类森林。 • 大陆内部因距离海洋较 远,湿气不易达到,开 始出现草原与荒漠。
世界植被分布规律及类型
内容提要
1. 植被分布的三向地带性规律 2. 世界植被的分布规律
2.1 世界植被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 2.2 世界植被经度地带性分布规律
3. 世界植被的主要群落类型及分布
世界植被分布图
1. 植被分布的三向地带性规律 • 地球表面的热量是随着 所在纬度的位置而变化 的,水分则随着距离海 洋的远近,以及大气环
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
• 欧亚大陆中部和北美中部,自北向南依次出现:
苔原→针叶林→落叶阔叶林→草原→荒漠
欧亚大陆 欧亚大陆东部太平洋沿岸
• 由北向南其带谱为:
苔原-北方针叶林-针 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 林-常绿阔叶林-季雨 林、雨林
欧亚大陆 西西伯利亚-中亚-阿拉伯
• 由北向南其带谱为: 苔原-北方针叶林温带草原-温带荒 漠-亚热带荒漠。
欧亚大陆 欧洲-非洲大陆西部大西洋沿岸
• 苔原-北方针叶林-针落叶混 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硬叶 林-亚热带及热带荒漠-稀树 草原-季雨林-雨林。
北美大陆
• 北美东部大西洋沿岸 • 由北向南其带谱为: 苔原-北方针叶林-针阔叶 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 阔叶落叶混交林。

中国植被分布规律之欧阳术创编

中国植被分布规律之欧阳术创编

中国植被分布规律植被地理分布主要决定于热量和降水量,水热结合导致植被沿纬度地带性分布。

从沿海向内陆随着降水量变化而使植被沿经度地带性更替。

海拔的离度变化形成了植被的垂直地带性。

这三方面的结合决定了一个地区植被的基本特点。

(一)中国植被的水平分布规律1.纬向变化规律我国东南半部是季风区,发育着各种类型的中生性森林,由于自北而南的热量递增,明显地依次更替着下列森林带:寒温带针叶林带,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带,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热带季雨林、雨林带和赤道雨林带。

2。

经向变化规律由于我国东临太平洋,因而夏季东南季风的强弱决定着降水的多少。

自东南往西北,距海愈远,东南季风力量愈弱,降水愈少,所以植被按东南一西北近乎经度方向按下列规律更替:(1)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或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区,(2)温带草原地区,在这地区内由东向西随着干燥度的递增,依次出现森林草甸草原带,典型草原带,荒漠草原带;(3)温带与暖温带荒漠地区,从东到西按水分状况可分为东阿拉善一西鄂尔多斯草原化荒漠,中亚东部荒漠和中亚西部荒漠。

3。

我国植被水平分布的几个特点(1)由于青藏高原的存在,迫使高原面上的西风环流向南北两侧分流,其北支急流加强了蒙古一西伯利亚高压,使其具有荒漠气候,故在北纬35”一50。

之间形成了广阔的温带荒漠,成为世界上纬度最北的荒漠。

蒙古一西伯利亚高压反气旋使草原向东南方向扩展,直达欧亚草原区的最南界,而且华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也偏向干旱性。

(2)由于冬半年寒潮向南侵入低纬地区,因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季雨林出现一定数量的落叶成分,同时热带植被也向南退到北回归线以南的南海沿岸一线。

(3)滇南和藏南的东喜马拉雅山地的热带山地植被向北挺进可达北纬29”,其原因是青藏高原隆起后,夏季强大湿热的西南季风受东喜马拉雅山和横断山脉阻挡,产生大量降雨,为热带雨林发育创造条件。

同时由于青藏高原的屏障作用,使寒潮不能到达藏南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云南茶山产地山脉分布规律汇总

云南茶山产地山脉分布规律汇总

云南茶山产地山脉分布规律汇总云南古茶树资源最集中、最丰富的地区,是北纬25°以南的横断山区。

纵贯而下的怒江、澜沧江、元江(红河)三条大江,把横断山南段的云南茶分成三大板块,即洗不掉高黎贡山余脉板块,中部的怒山余脉板块,东部的云岭余脉板块。

1.高黎贡山余脉板块被大体上呈东北---西南走向的大盈江、龙川江、怒江“三江”分割,形成三个古茶带,即大盈江西部古茶带、大盈江、龙川江两江中间古茶带和龙川江东部古茶带。

2.怒山余脉板块主要受老别山、邦马山两大山脉影响,总体上形成两大山系山头。

流经两山中间的南定河(南汀河)是两大山系的界河。

老别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古茶树、古茶园主要分布在施甸县、昌宁县、凤庆县、云县、永德县、镇康县、临翔区等六县一区。

邦马山主脉也呈东北---西南走向,但其余脉往南延伸范围比老别山广。

邦马山在往南延伸的过程中,形成了明显的“两岭一山”。

“两岭”指西岭和东岭。

北起临沧市,途径普洱市澜沧县、孟连县,南至西双版纳的澜沧江西南地区(勐海县及景洪市江外部分)。

“西岭”范围包括:邦马山主脉的勐库西半山、双江四排山(沙河乡)及主脉西坡耿马县勐撒镇、芒洪乡一线→往南延伸到沧源糯良、单甲两乡---转向东南方向延伸到澜沧县安康、雪林、木戛、竹塘、勐朗、惠民等乡镇(以及从竹塘乡起往西南的分支:孟连县拉巴乡、富岩乡、娜允镇、勐马镇一带)→继续往南延伸到勐海县勐满、西定、打洛等乡镇,最后抵达勐海县布朗山。

“东岭”范围包括:勐库东半山、马鞍山→继续往西南抵达澜沧县进入文东、富东、东河等乡镇,翻越澜沧黑山(海拔2516米)过糯扎渡镇,出澜沧→过勐海勐往镇,到滑竹梁子、南糯山、路南山一带,最后抵达布朗山。

“一山”指布朗山(包括勐龙镇小勐宋)。

“西岭”和“东岭”蜿蜒数百里,最后都在布朗山汇合,使布朗山成了“一山拥两脉”(即拥有西岭和东岭)的风水宝地。

“一山两岭”拥有云南最丰富的栽培型古茶园。

属于“西岭”的著名古茶园有:勐库西半山、双江四排山(沙河乡)---沧源帕帕---澜沧景迈---勐海巴达等;属于“东岭”的著名古茶园有:勐库东半山、双江县马鞍山、澜沧邦葳---勐往曼糯、滑竹梁子、南糯山、路南山、贺开等。

大理点苍山植被研究汇总

大理点苍山植被研究汇总

⼤理点苍⼭植被研究汇总⼤理点苍⼭植被研究1 概述⼤理点苍⼭是横断⼭脉中段的⼀座名⼭,座落在⼤理⽩族⾃治州境内,地理坐标东经99°55′-100°12′、北纬25°34'-26°00′。

跨⼤理、洱源和漾濞3县(市)。

点苍⼭⼭脉由19 座海拔3 074~ 4122 m 的⼭峰组成,最⾼峰马龙峰[1]。

点苍⼭总⾯积2156m577lOhm与东坡⼤理盆地(1966m) 相对⾼差为(4122 m)2,东坡属⼤理市,⾯积29300hm2;西坡属漾濞县,⾯积20610hm2;北段属洱源县,[1]。

⾯积7800hm2即点苍⼭位于三江褶皱系与扬⼦准地台两个⼀级⼤地构造单元的结合部位。

这是⼀条她壳字形构造褶皱带的东南边沿最强⼤的⼀条径向构造带。

康藏“⽍”西升东降的巨型深⼤断裂带。

洱海断裂是滇中⾼原与横断⼭区在本地区的分界,陷落地块成为隆起地块形成点苍⼭断块⼭地,地层在强烈抬升过程中错断陷落,属于澜沧江⽔点苍⼭区域内河流均为⼭地型源头河,断陷盆地并积⽔成为洱海。

系。

5⽉为⼲季:⽉⾄次年4点苍⼭地处低纬⾼原,属亚热带⾼原季风⽓候。

11年均降⽔量℃.年均⽇照时数2276.6h.⽉⾄10⽉为⾬季。

年均⽓温15.1[2]。

由于⼭体⾼⼤,⽓候垂直分异明显,从⼭麓到65%1000-1lOOmm,相对湿度为个垂直⽓候类型。

具有冬⽆严寒,夏⼭顶具有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及寒温带4,⽆酷暑,⼲湿季分明,⾬热同季,⾬量充沛,光照充⾜,年温差⼩⽽⽇温差⼤⽴体⽓候明显的特点。

2,主要有云南松林、华⼭松2hm577lOhm2,有林⾯积27702. 点苍⼭总⾯积林、点苍⼭冷杉林、云南铁杉林、滇油杉林、柏类林、栎类林、旱冬⽠林、核桃3,森林覆1599832m林、箭⽵林、杉⽊林、桉树林、⼭杨林等森林类型,蓄积量[1]种,属约2330点苍⼭有种⼦植物170科755盖率86. 3%。

经初步调查研究,[3]。

第十章植被与土壤的地理分布规律

第十章植被与土壤的地理分布规律
精品资料
生物地理学
一、植被与土壤的水平分布规律 1.植被与土壤的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
植被与土壤分布的纬度地带性主要是指植被与土 壤高级类别或地带性植被与土类大致(dàzhì)沿 纬线延伸,按纬度逐渐变化的规律。
精品资料
生物地理学
• 世界植被与土壤纬度地带性分布(fēnbù)的主要形 式有环绕全球延续于各大陆的世界性植被与土壤地 带和未能横贯整个大陆,而只呈带段性展布的区域 性植被与土壤地带。
精品资料
生物地理学
同心圆式植被(zhíbèi)土壤分布模
精品资料
生物地理学
阶梯式分布模式
精品资料
生物地理学
棋盘式分布模式
精品资料
生物地理学
框式分布模式( 桑基鱼塘(yú
精品资料
生物地理学
垛庄分布模式(垛田)
精品资料
生物(shēngwù)地理学
生物地理学
从低纬到高纬,植被与土壤垂直带谱有由繁变简 同类(tónglèi)植被与土壤的精品资分料 布高度有由高降低
精品资料
生物地理学
植被与土壤垂直带的结构,随山体所在的地理位置、山 体高度、山体坡向和山体形态的不同而呈有规律的变化。 1. 地理位置不同,亦即基带植被与土壤不同,植被与土 壤垂直带谱的组成亦不同。 在相似的经度上,从低纬到高纬,植被与土壤垂直带谱有 由繁变简、同类植被与土壤的分布高度有由高降低的趋 势。 在相似的纬度上,从湿润地区经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到干 旱地区,山地植被与土壤垂直带谱趋于复杂,而同类植 被与土壤的分布高度则逐渐升高。 2.在相同或相似的地理位置,山体越高,相对高差越大, 植被与土壤垂直带谱越完整(wánzhěng),包含的植被与 土壤类型也愈多。 3.山地坡向不同,植被与土壤垂直带谱组成及同类植被与 土壤分布高度也有差别 (秦岭)。

植物地理学综述大学

植物地理学综述大学

结合地理环境特点的因素,论述云南植被的分布规律摘要:云南是位于西南部的一个大省,土地面积广阔,大约39万平方公里,南北跨度大,是一个多山的大省,且山地海拔较高,其地里地貌也随之呈现多种多样的形式,因此在云南植被呈现出了一定的分布规律。

云南植被的分布规律具有三向地带性,主要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表现出一定的规律。

水平方向又包括经度方向和纬度方向。

关键词:地理;垂直分布;水平分布;云南植被Combining with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factors, discussing thecharacteristics of yunnan vegetation distributionAbstract: Yunnan is a big province which is located in the southwest of china , the land area is wide with about 390000 square kilometers, and spans north and south .Yunnan is a province with many mountains , which are high in elevation , so its landscape presents a wide variety of forms, and so reveales a certain distribution in vegetation.Vegetation distribution in yunnan is three to zonal, mainly show some of the law in the horizontal direction and vertical direction . Horizontal direction include the longitude and latitude direction .Keywords: geography ;vertical distribution; horizontal distribution; Yunnan vegetation1.云南的地理概况云南简称滇,地处中国西南边陲,位于北纬21°8'32 -29°15'8 ,东经97°31'39 -106°11'47 之间,北回归线横贯本省南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植被的分布规律
欧阳光明(2021.03.07)
摘要:云南省地处低纬度高原,地理位置特殊,地形地貌复杂,所以气候也很复杂。

而植被分布主要决定于气候和土壤,所以云南省的植被类型极为丰富多样,可以说它是气候和土壤的综合反映。

云南植被的复杂多样,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山地植被类型及各地植被垂直带谱的多样性所致。

而且,由于全省的地势状况,各类植被的交错和过渡现象普遍,特别是对各类常见的植被分布影响巨大。

1.云南省的气候特点
云南省所处纬度较低,主要受南孟加拉高压气流影响形成的高原季风气候,全省大部分地区冬暖夏凉,四季如春的气候特征。

全省气候类型丰富多样,有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和高原气候区等7个温度带的气候类型。

云南气候兼具低纬气候、季风气候、山原气候的特点。

其气候深受印度洋西南季风和西风环流季节交替的影响,具有浓厚的南亚季风气候的特色:干、湿季分明,而年温差较小。

但东部也兼受东亚季风的一些影响,并且具有高原气候的太阳辐射强烈,日温差大等特点。

由于气候类型多样,形成了云南植被发育的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2.云南省得地形地貌
2.1云南省的地形特点
云南地形极为复杂,大体上,西北部是高山深谷的横断山区,东部和南部是云贵高原。

最高峰是西北部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的梅里雪山,其主峰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m,高山气候比较寒冷终年积雪。

最低点是河口县的元江河谷,海拔仅有76.4m。

整个云南西北高、东南低,有84%多的面积是山地,高原、丘陵占10%,仅有不到6%是坝子、湖泊之类。

个别县市的山地比重竟然超过了98%。

2.2云南省的地貌特点
云南省地貌,以元江谷地和云岭山脉南段的宽谷为界,云南全省大致可以分为东西两大地形区。

云南东部为滇东、滇中高原,称云南高原,属云贵高原的西部,云南平均海拔2000m左右。

云南这里主要是波状起伏的低山和浑圆丘陵,发育着各种类型的岩溶地貌,云南西部为横断山脉纵谷区,高山与峡谷相间,云南地势雄奇险峻,其中以三江并流最为壮观。

一般来说,云南西北部平均海拔在3000~4000m;云南西南部平均海拔在1500~2200m;云南靠边境地区地势逐渐和缓,平均海拔只在800~1000m,个别地区下降至500m以下,是云南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之所在。

3. 云南省的植被分布规律
云南省就其整体而言是一个雄伟的高原,其内部山岳高耸,河谷深嵌,地貌结构十分复杂。

因此,给予了不同的植物以不同的,适宜的生长环境。

植物、植被、植物群落、土壤的类型以及它们的三度空间分布,都与气候因素有着密切的相关性。

云南几乎集中了从热带、亚热带至温带甚至寒带的植物品种。

在全国约3万种高等植物中,云南已经发现了274科,2076属,1.7万种。

主要特色物
种:望天树、跳舞草、丽江云杉、橡胶树、油棕、三七、马尾松、云南松等。

3.1云南的植被水平分布
由于云南的地貌差异,特殊地理环境,造就了云南的与众不同的植被分布规律。

云南地貌形态的基本特点是自北向南呈阶梯状逐渐下降,最高处的卡格博峰,终年白雪皑皑;最低端的河口县元江出境处,海拔仅764米,常年阳光明媚,青翠苍郁。

两地直线距离约900公里,海拔高差竟达6663.6米。

地势呈北高南低倾斜,从南到北逐级作梯层式下降。

云南地貌具有复杂的多层次的切割高原特点。

云南的气候因素与地势因素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共同作用,使得云南的植被具有种类多、变化快、分布广的特点。

云南的植被水平地带是由纬度和海拔相结合所形成的,称为“山原型水平地带”。

纬度加上海拔的共同作用,从北至南形成的气候带从暖温带变化到热带,从而形成了相应的植被带。

但云南地势从北到南并非顺势而下,中间山地相间、连绵起伏。

因此,往往会产生纬度高、海拔低的地区与纬度低、海拔高的地方具有同类植被的现象。

云南的植被水平地带是“山原型水平地带”。

山原型水平地带的每一个带内盆地的海拔高度不是整齐划一的,但处于一定的纬度和海拔范围之中,而且有属于群系组一级的地带性植被类型和一定的山地植被垂直带谱表征。

各带内部东西之间仍有变化,带与带之间在接触面的一定范围中植被互有交错或在少数地点还有植物种类混杂的现象。

但作为群落的整体,不同水平带植被类型各具其本身的特征,类型之间的区别也是明显的。

据此,云南植被的水平地带是热带雨林、季雨林地带;亚热带南部季风常绿阔叶林地带,相当于我国东部的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地带;亚热带北部半湿润常绿阔叶林带,相当于我国东部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

3.2云南植被的垂直分布
由于云南有山地,植被除了具有水平变化外,还有垂直变化。

它有热带的橡胶树,亚热带的竹林,温带的松树、草甸,还有寒带的苔原。

而形成这一景观的基本因素是云南热带季风的气候条件和多山的高原地貌。

云南植被的地带性分布包括经向地带性分布、水平地带性分布和非地带性植被分布。

云南植被的垂直分布可大致分为:亚热带山地植被垂直带和热带山地植被垂直带。

3.2.1亚热带山地植被垂直带。

由海拔最低开始植被垂直带的顺序是:半湿润常绿阔叶林—湿性常绿阔叶林—云南铁杉林及常绿针阔叶混交林—云、冷杉林—高山灌丛和高山草甸。

3.2.2热带山地植被垂直带。

热带雨林、季雨林分布地区的山地植被分布有两个系列,我们接触的是位于滇东南的潮湿的热带山地植被垂直系列—金平县的分水岭自然保护区。

由海拔最低开始,植被垂直带的顺序是:热带湿润雨林—热带季节雨林—山地雨林—山地季风常绿阔叶林—苔藓常绿阔叶林—山顶苔藓矮林。

这一垂直系列的植被分布在高大的山体迎季风坡面及山前地区,地形雨极为丰富,气候潮湿,因而,垂直带上主要植被类型都表现为明显的潮湿的特征。

潮湿的热带山地植被垂直系列存在于滇东南的湿润雨林分布地区。

在水平地带性代表类型——偏湿性的季节雨林以上,以滇木花木为主的山地雨林占据了一个较宽的海拔范围。

在云南,山地雨林是热带雨林在海拔高度和纬度达到极限的类型,它紧接着季节雨林的上缘,地形雨充沛,为山地雨林的发育创造了条件。

由于它具有热带雨林向山地亚热带湿性常绿阔叶林过渡的特点,过去曾称之为“过渡性南亚热带雨林”或“准热带雨林”。

这一类型上层以热带性树种为主,也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树种少量混生,群落的层次分化不够明显,乔木有一层,但群落高度只有25~30米,不及季节雨林为高,上层林冠比较连续,下层乔木却较为稀疏,林下棕桐类植物很少,藤本、附生、板状根和茎花等均较常见。

云南不同地区植物区系种子植物属的地理成分构成依地理和环境而变化,其多度分布格局显示,热带成分占地区植物区系属的29.6%~94.1%,其最小值是在云南西北部,最大值出现在云南南部,温带成分合计占所统计的地区植物区系属的6%~70.4%,其多度分布恰与热带成分相反。

在热带成分中,全热带分布属占13.64%~6% ,居热带成分之首, 其最大值出现在云南怒江和元江的干热河谷;热带亚洲分布属占 3.33%~42.26%,最大值出现在云南南部。

在温带成分中,北温带分布属占所统计的地区植物区系的2%~30.39%,居温带成分之首最大值出现在云南西北部山地, 其次是东亚分布属,占2%~14.57%,最大值出现在滇西北横断山区。

由于地貌复杂使得省内热、水、土等条件的空间差异十分突出,形成了云南植被发育的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多山的高原地貌与热带季风的影响是云南景观形成的两个基本因素,也是决定云南植被的不同类型及其分布的两个基本因素。

云南各主要植被类型的特点及其组合状况与我国东部同纬度地区既有区别又相互对应,与南亚和东南亚地区既有联系又有一定的差异。

再加以和青藏高原东南部的连接情况更为复杂和多样。

我省的植被分布规律既不能说以纬向变化为主,也不能说以经向变化为主。

由于我云南省复杂独有的地理地貌,多变的气候温差,造就了云南多变,多种,多样的植被分布,是一些重要物种的原产
地,其中许多为珍稀濒临物种。

故云南素有“植物王国”、“药材宝库”等美称。

参考文献:
1、姜汉侨.云南植被分布的特点及其地带规律性[J].云南植物研究.1980年01期
2、姜汉侨.云南植被分布的特点及其地带规律性(续)[J].云南植物研究.1980年02期
3、杨一光.论云南植被区划的原则和单位[J].云南植物研究.1980年04期
4、云南地区综合自然地理野外实践教学指导书.华东师范大学地理学系.
5、吴征锚,朱彦承主编.云南植被.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3-77.
6、朱华.云南种子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分布格局及其意义[J]. 中国科学
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地球科学进展第23卷.第8期.2008年8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