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12年苏轼研究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2012年苏轼研究综述
苏轼(1036-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又擅长书法、绘画,可谓之文学全才。然而,正是这样一位文学大家,在政治上却遭遇不少坎坷。正是基于这样的状况,苏轼也成为了学者们的热门研究对象,各种有关苏轼的研究论文散见于国内各大杂志报刊。本文试就2007-2012年的苏轼研究状况综述如下:
一.关于苏轼艺术思想的探寻
苏轼在文学艺术的各个领域内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堪称历史上最杰出的艺术天才。苏轼一生中从未间断过文学创作,也未中断过艺术创作,他对文学以及书画作品的中肯评论,他对文房四宝的由衷喜爱,都体现出兴会淋漓的艺术气质。因此,对苏轼艺术思想的探寻一直是苏轼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程磊《论苏轼“以禅解陶”》(《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06期)一文中写道:“‘以禅解陶’是苏轼重塑陶渊明形象的最大特色,也是禅宗影响宋代士大夫人生思想和审美趣味的典型反映。”,认为“禅宗思想”与“慕陶情结”对苏轼艺术思想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刘靖飞的《苏轼的诗歌代表着宋调的特点》(《经营管理者》2010年第14期)则从时代背景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在宋朝历史上,北宋文学一方面顺应着思想控制强化的时代要求,另一方面也在寻求文学新的立足点和艺术风格。”而苏轼在这场文学变革中“代表了这场文学变革的最高成就”。作者对此作了深刻的归纳:“这一时代文化精神的形成,与文人们关注视野的变化及生活情趣的转变,特别是转变背后的深刻思想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金燕《论苏轼在黄州时期的艺术创作及思想观》(《文学教育(上)》2010年第05期)则把对这一问题的探寻放在了苏轼的黄州时期,全文首先分析了苏轼黄州初期的境遇,随后从两个方面说明了黄州时期文化创作特点以及思想观的形成,最终得出结论:“黄州时期是苏轼文化艺术创作思想发生转变的重要时期,也是其个人思想观超越传统的形成时期。”赵彩芬的《论庄子对苏轼谪居诗主题风格的促成》(《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04期)对黄州时期对苏轼艺术思想的影响描述得更加具体,文章认为,“随着谪居黄州以来受庄子哲学、审美思想影响程度的加深,苏轼随遇而安的处世态度和自然率真的艺术追求日益明朗化。”
此外,段永强《论苏轼凤翔时期的写景记游诗》(《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06期)、徐洁《苏轼的文艺美学思想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启示》(《中国校外教育》2011年第09期)、高健龙《浅析道家思想对苏轼人生的影响》(《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第08期)等众多论文也从不同方面对苏轼艺术思想进行了研究,各具特色,这里不一一列举。
二.关于苏轼诗词中的人生哲理的分析
张美丽《从苏轼诗词看苏轼天地人生之境界》(《山西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03期)将苏轼诗词中的人生哲理称之为苏轼的天地境界,指出正是由于这种境界,才使他的诗词写得极为旷达。文章还认为,苏轼诗词所揭示的人生哲理即使自己得到了升华,更影响了与他同时和后世的一代又一代人,直到今天,“依然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并成为人们一生用心认真学习的典范。”而文俊萍《苏轼诗词中的人生哲理》(《文学界(理论版)》2012年第05期)则直接将苏轼称为“哲学家”,说他“是蜀学的代表,其哲学的原点在于情本论。”文章还对其诗词进行了划分,认为“他的诗词中不仅大部分含有发人深省的哲理,更有一部分以表达哲理为主。”此外,文章更对苏轼诗词中的自然物和揭示的人生哲理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苏轼常常借助自然物的力量,彰显人生的真谛,从而进一步表现:自然物与人生哲理的和谐。”这一观点。
如果说前两篇文章侧重于对苏轼诗词的人生哲理本身及其影响的研究,那么邱红的《苏轼黄州诗词中的“如梦人生”》(《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8年第11期)则侧重于对苏轼诗词中人生哲理的形成的研究。该文认为,“如梦人生,人生如梦”,是苏东坡对人生哲理的界定,也是苏东坡黄州时期人生哲理的核心。苏轼这种人生的态度的形成主要在黄州时期,因此,“他在黄州期间感叹‘人生如梦’的诗词特别多。”同时,文章又不局限于对形成的研究,将苏祠中的人生感喟归结为“苏词中传达的独特的人生态度”。
当然,对苏轼诗词中蕴含的人生哲理的研究远不止这些,另外,一些对苏词进行具体研究的论文也如泉水般涌现,揭示了独特的“苏轼哲学”。
三.关于苏轼对词的创新性贡献的简析
李汉南的《简析苏轼对词的创新性贡献》(《青年文学家》2011年第20期)一文是这样分析苏轼对词的创新性贡献的:“北宋一代文豪苏轼,以其多方面的成就在文学史上占有特殊地位。从文学发展的角度看,当以他的词对后世的影响最为深远。苏轼对宋词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全面改革,从内容到风格,从用调到音律,都打破了词的狭隘的传统观念。苏轼词作的创新,促进了词体革新,苏词从风格上、题材上、立意上、手法上大胆创新,极大拓展了词的意境和表现力。”乔长阜也对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的《从苏轼的词论看他的词体革新》(《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第04期)一文从苏轼的词论入手,分析了他的词体革新,从而揭示了苏轼对词的创新性贡献。文章认为,苏轼在创建豪放词风的同时,破“柳七郎风味”也是他词体革新的重要方面;他所崇尚和要创立的是以“豪放”为主的词风;以诗歌的标准要求词,以写诗的笔力写词,则是他进行词体革新的主要途径。文章如此总结苏轼的贡献:“苏轼的词体革新在宋代以至中国古代词学理论发展史上具有开创意义。”
2007-2012年苏轼研究,已经达到了相当的广度和深度,不仅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有了更深入细致的思考,而且开辟了新的领域,提出了不少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今后,寻找新的角度和切入点,运用新理论和新方法,将成为未来苏轼研究迈向一个新台阶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