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3)

合集下载

2-5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2021-2022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讲义(苏科版)(解析版)

2-5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2021-2022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讲义(苏科版)(解析版)

第2章轴对称图形2.5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课程标准课标解读1. 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并能利用它证明两个角相等、两条线段相等以及两条直线垂直.2. 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3. 熟练运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进行推理和计算.1.理解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2.掌握等边对等角的性质3.掌握“三线合一”的性质知识点01 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其中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边叫做底,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做底角.如图所示,在△ABC中,AB=AC,则它叫等腰三角形,其中AB、AC为腰,BC为底边,∠A是顶角,∠B、∠C 是底角.【微点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且都等于45°.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只能为锐角,不能为钝角(或直角),但顶角可为钝角(或直角).∠A=180°-2∠B,∠B=∠C= .1802A︒-∠目标导航知识精讲【即学即练1】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5cm ,另一边长10cm ,则它的周长是( ) A .20cm B .25cmC .20cm 或25cmD .无法确定【答案】B 【分析】题目给出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长为5cm 和10cm ,而没有明确腰、底分别是多少,所以要进行讨论,还要应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验证能否组成三角形. 【详解】 解:分两种情况:当腰为5时,5+5=10,所以不能构成三角形;当腰为10时,5+10>10,所以能构成三角形,周长是:10+10+5=25cm . 故选:B .知识点02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作用性质1证明同一个三角形中的两角相等.是证明角相等的一个重要依据. 性质2用来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垂直关系等. 3.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顶角平分线或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直线是它的对称轴,通常情况只有一条对称轴. 【即学即练2】2.如图,ABC 面积为9,BP 平分ABC ∠,AP BP ⊥于点P ,连结CP ,则BPC △的面积为( )A .5B .4.5C .4D .3.5【答案】B 【分析】延长AP 交BC 于E ,根据已知条件证得△ABP△△EBP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P=PE ,得出S△ABP=S△EBP ,S△ACP=S△ECP ,推出S△PBC=12S△ABC . 【详解】解:延长AP 交BC 于E ,△BP 平分△ABC , △△ABP=△EBP , △AP△BP ,△△APB=△EPB=90°, 在△ABP 和△EBP 中,ABP EBP BP BPAPB EPB ∠=∠⎧⎪=⎨⎪∠=∠⎩, △△ABP△△EBP (ASA ), △AP=PE ,△S△ABP=S△EBP ,S△ACP=S△ECP , △S△PBC=12S△ABC=12×9=4.5, 故选:B .知识点03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1. 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定义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 【微点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是证明两条线段相等的重要定理,是将三角形中的角的相等关系转化为边的相等关系的重要依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是互逆定理.【即学即练3】3.如图,ABC 中,,BF CF 分别平分ABC ∠和ACB ∠,过点F 作//DE BC 交AB于点D ,交AC 于点E ,那么下列结论:△DFB DBF ∠=∠;△ECF EFC ∠=∠;△ADE 的周长等于BFC △的周长;△1902BFC A ∠=︒+∠.其中正确的有( )A .△△B .△△△C .△△△D .△△△【答案】C 【分析】△根据平分线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借助于等量代换可求出DBF DFB ∠=∠;△同理可得△的结论;△用特殊值法,当ABC ∆为等边三角形时,连接AF ,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角平分线定义和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便可得出BF AF CF ==,进而得BF CF AC +>,便可得出;ADE ∆的周长不等于BFC ∆的周长;△利用两次三角形的内角和,以及平分线的性质,进行等量代换,可求的BFC ∠和BAC ∠之间的关系式. 【详解】 解:△BF 是ABC ∠的角平分线,ABF CBF ∴∠=∠,又//DE BC ,CBF DFB ∴∠=∠,DBF DFB ∴∠=∠,故△正确;△同理ECF EFC ∠=∠,故△正确;△假设ABC ∆为等边三角形,则AB AB BC ==,如图,连接AF ,D BF D FB ∠=∠,ECF EFC ∠=∠,BD DF ∴=,EF EC =,ADE ∴∆的周长AD DF EF AE AD BD AE EC AB AC =+++=+++=+, F 是ABC ∠,ACB ∠的平分线的交点∴第三条平分线必过其点,即AF 平分BAC ∠, ABC ∆为等边三角形,60BAC BCA ABC ∴∠=∠=∠=︒, 30FAB FBA FAC FCA ∴∠=∠=∠=∠=︒, FA FB FC ∴==, FA FC AC +>, FB FC AC ∴+>,FB FC BC BC AC ∴++>+, FB FC BC AB AC ∴++>+,即BFC ∆的周长AD E >∆的周长,故△错误;△在ABC ∆中,180BAC ABC ACB ∠+∠+∠=︒⋯(1), 在BFC ∆中180CFB FBC FCB ∠+∠+∠=︒, 即1118022CFB ABC ACB ∠+∠+∠=︒⋯(2),(2)2⨯-(1)得1902BFC BAC ∠=︒+∠,故△正确;故选C .考法0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性质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简称“三线合一”).【典例1】如图所示,OB 平分,CBA OC ∠平分ACB ∠,且//BC MN ,设18,16,12AB BC AC ===,则AMN 的周长为( )A .30B .33C .36D .39【答案】A 【分析】能力拓展根据BO 平分△CBA ,CO 平分△ACB ,且MN△BC ,可得出MO=MB ,NO=NC ,所以三角形AMN 的周长是AB+AC . 【详解】解:△BO 平分△CBA ,CO 平分△ACB , △△MBO=△OBC ,△OCN=△OCB , △MN△BC ,△△MOB=△OBC ,△NOC=△OCB , △△MBO=△MOB ,△NOC=△NCO , △MO=MB ,NO=NC , △AB=18,AC=12,△△AMN 的周长=AM+MN+AN=AB+AC=18+12=30. 故选:A .考法02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判定方法:在同一三角形中,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在同一三角形中,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简称:在同一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 【典例2】如图,C 为线段AB 上一动点(不与点A ,B 重合),在AB 同侧分别作等边ACD △和等边,BCE AE 与BD 交于点F ,AE 与CD 交于点G ,BD 与CE 交于点H ,连接GH .以下四个结论:△EAB BDC ∠=∠;△CGH 为等边三角形;△60FGH FHG ∠+∠=︒;△AC DH =.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A 【分析】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以得出△ACE△△DCB ,就可以得出△CAE =△CDB ,通过证明△ACG△△DCH 就可以得出CG =CH ,AG=DH ,可以得出△GCH 是等边三角形,再判断AC 与DH 的大小关系,求出△DFG=△GCA=60°,利用外角定理即可得到60FGH FHG ∠+∠=︒. 【详解】△△ACD 和△BCE 是等边三角形,△AD =AC =CD ,CE =CB =BE ,△ACD =△BCE =60°. △△ACB =180°, △△DCE =60°. △△DCE =△BCE .△△ACD +△DCE =△BCE +△DCE , △△ACE =△DCB .在△ACE 和△DCB 中,AC DC ACE DCB CE CB =⎧⎪∠=∠⎨⎪=⎩,△△ACE△△DCB (SAS ), △CAE CDB ∠=∠即EAB BDC ∠=∠,△正确;在△ACG 和△DCH 中,60ACG DCH AC DC CAG CDH ∠=∠=︒⎧⎪=⎨⎪∠=∠⎩,△△ACG△△DCH (ASA ), △GC=HC,AG=DH 又△GCH=60°,△CGH 为等边三角形,△正确; 又AC≠AG ,△DH≠AC ,△错误;△△GAC+△ACG+△AGC=180°,△GDF+△DFG+△DGF=180° 又△AGC=△DGF ,△GAC=△GDF △△DFG=△ACG=60°又△DFG=FGH FHG ∠+∠, △60FGH FHG ∠+∠=︒,△正确; 故选A .题组A 基础过关练1.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6cm ,一边为6cm ,则腰长为( )分层提分A.6cm B.10cm C.10cm或6cm D.以上都不对【答案】B【分析】题中给出了周长和一边长,而没有指明这边是否为腰长,则应该分两种情况进行分析求解.【详解】解:△当6cm为腰长时,则腰长为6cm,底边=26-6-6=14cm,因为14>6+6,所以不能构成三角形;△当6cm为底边时,则腰长=(26-6)÷2=10cm,因为6-6<10<6+6,所以能构成三角形;故腰长为10cm.故答案为:B.2.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cm,8cm,则该三角形的周长为()A.16cm B.20cm C.16cm或20cm D.以上都不对【答案】B【分析】根据题意得出两种情况,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看看能否组成三角形,再求出周长即可.【详解】解:当等腰三角形的三边长是4cm,4cm,8cm时,4+4=8,不符合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此时不能组成三角形;当等腰三角形的三边长是4 cm,8 cm,8 cm时,符合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此时能组成三角形,三角形的周长是4+8+8=20(cm),所以该三角形的周长是20 cm,故选:B.3.下列关于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是等腰三角形B.三个角都相等C.三条边都相等D.只有一条对称轴【答案】D【分析】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依次分析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A、等边三角形也是等腰三角形,原说法正确,故此选项不合题意;B、等边三角形三个角都相等,原说法正确,故此选项不合题意;C、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原说法正确,故此选项不合题意;D 、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原说法错误,故此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4.已知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为4cm ,则斜边的长为( ) A .8 cm B .6 cmC .4 cmD .2 cm【答案】A 【分析】根据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可求得斜边长. 【详解】解:△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为4cm , △斜边长为8cm . 故选:A .5.已知ABC ∆中,3,60,AC AB C ==∠=︒则ABC ∆的周长等于( )A B .3 C .6 D .9【答案】D 【分析】判断ABC 为等边三角形即可求出其周长.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ABC 为等边三角形, △ABC 的三条边相等且等于3, △ABC 的周长为33=9⨯. 故选:D .6.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7cm 和3cm .那么它的第三边的长是( ) A .3cm B .4cmC .7cmD .3cm 或7cm【答案】C 【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腰的情况分类讨论,然后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解:若7cm 为等腰三角形的腰长, △3+7>7△3cm 、7cm 、7cm 能构成三角形,故符合题意; 若3cm 为等腰三角形的腰长, △3+3<7△3cm 、3cm 、7cm 不能构成三角形,故不符合题意; 综上:它的第三边的长是7cm 故选C .7.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100︒,则它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是( ) A .50︒ B .40︒C .10︒D .80︒【答案】A 【分析】根据题意先画出图形,由题意可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100°,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40B ACB ∠=∠︒,由CD BD ⊥,可得90B BCD ∠+∠=︒,则BCD ∠可得.【详解】 如图:△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为100°,△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100°,即100BAC ∠=︒, △△ABC 是等腰三角形, △AB=AC ,△=40B ACB ∠=∠︒, △CD BD ⊥, △90D ∠=︒, △90B BCD ∠+∠=︒,△90904050BCD B ∠=︒-∠=︒-︒=︒, 故选:A .题组B 能力提升练1.下列命题的逆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 A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B .等边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C .若两个角是直角,则它们相等 D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答案】A 【分析】先写出逆命题,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定义、全等三角形的判定逐项判断即可得. 【详解】A 、逆命题: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此逆命题是真命题,此项符合题意;B 、逆命题:锐角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此逆命题是假命题,此项不符题意;C 、逆命题:若两个角相等,则它们是直角, 此逆命题是假命题,此项不符题意;D 、逆命题:三个角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 此逆命题是假命题,此项不符题意; 故选:A .2.已知等边ABC 的边长为3,点E 在直线AB 上,点D 在直线CB 上,且ED EC =,若6AE =,则CD 的长为( ) A .6 B .9C .3或6D .3或9【答案】D 【分析】△E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时,过E 点作EF CD ⊥于F ,△当E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时,过E 点作EF CD ⊥于F ,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求出BE 长和60ABC ∠=︒,解直角三角形求出BF ,求出CF ,即可求出答案. 【详解】解:点E 在直线AB 上,6AE =,点E 位置有两种情况: △E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时,过E 点作EF CD ⊥于F ,ABC ∆是等边三角形,ABC ∆的边长为3,6AE =,633BE ∴=-=,60ABC∠=︒,60EBF ∴∠=︒,30BEF ∴∠=︒,1322BF BE ∴==, 39322CF ∴=+=, ED EC =,CF DF ∴=,9292CD ∴=⨯=;△如图2,当E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时,过E 点作EF CD ⊥于F ,ABC ∆是等边三角形,ABC ∆的边长为3,6AE =,639BE ∴=+=,60ABC∠=︒,60EBF ∴∠=︒,30BEF ∴∠=︒,1922BF AE ∴==, 93322CF ∴=-=, ED EC =,CF DF ∴=,3232CD ∴=⨯=;C=或3,即9故选:D.3.下列命题是假命题的是()A.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B.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C.有一个外角是12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D.有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答案】D【分析】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外角的定义、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依次判断即可.【详解】解: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所以A选项为真命题,不符合题意;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所以B选项为真命题,不符合题意;有一个外角是120°的等腰三角形,与它相邻的内角等于60°,是等边三角形,所以C选项为真命题,不符合题意;有两边和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所以D选项为假命题,符合题意;故选:D.4.下列命题中,假命题是()A.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B.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C.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D.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答案】C【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概念、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判断即可.【详解】解:A、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本选项说法是真命题;B、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本选项说法是真命题;C、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本选项说法是假命题;D、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本选项说法是真命题;故选:C.5.等腰ABC中,过点B的直线BD分ABC为两个等腰三角形,则顶角为_____度.【答案】36°或1807或90°或108°【分析】根据题意分四种情况画出图形,结合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进行求解.【详解】解:△ABC中,AB=AC,若AD=BD,BC=BD,△△A=△ABD,△BDC=△C,则△C=△BDC=2△A,△△A+△ABC+△C=△A+2△A+2△A=180°,△△A=36°;若AD=BD,BC=CD,△△A=△ABD,△CBD=△CDB,则△CDB=2△A,△△A+△ABC+△C=△A+△A+2△A+3△A=180°,△△A=1807︒;若AD=BD ,AD=CD , △△B=△C=△BAD=△CAD , △△BAC+△ABC+△C=180°, △△BAD=△CAD=45°, △△BAC=90°;若AD=BD ,AC=CD ,△△B=△BAD ,△CAD=△CDA ,则△CDA=2△BAD ,△C=180°-2△CAD=180°-4△BAD , △△B=△C ,△△BAD=180°-4△BAD , △△BAD=36°,△△BAC=3△BAD=108°;故答案为:36°或1807︒或90°或108°. 6.已知在ABC 中,16C ∠=︒且为最小的内角,过顶点B 的一条直线把这个三角形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则B∠=_______︒【答案】123°或132°或90°或48°【分析】根据题意作图,结合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情况讨论即可求解.【详解】解:如图,若BC=CD,AD=BD,由题意可得:△DBC=△BDC=(180°-△C)÷2=82°,△△ABD=△BAD=12△BDC=41°,△△ABC=△ABD+△DBC=123°,△△ADB=180°-82°=98°,则在BC=CD的前提下只有AD=BD;如图,若CD=BD,AB=BD,由题意可得:△DBC=△C=16°,△△ADB=2△C=32°,△△A=△ADB=32°,△ABD=180°-△A-△ADB=116°,△△ABC=△ABD+△DBC=132°,符合最小的内角为△C=16°,如图,若BD=CD,AB=AD,则△C=△DBC=16°,△△ADB=△ABD=2△C=32°,△△A=180°-2×32°=116°,△△ABC=△ABD+△DBC=48°;如图,若BD=CD,AD=BD,△△ADB=2△C=2△DBC=32°,△△A=△ABD=(180°-32°)÷2=74°,△△ABC=△ABD+△DBC=90°;若BD=BC,则△C=△CDB=16°,△△ADB=180°-△CDB=164°,则只能满足AD=BD,△△A=12△CDB=8°,即△A<△C,不满足;综上:△ABC 的度数为123°或132°或90°或48°. 故答案为:123°或132°或90°或48°.7.如图,在四边形ABDE 中,C 是BD 的中点,3AB =,4BD =,5DE =,若120ACE ∠=︒,则线段AE 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_.【答案】10 【分析】作B 关于AC 的对称点F ,D 关于EC 的对称点G ,连接AF ,FC ,CG ,EG ,FG .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解决问题即可. 【详解】解:作B 关于AC 的对称点F ,D 关于EC 的对称点G ,连接AF ,FC ,CG ,EG ,FG ,如图所示:△C 是BD 边的中点, △CB=CD=12BD=2, △点B 、点F 关于AC 对称,△CF=CB=2,AF=AB=3,△BCA=△FCA . 同理CD=CG=2,ED=EG=5,△DCE=△GCE , △CG=CF=2, △△ACE=120°,△△BCA+△DCE=180°-120°=60°. △△FCA+△GCE=60°. △△FCG=60°.△△FGC 是等边三角形. △FG=2,△AE≤AF+FG+EG=3+2+5=10,△当A 、F 、G 、E 共线时,AE 的值最大2,最大值为10, 故答案为:10.题组C 培优拔尖练1.如图,在等腰ABC 中,AB AC =,120BAC ∠=︒,AD BC ⊥于点D ,点P 是CA 延长线上一点,点O 在AD 延长线上,OP OB =,下面的结论:△30APO OBD ∠-∠=︒;△BPO △是正三角形;△AB AP AO -=;△2BOC AOBP S S =四边形△,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答案】C 【分析】由题意易得OB=OC ,则有△OBD=△OCD ,△APO=△OCP ,进而根据角的关系可证△,然后可得△PBO=△PBA+△APO ,由三角形内角和可得△OPB=60°,可判断△,在AB 上找一点E ,使AE=AP ,连接PE ,延长AO ,在AO 的延长线上找一点F ,使AF=AB ,连接BF ,由此可得AP=PE=AE ,△APE=60°,进而可证△BPE△△OPA ,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判断△,最后根据等积法及三角形全等的性质与判定可判断△. 【详解】解:△AB AC =,AD BC ⊥,120BAC ∠=︒, △BD=DC ,△ACB=△ABC=30°, △OB=OC , △△OBD=△OCD , △OB=OP , △OC=OP , △△APO=△OCP ,△△OCP -△OCB=△ACB=30°,△30APO OBD ∠-∠=︒,故△正确; △OP=OB , △△OPB=△PBO ,△△PBO=△PBA+△ABD+△OBC=△PBA+30°+△APO -30°, △△PBO=△PBA+△APO ,△在△ABC 中,△BAC+△ABC+△ACB=180°,即△OPB+△APO+△PBA+△ABC+△ACB=180°, △2△OPB+60°=180°, △△OPB=60°,△△BPO 是正三角形,故△正确;在AB 上找一点E ,使AE=AP ,连接PE ,如图所示:△△PAE=60°,△△PAE 是等边三角形, △AP=PE=AE ,△APE=60°,△△BPE=△APB -△APE ,△OPA=△APB -△BPO , △△BPE=△OPA , △OP=BP ,△△BPE△△OPA (SAS ), △BE=AO , △AB -BE=AE , △AB -OA=AP ,△AB AP AO -=,故△正确;延长AO ,在AO 的延长线上找一点F ,使AF=AB ,连接BF , △△ABF 是等边三角形, △△ABF=60°,△△ABO+△OBF=60°,△ABO+△PBA=60°, △△PBA=△OBF ,△PB=OB ,AB=BF , △△APB△△FOB (SAS ), △AOBP S S =四边形△ABF ,如要证2BOC AOBP S S =四边形△,需证12OD AD =,由题意无法证明12OD AD =,故△错误; 所以正确的个数有3个; 故选:C .2.如图,在Rt ABC ∆中,90BAC ∠=︒,45C ∠=︒,AD BC ⊥于点D ,ABC ∠的平分线分别交AC 、AD 于E 、F 两点,M 为EF 的中点,AM 的延长线交BC 于点N ,连接EN ,下列结论:△AFE ∆为等腰三角形;△DF DN =;△AN BF =;△EN NC ⊥.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答案】D 【分析】△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BAD=△CAD=△C=45°,再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可得到△AEF=△AFE ,可判断△AEF 为等腰三角形,于是可对△进行判断;求出BD=AD ,△DBF=△DAN ,△BDF=△ADN ,证△DFB△△DAN ,即可判断△△;连接EN ,只要证明△ABE△△NBE ,即可推出△ENB=△EAB=90°,由此可知判断△. 【详解】解:△等腰Rt△ABC 中,△BAC=90°,AD△BC , △△BAD=△CAD=△C=45°,BD=AD , △BE 平分△ABC , △△ABE=△CBE=12△ABC=22.5°, △△AEF=△CBE+△C=22.5°+45°=67.5°, △AFE=△FBA+△BAF=22.5°+45°=67.5°, △△AEF=△AFE ,△AF=AE ,即△AEF 为等腰三角形,所以△正确;△M 为EF 的中点, △AM△BE ,△△AMF=△AME=90°,△△DAN=90°−67.5°=22.5°=△MBN , 在△FBD 和△NAD 中FBD NAD BD ADBDF ADN ∠=∠⎧⎪=⎨⎪∠=∠⎩, △△FBD△△NAD (ASA ),△DF=DN ,AN=BF ,所以△△正确; △AM△EF ,△△BMA=△BMN=90°, △BM=BM ,△MBA=△MBN , △△MBA△△MBN , △AM=MN ,△BE 垂直平分线段AN , △AB=BN ,EA=EN , △BE=BE , △△ABE△△NBE , △△ENB=△EAB=90°, △EN△NC ,故△正确, 故选:D .3.如图,在Rt△ABC 中,△BAC =90°,AB =AC ,BF 平分△ABC ,过点C 作CF △BF 于F 点,过A 作AD △BF 于D 点.AC 与BF 交于E 点,下列四个结论:△BE =2CF ;△AD =DF ;△AD +DE =12BE ;△AB +BC =2AE .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A .只有△△△B .只有△△C .只有△△△D .只有△△【答案】A 【分析】适当做辅助线,构建三角形.延长CF 并交BA 延长线于H△证明△ABE△△ACH ,得到BE=CH ,又可证CH=2CF ,故可得BE =2CF△若要得到AD =DF ,则需要证明△AD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需要证明△DAF 为45°即可 △过E 作EM AF ⊥交AF 于点M ,证明△EM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EM MF =12AD DE AM EM AM MF AF CF BE +=+=+===△过E 作EN BC ⊥于点N ,证明2AE AE EN AE EC AC =+<+=,得到22AB BC AE BC AE +>+>,即可证明△错误. 【详解】△延长BA 、CF ,交于点H ,△,BF CH CBF HBF ⊥∠=∠ △BCH H ∠=∠ △BC BH = △2CH CF =△90ABE AEB ∠+∠=︒ 90FCE FEC ∠+∠=︒ AEB FEC ∠=∠ △ABF ACF ∠=∠△90BAF CAH ∠=∠=︒ AB AC = △BAE CAH ≌ △,2BE CH BE CF ==△由△知,F 为CH 中点,又CAH 为直角三角形 故12AF CH CF HF === △H FAH ∠=∠△,45BC BH HBC =∠=︒ △67.5H FAH ∠=∠=︒ △90HAC ∠=︒ △22.5FAC ∠=︒ 又BF 为HBC ∠的平分线 △22.5HBF ∠=︒ △67.5BAD ∠=︒△9067.522.5CAD ∠=︒-︒=︒45FAD FAC DAC ∠=∠+∠=︒在RT ADF 中,45DAF DFA ∠=∠=︒ △AD DF =△过E 作EM AF ⊥交AF 于点M ,由△知,CA 为△DAF 的平分线△,DE EM AD AM == △EM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EM MF =△12AD DE AM EM AM MF AF CF BE +=+=+=== △过E 作EN BC ⊥于点N ,可知AE EN =在RT ENC 中,EN EC <△2AE AE EN AE EC AC =+<+= 即2AE AC <,而AC AB = △2AE AB <故22AB BC AE BC AE +>+>△2AB BC AE +≠,故△错误,本题答案选A.4.如图,AD 为等腰△ABC 的高,其中△ACB =50°,AC =BC ,E ,F 分别为线段AD ,AC 上的动点,且 AE =CF , 当 BF +CE 取最小值时,△AFB 的度数为( )A .75°B .90°C .95°D .105°【答案】C 【分析】先构造△CFH 全等于△AEC ,得到△BCH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且FH=CE ,当FH+BF 最小时,即是BF+CE 最小时,此时求出△AFB 的度数即可. 【详解】解:如图,作CH△BC ,且CH=BC ,连接HB ,交AC 于F ,此时△BCH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且FH+BF 最小,△AC=BC ,△CH=AC,△△HCB=90°,AD△BC,△AD//CH,△△ACB=50°,△△ACH=△CAE=40°,△△CFH△△AEC,△FH=CE,△FH+BF=CE+BF最小,此时△AFB=△ACB+△HBC=50°+45°=95°.故选:C.5.如图,在△ABC中,AD为△BAC的平分线,BM△AD,垂足为M,且AB=5,BM=2,AC=9,则△ABC与△C 的关系为()A.△ABC=2△C B.△ABC=52△C C.14△ABC=△C D.△ABC=3△C【答案】D【分析】延长BM到E,证明△ABF△△AEM,利用线段长度推出△BCE是等腰三角形,再根据角度转换求出即可.【详解】证明:延长BM,交AC于E,△AD平分△BAC,BM△AD,△△BAM=△EAM ,△AMB=△AME 又△AM=AM , △△ABM△△AEM ,△BM=ME ,AE=AB ,△AEB=△ABE, △BE=BM+ME=4,AE=AB=5, △CE=AC -AE=9-5=4, △CE=BE ,△△BCE 是等腰三角形, △△EBC=△C ,又△△ABE=△AEB=△C+△EBC. △△ABE=2△C ,△△ABC=△ABE+△EBC=3△C. 故选D.6.如图在ABC 中,ABC ∠和ACB ∠的平分线交于点G ,过点G 作//EF BC 交AB 于E ,交AC 于F ,过点G 作GD AC ⊥于D ,下列四个结论: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个. △EF BE CF =+;△90BGC A ∠=︒+∠;△点G 到ABC 各边的距离相等; △设GD m =,AE AF n +=,则AEF S mn =△;△AEF 的周长等于+AB AC 的和.A .1B .2C .3D .4【答案】C 【分析】△根据△ABC 和△ACB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G 可得出△EBG=△CBG ,△BCG=△FCG ,再由EF△BC 可知△CBG=△EGB ,△BCG=△CGF ,故可得出BE=EG ,GF=CF ,由此可得出结论;△先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出△GBC+△GCB=12(△ABC+△ACB ),再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出结论;△根据三角形角平分线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连接AG ,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出结论;△根据BE=EG ,GF=CF ,进行等量代换可得结论.【详解】解:△△△ABC和△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G,△△EBG=△CBG,△BCG=△FCG.△EF△BC,△△CBG=△EGB,△BCG=△CGF,△△EBG=△EGB,△FCG=△CGF,△BE=EG,GF=CF,△EF=EG+GF=BE+CF,故△正确;△△△ABC和△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G,△△GBC+△GCB=12(△ABC+△ACB)=12(180°-△A),△△BGC=180°-(△GBC+△GCB)=180°-12(180°-△A)=90°+12△A,故△错误;△△△ABC和△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G,△点G也在△BAC的平分线上,△点G到△ABC各边的距离相等,故△正确;△连接AG,作GM△AB于M,如图所示:△点G是△ABC的角平分线的交点,GD=m,AE+AF=n,△GD=GM=m,△S△AEF=12AE•GM+12AF•GD=12(AE+AF)•GD=12nm,故△错误.△△BE=EG,GF=CF,△AE+AF+EF=AE+AF+EG+FG=AE+AF+BE+CF=AB+AC,即△AEF的周长等于AB+AC的和,故△正确,故选:C.7.如图,等腰ABC的底边BC长为4cm,面积为216cm,腰AC的垂直平分线EF交AC于点E,交AB 于点F,D为BC的中点,M为直线EF上的动点.则CDM周长的最小值为()A.6cm B.8cm C.9cm D.10cm【答案】D【分析】连接AD,AM,由于△ABC是等腰三角形,点D是BC边的中点,故AD△BC,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AD的长,再根据EF是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可知,点A关于直线EF的对称点为点C,MA=MC,推出MC+DM=MA+DM≥AD,故AD的长为BM+MD的最小值,由此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连接AD,MA.△△ABC是等腰三角形,点D是BC边的中点,△AD△BC,△S△ABC=12BC•AD=12×4×AD=16,解得AD=8 cm,△EF是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MA=MC,△MC+DM=MA+DM≥AD,△AD的长为CM+MD的最小值,△△CDM的周长最短=(CM+MD)+CD=AD+12BC=8+12×4=10(cm).故选:D.。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解析版)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解析版)

2.5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一、单选题1.如图,l∥m ,等边∥ABC 的顶点A 在直线m 上,则∥α=( )A .10°B .20°C .30°D .40°【答案】B【解析】过B 点作BF∥l ,如图,∥BF∥l ,∥∥CBF=40°,∥l∥m ,∥BF∥m ,∥∥ABF=α,∥∥ABC 是等边三角形∥∥ABC=60°=∥CBF+∥ABF ,∥α=20°,故选:B .2.如图,在ABC 中,AB AC =,AD 为BC 边上的中线,25B ∠=︒,则BAD ∠的度数为().A .55°B .65°C .75°D .45°【答案】B【解析】∥AB=AC ,AD 是BC 边上的中线,∥AD∥BC ,∥BAD=∥CAD ,∥∥B+∥BAD=90°,∥∥B=25°,∥∥BAD=65°,故选:B .3.如图,∥ABC 中,AB 的垂直平分线交BC 边于点E ,AC 的垂直平分线交BC 边于点N ,若∥BAC =70°,则∥EAN 的度数为( )A .35°B .40°C .50°D .55° 【答案】B【解析】70BAC ∠=︒,18070110B C ∴∠+∠=︒-︒=︒, AB 的垂直平分线交BC 于点E ,AC 的垂直平分线交BC 于点N ,EA EB NA NC ∴==,,EAB B NAC C ∴∠=∠∠=∠,,BAC BAE NAC EAN B C EAN ∴∠=∠+∠-∠=∠+∠-∠,1107040EAN B C BAC ∴∠=∠+∠-∠=︒-︒=︒,故选:B .4.如图,在∥ABC 中,AD∥BC ,垂足为D ,EF 垂直平分AC ,交AC 于点F ,交BC 于点E ,BD =DE ,若∥ABC 的周长为26cm ,AF =5cm ,则DC 的长为( )A .8cmB .7cmC .10cmD .9cm【答案】A 【解析】解:∥AD∥BC ,BD =DE ,EF 垂直平分AC ,∥AB =AE =EC ,∥∥ABC 周长26cm ,AF =5cm ,∥AC=10(cm),∥AB+BC=16(cm),∥AB+BE+EC=16(cm),即2DE+2EC=16(cm),∥DE+EC=8(cm),∥DC=DE+EC=8(cm),故选:A.5.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D为AB的中点,DE∥AC于点E,EF//AB交BC于点F,已知AE=5,则∥EFC的周长为()A.60B.45C.30D.15【答案】B【解析】解:∥∥ABC是等边三角形,∥∥A=60°,∥DE∥AC,∥∥ADE=30°,∥AD=2AE=2×5=10,∥D为AB的中点,∥AB=2AD=20,∥AC=AB=20,∥EC=AC﹣AE=15,∥EF∥AB,∥∥EFC=∥B=60°,∥FEC=∥A=60°,∥∥EFC是等边三角形,∥∥EFC的周长=3EC=3×15=45.故选:B.6.如图,是四张形状不同的纸片,用剪刀沿一条直线将它们分别剪开(只允许剪一次),不能够得到两个等腰三角形纸片的是()A.B.C.D.【答案】B【解析】如图所示,∥ACD和∥BCD都是等腰三角形;如图所示,∥ABC不能够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如图所示,∥ACD和∥BCD都是等腰三角形;如图所示,∥ACD和∥BCD都是等腰三角形;故选B.7.如图,将两个全等的有一个角为30°的直角三角形拼成如下图形,其中两条长直角边在同一直线上,则图中等腰三角形的个数是( )A .4B .3C .2D .1【答案】B【解析】如图,∥将两个全等的有一个角为30°的直角三角形拼在一起,其中两条较长直角边在同一条直线上. ∥EF∥DG ,∥E=∥D=60°,∥∥ENM=∥D=60°,∥MGD=∥E=60°,∥EM=NM=EN ,DM=GM=DG ,∥∥MEN ,∥MDG 是等边三角形.∥∥A=∥B=30°,∥MA=MB ,∥∥ABM 是等腰三角形.∥图中等腰三角形有3个.故选:B .8.如图,∥ABC 中,AB AC =,D 是BC 中点,下列结论,不一定正确的是( )A .AD BC ⊥B .AD 平分BAC ∠ C .2AB BD = D .B C ∠=∠【答案】C 【解析】解:∥AB=AC ,∥∥B=∥C ,∥AB=AC ,D 是BC 中点,∥AD 平分∥BAC ,AD∥BC ,所以,结论不一定正确的是AB=2BD .故选:C .二、填空题9.如图,在∥ABC 中,AB=AC ,BD∥AC ,CE∥AB ,D 、E 为垂足,BD 与CE 交于点O ,则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_________对.【答案】3【解析】解:有3对:理由是∥AB=AC ,∥∥ABC=∥ACB ,∥BD∥AC ,CE∥AB ,∥∥BDC=∥BEC=90°,∥BC=BC ,∥∥BEC∥∥BDC ,∥∥ADB=∥AEC ,∥A=∥A ,AB=AC ,∥∥ADB∥∥AEC ,∥AD=AE ,∥BE=DC ,∥∥EOB=∥DOC ,∥BEC=∥BDC ,∥∥BEO∥∥CDO ,故答案为3.10.如图,线段AB BC ,的垂直平分线12,l l 交于点O .若35B ︒∠=,则AOC ∠=__________︒【答案】70【解析】解:连接BO 并延长,如图:线段AB BC ,的垂直平分线12,l l 交于点O∥AO=OB=OC∥A=∥ABO ,∥C=∥CBO∥∥A+∥C=∥ABC=35°∥70AOC AOD COD A ABO C CBO A C ABC ∠=∠+∠=∠+∠+∠+∠=∠+∠+∠=故答案为:7011.如图,在ABC 中,AB AC =,50A ∠=︒,AB 的垂直平分线MN 交AC 于D 点,连接BD ,则DBC ∠的度数是________.【答案】15°【解析】∥AB=AC ,∥A=50∥,∥ ∥ABC=12(180∥−∥A)=12(180∥−50∥)=65∥, ∥MN 垂直平分线AB ,∥AD=BD ,∥ ∥ABD=∥A=50∥,∥ ∥DBC=∥ABC−∥ABD=65∥−50∥=15∥.故答案为:15∥.12.如图,∥ABD ,∥ACE 都是等边三角形,BE 和CD 交于O 点,则∥BOC=__________度.【答案】120【解析】∥∥ABD 、∥ACE 都是正三角形,∥AD=AB ,AC=AE ,∥DAB=∥CAE=60°,∥∥DAC=∥BAE ,∥∥ADC∥∥ABE(SAS),∥∥ADC=∥ABE ,∥∥DAB=∥BOD=60°,∥BOC=180-∥BOD=120°,故答案为:12013.已知:如图所示,点D 在BC 的延长线上,120ACD AB AC ︒∠==,,则ABC ∆的形状为___________【答案】等边三角形【解析】解:∥点D 在BC 的延长线上,120ACD ︒∠=,∥60ACB ︒∠=,∥AB AC =,∥∥ABC 的形状为等边三角形.故答案为:等边三角形.14.如图,在ABC 中,BO ,CO 分别是ABC ∠和ACB ∠的平分线,过O 点的直线分别交AB 、AC 于点D 、E ,且//DE BC .若68==,AB cm AC cm ,则ADE 的周长为________.【答案】14cm【解析】DE BC ∥,DOB OBC ∴∠=∠,又BO 是ABC ∠的平分线,DBO OBC ∴∠=∠,DBO DOB ∴∠=∠,BD OD ∴=,同理:OE EC =,ADE ∴的周长14 AD OD OE AE AD BD AE EC AB AC cm ====+++++++.15.在Rt∥ABC 中,∥B=90°,AC=16,BC=8,那么∥C=______度.【答案】60°【解析】∥Rt∥ABC 中,∥B=90°,AC=16,BC=8, ∥BC=12AC , ∥Rt∥ABC 中,∥B=90°,∥∥A=30°,∥∥C=90°-∥A=60°.故答案为:6016.如图,在ABC ∆中,AB AC =,D 是BC 的中点,DE AC ⊥,垂足为E ,50BAC ∠=︒,则ADE ∠的度数是______.【答案】65【解析】∥AB =AC ,D 为BC 的中点,∥∥BAD =∥CAD ,∥∥BAC =50°,∥∥DAC =25°,∥DE∥AC ,∥∥ADE =90°−25°=65°,故答案为65°.17.等腰直角ABC 中,90ACB ∠=︒,AH HG ⊥,BG HG ⊥,12HG =,4AH =,则BG =________.【答案】8【解析】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且90ACB ∠=︒,BC CA ∴=,90BCG ACH ∠+∠=︒,,A BG HG H HG ⊥⊥,90G H ∴∠=∠=︒,90BCG CBG ∠∴∠+=︒,CBG ACH ∴∠=∠,在BCG 和CAH 中,G H CBG ACH BC CA ∠=∠⎧⎪∠=∠⎨⎪=⎩,()BCG CAH AAS ∴≅,,CG AH BG CH ∴==,12,4H HG A ==,1248BG CH HG CG HG AH ∴==-=-=-=,故答案为:8.18.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 中,BD=CE,AD,BE 交于点F,则AFE ∠=_________;【答案】60°【解析】解:在等边∥ABC 中,AB=BC ,∥ABC=∥C=60°,在∥ABD 和∥BCE 中,∥60AB BC ABC C BD CE =⎧⎪∠=∠=︒⎨⎪=⎩,∥∥ABD∥∥BCE (SAS ),∥∥BAD=∥CBE ,在∥ABF 中,∥AFE=∥BAD+∥ABF=∥CBE+∥ABF=∥ABC=60°,即∥AFE=60°.故答案为:60°.三、解答题19.如图,已知ABC 中,AB AC =.M 是BC 的中点,D 、E 分别是AB 、AC 边上的且AD AE =. 求证:MD ME =.【答案】见详解【解析】∥AB AC =,∥∥B=∥C ,∥M 是BC 的中点,∥BM=CM ,又∥AD AE =,∥AB -AD=AC -AE ,即BD=CE ,∥∆BDM∥∆CEM ,∥MD ME =.20.如图,点D ,E 在ABC 的边AB 上,,,8CA CB CD CE AE ===,求BD 的长.【答案】8BD =【解析】解:如图,过C 作CM AB ⊥,垂足为M .∥AC BC =,CD CE =,且CM AB ⊥,∥,==AM BM DM EM ,∥+=+AM EM BM DM ,∥AE BD =.∥8AE =,∥8BD =.21.如图,在Rt ABC △和Rt BAD △中,AB 为斜边,AC BD =,BC 、AD 相交于点E .(1)请说明AE BE =的理由;(2)若45=︒∠AEC ,1AC =,求CE 的长.【答案】(1)见解析;(2)CE=1.【解析】(1)证明:在Rt ACE 和Rt BDE △中,∥AEC ∠与BED ∠是对顶角,∥AEC BED ∠=∠.∥90C D ∠=∠=︒,AC BD =,∥Rt ACE ∥Rt BDE △(AAS ).∥AE BE =.(2)∥45=︒∠AEC ,90C ∠=︒,∥45CAE ∠=︒,∥AEC CAE ∠=∠ ,∥1CE AC ==.22.如图,ABC ∆为等边三角形,BD 平分ABC ∠交AC 于点D ,//DE BC 交AB 于点E . (1)求证:ADE ∆是等边三角形.(2)求证:12AE AB =.【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解析】(1)∥∥ABC 为等边三角形,∥∥A=∥ABC=∥C=60°.∥DE∥BC ,∥∥AED=∥ABC=60°,∥ADE=∥C=60°.∥∥ADE 是等边三角形(2)∥∥ABC 为等边三角形,∥AB=BC=AC .∥BD 平分∥ABC , ∥AD=12AC ∥∥ADE 是等边三角形,∥AE=AD . ∥AE=12AB . 23.已知ABC 中,90BAC ∠=︒,AB AC =,E 为BC 边上一点,过E 点的直线交AB 及AC 延长线于D 、F 两点,DE AE =.(1)求证DE EF =;(2)求证BD CF =;(3)若5BE =,3CE =,请直接写出CEF △的面积.【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3)1.5.【解析】证明:(1),ED EA =,EDA EAD ∴∠=∠90BAC ∠=︒,90,EAD EAC EDA F ∴∠+∠=︒=∠+∠,EAC F ∴∠=∠,EA EF ∴=.ED EF ∴=(2)如图,过D 作//DM AC 交BC 于M ,DMB ACB ∴∠=∠,EDM F ∠=∠,AB AC =,B ACB ∴∠=∠,B DMB ∴∠=∠,DB DM ∴=,在EDM △与EFC 中,EDM F DE FEDEM FEC ∠=∠⎧⎪=⎨⎪∠=∠⎩()EDM EFC ASA ∴≌,DM FC ∴=.BD CF ∴=(3)过D 作DP BC ⊥于P ,,90AB AC BAC =∠=︒,DB DM =,45B DMB ∴∠=∠=︒,45BDP MDP ∴∠=∠=︒,=BP MP DP ∴=,EDM EFC ≌,3EM EC ∴==,5BE =,2BM ∴=,1DP ,1131 1.522DME S ME DP ∴==⨯⨯=,1.5.CEF S ∴=24.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BP 平分ABC ∠交AC 于点P ,延长BC 到点Q ,使得CP CQ =.(1)请用尺规作图的方法,过点P 作PM BQ ⊥,垂足为M ;(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2)求证:BM QM =.【答案】(1)答案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解析】(1)解:如图,(2)证明:∥∥ABC是等边三角形,BP平分∥ABC,∥P是AC的中点(三线合一)∥∥ABC=2∥PBC,∥CP=CQ,∥∥Q=∥CPQ.又∥∥ACB=∥Q+∥CPQ,∥∥ACB=2∥Q,又∥∥ABC=∥ACB,∥2∥PBC=2∥Q,∥∥PBC=∥Q,∥PB=PQ.∆是等腰三角形,∥PBQ又∥PM∥BQ,∥BM=QM.25.如图,∥ACB和∥DCE均为等腰三角形,∥ACB=∥DCE=90°,点A,D,E在同一条直线上,连接BE.(1)求证:AD=BE;(2)若∥CAE=15°,AD=4,求AB的长.【答案】(1)见解析;(2)8【解析】(1)∥ACB和∥DCE均为等腰三角形,∥ACB=∥DCE=90°,∴∠=∠,ADC BCE在ACD △与BCE 中,AC BC ACD BCE DC EC =⎧⎪∠=∠⎨⎪=⎩()ACD BCE SAS ∴≌,AD BE ∴=;(2)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45ABC ∴∠=︒,由(1)可知,15CAE CBE ∠=∠=︒,4BE AD ==,451560ABE ABC CBE ∴∠=∠+∠=︒+︒=︒,90ABE ACB ∴∠=∠=︒,则在Rt AEB 中,30EAB ∠=︒,28AB BE ∴==.26.如图,已知∥ABC 是等边三角形,D 、E 分别是BC 、AC 边上的点,且BD CE =,AD 、BE 相交于点P .(1)求证:AD BE =;(2)求出APE ∠ 的度数.【答案】(1)见解析;(2)60°.【解析】(1)∥∥ABC 是等边三角形,∥AB=BC=AC ,∥ABC=∥BAC=∥C=60°,在∥ABD 和∥BCE ,AB BC ABD C BD CE ⎧⎪∠∠⎨⎪⎩=== ,∥∥ABD∥∥BCE (SAS ),∥AD=BE.(2)∥∥ABD∥∥CBE,∥∥BAD=∥CBE,∥∥ABP+∥CBE=∥ABD=60°,∥∥ABP+∥BAD=60°,∥∥APB=180°-60°=120°.=180°-120°=60°.∥APE27.如图,∥ABC中,AB=AC,∥A=36°,AC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E,D为垂足,连接EC.(1)求∥ECD的度数;(2)若CE=5,求BC长.【答案】(1)∥ECD=36°;(2)BC长是5.【解析】解:(1)∥DE垂直平分AC,∥CE=AE,∥∥ECD=∥A=36°;(2)∥AB=AC,∥A=36°,∥∥B=∥ACB=72°,∥∥BEC=∥A+∥ECD=72°,∥∥BEC=∥B,∥BC=EC=5.。

初中数学知识点精讲精析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

初中数学知识点精讲精析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

2.5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学习目标1.知道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及其相关性质;2.经历“折纸、画图、观察、归纳”的活动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概括能力,感受分类、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3.会用“因为……所以……理由是……”等方式来进行说理,进一步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提高演绎推理的能力。

知识详解1. 等腰三角形的定理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顶角平分线所在直线是它的对称轴,等腰三角形是以底边的垂直平分线为对称轴的轴对称图形。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这就是说,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

)2.三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或正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定理: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4.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揭示了三角形中边相等与角相等之间的关系,由两边相等推出两角相等,是今后证明两角相等常用的依据之一。

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顶角的平分线“三线合一”的性质是今后证明两条线段相等,两个角相等以及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重要依据。

5.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揭示了三角形中角与边的转化关系,它是证明线段相等的重要定理,也是把三角形中角的相等关系转化为边的相等关系的重要依据。

6. 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常常作为解决有关等腰三角形问题的辅助线,由于这条线可以把顶角和底边折半,所以常通过它来证明线段或角的倍分问题,在等腰三角形中,虽然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添加辅助线时,有时作哪条线都可以,有时需要作顶角的平分线,有时则需要作高或中线,这要视具体情况来定。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3)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3)

1.5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班级姓名学号教学目标:1、知道等腰梯形的概念,等腰梯形的轴对称性极其相关性质能够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2、等边三角形性质的运用教学重点:等腰梯形的轴对称性极其相关性质;教学难点:能利用等腰梯形的性质进行有条理的说理;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______条对称轴,它们分别是_______.2.等边三角形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那么∠ADB=•_____•°,•∠BAD=_____°.3.在Rt△ABC中,∠C=90°,∠A=30°,CD是AB边上的中线,△BCD•是等边三角形吗?为什么?二、探索新知:1、等边三角形的概念三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或正三角形.2、那么等边三角形具有什么性质?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并且有3条对称轴.60等边三角形都等于03、探索活动思考:(1)3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吗?为什么?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吗?为什么?(2)有两个角等于0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吗?为什么?(3)有一个角等于060直角三角板进行拼图实验;对于问题3要引导(对于问题2要引导学生借助于两块相同的含0分类思考.)CDEBA三、例题示范:例1.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吗?为什么? 分析:应分两情况讨论,一是当这个角是底角时;二是当这个角是顶角时.例2如图,在△ABC 中,AB=AC ,∠BAC=120°, AD ⊥AB,AE ⊥AC. ⑴图中,等于30°的角有__ _,等于60°的角有 ; ⑵△ADE 是等边三角形吗?为什么?⑶在Rt △ABD 中, ∠B=_____,AD=_____BD;在Rt △ACE 中,有类似结论吗?五、课堂小结:等边三角形是底和腰相等的等腰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每个角都是600. 六、课后作业: 七、教学后记:【课后作业】1、底角等于顶角一半的等腰三角形是____________三角形.2、剪四个同样大小的等边三角形,你能将这四个三角形拼成一个三角形吗?是一个什么三角形?3、在等边三角形、角、线段这三个图形中,对称轴最多的是 ,它共有 条对称轴,最少的是 ,有 条对称轴.4、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是45°,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________°.ABCMNP Q5、下列说法:(1)等腰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互相重合;(2)等腰三角形的两腰上的中线长相等;(3)等腰三角形的腰一定大于其腰上的高;(4)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8,一边长为16,那么它的周长是32或40.其中不正确...的个数是 ( )A .1B .2C .3D .46、如图,在△ABC 中,AB=AC , BF 与CF 是角平分线且交于点F ,DE ∥BC ,若BD+CE=9,则线段DE 的长为( )A .6B .7C .8D .97、如图,在△ABC 中,PM 、QN 分别是AB 、AC 的垂直平分线, ∠BAC=110°,那么∠PAQ 等于 °.8、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 的边BC 、AC 上分别取点D 、E ,使BD=CE ,AD 与BE 相交于点F .求∠AFE 的度数.(第7题)ABCD E FEF DC BAABCP ′P9.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点D 、E 、F 分别在AB 、BC 、CA 的延长线上,•且BD=CE=AF .△DEF 也是等边三角形吗?为什么?EF DCB A10、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P 为△ABC 内部一点,将△ABP 绕点A 逆时针旋转后,能与△ACP ˊ重合,如果AP=3,求PP ˊ的长.11、在两个三角形中,它们的内角分别为:(1)20°,40°,120°;(2) 20°,60°,100°,怎样把每个三角形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试画出图形.。

2.5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3)

2.5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3)

东山莫厘中学2015-2016八年级第一学期教学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根据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得出并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1)“等边对等角”和“三线合一”的性质;(2)掌握等边三角形本身所具有的特殊的性质;(3)掌握等边三角形识别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能够熟练的运用等边三角形的相关性质和判定解决问题.(三)情感与价值观目标:经历“折纸、画图、观察、归纳”的活动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概括能力,感受分类、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不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重点:等边三角形相关性质和识别的应用;难点:等边三角形性质和识别的运用.新课讲解一、课前导学1等边三角形_____(填“是”或“不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有_____条,是_______.4.如图,E是等边△ABC中AC边上的点,∠1=∠2,BE=CD,则对△ADE的形状的判断是_________.5.师生互动推导出以下性质:讨论:(师生互动)3二、 例题精讲例1、 如图,D 是等边△ABC 的边AB 上的一动点,以CD 为一边向上作 等边△EDC ,连接AE ,找出图中的一组全等三角形,并说明理由.例2 、如图,等边△ABC 的两条中线BD 、CE 相交于点O , (1)求∠BOE 的度数;(2)说明:△AED 是等边三角形,△BED 是等腰三角形.OABCDE例3、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探索结论:直角三角形中30°的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如图1,在Rt △ABC 中,∠ACB =90°,∠B =30°,试说明:AC =12AB .三、课堂练习1.如图,D、E是△ABC的边BC上的两点,BD=DE=EC=AD=AE,则∠BAC的度数为_______.2.在△ABC中,BA=BC,∠B=120°,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D,则AD与DC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3.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点D、E分别在BC、AC上,且AE=CD,AD与BE相交于点F.(1)试说明△ABE≌△CA D.(2)求∠BFD的度数.4.如图,在等边△ABC中,AD⊥BC于D,以AD为一边向右作等边△ADE.请判断AC、DE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四、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已知: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的AC边上取中点D,BC的延长线上取一点E,使CE=CD.试说明:BD=DE.2.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P为△ABC内部一点,将△ABP绕点A逆时针旋转后,能与△ACP'重合.如果AP=3.求PP'的长.3.已知△ABC为等边三角形,在图①中,点M是线段BC上任意一点,点N线段CA上任意一点.且BM=CN,直线BN与AM相交于Q点.(1)请猜一猜:图①中∠BQM等于多少度?(2)若M、N两点分别在线段BC、CA的延长线上,其他条件不变,如图②所示,(1)中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请说明理由.六、板书设计:七、教学反思:。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质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质

化学实验
生物学实验
在生物学实验中,等腰三角形可用于 模拟生物体的形态和结构,如细胞结 构和生物体的平衡。
在化学实验中,等腰三角形可用于表 示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化。
04
等腰三角形与其他几何图形的关系
与直角三角形的关系
直角三角形可以是等腰的,即两个锐 角相等,两腰也相等。
等腰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等腰三 角形,它的两个锐角都是45度,两腰 相等,并且斜边是两腰的平方和的平 方根。
THANK YOU
感谢聆听
角度判定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底角相 等,则它是等腰三角形。
综合判定
如果一个三角形同时满足边长 相等和角度相等,则它是等腰 三角形。
02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
轴对称的定义
轴对称
如果一个平面图形关于某一直线对称 ,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 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轴对称的性质
轴对称图形是全等图形,对称轴两侧 的图形可以完全重合。
角度相等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顶角与底角也相等。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80%
轴对称
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其对 称轴是穿过顶角的高线。
100%
角度恒定
等腰三角形的角度恒定,即两个 底角相等,顶角与底角也相等。
80%
面积恒定
等腰三角形的面积恒定,可以通 过底和高计算面积。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边长判定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边长度相 等,则它是等腰三角形。
绘画和雕塑
等腰三角形在绘画和雕塑 中常被用来表现形式美感 和立体感,如人体结构和 自然形态。
服装设计
在服装设计中,等腰三角 形可以作为设计元素,用 于服装的款式和图案设计。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3)教学案 八年级数学 苏科版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3)教学案 八年级数学 苏科版

课题:2.5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3)班级 姓名 学号【学习目标】1.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推出等边三角形的特殊性质2.等边三角形性质的运用3.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等边三角形性质运用及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难点:等边三角形性质的综合应用 【新知导学】读一读:阅读课本P 62-P 64想一想:1. 什么样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2.有一个角等于60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吗?3.在一个等腰三角形中,如果腰与底相等,这样的三角形具有什么特殊的性质?练一练:1.等边三角形是 图形,对称轴是2.如图,△ABC 是边长为4cm 的等边三角形,AD ⊥BC ,则∠BAD= ,BD=第2题图 第3题图3.已知:如图,在△ABC 中,∠A=∠B=∠C. 求证:△ABC 是等边三角形。

D CBCBA【新知归纳】1.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或。

.2.等边三角形除具有等腰三角形的一切性质外,还有特殊性质:(1)等边三角形是图形,并且有条对称轴。

(2)等边三角形的每个角都等于度。

3.等边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三个角都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有一个角是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例题教学】例1.有一个角是60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吗?请说明理由。

例2.如图,P、Q是△课题:2.5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3)【当堂训练】1.在等边三角形、角、线段这三个图形中,对称轴最多的是 ,它共有 条对称轴。

2.等边三角形中,两条中线所夹的钝角的度数为( ) A .120° B .130° C .150° D .160°3.下列命题中,①有一个外角是12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②有两个外角相等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③有一边上的高也是这边上中线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④三个外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正确的个数有( )A .4个B .3个C .2个D .1个4.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 的边BC 、AC 上分别取点D 、E ,使BD=CE ,AD 与BE 相交于点F . 求∠AFE 的度数5.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点D 、E 、F 分别在AB 、BC 、CA 的延长线上,•且BD=CE=AF . △DEF 也是等边三角形吗?为什么?【课后巩固】EF D CB AF CB ACDEBA1.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80 cm ,若以它的底边为边的等边三角形周长为30cm ,则该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 )A .25 cmB .35 cmC .30 cmD .40 cm2.如图,在△ABC 中,AB=AC ,∠BAC=120°, AD ⊥AB,AE ⊥AC.图中,等于30°的角有__ _个,等于60°的角有 个。

八年级数学上册 2.5《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等腰三角形要点全析素材 (新版)苏科版

八年级数学上册 2.5《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等腰三角形要点全析素材 (新版)苏科版

要点全析:等腰三角形1.等腰三角形(isosceles triangle)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如图14-3-1,△ABC中,AB=AC,则△ABC是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腰,另一条边BC叫底边,两腰所夹的角叫顶角,如∠BAC,底边和腰的夹角∠ABC和∠ACB叫底角.如图14-3-2中,∠C=90°,AC=BC,那么,AC、BC为腰,AB边为底,∠A、∠B为底角,∠C为顶角.【说明】要理解等腰三角形的定义,需注意以下几点:(1)等腰三角形的底不一定在下方,而顶角不一定在上方,如图14-3-2中,AB为底,∠C为顶角.它是根据两腰的位置来确定的.(2)等腰三角形的三边仍要满足条件: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或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若图14-3-1中,AB=AC=m,BC=a,则2m>a,即m>a/2时,才能构成三角形,否则不成立.如边长分别为2,2.5的三条线段不能构成三角形,因为2+2<5.例如:(1)下列各组数据为边长时,能否组成三角形?①a=2,b=3,c=5;②a=4,b=3,c=2;③a=1,b=2,c=2;④a=2 005,b=2 004,c=2 008.(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为6 cm,7 cm,求其周长.(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为2 cm,7 cm,求其周长.解:(1)①由于2+3=5,即a+b=c,而不满足a+b>c,∴不能组成三角形.②由于2+3=5>4,即b+c>a,所以a、b、c可以组成三角形.③由于1+2>2,即a+b>c,所以a、b、c可以组成三角形.④由于a+b>c,因此a、b、c可以组成三角形.(2)因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6 cm、7 cm当腰长为6 cm时,周长为6+6+7=19(cm)当腰长为7 cm时,周长为6+7+7=20(cm).∴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9 cm或20 cm.(3)因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2 cm,7 cm,所以腰长为7 cm,而不能是2 cm.若为2 cm,则2+2=4<7,不能组成三角形.因此周长为7+7+2=16(cm),∴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6 cm.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如图14-3-3,△ABC中,AB=AC,则∠B=∠C证法一:(利用轴对称)过点A作△ABC的对称轴AD.∵AB=AC,∴点A在BC的垂直平分线上.又∵AD为△ABC的对称轴,∴△ABD≌△ACD(轴对称性质).∴∠B=∠C证法二:(作顶角平分线)过点A作AD平分∠BAC交BC于D,如图14-3-3,在△ABD和△ACD中⎪⎩⎪⎨⎧∠∠ADADCADBADACAB===∴△ABD≌△ACD(SAS).∴∠B=∠C【说明】还可以作底边BC的中线和高来证明.3.等腰三角形的性质2(简称“三线合一”)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线相互重合.如图14-3-6,在△ABC中,AB=AC,AD为顶角的平分线,那么AD既是中线,又是高线,这三条线重合.在使用时,在这三条线段中,只要作出其中一条,另外两条也就可以认为作出来了.即△ABC中,AB=AC,若AD平分∠BAC,则AD⊥BC,BD=CD;若BD=CD,则AD⊥BC,∠BAD=∠CAD;若AD⊥BC,则BD=DC,∠BAD=∠CAD.因此,等腰三角形中的这条线非常重要,一旦作出,边、角的等量关系就都有了.【说明】(1)“三线合一”仅限于等腰三角形中才有,其他三角形中没有.(2)在一般三角形中,这三条线是不会重合的.如图14-3-7,在△ABC中,AD为高,AE为中线,AF平分∠BAC,因此,这三条线不重合.只有等腰时,三条线才会重合;反过来,若某一三角形中三线重合,则该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3)在今后的证明题中,经常会使用“三线合一”进行证明.例如:△ABC中,AB=AC,BD⊥AC交AC于D,如图14-3-8.求证:∠BAC=2∠DBC证法一:在△BCD中,∵BD⊥AC,∴∠BDC=90°.∴∠DBC=90°-∠C.在△ABC中,∵AB=AC,∴∠ABC=∠ACB.∴∠BAC=180°-(∠ABC+∠ACB)=180°-2∠ACB=2(90°-∠C).∴∠BAC=2∠DBC证法二:借助于三线合一的性质,过A作AM⊥BC于M,则AM平分∠BAC,∴∠BAC=2∠BAM=2∠CAM.又∵BD⊥AC交AC于D,AM⊥BC交BC于M,∴∠DBC=90°-∠C又∵AM⊥BC,∴∠CAM=90°-∠C,∴∠DBC=∠CAM4.等腰三角形的性质3(轴对称性)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底边上的中线(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如图14-3-9,△ABC中,AB=AC,AD平分∠BAC,则△ABC的对称轴为AD所在的直线,△ABD≌△ACD.过D作DE⊥AB,交AB于E,作DF⊥AC,交AC于F.由△ABD≌△ACD可知DE=DF.同理,过D分别作AB、AC边上的中线和角平分线,它们都相等.因此,得到等腰三角形的一个重要结论.重要结论:过等腰三角形底边的中点向两腰所作的高线、中线以及角平分线,其与两腰所截得的线段都分别对应相等.5.等腰三角形的性质4(两腰上的对应线段相等)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高线和两底角平分线对应相等.例如:如图14-3-10,△ABC中,AB=AC,若BD、CE分别为AC、AB边上的高线,则BD =CE.证明:∵AB=AC,∴∠ABC=∠ACB(等边对等角).又∵BD⊥AC,CE⊥AB,∴∠BDC=∠CEB=90°.在△BCD和△CBE中,⎪⎩⎪⎨⎧∠∠∠∠,=,=,=CBBCCEBBDCCBEBCD∴△BCD≌△CBE(AAS).∴BD=CE.或S△ABC=0.5×AB·CE=0.5×AC·BD.∵ AB=AC,∴BD=CE.此法较为简便.同样道理,可分别作出两腰上的中线,两底角的平分线,也分别对应相等.6.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等角对等边)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例如:如图14-3-11,△ABC中,若∠B=∠C,则AB=AC证明:过点A作AD平分∠BAC,交BC于点D,则∠BAD=∠CAD.在△ABD和△ACD中,∴△ABD≌△ACD(AAS).∴AB=AC因此,这一结论可直接利用.【说明】(1)在使用“等边对等角”或“等角对等边”时,一定要注意是在同一个三角形中才有这一对应关系,不在同一三角形中的边、角没有这一对应关系.(2)有了这一结论,为今后证明线段相等又添了一种重要的解题途径.例如:如图14-3-12,△ABC中,AB=AC,BD、CE相交于O点.且BE=CD求证:OB=OC.证明:∵AB=AC,∴∠ABC=∠ACB(等边对等角).在△BCE和△CBD中⎪⎩⎪⎨⎧∠∠,=,=,=CBBCDCBEBCCDBE∴△BCE≌△CBD(SAS).∴∠BCE=∠CBD,即∠OBC=∠BCO∴OB=OC(等角对等边).【说明】证两条线段相等,若这两条线段在同一个三角形中,可利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来证明.7.已知底边和底边上的高,求作等腰三角形已知线段a、b,求作等腰三角形ABC,使底边BC=a,高为b.作法:(1)作线段BC=a;(2)作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MN与BC交于点D;(3)在MN上截取AD=b;(4)连接AB、AC,△ABC就是所求的等腰三角形.【说明】(1)由作法知MN为BC的垂直平分线,∴AB=AC∴△ABC为等腰三角形,如图14-3-13.(2)以前所作的三角形分别为:已知三边,两边夹角,两角夹边和已知斜边、直角边求作三角形,今天又学习了已知底边和底边上的高求作等腰三角形,共有五种情况,今后还将学习一些更为复杂的作法,都是以这五种为基础进行作图的.8.等边三角形(equilateral triangle)(1)定义: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边三角形.如图14-3-14,△ABC中,AB=BC =CA,则△ABC为等边三角形.(2)性质:①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如图14-3-14中,若△ABC 为等边三角形,则∠A=∠B=∠C=60°.②除此之外,还具有等腰三角形的一切性质,如三线合一,轴对称等.(3)判定:①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②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下面证明以上两条判定.判定①:如图14-3-15,已知△ABC中,∠A=∠B=∠C求证:△ABC是等边三角形.证明:∵∠B=∠C,∴AB=AC又∵∠A=∠B∴AC=BC∴AB=AC=BC,∴△ABC是等边三角形.判定②:如图14-3-15,已知△ABC中,AB=AC,∠B=60°.求证:△ABC是等边三角形.证明:∵AB=AC,∴∠B=∠C.又∵∠B=60°,∴∠B=∠C=60°.又∵∠A+∠B+∠C=180°,∴∠A=180°-(∠B+∠C)=60°.∴∠A=∠B=∠C,∴AB=BC=AC.∴△ABC为等边三角形.(4)应用:例如:如图14-3-16,△ABC为等边三角形,D、E为直线BC上的两点,且BD=BC=CE,求∠DAE的度数.分析:要求∠DAE的度数,需分开求,先求∠BAC,再求∠DAB和∠CAE,由△ABC为等边三角形知∠BAC=60°,又∵BD=BC,而BC=BA,则BD=BA,∴△ABD为等腰三角形,∴∠D=∠DAB=0.5×∠ABC=30°.同理可知,∠CAE=30°.解:∵△ABC为等边三角形,∴AB=BC=AC,∠BAC=∠ABC=∠ACB=60°.又∵BD=BC,∴BD=BC=AB.∴∠DAB=∠D,又∵∠ABC=∠D+∠DAB,∴∠ABC=2∠DAB=60°,∴∠DAB=30°.同理,∠CAE=30°.∴∠DAE=∠DAB+∠BAC+∠CAE=30°+60°+30°=120°.【说明】本题中用到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再如:如图14-3-17,已知△ABC为等边三角形,D、E、F分别为△ABC三边上的点,且BD=CE=AF,直线AD、BE、CF两两相交于点R、Q、P.求证:△PQR是等边三角形.分析:本题既用到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又用到了其判定.要证△PQR为等边三角形,证三边相等难度较大,可考虑证其三角相等.也可先证∠PQR=60°,而∠PQR=∠ACQ+∠QAC,又因为∠ACQ+∠BCF =60°,只需证∠BCF=∠DAC,由此可联想证△BCF与△CAD全等.证明:∵△ABC为等边三角形,∴∠BAC=∠ABC=∠BCA=60°,AB=BC=CA.又∵BD=CE=AF,∴BF=DC=AE在△ABE和△BCF和△CAD中,⎪⎩⎪⎨⎧∠∠∠,==,==,==CDBFAEDCAFBCBAECABCAB∴△ABE≌△BCF≌△CAD(SAS).∴∠ABE=∠BCF=∠CAD.∵∠ACQ+∠BCF=60°,∴∠ACQ+∠CAQ=60°.∴∠AQF=∠ACQ+∠CAQ=60°,即∠PQR=60°.同理,∠RPQ=∠PRQ=60°.∴△PQR为等边三角形.【说明】(1)此题证明思路比较清晰,只是步骤书写较繁,书写应认真;(2)在证明过程中用到了三个三角形全等的连等形式,可仿照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式使用.9.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如图14-3-18,在Rt△ABC中,∠C=90°,∠A=30°,则BC=0.5×AB,这一性质反过来也成立.即在Rt△ABC中,∠C=90°,若BC=0.5×AB,则∠A=30°.因此Rt△ABC 中,∠C=90°,∠A=30° BC=AB/2这一性质在解题中经常用到.例如:如图14-3-19,在Rt△ABC中,∠BAC为直角,高AD交BC于D,∠B=30°,BC =12米,求CD,BD的长.解:∵在Rt△ABC中,∠BAC=90°,∠B=30°,∴∠C=60°,BC=2AC∴AC=BC/2=6(米).在Rt△ACD中,∵AD⊥BC,∠C=60°,∴∠CAD=30°.∴DC=AC/2=0.5××6=3(米).∴BD=BC-DC=9-6=12-3=9(米).【说明】在本题中两次用到直角三角形的这一性质,并且用的方式都一样.。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ppt课件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ppt课件
A
F NE
B
M
C
27.如图,在△ABC中,∠C=900,
∠ABD=2∠EBC,AD∥BC,
求证:DE=2AB.
A
D
F E
BC
那么∠A=1_2_0_ °,∠B=_3_0_ °,∠C =_3_0_ °.
(4)如果有一个角等于50°,那么另两个角等于多少
度?若顶角为50°,
若底角为50°,
则另外两角为65°、65° 则另外两角为50°、80°
3.(1)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cm和6cm, 则它的周长为__15_c_m__.
定相等吗?为什么?
连接BD
∵AB=AD
B
∴∠ABD=∠ADB
又∠ABC=∠ADC
∴∠DBC=∠BDC
∴BC=DC
A D
C
13.如图,在△ABC中,BC=5cm,BP,CP分 别是∠ABC 和∠ACB的角平分线 ,PD∥AB, PE∥AC ,则△PDE的周长是_____cm
5
A
P
B
1 2
3
D
645 C E
例1.如图,在△ABC中,AB=AC,
点D在BC上,且AD=BD,求证: ∠ADB=∠BAC.
∠ADB=180°-∠B-∠BAD
A
∠ADB=180°-2∠B
AD=BD ∠B=∠BAD
∠BAC=180°-∠B-∠C
B
D
C
AB=AC
∠B=∠C ∠BAC=180°-2∠B
4.如图,△ABC中,AB=AC,AD=AE.
若测得AM的长为1.2 km,则M,C两点之间的距离为 ( D )
A.0.5 km
B.0.6 km
C.0.9 km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3)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3)
自主探索 任意剪出一张直角三角形纸片, 任意剪出一张直角三角形纸片,然后 根据下图顺序先折叠再展开,猜想AD AD、 根据下图顺序先折叠再展开,猜想AD、 BD、CD有什么关系 有什么关系? BD、CD有什么关系?
A D



B

C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 的一半. 的一半.
A D
C
B
在△ABC中,∠ACB=90° ∵AD=BD ∴CD= 1/2 AB
A
B
Eபைடு நூலகம்
D
C
例1如图,在△ABC中,∠BAC=1200 AD⊥AB 如图, ABC中 AE⊥AC. ⑵△ADE是等边三角形吗?为什么? ⑵△ADE是等边三角形吗?为什么? ADE是等边三角形吗 ⑶在Rt△ABD中, ∠B=_____,AD=_____BD; Rt△ABD中 Rt△ACE中 有类似结论吗? 在Rt△ACE中,有类似结论吗?
A
B
D
C
E
书P26/练习 P26/练习
试一试
1.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 1.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 如图 ABCD ∠ABC=∠ADC=900,M、N分别 AC、BD的中点 试说明: 的中点. 是AC、BD的中点.试说明: D MN⊥BD.
A N M
B
C
拓展提高 如图在△ABC中 M,N分 如图在△ABC中,CF⊥AB,BE⊥AC, M,N分 别是BC EF的中点 试说明: BC与 的中点, 别是BC与EF的中点, 试说明:MN ⊥EF.
A
B
E
D
C
如图, BAC中 例2 ⑴如图,在△BAC中,∠BAC=900 AB=AC,点 AB=AC,点D在BC上,且BD=BA,点E在BC的 BC上 BD=BA,点 BC的 延长线上, CE=CA.试求 DAE的度数 试求∠ 的度数. 延长线上,且CE=CA.试求∠DAE的度数.

【八年级数学上册精品教课课件】2-5《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课件(3)

【八年级数学上册精品教课课件】2-5《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课件(3)
初中数学
八年级(上册)
2.5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3)
【复习】 等腰三角形有哪些性质呢?
等腰三角形 对称性 边 轴对称图形 两腰相等

特殊线
两底角相等
三线合一
定理1 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 (简称“等边对 等角”).
定理2 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线、中线及顶角平分 线重合. (简称“三线合一”).
两腰相等 两底角相等
三边相等
三个角都等于60度
特殊线
三线合一(1条)
三线合一(3条)
【归纳小结】
等边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
(1)三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或正三角形.
(2)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并且有3条对称轴.
(3)等边三角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60°.
【做一做】
1 .已知 AD 是等边△ ABC 的中线, 则∠BAD=_______°.
2、如图,在△ABC中,AB=AC,∠BAC=1200, AD⊥AB,AE⊥AC. ⑴图中,等于300的有__________,等于600 的角有 ;
A
B
E
D
C
2、如图,在△ABC中,∠BAC=1200 AD⊥AB AE⊥AC. ⑵△ADE是等边三角形吗?为什么?
⑶在Rt△ABD中, ∠B=_____,AD=_____BD; 在Rt△ACE中,有类似结论吗?
【复习】 等腰三角形有哪些判定呢?
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个 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简称“等角对等边”).
【探索活动一】
思考1:什么是等边三角形? 它与等腰三角形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思考2: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有哪些?
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轴对称图形(3条)
对称性

等腰三角形的教学设计(9篇)

等腰三角形的教学设计(9篇)

等腰三角形的教学设计(9篇)等腰三角形篇一2.5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2)教学目标1.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2.知道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以及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3.经历折纸、画图、观察、推理等操作活动的合理性进行证明的过程,不断感受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都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重要途径。

4.会用“因为……所以……理由是……”或“根据……因为……所以……”等方式来进行说理,进一步发展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提高演绎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熟练地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运用定理解决问题及简洁地逻辑推理。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思路前面我们学习了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说说你对等腰三角形的认识。

本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

一、创设情境如图所示△abc是等腰三角形,ab=ac,它的一部分被墨水涂没了,只留下一条底边bc 和一个底角△c.请同学们想一想,有没有办法把原来的等腰三角形abc重新画出来?大家试试看。

1.学生观察思考,提出猜想。

2.小组交流讨论。

一方面回忆等边对等角及其研究方法,为学生研究等角对等边提供研究的方法,另一方面通过创设情境,自然地引入课题。

二、探索发现一请同学们分别拿出一张半透明纸,做一个实验,按以下方法进行操作:(1)在半透明纸上画一条长为6cm的线段bc.(2)以bc为始边,分别以点b和点c为顶点,在bc的同侧用量角器画两个相等的锐角,两角终边的交点为a.(3)用刻度尺找出bc的中点d,连接ad,然后沿ad对折。

问题1:ab与ac有什么数量关系?问题2:请用语言叙述你的发现。

1.根据实验要求进行操作。

2.画出图形、观察猜想。

3.小组合作交流、展示学习成果。

演示折叠过程为进一步的说理和推理提供思路。

通过动手操作、演示、观察、猜想、体验、感悟等学习活动,获得知识为今后学生进行探索活动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三、分析证明思考:我们利用了折叠、度量得到了上述结论,那么如何证明这些结论呢?问题3:已知如图,在△abc中,△b=△c.求证:ab=ac.引导学分析问题,综合证明。

2.5第1课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十一大题型)(解析版)

2.5第1课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十一大题型)(解析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2章 轴对称图形》2.4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第1课时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1、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2、等腰三角形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等边对等角”).★用符号语言表示为:在△ABC 中,∵ AB =AC (已知),∴ ∠B =∠C (等边对等角).◆3、等腰三角形性质2: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线、中线及顶角平分线重合.★用符号语言表示为:在△ABC 中,(1)∵AB =AC , ∠1=∠2(已知),∴BD =CD , AD ⊥BC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2)∵AB =AC , BD =CD (已知),∴∠1=∠2 , AD ⊥BC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3)∵AB =AC , AD ⊥BC (已知),∴BD =CD , ∠1=∠2(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在①等腰;②底边上的高;③底边上的中线;④顶角平分线.以上四个元素中,从中任意取出两个元素当成条件,就可以得到另外两个元素为结论.★拓展: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为顶角平分线(或底边上的高或底边上的中线)所在的直线.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1、定义法: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2、判定定理: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简称“等角对等边”).几何语言:在△ABC中,∵∠B=∠C(已知),∴AB=AC(等角对等边).◆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的区别条件结论作用性质(等边对等角)在同一个三角形中,两边相等.这两边所对的角也相等.证明角相等.判定(等角对等边)在同一个三角形中,两个角相等.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证明线段相等.【例题1】(2022•梅江区校级开学)如图,等腰△ABC 中,AB =AC ,∠A =36°.BD 平分∠ABC ,则∠BDC 是( )A .36°B .60°C .72°D .80°【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得∠ABC 的度数,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ABD 的度数,然后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解答即可.【解答】解:∵AB =AC ,∠A =36°,∴∠ABC =180°36°2=72°,∵BD 平分∠ABC ,∴∠ABD =12∠ABC =36°,∴∠BDC =∠A +∠ABD =72°.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变式1-1】(2022春•藁城区期末)如图,在△ABC中,∠ABC=90°,AD=DC,AE⊥BD,若∠DAE=28°,则∠BAE= °.【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解答】解:∵AE⊥BD,∴∠ARD=90°,∵∠DAE=28°,∴∠ADB=62°,∵∠ABC=90°,AD=DC,∴AD=BD,∴∠DAB=∠ABD=12×(180°﹣62°)=59°,∴∠BAE=∠BAD﹣∠DAE=31°,故答案为:31.【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变式1-2】(2022春•三原县期末)如图,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DE垂直平分AB,交AB于点E,交AC于点D.若∠ADE=40°,则∠CBD= .【分析】由DE垂直平分AB,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AED=∠BED=90°,DA=DB,又由∠ADE =40°,即可求得∠ABD的度数,又由AB=AC,即可求得∠ABC的度数,继而求得答案.【解答】解:∵DE垂直平分AB,∴∠AED=∠BED=90°,DA=DB,∵∠ADE=40°,∴∠A=∠ABD=50°,又∵AB=AC,∴∠ABC=(180°﹣50°)÷2=65°,∴∠CBD=∠ABC﹣∠ABD=65°﹣50°=15°.故答案为:15°.【点评】此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注意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变式1-3】(2022春•碑林区校级期末)如图,已知在△ABC中,AB=AC,∠A=40°,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D,交AB于点E,连接BD,则∠DBC的度数为( )A.30°B.32°C.34°D.36°【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BC的度数,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DA=DB,可得∠DBA 的度数,进一步即可求出∠DBC的度数.【解答】解:在△ABC中,AB=AC,∠A=40°,∴∠ABC =∠ACB =70°,∵AB 的垂直平分线交AC 于点D ,∴DA =DB ,∴∠DBA =∠A =40°,∴∠DBC =30°,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熟练掌握这些性质是解题的关键.【变式1-4】(2022春•铁西区期末)如图,在等腰△ABC 中,AB =AC ,延长BC 到点D ,使得CD =CA ,连接AD ,若∠D =25°,求∠BAC 的度数.【分析】两次利用等边对等角求得∠B =∠BCA =50°,然后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求得答案即可.【解答】解:∵CD =CA ,∠D =25°,∴∠BCA =2∠D =50°,∵AB =AC ,∴∠B =∠BCA =50°,∴∠BAC =180°﹣∠B ﹣∠C =80°.【点评】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了解“等边对等角”,难度不大.【例题2】(2022秋•云梦县期中)如图,在△ABC 中,AB =AC ,AD =DB ,DE ⊥AB 于点E ,若BC =3,且△BDC 的周长为8,则AE的长为( )A.2B.2.5C.3D.3.5【分析】根据已知可得BD+CD=5,从而可得AB=AC=5,然后利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答】解:∵BC=3,且△BDC的周长为8,∴BD+CD=8﹣3=5,∵AD=BD,∴AD+DC=5,∴AC=5,∵AB=AC,∴AB=5,∵AD=DB,DE⊥AB,∴AE=12AB=2.5,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变式2-1】如图,在△ABC中,AB=AC,MN是AB的垂直平分线,△BNC的周长是24cm,BC=10cm,则AB的长是( )A .17cmB .12cmC .14cmD .34cm【分析】根据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AN=BN ,根据△BNC 的周长和BC 的长度得出AC=14cm,再利用AB=AC ,则AB=AC=14cm .【解答】解:∵MN 是AB 的垂直平分线,∴AN =BN ,∵△BNC 的周长是24cm ,BC =10cm ,∴BN +NC +BC =AN +NC +BC =AC +BC =24(cm ),∴AC =14cm ,∵AB =AC ,∴AB =14cm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求出AC=14cm .【变式2-2】(2023春•西安月考)如图,在△ABC 中,AB =AC ,AD ⊥BC 于点D ,DE ⊥AB 于点E ,BF ⊥AC 于点F ,DE =5cm ,则BF =( )A .8cmB .10cmC .12cmD .14cm【分析】先得出AD 是△ABC 的中线,得出S △ABC =2S △ABD =2×12AB •DE =AB •DE =5AB ,又S △ABC =12AC •BF ,将AC =AB 代入即可求出BF .【解答】解:∵△ABC 中,AB =AC ,AD ⊥BC ,∴AD 是△ABC 的中线,∴S △ABC =2S △ABD =2×12AB •DE =AB •DE =5AB ,∵S △ABC =12AC •BF ,∴12AC •BF =5AB ,∵AC =AB ,∴12BF =5,∴BF =10(cm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利用面积公式得出等式是解题的关键.【例题3】(2022秋•栖霞区校级月考)如图,在△ABC 中,∠A =36°,AB =AC ,AB 的垂直平分线OD 交AB 于点O ,交AC 于点D ,连接BD .则下列结论:①∠C =2∠A ;②BD 平分∠ABC ;③BC =AD ;④OD =2CD .正确的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分析】由在△ABC 中,∠A =36°,AB =AC ,AB 的垂直平分线OD 交AB 于点O ,交AC 于点D ,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求得∠ABD =∠DBC =∠A =36°,∠ABC =∠BDC =∠C =72°,继而求得:①∠C =2∠A ;②BD 平分∠ABC ;③BC =AD .【解答】解:∵AB 的垂直平分线OD 交AB 于点O ,交AC 于点D ,∴AD =BD ,∴∠ABD =∠A =36°,∵AB=AC,∴∠ABC=∠C=72°,∴∠C=2∠A,故①正确;∴∠DBC=∠ABC﹣∠ABD=36°,∴∠ABD=∠DBC,∴BD平分∠ABC,故②正确;∴∠BDC=∠C=72°,∴BC=BD=AD,故③正确;由条件不能得出OD=2CD,故④错误.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此题难度不大,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变式3-1】在△ABC中,已知AB=AC,∠A=36°,AB的垂直平分线MN交AC于D.下列结论中:①∠C=72°;②BD是△ABC的中线;③∠BDC=100°;④△ABD是等腰三角形;⑤AD=BD=BC.正确的序号有( )A.①③④B.①④⑤C.①②⑤D.②④⑤【分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再根据在△ABC中,已知AB=AC,∠A=36°求出∠C的度数;由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求出∠ABD的度数,故可得出∠DBC的度数,进而得出BD是∠ABC的平分线;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求出∠BDC的度数;由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易证得△ABD是等腰三角形.【解答】解:∵△ABC中,∠A=36°,AB=AC,∴∠ABC=∠C=180°∠A2=72°,故①正确;∵DM是AB的垂直平分线,∴AD=BD,∴∠ABD=∠A=36°,∴∠DBC=∠ABC﹣∠DBC=72°﹣36°=36°,∴BD是∠ABC的平分线,故②错误;∵在△BCD中,∠DBC=36°,∠C=72°,∴∠BDC=180°﹣(∠DBC+∠C)=180°﹣(36°+72°)=72°.故③错误;∵DM是AB的垂直平分线,∴AD=BD∴△ABD是等腰三角形;故④正确;∵MN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AD=BD,∵∠A=∠ABD=36°,∴∠CBD=36°,∴BD=BC,∴AD=BD=BC,故⑤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知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变式3-2】如图,在△ABC中,AB=AC,AD平分∠BAC,DE⊥AB,DF⊥AC,E、F为垂足,则下列四个结论:(1)∠DEF=∠DFE;(2)AE=AF;(3)AD平分∠EDF;(4)EF垂直平分AD.其中正确的有( )A.1个B.2个C.3个D.4个【分析】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概念、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做题.【解答】解:∵AB=AC,AD平分∠BAC,DE⊥AB,DF⊥AC∴△ABC是等腰三角形,AD⊥BC,BD=CD,∠BED=∠DFC=90°∴DE=DF∴AD垂直平分EF∴(4)错误;又∵AD所在直线是△ABC的对称轴,∴(1)∠DEF=∠DFE;(2)AE=AF;(3)AD平分∠EDF.故选:C.【点评】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写成“等边对等角”)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的重合(简写成“三线合一”).【变式3-3】如图,在△ABC中,∠BAC与∠ACB的平分线交于点M,过点M作DE∥AC交AB于点D,交BC于点E,那么下列结论:①△ADM和△CEM都是等腰三角形;②△BDE的周长等于AB+BC;③AM=2CM;④AD+CE=AC.其中一定正确的结论有( )A.4个B.3个C.2个D.1个【分析】由平行线得到角相等,由角平分线得角相等,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答】解:∵DE∥AC,∴∠DMA=∠MAC,∠EMC=∠MCA,∵△ABC中,∠BAC与∠ACB的平分线交于点M,∴∠DAM=∠MAC,∠ECM=∠MCA,∴∠DAM=∠DMA,∠EMC=∠ECM,∴DA=DM,ME=EC,即△ADM和△CEM都是等腰三角形;故①正确;∴DE=DM+EM=AD+CE,∵AC>DE,∴AD+CE<AC,故④错误;∴△BDE的周长为:BD+DE+BE=DB+DM+ME+BE=AB+BC;故②正确;根据已知条件无法证明AM=2CM,故③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平行线的性质;题目利用了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及等角对等边来判定等腰三角形的;等量代换的利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变式3-4】(2022春•神木市期末)如图,在△ABC中,点E、D分别在AB、AC的延长线上,∠BAC 与∠CBE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BE=BC,PB与CE交于点H,PG∥AD交BC于F,交AB于G,下列结论:①GA=GP;②CP平分∠BCD;③BP垂直平分CE,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A.0个B.1个C.2个D.3个【分析】①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②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即可得到结论;③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①∵AP平分∠BAC,∴∠CAP=∠BAP,∵PG∥AD,∴∠APG=∠CAP,∴∠APG=∠BAP,∴GA=GP,故①正确;②∵∠BAC与∠CBE的平分线相交于点P,∴点P也位于∠BCD的平分线上,∴∠DCP=∠BCP,故②正确;③∵BE=BC,BP平分∠CBE,∴BP垂直平分CE(三线合一),故③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定义,平行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各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例题4】(2022春•巴中期末)在等腰△ABC中有一个角是50°,那么另外两个角分别是( )A.50°、80°B.50°、80°或65°、65°C.65°、65°D.无法确定【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B为顶角或底角两种情况求解即可.【解答】解:当∠B=50°为顶角时,此时∠A=∠C=180°50°2=65°;当∠B=50°为底角时,此时另一底角为50°,顶角为80°,故另外两个角分别是50°,80°或65°,65°.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注意此题有两种情况.【变式4-1】(2022•上杭县校级开学)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为150°,则它的底角度数为( )A.30°B.75°C.30°或75°D.60°【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150°,进行讨论可能是底角的外角是150°,也有可能顶角的外角是150°,从而求出答案.【解答】解:①当150°外角是底角的外角时,底角为:180°﹣150°=30°;②当150°外角是顶角的外角时,顶角为:180°﹣150°=30°,则底角为:(180°﹣30°)×12=75°,∴底角为30°或75°.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此题应注意进行分类讨论,非常容易忽略一种情况.【变式4-2】(2022秋•南岗区校级月考)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7和3,则周长是( )A.13B.17C.18D.19【分析】分两种情况讨论:当3是腰时或当7是腰时,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进行分析求解即可.【解答】解:当3是腰时,则3+3<7,不能组成三角形,舍去;当7是腰时,则三角形的周长是3+7×2=17.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已知没有明确腰和底边的题目一定要想到两种情况,分类进行讨论,还应验证各种情况是否能构成三角形进行解答.【变式4-3】(2022春•榆次区期中)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3cm,一边长为5cm,则另两边长分别为( )A.3cm,5cm B.4cm,4cmC.3cm,5cm或4cm,4cm D.以上都不对【分析】此题分为两种情况:5cm是等腰三角形的底边或5cm是等腰三角形的腰.然后进一步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进行分析能否构成三角形.【解答】解:当5cm是等腰三角形的腰时,则其底边是13﹣5×2=3(cm),能够组成三角形;当5cm是等腰三角形的底边时,则其腰长是(13﹣5)÷2=4(cm),能够组成三角形.故另两边长分别为3cm,5cm或4cm,4cm.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的应用,从边的方面考查三角形,涉及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变式4-4】(2022春•文登区期末)若实数m,n=0,且m,n恰好是等腰△ABC的两条边的长,则△ABC的周长是( )A.6B.8C.10D.8或10【分析】利用非负数的性质求出m,n的值,再分两种情形讨论即可.【解答】解:=0,∴m﹣2=0,n﹣4=0,解得:m=2,n=4,当2是等腰三角形的底时,4,4,2能构成三角形,周长为10,当4是底时,2,2,4不能构成三角形.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非负数的性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思考问题.【变式4-5】(2022秋•长汀县校级月考)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线与另一腰的夹角为60°,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等于( )A.15°或75°B.30°C.150°D.150°或30°【分析】方法1:首先根据题意画出图形,然后分别从锐角三角形与钝角三角形分析求解即可求得答案.方法2:读到此题我们首先想到等腰三角形分为锐角、直角、钝角等腰三角形,当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时不可能出现题中所说情况,所以舍去不计,我们可以通过画图来讨论剩余两种情况.【解答】解:方法1:根据题意得:AB=AC,BD⊥AC,如图(1),∠ABD=60°,则∠A=30°;如图(2),∠ABD=60°,∴∠BAD=30°,∴∠BAC=180°﹣30°=150°.故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等于30°或150°.方法2:①当为锐角三角形时可以画图,高与左边腰成60°夹角,由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可得,顶角为180°﹣90°﹣60°=30°,②当为钝角三角形时可画图,此时垂足落到三角形外面,因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由图可以看出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补角为30°,∴三角形的顶角为180°﹣30°=150°.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做题时,考虑问题要全面,必要的时候可以做出模型帮助解答,进行分类讨论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适中.【例题5】已知:如图,P 、Q 是△ABC 边BC 上两点,且AB=AC ,AP=AQ .求证:BP=CQ .【分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可得BO=CO ,PO=QO ,根据等式的性质,可得答案.【解答】证明:过点A 作AO ⊥BC 于O .∵AB=AC ,AO ⊥BC ,∴BO=CO , ∵AP=AQ ,AO ⊥BC ,∴PO=QO , ∴BO -PO=CO -QO∴BP=CQ .【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利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是解题关键.【变式5-1】已知:如图,在△ABC 中,AB =AC ,BD ,CE 是△ABC的角平分线.求证:BD =CE .【分析】由于AB=AC,BD,CE是△ABC的角平分线,利用等边对等角,角平分线定义,可得∠ABC=∠ACB,∠DBC=∠ECB,而BC=CB,利用ASA可证△EBC≌△DBC,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证BD=CE.【解答】证明:如图所示,∵AB=AC,BD,CE是△ABC的角平分线.∴∠ABC=∠ACB,∴∠DBC=∠ECB,又∵BC=CB,∴△EBC≌△DCB(ASA),∴BD=CE.【点评】本题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变式5-2】如图,AB=AC,BD=CD,AD的延长线与BC交于E,求证:AE⊥BC.【分析】由AB=AC,BD=CD,AD是公共边,即可证得△ABD≌△ACD(SSS),则可得∠BAD=∠CAD,又由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的性质,证得AE⊥BC.【解答】解:在△ABD和△ACD中,AB=ACAD=AD,BD=CD∴△ABD≌△ACD(SSS),∴∠BAD=∠CAD,∵AB=AC,∴AE⊥BC.【点评】此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此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变式5-3】(2023•成武县校级三模)如图,△ABC中,AB=AC,D是BC的中点,E、F分别是AB、AC上的点,且AE=AF,求证:DE=DF.【分析】首先连接AD,由AB=AC,D是BC的中点,根据三线合一的性质,可得∠EAD=∠FAD,又由SAS,可判定△AED≌△AFD,继而证得DE=DF.【解答】证明:连接AD,∵AB=AC,D是BC的中点,∴∠EAD=∠FAD,在△AED和△AFD中,AE=AF∠EAD=∠FAD,AD=AD∴△AED≌△AFD(SAS),∴DE=DF.【点评】此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此题难度不大,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变式5-4】如图,在△ABC中,AB=AC,AD是BC边上的中线,BE⊥AC于点E,AD与BE相交于点F.(1)求证:∠CBE=∠BAD;(2)若CE=EF,求证:AF=2BD.【分析】(1)根据∠CBE +∠C =90°,∠CAD +∠C =90°,得出∠CBE =∠CAD ,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CAD =∠BAD 即可得证结论;(2)根据AAS 证△BCE ≌△AFE ,得出AF =BC ,根据BC =2BD ,即可得证结论.【解答】证明:(1)∵∠CBE +∠C =90°,∠CAD +∠C =90°,∴∠CBE =∠CAD ,∵AB =AC ,AD 是BC 边上的中线,∴∠CAD =∠BAD ,∴∠CBE =∠BAD ;(2)由(1)知∠CBE =∠CAD ,在△BCE 和△AFE 中,∠CBE =∠AFE ∠BEC =∠FEA =90°CE =EF,∴△BCE ≌△AFE (AAS ),∴AF =BC ,∵BC =2BD ,∴AF =2B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例题6】(2022•建湖县一模)如图,每个小方格的边长为1,A ,B 两点都在小方格的顶点上,点C 也是图中小方格的顶点,并且△ABC 是等腰三角形,那么点C的个数为( )A.1B.2C.3D.4【分析】根据“两圆一线”画图找点即可.【解答】解:如图,C点与P、Q、R重合时,均满足△ABC是等腰三角形,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两圆一线”构造等腰三角形的方法,熟练使用两圆一线的方法是解题关键.【变式6-1】如图所示,共有等腰三角形( )A.4个B.5个C.3个D.2个【分析】由已知条件,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图形中未知度数的角,即可根据等角对等边求得等腰三角形的个数.【解答】解: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ABO=∠DCO=36°,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得∠AOB=∠COD=72°.再根据等角对等边,得等腰三角形有△AOB,△COD,△ABC,△CBD和△BOC.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得到各角的度数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变式6-2】(2022春•杨浦区校级期末)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CB=90°,∠B=36°,点D、E在AB上,如果BC=BD,∠CED=∠CDE,那么图中的等腰三角形共有( )个.A.3个B.4个C.5个D.6个【分析】先求出各个角的度数,然后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ACB=90°,∠B=36°,∴∠A=54°,∵BC=BD,∴∠CDB=∠DCB=72°,∴∠ECB=36°,∠ACE=54°,∴CE=BE,AE=CE,∴△BCD,△CDE,△CEB,△ACE都是等腰三角形,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解题的关键是求出各个角的度数,本题属于基础题型.【变式6-3】如图,在△ABC中,且∠ABC=60°,且∠C=45°,AD是边BC上的高,∠ABC的平分线交AD于F,交AC于E,则图中等腰三角形的个数为( )A.2B.3C.4D.5【分析】根据三角形高线的性质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推出∠ADC=∠ADB=90°,∠BAD=90°﹣∠ABD=30°,∠DAC=90°﹣∠C=45°,从而利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得到△ADC是等腰三角形,再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ABF=∠CBE=12∠ABC=30°,从而由∠ABF=∠BAD推出△ABF是等腰三角形,而∠BEA=∠EBC+∠C=45°+30°=75°,∠BAC=180°﹣60°﹣45°=75°=∠BEA,进而求解.【解答】解:∵AD是边BC上的高线,∴∠ADC=∠ADB=90°,∵∠ABC=60°,∠C=45°,∴∠BAD=90°﹣∠ABD=30°,∠DAC=90°﹣∠C=45°,∴△ADC是等腰三角形,∵BE是∠ABC的平分线,∴∠ABF=∠CBE=12∠ABC=30°,∴∠ABF=∠BAD,∴△ABF是等腰三角形,则∠BEA=∠EBC+∠C=45°+30°=75°,而∠BAC=180°﹣60°﹣45°=75°=∠BEA,故△ABE为等腰三角形,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应充分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结合图形从中寻找角之间的关系,结合相关定理及性质进行求解.【变式6-4】(2022秋•鼓楼区期末)如图,在3×3正方形网格中,点A,B在格点上,若点C也在格点上,且△ABC是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点C的个数为( )A.1B.2C.3D.4【分析】分别画出以A点和B点为顶点的等腰三角形,再画出C为顶点的等腰三角形即可.【解答】解:以AB为腰的等腰三角形有两个,以AB为底的等腰三角形有一个,如图:所以符合条件的点C的个数为3个,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腰三角形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它的定义既作为性质,又可作为判定办法.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变式6-5】(2022秋•镇江月考)如图,在4×4的正方形网格中有两个格点A、B,连接AB,在网格中再找一个格点C,使得△ABC是等腰三角形,满足条件的格点C的个数是( )A .5B .6C .8D .9【分析】分三种情况:当BA =BC 时,当AB =AC 时,当CA =CB 时,然后进行分析即可解答.【解答】解:如图:分三种情况:当BA =BC 时,以点B 为圆心,BA 长为半径作圆,点C 1,C 2,C 3即为所求;当AB =AC 时,以点A 为圆心,AB 长为半径作圆,点C 4,C 5,C 6,C 7,C 8即为所求;当CA =CB 时,作AB 的垂直平分线,与正方形网格的交点不在格点上,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格点C 的个数是8,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分三种情况讨论是解题的关键.【例题7】如图,在△ABC 中,AD 平分∠BAC ,点D 是BC 的中点,DE ⊥AB 于点E ,DF ⊥AC 于点F .求证:△ABC是等腰三角形.【分析】由条件可得出DE=DF,可证明△BDE≌△CDF,可得出∠B=∠C,再由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可得出结论.【解答】证明:∵AD平分∠BAC,DE⊥AB于点E,DF⊥AC于点F,∴DE=DF,在Rt△BDE和Rt△CDF中,BD=CDDE=DF,∴Rt△BDE≌Rt△CDF(HL),∴∠B=∠C;∴AB=AC∴△ABC为等腰三角形.【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出DE=DF 是解题的关键.【变式7-1】已知:如图,AD是等腰三角形ABC的底边BC上的中线,DE∥AB,交AC于点E.求证:△AED是等腰三角形.【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AD=∠CAD,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ADE=∠BAD,等量代换得到∠ADE=∠CAD于是得到结论.【解答】解:∵△ABC是等腰三角形,AB=AC,AD是底边BC上的中线,∴∠BAD=∠CAD,∵DE∥AB,∴∠ADE=∠BAD,∴∠ADE=∠CAD∴AE=ED,∴△AED是等腰三角形.【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平行线的性质,熟练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变式7-2】如图:△ABC的边AB的延长线上有一个点D,过点D作DF⊥AC于F,交BC于E,且BD =BE,求证:△ABC为等腰三角形.【分析】要证△ABC为等腰三角形,须证∠A=∠C,而由题中已知条件,DF⊥AC,BD=BE,因此,可以通过角的加减求得∠A与∠C相等,从而判断△ABC为等腰三角形.【解答】证明:∵DF⊥AC,∴∠DFA=∠EFC=90°.∴∠A=∠DFA﹣∠D,∠C=∠EFC﹣∠CEF,∵BD=BE,∴∠BED=∠D.∵∠BED=∠CEF,∴∠D=∠CEF.∴∠A=∠C.∴△ABC为等腰三角形.【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角的等量代换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变式7-3】已知:如图,△ABC中,BC边上有D、E两点,∠1=∠2,∠3=∠4.求证:△ABC是等腰三角形.【分析】由∠1=∠2,∠3=∠4,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易证得∠B=∠C,然后由等角对等边,证得:△ABC 是等腰三角形.【解答】证明:∵∠B=∠3﹣∠1,∠C=∠4﹣∠2,又∵∠1=∠2,∠3=∠4,∴∠B=∠C,∴AB=AC,即△ABC是等腰三角形.【点评】此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此题比较简单,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变式7-4】已知如图,点D在AB上,点E在AC的延长线上,且BD=CE,FD=FE.求证:△ABC 是等腰三角形.【分析】过点D作DG∥AE于点G,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得出∠GDF=∠CEF,进而利用ASA得出△GDF ≌△CEF,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得出即可.【解答】证明:过点D作DG∥AE于点G,∵DG∥AC∴∠GDF=∠CEF(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在△GDF和△CEF中,∠GDF=∠CEFDF=EF,∠DFG=∠CFE∴△GDF≌△CEF(ASA),∴DG=CE又∵BD=CE,∴BD=DG,∴∠DBG=∠DGB,∵DG∥AC,∴∠DGB=∠ACB,∴∠ABC=∠ACB,∴AB=AC,∴△ABC是等腰三角形.【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作出恰当的辅助线是解答此题的关键.【例题8】(2022秋•通州区校级月考)如图,BO平分∠ABC,CO平分∠ACB,MN∥BC,△AMN的周长为33,AB=15,则AC为( )A.15B.18C.20D.23【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和平行线的性质可证△MBO和△NCO是等腰三角形,从而可得MO=MB,NO=NC,然后根据线段的和差关系可得,△AMN的周长=AB+AC,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答】解:∵BO平分∠ABC,CO平分∠ACB,∴∠ABO=∠OBC,∠ACO=∠OCB,∵MN∥BC,∴∠MOB=∠OBC,∠NOC=∠OCB,∴∠MBO=∠MOB,∠NOC=∠NCO,∴MO=MB,NO=NC,∵△AMN的周长为33,AB=15,∴AM+MN+AN=33,∴AM+OM+ON+AN=33,∴AM+MB+CN+AN=33,∴AB+AC=33,∴AC=18,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熟练掌握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和平行线的性质可证等腰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变式8-1】如图,在Rt△ABC中,∠A=90°,CM平分∠ACB交AB于点M,过点M作MN∥BC交AC于点N,且MN平分∠AMC,若AN=2,则BC的长为( )A.12B.16C.20D.8【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可以求得∠B的度数,再根据解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可以求得NC的长,从而可以求得BC的长.【解答】解:∵CM平分∠ACB交AB于点M,∴∠NCM=∠BCM,∵MN∥BC∴∠NCM=∠BCM=∠NMC,∵MN平分∠AMC,∴∠AMN=∠NMC=∠B,∴∠ACB=2∠B,NM=NC,∴∠B=30°;∵AN=2,∠AMN=∠B=30°,∴MN=2AN=4,∴NM=NC=4,∴AC=AN+NC=6,∴BC=2AC=12,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平行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变式8-2】如图,在△ABC中,∠ABC=3∠C,∠1=∠2,BE⊥AE,AB=5,BE=3,则AC=( )A.10B.11C.13D.15【分析】延长BE交AC于M,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3=∠4,AB=AM=5,BM=2BE=6,再利用∠4是△BCM的外角,利用等腰三角形判定得到CM=BM,利用等量代换即可求证.【解答】解:延长BE交AC于M,∵BE⊥AE,∴∠AEB=∠AEM=90°∴∠3=90°﹣∠1,∠4=90°﹣∠2,∵∠1=∠2,∴∠3=∠4,∴AB=AM=5,∵BE⊥AE,∴BM=2BE=6,∵∠4是△BCM的外角,∴∠4=∠5+∠C,∵∠ABC=3∠C,∴∠ABC=∠3+∠5=∠4+∠5,∴3∠C=∠4+∠5=2∠5+∠C,∴∠5=∠C,∴CM=BM=6,∴AC=AM+CM=AB+2BE=11.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准确添加辅助线构建等腰三角形是解题关键.【变式8-3】(2022春•神木市期末)如图,已知在△ABC中,AB=AC,BP、CQ是△ABC两腰上的高,BP与CQ交于点O.求证:△BCO是等腰三角形.【分析】由题意可求得∠ABC=∠ACB,再由高得∠BQC=∠CPB=90°,从而可求得∠OBC=∠OCB,即有OB=OC,从而得证△BCO是等腰三角形.【解答】证明:∵AB=AC,∴∠ABC=∠ACB,∵BP、CQ是△ABC两腰上的高,∴∠BQC=∠CPB=90°,∵∠OBC=90°﹣∠ACB,∠OCB=90°﹣∠ABC,∴∠OBC=∠OCB,∴OB=OC,∴△BCO为等腰三角形.【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答的关键是结合图形分析清楚角之间的关系.【变式8-4】如图,在△ABC中,AB=AC,点D、E、F分别在BC、AB、AC边上,且BE=CF,BD=CE.(1)求证:△DEF是等腰三角形;(2)求证:∠B=∠DEF;(3)当∠A=40°时,求∠DEF的度数.【分析】(1)首先根据条件证明△DBE≌△ECF,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DE=FE,进而可得到△DEF 是等腰三角形;(2)根据△BDE≌△CEF,可知∠FEC=∠BDE,∠DEF=180°﹣∠BED﹣∠FEC=180°﹣∠DEB﹣∠EDB=∠B 即可得出结论;(3)由(2)知∠DEF=∠B,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DEF的度数.【解答】(1)证明:∵AB=AC,∴∠B=∠C,在△DBE和△ECF中,BD=CE ∠B=∠C BE=CF,∴△DBE≌△ECF,∴DE=FE,∴△DEF是等腰三角形;。

2.5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

2.5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

LOGO
A
BD C
LOGO
作△ABC的高AD(HL)
证明:在RT△ABD和RT△ACD中 A
AB AC
AD AD
BD C
ABD ACD(HL)
B C
AB AC BAD CAD AD AD
ABD ACD(SAS )
B C
LOGO
A
BD C
作△ABC的中线AD(SSS)
证明:在△ABD和△ACD中
AB AC BD BD AD AD ABD ACD(SSS) B C
△ABC就是所求作的等腰三角形.
活动5:【牛刀小试】
LOGO
1.已知:在△ABC中, AB = AC, (1)若 ∠B= 40° 则∠A= 100°,∠C= 40°
变:若∠A = 40°,则∠B= 70°,∠C= 70°.
活动5:【牛刀小试】
LOGO
2.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30 °, 则顶角度数为 30°或120° .
LOGO
证明: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
已知:如图,AB=AC,
A
求证: ∠B= ∠C
B
C
1
2
3
活动4:【操作应用】
LOGO
求作等腰三角形ABC, 使底边BC=a,高AD=b.
(要求尺规画图)
活动4:【操作应用】 LOGO 作法:
1.作线段BC=a 2.作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
MN,MN交BC于点D. 3.在MN上截取线段DA,使DA=h. 4.连接AB,AC.
活动一: 【知识回顾】
边定:义等:腰两三条角边形相中等,的相三等
的角两形条叫边做叫等做腰腰三,角另形一。条

2.5第3课时 含30°的直角三角形与斜边上的中线性质(七大题型)(原卷版)-2024-2025学年

2.5第3课时 含30°的直角三角形与斜边上的中线性质(七大题型)(原卷版)-2024-2025学年

八年级上册数学《第2章 轴对称图形》2.5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第3课时 含30°的直角三角形与斜边上的中线性质◆1、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2、几何语言:∵ 在R t △ABC 中,点O 是AB 的中点,∴ OB =AO =CO =21AC . ◆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性质适用于任何直角三角形.◆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此结论是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推出,体现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它在解直角三角形的相关问题中常用来求边的长度和角的度数.【注意】①该性质是直角三角形中含有特殊度数的角(30°)的特殊定理,非直角三角形或一般直角三角形不能应用; ①应用时,要注意找准30°的角所对的直角边,点明斜边.【例题1】(2022春•镇江期末)如图,在Rt △ABC 中,∠ACB =90°,点D ,E ,F 分别为AB ,AC ,BC 的中点.若CD =5,则EF的长为 .【变式1-1】(2023春•青原区期末)如图,在△ABC中,∠ABC=90°,点D是BC边上的一点,点P是AD的中点,若AC的垂直平分线经过点D,DC=8,则BP=()A.8B.6C.4D.2【变式1-2】如图,在△ABC中,AB=AC,AD⊥BC,垂足为D,E是AC的中点.若DE=3,则AB的长为.【变式1-3】(2022秋•海口期末)如图,在△ABC中,AD平分∠BAC,BD⊥AD于点D,过点D作DE ∥AC,交AB于点E,若AB=6,则DE的长为()A.2.5B.3C.3.5D.4【变式1-4】如图,在Rt△ABC中,∠ACB=90°,CD为AB边上的高,CE为AB边上的中线,AD=2,CE=5,则CD=()A.2B.3C.4D.2√3【变式1-5】如图,在△ABC中,D是BC上一点,AB=AD,E、F分别是AC、BD的中点,EF=2,则AC的长是()A.3B.4C.5D.6【变式1-6】如图,在△ABC中,CF⊥AB于F,BE⊥AC于E,M为BC的中点,EF=7,BC=10,则△EFM的周长是.【例题2】(2023春•中山市期末)如图,在△ABC中,∠ABC=90°,∠A=28°,D是AC的中点,则∠CBD=°.【变式2-1】(2022秋•仓山区校级期末)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ADC=90°,E为对角线AC的中点,连接BE,ED,BD,若∠BAD=52°,则∠EBD=°.【变式2-2】(2022•碑林区校级模拟)如图,△ABC中,CD⊥AB,垂足为D,E为BC边的中点,AB=4,AC=2,DE=√3,则∠ACD=()A.15°B.30°C.22.5°D.45°【变式2-3】(2021秋•潍坊期末)如图,四边形ABCD中,∠ADC=∠ABC=90°,E为对角线AC的中点,∠DAC=30°,∠CAB=40°,连结BE,DE,BD,则∠BDE=度.【变式2-4】如图,在Rt△ABC中,∠ACB=90°,CD⊥AB于点D,∠ACD=3∠BCD,E是斜边AB的中点,∠ECD是度.【变式2-5】如图,在△ABC中,∠ACB=90°,∠CAB=30°.以AB长为一边作△ABD,且AD=BD,∠ADB=90°,取AB中点E,连DE、CE、CD.则∠EDC=°.【变式2-6】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CD=∠BAD=90°,AC,BD相交于点E,点G,H分别是AC,BD的中点,若∠BEC=80°,那么∠GHE等于()A.5°B.10°C.20°D.30°【变式2-7】(2022秋•市中区校级月考)如图,已知△ABC中,∠ACB=90°,O为AB的中点,点E在BC上,且CE=AC,∠BAE=15°,求∠COE的度数.【例题3】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ADC=90°,M、N分别是AC、BD的中点,试说明:(1)MD=MB;(2)MN⊥BD.【变式3-1】(2022秋•大名县期末)如图,在△ABC中,∠C=2∠B,D是BC上的一点,且AD⊥AB,点E是BD的中点,连接AE.(1)求证:∠AEC=∠C;(2)求证:BD=2AC;【变式3-2】(2022春•零陵区校级期中)如图,△ABC中,BE平分∠ABC,BE⊥AF于F,D为AB中点,请说明DF∥BC的理由.【变式3-3】如图,已知△ABC的高BD、CE相交于点O,M、N分别是BC、AO的中点,求证:MN垂直平分DE.【变式3-4】如图,△ABC中,AD是边BC上的高,CF是边AB上的中线,DC=BF,点E是CF的中点.(1)求证:DE⊥CF;(2)求证:∠B=2∠BCF.【变式3-5】在Rt△ABC中,∠ABC=90°,BD为∠ABC的角平分线,F为AC的中点,AE∥BC交BD 的延长线于点E,其中∠FBC=2∠FBD.(1)求∠EDC的度数.(2)求证:BF=AE.【变式3-6】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中,∠ABC=∠ADC=90°,点E是AC中点,点F是BD中点.(1)求证:EF⊥BD;(2)过点D作DH⊥AC于H点,如果BD平分∠HDE,求证:BA=BC.【变式3-7】如图,在△ABC中,点D在AB上,且CD=CB,E为BD的中点,F为AC的中点,连接EF交CD于点M,连接AM.(1)求证:EF=12 AC;(2)若EF⊥AC,求证:AM+DM=CB.【变式3-8】(2022秋•宿城区期中)如图,在锐角三角形ABC中,CD,BE分别是AB,AC边上的高,M,N分别是线段BC,DE的中点.(1)求证:MN⊥DE.(2)连接DM,ME,猜想∠A与∠DME之间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3)当∠BAC变为钝角时,如图②,上述(1)(2)中的结论是否都成立?若成立,直接回答,不需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例题4】如图,已知∠AOE=∠BOE=15°,EF∥OB,EC⊥OB于点C,EG⊥OA于点G,若EC=3,则OF长度是()A.3B.4C.5D.6【变式4-1】(2023•香洲区校级一模)如图,三角形ABC中,∠ACB=90°,CD是高,∠A=30°,AB=8,则BD的长为()A.1B.2C.2.5D.3【变式4-2】(2022春•三水区校级期中)如图,在①ABC中,①C=90°,①A=15°,①DBC=60°,BC=1.5,则AD的长为()A.1.5B.2C.3D.4【变式4-3】(2022春•西安期末)如图,在①ABC中,AB=AC,①C=30°,点D在BC上,AB①AD,AD =3cm,则BC的长为cm.【变式4-4】如图,在等边△ABC中,BD平分∠ABC交AC于点D,过点D作DE⊥BC于点E,且CE =3,则AB的长为()A.16B.12C.9D.10【变式4-5】如图是“人字形”钢架,其中斜梁AB=AC,顶角∠BAC=120°,跨度BC=10m,AD为支柱(即底边BC的中线),两根支撑架DE⊥AB,DF⊥AC,则DE+DF等于()A.10m B.5m C.2.5m D.9.5m【变式4-6】(2022春•坪山区期末)如图,在①ABC中,AB=AC,①BAC=120°,AC的垂直平分线交AC 于点D,交BC于点E,交BA的延长线于点F,若AF=2,则BF的长为.【变式4-7】如图,①ABC中,AB=AC.①BAC=120°,AC的垂直平分线交BC于D.交AC于E,DE=2.求BD的长.【变式4-8】如图,在△ABC中,AB=AC=9,∠BAC=120°,AD是△ABC的中线,AE是∠BAD的角平分线,DF∥AB交AE的延长线于点F,求DF的长.【变式4-9】如图,在①ABC中,AB=AC,AD是①ABC的角平分线,点G在边BC上,EG交AD于点F,BE=BG=6cm,①BEG=60°,EF=2cm.(1)求①DFG的度数.(2)求BC的长度.【例题5】(2023春•凤翔县期中)如图,在△ABC中,∠ACB=90°,∠A=30°,AB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B,AC于点D,E求证:AE=2CE.【变式5-1】在直角三角形中∠ACB=90°,CD,CE三等分∠ACB,CD⊥AB,求证:AB=2BC.【变式5-2】如图,在△ABC中,∠ACB=90°,∠A=30°,AB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AB和AC于点D、E.求证:CE=13AC.【变式5-3】如图,△ABC中,∠ACB=90°,CD是高,∠A=30°,求证:BD=14AB.【变式5-4】如图,在等边①ABC中,点D、E分别在边BC、AC上,且AE=CD,BE与AD相交于点P,BQ①AD于点Q.(1)求证:①ABE①①CAD;(2)请问PQ与BP有何关系?并说明理由.【例题6】一棵大树在一次强台风中于离地面6米处折断倒下,倒下部分与地面成30°夹角,这棵大树在折断前的高度为()A.12米B.18米C.24米D.30米【变式6-1】(2022•鱼峰区模拟)如图,是柳州市鱼马公园一段索道的示意图,已知A、B两点间的距离为30米,①A=30°,则缆车从A点到达B点过程中,上升的高度(BC的长)为米.【变式6-2】(2022春•永定区校级期中)如图所示,为了躲避海盗,一轮船由西向东航行,早上8点,在A处测得小岛P在北偏东75°的方向上,以每小时20海里的速度继续向东航行,10点到达B处,并测得小岛P在北偏东60°的方向上,已知小岛周围22海里内有暗礁,若轮船仍向前航行,有无触礁的危险?【变式6-3】(2022秋•民权县期末)如图,一条船上午8时从A处以20海里/小时的速度向正南航行,上午10时到达B处,从A处测得灯塔C在南偏东30°的方向上,在B处测得灯塔C在南偏东60°的方向上.(1)求B处离灯塔C的距离:(2)轮船从B处出发,按原速度航行,再过多少小时灯塔C正好在船的正东方向.【变式6-4】(2023春•宿州月考)上午8时,一条船从海岛A出发,以每小时航行18海里的速度向正北航行,10时到达海岛B处,从A,B望灯塔C,测得灯塔C在A的北偏西15°,灯塔C在B的北偏西30°方向上,在小灯塔C的周围20海里范围内有暗礁,如果轮船不改变方向继续向前航行,是否会有触礁危险?请说明理由.【变式6-5】如图,已知某船于上午8点在A处观测小岛C在北偏东60°方向上.该船以每小时40海里的速度向东航行到B处,此时测得小岛C在北偏东30°方向上.船以原速度再继续向东航行2小时到达小岛C的正南方D点.求船从A到D一共走了多少海里?【例题7】(2022秋•宜春期末)如图所示,在等边△ABC中,AB=8cm,点P与点Q分别从点B,C同时出发,沿三角形的边运动,已知点P的速度为2cm/s,点Q的速度为1cm/s,设点P与点Q运动的时间运动s后,可得到Rt△CPQ.为ts.当0<t<12时,点P与点Q【变式7-1】(2023春•普宁市月考)如图,在△ABC中,∠C=90o,∠A=30o,AB=60cm,动点P、Q 同时从A、B两点出发,分别在AB、BC边上匀速移动,点P的运动速度为2cm/s,点Q的运动速度为1cm/s,当点P到达点B时,P、Q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s.(1)当t为何值时,△PBQ为等边三角形?(2)当t为何值时,△PBQ为直角三角形?【变式7-2】(2022春•南城县期中)如图,在Rt①ABC中,①C=90°,①A=30°,BC=12cm.动点P从点A出发,沿AB向点B运动,动点Q从点B出发,沿BC向点C运动,如果动点P以2cm/s,Q以1cm/s的速度同时出发,设运动时间为t(s),解答下列问题:(1)t为多少时,①PBQ是等边三角形?(2)P、Q在运动过程中,①PBQ的形状不断发生变化,当t为多少时,①PBQ是直角三角形?请说明理由.【变式7-3】(2022秋•晋安区期末)如图,△ABC是边长为6cm的等边三角形,动点P、Q同时从A、B 两点出发,分别沿AB、BC方向匀速移动.(1)当点P的运动速度是1cm/s,点Q的运动速度是2cm/s,当Q到达点C时,P、Q两点都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当t=2时,判断△BPQ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当它们的速度都是1cm/s,当点P到达点B时,P、Q两点停止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s),则当t为何值时,△PBQ是直角三角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 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3)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直角三角形的一个性质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2.经历“折纸、画图、观察、归纳”的活动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概括能力,不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3.在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推理的思考方法,进一步提高说理、分析、猜想和归纳的能力;
4. 引导学生理解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都是获得数学结论的重要途径,进一步体会证明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
探索并能应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解决相关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用“分析法”证明“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 教学过程:
情境创设
提问:
1.等腰三角形有哪些性质?
2.怎样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学生回顾: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对等角;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线、中线及顶角平分线重合.
2.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方法:
(1)根据定义,证明三角形有两边相等;
(2)根据“等角对等边”,只要证明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 应用反馈
根据你所掌握的方法独立解决下列问题: 1.已知:如图,∠EAC 是△ABC 的外角,AD 平分∠EAC ,AD ∥BC .求证:AB =AC .
思考:(1)上图中,如果AB =AC ,AD ∥BC ,那么AD 平分∠EAC 吗?试证明你的结论.
B D
(2)上图中,如果AB=AC,AD平分∠EAC,那么AD∥BC吗?
通过这一系列问题的解决,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独立思考分析,代表发言.
学生交流想法,代表发言.
归纳结论:①AB=AC;②AD平分∠EAC;③AD∥BC三个论断中,其中任意两个成立,第三个一定也成立.
活动一:操作·探索
1.提问:你能用折纸的方法将一个直角三角形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吗?
2.提问:△ACD与△BCD为什么是等腰三角形?请说明理由.
3.提问:观察图形,你还有哪些发现?
学生思考,操作,小组内交流.
1.学生代表发言,说明折纸的方法,指出△ACD与△BCD是等腰三角形;
B B
2.在学生代表带领下操作,将剪出的直角三角形纸片,分别按图(2)(3)折叠,标出点D,连接CD.
3.观察图形,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代表发言.
有4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BD=CD=AD;
……
活动二:探索·说理
1.提问.
(1)D是斜边AB的中点吗?
(2)斜边AB上的中线CD与斜边AB有何数量关系?
2.刚才我们通过折纸活动发现“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你能说明理由吗?
(1)你能根据题中的已知条件和要说明的结论画出图形来表示吗?
图(2)图(3)
(2)思考:怎样说明CD =12
AB ? 分析:
在折纸活动中,你怎样找出斜边上的中线?
假设已知CD =12
AB ,那么我们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这对于你说明结论有启发吗?
3.小结.
(1)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并用符号语言表述;
(2)证明中常用的一种思考方法:即分析法从需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逆推出要使结论成立所需要的条件,再把这样的“条件”看作“结论”,一步一步逆推,直至归结为已知条件.
4.尝试练习.
(1)Rt △ABC 中,如果斜边AB 为4cm ,那么斜边上的中线CD =_______cm .
(2)如图,在Rt △ABC 中,CD 是斜边AB 上的中线,DE ⊥AC ,垂足为E . ①如果CD =2.4cm ,那么AB = cm .
②写出图中相等的线段和角.
(3)在Rt △ABC 中,∠ACB =90°,CA =CB ,如果斜边AB =5cm ,那么斜边上的高CD = cm .
例题讲解
1.如图,Rt △ABC ,∠ACB =90°,如果∠A =30°,那么BC 与AB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试证明你的结论.
C B A
C C
提问引导:
(1)对于BC 与AB 的数量关系,你有何猜想?你为什么作这样的猜想?
(2)我们猜想BC =21AB ,根据我们学过的知识,什么与2
1AB 相等?这对于你证明结论有启发吗?
(3)指导学生完成证明过程(投影).
2.已知:如图,点C 为线段AB 的中点, ∠AMB =∠ANB =90°.CM 与CN 是否相等?为什么?
指导学生完成证明过程,对板演点评. 指导学生活动 完成练习: 1.课本P66练习2. 2.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C =∠ADC =90°,M 、
N 分别是AC 、BD 的中点,试说明:
(1)MD =MB ; (2)MN ⊥BD .
B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