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在制品流转管理办法m
在制品管理规定

在制品管理规定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1.掌握在制品在生产过程中的情况,及时进行调整,使在
制品的数量经常保持在定额水平。
2.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原则,全厂的由生产部负责,车
间内部由各车间负责。
根据生产定额由生产部下达各类产品的在制品存活量,由车间具体组织控制,生产部监督执行。
3.凡在车间流转的制品,要建立在制品的管理台账,每批
活结束后,分规格、品种填写报表报生产部。
4.在制品流转必须有原始凭证(生产传工单),统计员要
经常查账,防止验账混乱,手续不清,报表差错。
5.在制品流转到下道工序时,必须按顺序摆放整齐,符合
文明生产要求,防止不同产品、不同规格的在制品发生混乱的现象。
6.在生产过程中的交接验收,必须当面交待清楚,如实物
与传递单不相符合,拒绝验收。
影响工作时,由交付方负责。
7.在生产过程中出殃的次品,操作者应签字。
班组长、车
间主任、统计员登账写清规格、品种、颜色、数量等项目报生产部安排补做。
8.在制品每月定于月底盘点,不能修复的制品在清点清楚
后及时出处理。
货品流转管理规范

货品流转管理规范1. 引言货品流转管理是指在供应链中对货品流动进行规范和控制。
有效的货品流转管理可以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减少损失,并确保货品的质量和时效性。
本文档旨在制定一套货品流转管理规范,以帮助组织有效管理货品的流转过程。
2. 目的制定货品流转管理规范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整个供应链中货品流转过程的透明、高效和符合法规要求。
3. 货品流转管理规范3.1. 供应商管理- 选择合格的供应商:与合格的供应商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确保货品的质量可靠。
- 签订明确的合同:合同应明确规定供应商的责任和义务,包括产品质量、交货期限和售后服务等。
- 定期供应商评估:对供应商进行定期评估,评估内容包括产品质量、交货准时性、售后服务等,以确保供应商的持续供货能力和质量控制能力。
3.2. 仓库管理- 货品入库管理:对入库货品进行验收、登记,确保与送货单或合同相符,存放于指定位置。
- 货品出库管理:根据订单或需求,按照先进先出(FIFO)原则出库货品,确保供应链的流畅性和客户满意度。
- 货品存储管理:对货品进行分类、标记和存放,确保货品存储安全、整洁和易于管理。
3.3. 运输管理- 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根据货品的特性和要求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包括陆运、海运、航空运输等。
- 货品包装管理:根据货品的特性和运输方式,选择合适的包装材料和方法,确保货品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损。
- 运输跟踪和信息反馈:对运输过程进行实时跟踪和监控,及时反馈运输状态、提醒潜在问题,并及时处理。
3.4. 质量管理- 货品质量检验:对入库货品进行质量检验,包括外观、尺寸、包装等,确保货品符合质量要求。
- 质量问题处理:对质量问题货品及时处理,包括退货、替换、修复等,确保客户的合法权益。
- 质量持续改进:定期对供应商、仓库和运输过程中发现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和改进,提升整个供应链的质量水平。
4. 监督和执行- 设立专门的货品流转管理团队,负责规范和执行货品流转管理规范。
车间在制品管理制度

车间在制品管理制度一、引言在制品是指在车间生产过程中,已经投入生产但尚未完成最终产品的零部件、半成品等。
有效的在制品管理对于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加强车间在制品的管理,特制定本制度。
二、在制品管理的目标和原则(一)目标1、确保在制品的数量、质量和进度符合生产计划的要求。
2、减少在制品的积压和浪费,提高资金利用率。
3、保证在制品的流转顺畅,缩短生产周期。
(二)原则1、计划性原则:根据生产计划,合理安排在制品的生产和流转。
2、标准化原则:制定统一的在制品管理标准和流程,确保管理的规范化。
3、及时性原则:及时掌握在制品的状态和信息,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4、准确性原则:保证在制品的数量、质量等数据准确无误。
三、在制品的标识与分类(一)标识为了便于识别和管理,对在制品进行明确的标识。
标识内容包括产品名称、型号、批次、工序、数量等。
标识应清晰、牢固,不易脱落或损坏。
(二)分类1、按照产品型号分类:将不同型号的在制品分别存放和管理。
2、按照生产工序分类:根据在制品所处的生产工序,将其划分到相应的区域。
3、按照质量状态分类:分为合格、不合格、待检等不同质量状态的在制品,分别进行管理。
四、在制品的存储与保管(一)存储区域规划合理划分在制品的存储区域,设置专门的货架、托盘等存放设施。
存储区域应保持干燥、通风、清洁,具备防火、防潮、防盗等措施。
(二)存放要求在制品应按照分类要求整齐存放,不得随意堆放或倒置。
对于易损、易变形的在制品,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三)定期盘点定期对在制品进行盘点,核对数量和质量,确保账物相符。
盘点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查明原因并进行处理。
五、在制品的流转管理(一)领料与投料生产班组根据生产计划和工单,到仓库领取原材料和零部件,并按照规定的工艺要求进行投料生产。
领料和投料过程应严格遵循相关的操作流程和标准。
(二)工序间流转在制品在各工序间的流转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通过传递单、流程卡等方式进行交接。
流程在制品管理规定

流程在制品管理规定流程在制品管理规定1⽬的通过规范的管理制度,加强对本公司产品从原料及外购物料投⼊⽣产及研发到产品实现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管控。
2适⽤范围本规定适⽤于⽣产及研发过程中的在制品管理。
3术语和定义3.1在制品指从原材料、外购物料投⼊⽣产及研发开始,到产成品⼊公司产品库为⽌,存在于各个⽣产及研发环节的制品(过程料)。
3.2在制品定额指在⼀定的⽣产技术组织条件下,各⽣产环节上为保证⽣产衔接所必需的、最低限度的在制品数量。
4职责4.1各制造部门负责在制品的标⽰及管理。
4.2⽣产管理部负责监督。
5⼀般要求5.1要有利于制定公司⽣产的期量标准(作业计划标准),提⾼⽣产作业计划的质量,有效地利⽤⼈⼒、物⼒、财⼒资源,组织均衡⽣产。
5.2要有利于编制和执⾏⽣产作业计划,减少和避免积压浪费,控制在制品资⾦,缩短⽣产周期,提⾼经济效益。
5.3要保证⽣产过程中各环节、各⼯序之间在制品在数量、时间上的紧密衔接,实现按计划、有节奏地⽣产。
5.4控制在制品合理库存数量,促进全⾯成本管理,保证产品对应配套。
6详细要求6.1在制品控制。
按不同产品对应其原料的投⼊产出⽐,编制原料投⽤计划,控制在制品数量,严格按计划进⾏投料⽣产。
6.2分类管理。
按照不同种类区分控制,便于统计和管控。
对于正常流程流转的,必须要有物料名称、过程批号、产⽣⽇期、分析结果或型号等,以直观掌握在制品信息;对于超标或者受污染待处理的,必须区分标⽰,设⽴专门批号和台账进⾏跟踪管理,以达到可追溯的⽬的。
6.2.1液体类在制品。
要求所有的液体储槽,都要可计量;最好是要有液位计,⽆法实现安装液位计的槽罐,也必须有浮标等装置,并要求有物料标⽰。
6.2.2固体类在制品。
要求所有的固体在制品,都要严格按⼯序或者物料类别区分放置并做好现场标⽰(物料重量);最好统⼀盛放⽅式(例如统⼀⽤200kg桶装,每桶只装7分满),以⽅便统计和跟踪。
6.2.3若公司稽核⼩组盘点时发现上述未按要求规范管理,每例考核现场部门经理(或主持副经理)500元,同时盘点组组长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有权提出终⽌盘点待现场部门整改后重新盘点。
车间在制品管理制度

车间在制品管理制度一、目的为了加强车间在制品的管理,规范在制品的流转、存储和控制,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证生产计划的顺利执行,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车间内所有在制品的管理,包括原材料投入生产后至成品入库前的所有中间产品。
三、职责分工1、生产部门负责在制品的生产加工,按照生产计划和工艺要求进行操作,确保在制品的质量和数量。
及时填写在制品流转单据,记录在制品的生产进度和状态。
2、质量部门负责在制品的质量检验,按照质量标准和检验规程进行检验,确保在制品的质量符合要求。
对不合格的在制品提出处理意见,并监督处理过程。
3、仓库部门负责在制品的存储管理,按照规定的存储条件和要求进行存放,确保在制品的安全和完整。
做好在制品的出入库管理,核对在制品的数量和状态,办理相关手续。
4、计划部门负责制定生产计划,合理安排在制品的生产进度和流转,确保生产计划的按时完成。
跟踪在制品的生产情况,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协调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问题。
四、在制品的流转管理1、在制品的投入生产生产部门根据生产计划,从仓库领取原材料,并填写领料单。
领料单应注明原材料的名称、规格、数量、批次等信息,经仓库部门审核无误后发放原材料。
2、在制品的生产加工生产部门按照工艺要求和操作规程进行生产加工,对在制品进行标识和编号,注明产品名称、规格、批次、生产日期等信息。
在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在制品的质量,对不合格的在制品及时进行隔离和处理。
3、在制品的检验质量部门按照检验规程对在制品进行检验,填写检验报告。
检验合格的在制品,由质量部门加盖合格章,方可转入下一道工序;检验不合格的在制品,由质量部门提出处理意见,生产部门按照处理意见进行处理。
4、在制品的流转交接在制品在车间内流转时,应填写在制品流转单,注明在制品的名称、规格、数量、批次、流转工序等信息。
流转单应由交接双方签字确认,确保在制品的数量和状态准确无误。
五、在制品的存储管理1、存储区域的划分仓库部门应根据在制品的特点和要求,划分不同的存储区域,如合格品区、不合格品区、待检区等。
仓库的物资流转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公司仓库物资流转管理,确保物资流转的高效、安全、有序,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仓库,包括原材料仓库、成品仓库、备品备件仓库等。
第三条仓库物资流转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2. 质量为本,保证物资质量;3. 效率优先,简化流程;4. 信息化管理,提高流转效率。
第二章物资入库管理第四条物资入库前,需进行以下工作:1. 检查物资的采购订单、验收标准及数量;2. 对物资进行外观检查、数量核对、质量检验;3. 核实物资的包装完好性。
第五条物资入库流程:1. 供应商将物资送至仓库,仓库保管员进行初步验收;2. 验收合格后,填写《物资入库单》,并录入仓库管理系统;3. 将物资按照规定区域存放,做好标识;4. 仓库管理员对入库物资进行盘点,确保账实相符。
第三章物资出库管理第六条物资出库前,需进行以下工作:1. 核对出库申请单,确认出库物资的品种、规格、数量、用途等信息;2. 对出库物资进行外观检查,确保无损坏、无污染;3. 核对出库物资与申请单上的信息是否一致。
第七条物资出库流程:1. 仓库保管员根据《物资出库单》核对物资,确认无误后,填写出库单,并录入仓库管理系统;2. 将出库物资交由领用人,领用人签字确认;3. 仓库管理员对出库物资进行盘点,确保账实相符。
第四章物资盘点管理第八条仓库每月进行一次全面盘点,确保物资账实相符。
第九条盘点流程:1. 仓库保管员按照《物资盘点表》对仓库内所有物资进行盘点;2. 核对盘点结果,发现差异及时查明原因,并报告上级;3. 对盘点结果进行汇总,形成《盘点报告》。
第五章物资流转信息化管理第十条仓库采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物资流转的实时监控。
第十一条信息化管理内容:1. 物资入库、出库、盘点等操作实时录入系统;2. 系统自动生成各类报表,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3. 系统实时监控物资流转情况,确保物资安全。
第六章责任与奖惩第十二条仓库管理员负责物资流转管理,对物资流转过程中的问题承担直接责任。
生产过程中在制品流转的管理

生产过程中在制品流转的管理办法一、生产部生产过程中在制品流转的管理1.生产部制定和设立各工序成品的堆放区域。
工序成品堆放区域只能堆放本工序合格的在制品,不得混堆,工序不分。
凡违反者追究生产部经理、各班班长之管理责任,每项每次每件罚款5元。
2.堆放区域实行每日数量管理和控制,生产部经理每日对由各班班长提供上报各班组和各工序堆放区域的在制品的型号、规格、品种、品质、数量的统计报表进行汇总,同时要对各班各工序进行检查和考核,发现各型号、各规格、各品种、各品质、各数量有差异的,按每件5元进行罚款,同时接受本部门经理、财务和副总经理的监督、考核,凡发现有差异的,对相关人员按每件每人罚款5元。
3.晚班班长于每日下班前将各工序各型号、各规格、各品种、各品质的在制品数量统计汇总并将汇总表上报生产部经理。
凡违反者,每人每次罚款100元。
4.白班班长于每日下班前将各工序各型号、各规格、各品种、各品质的在制品数量统计汇总并将汇总表上报生产部经理。
生产部经理于次日上午9点前将昨日的白班、晚班班长上报的各工序、各型号、各规格、各品种、各品质在制品数量统计汇总并进行平衡,由部门经理批准并副总和财务部。
部门经理、副总对在制品的数量和配套情况进行分析评估,必要时采取自救、互救、助救进行调度指导。
凡违反者,每日每班每人每次罚款200元。
5.中午、晚上吃饭时间由生产部经理负责车间值勤,值勤名单由副总安排值日表,监督就餐期间现场秩序,凡违反者,每日每班每人每次罚款100元。
6.所有计件制员工必须将每日工票(员工联)保存好并按规定放在专用塑料袋中,随时接受劳资主管的检查、考核。
凡发现工票与实际产品流转数量有差异的,分别对分管专检与操作工按每件10元进行处罚。
7.每月27日前员工必须把整理装订好的工票交与生产部内勤,生产部内勤必须于28日将工票生产联整理装订后上交财务部。
凡违反者,每次罚款50元。
二、质检部在制品流转的管理1.质检部必须严格按照公司《关于各工序最底流转数量定额表》的规定执行,凡违反者,每人每次每件罚款10元。
仓库物品流转管理制度

仓库物品流转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仓库物品的流转管理,提高仓库物品的利用率和安全性,确保物品的准确性、时效性和完整性,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仓库的物品流转管理工作。
三、仓库物品的流转管理流程1. 入库流程(1)审核入库物品清单采购或其它渠道获取到的物品,由采购部门或相关人员提供入库物品清单,包括物品名称、数量、规格和质量等相关信息,由仓库管理员进行审核。
(2)保管品质检测入库的物品需要经过仓库管理员的品质检测,保证物品的质量符合要求。
(3)分配存放位置入库合格的物品,根据其属性和特点进行分配存放位置,确保物品存放有序,并且易于查找。
(4)录入系统对入库物品进行信息录入系统,包括物品的名称、数量、存放位置、入库日期等相关信息。
(5)签收经过以上程序确认无误后,签收入库单据并上报相关部门或负责人。
2. 出库流程(1)出库申请相关部门或人员需要出库物品时,需提出出库申请,并列明出库物品的名称、数量、用途、出库日期等相关信息。
(2)审核出库申请仓库管理员接收到出库申请后,进行审核确认,检查出库物品的存放情况,以及申请的合理性。
(3)发放物品经过审核确认无误后,由仓库管理员准备相关物品,并发放给申请单位人员。
(4)登记信息对出库的物品进行信息登记记录,包括出库时间、出库数量、领用单位、用途等相关信息。
3. 盘点流程(1)定期盘点仓库定期进行盘点工作,以核实仓库物品的真实情况,并与系统记录进行比对。
(2)盘点流程由专人或专组进行盘点,逐一检查物品的存放情况与实际数量,确保实际情况与系统记录一致。
(3)盘点结果盘点完成后,对盘点结果进行整理汇总,并与系统数据进行比对确认,发现差异及时进行调整。
4. 报废处理(1)定期清点仓库对长时间未使用的物品进行清点,确认物品是否需要报废处理。
(2)报废申请对需要报废处理的物品进行报废申请,说明报废原因、报废数量、报废时间等相关信息。
(3)审核报废由相关部门进行审核,确认报废申请的合理性,并做出处理决定。
在制品管理制度

1.目的为了加强在制品的管理,规范在制品管理流程,及时掌握在制品在生产过程中的情况,使在制品各环节操作及流转可控,保证账物一致、数据准确,在制品资产真实受控。
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生产部门车间(班组)及外协入库后再加工零部件的在制品管理。
主要体现为在生产制造过程中的投料、储存、流转、完工入库的实物运转、账务及报表管理。
3.职责3.1班组长负责所辖区域或该工序在制品的领料(包括从库房领料和上工序转入)、储存、转出(转下工序)及送检入库管理;盘点及相关台帐及报表数据的编制、提供。
3.2在制品管理员负责统筹调度,对整个生产加工的在制品投入、产出、结存汇总报表负责并定期报送财务部及相关职能部门;对班组长在制品管理情况进行监督考核;对领料、投料及入库等进行协调沟通。
3.3库房组长及账务员协助处理在制品账物异常问题,财务部及相关职能部门对生产部的在制品管理进行监督、抽查。
4.在制品定义广义的在制品指在生产过程中,从库房领料投入生产制造过程中正在加工、装配或待进一步加工、装配或待检验入库的毛坯、零部件等。
本工序在制品指工序领料或者上工序流入的在制品,在本工序未转为下工序前的产品或在制品。
5.在制品管理流程5.1班组长根据月生产任务开具领料单(出库单),在制品管理员签字校核后交予库房发料。
5.2库房根据领料单发料并交予物流转运人员将物料转到申请领料班组需操作的工位上。
5.3操作者收到物料后通知班组长统计台账,然后正常加工。
把加工合格的产品数量、类型等告知班组长做台账,并通知物流转运人员把产品转运到下工位(或工序),所有物料的领入、发出必须经由班组长做好台账统计之后才能进行。
5.4下工序收料并登记台账后才能进行加工。
对于需要委外的在制品物料,由班组长填写半成品入库送检单,交予在制品管理员,在制品管理员在ERP里做检验申请单,待质检推合格后库房人员办理收料ERP入库,再通知委外人员办理委外手续,发出物料委外加工;不需要委外的在制品物料加工合格后由班组长登记台账后直接通知物流转运人员转到下工序;上工序转出的与下工序收到的务必衔接清楚,对于衔接不清楚、核对不正确的,将对上工序和下工序的班组长一并考核。
物资流转规范管理制度范本

物资流转规范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为加强公司物资流转管理,规范物资流转程序,提高物资流转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确保公司正常生产经营,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部门和子公司的物资流转管理工作。
第二章物资采购与入库第三条采购计划各部门应根据生产经营需要,提前制定采购计划,经批准后执行。
第四条采购方式采购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等方式。
第五条入库验收物资到达后,库房管理人员应立即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办理入库手续。
第六条入库资料物资入库时,应填写入库单,并附上采购订单、验收报告、质保书等相关资料。
第三章物资存储与管理第七条库房管理库房应按照物资种类、规格、型号等进行合理布局,确保物资安全、整齐、便于保管与发放。
第八条库存管理库房管理人员应定期进行库存盘点,确保库存数据准确。
第九条安全管理库房应加强防火、防盗、防潮、防虫蛀、防霉变等措施,确保物资安全。
第四章物资出库与配送第十条出库申请各部门需要领用物资时,应提前填写出库申请单,经批准后到库房领取。
第十一条出库验收领用部门应按照出库申请单所列内容进行验收,确认无误后办理出库手续。
第十二条配送管理对于需要配送的物资,库房管理人员应按时进行打包、装车,确保物资按时送达。
第五章物资流转记录与追溯第十三条记录要求物资流转过程中,应做好相关记录,包括采购订单、入库单、出库单、配送单等。
第十四条追溯管理发生物资质量问题或流失时,应根据记录及时追溯,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第六章制度修订与监督第十五条修订权限本制度的修订权限归公司管理层所有。
第十六条监督与检查公司管理层应定期对物资流转管理情况进行监督与检查,确保本制度的贯彻执行。
第七章附则第十七条生效时间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
第十八条解释权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公司管理层所有。
通过以上规范的物资流转管理制度,公司可以确保物资的高效流转,降低运营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
同时,也有利于公司对物资的全面管理和控制,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
在制品管理制度

在制品管理制度1. 引言在制品管理制度是一个组织内部的管理体系,用于确保在制品的生产和流转过程中能够保持高质量和高效率。
该制度涵盖了对在制品的计划、监控、控制和改进等方面的要求,旨在帮助组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并确保产品质量。
2. 目的和范围2.1 目的在制品管理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在制品的生产和流转过程中能够在时间、成本和质量方面达到组织的预期目标。
2.2 范围该制度适用于所有参与在制品生产和流转的部门和人员,包括生产部门、采购部门、质量管理部门等。
3. 职责和义务3.1 生产部门•负责制定在制品生产计划,并监控执行情况。
•确保生产设备和工具的正常运行,并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
•保证在制品的质量和交付时间符合预期要求。
•及时报告生产中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3.2 采购部门•负责采购在制品所需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并确保其供应稳定。
•监控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体系,并进行评估和审查。
•提前规划采购计划,以满足生产需求。
•及时处理与供应商的争议和问题,并寻求合理解决方案。
3.3 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在制品的质量标准和检验规范。
•对在制品进行质量检验,并及时报告异常情况。
•协助生产部门解决质量问题,并推动持续改进。
•进行供应商的质量审核,并进行定期的质量评估。
4. 流程和控制4.1 在制品生产流程在制品生产流程包括材料准备、加工制造、装配、质量检验和交付等环节。
每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按照制定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并记录相应的信息。
4.2 过程监控和控制组织应设立相应的监控措施和控制点,对在制品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4.3 变更控制在制品生产过程中,如需进行工艺、规格或其他方面的变更,必须经过变更控制程序的审批和执行,确保变更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并对变更进行记录和追踪。
5. 监督和持续改进5.1 监督组织应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对在制品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审查,并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
仓库物品流转管理制度范本

一、目的为规范公司仓库物品的流转管理,确保物品在仓库内的有序流动,提高物品使用效率,保障生产、销售、研发等部门的正常运作,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仓库及涉及物品流转的部门。
三、职责1. 仓库管理员:负责物品的入库、出库、盘点、调拨等日常管理工作。
2. 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物品的使用计划、申请及回收工作。
3. 财务部门:负责物品的采购、报账及资金管理。
四、物品流转流程1. 入库管理(1)采购部门根据需求提出采购申请,经部门负责人审批后,提交财务部门。
(2)财务部门审批通过后,采购部门进行采购。
(3)物品采购到货后,仓库管理员进行验收,确保物品数量、质量符合要求。
(4)验收合格后,仓库管理员办理入库手续,填写《物品入库单》,登记物料卡及台帐。
2. 出库管理(1)使用部门根据生产、销售、研发等需求,填写《物品出库单》。
(2)部门负责人审批后,提交仓库管理员。
(3)仓库管理员核实《物品出库单》信息,确保出库物品符合要求。
(4)出库物品经检验合格后,由仓库管理员办理出库手续,填写《物品出库单》。
3. 调拨管理(1)各部门之间因工作需要,可填写《物品调拨单》进行物品调拨。
(2)调拨单经双方部门负责人签字确认后,提交仓库管理员。
(3)仓库管理员核实《物品调拨单》信息,确保调拨物品符合要求。
(4)调拨物品经检验合格后,由仓库管理员办理调拨手续,填写《物品调拨单》。
4. 盘点管理(1)仓库管理员每月进行一次全面盘点,确保库存数量与实际相符。
(2)盘点过程中,发现差异及时查明原因,并向部门负责人汇报。
(3)盘点结束后,填写《盘点报告》,报部门负责人审批。
五、奖惩措施1. 对严格遵守本制度、工作认真负责的仓库管理员,给予表扬或奖励。
2. 对违反本制度、造成物品损失或浪费的,予以批评教育,并追究相关责任。
3. 对因工作失误造成重大损失或影响公司正常运作的,依法依规追究责任。
六、附则1. 本制度由公司仓储部门负责解释。
在制品出公司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公司生产管理,确保生产过程的有序进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生产部门,涉及在制品的出入库、流转、检验、保管等环节。
第三条在制品出公司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1. 规范化:建立标准化的在制品管理流程,确保各环节有序进行;2. 效率化:优化管理流程,提高在制品流转效率;3. 质量化:严格把控在制品质量,确保产品合格;4. 节约化: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
第二章在制品出入库管理第四条在制品出入库实行“先进先出”的原则,保证在制品的新鲜度和生产周期。
第五条在制品入库前,应进行质量检验,确保在制品符合生产要求。
检验不合格的在制品不得入库。
第六条在制品入库时,应填写《在制品入库单》,详细记录在制品的名称、规格、数量、批次、入库时间等信息。
第七条在制品出库时,应填写《在制品出库单》,详细记录在制品的名称、规格、数量、批次、出库时间等信息。
第八条在制品出入库应实行专人负责制度,确保在制品出入库准确无误。
第三章在制品流转管理第九条在制品流转过程中,应建立严格的交接制度,确保在制品的流转顺畅。
第十条在制品流转过程中,应进行定期盘点,确保在制品数量准确。
第十一条在制品流转过程中,应加强生产现场管理,防止在制品丢失、损坏。
第十二条在制品流转过程中,如发现质量问题,应立即采取措施,停止流转,并报告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第四章在制品检验管理第十三条在制品检验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公司内部质量管理体系执行。
第十四条在制品检验分为入库检验、过程检验和成品检验。
第十五条入库检验应在在制品入库前进行,确保在制品质量符合要求。
第十六条过程检验应在生产过程中进行,及时发现并解决质量问题。
第十七条成品检验应在产品完工后进行,确保产品质量合格。
第五章在制品保管管理第十八条在制品保管应遵循以下要求:1. 仓库环境应保持整洁、干燥、通风;2. 在制品应分类存放,标识清晰;3. 仓库内不得存放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4. 仓库管理人员应定期检查在制品保管情况,确保在制品安全。
在制品、产成品管理工作管理总结全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在制品、产成品管理工作管理总结在制品、产成品管理的对象主要是在制品、半成品和产成品。
具体来说,在制品、产成品管理主要包括以下三项工作。
(一)在制品的流转与统计在制品主要包括车间在制品、库存在制品两种。
车间在制品指车间内部正在加工、检验、运输或停放的尚未完工入库的产品;库存在制品指停留于车间之间待装配或待加工的在制品,通常存放于毛坯库或零件库(中间品库)。
上述两种类型的在制品是储存起来的生产能力,具有调节和缓冲生产的作用。
它们通常通过作业统计来进行管理。
(1)及时处理在制品的增减,严格控制投入生产的原料,及时处理废品、次品,定期清点盘存,保证账物相符。
(2)在大批量生产条件下,在制品数量比较稳定,并有标准定额,其在生产过程中的移动是沿一定路线有规律地进行,因而通常采用“轮班任务表”,结合统计台账对在制品的数量及其流转进行控制。
(3)在单件小批生产和成批生产条件下,由于产品品种的投入和生产批量比较复杂,通常是采用“加班路线单”和工作票等凭证以及统计台账对在制品的数量及其流转进行控制。
(4)在制品的流转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次品、废品,一旦发现,要做好隔离和处理工作,防止不合格品混入合格品中。
(二)确定在制品配套库存量各种半成品、在制品的合理储备,是企业均衡配套生产的重要条件。
合理储备量的确定取决于企业的生产类型和生产组织形式、原材料以及生产批量等因素。
在制品过多,会影响资金周转;在制品过少,会影响产品配套工作。
在制品储备量要根据各道工序需要的情况加以确定。
各车间和各类型仓库都要建立毛坯、零件成套率的检查制度和对储备量的检查制度,经常注意在制品的变化情况,及时进行调节,使在制品数量经常保持在定额水平。
(三)加强产品的库存管理加强库存管理,发挥中间仓库的控制作用。
(1)规定在制品及产成品的保管方法,明确保管责任,严格准确地执行车间之间的收付制度,其重点是要求严格掌握库存在制品数量动态的变化,做到账物相符、账账相符。
物资流转规范管理制度

物资流转规范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物资的流转管理,提高物资利用效率,保障物资安全,保护环境,维护国家利益,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涉及物资流转的管理活动。
第三条物资流转管理应遵循依法合规、公平公正、诚实守信、保护环境的原则。
第四条本单位应设立专门的物资管理部门,负责物资的采购、存储、使用和报废等工作。
第五条本单位应建立健全物资流转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
第二章采购管理第六条本单位应根据实际需要,制定物资采购计划,明确所需物资的种类、数量、质量标准、采购来源等。
第七条物资采购应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进行,采用公开、公正、公平的采购方式,实行竞争性招标、询价等形式进行采购。
第八条物资采购人员应具有相关岗位职责的资质和能力,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不得违规采购。
第九条物资采购应建立完善的档案和台账,记录采购过程中的各项信息,做到真实可查。
第十条物资采购应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建立供应商评价制度,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评估。
第三章存储管理第十一条本单位应建立物资存储管理制度,确保存储场所的安全、卫生、整洁。
第十二条物资存储应按照物资的性质、特点和要求进行分类、安排、保管,确保物资不受损坏和遗失。
第十三条物资存储应做好防火、防潮、防盗等安全管理工作,确保物资的安全。
第十四条物资存储应进行定期检查和保养,确保物资的质量和数量完整。
第四章使用管理第十五条本单位应建立和完善物资使用管理制度,规范物资的领用、发放和使用。
第十六条物资使用人员应按照规定使用物资,不得私自挪用、私分、私扔或私存。
第十七条物资使用应合理使用,避免浪费和滥用,提高物资的利用效率。
第十八条物资使用人员应养成良好的物资使用习惯,爱护物资,延长物资的使用寿命。
第五章报废管理第十九条物资报废应建立报废管理制度,明确报废的程序、条件和责任。
第二十条物资报废应按照规定进行,不得擅自处理报废物资,应及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关于在生产过程中物料流转的交接和管理规定

关于在生产过程中物料流转的交接和管理规定为了加强对生产过程中物料流转交接的控制和杜绝不合格的转序,防止多发、少发、错发、漏发现象的产生,切实做好交接工作,确保交接过程中交接双方对交接物料的质与量能各负其责,特作此规定。
1、总则1.1交接的前提条件必须是经检验合格的物料方可进行,交接时双方相互配合按时、按质、按量做好交接工作。
1.2交接双方,交付方的物料质量对接收方应有一定的保障即保证接收方能正常生产和对发出物料质量负责。
1.3接收方应对交付方的物料按相应的质量、数量进行验证,发现超出规定要求的有权拒收。
1.4接收方一旦接收下来后应对其接收的物料负责。
2、交接规定2.1原材料的交接2.1.1合库保管员按分类范围根据生产计划和原材料工艺总额提前编制材料供应清单,交财务科审核,列出采购清单给生产供应部,供应部开出采购通知单,由材料供应员负责备料。
2.1.2材料供应员采购的物料,按《产品质量检验与试验的规定》验收入库。
2.1.3车间材料员按部门进度要求,开具领料单;经部门负责人签字后作为领料依据。
2.1.4仓库保管员按领料单和拿材料工艺消耗定额限额发料。
2.2外购配套件的交接2.2.1供应部材料员按生产计划、图纸提前编制台套件发放汇总表作为仓库核发依据。
2.2.2使用部门材料员按本部门作业进度要求开具领料单经部门负责人签字后作为领料依据。
2.2.3仓库保管员按领料单限额发料。
2.2.4外购配套件(含标准件下同)领用时由仓库保管员与使用部门的材料员进行交接。
2.2.5交接内容为外观质量、数量、标识和进厂验收报告或合格证等。
2.2.6领料单内容必须一次交接完毕,并由使用部门材料员和仓库保管员签字。
2.2.7外购配套件经使用部门确认后使用部门的材料员必须对其按产品工号分类保管和标识,使用时由材料员分解到各生产工序。
2.2.8工艺装备和工艺过程辅助用的外购配套件如螺栓、螺母等,按使用部门的实际情况一次性由技术科同生产车间核定领用量后实行以旧换新。
车间在制品管理制度

车间在制品管理制度一、目的为了加强车间在制品的管理,规范在制品的流转、存储和控制,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车间内所有在制品的管理,包括原材料投入生产后尚未完成入库的产品。
三、在制品的定义与分类(一)在制品的定义在制品是指正在车间各生产工序加工的产品,以及已加工完毕但尚未检验或已检验但尚未入库的产品。
(二)在制品的分类1、按加工状态分类正在加工中的在制品等待加工的在制品检验中的在制品2、按产品性质分类自制件在制品外购件在制品外协件在制品四、在制品的流转管理(一)生产计划的下达生产部门根据销售订单和库存情况,制定生产计划,并下达给车间。
生产计划应明确产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进度等要求。
(二)领料车间根据生产计划,向仓库领取原材料和零部件。
领料时应严格按照领料单的要求进行,核对数量和规格,确保无误。
(三)工序间流转1、在制品在各工序间的流转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以保证产品的生产周期和质量。
2、每道工序完成后,操作人员应填写工序流转卡,记录产品的加工数量、质量情况、操作人等信息,并随在制品一起流转到下一道工序。
3、下一道工序的操作人员在接收在制品时,应核对工序流转卡的内容,检查在制品的数量和质量,如有问题应及时向上一道工序反馈。
(四)检验1、设立专职检验人员,对在制品进行检验。
检验应按照检验标准和检验规程进行,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检验合格的在制品,检验人员应在工序流转卡上签字盖章,并注明检验日期和检验结果。
检验不合格的在制品,应贴上不合格标签,并注明不合格原因,按照不合格品处理程序进行处理。
(五)入库1、完成所有加工工序并检验合格的在制品,应及时办理入库手续。
入库时应填写入库单,注明产品的名称、规格、数量、入库日期等信息。
2、仓库管理人员应核对入库单和在制品的数量、规格等信息,无误后办理入库手续,并将在制品存放在指定的位置。
五、在制品的存储管理(一)存储区域的划分车间应划分专门的在制品存储区域,根据在制品的种类、规格、批次等进行分类存放,做到标识清晰、摆放整齐、易于查找。
仓库物品流转管理制度范文

仓库物品流转管理制度范文仓库物品流转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仓库物品的流转管理,确保物品流转的透明度、规范性和安全性,提高仓库物品流转的效率,特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经营单位的仓库物品流转管理。
二、仓库物品流转管理的基本要求1. 注重信息管理:仓库物品流转必须完整记录并及时更新相关信息,包括物品的名称、型号、数量、存放位置等。
2. 强化监控措施:对于重要物品的流转,必须进行严格监控,如设置摄像头、安装感应器等安全设备。
3. 加强安全防护:对于易燃、易爆、易损、有毒、有腐蚀性等特殊物品,必须进行专门的安全措施,并设置专门的存放区域。
4. 提高操作技能:仓库人员必须具备相关操作技能,熟悉仓库物品的流转管理流程。
三、仓库物品流转管理的流程1. 入库流转管理(1)仓库人员必须在物品入库时,立即登记相关信息,包括物品的名称、型号、数量、来源、存放位置等。
(2)入库物品必须经过质检部门的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入库。
(3)入库时,必须对物品进行标识和分类,以便日后的管理和查找。
2. 出库流转管理(1)任何物品的出库必须填写领料单,并经过仓库管理员的审批。
(2)出库物品必须进行清点和核实,确保出库物品与领料单上的信息一致。
(3)对于重要物品的出库,必须有相关部门的授权,并填写相关的手续。
(4)出库物品必须记录相关信息,包括出库时间、领料人、用途等。
3. 内部调拨管理(1)进行内部调拨时,必须填写调拨单,并经过仓库管理员和相关部门的审批。
(2)进行调拨时,必须进行清点和核实,确保调拨物品与调拨单上的信息一致。
(3)进行调拨时,必须记录相关信息,包括调拨时间、调拨人、调拨原因等。
4. 盘点管理(1)仓库物品必须定期进行盘点,一般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盘点,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2)盘点时,必须对仓库物品进行清点和核实,并更新相关的信息。
(3)盘点时,必须注意各项工作的安全和保密性,维护盘点的严肃性和准确性。
四、仓库物品流转管理的安全措施1. 仓库物品的存放必须按照安全要求进行分类,确保易燃、易爆、易损、有毒和有腐蚀性等物品的安全存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制品流转管理办法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产品实现过程中在制品管理的内容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生产过程中在制品的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Q/XFG0604.2/02-2010《记录控制程序》
Q/XFG0608.3/01-2010《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Q/XFG0607.4/04-2010《产品外包过程控制程序》
Q/XFG0607.5/05-2010《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
Q/XFG0607.5/06-2010《产品防护控制办法》
Q/XFG0607.5/07-2010《产品贮存管理办法》
Q/XFG0608.2/07-2010《废品管理办法》
3定义
在制品:凡投入生产尚未交验入库的成品、正在加工或等待加工的毛坯、原材料和半成品统称为在制品。
4职责
4.1生产部负责在制品的管理,控制产品零件的投料和在制品的占用,按照工艺路线组织在制品的流转,核查和统计在制品数量并建立在制品台帐。
4.2 技术开发部负责制定产品的工艺路线,对在制品的流转和交接方式进行规定。
4.3 财务部库房保管人员负责在制品的入库、保管和收发工作。
5 工作程序
5.1 在制品流转管理的要求
5.1.1生产部根据单位全年生产任务、生产能力、产品交付以及生产变动情况,编制当月生产作业计划,作为生产投料和库房发料的依据。
5.1.2财务部库房保管人员根据生产部下达的生产作业计划和生产管理人员签发的领用单,认真核对产品代号、产品名称、规格、数量后,办理出库手续。
5.1.3库存的零件按照Q/XFG0607.5/07-2010《产品贮存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管理,并按“先进先出”的原则进行发料;有批次管理要求的,还应分清零件材料的批号和炉号。
具体执行Q/XFG0607.5/05-2010《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
5.1.4生产部负责按照Q/XFG0607.5/06-2010《产品防护控制办法》的规定,配置必要的在制品流转的工位器具,对在制品的流转和搬运质量进行控制。
5.1.5生产部负责按照Q/XFG0607.5/05-2010《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的规定,对在制品进行标识并保护标识的唯一性。
5.1.6工序加工完成后,由操作者向检验人员送检,经质量检验部检验人员检验合格后,由生产调度人员填写“产品零件交库单”(见表1)后方可转入库房。
5.1.7 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不合格品按照Q/XFG0608.3/01-2010《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的规定由责任部门或人员负责提出不合格品审理的申请;废品按照Q/XFG0608.2/07-2010《废品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
5.1.8 所有的工序完工后,市场部依据发货通知单填写“产品领用单”(见表2)到库房领取产品,向顾客交付。
5.2 外包的管理
5.2.1生产过程中如有中间工序外包或整体带料外包的情况时,经办人员应持有生产部主管领导签字批准的对外委托加工单并填写“产品领用单”(见表2)到库房领取在制品。
财务部库房保管人员在认真核对产品零件领用单上的产品代号、产品名称、规格、数量后,办理出库手续。
外包过程的控制,按照Q/XFG0607.4/04-2010《产品外包过程控制程序》的规定执行。
5.2.2中间工序外协加工或整体带料外协加工完工后,检验人员按照外购器材的入厂检验程序进行检验,合格后办理产品入库手续。
同时,技术开发部向经办人员提供检验结果,用于同协作单位进行结算。
5.3 在制品的流转管理
5.3.1公司协作的产品流转过程除了按照上述规定进行管理外,负责加工的单位还应按协作单位的要求将其产品零件转运到指定的单位或库房。
5.3.2 公司内部协作的产品流转由生产部负责。
在办理交接手续时,应对产品的数量、加工状态、产品合格质量证明文件等进行核对,确认无误后,在交接单上签字接收。
5.3.3外单位委托公司的单位进行来料加工时,应首先验证其材料的符合性。
经验证符合要求时准许其入库并投入生产;不符合要求时,应立即向顾客反映。
5.3.4 外单位委托公司的单位来料加工完成后,由负责外包的部门携带质量检验部签发的合格证向委托加工的单位移交。
5.4 在制品的退库
5.4.1因生产计划的调整、生产发生变化或其他方面的原因导致在制品需退库时,由生产部负责填写“退库器材申请单”(见表3),经批准后办理退库手续。
5.4.2如果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品影响在制品正常周转和生产计划完成时,由生产部根据检验人员开具的废品通知单统计的数据办理补充投料手续,库房保管人员按照补充投料手续重新投料。
5.4.3 检验合格的成品由生产部负责交成品库管理。
5.5、在制品的盘点
5.5.1 生产部负责每月末(26日)组织进行一次在制品的盘点。
5.5.2各生产班组或工段对在生产线上处于加工过程中的在制品实物进行盘点并填写在制品盘点表一式三份,班组或工段自存一份,报库房保管一份并对帐,报生产部一份。
5.5.3 外协加工的经办人员负责对尚未完工或完工后尚未验收入库的在制品进行统计、汇总,填写在制品盘点表一式三份。
其中,经办人员自存一份,报库房保管一份并对帐,报生产部一份。
5.5.4库房保管员对所保管的产品零件进行盘点并填写在制品盘点报表。
报表应有库房的名称、所属单位、保管员姓名、填报日期和单位主管领导的签字。
报表的份数及报送的单位按照公司的有关规定执行。
5.5.5尚未检验入库的成品,盘点时还原为零部件进行统计,并备注说明已装成品数。
5.5.6生产部负责每年组织一次全面清查工作,编制在制品汇总表,提供给有关部门转化为期末结算和期初结存数。
5.5.7必要时,公司可以组织有关部门对公司的在制品进行抽查。
5.5.8对盘点、抽查和全面清点中发现的盈亏等问题,由责任部门主管领导负责查明原因,落实责任者并提出处理意见。
为防止今后出现同类问题,责任部门还应制定和采取纠正措施。
5.5.9当在制品盘点的盈亏价值超过在制品总价值的2%时,责任部门应及时上报公司财务部。
5.6 本办法所产生的记录由生产部和财务部负责收集和保存。
6 记录
QR07.5/11-01 产品零件交库单
QR07.5/11-02 产品领用单
产品委托加工单
产品盘点表
QR07.5/11-03 退库器材申请单附录A
盘点计算公式
A1、应结存数
应结存数=期初结存+当月/累计投入(收入)-当月/累计发出(产出)-当月/累计工废-当月/累计料废
A2、盈或亏数
盈或亏数=盘点实存数-应结存数
其中:实存数>应结存数为盈,以“+”表示;
实存数<应结存数为亏,以“-”表示。
表1
QR07.5/11-01
产品零件交库单
交库单位:年月日
交库人:库房收件人:
表2
QR07.5/11-02
产品领用单
领用单位:年月日
领用人:库房发件人:
表3
Q/R07.5/11-03
退库器材申请单
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