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命题、定理、证明导学案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命题、定理》导学案(4)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命题、定理》导学案(4)

精选资料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命题、定理》导教案年级七年级学科数学第一备课审查第二备课课题 5.3.2 命题、定理课型授新章节第五章备课时间讲课时间掌握命题的观点 ,并能分清命题的构成部分学经历判断命题真假的过程,初步培育不一样几何语言互相转变的能力.习目标要点命题的观点和划分命题的题设与结论难点划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一、命题的构成:很多命题都由和两部分构成 .是已知事项 ,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 .二、探究与思虑1、练习:以下语句,哪些是命题 ?哪些不是 ?学(1) 过直线 AB 外一点 P,作 AB 的平行线 .习过(2) 过直线AB外一点P,能够作一条直线与AB平行吗?程(3)经过直线 AB 外一点 P, 能够作一条直线与 AB 平行 .2、指出以下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1)假如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这两个数的商为 -1;(2)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 ;(3)同旁内角互补 ,两直线平行 ;3、判断以下命题能否正确:(1)同位角相等(2)假如两个角是邻补角 ,这两个角互补 ;精选资料(3)假如两个角互 ,两个角是角 .三、:1、分指出以下各命的和。

(1)假如 a∥ b, b∥ c,那么 a∥ c(2)同旁内角互,两直平行。

2、分把以下命写成“假如⋯⋯ ,那么⋯⋯”的形式。

(1)两点确立一条直;(2)等角的角相等;(3)内角相等。

1、分指出以下各命的和。

(1)假如 a∥ b, b∥ c,那么 a∥ c(2)同旁内角互,两直平行。

堂后2、分把以下命写成“假如⋯⋯ ,那么⋯⋯”的形式。

(1)两点确立一条直;(2)等角的角相等;(3)内角相等。

学反省。

七年级数学下册 5.3.2 命题、定理、证明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 5.3.2 命题、定理、证明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5.3.2 命题、定理、证明【学习目标】1.了解命题、定理、证明的概念.能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并会判断真假.2.掌握推理证明的格式,并会证明简单命题的真假.【学习重点】理解命题的概念和区分命题的题设与结论.【学习难点】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行为提示: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积极思考,找出存在疑问的地方.,,行为提示:认真阅读课本,独立完成“自学互研”中的题目,在探究练习指导下自主完成有关练习.,,,方法指导:错误的命题也是命题,命题添加“如果”,“那么”后,命题的意义不能改变.,,方法指导:1.任何一个命题都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如果”后面的部分是题设,“那么”后接的是结论.,2.对题设和结论不明显的,将它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就可以分清它的题设和结论了.,,,,学习笔记:,\a\vs4\al(命,题)\b\lc\{(\a\vs4\al\co1(概念,结果:由题设和结论组成.,类别:\b\lc\{(\a\vs4\al\co1(真命题,假命题)))),,,,)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旧知回顾:观察下列两组语句,回答下列问题.第一组:(1)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2)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3)对顶角相等.(4)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第二组:(1)直线AB与CD平行吗?(2)过点A画直线l的垂线.(3)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问题:1.上述两组语句有什么区别?2.与第二组相比,第一组的四个语句有什么共同特点?结论:第一组语句都是表示判断的陈述句,第二组语句则是疑问句或不表示判断的陈述句.自学互研生成能力【自主探究】认真阅读教材P20-21的内容,回答下面问题:1.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命题.每个命题都由题设和结论组成.2.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是真命题;题设成立,结论不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是假命题.【合作探究】活动1:思考:(1)如果我们把具有第一组特征的语句叫做命题,你能给命题下个定义吗?(2)你能举出几个命题的例子吗?(3)命题的结构有什么特征?学生交流展示:表示判断性的语句叫命题,命题是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对应练习:指出下列命题的题设和结论:(1)如果两个数互为相反数,那么这两个数的和为0;(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3)等式的两边同乘以一个数,结果仍是等式;(4)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相等;(5)如果AB⊥CD,垂足O,那么∠AOC=90°.学生分小组讨论展示:(1)题设:两个数互为相反数;结论:这两个数的和为0;(2)题设:两直线平行;结论:内错角相等;(3)题设:等式两边同乘以一个数;结论:结果仍是等式;(4)题设: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结论:这两个数相等;(5)题设:AB⊥CD,垂足是O;结论:∠AOC=90°.活动2:思考:(1)观察下列命题,它们是否正确?①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是对顶角.②如果a>b,b>c,那么a>c.③如果两个角互补,那么它们是邻补角.④任意两个直角都相等.(2)如何验证命题的真假?学生讨论、交流、形成共识.归纳结论: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的命题叫真命题;若命题的题设成立,结论不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叫假命题.学习笔记:定理可作为继续推理的依据.行为提示:证明中的每一步推理都要有根据,不能“想当然”.这些根据,可以是已知条件,也可以是学过的定义、基本事实、定理等.学习笔记:一个命题的正确性需要经过证明,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需要举一个反例,说理过程应符合逻辑顺序,同时应注意语言规范和每一步的依据.【自主探究】完成下面问题:1.在前面,我们学过的一些图形的性质,都是真命题,其中哪些命题是基本事实?哪些命题的正确性是经过推理证实的?(学生回忆回答)2.什么是定理?答:命题的正确性是经过推理证实的,这样得到的真命题叫定理.3.在很多情况下,一个命题的正确性需要经过推理,才能作出判断,这个推理过程就叫证明.【合作探究】典例讲解:证明命题“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那么它也垂直于另一条”为例,来说明什么是证明.如图,已知直线b∥c,a⊥b.求证a⊥c.证明:∵a⊥b(已知),∴∠1=90°(垂直的定义),又b∥c(已知),∴∠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1=90°(等量代换).∴a⊥c(垂直的定义).交流展示生成新知【交流预展】1.将阅读教材时“生成的新问题”和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得出的结论展示在各小组的小黑板上,并将疑难问题也板演到黑板上,再一次通过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2.各小组由组长统一分配展示任务,由代表将“问题和结论”展示在黑板上,通过交流“生成新知”.【展示提升】知识模块一命题的概念及组成、分类知识模块二定理与证明检测反馈达成目标【当堂检测】1.下列语句不是命题的是( C )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B.不平行的两条直线有一个交点C.x与y的和等于0吗D.对顶角不相等2.下列真命题中定理是( B )A.若a是整数,则a是有理数B.对顶角相等C.直线上两点之间的部分叫线段D.锐角小于直角3.下列命题:①两点之间,线段最短;②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相等;③两个锐角的和是锐角;④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其中假命题的个数是( B )A.1个B.2个C.3个D.4个4.命题“邻补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的题设是如果两个角是邻补角,结论是这两个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5.在下面的括号内,填上推理的依据.如图,∠A+∠B=180°,求证∠C+∠D=180°.证明:∵∠A+∠B=180°,∴AD∥BC(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C+∠D=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课后检测】见学生用书课后反思查漏补缺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存在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定理与证明》教案

《命题+定理与证明》教案

《命题、定理与证明》教案第一章:命题的概念与分类1.1 命题的定义引入命题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命题是由题设和结论组成的陈述句。

举例说明命题的正确性和错误性。

1.2 命题的分类分类介绍简单命题和复合命题,包括并列命题、蕴含命题和条件命题。

引导学生理解命题的逻辑关系,如且、或、非等。

第二章:定理与证明2.1 定理的定义与特点解释定理的概念,强调定理是经过证明的命题。

引导学生了解定理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2.2 证明的方法与要求介绍直接证明、反证法、归纳法等常见的证明方法。

强调证明的逻辑严密性和步骤完整性。

第三章:几何定理与证明3.1 几何定理的分类分类介绍几何定理,如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四边形的性质定理等。

强调几何定理在几何学中的基础性作用。

3.2 几何证明的基本步骤与技巧引导学生掌握几何证明的基本步骤,包括命题的引入、证明的假设、证明的逻辑推理和结论的得出。

介绍几何证明中常用的技巧,如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等。

第四章:代数定理与证明4.1 代数定理的分类分类介绍代数定理,如多项式的性质定理、方程的解的定理等。

强调代数定理在代数学中的基础性作用。

4.2 代数证明的基本步骤与技巧引导学生掌握代数证明的基本步骤,包括命题的引入、证明的假设、证明的逻辑推理和结论的得出。

介绍代数证明中常用的技巧,如因式分解、恒等式的性质等。

第五章:命题、定理与证明的应用5.1 命题、定理与证明在数学中的应用通过实际问题引入命题、定理与证明的应用,让学生理解其在数学问题解决中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运用命题、定理与证明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5.2 命题、定理与证明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命题、定理与证明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如物理学、化学等。

鼓励学生探索命题、定理与证明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六章:逻辑推理与命题、定理6.1 逻辑推理的基本概念引入逻辑推理的概念,让学生理解逻辑推理是推理的一种,是思维的基本形式。

解释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等逻辑推理的基本类型。

《命题+定理与证明》教案

《命题+定理与证明》教案

《命题、定理与证明》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命题的概念,能够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命题。

2. 掌握定理的定义,了解定理的重要性和应用。

3. 学会如何阅读和理解证明,能够运用证明的方法解决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命题的概念和分类。

2. 定理的定义和特点。

3. 证明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命题的概念,定理的定义,证明的方法。

2. 难点:证明的构思和推理过程。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

2.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3.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五、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命题、定理与证明》相关章节。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3.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PPT等。

教案示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命题的概念,让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命题。

2. 引导学生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命题。

二、命题的分类(10分钟)1. 讲解命题的分类,包括陈述句、疑问句、命令句等。

2. 举例说明不同类型的命题。

三、定理的定义(10分钟)1. 引入定理的概念,解释定理的定义和特点。

2. 给出几个经典的数学定理,如勾股定理、Pythagorean theorem等。

四、证明的方法(15分钟)1. 介绍直接证明、反证法、归纳法等常见的证明方法。

2. 通过示例讲解每种证明方法的步骤和应用。

五、课堂练习(10分钟)1. 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证明。

2.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解题思路。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总结命题、定理和证明的概念和方法。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答学生的疑惑。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问题驱动法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命题、定理和证明的概念和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通过课堂练习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5.3.2《命题、定理、证明》教案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5.3.2《命题、定理、证明》教案
五、教学反思
今天在教授《命题、定理、证明》这一章节时,我发现学生们对命题的概念接受得比较快,但是在理解定理和证明方法上遇到了一些困难。这让我意识到,虽然定理和证明在数学中非常重要,但它们的概念对学生来说可能比较抽象,需要更多的实际例证和练习来加深理解。
在讲解定理时,我尝试通过具体的例子来展示定理的形成和应用,但感觉效果并不如预期。我意识到,可能需要更多的生活实例或者图形辅助,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定理在解决问题时的作用。接下来,我会在准备教案时加入更多直观的教学素材,比如动画或者实物模型,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命题的基本概念。命题是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它是数学逻辑推理的基础。定理则是经过严格证明的真命题,它在数学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将展示如何通过已知的定理来证明一个新的命题,以及这个过程如何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命题的结构和定理的应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证明方法的选择和使用,我会通过具体的例题和逐步解析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命题、定理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证明练习。这个练习将演示如何运用所学的证明方法来证实一个命题的正确性。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5.3.2《命题、定理、证明》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5.3.2《命题、定理、证明》教案:
1.理解命题的概念,能识别简单命题的结构。
2.学习定理的定义,了解定理在数学证明中的作用。

命题定理证明导学案

命题定理证明导学案
追问:下列语句,哪些是命题?哪些不是?
(1).过直线AB外一点P,作AB的平行线.
(2).过直线AB外一点P,可以作一条直线与AB平行吗?
( 3.)经过直线AB外一点P,可以作一条直线与AB平行.
2.命题常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这时,"如果"后接的部分是, "那么"后接的的部分是.
思考:把下列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襄阳市樊城区二十中七年级数学学科课堂导学案第周第课时
上课时间:年月日星期:备课组长签字:蹲点领导签字:
课题:5.3.2.命题.定理.证明(一)课型:自学+展+评(新授课)设计人:任永刚复备人:
学习目标:1、知道命题的概念,知道命题由题识和结论组成.会把命题改为“如果……,那么……”的形式。
2、经历判断命题真假的过程,对命题的真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3、在学习活动中形成良好的情感、合作交流、主动参与的意识,主动思考的同时能够倾听他人意见。
六、课后拓展
1.把命题“同角的余角相等”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命题的题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合作交流:
学科组长组织交流,收集本组典型错例和疑惑展示在黑板上。
四、学以致用:
1、判断下列语句是不是命题
(1)延长线段AB()
(2)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交点()
(3)画线段AB的中点()

命题、定理与证明(导学案)七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

  命题、定理与证明(导学案)七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

学习笔记记录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3.2命题、定理与证明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命题、定理及证明的概念,会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2.会判断真假命题,知道证明的意义及必要性,了解反例的作用.重点:理解命题、定理及证明的概念,会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难点:会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会判断命题的真假.二、学习过程:问题引入我们日常讲话中,有些话是对某件事情作出判断的,有些话只是对事物进行描述的,如:(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是北京.……()(2)我们班的同学多么聪明!……………()(3)浪费是可耻的.………………………()(4)春天到了,花儿开了.………………()在数学学习中,同样有判断和描述这两类语言,如:(1)画线段AB=3厘米.……………………()(2)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自学导航观察下列语句,它们有什么共同点?(1)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3)对顶角相等;学习笔记记录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等式两边加同一个数,结果仍是等式.【归纳】像上面这样,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________.命题的组成一般地,命题由______和_______两部分组成.题设:是___________;结论:是_______________.数学中的命题常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这时“如果”后接的部分是_____,“那么”后接的部分是_____.例如,命题(1)中,“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是_____,“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是_____.(1)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有些命题的题设和结论不明显,要经过分析才能找出题设和结论,从而将它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例如,命题(3)“对顶角相等”可以写成“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等式两边加同一个数,结果仍是等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点解析考点1:命题的定义和结构例1.判断下列语句是不是命题,如果是,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并指出它们的题设和结论.(1)画线段AB=2cm;学习笔记记录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你喜欢画画吗?(3)分数一定是有理数;(4)同角的补角相等;(5)两个锐角余.【迁移应用】1.下列语句中,不是命题的是()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B.内错角都相等C.连接A,B 两点D.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2.下列语句中,是命题的有()①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相等;②π不是有理数;③若a≠b,则a ≠b ;④明天会下雨吗?⑤在直线AB 上取一点P.A.2个B.3个C.4个D.5个3.把“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指出下列命题的题设和结论:(1)如果∠1与∠2是内错角,那么∠1=∠2;(2)对顶角相等;(3)两个负数的和是负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学导航真假命题真命题:如果题设______,那么结论________,这样的命题叫做真命题;假命题:命题中题设______时,______保证结论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叫做假命题.(1)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3)对顶角相等;(4)等式两边加同一个数,结果仍是等式.【归纳】判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要举出一个例子(_____),它符合命题的题设,但不满足结论就可以了.考点解析考点2:真命题和假命题例2.判断下列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如果是假命题举出一个反例.(1)钝角大于它的补角;(2)互补的两个角一个是钝角,一个是锐角;(3)在同一平面内,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4)若|�|=|�|,则a=b;(5)若a+b=0,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迁移应用】1.下列选项中,可以用来说明命题“若a 2>4,则a>2”是假命题的反例是()A.a=-3B.a=-2C.a=2D.a=32.“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是____命题(填“真”或“假”)3.下列命题:①同旁内角互补;②垂线段最短;③同一平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相交,则它们只有一个交点;④若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则这两个角相等.其中是真命题的是________(填序号)自学导航定理、证明如何证实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呢?我们学过的一些图形的性质,都是真命题.其中有些命题是________(_____),如“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等.还有一些命题,如“对顶角相等”“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等,它们的学习笔记记录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确性是经过__________的,这样得到的真命题叫做_______.定理也可以作为继续推理的_____.在很多情况下,一个命题的正确性需要经过推理,才能作出判断,这个推理过程叫做_______.考点解析考点3:定理与证明例3.如图,AB//CD,∠1=∠2,求证:AF//CG.【迁移应用】1.填空完成推理过程:如图,∠1=∠2,求证:∠B=∠BCD.证明:∵∠1=_______,∠1=∠2,∴∠2=_______.∴AB //C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B=∠BCD(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图,已知∠A=∠ADE,∠C=∠E.求证:BE//CD.学习笔记记录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点4:填写推理过程和依据例4.完成下面的证明:如图,BC//DE,BE,DF 分别是∠ABC,∠ADE 的平分线.求证:∠1=∠2.证明:∵BC//DE,∴∠ABC=∠AD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E,DF 分别是∠ABC,∠ADE 的平分线,∴∠3=12∠ABC,∠4=12∠ADE.∴∠3=∠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迁移应用】1.完成下面的证明:如图,AB⊥BC,BC⊥CD,且∠1=∠2.求证:BE//CF 证明:∵AB⊥BC,BC⊥CD,∴________=________=90°(___________)∵∠1=∠2,学习笔记记录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BC-∠1=∠DCB-∠2,即________=_________.∴BE//CF(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补全证明过程及推理依据如图,D,E,F 分别是三角形ABC 的边AB,AC,BC 上的点,若AB//EF,∠DEF=∠B.求证:∠AED=∠C.证明:∵AB//EF,∴_______=∠EF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EF=∠B,∴∠DEF=∠EFC(__________),∴DE//BC(______________________),∴∠AED=∠C.考点5:填写推理过程和依据例5.如图,∠ACD 是∠ACB 的邻补角,请从下面三个语句中,选出两个作为条件,另一个作为结论,构造一个真命题.①CE//AB;学习笔记记录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A=∠B;③CE 平分∠ACD.(1)由上述条件可构造出哪几个真命题?按“⊕⊕⇒⊕”的形式写出来;(2)选择(1)中的一个真命题进行证明.【迁移应用】如图,现有以下三个条件:①AB//CD;②∠B=∠D;③∠E=∠F.请以其中两个为条件,第三个为结论构造新的命题;(1)请写出所有的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2)请选择其中的一个真命题进行证明.。

5.3.2命题、定理、证明(教案)(共五篇)

5.3.2命题、定理、证明(教案)(共五篇)

5.3.2命题、定理、证明(教案)(共五篇)第一篇:5.3.2 命题、定理、证明(教案)5.3.2 命题、定理、证明【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叫做命题,什么叫真命题,什么叫做假命题,什么叫定理.2.理解命题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能将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或“若……则……”的形式.【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若干个命题的分析,了解什么叫命题以及命题的组成,知道什么叫做真命题,什么做假命题,什么叫做定理.【情感态度】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同学们明白命题在数学上的重要作用,不仅如此,命题在其它许多学科都有重要作用.【教学重点】命题的定义,命题的组成.【教学难点】命题的判断,真假命题的判断,命题的题设和结论的区分.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问题1 分析下列判断事情的语句,指出它们的题设和结论.(1)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3)对顶角相等.(4)等式两边加同一个数,结果仍是等式.问题2 判断下列语句,是不是命题,如果是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1)画线段AB=5cm.(2)两条直线相交,有几个交点?(3)如果直线a∥b,b∥c,那么a∥c.(4)直角都相等.(5)相等的角是对顶角.【教学说明】全班同学合作交流,即先分组完成上面的两个问题,然后交流成果,最后得出正确的答案.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思考1.真命题与定理有什么样的关系.2.对题设和结论不明显的命题,怎样找出它们的题设和结论.【归纳结论】1.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2.命题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3.真命题与假命题:正确的命题叫真命题,错误的命题叫假命题.4.定理是经过推理证实的真命题,是在今后推理中经常作为依据的一种真命题.但不是所有经过推理证实的真命题都把它当作定理.对于题设和结论不明显的命题,应先将它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或“若……则……”的形式.一般来说,如果前面的部分是题设,那么后面的部分是结论.将这种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时,那么后面的部分一定要简单明了.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判断下列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如果是假命题.举出一个反例.(1)若a>b,则a2>b2.(2)两个锐角的和是钝角.(3)同位角相等.(4)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教学说明】本环节让同学们分组讨论,在合作交流中深刻理解命题的组成和真假命题的判断.【答案】略.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请几名学生口答,然后由教师归纳,可用电脑课件放映到屏幕上.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5.3”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是让学生了解命题的概念,能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并初步认识真假命题.这节课一开始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自学课本,让学生体验先学后教的理念,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第二篇:命题定理证明教案5、3命题定理证明教案学习目标:(1)了解命题的概念以及命题的构成(如果……那么……的形式).(2)知道什么是真命题和假命题.(3)理解什么是定理和证明.(4)知道如何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学习重点:对命题结构的认识.理解证明要步步有据一、自学基础:(看书20页---22页)1、对一件事情___________________的语句,叫做命题。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3.2命题、定理、证明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3.2命题、定理、证明教学设计
2.从以下题目中选择两题进行深入探讨,要求写出详细的解题过程和证明步骤:
a.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
b.证明: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c.证明:圆的任意直径垂直于圆的切线。
3.结合生活实际,自行设计一个包含命题、定理和证明的数学问题,并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要求问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够体现学生对几何知识的综合运用。
4.强调证明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如逻辑严密、步骤清晰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个几何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定理和证明方法解决问题。
2.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巡回指导,给予提示和帮助。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解题过程和经验,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严密性和逻辑性。
2.增强学生对数学美的感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善于思考的品质,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探究的乐趣。
4.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认识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5.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提问、表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命题的概念,能够正确判断命题的真假。
2.熟悉基本的几何定理,并能运用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3.学会运用逻辑推理进行证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能够将所学知识综合运用,解决复杂的几何问题。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引入命题概念
-利用生活实例,如“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引导学生理解命题的概念,并学会判断命题的真假。

初中数学 导学案:命题与证明

初中数学 导学案:命题与证明

第2章三角形命题与证明学习目标:A层、了解命题、定义的含义;B层、对命题的概念有正确的理解;C层、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

学习重点:找出命题的条件(题设)和结论。

学习难点:命题概念的理解。

导学过程:一、回顾已知引入新课1、填空:(1)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第三边;(2)三角形内角和等于;(3)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连线叫做;(4)三角形三条中线相交于一点,这三条中线的交点叫做。

2、(引入课题)对一个概念加以描述说明或作出明确规定的语句叫做这个概念的定义。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1、师生共同探究第50面的“说一说”和“议一议”。

2、一般地,对某一事情作出判断的语句叫作命题。

我们来看看,下面的语句哪些是命题?(1)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是锐角,那么这个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命题通常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如果……”就是条件,“那么……”是结论。

(2)在ΔABC中,如果∠A=∠B,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等腰三角形;此命题的条件是,结论是。

3、阅读第51面的“观察”,了解命题的一般表述式。

命题也可以不写“如果”、“那么”。

(1)直角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22°,另外一个锐角为68°.此命题的条件是,结论是。

(2)AD是ΔABC的中线,ΔABD与ΔACD相等。

提示:作底边BC的高AE. AB D C三、精讲点拨精练提升1、完成第51面的“做一做”,了解互逆命题。

2、如上图:(命题一)如果AD是ΔABC的中线,那么BD=DC.条件,结论;(命题二)如果BD=DC,那么AD是ΔABC的中线。

条件,结论。

比较命题一和命题二的条件和结论,你发现了什么?3、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我们就把这样的两个命题称为互逆命题。

其中一个叫作原命题,另一个叫作逆命题。

4、在中,已知AD是ΔABC的BC边中线,A 证明BD=DCB D C5、第4题的条件,结论,请你写出第4题的互逆命题。

命题、定理、证明导学案_图文.

命题、定理、证明导学案_图文.

课题:命题、定理、证明授课教师:学科组长:教研组长:学习目标:1、会判断语句是不是命题;2、了解命题的结构,会判断命题的真假,并讲明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3、了解定理和作用。

学习重点:能够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学习难点:能够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下列语句在表述形式上,哪些是对事情作了判断?哪些没有对事情作出判断?对事情作了判断的语句是否正确?①对顶角相等;②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③两直线平行,同法判断它们是正确的,并且可以用它进一步作为判断其它命题真假的依据,这样的真命题叫做。

【注意】:添加“如果”、“那么”后,命题的意义不能改变,改写的句子要完整,语句要通顺,使命题的题设和结论更明朗,易于分辨,改写过程中,可以适当增加词语,但切不可生搬硬套。

二、合作探究1、指出下列各命题的题设和结论(1如果AB⊥CD,垂足是O,那么∠AOC=90°;题设是:结论是:(2)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题设是:结论是:2、指出下列各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并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⑴对顶角相等;。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三、学生展示四、当堂检测1、命题①邻补角互补;②对顶角相等;③同旁内角互补;④两点之间线段最短;⑤直线都相等,其中真命题有()A. 1个B. 2个C. 3个D. 4个2、“如果两个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那么这两个角是对顶角”是()A. 假命题B. 真命题C.定义 D. 定理3、“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是()。

A. 定义B. 公理C. 定理D. 假命题4、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A. 相等B. 互补C. 互余D. 相等或互补5、用推理的方法判断为正确的命题叫做()位角相等;④a、b两条直线平行吗?⑤温柔的李明明;⑥玫瑰花是动物;⑦若a2=4,求a的值;⑧若a2=b2,则a =b。

2、填空①叫做命题。

②命题是由()和两部分组成。

例如: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5.3.2命题、定理、证明导学案

5.3.2命题、定理、证明导学案

英民中学七年级数学导学案班级:姓名:小组:编号:课题 5.3.2命题、定理、证明课型新授课课时第9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命题、定理和证明的概念,会区分命题的假设和结论。

2、能判断命题的真假,并会对一个命题的正确性进行证明。

学习重难点: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证明一个命题的真假。

学习内容学法指导知识链接一、命题、定理、证明的定义1、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________.命题由_______和________两部分组成,题设是__________,结论是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命题叫做真命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命题叫做假命题。

3.经过推理证实的真命题叫做________,定理可以作为继续推理的依据。

4.在很多情况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这个推理的过程叫做证明。

二、例3:判断下面这句话:“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是不是命题?如果是命题,把它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并写出命题的假设与结论,判断命题的真假并证明。

解:这是一个_______.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______________.这个命题的题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是_________.这个命题是一个_____命题.证明:命题常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如果”后接的部分是题设,“那么”后接的部分是结论。

命题包括两种:真命题和假命题自学课本21页例2,并根据例2合作证明出导学案的例3,写出证明过程。

“对顶角相等”这个命题可以改写成“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真命题的证明:要证明一个命题是真命题,就是证明凡符合题设的所有情况都能得出其结论。

假命题的证明:要证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需举出一个反例,它符合命题的题设,但不满足结论就可以了。

《命题、定理、证明 导学案》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命题、定理、证明 导学案》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固安县第六中学初中部七年级数学导学案备课时间:年级:七年级设计教师:审核教师:三、合作辨思1.观察下面命题:〔1〕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 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2〕如果两个角的和是90º, 那么这两个角互余;问题1:命题是由几局部组成的?问题2:说一说下面命题的题设和结论?〔1〕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 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2〕如果两个角的和是90º, 那么这两个角互余;2.下面的命题, 哪些是正确的, 哪些是错误的?四、训练反思1.请将以下命题改为:“如果……那么……〞的形式:〔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同旁内角互补;〔2〕对顶角相等.2.判断以下命题哪些是真命题?哪些是假命题?〔1〕在同一平面内, 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 那么也垂直于另一条;〔2〕如果两个角互补, 那么它们是邻补角;〔3〕如果 |a|=|b|, 那么a=b;〔4〕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5〕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求证:∠E=∠F.解:∵AB∥CD,∴∠C=∠ABF( ),又∵∠A=∠C,∴∠A=__ __,∴AE∥FC( ),∴∠E=∠F( ).第四单元第1课函数一、根底稳固1.一般地, 如果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 并且对于变量x的每一个值, 变量y都有________的值与它对应, 那么我们称y是x的________, 其中________是自变量.2.下面选项中给出了某个变化过程中的两个变量x和y , 其中y 不是..x 的函数的是()A .y :正方形的面积, x :这个正方形的周长B .y :等边三角形的周长, x :这个等边三角形的边长C .y :圆的面积, x :这个圆的直径D .y :一个正数的平方根, x :这个正数 3.以下关系式中, y 不是..x 的函数的是()A .y =xB .y =x 2+1C .y =|x |D .|y |=2x4.(泸州)以下曲线中不能..表示y 是x 的函数的是() 5.表示函数的方法一般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函数的表示方法可以互相转化, 应用中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6.在下表中, 设x 表示乘公共汽车的站数, y 表示应付的票价.x /站 1 2 3 4 5 6 7 8 9 10 y /元1112233344根据此表,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 .y 是x 的函数 B .y 不是x 的函数C .x 是y 的函数D .以上说法都不对7.假设每上6个台阶就升高1 m, 那么上升高度h (单位:m)与上的台阶数m (单位:个)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 A .h =6m B .h =6+mC .h =m -6D .h =m68.(随州)“龟兔赛跑〞这那么寓言故事讲述的是比赛中兔子开始领先, 但它因为骄傲在途中睡觉, 而乌龟一直坚持爬行最终赢得比赛, 以下函数图象可以表达这一故事过程的是()9.对于一个的函数, 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这个函数________的一切值;对于一个实际问题, 自变量的取值必须使____________有意义.如果当x =a 时y =b , 那么b 叫做当自变量x 的值为a 时的__________. 10.(内江)函数y =x +1x -1, 那么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A .-1<x <1 B .x ≥-1且x ≠1C .x ≥-1D .x ≠111.函数y =2x -1x +2中, 当x =a 时的函数值为1, 那么a 的值是()A .-1B .1C .-3D .312.函数y =⎩⎪⎨⎪⎧x 2-3〔x ≤2〕x -1〔x >2〕当函数值y =6时, 自变量的值是()A .7B .-3C .-3或7D .±3或7 二、拓展提升13.在国内投寄本埠平信应付邮资如下表: 信件质量x /g 0<x ≤2020<x ≤4040<x ≤60邮资y /元(1)y 是x 的函数吗?为什么?(2)分别求当x 取5, 10, 30, 50时的函数值.14.某生态公园方案在园内的坡地上造一片只有A, B 两种树的混合林, 需要购置这两种树苗2 000棵, 种植 A, B 两种树苗的相关信息如下表:品种 价格(单位:元/棵)成活率 劳务费(单位:元/棵)A 15 95% 3 B2099%4设购置A 种树苗x 棵, 造这片树林的总费用为y 元, 解答以下问题: (1)写出y 与x 之间的函数表达式;(2)假设这批树苗种植后成活1 960棵, 那么造这片树林的总费用为多少元?第26章 反比例函数 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2一、根底稳固1.某工厂现有原材料100吨, 每天平均用去x 吨, 这批原材料能用y 天, 那么y 与x 之间的函数表达式为〔 〕 A .y =100x B .y =C .y =+100D .y =100﹣x2.如图, 市煤气公司方案在地下修建一个容积为104m 3的圆柱形煤气储存室, 那么储存室的底面积S 〔单位:m 2〕与其深度d 〔单位:m 〕的函数图象大致是〔 〕A.B.C.D.3.甲、乙两地相距s〔单位:km〕, 汽车从甲地匀速行驶到乙地, 那么汽车行驶的时间y〔单位:h〕关于行驶速度x〔单位:km/h〕的函数图象是〔〕A.B.C.D.4.教室里的饮水机接通电源就进入自动程序, 开机加热每分钟上升10℃, 加热到100℃, 停止加热,水温开始下降, 此时水温〔℃〕与开机后用时〔min〕成反比例关系, 直至水温降至30℃, 饮水机关机.饮水机关机后即刻自动开机, 重复上述自动程序.水温y〔℃〕和时间x〔min〕的关系如图.某天张老师在水温为30℃时, 接通了电源, 为了在上午课间时〔8:45〕能喝到不超过50℃的水, 那么接通电源的时间可以是当天上午的〔〕A.7:50B.7:45C.7:30D.7:205.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 通过一次又一次地对汽缸顶部的活塞加压, 测出每一次加压后缸内气体的体积和气体对汽缸壁所产生的压强, 如下表:那么可以反映y与x之间的关系的式子是〔〕体积x〔mL〕10080604020压强y〔kPa〕6075100150300A.y=3 000x B.y=6 000x C.y=D.y=6.随着私家车的增加, 交通也越来越拥挤, 通常情况下, 某段公路上车辆的行驶速度〔千米/时〕与路上每百米拥有车的数量x〔辆〕的关系如下图, 当x≥8时, y与x成反比例函数关系, 当车速度低于20千米/时, 交通就会拥堵, 为防止出现交通拥堵, 公路上每百米拥有车的数量x应该满足的范围是〔〕A.x<32B.x≤32C.x>32D.x≥327.如图,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函数y=〔k>0, x>0〕的图象与等边三角形OAB的边OA, AB分别交于点M, N, 且OM=2MA, 假设AB=3, 那么点N的横坐标为〔〕A.B.C.4D.68.如图, 反比例函数y1=〔k1>0〕和y2=〔k2<0〕中, 作直线x=10, 分别交x轴, y1=〔k1>0〕和y2=〔k2<0〕于点P, 点A, 点B, 假设=3, 那么=〔〕A.B.3C.﹣3D.9.直线y=x+3与x轴、y轴分别交于A, B点, 与y=〔x<0〕的图象交于C、D两点, E是点C关于点A的中心对称点, EF⊥OA于F, 假设△AOD的面积与△AEF的面积之和为时, 那么k=〔〕A.3B.﹣2C.﹣3D.﹣10.如图, 点A、B在双曲线〔x<0〕上, 连接OA、AB, 以OA、AB为边作▱OABC.假设点C恰落在双曲线〔x>0〕上, 此时▱OABC的面积为〔〕A.B.C.D.411.某物体对地面的压强P〔Pa〕与物体和地面的接触面积S〔m2〕成反比例函数关系〔如图〕.当该物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m2时, 该物体对地面的压强是Pa.12.根据某商场对一款运动鞋五天中的售价与销量关系的调查显示, 售价是销量的反比例函数〔统计数据见下表〕.该运动鞋的进价为180元/双, 要使该款运动鞋每天的销售利润到达2400元, 那么其售价应定为元.售价x〔元/双〕200240250400销售量y〔双〕3025241513.小刚同学家里要用1500W的空调, 家里保险丝通过的最大电流是10A, 额定电压为220V, 那么他家最多还可以有只50W的灯泡与空调同时使用.14.在一个可以改变体积的密闭容器内装有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 当改变容器的体积时, 气体的密度也会随之改变, 密度ρ〔单位:kg/m3〕与体积v〔单位:m3〕满足函数关系式〔k为常数, k ≠0〕其图象如下图过点〔6, 〕, 那么k的值为.15.小丁在课余时间找了几副度数不同的老花镜, 让镜片正对太阳光, 上下移动镜片, 直到地上的光斑最小, 此时他测量了镜片与光斑的距离, 得到如下数据:老花镜的度数x/度…100125200250…镜片与光斑的距离y/m…1…如果按上述方法测得一副老花镜的镜片与光斑的距离为m, 那么这副老花镜为度.16.为预防传染病, 某校定期对教室进行“药熏消毒〞, 药物燃烧阶段, 室内每立方米空气中的含药量y〔mg〕与燃烧时间x〔分钟〕成正比例;燃烧后, y与x成反比例〔如下图〕.现测得药物10分钟燃烧完, 此时教室内每立方米空气含药量为6mg.研究说明当每立方米空气中含药量低于mg 时, 对人体方能无毒害作用, 那么从消毒开始, 至少需要经过分钟后, 学生才能回到教室.二、拓展提升17.近似眼镜片的度数y〔度〕是镜片焦距x〔cm〕〔x>0〕的反比例函数, 调查数据如表:眼镜片度数y〔度〕4006258001000 (1250)镜片焦距x〔cm〕251610 (8)〔1〕求y与x的函数表达式;〔2〕假设近视眼镜镜片的度数为500度, 求该镜片的焦距.18.实验数据显示, 一般成人喝半斤低度白酒后, 小时内其血液中酒精含量y〔毫克/百毫升〕与时间x〔时〕成正比例;小时后〔包括小时〕y与x成反比例.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 解答以下问题:〔1〕写出一般成人喝半斤低度白酒后, 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及相应的自变量取值范围;〔2〕按国家规定, 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等于20毫克/百毫升时属于“酒后驾驶〞, 不能驾车上路.参照上述数学模型, 假设某驾驶员晚上21:00在家喝完半斤低度白酒, 第二天早上7:00能否驾车去上班?请说明理由.19.教室里的饮水机接通电源就进入自动程序, 开机加热时每分钟上升10℃, 加热到100℃停止加热,水温开始下降, 此时水温y〔℃〕与开机后用时x〔min〕成反比例关系, 直至水温降至30℃, 饮水机关机, 饮水机关机后即刻自动开机, 重复上述自动程序.假设在水温为30℃时接通电源, 水温y 〔℃〕与时间x〔min〕的关系如下图:〔1〕分别写出水温上升和下降阶段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怡萱同学想喝高于50℃的水, 请问她最多需要等待多长时间?20.某地建设一项水利工程, 工程需要运送的土石方总量为360万米3.〔1〕写出运输公司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y〔单位:天〕与平均每天的工作量x〔单位:万米3〕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当运输公司平均每天的工作量15万米3, 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是多少?〔3〕为了能在150天内完成任务, 平均每天的工作量至少是多少万米3?21.蓄电池的电压为定值.使用此蓄电池作为电源时, 电流Ⅰ〔单位:A〕与电阻R〔单位:Ω〕是反比例函数关系, 它的图象如下图.〔1〕求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2〕如果以此蓄电池为电源的用电器的电流不能超过8A, 那么该用电器的可变电阻至少是多少?22.某公司用100万元研发一种市场急需电子产品, 已于当年投入生产并销售, 生产这种电子产品的本钱为4元/件, 在销售过程中发现:每年的年销售量y〔万件〕与销售价格x〔元/件〕的关系如下图, 其中AB为反比例函数图象的一局部, 设公司销售这种电子产品的年利润为s〔万元〕.〔1〕请求出y〔万件〕与x〔元/件〕的函数表达式;〔2〕求出第一年这种电子产品的年利润s〔万元〕与x〔元/件〕的函数表达式, 并求出第一年年利润的最大值.23.为预防传染病, 某校定期对教室进行“药熏消毒〞.药物燃烧阶段, 室内每立方米空气中的含药量y〔mg〕与药物在空气中的持续时间x〔m〕成正比例;燃烧后, y与x成反比例〔如下图〕.现测得药物10分钟燃完, 此时教室内每立方米空气含药量为8mg.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以下问题:〔1〕分别求出药物燃烧时及燃烧后y关于x的函数表达式〔2〕当每立方米空气中的含药量低于mg时, 对人体方能无毒害作用, 那么从消毒开始, 在哪个时段消毒人员不能停留在教室里?〔3〕当室内空气中的含药量每立方米不低于mg的持续时间超过20分钟, 才能有效杀灭某种传染病毒.试判断此次消毒是否有效, 并说明理由.第四单元第1课函数二、根底稳固1.一般地, 如果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 并且对于变量x的每一个值, 变量y都有________的值与它对应, 那么我们称y是x的________, 其中________是自变量.2.下面选项中给出了某个变化过程中的两个变量x和y , 其中y 不是..x 的函数的是()A .y :正方形的面积, x :这个正方形的周长B .y :等边三角形的周长, x :这个等边三角形的边长C .y :圆的面积, x :这个圆的直径D .y :一个正数的平方根, x :这个正数 3.以下关系式中, y 不是..x 的函数的是()A .y =xB .y =x 2+1C .y =|x |D .|y |=2x4.(泸州)以下曲线中不能..表示y 是x 的函数的是() 5.表示函数的方法一般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函数的表示方法可以互相转化, 应用中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6.在下表中, 设x 表示乘公共汽车的站数, y 表示应付的票价.x /站 1 2 3 4 5 6 7 8 9 10 y /元1112233344根据此表, 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 .y 是x 的函数 B .y 不是x 的函数C .x 是y 的函数D .以上说法都不对7.假设每上6个台阶就升高1 m, 那么上升高度h (单位:m)与上的台阶数m (单位:个)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 A .h =6m B .h =6+mC .h =m -6D .h =m68.(随州)“龟兔赛跑〞这那么寓言故事讲述的是比赛中兔子开始领先, 但它因为骄傲在途中睡觉, 而乌龟一直坚持爬行最终赢得比赛, 以下函数图象可以表达这一故事过程的是()9.对于一个的函数, 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这个函数________的一切值;对于一个实际问题, 自变量的取值必须使____________有意义.如果当x =a 时y =b , 那么b 叫做当自变量x 的值为a 时的__________. 10.(内江)函数y =x +1x -1, 那么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A .-1<x <1 B .x ≥-1且x ≠1C .x ≥-1D .x ≠111.函数y =2x -1x +2中, 当x =a 时的函数值为1, 那么a 的值是()A .-1B .1C .-3D .312.函数y =⎩⎪⎨⎪⎧x 2-3〔x ≤2〕x -1〔x >2〕当函数值y =6时, 自变量的值是()A .7B .-3C .-3或7D .±3或7 三、拓展提升13.在国内投寄本埠平信应付邮资如下表:(2)分别求当x 取5, 10, 30, 50时的函数值.14.某生态公园方案在园内的坡地上造一片只有A, B 两种树的混合林, 需要购置这两种树苗2 000棵, 种植 A, B 两种树苗的相关信息如下表:(1)写出y 与x 之间的函数表达式;(2)假设这批树苗种植后成活1 960棵, 那么造这片树林的总费用为多少元?。

5-3-2 命题、定理、证明导学案

5-3-2 命题、定理、证明导学案

学段初中年级七年级学科数学单元第5单元课题 5.3.2命题、定理课型新授课标依据(1)通过具体实例,了解定义、命题、定理、推论的意义。

(2)结合具体实例,会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了解原命题及其逆命题的概念。

会识别两个互逆的命题,知道原命题成立其逆命题不一定成立。

(3)知道证明的意义和证明的必要性核心素养目标1、掌握命题的概念,并能分清命题的组成部分.2、经历判断命题真假的过程,对命题的真假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3、初步培养不同几何语言相互转化的能力。

教学重点命题的概念和区分命题的题设与结论教学难点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导学环节课堂流程时间任务驱动问题导学学法指导知识链接呈现目标呈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并让学生诵读自主学习问题导入32015年10月,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青蒿素是从植物黄花蒿茎叶中提取的有过氧基团的倍半萜内酯药物.其对鼠疟原虫红内期超微结构的影响,主要是疟原虫膜系结构的改变,该药首先作用于食物泡膜、表膜、线粒体、内质网,此外对核内染色质也有一定的影响.青蒿素的作用方式主要是干扰表膜-线粒体的功能.可能是青蒿素作用于食物泡膜,从而阻断了营养摄取的最早阶段,使疟原虫较快出现氨基酸饥饿,迅速形成自噬泡,并不断排出虫体外,使疟原虫损失大量胞浆而死亡.要读懂这段报道,你认为要知道哪些名称和术语的含义?互助释疑2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学生容易混淆,如有必要再次再做一解释探究出招15(一)命题:1、阅读思考:①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也互相平行;②等式两边都加同一个数,结果仍是等式;③对顶角相等;④如果两条直线不平行,那么同位角不相等.这些句子都是对某一件事情作出“是”或“不是”的判断2、定义:的语句,叫做命题3、判断下列语句是不是命题?(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2)请画出两条互相平行的直线;()(3)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4)如果两个角的和是90º,那么这两个角互余.()(二)命题的构成:1、许多命题都由和两部分组成.是已知事项,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2、命题常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这时,"如果"后接的部分.....自学探究习题5.3第12,13题习题5.3第14,15题课堂小结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命题及其证明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要说明一个定理成立,应当证明;要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可以举反例.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严谨,初步养成学生言之有理、落笔有据的推理习惯,发展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教案:5.3.2命题、定理、证明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教案:5.3.2命题、定理、证明优秀教学案例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肯定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4.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五、案例亮点
1.情境创设: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和多媒体展示,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情境创设不仅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力。
2.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在数学学习中的进步和成就。
3.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的严谨性和逻辑性,培养他们的思维品质和道德素养。
4.通过对命题、定理和证明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美丽和力量,提高他们对数学价值观的认识。
2.问题导向:教师在教学中提出了具有挑战性和引导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使得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思维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小组合作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发挥自己的特长,提高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培养他们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和小组评价,让他们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肯定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4.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二)问题导向
1.提出具有挑战性和引导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思考,逐步解决问题,让他们体验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成就感。

七年级数学下册 5.3.2 命题、定理、证明(第一课时)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 5.3.2 命题、定理、证明(第一课时)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5.3.2 命题、定理、证明导学案(第1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命题的概念以及命题的构成(如果……那么……的形式).(2)知道什么是真命题和假命题.学习重点:对命题结构的认识.学习过程:一、温故知新,领先一步,领跑一生请你说出余角或补角的性质;对顶角的性质;平行线的判定及其性质;垂线的及垂线段的性质;平行线公理及其推论。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自学1 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叫 ,它由和两部分构成. 是已知事项,是由已知项推出的事项.2 命题的题设是事项,结论是的事项。

3 指出下列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分别用“”或“”标出来。

(1)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2)如果AB垂直CD,垂足是O,那么∠AOC=90度。

4.把下列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三、探究新知,互动学习,展示反馈活动一:判断下列语句是不是命题?(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2)请画出两条互相平行的直线;()(3)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4)如果两个角的和是90º,那么这两个角互余.()(5)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活动二:你能举出一些命题的例子吗?1.2.活动三:请同学们观察一组命题,并思考命题是由几部分组成的?并写出题设和结论.(1)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题设:结论:(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题设:结论:(3)如果两个角的和是90º,那么这两个角互余;题设:结论:(4)等式两边都加同一个数,结果仍是等式.题设:结论:活动四:下列语句是命题吗?如果是,请将它们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2)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3)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4)同旁内角互补;(5)对顶角相等.活动五:在(活动四)中哪些命题是正确的,哪些命题是错误的?(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2)等式两边都加同一个数,结果仍是等式;()(3)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4)同旁内角互补;()(5)对顶角相等.()请同学们举例说出一个真命题和假命题.1.2.当堂检测1.下列语句:①.两点之间,射线最短;②.请保持学习场所安静;③.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EF;④.美丽的花儿在春天开放.其中,不是命题的有()A.1个 B.2个 C.3个 D.4个2.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是()A.过一点能够作且只能作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B.一个角的补角不等于其自身C.互补的两个角是邻补角D.内错角相等3.“两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的题设是()A.两条直线 B.两条直线相交C.相交 D.两条相交直线4.下列命题:①.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②.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是对顶角;③.如果两个角不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不相等;④.如果两个角不相等,那么这两个角不是对顶角其中真命题的有()A.1个 B.2个 C.3个 D.4个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命题是定理 B.同旁内角互补是假命题C.定理是命题 D.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是真命题6.判断下列语句是不是命题?如果是命题,将其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1)连接AB;()(2)过直线外一点P作直线AB的平行线;()(3)平角是180º;()(4)内错角相等;()(6)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º. ()(7)画一个角等于90 º. ()。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3.2《命题、定理、证明》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3.2《命题、定理、证明》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3.2《命题、定理、证明》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命题、定理、证明》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第三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命题、定理和证明的概念。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几何证明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命题的定义、分类及定理的概念,以及证明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对于基本的几何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证明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还有待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证明的方法和技巧。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命题、定理和证明的概念,能够区分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学会用几何语言表达命题和定理。

3.掌握证明的方法和技巧,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几何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命题、定理和证明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难点:证明的方法和技巧,以及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掌握命题、定理和证明的概念。

2.利用几何图形和实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命题、定理和证明的联系和区别。

3.通过练习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证明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几何图形和实例,用于讲解和展示。

2.准备一些练习题和案例,用于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个简单的几何问题引入命题、定理和证明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命题、定理和证明的定义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通过几何图形和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这些概念。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一些给定的几何问题,尝试运用所学的命题、定理和证明方法解决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对命题、定理和证明的理解。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命题、定理、证明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命题、定理、证明导学案

4321FB A E GC HD 5.3.2 命题、定理、证明【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命题、真命题、假命题、定理;2、会根据“题设”和“结论”把命题改果……,那么……”的形式,并能正确判定命题的真假。

【学习重点与难点】1.重点:确定命题的“题设”与“结论”,并会改写成“如果……, 那么……”的形式2.难点:判断命题的真假【课前检测】1.如图,(1)如果∠1=________,那么DE ∥ AC ;(2) 如果∠1=________,那么EF ∥ BC ;(3)如果∠FED+ ∠________=180°,那么AC ∥ED ;(4) 如果∠2+ ∠________=180°,那么AB ∥DF.2.如图,∠1=120°,∠1=120°,∠3=110°。

求∠4【课堂活动】活动一、认识命题的构成大家一起读一读下列语句:(1)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3)对顶角相等;(4)等式两边同加同一个数,结果仍是等式。

像这样对一件事情作出判断的语句,叫做命题。

你能再举出一些命题的例子吗?比如:命题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指已知事项,“结论”指由已知事项推导出的事项。

命题通常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这里的“如果”后面接的是“题设”(即已知条件),“那么”后面接的是“结论”如(1)中的“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是已知条件,是“题设”,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是“结论”。

请同学们将(2)(4)的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2)(4)而有些命题的“题设”和“结论”不是很明显,要经过分析才能找出“题设”和“结论”,如“对顶角相等”,这里的前提是“对顶角”,结论是“相等”,因此我们可以改成练习:1。

指出下列命题的“题设”与“结论”(1)不相等的两个角不是对顶角题设:结论:(2)互余的两个角不一定相等题设:结论:(3)若a>0,b>0,则ab>0题设结论:(4)若a∥b,b∥c,则a∥c题设:结论:2。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教案5.3.2《 命题、定理、证明》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教案5.3.2《 命题、定理、证明》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教案5.3.2《命题、定理、证明》一. 教材分析《命题、定理、证明》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重要环节。

通过学习命题、定理和证明,使学生了解几何学的基本概念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在教材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为后续几何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抽象的命题、定理和证明的概念理解起来较为困难,需要通过具体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命题、定理、证明的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学会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证明几何命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命题、定理、证明的概念及逻辑推理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命题、定理、证明之间的关系,运用逻辑推理证明几何命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具体例子引入概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课件。

2.相关例题及练习题。

3.几何画图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几何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几何规律。

通过观察和讨论,让学生感受到几何学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命题、定理、证明的概念,并通过PPT课件展示相关例题。

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命题、定理、证明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建立基本概念。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选取一些简单的几何命题,尝试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进行证明。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帮助学生掌握证明的方法。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有关命题、定理、证明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及时批改、讲解,巩固学生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判断一个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让学生通过举例、分析,掌握判断命题真假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命题、定理、证明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对命题、真命题、假命题等概念有所理解.
2.理解几何命题的组成,能够区分命题的题设和结论两部分,并能将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3.会判断一些命题的真假.
4.通过学习讨论与教师的讲解,明确命题及其含义,正确区分真假命题.
自主探索
一、设计问题,创设情境
1.让学生随意说一句完整的话,每个小组可以派一名同学说.
2.找出哪些是判断某一件事情的句子?
二、学生探究,明确概念
(一)命题的概念
下列语句在表述形式上,哪些是对事情作了判断?哪些没有对事情作出判断?
1.对顶角相等;
2.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4.a,b两条直线平行吗?
5.温柔的李明明;
6.玫瑰花是动物;
7.若a2=4,求a的值;
8.若a2=b2,则a=b.
(二)命题的组成:
指出下列各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并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1.对顶角相等;
2.内错角相等;
3.两平线被第三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4.3<2;
5.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6.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7.等角的补角相等;
8.正数与负数的和为0.
(三)命题的分类
下列句子哪些是命题?是命题的,指出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
1.猪有四只脚;
2.内错角相等;
3.画一条直线;
4.四边形是正方形;
5.你的作业做完了吗?
6.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7.对顶角相等;
8.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9.过点P画线段MN的垂线;
10.x>2.
(四)公理与定理
公理举例:
1.直线公理:
2.线段公理:
3.平行公理:
定理举例:
1.补角的性质:
2.余角的性质:
3.对顶角的性质:
4.垂线的性质:
5.平行公理的推论:
6.平行线的判定定理:
7.平行线的性质定理:
达标检测
(1)指出下列语句中的命题.
①学习几何不难.②奇数不能被2整除.
③能被5整除的数,末位一定是0.
(2)找出下列各句中的真命题.
①90°的角一定是直角.②凡是相等的角都是直角.
(3)将下列命题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①偶数都能被2整除.②两个单项式的和是多项式.参考答案
一、设计问题,创设情境
(1)我是中国人.是
(2)我家住在北京.是
(3)你吃饭了吗?不是
(4)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是
(5)画一个45°的角.不是
(6)平角与周角一定不相等.是
二、学生探究,明确概念
(一)命题的概念
1.是;
2.不是;
3.是;
4.不是;
5.不是;
6.是;
7.不是;
8.是.
(二)命题的组成:
1.如果两个角是对顶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2.如果两个角是内错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3.如果两条平行线被第三直线所截,那么得到的同位角相等;
4.如果两个数是3和2,那么3<2;
5.如果两条直线平行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6.如果有一个直角三角形,那么它的两个锐角互余;
7.如果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的补角也相等;
8.如果有两个数一个是正数一个是负数,那么这两个数的和为0.
(三)命题的分类
1.真命题;
2.假命题;
3.不是命题;
4.假命题;
5.不是命题;
6.真命题;
7.真命题;
8.假命题;
9.不是命题;10.不是命题.
达标检测
(1)①②③都是命题
(2)①是真命题
(3)①如果一个数是偶数,那么这个数能被2整除.②如果两个单项式相加,那么它们的和是多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