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性质

合集下载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是许多科学研究研究中经常提及的两个概念,它们之间有许多共同点、区别。

首先,它们都是描述物质性质的术语,但它们并不完全相同。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在特定条件下表现出来的特征,一般可以用数量和定量来衡量,如质量、体积、熔点、沸点、密度等;而化学性质指的是物质的化学反应,其特点是易受复杂因素的影响,不能用定量的数量来表示,如pH值、溶解度、比重、水溶性等。

另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着差异。

物理性质可用于分类、鉴别和识别物质,如对煤炭、石灰石、铁矿石的鉴别,通过它们的密度、硬度、熔点等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可用于研究物质间相互作用、实现化学反应等,如用点火器点燃煤粉就体现了化学反应的特征。

由此可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是不能完全替代的两个概念,它们在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物理性质提供了一些定量信息,有助于对物质性质的快速判断;化学性质提供了关于物质相互作用、可能存在的化学反应等相关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质性质。

此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也可以结合起来使用,为更精确的判断物质性质提供指导,如判断某个化合物的结构、分析物质的表征等。

实际工作中,科学工作者可以综合运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以更加精确准确的方式来分析某种物质的性质。

综上所述,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是重要的、广泛应用的科学概念,
它们被广泛应用于分析、识别物质,研究物质间相互作用、实现化学反应等,在科学研究、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综合利用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可以更加精细、准确地解析物质的性质,拓展科学的应用,促进科学的发展。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一.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物质的有些性质如:颜色、气味、味道,是否易升华、挥发等,都可以利用人们的耳、鼻、舌、身等感官感知,还有些性质如熔点、沸点、硬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可以利用仪器测知。

还有些性质,通过实验室获得数据,计算得知,如溶解性、密度等。

在实验前后物质都没有发生改变。

这些性质都属于物理性质。

物理变化物理变化:物质在发生反应时,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如固态的冰受热熔化成水,液态的水蒸发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冷凝成水,水凝固成冰。

水在三态变化中只是外形和状态变化了。

并没有新的物质产生出来,所以属于物理变化。

二.化学性质: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牵涉到物质分子(或晶体)化学组成的改变。

如可燃性、不稳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助燃性、还原性、络合性、毒性、热稳定性、腐蚀性、金属性、非金属性跟某些物质起反应呈现的现象等。

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物质发生变化时生成新物质,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做化学反应。

例如"蜡烛能燃烧”,在化学性质的描述中,常常伴随着“能、可以、会、易、具有”等的字眼。

化学性质与化学变化是任何物质所固有的特性,如氧气这一物质,具有可燃性为其化学性质;同时氧气能与氢气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水,为其化学性质。

任何物质就是通过其千差万别的化学性质与化学变化,才区别与其它物质;化学性质是物质的相对静止性,化学变化是物质的相对运动性。

三.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志是有无新物质生成。

物理变化发生时没有新物质生成。

如矿石粉碎,只是物质形状变化。

矿石炼成铁则为化学变化,因为铁矿石的主要成分是铁的氧化物,炼成的铁是单质,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有物理变化。

例如,蜡烛燃烧前一定先熔化,接着变成石蜡蒸汽。

这个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蜡烛燃烧才是化学变化。

石墨在一定条件下变成金刚石就不是物理变化,而是化学变化,因为它变成了另外一种单质。

物理、化学性质

物理、化学性质

硬度 小
密度 小 大
熔点 燃烧 能 燃烧 不能 燃烧
生锈 不会 生锈 会 生锈
低 高
银白色/ 铁钉 银白色 无 灰色

铁钉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 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 。物理性质: 的性质。 的性质。 具体内容:如颜色、状态、气味、水溶性、 具体内容:如颜色、状态、气味、水溶性、密 硬度、熔点、沸点等。 度、硬度、熔点、沸点等。 2。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 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变化 物理性质 物理变化
A、铜绿受热时会分解; 、铜绿受热时会分解; B、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பைடு நூலகம் 、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 、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 D、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气密度大; 、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气密度大; E、木棒受力折断。 、木棒受力折断。
A、 B、F、G、 K、M 、 、 、 、 、
化学变化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变化
初中化学教学课件
2、判定下面变化过程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 、判定下面变化过程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 A、镁带能燃烧 、 C、纸张能撕碎 、 E、铝丝很软 、 B、镁带是银白色金属 、 D、铁丝会在潮湿空气中生锈 、 F、碱式碳酸铜受热会分解 、
注意
二:1、水变成水蒸气 、
2、水可以变成水蒸气 物理性质 、 三:1、粮食酿成酒 、 2、粮食能酿成酒 、 四:1、木头制成桌椅 、 2、木头可以制成桌椅 、 化学变化 化学性质 物理变化 物理性质
描述物质 性质的语言中 有“可、易、 能、会”等表 示具有能力的 字眼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二课时
二、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1.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 性质。
性质内容: 可燃性、稳定性、腐蚀性、助燃性、毒性、 酸性、碱性、还原性、氧化性;
2.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 现出来的性质。
性质内容:
颜色、状态、气味、味道、密度、硬度、熔点、 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延展性、挥 发性、吸附性、磁性等。
于水
能支持燃烧,能供 不能支持燃烧,
给呼吸
能使澄清的石灰
水变浑浊
思考:
如何区分氧气(O2)和二氧化碳(CO2)?
1)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两瓶气体中,如 果木条燃烧更旺,这瓶气体是氧气,如果 燃着的木条木条熄灭,这瓶气体是二氧化 碳。 2)向两瓶气体中分别倒入澄清的石灰水, 振荡,如果石灰水变浑浊,这瓶气体是二 氧化碳,如果石灰水不变浑浊,这瓶气体 是氧气。
2)向两瓶气体中分别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如果石灰水变浑浊,这瓶气体是二氧化碳,如果石灰水不变浑浊,这瓶气体是氧气。
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边汽化边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下列叙述中,哪些属于物理性质?哪些属于化学性质?
我的第二个疑惑又有了结果。
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
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率
3.如何区别水和汽油? 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是

“物质变化”和“物质性质”语言叙述的区别:
我的第二个疑惑又有了结果。
常温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
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6、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氧气、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其次,我又找了一些水,泼向蚂蚁群,小蚂蚁不约而同地连忙躲开了。

物质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物质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物质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要素,既有物理性质,也有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在不改变其组成的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性质,比如密度、硬度、颜色、热容、膨胀系数等。

而化学性质指的是物质在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比如燃烧、氧化、还原、酸碱反应等。

本文将探讨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一、物质的物理性质1. 密度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物质的质量,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物理性质之一。

密度高的物质一般比较紧密,重量也比较大。

密度与物质的组成、温度、压力等有关。

例如,铁的密度比铝大,因此铁铸造件的质量比同等尺寸的铝铸造件大。

2. 热容热容是物质吸收或释放热量时所需要的能量。

热容值与物质的组成、温度和压力有关。

例如,水的热容比空气大,所以用水作为散热介质更加有效。

3. 膨胀系数膨胀系数是物质温度变化时体积的变化率,一般用百分比表示。

膨胀系数与物质的类型、温度和压力有关。

例如,不同材料制成的物体在冬夏季温度变化时会因为膨胀系数不同而产生形变,导致结构和性能上的变化。

4. 硬度硬度是指物质抵抗硬物压入的能力,一般用硬度计来测定。

硬度与物质的组成、晶体结构等有关。

例如,金属材料一般比塑料硬,这也是为什么金属工具比塑料工具更适合在硬物上使用的原因。

二、物质的化学性质1.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与氧气或其他氧化剂发生反应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

氧化剂会把物质中的电子转移到其他化合物中,从而形成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

例如,铁在空气中会缓慢地氧化,形成铁锈。

2. 酸碱反应酸碱反应是指物质与酸或碱发生反应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

酸会释放出氢离子,碱则会释放出氢氧根离子。

酸碱反应的产物包括盐和水。

例如,醋酸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时会生成钠醋和水。

3. 水解反应水解反应是指物质与水分子发生反应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

水解反应可以产生酸、碱或其他化合物。

例如,二氧化硫与水发生水解反应时可以生成亚硫酸和硫酸。

4. 燃烧反应燃烧反应是指物质与氧气发生反应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有机物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有机物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有机物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物质的合成、结构、性质和反应的一门学科。

有机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也是生命体系的基础。

本文将对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点进行整理,重点探讨有机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一、有机物的物理性质1. 密度:有机物的密度通常较小,大多数有机物的密度在0.5-1.5g/cm³之间。

这是因为有机物分子中的碳元素轻,且通常含有较多的非金属元素,使得有机物相对来说比较轻。

2. 熔点和沸点:有机物的熔点和沸点通常较低。

这是由于有机物的分子间力较弱,主要是由范德瓦尔斯力引起的,因此需要较低的温度才能克服这种力。

3. 溶解性:有机物通常具有较好的溶解性,特别是在有机溶剂中溶解性更好。

这是由于有机溶剂和有机物具有相似的分子结构,分子间有较强的相互作用力。

4. 颜色:有机化合物中的某些基团或官能团可以赋予有机物不同的颜色。

例如,含有共轭结构的化合物通常具有颜色,如苯环具有共轭双键结构的芳香族化合物呈现出紫色。

5. 光学活性:部分有机物具有旋光性,即能使入射的偏振光旋转一定角度。

这是由于有机物分子中的立体异构体所引起的。

二、有机物的化学性质1. 燃烧性:有机物在氧气存在下可燃烧。

燃烧产生水和二氧化碳,同时也会释放出大量的热能。

2. 反应活性:有机物通常具有较强的反应活性,容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各种化学反应。

例如,有机物可以进行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除反应等。

3. 氧化还原性:有机物可以参与氧化还原反应。

一般来说,含有较多键合氧的有机物容易发生氧化反应,而含有多个亲电原子的有机物则容易发生还原反应。

4. 酸碱性:有机物可以表现出酸性或碱性。

酸性有机物通常含有能够解离产生氢离子的官能团,而碱性有机物则含有能接受氢离子的官能团。

5. 亲核性:有机物中的亲电子对亲核试剂具有吸引作用,容易发生亲核取代反应或亲核加成反应。

综上所述,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了有机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因此,都属于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

1)液氮用作冷冻剂(液氮做医疗手术),是利用了液氮蒸发吸热的物理性质。

2)氮气可以用作粮食瓜果的保护气是利用氮气化学性质稳定。

3)氮气作为灯泡的填充气,是利用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属于化学性质。

4)氧气通过低温加压变成了淡蓝色液体,只是氧气的状态发生了变化,由气体变为液体,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5)分离洁净液态空气制取氧气,是指将空气加压降温成为液态,再蒸发将液态氮除掉,剩余的主要是氧气了,所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性质。

6)火箭起飞用液氧作为助燃剂,是利用了氧气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

7)氧气用于切割金属,是利用了氧气的氧化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

8)氧气用于炼钢是利用了氧气支持燃烧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9)氧气用于急救病人是利用氧气能供给呼吸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10)氧气用于气焊是利用氧气的支持燃烧的性质,属于氧气的化学性质。

11)潜水员潜水时携带氧气瓶,是利用氧气供给呼吸,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所以利用了化学性质。

12)氢气用于填充气球,是利用其密度比空气小,是物理性质。

13)氢气用作清洁燃料是利用了氢气的可燃性,体现的是化学性质。

14)不纯的氢气在空气中点燃发生爆炸,发生了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15)二氧化碳可以水反应生成碳酸,在这里体现的是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6)二氧化碳灭火是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且二氧化碳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既利用了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化学性质。

17)通常在加压的条件下将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制成饮料,利用压强大,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变大,属于物理性质,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属于化学性质。

元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元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元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它们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本文将介绍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为读者提供详尽而清晰的信息。

一、物理性质物理性质是指物质在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情况下所表现出的性质,包括密度、熔点、沸点、颜色等。

1. 密度密度是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用于描述物质的紧密程度。

元素的密度因元素的原子大小和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不同而有所差异。

例如,氢元素的密度较低,为0.0899 g/cm³,而铂元素的密度较高,为21.45g/cm³。

2. 熔点和沸点熔点是物质从固态转变为液态的温度,沸点则是物质从液态转变为气态的温度。

不同元素的熔点和沸点因其原子结构和化学键的强度不同而有所差异。

例如,铁的熔点为1,538°C,沸点为2,862°C,而汞的熔点为-38.83°C,沸点为356.73°C。

3. 颜色元素的颜色是由其原子或离子对电磁辐射的吸收、反射和发射所决定的。

不同元素具有不同的颜色特征,例如氧气呈蓝色、氯气呈黄绿色、金属铜呈红褐色等。

颜色也可用于鉴别和区分不同的元素。

二、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时所表现出的性质,包括反应性、氧化还原性、碱性和酸性等。

1. 反应性元素的反应性反映了其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倾向。

不同元素具有不同的反应性,例如金属钠在与水反应时会剧烈发生放热性反应,而惰性气体氮气则相对不容易与其他物质反应。

2. 氧化还原性氧化还原反应是元素常见的一种化学反应类型,涉及元素的电子的转移。

元素可以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

典型的氧化性元素包括氧气和卤素,而具有还原性的元素如氢气。

3. 碱性和酸性元素化合物的溶液可分为碱性、酸性和中性。

碱性物质具有较高的pH值,能够与酸中的氢离子反应产生盐和水。

相反,酸性物质具有较低的pH值,能够释放氢离子。

元素在化合物中的电性质决定了其所形成的化合物的酸碱性质。

总结:元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决定了它们在自然界中的行为和应用。

化学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化学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化学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化学物质是构成我们周围世界的基本单位。

它们不仅存在于化学实验室中,还存在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了解化学物质的性质对于理解它们的行为和用途至关重要。

化学物质的性质可以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这两种性质都是理解和研究化学物质的基础。

一、物理性质物理性质是化学物质在不改变其化学成分的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性质。

它们可以通过简单的观察和测量来确定。

1. 密度:密度是物理性质中最重要的一种。

它是表示单位质量的物质所占据的空间的大小。

例如,在相同的体积下,铁的密度远高于木材。

密度对于材料的鉴定和分离过程非常有用。

2. 熔点和沸点:物质的熔点是指在固态和液态之间转变的温度,而沸点则是指物质从液态到气态转变的温度。

这些温度可以用来鉴别和纯化化学物质。

3. 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在给定温度和压力下物质溶解于溶剂的能力。

它对于研究物质的溶解过程和纯化过程至关重要。

4. 导电性:导电性指的是物质在电场下导电的能力。

一些物质,如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而其他物质则是绝缘体。

导电性是研究电解质和电导现象的基础。

5. 其他物理性质:还有一些其他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硬度、弹性等,这些性质对于鉴别和分类物质也非常重要。

物理性质的研究可以通过实验室测量以及理论计算来获得。

它们通常涉及到物质的外部特征,而不涉及化学变化。

二、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是物质在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

这种性质涉及到化学变化,也就是物质的组成发生了改变。

1. 反应性:反应性是指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能力。

例如,金属与酸反应会产生气体,并伴随着气泡的释放和温度的增加。

反应性是研究物质之间互相作用和化学反应的关键。

2. 氧化还原性:氧化还原性是物质在与氧化剂或还原剂反应时释放或吸收氧化物或电子的能力。

这种性质广泛应用于能量转化和化学反应中。

3. 酸碱性:酸碱性是物质在水溶液中释放或接受氢离子的能力。

酸会释放氢离子,而碱则会接受氢离子。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联系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联系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联系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是相互联系的,它们都是物质的性质,但是它们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的形状、大小、密度、比重、熔点、沸点、折射率、硬度等,这些性质不会改变物质的组成,也不会改变物质的化学性质。

而化学性质是指物质的化学反应性、溶解性、稳定性、活性等,这些性质可以改变物质的组成,也可以改变物质的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之间的联系是密不可分的,它们是相互依存的。

物理性质可以影响化学性质,比如改变物质的形状、大小、密度等物理性质,可以改变物质的溶解性、稳定性等化学性质。

反过来,化学性质也可以影响物理性质,比如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可以改变物质的形状、大小、密度等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联系也可以体现在物质的结构上。

物质的结构是由原子、分子、离子等构成的,它们的结构受到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影响。

比如,物质的温度变化会影响
物质的结构,改变物质的温度可以改变物质的物理性质,也可以改变物质的化学性质。

总之,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是相互联系的,它们之间的联系可以体现在物质的结构上,也可以体现在物质的性质上。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联系是物质的基本性质,是物质的基本结构,也是物质的基本特征。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是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熔点、沸点、硬度、溶解性、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等,这些性质是能被感观感知或利用仪器测知的。

2、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所属物质类别的化学通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热稳定性及一些其它特性。

一、本质不同
1、物理性质:是物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或是物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2、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二、特点不同
1、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属于统计物理学范畴,即物理性质是大量分子所表现出来的性质,不是单个原子或分子所具有的。

例如:物质的颜色是大量分子集体所具有的性质,是单个分子所不具有的。

2、化学性质:化学性质的特点是测得物质的性质后,原物质消失了。

如人们可以利用燃烧的方法测物质是否有可燃性,可以利用加热看其是否分解的方法,测得物质的稳定性。

物质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的氧化性、还原性、各类物质的通性等,都属于化学性质。

扩展资料:
物理性质的研究方法
通常用观察法和测量法来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如可以观察物质的颜色、状态、熔点和溶解性;可以闻气味(实验室里的药品多数有毒,未经教师允许绝不能用鼻子闻和口尝);
也可以用仪器测量物质的熔点、沸点、密度、硬度、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溶解性和挥发性、吸附性、磁性。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以下家庭食品制作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萝卜风干 B.凉水冻冰 C.葡萄酿酒 D.辣椒剁碎 2.葡萄酒营养丰富,适量饮用具有健身养颜的功效。下列 家庭酿制葡萄酒的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清洗葡萄 B.把葡萄捣碎 C.葡萄发酵成酒 D.用细纱布过滤后装瓶 3.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人的呼吸 B.灯丝通电发光 C.打开雪碧瓶冒出气泡 D.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变成七色光 4. 蜡烛燃烧 、 蜡烛易燃烧、 冰棒熔化 、 冰棒易熔化, 分别指的是哪项内容?(物理变化、物理性质、化学变化、 化学性质)
1.下列有关铁的叙述中,属于铁的化学性质的是 ( ) A.铁能传热导电 B. 纯铁是银白色的有金属光泽的金属 C.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 D.铁的熔点较高 2.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铜的导电性 B.酒精的可燃性 C.水的挥发性 D.石蜡的熔点较低 3.下列各组物质中,必须利用化学性质的不同才能区别的 是 ( ) A.水和食醋 B.铜片和铝片 C. 水特殊气味的液体,能与水以 任意比例互溶,并能够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酒精易 燃烧可做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当点 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边汽化边燃烧,生成水和二氧 化碳。 根据上述文字叙述可归纳出: 酒精的物理性质有 。 化学性质有 。 酒精的用途是 。 5.水是我们很熟悉的物质,你能描述出水的有关性质吗? 6. 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 A.石墨制作铅笔芯 B.铜丝做导线 C.金钢石制作刀具 D.酒精作燃料 小结:物质的性质 决定 物质的用途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 物理性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 质,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 熔点、沸点等. 描述物质的性质常常使用“是、 能、 易”等字眼 如:水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液体,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摄氏度 酒精易燃烧,酒精易挥发,铁丝能导电等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是一种用于表示物体的特性的科学术语。

这些性质对于人类了解物体的本质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我们把物体本质和外表分别开来,以便进行更好的研究和分析。

物理性质是指物体在特定条件下所表现出的一组特征,这些特征可以用物理指标的形式表现出来。

例如,物体的形状可以用它的面积、体积或长度来表示;物体的质地可以用密度来表示;物体的弹性可以用弹性系数来表示;物体的粘着力或抗滑性可以用表面张力或摩擦系数来表示,以此类推。

化学性质是指物体本质上所拥有的结构和特征,其中包括物体的成分和结构、物体可以进行的化学反应和发生的化学变化、物体的热特性和其他化学性质。

例如,水的结构可以用它的分子的构造来表示;水的可溶性可以用它的溶解度来表示;水的抗酸碱性可以用它的pH 值来表示;水的抗热性可以用它的沸点来表示,以此类推。

物理性质是物体的表现形式,是外部环境对物体的影响结果,受外界条件的制约;而化学性质是一种内在特性,是一种本质的内在特性,它们可以把物体的本质和外表分别开来,从而更好地进行分析和探究。

在实际应用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是紧密联系的,因为它们有许多相似的特点和可以相互影响的因素。

例如,物体的质地可以影响它的密度,而密度也可以影响物体的长度和它的抗热性等物理性质;物体的成分可以影响它的抗酸碱性,而抗酸碱性也可以影响物体的抗热性和等电点等化学性质。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科学家们也需要结合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来进行研究和分析。

例如,制造食品时,科学家们往往会结合食品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来决定它的口感、质地、发酵等。

此外,科学家们在制造药物或生物质时,也会借助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来确定药物的结构和功效。

总的来说,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是两种不同但又密不可分的概念,它们对于人类对物体本质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它们还在实际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只有把这两种概念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研究和分析物体的本质和我们所观测到的外表,以便得出更准确的结论。

化学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化学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化学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化学物质或化学品是指由一个或多个化合物组成的物质,其具有特定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的在常规物理条件下的性质,如颜色、形态、相对密度、熔点、沸点等,而化学性质则表征了物质在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时的性质。

一、物理性质1. 颜色:颜色是物质的一种重要的物理性质,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物质的颜色来辨别不同的物质。

例如,氧化铁可以呈现红色、黄色或褐色等不同的颜色。

2. 形态:物质的形态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

固体具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液体具有一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气体则既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固定的体积。

3. 相对密度:相对密度是用来表示物质密度与水密度的比值,它可以用来比较不同物质的密度大小。

相对密度大于1的物质比水密度大,而相对密度小于1的物质则比水密度小。

4. 熔点和沸点:熔点是指物质从固态转变为液态的温度,而沸点则是指物质从液态转变为气态的温度。

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熔点和沸点,这可以用来进行物质的分离和纯化。

二、化学性质1. 酸碱性:物质的酸碱性是指其在水溶液中产生酸性或碱性反应的性质。

酸性物质会释放出氢离子(H+),而碱性物质则会释放出氢氧根离子(OH-)。

pH值是用来表示溶液酸碱性的指标,pH值小于7的溶液为酸性,大于7的溶液为碱性。

2. 活性:活性是指基于物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倾向性。

一些物质表现出较高的活性,与其他物质相互作用,发生化学反应,而另一些物质则较少或根本不参与化学反应。

3. 氧化还原性:物质的氧化还原性是指物质在化学反应中接受或释放电子的倾向性。

氧化是指物质失去电子,而还原是指物质获得电子。

氧化还原反应具有广泛的应用,如电池、腐蚀等。

4. 可燃性:可燃性是指物质在与氧气接触时能够发生燃烧反应的性质。

可燃物质在着火点以上的温度下能够燃烧,释放出能量并生成其他物质。

结语化学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直接影响了我们对物质的认知和使用。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PPT课件(初中科学)22张)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PPT课件(初中科学)22张)
2)写出硫化氢的化学性质:
有剧毒、可燃性、水溶液显酸性
2.把金属钠用小刀轻轻切下一小块,放入盛水的烧 杯中,可以看到它与水产生了剧烈的反应并放出大 量的热,而本身融化成银白色小球浮在水面上,并 有气体产生,跟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
根据以上叙述,估计金属钠的性质:
硬度 小 ,密度 比水小 ,熔点 低 , 颜色 银白色 ,状态 固态 。
物理性质:⑴、⑶;化学性质:⑵。
1、2003年12月23日,重庆开县某天然气矿井 产生特大“井喷”,含有大量硫化氢的天然气 逸出,造成243人死亡,硫化氢是一种无色有 臭鸡蛋气味的剧毒气体,可溶于水,其水溶液 显酸性,有可燃性,空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和 水。
1)写出硫化氢的物理性质:
无色、有臭鸡蛋气味、可溶于水
酸碱性、可燃性 钢铁会生锈 食物会腐烂 木炭能燃烧
1、判断
(1)凡是发光、发热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 )
(2)水蒸发时变成了水蒸气, 水蒸气是一种新 的物质, 所以水蒸发是一种化学变化( ) (3)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 )
(4)物理性质即物质在物理变化过程中表 现出来的性质( ) (5)化学反应的速度有快有慢( )
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
蜡烛燃烧 化学变学变化
液体温度升高 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如水的蒸发)
化学变化比物理变化更为复杂、高级
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的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生成了新的物质的变化
区分:有没有新的物质生成
别的一种变化是( B )
A、鸡蛋变臭 B、水结成了冰 C、米酿成了酒 D、饭菜变质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A、化学变化中往往伴随着物理变化 B、物理变化中一定伴随着化学变化 C、向石灰水中吹气,石灰水变浑浊

化学物质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关系

化学物质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关系

化学物质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关系化学物质是指由不同种类元素组成的物质,其性质可以通过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来描述。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在不改变其化学组成的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如颜色、形状、密度、凝固点和熔点等;而化学性质则指物质在参与化学反应后发生的变化,如发生氧化、还原、酸碱中和等。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在描述化学物质时起到互补的作用。

物理性质可以通过观察和测量来得到,是对物质的静态描述;而化学性质则是对物质的动态描述,需要将物质与其他物质进行反应后观察其变化。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首先,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是相互依存的。

只有了解了物质的物理性质,才能确定适宜的实验条件和操作方法,进而研究物质的化学性质。

反过来,研究物质的化学性质也可以为理解其物理性质提供一定的依据。

其次,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转化的。

物质在参与化学反应后,其化学性质会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其物理性质。

例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金属会与氧气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其颜色和形状都会发生变化。

这表明物质的化学性质改变了其物理性质。

最后,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都可以为确定物质的身份和属性提供帮助。

物质的物理性质是唯一的,可以用来鉴别和区分不同的物质。

例如,通过测量物质的密度和熔点,可以确定其为铁、铝还是铜等金属。

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对于了解其化学行为和反应能力非常重要。

例如,铁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铁,这种化学性质可以用来区分铁和其他金属。

总之,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是描述和了解化学物质的两种不可或缺的性质。

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并为研究物质的特性和行为提供重要的指导作用。

只有深入理解和全面掌握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才能更好地应用化学知识,推动化学科学的发展。

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例子

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例子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定义: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2.实例1.定义: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2.实例:氧化性、还原性、可燃性、助燃性、腐蚀性、金属活动性、易分解、易风化、稳定性等。

两者区别: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

物质的性质受外界条件的影响(如水的沸点随着压强的减小而降低),因此描述物质(特别是气体)性质时一定要强调是什么状况。

标准状况:101kPa,0℃;通常状况:101kPa,20℃;常温常压:101kPa,25℃。

决定性质用途反映1.性质和变化的关系2.描述物质的性质时,常用“可以”、“会”、“易”、“具有”等关键词;叙述物质的变化时往往用“生成了”、“变成”等词语。

3.不同状态的同种物质,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如冰与水的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

1.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本质区别是否需要在化学变化中体现出来。

如当我们观察到一种物质的气味时,这种物质并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所以物质的气味这种性质就是物理性质。

而氧气具有助燃性是氧气与别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所以为化学性质。

2.物质的腐蚀性涉及了物质与其它物质间的反应,为物质的化学性质。

例1.(2020·四川省遂宁市中考真题)下列各选项对颜色的描述,体现物质真实物理性质的是()A.大量塑料垃圾导致的“白色污染”B.含有丰富资源的“蓝色海洋”C.健康卫生无污染的“绿色食品”D.青少年要坚决抵制有害身心健康的“黄色书籍”例2.(2020·北京中考真题)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铜用于制作导线B.干冰用作制冷剂C.铜用于制作铜火锅D.赤铁矿用于炼铁例3.(2020·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考真题)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了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A.用高梁酿造高梁酒B.干冰用于食品冷藏保鲜C.一定条件下,石墨转化为金刚石D.一氧化碳用于冶炼金属例4.(2020·南京中考真题)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颜色、气味B.密度、硬度C.氧化性、可燃性D.熔点、沸点例5.(2019·乐山)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A.活性炭除去房间中的异味B. 用煤、石油、天然气作燃料C.干冰用于冷藏食品D.用铜或铝制作导线考向一、物理性质1.(2020·四川甘孜州)下列应用只涉及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A.煤用作燃料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D.生石灰用作干燥剂2.(2019·宿迁市)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生石灰用作干燥剂B.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C.铜用于制作导线D.液氧用作火箭助燃剂3.(2019·成都市)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A.金刚石切割大理石B.碳素墨水书写档案C.氮气用于食品防腐D.硫酸用于铅酸蓄电池4.(2018·重庆)下列用途中,只与物质的物理性质有关的是()A.氧气作供氧剂B.碳酸钙作补钙剂C.活性炭作吸附剂D.小苏打作发酵剂5.(2018青岛)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生石灰用作干燥剂B.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C.铜用于制作导线D.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6.(2018仙桃)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工业用盐,人若误食会中毒,下列选项中给出了亚硝酸钠的性质,则有关亚硝酸钠性质归类的判断错误的是()A.NaNO2有咸味﹣﹣物理性质B.NaNO2的水溶液呈碱性﹣﹣物理性质C.NaNO2为白色固体﹣﹣物理性质D.NaNO2有毒﹣﹣化学性质考向二、化学性质7.(2020·山东潍坊)下列语言描述不涉及化学性质的是()A.凡海盐,见水即化B.金入于猛火,色不夺精光C.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D.凡煤炭普天皆生,以供煅炼金、石之用8.(2019·乐山市)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A.活性炭除去房间中的异味B.用煤、石油、天然气作燃料C.干冰用于冷藏食品D.用铜或铝制作导线9.下列语言描述不涉及化学性质的是()A.凡海盐,见水即化B.金入于猛火,色不夺精光C.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D.凡煤炭普天皆生,以供煅炼金、石之用10.(2020江苏南京)化学丰富了人类的生活。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在有机化学中,有机化合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

它们是构成生物体的基础,并且在工业生产、医药领域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了解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对于深入理解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有机化合物的一些常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行整理。

一、物理性质1. 熔点和沸点有机化合物的熔点和沸点是物理性质中最常见的两个指标,也是判断纯度和分析化合物的重要依据。

不同类型的有机化合物具有不同的熔点和沸点范围。

例如,醇类化合物的熔点和沸点较高,因为它们之间存在氢键,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较强。

相比之下,烃类化合物的熔点和沸点较低,因为它们之间不存在氢键。

2. 密度有机化合物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所含质量的大小,通常用于鉴别和区分化合物。

不同类型的有机化合物具有不同的密度。

例如,含有卤素的有机化合物通常比不含卤素的有机化合物密度要大,这是因为卤素的原子量较大。

3. 折射率有机化合物的折射率是指光线在化合物中传播时的偏离程度,可以用于确定化合物的结构和纯度。

不同类型的有机化合物具有不同的折射率。

4. 溶解性有机化合物的溶解性是指其在不同溶剂中溶解程度的大小。

有机化合物的溶解性与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有关。

例如,极性溶剂如水通常能溶解极性有机化合物,而非极性溶剂如石油醚则能溶解非极性有机化合物。

二、化学性质1. 氧化还原反应有机化合物的氧化还原反应是指其与氧化剂或还原剂发生的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是有机化学中常见的反应类型,常用于合成和转化有机化合物。

例如,醇类化合物可以通过氧化反应生成酮或醛。

还原反应则可以将酮或醛还原为对应的醇。

2. 反应活性有机化合物的反应活性与其分子结构和化学键的稳定性有关。

例如,含有不饱和键(如烯烃、炔烃)的有机化合物比饱和化合物更容易发生化学反应。

3. 反应类型有机化合物可以进行许多类型的化学反应,如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除反应等。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是指物质的基本属性,包括质量、密度、体积、形状、硬度、颜色、熔点、沸点、导电性等,这些属性不会改变物质本身的分子结构以及化学成分。

化学性质则是指物质在化学反应中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它反映了物质内部分子结构或化学成分的变化情况。

下面我们将对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行更为详细的解析。

一、物理性质1.密度:物质的密度是指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是衡量物质重量大小的主要指标之一。

物理性质密度直接影响物质的一系列物理效应,如浮力、重力、质量、体积等。

一般来说,物质密度越大,其重力和浮力差距越大,浮力越小,容易沉底。

例如水的密度约为1克/立方厘米,铁的密度约为7.8克/立方厘米,可见铁比水更易下沉。

2.颜色:物质颜色是由物质分子在电磁波谱上吸收和反射光线的结果。

不同种类的物质吸收和反射的光线波段不同,因此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例如,草绿色表示物质的吸收光线在黄色和蓝色之间,而反射光线主要在绿色波段。

3.硬度:物质的硬度是指物质抵抗形变和摩擦的能力,影响物质的耐久性和耐用性。

硬度随物质分子结构和化学成分的不同而异。

例如,钻石是硬度极高的物质,因为它由碳原子三向共价作用形成坚硬晶体结构。

4.熔点和沸点:熔点是指物质转变为液态的温度,而沸点是指物质从液态转变为气态的温度。

不同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各不相同,这是由于物质的化学成分以及分子结构不同所导致的差异。

例如,水的熔点为0摄氏度,沸点为100摄氏度,而铁的熔点为1538摄氏度,沸点为2750摄氏度。

5.导电性:物质的导电性是指物质对电流的传导能力。

在电导体中,离子自由活动,电子自由移动。

在电绝缘体中,离子和电子不活动或无法移动。

例如,银、铜、金等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而木头、塑料等绝缘体则具有很差的导电性。

6.透明度:物质的透明度是指物质对光线的穿透能力。

透明度受物质分子结构、化学成分、密度等因素的影响。

例如,透明玻璃是由无色化合物二氧化硅、氧化铍、氧化硼等制成的,玻璃分子结构均匀,导致光线可以穿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醇 MSDS基本信息中文名:甲醇;木酒精木精;木醇英文名: Methyl alcohol;Methanol分子式:CH4O 分子量: 32.04 CAS号: 67-56-1外观与性状:无色澄清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主要用途:主要用于制甲醛、香精、染料、医药、火药、防冻剂等。

物理化学性质熔点: -97.8 沸点: 64.8 相对密度(水=1):0.79相对密度(空气=1): 1.11 饱和蒸汽压(kPa):13.33/21.2℃溶解性:溶于水,可混溶于醇、醚等多数有机溶剂临界温度(℃):240临界压力(MPa):7.95 燃烧热(kj/mol):727.0甲醇由甲基和羟基组成的,具有醇所具有的化学性质。

[3]甲醇可以在纯氧中剧烈燃烧,生成水蒸气(I)和二氧化碳(IV)。

另外,甲醇也和氟气会产生猛烈的反应。

[4]与水、乙醇、乙醚、苯、酮、卤代烃和许多其他有机溶剂相混溶,遇热、明火或氧化剂易燃烧。

燃烧反应式为:CH3OH + O2 → CO2 + H2O具有饱和一元醇的通性,由于只有一个碳原子,因此有其特有的反应。

例如:① 与氯化钙形成结晶状物质CaCl2·4CH3OH,与氧化钡形成B aO·2CH3OH的分子化合物并溶解于甲醇中;类似的化合物有MgCl2·6CH3OH、CuSO4·2CH3OH、CH3OK·CH3OH、AlCl3·4CH3OH、AlCl3·6CH3OH、AlCl3·10CH3OH等;② 与其他醇不同,由于-CH2OH基与氢结合,氧化时生成的甲酸进一步氧化为CO2;③ 甲醇与氯、溴不易发生反应,但易与其水溶液作用,最初生成二氯甲醚(CH2Cl)2O,因水的作用转变成HCHO与HCl;④ 与碱、石灰一起加热,产生氢气并生成甲酸钠;CH3OH+NaOH→HCOONa+2H2;⑤与锌粉一起蒸馏,发生分解,生成CO和H2O。

[2]产品用途1.基本有机原料之一。

主要用于制造甲醛、醋酸、氯甲烷、甲胺和硫酸二甲酯等多种有机产品。

也是农药(杀虫剂、杀螨剂)、医药(磺胺类、合霉素等)的原料,合成对苯二甲酸二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甲酯的原料之一。

还是重要的溶剂,亦可掺入汽油作替代燃料使用。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甲醇用于生产汽油辛烷值添加剂甲基叔丁基醚、甲醇汽油、甲醇燃料,以及甲醇蛋白等产品,促进了甲醇生产的发展和市场需要。

2.用作涂料、清漆、虫胶、油墨、胶黏剂、染料、生物碱、醋酸纤维素、硝酸纤维素、乙基纤维素、聚乙烯醇缩丁醛等的溶剂。

也是制造农药、医药、塑料、合成纤维及有机化工产品如甲醛、甲胺、氯甲烷、硫酸二甲酯等的原料。

其他用作汽车防冻液、金属表面清洗剂和酒精变性剂等。

3.甲醇用作清洗去油剂,MOS级主要用于分立器件,中、大规模集成电路,BV-Ⅲ级主要用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工艺技术。

4.用作分析试剂,如作溶剂、甲基化试剂、色谱分析试剂。

还用于有机合成。

5.用于电子工业,常用作清洗去油剂。

6. 通常甲醇是一种比乙醇更好的溶剂,可以溶解许多无机盐。

7.主要用于制甲醛、香精、染料、医药、火药、防冻剂、溶剂等。

制备方法甲醇的生产,主要是合成法,尚有少量从木材干馏作为副产回收。

合成的化学反应式为:2H2 + CO → CH3OH合成甲醇可以固体(如煤、焦炭)液体(如原油、重油、轻油)或气体(如天然气及其他可燃性气体)为原料,经造气净化(脱硫)变换,除去二氧化碳,配制成一定的合成气(一氧化碳和氢)。

在不同的催化剂存在下,选用不同的工艺条件。

单产甲醇(分高压法低压和中压法),或与合成氨联产甲醇(联醇法)。

将合成后的粗甲醇,经预精馏脱除甲醚,精馏而得成品甲醇。

高压法为BASF最先实现工业合成的方法,但因其能耗大,加工复杂,材质要求苛刻,产品中副产物多,今后将由ICI低压和中压法及Lurgi低压和中压法取代。

1.工业上合成甲醇几乎全部采用一氧化碳加压催化加氢的方法,工艺过程包括造气、合成净化、甲醇合成和粗甲醇精馏等工序。

粗甲醇的净化过程包括精馏和化学处理。

化学处理主要用碱破坏在精馏过程中难以分离的杂质,并调节pH值;精馏主要是脱除易挥发组分如二甲醚,以及难挥发组分职乙醇、高碳醇和水。

粗馏后的纯度一般都可达到98%以上。

2.将工业甲醇用精馏的方法将含水量降到0.01%以下。

再用次碘酸钠处理,可除去其中的丙酮。

经精馏得纯品甲醇。

3.BV-Ⅲ级甲醇的制备主要采用精馏工艺。

以工业甲醇为原料,经精馏、超净过滤、超净分装,得高纯甲醇产品。

4.一般均以工业甲醇为原料,经常压蒸馏除去水分,控制塔顶64~65℃,过滤除去不溶物即可危险性概述燃烧性:易燃建规火险分级:甲闪点(℃): 11℃闭杯;16℃开杯自燃温度(℃): 385 爆炸下限(V%): 5.5 爆炸上限(V%): 44.0易燃性(红色):3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稳定性:稳定危险特性:甲醇被大众所熟知,具有毒性。

工业酒精中大约含有4%的甲醇,若被不法分子当作食用酒精制作假酒,饮用后,会产生甲醇中毒。

甲醇的致命剂量大约是70毫升。

甲醇的毒性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和血液系统影响最大,它经消化道、呼吸道或皮肤摄入都会产生毒性反应,甲醇蒸气能损害人的呼吸道粘膜和视力。

急性中毒症状有:头疼、恶心、胃痛、疲倦、视力模糊以至失明,继而呼吸困难,最终导致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

慢性中毒反应为:眩晕、昏睡、头痛、耳鸣、视力减退、消化障碍。

甲醇摄入量超过4克就会出现中毒反应,误服一小杯超过10克就能造成双目失明,饮入量大造成死亡。

致死量为30毫升以上,甲醇在体内不易排出, 会发生蓄积,在体内氧化生成甲醛和甲酸也都有毒性。

在甲醇生产工厂,我国有关部门规定,空气中允许甲醇浓度为50mg/m3,在有甲醇气的现场工作须戴防毒面具、工厂废水要处理后才能排放,允许含量小于200mg/L的甲醇。

甲醇的中毒机理是,甲醇经人体代谢产生甲醛和甲酸(俗称蚁酸),然后对人体产生伤害。

常见的症状是,先是产生喝醉的感觉,数小时后头痛,恶心,呕吐,以及视线模糊。

严重者会失明,乃至丧命。

失明的原因:甲醇的代谢产物甲酸累积在眼睛部位,破坏视觉神经细胞。

脑神经也会受到破坏,而产生永久性损害。

甲酸进入血液后,会使组织酸性越来越强,损害肾脏导致肾衰竭。

甲醇中毒,通常可以用乙醇解毒法。

其原理是,甲醇本身无毒,而代谢产物有毒,因此可以通过抑制代谢的方法来解毒。

甲醇和乙醇在人体的代谢都是同一种酶,而这种酶和乙醇更具亲和力。

因此,甲醇中毒者,可以通过饮用烈性酒(酒精度通常在60度以上)的方式来缓解甲醇代谢,进而使之排出体外。

而甲醇已经代谢产生的甲酸,可以通过服用小苏打(碳酸氢钠)的方式来中和。

操作设置与储运特性聚合危害:不能出现禁忌物:酸类、酸酐、强氧化剂、碱金属。

灭火方法: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用水灭火无效。

如果该物质或被污染的流体进入水路,通知有潜在水体污染的下游用户,通知地方卫生、消防官员和污染控制部门。

在安全防爆距离以外,使用雾状水冷却暴露的容器。

危险性类别:第3.2类中闪点易燃液体危险货物包装标志: 7;40 包装类别:Ⅱ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

远离火种、热源。

仓温不宜超过30℃。

防止阳光直射。

保持容器密封。

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

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

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

桶装堆垛不可过大,应留墙距、顶距、柱距及必要的防火检查走道。

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

露天贮罐夏季要有降温措施。

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

灌装时应注意流速(不超过3m/s),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

泄漏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

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

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毒性危害健康危害:属Ⅲ级危害(中度危害)毒物。

对呼吸道及胃肠道粘膜有刺激作用,对血管神经有毒作用,引起血管痉挛,形成瘀血或出血;对视神经和视网膜有特殊的选择作用,使视网膜因缺乏营养而坏死。

急性中毒:表现以神经系统症状、酸中毒和视神经炎为主,可伴有粘膜刺激症状。

病人有头痛、头晕、乏力、恶心、狂燥不安、共济失调、眼痛、复视或视物模糊,对光反应迟钝,可因视神经炎的发展而失明等。

慢性中毒:主要为神经系统症状,有头晕、无力、眩晕、震颤性麻痹及视神经损害。

IDLH:6000ppm 嗅阈:141ppm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立即用流动清水彻底冲洗。

注意患者保暖并且保持安静。

吸入、食入或皮肤接触该物质可引起迟发反应。

确保医务人员了解该物质相关的个体防护知识,注意自身防护。

防护措施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如果呼吸困难,给予吸氧。

如果患者食入或吸入该物质不要用口对口进行人工呼吸,可用单向阀小型呼吸器或其他适当的医疗呼吸器。

食入:误服者用清水或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

就医。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带防毒面具。

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建议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NIOSH/OSHA 2000ppm:供气式呼吸器。

5000ppm:连续供气式呼吸器。

6000ppm:面罩紧贴面部的连续供气呼吸器、自携式呼吸器、全面罩呼吸器。

应急或有计划进入浓度未知区域,或处于立即危及生命或健康的状况:自携式正压全面罩呼吸器、供气式正压全面罩呼吸器辅之以辅助自携式正压呼吸器。

逃生:自携式逃生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相应的防护服。

手防护:戴防护手套。

其他: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后,淋浴更衣。

进行就业前和定期的体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