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岳麓版必修一 第15课 辛亥革命 教案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5课《辛亥革命》 教学设计
必修1 第15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课标分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是: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教学中应该对革命的背景作必要的铺垫,对过程作简要介绍,重点应该是引导学生认识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化尤其是政治民主化历程中的地位。
【教材分析】教材分三目内容,第一目“清末民主革命风潮”,分析了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和准备阶段。
第二目“武昌首义”,介绍了辛亥革命的爆发和初步成果。
第三目“民国的建立和帝制的终结”,介绍了辛亥革命的高潮和意义,及革命的最终结果。
本课知识容量大,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各科都面临课时不足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追求有效、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像过去那样光革命背景就上一节课是行不通的,面面俱到成为不可能,本节课如何避免成为师生匆匆赶场子,如何上出新意,对学生的思维有启发,达到历史学科公民教育的目标,必须在教学设计中对教材内容进行大胆的取舍和整合。
【学情分析】本课教学的对象是高一学生,学生在初中已经较系统地学习过辛亥革命,比较陌生的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于辛亥革命的成败及其原因理解也不深入。
高中教学应避免成为初中的简单重复,应通过问题的设置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质疑精神,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教学目标】通过歌曲导入新课,让学生的思绪随着音乐回到近代,围绕相关问题讨论、表达,以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通过图片、视频、文字等多种形式的资料,帮助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过程,体会革命的艰辛历程、革命先烈为了共和理想而进行的不懈奋斗以及革命潜伏的危机。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主题讨论,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条文,理解辛亥革命在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地位与意义;通过“多元”素材、资料的提供,引导学生综合分析材料,认识历史的复杂性,正确理解辛亥革命的成功之处和失败之处,进而评价其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认识到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最新学年岳麓版必修一 第15课 辛亥革命 教案
2015-2016学年岳麓版必修一第15课辛亥革命教案课标要求:简述辛亥革命的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是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孙中山创建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等历史基础知识;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会搜集资料并能从有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2.方法与过程:运用多媒体,播放视频材料,并与教师提问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张扬,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的意识。
教学重点:辛亥革命爆发原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评价辛亥革命。
教学难点:三民主义、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教学方式:1、学案导学。
2、教具准备:多媒体3、采用情境设置、设题引思、探究互研、体验感受的模式。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自主探究,由浅入深,有难而易,步步推进。
教学过程:(教学导入)请欣赏另类的歌词《最近比较烦》——1901年“慈禧太后”自叹调最近比较烦比较烦比较烦总觉得活得越来越没有尊严我想我还是不习惯从逃亡西安到把《辛丑条约》来签最近比较烦比较烦比较烦总觉得大清的国运一天不如一天泥腿子们造了反,八国鬼子又犯边我也许真要把大清江山玩了完请回答:为何歌词中说“总觉得大清的国运一天不如一天”?学生回答后总结导入:并展示课标要求,并对课标做一简单解读。
(讲授新课):结合学案上的探究思考题讲解。
探究一:有人把20世纪初的清政府比喻成一座即将倒塌的老屋,你认为有道理吗?为什么?如果你是一位建筑工程师,你认为这座房子还有修补的可能吗?为什么?20世纪初针对清政府的“房屋维修意见书”最近网上有人爆料:武昌起义的最初导火线,系因孙武等人在俄租界造炸弹不慎爆炸,结果起义的名册被搜。
湖广总督瑞澂处置不当,其公然拿着名册大肆捕人(革命党领导由此逃避一空),而且在10月10日也就是起义爆发当晚前的凌晨(与起义爆发大概相差10小时)在辕门外杀了三个革命党。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教学设计:第15课辛亥革命
3.阅读相关辛亥革命史料,选取一位辛亥革命时期的杰出人物,撰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人物评传。要求体现该人物在辛亥革命中的贡献及其历史地位。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原因,撰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分析性文章。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2)运用史料教学法,让学生在阅读和分析史料的过程中,深入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细节。
(3)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思辨能力。
2.教学策略:
(1)针对学生的知识背景,采用差异化教学策略,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2)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3)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通过情境创设、情感渲染,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3.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通过问题驱动,引发学生对辛亥革命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新课内容:按照历史背景、过程、影响的顺序,逐步展开教学内容。
(3)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意义。
4.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史料分析等方面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2)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单元测试等形式,评估学生对辛亥革命知识的掌握程度。
(3)综合素质评价:从知识、能力、情感等多方面,全面评价学生在本节课的表现。
5.教学拓展:
(1)组织课外活动,如参观辛亥革命纪念馆、开展主题讲座等,增强学生对辛亥革命的了解。
3.教师简要介绍辛亥革命的基本情况,包括时间、地点、主要领导人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015-2016学年岳麓版必修一 第15课 辛亥革命 学案
2015-2016学年岳麓版必修一第15课辛亥革命学案【课标要求】: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国民国的历史意义。
【重点与难点】重点: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评价辛亥革命。
难点:辛亥革命的失败及其原因,以及辛亥革命有何局限性。
【课前知识梳理】一、背景1、客观形势:A.《辛丑条约》签订列强后,加紧侵略中国,危机的不断加深B.清末“新政”、“预备立宪”的实行,使矛盾激化封建统治危机空前严重,客观上推动了的发展,为民主革命准备一些条件。
2、主观条件:阶级基础:中国随着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思想基础:思想的传播,特别是革命派同的论战,进一步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
论战围绕、等问题展开的。
组织基础:1894年第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成立;1905年第一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成立。
政治纲领:、、、。
后来,孙中山在《民报》的发刊词中将这十六个字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作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机关刊物是《》军事基础: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起义最为壮烈。
二、爆发:武昌起义年月日,革命党人、率先起义。
起义胜利后成立推为都督,宣布“五族共和”,定国号“”。
三、高潮:中华民国的建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年1月1日孙中山在宣誓就职中华民国成临时大总统,以为国旗。
1912年春,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主要内容:①主权在民②③规定了和的国家庭组织原则。
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宪法。
意义:具有的进步意义。
四、结局:1912年2月,下诏退位,结束。
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革命果实窃取五、历史功绩: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革命。
功绩: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从此观念深入人心;但没有改变中国的局面,最终失败。
教训: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课堂问题探究】探究一:有人把20世纪初的清政府比喻成一座即将倒塌的老屋,你认为有道理吗?为什么?如果你是一位建筑工程师,你认为这座房子还有修补的可能吗?为什么?结合材料填写清政府房屋改造意见书.20世纪初针对清政府的“房屋维修意见书”武等人在俄租界造炸弹不慎爆炸,结果起义的名册被搜。
山东省2015年高中历史第15课辛亥革命教案16岳麓版必修1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设计意图与目的】:辛亥革命发生有着极其复杂的原因,涵盖古今中外、主观与客观、偶然与必然、政治与经济、思想与文化等多种因素,引导学生学会从多种角度驾驭重大历史事件。
师:为了推动革命的进一步发展,于是孙中山把各个革命团体联合起来,形成了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这就是中国同盟会。
思考:为什么说同盟会是中国的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统一的机构、纲领、领导、共同的章程)师:在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虽然都失败了,但起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革命时机日趋成熟。
二、天翻地覆慨而慷——辛亥革命的进程1、武昌起义(1)播放视频《武昌起义》,以视频概述起义过程。
(2)演示动态示意图,了解辛亥革命的发展概况。
2、中华民国的成立1912年,孙中山曾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
想一想,这里的“变局”和“创举”指的是什么?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出示《临时约法》的法律条文,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分析其内容、特点、性质及影响。
阅读《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有关材料,回答问题:第一章“总纲”,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二章“人民”,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人民得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
第三章“参议院”,规定:“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第四章“临时大总统副总统”,规定:“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第五章“国务员”,规定:“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第六章“法院”,规定:“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思考:(1)第一章的主权归属有何特点?与中国古代社会人们的认识有何不同?(2)第二章中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哪些观念?(3)第三、四、五、六章中的权力分工体现了什么思想?答: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责任内阁。
高中历史 第15课 辛亥革命教案15 岳麓版必修1-岳麓版高一必修1历史教案
(1).重点:
武昌起义、 中华民国成立和《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2).难点:
正确评价《临时约法》;认识和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新课:
用新闻图片和热播剧通过设问创设情境导入
看图片,回答问题 ,和历史拉近距离,融入历史,感知历史。
以新闻和龙主导演的热播电影《辛亥革命》剧照引出辛亥革命。
劣势:高一学生是从形象思维向理性思维的过渡时期,他们承继了初中生的特点,仍然喜欢直观的、趣味性的知识。运用材料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力较弱,对历史问题的分析方法还比较欠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课堂的有效性。
三、教学目标
1、【课标内容】: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阅读材料,提炼信息。学生可以从时间中得出很多信息。学生讨论,合作探究。
文字图片,合作探究。
辛亥革命的结果:袁世凯夺权
通过多媒体呈现图片,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阅读教材,结合图片,得出结论及认识。
教材、图片。
辛亥革命的评价:
我以人物创设情境,给学生提供比较直观的参考资 料:一段总结性的解说视频;另外给出三幅幽默诙谐的漫画,把革命的局限性非常直观的展示给学生。这样,就能把本科的难点轻松解决。教师把参考要点呈现给学 生,要学生明确评价历史事件的三要素:性质、积极性、局限性。我又设计了一道合作探究题目,难度不大,目的是进一步强化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同时培养学生 合作探究、灵活运用基础史实,准确解答历史问题的能力。
高中历史岳麓书社版必修1第15课《辛亥革命》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高中历史岳麓书社版必修1第15课《辛亥革命》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省级名师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性质、革命纲领及指导思想,辛亥革命的简要过程,中华民国成立的简况;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及意义,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分析其失败的原因;了解并分析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的经过和原因;培养学生阅读、识记、理解和概括的能力。
2.教师注重教学过程中的评价与激励,正确地引导小组合作,激发学生的高级思维;通过比较分析《临时约法》所确立的政体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差别,从而提炼出《临时约法》的意义。
引导学生掌握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和分析比较的正确方法,理性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分析其失败原因。
3.用革命先烈的诗文激发学生的情感,在学习历史中感受孙中山、黄兴、秋瑾、喻培伦、林觉民等民主革命先驱,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贡献毕生精力的崇高精神;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革命先驱们站在时代前列,不断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民族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以及为国为民敢于抛头颅、洒热血的爱国情怀和英雄气概。
2学情分析高中一年级学生的思想正处于逐渐成熟期,因而,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科学思维、理性思考,感悟历史,并升华情感体验。
3重点难点1.重点:了解辛亥革命的简要过程;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并分析其失败原因;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掌握分析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树立勇于为国家、为民族献身的价值取向。
2.难点:引导学生对辛亥革命成败得失的理解;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和学习的方法;如何教学过程中让情感体验对学生产生刻骨铭心的影响。
4教学过程教学活动1【导入】【学习准备】。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5课《辛亥革命》优质教案(4页)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第四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崛起第15课辛亥革命【课标要求】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教学重难点】重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难点: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我想图片上的人,大家都认得,这是我们的“国父”孙中山先生。
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9时30分),本名孙文,谱名德明,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
孙中山出生在广东香山翠亨村(今广东中山),是中国政治家、医师、革命家、中华民族主义者。
其流亡日本时,曾有一个广为人知的化名“中山樵”,之后转化成为后世常用的“孙中山”惯称。
曾任中国国民党总理、第一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等职,亦为三民主义思想的创建者。
1892年7月23日,孙中山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
1925年3月12日因肝癌在北京逝世,陵墓位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
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
师:孙中山先生为什么救国?学生讨论归纳:工业革命期间,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的战争,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鸦片战争后,农民阶级代表洪秀全发动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发动洋务运动失败;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产阶级康有为等发动戊戌变法失败,农民阶级再发动义和团运动失败;八国联军侵华后,《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完全沦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社会危机空前加深,于是便有了孙中山同志的辛亥革命。
一、清末民初革命风潮(辛亥革命的原因)合作探究:材料一:义和团运动失败后,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了对中国的控制和掠夺。
清政府内外交困,试图通过新政来挽救统治危机。
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成立兴中会等革命团体,决心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材料二:1905年,随着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和革命团体的相继出现,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5课《辛亥革命》教案实录(7页)
第15课辛亥革命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经过、结果;归纳分析革命爆发的原因、《临时约法》的内容;综合评价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通过本课的教学,培养学生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并从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问题导学、自主与合作探究等活动设计的开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搜集资料、观看视频、问题探究、思维碰撞、合作交流等方法,感知、理解和分析历史事件,达到感悟历史,升华情感的目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了解辛亥革命的历程,学习辛亥志士愈挫愈勇的革命精神,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的精神。
(2)通过现场回放,学习革命志士胸怀天下、追求民主富强的高尚品德,培养学生实现民族复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通过拓展“广东与辛亥革命”的史实,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怀。
二、解读课标和教学重难点★:课程标准: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本课重点:①、辛亥革命的过程;②、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本课难点:①、同盟会的十六字纲领;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和意义。
三、导入新课课前推荐学生观看影片《辛亥革命》,新课以《辛亥革命》主要人物的电影剧照导入。
(学生的激情被调动起来,开始讨论相关剧情,课堂氛围比较热烈。
)四、教学过程设计(出示材料)能称得上“历史性巨大变化”的,当然不只是某个孤立事件,它总是经历了长期的酝酿准备,是中国社会和内外环境发展到某个阶段的产物。
——金冲及《辛亥革命的回顾与展望》师: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和内外环境发展到这个阶段的产物’?生:帝国主义加紧侵略;清政府腐败…(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大都归纳出以上两点,但归纳不完全,且带有“本本主义”色彩,并不完全理解。
)师;我们在进行某一事件的背景分析时,通常可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入手,刚刚大家说的基本上都是政治方面,那么还有哪些原因呢?(教师在此基础上通过出示漫画,材料等资料再引导学生进行背景梳理。
历史ⅰ岳麓版第15课辛亥革命集体备课教案
历史ⅰ岳麓版第15课辛亥革命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使用对象:时间:课题第15课辛亥革命课程标准简述辛亥革命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民主革命宣传家、兴中会、同盟会、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袁世凯篡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史实过程与方法:采取学、思、论、导四步教学法。
即自学,深思,讨论,点评诱导。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辛亥烈士的英雄事迹、孙中山先生屡败屡战的革命精神,认识到中国的进步趋势不可阻挡重点难点重点:武昌起义爆发原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难点: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妥协性在辛亥革命中的表现及其原因教学方法比较法、资料收集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学案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集体教案个性化教案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回忆: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而衰到亡的原因,认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教学过程】A、各组合作按照学案提纲完成本课基本内容。
〔10分钟〕【一】背景:1、原因:列强的侵略和清朝的反动统治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的发展2、条件: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逐步壮大组织条件:1905年,第一个全国性的革命政党----同盟会在东京成立;〔宗旨〕思想条件:其一革命派积极宣传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和革命思想;〔同改良派论战内容〕其二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内容、评价〕军事实践:革命党人发动皖浙起义和黄花岗起义等武装起义;有利时机:清王朝派兵镇压四川保路运动,湖北出现空虚。
【二】过程:1894年,兴中会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1911、4广州起义1911、10、10武昌起义胜利,成立湖北军政府,宣布“五族共和”,定国号为中华民国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五色旗为国旗,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性质原那么〕1912、2宣统帝退位,清王朝统治结束。
第15课 辛亥革命[岳麓版][教案2]
15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内容提要:本教学设计采用情景教学法编写,目的是吸引学生的眼球和注意力,提高学生听课的积极性,用诙谐、有趣的语言将书本上干巴巴的黑字变得生动有趣。
将鲁迅《阿Q正传》中的有关对辛亥革命不彻底的语言引用以及为什么鲁迅将主人公的名字取为阿Q,而不取名为阿A或阿B,便于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能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习清末新政的背景,进一步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从而让学生懂得事情的发生总是相通的,以培养学生能用联系的眼光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2)通过分析兴中会的“十六字”纲领,培养学生用分析的方法理解历史的能力;(3)通过材料分析武昌首先发动起义并获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提取信息能力;(4)通过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分析其资产阶级性质,从而培养学生概括历史事物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1)以情景教学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编制《阿Q别传》的故事片断入手,激发学习兴趣,让历史变得生动有趣;将以一个当事人的所见所闻、以讲故事的方法为主线,讲授本课以使学生能亲近历史、感受历史。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孙中山的革命经历,教育学生不怕困难、敢于挑战自我的勇气和越战越勇的大无畏精神;(2)通过学习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推动者。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分析武昌首先发动起义并获成功的原因;辛亥革命是成功的也是失败的原因分析。
难点:如何通过材料揭示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三、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启发式为主要教学方法,兼以问答式、辩论式辅助完成本课教学任务四、使用教材的构想:充分应用课本小字资料、图片资料、结合正文部分,将知识间的有效联系找出来,形成知识链;通过概括层义的办法,构建知识框架,让学生对《辛亥革命》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轮廓;结合语文鲁迅的《阿Q正传》《药》的片段,加强理解,形成深刻的知识。
五、教学流程导入: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官,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阿Q正传》鲁迅用大文学家的文笔揭示了辛亥革命不彻底的历史现象,作者为什么将主人公的名起名为阿Q呢,这对辛亥革命有何影射呢?今天我们以《阿Q别传》的形式,让阿Q带我们走入当时的那个时代。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5课《辛亥革命》优质教学设计(6页)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5课《辛亥革命》优质教学设计(6页)《辛亥革命》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辛亥革命》是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Ⅰ第四单元第15课的内容。
本课上承太平天国运动,下启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单元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一部分,它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
同时,它与必修二和必修三的内容联系非常紧密,也是众多考试中考察的一个重点。
因此,学习这一课非常有必要。
2、教学目标课程标准:认识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根据课程标准和高考考纲的要求,我设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辛亥革命背景,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知道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性质、指导思想,三民主义的内涵,武昌起义爆发,中华民国成立,清帝退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等内容;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景、自主探究、合作探究、成果展示,教师汇总等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关于《辛亥革命》的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辛亥革命,感受孙中山的革命决心和历史贡献;体会成立民国、结束帝制的重大意义,认识到要想民主富强只有先实现民族独立。
3、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三民主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以及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教训。
一、革命背景第一步:①展示两张图片——帝国主义瓜分中国形势图与慈禧的“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②思考: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在革命前作了哪些准备呢?提示:阅读课本第一目二三四段从组织、思想、实践等方面归纳。
③展示文字材料:资产阶级的发展情况④对比清政府与革命党人力量论从史出。
培养学生通过图文和教材内容分析史料的能力。
同时教师以问题引领学生阅读教材,挖掘教材,落实基础。
山东省2015年高中历史第15课辛亥革命教案10岳麓版必修1
2、认识到辛亥革命中国的进步趋势打开了历史阐门,是中国近代民主宪政的一座丰碑。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能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
2、比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与1787年美国宪法
3、分析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认识辛亥革命失败的必然性
4、从多史观角度评价辛亥革命
过程与方法:1、通过比较《临时约法》与1787年美国宪法,认识中华民国的建立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重要里程碑
2、通过创设情境,展示文字史料与视频资料,提高史料分析能力,培养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历史学思想。
1、课件展示文字资金料及图片
2、播放《武昌起义》等三段视频
探究
思维拓展:有人说“辛亥革命胜利了”,也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你怎样认识?为什么?
小组合作探究,各抒己见
课件展示成果
训练
结合所学,针对高考,设计当堂达标训练题,并及时反馈矫正
独立完成
课件展示训练题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1、充分利用大量的文字资料、图片和视频资源,创设具体的历史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2、历史结论的得出都是通过具体史料,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意识。
3、及时进行即时训练,强化对易错点、易混点的认识
岳麓版必修一《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第15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平遥中学历史教研组王晓强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其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分组讨论,结合表格、材料探究辛亥革命的背景及其深远的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全球视野,认识到民主、法制的来之不易,培养民主法制意识,关心时政,树立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从现代化史观角度评价辛亥革命。
三、教学策略:对比分析,问题引领,自主探究。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1.导入材料:“18世纪之末,19世纪之初,专制仆而立宪政体殖焉。
世界开化,人智益蒸,物质发舒,百年锐于千载”——孙中山《民报发刊词》师:历史与现实有时候就是这么近……就如老师所站的这个位置,往后是历史,往前是未来,立足的地方就是今天。
19世纪“百年锐于千载”,辛亥革命之后的一百年年又何尝不是“百年锐于千载”,而我们所处的这一百年同样是“百年锐于千载”,这节课我们以1911年的革命为原点,上下三百年,只希望能得到一些于今天的民主、法制建设有益的启示。
2.授新过渡:材料:从辛亥革命向前翻开一百年,是嘉庆十六年。
这一年,清政府明令严禁西洋人潜住内地。
嘉庆皇帝给出的理由是:“西洋人住居京师,原因他们熟习算法,可以推步天文,备钦天监职官先用。
至于外省地方,本无需用西洋人地方,也就不应有西洋人在境潜住。
”当时实际的世界形势是什么样的呢?(1)“世界潮流,浩浩荡荡”——一场现代化的考试(1811-1911)材料一:课本后“中外历史大事年表”设问:归纳当时的“世界潮流”(政治:民主化,法制化;经济:工业化;思想:自由化,科学化。
)材料二:P61阅读框,P69“清政府怎样走立宪之路”设问:面对现代化的考试,清政府这个学生前半场睡着了,但被鸦片战争的炮火惊醒后,开始应考,这个学生在卷子上写了些什么?如果你是阅卷老师,会给清政府这个学生打多少分?并说明评分理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岳麓版必修一第15课辛亥革命教案课标要求:简述辛亥革命的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是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孙中山创建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等历史基础知识;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会搜集资料并能从有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2.方法与过程:运用多媒体,播放视频材料,并与教师提问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张扬,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的意识。
教学重点:辛亥革命爆发原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评价辛亥革命。
教学难点:三民主义、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教学方式:1、学案导学。
2、教具准备:多媒体3、采用情境设置、设题引思、探究互研、体验感受的模式。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自主探究,由浅入深,有难而易,步步推进。
教学过程:(教学导入)请欣赏另类的歌词《最近比较烦》——1901年“慈禧太后”自叹调最近比较烦比较烦比较烦总觉得活得越来越没有尊严我想我还是不习惯从逃亡西安到把《辛丑条约》来签最近比较烦比较烦比较烦总觉得大清的国运一天不如一天泥腿子们造了反,八国鬼子又犯边我也许真要把大清江山玩了完请回答:为何歌词中说“总觉得大清的国运一天不如一天”?学生回答后总结导入:并展示课标要求,并对课标做一简单解读。
(讲授新课):结合学案上的探究思考题讲解。
探究一:有人把20世纪初的清政府比喻成一座即将倒塌的老屋,你认为有道理吗?为什么?如果你是一位建筑工程师,你认为这座房子还有修补的可能吗?为什么?20世纪初针对清政府的“房屋维修意见书”最近网上有人爆料:武昌起义的最初导火线,系因孙武等人在俄租界造炸弹不慎爆炸,结果起义的名册被搜。
湖广总督瑞澂处置不当,其公然拿着名册大肆捕人(革命党领导由此逃避一空),而且在10月10日也就是起义爆发当晚前的凌晨(与起义爆发大概相差10小时)在辕门外杀了三个革命党。
消息传出,新军营中震动,谣言四起,说瑞澂已经在按图索骥(确实又有三十多名革命党人陆续被捕),逐个抓人。
新军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奋起一搏,干他娘的。
于是,起义爆发了。
武昌起义之所以爆发,主要原因是领导不在。
因为领导往往想得太多,结果反而不好,倒是年轻不懂事的革命士兵不怕死,凭着一股子冲劲,事儿反而办成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武昌起义的爆发岂不是偶然。
如果没有武昌起义,哪有辛亥革命?你认为上述观点正确吗?让学生讨论分析。
学生分析后,在此基础上总结下表:总结辛亥革命的条件(表中内容让学生自主填写)客观形势民族危机和封建统治危机空前严重阶级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特别是革命派同改良派的论战,进一步促进了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组织基础兴中会等革命团体以及同盟会的成立。
革命纲领三民主义武装基础革命党人发动了黄花岗等一系列武装起义。
在辛亥革命的条件中重点分析三民主义。
通过让学生改正中学生马雅笔记的方式来学习:探究三:中学生马雅非常马虎,他的学习笔记经常出错。
下面是他关于三民主义的几句笔记,你认为正确吗?1、民族主义不是反对满洲人,而是驱逐帝国主义出中国。
2、民权主义就是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一个美国式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3、民生主义就是要解决当时的贫富不均的现象,从根本上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4、因此三民主义是一完整而又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针对学生抢答的情况点评后,展示正确答案,让学生理解三民主义是一完整而又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从而让学生知道学案探究题二的答案。
放视频让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经过。
并对湖北军政府和南京临时政府让学生做一比较,从而材料一、黎元洪(1864—1928),湖北黄陂人。
曾在天津北洋水师学堂学习,毕业后在海军服役;甲午战后,帮助张之洞教练新军。
武昌起义当晚,他想制止革命,并杀害了起义士兵和革命党派来的联络员。
由于革命党人错误地自认为“资望”不够,以枪逼迫黎元洪出任湖北军政府的都督。
材料二、武昌起义后,江苏巡抚程德全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自任都督,挂起“中华民国军政府江苏都督府”的旗子,并“用竹竿挑去了抚衙大堂屋上的几片檐瓦,以示革命必须破坏”。
江苏就这样“和平光复”了。
请回答:旧官僚和立宪派加入革命阵营,对革命有何影响?学生回答并总结后,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理清辛亥革命的过程。
(武昌起义爆发→ 南京临时政府达到高潮→ 清帝退位基本实现目标→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果实被窃取)学生对辛亥革命的过程有了清晰的认识后,解决学案上的以下思考题:探究四:有人说辛亥革命硕果累累,请你总结一下有哪些硕果?1、成立中华民国:1912年月1、日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2、推翻帝制: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3、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依据学案材料解读《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探究五:孙中山为什么要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有哪些?有人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对美国1787年宪法的翻版,请结合教材谈谈你的看法。
开展活动:你来当律师。
有人认为:如果孙中山不把临时大总统的位置让给袁世凯,辛亥革命就不会失败。
孙中山是辛亥革命果实被窃取的罪魁祸首。
如果孙中山请你当律师,你如何来辩护:学生辩论后教师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
1、帝国主义列强的破坏。
2、立宪派、旧官僚对袁世凯的支持。
3、袁世凯掌握了清政府的军政大权,善于玩弄权术主观原因: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1、没有提出一个科学的革命纲领。
三民主义局限性较大。
2、没有建立起一个组织严密的革命政党。
同盟会比较涣散。
3、没有建立自己的革命武装,单纯依靠新军。
4、缺乏群众基础。
然后做为法官宣判,辛亥革命虽然同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的妥协性有一定的关系,但孙中山不存在故意破坏革命的行为,所以孙中山不应有罪,还要颁发荣誉证书:孙中山先生因革命工作成绩突出,被评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
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探究思考下列问题:探究六:假设辛亥革命重新让你来领导,你认为革命要想成功应具备哪些条件?学生回答后总结辛亥革命的教训1、革命要想成功必须在一个先进阶级的领导下进行。
2、必须制定一个科学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2、必须建立起一个组织严密的革命政党。
3、必须建立一支属于自己的武装力量。
4、必须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参加革命。
为了让学生更一步了解辛亥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是没有发动人民群众,可展示鲁迅先生小说《阿Q正传》的内容:宣统三年九月十四日……(未庄的百姓议论纷纷)至于革命党,有的说是便在这一夜进了城,个个白盔白甲:穿着崇祯皇帝的素。
......阿Q心里想到:以为革命便是造反,造反便是与他为难,所以一向是“深恶而痛绝之”。
探究七:有人认为辛亥革命开花花不香,结果果不成。
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通过学生自由辩论的方式让学生理解为辛亥革命既有成功的方面,也有失败的地方。
开花结果: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但革命是一个漫长过程,各个阶段有不同的任务,孙中山所领导的辛亥革命的主要任务是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建立共和国。
辛亥革命的结果是,清王朝的统治被推翻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建立了,两千多年的专制统治结束了。
与此同时,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革除了一些封建旧俗恶习,社会风气发生巨大变化,有助于社会生活近代化的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
因此,辛亥革命不仅完成了提出的任务,而且有深远的积极影响。
所以说辛亥革命开花结果了。
花不香果不成: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辛亥革命没有完成这个任务。
这次革命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土地制度,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也没有赶走外国侵略者,废除不平等条约,革命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并未改变。
而且,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篡夺,清朝皇室继续保留。
这些都说明辛亥革命花不香果不成。
针对以上探究思考题,采取先让学生合作探究,然后教师点拨的方式来解决。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展示鲁迅先生小说《阿Q正传》对辛亥革命的描述:“未庄的人心日见其安静了。
据传来的消息,知道革命党虽然进了城,倒还没有什么大异样。
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官,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
小结:先让学生自由回答,从本课中你学会了什么,然后以以顺口溜的形式总结:清末危机太严重,迫使人民搞革命。
革命起步檀香山, 同盟会成立东京湾。
宣传民主提三民,黄花岗上显精神。
武昌打响第一炮,南京建国高潮到。
封建帝制被推翻,却被老袁篡了权。
中外势力难突破,资产阶级太软弱。
愈挫愈奋孙中山,领导革命有续篇。
继往开来共产党,敢教日月换新天。
走向高考和高考实战学习见学案趣味训练抢答题:某人崔方,善吹,并自认为精通古今中外历史,常以“历史通”自居。
有一次他向大伙讲述有关辛亥革命的历史,讲到兴奋之处不免海阔天空,大吹特吹起来。
下面几句话,哪些绝对是他吹的:1、我老爷爷和孙中山一起在美国的檀香山成立的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兴中会。
2、因为康有为顽固地坚持封建君主专制,被我老爷爷和孙中山等革命派批判地体无完肤。
3、我认为三民主义最大的局限性就是没有明确提出反帝主张。
4、1911年,在孙中山的领导下,黄花岗起义取得了胜利。
这是革命派所取得的第一次胜利。
5、我老爷爷说,是孙中山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
6、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我老爷爷帮孙中山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其中规定实行总统制。
7、《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美国1787年宪法都是本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主宪法,都促进了本国民主法制建设的进程。
8、我老爷爷非常痛恨立宪派和旧官僚,正是因为他们的投机革命和破坏,加速了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进程。
9、在我老爷爷的帮助下,孙中山推翻了封建制度,这是辛亥革命最大的成果。
针对学生的抢答情况点评。
依据学案布置作业(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