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功能临床评价
常用肺功能测定的临床意义及判断标准
常用肺功能测定的临床意义及判断标准一、肺容积测定的临床意义(一)、肺活量(VC)深吸气后所能呼出的最大气量称为VC。
当VC低于预计值的80%即为降低,80%-60%-40%分别为轻、中、重度降低。
VC减少是由于1、主要由限制性通气障碍引起;2、呼吸肌功能不全;3、气道阻塞对VC亦有轻度影响。
(二)、功能残气量(FRC)和残气容积(RV)FRC是平静呼气后肺内残留的气量,RV是深呼气后肺内残留的气量。
临床上常以RV占肺总量(TLC)的百分比(RV/TLC)来表示肺泡内残留气量的多少,正常人为20%-35%,此值随年龄增长而增大。
RV和RV/TLC增大表明肺组织过度膨胀,其最常见的原因为肺气肿,通常认为RV/TLC 增至35%-45%-55%分别为轻、中、重度肺气肿。
其次为气道部分阻塞。
FRC和RC减少见于各种弥漫性限制性疾病和ARDS。
(三)、肺总量(TLC)指深吸气后肺内所含的气体总量,等于肺活量加残气容积。
COPD患者由于RV增加,使TLC增大。
各种限制性肺疾病使TLC减少。
二、肺通气功能测定的临床意义正常肺通气功能的维持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即呼吸肌功能,胸廓与肺舒缩功能,以及呼吸道的通畅程度。
呼吸肌功能不全引起的通气功能障碍可称为通气泵功能障碍,胸廓与肺扩张受限所致通气障碍为限制性通气障碍,气道阻塞引起的通气障碍称为阻塞性通气障碍。
(一)、最大通气量(MBC或MVV) MBC是指每分钟能呼吸的最大气量。
当MBC实测值/预计值<80%为降低,80%-60%-40%分别为轻、中、重度降低。
MBC降低见于以下情况:1、气道阻力增加:为主要原因;2、呼吸肌功能不全;3、限制性肺疾病。
气速指数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与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对MBC和VC的影响并不一致。
引起MBC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气道阻塞和肺组织弹性减退,VC减少则主要由限制性肺疾病引起。
因此,测定气速指数有助于了解通气功能障碍类型。
气速指数=(MBC实测值/预计值)/ (VC 实测值/预计值)(二)、用力肺活量(FVC)深吸气后用力快速呼气时所呼出的最大气量。
肺功能 临床检查规范
肺换气功能的检查
气体分布 通气/血流比值 肺泡弥散功能
流量-容积曲线
不同疾病流量-容积曲线
谢 谢!
正常成人参考值男性约:3179±117ml、 女性2314±48ml;FEV1/FVC%均大于 80%。
临床意义
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FEV1.0和 FEV1.0/FVC%均降低
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 FEV1.0/FVC%明 显增高,甚至可达100%。
最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MEF)
残气量(RV):指用力呼气末肺内所含的气量。RV测 定则要求受检者用力呼吸,因此其用力程度和配合的好 坏可能影响RV的测定。正常成人参考值:男性 1615±397ml、女性1245±336ml,临床常RV/TLC%作 为判断指标,正常情况下约占25%,正常成人参考值: 男性〈35%,女性〈29%、老人可达50%。超过40%提 示肺气肿。
询问受检者在过去3个月是否有大的腹部 和胸部手术或者心脏疾病,如果有,不应 做肺功能检查。
肺功能检查前的准备工作
询问受检者在过去1小时是否曾吸烟或吸入支气管 扩张剂,如果有,应推后检查最少1小时。
提醒受检者该项检查的目的是检查他们的肺通气 功能,嘱受检者应根据测试人员的口令,尽最大 努力尽可能配合。
鼓励受检者持续用力,直至呼气完全为 止。呼气完全的定义是6秒或以上或时间 容积曲线显示呼气容积出现平台并持续 大于1秒。
测试结果和记录:
检查每次测试记录图形的可接受性,判 定是否最大用力,有无停顿、换气、漏 气或其他影响测试结果的异常,并应记 录下来;
对测试结果应给予评价,如满意、不满 意、不能合作或拒绝合作等。
漏气:受检者未含紧吹筒,或肺活量计接触不 良。
肺功能测定及临床意义
弥散量的测定方法
常用的有: 单次呼吸法(一口气法):易操作、直观、重复 性好,精确性为中等。 稳态法(恒态法):适用于运动实验,精确性最 低。目前应用较少。 重复呼吸法:病人易接受测定结果较准确。但是 操作较困难不常应用。
意义: 弥散功能减低见于:1 弥散面积减少如肺 气肿、肺切除、肺部感染、肺水肿、气 胸、脊柱侧弯;2 肺泡膜增厚引起的如肺 间质纤维化、结节病、石棉肺。3 其它如 贫血。 弥散功能增加见于红细胞增多症、左向 右分流致肺动脉压力增高等。
质控标准: 1 快速均匀吸气,吸气容量应>90%VC, 吸气时间<2.5秒,吸气流速过低、时间 过长可使弥散量下降。 2 屏气时间10秒。 3 屏气时肺容积始终保持恒定。 3 均匀中速呼气,无犹豫或中断。
注意:屏气开始呼出的 0.5~1L 为死腔气, 然后采集0.75~1L的肺泡气作为标本气, 分析其中的CO、He浓度。因此当受试者 FVC<1L 时,不能收集到足够的供测定 用的肺泡气,因而不能进行DLco测定。
质量控制 一条满意的MEFV曲线应达到以下标准: 1升支陡直 要求吸气达肺总量位后迅速用力快速 呼气,要有一股爆发力,后外推的容量不能超 过 10%FVC 。如果开始时呼气用力不足,则 Vpeak Vmax75会降低。 2 呼气充分 呼气时间应达4s以上,要求MEFV曲 线降支能回复到 0 线水平,如果没有充分呼气, 则FVC变小。 3 呼气要平稳,用力要均匀,呼气过程中务必避 免咳嗽,突然中断和转向吸气。 4 为获得高质量曲线,至少应测定三次,每次间 隔 5 ~ 10 分钟,应保证两次测定最大的 FVC 之 差小于5%或100ml,然后选择其中FVC最大、 曲线光滑、起止点清晰的一条作为测量图形。
运动肺功能试验评价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应用
ta oei cnrlru ( < .5 , u e x a d a pc/ia vl t a hge i dr opta a hnt s o t op P 0 0 ) b th i l edsae t l o me aiw s i rne el g u nt t h n og t ma m d u r o h l yr h h
Reut T eeween inf a tdf rn e n rs n prmercp rmeesb t e w ru s P>0 0 .T e sl s h r r osg ic n iee c si et g s i i f i o t aa tr ewe nt o go p ( i . 5) h
实用老年医学 2 1 4月第 2 0 0年 4卷第 2期
Pat e a , pi2 1 , o.4, o2 rc G r t A r 0 0 V 1 N . ir l 2
1 65
运 动 肺 功 能 试 验 评 价 老 年慢 性 阻 塞 性 肺 疾 病 的 临床 应 用
吴浩 许子 彬 李建国 蒋龙 元 黄子通
e no t o g o p , le l r u n o t l o p d i t r u s ed r g o p a d c nr u .A l ain su d r e ts io t n x r ie p l n r u cin t s. w y og r l p t t n e w n p r mer a d e ec s u mo a f n t e t e y y o
t nsw t ho i b t ciep l n r ie s ( P . M eh d T e t— op t nswi tbeCO D weedvd i t i c rnc o s u t umo ayds ae CO D) e h r v to s w nyt ai t t sa l P r ii— w e h
围术期肺功能的评估
基本肺容量(静态肺容量)
• • • • • • • • (4)残气量(RV):为补呼气后,肺内不能呼出的残留气量。 正常参考值:M(男):1.380+0.631LF(女):1.301+0.466L (5)深吸气量(IC):指平静呼气后能吸入的最大气量(潮气量+补吸 气量)。 (6)肺活量(VC):最大吸气后能呼出的最大(全部)气量。(潮气量+ 补吸气量+补呼气量) 正常参考值:M(男):3.5L左右F(女):2.4L左右 (7)功能残气量(FRC):指平静呼气后肺内所含气量(补呼气量+残 气量)。 正常参考值:M(男):2.77+0.8LF(女):1.86+0.5L (8)肺总量(TLC):为深吸气后肺内所含的全部气,即余气量、 补呼气量、潮气量、补吸气量之和。正常参考值:M(男):5.02L左右 F(女):3.46L左右
限制性通气障碍
② ③
④
①
肺顺应性降低
⑤
阻塞性通气障碍肺容量变化阻塞性通气障碍③来自④②①
气道阻力增加
⑤
• (1)闭合容积(CV):指从肺总量位一次呼气 过程中,肺底部位小气道开始闭合时,所能继续 呼出的气量(L)。通常以 CV/VC%来表示。 • (2)闭合总量(CC):是指肺底部位小气道开 始闭合时的总肺容量,即闭会容积( CV)与残 气容积(RV)之和。常以 CC/ TI。C%表示。 • (3)Ⅲ相斜率:从Ⅲ曲线相与水平线的斜度计算 得出;即肺泡平段每升呼出气体,所增多的平均 氮浓度。通常以 ANZ/L表示。
xiv. 明显的精神萎靡,抑制
无氧阈(AT)
是出现由无氧代谢补充有氧代谢供能的
位点,通常以此时的氧耗量表示
最大氧耗量(VO2max)
肺功能检查常用指标的临床意义及应用
a
13
4 肺活量(Vital Capacity, VC)
肺活量与性别、年龄、体表面积、胸廓结构、呼吸 肌强度、职业和体力锻炼等因素均有关系,个体差 异较大,故临床判断时均以实测值占预计值的百分 比作为衡量指标。
分级标准:
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80%——正常
60-79%——轻度降低
40-59%——中度降低
肺功能检查常用指 标的临床意义
a
1
肺功能检查的应用范围
1 辅助正确诊断肺部疾病:哮喘,COPD,肺间质纤维
化,支气管炎,肺炎等。
2 确定肺部疾病所引起的生理损害部位
气道?肺实质?肺毛细血管床?胸壁?
3 呼吸困难程度的判断及鉴别诊断 心源性?肺源性?
4 判断疾病的进程和临床治疗的效果。
5 手术风险评估,适应症:年龄>60岁、肥胖病人、胸
a
12
3 补呼气量(Inspiratory reserve volume,IRV)
补呼气量反映了呼气肌和腹肌的力量。在正常人中 变动较大,体位对其有显著影响。
仰卧位因膈肌上抬、肺血容量增加,补呼气量较立 位明显减少。妊娠、肥胖、腹水和肠胀气等都可减 少补呼气量。
细支气管在呼气相关闭使气体陷闭时,补呼气量降 低,见于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患者。
a
15
5 功能残气量FRC与残气量 (Residual volume, RV)
功能残气量FRC与残气容积改变常同时存在, 增加见于肺弹力减退或呼吸道阻力增加,如 肺气肿、支气管哮喘。容积减少见于肺组织 损害、胸廓或肺限制性疾患,如肺间质纤维 化、肺切除术后。
临床上常以残气/肺总量(RV/TLC%)作为 考核指标。
a
16
肺功能质量等级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肺功能质量等级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肺功能质量等级标准是指对个体或群体的肺功能进行评估和分类的一套标准。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人们对肺功能的了解和关注也日益增加。
肺功能质量等级标准的出现,为医学研究、临床实践和个体健康管理提供了科学准则。
肺功能质量等级标准的制定过程经历了广泛的研究和讨论。
相关的专家和学者们通过对大量的肺功能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结合人群调查和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逐渐形成了一套科学、合理的肺功能质量等级标准。
肺功能质量等级标准的内容主要包括肺容量、肺通气功能、肺弹性、肺顺应性等多个方面。
这些指标通过一系列专业的检测方法和设备进行评估,可以客观地反映个体肺功能的健康状况。
肺功能质量等级标准的要点主要是根据各项指标的数据范围和变化趋势,将个体或群体的肺功能分为几个等级,从而形成对肺功能质量的科学评估体系。
通过肺功能质量等级标准的制定和应用,可以更好地了解个体或群体的肺功能状态,及时发现和预防一些潜在的肺部疾病。
同时,对于已经发生肺部疾病的个体,肺功能质量等级标准可以提供科学的指导,辅助医生进行治疗方案的选择和效果的评估。
展望未来,肺功能质量等级标准的发展将更加完善和细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医学研究的深入,将会有更多的指标被纳入到肺功能质量等级标准中,从而提高其科学性和可靠性。
同时,肺功能质量等级标准的应用范围也将扩大,不仅在医疗领域发挥作用,还可以应用于健康管理、体育运动等多个领域,为个体的身体健康提供更全面的评估和指导。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分别是引言、正文和结论。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概述本文的主题以及介绍肺功能质量等级标准的背景和目的。
首先,我们会简要介绍肺功能质量等级标准的概念和重要性,为读者提供一个初步了解。
同时,我们将明确本文的结构和目的,以指导读者阅读全文。
在正文部分,我们将详细探讨肺功能质量等级标准的制定过程、内容和要点。
肺功能检查在临床中的应用(完整版)
肺功能检查在临床中的应用(完整版)肺功能检查可评估受试者的呼吸生理功能,明确肺功能损害程度以及通气/血流平衡情况,从而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明确诊断,评估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情况,还可用于劳动能力的鉴定、追踪患者的病情变化。
因此,肺功能检查在临床工作中是一项不可或缺的检查项目,尤其对于呼吸系统疾病及外科手术评估等。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慢性病防治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的通知中提到,40岁以上居民肺功能检测率应增加到25%[1]。
但有研究发现,在不同等级医院肺功能仪的配备率仍不平衡,一级医院的配备率仅为1.6%[2]。
在基层医院,肺功能检查的普及势在必行。
本刊2018年第6期发表的《常规肺功能检查基层指南(2018年)》也强调了随着慢性病管理的普及,肺功能检查在基层的推广和应用越来越重要[3]。
本文就临床上常用的肺功能检查项目及其应用做一简单的概述。
一、临床上常用的肺功能检查项目1.常规肺通气功能:肺通气功能检查是一种无创伤性检查。
适应证包括疾病的诊断、监测、损害/致残的评价。
禁忌证包括绝对和相对禁忌证,如近3个月有心肌梗死、脑卒中、休克、未控制的高血压等[3]。
大多数其他肺功能检查项目均是在常规肺通气功能检查的基础上开展的,因此,其他项目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也以肺通气功能检查为基础。
肺通气功能检查前应进行仪器的准备包括环境校准、容积及流量校准,以及受试者的准备,如穿着舒适轻薄衣服、准确测量身高体重、采取坐位以及动作的练习等。
肺通气功能检查主要包括慢肺活量、用力肺活量(FVC)及最大自主通气量(MVV)3部分内容,在进行每项检查时,均应进行严格的质控。
在完成肺通气功能检查后,质量等级可评为A、B、C、D、F 5级[4,5],见表1。
肺通气功能障碍的类型可分为限制性、阻塞性、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及小气道功能障碍,无论是哪一种通气功能障碍,其程度的判断均按照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来分级,可分为轻度(≥70%)、中度(60%~69%)、中重度(50%~59%)、重度(35%~49%)及极重度(<35%)5级[4]。
肺功能判断标准
判断标准的选择、问题和应用:由于LLN和ULN的局限,目前评估肺功能损害程度的主要临床指南仍然采用传统实测值占预计值%的老标准。
劳动力鉴定也是如此,即在绝对值参数中,残气容积(RV)、功能残气量(FRC)、肺总量(TLC)在±20%以内为正常,其他≥80%为正常。
FEV1/FVC(或FEV1/FEV6或FEV1/VC)和RV/TLC是常用的两个相对值参数,不能采用实测值占预计值80%的比例,目前也没有公认的正常百分比标准,其中后者主要用于阻塞性通气障碍的辅助诊断,对标准的要求不严格;但前者是判断气流阻塞的必备指标,无评价标准则比较困难,实际肺功能报告多参考总体肺功能情况进行判断。
比如TLC和VC正常(提示肺容积未下降),FEV1占预计值%<80%(通气功能下降),若FEV1/FVC也下降(不考虑下降幅度),则诊断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若VC和FEV。
占预计值%皆轻度下降(提示肺容积和通气功能皆下降),FEV1/FVC也下降,则诊断为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因为在轻度阻塞性通气障碍患者,慢呼吸时可以充分呼出气体,VC不应该下降;若VC下降则应合并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
反向分析亦如此,因为在限制性通气障碍患者.肺容积下降,呼气时间缩短,FEV1/FVC应正常或升高,下降则提示合并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肺疾病的临床指南也采用其他评价标准,如COPD诊断的GOLD标准和我国的指南均采用FEV1/FVC<70%的固定值。
气道激发试验的标准之一也是FEV1/FVC≥70%的固定值。
众所周知,小儿的肺容积小,呼气时间短,FEV1/FVC常在90%以上,甚至达100%;健康年轻人的FEV1/FVC也多在85%以上;随年龄增加而下降,70~80岁老年人可降至70%。
由于FEV1/FVC在我国没有任何公认的正常值标准;而GOLD标准的影响广泛,较多地区也以FEV1/FVC<70%的固定值作为阻塞性通气障碍的标准,这必然在低年龄段人群中造成大量漏诊,而在高年龄段人群中导致过度诊断。
心肺功能评定
• 适用于运动员及健康的青年人,以测定个体最大
作功能力、最大心率和最大摄氧量。
.
16
(4)亚(次)极量运动试验
• 亚(次)极量运动试验:运动至心率达到亚极量 心率,即按年龄预计最大心率(220 -年龄)的 85%或达到参照值(195 -年龄)时结束试验。
3.试验终止后 • 达到预定的运动终点或出现终止试验的指征时 ,应逐渐降低跑台或功率自行车速度,被试者继 续行走或蹬车。
.
31
(五)运动试验操作的具体要 求
• 异常情况常常会发生在运动终止后的恢复过程中 ,因此,终止运动后,要于坐位或卧位描记即刻 (30秒以内)、2分钟、4分钟、6分钟的心电图 并同时测量血压。以后每5分钟测定1次,直至 各项指标接近试验前的水平或患者的症状或其它 严重异常表现消失为止。
.
29
(五)运动试验操作的具体要求
1.试验开始前 • 测基础心率和血压,并检查12导联心电图和 3通道监测导联心电图。 • 应配备除颤器和必要的抢救药品,以免出现 严重问题时能给予及时的处理。
.
30
(五)运动试验操作的具体要 求
2.试验过程中 • 在试验中应密切观察和详细记录心率、血压、 心电图及受试者的各种症状和体征。
.
24
(四)运动试验方案
• 根据受试者的个体情况及试验目的不同,选择 不同的方案。运动试验的起始负荷必须低于受试 者的最大承受能力,方案难易适度,每级运动负 荷最好持续2~3分钟,运动试验总时间在8~12 分钟为宜。 • 国内最常用的是Bruce方案(平板运动试验)和 WHO推荐方案(踏车试验)。
.
医学专题术前肺功能评估的意义
检查项目
对手术的估价
常规肺功能试验 指示外科手术总的危险性.
平均肺动脉压
平均压>32mmHg,肺切除会有危险.
运动时脉动脉压 “好”肺的压力>35mmHg,禁忌对坏肺切除.
运动时漂浮导管襄阻塞(zǔsè) PaO2<45mmHg,肺切除高度危险性.
弥散功能
RV/TLC比值
DL <50%预计值,肺切除高度危险性.
50~55
>55
60~70
50~60
<50
50~75
33~50
<33
>70
50~70
<50
1.0~1.5 0.5~1.0 <0.5
1.5~2.0 1.0~1.5 <1.0
• 进行上腹部或开胸手术(shǒushù)并发症的危险性较大.肺部手术(shǒushù)危险性更大
第十六页,共三十页。
对实施(shíshī)肺部手术患者进行评估
第十页,共三十页。
呼吸(hūxī)动力学参数
• 与手术的结局相关的呼吸动力学参数
FEV1,FEV1%,FVC,MVV,RV/TLC • 上述参数通常(tōngcháng)以占预计值的百分数表示
• 预计值则以年龄、性别、身高校正后得出
第十一页,共三十页。
一氧化碳(yīyǎnghuàtàn)弥散率(DLCO)
的重要指标之一,
第二十四页,共三十页。
肺功能测定对腹部手术风险(fēngxiǎn) 及术后并发症的评估作用
Ferguson提出对以下病人必须进行术前肺功能评估(pínɡ ɡū):
胸部手术,
上腹部手术,
有大量吸烟史和咳嗽病史, 肥胖, 年龄大于70岁,
肺功能检查及其临床意义
上气道梗阻(UAO)
上气道梗阻(UAO) 是阻塞性通气障碍的一种 特殊类型,上气道是指气管隆突以上的气道,气 管异物、肿瘤、肉芽肿、淀粉样变、气管内膜结 核、喉头水肿、声门狭窄等均可发生。 依位于胸廓入口以内或胸外而分为胸内型和 胸外型,依梗阻时受吸气或呼气流速影响与否分 为可变型和固定型。
(一) 胸内型UAO
5.深吸气量(IC): 平静呼气后能吸入的最大气量,
判断吸气代偿能力.(=潮气量+补吸气量)
6.肺活量(VC): 最大吸气后能呼出的最大气量, 判断肺扩张能力的主要指标(=深吸气+补呼气) 7.功能残气量(FRC): 平静呼气后肺内含有的气 量.(=补呼气量+残气量) 8.肺总量(TLC): 深吸气后肺内含有的总气量(= 肺活量+残气量)
用力肺活量示意图
容 量 用 力 肺 活 量
一秒量
时间
呼气流速容量指标
PF(峰流速)用力呼气过程中产生的最大流速,是反映气道 通畅性及呼吸肌力量的重要指标,与FEV1呈高度直线相关。 V75 用力肺活量25%时的最大瞬时流速,反映呼气早期流速。 V50用力肺活量50%时的最大瞬时流速,反映呼气中期流速。 V25用力肺活量75%时的最大瞬时流速,反映呼气末期流速.。 V75、V50、V25为峰流速以下的各级气道流速,用以检测各 级气道阻塞情况。
支气管激发试验
常用药物为组胺和乙酰甲胆碱,其应用方法在成人已经标 准化。 激发前先作基础肺功能测定,然后吸入激发剂稀释液(常
用生理盐水,进行吸入方法的训练与适应),再测定肺功能 值,有些气道高反应性病人此时即可出现阳性反应,应终止 试验。余者接着吸入起始浓度激发剂(乙酰甲胆碱 0.075mg/ml, 组胺0.03mg/ml, ) 再测定肺功能值,,继续吸入 下一浓度激发剂(吸入药物浓度按倍数递增), 每次吸药间 隔5min, 直至FEV1.0 下降值 >= 20% 为止 。试验完毕吸入β2 受体激动剂以缓解支气管痉挛。
肺功能的临床应用
高 中 中/高 高 低 低
高 中
高 高 低 低
高 中
高 高 低 低
气道反应性测定意义
• 诊断 (支气管哮喘,隐匿型哮喘,职业型哮喘) • 评估疾病严重程度 • 评估疾病治疗效果 • 研究发病机理 • 流行病学调查
激发试验程序
激发前肺功能测定(基础值)
吸入稀释对照液组 (对照值)
激发剂递增(倍增)吸入 (-)
时间-容量曲线
用力程度对流速容量曲线的影响
流速
TLC
容量 RV
与配合紧密相关 与用力程度无关 (用力依赖性)
Flow [l/s] 10
ios_in1
TLC
Volume [l]
RV
质量控制分级
• A级:最佳二次可接受的FEV1的差值≤0.1L; • B级:最佳二次可接受的FEV1的差值≤0.2L; • C级:最佳二次可接受的FEV1的差值>0.2L; • D级:只有一次FEV1满足可接受的质控标准; • F级: 所有肺功能检查均不满足可接受的质
时间-容量曲线
时间
支气管扩张剂吸入试验评价
• 阳性: • 阴性:
FEV1 较基础值增加 12%并且 FEV1 绝对值增加 0.2升 达不到上述指标
• 不同国家标准不一
支气管舒张试验意义
• 评价气道可逆性改变 • 判断病情 • 判断对药物的敏感度 • 预测疾病进程 • 预估治疗效果?
注意事项
控标准。
阻 塞 性 通 气 功 能 障 碍?
限 制 性 通 气 功 能 障 碍?
混 合 性 通 气 功 能 障 碍?
肺功能损害程度(%预计值):(五级分
轻
中法) 中重 重 极重
FEV1
79-70 69-60 59-50 49-35 <35
肺功能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肺功能测定及其临床意义蔡映云肺功能是建立在临床生理学基础上的呼吸功能的测定。
其实肺除了呼吸功能之外,还具有防御、代和免疫等功能,但本节仅涉及肺的呼吸功能。
在少数情况下,肺功能对疾病的病理和病因诊断可提供有力依据,如肺动靜脉痿患者作静脉血分流测定,职业性哮喘患者作特异性支气管激发试验及睡眠一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作睡眠生理监测。
但在大多数情况下肺功能测定仅仅提供了呼吸功能障碍的性质和程度。
肺功能测定的主要目的如下:①探讨疾病的发病机制。
②了解胸部或胸外疾患所引起的肺功能损害的性质和程度。
③协助疾病的诊断。
④胸部或胸外疾患治疗的的疗效评估。
⑤分娩或手术的安全性评价以及术后肺功能预测。
⑥指导疾病的康复。
⑦重症抢救的监测。
⑧劳动力鉴定。
呼吸过程主要由呼吸系统、血液和循环系统密切配合而完成的。
肺循环与外环境的气体交换称为外呼吸,而体循环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则称为呼吸。
肺功能只研究外呼吸过程。
外呼吸包括通气和换气两个过程。
所谓通气是指肺泡与外环境的气体交换,而换气则是肺泡与肺循环的气体交换。
现将常规肺功能测定的项目简述于下一. 肺功能测定的原理、方法和临床意义(一)肺容量1.肺容量的组成(图1)。
肺容量的组成有八项,其中潮气量、补呼气量和残气量是不能再分割的容量,称为基础容积(basal lung volume);另四项为深吸气量、功能残气量、肺活量和肺总量均由二项或二项以上的基础肺容积组成,称为基础肺容量(basal lung capacity)。
潮气疑(tidal volume, VT):平静呼吸时,每次呼出或吸入的气量。
补吸气量(inspiratory reserve volume , IRV ):平靜吸气后所能吸入最大气量。
补呼气量(expiratory reserve volume, ERV ):平静呼气后所能呼出最大气量。
殘气疑(residual volume , RV ):最大呼气后肺的气量。
心肺功能的评定
第二十一章心肺功能的评定心肺康复相对于神经系统疾病康复、骨关节疾病康复等领域而言,属于脏器康复的范畴。
当需要对患者进行心肺康复治疗或其他康复治疗必须考虑患者的心肺功能状况时,应当先对患者的心脏功能和呼吸功能作出客观、准确的评价,才便于制定切实可行的康复计划和措施。
同时,在康复治疗过程中,心肺功能评定还可以作为检测康复治疗效果的手段而反复加以使用。
第一节心功能评定心功能评定的方法有很多种,既有传统的详细询问病史、系统的体格检查、简单明了的分级标准,更有借助于仪器、设备的测定和检查。
将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得到的资料相互补充并综合,便能得出心功能的全面评价。
由于病史、体检、心电图检查、心脏超声检查在物理诊断课中曾讲述过,心导管检查和心脏核素扫描在专著中也有详尽的介绍,故本节对以上内容仅简单提及,而把讲述的重点放在运动心功能检查上。
一、NYHA(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应用该分级方法对心脏功能进行初步评定简便易行,被广泛接受。
缺点是该方法主要依据患者自己有无心悸、呼吸困难、乏力等主观症状,因而有时评价结果存在一定差异。
具体分级标准如下:Ⅰ级:体力活动不受限,一般的体力活动不引起过度的乏力、心悸、气促和心绞痛。
Ⅱ级:轻度体力活动受限,一般的体力活动即可引起心悸、气促等症状。
Ⅲ级: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休息时尚正常,低于日常活动量也可引起心悸、气促。
Ⅳ级:体力活动完全丧失,休息时仍有心悸、气促。
二、心电图心脏的机械性搏动(泵血功能等)实际上先有电激动才能发生收缩、舒张功能。
自体表记录出这些心电活动便是无创性心电图。
通过了解心电的改变,有助于我们辨认心脏的改变。
因而在康复评定中,心电图是我们了解心功能、全面评价心脏状况最常用、最熟悉的一种检查方法。
因在诊断学课程中已有专章讲解,在此不予详述。
三、动态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又称长程心电图,因系Holter首先于1961年应用于临床,故常将记录动态心电图的系统称之为Holter系统。
肺功能判断标准
判断标准的选择、问题和应用:由于LLN和ULN的局限,目前评估肺功能损害程度的主要临床指南仍然采用传统实测值占预计值%的老标准;劳动力鉴定也是如此,即在绝对值参数中,残气容积RV、功能残气量FRC、肺总量TLC在±20%以内为正常,其他≥80%为正常;FEV1/FVC或FEV1/FEV6或FEV1/VC和RV/TLC是常用的两个相对值参数,不能采用实测值占预计值80%的比例,目前也没有公认的正常百分比标准,其中后者主要用于阻塞性通气障碍的辅助诊断,对标准的要求不严格;但前者是判断气流阻塞的必备指标,无评价标准则比较困难,实际肺功能报告多参考总体肺功能情况进行判断;比如TLC和VC正常提示肺容积未下降,FEV1占预计值%<80%通气功能下降,若FEV1/FVC也下降不考虑下降幅度,则诊断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若VC和FEV;占预计值%皆轻度下降提示肺容积和通气功能皆下降,FEV1/FVC也下降,则诊断为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因为在轻度阻塞性通气障碍患者,慢呼吸时可以充分呼出气体,VC不应该下降;若VC下降则应合并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反向分析亦如此,因为在限制性通气障碍患者.肺容积下降,呼气时间缩短,FEV1/FVC应正常或升高,下降则提示合并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肺疾病的临床指南也采用其他评价标准,如COPD诊断的GOLD标准和我国的指南均采用FEV1/FVC<70%的固定值;气道激发试验的标准之一也是FEV1/FVC≥70%的固定值;众所周知,小儿的肺容积小,呼气时间短,FEV1/FVC常在90%以上,甚至达100%;健康年轻人的FEV1/FVC也多在85%以上;随年龄增加而下降,70~80岁老年人可降至70%;由于FEV1/FVC在我国没有任何公认的正常值标准;而GOLD标准的影响广泛,较多地区也以FEV1/FVC<70%的固定值作为阻塞性通气障碍的标准,这必然在低年龄段人群中造成大量漏诊,而在高年龄段人群中导致过度诊断;这种以同定值诊断的方法简单方便、易于推广,但也失去一定的准确性;有学者指出,这实际上是一种简化的流行病学诊断而不是临床诊断;由于COPD是老年疾病,故该固定值诊断的准确率相对比较高;但我国的情况有所不同,由于大气污染严重,吸烟率高,COPD的发病年龄降低,年龄较轻者的漏诊率高.对预后的影响比较大;气道激发试验主要用于支气管哮喘的辅助诊断;则问题更多;由于年轻人居多,正常FEV1/FVC较高;若降至70%则多已有明显的阻塞,进行激发试验的风险增高.此时宜选择气道舒张试验;5.目前国内肺功能参数的正常值标准:RV、FRC、TIC在±20%以内为正常,其他≥80%为正常;TLC下降是诊断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的主要标准,但该指标测定较繁琐,影响因素较多,故常选择VC<80%作为标准;FEV1/FVC下降是诊断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的必备条件,但无公认标准,原则上结合病史和其他肺功能参数、检查图形进行诊断,综合国外资料和我们的研究结果推荐≥92%为正常;避免与COPD诊断的GOLD标准混淆;RV/TLC主要用于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的辅助诊断,可以无严格的标准;摘自: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2年3月二、肺功能诊断1.通气功能障碍的诊断与分型:1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obstructive ventilatiory defect:指气流吸入或呼出受限引起的通气功能障碍;原则上以FEV1/FVC降低不考虑幅度伴FEV1占预计值%<80%为诊断标准;若FEV1/FVC占预计值%80%也可以诊断为阻塞性通气障碍;在轻中度阻塞患者,VC多正常,在中重度患者多下降,常合并RV、FRC和RV/TLC的升高;也常因气体分布不均和通气血流比例V/Q失调而出现DLCO的下降;2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restrictive ventilatory defect:指肺扩张和回缩受限引起的通气功能障碍;其诊断标准是TLC或VC<80%,多有DLCO下降,FEV1/FVC正常或升高;常伴随RV、FRC的下降,RV/TLC可正常、下降或升高;3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mixed ventilatory defect:指同时存在阻塞性和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其诊断要点是先明确阻塞存在,即FEV1/FVC下降,此时应该伴随TLC在正常上限、VC正常轻中度,或TLC升高、VC降低中重度,RV、FRC在正常上限或升高,若TLC、VC、FRC、RV降低或在正常低限水平,则应诊断同时合并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当然也可先根据肺容积的变化诊断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再分析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的存在,见上述;2.换气功能障碍:从上述各种通气障碍的特点可以看出,换气障碍常是通气障碍伴随的必然结果,无需特别注明换气功能障碍或一氧化碳弥散量下降;但结合每升肺泡容积的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VA常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在肺实质或周围气道疾病,常同时有DLCO和D;CO/VA的下降;在肺实质疾病,DLCO/VA下降更明显;在单纯肺外结构病变、肺内孤立性病变、肺部分切除术等导致的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DLCO下降,但由于通气肺组织的结构正常或基本正常,DLCO/VA多正常;若肺容量、通气功能参数皆正常,仅有DLCO下降,则肺功能诊断为肺通气功能正常或基本正常,换气功能障碍或DLCO下降,是肺血管病变的特点;3.小气道功能障碍small airway dysfunction:指反映小气道功能的参数,主要是用力呼出50%肺活量的呼气流量FEF50、FEF75、呼气中期流量MMFF下降而常规通气功能参数正常的病理生理状态;这是小气道轻微病变或肺组织弹性轻微下降的标志,常见于COPD的早期和支气管哮喘的缓解期,以及老年人和长期吸烟者;若同时出现FEV1/FVC下降等改变,则诊断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若同时出现TLC、VC下降则诊断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而不能诊断为小气道功能障碍; 三、肺功能障碍分级1.肺通气功能障碍的分级:最大自主通气量MMV是反映通气能力的最科学指标,既往多用于反映通气功能障碍的程度;MVV测定比较困难,但其和FEV1呈非常好的线性正相关,可用后者进行换算;这实际上并无多大价值,故目前直接用FEV1的实测值评价通气功能,而不再进行换算;不同国家或学术部门的分级标准不同,简述如下;2000年美国医学会的肺功能分级标准:轻度:60%≤FEV1占预计值%LLN中度:41%≤FEV1占预计值%≤59%重度:FEV1占预计值%≤40%2005年ATS/ERS的标准为:轻度:70%≤FEV1占预计值%中度:60%≤FEVl占预计值%≤69%中重度:50%≤FEV;占预计值%≤59%重度:35%≤FEVl占预计值%≤49%极重度:FEV1占预计值%<35%相比较,美国医学会的3度分级方法比较合理,和弥散功能的分级标准一致,可操作性强;上海和国内多数单位的分级方法与其相似,即轻度:60%≤FEV1占预计值%<80%中度:40%≤FEV1占预计值%<60%重度:FEV1占预计值%<40%;2.换气功能障碍的分级:各国对DLCO的分级标准比较一致,皆采用3级分类法,我国的标准为:轻度:60%≤DLCO占预计值%<80%中度:40%≤DLCO占预计值%<60%重度:DLCO占预计值%<40%;DLCO/VA的分级相同;3.客观评价分级标准:肺功能异常的判断标准和分级标准选择的参数不一致,故少数情况下会出现FEV1/FVC已明显下降如MVV增大,其下降幅度常小于VC和TLC;目前的通气功能分级标准皆选择FEV1,使可操作性增强,但也出现一定的问题,故需灵活掌握;COPD的肺功能分级标准采用4级分类法,与上述标准皆不同;多年的研究结果证明,肺功能情况及肺功能障碍的程度与受检者的运动能力、临床症状相关性比较弱,临床评估需综合考虑,但固定的标准还是必要的;。
儿童肺功能的检测及临床应用分析
支气管舒张试验:操作方法
测定基础肺功能
给药
吸入速效β2受体激动剂雾化溶液或气雾剂 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01ml/kg,最大不超过 0.3ml/次
给药后15-30分钟,重复测定肺功能
支气管舒张试验: 阳性标准
1. FEV1.0改善率≥12%~15%(+FEV1.0 ≥200mL)
确定气道阻塞的可逆性和可逆程度,诊断和鉴别诊 断哮喘 评价患者对支气管舒张剂的反应性,确定病情严重 程度,并指导用药。如在急性重症患者可参照给药 后肺功能恢复的程度,选择用药
支气管舒张试验: 适应证与要求
初诊患者怀疑哮喘
复诊患者哮喘发作 患者肺功能异常:FEV1.0<80%预计值
个体化原则:部分肺功能“正常”患者,怀 疑 哮喘发作可能性较大时,也可适当进行
支气管舒张试验
通过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前后肺功能指标的变化来 了解气道舒缓反应的方法 常用的支气管舒张剂有B2受体激动剂、胆碱能受 体阻滞剂、茶碱等 B2受体激动剂作用快、疗效确切、副反应小,雾 化吸入
支气管舒张试验: 原理和目的
使用一定量的支气管扩张剂使缩窄的支气管扩张, 测定患者用药前后肺功能,观察其改变
2. MMEF改善率≥25%~30%
3. PEF改善率≥20%(或改善达≥60L/min) 4. 喘息明显缓解、肺部哮鸣音明显减少 → 判断标准客观性↓
小气道:
吸气状态下,肺内支气管内经<2mm者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气管分级与小气道
下气道 气管 主 支气管 叶 支气管 传导区 段 支气管 小 支气管 细 支气管与 终末 支气管 级别 0 1 2-3 4 5-11 12-16 直径 (mm) 25 11-19 4.5-13.5 4.5-6.5 3-1.0 0.65 横断面积 (cm2) 5 3.2 2.7 3.2 7.9 116
肺功能检查指标与临床意义
肺功能检查指标与临床意义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正常范围:男3.18±0.12L;女2.31±0.05L。
检查介绍:一秒用力呼出量为深吸气末,以最快速度用力呼出的气量。
临床意义:正常者一秒用力呼出量=用力肺活量。
在有气道阻塞时,一秒用力呼出量<用力肺活量,阻塞性通气障碍时一秒用力呼出量下降、呼出时间延长,限制性通气障碍时则呼出时间提前。
用一秒用力呼出量和用力肺活量预计值比值可反映通气障碍的类型和程度。
呼气高峰流量(PEFR)正常范围:正常参考值约5.5L/S(升/秒)。
检查介绍:呼气高峰流量(PEFR):指在测定用力肺活量(FVC)过程中的最大呼气流速。
临床意义:需和其他肺功能检查综合判断。
最大中期呼气流速与最大中期流速时间正常范围:男:3.369L/S(升/秒)。
女:2.887L/S(升/秒)。
检查介绍:肺功能检查指将测定肺活量的气体用最快速呼出的能力,在临床上最常使用,也是敏感简便的最佳通气指标。
临床意义:将其所用时间称最大中期流速时间,正常人0.5秒左右。
MMFR意义与(FEV1.0%)相同但更敏感、准确。
"MET "优越性在于不受性别、年龄、身高等影响。
延长(超过0.5秒)程度标志阻塞性通气障碍严重程度,如肺气肿。
用力肺活量(FVC)正常范围:男:3.179+0.117L 女:2.314+0.048L。
检查介绍:用力肺活量(FVC):也称时间肺活量。
该指标是指将测定肺活量的气体用最快速呼出的能力。
临床意义:实际上常用第1秒肺活量占整个肺活量百分比表示,称1秒率。
正常人大于80%,低于80%表明气道阻塞性通气障碍的存在,如哮喘。
医学上还用低于80%及60%评判支气管哮喘发病的轻重程度。
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正常范围:男:104+2.71L 女:82.5+2.17L。
检查介绍: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受检查者按每秒一次,以最大最快速度呼吸12次气量再乘以5测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肺功能的适应症
——什么人需要检测肺功能
肺功能测定适应症:
1、外科病人的术前检查,特别是全身麻醉和心肺大手术,腹部大手术
及脏器移植手术前对肺功能的术前评估
2、呼吸科、肺科和胸外初次门诊病人的检查
3、所有呼吸道及肺部有疾患的病人,配合血气检查追踪随访,对通气、
换气基本上有一个全面的评估
4、所有心肺功能有障碍的病人
5、对哮喘、支气管炎患者使用药物治疗后的疗效考核
6、对接触粉尘及有害气体的人,作长期的追踪随访
7、劳动能力的鉴定
&配合高空、高原的学术生理研究
9、使用呼吸器前、或撤除呼吸器时,用肺活量做动态的观察,来决定是使
用呼吸器和撤除呼吸器
肺功能测定适应症
麻醉前务必做肺功能检查
1)全麻、插管麻醉
2)胸、腹部大手术
3)年老者计划手术
4)COPD患者术前检查
5)心功能不全者
6)胸阔畸形
临床应用
(1)发现呼吸系统疾病或胸外疾患肺功能损害的性质和程度。
(2) 呼吸系统疾病或胸外疾患伴肺功能损害治疗的疗效评估。
(3) 呼吸困难的鉴别诊断。
(4) 手术前安全性评价以及术后肺功能的预测。
(5) 重症抢救监测。
(6) 劳动力鉴定。
肺功能测定注意事项:
1•测试前病人须安静休息15分钟。
2•高热,剧咳,极度衰弱病人暂不宜做;
3•肺大泡,自发性气胸病人不能做;咳血病人须待血止后二周方可做。
4.传染病患者暂不能做。
肺功能评价(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气道阻塞或狭窄而引起的气体流量下降
FEV1,FEV1/FVC、MMEF、MVV 均下降;
原因:
*气管支气管疾患:气管肿瘤、狭窄等;
支气管哮喘;
慢性阻塞性支气管炎;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
* 肺气肿、肺大泡
* 其他原因不明的如纤毛运动障碍
肺功能评价(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
肺体积受限引起的肺容量减少
VC ( FVC )、等均下降
原因:
*肺脏变小:手术切除后,间质纤维化,间质性肺炎,肿瘤,矽肺等
*胸廓活动受限:胸膜积液,增厚,粘连,胸廓畸形
*胸腔受压:腹水,妊娠,肥胖等
*呼吸肌无力:膈肌疲劳,肌无力,肌萎缩,营养不良等
* 单侧主支气管完全性阻塞
用英文列表及名词解释名称解释:
SVC静态肺活量
FVC时间/用力肺活量MVV分钟最大通气量MV每分钟通气量
RR分钟呼吸次数
TV潮气量
ERV补呼气量
TRV补吸气量
常用词汇解释:
SVC测量
sec
FVC测量
每项参数的临床意义
一.肺活量(Vital capacity, VC )
肺活量个体差异较大,故临床判断时均以实测值占预计值的百分
比作为衡量指标。
分级标准:
肺活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
> =80%——正常
60-79% ――轻度降低
40-59% ――中度降低
<40%——重度降低
1. 潮气容积(VT):
一次平静呼吸进出肺内气量,正常约500ml。
大小
主要取决于膈肌功能与运动。
2. 补呼气容积(ERV)
平静呼气末再用力呼气所能呼出最大气量,正常男约
1603 ± 492ml、女约1126土338ml。
3. 补吸气容积(IRV):
平静吸气后所能吸入最大气量
4. 深吸气量(IC):
平静呼气末尽力吸气所能吸入最大气量IC二VT+1RV,IC应占
肺活量(VC)的2/3〜4/5,为补呼气容积2倍。
正常男性2617 ± 548ml,女性
1070 ± 381ml影响IC的主要因素是吸气肌力
.最大通气量
最大通气量MVV )是指在单位时间内以最深最快的呼吸所得到的最大通气量,通常以每分钟计算。
最大通气量与肺容量、气道阻力、胸肺顺应性以及呼吸肌力都有关
70%以上:胸部及上腹部手术无禁忌
69-50% : 胸部及上腹部手术有相当风险,术后应同步无创
或有创机械通气辅助呼吸
49-30% : 胸部及上腹部手术尽量避免,如必须手术,术后
必须同步呼吸机辅助呼吸
30以下:胸部及上腹部手术禁忌
阻塞型改变MVV明显降低,限制型改变时MVV正常或降低
引起最大通气量减低的常见的原因有:
1、气道阻力增加:如支气管哮喘等。
2、胸廓畸形或神经肌肉病变:脊柱后侧凸、格林一巴利综合征等
3、肺组织病变:肺水肿等
.每分钟通气量MV
每分钟通气量是指每分钟呼出或吸入的气量,即潮气量与呼吸频率的
乘积。
在静息状态时每分钟通气量正常值为5-8升,男性约6.6升女性约5.0升。
一般来说,限制性肺疾病患者表现为浅快呼吸,而阻塞性疾病则呼吸相对深缓,呼气时间延长。
四•通气储量百分比
通气储量百分比(Ventilation reserve%, VR%): 此系通气储备能力大
通气储量百分比(VR%)=最大通气量--静息每分通气量小的指标
最大通气量X 10 0%
胸外科应用
胸科手术(综合分析:年龄,性别,一般状态,术式)
FEV1>2.0 或 50% pred. 安全
MVV > 70% pred 安全
69-50% 考虑
49-30% 避免
< 30% 不能
术后FEV1预计值应>0.8 L
五.用力呼气中期流速
用力呼气中期流速(MMEF )临床意义与时间肺活量或最大通气量相似,由于它弃去呼气初始与用力有关的部分及呼气终末呼气速度明显减低部分的肺容量,故能更敏感地反映气道阻塞情况,并能反映小气道功能。
MMEF、FEF50、FEF75 降低反映
小气道气流受阻,COPD早期病变主要累及小气道,肺功检查对早期小气道病变的诊断是胸部X线及胸部物理检查所不及的。
⑴FEV1 :
①降低见于大小气道阻塞,
FEV1 <60%肯定有气道阻塞。
⑤FEV1 /FVC与FEV1实/预综合判断用于COPD
诊断及分度。
⑵PEF、FEF25降低反映大气道气流受阻或呼吸肌力减弱
COPD临床严重度分级
级别分级标准
0级肺功能在正常范围有慢性咳嗽、咳痰症状
I 级(轻度)FEV1/FVCV70%
FEV1 >80%预计值
有或无慢性咳嗽、咳痰症状
II 级(中度)FEV1/FVCV70%
50% <FEV1V80% 预计值
有或无慢性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症状
30% <FEV1V50% 预计值
有或无慢性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症状
W级(极重度)FEV1/FVCV70%
FEV1V30% 预计值或FEV1V50% 预计值伴呼吸衰竭或
右心衰竭的临床征象
FRC残气标准:(残总比)
<35%正常
35% ―― 45%为轻度肺气肿
46% ―― 55%为中度肺气肿
>55% 为重度肺气肿
肺弥散功能测定
肺弥散功能测定(DL)介绍:
弥散功能是换气功能中的一项测定指标用于评价肺泡毛细血管
膜进行气体交换的效率
肺弥散功能测定(DL)正常值:
男性为(28.84 ±84)ml/(mmHg min)n
女性为(22.13 ±09)ml/(mmHg min”(注:1mmH g O.33kPa)・
肺弥散功能测定(DL )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