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切感知小人物的爱国故事,激发爱国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三
一、学习目标:
1.深切感知小人物的爱国悲情。
2.激发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热爱母语、立志学好母语的精神和信念。
二、导入
1.音乐导入:《我的祖国》
同学们,我们曾经读过太多太多让我们热血奔涌的顶天立地的英雄故事,这些人物影响了历史进程,甚至改变了历史,他们的名字在历史的丰碑上熠熠生辉,他们是一个国家的筋骨和脊梁,他们是国之王者。
板书:巨大的国字,留下中间一点不写。
2.但是还有另外一种人物,他们只是草根,他们没有太大的力量,甚至全无力量,他们自己也彼此用“可怜”来互相称呼,但是,他们也爱国,虽然爱得无奈,爱得无力,爱得沧桑。这是底层老百姓的爱,也许这样的爱无法青史留名,也影响不了、更不可能改变历史。他这样的爱,乃是一个国家的地火,它虽然微弱,但却倔强蓬勃,它是一个民族隐形的筋骨和脊梁,就比如国字中小小的一点——
板书:把黑板上两个分号变为国字中的一点,在点中写上“韩麦尔、小弗朗士…”
三、自学指导一:
大背景大事件,小人物“小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战争,没有血雨腥风,没有丰功伟绩,没有力挽乾坤……只有无奈、承受、痛苦……无声的反抗,默默的挣扎,这是小人物的爱国故事,这也是都德的《最后一课》在无数爱国主义作品中独树一帜的重要原因,这是最真实的平民之爱。
请同学们谈一谈,作为一个普通的学生、普通的老师如何表达自己的爱国心?
明确:学生畅所欲言
四、拓展延伸:关于《最后一课》之后的故事
话说岁月荏苒,转眼到了1918年,历史的轮回令人惊讶,法德两国的角色再次来了个180度大转弯,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战败投降,法国则成了趾高气昂的战胜国。阿尔萨斯—洛林理所当然地被归还给法国。
以牙还牙,以眼还眼,怀着对一切德国的仇恨,法国政府立即在阿尔萨斯—洛林全面清除德语的痕迹,施加法语统治。街道上的德语招牌不见了,操德语的审判官、政府官员和教师也都被解雇了。
由于德语和阿尔萨斯—洛林的宗教传统融为一体,教会、教学人员和普通老百姓提出了许多要求,但学校允许每周在学校中讲授德语的时间仍然微乎其微,初等学校的所有课程规定用法语讲授;在原有学生毕业之后,中等学校也都实行法语讲授课程,斯特拉斯堡大学的所有课程,甚至德国语言和文学的课程,也都完全用法语讲授。个人的命运在强权面前微弱无力。阿尔萨斯—洛林地区讲德语的学生和小弗朗士一样,历经了终身难忘的“最后一课”。所不同的是,将德语的孩子们的“最后一课”,却被遗忘在尘封的角落里,化成了历史悄无声息的注脚。
五、课堂小结
语言是民族的标志和象征,是联系人民思想的纽带,它能使人民不忘自己的祖国,团结起来和侵略者斗争,求得民族的解放。
默读并感悟“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