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首山东民歌《绣荷包》的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两首山东民歌《绣荷包》的比较
作者:何颖
来源:《黄河之声》2018年第13期
摘要:山东民歌即在山东地区出现,由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形成,并经过口头传唱逐发展起来的。据统计,我国汉族各地区大约流传有近百首以《绣荷包》为名的同名小调,在如此庞大的体系中,每一首《绣荷包》又独具特色。本文以山东地区流传最广的两首《绣荷包》为例,针对其内部结构进行细致分析,比较两首作品风格的异同,进一步阐释,即使是在同一地区内出现并流传的同名小调,它们之间也具有不同的风格特征。
关键词:绣荷包;音乐分析;风格异同
一、作品的本体分析
本文所写的两首《绣荷包》是山东地区流传最广的两首,分别为山东苍山的《绣荷包》和山东黄县的《绣荷包》,该部分主要从他们的结构、旋律特征、衬句特点以及装饰音的运用四个方面入手,来对两首《绣荷包》的本体进行分析。
在结构上:山东苍山《绣荷包》全曲由两个段落组成,bB徵的六声调式,调式上运用了山东民歌最普遍的徵调式,结构上是由五个乐句构成,分别为三个乐句+一个衬腔+一个补充性乐句构成(6+4+4+2+4)。第二段是第一段的变化重复。
山东黄县《绣荷包》全曲也是由两个段落组成,F羽调式,结构上是由五个乐句构成
(4+4+4+4+6)。第二段也是第一段的变化重复。
在旋律上:苍山《绣荷包》的旋律是五度以内跳进的旋律,以小三度的跳进为主的六声音阶,还出现了四次四度的跳进,一次五度的跳进,由于装饰的原因还出现了一次七度的大跳。
黄县《绣荷包》以悲怨的音调为主,每一乐句都是下行音阶的走向。全曲共出现了八次音程的跳进,这种大幅度的跳进使得旋律更具有很有张力。
在衬句特点:衬句是在民歌中出现的主要起到衬托的作用并一些没有真正含义的字,那么它和旋律结合在民歌中可以起到陪衬作用。
山东苍山地区盛行柳琴戏,苍山《绣荷包》在音调上吸收了柳琴戏的一些特点,比如富有特色的拖腔和衬词“得儿”、“咿”等。
黄县地区靠近海洋,地理位置决定了人们的生活环境,不同的生活环境也决定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在这种环境和条件下产生的《绣荷包》,自然和该地区盛行的如“海洋号子”以及与京剧中的“西皮”腔有着一定的共通性,其中“哎嗨呦”是号子中常见的衬词。
在装饰音的运用:装饰音被广泛运用于音乐作品的表现中,可以说是民族音乐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装饰音作为一种音乐体裁形式,是具有其独特的魅力和艺术价值的,对中国民歌演唱的发展起着美化音乐旋律、丰富歌唱语言、塑造音乐形象、形成音乐风格等重要作用。
在山东苍山的《绣荷包》中,装饰音的运用也非常有特色,大多以三度装饰为主,音级进行基本上以级进为主,穿插着四五度的跳进,使旋律在细腻曲折中更具有张力。
山东黄县《绣荷包》的装饰音的运用也比较特别,在句中以三度装饰为主,句尾为二度装饰,且都是呈下行走向。
二、两首《绣荷包》的异同
通过上述对两首《绣荷包》的具体分析可以得出,两首《绣荷包》无论是在旋律上、衬词上还是在装饰音的运用上,都有很大的不同,但是二者在结构的组成上,又有一定的关联性和相似性。该部分笔者主要从以下方面来比较曲子的异同:
在结构上:两首作品的整体结构相同,都是由两个乐段构成,第二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反复。但是两首作品在乐段的组成上不同,苍山的《绣荷包》是每一乐段是由五个乐句构成,而黄县的《绣荷包》每一乐段由三个乐句加上两小节得衬腔以及重尾音构成。
在旋律上:苍山《绣荷包》的旋律线条呈大山型走向,是五度以内跳进的旋律,旋律以小三度的跳进为主,还出现了四次四度的跳进,一次五度的跳进。而黄县《绣荷包》以悲怨的音调为主,每一乐句都是下行音阶的走向。全曲共出现了八次音程的跳进,这种大幅度的跳进使得旋律更具有很有张力。由此也可以看出不同的旋律所反映的不同的主题特征。
在衬词、衬句上:前者衬句的旋律呈上行走向,且跨度较大,运用比较自由,衬词主要以句间衬词为主。后者主要是句尾衬词和句间衬词为主,两者在衬词使用位置上的不同,也体现了作品的不同风格。其次两者在衬词、衬句上受影响的题材不同,前者主要是吸收了当地盛行的柳琴戏的一些特点,比如富有特色的拖腔和衬词“得儿”、“咿”等。后者主要受“海洋号子”以及京剧中的“西皮腔”等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衬句的使用上,如“哎嗨呦”是号子中常见的衬词。
在装饰音上:两者的相同点为都采用装饰音,且都已三度为主,不同之处在于,前者的装饰音多用在句中,而后者的装饰音句中句尾都有运用,且句中一般以下行三度装饰为主,而句尾运用下行二度装饰。
在风格上:前者抒情、优美,而后者委婉、悲怨,这些主要是由于旋律的构成、装饰音等的运用不同,造成的风格上的不同。
在调式调性上:山东苍山《绣荷包》运用山东民歌典型的徵调式,且为bB徵调式,而山东黄县《绣荷包》为F羽调式。
通过对两首《绣荷包》的分析,可以看出仅山东地区的两首《绣荷包》,他们之间的风格也不尽相同,也有着内在的差异。那么全国以《绣荷包》为名的同名小调近百首,其中的差异更值得我们去深思和探究。
[参考文献]
[1] 丁沛智.浅析山东民歌《绣荷包》的艺术特征[J].音乐时空,2016,03.
[2] 吴修林.民间音乐的一朵奇葩—山东苍山民歌《绣荷包》的音乐分析[J].美与时代,2004,03.
[3] 刘正维.令人惊叹的共同音乐特征—鸟瞰民歌“绣荷包”[J].中国音乐学,2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