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设计全集
冀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精编版)
冀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新中国的小学学制,废除了民国时期的初小和高小之分,实行一贯制小学,先后有五年制和六年制小学。
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冀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冀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教学目标】科学概念:蔷薇花丛中动植物之间存在着食物能量交换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讨论,发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研究动植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认识食物链和食物网。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生态系统的概念,知首“生物与生物之间也是相互依赖,互相影响的。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提问:生物的生存需要些什么?(水、阳光、空气等)。
2、引导: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靠、互相影响的。
这段时间我们重点研究这方面的知识。
二、谁吃谁:1、教师出示校园常见动植物样本(也可以借鉴书本的图片),说:这是在一簇花丛中发现的生物,有蔷薇、小草、树叶、蚜虫、瓢虫、蚯蚓、毛毛虫、小鸟等。
2、问:为什么在同一个区域会出现这些动物和植物呢?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3、学生自由说,教师随机用简朴的文字和箭头表示这种关系。
(蔷薇或草——蚜虫——瓢虫——小鸟;落叶——蚯蚓——小鸟;蔷薇——毛毛虫——小鸟)4、讲述: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者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让学生划出书中12面相关句子)三、田野里的食物网:1师讲:田野里有很多生物,这些生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食物关価。
(课本13图)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
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2让学生讨论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就会影响其他多种生物的生存?四、练习:1、蔷薇花丛中的生物有:小草、蚜虫、瓢虫、落叶、小鸟、蚯蚓、请岀一条食物链,这条食物链中——是生产者,---------- ---是消费者。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二次备课1、小苗的诞生一、教学目标1、能对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进行完整的实验研究。
2、能从研究结果中发现新的研究问题。
3、能通过研究找出对种子进行分类的合理方法。
4、能制作出规范、美观的种子标本盒。
二、重点难点重点:指导学生如何制订较规范的实验方案。
难点:同重点。
三、课前准备豆种、布、等配套实验材料。
四、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活动开始到撰写实验方案部分。
第二课时,完成交流及总结部分。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种子在什么条件下才能萌发?(二)指导学生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1、让学生展开讨论。
2、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
3、学生分小组观察教师事先准备好的种子。
4、学生进行猜想。
5、学生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1)学生制订实验方案。
(2)学生交流各自的实验方案。
(3)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
(4)归纳小结。
6、让学生提出还想研究的问题。
7、让学生阅读“科学在线”的内容。
(三)指导学生制作种子标本。
六、板书设计二次备课3、怎样让植物长得更好一、教学目标1、能用对比实验法研究影响植物生长的外界条件。
2、能联想出植物生长的环境条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能对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进行假设。
4、能客观地评价本组和其他组的研究成果。
二、重点难点重点: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对比实验及规范操作的能力。
难点:指导学生进行对比实验时如何控制实验变量。
三、课前准备植物、黑色的纸袋、豆苗等。
四、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活动1设计研究影响植物生长的外界条件对比实验部分。
第二课时,完成活动1的交流部分及活动2。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植物的小苗钻出土壤后,怎样才能让它长得更好呢?(二)指导学生研究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
1、引导学生思考哪些因素影响植物的生长。
2、指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题目。
3、提示学生和可以用对比实验法研究影响植物生长的外界条件。
4、学生设计自己的研究方案。
5、学生互相交流。
(三)指导学生研究怎样才能使植物长得更好。
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集
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集1、小苗的诞生一、教学目标1、能对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进行完整的实验研究。
2、能从研究结果中发现新的研究问题。
3、能通过研究找出对种子进行分类的合理方法。
4、能制作出规范、美观的种子标本盒。
二、重点难点重点:指导学生如何制订较规范的实验方案。
难点:同重点。
三、课前准备豆种、布、等配套实验材料。
四、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活动开始到撰写实验方案部分。
第二课时,完成交流及总结部分。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种子在什么条件下才能萌发?(二)指导学生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1、让学生展开讨论。
2、学生汇报讨论的结果。
3、学生分小组观察教师事先准备好的种子。
4、学生进行猜想。
5、学生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1)学生制订实验方案。
(2)学生交流各自的实验方案。
(3)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
(4)归纳小结。
6、让学生提出还想研究的问题。
7、让学生阅读“科学在线”的内容。
(三)指导学生制作种子标本。
六、板书设计适当的水分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适当的气温阳光2、土壤与植物的生长一、教学目标1、能与其他同学共同研究三种土壤的主要差别。
2、能正确使用实验法研究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从而推测出三种土壤的保水能力。
3、能通过对比实验总结出某种物体适合生长在哪种类型的土壤中。
4、能对实验结果产生原因进行解释。
二、重点难点重点:指导学生探究土壤的渗水能力。
难点:观察同一种植物在不同土土壤里的生长情况。
三、课前准备配套实验材料、烧杯等。
四、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活动1及活动2。
第二课时,完成活动3及拓展部分。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不同的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影响?植物在不同土壤中生长的情况有什么不同?(二)指导学生探究认识不同的土壤。
1、指导学生观察课文中三种土壤的照片。
2、让学生观察三种土壤,比较它们的颗粒大小、颜色和黏性。
3、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发现,共同找出三种土壤的区别。
4、归纳小结。
新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空气的成分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知道空气中含有一定比例的氧气,氧气支持燃烧。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结果,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
3、通过阅读资料,了解空气的组成,知道空气是多种气体的混合物。
4、通过实验,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内容分析:本单元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在实验、讨论和收集资料等活动的基础上,了解大气的组成及其作用,体会保护大气的重要性树立保护大气的意识,并能从身边做起,以实际行动减少大气污染。
从学生的经验出发,首先由认识空气的成分出发,逐步引向对大气的认识,然后由大气的各种成分,联系到它们对地球及地球上生命的不同作用,最后通过认识大气污染的危害,激发学生保护大气的意识,帮助学生了解一些减少大气污染的做法。
在《空气的成分》的学习体验中,重视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二氧化碳的存在情况,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小组分析思考过程的感悟,学生对于空气的成分的认识有一定的体验感受,在学习探究过程中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养成观察分析探索的好习惯。
通过测量的长度数据的分析,蜡烛燃烧的时间的记录,测量水进入杯子的高度数据的分析,鼓励学生充分猜想并说明理由,知道氧气可以助燃的事实,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了解杯子中的氧气所占空间被水占据了。
学生实际:学生对于空气中的成分有一定的了解,但要具体到各空气成分的知识和具体的空气各成分的含量学生不了解,有的学生只是有模糊的印象,能说出一点知识,但不是很全面。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
通过分析学生的现实知识储备,在教学设计方面重点给予学生实验探究的体验机会,通过学生的仔细观察,数据的记录。
充分的探究过程中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善于通过实验观察,实验记录分析去阐述自己的观点。
在实验小组合作过程中发挥小组合作意识,特别是探究空气中存在氧气的实验中,要求小组学生能在实验前安排好小组成员的具体工作,能通过合理分工去完成实验探究。
教学过程一、谜语引入,揭示课题。
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集(35页)【精品】
第一学期五年级科学教学进度计划学生分析:五年级的科学进入课程实验的新阶段。
通过两年的学习,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
但前两年的学习相比,本期课外实践活动增多,对观察和记录的要求很高,还需要长时间地观察和记录。
要求学生有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
新教材中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和学生以前所学相比,难度较大。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内容生动活泼,有很大的弹性和开放性。
注重突出科学、环境、社会、技术(STSE)的联系,加强了和其它学科的联系。
本册教材引入专题研究这一教学内容。
教材围绕“生物与环境”这一组统一概念组织“生命世界”和地球宇宙“中的相关内容。
包括六个单元:生物生长的需要、生物与环境、人与环境、冷与热、地表剧烈变化、环境与保护。
根据新科学课程标准,本册重在培养学生以下几种科学素养:科学探究: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
能进行观察、实验、制作等探究活动。
对生物、地球运动等科学内容进行探究。
科学价值观:保持与发展想知道,爱提问、大胆想象、乐于探究的愿望。
关心科学持新事物及STSE之间的联系。
正确的理解科学,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互助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学习中尊重事实、注重环境保护和与自然和谐相处。
科学知识:使学生了解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世界的一些基础知识。
以及运用知识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通过本册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在科学探究、科学价值观、科学知识、STSE各方面得到发展。
三、教学措施:(1)开展生动的科学课,引领学生进行主动地探究学习。
(2)建立科学文件夹,记录学生在科学课上的学习进展情况。
文件夹包括以下内容:科学课笔记本、自己搜集的文字、;图表、图片、照片、观察报告、实验报告、记录表、评价表等。
并在期末对学生做的文件夹进行展示与评比。
(3)发挥评价对学习和教学的促进作用。
教材提供了活动评价、单元自评、综合评价等到三类评价工具供教师和学生使用。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
3.阅读科学在线请同学们阅读书上的科学在线,学习究竟什么样的才是植物的茎。
学生汇报小结:大多数植物都有茎,茎有“节”和“芽”,节是指茎上长叶的地方。
茎有多种多样的形态。
4.出示杉树、牵牛花、爬山虎、西瓜等植物的挂图,观察、比较:这些植物的茎有什么不同?5.交流讨论。
6.教师即时简单板画不同类型的茎,取名。
重点区分攀缘茎和缠绕茎。
(缠绕茎本身不能直立向上生长,必须螺旋缠绕于其它物体上才能向上生长;攀援茎也不能直立向上生长,而靠卷须攀援在其它物体上,才能上升,如豌豆的茎(叶卷须)、葡萄的茎(茎卷须)、爬山虎的茎(吸盘)等)。
7.小结:植物的茎形态各异,每一种形态的茎都是与植物的本身的特点及生长环境等相适应的。
三、探究植物的根和茎的作用1.思考、讨论:植物如果没有根和茎可以不可以?为什么?生:不可以没有根和茎。
没有根怎么生长在土里,没有茎怎么长叶子,怎么支撑啊。
2.提问:植物的根和茎分别有什么作用?根据书上的图,你认为植物的根有什么作用?根据刚才的图片,你认为植物的茎有什么作用?学生把联想到的作用说出来即可。
3.质疑:你可以用什么来证明植物的根能吸收水分?(1)分组讨论并汇报实验装置。
水面上为什么滴一层油?(2)评价各组实验装置。
(3)完善方案,利用准备材料组织实施。
(4)观察:(前两天)放置在阳台上的“植物根吸收水分”的实验装置,烧瓶里的水有什么变化?学生观察、汇报。
(水量减少)讨论:烧瓶里减少的水到哪里去了?你为什么这样认为?(5)小结:由于水面有一层植物油,它阻止了水分蒸发,因此减少的水不可能是蒸发掉的。
我们看到烧瓶里的水下降了,这就说明水分是被植物的根吸收了。
根在吸收水分的同时,也将溶解在水中的养分吸收进来供植物生长。
4.讨论:植物的茎是如何传输水份和土壤中的养料的?你可以通过实验观察到茎传输水分的过程吗?(1)(出示课前20分钟老师将一段新鲜的芹菜的茎放入一个装有染过红色的水的容器中)现在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芹菜的茎的颜色有什么变化。
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集(2)
2011-2012第一学期五年级科学教学进度计划一、学生分析:五年级的科学进入课程实验的新阶段。
通过两年的学习,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
但前两年的学习相比,本期课外实践活动增多,对观察和记录的要求很高,还需要长时间地观察和记录。
要求学生有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
新教材中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和学生以前所学相比,难度较大。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内容生动活泼,有很大的弹性和开放性。
注重突出科学、环境、社会、技术()的联系,加强了和其它学科的联系。
本册教材引入专题研究这一教学内容。
教材围绕“生物与环境”这一组统一概念组织“生命世界”和地球宇宙“中的相关内容。
包括六个单元:生物生长的需要、生物与环境、人与环境、冷与热、地表剧烈变化、环境与保护。
根据新科学课程标准,本册重在培养学生以下几种科学素养:科学探究: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
能进行观察、实验、制作等探究活动。
对生物、地球运动等科学内容进行探究。
科学价值观:保持与发展想知道,爱提问、大胆想象、乐于探究的愿望。
关心科学持新事物及之间的联系。
正确的理解科学,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互助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学习中尊重事实、注重环境保护和与自然和谐相处。
科学知识:使学生了解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世界的一些基础知识。
以及运用知识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通过本册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在科学探究、科学价值观、科学知识、各方面得到发展。
三、教学措施:(1)开展生动的科学课,引领学生进行主动地探究学习。
(2)建立科学文件夹,记录学生在科学课上的学习进展情况。
文件夹包括以下内容:科学课笔记本、自己搜集的文字、;图表、图片、照片、观察报告、实验报告、记录表、评价表等。
并在期末对学生做的文件夹进行展示与评比。
(3)发挥评价对学习和教学的促进作用。
教材提供了活动评价、单元自评、综合评价等到三类评价工具供教师和学生使用。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8篇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8篇使学生在科学探究所需的能力和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以及科学素养的其他方面都获得进一步发展。
五年级的科学进入课程实验的新阶段。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8篇,供大家参考。
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1一、指导思想: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1、整体概述:由“沉和浮”、“热”、“时间的测量”和“地球的运动”四个单元组成的。
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提供足够的材料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完成探究任务。
(2)帮助学生把现象、数据转化为证据,利用证据得出结论。
(3)科学概念的构建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长时间的学习才能达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要一步一步打好基础,让学生的认识沿着概念形成的规律发展。
(4)本册有许多动手制作的项日,一定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制作的过程,只有在手脑并用的过程中,才能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单元简析:(1)第一单元沉和浮:学生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最后形成有关沉浮现象的解释: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二是从密度的层面解释沉浮现象。
(2)第二单元时间的测量:学生制作计时工具并进行观测和测量,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及对“时间”的认识发展过程。
认识计时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计时工具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感受人类为了不断改进工具所作的不懈努力。
(3)第三单元热:学生在三年级“温度与水的变化”的基础上,将继续观察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观察热量在物体中传递的现象,探索热量传递的规律,发现物体的导热性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不同的。
(4)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让学生经历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学习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不断地利用已知探究未知的方法,最终认识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的模式。
冀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小苗的诞生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想:指导学生如何制订较规范的实验方案,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内容循序渐进,从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开始,通过对种子的观察,提出猜想和假设,然后引出如何去验证假设,制订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的内容包括提出假设、选材、实验方法、实验结果预测、实验步骤、如何记录、对实验现象的解释和结论等,因此教师要注意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在教材给出的范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独立的制定自己的实验方案。
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对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进行完整的实验研究。
2.能从研究结果中发现新的研究问题。
3.通过研究找出对种子进行分类的“最”合理的方法。
4.会制作出规范、美观的种子标本盒。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能与小组其他同学合作完成实验研究。
2.能坚持把实验做完。
三、科学知识目标根据实验结果,说出种子萌发所需要的外界条件。
教学重点和难点:指导学生如何制定较规范的实验方案。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各种各样的植物种子。
课时建议: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1.谈话提问:教师:同学们,我们大家都来自农村,相信大家一定都见过种子。
那么,种子有什么用呢?学生交流汇报。
(繁殖新的植物)教师追问:种子怎样长成一棵新的植物?关于种子萌发你有什么问题?(先发芽,然后慢慢长大。
)2.讲述:种子发芽又叫种子萌发。
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板书课题)(二)新课教学◆活动:研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1.指导学生推想种子萌发的条件(1)讲述:大家想一想,我们家里、粮仓里储存的种子一般不会发芽,只有把它们种在地里或进行培育才能发芽,可见种子发芽需要一定条件。
(2)讨论:根据你的经验说一说,种子萌发必须具备什么条件?(让学生充分发言。
)(3)教师小结:根据同学们的意见,种子萌发可能需要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阳光、土壤等条件(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总结)。
小学五年级的科学上册的全册优选教案冀教版本
五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课方案(冀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课方案.小苗的出生教课方案教课方案思想:指导学生如何制定较规范的实验方案,是本课的要点,也是本课的难点。
教课内容顺序渐进,从种子萌生所需的外界条件开始,经过对种子的察看,提出猜想和假定,而后引出如何去考证假定,制定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的内容包含提出假定、选材、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展望、实验步骤、如何记录、对实验现象的解说和结论等,所以教师要注意依据不一样学生的状况,在教材给出的典范的基础上,指引学生独立的拟订自己的实验方案。
教课目的:一、科学研究目标.能对种子萌生的外界条件进行完好的实验研究。
.能从研究结果中发现新的研究问题。
.经过研究找出对种子进行分类的“最”合理的方法。
.会制作出规范、雅观的种子标本盒。
二、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与小组其余同学合作达成实验研究。
.能坚持把实验做完。
三、科学知识目标依据实验结果,说出种子萌生所需要的外界条件。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找出在生活和生产中经过控制外界条件影响种子萌生的若干个实例。
.能举若干个实例说明人们对种子萌生的研究和应用。
教课要点和难点:指导学生如何拟订较规范的实验方案。
教课方法:教师讲解与学生活动相联合的互动教课法。
教课媒体:多媒体设施、各种各种的植物种子。
课时建议:课时。
课时教课过程:导.讲话发问:教师:同学们,我们大家都来自乡村,相信大家必定都见过种子。
那么,种子有什么用呢?学生沟通报告。
教师追问:种子如何长成一棵新的植物?对于种子萌生你有什么问题?.叙述:种子抽芽又叫种子萌生。
这节课,我们要点研究种子萌生的条件。
新课教课◆活动:研究种子萌生的外界条.指导学生推想种子萌生的条叙述:大家想想,我们家里、粮仓里储藏的种子一般不会抽芽,只有把它们种在地里或进行培养才能抽芽,可见种子抽芽需要必定条件。
议论:依据你的经验说一说,种子萌生一定具备什么条件?教师小结:依据同学们的建议,种子萌生可能需要水分、空气、适合的温度、阳光、土壤等条件。
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全集
xxx第一学期五年级科学教学进度计划一、学生分析:五年级的科学进入课程实验的新阶段。
通过两年的学习,学生有了自己的科学思维方式,对科学探究过程有所了解,并能运用这一方法解决问题。
但前两年的学习相比,本期课外实践活动增多,对观察和记录的要求很高,还需要长时间地观察和记录。
要求学生有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
新教材中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和学生以前所学相比,难度较大。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内容生动活泼,有很大的弹性和开放性。
注重突出科学、环境、社会、技术(STSE)的联系,加强了和其它学科的联系。
本册教材引入专题研究这一教学内容。
教材围绕“生物与环境”这一组统一概念组织“生命世界”和地球宇宙“中的相关内容。
包括六个单元:生物生长的需要、生物与环境、人与环境、冷与热、地表剧烈变化、环境与保护。
根据新科学课程标准,本册重在培养学生以下几种科学素养:科学探究: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
能进行观察、实验、制作等探究活动。
对生物、地球运动等科学内容进行探究。
科学价值观:保持与发展想知道,爱提问、大胆想象、乐于探究的愿望。
关心科学持新事物及STSE之间的联系。
正确的理解科学,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互助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学习中尊重事实、注重环境保护和与自然和谐相处。
科学知识:使学生了解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世界的一些基础知识。
以及运用知识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通过本册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在科学探究、科学价值观、科学知识、STSE各方面得到发展。
三、教学措施:(1)开展生动的科学课,引领学生进行主动地探究学习。
(2)建立科学文件夹,记录学生在科学课上的学习进展情况。
文件夹包括以下内容:科学课笔记本、自己搜集的文字、;图表、图片、照片、观察报告、实验报告、记录表、评价表等。
并在期末对学生做的文件夹进行展示与评比。
(3)发挥评价对学习和教学的促进作用。
教材提供了活动评价、单元自评、综合评价等到三类评价工具供教师和学生使用。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精选16篇)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精选16篇)冀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篇1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从探究对象上看,突出了认识事物的结构与功能、认识事物的相互关系、认识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
关于“简单机械”和“形状与结构”的内容,重点体现事物的结构和功能;“大脑”突出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生物的繁殖”突出事物变化的一般规律。
从探究水平上看,应在教师引导和指导下,加大学生自主探究的力度,给孩子更多一点自主权。
从过程与方法上看,注重定量的观察与测量,指导学生搜集证据和信息资料,突出解释与用模型解释的训练,注重相互之间的交流与质疑,并有一些设计与制作的活动。
在孩子们生活的周围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简单机械,这些简单机械的相互组合形成的神奇机器,无时无刻不在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和关注。
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就是要引导、鼓励孩子们对生活中一些典型的简单机械进行探究,让他们通过一个个亲历的活动,探索简单机械的秘密,发现应用它们的规律,体验成功的乐趣。
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常见材料、常见力的基础上,通过“别有洞天”的探究活动,形成形状与结构的初步认识,掌握科技制作的初步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兴趣、创新胆量。
同时通过学生寻找“形状与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真正感觉科学技术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
第三单元《它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围绕“怎样延续后代的”这个话题,比较全面地讨论了植物、动物、人的繁殖问题。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体会到生命来之不易,从而产生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感情。
第四单元《岩石与矿物》(原安排在四年级下册,《昼夜与四季》在小学不再学习)主要是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法探究常见岩石的特征,通过看图讨论、阅读资料,初步了解岩石是怎样形成的;还要让学生了解矿物的特征,知道它们的性质和用途;另外要让学生知道科学是一把双刃剑:利用岩石与矿物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在破坏着环境;岩石与矿物资源在日益枯竭,我们一定要保护它们。
冀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五年级科学教学计划一、本册教材内容:五年级主要围绕“作用与平衡”这组同一概念,整合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及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
本册围绕“作用与平衡”统整教学内容,共设计6个单元,23个课题。
“生物生长的需要”是本册的第一个单元,目的是激发学生对观察事物运动现象的兴趣,感受自然界多种运动形势的奇妙。
“生物与环境”、“人与环境”、“冷和热”、“地表剧烈变化”“环境保护”5个单元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分别整合课程标准中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宇宙世界中有关运动的内容二、本册总目标:通过本学期学习,帮助学生:1、能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并通过观察和实验,对物体运动的形式和状态进行判断;能利用简单工具测量物体运动过程中位置和时间的变化,并能利用语言或图表描述解释物体位置与运动的关系;能通过亲历各种活动,设计实验方案,探究位置与运动、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能将搜集到的资料制作成卡片。
2 能从自己的日常生活入手,对有关运动的现象、形式、状态等感兴趣;能提出自己最想研究的问题,并愿意与同学进行分工合作,体验讨论与交流的乐趣;能实事求是地记录观察实验结果;能积极开动脑筋,大胆设计科技产品。
3 能发现动物不同的运动方式;能说出要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需要有参照物、方向和距离;能说出常见地图的主要表示和功用;能举例说明各种力是怎样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能概述人类对地球认识的历史;能说出地球在不停地自转,自转一周需要24小时;能举例说明昼夜变化对植物的影响。
4、开始意识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不断运动的;愿意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能以主任翁的精神和态度分析生活中的交通问题,并从保护环境等方面提出解决方案;能举例说明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定位系统、交通与运输等日常生活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1、开展生动的科学课。
2 建立科学文件夹。
3、多方评价,促进教学和学习。
4帮助学生理解基本的科学概念和原理,并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与社会生活相联系,逐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档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案小苗的诞生一、教学目标 1、能对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进行完整的实验研究。
、能从研究结果中发现新的研究问题。
2 、能通过研究找出对种子进行分类的合理方法。
3 、能制作出规范、美观的种子标本盒。
4 二、重点难点重点:指导学生如何制订较规范的实验方案。
难点:同重点。
三、课前准备豆种、布、等配套实验材料。
2课时。
四、教学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活动开始到撰写实验方案部分。
第二课时,完成交流及总结部分。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种子在什么条件下才能萌发?(二)指导学生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1、让学生展开讨论。
、生汇报讨论的结果。
2 、学生分小组观察教师事先准备好的种子。
3 、学生进行猜想。
4文档、学生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5 )学生制订实验方案。
(1 )学生交流各自的实验方案。
(2 )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
(3 )归纳小结。
(4 、让学生提出还想研究的问题。
6 、让学生阅读“科学在线”的内容。
7 (三)指导学生制作种子标本。
六、板书设计小苗的诞生适当的水分适当的气温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阳光土壤与植物的生长一、教学目标、能与其他同学共同研究三种土壤的主要差别。
1、能正确使用实验法研究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从而推测出三2 种土壤的保水能力。
、能通过对比实验总结出某种物体适合生长在哪种类型的土壤3 中。
、能对实验结果产生原因进行解释。
4文档二、重点难点重点:指导学生探究土壤的渗水能力。
难点:观察同一种植物在不同土土壤里的生长情况。
三、课前准备配套实验材料、烧杯等。
2课时。
四、教学课时:及拓展3及活动12。
第二课时,完成活动第一课时,完成活动部分。
五、教学过程不同的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影响?植物在不同导入:(一)土壤中生长的情况有什么不同?(二)指导学生探究认识不同的土壤。
1、指导学生观察课文中三种土壤的照片。
2、让学生观察三种土壤,比较它们的颗粒大小、颜色和黏性。
3、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发现,共同找出三种土壤的区别。
、归纳小结。
4 (二)指导学生进行渗水比赛。
、提出问题,交代活动的任务。
1 2、让学生猜想哪种土壤的渗水能力强。
、让学生把自己的猜想填在课文给出的横线上。
3 、让学生按照课文给出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4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5文档、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归纳小结。
6 (三)指导学生探究豆苗在哪种土中长得好。
、引导学生根据前面的活动经验进行推测,豆苗在哪种土中长1 得好。
2、让学生把推测的结果和理由填在课文给出的横线上。
3、学生按照课文的提示进行实验。
(四)指导学生调查适合在不同土壤中生长的植物。
1、提出调查的要求。
2、学生提出不明白的地方。
六、板书设计土壤与植物的生长沙质土:秀气好、保水性差。
黏质土:秀气差、保水性好。
土壤壤土:秀气、保水性都较好。
怎样让植物长得更好一、教学目标、能用对比实验法研究影响植物生长的外界条件。
1 2、能联想出植物生长的环境条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能对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进行假设。
3 4、能客观地评价本组和其他组的研究成果。
二、重点难点文档重点: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对比实验及规范操作的能力。
难点:指导学生进行对比实验时如何控制实验变量。
三、课前准备植物、黑色的纸袋、豆苗等。
2课时。
四、教学课时:设计研究影响植物生长的外界条件对比实完成活动1第一课时, 2。
验部分。
第二课时,完成活动1的交流部分及活动五、教学过程怎样才能让它长得更好呢?(一)导入:植物的小苗钻出土壤后,(二)指导学生研究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
、引导学生思考哪些因素影响植物的生长。
1 、指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题目。
2 、提示学生和可以用对比实验法研究影响植物生长的外界条件。
3 4、学生设计自己的研究方案。
5、学生互相交流。
(三)指导学生研究怎样才能使植物长得更好。
、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
1 、学生发表各自的见解。
2 3、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让学生把结论落实到实践中。
4 5、让学生阅读“科学在线”的内容。
六、板书设计文档怎样使植物长得更好适当的气温适当的水分植物长得更好适当的光照丰富的营养……根和茎一、教学目标、能通过植物器官的特点及生活环境推测出这些器官的功能。
1 、能根据植物器官的特点进行分类。
2 、能独立地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推测。
3 、能根据自己的实验结果归纳出结论。
4 二、重点难点并重点: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认识各种各样植物的根,探究根和茎的主要作用。
难点:同重点。
三、课前准备各种各样的根、各种各样的茎。
课时。
四、教学课时:2“科3第二课时完成活动及阅读。
及活动完成活动第一课时,12 学在线”的内容。
文档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植物通常用什么来吸收营养物质的?(二)指导学生认识植物的根。
1、让学生把植物拿到桌面上。
2、让学生把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根据植物根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类。
4、学生互相交流。
5、归纳概括出根的共同特点。
(三)指导学生研究根的作用。
、让学生观看课文的几幅图。
1 、学生讨论根的作用。
2 、让学生把自己的认为记录在表格中。
3 2个,设计实验进行研究。
至4、学生从自己的假设中选择1 5、学生实验探究。
6、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学生交流研究结果。
7 (四)指导学生研究茎的作用。
、让学生猜想植物的茎的作用。
1 2、学生汇报各自的猜想。
个,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至12、学生从自己的假设中选择3 设。
文档 4、与其它小组的同学交流研究结果。
5、归纳概括出茎的作用。
6、让学生阅读“科学在线”部分的内容。
六、板书设计根和茎根的作用:固定、吸收营养物质、贮藏营养物质……茎的作用:支撑、运输营养物质……动物的食物一、教学目标 1、能根据动物的食性对动物进行分类。
2、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某些动物齿和爪的特点。
3、能推断出不同种类的齿和爪对它们的捕食有什么好处。
、能设法弄清一种陌生动物的食性。
4 二、重点难点重点:研究不同动物需要不同的食物,并按食物给动物分类。
难点:同重点。
三、课前准备动物标本。
1四、教学课时:课时。
五、教学过程文档(一)导入:不同种类的动物,它们的食物一样吗?(二)指导学生认识动物的食性。
1、让学生观看课文的插图。
2、图中的动物分别吃什么? 3、我们还认识哪些动物,它们分别吃什么? 4、指导学生根据食性对动物进行分类。
)学生分组讨论。
(1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2 )归纳小结。
(3 (三)指导学生认识捕食帮手。
、让学生观看课文的插图中的动物的牙齿和爪的不同特点。
1 2、学生汇报观察结果。
、让学生在课文的表格中记录三类动物的牙齿和爪的不同特点。
3 、让学生说说这些不同特点对动物的捕食有什么好处。
4 (四)保护动物的生存环境。
、让学生说出各类动物多在什么环境中取食。
1 2、根据动物的食性,推断并制订出保护动物的措施。
、学生互相交流3 (五)让学生选择一种动物,研究它对不同食物的选择情况。
六、板书设计动物的食物文档肉食性动物:老虎、狮子……草食性动物:马、牛、羊……杂食性动物:猪、鸡……葵花向阳一、教学目标、能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出向日葵花盘的朝向与太阳位置的关1 系。
、能通过观或实验,归纳出向光性的现象在植物中可能是普遍2 存在的假设。
、能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
3 4、能使用归纳的方法验证植物其他几种向性运动。
二、重点难点重点: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去探究植物的向性运动。
难点:同重点三、课前准备:图片、多媒体课件等。
课时。
四、教学课时:2及拓展活2第二课时完成活动第一课时完成活动1及拓展活动。
动。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光对我们周围的植物的生长有什么影响?文档(二)指导学生探究向日葵与阳光的关系。
、用课件显示向日葵在阳光下所发生的变化情况。
1 、让学生结合经验讨论分析向日葵与阳光的关系。
2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3 、归纳小结什么是向光性。
4 (三)指导学生探究植物的向光性。
、让学生提出假设。
1 2、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3、学生互相交流实验方案。
4、布置学生回去要做好实验。
(四)指导学生探究植物的“定向运动”。
1、让学生观看课文的插图。
2、让学生说说图中的植物的根的共同特点。
、学生互相交流。
3 (五)指导学生探究光对动物的影响。
、让学生说说哪些动物喜欢光,哪些动物不喜欢光?1 、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是怎样利用动物和光的特性的?2 、让学生利用动物趋光性的特点,设计一个捕捉害虫的装置。
3 六、板书设计葵花向阳植物:有向光性、向水性文档燕子南飞一、教学目标 1、能通过头脑风暴说出人们抵抗严寒的各种办法。
2、能提出与鸟类迁徙相关的问题。
、能对鸟类进行迁徙的原因提出自己的假设。
3 能对搜集到的各种关于动物迁徙的资料进行整理并妥善保存。
4、、能解释动植物变化与环境的变化的关系。
5 二、重点难点知道环境对生指导学生通过对动物各种迁徙方式的研究,重点:物生长及生活习性方面的影响以及生物是如何是与环境相适应的。
难点:同重点三、课前准备:有关动物迁徙的资料片或自制的课件。
课时。
四、教学课时:1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冬天的时候,人们是怎样过冬的?动物是怎样过冬的。
(二)指导学生认识鸟类的迁徙。
1、我们这里一年四季都可以见到燕子吗?、让学生展开讨论。
2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3文档、当地的哪些鸟有迁徙的习性。
4 、学生讨论:为什么许多鸟类都具有迁徙的习性。
5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6 (三)指导学生认识动物的冬眠。
、让学生观看课文的插图。
1 、哪些动物有冬眠的习性?2 、当地有哪些动物用冬眠的办法过冬的?3 (四)指导学生认识动物过冬的其他办法。
、与夏天相比,一些动物的外部形态或生活习惯在冬天会发生1 哪些变化? 2、学生展开讨论。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4、学生将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六、板书设计燕子南飞动物过冬大雁……燕子、迁徙:冬眠:蛇、青蛙……的办法……仙人掌的刺一、教学目标、能从正反两方面分析说明植物某些器官的结构是如何适应其1文档生活环境的。
、能根据观察结果或查阅资料,推测出动物某种形态结构与什2 么样的生活环境或生活方式相适应,并能为自己的推测说明理由。
3、能从其他同学的发言中发现比自己更好的解释。
二、重点难点使学生切实感受到生物的形态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重点:结构是与它们的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难点:同重点。
三、课前准备:图片、多媒体课件等。
1四、教学课时:课时。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你们知道仙人掌为什么长着这么多的刺?(二)指导学生认识仙人掌与莲的外部形态特征。
、仙人掌与莲分别长在什么地方?1、让学生仔细观察仙人掌与莲,比较这两种植物在形态上的区2 别。
3、学生互相交流。
4、让学生把比较的结果记录在课文的表格中。
、让学生试分析仙人掌和莲的形态是如何适应各自的生存环境5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