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史_重点笔记
《中国古典园林史(周维权)》笔记
第一章绪论园林:在一定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的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息、居住的环境。
园林:为了补偿人们与大自然环境相对隔离而人为创设的“第二自然”。
园林史:记录和论述园林的渊源替嬗、发展演变、形式体系、风格类型等一般规律及其特征,为现代园林建设提供历史借鉴的园林理论。
第一节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原始文明阶段人类社会的原始文明大约持续了二百多万年。
原始文明后期,出现了原始的农业公社和人类聚居的部落。
人们把采集到的植物种子选择园圃种植,把猎获的鸟兽圈围起来养殖。
于是在部落附近及房前屋后有了果园、菜圃、兽场等在逐渐满足了人们祭祀温饱需要之后,其中某些动、植物的观赏价值日益突出,园林由此得到孕育,进入萌芽状态。
原始文明后期的园林萌芽状态的特点:1、种植、养殖、观赏不分;2、为全体部落成员共同管理,共同享受;3、主观为了祭祀崇拜和解决温饱问题,而客观有观赏功能,所以不可能产生园林规划。
第二阶段农业文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此阶段内,园林经历了萌芽、成长而臻于兴旺的漫长过程,形成了风格特征彼此各异的世界三大园林体系: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和中国园林体系。
⑴欧洲园林体系基督教的《圣经》里记载的“伊甸园”;《旧约·创世纪》中亚当和夏娃。
⑵伊斯兰园林体系《古兰经》中的“天园”的旖旎风光:长久不浊的“水河”、滋味不变的“乳河”、味道纯美的“酒河”、清澈见底的“蜜河”。
⑶中国园林体系中国古代广为流传的“瑶池”和“悬圃”;文字记载的“囿”、“圃”。
(昆仑山:上居仙人,顶居太帝,半山黄帝行宫-悬圃)第二阶段园林的特点:⑴绝大多数是直接为统治阶级服务,或者归他们所私有;⑵主流是封闭型、内向型的;⑶追求美的观赏和精神的愉悦,没有体现所谓社会、环境效益。
⑷造园工作由工匠、文人和艺术家来完成。
第三阶段工业文明阶段工业文明促进了城市园林化和自然保护区园林的形成。
中国园林史简要笔记
中国古典园林史简要笔记绪论1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园林的萌芽状态(原始社会后期)生产力十分低下,人类依赖自然人们为了渡过各种困难,群居形成原始聚落人对自然经常处于感性适应的状态,呈现为亲和的关系原始社会后期,进入原始农业的公社,聚落附近出现种植场地,房前屋后有了果木蔬圃,客观上接近了园林的雏形1第二阶段——园林经历了由萌芽、成长而臻于旺盛的过程(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背景经济:生产力进一步发展政治:产生了国家组织和阶级分化,出现了大小城市和镇集人对自然界已经有了了解,能够自觉地加以开发人对自然处于理性适应状态,仍保持着亲和的关系2第三阶段——工业革命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工业社会)背景科学技术的飞跃进步和大规模的机器生产方式,使人们从大自然获得更丰富的物质资源无计划、掠夺性的开发造成了对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人与自然早先的亲和关系转变为对立、敌斥的关系3第四阶段——二战后经济高速发展,人类社会进入后工业时代(信息时代)人们追求休闲旅游活动,开始意识到对自然掠夺所导致的恶果人与自然的关系逐渐回归到亲和的关系生态学建立了完整的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的理论,并逐步向社会科学延伸2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自然背景和人为背景自然背景(大地山川的中灵毓秀)1.多山、多河、湖2.植物种类多,“园林之母”3.地形、气候多样人文背景(历史文化的深厚积淀)1.中央集权2.儒释道3.天人合一4.寄情山水5.崇尚隐逸3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按照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不同可分为1.人工山水园2.天然山水园按照园林的隶属关系主要可分为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还包括衙署园林、祠堂园林、书院园林、会馆园林、茶楼酒肆的附属园林等(数量不多,内容类似私家园林),此外还有公共园林4中国古典园林的分期中国古典园林的全部发展历史分为五个时期:生长期、转折期、全盛期、成熟时期、成熟后期5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三、诗画的情趣四、意境的涵蕴园林的生成期——商周秦汉1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1物质因素(1)囿囿起源于狩猎,囿除主要为王室提供祭祀、丧纪所用的牺牲、供应宫廷宴会的野味,但囿也有“游”的功能,具备园林的雏形性质。
中国古典园林史_重点笔记
中国古典园林史_重点笔记中国古典园林史题集一、绪论部分园林概念: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栽培、建筑布置,辅以禽鸟养殖,从而构成一个追求视觉景观之美为主的赏心悦目、畅情舒怀的游憩、居住的环境。
(P3) 造园的四项主要工作(或四个主要手段):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营造;相对应园林的四要素:山、水、植被、建筑。
(P4) 据此可将园林分为两种基本形式:规整式园林和风景式园林。
《古兰经》天园中的四条河:水河、乳河、酒河、蜜河。
形成了伊斯兰园林的基本形式。
(P4)F.L奥姆斯特德开创自然保护和现代城市公共园林的先驱。
其设计的纽约“中央公园”面积348ha.霍华德的《明日之田园城市》提出了“田园城市”的设想。
(P6)现代园林之不同于前一阶段的古典园林表现于四个方面:1、除了私人所有的园林之外,还出现由政府山资经营、属于政府所有的、向公众开放的公共园林2、园林的规划设计已经摆脱私有的局限性,从封闭的内向型转变为开放的外向型3、兴造园林不仅为了获致视觉景观之美和精神的陶冶,同时也着重在发挥其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生态作用——环境效益,以及为市民提供公共游憩和交往活动的场所——社会效益4、由现代型的职业造园师主持园林的规划设计工作。
(P6)中国古典园林分类:按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人工山水园、天然山水园按隶属关系分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P7)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的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
人工山水园是最能代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成就的—个类型。
(P7)这类园林均修建在平坦地段上,尤以城镇居多,在城镇的建筑环境里面创造模拟天然野趣的小环境,犹如点点绿洲,故也称为“城市山林”宋后作为城市私家园林的代称。
(P238)天然山水园一般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
《中国古典园林史》知识点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一、园林发展得四个阶段1、第一阶段原始文明阶段原始文明对园林具有孕育作用。
原始社会时期(实用第一、娱乐第二、雏形)2、农业文明——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发展快、完善之前、向观赏、欣赏变化漫长)规整式园林——法国古典主义园林风景式园林——中国古典主义园林风格特征彼此各异得世界三大园林体系得形成: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与中国园林体系。
3、工业文明阶段工业文明促进了城市园林化与自然保护区园林得形成工业社会时期18世纪后19世纪初,现代园林得起源此时期得代表人物:奥姆斯特德,开创自然保护与现代城市公共园林得先驱者之一。
代表作:世界最早得城市公园之一——纽约“中央公园”。
同时创办景观规划设计专业。
4、信息文明阶段信息文明确立了生态园林目标。
二次大战后至今,后现代园林时期(生态平衡、改善人类环境、广义园林扩大)二、中国古典园林得类型1、按照园林基址得选择与开发方式得不同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得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与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
人工山水园就是中国古典园林得代表。
天然山水园: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得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与水景园等。
2、按照园林得隶属关系按园林隶属关系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1)皇家园林古籍里称苑、苑囿、宫苑、御苑、御园等,属皇帝个人与皇室所私有。
皇家园林按使用情况得不同分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等。
大内御苑:即皇帝得宅园,建制在皇城与宫城之内,紧邻皇居或距皇居很近,便于皇帝日常临幸游憩。
行宫御苑、离宫御苑:建在都城近郊、远郊得风景优美得地方,或者远离都城得风景地带。
不同点:行宫御苑供皇帝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之用;离宫御苑作为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得地方,相当于一处与大内相联系得政治中心。
(2)私家园林私家园林属于民间得贵族、官僚、缙绅所私有,古籍里称之为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业、草堂等。
《中国古典园林史(周维权)》笔记1
第二节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按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中国古典园林分人工山水园和天然山水园。
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的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
人工山水园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
特点:规模相对较小天然山水园: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
一、园林性质园林性质分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1、自然属性:无论古今中外,园林都是表现美、创造美、实现美的景观艺术环境。
2、社会属性:古典园林是皇室贵族和高级僧侣们的奢侈品,是供少数富有阶层游憩、享乐的花园式和别墅庄园。
二、园林的功能园林最初的功能和园林的起源密切相关。
主要功能有:1、狩猎2、游玩3、观赏4、休憩5、祭祀三、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按园林隶属关系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一、皇家园林古籍里称苑、苑囿、宫苑、御苑、御园等,属皇帝个人和皇室所私有。
皇家园林按使用情况的不同分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等。
大内御苑:即皇帝的宅园,建制在皇城和宫城之内,紧邻皇居或距皇居很近,便于皇帝日常临幸游憩。
行宫御苑、离宫御苑:建在都城近郊、远郊的风景优美的地方,或者远离都城的风景地带。
不同点:行宫御苑供皇帝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之用;离宫御苑作为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相当于一处与大内相联系的政治中心。
二、私家园林:属于民间的贵族、官僚、缙绅所私有,称之为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业、草堂等。
三、寺观园林各种宗教建筑的附属园林。
另外还有:陵寝园林是为埋葬先人,纪念先人实现避凶就吉之目的而专门修建的园林。
第三节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分期中国古典园林大约从公元前11世纪的奴隶社会末期到19世纪末叶封建社会解体。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分为五个时期:一、生成期园林产生和成长的幼年期,相当于殷、周、秦、汉时期。
二、转折期相当于魏、晋、南北朝。
三、全盛期相当于隋、唐。
中国古典园林史重点(复习资料)
园林史:阐释园林的渊源演变发展的规律及其特征,论述物化为园林的外在形态、风格体系,蕴含着人类对生存环境、社会哲学思想、观念、审美需求、政治影响、造园思想流派内在的认识。
园林:在一定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德自然环境和游憩境遇。
2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及特点第一阶段狩猎社会园林,自然从属型;人对自然处于感性适应阶段。
人与自然呈现亲和关系。
为园林萌芽状态。
所先出的园林雏形处于生产目的。
第二阶段农业社会园林,顺应型;人对自然变为理性适应阶段。
仍保持亲和关系。
园林经历了由萌芽、成长、趋于兴旺的过程。
园林特点为:绝大多数是直接为统治阶级服务,或者归他人所私有;主流是封闭的内向型的;以追求视觉的景观之美和精神寄托为主要目的,没有自觉地体现社会、环境效益;造园工作由工匠、文人、艺术家来完成。
第三阶段工业社会园林征服;人理解大自然也逐步地在控制大自然,两者的理性适应状态更为深入、广泛。
两者关系转变为对立、敌斥。
园林特点:除了私人园林之外,还出现由政府出资经营、属于政府所有的。
向公众开放的公众园林;园林规划设计已经摆脱私有的局限性,从封闭的内向型转变为开放的外向型;兴造园林不仅为了获得视觉景观之美和精神的陶冶,同时也着重在发挥其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生态作用即环境效益,以及为市民提供公共游憩和交往活动的场地即社会效益;由现代型职业造园师主持园林的规划设计工作。
第四阶段现代社会园林;又回归到亲和关系。
园林:私人所有的园林、城市公共园林。
绿化开放空间及各种户外娱乐交往场地不断扩大,城市的建筑设计由个体而群体,更与园林绿化相结合而转化为环境设计,确立了城市生态系统的概念;园林绿化以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创造合理的城市生态系统为根本目的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园林审美的构思;园林学的领域大为开拓,称为一门涉及面极广的综合学科。
3按照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不同分为人工山水园和天然山水园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地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内。
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第3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第3版)笔记和典型题详解第1章绪论一、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1第一阶段(1)时代特征人类社会的原始时期,主要以狩猎和采集来获取生活资料,使用的劳动工具十分简单。
(2)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几乎完全被动地依赖于大自然,把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都当作神灵的化身加以崇拜。
人对于大自然是经常处于感性适应的状态,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呈现为亲和的关系。
(3)园林的发展进入原始农业的公社,处于生产目的出现的种植场地和果木蔬圃是园林的萌芽状态。
2第二阶段(1)时代特征这个阶段大体上相当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
农业的产生是人类历史上的首次技术革命。
人类社会进入以农耕经济为主的文明社会。
(2)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对自然界已经有所了解,能够自觉地加以开发。
在这个阶段上,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已从感性的适应状态转变为理性的适应状态,但仍然保持着亲和的关系。
①人类的开发活动创造了农业文明所特有的“田园风光”。
②对自然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但限于低下的生产力和技术条件,破坏尚处在比较局部的状态。
(3)园林的发展①发展条件生产力的发展与生产关系的变化促进国家组织的产生和阶级的分化,促进大小城市和镇集的出现。
生产力的发达以及相应的物质、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促成造园活动的广泛开展,而植物栽培、建筑技术的进步则为大规模兴建园林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②园林的特点在一定地段范围内,利用、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栽培、建筑布置,辅以禽鸟养畜,构成一个以追求视觉景观之美为主的赏心悦目、畅情舒怀的游憩、居住的环境。
a.大多数是直接为统治阶级服务,或者归他们所私有。
b.主流是封闭的、内向型的。
c.以追求视觉的景观之美和精神的寄托为主要目的,并没有自觉地体现所谓社会、环境效益。
d.造园工作由工匠、文人和艺术家来完成。
③园林的四要素山、水、植物、建筑是构成园林的四个基本要素。
a.土地包括平地、坡地、山地、谷地等各种地形;水体包括河、湖、泉、瀑等静态的和动态的各种水形;山体和水体构成园林的骨架,也是园林的山水地貌基础。
《中国古典园林史(周维权)》笔记1
第二节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按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中国古典园林分人工山水园和天然山水园。
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的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
人工山水园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
特点:规模相对较小天然山水园: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
一、园林性质园林性质分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1、自然属性:无论古今中外,园林都是表现美、创造美、实现美的景观艺术环境。
2、社会属性:古典园林是皇室贵族和高级僧侣们的奢侈品,是供少数富有阶层游憩、享乐的花园式和别墅庄园。
二、园林的功能园林最初的功能和园林的起源密切相关。
主要功能有:1、狩猎2、游玩3、观赏4、休憩5、祭祀三、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按园林隶属关系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一、皇家园林古籍里称苑、苑囿、宫苑、御苑、御园等,属皇帝个人和皇室所私有。
皇家园林按使用情况的不同分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等。
大内御苑:即皇帝的宅园,建制在皇城和宫城之内,紧邻皇居或距皇居很近,便于皇帝日常临幸游憩。
行宫御苑、离宫御苑:建在都城近郊、远郊的风景优美的地方,或者远离都城的风景地带。
不同点:行宫御苑供皇帝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之用;离宫御苑作为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相当于一处与大内相联系的政治中心。
二、私家园林:属于民间的贵族、官僚、缙绅所私有,称之为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业、草堂等。
三、寺观园林各种宗教建筑的附属园林。
另外还有:陵寝园林是为埋葬先人,纪念先人实现避凶就吉之目的而专门修建的园林。
第三节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分期中国古典园林大约从公元前11世纪的奴隶社会末期到19世纪末叶封建社会解体。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分为五个时期:一、生成期园林产生和成长的幼年期,相当于殷、周、秦、汉时期。
二、转折期相当于魏、晋、南北朝。
三、全盛期相当于隋、唐。
《中国古典园林史》--知识点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一、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1、第一阶段原始文明阶段原始文明对园林具有孕育作用。
原始社会时期(实用第一、娱乐第二、雏形)2、农业文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发展快、完善之前、向观赏、欣赏变化漫长)规整式园林——法国古典主义园林风景式园林——中国古典主义园林风格特征彼此各异的世界三大园林体系的形成: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和中国园林体系。
3、工业文明阶段工业文明促进了城市园林化和自然保护区园林的形成工业社会时期18世纪后19世纪初,现代园林的起源此时期的代表人物:奥姆斯特德,开创自然保护和现代城市公共园林的先驱者之一。
代表作:世界最早的城市公园之一——纽约“中央公园”。
同时创办景观规划设计专业。
4、信息文明阶段信息文明确立了生态园林目标。
二次大战后至今,后现代园林时期(生态平衡、改善人类环境、广义园林扩大)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1、按照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的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
人工山水园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
天然山水园: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
2、按照园林的隶属关系按园林隶属关系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1)皇家园林古籍里称苑、苑囿、宫苑、御苑、御园等,属皇帝个人和皇室所私有。
皇家园林按使用情况的不同分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等。
大内御苑:即皇帝的宅园,建制在皇城和宫城之内,紧邻皇居或距皇居很近,便于皇帝日常临幸游憩。
行宫御苑、离宫御苑:建在都城近郊、远郊的风景优美的地方,或者远离都城的风景地带。
不同点:行宫御苑供皇帝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之用;离宫御苑作为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相当于一处与大内相联系的政治中心。
(2)私家园林私家园林属于民间的贵族、官僚、缙绅所私有,古籍里称之为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业、草堂等。
《中国古典园林史(周维权)》笔记
第一章绪论园林:在一定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的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息、居住的环境。
园林:为了补偿人们与大自然环境相对隔离而人为创设的“第二自然”。
园林史:记录和论述园林的渊源替嬗、发展演变、形式体系、风格类型等一般规律及其特征,为现代园林建设提供历史借鉴的园林理论。
第一节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原始文明阶段原始文明对园林具有孕育作用。
人类社会的原始文明大约持续了二百多万年。
原始文明后期,出现了原始的农业公社和人类聚居的部落。
人们把采集到的植物种子选择园圃种植,把猎获的鸟兽圈围起来养殖。
于是在部落附近及房前屋后有了果园、菜圃、兽场等在逐渐满足了人们祭祀温饱需要之后,其中某些动、植物的观赏价值日益突出,园林由此得到孕育,进入萌芽状态。
原始文明后期的园林萌芽状态的特点:1、种植、养殖、观赏不分;2、为全体部落成员共同管理,共同享受;3、主观为了祭祀崇拜和解决温饱问题,而客观有观赏功能,所以不可能产生园林规划。
第二阶段农业文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此阶段内,园林经历了萌芽、成长而臻于兴旺的漫长过程,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方风格,最后终于三分天下,形成具有一定的国家地域范围、一定的造园思想与规划方式、一定的园林类型和形式,风格特征彼此各异的世界三大园林体系: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和中国园林体系。
⑴欧洲园林体系基督教的《圣经》里记载的“伊甸园”;《旧约·创世纪》中亚当和夏娃。
⑵伊斯兰园林体系《古兰经》中的“天园”的旖旎风光:长久不浊的“水河”、滋味不变的“乳河”、味道纯美的“酒河”、清澈见底的“蜜河”。
⑶中国园林体系中国古代广为流传的“瑶池”和“悬圃”;文字记载的“囿”、“圃”。
第二阶段园林的特点:⑴绝大多数是直接为统治阶级服务,或者归他们所私有;⑵主流是封闭型、内向型的;⑶追求美的观赏和精神的愉悦,没有体现所谓社会、环境效益。
古典园林史重点笔记
古典园林史重点整理笔记1.一池三山:在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东海里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山上长满了长生不老药;住着长寿快乐的神仙..封建帝王都梦想万寿无疆与长久统治;自从汉武帝在长安城修建了象征性的“瑶池三仙山”开始;“一池三山”就成为历代皇家园林的传统格局2.计成:明代的造园家;着有园冶一书;我国造园学的重要着作3.样式雷:样式雷是清代二百多年间主持皇家建筑设计的雷姓世家的誉称..清代宫廷建筑设计和预算分别由样房和算房承担;样房是由雷姓世袭;称为样式雷 ;其祖雷发达是木工;所存建筑设计模型称为烫样;图纸称画样..4.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构园手段是指:叠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营造..5.中国四大名园的古典园林是指:拙政园、留园、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6.被称为“万园之园”的园林是指圆明园7.我国自然式山水风景园林在_魏晋南北朝__开始兴起;到_唐代__有了较大的发展..8.北宋文学家李格非的洛阳名园记是记录北宋园林面貌的重要文献9.考工关于城市营建的规定“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10.无锡寄畅园较多地保存着明末的布局面貌;集中而典型地体现了大造园家的回归现实主义的造园思想11.明中后期;江南出现了一批造园专家;如计成、康熙时的、周秉忠等;他们原是文人;擅长绘画;又参与造园设计与施工12.计成所着园冶一书中有“世之兴造;专主鸠匠;独不闻三分匠、七分主人之谚乎非主人也;能主之人也”的说法;来说明园林意匠的重要性13.三山五园的基本组成“三山五园”三山五园是北京西郊一带皇家行宫苑囿的总称;是从康熙朝至乾隆朝陆续修建起来的..三山是香山、玉泉山、万寿山;五园是:畅春园、圆明园、静明园、静宜园和清漪园颐和园14.囿: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通常在选定地域后划出范围;或筑界垣..囿中草木鸟兽自然滋生繁育;狩猎既是游乐活动;也是一种军事训练方式;囿中有自然景象;天然植被和鸟兽的活动;可以赏心悦目;得到美的享受..15.大内御苑:建在首都的宫城或皇城以内;供皇帝日常游憩临幸的地方..行宫御苑:建在都城远郊、近郊风景优美的地带;供皇帝偶尔游憩或短期居住的地方..离宫御苑:建在远离京城的风景地带;供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16.花石纲:宋徽宗时期运输东南花石船只的编组..17.别业:指在风景区或在郊外建造的以家宅为主体的园林18.阁与楼:园林中供登高远望、游憩赏景的高层建筑;一般认为重层的屋为楼;有墙和窗的重亭为阁..19.隐逸:一种历史文化积淀;一种与仕宦相对应的概念与行为;是中古古代士人保持人格独立的一种处事方式..20. 榭:一般指有平台跳出水面观赏风景的建筑轩:建在高旷地带而环境幽静的小屋;园林中多作游人休息、观景的场所舫:又称旱船、不系舟;是一种建在水边的船型建筑;前半部分多是三面临水;使人有虽在建筑中;却又犹如置身舟楫之感..石像生:陵墓前安设的用玉或石等雕刻而成的人或动物的形象;主要用来显示墓主人的身份地位;也有驱除、镇墓的含义..华表:又称桓表;一种圆柱形的标志性建筑物;常立于宫殿、宗庙、城垣、陵墓前;柱身常刻有花纹;柱顶有方石和立兽..富有深厚的汉族传统文化内涵;散发出汉族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神韵二、简答题1.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思想: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崇尚自然;热爱自然的传统..“天人合一”的思想占有极大的优越..把人和物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视为不可分割的共同体;从而形成一种主观力量;促使人们去探求自然;亲近自然开发自然;另一方面;山河壮丽;景象万千;美好的景色启发人们热爱自然;讴歌自然..独树一帜的自然式山水园林就形成了以神州大地潜在不同的山川为本原;形成以山水为景观的造园风格..这种园林以表现自然竟趣为目的;排斥规则;对称;力避人为造作气氛..与轴线对称;几何图形;分行列队;显示人的力量的欧洲园林大相径庭2.中国清代皇家园林的特征①规模很大;是包含有起居、宴集、骑射、观剧、祀祖、召见大臣、处理政务、举行朝会的多种用途的综合体..清代帝苑的布置一般都有两大部分;一是居住和朝见的宫室;另一部分是供游乐的园林②清代苑囿造景通常集仿各地名园胜迹于园中;根据各园的地形特点;把全园划分为若干景区;每区再布置各种不同趣味的景点..③帝王苑囿的建筑布局与形式除宫室部分较规整严谨外;其它多较活泼;随意布局;建筑式样多变;与地形结合紧密;建筑体量比较小巧素雅;常不用斗拱;但同私家园林相比;又显得堂皇壮丽..苑中的中心建筑;为了与空间相称;体量尺度都很高大..④帝王苑囿主要依靠堆土来形成山丘涧壑的地形起伏;再适当点缀山石;形成真山与假山相结合的方式..⑤花木配置多做群植或成林布置;不似私家以单株欣赏为主论述时应结合实例进行分析3.结合典型实例分析中国清代皇家园林的特征..答题纲要:1. 规模浩大、面积广阔、建设恢宏、金碧辉煌;尽显帝王气派..山、水、建筑、花木和书画是构成园林的基本要素;叠山、理水、建筑营造、植物配置、书画楹联等也就成为造园的主要工作..私家园林讲究小中见大;而皇家园林则注重移天缩地;虽然都是在人工上做文章;但私家园林的“巧”;就远不能与皇家园林的“豪”相比了..古代帝王苑囿规模都很大..秦汉时期的上林苑;方圆达数百里;周长三百余里;“作长池;引渭水;筑土为蓬莱山”;规模之大;为中国历代皇家园林所不及..如:清代的清漪园占地近300公顷..2. 南北交融;中西合璧;建筑风格多姿多彩..江南私家园林始终为皇家园林提供着取之不尽的艺术营养..明代中叶以来;北方园林就开始刻意模拟江南私园的造园手法了;至清代此风更甚;特别是康乾时期达到了顶峰..他一手促成了北方和南方、皇家和私家园林的大融汇..从皇家园林中既可看到南方小巧园林风格;如杭州苏堤六桥、苏州狮子林、镇江宝塔等景色;也可看见少数民族风格的塔、屋宇结构等雄风;如北海的藏式白塔;甚至还有吸收欧洲文艺复兴时的“西洋景”;如圆明园..3. 功能齐全..皇家园林中集处理政务、寿贺、看戏、居住、园游、祈祷以及观赏、狩猎于一体;甚至有的还设“市肆”;以便买卖4.清代皇家园林的造园指导思想;或者说常用手法如何手法:苑囿;又更具自然山水改造而成;因此各国都巧于利用地形;因地制宜;形成各自特色..清代苑囿理景的指导思想是集仿各地名园胜迹于园中..根据各园的地形特点;把全园划分若干景区;每区再不止各种不同趣味的风景点和园中园;如静明园有32景;避暑山庄有康熙时的36景和乾隆时的36景;圆明园有40景;每景都有点景的提名..实际上;这种方法采自西湖10景等江南名胜风景区的理景办法..所以祖国各地;尤其是江南一带的优美风景;是清苑囿造景的创作源泉..5.明清时期江南私家园林的基本设计原则与手法一、园林布局:主题多样、隔而不塞、欲扬先抑、曲折萦回、尺度得当、余意不尽、远借邻借..二、水面处理:水面可形成园中的“空”与“虚”;和其他实景形成对比;水面处理有聚分之别;小园池水以聚为主;以分为辅..小池则宜用浅岸..三、叠山置石:可看、可游、可居..塑造丘壑、体块、缝隙、纹理的处理..用石得当..四、建筑营造:江南园林的建筑特点是:活泼、玲珑、空透、典雅;私家园林建筑以厅堂为主;漏窗式样繁多;千变万化;多由工匠创作;屋顶翼角起翘有两种做法:一为嫩戗发戗;一为水戗发戗..室外铺地利用砖瓦废料铺成各种图案;形式多样;丰富多彩6. 私家园林的基本设计原则与手法①把全园划分为若干景区;每区都有自己的特点;但又互相贯通;联为整体..园中空间与景物布置主次分明;不宜均匀分布..大小空间疏密相间;构成有节奏的变化..②水面的处理方面..池的大小有主次之别;水面处理有聚分不同..池水以聚为主;以分为辅..③假山是园景中的重要因素;叠石造山是为了创造山林景色..体形高大的山林;一方面可以在山上建亭阁;眺望园林;俯望全园;达到扩大空间感的目的;另一方面可以阻隔视线;增加园中宁静的气氛..④建筑处理方面;建筑物在我国古代园林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山池是园景的骨干;欣赏山池风景的位置;则常在建筑物内;同时建筑又是与山;池;花木共同的构成园景..所以它即是观察对象;又是风景观赏点..⑤植物在私家园林中以单株为主观赏;园林以老树为难得;略有几株;能使园林显的苍古深郁7.结合实例分析明清私家园林的特点和造园手法私家园林是为了满足地主官僚、富商的生活享乐而建造的;常常为宅地的扩大与延伸;是可居、可游、可观的城市山林;一般都不大..其造园手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把全园划分若干景区;每区有自己的特点;但又相互贯通;联为整体..②水处理方面:池有大小主次之别;水面处理也有聚分的不同;池岸不宜僵直;也不能太高;吃面桥梁常以梁式桥为主;平面曲折..③假山是园景中的重要因素;通常有土山、土多石少、石多土少、石山四种;明代以后私家园林多用后两种..④建筑处理方面:建筑布局常因地制宜;灵活随机;建筑类型丰富厅堂、轩、馆、楼、台、阁、榭、廊、舫等;建筑造型一般都轻巧淡雅、玲珑活泼;细部装饰精致灵巧;色彩调和;建筑空间常开敞流通..⑤花木在私家园林中以单株欣赏为主;较大的空间也成林栽种8.试述中国古典私家园林的造园特色私家园林一般为"宅加园"型;主要集中在江南一带.面积都不大..在有限的空间里;人工创造有山有水;曲折迂回;景物多变的环境;既要满足各项功能要求;又要富于自然意境..基本原则和手法:1 把全园分为若干景区..①变单一为多样;变单调为丰富..②提供一个持续的欣赏过程..③形成疏密相间的对比效果..其每区都有自己的特点..但又互相贯通;联为整体.2 塑造自然山水的形象..①叠山..②理水;聚分得体..③选用水生植物..3 处理人工建筑与自然风致的矛盾..①采用隔绝式;如留园的五峰仙馆..②尺度处理得宜;一般用小尺度建筑..③虚化界面;例如将墙体表现为"爬墙虎"..4 巧妙处理园林建筑空间..①私家园林的空间追求境界;意境..5 运用扩大空间的手法..①化整为零..②度处理..③凹凸处理..9.中国明清江南私园特征..1虽由人作;宛自天开2 巧于因借;精在体宜;3园以景胜;景因园异;4山贵有脉;水贵有源; 5 动中观静;静中有动; 6 隔而不断;通而不露;7 诗情画意;情景交融10.结合实例分析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在造园手法上的异同..1.平面格局:江南园林多建于市井内;空间狭小;常以内向布局在有限的空间中构置景观;使之随影随势;曲折蜿蜒且不拘一格;与园中的叠山池水;花木桥廊巧妙结合;小中见大;达到“虽有人作;宛若天开”的境界..2.建筑形体:江南园林建筑从外观造型;立面形式到细部装饰处理;远比北方的轻巧;纤细;玲珑剔透;其建筑空间既满足生活居住需求;又作为感情生发和延续场所;布置按“风水风骨;量体裁衣;烘云托日”去提高自然山水的艺术感染..诸如虚心高节的修竹;疏影横斜的梅花;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等植物;均为烘托主题和寄托情感而设..3.尺度空间:江南园林空间开阔通透;内外相互穿插渗透;景中套景;层次变化十分丰富..4.建筑色彩:江南园林淡雅朴素;几乎所有建筑色彩都以白粉墙、青灰瓦、深棕色或深绿的木构装修组成;与北方形成鲜明对比..这与地方气候密切相关;灰瓦白墙配以周围的山水绿化;给人以清新幽雅;凉爽宁静的感觉;在心理上减弱了酷热导致的不适..其一;北方园林以宫廷园林为代表..既然是朝廷修建的园林;那么;在人力、物力、财力、智力诸方面都是倾国而为之..并且;宫廷园林必然讲究帝王气派;雄伟高大、金碧辉煌;主体突出;强调中心..所有的宫廷园林都占地较广;平面布局严谨;壮阔粗旷;厚重沉稳..其二;北方园林受南方影响..清代康熙帝、乾隆帝南巡;喜好南方园林;把南方工匠招到京城造园..北方人也自觉地学习南方园林..京城的园林实际上是全国园林的集锦;集全国名园之大成..如:圆明园仿照了杭州的“断桥残雪”、“柳浪闻鸳”、“平湖秋月”、“雷峰夕照”、“三潭印月”、“曲院风荷”;圆明园还仿照了苏州的“狮子林”..其文源阁仿照了宁波的天一阁;四宜书房仿照了海宁安阑园..熙和园仿照了杭州西湖;二者的堤、桥、岛都有异曲同工之妙..承德避暑山庄的烟雨楼仿照了嘉兴南湖;小金山仿照了镇江的金山;芝经云堤仿照了杭州苏堤..其三;北方园林有四合院基调..四合院是北方普遍的民居形式;贵族的四合院都是带花园的..北京故宫的御花园;实际上是四合院花园的放大..前海西街的恭王府花园是研究北方私家花园的活教材11.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的区别:1前者以祖国各地尤其是江南一带的优美风景为创作源泉..2服务对象不同..前者以提供皇宫贵族休息;娱乐之处;后者是贵族富商以及官僚地主的生活享乐而建的..3前者在大范围内以堆土形成山丘涧壑的地形;再适当点缀山石;山中叠山;假山与真山相结合;后者以山石造山为主..4前者花木配植规模大而多作群植或成林布置;后者以单株为主..12.概述颐和园的总体布局和组景特点颐和园布局根据使用性质和所在区域大致可以分为四部分..一、东宫门和万寿山东部的朝廷宫室部分;二、万寿山前山部分;三、万寿山后山和后湖部分;四、昆明湖、南湖和西湖部分;全园总面积四千余亩;水面占四分之三..①东宫门和万寿山东部的朝廷宫室部分:布置了一片密集的宫殿;主要是召见群臣、处理朝政之所及寝宫..建筑群平面布局严谨;采用对称和封闭的院落组合;属于宫廷格局而无园林气息..②万寿山前山部分:转入前山;顿时豁然开朗..前山中心地段布置排云阁和佛香阁;为全园主体建筑..两侧有若干组院落;临湖傍山一带散置各种游赏用的亭台楼阁;都依山自由布置..③万寿山后山和后湖部分;水面狭长而曲折;林木茂密;环境幽邃;和前山旷朗开阔形成鲜明对比;后湖东去尽端深藏一幽静水院;富于江南园林意趣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一、规划尺度1. 土地环境生态与资源评估和规划;是景观规划设计师的基本工作..2. 大地景观规划:绿线——蓝线——棕线规划;这是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师宏观环境规划的核心工作..其实质是从空间环境保护规划的角度出发;通过绿化绿化;水资源整治保护、大气粉尘治理净化蓝化、土壤保持与改造棕化来保护人类聚集环境..3. 特殊性大尺度工程构筑的景观处理;是现代景观规划设计重要内容..工业时代产生了许多史无前例的大尺度的景观工程构筑;在宏观的区域范围上影响着人类景观..对此;景观规划设计师需要与其他专业人员共同进行规划设计如:高速公路选线、桥梁水坝等大型构筑物、市政管线走廊..4. 风景名胜区与旅游区规划;前者侧重在风景旅游资源保护;后者侧重风景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二、中观景观规划设计1场地规划:是中观景观规划设计的基础性内容;是一种对建筑、结构、设施、地形、给排水、绿化等予以时空布局;并使之与周围交通、景观、环境等系统相互协调联系的过程..2城市设计:中观规划设计的重要内容;按形态划分为面、线、点..面:城市形象策划、城市美化运动、城市景观风貌设计..线:城市滨河带、城市商业步行街、各类交通道路景观..点:①城市道路交叉口节点规划设计②城市广场设计3旅游度假区、主题公园、城市公园规划设计街头小游园、街头绿地、花园、庭院、古典园林、园林景观小品。
《中国古典园林史(周维权)》笔记
第一章绪论园林:在一定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的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息、居住的环境。
园林:为了补偿人们与大自然环境相对隔离而人为创设的“第二自然”。
园林史:记录和论述园林的渊源替嬗、发展演变、形式体系、风格类型等一般规律及其特征,为现代园林建设提供历史借鉴的园林理论。
第一节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原始文明阶段人类社会的原始文明大约持续了二百多万年。
原始文明后期,出现了原始的农业公社和人类聚居的部落。
人们把采集到的植物种子选择园圃种植,把猎获的鸟兽圈围起来养殖。
于是在部落附近及房前屋后有了果园、菜圃、兽场等在逐渐满足了人们祭祀温饱需要之后,其中某些动、植物的观赏价值日益突出,园林由此得到孕育,进入萌芽状态。
原始文明后期的园林萌芽状态的特点:1、种植、养殖、观赏不分;2、为全体部落成员共同管理,共同享受;3、主观为了祭祀崇拜和解决温饱问题,而客观有观赏功能,所以不可能产生园林规划。
第二阶段农业文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此阶段内,园林经历了萌芽、成长而臻于兴旺的漫长过程,形成了风格特征彼此各异的世界三大园林体系: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和中国园林体系。
⑴欧洲园林体系基督教的《圣经》里记载的“伊甸园”;《旧约·创世纪》中亚当和夏娃。
⑵伊斯兰园林体系《古兰经》中的“天园”的旖旎风光:长久不浊的“水河”、滋味不变的“乳河”、味道纯美的“酒河”、清澈见底的“蜜河”。
⑶中国园林体系中国古代广为流传的“瑶池”和“悬圃”;文字记载的“囿”、“圃”。
(昆仑山:上居仙人,顶居太帝,半山黄帝行宫-悬圃)第二阶段园林的特点:⑴绝大多数是直接为统治阶级服务,或者归他们所私有;⑵主流是封闭型、内向型的;⑶追求美的观赏和精神的愉悦,没有体现所谓社会、环境效益。
⑷造园工作由工匠、文人和艺术家来完成。
第三阶段工业文明阶段工业文明促进了城市园林化和自然保护区园林的形成。
中国古典园林史重点共147页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中国古典园林史重点
26、机遇对于有准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中国古典园林史》笔记(特全)
第一章绪论园林:在一定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得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得栽植与建筑得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息、居住得环境、园林:为了补偿人们与大自然环境相对隔离而人为创设得“第二自然”。
园林史:记录与论述园林得渊源替嬗、发展演变、形式体系、风格类型等一般规律及其特征,为现代园林建设提供历史借鉴得园林理论、第一节园林发展得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原始文明阶段原始文明对园林具有孕育作用。
人类社会得原始文明大约持续了二百多万年。
原始文明后期,出现了原始得农业公社与人类聚居得部落。
人们把采集到得植物种子选择园圃种植,把猎获得鸟兽圈围起来养殖。
于就是在部落附近及房前屋后有了果园、菜圃、兽场等在逐渐满足了人们祭祀温饱需要之后,其中某些动、植物得观赏价值日益突出,园林由此得到孕育,进入萌芽状态、原始文明后期得园林萌芽状态得特点:1、种植、养殖、观赏不分;2、为全体部落成员共同管理,共同享受;3、主观为了祭祀崇拜与解决温饱问题,而客观有观赏功能,所以不可能产生园林规划、第二阶段农业文明--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此阶段内,园林经历了萌芽、成长而臻于兴旺得漫长过程,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得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方风格,最后终于三分天下,形成具有一定得国家地域范围、一定得造园思想与规划方式、一定得园林类型与形式,风格特征彼此各异得世界三大园林体系: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与中国园林体系。
⑴欧洲园林体系基督教得《圣经》里记载得“伊甸园";《旧约•创世纪》中亚当与夏娃。
⑵伊斯兰园林体系《古兰经》中得“天园”得旖旎风光:长久不浊得“水河”、滋味不变得“乳河”、味道纯美得“酒河”、清澈见底得“蜜河”、⑶中国园林体系中国古代广为流传得“瑶池"与“悬圃”;文字记载得“囿”、“圃”。
第二阶段园林得特点:⑴绝大多数就是直接为统治阶级服务,或者归她们所私有;⑵主流就是封闭型、内向型得;⑶追求美得观赏与精神得愉悦,没有体现所谓社会、环境效益、⑷造园工作由工匠、文人与艺术家来完成。
[yf]古典园林史重点整理笔记083
古典园林史重点整理笔记1.一池三山:在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东海里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山上长满了长生不老药,住着长寿快乐的神仙。
封建帝王都梦想万寿无疆与长久统治,自从汉武帝在长安城修建了象征性的“瑶池三仙山”开始,“一池三山”就成为历代皇家园林的传统格局2.计成:明代的造园家,著有《园冶》一书,我国造园学的重要著作3.样式雷:样式雷是清代二百多年间主持皇家建筑设计的雷姓世家的誉称。
清代宫廷建筑设计和预算分别由样房和算房承担,样房是由雷姓世袭,称为样式雷,其祖雷发达是木工,所存建筑设计模型称为烫样,图纸称画样。
. 4.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构园手段是指:叠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营造。
5.中国四大名园的古典园林是指:拙政园、留园、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
6.被称为“万园之园”的园林是指圆明园7.我国自然式山水风景园林在_魏晋南北朝__开始兴起,到_唐代__有了较大的发展。
8.北宋文学家李格非的《洛阳名园记》是记录北宋园林面貌的重要文献9.《考工》关于城市营建的要求“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10.无锡寄畅园较多地保存着明末的布局面貌,集中而典型地体现了大造园家的回归现实主义的造园思想.11.明中后期,江南出现了一批造园专家,如计成、康熙时的、周秉忠等,他们原是文人,擅长绘画,又参与造园设计与施工.12.计成所著《园冶》一书中有“世之兴造,专主鸠匠,独不闻三分匠、七分主人之谚乎?非主人也,能主之人也”的说法,来说明园林意匠的重要性.13.三山五园的基本组成“三山五园”三山五园是北京西郊一带皇家行宫苑囿的总称,是从康熙朝至乾隆朝陆续修建起来的。
三山是香山、玉泉山、万寿山。
五园是:畅春园、圆明园、静明园、静宜园和清漪园(颐和园).14.囿: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
通常在选定地域后划出范围,或筑界垣。
囿中草木鸟兽自然滋生繁育,狩猎既是游乐活动,也是一种军事训练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典园林史题集一、绪论部分园林概念: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栽培、建筑布置,辅以禽鸟养殖,从而构成一个追求视觉景观之美为主的赏心悦目、畅情舒怀的游憩、居住的环境。
(P3)造园的四项主要工作(或四个主要手段):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营造;相对应园林的四要素:山、水、植被、建筑。
(P4) 据此可将园林分为两种基本形式:规整式园林和风景式园林。
《古兰经》天园中的四条河:水河、乳河、酒河、蜜河。
形成了伊斯兰园林的基本形式。
(P4)F.L奥姆斯特德开创自然保护和现代城市公共园林的先驱。
其设计的纽约“中央公园”面积348ha.E.霍华德的《明日之田园城市》提出了“田园城市”的设想。
(P6)现代园林之不同于前一阶段的古典园林表现于四个方面:1、除了私人所有的园林之外,还出现由政府山资经营、属于政府所有的、向公众开放的公共园林2、园林的规划设计已经摆脱私有的局限性,从封闭的内向型转变为开放的外向型3、兴造园林不仅为了获致视觉景观之美和精神的陶冶,同时也着重在发挥其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生态作用——环境效益,以及为市民提供公共游憩和交往活动的场所——社会效益4、由现代型的职业造园师主持园林的规划设计工作。
(P6)中国古典园林分类:按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的不同:人工山水园、天然山水园按隶属关系分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P7)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的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
人工山水园是最能代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成就的—个类型。
(P7)这类园林均修建在平坦地段上,尤以城镇居多,在城镇的建筑环境里面创造模拟天然野趣的小环境,犹如点点绿洲,故也称为“城市山林”宋后作为城市私家园林的代称。
(P238)天然山水园一般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
规模较小的利川天然山水的局部或片段作为建园基址,规模人的则把完整的大自然山水植被环境范围起来作为建园的基址,然后再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
(P8)兴造天然山水园的关键在于选择基址,《园冶》论造园相地,以“山林地”为第一。
皇家园林按其不同的使用情况分为: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
(魏晋南北朝开始)大内御苑建置在首都的宫城和皇城之内,紧邻着皇居或距皇居很近,便于皇帝日常临幸游憩。
行宫御苑和离宫御苑建置在部城近郊、远郊的风景幽美的地方,或者远离都城的风景地带。
前者供皇帝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之用,后者则作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相当于一处与大内相联系的政治中心。
(P9)中国古典园林体系的发展表现为极为缓慢的持续不断的演进过程,其原因为:1、经济上以血缘家族的地主小农经济为主体,工商业经济始终处于附庸的地位;2、政治上的君主集权,依靠封建礼制与官僚机构相结合的国家机器,有效地控制着全国的广大地域。
3,儒家倡导的以礼乐为中心的封建秩序、尊王攘夷的大一统思想,始终占着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中国古典园林得以持续演进的契机便是这经济、政治、意识形态三者之间的平衡和再平衡,它的逐渐完善的主要动力亦得之于此三者的自我调整而促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
而此时的西方呈现为各个时代的迥然不同的形式、风格的此起彼落、更迭变化,各个地区的迥然不同的形式、风格的互相影响,复合变异。
(P11)中国古典园林分期:1、生成期(夏、商、秦、汉)2、转折期(魏、晋、南北朝)3、全盛期(隋、唐)4、成熟期(宋、元、清初)5、成熟后期(消中叶到清末)(P12)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3、诗画的情趣。
4、意境的涵蕴。
这四大特点是中国古典园林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的主要标志。
它们的成长乃至最终形成,固然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复杂因素的制约,而从根本上来说,与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的哲理以及重整体观照、重直觉感知、重综合推衍的思维方式的主导也有着直接的关系。
可以说,四大特点本身正是这种哲理和思维方式在园林艺术领域内的具体表现。
园林的全部发展历史反映了这四人特点的形成过程,园林的成熟时期也意味着这四大特点的最终形成。
(P13)筑山即堆筑假山,包括土山、土石山、石山。
(P13)园林内使用天然石块堆筑为石山的这种特殊技艺叫做“叠山”江南地区称之为“掇山”。
(P13)选择整块的天然石材陈设在室外作为观赏对象的,这种做法叫做“置石”(又称峰石)。
(P13)计成在《园冶》中提到:人工理水务必做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P14)文震亨在《长物治》中提到“一勺则江湖万里”意为在有限的空间内尽量写仿天然水景的全貌。
李渔:“一拳代山,一勺代水”。
英国园林与中国园林之比较:二者同为风景式园林,都以人自然作为创作的本源。
但前者是理性的、客观的写实,侧重于再现人自然风景的具体实感,审美感情则蕴含于被再现的物象的总体之中;后者为感性的、主观的写意,侧重于表现主体对物象的审美感受和因之而引起的审美感情。
英国园林之创作,原原本本地把人白然的构景要素经过艺术地组合、相应于拥护地的人小而呈现在人们的眼前。
中国古典园林创作的主旨: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中国园林的创作则是通过对大自然及其构景要素的典型化、抽象化而传达给人们以自然生态的信息,它不受地段的限制,能于小中见大,也可大中见小。
(P14)怎样理解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建筑不论多寡,也不论其性质、功能如何,都力求与山、水、花木这三个造园要素有机地组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之中。
突出彼此谐调、互相补充的积极的一面,限制彼此对立,互相排斥的消极的一面,甚至能够把后者转化为前者,从而在园林总体上使得建筑美与自然美融糅起来,达到一种人工与自然高度谐调的境界——天人谐和的境界。
(P14)意境的涵蕴的三种不同的表述方式;1、籍助于人工的叠山理水把广阔的人自然山水风景缩移摹拟于咫尺之间;2、预先设定一个意境的主题,然后籍助于山、水、花木、建筑所构配成的物境把这个主题表述出来,从而传达给观赏者以意境的信息:3、意境并非预先设定,而是在园林建成之后再根据现成物境的特征做出文字的“点题”一一景题、匾、联、刻石等。
(P19)游憩园:私家园林的一种单独建置,不依附于邸宅,功能同宅园。
别墅园:建在郊外山林风景地带的私家园林,供园主人避暑,休养或短期居住之用。
寺观园林:即佛寺和道观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寺观内部庭院和外围地段的园林化环境。
峰石:指用作置石的单块石材,不仅具有优美奇特的造型,而且能够引起人们对火山高峰的联想。
园林的植物配置,务求其在姿态和线条方面既显示自然天成之美,也要表现山水绘画的意趣,选择树木花卉受文人画所标榜的“古、奇、雅”的格调的影响。
敞景:景物与视线完全不受约束与限制,视线开阔,成一览无余的景象,称为敞景。
框景:使空间景色以简洁的景框作为构图前景,使人的视线高度集中于画面的主景上,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借景:通过视点和视线的巧妙组织,把空间之外的景物纳入观赏视线之中,借以扩展有限场地内的空间感,借景方式又可分为直接借景与间接借景。
直接借景可分为近借,远借、仰借、俯借和因时因地而借等多种方式。
近借是指相临空间景物的借取。
在有景可借的空间界面处作可透视或疏导视线的布置,可使邻近空间的景物通过视线的联系而纳入景观构图的画面之中。
远借指当处于视线开阔处或远处有可资借取的景物时,将人流和视线引向远处的景物,并铲除其干扰视线的因素,或者采用筑台、建楼、利用高处地形布置视点的方式,把远处景色组织在景观构图之中。
仰借是利用高,低处景物的自然高差形成的景观层次和人们抬头仰望的视觉特性,使高处物成为低处空间景色的借景,反之,则为俯借。
因时因地而借是根据时间,空间、地物风情、气象及意境构思的不同,借助中国画的绘画表现技法,表现变幻莫测而富于诗意的景象情趣,是借助自然、地物与天候特质的构景方式。
间接借景是一种借水面、镜面映射与反射物体形象的构景方式。
这种景物借构方式能使景物视感格外深远,可有助于丰富自身表现及四周的景色,构成绚丽动人的景观。
简史萌芽:灵囿(周文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家园林囿:放养动物的场所秦:宫苑园林——阿房宫汉:上林苑——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方300里)三国:雀台(曹操)隋唐:写意山水园及文人园五代十国:南方发展宋:艮岳(宋徽宗) 文人治国、私家园林元:外族统治时期,文化断裂明、清:皇家园林人发展,地区园林形成自己的风格,园林理论著作的出现二、园林的生成期——殷、周、秦、汉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园林形式是“囿”,园林里面的主要建筑物是“台”。
(P24)囿: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园林形式,始于殷末周初,是王室专门集中桊养禽兽的场所,与帝王狩猎活动有直接的关系,也可以说,囿起源于狩猎,也初具游观功能,相当于一座多功能的大型天然动物园,已具备园林的雏形性质了。
《诗经》中“囿,所以域养禽兽也”。
(P26)台:用土堆筑而成的方形高台,囿里面的主要建筑物,台是山的象征。
《吕氏春秋》中“积土四方而高曰台”。
起到观天象、通神明的作用。
(P27)榭:原指台上建置的房屋,后指开敞式的园林建筑,既可在山间,也可临水边。
囿和台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两个源头,前者关涉栽培、桊养,后者关涉通神、望天。
(P28)文献记载最早的两处“贵族园林”:殷纣王“沙丘苑台”;周文王“灵囿,灵台,灵沼”。
中国古典园林的三个源头:台、囿、园圃。
(P28)除社会因素外,影响园林向着风景式方向上发展的三个意识形态方面的因素:1、“天人合一”的思想,由宋儒提出,明代造园家计成提出的“虽由人作,宛白天开”的论点,就是天人谐和思想的承传和发展。
2、君子比德思想,源于先秦儒家,如孔子的“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3、神仙思想,产生于周末,盛行于秦汉,如蓬莱、方丈、瀛洲三仙山(P31)春秋战国贵族园林代表:(楚)章华台(吴)姑苏台(泛舟的开始)在园林里面开凿大型水体工程见于史书记载之首为楚国章华台。
(P39)秦朝开始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皇家园林”:阿房宫。
(P42)兰池宫在生成期园林发展史中占着重要地位:1、引渭水为池,池中堆筑岛山,乃是首次见于记载的园林筑山、理水之并举。
2、堆筑岛山名为蓬莱山以摹拟神仙境界,比起战国时期昭王筑台以求神仙的做法更赋予一层意象的联想,开启了西汉宫苑中的求仙活动之先河。
(P46)汉上林苑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方300里户)。
其中人工湖泊有:1、昆明池,有训练水军,水上游览,渔业生产基地,摹拟天象和蓄水库的作用2、影娥池,3、琳池,4、太液池,位于建章宫中,摹拟东海三仙山。
(P48)汉上林苑的作用及特点:1、上林苑足一个范围极其辽阔的天然山水环境:2、上林苑内的建筑(宫、苑、台、观等)就其已知的数量而言,它们在这个辽阔的天然山水环境内的分布显然是极其疏朗的、便宜的“集锦式”总体布局,与秦代上林苑之建筑比较密集,复道、甬道相连成网络的情况全然不同;3、上林苑是一座多功能的皇家园林,具备生成期古典园林的全部功能——游憩、居住,朝会、娱乐、狩猎、通神、求仙、生产、军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