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_2010年吉林省积雪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的关系_杨倩
中国过去2000年极端气候事件变化的若干特征
第33卷第1期2014年1月地理科学进展Progress in GeographyV ol.33,No.1Jan.2014收稿日期:2013-10;修订日期:2013-12。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05080100);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一三五”战略科技计划项目(2012ZD0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71029)。
作者简介:郑景云(1966-),福建莆田人,研究员,主要从事气候变化研究,E-mail:zhengjy@ 。
通讯作者:葛全胜(1963-),安徽安庆人,研究员,主要从事全球变化研究,E-mail:geqs@ 。
①新华网:“《中国极端气候事件和灾害风险管理及适应国家评估报告》编写启动会召开”。
/politics/2013-08/08/c_125136057.htm003-012页1引言极端气候事件指特定时段内某类气候要素量值或统计量显著偏离其平均态、且达到或超出其观测或统计量值区间上下限附近特定阈值的事件。
尽管这类事件在统计意义上属于较少发生的小概率事件,但由于其突发性强、不易防范,且一旦发生所造成的影响大,因而备受关注,是当前气候变化研究的热点领域。
过去千年极端气候事件变化研究有助于辨识当前极端事件发生特征(特别是强度和频率)的历史地位,且可为极端气候事件的灾害风险管理和气候变化适应提供历史借鉴,因而被IPCC(2012)的极端事件评估特别报告列为重要问题。
中国拥有丰富的历史气候记载,特别是其中的重大气象灾害记载往往与极端或重大气候事件发生密不可分,因而相关记载史不绝书(黄媛等,2013)。
同时各类代用资料重建的温度与降水序列也为辨识历史上的极端气候事件提供了定量证据。
利用这些资料,中国开展了大量的历史极端气候事件辨识案例与变化特征等研究,并取得了显著进展。
根据近20年在这一研究领域的主要文献,对中国过去2000年极端气候事件(包括冷冬、炎夏、东北夏季低温和极端干旱与大涝)变化特征进行梳理和总结,以期为评估中国近几十年极端事件的历史地位提供科学依据,并为正在编制的《中国极端气候事件和灾害风险管理与适应国家评估报告》①提供参考。
近50年来吉林西部半干旱区气候变化特征_神祥金
项目
β P*
全年 0. 0367 0. 000
春季 0. 0447 0. 001
温度 夏季 0. 0200 0. 006
秋季 0. 0325 0. 001
冬季 0. 0624 0. 002
全年 春季 - 0. 6745 0. 3036 0. 535 0. 108
降水 夏季 秋季 - 1. 3793 0. 0153 0. 063 0. 973
第2 期
神祥金等 近 50 年来吉林西部半干旱区气候变化特征
月) 秋季( 9 - 11 月) 、冬季是( 12 月及次年 1 - 2 月) 。
·191·
图 1 吉林省西部气象站点分布 Fig. 1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in western Jilin
1. 2 方法
1. 2. 1 气候变化趋势及突变分析 气候突变的检测方法有多种,Mann - Kendall( M - K) 法是研究突变的一种常用方法。它是一种非参
通过分析干燥度指数,吉林西部半干旱区干燥度指数主要存在 6a 左右、10a 左右和 35a 左右震荡周期,并在
1997 - 2002 年之间发生突变,干燥程度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上升趋势不明显,上升幅度自西向东逐渐减小。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干燥度指数; 震荡周期; 突变; 吉林西部
中图分类号: P467
均气温逐渐上升,并在 1989 年发生突变,从 1994 - 2010 年平均气温上升趋势已十分明显( 超过 0. 05 显著
水平) 。从图 2( b) 可以看出,吉林西部半干旱区年平均降水变化复杂,除了在 1963 - 1970 年为上升趋势
外,在 1961 - 1985 年间,年平均降水均呈现下降趋势,1985 年之后年平均降水量在 1985 - 1999 年为上升
吉林省最高最低气温非对称变化时空演变特征
吉林省最高最低气温非对称变化时空演变特征岳元;申双和;岳立成;王琪;于宛男【摘要】利用吉林省45个气象站1970-2014年逐日的最高、最低气温资料,分析吉林省最高、最低气温不对称变化在年、季尺度上的时空演变特征.采用经验模态分解法(EMD)分解年、季最高、最低气温序列,分析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45年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均呈增加趋势,且最低气温增幅是最高气温的两倍.四季的最高、最低气温变化形式与年变化一致;不同地区之间最高气温的增幅差异不大,最低气温增幅存在一定区别,东部最低气温增幅小于中、西部.相对稳定的增温区出现在西部和中部,不同季节的增温幅度不同,春、夏要强于秋、冬.经验模态分解(EMD)结果显示吉林省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均为增加趋势,而春、冬季中最高气温趋势分量的倾向率与原始序列不同,为负值.夏、秋季中最高气温及四季中最低气温趋势分量序列与原始数据序列的倾向率一致,均为正值但大小存在差异.【期刊名称】《气象科技》【年(卷),期】2018(046)004【总页数】9页(P744-752)【关键词】最高气温;最低气温;不对称增温;经验模态分解法【作者】岳元;申双和;岳立成;王琪;于宛男【作者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农业气象重点实验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南京210044;吉林省气象台,长春13006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农业气象重点实验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南京210044;吉林省气象探测保障中心,长春130062;吉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长春130062;长春市气象探测中心,长春1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67引言全球气候变暖已经被世界广泛认知。
IPCC第5次评估报告指出近百年来全球地表持续升温,1880—2012年全球平均温度已升高0.85 ℃[1]。
中国积雪特性及分布调查
积雪剖面测量线路设计示意图 地球科学进展,2018,33(1),12-15.DOI:10.11867/j.issn.1001-8166.2018.01.0012来自中国积雪特性及分布调查
王建, 车涛, 李震, 李弘毅, 郝晓华, 郑照军, 肖鹏峰, 李晓峰, 黄晓东, 钟歆玥, 戴礼云, 李红星, 柯长青, 李兰海 1.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甘肃 兰州 730000 2. 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北京 100101 3.国家卫星气象中 心,北京 100081 4. 南京大学,江苏 南京 210093 5.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吉林 长春 130102 6.兰州大学,甘肃 兰州 730000 7.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8.江苏省地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 210097 9.
中国近50a积雪变化时空特征
空 变化 特征 。
月_ 1 j , 欧 亚大 陆 春 夏 季 积 雪 覆 盖 明 显 衰 退 J , 北 美
洲冬 季 积雪 减少 较 明显 I 4 。对 中国地 区积 雪 的研
1 资料和方法
1 . 1 资 料来源 以中国2 4 0 0个 站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点 逐 日积 雪 观 测 资 料 为 基
时 积雪 的融 化将 引起 水 文条 件 的改 变 。 近 年来 随 着 人 们 对 积 雪 重 要 性 认 识 的不 断 提 高, 许多 学者 对 积 雪 进行 了大 量 研 究 , 北 半 球 在
1 9 7 2~2 0 0 0年 间 最 大 积 雪 面 积 从 2月 提 前 到 1
测数据修正为实际观测值 , 资料质量 和完整性较之 前 均有 明显 改善 ¨ ) , 分 析 研 究 中 国 区域 积 雪 的 空
雪 存 在减 少趋 势 … 。 。 。
深度观 测 , 每次进 行 3次测 量 , 雪 深取 整 数 ( 小 数 部
对 中国积 雪 的研究 , 大 都针 对 中 国的局 部 区域 , 由于使 用 方法 、 所选 区域 等 的不 同 , 对 中 国积 雪 的空
收稿 日期 : 2 0 1 3— 0 5一 O 1 ; 改回 日期 : 2 0 1 3—0 6—1 6
础, 选 择全 国积雪 观测 序 列 较 长 的 1 4 0 0多个 气 象 台站 1 9 6 0 / 1 9 6 1 ~2 0 1 1 / 2 0 1 2年 的观 测 资料 ( 图1 ) ,
以上 一年 8月 1 E t 至 当 年 7月 3 1日为 一 个 积雪 年
中国近50a积雪变化时空特征
中国近50a积雪变化时空特征
希爽;张志富
【期刊名称】《干旱气象》
【年(卷),期】2013(031)003
【摘要】利用1961 ~2012年中国1 400个站点逐日积雪增量、积雪日数和气温稳定通过0℃日数资料,对我国积雪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积雪主要分布在新疆北部地区、东北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及青藏高原地区,年积雪增量均超过50 cm;在年代际变化中,1991 ~ 2000年我国大部分地区积雪增量偏少;在对我国5个区域的趋势分析中,新疆北部地区、东北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积雪量有显著增加趋势,积雪日数的变化趋势均不显著,气温稳定通过0℃日数均呈显著减少.
【总页数】7页(P451-456,470)
【作者】希爽;张志富
【作者单位】中国气象局中国遥感卫星辐射测量和定标重点开放实验室,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北京100081;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北京10008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26.63+5
【相关文献】
1.近50a来中国大城市体感温度变化 [J], 余永江;郑有飞;谈建国;吴荣军;许遐祯
2.中国近50a地表温度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J], 乔丽;吴林荣;张高健
3.中国西北地区近50a气象因子时空变化特征与成因分析 [J], 罗万琦;崔宁博;张青雯;冯禹;龚道枝;吕名礼
4.近50a中国大陆无雨日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J], 吴徐燕;杨德保;王式功;尚可政
5.中国西北近50a来气温变化特征的进一步研究 [J], 王劲松;费晓玲;魏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960-2015年吉林省积雪初、终日期变化特征及其与气温和降水的关系
1960-2015年吉林省积雪初、终日期变化特征及其与气温和降水的关系傅帅;蒋勇;徐士琦;张小泉【摘要】利用吉林省45个气象站1960-2015年逐日积雪深度、气温和降水观测资料,分析该省积雪初、终日的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吉林省积雪初、终日的空间差异显著,东南山区积雪开始早且结束晚,可积雪期长;西北平原区积雪开始晚且结束早,可积雪期短.(2)吉林省积雪平均始于11月9日,止于次年4月1日,可积雪期达144 d.(3)近56 a积雪初、终日总体变化趋势不明显,但阶段性特征显著.其中,1980年代之前,积雪初日偏早、终日偏晚,1990年代后积雪初日偏晚、终日偏早,可积雪期缩短;积雪初、终日分别在1983年和1991年前后发生显著性突变.(4)积雪初、终日期对气温变化较为敏感.8-11月月平均气温与积雪初日呈显著正相关,而3月、4月平均气温与积雪终日呈显著负相关;积雪初、终日分别受0 ℃开始日期、10 ℃终止日期的影响.积雪初日与10月降水量呈显著负相关,而积雪终日与4月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Based on the observations of snow cover onset date(SCOD)and melting date(SCMD)and daily average air temperature,precipitation from 45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in Jilin Province during 1960-2015,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COD,SCMD and its response to climate change were investigated.Results are as follows:(1)The spatial distributions of SCOD and SCMD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SCOD was earlier and SCMD was later in the southeast mountain area of Jinlin Province,which resulted in longer possible snow cover duration(SCD).On the contrary,SCOD was later and SCMD was earlier in the northwest plains,which caused a relatively shortpossible SCD.(2)The average SCOD and SCMD were November 9 and April 1,respectively,and the mean SCD was 144 days in Jilin Province.(3)In the past 56 years,the change trends of SCOD and SCMD weren''t obvious onthe whole,but the stage characteristic was significant.SCOD was earlier and SCMD was later before the 1980s,but it was the opposite after the1990s,which indicated that the possible SCD shortened.The significant mutations of SCOD and SCMD occurred in 1983 and1991,respectively.(4)SCOD and SCMD were quite sensitive to the temperature change during 1960-2015.SCOD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with monthly average air temperature from August to November,while SCOD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average temperature in March and April.SCOD and SCMD were separately controlled by the starting date of 0 ℃ temperature and the ending date of 10 ℃ temperature.In addition,the correlation between SCOD and precipitation in October was negative and very significant,while that between SCMD and precipitation in April was positive and remarkable.【期刊名称】《干旱气象》【年(卷),期】2017(035)004【总页数】8页(P567-574)【关键词】吉林省;积雪初日;积雪终日;气温;降水【作者】傅帅;蒋勇;徐士琦;张小泉【作者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空间天气研究所,江苏南京 210044;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空间天气研究所,江苏南京 210044;吉林省气候中心,吉林长春 130062;浙江省武义县气象局,浙江武义 3212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26.63+5积雪,亦称雪盖或雪被,是指覆盖在陆地和海冰表面的雪层,地球上1/5以上的地表被雪覆盖。
2010年高考试题——地理(新课标全国卷)解析版
2010年新课标文综卷地理试题特点及对教学的启示吉林省通化市教育学院赵丽欣邮编:1340012010年新课标文综卷地理试题(以下简称试卷)总的来看自然地理(52分)与人文地理(58分)大致相当,在题型上有所变化:增加了选作题、出现了开放性试题;与往年相比,特别是地理试题选择题部分,难度要明显高于2009年的全国2卷与宁夏卷,试题有一定的区分度,总体上,今年的地理高考试题有如下特点:特点一:高考试题不在乎覆盖面,而是要突出考查学生运用多种思维方法探究地理问题的能力启示一:教学中要梳理学科探究思路,培养学生的综合探究能力选择题9-11题中死海再一次出现,以及地理学科非常经典的地球运动部分没有题,这都再一次印证了高考试题不在乎覆盖面,区域地理也绝不是轮流坐庄,传统的考题一般比较直接地考查教材知识点,而今年的地理试题则运用多种设问的形式和角度,紧紧围绕考纲中提出的四项能力“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设问,尤其是对学生从试题提供的图文资料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要求提高了,如选择题的4题,学生要仅靠学习的教材中的知识是无法作答的,必须从试题提供的图文资料中提取出有效信息:“18-65周岁人口为劳动力人口”、“2000年起开始控制人口增长”,才能推论2000年以前出生的人口最多,这些人口要18年后才能全部成为劳动力所以2019年人口负担最轻,同理这些人要65年后全部成为老年人,所以2066年人口负担最重,最后得出正确结论。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既是高考的要求,同时这四项能力体现了地理学科的“过程与方法”目标,四项能力结合起来既是学生答卷过程,实质上也反映了地理学科的探究过程。
如第36题,第⑴问“根据等雪期线的分布,分析沿MN一线的地形分布特点”考察虽然是“地形分布”但绝不是简单的“是什么”的死记硬背的知识,而是需要学生首先从图文资料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MN一线的等雪期线的分布状况来“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东北地区的地形区分布,进而“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分析地形与等雪期线分布之间的关系,最后“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把二者的关系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
吉林省春霜冻时空特点及过程评估
利用 1 9 6 1 — 2 0 1 4年 5 0站 日最低地 温 资料 , 分 析 了吉林省春 霜 冻的 时空特征 , 利 用灰 色关联 度 、 百分位 数 、正 态分布等 方 法建立 了春霜 冻过 程指 数, 春 霜冻过 程 评 估 等级 指 标 、 气候 重 现 期指 标 。 结果表 明 : 春 霜 冻主要 出现在 5月 中、 下 旬。 空间 分布 上主要 在 白 山、吉林 东南部 以及延 边 西部春 霜 冻最 多 , 白城 北部 、 长春 东部 、 四平 东部 、 辽 源大
为 1 9 6 1 — 2 0 1 4年 吉林 省 5 O个 地 面 观测 站逐 日 日 最低 地温 资料 ( 资料 来 自于吉林 省气 候 中心 ) , 计 算筛 选吉林 省 春霜冻 日数 、持续 时 间 以及 发 生范 围等 。
2 _ 3 研 究 方法
重现 期 等方 面进 行评 估 , 还 可 以进行持 续 日数 、 覆
均最低 地 温等三 项作 为春 霜冻过 程 的分项 评估 因 子, 各 评估 因子 具体计 算方 法如下 : 春霜 冻过程 持续 日数
X I = I O  ̄ ( t 2 - t 1 + 1 ) ( 1 )
时 间温度 降低 到 0 ℃或 0 ℃以下 , 使 正在 生长 发 育 的植物 受 到冻伤 , 从而 导致减 产 、 品质下 降 或绝 收 的现象 。我 国植 物霜冻 害 主要发 生在 春 、 秋两季。 春 霜 冻 主 要 发 生 在 喜 温 作 物 的苗 期 和 作 物 开 花
盖范围、 平均 目最低 地 温等 的 评估 , 可操 作 性 强 , 实现 了在 实际业务 中对春 霜 冻过 程 多角度 快速 评 估 的 目的 ,对提 高春 霜 冻过程 的应 急响应 和服 务
《2024年近50年青藏高原积雪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因子的关系》范文
《近50年青藏高原积雪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因子的关系》篇一一、引言青藏高原,作为地球上“第三极”,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对全球气候系统具有重要影响。
积雪作为青藏高原重要的气候要素之一,其时空变化特征对理解区域气候变化、预测自然灾害以及评估水资源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近50年来青藏高原积雪的时空变化特征,并探讨其与大气环流因子的关系。
二、青藏高原积雪的时空变化特征1. 时间变化特征近50年来,青藏高原积雪呈现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
通过对历史积雪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发现,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青藏高原积雪量呈现总体增加的趋势,尤其在冬季更为明显。
然而,在过去的十年中,积雪量有所减少,这可能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关。
2. 空间变化特征在空间分布上,青藏高原积雪的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差异。
高原的西部和北部地区积雪量较大,而南部和东部地区相对较少。
此外,随着海拔的升高,积雪量也会随之增加。
这种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可能与地形、气候等多种因素有关。
三、大气环流因子与青藏高原积雪的关系1. 西风带的影响西风带是影响青藏高原大气环流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西风带加强时,会带来更多的水汽和冷空气,从而增加青藏高原的积雪量。
反之,当西风带减弱时,积雪量也会相应减少。
2. 印度季风的影响印度季风对青藏高原的积雪也有重要影响。
在季风活跃期,大量的水汽被带入高原,增加了积雪的可能性。
同时,季风带来的降水也会对已有的积雪进行补充或消融。
3. 其他大气环流因子除了西风带和印度季风外,其他如极地涡旋、中纬度气旋等大气环流因子也会对青藏高原的积雪产生影响。
这些环流因子的变化会影响高原地区的气温和降水,从而影响积雪的分布和变化。
四、结论通过对近50年青藏高原积雪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因子的关系进行分析,我们发现:1. 青藏高原的积雪量在近50年呈现出总体增加的趋势,但在过去十年有所减少。
这可能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关。
2. 积雪的空间分布呈现出地域性差异,西部和北部地区积雪量较大,南部和东部地区相对较少。
2000_2010年吉林省积雪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的关系_杨倩
基 于 不 同 观 测 资 料,我 国 很 多 学 者 对 中 国 不 同 地区积雪的分布及长期变化趋势与气候的响应关系
等进行了多方面研究。青藏高原东部是高原积雪年 际 变 化 最 显 著 的 地 区,柯 长 青 等[2]综 合 SMMR、 NOAA 和站台实测数据发现,从 20 世纪60 年 代到 80 年代积雪年际波动幅度有明显增加趋势,且 存在 3a左右的准周期。 长 江 黄 河 源 区 积 雪 变 化 存 在 一 高 一 低 两 个 中 心 ,通 过 16 个 气 象 站 台 逐 日 积 雪 资 料 发 现 长 江 源 和 黄 河 源 头 地 区 降 雪 较 早 ,积 雪 季 节 长 , 结束晚,消退过程 缓 慢;而 在 黄 河 源 东 部 地 区,降 雪 较晚,积 雪 发 展 比 较 缓 慢,消 退 过 程 迅 速 。 [3] 利 用 2000~2009年 MODIS监测的8日积雪合成产品和 气象 数 据,卢 新 玉 等 发 [4] 现 在 新 疆 玛 纳 斯 河 流 域 随 着海拔的降低,气 候 对 积 雪 变 化 的 影 响 越 明 显。 积
1961—2015年吉林省霜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1961—2015年吉林省霜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任景全;郭春明;王丽伟;李建平;刘玉汐;李琪【摘要】利用1961—2015年吉林省50个气象站霜的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Mann-Kendall突变检验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吉林省霜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地理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961—2015年吉林省初霜日显著推迟、终霜日显著提前且无霜期显著延长,气候倾向率分别为1.4 d/10 a、-2.2 d/10 a和3.6 d/10 a.初霜日显著推迟的气象站占全省站点总数的58%,终霜日显著提前的气象站占60%,无霜期显著延长的气象站占72%.20世纪60年代吉林省初霜日最早,20世纪70年代终霜日最晚;20世纪70年代无霜期最短,2011—2015年无霜期最长.从空间分布来看,吉林省初霜日自西向东逐渐提前,终霜日自西向东逐渐推迟,无霜期自西向东逐渐缩短.近55 a吉林省终霜日和无霜期分别在2009年、2000年发生突变,初霜日、终霜日和无霜期的主周期均为3 a左右.随着海拔高度和经度升高,初霜日提前,终霜日推迟,无霜期缩短;随着纬度增加,终霜日提前,无霜期延长.吉林省初霜日和无霜期主要受9月气温与0 cm地温影响,终霜日主要受5月气温和0 cm地温影响.【期刊名称】《气象与环境学报》【年(卷),期】2018(034)004【总页数】7页(P119-125)【关键词】初霜日;终霜日;无霜期;气候倾向率;小波分析【作者】任景全;郭春明;王丽伟;李建平;刘玉汐;李琪【作者单位】吉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吉林长春 130062;吉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吉林长春 130062;吉林省气象信息网络中心,吉林长春 130062;吉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吉林长春 130062;吉林省气象台,吉林长春 130062;江苏省农业气象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 21004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26.3+22引言霜是水汽在地面及近地面物体上凝华形成的白色松脆冰晶,或由露冻结形成的冰珠,易在晴朗风小的夜间生成[1]。
亚洲冬季大气动能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与中国冬季降水和温度的关系
亚洲冬季大气动能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与中国冬季降水和温度的关系彭玉麟;简茂球【摘要】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of Asian winter atmospheric kinetic energy, the abnormality of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caused by these variations, and their linkage with precipitation and temperature in China are studied, based on the NCEP/NCAR reanalysis data and precipitation and temperature data in China from 1968 to 2008.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main anomalous center of atmospheric kinetic energy in winter lies in the region of East Asia Westerly Jet. The kinetic energy in aforementioned anomalous centers shows remarkably interannual and interdecadal variations. In winter, the reducing (increasing) of the atmospheric kinetic energy in the region from the central-eastern part of China to the northwestern Pacific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weakening (intensification) of East Asian Westerly Jet, and finally causes more (less) precipitation in eastern China and higher (lower) temperature in northeastern China. The increasing (reducing) of the atmospheric kinetic energy in the southwestern side of Qinghai-Tibet Plateau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intensification (weakening) of South Asian Westerly Jet, and finally causes more (less) precipitation in southeastern China and lower (higher) temperature in Guangxi, Guizhou, and Sichuan Province. In winter, the variation of the Asian atmospheric kinetic energy mainly causes the variation of Asian Westerly Jet, which in turn may cause thernanomalouswinter climate in China.%利用1968~2008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中国测站的降水量和温度资料,分析亚洲冬季大气动能的时空演变特征,探讨与其对应的大气环流异常特征以及大气动能的变异与我国降水量和温度异常的联系.结果表明:亚洲冬季大气动能的主要变异中心在东亚西风急流区,该地区的冬季大气动能存在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冬季,我国中东部至日本以东到西北太平洋上空大气动能的减弱(增强)与对流层中高层东亚西风急流的减弱(增强)密切相关,并可导致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降水量的偏多(偏少)和我国东北地区温度的偏高(偏低).青藏高原西南侧大气动能的增强(减弱)则与该地区对流层中高层南亚西风急流的增强(减弱)有关联,并导致冬季我国东南地区降水量的偏多(偏少)和我国广西、贵州和四川一带温度的偏低(偏高).在冬季,亚洲大气动能的变化可能主要通过影响亚洲西风急流的变化来造成我国冬季气候的变异.【期刊名称】《气候与环境研究》【年(卷),期】2012(017)004【总页数】10页(P457-466)【关键词】大气动能;时空变化;降水;温度【作者】彭玉麟;简茂球【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大气科学系,季风与环境研究中心,广州510275;中山大学大气科学系,季风与环境研究中心,广州51027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34大气能量学是近代气象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大气科学许多研究领域,能量学具有显著的地位和重要作用(Van Mieghem, 1973; 刘式适和刘式达, 1991; Peixoto and Oort, 1995)。
吉林省降雪期的气候特征机理研究
吉林省降雪期的气候特征机理研究苏丽欣;王美玉;李嵩【摘要】利用吉林省46个气象观测站1962-2012年降雪期(11月至翌年3月)逐日降雪量资料,采用EOF(经验正交函数)方法,对吉林省近50a冬季降雪期的气候特征机理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影响吉林省降雪量第一模态海温关键区在前期各季基本是一致的;影响吉林省降雪量第一模态因素有,前秋亲潮区海温偏高,导致阻塞形势的建立,前秋亲潮区海温年代际分量偏高,冬季风偏弱,有利于东南气流将水汽输送至东北地区;前秋PDO(太平洋年代际振荡)指数年代际分量异常,激发出后期冬季的PNA遥相关型,PNA遥相关型通过与蒙古高压的对应关系,从而与吉林省降雪量第二模态产生联系。
【期刊名称】《气象灾害防御》【年(卷),期】2014(000)004【总页数】5页(P6-9,25)【关键词】降雪期;相关;EOF;关键区【作者】苏丽欣;王美玉;李嵩【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44强降雪是我国冬季重要的灾害性天气。
强降雪天气导致交通、通讯、电力设施严重受损,对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产生严重影响,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容忽视。
国内外学者对于强降雪均开展了大量的研究:Frederick等[1-3]讨论了强降雪过程中锋生和对称不稳定与暴雪的相互作用。
我国对于强降雪的研究也一般集中在暴雪的个例分析上。
王迎春等[4]认为地面和边界层中山东地区分裂高压南侧向北回流的偏南气流是造成2002年12月份北京连续6天降雪的主要水汽通道。
秦华锋等[5]利用常规观测资料以及中尺度数值模式MM5V3.7的模拟结果,对2007年3月3-5日东北地区罕见暴雪过程形成的动力机制、触发因素、重要原因等进行了分析。
白人海等[6]在收集大量降水、T213和地面高空气象报告等资料基础上,对2007年2月14日和3月6日东北东部这两场大暴雪过程的环流成因进行了数值模拟。
胡中明[7]认为:2000年1月1-2日的这次暴雪发生在两槽两脊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是高空西风急流和低空西南风急流上下耦合作用的结果。
小雪时节的气候变化与趋势报告
小雪时节的气候变化与趋势报告小雪时节是中国农历中的第17个节气,通常出现在每年的11月22日左右。
在这个时期,地球因为绕太阳运动而经历了特定的气候变化。
本文将就小雪时节的气候变化及其趋势进行报告。
一、气温变化在小雪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开始逐渐下降。
北方地区,如东北和华北地区的气温往往已经达到或接近冰点。
而南方地区,如江南和华南地区的气温也会较之前的秋季有所下降,但仍然相对较高。
二、降水情况小雪时节的降水量逐渐增加,尤其是在南方地区。
这主要是由于季风影响,南方地区的水汽由于北方寒冷的气流的冲击,会形成降水现象。
而北方地区则由于冷空气的影响,降水量相对较低。
三、雪灾频发由于气温的降低和降水量的增加,小雪时节也是雪灾频发的季节。
在北方地区,特别是高海拔地区,小雪时节往往会出现大规模的降雪天气,给交通和农业等带来不便和损失。
因此,在这个时期,各地都需要加强雪灾防范和应对工作。
四、气候变暖对小雪时节的影响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发展,小雪时节的气候变化也受到一定的影响。
首先,小雪时节的气温下降程度可能相对减小,尤其是在南方地区。
其次,降水量可能会相对增加,特别是在北方地区。
这可能会导致雪灾的风险增加,同时也给水资源管理和灾害防范带来一定的挑战。
五、小雪时节的趋势展望根据气候变化的趋势分析,小雪时节的气候特征可能会发生一些变化。
首先,随着气候变暖的持续,小雪时节的气温可能会进一步上升。
其次,南方地区的降水量可能会进一步增加,增强小雪时节的雨雪天气。
而北方地区则需要警惕雪灾风险的增加。
此外,全球气候变暖还可能对小雪时节的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植物生长、动物迁徙等。
六、应对措施为了有效应对小雪时节的气候变化和趋势,政府和各级部门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工作,提前发布气象预报,为公众和农民做好准备。
其次,加强对雪灾风险区域的防范和救援能力建设,包括道路、电力等基础设施的加固,以及组织抗灾演练等。
东北地区积雪变化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东北地区积雪变化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周晓宇;赵春雨;李娜;崔妍;易雪;刘鸣彦【期刊名称】《高原气象》【年(卷),期】2021(40)4【摘要】利用东北地区1961-2017年162个气象站点逐日气象观测数据,分析了积雪的变化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结果表明:(1)平均年积雪日数和累积积雪深度为75.3 d和582.1 cm,呈高纬多低纬少、山地多平原少的分布,大兴安岭北部、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积雪日数达140 d以上,积雪日数多的地方累积积雪深度也较深。
(2)平均积雪初终日和积雪期分别为11月7日、4月1日和145 d,积雪初日自大兴安岭北部向辽宁沿海地区推进;积雪初日早的地区积雪结束的也晚,积雪期更长,黑龙江大部分地区均超过了150 d。
(3)积雪日数和累积积雪深度最大值均出现在1月,以1月下旬最多;积雪初日和终日最多分别出现在11月和3月,以11月上旬和3月下旬最多。
(4)年积雪日数和累积积雪深度分别以1.88 d·(10a)^(-1)和71.94 cm·(10a)^(-1)的速率增加,在21世纪10年代达到年代最高值,秋季、冬季和春季积雪日数和累积积雪深度均呈增加趋势,冬季增加最为显著。
积雪初日显著推迟、积雪终日提前、积雪期缩短,变化速率分别为1.44 d·(10a)^(-1)、-2.27 d·(10a)^(-1)和-3.72 d·(10a)^(-1);162个气象站点中,积雪日数和累积积雪深度均有75%以上的站点呈增加趋势,积雪初日推迟、积雪终日提前和积雪期缩短的站点分别为86.4%、98.1%和96.3%。
(5)冬半年积雪受降水量(有效降雪量)的影响要大于平均气温的影响;积雪初日与11月平均气温和10月降水量相关性较好,积雪终日与2月温度因子相关性较好;随着纬度的升高和海拔的抬升,积雪日数和累积积雪深度增加,积雪初日提前、积雪终日推后、积雪期延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者用于验证积雪指数的精度。
3.2 卫 星 遥 感 数 据 本文使 用 MODIS 雪 覆 盖 每 日 合 成 数 据 产 品
MOD10A1,来 源 于 美 国 国 家 雪 冰 数 据 中 心 (http:// nsidc.org//),空 间 分 辨 率 为 500 m。 研 究 区 在 全 球 正弦曲线投影 SIN(Sinusoidal projection)系统中每 天有两个数据,编号为 h26v04和 h27v04,数据 等 级 质量 为 3 级,数 据 格 式 为 EOS-HDF。 选 取 2000~ 2010年每年10月1日到次 年 4 月 30 日 的 数 据,10 个积 雪 季 节 4 864 个 数 据。 利 用 MRT(Map Re- project Tools)进行 数 据 格 式 转 换、投 影 变 换、重 采 样和图 像 拼 接,把 HDF 格 式 转 换 为 Geotiff格 式, 将 SIN 地 图 投 影 转 换 为 WGS84/UTM 系 统,重 采 样方法为最临近 法。 最 后,利 用 吉 林 省 矢 量 边 界 将 影 像 裁 剪 ,获 取 研 究 区 每 日 积 雪 遥 感 影 像 。
积 雪 日 数 是 在 整 个 积 雪 季 时 间 段 内 像 素i 持 续 有 积 雪 覆 盖 的 时 间 ,定 义 为 :
第3期 杨 倩等:2000~2010年吉林省积雪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的关系 4 15
N
∑ SCD = (Di2 -Di1) i=0
(1)
其中:Di1 和 Di2 分别为每个积雪季的起始 日 期 和 终
收 稿 日 期 :2011-06-27;修 订 日 期 :2011-12-30 基金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 划 项 目 (NCET-07-0353),中 央 高 校 基 本 科 研 业 务 费 专 项 资 金 (200903046),国 家 自 然 科 学 基 金 项 目
(40974047)资 助 。 作者简介:杨 倩(1987-),女,甘肃定西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积雪定量遥感研究。E-mail:yangqian10@ mails.jlu.edu.cn。 通 讯 作 者 :陈 圣 波 (1967- ),男 ,河 南 信 阳 人 ,教 授 、博 导 ,主 要 从 事 定 量 遥 感 研 究 。E-mail:chensb@jlu.edu.cn。
41 4 遥 感 技 术 与 应 用 第 27 卷
雪的变化主要是气温和降水量等多种气候要素共同 作 用 的 结 果 。 一 般 来 说 ,积 雪 与 气 温 呈 负 相 关 ,与 降 水呈正相 关 。 [5-8] 本 文 基 于 MODIS 数 据 产 品 提 取 积 雪 时 空 变 化 信 息 ,建 立 积 雪 覆 盖 指 数 ,计 算 积 雪 初 日 、积 雪 终 日 及 积 雪 日 数 ,进 而 评 价 吉 林 省 积 雪 指 数 变 化 特 征 与 气 温 、降 水 的 相 关 关 系 。
1 引 言
积 雪 是 地 球 表 面 最 为 活 跃 的 自 然 要 素 之 一,积 雪 面 积 、雪 深 、雪 的 反 射 率 等 是 全 球 能 量 平 衡 模 型 中 的重要输入参数 。 [1] 积雪通过高反照率和低热 传 导 率影响局部地区乃 至 全 球 的 季 节 性 气 候 变 化;积 雪 又是干旱半干旱区 水 资 源 的 重 要 来 源,尤 其 在 春 季 雪融阶段。有效的积雪监测有助于研究气候系统变 化对自然生 态 系 统 带 来 的 重 大 影 响,能 为 气 象、气 候 、农 业 以 及 防 灾 减 灾 等 众 多 领 域 提 供 信 息 服 务 。
基 于 不 同 观 测 资 料,我 国 很 多 学 者 对 中 国 不 同 地区积雪的分布及长期变化趋势与气候的响应关系
等进行了多方面研究。青藏高原东部是高原积雪年 际 变 化 最 显 著 的 地 区,柯 长 青 等[2]综 合 SMMR、 NOAA 和站台实测数据发现,从 20 世纪60 年 代到 80 年代积雪年际波动幅度有明显增加趋势,且 存在 3a左右的准周期。 长 江 黄 河 源 区 积 雪 变 化 存 在 一 高 一 低 两 个 中 心 ,通 过 16 个 气 象 站 台 逐 日 积 雪 资 料 发 现 长 江 源 和 黄 河 源 头 地 区 降 雪 较 早 ,积 雪 季 节 长 , 结束晚,消退过程 缓 慢;而 在 黄 河 源 东 部 地 区,降 雪 较晚,积 雪 发 展 比 较 缓 慢,消 退 过 程 迅 速 。 [3] 利 用 2000~2009年 MODIS监测的8日积雪合成产品和 气象 数 据,卢 新 玉 等 发 [4] 现 在 新 疆 玛 纳 斯 河 流 域 随 着海拔的降低,气 候 对 积 雪 变 化 的 影 响 越 明 显。 积
and Its Relationships to Climate Change from 2000to 2010[J].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2012, 27(3):413-419.[杨倩,陈圣波,路鹏,等.2000~2010年吉林省积雪时 空 变 化 特 征 及 其 与 气 候 的 关 系 [J].遥 感 技 术 与 应 用 ,2012,27(3):413-419.]
MODIS 积 雪 产 品 利 用 云 和 雪 的 波 谱 特 征 ,即 在 可见光 波 段 (0.545~0.565μm)有 相 似 的 波 谱 特 性,而在短波 近 红 外 波 段 (1.628~1.652μm)差 异 明显,建立 NDSI指数可区分雪和大部分积云,但 是 难以区 分 薄云 和雪。除 考 虑 森 林 覆 盖区 的 情 况, MOD10A1积雪识 别 算 法 还 引 入 水 陆 阈 值 设 定、云 掩膜和热掩膜区分 薄 云 和 雪,由 此 最 终 确 定 积 雪 面 积 。 [10-11] MOD10A1 数 据 的 精 度 受 云 覆 盖、积 雪 深 度、植被覆盖类型和 土 地 利 用 类 型 等 多 种 因 素 综 合 影响。MODIS产品精度较 高,总 体 精 度 达 到 93%, 在部分庄 稼 地 和 农 田 精 度 达 到 99%。 MOD10A01 产品可较好地消除云对地表积雪分类精度的影响, 晴天时 MOD10A1总精度可达到 98.5%,积雪分类 精度为 98.2% 。 [12-14] 故 在 此 选 择 MOD10A1 产2012 年 6 月
REMOTE S遥EN SI感NG T技EC HN术OL OG与Y AN应D AP用PLICATION
Vol.27 No.3 Jun.2012
引 用 格 式:Yang Qian,Chen Shengbo,Lu Peng,et al.Spatio-temporal Variation of Snow Cover in Jilin Province
2000~2010年吉林省积雪时空变化特征 及其与气候的关系
杨 倩,陈圣波,路 鹏,杨 莹,王明常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6)
摘要:利用 Terra卫星提供的2000年10月1日到2010年 4 月 30日每日雪覆盖产品 MOD10A1, 提取研究区积雪覆盖指数 SCI、积雪日数 SCD、积雪初日 SCOD 及积雪终日 SCMD 遥感信息,结合 同 期 吉 林 省 界 内 23 个 地 面 气 象 观 测 站 的 同 期 气 温 和 降 水 资 料 ,分 析 该 区 积 雪 的 变 化 特 征 与 气 温 和 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 吉林省大部分地区积雪日数为30~90d,东部山区积雪持续时间长、积 雪初日日期早以及积雪终日日期晚,中西部地 区 变 化 情 况 相 反;② 积 雪 覆 盖 指 数 SCI呈 波 浪 式 变 化,与积雪季气温呈负相关;③ 积雪日数与气温呈反相关、与降水量呈正相关,与积雪季气温、夏季 降水量的 相 关 系 数 分 别 为 -0.7407、0.6875;积 雪 初 日 情 况 相 反,与 积 雪 季 气 温、夏 季 平 均 气 温 为 0.743、0.5479;积 雪 终 日 与 气 温 呈 反 相 关、与 降 水 量 呈 正 相 关,与 积 雪 季 气 温、夏 季 降 水 量 为 -0.5214、0.4647。 积 雪 指 数 均 对 气 温 的 变 化 更 敏 感 ,气 温 升 高 导 致 积 雪 初 日 推 迟 、积 雪 终 日 提 前 , 从 而 使 积 雪 日 数 减 小 ;积 雪 季 降 水 量 的 增 加 有 利 于 积 雪 日 数 增 大 ,而 积 雪 终 日 的 推 迟 有 利 于 夏 季 降 水量的增加。 关 键 词 :吉 林 省 ;积 雪 ;气 温 ;降 水 ;MODIS 中 图 分 类 号 :P 426.63;TP 79 文 献 标 志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04-0323(2012)03-0413-07
4 积雪指数提取方法
本文将 研 究 区 内 的 MOD10A1 数 据 中 的 雪 像 元(编码为200)赋值为1,非雪像 元 赋 值 为 0。 在 每 个积雪季逐日分类 图 像 叠 加 的 基 础 上,计 算 出 吉 林 省2000~2010 年 每 年 积 雪 持 续 时 间,即 积 雪 日 数 SCD(Snow Cover Duration/days)。 由 此 ,进 一 步 计 算积雪覆盖指数 SCI(Snow Cover Index)、积 雪 初 日 SCOD(Snow Cover Onset Dates)以 及 积 雪 终 日 SCMD(Snow Cover Melting Dates)[15-17]。 4.1 积雪日数 SCD
止日期,分别对应10月1日和次年的 4 月30 日;N
为整个图像总的像元个数。
4.2 积雪初日 SCOD
为计 算 SCOD,需 要 计 算 10 月 1 日 至 12 月 1
2 研究区概况
吉 林 省 位 于 东 北 地 区 的 中 部 ,地 处 北 温 带 ,属 温 带大陆性季 风 气 候,地 理 位 置 121°~131°E、41°~ 46°N 之 间。 研 究 区 域 东 西 长 650 km,南 北 宽 300km,总面积18.74万 km2,占全国 总 面 积 的 2% (图1)。吉 林 省 地 貌 形 态 差 异 明 显,地 势 由 东 南 向 西北倾斜,呈明显 的 东 南 高、西 北 低 的 特 征,形 成 了 山地、丘 陵、平 原 三 大 地 貌 类 型,由 此 可 分 为 东、中、 西 3 个 区 域 。 其 中 ,东 部 地 区 森 林 覆 盖 率 较 高 ,西 部 地区主要以荒漠和 盐 碱 地 为 主,而 中 部 城 镇 分 布 较 为密集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