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曲线大全
2023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曲线图形汇总全文
![2023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曲线图形汇总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c3f5df72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b2.png)
2023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21条重要曲线考点汇总导读:新增划重点,新增例题,从例题上看,几乎95%以上曲线都考到了,说明了曲线的重要程度。
第二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第一节市场需求一、需求曲线:是反映需求量和价格的对应关系的曲线,向右下方倾斜且斜率为负。
需求数量变动(即点的移动)需求变动(即线的移动)下图示为需求曲线(需求数量变动):P 为商品价格,Q 为需求量,DD 为需求曲线。
下图示为需求数量变动和需求变动的区别:(1)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需求和价格的关系,需求量的变化是沿着既定的需求曲线进行的。
说明:假设其他因素不变如有1万元钱,1元/个(纵-价)(横-量),涨价,降价与需求呈反方向。
(2)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1)假定价格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入或消费者偏好等因素的变化引起需求的相应变化,这种变化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移(2)需求的变化表现为需求曲线位移(增加→右移,减少→左移)】。
(通常情况下,假设价格不变,影响曲线向右上方平移的因素有:消费者收入增加、消费者偏好增强、替代品价格上涨、互补品价格下降等。
)易混合到需求变动里面考。
【重点,掌握,年年考,如下真题:】【2022·多选题】根据需求理论,导致某一时期高档品牌饮品需求曲线向右平移的原因有()。
A.该饮品价格上升B.该饮品广告费用上升C.消费者对该饮品偏好增加D.该饮品生产成本下降E.消费者收入水平上升【参考答案】C,E【参考解析】本题考查需求变动。
由于消费者收入或偏好增强的增加扩大了需求,需求曲线因此向右上方移动。
A 选项:价格变动引起的是点的移动;B 选项:解释①广告的费用增加,对需求的影响不一定是增大的(右移)因为也存在广告作用导致负面影响的情况;解释②广告费用影响的是供给成本,进而影响的是供给曲线的变动。
D 选项:生产成本下降所引起的是供给曲线的移动。
下图示为供给曲线(供给数量变动):P 为商品价格,Q 为供给量,SS 为供给曲线。
再拿10分!中级《经济基础》曲线考点汇总
![再拿10分!中级《经济基础》曲线考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879287ec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1e.png)
再拿10分!中级《经济基础》曲线考点汇总需求曲线⼀、需求曲线(向右下⽅倾斜的曲线,斜率为负)P:价格;Qd:需求量含义:是表⽰需求和价格关系的曲线。
规律:价格与需求之间呈反⽅⾯变化(反映需求和价格的对应关系);需求的的两种变化情况:(1)需求数量变动:(点移动)点A→B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需求和价格的关系,需求量的变化是沿着既定的需求给曲线进⾏的。
(2)需求变动:(线移动)曲线D→D’假定价格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和消费者偏好等因素的变化引起需求的相应变化, 这种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移。
需求增加,需求曲线向右平移;需求减少,需求曲线向左平移。
通常情况下: 以下情况使需求曲线向右平移1、消费者偏好增强;2、收⼊增加;3、替代品价格上涨;4、互补品价格下降导致需求曲线向左移动或者向右移动的因素:l 当消费者的收⼊增加,需求量增⼤,需求曲线向右移动;l 当消费者的收⼊减少,需求量变⼩,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供给曲线⼆、供给曲线(向右上⽅倾斜的曲线)PS:价格; QS:供给量含义:⽤于描述供给量和价格之间的关系;规律:价格与供给之间呈同⽅向变化的关系;(供给与价格之间关系)供给的两种变化情况:(1)供给数量变动:(点移动)点A→B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供给和价格的关系,供给量的变化是沿着既定的供给曲线进⾏的。
(2)供给变动:(线移动)曲线S→S’假定价格不变,由于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如成本变动引起供给的相应变动,这种变动表现为供给曲线的位移。
供给增加,供给曲线向右平移;供给减少,供给曲线向左平移。
产品价格不变,以下因素会使供给曲线向右平移:A、⽣产成本降低;B、⽣产技术提⾼供给曲线向左或者向右移动的原因:⽣产成本上升时,供给量下降,供给曲线向左移动;⽣产成本下降时,供给量上升,供给曲线向右移动;影响需求的因素:1、消费者的偏好;2、消费者的个⼈收⼊;3、产品价格;4、替代品的价格影响供给的因素:1、产品价格;2、⽣产成本;3、⽣产技术;4、相关产品;5、预期⽆差异曲线某消费者的⼀条⽆差异曲线:⽆差异曲线图:(⽤来描述消费者偏好)含义:是⼀条表⽰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曲线,在这条曲线上的所有各点的两种商品组合带给消费者的满⾜程度是完全相同的,消费者对这条曲线上各个点的偏好程度是⽆差异的。
中级经济师考试曲线图形汇总
![中级经济师考试曲线图形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cc87cba4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f8.png)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21条重要曲线考点汇总导读:新增划重点,新增例题,从例题上看,几乎95%以上曲线都考到了,说明了曲线的重要程度。
第二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2022·多选题】根据需求理论,导致某一时期高档品牌饮品需求曲线向右平移的原因有()。
A.该饮品价格上升B.该饮品广告费用上升C.消费者对该饮品偏好增加D.该饮品生产成本下降E.消费者收入水平上升【参考答案】C,E【参考解析】本题考查需求变动。
由于消费者收入或偏好增强的增加扩大了需求,需求曲线因此向右上方移动。
A选项:价格变动引起的是点的移动;B选项:解释①广告的费用增加,对需求的影响不一定是增大的(右移)因为也存在广告作用导致负面影响的情况;解释②广告费用影响的是供给成本,进而影响的是供给曲线的变动。
D选项:生产成本下降所引起的是供给曲线的移动。
第二节市场供给【2020·单选题】假设纵轴是商品价格,横轴是数量,绘制出某种香烟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
当政府实行增税措施,使得香烟的生产成本增加,在坐标图上的曲线变化是( )。
A.香烟的需求曲线将向左移动B.香烟的供给曲线将向右移动C.香烟的供给曲线将向左移动D.香烟的需求曲线将向右移动【参考答案】C市场需求之间的关系,【2021·单选题】对某种商品而言,市场供给力量和需求力量相互抵销时所达到的价格水平称为()。
A.平均价格B.均衡价格C.成交价格D.预期价格【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本题直接考查均衡价格概念。
均衡价格就是市场供给力量和需求力量相互抵消时所达到的价格水平。
1、【2022·单选题】政府设置最高限价,下列正确的是()A.保护消费者利益B.保护生产者利益C.支持某一产业的发展D.会造成供给过剩【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本题考查均衡价格模型的运用。
所谓最高限价,即由政府为某种产品规定一个具体的价格,市场交易只能在这一价格之下进行。
其目标是保护消费者利益或降低某些生产者的生产成本。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曲线汇总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曲线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7d9059c1daef5ef7ba0d3cb0.png)
(冲刺班讲义中的曲线)考点三:需求曲线及供给曲线一、无差异曲线的概念------用来描述消费者偏好无差异曲线是一条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曲线,在这条曲线上的所有各点的两种商品组合带给消费者的满足程度是完全相同的,消费者对这条曲线上各个点的偏好程度是无差异的。
【注1】无差异曲线上某一点的边际替代率就是无差异曲线上该点的切线斜率的绝对值。
【注2】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表明的经济含义是指随一种商品消费量的逐渐增加,消费者为了获得这种商品的额外消费而愿意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会越来越少,即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是递1、P2收入增加使预算线向右平移,收入减少使预算线向左平移。
(2)如果只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而另外一种商品价格不动,且收入不动,会使预算线会发生旋转。
如价格下降向右(外)旋转,价格上升向左(内)旋转。
(3)两种商品的价格同比例同方向变化,会使预算线平移,同比例上升使预算线向左移,同比例下降,预算线向右移。
(价格同比变动,预算线斜率不变)(4)两种商品的价格,以及收入都同比例同方向变化,预算线不动。
(端点不变)二、产量曲线1.一种可变要素变化的产量曲线(三点三线) QTPL 1L 2L 3L QAP LL 1L 2L 3MP (边际产量曲线) 生产函数图形及位置关系4.成本曲线(1)总成本、总固定成本和总可变成本曲线 CMC (边际成本)P QQ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可用工资增加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来解释。
保持适度的宏,要注意涵养税源。
总)(二)、供给函数、供给规律、供给曲线(一)一种可变要素的生产函数----短期生产函数资本量固定不变时,总产量的变化只取决于劳动量L。
随着劳动量的变化,会引起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变动。
1、总产量(TP):生产出来的用实物单位衡量的产出总量。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所有曲线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所有曲线](https://img.taocdn.com/s3/m/e38bfd1fa1c7aa00b42acbc0.png)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所有曲线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第二章: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曲线1、边际产量曲线及边际产量递减规律边际产量递减规律也称为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指在技术水平和其他投入保持不变条件下,连续追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总是存在着一个临界点,在这一点之前,边际产量递增,超过这一点,边际产量将出现递减的趋势,直到出现负值。
(1)劳动投入达到L1之前,劳动的边际产量为正数并且递增,所以总产量以递增的速度增加,总产量曲线向上倾斜,并且斜率递增,凸向L轴。
(2)劳动投入在L1,L3之间时,劳动的边际产量递减,但为正数,所以总产量是以递减的速度增加,总产量曲线向上倾斜,并且斜率递减,即凹向L轴。
(3)当劳动投入量为L3,劳动的边际产量为0,总产量达到最大值。
继续增加劳动投入,劳动的边际产量为负值,总产量开始递减。
3、平均产量曲线图形(1)劳动投入在L1之前,边际产量曲线在平均产量曲线的上方,平均产量是递增的。
(2)在L1后,边际产量开始递减,但边际产量会大于平均产量,平均产量仍是递增的。
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L2,此时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
在L2后,平均产量递减,L2是平均产量的最大值。
(3)只要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平均产量就是递增的。
上述图形中,L1时边际产量最大;L时平均产量最大;2时总产量最大。
L34、总成本、总固定成本和总可变成本曲线(1)总成本曲线是从纵轴一个截点即产量为0时总成本等于固定成本的那一点开始,随产量的增加而逐步上升,开始以递减的速度上升,产量达到一定水平之后以递增的速度上升。
(2)总固定成本是一条平行横轴的直线(3)总可变成本曲线从原点出发,之后随产量增加而上升。
刚开始以递减的速度上升,产量达到一定水平之后以递增的速度上升。
总变动成本曲线和总成本曲线的变动规律是一致的。
5、平均总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可变成本、边际成本曲线(1)、达到M点时平均总成本最低(与边际成本曲线相交);(2)、平均可变成本曲线开始时随产量增加而逐步下降,达到M’点时(与边际成本曲线相交)平均可变成本最低,在M’点后,平均可变成本又随产量增加而上升。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曲线汇总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曲线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d6e34de8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77.png)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曲线汇总.需求曲线描述了需求量和价格之间的关系,它是向下倾斜的曲线。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需求量的变化沿着需求曲线进行,即曲线上点的移动。
需求变动是由消费者收入和偏好等因素引起的,这种变化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移。
供给曲线描述了供给量和价格之间的关系,它是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供给量的变化沿着供给曲线进行。
供给变动是由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如成本变动引起的,这种变动表现为供给曲线的位移。
无差异曲线用来描述消费者偏好,它是一条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曲线。
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消费者偏好的“多比少好”假定的偏好程度越高。
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能相交,从左向右下倾斜,凸向由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的。
预算约束线是描述消费者在有限的收入和商品价格下所能购买的所有商品组合的线。
它由收入和商品价格决定,斜率为商品价格比。
在预算约束线上的各点,消费者的收入被完全用于购买商品,因此预算约束线表示了消费者的预算限制。
劳动供给曲线的向后弯曲可以用工资增加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来解释。
这意味着随着工资的增加,劳动力的供给量会减少。
菲利普斯曲线表示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的替代关系。
长期来看,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
拉弗曲线是对税率与税收收入或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形象描述。
保持适度的宏观税负水平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条件。
需求函数假定价格之外的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函数表明某商品的消费者随着价格的变化愿意购买的数量。
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供给函数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只考虑某种商品供给量和该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
供给曲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供给的两种变化情况是供给数量变动和供给变动。
需求的变化情况有需求数量变动和需求变动。
和L3之间,边际产量曲线在平均产量曲线的下方,平均产量是递减的。
3)当劳动投入量为L3时,边际产量曲线和平均产量曲线相交,平均产量达到最大值。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曲线汇总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曲线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076c8e5e26fff705cc170ad8.png)
精心整理(冲刺班讲义中的曲线)考点三:需求曲线及供给曲线这种商品的额外消费而愿意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会越来越少,即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是递出数量的前提下,两种商品可以相互替代的比率。
2、影响预算线变动的因素是消费者可支配的收入m、两种商品的价格P1、P2(1)在相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收入改变,会使预算线出现平行移动。
收入增加使预算线向右平移,收入减少使预算线向左平移。
(2)如果只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而另外一种商品价格不动,且收入不动,会使预算线会发生旋转。
如价格下降向右(外)旋转,价格上升向左(内)旋转。
(3)两种商品的价格同比例同方向变化,会使预算线平移,同比例上升使预算线向左移,同比例下降,CMC(边际成本)AC(平均总成本)MAVC(平均可变成本)M’宏)。
投入劳动的数量为2单位,总产量为3000,边际产量=(3000-2000)/(2-1)=1000平均产量=3000/2=1500(二)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曲线及其位置关系(三点三线)1、边际产量曲线及边际产量递减规律QMPL1L3L(劳动投入)边际产量图形(1)劳动的边际产量先递增,劳动投入达到一定程度L1,MP最大。
(2)L1后边际产量递减,继续增加劳动投入到L3,MP=0.如果再增加劳动投入,边际产量为负值。
(3)边际产量递减规律也称为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指在技术水平和其他投入保持不变条件下,连续追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总是存在着一个临界点,在这一点之前,边际产量递增,超过这一点,边际23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曲线的所有各点的两种商品组合带给消费者的满足程度是完全相同的,消费者对这条曲线上各个点的偏好程度是无差异的。
消费者得到的满足程度水I2ABCX1【分析】A、B均位于I2,AB偏好相同;BC均位于I1,BC偏好相同,根据偏好的可传递性,B与C的偏好相同,但这是不可能的,因为B比C具有更多的X2,B必定比C更受偏好。
中级经济基础常考曲线汇总
![中级经济基础常考曲线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6b930516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39.png)
需求曲线反映需求和价格相应关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曲线)需求变化情形有两种:1.需求数量变动:假定其它因素不变,只考虑需求和价格关系,需求量变化是沿着既定需求曲线进行(点移动)。
横轴表示需求量,纵轴表示价格,两轴之间的曲线DD就是一条需求曲线。
2.需求变动:由于消费者收入和消费者偏好等因素变化引起需求相应变化,这种变化体现为需求曲线位移(线移动)。
普通状况下,商品价格不变,消费者偏好增强、收入增长、代替品价格上涨、互补品价格下降使需求曲线向右平移。
供给曲线供给两种变化状况如下:1.供给数量变动:假定其它因素不变,只考虑供给和价格关系,供给量变化是沿着既定供给曲线进行。
(点移动)以p代表价格,以Q代表供给量。
分别用纵轴和横轴表示,两轴之间的曲线ss即为供给曲线。
2.供给变动:由于价格以外其她因素如成本变动引起供给相应变动,这种变动体现为供给曲线位移。
(线移动)产品价格不变,生产成本减少、生产技术提高等因素会导致供给曲线向右平移。
无差异曲线特征依据离原点越远无差别曲线,消费者偏好限度越高多比少好偏好基本假定任意两条无差别曲线都不能相交偏好的可传递性,辅之以“多比少好”假定。
无差别曲线从左向右下倾斜,凸向原点由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的。
直接边际替代率是指在效用水平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商品时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从A点到B点,消费者愿意放弃6个单位衣服以获得额外1个单位食品,边际替代率为6;从B点到D点,只愿意用4个单位衣服来换取1个单位食品,边际替代率为4。
如前所述,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这指的是当我们沿曲线下移时,无差异曲线斜率为负,且其绝对值越来越小,也意味着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沿曲线递减。
例如,从A点到B点是6,从D点到E点是2。
它所表明的经济上的含义是,随着一种商品消费量的逐渐增加,消费者为了获得这种商品的额外消费而愿意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会越来越少。
这就是所谓的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中级经济师 经济基础 常考曲线汇总_3
![中级经济师 经济基础 常考曲线汇总_3](https://img.taocdn.com/s3/m/a8e00223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5b.png)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常考曲线汇总_3完全竞争生产者要素供给曲线、要素需求曲线、劳动供给曲线图一:生产者要素供给曲线:水平线(三线重叠)在图一中,W1是要素市场的价格,生产者面临的要素供给曲线为水平线,就是说生产者可以按现行市场价格购买到其想要的生产要素。
由于要素价格为常数,所以有MFC=AFC=W1..即完全竞争生产者的边际要素成本曲线及平均要素成本曲线与要素供给曲线重合。
图二:生产者要素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边际收益产品=边际产品价值=产品价格*边际产量(三线重叠),即:生产者要素需求曲线、边际收益产品线与边际产品价值线三线重叠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
可用工资增长代替效应和收入效应来解释。
工资增长代替效应工资上升,收入增长,消费者用劳动代替闲暇,劳动供给增长 工资增长收入效应 工资上升,收入增长,消费者更加富有而追求闲暇,减少劳动供给。
两者关系1.当工资低而收入少时 ,如工资为图中的W1时,工资上升,代替效应大于收入效应,消费者劳动供给增长,劳动的供给曲线向上倾斜2.当工资提高到一定程度超过W2时,消费者相对比较富有,工资增长代替效应小于收入效应,劳动供给减少综上: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
总供给曲线(1 )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于横轴直线。
从长期看,总供给变动与价格总水平无关,长期总供给只取决于劳动、资本与技术,以及经济体制等因素。
(2 )短期总供给曲线:普通应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1)简单的菲利普斯曲线。
如图所示,图中π表示通货膨胀率, U 为失业率,两者存在负相关关系。
当失业率降低时,通货膨胀率就会趋于上升;反之,当失业率上升时,通货膨胀率就会趋于下降。
政府在进行决策时,可以用高通货膨胀率来换取低失业率,或者用高失业率来换取低通货膨胀率,也就是所谓的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的替代关系。
(2)但是,在菲利普斯曲线被提出之后,不断有人提出不同的观点。
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认为,工人和企业感兴趣的是实际工资而不是名义工资(货币工资),在劳资双方进行工资谈判时,工人会把通货膨胀预期考虑进去。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 曲线汇总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 曲线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e98f5fa9763231126edb11e7.png)
(冲刺班讲义中得曲线)考点三:需求曲线及供给曲线无差异曲线就是一条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得两种商品得所有组合得曲线,在这条曲线上得所有各点得两种商品组合带给消费者得满足程度就是完全相同得,消费者对这条曲线上各个点得偏好程度就是无差异得。
二、无差异曲线得特征【注1】无差异曲线上某一点得边际替代率就就是无差异曲线上该点得切线斜率得绝对值。
【注2】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表明得经济含义就是指随一种商品消费量得逐渐增加,消费者为了获得这种商品得额外消费而愿意放弃得另一种商品得数量会越来越少,即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得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得消费数量得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一单位得这种商1、预算线得斜率就是两种商品价格得负比率或两种商品价格得比率负值,斜率得大小2、影响预算线变动得因素就是消费者可支配得收入m、两种商品得价格P1、P2(1)在相对价格不变得情况下,收入改变,会使预算线出现平行移动.收入增加使预算线向右平移,收入减少使预算线向左平移。
(2)如果只一种商品得价格变动,而另外一种商品价格不动,且收入不动,会使预算线会发生旋转。
如价格下降向右(外)旋转,价格上升向左(内)旋转.(3)两种商品得价格同比例同方向变化,会使预算线平移,同比例上升使预算线向左移,同比例下降,预算线向右移.(价格同比变动,预算线斜率不变)(4)两种商品得价格,以及收入都同比例同方向变化,预算线不动。
(端点不变)二、产量曲线1、一种可变要素变化得产量曲线(三点三线)QTP(总产量曲线)QAP(平均产量曲线)L生产函数图形及位置关系4、成本曲线(1)总成本、总固定成本与总可变成本曲线总成本)C(总可变成本)TFC(总固定成本)Q(产量)(2)、平均总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可变成本、边际成本曲线C MC(边际成本)AC(平均总成本)M AVC(平均可变成本)M’L1 L3 L2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可用工资增加得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来解释。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所有曲线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所有曲线](https://img.taocdn.com/s3/m/2fb60f17cfc789eb172dc8f1.png)
第二章: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曲线1、边际产量曲线及边际产量递减规律边际产量递减规律也称为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指在技术水平和其他投入保持不变条件下,连续追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总是存在着一个临界点,在这一点之前,边际产量递增,超过这一点,边际产量将出现递减的趋势,直到出现负值。
(1)劳动投入达到L1之前,劳动的边际产量为正数并且递增,所以总产量以递增的速度增加,总产量曲线向上倾斜,并且斜率递增,凸向L轴。
(2)劳动投入在L1,L3之间时,劳动的边际产量递减,但为正数,所以总产量是以递减的速度增加,总产量曲线向上倾斜,并且斜率递减,即凹向L轴。
(3)当劳动投入量为L3,劳动的边际产量为0,总产量达到最大值。
继续增加劳动投入,劳动的边际产量为负值,总产量开始递减。
3、平均产量曲线图形(1)劳动投入在L1之前,边际产量曲线在平均产量曲线的上方,平均产量是递增的。
(2)在L1后,边际产量开始递减,但边际产量会大于平均产量,平均产量仍是递增的。
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L2,此时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
在L2后,平均产量递减,L2是平均产量的最大值。
(3)只要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平均产量就是递增的。
上述图形中,L1时边际产量最大;L2时平均产量最大;L3时总产量最大。
4、总成本、总固定成本和总可变成本曲线(1)总成本曲线是从纵轴一个截点即产量为0时总成本等于固定成本的那一点开始,随产量的增加而逐步上升,开始以递减的速度上升,产量达到一定水平之后以递增的速度上升。
(2)总固定成本是一条平行横轴的直线(3)总可变成本曲线从原点出发,之后随产量增加而上升。
刚开始以递减的速度上升,产量达到一定水平之后以递增的速度上升。
总变动成本曲线和总成本曲线的变动规律是一致的。
5、平均总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可变成本、边际成本曲线(1)、达到M点时平均总成本最低(与边际成本曲线相交);(2)、平均可变成本曲线开始时随产量增加而逐步下降,达到M’点时(与边际成本曲线相交)平均可变成本最低,在M’点后,平均可变成本又随产量增加而上升。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所有曲线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所有曲线](https://img.taocdn.com/s3/m/037758da0912a216147929f2.png)
第二章: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曲线一、边际产量曲线及边际产量递减规律边际产量递减规律也称为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指在技术水平和其他投入维持不变条件下,持续追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老是存在着一个临界点,在这一点之前,边际产量递增,超过这一点,边际产量将显现递减的趋势,直到显现负值。
(1)劳动投入达到L1之前,劳动的边际产量为正数而且递增,因此总产量以递增的速度增加,总产量曲线向上倾斜,而且斜率递增,凸向L轴。
(2)劳动投入在L1,L3之间时,劳动的边际产量递减,但为正数,因此总产量是以递减的速度增加,总产量曲线向上倾斜,而且斜率递减,即凹向L轴。
(3)当劳动投入量为L3,劳动的边际产量为0,总产量达到最大值。
继续增加劳动投入,劳动的边际产量为负值,总产量开始递减。
3、平均产量曲线图形(1)劳动投入在L1之前,边际产量曲线在平均产量曲线的上方,平均产量是递增的。
(2)在L1后,边际产量开始递减,但边际产量会大于平均产量,平均产量仍是递增的。
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L2,现在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
在L2后,平均产量递减,L2是平均产量的最大值。
(3)只要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平均产量确实是递增的。
上述图形中,L1时边际产量最大;L2时平均产量最大;L3时总产量最大。
4、总本钱、总固定本钱和总可变本钱曲线(1)总本钱曲线是从纵轴一个截点即产量为0时总本钱等于固定本钱的那一点开始,随产量的增加而慢慢上升,开始以递减的速度上升,产量达到必然水平以后以递增的速度上升。
(2)总固定本钱是一条平行横轴的直线(3)总可变本钱曲线从原点动身,以后随产量增加而上升。
刚开始以递减的速度上升,产量达到必然水平以后以递增的速度上升。
总变更本钱曲线和总本钱曲线的变更规律是一致的。
5、平均总本钱、平均固定本钱、平都可变本钱、边际本钱曲线(1)、达到M点时平均总本钱最低(与边际本钱曲线相交);(2)、平都可变本钱曲线开始时随产量增加而慢慢下降,达到M’点时(与边际本钱曲线相交)平都可变本钱最低,在M’点后,平都可变本钱又随产量增加而上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曲线大全
第一章: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
一、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P:价格;Qd:需求量含义:某商品的消费者随价格的变化愿意购买的数量。
规律:价格与需求之间呈反方面变化(反映需求和价格的对应关系);需求的的两种变化情况:
1、需求数量变动:只考虑需求和价格的关系,
需求量的变化是:沿着既定的需求曲线进行变动(点移动)
2、需求变动:由于消费者收入和消费者偏好等因素的变化引起需求
的相应变化,这种变化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移(线移动)
通常情况下:以下情况使需求曲线向右平移
1、消费者偏好增强;
2、收入增加;
3、替代品价格上涨;
4、互补品价格下降
导致需求曲线向左移动或者向右移动的因素:
当消费者的收入增加,需求量增大,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当消费者的收入减少,需求量变小,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二、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PS:价格;QS:供给量
含义:假定其他因素不变,某种商品供给量和该商品价格之间的关系;规律:价格与供给之间呈同方向变化的关系;(供给与价格之间关系)供给的两种变化情况:
1、供给数量变动:只考虑供给和价格的关系,
供给量的变化是:沿着既定的供给曲线进行的,(点移动)
2、供给变动:由于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引起供给的相应变动,
这样的表现为:供给曲线的位移
产品价格不变,以下因素会使供给曲线向右平移
A、生产成本降低;
B、生产技术提高
供给曲线向左或者向右移动的原因:
生产成本上升时,供给量下降,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生产成本下降时,供给量上升,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影响需求的因素:影响供给的因素:
1、消费者的偏好;1、产品价格;
2、消费者的个人收入;2、生产成本;
3、产品价格;3、生产技术;
4、替代品的价格4、相关产品;
5、预期
第二章:无差异曲线
含义: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曲线,在这条曲线上的所有各点的两种商品组合带给消费者的满足程度是完全相同的,消费者对这条曲线上各个点的偏好程度是无差异的。
(无差异曲线用来描述消费者偏好)
无差异曲线特征:
①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消费者的偏好程度越高。
依据:根据“多比少好”的假定
②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能相交。
依据:根据偏好的可传递性
③无差异曲线从左向右下倾斜,凸向原点。
依据:根据商品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决定的
第三章: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曲线
1、边际产量曲线及边际产量递减规律
边际产量递减规律也称为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指在技术水平和其他投入保持不变条件下,连续追加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总是存在着一个临界点,在这一点之前,边际产量递增,超过这一点,边际产量将出现递减的趋势,直到出现负值。
(1)劳动投入达到L1之前,劳动的边际产量为正数并且递增,所以总产量以递增
的速度增加,总产量曲线向上倾斜,并且斜率递增,凸向L轴。
(2)劳动投入在L1,L3之间时,劳动的边际产量递减,但为正数,所以总产量是
以递减的速度增加,总产量曲线向上倾斜,并且斜率递减,即凹向L轴。
(3)当劳动投入量为L3,劳动的边际产量为0,总产量达到最大值。
继续增加劳动投入,劳动的边际产量为负值,总产量开始递减。
3、平均产量曲线图形
(1)劳动投入在L1之前,边际产量曲线在平均产量曲线的上方,平均产量是递增的。
(2)在L1后,边际产量开始递减,但边际产量会大于平均产量,平均产量仍是递增的。
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L2,此时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
在L2后,平均产量递减,L2是平均产量的最大值。
(3)只要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平均产量就是递增的。
上述图形中,L1时边际产量最大;
L2时平均产量最大;
L3时总产量最大。
4、总成本、总固定成本和总可变成本曲线
(1)总成本曲线是从纵轴一个截点即产量为0时总成本等于固定成本的那一点开始,随产量的增加而逐步上升,开始以递减的速度上升,产量达到一定水平之后以递增的速度上升。
(2)总固定成本是一条平行横轴的直线
(3)总可变成本曲线从原点出发,之后随产量增加而上升。
刚开始以递减的速度上升,产量达到一定水平之后以递增的速度上升。
总变动成本曲线和总成本曲线的变动规律是一致的。
5、平均总成本、平均固定成本、
平均可变成本、边际成本曲线
(1)、达到M点时平均总成本最低(与边际成本曲线相交);
(2)、平均可变成本曲线开始时随产量增加而逐步下降,达到M’点时(与边际成本曲线相交)平均可变成本最低,在M’点后,平均可变成本又随产量增加而上升。
(3)、平均固定成本曲线随产量的增加而递减,逐渐向横轴接(4)、无论是上升还是下降,边际成本曲线的变动都快于平均变动成本曲线。
(5)、平均总成本、平均可变成本、边际成本曲线都是先下降后上升的曲线。
(6)、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总成本曲线交于平均总成本曲线的最低点M。
此时MC=ATC,ATC最低; M点前,MC<ATC,ATC下降;M点后,MC>ATC,ATC上升,
(7)、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交于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最低点M’,此时MC=AVC。
M’之前,AVC下降,MC<AVC,;M’之后,AVC上升,MC>AVC.
(8)、边际成本曲线最早达到最低点,其次是平均可变成本曲线,总成本曲线的最低点出现的最慢,且高于边际成本曲线及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第四章:市场结构理论
1、完全竞争行业的需求曲线
价格就是由整个行业的供给和需求曲线决定的,整个行业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2、完全竞争市场,个别企业的需求曲线
个别企业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水平线完全竞争市场上单个企业的
边际收益线、平均收益线、需求曲线(三线合一)
3、完全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DD曲线:完全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
AR曲线:平均收益曲线
MR曲线:边际收益曲线
完全垄断市场上企业的需求曲线与平均收益线重合(两线重合)边际收益曲线位于平均收益曲线下方
第五章:生产要素市场理论
1、完全竞争生产者的要素供给曲线
W W₁:要素市场的价格MFC=AFC=W₁:完全竞争生产者的边际要素成本曲线=
平均要素成本曲线=要素供给曲线(三线重合)2、完全竞争生产者要素需求曲线
MRP=VMP=P*MP
边际收益产品=边际产品价值=产品价格*边际产量(三线重合)3、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的曲线)
4、边际收益产品线
边际收益产品曲线也是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
【提示】各水平线是不同价格下的边际要素成本线。
第七章: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
1、总供给曲线
(1)长期总供给曲线(垂直于横轴的直线)
长期总供给只取决于劳动、资本与技术,以及经济体制等因素。
(2)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3)长期价格总水平
影响长期价格总水平的是总需求
4、总需求变化导致价格总水平上涨
注:此图LRAS(长期总供给曲线)应改为SRAS(短期供给曲线)
P1:均衡价格总水平
由于总需求的增长使总需求曲线向右平行移动(B点移动到A 点),则会导致价格总水平上涨。
这就是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的基本模型。
第九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
1、菲利普斯曲线(描述通货膨胀与失业或经济增长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最初反映失业率与货币工资率之间变化关系的;
后来表示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的替代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