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公开课
合集下载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公开课PPT课件
(1)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的历史转折(1978.12、北京)
A1、内容: 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伟大决策。(三、一)
①思想路线: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 ②政治路线: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 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③组织路线: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④伟大决策: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做责好任工制作的,文发件展,农对业农生村产做。法肯定;
中共中央 一九八○年九月二十七日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
-
14
4、意义: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有力地 促进了农村改革的突破和农业生产的发展,提高了 农民的生活水平,还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凤阳地多不打粮 磙子一住就逃荒 改
3
一、背景:1976-1978 徘徊时期 1、继续坚持“左倾”错误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 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逾地遵循!
2、“19真78理年标5月准1问0日题,讨《论光”奠明定日思报想》基上础刊载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引发
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
4
2、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
解放了生产力,为农 业生产的发展和工业 化开辟了道路
1953-----
把生产资料由私有 解放了生产力,促进 制 并转 实变行为集公体有经制营, 了农业的发展
1956
1958
提高、扩大公有化程 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
度和规模
积极性
1978----今
以改式自公变,负有经分盈制营户亏管经等为- 理营前方、提,调推展制动动,改了 了 也 革农 农 为 创民 业 城 造的 生 市 了积 产 经 条极 的 济 件1性 发 体6
A1、内容: 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伟大决策。(三、一)
①思想路线: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 ②政治路线: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 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③组织路线: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④伟大决策: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做责好任工制作的,文发件展,农对业农生村产做。法肯定;
中共中央 一九八○年九月二十七日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
-
14
4、意义: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有力地 促进了农村改革的突破和农业生产的发展,提高了 农民的生活水平,还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凤阳地多不打粮 磙子一住就逃荒 改
3
一、背景:1976-1978 徘徊时期 1、继续坚持“左倾”错误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 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逾地遵循!
2、“19真78理年标5月准1问0日题,讨《论光”奠明定日思报想》基上础刊载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引发
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
4
2、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
解放了生产力,为农 业生产的发展和工业 化开辟了道路
1953-----
把生产资料由私有 解放了生产力,促进 制 并转 实变行为集公体有经制营, 了农业的发展
1956
1958
提高、扩大公有化程 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
度和规模
积极性
1978----今
以改式自公变,负有经分盈制营户亏管经等为- 理营前方、提,调推展制动动,改了 了 也 革农 农 为 创民 业 城 造的 生 市 了积 产 经 条极 的 济 件1性 发 体6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3.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课件(共30张PPT)
上下退
推进新课
工作重点的转移
上下退
推进新课
工作重点的转移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
➢ 会议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 ➢ 会议作出了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即社会主义
自 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主 ➢ 全会提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大幅度提高生产力, 学 多方面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 习 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即提出需要进行
习
成就:浦东面貌发生巨人变化,浦东新区已成为上海新兴高
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成为90
年代中同改革开放的重要标志。
上下退
推进新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3)1979年中央决定对广东、福建的对外经济活动给予更多
的自主权;1980年中央决定将深圳等四个沿海城市设立为经济特
自 区;1984年开放沿海l4个城市;1985年开放长江三角洲等为经济
(3)请你概括一下,我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是怎样逐步形成
的?
上下退
推进新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这些城市和地区,水陆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
自 工业基础雄厚,科学技术先进,农业条件好,乡镇企
主 学
业发达,还有广阔的内陆地区作为依托,是我国国民
习 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发展速度最快、最富裕、最发达
的地区。
①政社合一,经营管理高度集中 ②分配中实行平均主义
③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④农民经营没有自主权
A. 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
上下退
当堂检测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相 同点不包括 ( D ) A.改变单一的管理模式 B.有利于解放生产力 C.分配上克服了平均主义 D.从根本上改变了所有制形式
推进新课
工作重点的转移
上下退
推进新课
工作重点的转移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
➢ 会议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 ➢ 会议作出了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即社会主义
自 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主 ➢ 全会提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大幅度提高生产力, 学 多方面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 习 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即提出需要进行
习
成就:浦东面貌发生巨人变化,浦东新区已成为上海新兴高
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成为90
年代中同改革开放的重要标志。
上下退
推进新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3)1979年中央决定对广东、福建的对外经济活动给予更多
的自主权;1980年中央决定将深圳等四个沿海城市设立为经济特
自 区;1984年开放沿海l4个城市;1985年开放长江三角洲等为经济
(3)请你概括一下,我国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是怎样逐步形成
的?
上下退
推进新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这些城市和地区,水陆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
自 工业基础雄厚,科学技术先进,农业条件好,乡镇企
主 学
业发达,还有广阔的内陆地区作为依托,是我国国民
习 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发展速度最快、最富裕、最发达
的地区。
①政社合一,经营管理高度集中 ②分配中实行平均主义
③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④农民经营没有自主权
A. 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
上下退
当堂检测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相 同点不包括 ( D ) A.改变单一的管理模式 B.有利于解放生产力 C.分配上克服了平均主义 D.从根本上改变了所有制形式
3-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课件讲课稿
结果
到1987年……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增加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在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是把高度集中 的管理体制改为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 控的管理体制,以充分调动职工的主动性、 创造性和积极性。
在所有制改革方面,是把单一的公有制 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 制经济共同发展。
思考:当今的对外开放与近代中国的“开放”
有哪些区别呢?
背景不同: 当今的开放是在我国主权独立、国力 增强的情况下主动进行的;近代的开 放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状态的 被动开放。
目的不同: 当今的开放是党和政府为了发展本国 经济;近代的开放是列强为了满足其 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结果不同: 当今的开放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提高了国际地位;近代的开放使中华 民族陷入苦难的深渊。
3-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课件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二课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一、工作重点的转移 二、对内改革 三、对外开放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工作重点的转移
1、召开: 1978年12月,北京
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讲话
1.阅读全会内容,归纳全会的方针政策? 2.哪一政策是全会的核心内容?会议召开的意义? 3.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5.位于广东省境内的经济特区,不包括
A深圳 B珠海 C汕头 D厦门
6.我国的对外开放首先开始于:
A设立经济特区 C开辟经济特区
B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D开放上海浦东
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和农村经济体制 改革的相同点是( ) A、实行按劳分配为主的分配制度
B、实行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成分并存 C、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克服平均主义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PPT课件
.
30
历史的回音
从小岗到深圳,
从生死文书到杀出一条血路,
给我们以什么样的启示?
不怕风险,敢闯敢干
不争论,发展是硬道理
大胆创新,锐意改革
.
31
改革开放的启示
概括这份文书的主要内容。
分田到户
.
10
安徽、四川
全国
包产到户 取消公社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11
活动三: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
变革或调整经历了哪几个步骤?
.
12
土地改革 (1950--1952)
核心内容
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 所有制
农业合作化 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实行集 (1953--1956) 体经营 人民公社化 实行一大二公
开放 结果
使中华民族陷入苦难 的深渊。
.
现在的“开放” 主权独立
基本国策、主动开放
为了发展本国经济
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 力,提高了国际地位
24
小结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
对内改革 责任制
推
十 一 届 三 中 全 会
城市:国有企业改革
动 了
社
经济特区
会 主
义
沿海开放城市
现 代
对外开放
化
沿海经济开放区
建
设
. 内地
中国的改革之路为什么首先从农村开始呢?
.
9
看图说史 18户农民的生死文书
时间:1978年12月
地点:严立华家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
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 干,每户保证完成全年的 上交公粮,不在(再)向 国家伸手要粮。如不成, 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 也干(甘)心,大家社员 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 到十八岁。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公开课
背
景
伟 大 的 历 史 性 转 折
转 折
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北京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成为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指导思想
背
景 容
伟 大 的 历 史 性 转 折
转 折
十一届三中全会 内
(1)思想路线:
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2)政治路线: 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工 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 放 (3)改革开放决策: 提高生产力、改革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思 想方式;肯定权力下放原则、精简各级经济 行政机构。
歌曲《春天的故事》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 一个圈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 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 春辉啊暖透了大江两岸 啊,中国,中国 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 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专题三第二课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课程标准
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战略决策。 2、认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3、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4、知道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这次会议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召开的?为什么说它是 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
凡是毛主席作出 的决策,我们都 坚决维护;凡是 毛主席作出的指 示,我们都始终 不渝地遵循。
——华国锋
其实质是坚持“文革”的“左”倾错误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十一届三 中全会奠定了思想基础
探究四
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我国 的对外开放格局有什么特点、作用?
伟 大 的 历 史 性 转 折
3.2公开课课件 十一届三中全会,
答好主观题的关键,是要把握好以下原则、观点:
1、商业原则:人无我有(创新原则)、人有 我优((标准化原则)、人弃我取(全面原则) 2、政治、经济、文化史联动的原则
3、牢固把握好以下几种史观 其一,近代史观(例如,对洋务运动意义的分析、 对辛亥革命意义的分析) 其二,全球史观(例如,对新航路影响的分析、近 代西方代议制的影响) 其三,人文史观(例如,对妇女婚姻观的比较、16 世纪的宗教改革) 其四,整体史观(例如,从几个角度去分析中华人 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其五,文明史观(例如,人类思想自由之进程)
1980年产粮
1981年产粮 1982年产粮
5.02亿公斤
6.70亿公斤 7.15亿公斤
1987年粮食产量达到4亿吨,比1978年增加了32 %;棉花产量达到419万吨,比1978年增加了93.3%, 农业总产值达到4676亿元,比1978年增加了近三 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 3.意义:是农村经济体制的重大变革,调动了,改变了, 推动城市改革.乡镇企业、非农产业空前发展
改为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
单一的公有制被多种所有制结构代替
平均主义转变为按劳分配方式
四.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四大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后增加了海南为特区
1.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2.开放格局
经 济 特 区 沿 海 开 放 城 市
点
线
沿 海 经 济 开 放 区
内 地
面
我国从1979 年到1990年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 1.1979年7月----对广东,福建两省经济活动实行优惠措施。 2.1980年---我国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四个经济 特区。 3.1984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4.1985年----开放长三角、珠三角、闽东南地区、环渤海 地区为经济开放区。海南为经济特区。 5.1990年----上海浦东新区的开发开放,成为我国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标志。
2019-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3.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优质课件(共35张PPT)-文档资料
实行对外开放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一项基本国策个经济特区27两省实行特殊优惠政策第一步经济特区第二步沿海开放城市第三步沿海经济开放区28第一步经济特区第二步沿海开放城市第三步沿海经济开放区第四步内地2917日至19日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在北京举行决定举全国之力建设新疆设立喀什经济特区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5、影响:
教材
请根据材料思考:当时我国的国营企业存在着哪些问题? 材料一 ……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 取降温的措施,当时的降温措施比较简单,主要是风扇、鼓风 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 报批,当时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 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管理体制
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 分离,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
分配方式
平均主义转变为按劳分配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 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 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当然,像中国这样 大的国家搞建设,不靠自己不行,主要靠自己,这叫做自力更生。 但是,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外开放,吸收外国的 资金和技术帮助我们发展。
材料二 ……部分企业没有严格的经济责任制,经济核算 不健全,职责不清,考核不严,职工多生产和少生产一个样, 干好干坏一个样……
企业没有自主权;吃大锅饭现象严重,职工 缺乏生产积极性。(企业缺乏活力)
发生在福建省的这起“松绑”事件,成为中 国企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之一。从此以后,在高 层决策者的推动下,国有企业开始逐渐挣脱计划 经济的“五花大绑”,迈向自主经营之路。
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
3、意义: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 意义的伟大转折。 (2)开始了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 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伟大转折。 (3)标志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正式 开辟。 (4)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到来。 (5)标志着改革开放正式拉开帷幕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5、影响:
教材
请根据材料思考:当时我国的国营企业存在着哪些问题? 材料一 ……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 取降温的措施,当时的降温措施比较简单,主要是风扇、鼓风 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 报批,当时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 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管理体制
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 分离,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
分配方式
平均主义转变为按劳分配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 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 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当然,像中国这样 大的国家搞建设,不靠自己不行,主要靠自己,这叫做自力更生。 但是,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外开放,吸收外国的 资金和技术帮助我们发展。
材料二 ……部分企业没有严格的经济责任制,经济核算 不健全,职责不清,考核不严,职工多生产和少生产一个样, 干好干坏一个样……
企业没有自主权;吃大锅饭现象严重,职工 缺乏生产积极性。(企业缺乏活力)
发生在福建省的这起“松绑”事件,成为中 国企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之一。从此以后,在高 层决策者的推动下,国有企业开始逐渐挣脱计划 经济的“五花大绑”,迈向自主经营之路。
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
3、意义: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 意义的伟大转折。 (2)开始了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 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伟大转折。 (3)标志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正式 开辟。 (4)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到来。 (5)标志着改革开放正式拉开帷幕
历史伟大的历史转折经济体制改革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课大赛微课获奖课件
图2 凤阳县粮食产量 改变表
凤阳农民通过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取得了生产和分派自主
权,打破结了合“一资大料二及公”所人学民知公社识旧,体以制,凤克阳服改了平变均为主例义分阐派弊
端明。改家革庭调联动了产农承民包生产责积任极制性,重解大放作了农用村。生(产力8分。粮)食产量连
年增长,生活得到改进。
第11页
2.作用 引入竞争机制,增强公司活力和劳动者生产积极
性,提升了经济效益,推动国民经济高速发展。
第17页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 ——伟大历史转折
二、经济体制改革
改革对象: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二)都市经济体制改革:1984年全面展开
思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发生了哪些 重大转变?
三、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第18页
为何选择广东、福建两省都市开放为特区。 1.优越地理位.置:地处东南沿海,交通便利; 2.毗邻港澳,有众多海外华侨,便于吸引外资; 3.原有经济基础较好,资源丰富
珠海
海南岛
厦门
汕头
深圳
第19页
珠海
海南岛
厦门
汕头
深圳
第20页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
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 都市
第12页
农民申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 图1
农民领取生产承包协议书 图2
思考:从图1到图2表达了农村生产关系发生了如何 改变?试分析这种改变影响?
第13页
时间
主要原因
关键内容
结果
把土地等主要生
农业 1953- 合作化 1956
年
小农经济难以满 足国民经济发展 需要
产资料由私有制 进一步提升了 转变为公有制, 生产力 并实行集体经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使企业没有生产经营 国有经济、集体经济、 的自主权,吃“大锅饭”的局面,使企业失去活 私营经济、中外合资 力 经济和外商独资企业 增强企业活力
改为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
单一的公有制被多种所有制结构代替
平均主义转变为按劳分配方式
三、对外开放的试验田 1.对外开放的原因
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第二课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新 中 国 成 立
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 义制度确立 挫折:大跃进和人 民公社化运动 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49 56 58 年 年 年
过渡时期
66 年
76 年
文革十年
两年 徘徊
78 年
新时期
曲折发展十年
中国人民在二十世纪经历的三次历史性的巨变
中共中央 一九八○年九月二十七日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
4、意义: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有力地 促进了农村改革的突破和农业生产的发展,提高了 农民的生活水平,还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凤阳地多不打粮
磙子一住就逃荒 改 革 前
只见凤阳女出嫁
不见新娘进凤阳
凤阳县粮食产 量三年三大步
巨变
第一次
结
果
任
务
推翻了清朝的封 辛亥革命 建统治,建立了 维护共和制度发展 资本主义经济 资产阶级共和国。
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 结束了中国的半 政权,迅速恢复国民 殖民地半封建的 经济,建立社会主义 社会历史 制度。
中华人民 第二次 共和国的 成立
十一届三 我国进入社会主 第三次 中全会的 义现代化建设的 新时期 召开
B
C
课堂检测
3、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A、学习外国的政治制度 D B、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 C、让世界认识中国 D、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最早进行对外开放 的省份是 A、广东、浙江 B、广东、广西 C C、广东、福建 D、海南、福建
农业合 把生产资料由私有 解放了生产力,促进 1953-作化 制转变为公有制, 了农业的发展 并实行集体经营 (改造) ----
1956
人民公 社化 家庭联 产承包 责任制
1958
提高、扩大公有化程 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 度和规模 积极性
以公有制为前提, 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1978-- 改变经营管理方 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 展,也为城市经济体 ---今 式,分户经营、 自负盈亏等 制改革创造了条件
有哪些区别呢? 背景不同: 当今的开放是在我国主权独立、国力 增强的情况下主动进行的; 近代的开放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 会状态的被动开放。
目的不同: 当今的开放是党和政府为了发展本国 经济;近代的开放是列强为了满足其 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结果不同: 当今的开放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提高了国际地位;近代的开放使中华 民族陷入苦难的深渊。
抉择 ——18个红手印 过程一:安徽(小岗村)、四川(广汉)秘 密尝试,包产到户; 的生死文书: ……如村干 部坐牢杀头,其他农户 保证把他们的小孩养到
18岁。
中央最近召开的省、市、自治区党委第一 书记座谈会上,讨论了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 结果:到 1983 任制问题,并写出了讨论纪要。中央同意纪要 年初,全国农村实 的各项意见,现发给你们,望及时组织传达讨 行家庭联产承包责 论,澄清思想,统一认识,结合当地具体情况 过程二:中共中央发出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 任制达93% 贯彻执行,以利于动员广大农村干部和群众, 责任制的文件,对农村做法肯定; 做好工作,发展农业生产。
改 革 后
1976年产粮 0.77亿公斤 1980年产粮 1981年产粮 1982年产粮 5.02亿公斤 6.70亿公斤 7.15亿公斤
C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
步骤 土地 改革 核心内容 结果 废除封建土地所 解放了生产力,为农 1950-- 有制,实行农民 业生产的发展和工业 1952 土地私有 化开辟了道路 时间
归纳中共历史上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会议
发展生产力实现 四个现代化
一、背景:1976-1978
徘徊时期
1、继续坚持“左倾”错误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
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逾地遵循!
2、“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奠定思想基础 1978年5月10日,《光明日报》上刊载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引发 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闽东南地区、环渤海地区
经济特区:海南(1988年)
2、1990年4月,开放浦东
意义:浦东的开发开放,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
的重要标志。
1979年 决定对 粤闽两 省实行 特殊优 惠政策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三角洲
沿海经济开放区
珠海 海南
闽南三角洲
厦门
珠江三角洲
(二)第二阶段:14沿海港口城市(扩大)
1、设立:1984年,开放大连、秦皇岛、天 津、烟台等14个城市 2、意义:有力地增强了中国改革开放和国 民经济的活力
广(州)大(连)上(海)青(岛)天(津), 福(州)音(烟)连(云)南(通)北(海), 湛江到(秦皇岛)浙江(宁波温州)。
(三)第三阶段:经济开放区(进一步扩大) 1、1985年,开辟四个沿海经济开放区和 一个经济特区 经济开放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2、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
伟 大 的 历 史 转 折
思想 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 路线 文革:个人崇拜与教条主义泛滥 政治 路线 组织 路线 伟大 决策
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回归八大)
文革:“阶级斗争为纲” 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文革:两个反革命集团控制国家权力
实行改革开放
2.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1).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始于农村,那么中国 经济体制全面改革的重点怎样从农村转移到 城市呢? 1984年10月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2).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则和中心环节分别 是什么呢?
原则: 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
中心环节: 增强企业活力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原因 中心 环节 管理 体制 所有制 结构 分配 方式
文革:体制僵化、社会封闭
一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1978起)
(1)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的历史转折(1978.12、北京) 1、内容: 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伟大决策。(三、一)
A
①思想路线: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 ②政治路线: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 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③组织路线: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④伟大决策: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B一大转折、三个标志。(一、三)
①这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一次伟大转折 ②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起点 ③揭开了伟大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 ④开创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伟大起点
2、历史意义:
改革含义:
前提
改革的内容
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 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 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1材料一:在中国,在一个很长时期内,农民是人口 、地位:农业为本,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的主体,农业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和农业 2的状况如何,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关系极大。 、现状: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多, 农村生产力水平低,农民的生活贫困。农业 材料二:到 1978 年还有2亿多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 题……。 是改变中国落后面貌的关键。 3材料三:人民公社……高度行政化,经营管理过于 、体制:人民公社的弊端。(高度集中的经 集中,排斥市场机制,农民缺少自主权。 济体制下,广大农民的的生产积极性受到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 抑,农业生产发展缓慢,农民的收入和生活
(一)第一阶段:经济特区(开始)
1、设立: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2、意义:特区成为“窗口”和“试验田”
经济特区 材料: 1979年4月,邓小平同志与当时的广东省委书 记习仲勋同志谈话。他说:“……在你们广东划出一块 地方来,也搞特区。过去陕甘宁边区就是特区。中央没 “特”指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如吸引外资、 有钱,你们自己搞,要杀出一条血路来 .” 减免税收等)和经济管理制度。 ——邓小平的谈话
深圳
汕 头
(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1、原因:
设立经济特区 2、过程: 开放沿海城市 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 开放内地城市
3、格局: 4、特点:
经济特区(点)—沿海开放城市(线)
——内地(多方位) —沿海经济开放区(面) 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
深 圳
珠 海
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词
全国第一
思考:当今的对外开放与近代中国的“开放”
对外开放政策是中国的希望, 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邓小平· 1978年12月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 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 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当然,像中 国这样大的国家搞建设,不靠自己不行,主要靠自己,这叫做 自力更生。但是,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外开放, 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帮助我们发展。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64、78页 请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当代中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 放政策,以及这一政策的主要内容和立足点。 答:原因:历史证明闭关锁国导致落后;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内容:吸收外国资金,引进先进技术。 立足点:自力更生。
根本目的
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变革不变质,改革不改向”
想一想:
中国这么大,各方面的工作千头万绪, 改革究竟从哪里开始呢?有人说从城 市开始,城市是经济的中心;有人说 从农村开始,风险小;还有人说从沿 海开始,把握大。那么你的看法是什 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