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与部分联系教案

合集下载

整体与部分的的教案(精选7篇)

整体与部分的的教案(精选7篇)

整体与部分的的教案(精选7篇)整体与部分的的教案篇1数学新课改的精神之一是学习****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从而改善学生枯燥学习知识的弊端,为此设计了一些思考题,如山坡上有一烟囱,现在给你的工具仅有测倾器与皮尺,你怎样确定烟囱的高度?《测量旗杆的高度》作为一节活动课来呈现意在更好地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通过测量旗杆的高度的活动,初步学会数学建模的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这节课上完之后,我感觉最深之处在于1、立足于问题情境的创设。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充分激发学生求学热情,在兴趣情境中体验、探索新知识,是一节成功课的关键。

当学生的学习投入到教师创设的学习情境中,学生就会形成主动寻求知识的内在动力,就会去自主地寻觅、探究和发现,学会怎么样学习,学生在这种学习情境中主动地学习所学到的知识,比讲授给他们的要丰富得多,而且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创设情境后,利用小组合作探索测量方法,教室里一下子“开了锅”,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表达自己的见解,提出了很多方法,其间不免有不同见解的争论:有的认为,利用阳光下的影子方法好,它使用工具少,操作又方便。

有的认为,利用标杆方法好,这种方法在不出太阳的情况下也能操作。

有的认为利用镜子的反射方法好,它可以把科学和数学知识结合起来。

有的说,把气球升空的方法最简单……同学们兴致越来越高,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2、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解决后,教师应让学生从解决的问题出发,通过对题目的拓展,引导学生用新的思维去再次解决新问题,这样不仅让学生掌握了更多的知识,还能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升华。

当学生在活动完“利用阳光下的影子”测量旗杆的高度时,教师适时提问:“在没有影子(阴天)的情况下,还能测旗杆高吗?为什么?”“还有其他测旗杆高的方法吗?”学生有了疑问才会产生一种探索的兴趣,有了兴趣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而且把自己不同的看法说出来,大家一起交流,再通过小组实验操作,很快就得出结论。

整体与部分的概念与认识教案

整体与部分的概念与认识教案

整体与部分的概念与认识一、教学内容1.整体与部分的定义2.整体与部分的关系3.整体与部分的重要性4.整体与部分的评价二、教学目标1.了解整体与部分的概念及其关系。

2.认识整体与部分的重要性。

3.掌握整体与部分的评价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1.整体与部分的关系2.整体与部分的评价方法四、教学步骤1.导入同学们,你们从小到大,在学习中一定会接触到很多整体和部分的概念。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什么是整体与部分,以及它们间的关系。

2.理论讲解整体指的是一个复杂的事物,它由多个不同的组成部分构成,每个部分都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功能。

部分是指这个整体中的一部分,它并不能完整地代表整体,但它对于整体的构成和功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整体与部分不是相互独立的概念,它们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整体是由各种不同的部分组成的,部分也需要组合在一起才能形成整体。

同时,整体和部分之间还存在着相互影响的关系。

整体对于部分的发展有着指导和约束作用,而部分则为整体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整体和部分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重要。

我们可以用整体和部分的概念来理解一些事物的内部结构,更好地了解它们的本质,以便正确地对待它们。

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也是评价一个事物优劣的重要标准。

在评价一个整体的质量时,我们需要考虑它所包含的部分,以及这些部分之间的关系。

如果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协调一致,这个整体就是高质量的。

3.案例分析举一个例子来看一下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假设我们要评价一本书的质量,我们会从内容、文字、排版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估。

每个方面都是一个部分,它们合起来构成了这本书的整体。

如果一本书的内容写得很好,但排版很差,这本书的整体质量就会大打折扣。

如果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协调一致,这本书的整体质量就会更高,更容易得到好评。

4.评价方法介绍在评价一个整体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整体的结构:整体是否结构合理、构成完整?各部分之间的权衡:整体的各部分是否具有相应的分量,是否相互关联且协调一致?整体的功能:整体是否起到设计师设定的功能?五、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整体与部分的概念和关系。

3-1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与部分的相互联系) 教案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3-1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与部分的相互联系) 教案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3.1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与部分的相互联系)教案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教学目标】(1)识记并理解整体和部分之间的联系。

(2)用具体事例分析我们做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剖析生活实例,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树立全局意识和顾全大局观念,培养合作精神,增强集体主义思想,树立为集体做贡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的表现及其指导意义。

【教学设计】学案导读互动探究播放课件:师:展示图片质疑反思,合作善学探究活动1:(引导学生讨论,发言,老师给予必要的点拨。

)师: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不是一层不变的呢?我们单独将龙兴寺舍利宝塔中的主塔拿出来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可以吗?(如何做?)引导同学们的合作讨论,分析得出以下知识:(一)部分相对于比它更小的场合,它就成了整体。

(二)整体相对于比它更大的场合,它就成了部分。

(三)整体和部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探究活动2:化零为整画龙兴宝塔主塔:6个小组各派1名代表在黑板上画出塔的6个部分。

想一想:为什么塔是不协调的呢?学生自主阅读课本,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

通过情境导学,突出主题为接下来的教学营造氛围。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课文,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初步感性认识。

同时结合情境材料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归纳整理,并用事例加以证明。

教案: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教案: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教案: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一、教学目标1. 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2. 掌握整体与部分的概念、属性;3. 培养学生整体与部分的思考能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整体与部分的概念;2. 整体与部分的属性;3.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4. 整体与部分的综合运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四、教学过程1. 整体与部分的概念整体是由各个部分组成的一个完整的单位,而部分是整体中的一部分,不同的部分又构成了不同的整体,例如一个汽车可以看作是由发动机、车架、轮胎等部分组成的整体。

2. 整体与部分的属性整体与部分都有各自的属性,整体具有完整性和稳定性,能够保持一个固定的形态和结构;而部分则具有差异性和多样性,它们可以形成不同的整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3.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整体与部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依赖的关系。

整体可以影响部分,而部分也可以影响整体。

例如,整个社会是由不同的群体和个体组成的,每个群体和个体对社会的发展和变化都有一定的影响。

同时,一个群体或个体的行为和态度也会受到整个社会的影响。

在学习中,我们要善于发现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整体的把握,去理解和掌握部分,反之也是如此。

例如,我们学习英语单词时,不能只学习它们的拼写和发音,还要了解它们在不同语境下的用法和意义,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整个语言体系。

4. 整体与部分的综合运用在实际生活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无处不在。

我们可以通过许多例子来体会这种关系。

(1) 市场与产品市场是一个整体,而产品则是市场的一部分。

市场的变化对产品的销售和营销策略有重要的影响,而产品的质量和需求也会影响市场的发展和变化。

(2) 城市与街道城市是一个整体,而街道则是城市的一部分。

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对街道的设计和功能有重要的影响,而街道的建设和管理也会影响城市的整体形象和环境。

(3) 局部与全局局部和全局是两个层次,局部是全局的一部分。

在解决问题时,我们不能只着眼于局部,还要考虑全局的影响和影响因素。

初中整体与部分教案

初中整体与部分教案

初中整体与部分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整体与部分的概念,掌握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整体与部分的概念及关系。

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整体与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2. 运用整体与部分的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相关图片或实例。

3. 小组讨论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 学生分享观察结果,教师总结并板书整体与部分的概念。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如整体由部分组成,部分影响整体等。

2. 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例并总结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三、课堂练习(10分钟)1. 教师给出相关题目,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分享答案,教师点评并讲解正确答案。

四、应用拓展(10分钟)1. 教师提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整体与部分的观念解决问题。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 学生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整体与部分的概念及关系。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悟。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例、小组讨论、课堂练习和应用拓展等多种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了整体与部分的概念及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际问题解决,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整体与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幼儿园中班数学《整体与部分》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数学《整体与部分》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数学《整体与部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使学生能够:1.理解“整体”和“部分”的概念。

2.掌握将物品进行“分组”的方法。

3.能够理解“分数”的概念,如1/2、1/3等。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教学材料教学材料主要包括:1.计数器2.各种玩具(如积木、水晶球等)3.画纸及彩笔4.教学课件2. 教学内容1.整体和部分的概念介绍及讲解。

2.整体和部分的联系及关系。

3.分数的概念介绍及讲解。

4.“分组”概念的引入和练习。

三、教学过程1. 教师引导在引导过程中,教师要先了解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和能力水平,然后引导学生学会区分整体和部分,掌握分组的方法等。

2. 整体和部分在介绍整体和部分的概念时,可以使用教学材料中的计数器和各种玩具来演示,让学生自己操作和体验。

此外,幼儿园中班的学生学会观察和分析的能力比较强,可以在教学中多加利用。

3. 分数通过对整体和部分的介绍及讲解,可以引入分数的概念,例如将一根饼干分成两部分,每部分称为“一半”,用1/2表示。

4. 分组引导学生掌握“分组”的方法。

可以将各种玩具分成不同的组,例如将积木分为红色和蓝色两组,然后让学生用画纸和彩笔将每组玩具画出来。

练习后,再进一步引入分数,如1/2表示红色组占整体的一半。

5. 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的核心是为学生介绍“整体”和“部分”的概念,然后有重点讲解“分组”和“分数”的概念,通过这些概念的引入,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整体和部分的联系及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微笑、肯定和鼓励等方法,积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动手等方式,学会理论的应用。

教学结束后,还应该与家长对学生的表现及进步进行谈话,以便与家长更好地合作,加强共同对学生的教育。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教案《整体与部分》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教案《整体与部分》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教案《整体与部分》一、教学目标1. 了解整体和部分的概念。

2. 能够区分整体和部分。

3. 能够通过图画等方式表示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

4. 能够通过实物认得整体和部分。

二、教学重点1. 整体与部分的概念。

2. 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1. 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

2. 整体和部分的表达方式。

四、教学准备1. 教具:纸板、木块、图画等。

2. 材料:水果、玩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老师呈现一些水果或其他实物,例如:一个苹果、一个橙子,然后问孩子们:“这是什么?”孩子们回答:“苹果、橙子”。

老师再问:“这一个苹果或橙子是整体还是部分?”孩子们思考后回答:“是整体。

”2. 讲解老师向孩子们系统地介绍整体和部分的概念,例如:“整体是由若干部分构成的一个完整的东西,而部分是构成整体的,是整体的一部分。

”同时,老师还会通过实在的例子来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整体和部分。

3. 实践(1)老师出示一张图画,上面绘有一朵花。

老师让孩子们都看一看这幅图画,然后问:“花的哪些部分构成了整朵花?”孩子们逐一指出花的各个部分,然后接着问:“这个花的哪一部分可以单独存在?”孩子们回答:“花的叶子可以单独存在。

”(2)老师让孩子们拿出手中的一件物品,例如水果或玩具等,然后问:“这个物品有哪些部分?”孩子们逐一指出物品的各个部分,例如:一个板车,有车轮、车厢、把手等部分。

然后,老师会问:“这个物品的哪一部分可以单独存在?”孩子们回答:“车轮可以单独存在。

”(3)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老师可以让孩子们用木块搭建一些简单的图案,例如用四块木块搭建一个中心点,然后在中心点四周搭建四条边。

最后,老师会问:“这个图案中,哪一部分是整体,哪一部分是部分呢?”孩子们可以回答:“这个图案的中心点是整体,而四条边与中心点构成的方形是部分。

”4. 巩固(1)老师出示数张图画,让孩子们分别指出其中的整体和部分。

整体与部分-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整体与部分-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整体与部分-沪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整体”和“部分”的概念,同时能将“整体”分成“若干个部分”。

2.能在生活实践中应用“整体与部分”的概念。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各种图形,理解“整体”和“部分”的概念。

2.班级讨论“整体”可以分成“若干个部分”,并举例说明。

3.利用图形和物品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4.学生自己制作由若干个部分组成的整体,并向其他同学介绍制作方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教师将一套拼图打散,让学生自由组合,看看能不能拼出原本的图形。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碎片组成了什么。

2.探究环节发放各种图形的图卡、图纸,让学生观察,理解“整体”和“部分”的概念。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图卡,用来帮助学生理解“整体与部分”的概念。

举例:将一个正方形画成 4 个小正方形的形式,问学生这个正方形是什么的“整体”,每个小正方形是什么的“部分”。

3.实践环节从班级里选择几组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先拿寻常家中可以拆卸的产品,例如:饭碗、水杯、铅笔盒、小玩具等等,将这些物品分成若干个部分,然后再组装起来。

接下来,让学生分组自己动手制作一个可以拆卸的“整体”,让其他同学来猜出他们制作的“整体”是什么。

在制作时,要让同学们认真观察,思考如何将部分来组成整体。

4.结语环节引导全班学生共同总结,学会了“整体与部分”的概念并能够运用于实际生活之中。

四、教学反思在这节课上,我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了一些有趣又直观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整体与部分”的概念。

学生们十分投入,积极参与实践操作,学习效果显著。

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有一些小缺点,例如某些同学在制作整体的过程中需要师生配合,因此希望在下一次试验课中更加细致地做好组织与指导,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整体与部分》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整体与部分》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整体与部分》教学目标:1. 知识与理解:使幼儿理解整体与部分的概念,并能识别日常生活中的实例。

2. 技能:培养幼儿通过观察、分类和讨论来探索整体与部分关系的能力。

3. 情感态度: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准备:彩色图片(如动物、植物、日常用品等)实物模型(如水果、玩具等)白板和彩色笔剪刀和胶水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引入话题1. 开始讨论:展示一幅图画(如一个苹果),询问幼儿:“这是什么?你们能告诉我这个苹果有哪些部分吗?”鼓励幼儿分享他们的想法。

2. 概念介绍:简要解释整体与部分的概念:“这个苹果是一个整体,它的叶子、果肉和核是它的部分。

”第二阶段:探索与活动1. 观察与分类:分发彩色图片和实物模型,让幼儿观察并讨论每件物品的整体和部分。

引导幼儿将物品按类别分类,如动物、植物、交通工具等。

2. 创意拼图:提供剪纸和胶水,让幼儿根据提供的图片,剪下部分并重新组合成完整的图像。

鼓励幼儿发挥创意,可以改变部分的位置或组合方式。

1. 集体讨论:邀请幼儿分享他们的作品和活动过程中的发现。

讨论整体与部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家庭、学校等。

2. 情感强化:肯定幼儿的努力和创意,强调每个人对整体的重要性。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继续寻找和探索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教学延伸:家庭作业:鼓励幼儿在家中寻找整体与部分的实例,并与家长分享。

图书推荐:推荐一些包含整体与部分概念的儿童图书,供家长在家中与孩子共读。

此教案旨在通过观察、讨论和创意活动,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整体与部分的概念,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植物的生长》教学目标:1. 知识与理解:使幼儿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和所需条件。

2. 技能:培养幼儿观察、记录和描述植物生长变化的能力。

3. 情感态度:激发幼儿对自然和植物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耐心和责任感。

教学准备:种子(如豆类、花朵等)小花盆和土壤喷壶和水观察记录表和彩色笔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引入话题1. 开始讨论:展示不同种类的植物,询问幼儿:“你们知道这些植物是如何长大的吗?”鼓励幼儿分享他们对植物生长的想法。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教案《整体与部分》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教案《整体与部分》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教案《整体与部分》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物体由若干个部分组成的概念。

2.能够用直观的形式表示出物体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能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整体与部分概念。

4.能够通过整体与部分的概念理解简单的加法和减法。

5.培养幼儿正确观察、细致认真、注意观察的习惯。

教学内容教学重点1.整体与部分的概念。

2.观察、分析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理解简单的加法和减法。

教学难点1.整体和部分的抽象思维能力培养。

2.整体和部分的变化及表示方式。

教学流程第一步:导入1.引导幼儿通过看图的形式,找出物品的整体和部分。

例如:看一根铅笔,问:“铅笔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呢?”幼儿可以回答:“铅笔由笔杆、笔芯、笔帽组成。

”2.在观察的过程中,老师应注意几个方面:物品的整体应该清晰,部分的数量和名字应该明确。

第二步:教学1.将幼儿分组,每组发放相同的物品,例如积木、玩具汽车、果汁等。

2.让幼儿观察物品,找出物品的整体和部分,并对物品进行拆分。

3.提供新的物品,引导幼儿进行整体和部分的观察和拆分,并将部分组合成新的整体。

4.通过实物操作,让幼儿体验整体和部分的变化。

5.帮助幼儿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第三步:练习1.通过贴图或手绘图,让幼儿理解整体和部分的概念和变化。

2.通过实物操作,让幼儿进行整体和部分运算,并加深对加法和减法的理解。

3.情境游戏:老师提供一个物品,让幼儿发挥想象,从整体中学习出部分的方法。

例如:用一块海绵制作形状各异的糖果,再进行部分组合,让幼儿自由拼凑。

第四步:总结1.老师请一些幼儿回答问题:“你学到了什么?”“你喜欢这个教学活动吗?”“遇到困难你是如何克服的?”2.在总结中,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整体和部分的变化、加减法的理解、注意力和观察细节等。

教学资源1.水果、玩具等实物。

2.图册或图片。

3.贴纸、画纸、颜料、笔等。

教学评价1.在教学结束后,可以进行幼儿的问答或小测验,检查孩子们对整体和部分以及加减法的理解。

整体与部分的教案(精品6篇)

整体与部分的教案(精品6篇)

整体与部分的教案(精品6篇)整体与部分的教案篇11、立足于以展示数学活动和合作交流的方式。

使学生学会了运用相似形有关知识求旗杆的高。

使学生体会到交流的快乐,大家有不同的方法,彼此交流可以让学生互相学习。

相似三角形及其性质有着广泛的应用,要灵活地应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应根据具体情况选用不同的方法。

晴天时利用物高与影长成比例(包括小镜子);阴天时使用手拿刻度尺进行目测,也可以使用小镜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原理比例),当然,晴天时也可以使用手拿刻度尺进行目测的办法。

我们既要注意把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比如构造相似三角形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还应注意根据具体情况,(比如晴天与阴天)灵活地选用不同的操作方法。

应该细心地观察生活,理解题意,分析问题所处的环境,多尝试不同的数学操作活动,控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小组合作的完成情况,从活动经验中得到“在同一时刻,两个物体的高度与它们的影长成比例”这一数学活动事实,并把它应用到求旗杆高度问题中。

在新课程实施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游刃有余的背后,隐藏着解决实际问题时数学操作经验缺乏的严重问题。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针对各种不同条件下测旗杆高度都以组织学生开展数学活动和合作交流为前提。

2、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讲“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基本上由教师包办代替了,而“由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基本上做不到,可以看出,综合实践活动在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中所设计的问题串大致是(1)在同一时刻,两个物体的高度与影长有什么关系?(2)旗杆的高度与人所站的位置有关系吗?为什么?(3)还有其他测旗杆高的方法吗?为什么?(4)在没有影子(阴天)的情况下,还能测旗杆高吗?为什么?(5)如何才能想到多种办法,灵活地解决问题?3、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综合实践活动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活动中及问题提出后,并不急于回答,问题完全由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去解决,教师只是适时地点拨、引导和补充完善。

整体与部分幼儿园教案

整体与部分幼儿园教案

整体与部分幼儿园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整体和部分的概念。

2.能够辨识物品的整体和部分。

3.认识到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

4.锻炼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整体和部分的概念整体是由几个部分组成的一个完整的物品,部分是整体中的一个个小的物品。

2. 如何辨认物品的整体和部分在教学前,可准备一些教具,如积木、拼图等,让幼儿通过拼插的方式辨识出物品的整体和部分。

在教学中,可以将物品分成整体和部分两部分,让幼儿辨认这些物品属于整体或部分。

3. 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整体和部分之间有密切的关系,一个整体通常由不同的部分组成。

在教学中,可以拿出一些实物,让幼儿观察并描述物品的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

4. 锻炼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为了锻炼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些观察和思考的题目,如:“一只草莓是什么?”“一只猪是什么?”等,让幼儿思考物品的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引导问题的方式引导幼儿进入本节课的主题,例如,“小朋友们,谁知道这是什么?”向幼儿展示一个整体物品,然后问道:“这个整体是由什么部分组成的呢?”2. 辨识物品的整体和部分让幼儿通过观察、拆解、拼接等方式辨认出物品的整体和部分。

3. 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教师通过一个或多个实际例子,帮助幼儿理解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

4. 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观察题目和问题,让幼儿思考如何回答。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描述物品的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

5. 小结在课堂结束前,教师可以让幼儿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要点。

四、教学要点1.整体和部分的概念。

2.如何辨认物品的整体和部分。

3.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

4.锻炼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五、教学评价教师可通过观察幼儿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问答及互动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

同时,将幼儿在教学中观察和描述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的表现记录下来,留作备用。

中班数学教案《整体与部分》

中班数学教案《整体与部分》

中班数学教案《整体与部分》教学目标:1.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知道整体可以分成若干部分,部分合起来是整体。

2.通过操作活动,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1.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学会运用数学方法进行观察、分析和操作。

教学难点:1.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2.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发现数学规律。

教学准备:1.教具: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几何图形,剪刀,胶水,画纸。

2.学具: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几何图形卡片,剪刀,胶水,画纸。

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几何图形,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2.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图形可以分成几部分吗?”二、基本概念讲解1.教师用正方形举例,讲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这个正方形是一个整体,我们可以把它分成四个小正方形,这四个小正方形合起来就是原来的正方形。

这就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教师用长方形、圆形等图形进行类似讲解。

三、实践活动1.教师发放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几何图形卡片,让幼儿自己动手将卡片分成若干部分。

2.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四、合作游戏1.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剪刀、胶水、画纸等材料。

2.教师提出游戏任务:“请你们小组合作,用这些材料制作一个包含整体与部分的画作。

”3.教师巡回指导,协助幼儿完成作品。

4.游戏结束后,教师组织幼儿展示作品,并互相评价。

2.教师提问:“你们在活动中遇到了什么困难?是如何克服的?”3.教师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更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教学延伸:1.在区角活动中,设置“整体与部分”的操作区,让幼儿继续探索。

2.家园共育,请家长协助幼儿在生活中发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并记录下来。

教学反思:本次活动中,幼儿对整体与部分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能在实践活动中运用所学知识。

但在合作游戏中,部分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出现了困难,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

幼儿园整体与部分教案

幼儿园整体与部分教案

幼儿园整体与部分教案教案标题:幼儿园整体与部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整体与部分的概念。

2. 帮助幼儿培养整体与部分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 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 整体与部分的概念介绍2. 整体与部分的实际应用3. 整体与部分的游戏活动三、教学重点1. 教会幼儿理解整体与部分的概念2. 培养幼儿观察和分析能力3. 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四、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老师用图片或实物向幼儿展示整体与部分的概念,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概念介绍:通过故事、歌曲或绘本的形式,向幼儿介绍整体与部分的概念,让他们理解这个概念。

3. 实际应用:让幼儿观察周围的环境,找出一些整体和部分的例子,如水果、玩具等,让他们动手拆解和组合,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4. 游戏活动:设计一些游戏活动,让幼儿在玩中学,如拼图游戏、拼音游戏等,让他们在游戏中感受整体与部分的乐趣。

五、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启发式问题引导幼儿思考,激发他们的兴趣。

2. 观察法:让幼儿通过观察周围的事物,感受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 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对整体与部分概念的理解、观察和分析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等。

2. 通过教学活动中的小测验或游戏活动的成绩,对幼儿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七、教学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和反思,包括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引导等方面,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三年级数学下册整体与部分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整体与部分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整体与部分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整体和部分的概念,能够辨别生活中的整体和部分实例。

2. 学会用简单的图示或语言描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3. 掌握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2. 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引导学生理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从整体和部分的角度分析问题。

2.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第1课时:整体和部分的概念1. 引入整体和部分的概念,让学生举例说明。

2. 讲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第2课时:整体和部分的辨别1. 让学生观察图片,辨别整体和部分。

2. 设计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整体和部分的辨别能力。

第3课时:整数加减法(一)1. 讲解整数加法的意义和方法。

2. 利用教具或图示,演示整数加法的计算过程。

第4课时:整数加减法(二)1. 讲解整数减法的意义和方法。

2. 利用教具或图示,演示整数减法的计算过程。

第5课时:整数加减法的应用1. 设计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整数加减法解决。

三、教学资源1. 图片素材:生活中整体和部分的实例图片。

2. 教具:小棒、计数器等。

3. 练习题: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整体和部分的辨别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对整体和部分概念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正确率,评估学生对整数加减法的掌握情况。

3.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五、教学建议1.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

2. 在教学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3.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4. 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以适当给予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掌握整体和部分的概念以及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三年级数学下册整体与部分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整体与部分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整体与部分教案第一章:整体与部分的概念介绍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整体与部分的概念。

2. 培养学生对整体与部分关系的认识。

教学内容:1. 引入整体与部分的概念。

2. 通过实例讲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教学步骤:1. 引入整体与部分的概念,解释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

2. 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实例,让学生观察并指出整体和部分。

3. 引导学生思考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例如整体是多少部分组成的,部分的变化对整体有什么影响等。

4. 让学生分组讨论,举例说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5. 总结整体与部分的概念,强调它们之间的关系。

练习题:1. 指出下面的整体和部分:a. 一本书整体:一本书部分:封面、、目录、封底b. 一个水果盘整体:一个水果盘部分:水果、盘子第二章:整体与部分的计算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整体与部分的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讲解整体与部分的计算方法。

2. 通过实例讲解如何计算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教学步骤:1. 讲解整体与部分的计算方法,例如整体的计算可以分解为部分的计算。

2. 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实例,让学生观察并计算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计算一篮子水果的总数,可以先计算每种水果的数量再相加。

4. 让学生分组讨论,举例说明整体与部分的计算方法。

5. 总结整体与部分的计算方法,强调它们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练习题:1. 计算下面的整体与部分关系:a. 一本书共有80页,已经看了30页,还剩多少页没有看?整体:80页部分:30页计算:80 30 = 50页b. 一篮子水果共有5个苹果,3个香蕉,2个橙子,一共有多少个水果?整体:5个苹果+ 3个香蕉+ 2个橙子= 10个水果第三章:整体与部分的推理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整体与部分的推理方法。

2.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讲解整体与部分的推理方法。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整体与部分》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整体与部分》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整体与部分》教学目标1.了解“整体”和“部分”的概念。

2.能够分辨事物的整体和部分,并描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3.能够按照指示组装拼图。

4.通过游戏巩固概念。

教学内容本课将通过让幼儿学习“整体”和“部分”的概念,来提高幼儿对事物的分辨能力和组合能力。

教学重点1.“整体”和“部分”的概念理解。

2.通过组装拼图来练习整体与部分的概念操作。

教学难点1.如何让幼儿理解“整体”和“部分”的概念并进行概念操作。

2.如何让幼儿通过游戏来巩固概念。

教学准备1.教师预先准备好零食和游戏道具。

2.教师准备打印好拼图,并将拼图分割成相应的部分。

3.教师准备 PPT 或其他教学辅助工具。

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教师通过 PPT 或其他教学辅助工具介绍“整体”和“部分”的概念,引导幼儿在思考中得出“整体是由不同的部分组成的”这一结论。

第二步:教学练习教师将预先准备好的拼图展示给孩子们看,让孩子分辨拼图的不同部分,并将之与整体进行配对操作。

可以适当引导孩子进行想象性的构思,鼓励孩子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去尝试组合不同形状的拼图。

第三步:游戏巩固教师将准备好的零食和游戏道具放在一起,让孩子们在规定时间内将整体和部分搭配组装到一块去,完成一轮小游戏。

游戏过程中,孩子们的操作注意力将会被激发,理解力也会被提升。

第四步:作业让孩子们回到家中,找到周围一些不同的物品,认真观察这些物品,从整体和部分的角度出发进行思考和判断,帮助孩子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教学总结通过本课的教学,孩子们对“整体”和“部分”的概念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也收获了组装拼图、游戏娱乐等方面的实践经验,对于幼儿发展及日后的学习都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小班整体与部分教案

小班整体与部分教案

小班整体与部分教案一、整体教案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的整体结构和内在联系•培养学生整体思维和综合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协作的能力教学内容•整体概念的引入和解释•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整体思维的培养和训练教学步骤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整体与部分的概念,以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解释。

2.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具,帮助学生理解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3.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探讨整体思维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4.结合教材内容,开展整体与部分的相关练习,以巩固学生的理解和掌握。

5.学生分组合作,设计并呈现一个小项目,展示整体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讨论质量,评价学生对整体与部分概念的理解。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呈现项目,评价彼此的团队合作和综合能力。

二、部分教案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部分知识的基本概念和属性•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和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内容•部分概念的引入和解释•部分分类和属性的探究•部分思维的培养和训练教学步骤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周围事物,了解部分的存在和重要性。

2.教师通过图片、图表等教具,帮助学生分类和归类不同部分。

3.学生自主观察和研究一个实例,分析其中的部分属性和特点。

4.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分享和讨论各自观察到的部分信息。

5.结合教材内容,开展部分思维的练习和应用。

教学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评价学生对部分概念的掌握程度。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思维练习,评价彼此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

三、总结整体与部分教案是培养学生综合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

通过引入整体与部分的概念、训练整体思维和部分思维,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整体结构和内在联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通过不断练习和实践,学生可以逐渐提高整体思维和部分思维的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整体与部分》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整体与部分》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整体与部分》
大班数学教案《整体与部分》适用于大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初步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即整体包含部分,部分包含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部分小于整体),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数学《整体与部分》教案吧。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即整体包含部分,部分包含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部分小于整体)。

2,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教学准备:
图片一幅(被分成若干份)幼儿每人一张卡片剪刀泡沫积木拼图每人一份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故事《盲人摸象》引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二,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1,出示被分成许多份的大图片,请幼儿和老师一起把它拼成完整的一幅图片。

小结:许多的部分拼在一起就成了一个整体。

这里的每个部分都是这个整体里面的,整体包含部分,部分包含于整体中。

2,小游戏,自己制作拼图。

请幼儿拿起剪刀把自己的卡片按老师的要求剪成几个部分,之后在把它们拼起来。

进一步的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
第四课第二框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
教材说明
沪教版思想政治(哲学)上海教育出版社,第60-62页
内容简析:1、让生理解整体与部分的概念2、整体与部分、全局与局部的相互关系,3、把握整体与部分方法论的意义
学生年段
高中二年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整体和部分的含义,理解整体和部分的辨证关系,掌握这一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处理问题时既能立足整体,又能重视部分,并能运用这一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整体与部分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教学辅助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内容
其他说明
环节1
复习回顾
1、因果联系的含义
2、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3、因果联系的方法论意义
譬如:板书设计或者PPT内容简述(缩小版截图)
环节2
导入新课
环节3突破重点
环节4突破难点
师:请生找出整体和部分的含义,并请生举例
1、整体和部分的含义: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
师:展示“木桶原理”
引导生概括(2)办事情也要重视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尤其是重视关键性的部分。(部分影响整体)(举例)
如:牵一发而动全身
一着不慎,全盘皆输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在农村
最后,引导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
譬如:课堂活动设计
作业设计
思考:在学习和工作中,“木桶原理”给我们什么启示?
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说明:本节课主要整体和部分联系的相关知识,从知识与能力的目标上来看,让学生掌握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和方法论意义,本节课着重培养学生运用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目的来看,让学生认同整体与部分联系的哲学原理和方法论意义,并且能将其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大局观。
整体是指由事物的各内在要素相互联系构成的有机统一体及其发展的全过程。
部分是指组成事物有机统一体的各个方面、要素及发展过程中的某一个阶段。
请同学们举几个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事例。
师:展示井底之蛙和盲人摸象图片,让生思考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他们共同犯了一个什么错误?
生:回答
师:引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1)相互区别
①含义不同:……
②地位不同:整体处于统率的决定地位;部分处于从属地位。
③功能不同 :
师引导生思考:A、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请举一例)
思考:整体的功能是不是一定会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生:思考发言
师:总结《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故事告诉我们,B、当各部分以无序,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小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师请生看太子丹赠手的故事
请问盘中之手还是荆轲夸赞的“好手”吗?
生:思考回答
师:总结
3、方法论意义p78页(师讲授)
师引导生概括(1)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整体高于部分)
师:让生请举一个具体的事例
如:高瞻远瞩、高屋建瓴
《田忌赛马》的故事告诉我们,C、当各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2)相互联系:
①整体离不开部分,因为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如果去掉了部分,整体也就不存在了。
例如:国与家的关系
②部分也离不开整体,因为部分是整体中间的一部分,如果离开了整体,部分也就失去了原来的性质和功能。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预习了解本框内容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通过探究活动结合生活实际和历史典故加深对因果联系、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原理和方法论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时的学习,让学生认同因果联系、整体与部分关系的原理,让学生从事物的因果联系中提高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树立以整体和全局为重的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树立着力搞好局部的意识,强化学生的协作精神,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树立国家利益为重的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