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列中包含的数学文化
高三数学传统文化
教育部考试中心要求“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比如,在数学中增加数学文化的内容”.因此,我们特别编写了此课时,将数学文化与数学知识相结合.考点一立体几何中的数学传统文化题[典例1]“牟合方盖”是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在研究球的体积的过程中构造的一个和谐优美的几何体,它由完全相同的四个曲面构成,相对的两个曲面在同一个圆柱的侧面上,好似两个扣合(牟合)在一起的方形伞(方盖).其直观图如图1,图2中四边形是为体现其直观性所作的辅助线,当其主视图和左视图完全相同时,它的主视图和俯视图分别可能是()A.a,b B.a,cC.c,b D.b,d[解析]A[当主视图和左视图完全相同时,“牟合方盖”相对的两个曲面正对前方,主视图为一个圆,俯视图为一个正方形,且两条对角线为实线,故选A.]“牟合方盖”是我国古代利用立体几何模型和数学思想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的代表之一.本题取材于“牟合方盖”,通过加工改造,添加解释和提供直观图的方式降低了理解题意的难度.解题从识“图”到想“图”再到构“图”,考生要经历分析、判断的逻辑过程.另外,我国古代数学中的其他著名几何体,如“阳马”“鳖臑”和“堑堵”等的三视图问题都有可能在高考中考查.[跟踪训练1]《九章算术》商功章有题:一圆柱形谷仓,高1丈3尺313寸,容纳米2 000斛(1丈=10尺,1尺=10寸,斛为容积单位,1斛≈1.62立方尺,π≈3),则圆柱底面圆周长约为( )A .1丈3尺B .5丈4尺C .9丈2尺D .48丈6尺解析:B [设圆柱底面圆半径为r 尺,高为h 尺,依题意,圆柱体积为V =πr 2h =2 000×1.62≈3×r 2×13.33,所以r 2≈81,即r ≈9,所以圆柱底面圆周长为2πr ≈54,54尺=5丈4尺,则圆柱底面圆周长约为5丈4尺,故选B.]考点二 数列中的数学传统文化题[典例2] 中国古代数学著作《算法统宗》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三百七十八里关,初行健步不为难,次日脚痛减一半,六朝才得到其关,要见次日行里数,请公仔细算相还.”其意思为:有一个人走378里路,第一天健步行走,从第二天起脚痛每天走的路程为前一天的一半,走了6天后到达目的地,请问第二天走了( )A .192里B .96里C .48里D .24里[解析] B [设等比数列{a n }的首项为a 1,公比为q =12,依题意有a 1⎝⎛⎭⎫1-1261-12= 378,解得a 1=192,则a 2=192×12= 96,即第二天走了96里,故选B.]与等差数列一样,我国古代数学涉及等比数列问题也有很多,因此,涉及等比数列的数学文化题也频繁出现在各级各类考试试卷中.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将古代实际问题转化为现代数学问题,掌握等比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和前n 项和公式.[跟踪训练2]《周髀算经》是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和数学著作.其中一个问题大意为: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每个节气晷长损益相同(即太阳照射物体影子的长度增加和减少大小相同).若冬至晷长一丈三尺五寸,夏至晷长一尺五寸(注:一丈等于十尺,一尺等于十寸),则夏至之后的那个节气(小暑)晷长为( )A .五寸B .二尺五寸C.三尺五寸D.一丈二尺五寸解析:B[设晷长为等差数列{a n},公差为d,a1=15,a13=135,则15+12d=135,解得d=10.∴a2=15+10=25,∴《易经》中所记录的惊蛰的晷影长是2尺5寸.故选B.]考点三算法中的数学传统文化题[典例3]如图所示算法框图的算法思路源于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的“更相减损术”.执行该算法框图,若输入的a,b分别为8,12,则输出的a=()A.4B.2C.0 D.14[解析]A[由算法框图输入的a=8,b=12,按算法框图所示依次执行,可得b=12-8=4,a=8;a=8-4=4,b=4,a=b,所以输出a=4.故选A.]《九章算术》系统总结了我国古代人民的优秀数学思想,开创了构造算法以解决各类问题的东方数学发展的光辉道路,这与当今计算机科学的飞速发展对数学提出的要求不谋而合.本题算法框图的算法思路源于《九章算术》中计算两个正整数的最大公约数的“更相减损术”算法.[跟踪训练3](2019·益阳、湘潭调研)秦九韶是我国南宋时期的数学家,普州(现四川省安岳县)人,他在所著的《数学九章》中提出的多项式求值的秦九韶算法,至今仍是比较先进的算法,如图所示的算法框图给出了利用秦九韶算法求某多项式值的一个实例.若输入n,x的值分别为3,3.则输出v的值为()A. 15B. 16C. 47D. 48解析:D [执行算法框图:输入n =3,x =3,v =1,i =2,i ≥0,是 i ≥0,是, v =1×3+2=5,i =1; i ≥0,是, v =5×3+1=16,i =0; i ≥0,是, v =16×3+0=48,i =-1; i ≥0,否,输出v =48.]考点四 概率统计中的传统文化题[典例4] (2018·全国Ⅰ卷)下图来自古希腊数学家希波克拉底所研究的几何图形.此图由三个半圆构成,三个半圆的直径分别为直角三角形ABC 的斜边BC ,直角边AB ,AC .△ABC 的三边所围成的区域记为Ⅰ,黑色部分记为Ⅱ,其余部分记为Ⅲ.在整个图形中随机取一点,此点取自Ⅰ,Ⅱ,Ⅲ的概率分别记为p 1,p 2,p 3,则( )A .p 1=p 2B .p 1=p 3C .p 2=p 3D .p 1=p 2+p 3[解析] A [法一:设直角三角形ABC 的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则区域Ⅰ的面积即△ABC 的面积为S 1=12bc ,区域Ⅱ的面积S 2=12π×⎝⎛⎭⎫c 22+12π×⎝⎛⎭⎫b 22-⎣⎢⎡⎦⎥⎤π×⎝⎛⎭⎫a 222-12bc =18π(c 2+b 2-a 2)+12bc =12bc ,所以S 1=S 2,由几何概型的知识知p 1=p 2,故选A.法二:不妨设△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 =AC =2,则BC =22,所以区域Ⅰ的面积即△ABC 的面积,为S 1=12×2×2=2,区域Ⅱ的面积S 2=π×12-⎣⎢⎡⎦⎥⎤π×(2)22-2=2,区域Ⅲ的面积S 3=π×(2)22-2=π-2.根据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得p 1=p 2=2π+2,p 3=π-2π+2,所以p 1≠p 3,p 2≠p 3,p 1≠p 2+p 3,故选A.]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选取素材考查数学问题,丰富了数学文化题的取材途径.试题插图的创新是本题的一个亮点,其一,增强了数学问题的生活化,使数学的应用更贴近考生的生活实际;其二,有利于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对稳定考生在考试中的情绪和心态起到了较好的效果;其三,探索了数学试题插图的新形式,给出了如何将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的范例.[跟踪训练4](理科)(2018·全国Ⅱ卷)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中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果.哥德巴赫猜想是“每个大于2的偶数可以表示为两个素数的和”,如30=7+23.在不超过30的素数中,随机选取两个不同的数,其和等于30的概率是( )A.112B.114C.115D.118解析:C [不超过30的素数有2,3,5,7,11,13,17,19,23,29,共10个,从中随机选取两个不同的数有C 210种不同的取法,这10个数中两个不同的数的和等于30的有3对,所以所求概率p =3C 210=115,故选C.](文科)2017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纪念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以此为主题的金银纪念币.如图所示的是一枚8克圆形金质纪念币,直径22毫米, 面额100元.为了测算图中军旗部分的面积,现向硬币内随机投掷100粒芝麻,已知恰有30粒芝麻落在军旗内,据此可估计军旗的面积大约是( )A. 726π5mm 2 B. 363π10mm 2C.363π5mm 2 D.363π20mm 2 解析:B [利用古典概型近似几何概型可得,芝麻落在军旗内的概率为p =30100=310,设军旗的面积为S ,由题意可得:S π×112=310,∴S =310×π×112=36310π()mm 2,故选B.] 考点五 三角函数中的数学传统文化题[典例5] 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会标是以我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弦图为基础进行设计的.如图,会标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与一个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如果小正方形的面积为1,大正方形的面积为25,直角三角形中较大的锐角为θ,那么tan ⎝⎛⎭⎫θ+π4= ________ .[解析] 依题意得大、小正方形的边长分别是5,1,于是有5sin θ-5cos θ=1(0<θ<π2),即有sin θ-cos θ=15.从而(sin θ+cos θ)2=2-(sin θ-cos θ)2=4925,则sin θ+cos θ=75,因此sin θ=45,cos θ=35,tan θ=43,故tan ⎝⎛⎭⎫θ+π4=tan θ+11-tan θ=-7. [答案] -71700多年前,赵爽绘制了极富创意的弦图,采用“出入相补”原理使得勾股定理的证明不证自明.该题取材于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会标,题干大气,设问自然,流露出丰富的文化内涵.既巧妙地考查了三角函数的相关知识,又丰富了弦图的内涵,如正方形四边相等寓言各国及来宾地位平等,小正方形和三角形紧紧簇拥在一起,表明各国数学家要密切合作交流,等等.[跟踪训练5](2019·沈阳监测)刘徽是一个伟大的数学家,他的杰作《九章算术注》和《海岛算经》是中国最宝贵的文化遗产,他所提出的割圆术可以估算圆周率π,理论上能把π的值计算到任意的精度.割圆术的第一步是求圆的内接正六边形的面积.若在圆内随机取一点,则此点取自该圆内接正六边形的概率是( )A. 334π B. 332π C.12πD. 14π解析:B [设圆的半径为R ,则圆的内接正六边形可以分解为6个全等的三角形,且每个三角形的边长为R ,据此可得,圆的面积为S 1=πR 2,其内接正六边形的面积为S 2=6×⎝⎛⎭⎫12×R 2×sin 60°=332R 2,利用几何概型计算公式可得:此点取自该圆内接正六边形的概率是p =S 2S 1=332π.故选B.]特色专题 数学文化[基础训练组]1.二十四节气(The 24 Solar Terms)是指中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是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每一个分别相应于地球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
以《数列》为例谈数学文化在教材中的引入
以《数列》为例谈数学文化在教材中的引入作者:谢晨明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8年第06期【内容摘要】十九大提出了“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核心素养,明确把数学文化纳入到新课程标准中,那么如何把握教材中的文化资源,把数学文化素养纳入课堂之中,一直是高中老师的一大困惑,本文结合《数列》苏教版教材,界定出高中教材中主要的数学文化内容,为教材中数学文化的研究提供新的方向。
【关键词】数列数学文化苏教教材刚刚结束的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部于近日刚刚发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于标准》中更加明确的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学习该学科课程后应形成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并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精选、重组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提出考试评价建议”明确了要把数学文化融入到课程内容,在前段时间教育部考试中心函件《关于2018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的通知》再次要求“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
”针对数学文化的考查,相信大家一定会比较迷惑:考什么?怎样考?怎么教?正如冯光庭在《基于“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的数学教学策略探究》中所提到的:“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有效地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并使数学教育真正成为数学文化的教育,第一要素是教师的认识问题,第二才是具体的操作问题”。
本文结合高中苏教必修五数列一章界定出高中教材中主要的数学文化内容,为教材中数学文化的研究提供新的方向。
一、首先了解“数学文化”的含义美国学者怀尔德在《作为文化系统的数学》一书中最早提出数学文化的概念,其特点在于:注重问题解决、数学应用、数学交流、数学思想方法和学生的情感态度。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谈《数列》教学中数学文化的渗透
被 称 为三
章 都 配 有章 头 图 章 头 语 和 阅读 材 料 其 目 的在 于 拓 展 学 生 的 数 学 视 野 引发 学 生 学 习 和 探 究 数 学 的兴 趣 在 这 些 内 容 中包 含
,
新教 材 每
,
摆成正 三
角 形 数 顾 名 思 义 它 们是 恰 好 能 角 形 的小球 的 数 目 (见 课 本 P 2 8 ) 而 相
…
…
,
,
,
,
,
那契数列 是
一
个 非常美 丽
.
、
和 谐 的数 列 具 有许
,
,
(见 课 本 P
14
,
‘
.
2 8 ) 相 继 求和 ,
则 得 到 金 字塔数 1
…
,
5
,
多美妙 的性 质 了 解 和 学 习 斐 波 那 契数 列 可 以 让 学 生 充分 领 略其 中蕴 含 的 丰 富的 数 学 美 和 数
四、 通过探究发现 数学美学价值 在 数 学 教 学 中不 仅 要 让 学 生 看 到 数 学 的 外 在美, 以激发学生学 习数学 的兴趣, 更重要的是 让学生体会到数学 的内在美, 使学生对数学有更 深刻 的理解, 促进他们的数学学习及数学观 的发
,
.
发 展 的 动力
.
教 学 中应 引 导 学 生 初 步 了 解数 学
,
科 学 与人 类 社 会 发 展 之 间 的相 互 作 用 体 会 数 学 的 科 学 价值 应 用 价 值 人 文 价值 开 阔视 野
、
、 、
二
、
追 寻 历 史足 迹 重 访 历 史 名题
,
一
数学文化
专题九数学文化数学文化至今并没有一个得到学术界广泛认同的定义,但不少学者理解如下:指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观点以及它们的形成和发展;除此之外,还包含数学家、数学史、数学美、数学教育、数学发展中的人文成分、数学与社会的联系、数学与各种文化的关系.考点1:数列1.《算法统综》是明朝程大位所著数学名著,其中有这样一段表述:“远看巍巍塔七层,红光点点倍加增,共灯三百八十一”,其意大致为:有一七层宝塔,每层悬挂的红灯数为上一层的两倍,共有381盏灯,则塔从上至下的第三层有()盏灯.A.14B.12C.10D.82.中国古代著作《算法统宗》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三百七十八里关,初行健步不为难,次日脚痛减一半,六朝才得到其关,要见次日行里数,请公仔细算相还.”其意思为:“有一个人走了378里路,第一天健步行走,从第二天起脚痛每天走的路程为前一天的一半,走了6天后到的目的地,那么第二天走了()A.192里B.96里C.48里D.24里3.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有如下问题:“今有蒲生一日,长三尺.莞生一日,长一尺.蒲生日自半,莞生日自倍.问几何日而长等?”意思是:“今有蒲草第1天长高3尺,莞草第1天长高1尺.以后,蒲草每天长高前一天的一半,莞草每天长高前一天的2倍.问第几天蒲草和莞草的高度相同?”根据上述的已知条件,可求得第________天时,蒲草和莞草的高度相同.(结果采取“只入不舍”的原则取整数,相关数据:l g3≈0.4771,l g2≈0.3010).34.我国古代的天文学和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中记载: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每个节气晷长损益相同(晷是按照日影测定时刻的仪器,晷长即为所测量影子的长度).二十四个节气及晷长变化如图所示,相邻两个节气晷长的变化量相同,周而复始.若冬至晷长一丈三尺五寸,夏至晷长一尺五寸(一丈等于十尺,一尺等于十寸),则夏至之后的那个节气(小暑)晷长是()A.五寸B.二尺五寸C.三尺五寸D.四尺五寸5.《九章算术》中有一题:今有牛、马、羊食人苗.苗主责之粟五斗.羊主曰:“我羊食半马.”马主曰:“我马食半牛.”今欲衰偿之,问各出几何.其意思是:今有牛、马、羊吃了别人的禾苗,禾苗主人要求赔偿五斗粟.羊主人说:“我羊所吃的禾苗只有马的一半.”马主人说:“我马所吃的禾苗只有牛的一半.”若按此比例偿还,牛、马、羊的主人各应赔偿多少粟?在这个问题中,牛主人比羊主人多赔偿()A.斗粟B.斗粟C.斗粟D.斗粟6.《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的数学名著,书中《均输章》有如下问题:“今有五人分五钱,令上二人所得与下三人等,问各得几何.”其意思为:已知甲、乙、丙、丁、戊五人分5钱,甲、乙两人所得与丙、丁、戊三人所得相同,且甲、乙、丙、丁、戊每人所得依次成等差数列,问五人各得多少钱?(“钱”是古代的一种重量单位)在这个问题中,丙所得为()A.钱B.钱C.钱D.1钱7.“十二平均律”是通用的音律体系,明代朱载堉最早用数学方法计算出半音比例,为这个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十二平均律将一个纯八度音程分成十二份,依次得到十三个单音,从第二个单音起,每一个单音的频率与它的前一个单音的频率的比都等于.若第一个单音的频率为f,则第八个单音的频率为()A.B.C.D.8.我国南宋数学家杨辉所著的《详解九章算法》中,用图①的三角形形象地表示了二项式系数规律,俗称“杨辉三角”.现将杨辉三角中的奇数换成1,偶数换成0,得到图②所示的由数字0和1组成的三角形数表,由上往下数,记第n行各数字的和为S n,如S1=1,S2=2,S3=2,S4=4,…,则S126=________.64考点2:立体几何1.古代著名的数学书籍《九章算术》中,将底面为矩形,同时有一条侧棱与底面垂直的四棱锥称为“阳马”.已知阳马中,平面为底面,,若阳马的五个顶点都在某一球面上,该球的体积为_______.2.《九章算术》中,将底面为矩形,同时有一条侧棱与底面垂直的四棱锥称为阳马;将四个面都为直角三角形的三棱锥称之为鳖臑.若三棱锥为鳖臑,平面,,三棱锥的四个顶点都在球的球面上,则球的表面积为________.3.《算数书》竹简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湖北省江陵县张家山出土,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有系统的数学典籍,其中记载有求“囷盖”的术:“置如其周,令相乘也.又以高乘之,三十六成一.”该术相当于给出了由圆锥的底面周长与高,计算其体积的近似公式.它实际上是将圆锥体积公式中的圆周率近似取为3.那么,近似公式相当于将圆锥体积公式中的π近似取为()A.B.C.D.4.祖暅原理:“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意思是说:两个同高的几何体,如在登高处的截面积恒相等,则体积相等.设为两个同高的几何体,的体积不相等,在等高处的截面积不恒相等,根据祖暅原理可知,是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5.中国有悠久的金石文化,印信是金石文化的代表之一。
专题03 数列与数学文化-高考中的数学文化试题 (解析版)
专题03 数列与数学文化纵观近几年高考,数列以数学文化为背景的问题,层出不穷,让人耳目一新。
同时它也使考生们受困于背景陌生,阅读受阻,使思路无法打开。
本专题通过对典型高考问题的剖析、数学文化的介绍、及精选模拟题的求解,让考生提升审题能力,增加对数学文化的认识,进而加深对数学文理解,发展数学核心素养。
【例1】 (2018北京) “十二平均律”是通用的音律体系,明代朱载堉最早用数学方法计算出半音比例,为这 个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十二平均律将一个纯八度音程分成十二份,依次得到十三个单音从第二个单音起,每一个单音的频率与它的前一个单音的频率的比都等于122.若第一个单音的频率为f ,则第八个单音的频率为( ) A 32B 322C .1252D .1272【答案】D【解析】从第二个单音起,每一个单音的频率与它的前一个单音的频率的比都等于122 率为f ,由等比数列的概念可知,这十三个单音的频率构成一个首项为f ,公比为122的等比数列,记为{}n a ,则第八个单音频率为128171282)2a f -=⋅=,故选D .【试题赏析】本题以《律学新说》中的“十二平均律”为背景,考查等比数列的应用,既考查了等比数列的相关知识,又展示了我国古代在音乐、数学、天文等方面的成就.【例2】(2017新课标Ⅱ)我国古代数学名著《算法统宗》中有如下问题:“远望巍巍塔七层,红光点点倍 加增,共灯三百八十一,请问尖头几盏灯?”意思是:一座7层塔共挂了381盏灯,且相邻两层中的下一 层灯数是上一层灯数的2倍,则塔的顶层共有灯( ) A .1盏 B .3盏 C .5盏 D .9盏 【答案】B【解析】设塔顶共有灯1a 盏,根据题意各层等数构成以1a 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77171(12)(21)38112a S a -==-=-,解得13a =.选B . 【试题赏析】《算法统宗》是由明代数学家程大位写的数学巨著,它是一部应用数学书, 反映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国古代为世界数学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高中数学教材中数学文化的渗透——以斐波那契数列为例
㊀㊀㊀㊀㊀122㊀高中数学教材中数学文化的渗透高中数学教材中数学文化的渗透㊀㊀㊀ 以斐波那契数列为例Һ黄培琳㊀(吉林师范大学,吉林㊀长春㊀130000)㊀㊀ʌ摘要ɔ新课程改革的落实使数学文化的渗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体现出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斐波那契数列为例,阐述斐波那契数列的由来和相关数学问题,说明数学文化的价值和作用,并建议通过课堂教学㊁创建多元化评价体系㊁营造合适氛围的方式进行数学文化的渗透.ʌ关键词ɔ数学文化;斐波那契数列;高中数学一㊁引言‘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提升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用数学来观察㊁思考和表达世界,帮助学生提升数学素养.数学不是为一类人而设定的,而是面向所有人的,要使所有人都能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使得每一个不同的个体在数学方面都能得到不同的收获.正因如此,数学的学习目的并不是单纯地要求学生对定理㊁定义㊁公式等知识的掌握,还对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的能力做出了要求.新课程改革中还提出数学课程的教学应以数学文化的渗透为主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主要工作,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师应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学习并与他人合作进行探索.与此同时,教师要促进数学课程㊁数学文化同生活实际的融合,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学生感受和体会数学在科学㊁文化㊁应用和审美等各个方面的重要价值.二㊁数学文化概述数学文化 是指数学的思想㊁精神㊁语言㊁方法㊁观点以及它们的形成和发展;还包括数学在人类生活㊁科学技术㊁社会发展中的贡献和意义,以及与数学相关的人文活动.数学史㊁数学家㊁数学美㊁数学教育等也都属于数学文化的范畴.同时,数学与社会㊁其他学科以及各种文化之间的联系也都能反映出数学文化.数学文化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随处可见,只是需要我们用数学的眼光来发现,借此来培养学生数学的理性思维模式,提高其数学素养.因此,在由我国教育部所制定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明确指出了要在学习数学知识,提升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思维的同时,也要注重数学文化的渗透.数学课一般主要学习数学的理论知识,所以数学文化的渗透应当以数学的理论知识为载体,在抽象的数学知识基础上尽可能通俗易懂地渗透一些数学文化.教师一般可以以数学问题㊁数学典故㊁数学观点来渗透数学文化,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形成数学思维,提升数学素养.本文以斐波那契数列为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三㊁斐波那契数列斐波那契数列是出现在普通高中教科书‘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二册)第四章第一节 数列的概念 的 阅读与思考 中的内容.其中介绍了斐波那契数列的由来和在自然界中的一些与其有关的现象.起初是意大利的一位知名数学家斐波那契(LeonardoFibonacci,约1175 约1250)在1202年出版的一本著作‘算盘全书“,并且他在书中收录一个关于繁殖的问题.在问题中首先设1对成熟兔每月都能生1对小兔(假设每次出生的小兔都正好一雌一雄),每1对小兔都会在出生的1个月后成熟,再过1个月,成熟兔又能生出1对小兔,在所有兔都不会有生病或死亡的情况下,由第1个月第1对出生的小兔开始,直至第12个月时一共能够有多少对兔?在第1个月的时候只有1对小兔而没有成熟兔,所以共有1对兔.在第2个月的时候之前的小兔转变为成熟兔,此时共有1对成熟兔.在第3个月的时候之前的1对成熟兔此时生下1对小兔,此时共有2对兔.在第4个月的时候将会有1对小兔和2对成熟兔,所以此时共有3对兔.在第5个月的时候将有对2小兔和3对成熟兔,此时共有5对兔.以此类推,将会得到兔子总数(单位:对)为1,1,2,3,5,8,13,21,34,55,89,144, .由这个问题所得到的数列就被称作斐波那契数列,在这个无穷数列中的任意一个数都叫作斐波那契数,同时可以得到第n个月时兔的对数Fn的规律为F1=F2=1,Fn=Fn-1+Fn-2,n=3,4,5, ,{一个数列,前两项都等于1,从第三项起,每一项是其前两项之和,则称该数列为斐波那契数列.四㊁自然界中的斐波那契数就像数学文化不仅仅存在于数学这一门学科之中一样,自然界中也存在着许许多多与斐波那契数有关的现象.例如,向日葵花盘中葵花子的排列就与斐波那契数有关,仔㊀㊀㊀123㊀㊀细观察时可以发现向日葵花盘中的葵花子排列呈现为两组对数螺线,一组为顺时针㊁另一组为逆时针的交叉排列.这两条方向相反相互交叉的对数螺线条数往往就为相邻的两个斐波那契数,一般的向日葵为顺时针34条㊁逆时针21条,大一点的向日葵会有55条顺时针方向的对数螺线㊁34条逆时针方向的对数螺线,更大的向日葵是144条顺时针螺线㊁89条逆时针螺线,在自然界中甚至还发现过233条顺时针和144条逆时针对数螺线的超大向日葵.它们都呈现出这样相邻斐波那契数的性质.除此之外,还有松果的种子也呈现这样的规律.经过研究发现,这样的排列使花子的堆集效率达到了最高.自然界中的大部分花的花瓣数也为斐波那契数或者斐波那契数的整数倍,我们常见的兰花和茉莉花就都有3个花瓣,雏菊属的植物通常有34,55或89个花瓣.近年来我们还发现树枝上树杈的数目也通常为斐波那契数,第一年㊁第二年都只有1杈,第三年有2杈,第四年有3杈,第五年有5杈,第六年有8杈,以这样的形式呈现出斐波那契数,这种方式可以帮助植物光合作用.大自然不可能理解什么是斐波那契数列和斐波那契数,但大自然中的种种现象却表明它们以斐波那契数的形式来增强它们的生存优势,这也是数学同大自然一样的神奇之处.五㊁斐波那契数列的相关问题自兔子问题中抽象而来的斐波那契数列被大自然中的生物选择的同时在许多数学问题中也经常出现.例如,跳格子游戏,站在楼梯的起始点往上跳,从楼梯外只能先跳入第一阶楼梯,每次可以往上跳一阶或两阶楼梯,有多少种方法可以跳到第n阶楼梯上?在这个问题中我们可以假设有tn种方法可以跳到第n阶楼梯,跳到第一阶楼梯的方法只有一种,就是先跳一阶,想要跳到第二阶楼梯也只有一种方法,就是先跳到第一阶再跳到第二阶,所以可以得到t1=t2=1.由于一次只能跳一阶或两阶楼梯所以想要跳到第n阶楼梯,必须从第(n-1)阶或第(n-2)阶楼梯往上跳,我们可以知道想要跳到第n阶楼梯上的方法数就是跳到第(n-1)阶或第(n-2)阶楼梯的方法数之和,即tn=tn-1+tn-2.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个游戏方法数的递推公式t1=t2=1,tn=tn-1+tn-2,n=3,4,5, .{可见,数列tn{}就是斐波那契数列.除此之外,连分数也与斐波那契数列有关,例如,x=11+11+11+11+,可以将其看作x=11+x把x反复代入右侧,这样我们就会得到一个只由1构成的连分数.连分数往往无法求得它的确切数值,所以我们一般求它的近似值.我们把它从第n条分数线截住,把第(n+1)条分数线上下都删掉,就能得出这个连分数第n次的近似值,记作unvn.以我们刚刚提到的全部由1组成的连分数为例,可得u1v1=11,u2v2=11+11=12,u3v3=11+11+11=23,u4v4=11+11+11+11=35.由这个规律我们可以推得unvn=11+un-1vn-1.u5v5=11+u4v4=11+35=58,u6v6=11+u5v5=11+58=813, .按照这个顺序可以依次得到连分数的近似值为11,12,23,35,58,813, ,un-1vn-1,unvn, ,这样我们也可以较为直观地看到连分数和斐波那契数列的关系.还有许多与斐波那契数列有关的有趣的数学问题,如黄金矩形等,这里就不再一一列举了.六㊁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建议(一)在数学课堂上渗透数学文化在传统意义的理解上数学课堂一般是枯燥㊁乏味的,且数学的知识都是较为抽象的,学生对数学学科中这些难以理解和较为抽象的数学的公式㊁定理㊁定义都有较大的排斥心理和情绪.这些可能会使学生难以理解教师所教授的内容或丧失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合理的方式方法适当地渗透一些数学文化内容,以此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了解和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学习函数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从函数的起源讲起,函数最早在清代由我国的数学家李善兰在翻译‘代数学“一书时所译出,他将function翻译成函数,这是我国使用函数一词的开端,并且函数这一概念最早由莱布尼茨提出,最初这位数学家用函数来表示幂,后来慢慢地就形成了我们现在所学习的函数.这样一来,教师通过一些数学史的小故事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更有兴趣学习新的概念和知识.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入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买东西时所花的费用和所购买的物品数量之间总是存在着㊀㊀㊀㊀㊀124㊀类似于一次函数的关系,生物中的有丝分裂和物理中的自由落体通常都类似于二次函数,生活中物品总数量和人数之间往往符合反比例函数,施工中往往会用到的三角函数.这些例子不仅可以体现出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帮助学生体会数学的用处,还能体现出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建立起数学知识与物理㊁生物等其他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结,构建更加完整的知识体系和认知结构,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从而帮助学生发现数学的价值.在学习几何和图形有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相关的多种图形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细心观察就能感受到无处不在的数学美和数学魅力.在一些章节的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讲解数学定理和公式的由来㊁数学家的生平来渗透数学文化.这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让学生改变对数学课程和知识枯燥乏味的刻板印象,使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泼,还可以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使其数学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从而为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和后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渗透数学文化目前素质教育也提倡建立目标多元㊁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单纯的数学定理㊁定义㊁公式的掌握并不能满足目前社会所期望的人才培养要求,所以数学知识的应用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影响尤为重要.成绩并不是唯一度量学生学习结果的指标,许许多多的学生可能会应用公式定理来解决试卷中的数学问题,但对数学知识的起源㊁数学定理的证明㊁数学概念的内涵一无所知,他们可能拥有较好的数学成绩,但他们缺少数学的素养.一味地培养应试数学,对数学的思想㊁数学的思维模式㊁数学的精神没有了解和掌握,这样的数学是不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数学,也是对学生后续的人生都没有实际价值的数学.素质教育所要培养的是能够全面发展的人.因此,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渗透合理的数学文化不仅能够在传授数学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从全新的角度去了解数学㊁认识数学㊁构建新的数学观念,还能够培养学生在数学中的创新精神和数学的理性思维,以此来增强学生各个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因此,不光要对学生数学解题能力进行考核,学生的创新能力㊁思维逻辑㊁数学素养等都可以成为评价学生的标准,从而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和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文化是相辅相成的.(三)营造合适氛围渗透数学文化数学文化不仅存在于数学的定理㊁定义等知识之中,数学史,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㊁与社会的联系以及其中所蕴含的精神㊁思想㊁方法和思维模式中都能表现出数学文化,所以数学文化的渗透也可以从这些方面着手,直接突兀地宣传数学文化可能会较为生硬,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并不能得到正向影响.从班风㊁校风㊁学风等方面都较为容易营造数学文化氛围.通过在教室的文化墙上定期更新一些数学家生平㊁数学史中重要事件㊁有趣的数学问题等也能潜移默化地向学生渗透数学文化.在学校内的数学家雕塑㊁举办的数学知识竞赛等,学生在观赏和参与的同时就起到了学习的作用.展示学生亲手绘制的相关内容的手抄报,在课后留下的逻辑小问题等不仅可以使学生主动地将注意力和精力投入到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中,还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㊁创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不仅可以在不知不觉间达到渗透数学文化的目的,还能使学生不排斥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其他学科课程中对于数学的应用,如物理㊁化学以及生物等理科课程与数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样通过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一定的联系来渗透数学文化也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价值,体会到数学的重要性,使数学更加有吸引力.七㊁结束语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渗透数学文化符合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也是目前数学教学的一大趋势.在未来的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也将成为必然,而且数学文化的合理渗透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的精髓,深入理解数学的概念内涵;掌握数学知识,产生探究数学的好奇心.因此,提高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同时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㊁应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等,帮助学生形成数学的理性思维,体会数学的精神,并获得较好的数学素养,从而使学生成为更符合社会和教育目的所要求的全面发展的人.渗透数学文化的同时可以提高数学教师的教学能力,帮助教师活跃课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教师和学生都终身受益.ʌ参考文献ɔ[1]陈平.高中数学文化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南宁:广西民族大学,2019.[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3]徐进勇.数学教学要体现数学知识的意蕴[J].中学数学研究,2017(1):5-8.[4]罗奇.数学文化课堂渗透辨析:以数学教育专业为例[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33(6):137-141.[5]顾沛.数学文化: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2021届新高考数学二轮专题练习:热点(十三) 数学文化 (含解析)
热点(十三) 数学文化1.[2020·石家庄模拟](古典概率中的数学文化)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在公元前六世纪发现了“完全数”6和28,后人进一步研究发现后续3个“完全数”分别为496,8 128,33 550 336,现将这5个“完全数”随机分为两组,一组2个,另一组3个,则6和28恰好在同一组的概率为( )A. 15B. 25C.35D. 110 2.[2020·山东六地市部分学校线上考试]《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其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今有宛田,下周三十步,径十六步,问为田几何?”意思说:现有扇形田,弧长三十步,直径十六步,问面积多少?书中给出计算方法:以径乘周,四而一,即扇形的面积等于直径乘以弧长再除以4.在此问题中,扇形的圆心角的弧度数是( )A.415B. 158C.154 D .120 3.(函数图象中的数学文化)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曾说: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休.在数学的学习和研究中,常用函数的图象来研究函数的性质,也常用函数的解析式来琢磨函数的图象的特征.如函数f (x )=x 4|4x -1|的图象大致是( )4.(概率中的数学文化)我国古代有着辉煌的数学研究成果.《周髀算经》《九章算术》《海岛算经》《孙子算经》……《缉古算经》等10部专著,有着十分丰富多彩的内容,是了解我国古代数学的重要文献.这10部专著中有7部产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某中学拟从这10部专著中选择2部作为“数学文化”校本课程学习内容,则所选2部专著中至少有一部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专著的概率为( )A.1415B.115C.29D.79 5.(数列中的数学文化)《算法统宗》是中国古代数学名著,由明代数学家程大位编著,它对我国民间普及珠算和数学知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是东方古代数学的名著.在这部著作中,许多数学问题都是以歌诀形式呈现的,如“九儿问甲歌”就是其中一首:一个公公九个儿,若问生年总不知,自长排来差三岁,共年二百又零七,借问长儿多少岁,各儿岁数要详推.在这个问题中,这位公公的长儿的年龄为( )A .23岁B .32岁C .35岁D .38岁6.[2020·新高考Ⅰ卷](立体几何中的数学文化)日晷是中国古代用来测定时间的仪器,利用与晷面垂直的晷针投射到晷面的影子来测定时间.把地球看成一个球(球心记为O),地球上一点A的纬度是指OA与地球赤道所在平面所成角,点A处的水平面是指过点A且与OA垂直的平面.在点A处放置一个日晷,若晷面与赤道所在平面平行,点A处的纬度为北纬40°,则晷针与点A处的水平面所成角为()A.20°B.40°C.50°D.90°7.(解析几何中的数学文化)唐代诗人李颀的诗《古从军行》开头两句说:“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诗中隐含着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将军饮马”的问题,即将军在观望烽火之后从山脚下某处出发,先到河边饮马后再回到军营,怎样走才能使总路程最短?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设军营所在区域为x2+y2≤1,若将军从点A(2,0)出发,河岸线所在直线方程x+y-4=0,并假定将军只要到达军营所在区域即回到军营,则“将军饮马”的最短总路程为()A.10 B.25-1C.2 5 D.10-18.(圆中的数学文化)阿波罗尼斯(约公元前262~190年)证明过这样一个命题:平面内到两定点距离之比为常数k(k>0,k≠1)的点的轨迹是圆,后人将这个圆称为阿波罗尼斯圆.若平面内两定点A、B间的距离为2,动点P满足|P A||PB|=2,则|P A|2+|PB|2的最小值为() A.36-24 2 B.48-24 2C.36 2 D.24 29.如图所示,在著名的汉诺塔问题中,有三根高度相同的柱子和一些大小及颜色各不相同的圆盘,三根柱子分别为起始柱、辅助柱及目标柱.已知起始柱上套有n个圆盘,较大的圆盘都在较小的圆盘下面,现把圆盘从起始柱全部移到目标柱上,规则如下:每次只能移动一个圆盘,且每次移动后,每根柱上较大的圆盘不能放在较小的圆盘上面,规定一个圆盘从任一根柱上移动到另一根柱上为一次移动.若将n个圆盘从起始柱移动到目标柱上最少需要移动的次数记为p(n),则p(4)=()A.33 B.31C.17 D.1510.(解三角形中的文化)《数书九章》中对已知三角形三边长求三角形面积的求法填补了我国数学史中的一个空白,虽与著名的海伦公式形式上有所不同,但实质完全等价,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古代已经具有很高的数学水平.其求法是:“以小斜幂,并大斜幂,减中斜幂,余半之,自乘于上;以小斜幂乘大斜幂,减上,余四约之,为实;一为从隅,开平方得积.”把以上这段文字用数学公式表示,即S=14⎣⎡⎦⎤c2a2-⎝⎛⎭⎫c2+a2-b222(S,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面积、大斜、中斜、小斜).现有周长为42+25的△ABC满足sin A︰sin B︰sin C=(2+1)︰5︰(2-1),试用以上给出的数学公式计算△ABC的面积为()A. 3 B.2 3C. 5 D.2 511.(立体几何中的数学文化)我国古代《九章算术》里记载了一个求“羡除”体积的例子,羡除,隧道也,其所穿地,上平下邪.小明仿制羡除裁剪出如图所示的纸片,在等腰梯形ABCD 中,AB=10,BC=CD=DA=8,在等腰梯形ABEF中,EF=6,AF=BE=6.将等腰梯形ABCD 沿AB折起,使DF=CE=26,则五面体ABCDFE中异面直线AC与DE所成角的余弦值为()A.0 B.2 4C.-24 D.2212.(多选题)(生活中的数学文化)《九章算术·衰分》中有如下问题:“今有甲持钱五百六十,乙持钱三百五十,丙持钱一百八十,凡三人俱出关,关税百钱.欲以钱数多少衰出之,问各几何?”翻译为“今有甲持钱560,乙持钱350,丙持钱180,甲、乙、丙三个人一起出关,关税共计100钱,要按个人带钱多少的比例交税,问三人各应付多少税?”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付的税钱最多B.乙、丙两人付的税钱超过甲C.乙应出的税钱约为32D.丙付的税钱最少13.(三角函数中的文化)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通过研究正五边形和正十边形的作图,发现了黄金分割值约为0.618,这一数值也可表示为m=2sin 18°.若m2+n=4,则1-2cos2 27°3m n=________.14.(数列中的数学文化)“斐波那契”数列由十三世纪意大利数学家斐波那契发现.数列中的一系数数字常被人们称之为神奇数.具体数列为1,1,2,3,5,8…,即从该数列的第三项数字开始,每个数字等于前两个相邻数字之和.已知数列{a n}为“斐波那契”数列,S n为数列{a n}的前n项和,若a2 020=M,则S2 018=________.(用M表示)15.[2020·山东烟台、菏泽联考](二项式定理中的数学文化)杨辉三角,又称贾宪三角、帕斯卡三角,是二项式系数在三角形中的一种几何排列.在我国南宋数学家杨辉所著的《详解九章算法》(1261年)一书中用三角形解释二项和的乘方规律,称之为“杨辉三角”,由杨辉三角可以得到(a+b)n展开式的二项式系数.根据相关知识可求得(1-2x)5展开式中的x3的系数为________.16.[2020·山东肥城一中模拟](立体几何中的数学文化)在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把两底面为直角三角形的直棱柱称为“堑堵”.已知三棱柱ABC -A1B1C1是一个“堑堵”,其中AB=BC=BB1=2,点M是A1C1的中点,则四棱锥M-B1C1CB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________.热点(十三) 数学文化1.答案:B解析:记5个“完全数”中随机抽出2个为第一组,剩下3个为第二组,则基本事件总数为C 25=10.又6和28恰好在第一组有1种情况,6,28和其他3个数中的1个在第二组有3种情况,所以所求概率为1+310=25,故选B.2.答案:C解析:由题意,根据给出计算方法:以径乘周,四而一,即扇形的面积等于直径乘以弧长再除以4,再由扇形的弧长公式,可得扇形的圆心角α=l r =308=154(弧度),故选C.3.答案:D解析:因为f (x )=⎩⎪⎨⎪⎧x 44x -1,x >0,x41-4x,x <0,f (-x )=x 4|4-x -1|=x 4·4x|4x -1|≠f (x ),且f (-x )≠-f (x ),所以f (x )没有奇偶性,而A ,B 选项中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排除A ,B ;当x →-∞时,f (x )=x 41-4x→+∞,排除C ,选D. 4.答案:A解析:设所选2部专著中至少有一部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专著为事件A ,所以P (A )=C 23C 210=115,因此P (A )=1-P (A )=1-115=1415,故选A.5.答案:C解析:设这位公公的第n 个儿子的年龄为a n , 由题可知{a n }是等差数列,设公差为d ,则d =-3, 又由S 9=207,即S 9=9a 1+9+82×(-3)=207,解得a 1=35,即这位公公的长儿的年龄为35岁.故选C. 6.答案:B解析:过球心O 、点A 以及晷针的轴截面如图所示,其中CD 为晷面,GF 为晷针所在直线,EF 为点A 处的水平面,GF ⊥CD ,CD ∥OB ,∠AOB =40°,∠OAE = ∠OAF =90°,所以∠GF A =∠CAO =∠AOB =40°.故选B.7.答案:B解析:设点A 关于直线x +y =4的对称点A ′(a ,b ),k AA ′=ba -2, AA ′的中点为⎝⎛⎭⎪⎫a +22,b 2,故⎩⎪⎨⎪⎧ba -2=1a +22+b 2=4解得a =4,b =2,要使从点A 到军营总路程最短,即为点A ′到军营最短的距离,即为点A ′和圆上的点连线的最小值,即为点A ′和圆心的距离减半径, “将军饮马”的最短总路程为 4+16-1=25-1,故选B.8.答案:A解析:以经过A 、B 的直线为x 轴,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为y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A (-1,0)、B (1,0),设P (x ,y ),∵|P A ||PB |=2,∴(x +1)2+y 2(x -1)2+y2=2,两边平方并整理得x 2+y 2-6x +1=0⇒(x -3)2+y 2=8,所以P 点的轨迹是以(3,0)为圆心,22为半径的圆,则有|P A |2+|PB |2=2(x 2+y 2)+2=2|OP |2+2,如图所示:当点P 为圆与x 轴的交点(靠近原点)时,此时, OP 取最小值,且OP =3-22,因此,|P A |2+|PB |2≥2×(3-22)2+2=36-242,故选A. 9.答案:D解析:由题意,把圆盘从起始柱全部移到目标柱上最少需要移动的次数记为p (n ),则把起始柱上的(除最底下的)圆盘从起始柱移动到辅助柱最少需要移动的次数为p (n -1),则有p (n )=2p (n -1)+1,所以p (n )+1=2[p (n -1)+1],又p (1)=1,即{p (n )+1}是以p (1)+1=2为首项,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由等比数列通项公式可得,p (n )+1=2n ,所以p (n )=2n -1,故p (4)=24-1=15,故选D.10.答案:A解析:因为sin A ︰sin B ︰sin C =(2+1)︰5︰(2-1), 则由正弦定理得a ︰b ︰c =(2+1)︰5︰(2-1). 设a =(2+1)x ,b =5x ,c =(2-1)x , 又周长为42+25,所以42+25=(2+1)x +5x +(2-1)x ,解得x =2. 所以S =14×⎩⎪⎨⎪⎧⎭⎪⎬⎪⎫42×(2-1)2×(2+1)2-⎣⎢⎡⎦⎥⎤22×(2+1)2+22×(2-1)2-2022 = 3.故选A.11.答案:B解析:如图,过点C 作AB 的垂线,H 为垂足,易知BH =1,CH =37,AC =12.同理,在等腰梯形CDFE 中,对角线DE =6 2.过点C 作CG ∥DE 交FE 的延长线于点G ,易知四边形CDEG 是平行四边形,DE 綉CG ,连接AG ,则异面直线AC 与DE 所成的角即直线AC 与CG 所成的角.过点A 作AT ⊥EF ,交EF 的延长线于点T ,则易知AT =42,TG =16,所以AG =12 2. 在△ACG 中,AG =122,AC =12,CG =DE =62,由余弦定理得cos ∠ACG =144+72-2882×12×62=-24.因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在⎝⎛⎦⎤0,π2范围内,所以异面直线AC 与DE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24,故选B.12.答案:ACD 解析:甲付的税钱最多、丙付的税钱最少,可知A 、D 正确;乙、丙两人付的税钱占总税钱的53109<12不超过甲。
生活中大量使用的中国古代数列知识
生活中大量使用的中国古代数列知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从以下角度展开:数列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概念,在中国古代的数学研究中也占据了重要地位。
中国古代的数学发展源远流长,其中包括了许多与数列相关的数学知识。
这些古代数列知识不仅仅是数学理论的一部分,更是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中,成为了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元素。
中国古代数列知识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从古代天文学、农业、医学到宇宙观的构建,数列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比如,在天文学中,古代中国人就利用数列来研究天体运动的周期性规律,推算节气的时间点,以及预测日食和月食等天文现象。
在农业方面,中国古代农民运用数列知识来研究农作物的生长规律,选择适合的种植和收割时间,提高农作物产量。
在医学领域,古代医师也运用数列知识来分析人体生理、病理等方面的规律,推断疾病的发展趋势,制定治疗方案。
另外,数列还有助于古代中国人形成整体的宇宙观,例如五行八卦等理论,这些都离不开数列的应用。
这些古代数列知识在今天的生活中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中国古代数列知识的研究和运用,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现代数学理论。
同时,古代数列知识也能够激发我们对数学的兴趣,并拓宽我们对数学的认识。
古代数列知识所体现的思维方式和求知精神也对我们现代人的人文素养和思维习惯有着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中国古代数列的起源与发展,以及生活中常见的古代数列知识。
同时,我们还将探讨古代数列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并总结中国古代数列知识的重要性。
最后,我们将展望古代数列知识在未来的发展,并给出文章的结论。
通过本文的阐述,希望能够引起读者对中国古代数列知识的关注和兴趣,以及对数学的思考和探究。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首先对文章进行概述,介绍了中国古代数列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同时,为了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还对整篇文章的结构进行了简要说明。
2021届高考数学(文)二轮专题闯关导练(统考版):热点(十三) 数学文化
热点(十三) 数学文化1.[2020·山东菏泽期中](数列中的文化)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古籍《张丘建算经》中有如下一道题:“今有十等人,大官甲等十人官赐金,依等次差(即等差)降之,上三人先入,得金四斤持出;下四人后入,得金三斤持出;中央三人未到者,亦依等次更给.”问:每一等人比下一等人多得几斤金?( ) A.439斤 B.778斤 C.776斤 D.581斤 2.[2020·福建莆田模拟](程序框图中的文化)将元代著名数学家朱世杰的《四元玉鉴》中的一首诗改编如下:“我有一壶酒,携着游春走,遇店添一倍,逢友饮一斗,店友经三处,没了壶中酒,借问此壶中,当原多少酒?”用程序框图表示如图,用x 表示壶中原有酒的量,可知最终输出的x =0,则一开始输入的x 的值为( )A.34B.1516C .4 D.783.[2020·河南商丘月考](生活中的文化)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有如下问题:“今有三女,长女五日一归,中女四日一归,少女三日一归.问三女几何日相会?”大致意思是:“一家出嫁的三个女儿中,大女儿每五天回一次娘家,二女儿每四天回一次娘家,小女儿每三天回一次娘家.三个女儿从娘家同一天走后,至少再隔多少天三人再次相会?”假如回娘家当天均回夫家,当地风俗正月初二都要回娘家,则从正月初三算起的一百天内,有女儿回娘家的天数为( )A .58B .59C .60D .614.[2020·重庆七校联考](推理与证明中的文化)某市为了缓解交通压力,实行机动车辆限行政策,每辆机动车每周一到周五都要限行一天,周末(周六和周日)不限行.某公司有A ,B ,C ,D ,E 五辆车,每天至少有四辆车可以上路行驶.已知E 车周四限行,B 车昨天限行,从今天算起,A ,C 两车连续四天都能上路行驶,E 车明天可以上路,由此可知下列推测一定正确的是( )A .今天是周四B .今天是周六C .A 车周三限行D .C 车周五限行5.[2020·福建泉州两校联考](函数中的文化)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有如下问题:“今有人持金出五关,前关二而税一,次关三而税一,次关四而税一,次关五而税一,次关六而税一,并五关所税,适重一斤.”其意思为:“今有人持金出五关,第1关所收税金为持金的12,第2关所收税金为剩余持金的13,第3关所收税金为剩余持金的14,第4关所收税金为剩余持金的15,第5关所收税金为剩余持金的16,5关所收税金之和恰好重1斤.”则在此问题中,第5关所收税金为( )A.136斤B.130斤 C.125斤 D.120斤 6.[2020·惠州市考试试题](线性规划中的文化)关于圆周率π,数学发展史上出现过许多有创意的求法,如著名的蒲丰实验和查理斯实验.受其启发,我们也可以通过设计下面的实验来估计π的值:先请120名同学每人随机写下一个x ,y 都小于1的正实数对(x ,y ),再统计其中x ,y 能与1构成钝角三角形三边的数对(x ,y )的个数m ,最后根据统计个数m 估计π的值.如果统计结果是m =34,那么可以估计π的值为( )A.237B.4715C.1715D.53177.[2020·四川达州模拟](生活中的文化)里氏震级是由古登堡和里克特制定的一种表明地震能量大小的标度,用来表示测震仪衡量的地震能量的等级,地震能量越大,地震仪记录的震波的振幅就越大,其计算公式为M =lg A -lg A 0,其中A ,A 0分别是距震中100公里处接收到的所关注的这个地震和0级地震的震波的最大振幅,则7级地震震波的最大振幅是5级地震震波的最大振幅的( )A .10倍B .20倍C .50倍D .100倍8.[2020·江淮十校第二次联考](立体几何中的文化)长方、堑堵、阳马、鳖臑出自中国古代名著《九章算术·商功》,其中阳马、鳖臑是我国古代对一些特殊锥体的称呼.取一长方,如图(1)中的长方体ABCD - A 1B 1C 1D 1,沿平面ABC 1D 1斜切,一分为二,得到两个一模一样的三棱柱,称该三棱柱为堑堵,如图(2),再沿平面D 1BC 切开,得四棱锥和三棱锥各一个,其中四棱锥D 1 - ABCD 以矩形ABCD 为底,棱DD 1与底面垂直,称为阳马,余下的三棱锥D 1 - BCC 1是四个面均为直角三角形的四面体,称为鳖臑.已知长方体ABCD - A 1B 1C 1D 1中,AB =4,BC =3,AA 1=2,按以上操作得到阳马,则该阳马的最长棱长为( )A .2 5B .5C.29 D .4 29.[2020·福建师大附中期中](三角函数中的文化)17世纪德国著名的天文学家开普勒曾经这样说过:“几何学里有两件宝,一件是勾股定理,另一件是黄金分割.如果把勾股定理比作黄金矿的话,那么可以把黄金分割比作钻石矿.”黄金三角形有两种,其中底与腰之比为黄金分割比的黄金三角形被认为是最美的三角形,它是一个顶角为36°的等腰三角形(另一种是顶角为108°的等腰三角形).如图所示的五角星由五个黄金三角形与一个正五边形组成,在其中一个黄金三角形ABC 中,BC AC =5-12.根据这些信息,可得sin 234°=( ) A.1-254 B .-3+58C .-5+14D .-4+5810.[2020·湖南衡阳八中第四次月考](数列中的文化)元代数学家朱世杰在《算学启蒙》中提及如下问题:今有银一秤一斤十两,令甲、乙、丙从上作折半差分之.其意思是:现有银一秤一斤十两,将银分给甲、乙、丙三人,他们三人每一个人所得是前一个人所得的一半.若银的数量不变,按此法将银依次分给5个人,则得银最少的3个人一共得银(规定:1秤=10斤,1斤=10两)( )A.266127两B.889127两 C.84031两 D.1 11131两 11.[2020·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期中](统计中的文化)中国有个名句“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其中的“筹”原意是指《孙子算经》中记载的算筹,古代用算筹(即几寸长的小棍)摆在平面上进行运算,算筹的摆放形式有纵、横两种形式,如图所示.当表示一个多位数时,把各个数位的数码从左到右排列,但各位数码的筹式需要纵横相间,其中个位、百位、万位上的数用纵式表示,十位、千位、十万位上的数用横式表示,以此类推.例如3 266用算筹表示就是,则8 771用算筹可表示为( )A. B.C. D.12.[2020·安徽省高三联考](生活中的文化)某校高一组织五个班的学生参加学农活动,每班从“农耕”“采摘”“酿酒”“野炊”“饲养”五项活动中选择一项进行实践,且各班的选择互不相同,已知1班不选“农耕”“采摘”;2班不选“农耕”“酿酒”;3班既不选“野炊”,也不选“农耕”;5班选择“采摘”或“酿酒”.如果1班不选“酿酒”,那么4班不选“农耕”.则选择“饲养”的班级是( )A .2班B .3班C .4班D .5班13.[2020·湖北八校联考](三角函数中的文化)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通过研究正五边形和正十边形的作图,发现了黄金分割值约为0.618,这一数值也可表示为m =2sin 18°.若m 2+n =4,则1-2cos 227°3m n=________. 14.[2020·江苏南京高三联合体调研](概率中的文化)欧阳修在《卖油翁》中写道:(翁)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可见“行行出状元”,卖油翁的技术让人叹为观止.若铜钱是直径为4 cm 的圆,中间有边长为a cm 的正方形孔,若随机地向铜钱上滴一滴油,则油(油滴的大小忽略不计)正好落入孔中的概率为14π,则a =________.15.[2020·陕西西安期中](数列中的文化)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学家研究过各种多边形数.如三角形数1,3,6,10,…,第n 个三角形数为n (n +1)2=12n 2+12n .记第n 个k 边形数为N (n ,k )(k ≥3),以下列出了部分k 边形数中第n 个数的表达式:三角形数 N (n,3)=12n 2+12n ;正方形数 N (n,4)=n 2;五边形数 N (n,5)=32n 2-12n ; 六边形数 N (n,6)=2n 2-n ;……可以推测N (n ,k )的表达式,由此计算N (10,24)=________.16.[2020·合肥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推理中的文化)为了考查考生对于数学知识形成过程的掌握情况,某高校自主招生考试面试中的一个问题是:写出对数的换底公式,并加以证明.甲、乙、丙三名考生分别写出了不同的★答案★.公布他们的★答案★后,三名考生之间有如下对话.甲说:“我答错了.”乙说:“我答对了.”丙说:“乙答错了.”评委看了他们的★答案★,听了他们之间的对话后说:“你们三人的★答案★中只有一人是正确的,你们三人的对话中只有一人说对了.”根据以上信息,面试问题★答案★正确的考生为________.热点(十三) 数学文化1.★答案★:B解析:设第十等人得金a 1斤,第九等人得金a 2斤,以此类推,第一等人得金a 10斤,则数列{a n }构成等差数列,设公差为d (d >0),则每一等人比下一等人多得d 斤金,由题意得{ a 1+a 2+a 3+a 4=3,a 8+a 9+a 10=4,即{ 4a 1+6d =3,3a 1+24d =4,解得⎩⎨⎧a 1=813,d =778, 所以每一等人比下一等人多得778斤金.故选B. 2.★答案★:D解析:这是一道函数与程序框图相结合的题.当i =1时,酒量为2x -1;当i =2时,酒量为2(2x -1)-1=4x -3;当i =3时,酒量为2(4x -3)-1=8x -7;当i =4时,酒量为0,即2(4x -3)-1=0,解得x =78. 故选D. 3.★答案★: C 解析:由题意知,大女儿每五天回一次娘家,二女儿每四天回一次娘家,小女儿每三天回一次娘家,当地风俗正月初二都要回娘家,则从正月初三算起的一百天内,小女儿、二女儿和大女儿回娘家的天数分别是33,25,20,小女儿和二女儿、小女儿和大女儿、二女儿和大女儿同时回娘家的天数分别为8,6,5,三个女儿同一天回娘家的天数为1,因此,从正月初三算起的一百天内,有女儿回娘家的天数为33+25+20-(8+6+5)+1=60.故选C.4.★答案★:A解析:在限行政策下,要保证每天至少有四辆车可以上路行驶,周一至周五每天只能有一辆车限行.由周末不限行,B 车昨天限行知,今天不是周一,也不是周日;由E 车周四限行且明天可以上路可知,今天不是周三;由E 车周四限行,B 车昨天限行知,今天不是周五;从今天算起,A ,C 两车连续四天都能上路行驶,如果今天是周二,A ,C 两车连续上路行驶到周五,只能同时在周一限行,不符合题意;如果今天是周六,则B 车周五限行,又E 车周四限行,所以A ,C 两车连续上路行驶到周二,只能同时在周三限行,不符合题意.所以今天是周四.故选A.5.★答案★:C解析:设此人持金x 斤,根据题意知第1关所收税金为x 2斤;第2关所收税金为x 6斤;第3关所收税金为x 12斤;第4关所收税金为x 20斤;第5关所收税金为x 30斤,易知x 2+x 6+x 12+x 20+x 30=1,解得x =65.则第5关所收税金为125斤.故选C. 6.★答案★:B解析:由题意,120对正实数对(x ,y )中的x ,y 满足{ 0<x <10<y <1,该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的面积为1.正实数对(x ,y )中的x ,y 能与1构成钝角三角形的三边,则x ,y 需满足{ x +y >1x 2+y 2-1<00<x <10<y <1,该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的面积为π4-12,则π4-12≈34120,π4≈94120,π≈4715,故选B. 7.★答案★:D解析:对公式M =lg A -lg A 0进行转化得M =lg A A 0,即A A 0=10M ,A =A 0·10M , 当M =7时,地震震波的最大振幅为A 7=A 0·107,当M =5时,地震震波的最大振幅为A 5=A 0·104,则A 7A 5=A 0·107A 0·105=100.故选D. 8.★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得,该阳马的最长棱长为D 1B =4+9+16=29.故选C.9.★答案★:C解析:由题意可知∠ACB =72°,且cos 72°=12BC AC =5-14, 所以cos 144°=2cos 272°-1=-5+14, 所以sin 234°=sin(144°+90°)=cos 144°=-5+14.故选C. 10.★答案★:C解析:一秤一斤十两共120两,将这5人所得银的数量由小到大排列,记为数列{a n },则{a n }是公比q =2的等比数列,于是得S 5=a 1(1-q 5)1-q =a 1(1-25)1-2=120,解得a 1=12031. 故得银最少的3个人一共得银的数量为a 1+a 2+a 3=12031×(1+2+22)=84031(两).故选C. 11.★答案★:A解析:根据题意得,个位、百位、万位上的数用纵式表示,十位、千位、十万位上的数用横式表示,所以8 771用算筹可表示为.故选A.12.★答案★:B解析:通解 由题意可知五个班级和五项活动一一对应,作出如下表格(不选活动项目打“×”,选择活动项目打“√”),当5班选“采摘”时,则4班选“农耕”,根据如果1班不选“酿酒”,那么4班不选“农耕”,得1班选“酿酒”,再根据五个班级和五项活动一一对应,易得选“饲养”的是3班.农耕 采摘 酿酒 野炊 饲养1班 × × √2班 × × √3班 × × √4班 √5班 √ 当5班选“”,那么4班不选“农耕”,得1班选“酿酒”,则1班和5班都选“酿酒”,与题意矛盾,舍去这种情况.综上可知,选B.优解 由题意知,1班、2班、3班、5班均不选“农耕”,所以4班选“农耕”,根据如果1班不选“酿酒”,那么4班不选“农耕”,得1班选“酿酒”,则5班选“采摘”,又3班不选“野炊”,所以2班选“野炊”,3班选“饲养”.故选B.13.★答案★:-16解析:由m 2+n =4得n =4-m 2=4-4sin 218°=4cos 218°,代入所求表达式,可得1-2cos 227°3·2sin 18°·2cos 18°=-cos 54°6sin 36°=-sin 36°6sin 36°=-16. 14.★答案★:1解析:由题可知,油(油滴的大小忽略不计)正好落入孔中的概率是P =a 2π×⎝⎛⎭⎫422=14π,解得a =1.15.★答案★:1 000解析:观察n 2和n 前面的系数,可知一个成递增的等差数列,另一个成递减的等差数列.易知n 2前的系数为12(k -2),而n 前的系数为12(4-k ). 则N (n ,k )=12(k -2)n 2+12(4-k )n , 故N (10,24)=12×(24-2)×102+12×(4-24)×10=1 000. 16.★答案★:甲解析:①当甲的★答案★正确时,甲的说法错误,乙、丙的说法中有一个正确,符合题意.故甲的★答案★正确.②当乙的★答案★正确时,乙的说法正确,甲的说法正确,丙的说法不正确,与题意矛盾.故乙的★答案★不正确.③当丙的★答案★正确时,丙的说法正确,甲的说法正确,乙的说法不正确,与题意矛盾.故丙的★答案★不正确.综上,甲的★答案★正确.。
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教学渗透研究——以数列为例优秀课例
《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教学渗透研究——以数列为例》是一篇关于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元素的研究论文。
在该论文中,作者以数列作为例子,探讨了如何通过融入数学文化来提升高中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在这篇论文中,优秀的课例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展示:
引入历史背景:通过介绍数列的历史背景,如斐波那契数列的发现历程、数列在数学发展中的重要性等,让学生了解数列在数学领域的起源和发展。
数学文化的艺术表达:通过介绍数列在艺术中的应用,如黄金分割、音乐中的节奏等,引发学生对数列的兴趣,增强他们对数学的美感和创造力。
数学文化的实际应用:通过举例数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金融领域中的利息计算、物理学中的运动描述等,帮助学生理解数列在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数学文化的探索和发现:通过引导学生发现数列中的规律和性质,培养他们的探索和发现能力,同时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文化的交流和讨论:通过小组活动、讨论或展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数列的理解和应用,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这些课例通过将数学与文化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列的概念和性质,增强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同时,融入数学文化元素可以提升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数学学习和思考。
注意,上述的课例仅为一般性的指导,实际的优秀课例需要根据具体教学目标、学生特点和教学资源进行调整和设计。
高考数学文化题目的命制背景-数列中的数学文化
高考数学文化题目的命制背景-数列中的数学文化背景:高考数学文化题目常以等差数列、等比数列为背景,考查读题、分析问题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预测:本文将以等差数列为题材,考查数列中的文化。
回顾:以2017年高考数学文化题目为例,考查了古代数学名著《算法统宗》中的问题,要求求解一座7层塔顶层的灯数,利用等比数列的知识进行计算。
典例分析:以2017江西红色七校联考为例,考查了《张丘建算经》中的问题,要求求解一个女子每天织布的数量,利用等差数列的知识进行计算。
另一道题目则考查了《算法统宗》中的问题,要求求解一个人走378里路后第二天走了多少里程,利用等比数列的知识进行计算。
规律总结:我国古代数学注重算理算法,很多问题可转化为等差数列、等比数列问题。
数学文化题目考查的是将古代实际问题转化为现代数学问题,建立数列模型,进行数列的基本计算,利用方程思想求解。
1.XXX是明代的一位著名音乐家、数学家和天文历算家。
他在著作《律学新说》中制定了十二平均律,这是目前世界上通用的将一组音分成十二个半音音程的律制。
这些音程之间的频率比完全相等,因此也被称为十二等程律。
具体来说,一个八度包含13个音,相邻两个音之间的频率比相等,而最后一个音的频率是最初那个音的2倍。
如果设第三个音的频率为f1,第七个音的频率为f2,则f2/f1=2^(2/12)=1.1228.2.《孙子算经》是我国古代的一部数学名著。
其中有一个问题是:“今有五个诸侯,共分60个橘子,每人加三个。
问:五人各得几何?”这个问题的意思是:五个人要分60个橘子,他们分得的橘子数构成一个公差为3的等差数列。
得到橘子最少的人所得的橘子个数是6.3.《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数学著作。
其中有一个问题是:“现在有良马和驽马同时从长安出发到齐去。
已知长安和齐的距离是3000里,良马第一天行193里,之后每天比前一天多行13里;驽马第一天行97里,之后每天比前一天少行0.5里。
以《等差数列》为例探究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渗透
以《等差数列》为例探究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渗透高中数学是中学数学的延伸和深化,其核心素养既包含数学基本能力,也包括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数学文化。
其中,“数学基本能力”是核心素养的基础,而“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数学文化”是核心素养的内涵和拓展。
本文以《等差数列》为例,探究如何将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渗透到教学中。
一、数学基本能力在等差数列中的体现数学基本能力是指数学学科必备的计算、推理、问题求解和沟通等方面的能力。
在等差数列中,数学基本能力的体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计算能力等差数列中,计算首项、公差、项数和数列的和等都需要进行基本的代数运算和数值运算。
计算能力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准确地解决这些运算问题。
2. 推理能力等差数列中,可以通过找规律或利用数列的通项公式等方法推导出数列的某些特点或性质,如最后一项、第 n 项等。
推理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等差数列的性质和规律。
3. 问题求解能力等差数列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如求某一项的值、求前 n 项的和等。
通过问题求解能力,学生可以将问题转化为数学表达式,并寻找有效的解决方法,进而解决问题。
4. 沟通能力等差数列可以通过绘制图形和文字叙述等方式进行表达和沟通。
沟通能力可以帮助学生通过语言和符号将自己的思路和结论表达清晰,并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协作。
二、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数学文化在等差数列中的渗透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数学文化是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和拓展,它们在等差数列中的渗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抽象思维等差数列可以看作是一种数学模型,只有对数学模型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利用它。
抽象思维能够帮助学生从具体的数列实例中抽象出其规律和特性,并建立更抽象的数学观念和概念。
2. 探究方法等差数列中,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探索数列的特点和规律,如找规律、推导公式等方法。
探究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实验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3. 历史文化等差数列是一种古老的数学概念,其发展历程也蕴含了丰富的数学历史文化内涵。
数学文化巧融合 数列求和妙应用——以一道高考数学题为例
㊀㊀㊀数学文化巧融合㊀数列求和妙应用以一道高考数学题为例◉安徽省太和县第二中学㊀谭续续1引言数学文化问题作为新课标高考中比较常见的一类创新应用问题,在试卷中以各种方式出现,不仅能够反映古今中外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数学家探索数学科学的精神与品质,而且能够让学生体验数学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体会数学的本质特征.特别是,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情境,展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形成民族自豪感和远大理想,在高考数学试卷中倍受关注.2真题呈现高考真题㊀(2021年高考数学新高考Ⅰ卷第16题)某校学生在研究民间剪纸艺术时,发现剪纸时经常会沿纸的某条对称轴把纸对折.规格为20d mˑ12d m的长方形纸,对折1次共可以得到10d mˑ12d m,20d mˑ6d m两种规格的图形,它们的面积之和S1=240d m2,对折2次共可以得到5d mˑ12d m,10d mˑ6d m,20d mˑ3d m三种规格的图形,它们的面积之和S2=180d m2,以此类推.则对折4次共可以得到不同规格图形的种数为;如果对折n次,那么ðn k=1S k=d m2.3真题剖析此题以我国传统文化剪纸艺术为背景,通过两小问的设置,借助穷举法解决第一小问,再进一步归纳整理并计算得到第二小问的结果,让考生体验从特殊到一般探索数学问题的过程,体现了数学中的归纳思想方法,带领学生从有穷走向无穷,是思维上的一个飞跃与拓展,重点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此题依次呈现高中数学核心素养中的直观想象㊁数学建模㊁逻辑推理以及数学运算等四个方面,对学生的能力与素养进行了全方位的考查.4真题破解解法1:(穷举法+错位相减法)由条件可知:对折1次得到2种规格:10d mˑ12d m,20d mˑ6d m;对折2次得到3种规格:5d mˑ12d m,10d mˑ6d m,20d mˑ3d m;对折3次得到4种规格:5d mˑ6d m,52d mˑ12d m,10d mˑ3d m,20d mˑ32d m;对折4次得到5种规格:20d mˑ34d m,10d mˑ32d m,5d mˑ3d m,52d mˑ6d m,54d mˑ12d m;猜想对折n次得到n+1种不同规格的图形,且这n+1个长方形的面积相等,等于240ˑ12æèçöø÷n,故面积和S n=(n+1)ˑ240ˑ12æèçöø÷n,所以S=ðn k=1S k=S1+S2+ +S n=2ˑ240ˑ12æèçöø÷1+3ˑ240ˑ12æèçöø÷2+ +nˑ240ˑ12æèçöø÷n-1+(n+1)ˑ240ˑ12æèçöø÷n,则有S=ðn k=1S k=240ðn k=1k+12k.记T n=ðn k=1k+12k,则12T n=ðn k=1k+12k+1,故12T n=ðn k=1k+12k-ðn k=1k+12k+1=1+ðn-1k=1k+22k+1-ðn k=1k+22k+1æèçöø÷-n+12n+1=1+141-12n-1æèçöø÷1-12-n+12n+1=32-n+32n+1,则T n=3-n+32n.故S=ðnk=1S k=2403-n+32næèçöø÷.48教育纵横数学文化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2年6月上半月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㊀㊀㊀故填答案:(1)5;(2)2403-n +32n æèçöø÷.点评:此解法是绝大多数考生在考场上采用的基本破解方案,第一问难度不大,学生多会用穷举法;在第二问中,错位相减法是平时解决数学问题时练习比较多的解决数列求和问题的基本方案.解法2:(穷举法+裂项相消法)以上部分同解法1.猜想对折n 次得到n +1种不同规格的图形,且这n +1个长方形的面积相等,都等于240ˑ12æèçöø÷n,故面积之和为S n =(n +1)ˑ240ˑ12æèçöø÷n.因为n +12n =n +22n -1-n +32n,所以S =ðnk =1S k =S 1+S 2+ +S n =240320-421æèçöø÷+240421-522æèçöø÷+ +240n +22n -1æèç-n +32nöø÷=2403-n +32n æèçöø÷.故填答案:(1)5;(2)2403-n +32n æèçöø÷.点评:此解法对数列求和的能力要求比较高,在第二问中,利用数列中通项关系式的变形与转化,合理通过待定系数法来进行裂项相消的工作,进而达到数列求和的目的,此方法对数列通项的推理与代数变形的技巧与要求比较高,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视学生情况进行选讲㊁拓展.解法3:(归纳推理法+数列求和法)显然对折n 次后,得到矩形的规格为:长20ˑ12æèçöø÷m,宽12ˑ12æèçöø÷n -m,0ɤm ɤn ,m ,n ɪN ,当m 取遍从0到n 的整数时,长20ˑ12æèçöø÷m的数值呈现严格单调递减的变化趋势,宽12ˑ12æèçöø÷n -m的数值呈现严格单调递增的变化趋势,但面积保持不变,每个小矩形的面积为20ˑ12æèçöø÷mˑ12ˑ12æèçöø÷n -m=240ˑ12æèçöø÷n,假设当m 取遍从0到n 的整数时,即长20ˑ12æèçöø÷m单调递减,宽12ˑ12æèçöø÷n -m单调递增的变化过程中,存在出现相同小矩形的特殊情况,即存在整数i ,且i ʂm ,使得20ˑ12æèçöø÷m=12ˑ12æèçöø÷n -i,可得m +i -n =l og 35,又m ,i ,n ɪN ,则m +i -n ɪN ,这与l og35∉N 矛盾,舍去.故不存在出现相同小矩形,即每个小矩形的规格必须互不相同,于是当k 取遍从0到n 的整数时,长20ˑ12æèçöø÷m会出现n +1种不同的数值,必须会出现n +1种不同的小矩形.以下具体计算可以通过解法1或解法2中的数列求和加以处理.故填答案:(1)5;(2)2403-n +32n æèçöø÷.点评:对于解决第一小问,往往直接穷举法就可以达到列举与应用的目的,此归纳推理法有些牛刀宰鸡的感觉,一般学生不会从这个推理角度来分析与应用,但从对学生严密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角度来看,学优生还是需要这样严密的推理过程的,助其养成良好的严谨的数学思维品质.解法4:(穷举法+高观点下的数学求和法)以上部分同解法1.对折n 次后各图形的面积之和为S n =(n +1)ˑ240ˑ12æèçöø÷n=240ˑ(n +1)ˑ12æèçöø÷n,构造函数f (x )=(n +1)x n ,则F (x )=ʏf (x )d x =x n +1,g (x )=ðnk =1f (x )=d d x ðnk =1F (x )()=d d x(x 2+x 3+ +x n +1)=d d x x 2-x n +21-x æèçöø÷=(n +1)x n +2-(n +2)x n +1-x 2+2x (1-x )2,所以S n =240ˑf 12æèçöø÷,ðn k =1S k =240ˑðnk =1f 12æèçöø÷=240ˑg 12æèçöø÷=2403-n +32n æèçöø÷.故填答案:(1)5;(2)2403-n +32n æèçöø÷.点评:此法只供教师参考,从高观点视角来剖析数学求和问题,供有一定高等数学基础的学生观摩,不作要求.从高等数学的角度,降维打击数列求和中的大量繁杂运算,开拓学生的视野,对少部分有兴趣㊁有能力的学生展示了高等数学的强大,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热情与欲望.5解后反思作为填空题的最后一题,有一点压轴的味道,其中数学文化情境的合理设置,很好地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并在充分理解题目情境与背景的条件下,融合相应的数学知识㊁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能力等,同时需要解题者有较好的数学核心素养,直观想象㊁数学建模㊁逻辑推理㊁数学运算等核心素养,一个都不能少.582022年6月上半月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数学文化教育纵横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品味文化韵味 彰显数学文脉——“斐波那契数列”课堂教学实录与思考
2023年12月上半月㊀数学教育㊀㊀㊀㊀品味文化韵味㊀彰显数学文脉斐波那契数列 课堂教学实录与思考◉江苏省常熟市浒浦高级中学㊀殷伟康㊀㊀«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将数学文化融入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㊁开阔视野,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提升数学核心素养.新课标强调了数学文化的教育功能,并要求数学文化应尽可能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结合.本文中以笔者的市级公开课 斐波那契数列 课堂教学实践为例,阐述基于数学文化的教学设计理念和思路,如何将数学文化渗透到日常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受到数学文化的熏陶,体验数学文化的魅力,促进核心素养的发展 .1教学实录1.1创设情境,经典再现,发现规律问题㊀1202年意大利数学家斐波那契在他的著作«算盘书»一书中提出了 兔子的繁殖 问题:有一个人第一个月底时在一间房子里放了一对刚出生的小兔,假如每对小兔一个月后能长成大兔,再过一个月便能生下一对小兔.如果不发生死亡,那么12个月后这个人有多少对兔子?生:根据兔子的繁殖规律可以得到一个数列1,1,2,3,5,8,13,21,34,55,89,144,233,377,.这样很容易知道12个月后共有144对兔子.师:那么50个月后会有多少对兔子?生:直接运算有点繁,最好找出这个数列的变化规律.生:观察该数列的特点,从第三项起,每一项都等于自身的前两项之和,如果用a n 表示第n 个月兔子总对数,那么a 1=a 2=1,a n +a n +1=a n +2.师:人们为纪念斐波那契,把这种数列叫斐波那契数列.很好!找到了这个数列的递推公式后,按照我们以前研究数列的方式,那么如何求出它的通项公式呢?1.2展开探究,不断尝试,建构数学生:我猜想这个数列可能是两个数列的线性组合,如a n =c 1t n 1+c 2t n2,仍能满足递推关系a n +a n +1=a n +2,再结合条件a 1=a 2=1,有c 1t 1+c 2t 2=1,c 1t 21+c 2t 22=1,{解得c 1=15,c 2=-15,所以可得a n =15(1+52)n -(1-52)n éëêêùûúú.师:这种猜想尝试很值得同学们学习和借鉴!还有没有其他求解方法?生:类比之前求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方法,通过构造等比数列来求它的通项公式,设a n +2-a n +1=λ(a n +1-a n ),则a n +2=(λ+1)a n +1-λa n .又a n +a n +1=a n +2,所以λ+1=1,-λ=1,{方程组无解.师: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式子,一个参数不足以解决问题.生:设a n +2-λ1a n +1=λ2(a n +1-λ1a n ),则有a n +2=(λ1+λ2)a n +1-λ1λ2a n .由λ1+λ2=1,-λ1λ2=1,{解得λ1=1-52,λ2=1+52,ìîíïïïï或λ1=1+52,λ2=1-52.ìîíïïïï当λ1=1-52,λ2=1+52,ìîíïïïï时,数列{a n +1-λ1a n }是以1-λ1为首项,λ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所以㊀㊀㊀a n +1-1-52a n =(1+52)n.①当λ1=1+52,λ2=1-52ìîíïïïï时,同理可得㊀㊀㊀a n +1-1+52a n =(1-52)n.②由①-②,得a n =15(1+52)n -(1-52)n éëêêùûúú.师:这位同学运用了待定系数法通过构造等比数列来求解.斐波那契数列是一个完全由自然数构成的数列,其通项公式却是用无理数来表达的.当看到通项5数学教育2023年12月上半月㊀㊀㊀公式中的数5-12时,同学们会联想到什么?生:黄金分割比.1.3激发思维,引深探究,欣赏数学生:斐波那契数列中的每一项与后一项的比值随着项数的增大会趋近于0.618.师:当n 趋向于无穷大时,a n a n +1越来越无限地逼近黄金分割比0.618.这是一种极限思想.黄金分割是两千多年前由古希腊数学家欧克多斯发现的,蕴含着数学的奇异美和视觉美,深受美术家㊁建筑师和数学爱好者的偏爱.生活中有黄金分割的例子吗生:绘画㊁雕塑等艺术作品中,如断臂的维纳斯㊁名画«蒙娜丽莎的微笑»中都有黄金分割的体现.师:斐波那契数列不仅具有神秘的自然之美,还有许多数学之美(有趣的性质)等待着我们去探究.下面按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斐波那契数列的性质.生:1+1+2=4=5-1,1+1+2+3=8-1,1+1+2+3+5=13-1,由此猜想并证明,得到结论a 1+a 2+ +a n =(a 3-a 2)+(a 4-a 3)+(a 5-a 4)+ +(a n +2-a n +1)=a n +2-a 2=a n +2-1,即斐波那契数列的前n 项和等于第n +2项与1的差.生:运用递推关系,可推导出a 1+a 3+ +a 2n -1=a 2n ,a 2+a 4+ +a 2n =a 2n +1-1.生:12+12=1ˑ2,12+12+22=2ˑ3,12+12+22+32=3ˑ5,由此也可以猜想并证明得到一个结论.由a n =a n -1+a n -2(n ȡ3),得a n -1=a n -a n -2,两边同乘a n -1,可得a 2n -1=a n -1a n -a n -1a n -2,则a 21+a 22+ +a 2n =a 21+(a 2a 3-a 1a 2)+(a 3a 4-a 2a 3)+ +(a n a n +1-a n -1a n )=a 21-a 1a 2+a n a n +1=a n a n +1,即斐波那契数列的前n 项平方和等于第n 项与第n +1项的积.师:非常好!以上同学发现了斐波那契数列许多有趣的性质,都是通过尝试对该数列前几项进行适当运算,观察其运算结果的特点,猜想并推导出它的一般规律.1.4总结归纳,方法提炼,思想升华师:本节课研究了哪些内容?生:本节课主要是研究斐波那契数列,由递推公式推导其通项公式,归纳并证明了斐波那契数列一些有趣的性质.师:本节课涉及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生:待定系数方法,归纳猜想.师:很好!归纳法是合情推理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是探究未知世界的重要方法.世界上有许多斐波那契迷,成立了斐波那契协会,继续探究其数列的奥妙.2教学反思2.1挖掘素材,促进问题情境的合理创设基于数学文化的教学,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开放性以及向其他领域的广泛渗透性,体验到资源对其经验的支撑,领悟到同学之间的互动交流对知识构建的意义,进而体验到 数学本质上是一种文化 ,从而对学生进行深刻的文化陶醉与心灵提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挖掘与筛选更多的数学文化素材,采用更加自然的方式融入数学教学之中.本案例是通过再现 斐波那契数列 的发现㊁发展过程,将数学文化自然有序穿插和有选择性地整合融入,引导学生围绕斐波那契数列展开对其通项公式㊁性质进行探究,并穿插生活和其他领域中有关斐波那契数列的案例,了解斐波那契数列与黄金分割的关系,欣赏数学之美,这样有效地避免了知识点和数学文化内容学习的碎片化.2.2大胆猜想,培养学生的思维与探究能力探究能力是人们为发现并描述事物之间的联系,理解现象的本质,获取知识,形成思想观念,掌握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探索研究活动的能力.本节课中,笔者通过经典问题再现,引导学生观察数列特点,归纳出斐波那契数列的递推关系,猜想斐波那契数列的通项公式,展开联想,尝试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不断调整研究方向,最终运用待定系数法构造等比数列求解出其通项公式来验证猜想.引导学生通过对斐波那契数列前几项进行适当运算,观察其结果,进行合情推理,猜想其性质,并验证猜想,得出结论.先让学生思考㊁感悟,经历 实验 观察 猜想 证明 的探究过程,然后上升为理性认识,从中获得 如何思考 的体验,这样得到的知识与方法才能转化为认识世界的智慧,有利于发展学生探究能力和培养理性精神.2.3精准配对,促进数学文化与核心素养融合精准配对题材指的是将数学文化材料与所对应的数学核心素养进行配对.斐波那契数列的递推关系㊁通项公式和性质的探究,都是数学抽象的体现.斐波那契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性质的猜想,都是通过逻辑推理加以证明得到的.通项公式和性质推导过程中的运算思路与方法,对培养学生数学运算素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挖掘与甄选数学文化素材时,不仅要考虑素材的 趣味性㊁科学性㊁有效性和人文性 ,更要研究精准配对题材 ,让学生在品味数学文化韵味的同时,培育数学核心素养,发展数学文化涵养.Z6。
不同文化中的数列观念比较
1.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数列观念在未来将有更广泛的应用和更深入的研究。 2.数列观念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注重与其他领域的交叉融合,探索更多的应用前景。 3.对数列观念未来的展望需要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推动数列观念在环保、社会和经济等领 域的应用。
1.东方文化注重实践和应用,数列观念多体现于天文、历法和 算术等领域。 2.西方文化更倾向于理论探索和抽象思维,数列观念在几何学 、代数和逻辑学中得到广泛应用。 3.阿拉伯数学在数列方面有着卓越的贡献,对东西方数学交流 产生了重要影响。
▪ 数列观念在教育中的应用
1.数列观念是数学教育的基础内容,有助于学生形成逻辑思维 和问题解决能力。 2.通过引入不同文化中的数列案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跨文化意识。 3.创新教育方法,将数列观念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 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 数列观念的历史演变
1.数列观念在古代数学中已有萌芽,不同文明对于数列的探索和应用具有悠久的历史。 2.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数列观念得到重视和发展,成为现代数学的重要分支。 3.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兴起,数列观念在计算算法和数据结构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引言:数列观念的重要性
▪ 不同文化中的数列观念数学教育中的比较
1.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数学教育体系对数列教育的重视程度和教 学方式存在差异,但数列作为基础数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共同的。 2.通过比较不同文化中的数列观念和教育方式,可以借鉴优秀 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提高数列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
▪ 数列教育的挑战与机遇
数列的数学性质与文化解读
▪ 数列与未来科技的展望
1.数列在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2.未来科技的发展需要更加深入的数列研究和应用,以应对复 杂的数据处理和模型建立等挑战。 3.数列的研究和应用将促进未来科技的进步和创新,推动人类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2021届高考数学大二轮专题复习讲义(新高考)专题8第1讲数学文化及核心素养类试题
第1讲数学文化及核心素养类试题「考情研析」数学文化与数学知识相结合,有效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抽象概括能力、转化与化归能力,既体现了对数学应用性的考查,也体现了我国数学文化的源远流长.高考中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难度中等.热点考向探究考向1三角函数中的数学文化例1(2020·河北省衡水中学第九次调研考试)我国古代数学家秦九韶在《数书九章》中记述了“三斜求积术”,用现代式子表示即为: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则△ABC的面积S=14⎣⎢⎡⎦⎥⎤(ab)2-⎝⎛⎭⎪⎫a2+b2-c222.根据此公式,若a cos B+(b+3c)cos A=0,且a2-b2-c2=2,则△ABC的面积为()A. 2 B.2 2C. 6 D.2 3我国南宋数学家秦九韶发现的“三斜求积术”虽然与海伦公式(S=p(p-a)(p-b)(p-c),其中p=12(a+b+c))在形式上不一样,但两者完全等价,它填补了我国传统数学的一项空白.(2020·湖南省长郡中学高三第三次适应性考试)上世纪末河南出土的以鹤的尺骨(翅骨)制成的“骨笛”(图1),充分展示了我国古代高超的音律艺术及先进的数学水平,也印证了我国古代音律与历法的密切联系.图2为骨笛测量“春(秋)分”“夏(冬)至”的示意图.图3是某骨笛的部分测量数据(骨笛的弯曲忽略不计),夏至(或冬至)日光(当日正午太阳光线)与春秋分日光(当日正午太阳光线)的夹角等于黄赤交角.由历法理论知,黄赤交角近1万年持续减小,其正切值及对应的年代如表:黄赤交角23°41′23°57′24°13′24°28′24°44′正切值0.4390.4440.4500.4550.461年代公元元年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6000年公元前8000年A.早于公元前6000年B.公元前2000年到公元元年C.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2000年D.公元前6000年到公元前4000年考向2数列中的数学文化例2(多选)(2020·山东省青岛市高三三模)在悠久灿烂的中国古代文化中,数学文化是其中的一朵绚丽的奇葩.《张丘建算经》是我国古代有标志性的内容丰富的众多数学名著之一,大约创作于公元五世纪.书中有如下问题:“今有女善织,日益功疾,初日织五尺,今一月织九匹三丈,问日益几何?”其大意为:“有一女子擅长织布,织布的速度一天比一天快,从第二天起,每天比前一天多织相同数量的布,第一天织5尺,一个月共织了九匹三丈,问从第二天起,每天比前一天多织多少尺布?”已知1匹=4丈,1丈=10尺,若这一个月有30天,记该女子这一个月中的第n 天所织布的尺数为a n ,b n =2an ,对于数列{a n },{b n },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为( )A .b 10=8b 5B .{b n }是等比数列C .a 1b 30=105D .a 3+a 5+a 7a 2+a 4+a 6=209193本题以传统数学文化为载体考查数列的实际应用问题.解题的关键是将古代实际问题转化为现代数学问题,建立等差、等比数列的模型,探索并掌握它们的一些基本数量关系,利用方程思想求解.(2020·福建省宁德市二模)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说:“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割的”.音乐中使用的乐音在高度上不是任意定的,它们是按照严格的数学方法确定的.我国明代的数学家、音乐理论家朱载堉创立了十二平均律,是第一个利用数学使音律公式化的人.十二平均律的生律法是精确规定八度的比例,把八度分成13个半音,使相邻两个半音之间的频率比是常数,如表所示,其中a 1,a 2,…,a 13表示这些半音的频率,它们满足log 2⎝ ⎛⎭⎪⎫a i +1a i 12=1(i =1,2,…,12).若某一半音与D #的频率之比为32,则该半音为( ) 频率 a 1 a 2 a 3 a 4 a 5 a 6 a 7 a 8 a 9 a 10 a 11 a 12 a 13 半音CC #DD #EFF #G G #AA #BC (八度)C .G #D .A考向3 立体几何中的数学文化例3我国齐梁时代的数学家祖暅提出了一条原理:“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意思是:两个等高的几何体若在所有等高处的水平截面的面积相等,则这两个几何体的体积相等.椭球体是椭圆绕其轴旋转所成的旋转体.如图,将底面直径都为2b,高皆为a的椭半球体和已被挖去了圆锥体的圆柱放置于同一平面β上,用平行于平面β且与平面β任意距离d处的平面截这两个几何体,可横截得到S圆及S环两截面.可以证明S圆=S环总成立.据此,半短轴长为1,半长轴长为3的椭球体的体积是________.依托立体几何,传播数学文化.立体几何是中国古代数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从中国古代数学中挖掘素材,考查立体几何的线面的位置关系、几何体的体积等知识,既符合考生的认知水平,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20·山东省潍坊市模拟)唐朝的狩猎景象浮雕银杯如图1所示,其浮雕临摹了国画、漆绘和墓室壁画,体现了古人的智慧与工艺.它的盛酒部分可以近似地看作是半球与圆柱的组合体(假设内壁表面光滑,忽略杯壁厚度),如图2所示.已知球的半径为R,酒杯内壁表面积为143πR2.设酒杯上部分(圆柱)的体积为V1,下部分(半球)的体积为V2,则V1V2=()A.2 B.3 2C.1 D.3 4考向4概率中的数学文化例4(2020·河北省张家口高三5月模拟)角谷猜想,也叫3n+1猜想,是由日本数学家角谷静夫发现的,是指对于每一个正整数,如果它是奇数,则对它乘3再加1;如果它是偶数,则对它除以2,如此循环最终都能够得到1.如:取n=6,根据上述过程,得出6,3,10,5,16,8,4,2,1,共9个数.若n=5,从根据上述过程得出的整数中,随机选取两个不同的数,则这两个数都是偶数的概率为()A.37B.715C.25D.35数学文化渗透到概率数学中去,不但丰富了数学的概率知识,还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构建合理的概率模型,利用相应的概率计算公式求解.(2020·河南省六市高三一模)五行学说是华夏民族创造的哲学思想,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认为,天下万物皆由金、木、水、火、土五类元素组成,如图,分别是金、木、水、火、土彼此之间存在的相生相克的关系.若从5类元素中任选2类元素,则2类元素相生的概率为()A.12B.13C.14D.15考向5数学文化与现代科学例52016年1月14日,国防科工局宣布,嫦娥四号任务已经通过了探月工程重大专项领导小组审议,正式开始实施.如图所示,假设“嫦娥四号”卫星将沿地月转移轨道飞向月球后,在月球附近一点P变轨进入以月球球心F为一个焦点的椭圆轨道Ⅰ绕月飞行,之后卫星在P点第二次变轨进入仍以F为一个焦点的椭圆轨道Ⅱ绕月飞行.若用2c1和2c2分别表示椭圆轨道Ⅰ和Ⅱ的焦距,用2a1和2a2分别表示椭圆轨道Ⅰ和Ⅱ的长轴长,给出下列式子:①a1+c1=a2+c2;②a1-c1=a2-c2;③c1a1<c2a2;④c1a2>a1c2.其中正确式子的序号是()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命题者抓住“嫦娥奔月”这个古老而又现代的浪漫话题,以探测卫星轨道为背景,抽象出共一条对称轴、一个焦点和一个顶点的两个椭圆的几何性质,并以加减乘除的方式构造两个等式和两个不等式,考查椭圆的几何性质,可谓匠心独运.(2)注意到椭圆轨道Ⅰ和Ⅱ共一个顶点P和一个焦点F,题目所给四个式子涉及长半轴长和半焦距,从焦距入手,这是求解的关键,本题对考生的数学能力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考查,是一道名副其实的小中见大、常中见新、蕴文化于现代科学技术应用之中的好题.(2020·北京市东城区模拟)标准对数远视力表(如图)采用的“五分记录法”是我国独创的视力记录方式,标准对数远视力表各行为正方形“E”形视标,且从视力5.2的视标所在行开始往上,每一行“E”的边长都是下方一行“E”边长的1010倍,若视力4.1的视标边长为a,则视力4.9的视标边长为()A.104 5aB.109 10aC.D.真题押题『真题检验』1.(2020·新高考卷Ⅰ) 日晷是中国古代用来测定时间的仪器,利用与晷面垂直的晷针投射到晷面的影子来测定时间.把地球看成一个球(球心记为O),地球上一点A的纬度是指OA与地球赤道所在平面所成角,点A处的水平面是指过点A且与OA垂直的平面.在点A处放置一个日晷,若晷面与赤道所在平面平行,点A处的纬度为北纬40°,则晷针与点A处的水平面所成角为()A.20°B.40°C.50°D.90°2.(2020·全国卷Ⅱ)北京天坛的圜丘坛为古代祭天的场所,分上、中、下三层,上层中心有一块圆形石板(称为天心石),环绕天心石砌9块扇面形石板构成第一环,向外每环依次增加9块,下一层的第一环比上一层的最后一环多9块,向外每环依次也增加9块,已知每层环数相同,且下层比中层多729块,则三层共有扇面形石板(不含天心石)()A.3699块B.3474块C.3402块D.3339块3. (2019·全国卷Ⅱ)中国有悠久的金石文化,印信是金石文化的代表之一.印信的形状多为长方体、正方体或圆柱体,但南北朝时期的官员独孤信的印信形状是“半正多面体”(图1).半正多面体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正多边形围成的多面体.半正多面体体现了数学的对称美.图2是一个棱数为48的半正多面体,它的所有顶点都在同一个正方体的表面上,且此正方体的棱长为1.则该半正多面体共有________个面,其棱长为________.『押题』4.天干地支纪年法(简称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历法上自古以来就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天干有十,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有十二,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干支纪年法中,天干地支对应的规律如表:2049年是新中国成立100周年.这一百年,中国逐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使用干支纪年法,2049年是己巳年,则2059年是________年;使用干支纪年法可以得到________种不同的干支纪年.专题作业一、选择题1.(2020·山东省烟台市模拟)《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的一本数学名著.全书为方田、粟米、衰分、少广、商功、均输、盈不足、方程、勾股九章,收有246个与生产、生活实践有联系的应用问题.在第六章“均输”中有这样一道题目:“今有五人分五钱,令上二人所得与下三人等,问各得几何?”其意思为:“现有五个人分5钱,每人所得成等差数列,且较多的两份之和等于较少的三份之和,问五人各得多少?”在此题中,任意两人所得的最大差值为()A.13B.23C.16D.562.中国古代数学著作《算法统宗》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三百七十八里关,初步健步不为难,次日脚痛减一半,六朝才得到其关,要见次日行里数,请公仔细算相还”.其大意为:“有一个人走378里路,第一天健步行走,从第二天起脚痛每天走的路程为前一天的一半,走了6天后到达目的地”.则该人第五天走的路程为()A.48里B.24里C.12里D.6里3. (2020·河北六校联考)玉琮是中国古代玉器中重要的礼器,神人纹玉琮王是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的典型玉器,1986年出土于浙江省余杭县反山文化遗址.如图,玉琮王通高8.8 cm,孔径4.9 cm,外径17.6 cm,琮体四面各琢刻一完整的兽面神人图象,兽面的两侧各浅浮雕鸟纹,器形呈扁矮的方柱体,内圆外方,上下端为圆面的射,中心有一上下垂直相透的圆孔.估计该神人纹玉琮王的体积为(单位:cm3)()A.6250 B.3050C.2850 D.23504.中国是发现和研究勾股定理最古老的国家之一,古代数学家称直角三角形较短的直角边为勾,另一直角边为股,斜边为弦,其三边长组成的一组数据称为勾股数.现从1~15这15个数中随机抽取3个数,则这三个数为勾股数的概率为()A.1910B.3910C.4455D.64555.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公元前212年)不仅是著名的物理学家,也是著名的数学家,他利用“逼近法”得到椭圆的面积除以圆周率等于椭圆的长半轴与短半轴的乘积.若椭圆C的对称轴为坐标轴,焦点在y轴上,且椭圆的离心率为74,面积为12π,则椭圆C的方程为()A.x29+y216=1 B.x23+y24=1C.x218+y232=1 D.x24+y236=16.(2020·山东省泰安市模拟)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记载:“刍甍者,下有袤有广,而上有袤无广.刍,草也.甍,屋盖也.”今有底面为正方形的屋脊形状的多面体(如图所示),下底面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上棱EF=32,EF ∥平面ABCD,EF与平面ABCD的距离为2,该刍甍的体积为()A.6 B.11 3C.314D.127.(2020·江西省九江市二模)算盘是中国传统的计算工具,其形长方,周为木框,内贯直柱,俗称“档”,档中横以梁,梁上两珠,每珠作数五,梁下五珠,每珠作数一.算珠梁上部分叫上珠,梁下部分叫下珠.例如:在十位档拨上一颗上珠和一颗下珠,个位档拨上一颗上珠,则表示数字65.若在个、十、百、千位档中随机选择一档拨一颗上珠,再随机选择两个档位各拨一颗下珠,则所拨数字大于200的概率为()A.38B.12C.23D.348.《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它在几何学中的研究比西方早一千多年.例如堑堵指底面为直角三角形,且侧棱垂直于底面的三棱柱;阳马指底面为矩形,一侧棱垂直于底面的四棱锥.如图,在堑堵ABC-A1B1C1中,AC⊥BC,若A1A=AB=2,当阳马B-A1ACC1体积最大时,堑堵ABC-A1B1C1的体积为()A.83B. 2C.2 D.2 29.(2020·四川省达州市模拟)斗拱是中国古典建筑最富装饰性的构件之一,并为中国所特有.图1、图2是斗拱实物图,图3是斗拱构件之一的“斗”的几何体.本图中的斗由棱台与长方体形凹槽(长方体去掉一个小长方体)组成.若棱台两底面面积分别是400 cm2,900 cm2,高为9 cm,长方体形凹槽的体积为4300 cm3,那么这个斗的体积是()注:台体体积公式是V=13(S′+S′S+S)h.A.5700 cm3B.8100 cm3C.10000 cm3D.9000 cm310. (2020·辽宁省葫芦岛市模拟)地球的公转轨道可以看作是以太阳为一个焦点的椭圆,根据开普勒行星运动第二定律,可知太阳和地球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某同学结合物理和地理知识得到以下结论:①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取得最小值和最大值时,地球分别位于图中A点和B点;②已知地球公转轨道的长半轴长约为149600000千米,短半轴长约为149580000千米,则该椭圆的离心率约为1,因此该椭圆近似于圆形;③已知我国每逢春分(3月21日前后)和秋分(9月23日前后),地球会分别运行至图中C点和D点,则由此可知我国每年的夏半年(春分至秋分)比冬半年(当年秋分至次年春分)要少几天.以上结论正确的是()A.①B.①②C.②③D.①③二、填空题11.数学与文化有许多奇妙的联系,如诗中有回文诗:“儿忆父兮妻忆夫”,既可以顺读也可以逆读.数学中有回文数,如343,12521等,两位数的回文数有11,22,33,…,99共9个,则三位数的回文数中,偶数的概率是________.12.《孙子算经》是我国古代的数学名著,书中有如下问题:“今有五等诸侯,共分橘子六十颗,人别加三颗.问:五人各得几何?”其意思为“有5个人分60个橘子,他们分得的橘子数成公差为3的等差数列,问5人各得多少橘子.”这个问题中,得到橘子最少的人所得的橘子个数是________.13.(2020·山东省泰安市高三一模)《易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如图是易经八卦(含乾、坤、巽、震、坎、离、艮、兑八卦),每一卦由三根线组成,“”表示一根阳线,“”表示一根阴线,从八卦中任取两卦,这两卦的六根线中恰有两根阳线、四根阴线的概率为________.14.我国《物权法》规定:建造建筑物,不得违反国家有关工程建设标准,妨碍相邻建筑物的通风、采光和日照.已知某小区的住宅楼的底部均在同一水平面上,且楼高均为45 m,依据规定,该小区内住宅楼楼间距应不小于52 m.若该小区内某居民在距离楼底27 m高处的某阳台观测点,测得该小区内正对面住宅楼楼顶的仰角与楼底的俯角之和为45°,则该小区的住宅楼楼间距实际为________ m.第1讲数学文化及核心素养类试题「考情研析」数学文化与数学知识相结合,有效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抽象概括能力、转化与化归能力,既体现了对数学应用性的考查,也体现了我国数学文化的源远流长.高考中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难度中等.热点考向探究考向1三角函数中的数学文化例1(2020·河北省衡水中学第九次调研考试)我国古代数学家秦九韶在《数书九章》中记述了“三斜求积术”,用现代式子表示即为: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则△ABC的面积S=14⎣⎢⎡⎦⎥⎤(ab)2-⎝⎛⎭⎪⎫a2+b2-c222.根据此公式,若a cos B+(b+3c)cos A=0,且a2-b2-c2=2,则△ABC的面积为()A . 2B .2 2C . 6D .2 3答案 A解析 由a cos B +(b +3c )cos A =0,可得sin A cos B +cos A sin B +3sin C cos A =0,即sin(A +B )+3sin C cos A =0,即sin C (1+3cos A )=0,因为sin C ≠0,所以cos A =-13,由余弦定理可得a 2-b 2-c 2=-2bc cos A =23bc =2,所以bc =3,由△ABC 的面积公式可得S =14⎣⎢⎡⎦⎥⎤(bc )2-⎝ ⎛⎭⎪⎫c 2+b 2-a 222=14×(32-12)= 2.故选A .我国南宋数学家秦九韶发现的“三斜求积术”虽然与海伦公式(S =p (p -a )(p -b )(p -c ),其中p =12(a +b +c ))在形式上不一样,但两者完全等价,它填补了我国传统数学的一项空白.(2020·湖南省长郡中学高三第三次适应性考试)上世纪末河南出土的以鹤的尺骨(翅骨)制成的“骨笛”(图1),充分展示了我国古代高超的音律艺术及先进的数学水平,也印证了我国古代音律与历法的密切联系.图2为骨笛测量“春(秋)分”“夏(冬)至”的示意图.图3是某骨笛的部分测量数据(骨笛的弯曲忽略不计),夏至(或冬至)日光(当日正午太阳光线)与春秋分日光(当日正午太阳光线)的夹角等于黄赤交角.由历法理论知,黄赤交角近1万年持续减小,其正切值及对应的年代如表:黄赤交角23°41′23°57′24°13′24°28′24°44′正切值0.4390.4440.4500.4550.461年代公元元年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4000年公元前6000年公元前8000年根据以上信息,通过计算黄赤交角,可估计该骨笛的大致年代是()A.早于公元前6000年B.公元前2000年到公元元年C.公元前4000年到公元前2000年D.公元前6000年到公元前4000年答案 A解析由题意,可设冬至日光与垂直线夹角为α,春秋分日光与垂直线夹角为β,则α-β即为冬至日光与春秋分日光的夹角,即黄赤交角,由图3近似画出如图平面几何图形,则tanα=1610=1.6,tanβ=16-9.410=0.66,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 1.6-0.661+1.6×0.66≈0.457.∵0.455<0.457<0.461,∴估计该骨笛的大致年代早于公元前6000年.考向2数列中的数学文化例2(多选)(2020·山东省青岛市高三三模)在悠久灿烂的中国古代文化中,数学文化是其中的一朵绚丽的奇葩.《张丘建算经》是我国古代有标志性的内容丰富的众多数学名著之一,大约创作于公元五世纪.书中有如下问题:“今有女善织,日益功疾,初日织五尺,今一月织九匹三丈,问日益几何?”其大意为:“有一女子擅长织布,织布的速度一天比一天快,从第二天起,每天比前一天多织相同数量的布,第一天织5尺,一个月共织了九匹三丈,问从第二天起,每天比前一天多织多少尺布?”已知1匹=4丈,1丈=10尺,若这一个月有30天,记该女子这一个月中的第n 天所织布的尺数为a n ,b n =2an ,对于数列{a n },{b n },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为( )A .b 10=8b 5B .{b n }是等比数列C .a 1b 30=105D .a 3+a 5+a 7a 2+a 4+a 6=209193答案 BD解析 由题意可知,数列{a n }为等差数列,设数列{a n }的公差为d ,a 1=5,由题意可得30a 1+30×29d 2=390,解得d =1629,∴a n =a 1+(n -1)d =16n +12929,∵b n =2an ,∴b n +1b n =2an +12an =2an +1-an =2d (非零常数),则数列{b n }是等比数列,B 正确;∵5d =5×1629=8029≠3,b 10b 5=(2d )5=25d ≠23,∴b 10≠8b 5,A 错误;a 30=a 1+29d =5+16=21,∴a 1b 30=5×221>105,C 错误;a 4=a 1+3d =5+3×1629=19329,a 5=a 1+4d =5+4×1629=20929,∴a 3+a 5+a 7a 2+a 4+a 6=3a 53a 4=a 5a 4=209193,D 正确.故选BD.本题以传统数学文化为载体考查数列的实际应用问题.解题的关键是将古代实际问题转化为现代数学问题,建立等差、等比数列的模型,探索并掌握它们的一些基本数量关系,利用方程思想求解.(2020·福建省宁德市二模)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说:“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割的”.音乐中使用的乐音在高度上不是任意定的,它们是按照严格的数学方法确定的.我国明代的数学家、音乐理论家朱载堉创立了十二平均律,是第一个利用数学使音律公式化的人.十二平均律的生律法是精确规定八度的比例,把八度分成13个半音,使相邻两个半音之间的频率比是常数,如表所示,其中a 1,a 2,…,a 13表示这些半音的频率,它们满足log 2⎝ ⎛⎭⎪⎫a i +1a i 12=1(i =1,2,…,12).若某一半音与D #的频率之比为32,则该半音为( ) 频率 a 1 a 2 a 3 a 4 a 5 a 6 a 7 a 8 a 9 a 10 a 11 a 12 a 13 半音CC #DD #EFF #G G #AA #BC (八度)C .G #D .A答案B解析 由题意知log 2⎝ ⎛⎭⎪⎫a i +1a i 12=1(i =1,2,…,12), ∴a i +1a i=2112,故数列{a n }是公比q =2112的等比数列. ∵a 4=D #,a 8=a 4q 4=D #×(2112)4=D #×32=G ,∴G D #=32.故选B.考向3 立体几何中的数学文化例3 我国齐梁时代的数学家祖暅提出了一条原理:“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意思是:两个等高的几何体若在所有等高处的水平截面的面积相等,则这两个几何体的体积相等.椭球体是椭圆绕其轴旋转所成的旋转体.如图,将底面直径都为2b ,高皆为a 的椭半球体和已被挖去了圆锥体的圆柱放置于同一平面β上,用平行于平面β且与平面β任意距离d 处的平面截这两个几何体,可横截得到S 圆及S 环两截面.可以证明S 圆=S 环总成立.据此,半短轴长为1,半长轴长为3的椭球体的体积是________.答案 4π解析 因为S 圆=S 环总成立,则半椭球体的体积为πb 2a -13πb 2a =23πb 2a , 所以椭球体的体积为V =43πb 2a ,因为椭球体的半短轴长为1,半长轴长为3, 所以椭球体的体积为V =43πb 2a =43π×12×3=4π, 故答案是4π.依托立体几何,传播数学文化.立体几何是中国古代数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从中国古代数学中挖掘素材,考查立体几何的线面的位置关系、几何体的体积等知识,既符合考生的认知水平,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20·山东省潍坊市模拟)唐朝的狩猎景象浮雕银杯如图1所示,其浮雕临摹了国画、漆绘和墓室壁画,体现了古人的智慧与工艺.它的盛酒部分可以近似地看作是半球与圆柱的组合体(假设内壁表面光滑,忽略杯壁厚度),如图2所示.已知球的半径为R ,酒杯内壁表面积为143πR 2.设酒杯上部分(圆柱)的体积为V 1,下部分(半球)的体积为V 2,则V 1V 2=( )A .2B .32C.1 D.3 4答案 A解析由球的半径为R,得半球的内部表面积为2πR2,又酒杯内壁表面积为143πR2,∴圆柱的侧面积为83πR2.设圆柱的高为h,则2πR·h=83πR2,即h=43R.∴V1=πR2·43R=43πR3,V2=23πR3,∴V1V2=43πR323πR3=2.故选A.考向4概率中的数学文化例4(2020·河北省张家口高三5月模拟)角谷猜想,也叫3n+1猜想,是由日本数学家角谷静夫发现的,是指对于每一个正整数,如果它是奇数,则对它乘3再加1;如果它是偶数,则对它除以2,如此循环最终都能够得到1.如:取n=6,根据上述过程,得出6,3,10,5,16,8,4,2,1,共9个数.若n=5,从根据上述过程得出的整数中,随机选取两个不同的数,则这两个数都是偶数的概率为() A.37B.715C.25D.35答案 C解析若n=5,根据上述过程得出的整数有5,16,8,4,2,1,随机选取两个不同的数,基本事件总数n=C26=15,这两个数都是偶数包含的基本事件个数m=C24=6,则这两个数都是偶数的概率为P=mn=615=25.故选C.数学文化渗透到概率数学中去,不但丰富了数学的概率知识,还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构建合理的概率模型,利用相应的概率计算公式求解.(2020·河南省六市高三一模)五行学说是华夏民族创造的哲学思想,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认为,天下万物皆由金、木、水、火、土五类元素组成,如图,分别是金、木、水、火、土彼此之间存在的相生相克的关系.若从5类元素中任选2类元素,则2类元素相生的概率为()A.12B.13C.14D.15答案 A解析金、木、水、火、土彼此之间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从5类元素中任选2类元素,基本事件总数n=C25=10,2类元素相生包含的基本事件有5个,则2类元素相生的概率为P=510=12.故选A.考向5数学文化与现代科学例52016年1月14日,国防科工局宣布,嫦娥四号任务已经通过了探月工程重大专项领导小组审议,正式开始实施.如图所示,假设“嫦娥四号”卫星将沿地月转移轨道飞向月球后,在月球附近一点P变轨进入以月球球心F为一个焦点的椭圆轨道Ⅰ绕月飞行,之后卫星在P点第二次变轨进入仍以F为一个焦点的椭圆轨道Ⅱ绕月飞行.若用2c1和2c2分别表示椭圆轨道Ⅰ和Ⅱ的焦距,用2a1和2a2分别表示椭圆轨道Ⅰ和Ⅱ的长轴长,给出下列式子:①a1+c1=a2+c2;②a1-c1=a2-c2;③c1a1<c2a2;④c1a2>a1c2.其中正确式子的序号是( )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答案 D解析 观察题图可知a 1>a 2,c 1>c 2,∴a 1+c 1>a 2+c 2,即①式不正确;a 1-c 1=a 2-c 2=|PF |,即②式正确;由a 1-c 1=a 2-c 2>0,c 1>c 2>0,知a 1-c 1c 1<a 2-c 2c 2,即a 1c 1<a 2c 2,从而c 1a 2>a 1c 2,c 1a 1>c 2a 2.即④式正确,③式不正确.(1)命题者抓住“嫦娥奔月”这个古老而又现代的浪漫话题,以探测卫星轨道为背景,抽象出共一条对称轴、一个焦点和一个顶点的两个椭圆的几何性质,并以加减乘除的方式构造两个等式和两个不等式,考查椭圆的几何性质,可谓匠心独运.(2)注意到椭圆轨道Ⅰ和Ⅱ共一个顶点P 和一个焦点F ,题目所给四个式子涉及长半轴长和半焦距,从焦距入手,这是求解的关键,本题对考生的数学能力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考查,是一道名副其实的小中见大、常中见新、蕴文化于现代科学技术应用之中的好题.(2020·北京市东城区模拟)标准对数远视力表(如图)采用的“五分记录法”是我国独创的视力记录方式,标准对数远视力表各行为正方形“E”形视标,且从视力5.2的视标所在行开始往上,每一行“E”的边长都是下方一行“E”边长的1010倍,若视力4.1的视标边长为a ,则视力4.9的视标边长为( )。
微专题7 数列中的数学文化
步“雹程”;②若a9=1,则m所有
解析:m=13,依题意得,3m+1=40→20→10→5→16→8→4→2→1,共9个步
骤.若a9=1,a8=2,a7=4,a6=8或a6=1,若a6=8,a5=16,则
2 = 128,1 = 256,
4 = 32,3 = 64, ቊ
2 = 21,1 = 42,
微专题7
数列中的数学文化
纵观近几年高考,以数学文化为背景的数列问题层出不穷,让人耳目一
新,同时它也使考生受困于背景陌生,无处着手.本文化的认识,进而加深对
数学文化的理解.
一、数学文化中的递推数列问题
【例1】 九连环是我国古代流传至今的一种益智游戏,它由九个铁丝圆环相连
结构”、化学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若此数列的各项除以3的余数构成一个
新数列{an},则数列{an}的前2 023项的和为
.
解析 由数列1,1,2,3,5,8,13,21,34,55,…各项除以3的余数,可得
{an}为1,1,2,0,2,2,1,0,1,1,2,0,2,2,1,0,…,所以{an}是周
若a6=1,a5=2,a4=4,则
2 = 20,1 = 40,
4 = 5,3 = 10, ቊ
2 = 3,1 = 6.
1 = 32,
3 = 8,2 = 16, ቊ
1 = 5, 所以a1取值的集合为{256,42,40,6,32,5,4},
൞
3 = 1,2 = 2,1 = 4.
【例3】 (1)(2020·全国Ⅱ卷)北京天坛的圜丘坛为古代祭天的场所,分
上、中、下三层.上层中心有一块圆形石板(称为天心石),环绕天心石砌9块
扇面形石板构成第一环,向外每环依次增加9块.下一层的第一环比上一层的最
(江苏专用)高考数学二轮复习 第一篇 第4练 数学文化试题 理-人教版高三全册数学试题
第4练数学文化[明晰考情] 1.命题角度:近几年,为充分发挥高考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在数学中出现了数学文化的内容,内容不拘一格,古今中外文化兼有.2.题目难度:中档难度.考点一算法、数列中的数学文化方法技巧(1)和算法结合的数学文化,要读懂流程图,按流程图依次执行;(2)数学文化中蕴含的数列,要寻找数列前几项,寻找规律,抽象出数列模型.1.《X邱建算经》是中国古代的数学著作,书中有一道题为:“今有女善织,日益功疾(注:从第2天开始,每天比前一天多织相同量的布),第一天织5尺布,现一月(按30天计)共织390尺布”,则从第2天起每天比前一天多织布的尺数为________.答案16 29解析依题意设每天多织d尺,依题意得S30=30×5+30×292d=390,解得d=1629.2.如图所示的流程图的算法思路来源于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的“更相减损术”,执行该流程图,若输入的a,b分别为14,18,则输出的a为________.答案 2解析由题意可知输出的a是18,14的最大公约数2.3.20世纪70年代,流行一种游戏——角谷猜想,规则如下:任意写出一个自然数n,按照以下的规律进行变换:如果n是个奇数,则下一步变成3n+1;如果n是个偶数,则下一步变成n2,这种游戏的魅力在于无论你写出一个多么庞大的数字,最后必然会落在谷底,更准确的说是落入底部的4-2-1循环,而永远也跳不出这个圈子,下面流程图就是根据这个游戏而设计的,如果输出的i值为6,则输入的n值为________.答案 5或32解析 当n =5时,执行流程图,i =1,n =16,i =2,n =8,i =3,n =4,i =4,n =2,i =5, n =1,i =6,结束循环,输出i =6;当n =32时,执行流程图,i =1,n =16,i =2,n =8,i =3,n =4,i =4,n =2,i =5, n =1,i =6,结束循环,输出i =6.易知当n =4时,不符合,故n =5或n =32.4.名著《算学启蒙》中有关于“松竹并生”的问题:松长五尺,竹长两尺,松日自半,竹日自倍,松竹何日而长等,如图是源于其思想的一个流程图,若输入的a ,b 分别为5,2,则输出的n =________.答案 4解析 当n =1时,a =152,b =4,满足进行循环的条件,当n =2时,a =454,b =8,满足进行循环的条件,当n =3时,a =1358,b =16,满足进行循环的条件,当n =4时,a =40516,b =32,不满足进行循环的条件,退出循环.故输出的n 值为4.5.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有如下问题:“今有金箠,长五尺,斩本一尺,重四斤.斩末一尺,重二斤.问次一尺各重几何?”意思是:“现有一根金杖,长5尺,一头粗,一头细,在粗的一端截下1尺,重4斤;在细的一端截下1尺,重2斤;问依次每一尺各重多少斤?”设该金杖由粗到细是均匀变化的,其重量为M ,现将该金杖截成长度相等的10段,记第i 段的重量为a i (i =1,2,…,10),且a 1<a 2<…<a 10,若48a i =5M ,则i =________. 答案 6解析 由题意知由细到粗每段的重量成等差数列,记为{a n },设公差为d ,则⎩⎪⎨⎪⎧a 1+a 2=2,a 9+a 10=4,解得a 1=1516,d =18,所以该金杖的总重量M =10×1516+10×92×18=15,因为48a i =5M ,所以48⎣⎢⎡⎦⎥⎤1516+(i -1)×18=75,即39+6i =75,解得i =6.6.(2018·某某)我国古代数学著作《X 邱建算经》中记载百鸡问题:“今有鸡翁一,值钱五;鸡母一,值钱三;鸡雏三,值钱一.凡百钱,买鸡百只,问鸡翁、母、雏各几何?”设鸡翁,鸡母,鸡雏个数分别为x ,y ,z ,则⎩⎪⎨⎪⎧x +y +z =100,5x +3y +13z =100,当z =81时,x =____________,y =________.答案 8 11解析 方法一 由题意,得⎩⎪⎨⎪⎧x +y +81=100,5x +3y +13×81=100,即⎩⎪⎨⎪⎧x +y =19,5x +3y =73,解得⎩⎪⎨⎪⎧x =8,y =11.方法二 100-81=19(只), 81÷3=27(元), 100-27=73(元).假设剩余的19只鸡全是鸡翁,则 5×19=95(元). 因为95-73=22(元),所以鸡母:22÷(5-3)=11(只),鸡翁:19-11=8(只).考点二 三角函数与几何中的数学文化方法技巧 从题目叙述中分析蕴含的图形及数量关系,通过分析图形特征建立数学模型,转化为三角函数或几何问题.7.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在“勾股”一章中有如下数学问题:“今有勾八步,股十五步,勾中容圆,问径几何?”.意思是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长度分别是8步和15步,则其内切圆的直径是多少步?则此问题的答案是________步. 答案 6解析 由于该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是8和15,则得其斜边长为17,设其内切圆半径为r ,则有8r 2+15r 2+17r 2=12×8×15(等积法),解得r =3,故其直径为6步.8.如图是我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弦图,它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与一个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如果小正方形的面积为4,大正方形的面积为100,直角三角形中较小的锐角为α,则tan α=________.答案 34解析 由题意得,大正方形的边长为10,小正方形的边长为 2,∴2=10cos α-10sin α, ∴cos α-sin α=15,又α为锐角,易求得tan α=34.9.我国南北朝时代的数学家祖暅提出体积的计算原理(祖暅原理):“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势”即是高,“幂”是面积.意思是:如果两等高的几何体在同高处截得两几何体的截面积恒等,那么这两个几何体的体积相等.类比祖暅原理,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图1是一个形状不规则的封闭图形,图2是一个上底为1的梯形,且当实数t 取[0,3]上的任意值时,直线y =t 被图1和图2所截得的两线段长始终相等,则图1的面积为________.答案 92解析 类比祖暅原理可得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梯形面积为S =12(1+2)×3=92,所以图1的面积为92.10.《算数书》竹简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在某某省江陵县X 家山出土,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有系统的数学典籍,其中记载有求“囷盖”的术:置如其周,令相乘也.又以高乘之,三十六成一,该术相当于给出了由圆锥的底面周长L 与高h ,计算其体积V 的近似公式V ≈136L 2h ,它实际上是将圆锥体积公式中的圆周率π近似取为3.那么,近似公式V ≈275L 2h 相当于将圆锥体积公式中的π近似取为________. 答案258解析 由题意可知:L =2πr ,即r =L 2π,圆锥体积V =13Sh =13πr 2h =13π·⎝ ⎛⎭⎪⎫L 2π2h =112πL 2h ≈275L 2h ,故112π≈275,π≈258. 11.我国古代数学名著《X 邱建算经》中有如下问题:“今有粟二百五十斛委注平地,下周五丈四尺,问高几何?”意思是:现在有粟米250斛,把它们自然地堆放在平地上,形成一个圆锥形的谷堆,其底面周长为5丈4尺,则谷堆的高为多少?(注:1斛≈1.62立方尺,π≈3)若使该问题中的谷堆内接于一个球状的外罩,则该外罩的直径约为________尺. 答案 21.2解析 设谷堆的高为h 尺,底面半径为r 尺,则2πr =54,r ≈9. 粟米250斛,则体积为250×1.62=13×π×92×h ,h ≈5.谷堆内接于一个球状的外罩,设球的半径为R 尺. 则R 2=(h -R )2+r 2,解得R ≈10.6(尺).∴2R ≈21.2(尺).12.卫星沿地月转移轨道飞向月球后,在月球附近一点P 变轨进入以月球球心F 为一个焦点的椭圆轨道Ⅰ绕月飞行,之后卫星在P 点第二次变轨进入仍以F 为一个焦点的椭圆轨道Ⅱ绕月飞行.若用2c 1和2c 2分别表示椭圆轨道Ⅰ和Ⅱ的焦距,用2a 1和2a 2分别表示椭圆轨道Ⅰ和Ⅱ的长轴长,给出下列式子:①a 1+c 1=a 2+c 2;②a 1-c 1=a 2-c 2; ③c 1a 1<c 2a 2;④c 1a 2>a 1c 2.其中正确的式子的序号是________. 答案 ②④解析 ①由题图知2a 1>2a 2,2c 1>2c 2,即a 1>a 2,c 1>c 2,∴a 1+c 1>a 2+c 2,∴①不正确. ②∵a 1-c 1=PF ,a 2-c 2=PF , ∴a 1-c 1=a 2-c 2,∴②正确.④∵a 1>a 2>0,c 1>c 2>0,∴a 21>a 22,c 21>c 22. 又∵a 1-c 1=a 2-c 2,即a 1+c 2=a 2+c 1, 即a 21+c 22+2a 1c 2=a 22+c 21+2a 2c 1, ∴a 21-c 21+c 22-a 22+2a 1c 2=2a 2c 1,即(a 1-c 1)(a 1+c 1)-(a 2-c 2)(a 2+c 2)+2a 1c 2=2a 2c 1, 整理得(a 1-c 1)(a 1-a 2+c 1-c 2)+2a 1c 2=2a 2c 1. ∵a 1>c 1,a 1>a 2,c 1>c 2,∴2a 1c 2<2a 2c 1, 即c 1a 2>a 1c 2,∴④正确. ③∵c 1a 2>a 1c 2,a 1>0,a 2>0,∴c 1a 2a 1a 2>a 1c 2a 1a 2,即c 1a 1>c 2a 2, ∴③不正确.正确式子的序号是②④. 考点三 概率统计与推理证明中的数学文化方法技巧 (1)概率统计和数学文化的结合,关键是构建数学模型;(2)推理证明和实际问题结合,要根据已知条件进行逻辑推理,得到相应结论.13.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有“米谷粒分”题:粮仓开仓收粮,有人送来米1560石,验得米内夹谷,抽样取米一把,数得256粒内夹谷32粒,则这批米内夹谷约为________石. 答案 195解析 由系统抽样的含义,该批米内夹谷约为32256×1 560=195(石).14.数学与文学有许多奇妙的联系,如诗中有回文诗:“儿忆父兮妻忆夫”,既可以顺读也可以逆读.数学中有回文数,如343,12521等,两位数的回文数有11,22,33,…,99共9个,则三位数的回文数中,偶数的概率是________. 答案 49解析 三位数的回文数为ABA ,A 共有1到9共9种可能,即1B 1,2B 2,3B 3,…, B 共有0到9共10种可能,即A 0A ,A 1A ,A 2A ,A 3A ,…,共有9×10=90(个);其中偶数为A 是偶数,共4种可能,即2B 2,4B 4,6B 6,8B 8,B 共有0到9共10种可能,即A 0A ,A 1A ,A 2A ,A 3A ,…,其有4×10=40(个),∴三位数的回文数中,偶数的概率P =4090=49.15.我国的《洛书》中记载着世界上最古老的一个幻方:将1,2,…,9填入3×3的方格内,使三行、三列、两对角线的三个数之和都等于15 (如图).一般地,将连续的正整数1,2,3,…,n 2填入n ×n 的方格内,使得每行、每列、每条对角线上的数的和相等,这个正方形就叫做n阶幻方.记n 阶幻方的一条对角线上数的和为N n (如:在3阶幻方中,N 3=15),则N 10=________.答案 505解析 n 阶幻方共有n 2个数,其和为1+2+…+n 2=n 2()n 2+12,∵n 阶幻方共有n 行,∴每行的和为n 2(n 2+1)2n=n (n 2+1)2,即N n =n (n 2+1)2,∴N 10=10×(102+1)2=505.16.《九章算术》勾股章有一“引葭赴岸”问题:“今有池方一丈,葭生其中央,出水两尺,引葭赴岸,适与岸齐.问水深、葭长各几何.”其意思是:有一水池一丈见方,池中心生有一棵类似芦苇的植物,露出水面两尺,若把它引向岸边,正好与岸边齐(如图所示),问水有多深,该植物有多长?其中一丈为十尺.若从该葭上随机取一点,则该点取自水下的概率为________.答案2129解析 如图所示,设水深为x 尺,由题意得(x +2)2=x 2+52,求解关于实数x 的方程,可得x =214,即水深为214尺,又葭长为294尺,则所求问题的概率为P =2129.17.庙会是我国古老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又称“庙市”或“节场”.庙会大多在春节、元宵节等节日举行.庙会上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如“砸金蛋”(游玩者每次砸碎一颗金蛋,如果有奖品,则“中奖”).今年春节期间,某校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相约来到某庙会,每人均获得砸一颗金蛋的机会.游戏开始前,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对游戏中奖结果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如下:甲说:“我或乙能中奖”; 乙说:“丁能中奖”; 丙说:“我或乙能中奖”; 丁说:“甲不能中奖”.游戏结束后,这四位同学中只有一位同学中奖,且只有一位同学的预测结果是正确的,则中奖的同学是________. 答案 甲解析 由四人的预测可得下表:中奖人 预测结果甲 乙 丙 丁 甲 √ × × × 乙 √ × √ √ 丙 × × √ √ 丁×√×√由分析可知,中奖者是甲.1.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古籍《X 邱建算经》有如下一道题:“今有十等人,每等一人,宫赐金以等次差(即等差)降之,上三人,得金四斤,持出;下四人后入得三斤,持出;中间三人未到者,亦依等次更给.问:每等人比下等人多得几斤?”________. 答案778解析 设第十等人得金a 1斤,第九等人得金a 2斤,以此类推,第一等人得金a 10斤,则数列{a n }构成等差数列,设公差为d ,则每一等人比下一等人多得d 斤金,由题意得⎩⎪⎨⎪⎧a 1+a 2+a 3+a 4=3,a 8+a 9+a 10=4,即⎩⎪⎨⎪⎧4a 1+6d =3,3a 1+24d =4,解得d =778,∴每一等人比下一等人多得778斤金. 2.朱世杰是历史上最伟大的数学家之一,他所著的《四元玉鉴》卷中“如像招数”五问中有如下问题:“今有官司差夫一千八百六十四人筑堤,只云初日差六十四人,次日转多七人,每人日支米三升,共支米四百三石九斗二升,问筑堤几日”.其大意为“官府陆续派遣1864人前往修筑堤坝,第一天派出64人,从第二天开始每天派出的人数比前一天多7人,修筑堤坝的每人每天分发大米3升,共发出大米40392升,问修筑堤坝多少天?”在该问题中前5天共分发了________升大米. 答案 3300解析 设第n 天派出的人数为a n ,则{a n }是以64为首项,7为公差的等差数列,则第n 天修筑堤坝的人数为S n =a 1+a 2+…+a n =64n +n (n -1)2×7,所以前5天共分发的大米数为3(S 1+S 2+S 3+S 4+S 5)=3[(1+2+3+4+5)×64+(1+3+6+10)×7]=3300.3.我国古代数学典籍《九章算术》“盈不足”中有一道两鼠穿墙问题:“今有垣厚十尺,两鼠对穿,初日各一尺,大鼠日自倍,小鼠日自半,问几何日相逢?”上述问题中,两鼠在第________天相逢. 答案 4解析 由题意可知,大老鼠每天打洞的距离是以1为首项,以2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前n 天打洞之和为2n-12-1=2n-1;同理,小老鼠前n 天打洞的距离为1-⎝ ⎛⎭⎪⎫12n 1-12=2-12n -1,∴2n-1+2-12n -1=10,解得n ∈(3,4),取n =4. 即两鼠在第4天相逢.4.我国古代数学名著《数书九章》中有“天池盆测雨”题:在下雨时,用一个圆台形的天池盆接雨水.天池盆盆口直径为二尺八寸,盆底直径为一尺二寸,盆深一尺八寸.若盆中积水深九寸,则平地降雨量是________寸.(注:①平地降雨量等于盆中积水体积除以盆口面积;②一尺等于十寸) 答案 3解析 如图,由题意可知,天池盆上底面半径为14寸,下底面半径为6寸,高为18寸.∵积水深9寸,∴水面半径为12(14+6)=10(寸),则盆中水的体积为13π×9(62+102+6×10)=588π(立方寸).∴平地降雨量等于588ππ×142=3(寸).5.《算法统宗》是中国古代数学名著,由明代数学家程大位所著,该作完善了珠算口诀,确立了算盘用法,完成了由筹算到珠算的彻底转变,该作中有题为“李白沽酒”“李白街上走,提壶去买酒.遇店加一倍,见花喝一斗,三遇店和花,喝光壶中酒.借问此壶中,原有多少酒?”,如图为该问题的流程图,若输出的S 值为0,则开始输入的S 值为________.答案 78解析 模拟程序的运行,可得当i =1时,S =2S -1,i =1满足条件i <3,执行循环体;当i =2时,S =2(2S -1)-1,i =2满足条件i <3,执行循环体;当i =3时,S =2[2(2S -1)-1]-1,i =3不满足条件i <3,退出循环体,输出S =0,∴2[2(2S -1)-1]-1=0,∴S =78. 6.我国三国时期的数学家赵爽为了证明勾股定理创制了一幅“勾股圆方图”,该图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组成,它们共同围成了一个如图所示的大正方形和一个小正方形.设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的正切值为 3.在大正方形内随机取一点,则此点取自小正方形内的概率是________.答案 25解析 不妨设两条直角边为3,1,故斜边,即大正方形的边长为32+12=10,小正方形边长为2,故概率为2×210×10=25. 7.欧阳修在《卖油翁》中写道“(翁)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盖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可见“行行出状元”,卖油翁的技艺让人叹为观止.若铜钱是直径为4cm 的圆面,中间有边长为1cm 的正方形孔.现随机向铜钱上滴一滴油(油滴的大小忽略不计),则油滴落入孔中的概率为________.答案 14π解析 由题意可得直径为4 cm 的圆的面积为π×⎝ ⎛⎭⎪⎫422=4π(cm 2),而边长为1 cm 的正方形的面积为1×1=1(cm 2),根据几何概型概率公式可得油滴落入孔中的概率为P =14π. 8.《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内容极为丰富的数学名著,书中有如下问题:“今有阳马,广五尺,袤七尺,高八尺,问积几何?”其意思为:“今有底面为矩形,一侧棱垂直于底面的四棱锥,它的底面长、宽分别为7尺和5尺,高为8尺,问它的体积是多少?”若以上的条件不变,则这个四棱锥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________平方尺.答案 138π解析 设四棱锥的外接球半径为r ,则(2r )2=72+52+82=138,∴这个四棱锥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4πr 2=138π.9.原始社会时期,人们通过在绳子上打结来计算数量,即“结绳计数”,当时有位父亲,为了准确记录孩子的成长天数,在粗细不同的绳子上打结,由细到粗,满七进一,那么孩子已经出生________天.答案 510解析 由题意满七进一,可得该图示为七进制数,化为十进制数为1×73+3×72+2×7+6=510.10.《书章算术》是我国古代的数学名著,书中有如下问题:“今有五人分五钱,令上二所得与下三人等,问各得几何.”其意思为“已知甲、乙、丙、丁、戊五人分5钱,甲、乙两人所得与丙、丁、戊三人所得相同,且甲、乙、丙、丁、戊所得依次成等差数列.问五人各得多少钱?”(“钱”是古代的一种质量单位).这个问题中,甲所得为________钱.答案 43解析 设甲、乙、丙、丁、戊所得质量分别为a -2d ,a -d ,a ,a +d ,a +2d , 则a -2d +a -d =a +a +d +a +2d ,即a =-6d ,又a -2d +a -d +a +a +d +a +2d =5a =5,∴a =1.则a -2d =a -2×⎝ ⎛⎭⎪⎫-a 6=4a 3=43. 11.《孙子算经》是我国古代内容极其丰富的数学名著,书中有如下问题:“今有圆窖,周五丈四尺,深一丈八尺,问受粟几何?”其意思为:“有圆柱形容器,底面圆周长五丈四尺,高一丈八尺,求此容器能装多少斛米.”则该圆柱形容器能装米约_____斛.(古制1丈=10尺,1斛≈1.62立方尺,圆周率π≈3)答案 2700解析 由题意,得2πr =54,r ≈9,圆柱形容器体积为πr 2h ≈3×92×18,所以此容器约能装3×92×181.62=2700(斛)米. 12.传说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数学家经常在沙滩上面用点或小石子表示数.他们研究过如图所示的三角形数,将三角形数1,3,6,10,…记为数列{a n },将可被5整除的三角形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组成一个新数列{b n }.可以推测:(1)b 2018是数列{a n }中的第________项;(2)b 2k -1=________.(用k 表示)答案 (1)5045 (2)5k (5k -1)2解析 由题意可得a n =1+2+3+…+n =n (n +1)2,n ∈N *, 故b 1=a 4,b 2=a 5,b 3=a 9,b 4=a 10,b 5=a 14,b 6=a 15,由上述规律可知,b 2k =a 5k =5k (5k +1)2(k ∈N *), b 2k -1=a 5k -1=(5k -1)(5k -1+1)2=5k (5k -1)2, 故b 2 018=b 2×1 009=a 5×1 009=a 5 045,即b 2 018是数列{a n }中的第5 045项.。
基于数学文化的高中数学教学案例——以“数列”为例
教育·现场基于数学文化的高中数学教学案例———以“数列”为例文|王洋洋一、背景数学文化涵盖了数学知识、思想、方法,以及它们在社会历史进程中的应用和影响,这包含了数学在历史、科学、艺术和哲学等领域的应用和影响。
因此,高中数学教学的重心不再只是解题技巧和公式定理的灌输,而是要让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之余,能够深度理解并体验到数学的历史沿革和文化内涵,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在这个背景下,这套教学案例设计独特而新颖。
案例不再是一道道简单的数学题目,而是具有真实性、历史性和文化性的问题,如金字塔的建造问题、哥德巴赫猜想等,这些都是数学历史上的重大问题,是数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教学过程(一)引入数列概念在初步接触数列概念的阶段,教师会通过举例来引入数列的定义和特性。
在数学的领域里,数列是一项基本且关键的概念,特别是对高中生来说。
为了让学生掌握这一概念,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实际例子帮助学生感受数列的实用性。
例如,可以用人口增长、金融投资收益等现实情境来说明数列如何在社会和经济领域内发挥作用。
数列的定义涵盖一组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数,这些数称为项,它们按照位置排列形成第一项、第二项等序列。
探索数列时,会发现它们可能遵循某种规律,像等差数列中项与项之间的差是恒定的,等比数列中每一项都是其前一项的固定倍数。
这些规律反映了数列的结构特点,为深入数学研究提供了线索。
教师:同学们知道数列是什么吗?学生1:数列就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一串数字。
教师:非常好,这是数列的基本理解。
数列确实是一系列按照特定规律排列的数字。
谁能说出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呢?学生2:我们考试成绩表上的成绩由高到低排列,可以看作是一个数列。
教师:很好的例子,每次考试的成绩确实可以形成一个数列。
大家知道人口增长怎么算吗?学生3:人口增长,是不是每年的人口数量会有变化,这个变化可以用数字表示出来。
教师:正是如此。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有一个城市从2000年到2020年每年人口的数据,这些数据会形成怎样的数列呢?学生4:这应该是一个时间序列的数列,可能是递增的,因为人口一般会增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列中包含的数学文化数学家的故事———数学王子高斯高斯(Carl Fried rich Gauss,1777~1855)德国数学家、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被誉为历史上伟大的数学家之一,和阿基米德、牛顿并列,同享盛名。
1777年4月30日生于不伦瑞克的一个工匠家庭,1855年2月23日卒于格丁根。
幼时家境贫困,但聪敏异常,受一贵族资助才进学校受教育。
1795~1798年在格丁根大学学习1798年转入黑尔姆施泰特大学,翌年因证明代数基本定理获博士学位。
从1807年起担任格丁根大学教授兼格丁根天文台台长直至逝世。
高斯是近代数学奠基者之一,在历史上影响之大,可以和阿基米德、牛顿、欧拉并列,有“数学王子”之称。
高斯的成就遍及数学的各个领域,在数论、非欧几何、微分几何、超几何级数、复变函数论以及椭圆函数论等方面均有开创性贡献。
他十分注重数学的应用,并且在对天文学、大地测量学和磁学的研究中也偏重于用数学方法进行研究。
幼年时,他在数学方面就显示出了非凡的才华。
3岁能纠正父亲计算中的错误;10岁便独立发现了算术级数的求和公式;11岁发现了二项式定理。
少年高斯的聪颖早慧,得到了很有名望的布瑞克公爵的垂青与资助,使他得以不断深造。
19岁的高斯在进大学不久,就发明了只用圆规和直尺作出正17边形的方法,解决了两千年来悬而未决的几何难题。
1801年,他发表的《算术研究》,阐述了数论和高等代数的某些问题。
他对超几何级数、复变函数、统计数学、椭圆函数论都有重大贡献。
作为一个物理学家,他与威廉.韦伯合作研究电磁学,并发明了电极。
为了进行实验,高斯还发明了双线磁力计,这是他对电磁学问题研究的一个很有实际意义的成果。
高斯30岁时担任了德国著名高等学府天文台台长,并一直在天文台工作到逝世。
他平生还喜欢文学和语言学,懂得十几门外语。
他一生共发表323篇(种)著作,提出了404项科学创见,完成了4项重要发明。
高斯去世后,人们在他出生的城市竖起了他的雕像。
为了纪念他发现做出17边形的方法,雕像的底座修成17边形。
世人公认他是一位和牛顿、阿基米德、欧拉齐名的数学家。
他八岁时进入乡村小学读书。
教数学的老师是一个从城里来的人,觉得在一个穷乡僻壤教书真是大材小用。
而他又有些偏见:穷人的孩子天生都是笨蛋,教这些蠢笨的孩子念书不必认真。
这一天正是数学教师情绪低落的一天。
同学们看到老师那抑郁的脸孔,心里畏缩起来。
“你们今天替我算从1加2加3一直到100的和。
谁算不出来就罚他不能回家吃午饭。
”老师讲了这句话后就一言不发。
教室里的小朋友们拿起石板开始计算:“1加2等于3,3加3等于6,6加4等于10……”一些小朋友加到一个数后就擦掉石板上的结果,再加下去,数越来越大,很不好算。
有些孩子的小脸孔涨红了,有些手心、额上渗出了汗来。
还不到半个小时,小高斯拿起了他的石板走上前去。
“老师,答案是不是这样?”老师头也不抬,说“:去,回去再算!错了。
”他想不可能这么快就会有答案了。
可是高斯却站着不动,把石板伸向老师面前:“老师!我想这个答案是对的。
”数学老师本来想怒吼起来,可是一看石板上整整齐齐写了这样的数:5050,他惊奇起来,因为他自己曾经算过,得到的数也是5050,这个8岁的小孩怎么这样快就得到了这个数值呢?高斯解释他发现的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古时希腊人和中国人用来计算级数1+2+3+4+5…+n的方法。
高斯的发现使老师觉得羞愧,觉得自己以前目空一切和轻视穷人家的孩子的观点是不对的。
他以后也认真教起书来,并且还常从城里买些数学书自己进修并借给高斯看。
在他的鼓励下,高斯以后便在数学上作了一些重要的研究了。
梦想与现实———谷神星的发现1766年,德国有一位名叫提丢斯(J.D.Titius,1729~1796)的中学数学教师,把下面的数列:3,6,12,24,48,96,192……在这个数列的前面加上0,即:0,3,6,12,24,48,96,192……然后再把每个数字都加上4,就得到了下面的数列:4,7,10,16,28,52,100,196……再把每个数都除以10,最后得到:0.4,0.7,1,1.6,2.8,5.2,10,19.6……令提丢斯惊奇的是,他发现这个数列的每一项与当时已知的六大行星(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到太阳的距离比例(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定为1个单位)有着一定的联系。
1772年,德国柏林天文台台长波德(JohannElertBode,1747~1826)深知这一发现的重要意义,就于1772年公布了提丢斯的这一发现,这串数从此引起了科学家的极大重视;并被称为提丢斯———波得定则(Titius-Bodelaw)。
数列:0.4,0.7,1,1.6,2.8,5.2,10,19.6……即太阳系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
当时,人们还没有发现天王星、海王星,以为土星就是距太阳最远的行星。
1781年,英籍德国人赫歇尔在接近19.6的位置上(即数列中的第八项)发现了天王星,从此,人们就对这一定则深信不疑了。
根据这一定则,在数列的第五项即2.8的位置上也应该对应一颗行星,只是还没有被发现。
于是,许多天文学家和天文爱好者便以极大的热情,踏上了寻找这颗新行星的征程。
1801年新年的晚上,意大利天文学家皮亚齐还在聚精会神地观察着星空。
突然,他从望远镜里发现了一颗非常小的星星,正好在提丢斯———波得定则中2.8的位置上。
可是,当皮亚齐再想进一步观察这颗小行星时,他却病倒了。
等到他恢复健康,再想寻找这颗小行星时,它却不知去向了。
皮亚齐没有放弃这一偶然的机会,他认为这可能就是人们一直没有发现的那颗行星,并把它命名为“谷神星”。
天文学家对皮亚齐的这一发现持有不同的看法。
有人认为皮亚齐是正确的;也有人认为这可能是一颗彗星,不然的话,为什么它只露了一面就不见了呢?几个月过去了,人们的争论也没见分晓。
可是,这场争论却引起了德国数学家高斯的注意。
高斯想,既然天文学家通过观察找不到谷神星,那么,是否可以通过数学方法找到它呢?许多天文学家对高斯的这一提法不以为然。
天文学家都找不到谷神星,难道高斯还能把它算出来吗?朋友们也劝他不要把自己的时间和才智浪费在这一毫无希望的问题上。
年轻的高斯却有自己的看法。
他认为,天文学是离不开数学的。
如果没有雄厚的数学知识,是不可能成为一个出色的天文学家的。
在天文学发展史上,情况也正是如此。
开普勒正是凭借着自己的数学才能,才发现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
牛顿也是凭着渊博的数学知识,才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在高斯之前,著名数学家欧拉曾经研究出了一种计算行星轨道的方法。
可是,这个方法太麻烦。
高斯决心去寻找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
在前人的基础上,高斯经过艰苦的运算,以其卓越的数学才能创立了一种崭新的行星轨道计算理论。
他根据皮亚齐的观测资料,利用这种方法,只用了一个小时就算出了谷神星的轨道形状,并指出它将于何时出现在哪一片天空里。
1801年12月31日夜,德国天文爱好者奥伯斯,在高斯预言的时间里,用望远镜对准了这片天空。
果然不出所料,谷神星出现了!高斯的计算方法成功了。
高斯从笔尖上寻找到的这颗行星,在隐藏了整整一年后,却又成为人类的最好的新年礼物。
这一礼物向人们显示了数学在科学研究中的巨大作用。
这一故事告诉我们:谷神星在比亚兹发现前就已客观存在的;太阳到行星的距离分布是有规律的,太阳与行星之间是和谐的。
数列中蕴含的数学方法数列这一章蕴含着多种数学思想及方法,如函数思想、方程思想,而且在基本概念、公式的教学本身也包含着丰富的数学方法,掌握这些思想方法不仅可以增进对数列概念、公式的理解,而且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往往能诱发知识的迁移,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解决多数列问题。
在这一章主要用到了以下几中数学方法:不完全归纳法。
不完全归纳法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直观,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有效的解决问题,在等差数列以及等比数列通项公式推导的过程就用到了不完全归纳法。
倒叙相加法。
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就根据等差数列的特点,很好地应用倒叙相加法,而且在这一章的很多问题都直接或间接地用到了这种方法。
错位相减法。
错位相减法是另一类数列求和的方法,它主要应用于求和的项之间通过一定的变形可以相互转化,并且是多个数求和的问题。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的推导就用到了这种思想方法函数的思想方法。
数列本身就是一个特殊的函数,而且是离散的函数,因此在解题过程中,尤其在遇到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这两类特殊的数列时,可以将它们看成一个函数,进而运用函数的性质和特点来解决问题。
方程的思想方法。
数列这一章涉及了多个关于首项、末项、项数、公差、公比、第n项和前n项和这些量的数学公式,而公式本身就是一个等式,因此,在求这些数学量的过程中,可将它们看成相应的已知量和未知数,通过公式建立关于求未知量的方程,可以使解题变得清晰、明了,而且简化了解题过程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虽然是两类不同的数列,但是它们在研究方法、性质上都有很多的共通之处。
因此,等比数列的学习可采用类似等差数列相应知识的方法,不但可以很容易接受等比数列的内容,还可以加深对等差数列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