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主要病害及防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薯主要病害及防治

一、黑斑病

甘薯黑斑病又名黑疤病,土名叫烂脚疤、黑脚、燥烂等。在全国已有20多个省市发生。此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是造成甘薯烂窖、烂床、死苗的主要原因。还可随种薯、种苗调运而远距离传播,已列为国内检疫对象。

(一)症状

该病主要危害薯苗和薯块。薯苗受害,一般在幼苗茎基部,尤其在白部分产生长椭圆形稍凹陷的黑褐色病斑;严重时,幼茎和种薯都变黑腐烂,造成烂床死苗。病苗扦插到大田后,叶片往往发黄脱落,严重时也死亡,造成缺株。薯块受害,以秋季收获前及贮藏期感病较多,但初生薯块也能感病,病斑通常出现在薯块裂口或害虫咬伤处,黑褐色,近圆形,分界明显,中央稍凹陷。切开病薯,可见病斑附近的薯肉变青褐色,有苦味和臭气。病薯入窖贮藏,能继续蔓延危害,造成烂窖。潮湿时,薯块和苗的病斑上都能长出黑色刺毛状物,这就是病菌的子囊壳。

(二)病原

甘薯黑斑病原菌属于子囊菌,长喙壳属。病菌的菌丝初为无色透明,老熟后成为深褐色,直径3-5微米,寄生于细胞或细胞间隙。无性世代产生分生抱子和厚垣抱子。分生孢子无色透明、单抱、圆筒形、棍棒形或哑铃形,两端多平截,大小为微米x~微米。袍子生成后立即发芽,发芽后有时生成一串分生抱子,然后生成菌丝。也可在发芽后就生成厚垣抱子。厚垣抱子暗褐色、椭圆形,具有厚膜,大小为~微米x~微米。发病后期,厚垣抱子大量产生在病薯皮下维管束附近,能度过不良环境,在贮藏窖或苗床及大田的土壤里越冬。

病菌有性世代生子囊壳,潮湿时生在病斑中央。子囊壳基部球形,上部具纵行条纹长嘴形的颈,内含梨形子囊。子囊抱子无色、单抱、壁薄,成钢盔状圆形,在贮藏中对病害的流行起重要作用。

(三)传播途径

黑斑病菌以厚垣抱子或子囊抱子附着在种薯上,或以菌丝体潜伏在薯块内越冬,也可在茎蔓上越冬。病菌生活力较强,在田间土壤内能存活2年以上。病害的传播主要有3个途径:种薯种苗、

土壤肥料和人畜携带等。

1.种薯种苗传病用带病种薯育苗,在苗床上就会产生病苗,病苗又可侵染健苗,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可传播,使病害扩大蔓延。引进带病苗将病菌带人无病区,从而又产生新的病地或病区。

2.土壤和粪肥传病土壤传病的轻重,依土壤含菌量多寡、薯块伤口的多少而定,一般而言,大田土壤传发病较轻。用病土育苗、垫圈,均可造成苗床和肥料带菌传病。土壤带菌主要来自病残体和带菌肥料。用病薯、病残体沤肥,或用病床土垫圈和用病薯水泼圈等,均可使肥料带菌传病。病菌在粪肥中,冬季可存活120~190天,春季可存活60~70天,夏季可存活28天。可见带菌肥未经腐熟者能够传病。

3.黑斑病在收获期可借人畜携带以及昆虫、田鼠和农具等媒介传播病菌,主要从薯块的伤口、裂口、根眼侵人。如将病薯和带菌薯块入窖后,在密集的情况下,抱子能借水滴、空气以及昆虫、老鼠等进行传播。

(四)发病条件

甘薯黑斑病的发生轻重与温湿度、土质、甘薯品种以及薯块伤口的多少有密切关系。其发病温度最低为8℃,最高为35℃,最适为25℃。在10℃以下,35℃以上一般不发病。土壤含水量在14%~60%时,病害随湿度的增加而加重,又随湿度的增高而递减;但在14%~100%间,均能发病。例如,育苗期因苗床加温、浇水、覆盖以及薯块上存在大量伤口,是黑斑病流行最有利的条件;而35℃以上高温育苗,则是控制发病的有效措施。生长期土壤湿度大,有利于病害发展,如地势低洼潮湿、土质勃重的地块发病重;地势高燥、土质疏松的地块发病轻。生长前期于旱,而后期雨水多引起薯块生理破裂者,一发病重。田间有地下害虫和田鼠危害,造成伤口多,黑斑病相应也重,贮藏期间感病最适温度为23--27℃,15℃以上对发病有利,达到35℃又可抑制发病。

(五)防治方法

1.培育无病壮苗

(1)种薯消毒。消毒方法有2种。

温水浸种:温水浸种的作用是借助热力杀伤病菌,以获得无病薯。方法是用52~54℃的温水浸种处理10分钟,以杀死种薯表面附着的及潜伏的菌丝。利用这种方法处理种薯,防病效果可达80%左右。经过温水消毒的种薯上炕(床)后,如遇低温,易受冻腐烂,必须做好苗床的增温防冻工

作。温水浸种要求比较严格,同时由于各品种的耐热力不同,应用时要先做试验,掌握处理后以皮不变色为宜。

药剂浸种:利用药剂直接杀死种薯上所带病菌。有效药剂有以下几种:50%代森按:用200~300倍液浸种10分钟,效果良好,还有促进薯苗生长的作用,各地已广泛应用;50%或70%甲基托布津:用200~300倍液浸种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种薯安全,但分解快,残效期短;50%多菌灵:用800~1000倍液浸种5分钟,防病效果良好,不仅有治疗作用,还用促进薯苗生长的作用,其缺点也是残效期短;50%麦穗宁:用500~700倍液浸种10分钟,也有良好的防病效果。

(2)高温育苗。采用高温育苗,一方面可以控制病害的发展,另一方面还可防治腐烂,并可促进早出苗,提高出苗率。

高温育苗的形式,有火炕育苗、室内催芽结合薄膜覆盖育苗、温床薄膜覆盖育苗等几种方法。高温育苗是在育苗时把苗床温度提高到35~38℃,利用热力杀死或控制病菌在苗床上的活动和侵染,以达到控制病害的目的。顿水顿火高温育苗的方法,是将炕温升到30~32℃,即可伏薯。伏完后,浇水350~500千克,接着施无病菌肥土10厘米左右。用大火争取3-4天把床温提高到35~38℃(如果床面覆盖有塑料薄膜,则应注意床的适当通风换气,以免高温高湿造成缺氧烂床)。之后,封闭炕火,在7天内使床温不低于28~31℃,温度低了要酌情适当烧火。拔第一茬苗时,自然降温到20~22℃,拔完后的第一天浇水500千克左右,并立即用大火增温到30~33℃,温度不宜过高以免苗受伤,以后可保持苗床温度25℃以上。拔完第二茬苗除浇足水外,苗床温度也应提高到35~38℃,以利催芽,并保持床温25℃以上。拔完第二茬苗后,如果天气较暖,则可省去烧炕。采用室内催芽结合露地薄膜覆盖方法,主要是先把种薯放在室内进行高温催芽,即在35~38℃的温度,90%左右的相对湿度的条件下保持4昼夜,然后降温到30~34℃,催芽6--8天,待芽长到1厘米时,再将带芽种薯移到冷床或露地加盖塑料薄膜进行育苗。

2.大田防病

开展药剂浸苗消毒或实行高剪苗,结合进行轮作倒茬,即可有效地减轻或控制黑斑病在大田中的危害。

(1)药剂浸苗。50%多菌灵:用2500~3000倍液浸薯苗下部10厘米,2~3分钟(或一蘸),防病效果可达80%以上。500克50%可湿性粉剂可处理2000~3000棵薯苗;70%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用500~700倍液浸苗,效果很好,在各地广泛推广;50%麦穗宁:用500~700倍液浸苗,有较好的防病效果。上述药剂还能刺激薯苗扎根,促进生长,但对已经出现病斑的薯苗,则没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