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宗教学习知识

合集下载

最新整理当代大学生的宗教信仰.docx

最新整理当代大学生的宗教信仰.docx

最新整理当代大学生的宗教信仰当代大学生的宗教信仰一、在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宗教是人类具有悠久历史的社会现象,也是当今世界大多数人的精神信仰。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转型,宗教信仰已成为文化百花齐放视野下人们多元化的信仰选择之一。

据调查,当前,宗教文化在大学校园中已广泛传播。

在校大学生不仅有兴趣研读宗教故事、宗教典籍,而且已在日常生活中不自觉地实践着一些以宗教文化为底蕴的流行时尚。

大量的调查研究显示,我国大学生信教人数有不断增长的趋势,宗教信仰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已不容小视。

近十年来,大学生宗教信仰已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并取得了不少令人信服的成果。

总体来看在校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现状如下:1.宗教信仰人数上升。

据调查,明确表示有宗教信仰的学生,比例并不是很高但绝对数很大,而且大学生中信仰宗教的人数有上升的趋势[1]。

选择信仰基督教、佛教、道教的人数所占比例较大,其中基督教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最大。

2.医学、体育艺术类和理工类学生相对于人文社会科学类的学生更容易信仰宗教,且容易被邪教拉拢。

3.多数大学生为寻找心理慰藉而选择宗教。

调查显示,有65.8%的大学生认为当人生观价值观受到冲击时,信教能带来心理安慰,弥补、治愈心灵的创伤,是寻求心理慰藉的一种方式。

一部分大学生认为宗教圣地特有的庄严肃穆的氛围能冲淡他们的烦躁和忧郁。

二、在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特征综合各地资料,对大学生中宗教信徒所占比例的估计,“最高在20%左右,最低在3%到4%之间,对同一样本区域分别进行调查,从相隔一年多的调查数据来看,两年中大学生宗教信仰的比例呈上升趋势其他学者提供的数据也大抵反应出类似的趋势。

”综观近年来学术界对在校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的研究,学者们认为当前在校大学生宗教信仰有以下几种现状与特征:1.信教人数比例不高,但呈逐年上升趋势。

范围较广,样本较多的三个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中明确表示信仰宗教的占调查总数的比例分别为 11.4%、12.8%、25.5%。

民族大学生宗教知识测试卷及答案

民族大学生宗教知识测试卷及答案

大学生宗教知识测试卷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25分,请将答案写在上面的答题卡上)1.()是党和政府联系信教群众的桥梁,要支持他们加强自身建设,自主开展活动,充分发挥作用。

A.爱国宗教团体B.所有宗教团体C.宗教界人士D.无神论者2.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内容强调宗教和科学社会主义世界观是()的,不能让宗教思想影响和侵蚀党的肌体,反对用行政命令取消灭宗教。

A.对立B.一致C.相辅相成D.无关3.解决宗教问题要服从争取社会主义斗争的总任务,提出了()。

A.要全体公民自觉遵守宪法规定的法律法规B.要向共产党员学习C.要向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进行无神论教育D.向全国公民进行无神论教育4.我国宗教方面的矛盾主要是()A. 阶级矛盾B.社会矛盾C.经济矛盾D.人民内部矛盾5.()是我们党对宗教问题的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

A.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B.宗教信仰自由C.宣传无神论D.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6.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建立在()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上。

A.唯物主义B.辩证唯物主义C.科学D.马克思主义7.()是我们党和政府在宗教工作上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是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必然要求。

A.尊重宗教信仰自由B.保护宗教信仰自由C.依法管理宗教事务D.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8.()是基于我国曾经长期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和掠夺、有的宗教被帝国主义控制和利用的历史事实,我国信教群众做出的自主选择。

A.在国际上营造对我国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B.保护宗教信仰自由C.切实加强爱国宗教团体和宗教教职人员队伍建D.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9.()是我们党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出发,是我国宗教发展的正确方向。

A.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B. 宣传无神论C.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D.宗教活动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最高利益和民族的整体利益10.不允许强迫()岁以下少年儿童入教。

A.16B.18C.20D.22 11.宗教信仰自由受()保护,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大学生宗教知识手册

大学生宗教知识手册

目录一、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党的宗教政策1.什么是宗教2.马克思主义总好觉观的主要内容3.党关于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4.党关于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5.为什么不允许强迫十八岁以下少年儿童入教6.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不能信仰宗教7.为什么要坚持不懈地进行科学无神论的宣传8.什么是合法的宗教活动9.我国对宗教活动的具体规定10.基督教私设聚会点与家庭聚会的区别11.什么是邪教12.邪教的危害性13.如何识别邪教14.宗教信仰和封建迷信的区别15.宗教与科学的关系16.在宗教信仰与名族习俗的关系二、有关法律法规17.《宪法》对宗教信仰的规定18.我国对宗教教育的规定19.外国人在我国宗教活动场所讲经、讲道的规定20.外国人在中国境内进行宗教活动的规定21.外国人在中国境内不得进行传教活动22.国家对邪教和封建迷信的规定23.《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涉及宗教的规定24.《教育法》中涉及宗教的规定25.《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涉及宗教的规定26.《民办教育促进法》中涉及中交的规定27.《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中涉及宗教的规定28.加强高校教育管理,决不允许利用宗教干预教育教学工作29.禁止在校园内开展各种形式的宗教活动30.如何警惕境内外反动、非法宗教的渗透一、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党的宗教政策1.什么是宗教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就本质而言,是一种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异己力量幻想地反映为超人间的社会意识形态。

宗教虽然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反应,但其反应是颠倒的、扭曲的、虚幻的。

宗教的本质是宗教学最基本的理论问题,古往今来,不同宗教学学派都对这个问题作出过自己的回答。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一书中科学的回答了这个问题。

恩格斯指出:“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

”2.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建立在争辩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上的。

大学生宗教知识

大学生宗教知识

大学生宗教知识引言宗教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大学生来说,了解宗教知识不仅能够拓宽视野,还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世界和自身的价值观。

本文将介绍大学生应该了解的宗教知识,并探讨宗教对大学生的影响。

1. 为什么大学生需要了解宗教知识1.1. 增长知识面宗教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了解人类历史、文化和思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部分,了解宗教知识能够扩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1.2. 促进宗教多元和谐了解不同宗教的信仰和价值观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理解他人,并提高对其他宗教的包容性和尊重。

在一个多元文化社会中,宗教多元和谐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3. 理解社会现象宗教信仰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了解宗教知识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社会现象。

例如,了解宗教对于生活态度、价值观、道德观念等的影响,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社会。

2. 大学生应该了解的宗教知识2.1. 基本宗教概念大学生应该了解各个主要宗教的基本概念,例如,基督教的三位一体、佛教的轮回转世、伊斯兰教的五支柱等。

了解这些基本概念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理解各个宗教的核心信仰和价值观。

2.2. 宗教文化与艺术宗教在文化和艺术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了解宗教文化与艺术能够帮助大学生欣赏和理解各个宗教所创造的艺术精品和文化传统。

例如,基督教的圣经故事在西方文学和绘画中有着重要地位,佛教的雕塑和壁画是东方艺术瑰宝。

2.3. 宗教与科学大学生应该了解宗教与科学的关系,了解宗教哲学和科学哲学的不同。

宗教与科学是两个不同的领域,它们各自有着自己的研究方法和价值追求。

了解宗教与科学的关系能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类对于宇宙和人生的认识。

2.4. 宗教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宗教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大学生了解社会现象的重要一环。

宗教在社会中有着重要的功能和影响力,例如,宗教组织在社会福利、慈善救助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宗教信仰也是社会道德观念和法律规范的重要基石。

大学生如何通过学习中外宗教学知识增进宗教和谐

大学生如何通过学习中外宗教学知识增进宗教和谐

大学生如何通过学习中外宗教学知识增进宗教和谐宗教信仰是人们对于宇宙、人生意义的追求和思考的产物,它在人类社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当了解和尊重不同的宗教信仰,通过学习中外宗教学知识,促进不同信仰之间的和谐与理解。

本文将就大学生如何通过学习中外宗教学知识增进宗教和谐这一话题展开探讨。

一、加深对宗教的认知与理解学习中外宗教学知识是大学生增进宗教和谐的首要途径。

在这个信息交流高度发达的时代,我们应对不同的宗教进行深入的研究。

通过了解其基本教义、历史沿革、重要盛会等方面的内容,我们能够对宗教有一个更加全面和准确的认识,消除对宗教的偏见和误解。

二、尊重宗教多元性大学生作为时代的新生力量,应当积极传递和践行宗教多元性的观念,即尊重和欣赏不同宗教的存在和发展。

通过学习宗教知识,我们能够认识到,不同的宗教信仰代表着不同的文化传统和思想体系,承载着人类多元的精神追求。

我们需要学会包容、尊重和妥协,构建一个宗教和谐的社会环境。

三、促进跨宗教对话学习中外宗教学知识后,大学生可以积极参与跨宗教对话和交流活动。

通过与信仰不同的人进行沟通,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彼此对宗教的理解和观点,找到共同的价值和利益点,减少宗教冲突的发生。

这样的跨宗教对话有助于宗教信仰者之间的相互理解,进而促进社会的宗教和谐。

四、关注宗教教育大学生可以通过参与宗教教育活动来增进宗教和谐。

在很多大学校园里,宗教社团和宗教课程都是开设的。

大学生可以主动参加各类宗教课程、讲座,加入宗教社团,通过与宗教领袖和信徒的交流,了解不同宗教的实践和传统,并将这些知识用于日常生活中,提高自己的宗教素养。

五、宣传促进宗教和谐的理念作为大学生,我们有着广泛的社交媒体和网络平台,可以通过这些渠道传播促进宗教和谐的理念。

我们可以撰写文章、发表演讲等形式,以客观、理性和平等的态度,向社会传播正确的宗教价值观。

同时,在网络中积极参与讨论和互动,用言行宣扬宗教和谐的理念,引导他人客观对待各种宗教信仰。

观《大学生民族宗教理论知识手册》有感

观《大学生民族宗教理论知识手册》有感

观《大学生民族宗教理论知识手册》有感阅读完《大学生民族宗教理论知识手册》后,我犹如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了一番,对民族宗教理论知识有了更为全面、深入且系统的认识,内心也因此而深受触动,感慨颇多。

这本手册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对民族宗教领域的认知之路。

它以清晰明了的语言和丰富详实的内容,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民族与宗教的基本概念、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通过阅读,我深刻认识到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人们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而宗教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有其自身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

同时,我也明白了民族与宗教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在某些方面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但绝不能将两者混为一谈。

在手册中,我还学习到了我国的民族宗教政策。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国家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自由,积极扶持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在宗教方面,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这些政策充分体现了我国对民族宗教问题的高度重视和科学处理,为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手册还强调了大学生在民族宗教问题上应具备的正确态度和行为准则。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肩负着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历史使命。

我们应当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宗教观,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民族歧视和宗教偏见。

同时,我们要警惕和抵制国内外敌对势力利用民族宗教问题进行的分裂、渗透活动,自觉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稳定。

通过阅读这本手册,我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储备,更提高了自己的政治素养和思想认识。

大学生如何应对宗教和信仰问题

大学生如何应对宗教和信仰问题

大学生如何应对宗教和信仰问题随着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宗教和信仰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大学生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思考的群体,他们在面对宗教和信仰问题时需要有正确的态度和处理方式。

本文将从认知与尊重、思辨与思考以及团结与和谐三个方面探讨大学生如何应对宗教和信仰问题。

一、认知与尊重大学生在面对宗教和信仰问题时,首先要保持正确的认知和尊重的态度。

宗教和信仰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代表着个人对生活意义的追求与认同。

大学生应该学会尊重他人的宗教和信仰选择,不以自己的观点来评判他人。

无论别人的信仰背景是什么,我们都应该以包容和尊重的态度对待,不干涉他人的信仰自由。

此外,大学生还应该学会和谐相处。

不同宗教和信仰的人来自不同的文化和背景,他们有自己的习俗和仪式。

大学生应该尊重和欣赏这些差异,避免对他人的宗教观点进行嘲笑或歧视,保持一个和谐的社交环境。

二、思辨与思考大学生应该具备思辨和思考的能力,来应对宗教和信仰问题。

面对不同的宗教观点和信仰体系,我们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积极思考和质疑。

通过了解不同的宗教和信仰,我们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增加自己的见识。

在思辨和思考的过程中,大学生要注重理性思维。

宗教和信仰问题虽然涉及到个人情感和信仰,但我们不能只凭情感和信仰来判断一个问题的对错。

通过合理的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宗教和信仰的本质,同时也能更好地认识自己。

三、团结与和谐大学生应该以团结和和谐的态度面对宗教和信仰问题。

宗教和信仰问题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容易引发争议和冲突。

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以团结为宗旨,通过交流和沟通来增强彼此之间的理解和认同。

在校园中,大学生应该积极组织和参与各类宗教和信仰交流活动,为校园提供一个相互尊重和包容的氛围。

通过交流和对话,我们可以了解不同宗教和信仰的内涵和精神,增加对宗教和信仰的理解和认知。

此外,大学生也应该推动宗教和信仰的和平互动,防止极端主义和宗教矛盾的发生。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应该积极参与宗教和信仰和平事务,为社会的和谐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当代大学生怎样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

当代大学生怎样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

当代大学生怎样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问题郭权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给大家讲的课题是:当代大学生怎样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

★●(引言)宗教不是先进文化,但是它也确实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

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它的本质,了解它的社会影响。

通过认识这种不先进的文化,来增强我们的鉴别力,清醒的认识什么是科学的文化、科学的信仰,来进一步学习先进文化、掌握先进文化、弘扬先进文化。

一提到宗教,很可能在同学们脑海里会浮现出一幅幅影视里的画面,或者是在现实生活中亲眼看到的一些画面,由此便会引起无限的遐想。

有的人就认为,在深山密林之中,一座阴森神秘的古寺,弥漫着瘆人的气息,几盏青灯,一群和尚穿着袈裟,双手合十,面壁而坐,口中念念有词:“阿弥陀佛”。

于是就认为这就是宗教,其实这只是宗教的一种。

此外,还有好多种。

下面我就从五个方面给大家进行详细的讲解。

★●一、宗教的基本内容★●(一)什么是宗教什么是宗教?我们中国一些研究宗教的学者和社会学家们曾给宗教下了一个定义,他们说:●有创始人、有崇拜的对象谓之“宗”,有一定的祭祀仪式谓之“教”。

这是一种机械的理解。

西方人怎么解释“宗教”这个词呢?他们说:●有相同信仰、相同信念的一批人聚集在那里,“自正”谓之“宗”,“化他”谓之“教”。

就是指信仰相同的一批人聚集在一起,然后自己来找到信仰的证据来研究它,诵经来坚定他们的信念。

“化他谓之教”就是指用他们这种理论、这种观念、这种意识来影响社会上其他的人谓之“教”,△这就是宗教的基本概念。

★●(一)什么是宗教(二)宗教的起源那么宗教是怎么产生的呢?从什么时候开始就有宗教了?●宗教起源于三个方面:第一个叫自然崇拜,第二个叫祖先崇拜,第三个叫英雄崇拜。

是因为有了崇拜才有了宗教。

这里说到我们的祖先,原始社会时期,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刚从动物中解脱出来不久,没有文化,对自然、对社会没有本质性的了解,对自然现象也认识不了。

比如说:打雷、下雨、刮风、下雪这些自然现象他们都认识不了。

大学生宗教信仰观内容教案

大学生宗教信仰观内容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宗教政策,树立正确的宗教信仰观念。

2. 培养学生理性看待宗教,尊重不同信仰,促进民族团结。

3. 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1. 我国宗教政策及宗教信仰自由。

2. 理性看待宗教,尊重不同信仰。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宗教信仰观念。

2. 引导学生理性看待宗教,避免盲目从众。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你们对宗教有什么了解?2. 引导学生思考宗教在我国的历史和文化地位。

二、讲授新课1. 我国宗教政策及宗教信仰自由a. 介绍我国宪法规定的宗教信仰自由。

b. 讲解我国宗教政策的基本原则。

2. 理性看待宗教,尊重不同信仰a. 分析宗教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b. 强调尊重不同信仰的重要性。

c.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宗教现象。

三、课堂讨论1. 如何在尊重宗教信仰的同时,维护民族团结?2. 如何避免盲目从众,树立正确的宗教信仰观念?四、总结1. 强调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

2. 呼吁同学们理性看待宗教,尊重不同信仰,促进民族团结。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树立正确的宗教信仰观念。

二、讲授新课1. 宗教信仰与道德素养a. 分析宗教对个人道德素养的影响。

b.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2. 宗教信仰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a. 讲解宗教信仰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系。

b.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课堂讨论1. 宗教信仰对个人成长有哪些积极影响?2.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宗教信仰中的道德观念?四、总结1. 强调宗教信仰对个人成长和道德素养的重要性。

2. 呼吁同学们树立正确的宗教信仰观念,践行道德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我国宗教政策、理性看待宗教、宗教信仰与道德素养等方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宗教信仰观念,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大学生对宗教的认识(一)

大学生对宗教的认识(一)

大学生对宗教的认识(一)引言概述:宗教对于个体和社会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大学生群体中,对宗教的认识和态度也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从大学生对宗教的认识的角度展开探讨,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大学生对宗教问题的看法和态度。

一、宗教对大学生的吸引力1.1 探索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1.2 寻找灵性寄托和安抚心灵的需要1.3 获得道义和伦理指导的渴望1.4 打破社会规范的束缚和逃避现实的动机1.5 寻找社交和归属感的需求二、大学生对不同宗教的认识与了解2.1 了解主要宗教的基本信仰和教义2.2 探索宗教间的异同和相互影响2.3 学习不同宗教的历史和发展2.4 理解不同宗教对世界的影响和作用2.5 探究宗教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和现象三、大学生对宗教的态度和观点3.1 信仰者:坚定信仰,积极参与宗教活动3.2 科学理性主义者:怀疑宗教的真实性,注重理性思考3.3 宗教自由主义者:尊重各种宗教信仰,主张互相包容3.4 宗教中立者:保持中立立场,不过多涉及宗教问题3.5 宗教批判者:对宗教持批评态度,关注宗教的负面影响四、大学生对宗教的影响和作用4.1 宗教对个人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塑造4.2 宗教对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的影响4.3 宗教对社会和文化的塑造和影响4.4 宗教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情感满足的作用4.5 宗教对大学生的社交与社群建立的影响五、大学生对宗教的认识与现实问题的关系5.1 宗教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5.2 大学生宗教认识的局限与不足5.3 宗教与科学的冲突及其处理方式5.4 宗教自由和宗教包容的价值与挑战5.5 大学校园宗教问题的管理和引导总结:大学生对宗教的认识是多元而复杂的,有着不同的心理和社会需求。

在大学校园中,应加强宗教教育,提供多样化的宗教学习机会,促进宗教与科学、社会与个人之间的良性互动。

同时,应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宗教包容精神,构建宗教和谐的校园环境,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宗教问题,以实现个体和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大学生应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

大学生应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

大学生应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摘要: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并从而引申相出信仰认知及仪式活动。

当代大学生需要认清宗教的本质,认识宗教的社会作用,以及区分宗教与迷信的区别,从而塑造一个正确的思想认知,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积极、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

关键词:大学生宗教党的宗教政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随着传统宗教复兴、新兴宗教崛起,宗教信仰已成为人们多元化信仰选择之一,宗教升温的现象难免会导致高校学在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中产生迷惑而去追求虚幻的精神寄托的现象。

当代的高校学生应该是有理想、有担当的未来希望,其精神价值的走向定将影响到社会的未来发展。

大学生对待宗教信仰的问题会影响到其自身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更会影响到祖国的未来发展,因此大学生应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去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

一、宗教的本质认识1。

1人们最初没有宗教观念,宗教是原始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文化现象,宗教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宗教不是本来就有的也不会永久存在。

马克思主义对宗教的本质进行了科学的回答,一切宗教都只不过是支配这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幻想的反应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形式。

客观上是不存在的,是唯心主义世界观.1。

2邪教是与宗教相对应的一个概念,特指以宗教、气功或者其他名义建立,神化首要分子,利用制造、散布迷信邪说等手段蛊惑、蒙骗他人,发展控制成员、危害社会的非法组织。

因此邪教是对宗教的叛逆和反动.虽然从表面上看邪教和宗教有许多相似之处,特别是邪教大都打着宗教的旗号掩饰自己,但与宗教在本质上有天壤之别,对社会的发展进步有着极其消极的影响。

1.3马克思主义和宗教都是世界观、认知论、方法论,两者不同的是马克思主义解释世界起源的方法是唯物主义,而宗教认为世界是由某个神或偶像创造的。

因此马克思主义不是宗教。

二、党的宗教政策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一定阶段的一种历史现象,是由社会发展状况和社会制度所决定,有它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

[实用参考]大学生宗教知识竞赛

[实用参考]大学生宗教知识竞赛

大学生宗教知识竞赛参考题目(一)一、填空题1、中国宗教信徒信奉的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

2、在各种宗教中,(佛教)在中国的历史最长。

3、我国五大宗教的全国性的宗教团体有(中国佛教协会)、(中国道教协会)、(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中国天主教主教团)、(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中国基督教协会)等。

4、河南省内被国务院列为全国汉族地区第一批重点寺观的是(白马寺)、(少林寺)、(中岳庙)。

5、我省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宗教院校是(郑州伊斯兰教经学院)。

6、我省经国家宗教局批准设立的宗教院校是(河南圣经专科学校)、(河南佛教学院)。

7、我国宗教的特性是“三性”,即(长期性)、(群众性)、特殊复杂性。

8、(《教育法》)第八条规定,国家实行教育与法律相分离。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9.我国现行的宗教事务方面的行政法规有两部,即(《宗教事务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规定》)。

10、《宗教事务条例》经20PP年7月7日国务院第57次常务会议通过,20PP年11月30日颁布,于(20PP年)3月1日施行。

11、《宗教事务条例》内容包括总则、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宗教教职人员)、(宗教财产)、法律责任和附则七个部分。

12、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是(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13、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的原则。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二、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对于现实世界的反映是(C)A、真实的B、半真半假的C、虚幻的2、宗教和科学社会主义世界观是(A)A、对立的B、一致的C、不相关的3、宗教在社会主义社会将(A)A、长期存在B、短暂存在C、消失4、宗教认识其信仰对象的基本方法是(C)A、理性B、感性C、信仰主义5、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在以下场所(D)进行宗教活动。

大学生民族宗教理论知识之宗教基本知识

大学生民族宗教理论知识之宗教基本知识

大学生民族宗教理论知识之宗教基本知识30.中国宗教概况我国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

目前主要有五大宗教,即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

佛教在我国有2000多年的历史。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形成于公元2世纪。

伊斯兰教在7世纪传入我国。

天主教在7世纪传入我国。

基督教(新教)于19世纪初传入我国。

鸦片战争后,依靠帝国主义势力和不平等条约,天主教、基督教取得在华传教特权,从此在我国获得了较大发展。

31.佛教的历史和基本知识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前5世纪的古印度。

之后,佛教不断向外传播,主要分为北传佛教和南传佛教。

北传佛教,以大乘佛教为主,经过印度北部、新疆传入我国腹地,唐朝时期传入西藏。

南传佛教则以上座部佛教为主,通过斯里兰卡,传入云南。

至今,佛教已经传播到世界各地。

佛教传入我国大体在公元前后两汉之际,在我国主要有汉语系佛教、藏语系佛教、巴利语系佛教三大分支,形成了汉传、藏传和南传佛教三大派别。

32.道教的历史和基本知识道教正式创立于东汉末年,它的产生显示出突出的中国特色,即与世界其他大型宗教不同,道教并非是一人一时一地所创,乃中国历代各地不同的文化、思想相结合而成之宗教。

唐宋时期,道教受到统治阶级的推崇,获得进一步发展。

元以后逐步形成全真派和正一派两大流派。

33.伊斯兰教的历史和基本知识伊斯兰教诞生于7世纪的阿拉伯半岛。

公元651年(唐永徽二年),伊斯兰教传入中国。

伊斯兰教分两大派别,即逊尼派和什叶派。

我国穆斯林绝大多数属于逊尼派。

34.天主教的历史和基本知识天主教亦称公教、罗马公教、罗马天主教,和东正教、新教(我国称为基督教)并称为基督宗教三大派别。

“天主”一词是16世纪耶稣会传教士进入中国传教后,借用中国传统文化中原有的名称对其所信之神的译称。

35.基督教的历史和基本知识我国称为基督教或耶稣教的是指16世纪马丁·路德发起的欧洲宗教改革运动中,脱离天主教而形成的各个基督教新宗派,以及从这些教派中不断分化出来的众多宗派的统称,学术界常称之为新教,以区别于广义的包括天主教、东正教在内的基督教。

河南大学生宗教知识竞赛试题库三

河南大学生宗教知识竞赛试题库三

河南省大学生宗教知识竞赛题库(二)一、单项选择题(以下为基础题)1.马克思主义的()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我们认识宗教问题提供了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的指导。

A.主观唯心主义B.辩证唯物主义C.客观唯心主义2.下列哪项不是宗教特殊复杂性的主要表现()A.国际性B.群众性C.民族性3.宗教认识其信仰对象的基本方法是()A.信仰主义B.感性C.理性4.宗教信仰自由受()保护,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

A.条例B.宪法C.国家D.政府5.对信教和不信教的群众,都要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的教育。

A.民族主义B.现实主义C.社会主义D.共产主义6.不属于世界三大宗教的是()A.基督教B.伊斯兰教C.佛教D.道教7.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要切实加强青少年的科学世界观,其中包括()的宣传教育。

A.宗教知识B.方法论C.无神论8.共产党员和()不能信仰宗教。

A.共青团员B.民主党派人士C.各族领导干部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党的政策是,父母信教等于子女信教。

B. 中国共产党曾经多次作出明确规定:共产党员不得信仰宗教,不得参加宗教活动,长期坚持不改的要劝其退党。

C.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中科学无神论的最早提出和倡导者。

10.除经政府()部门依法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外,其他场所一律不得组织、举行宗教活动,不得接受宗教性捐献。

A.民政B.宗教事务C.旅游D.文物11.党处理同宗教界人士关系的基本原则是()。

A.长期共存,互相监督B.相互尊重,互相信任C.互相合作,互相促进D.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互相尊重12.我国宪法规定: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的支配。

A.外国势力B.公民组织C.个人思想13.《宗教事务条例》的立法宗旨是(),维护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规范宗教事务管理。

A.保护公民合法权利B.保障少数民族风俗习惯C.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14.宗教团体不得以()从事盈利性经营活动。

A.慈善活动名义B.自身名义C.社会名义15.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可以根据自己的宗教信仰在()的寺院、宫观、清真寺、教堂参加宗教活动。

学生民族宗教政法规体重学习重要内容

学生民族宗教政法规体重学习重要内容

学生民族宗教政法规体重学习重要内容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围绕促进民族团结、改善民生,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满足各族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

促进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全面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尊重、支持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学习和使用。

大力培养民族地区各族干部,大力选拔使用少数民族干部,积极培养少数民族专业人才。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宗教知识手册》目录一、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党的宗教政策1.什么是宗教2.马克思主义总好觉观的主要内容3.党关于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4.党关于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5.为什么不允许强迫十八岁以下少年儿童入教6.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不能信仰宗教7.为什么要坚持不懈地进行科学无神论的宣传8.什么是合法的宗教活动9.我国对宗教活动的具体规定10.基督教私设聚会点与家庭聚会的区别11.什么是邪教12.邪教的危害性13.如何识别邪教14.宗教信仰和封建迷信的区别15.宗教与科学的关系16.在宗教信仰与名族习俗的关系二、有关法律法规17.《宪法》对宗教信仰的规定18.我国对宗教教育的规定19.外国人在我国宗教活动场所讲经、讲道的规定20.外国人在中国境内进行宗教活动的规定21.外国人在中国境内不得进行传教活动22.国家对邪教和封建迷信的规定23.《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涉及宗教的规定24.《教育法》中涉及宗教的规定25.《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涉及宗教的规定26.《民办教育促进法》中涉及中交的规定27.《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中涉及宗教的规定28.加强高校教育管理,决不允许利用宗教干预教育教学工作29.禁止在校园内开展各种形式的宗教活动30.如何警惕境内外反动、非法宗教的渗透一、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党的宗教政策1.什么是宗教马克思主义认为,宗教就本质而言,是一种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异己力量幻想地反映为超人间的社会意识形态。

宗教虽然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反应,但其反应是颠倒的、扭曲的、虚幻的。

宗教的本质是宗教学最基本的理论问题,古往今来,不同宗教学学派都对这个问题作出过自己的回答。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一书中科学的回答了这个问题。

恩格斯指出:“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

”2.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建立在争辩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上的。

其基本内容包括:一是从理论上揭示了宗教的本质和宗教产生、发展甚至消亡的客观规律。

宗教的本质是对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幻想地反映,它的产生和存在有其深刻的自认根源、社会根源、认识根源和心理根源,它的消亡需要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二是分析了宗教的社会作用。

在阶级社会,宗教的社会作用主要表现在它为剥削阶级所利用。

成为麻醉人们精神的工具,单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也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是表明了无产阶级政党对待宗教的态度,并提出了一系列处理宗教问题的方针政策。

强调宗教和科学社会主义世界观是对立的,不能让宗教思想影响和侵蚀党的肌肤,反对用行政命令去消灭宗教。

解决宗教问题要服从争取社会主义斗争的总任务,提出了要向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进行无神论教育。

3.党关于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1)宗教尤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在社会主义社会将长期存在,不能用行政力量去消灭宗教,也不能用行政力量去发展宗教。

(2)宗教信仰自由受宪法保护,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3)要宣传无神论,单不能把有神论和无神论的区别等同于政治上的对立。

要坚持政治上的团结合作、信仰上互相尊重。

(4)国家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和宗教界的合法权益,制止和打击利用宗教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

(5)我国宗教方面的矛盾主要是人们内部矛盾,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出现对抗性的问题,要严格区分、妥善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6)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在平等的基础上开展宗教对外友好交谈,抵御进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不允许境外任何组织、团体和个人干预我国总监事务。

(7)爱国宗教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信教群众的桥梁,要支持他们他们加强自身建设,自主开展活动,充分发挥作用。

(8)爱国宗教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新教群众、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

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爱国宗教教职人员。

(9)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想适应。

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要树立公民意识,把爱国与爱教结合起来,在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活动(10)所以宗教团体和宗教界人士都必须维护法律尊严,维护人民利益,维护名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

4.党关于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想适应,是党的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这一方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要正确理解,全面把握,不可偏废。

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是我们党对宗教问题的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是我们党基于马克思主义总好觉观,基于我国人民民主政权的性质,基于我们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过程中处理宗教问题的经验提出来的,符合我国国情,符合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

宗教信仰自由的主要内容是:每个公民既有信仰总好觉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自由。

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

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不信教的自由而现在信教的自由。

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

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受法律保护,同时又受法律的制约。

国家的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强制干预或施加压力,既不能用行政手段压制宗教,也不能放弃对宗教事物的管理,宗教信仰是公民个人的私事。

任何强制都是不允许的。

无论信教的公民,还是不信教的公民。

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享有和承担宪法赋予的同等权利和义务,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加以歧视。

在多数群众不信教的地方要注意尊重和保护少数信教群众的权利,在多数群众信教的地方要注意尊重和保护少数不信教群众的权利。

这是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同时必须指出,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并不是鼓励和支持发展宗教。

依法管理宗教事物是我们党和政府在宗教工作上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是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必然要求。

依法管理宗教事物,是指政府对有关宗教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贯彻落实进行行政管理和监督。

其基本内容是:切实保障宗教信仰自由,保障正常宗教活动的有序进行,保障宗教团体的合法权益;实行政教分离的原则。

任何宗教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都不能干预国家行政、司法和教育等国家职能的实施;绝不允许利用宗教许利用宗教反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破坏国家统一和国内各民族之间的团结:绝不允许利用宗教损害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妨碍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

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要旨是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抵御渗透,打击犯罪。

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是基于我国曾经长期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和掠夺,有的宗教被帝国主义控制和利用的历史事实,我国信教群众作出的自主选择。

坚持这一原则,就是要充分认识境外利用宗教对我国进行渗透的现实危害性和做好抵御渗透工作的复杂性、迫切性和极端重要性,越是扩大开放,越是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不动摇,越要做好抵御渗透的工作。

绝不允许任何境外宗教势力重新控制我国宗教事务,决不允许任何境外宗教组织用任何方式在我国传教。

要切实加强爱国宗教团体和宗教教职人员队伍建设,增强自养能力,形成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学识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的宗教教职人员队伍,保证宗教组织领导牢牢掌握在爱国爱教人士手中。

要把渗透和正常交往区别开来,支持和鼓励我国宗教皆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对外交往,增进同各国人民包括宗教界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要善于到国际社会宣传自己,主动开展人权领域的斗争,积极营造对我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我们党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出发,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宗教工作的成功经验做出的科学论断,是我国宗教发展的正确方向。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宜,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放弃宗教信仰,而是要求他们热爱祖国。

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共产党领导,遵循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要求他们从事的宗教活动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最该利益和民族的整体利益;支持他们努力对宗教教义做出符合社会进步发展的要求;支持他们与个民族人民一道反对一切利用宗教进行威海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动。

要鼓励和支持宗教界继续发扬爱国爱教、团结进步、服务社会的优良传统,在积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方面不断迈出新步伐。

5.为什么不允许强迫十八岁以下少年儿童入教十八岁以下少年儿童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他们认识世界的能力和人生观海不成熟,对于宗教信仰这样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还很难自主地做出选择,如果强迫他们入教,不但会影响他们的渗透健康,而且还会耽误和影响他们正常的学业。

对于未满十八岁少年儿童参加宗教活动的,政府宗教工作部门要通过宗教界人士及教徒家长做好规劝工作。

对强迫少年儿童入教,影响正常教育的行为要坚决予以制止。

6.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不能信仰宗教宗教信仰自由是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但不是说共产党员就可以信仰宗教。

共产党员不同于普通公民,信仰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主张无神论,毫无疑问共产党员不应该信仰宗教和参加宗教活动。

中国共产党明确规定:共产党员不得信仰宗教,不得参加宗教活动,长期坚持不改的要劝其退党。

《团章》规定,共青团员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行动指南,共青团员在加入组织时就已经做出了信仰的选择,成为无神论者,因此,共青团员同样不得信仰宗教和参加宗教活动。

学生党员和共青团员要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不信教、不传教。

7.为什么要坚持不懈地进行科学无神论的宣传马克思、恩格斯特别是列宁反复强调要进行科学无神论的宣传,向群众说明有神论的荒谬,说明宗教存在的根源。

列宁强调,不能抽象地进行科学无神论的宣传,这种宣传如果脱离了消除宗教根源的现实斗争或者突出到不适当的首要地位,不仅是毫无意义的,而且是十分有害的。

科学无神论宣传绝不能伤害信教群众的宗教感情,一定要避免加剧宗教狂热。

我们要加强向干部群众和青少年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的教育,宣传唯物论和无神论,加强有关自然现象、社会进化和人的生老病死、吉凶祸福等科学文化知识的宣传教育。

在宣传教育中,不要违背宗教政策,不要把宗教与封建迷信混为一谈,不要在凝聚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来。

8.合法的宗教活动合法的宗教活动指宗教人士和信教群众在国家宪法、法律、政策以及自治区宗教事务管理法规、条例、规章允许的范围内所进行的宗教活动。

即在宗教活动场所内或按宗教习惯在自己家里进行的一切正常宗教活动,如礼拜、封斋、烧香、拜佛、诵经、讲经、祈祷、讲道、受洗、受戒、过宗教节日、终傅、追思等。

通俗的将就是合法的教职人员在合法的宗教活动场所从事合法的宗教活动。

合法的宗教活动必须符合三个条件:一是场所合法,宗教活动应当在经过政府核准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或经政府宗教事务所部门认可的场所进行;二是主持活动的人员身份合法,宗教活动必须有宗教团体认定的教职人员或符合规定条件的人员主持;三是宗教活动内容合法,不得影响社会秩序、生产秩序、生活秩序,不得损害公民身心健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