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第三单元声音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声音的传播》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声音的传播》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三单元 1、音叉是一种( )仪器,用来( )和( )。

音叉上有( )和( ),字母代表的是( ),数字代表的是( )。

2、一个物体在( )的作用下,不断( )做( ),这种运动称为( )。

3、声音是由物体( )而产生的。

4、声音的( )可以用( )来描述。

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 )。

音量的单位是( )(dB )5、声音的( )可以用( )来描述,( )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

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 );物体振动的越( ),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6、声音以( )的形式传播,当( )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 ),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的。

7、声音能在( )、( )、( )中传播。

声音不能在( )中传播。

8、耳朵由( )( )( )三部分组成。

耳廓的作用是( )。

耳廓的作用( ), 耳道的作用( ), 鼓膜的作用( ), 听觉神经的作用( )。

声音大时,鼓膜振动得快,声音小时,鼓膜振动的慢。

鼓膜很薄,如果外界声音特别大时,会使鼓膜穿孔.9、( )的声音有可能损伤我们的听力,所以我们尽量远离这些声音,有时需要( )或( )。

11、使发声罐发出的声音变轻地方法:( )。

12、人们生活中减少噪音的方法:14、应用题:有一根橡皮筋,用相同的力弹拨,橡皮筋拉的紧,声音就( ),拉得松,声音就( );当橡皮筋拉得一样长短时,用力拨橡皮筋,声音就( ),轻轻拨,声音就( )。

14、什么是振动物体?答:( ),这个物体就是振动物体。

15、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由( )而产生的。

17、怎样描述音高?答:( )。

音高的单位是( )(Hz )它表示物体一秒钟振动的次数。

18、伸出桌面的尺子的( )。

23、( )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20、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答:( ) 大脑接受了听觉神经传过来的信号,我们便感受到了声音。

21、怎样避免听力受到伤害?答:( )戴上保护装置。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要点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要点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要点一、填空。

1、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

音叉上有字母和数字,字母代表的是(音调),数字代表的是(音叉每秒钟振动的次数)。

2、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个物体就是一个(振动)的物体,这种运动称为(振动)。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3、耳朵里的(鼓膜)是人们身上的一个非常灵敏、可以感受振动的器官。

4、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

5、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6、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

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7、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的。

8、声音能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不同物体中传播声音的本领(不同)。

9、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如果把玻璃罩里的空气抽掉,里面成了(真空),我们就只看见闹钟的(铃)在动,却听不见(声音)。

9、(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

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即没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所以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不能互相通话,必须要使用(无线电设备)。

10、耳朵是我们的(听觉)器官,能将声波转化为振动的是耳朵中的(鼓膜)。

11、有一根橡皮筋,用相同的力弹拨,橡皮筋拉得紧,振动(快),声音(高),拉得松,振动(慢),声音(低);当橡皮筋拉得一样长短时,用力拨动橡皮筋,振动幅度(大),声音(强),轻轻拨动它,振动幅度(小),声音(弱)。

12、用相同的力拨动伸出桌面4厘米和8厘米的钢尺,当钢尺伸出桌面4厘米时拨动它,我们看到它振动得(快)听到它发出的声音(高),当钢尺伸出桌面8厘米时,我们看到它振动得(慢)听到它发出的声音(低)。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汇编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汇编

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一、声音的产生一、填空:1、自然界的各种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我们可以通过(敲)、(拍)、(抖)、(摇)等方法使保鲜袋发出声音。

3、不借助其他任何物体,只利用自己的身体发出声音的方法有(吹口哨)、(拍手)、(跺脚)、(说话)、(敲腿)等。

二、实验: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1、一手压住尺子,另一手弹拨。

(发现尺子在颤动,并发出声音。

)2、鼓面上放些豆子,敲击鼓面。

(发现豆子在跳动,鼓发出声音。

)3、空瓶里放些盐,吹瓶口。

(发现盐粒在跳动,瓶子里的空气发出声音。

)4、用手摸喉咙,发出“啊……”的声音,终止发音后,你感觉有什么变化?(发声时,手感觉到麻,停止发声后,手不麻了。

)5、敲击音钹,然后轻轻按住,你有什么感觉,为什么?答:音钹振动时,手有点麻,按住后,不麻了;音钹也不发出声音了。

因为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6、通过以上实验,你能找出声音产生的原因了吗?答: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二、声音的传播一、填空:1、声音可以在液体、气体、固体或其他物质中传播。

2、声音是以声波的方式向四周传播的。

3、“伏罂而听”的意思是:挖掘声通过土壤和岩石这些固体向四面八方传播,传到坛子后引起坛壁的振动,又引起坛内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把声音传到了人的耳朵.二、实验回答:1、当把烧瓶中的空气抽走后,再要烧瓶里的小铃,还能听到铃声吗?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答:不能听到铃声。

说明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2、隔着沙子、水和空气,听一听铅笔轻轻敲击桌面的声音,按照声音的效果从好到差进行排序。

答:沙子传声最好、其次是水、最差是空气。

3、做一个“土电话”,拉直棉线轻轻说话,研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答:声音由空气——棉线——空气——人耳。

4、怎样可以使矿泉水瓶中的豆粒声音变小或消失?答:办法有:装满豆子、装满水、轻轻摇、瓶子外面包厚毛巾等。

三、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一、填空:1、人是这样听到声音的: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大脑2、噪声是听起来不舒服的声音。

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声音》归纳整理

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声音》归纳整理

四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声音》归纳整理《声音》单元•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音高和音量是描述声音的两个基本指标。

•改变物体振动的方式可以改变它产生的音高和音量。

•音高是由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音量是由振动的振幅决定的。

•人的耳朵有一个膜,当声音碰到它时它会振动;耳朵和大脑会把这些振动转换成声音的感觉。

-1《听听声音》•我们周围充满着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也可以利用物体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

声音有什么特点呢?声音会有大小:老师讲话一般比学生声音大,也就是强;声音会有高低:当音乐课唱“1”、“2”、“3”时,“3”的音高一些。

综合总结:老师与学生同时唱“1”、“2”、“3”中的“3”时,发现老师的声音响,也就是说,在唱相同的音高时,老师的声音比较大比较强。

声音会有长短:当火车接近我们时,拉响的汽笛声会让人感到声音变短,当火车远离我们时,拉响的汽笛声会让人感到声音变长。

声音会有方向: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但是,当把声音对准一个方向时,声音将以那个方向为主进行传播,就象老师同样站在教室门口,脸向内说话与向外说话时,学生听到的声音大小会有很大差别。

我们可以用哪些常用自制工具来听出音高?1 .敲击装不同水量的杯子2.相同的力敲击两支大小不同的音叉3.相同的力击打长短不同的钉子4 .拨动紧绷程度不同的橡皮筋几点补充:1.音的高低不随敲击或弹动的力量改变2.不同的力施加到物体上时,力量大的那次发出的声音较大-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什么是振动?振动是物体围绕形变以前的原始点作左右周期性运动的过程,即物体在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

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让物体产生振动?敲锣打鼓、拨动钢尺与皮筋、空中挥舞长木棍、对着鼓面大喊、让水从高处流下等。

把音叉接触水面,水面会有什么现象?再把音叉插入水中,水又有什么现象?水面会有波纹产生,就象一粒小石子扔到水中产生涟漪一样;当音叉插入水中,会发现水面象沸腾一样,水珠向上跃起。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声音》单元复习提纲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声音》单元复习提纲

第三单元《声音》单元复习提纲1、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虽然我们看不到它,也摸不到它,但是,无论我们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总能听到各种声音。

我们一般用来高、低、强、弱描述听到的声音。

2、当我们听到固体、液体、气体发出的声音后,仔细发现这些物体在力的作用下,能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个物体就是一个振动物体。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没有物质的振动就没有声音,当物体停止振动声音也就随之消失。

3、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

用同样的力击打两种大小不同的音叉我们发现:大小音叉都会产生振动,发出音高不同的声音,小音叉发出的声音高,大音叉发出的声音低。

4、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就是振动。

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我们说话时,手摸到喉头感觉手很麻,这是因为喉头的声带在振动。

用力弯曲钢尺,钢尺不会发声;轻轻拨动钢尺,钢尺发出声音。

我们观察到钢尺发声时的现象是钢尺在不断重复地做上下往返运动。

5、许多物体的长短或粗细发生变化时,它所发出的声音也会发生变化。

根据这一原理,人们制造了许多乐器,如吉他、小提琴、黑管等。

6、解放军战士在入伍前,要通过严格的体检。

体检时测听力,医生用手握住一个发生器在被测试人的身后,将发声器忽前忽后忽左忽右移动,这是在检测被测试人对声音的远近和方位的判断能力。

7、感受声音高低的变化的实验中,敲击四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并用“声音高、较高、较低、低”来描述听到的声音。

敲击杯口时,声音是杯中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杯中水越满则容器口距离水面的空气柱越短,那么声音就越高;敲击杯身时,声音是杯中水柱振动产生的,水越满水柱就越长,那么声音就越低。

8、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物体的长短、粗细、大小和振动速度的快慢有关:振动物体短的、细的、小的和振动快的发出的声音高;振动物体长的、粗的、大的和振动慢的发出的声音低。

9、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音高的单位是赫兹。

四年级科学第三单元声音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科学第三单元声音知识点总结

四年级科学第三单元声音知识点总结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虽然我们看不到它,也摸不到它,但是无论我们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总能听到各种声音。

1、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

音叉上的字母表示音调;数字表示音叉每秒钟振动的次数。

2、用同样的力击打大小不同的两个音叉,小音叉振动的快发出的声音音调高,大音叉振动的慢发出的声音音调低。

3、用不同的力击打同一个物体,轻轻击打时发出的声音音量弱,重重击打时发出的声音音量强。

4、振动是指: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

5、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产生波纹,这说明音叉振动了。

6、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没有物体的振动就没有声音,当物体停止振动声音也就停止了。

7、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不一定发出声音,只有让它振动才行。

(例如拉伸橡皮筋,皮筋受力变形,但没发声。

只有拨动橡皮筋,使它振动,才会发声。

)如果停止振动声音就会停止(例如锣面虽然停止敲击,但是锣面还在振动,)。

8、声音有强弱、高低、长短的不同。

我们可以借助其他物体的变化观察到物体的振动。

人靠声带振动发出声音。

9、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

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音量的单位是分贝,用字母dB表示。

10、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

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

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音高的单位是赫兹,用字母Hz表示。

它表示物体每秒钟振动的次数。

11、小常识:①敲击水量不同的玻璃杯,水越少声音越高,水越多声音越低。

②振动的物体有松有紧,(如:橡皮筋)紧的声音高,松的声音低。

当橡皮筋拉得一样长短时,(如:橡皮筋)用力拨声音就强,轻轻拨声音就弱③振动的物体有粗有细,(如:琴弦)细的声音高,粗的声音低。

④振动的物体有长有短,(如:钉子)短的声音高,长的声音低。

⑤振动的物体有大有小,(如:碗)小的声音高,大的声音低。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声音》复习提纲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声音》复习提纲

杭州市安吉路实验学校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声音》复习提纲及思维导图(2017.12)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第一部分:思维导图第二部分:填空3-1.我们周围的声音在强弱、高低、长短等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

3-1.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

音叉上字母音调,数字表示每秒振动的次数。

3-1.敲击大小不同的两支音叉,小音叉发出的声音高,大音叉发出的声音低。

3-2.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

3-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不一定发出声音,只有让它振动才行。

如果停止振动声音就会马上停止。

)3-2.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产生波纹,这说明音叉振动了。

3-3.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

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

(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

)3-3.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

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3-3.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决定的。

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3-3.敲击水量不同的玻璃杯,水越少声音越高,水越多声音越低。

3-3.拨弹橡皮筋时,皮筋越紧,声音越高;皮筋越松,声音越低。

3-3.拨动琴弦时,琴弦越细,声音越高;琴弦越粗,声音越低。

琴弦松,声音低;琴弦紧,声音高。

3-3.击打长短不同钉子时,钉子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

3-4.在拨动钢尺时,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尺子振动时发出的音高也会改变,因为尺子振动的快慢改变了。

3-4.尺子伸出桌面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尺子伸出桌面越长,发出的声音越低。

3-5.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

3-5.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3-5.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在真空的环境中不能传播声音。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
11、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个一个地方的。
12、我们的耳朵可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下图是耳朵的结构)
13、声音越大,鼓膜的振动越大;声音越小,振动越小。
14、尺子伸出桌面越短,振动的速度越快,音调越高。
15、玻璃杯里面的水越高(多),发出的声音越高。
7、振动: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的做往返运动。
8、音量:指声音的大小(强弱)。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音量的单位是分贝。
9、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振动速度越慢,声音越低;振动速度越快,声音越高
10、声音在物质中传播,包括气体、液体、固体。但是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即没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不能互相通话,必须要使用无线电设备。
16、橡皮筋越紧,声音越高。
1、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小的音叉发出的声音高,大的代表音调,数字代表的是音叉每秒钟振动的次数。
3、频率:每秒钟振动的次数。
4、人类能听到的声音振动频率是每秒20次——每秒2万次。
5、超声波与次声波
6、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停止。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声音》复习提纲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声音》复习提纲

第三单元《声音》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2、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音量的单位为分贝。

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3、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

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的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音高的单位为赫兹。

4、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5、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所以声音能在固体(桌子)、液体(水)、气体(空气)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传播速度:固体>液体>气体6、耳朵由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组成。

耳廓的作用是收集声波。

7、一个振动的物体会使它周围的空气发生震动,振动的空气到达我们的耳,引起鼓膜振动。

耳朵的听小骨再将振动传到充满液体的内耳,引起液体的振动,液体的振动刺激听觉神经——产生了信号,大脑接受了听觉神经传过来的信号,我们便感受到了声音。

8、保护我们的听力的措施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控制发声源、限制传播过程、保护耳朵。

Q:看下面这张图,同学C在写字,同学A和同学B都能听到同学C写字的声音。

请问:(1)同学A和同学B谁更快听到同学C写字的声音?为什么?答:同学A更快听到。

因为固体传播声音的速度比气体(空气)快。

Q:完成下图 Q:为什么道路的两边种树有什么作用?答:1.降低噪音2.净化空气3.增加绿化Q:电视遥控上的音量键调节的是电视声音的(A)。

A.强弱B.高低C.高低和强弱Q:耳朵中将声音转化为振动的部位是( C )A、耳蜗B、听小骨C、鼓膜Q:古代人们常用“伏地听声”的办法来判断有无马群到来。

运用的原理是: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 B )A、慢B、快C、一样C1。

第三单元《声音》复习

第三单元《声音》复习

1.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y来ī描nl述ià。n振g动) 幅度越大,声音越
( 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2.(音高)是物体振动快慢决定的,物体振动越快声音越
( 高);物体振动越慢声音越( 低)。 精品PPT
(四)分析 1.按顺序敲击长短不同的金属片,声音(shēngyīn)高低的变化规律是:
4、“哆”、“唻”、“咪”三个音阶中,“哆”的音最
×高。
()
√ 5、音叉是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yīngāo)的一种发声 仪器。 ( )
精品PPT
《2.声音是怎样(zěnyàng)产生
× (一)判断(pànduàn) 的》
1、用力敲和轻轻敲小鼓,声音的强弱是一样的。( )
2、橡皮筋绷得越紧,用同样的力拨动振动越慢。( )
听到的声音 (shēngyīn)强
听到的声音 (shēngyīn)弱
5、在一支试管中加一些水,轻轻敲击试管,试管会发出清脆的声音,这是 由试管玻璃振动产生的。对着试管口朝水平方向轻轻吹气,试管会发出“嗡 嗡”的声音,这是由试管中的空气(kōngqì)柱振动产生的。如果再往试管中 加一些水,你认为声音为怎样变化?在图中用“高→低”或“低→高”来表示 声音的变化莫测,并写出你的理由。
× √ 3、物体的振动实际上就是物体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 )
(二)选择
B 1.用力打过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水面( ) A.没有变化 B.产生波纹 C.迅速上升
C 2.人说话的声音是由( )振动产生的。
A.嘴唇
B.喉咙
C.声带
C 3、用力弯曲钢尺,钢尺不会发声,这是因为钢尺没有( )。 A.受到力 B.断裂 C.振动
(用高→低或低→高来表示)
低→高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声音》知识点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声音》知识点

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声音》知识点姓名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第一课听听声音★1、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 ,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

音叉上的字母表示:音调;数字表示:每秒钟振动的次数。

第二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不一定发出声音,只有让它振动才行。

(例如拉伸橡皮筋,皮筋受力变形,但没发声。

只有拨动橡皮筋,使它振动,才会发声。

)如果停止振动声音就会停止。

3、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产生波纹 ,这说明音叉振动了。

4、振动是指: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

5、人的发声器官是声带。

★第三课声音的变化★1、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单位:分贝(dB)★2、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决定的。

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单位:赫兹(HZ)。

他表示物体一秒钟振动的次数。

运用:1、敲击水量不同的玻璃杯, 水越少声音越高,水越多声音越低。

2、拨动皮筋,皮筋越紧,声音越高;皮筋越松,声音越低。

3、振动的物体有粗有细,粗与细比较,哪个音高?细的。

例如:拨动琴弦时, 琴弦越细,声音越高;琴弦越粗,声音越低。

4、振动的物体有厂有短,长与短比较,哪个音高?短的。

例如:击打长短不同钉子时,钉子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

5、同样的力去击打不同的音叉,声音的音量不同还是音高不同?答:音高不同,大音叉音低,小音叉音高。

6、不同的力去击打同一个音叉,声音的音量不同还是音高不同?答:音量不同,用力大的声音强,轻轻击打声音弱。

第四课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1、在拨动钢尺时,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尺子振动时发出的音高也会改变 ,因为尺子振动的快慢改变了。

2、尺子伸出桌面越短, 发出的声音越高;尺子伸出桌面越长, 发出的声音越低。

第五课声音的传播1、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整理1. 大自然中的物质- 树叶:树叶是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光合作用可以制造食物。

- 石头:石头是由矿物质组成的,常用于建筑和道路材料。

- 水:水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它在自然界中占据重要地位并支持生物生活。

- 空气:空气是一种气体,由氧气、氮气等组成,人和动物呼吸所需。

2. 物体的特征- 形状:物体的形状可以分为圆形、方形、长方形等。

- 颜色:物体的颜色可以分为红色、蓝色、绿色等。

- 大小:物体的大小可以用尺寸或重量来描述。

- 材质:物体可以由不同材质构成,如金属、塑料、木材等。

3. 物质的状态变化- 固体:固体是一种物质的状态,它可以保持形状和体积不变。

- 液体:液体是一种物质的状态,它可以改变形状,但体积保持不变。

- 气体:气体是一种物质的状态,它可以改变形状和体积。

- 蒸发:液体在加热条件下转化为气体,称为蒸发。

- 凝固:液体在降温条件下转化为固体,称为凝固。

- 溶解:固体或液体在液体中分散或融合,称为溶解。

4. 温度和热量- 温度:温度是衡量物体冷热程度的指标,通常用摄氏度或华氏度表示。

- 热量:热量是物体传递的能量,可以使物体温度升高或降低。

- 传导:热量在物体之间通过直接接触传递。

- 辐射:热量通过空间传递,不需要物体直接接触。

5. 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来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如乐器、人的声带等。

- 声音的传播:声音通过空气、水或固体传播,遇到障碍会产生回声。

- 声音的特点:声音有高低、响亮和持续时间长短等特点。

6. 光的特性- 光的传播:光通过直线传播,可以被物体反射、折射或吸收。

- 反射:光线遇到物体表面发生反射,使我们能看到物体。

- 折射:光线穿过介质发生改变方向的现象,如光在水中的折射。

- 颜色的形成:物体吸收部分光线,反射部分光线,我们看到的颜色是反射光的颜色。

以上是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的知识点整理。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2020秋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附复习要点-《声音》

2020秋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点梳理-附复习要点-《声音》

第一单元《声音》1、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虽然我们看不到它,也摸不到它,但是,无论我们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总能听到各种声音。

我们一般用来高、低、强、弱描述听到的声音。

2、我们的喉咙里有一个能够发出声音、控制声音的器官——声带。

当我们发声时,声带变紧,并快速振动,产生声音。

声带越紧,发出的声音越高。

3、当我们听到固体、液体、气体发出的声音后,仔细发现这些物体在力的作用下,能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个物体就是一个振动物体。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没有物体的振动就没有声音,当物体停止振动声音也就随之消失。

4、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

用同样的力击打两种大小不同的音叉我们发现:大小音叉都会产生振动,发出音高不同的声音,小音叉发出的声音高,大音叉发出的声音低。

5、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就是振动。

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我们说话时,手摸到喉头感觉手很麻,这是因为喉头的声带在振动。

6、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

声音强弱、声音大小,声音轻重都是指音量。

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音量的单位是分贝。

7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

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8、物体尺子的快慢受伸出桌面的尺子长短的影响,尺子越长振动越慢,声音越低;尺子越短振动越快,声音越高。

9、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个一个地方的。

10、声音的传播需要一定的条件,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里都可以传播。

固体传声的本领最强,气体传声的本领最弱。

11、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在真空中声音不能传播。

所以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即没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不能互相通话,必须要使用无线电设备。

12、请你把从耳廓到大脑,人耳各部分听到声音的先后次序排列在下面的括号里。

粤教版(2020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声音》知识点

粤教版(2020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声音》知识点

粤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声音》复习资料一、填空题。

1、当古筝、大鼓、皮筋、音叉发出声音的时候,它们都会(振动)。

2、为了更容易观察声音现象,我们在吹试管时,可以在试管里放一张(小纸条)。

3、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声音)也停止。

4、古筝、排箫、鼓等各种乐器的发声(方法)和发声(部位)都不同,但都能发出美妙的声音。

5、古筝、鼓、排箫都是常见的(乐器)。

6、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振动幅度)决定的。

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 小),声音越弱。

7、用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轻轻敲击声音(弱),重重敲击声音(强)。

8、敲击大小不同的两支音叉,小音叉发出的声音(高),大音叉发出是声音( 低) 。

9、鼓面振动幅度越大时,豆子就跳的越( 高 )。

10、鼓发出的声音强弱与物体的(振动)大小有关。

用力敲打鼓面,鼓面振动幅度(大),声音(强);轻轻敲打鼓面,鼓面振动幅度(小),声音(弱)。

11、铝板琴的铝板长短是(不同的)。

12、敲打铝板琴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是跟铝板琴的铝板(长短)有关。

13、生活中能听到高低不同的声音,如(警笛声)、(汽车发动声)、(蝉鸣声)和(牛哞声)等。

14、曾侯乙编钟是用(青铜)铸成,用木槌敲打编钟,能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15、北京奥运会颁奖音乐,是由(曾侯乙编钟)的原声和(玉磬)的声音交融产生的。

16、利用(废旧材料),可以制作一件小乐器。

17、在制作小乐器之前,先要做一个初步的(设计).再寻找合适的( 材料)。

18、在收集到材料后,根据(设计图)制作小乐器。

19、将5个大小不同的小鼓绑在一起就制作成了一个简易的(架子鼓)了。

20、在制作过程中,如果觉得不满意,可以进一步(改进)设计。

21、声音的传播方向是向着(四面八方)的。

22、写字的声音可以通过(桌面)传播到紧贴在桌面上的耳朵里。

23、医生常用(听诊器)听患者心脏或肺部的声音。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声音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声音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声音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音高)和(音量)是描述声音的两个基本指标。

3、改变物体振动的方式可以改变它产生的(音高)和(音量)。

4、音高是由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音量是由振动的(振幅)决定的。

5、人的耳朵有一个(膜),当声音碰到它时它会(振动);耳朵和大脑会把这些振动转换成声音的感觉。

6、我们平时所说声音响、声音大,在科学上指声音(强),而平时所说的声音尖、声音刺耳,实际上就是指声音(高)。

7、我们周围充满着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也可以利用(物体)来制造出不同的声音。

8、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9、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的频率越慢,声音就(越低)。

10、尺子振动的频率受尺子延伸到桌子外的那部分长度的影响。

这部分的长度会引起(音高)的变化:越长音高越(低),越短音高越(高)。

11、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的。

12、(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

13、人的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内耳)构成的。

14、外耳的耳廓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信号传递给(大脑),通过大脑的加工,我们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了。

15、(过高)或(过强)的声音会对我们的听力产生伤害,保护听力就是要避免我们的耳朵听到过高或过强的声音并控制(噪声)。

16、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

17、音叉上有字母和数字,字母代表的是(音调),数字代表的是音叉每秒钟振动的次数。

18、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即没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不能互相通话,必须要使用(无线电设备)。

19、有些声音悦耳动听,使人心旷神怡,叫做(乐音)。

20、有些声音嘈杂刺耳,使人心烦意乱,叫做(噪音)。

21、经常使用耳塞听音乐会使(听觉器官)产生(疲劳)甚至造成损伤,从而导致听力下降。

四年级声音单元知识点

四年级声音单元知识点

四年级声音单元知识点归纳:声音的基本概念与特性
四年级声音单元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声音的特性:包括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

声音的传播:声音可以通过气体、液体和固体传播。

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会产生振动,同时产生声音。

声音的接收:人的耳朵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可以接收并识别声音。

声波进入耳朵后,会被耳郭收集并传递到鼓膜,鼓膜会振动并传递到内耳,内耳中的耳蜗会感受到声音的振动并传递到大脑进行识别。

声音的应用:声音可以用来传递信息、表达情感、娱乐等。

例如,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音乐可以愉悦身心,音响可以用来播放音乐等。

以上是四年级声音单元的主要知识点,通过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声音的基本概念和特性,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欣赏和利用声音。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声音知识整理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声音知识整理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百度文库第三单元《声音》知识整理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虽然我们看不到它,也摸不到它,但是,无论我们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总能听到各种声音。

第一课《听听声音》1、(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

音叉上的字母表示(音调);数字表示(音叉每秒钟振动的次数)。

2、用同样的力击打大小不同的两个音叉,(小音叉)发出的(声音高),(大音叉)发出的(声音低)。

第二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3、(振动)是指: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

4、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产生波纹),这说明音叉振动了。

5、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没有物体的振动就没有声音,当物体停止(振动)声音也就停止了。

6、声音有(强弱)、(高低)的不同。

我们可以借助其他物体的变化观察到物体的振动。

人靠(声带振动)发出声音。

第三课《声音的变化》7、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

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音量的单位是(分贝),用字母(dB)表示。

8、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

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

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音高的单位是(赫兹),用字母(Hz)表示。

9、小常识①敲击水量不同的玻璃杯,水越少声音越高,水越多声音越低。

②振动的物体有松有紧,(如:橡皮筋)紧的声音高,松的声音低。

③振动的物体有粗有细,(如:琴弦)细的声音高,粗的声音低。

④振动的物体有长短有短,(如:钉子)短的声音高,长的声音低。

⑤振动的物体有大有小,(如:碗)小的声音高,大的声音低。

第四课《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10、在拨动钢尺时,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尺子振动时发出的(音高)也会改变,因为尺子(振动的快慢)改变了。

11、尺子伸出桌面(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尺子伸出桌面(越长),发出的声音(越低)。

最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上科学第三单元声音知识要点知识提纲知识点总结复习提纲

最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上科学第三单元声音知识要点知识提纲知识点总结复习提纲

最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上科学第三单元声音知识要点知识提纲知识点总结复习提纲1.我们周围的声音在强、弱、高、低等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

2.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

音叉上有数字和字母,字母代表音调,数字代表音叉每秒钟振动的次数。

3.敲击大小不同的两支音叉,小音叉发出的声音高,大音叉发出的声音低。

4.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

5.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不一定发出声音,只有让它振动才行。

)6.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产生波纹,这说明音叉振动了。

7.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

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

(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

)8.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

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9.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决定的。

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10.敲击水量不同的玻璃杯,水越少声音越高,水越多声音越低。

11.拨弹橡皮筋时,皮筋越紧,声音越高;皮筋越松,声音越低。

12.拨动琴弦时,琴弦越细,声音越高;琴弦越粗,声音越低。

13. 击打长短不同钉子时,钉子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

14.在拨动钢尺时,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尺子振动时发出的音高也会改变,因为尺子振动的快慢改变了。

15.尺子伸出桌面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尺子伸出桌面越长,发出的声音越低。

16.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

17.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18.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在真空的环境中不能传播声音。

19.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即没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听不到到声音、不能互相通话,必须要使用无线电设备。

20、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的传播速度固体 > 液体 > 气体21、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米/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姓名:_________
第三单元《声音》知识点整理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虽然我们看不到它,也摸不到它,但是无论我们在
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总能听到各种声音。

第一课《听听声音》
1、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

音叉上的字母表示音调;数字表示音叉每秒钟振动的次数。

2、用同样的力击打大小不同的两个音叉,小音叉振动的快发出的声音音调高,大音叉振动的慢发出的声音音调低。

3、用不同的力击打同一个物体,轻轻击打时发出的声音音量弱,重重击打时发出的声音音量强。

第二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4、振动是指: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

5、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水面会产生波纹,这说明音叉振动了。

6、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没有物体的振动就没有声音,当物体停止振动声音也就停止了。

7、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不一定发出声音,只有让它振动才行。

(例如拉伸橡皮筋,皮筋受力变形,但没发声。

只有拨动橡皮筋,使它振动,才会发声。

)如果停止振动声音就会停止(例如锣面虽然停止敲击,但是锣面还在振动,)。

8、声音有强弱、高低、长短的不同。

我们可以借助其他物体的变化观察到物体的振动。

人靠
声带振动发出声音。

第三课《声音的变化》
9、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

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音量的单位是分贝,用字母dB表示。

10、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

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

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音高的单位是赫兹,用字母Hz表示。

它表示物体每秒钟振动的次数。

11、小常识:
①敲击水量不同的玻璃杯,水越少声音越高,水越多声音越低。

②振动的物体有松有紧,(如:橡皮筋)紧的声音高,松的声音低。

当橡皮筋拉得一样长短时,(如:橡皮筋)用力拨声音就强,轻轻拨声音就弱
③振动的物体有粗有细,(如:琴弦)细的声音高,粗的声音低。

④振动的物体有长有短,(如:钉子)短的声音高,长的声音低。

⑤振动的物体有大有小,(如:碗)小的声音高,大的声音低。

第四课《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12、在拨动钢尺时,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尺子振动时发出的音高也会改变。

因为尺子
振动的快慢改变了,尺子伸出桌面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尺子伸出桌面越长,发出的声音越低。

试验一:探索通过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尺子发出的音高会有怎样的变化?
我的预测:尺子伸出越长,音高可能越低,越短音高可能越高。

实验过程:需要确定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比如8厘米、12厘米、16厘米、20厘米等;再
按照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变化顺序依次进行试验。

实验现象:振动尺子——我听到的看到的观察记录表
尺子伸出桌面
的长度(厘米)我的预测我听到的我看到的音高的变化顺序音高振动的快慢音高振动快慢
8
高快高快音高的变化规律是:由高到较高、较低、低。

12
较高较快较高较快16
较低较慢较低较慢20 低慢低慢实验结论:尺子伸出越长,音高越低,尺子伸出越短,音高越高。

第五课《声音的传播》
13、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

14、声音的传播需要一定的条件,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都能传播。

但是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固体传声的本领最强,气体传声的本领最弱。

15、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所以在月球上,由于没有空气,即没有可以传播振动的物质,两个人即使相隔不远,也不能互相通话,听不到声音,必须要使用无线电设备。

第六课《我们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16、人的耳朵可以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

17、耳朵结构示意图
①耳廓:收集声波②耳道:传递声波到中耳
③鼓膜:将声波转化为振动④听小骨:传递振动到内耳
⑤耳蜗:将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⑥听觉神经:将听觉信号传递到大脑
18、鼓膜很薄而且有弹性,即使是很轻的声音,它都会产生振动。

19、耳朵离声源越远,鼓膜的振动幅度越小,听到的声音就弱;耳朵离声源越近,鼓膜的振动幅度越大,听到的声音就强。

20、如果将手放在耳后,并朝向声音发出的方向,我们听到的声音会更加清楚。

21、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答:一个振动的物体会使它周围的空气发生振动,振动的空气到达我们的耳朵,引起鼓膜振动。

耳中的听小骨再把振动传递给耳蜗,耳蜗把振动转化为听觉信号,听觉神经再把信号传递给大脑,这样我们就感受到了声音。

22、鼓膜破了,不会听到声音,但如果大脑听觉神经等出现问题,也有可能听不到声音。

七课《保护我们的听力》
23、耳朵是我们的听觉器官。

需要精心呵护。

减少有害的声音,对于保护我们的听力和身体
健康是很重要的。

24、在声音的世界里,有些声音悦耳动听,使人心旷神怡,我们称为乐音;有些声音嘈杂刺耳,使人心烦意乱,我们称为噪音。

25、我们要避免长时间使用便携式视频或音频播放器。

不管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都有可能出
现听力问题。

26、过高或过强的声音有可能损伤我们的听力,所以我们要尽量远离这些声音,有时需要捂住耳朵或戴上保护装置。

27、一旦人的听力严重下降,通常需要配戴助听器,这种小的电子扩音器能够帮助人们使声音放大。

28、在电影院、医院、图书馆、课堂等地方,我们应该控制自己的声音,尽量要保持安静。

29、人们在生活中减少噪音的方法有:远离噪声,控制物体发声,植树,戴耳罩,捂住耳朵,安装汽车消声器,建造隔音墙等。

30、“土电话”和“听诊器”分别是利用什么来传播声音的?
答:“土电话”是通过拉紧的棉线传播声音的;“听诊器”是通过连接着的胶管把声音传播到
耳朵里的。

31、声带越紧,声音越高。

成年女子的声带长大约为11毫米,成年男子的声带长大约为15毫米,所以,成年男子的声音通常比成年女子的声音低。

32、(耵聍)是外耳道分泌的液体,可以保护外耳道皮肤和粘住灰尘和小飞虫等。

因此,我们
不要经常掏耳朵。

33、四个相同的玻璃杯,分别装上自来水(如下图),用小棒(相同的力)敲击杯口。

判断:玻璃杯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得出结论:水越少声音越高,水越多声音越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