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
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
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上篇:中国古代行政管理一、中央行政体制二、地方行政体制三、行政运行与行政监督四、官员管理(一)夏商周:官员选拔制度是世卿世禄制。
1、世卿世禄制(名):指下级贵族到上级国君朝廷世代为官的制度。
世卿是指到王室充当卿士或到公室充当卿的那一部分具有官僚身份的贵族,他们父子之间官职世袭,故称世卿。
世禄是指这些贵族一方面在朝为官,另一方面仍是其封国的封君,享有原有爵位和采邑作为其俸禄,并世代享用。
(二)秦汉1、简述汉代官员的主要选拔制度。
①任子②赀选③察举④征辟⑤博士弟子⑥荐举2、西汉政府通过“任子”和“赀选”两种形式补充官僚队伍。
(多)3、汉代以乡举里选为基础的官员选拔方式有察举和征辟。
(多)4、秦汉时期郡对县的考课通常采取“秋冬集课”的方式。
(单)(三)魏晋南北朝1、曹操曾三下求贤令,其选官不论出身、门第,甚至在道德上也不求全责备,奉行“唯才是举”的选官原则。
(单)2、魏晋时期主要的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
(单)3、魏国建国之初,魏文帝接受陈群建议而实行的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
(单)4、九品中正制(名):是从汉朝的察举制演变而来,其具体方法是由在中央任职的官员担任原籍地的大中正或中正,负责考察本周士人,综合他们的门第和德才定出品和状。
品主要依据家世官位和资历,分为上上至下下九品,状是根据士人德才行为下的一个简短评语,品和状均呈报吏部作为政府选官依据。
5、魏晋时期,官员的升迁完全凭借门资。
(单)6、中国古代有关官员任期的规定始于魏晋。
(单)(四)隋唐1、简述隋唐时期官员选拔的主要制度。
(注意这里多次以多选题形式出现)①科举制度②门荫③行伍④流外入流⑤入幕制2、隋唐时期选拔官员最主要的途径是科举。
(单)3、我国历史上科举制度的确立始于隋炀帝。
(单)4、门荫(名):是为贵族及官员子弟承袭政治特权而设置的制度。
贵族或官员子弟经服役(担任君主宿位或宗庙祭祀人等)一定年限或出钱代役即可取得吏、兵部考试资格参加选官。
中国行政史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分封制度1.奴隶社会中天子向诸侯、诸侯向卿大夫“授民授疆土”以建立邦国的制度,以协调统治阶级的利益。
2.九品中正制度2.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种选官制度,由在中央任职的官员担任原籍地的中正,考察本州士人并按上上到下下九品给出品级以作选官依据。
3.三省六部制3.隋唐时期中央行政体制的基本框架。
三省指尚书、中书、门下,六部指吏、户、礼、兵、刑、工。
三省既制约又合作。
4.批红4.明朝时皇帝处理奏章的方式。
内阁票拟后交皇帝作出最高裁决,皇帝用红笔在奏章上批答。
5.军事管制委员会5.解放战争后期,中共中央在新收复的大城市中设立的过渡性政权组织形式,在人民解放区总部、军区及前线司令部领导下开展工作。
五、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1.简述秦汉时期宰相制度的变迁。
1.秦及西汉初年实行丞相制;汉武帝改为中外朝制;汉成帝以三公宰相制取代了丞相制;东汉初年建立尚书台,后又创立领或录尚书事制度。
2.简析明代内阁制度与历朝宰相制度的根本不同。
2.从职务设置看,历朝宰相皆定员定制,明代大学士却无定员定制;从地位看,宰相是法定最高行政长官,内阁首辅不是;从职权看,历朝宰相拥有决策参与和行政执行指挥权,明代大学士含首辅不具备行政执行中指挥权。
3.简析南京临时政府行政执行不畅的原因。
3.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破坏;临时政府内部成份复杂,意见极不统一;“次长内阁”难以有效运作;没有控制地方政权,决策难以贯彻。
4.简述抗战期间国民政府行政监督的新形式。
4.国防最高委员会的监督;国民党对行政活动的控制;国民参政会的监督;巡回督导团的监督;法律监督和新闻监督。
六、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试析近代中国行政管理的发展趋势。
(1)旧的管理体制已崩坏,改革成为时代潮流;(2)新的社会因素逐步壮大,行政管理日趋民主化和科学化(在体制方面,传统行政机构从名称到职能都发生了变化;在施政过程方面,委员会合议制替代了“联即国家”寡头决策体制;监督体系不断完善;在人事行政方面,废科举,兴学堂,创文官制,建考试院,进入全新阶段)(3)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政权,为行政管理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中国行政史历年
1.巡狩2.门荫3.议政王大全会议4.甄用5.幕僚长制简答1.简述秦汉时期圣旨的种类及下达方式。
2.简述明朝地方监察的主要形式。
3.简述清朝盛京改制的主要内容。
4.简述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监督的发展趋势。
5.简述解放战争时期军事管制的主要任务。
论述1.试述中国封建社会行政体制系中存在的保持政治和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
2.试述南京临时政府强化行政执行的主要措施及行政执行中的各种阻力。
2013年10月名词解释1.朝会2.三公宰相制3.磨勘制度4.理藩院5.《临时约法》简答1.与西欧封建社会相比,中国封建行政社会管理具有哪些特点?2.简述唐朝统治者对尚书省权利过大所采取的调整措施。
3.简述清末行政执行是新变化。
4.简述抗战胜利后南京政府行政执行所遇到的主要困难。
5.简述解放区干部考核和奖惩方面的主要特点。
论述1.试述秦汉中央政权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方式。
2.试述清朝官员选拔的主要制度。
1.内服外制2.察举3.票拟4.超责任内阁5.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简答1.简述工农民主政权行政体制的特点。
2.元朝对地方官考核所依据的标准有哪些?3.简述南京临时政府行政建制的显著特点。
4.简述抗战期间国民政府行政监督的新形式。
5.简述解放战争期间,人民民主政权解决行政干部严重不足的措施。
论述1.试述宋朝对监察制度进行改革的主要措施。
2.试述“百日维新”期间行政改革的主要措施。
自考中国行政史各章节知识点
自考中国行政史各章节知识点
1. 中国行政史的概念及意义
- 行政史的定义及研究意义
- 中国行政史的研究内容和特点
- 行政史与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关系
2. 先秦时期的行政制度
- 先秦时期的政治形态和行政组织
- 郡县制、郡县制的演变和影响
- 先秦时期的行政经验和制度对中国行政史的影响 3. 唐宋时期的行政制度
- 唐宋时期的政治形态和行政组织
- 唐宋时期的州县制、州县制的演变和影响
- 唐宋时期的行政经验和制度对中国行政史的影响 4. 明清时期的行政制度
- 明清时期的政治形态和行政组织
- 明清时期的州县制、州县制的演变和影响
- 明清时期的行政经验和制度对中国行政史的影响 5. 民国时期的行政制度
- 民国时期的政治形态和行政组织
- 民国时期的县制、县制的演变和影响
- 民国时期的行政经验和制度对中国行政史的影响 6. 新中国成立后的行政制度
- 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治形态和行政组织
- 新中国成立后的县、市、省制度的演变和影响
- 新中国成立后的行政经验和制度对中国行政史的影响 7. 中国行政制度的发展与改革
- 中国行政制度改革的历史背景和现实需求
- 中国行政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 中国行政制度改革的成效和不足
8. 中国行政制度的未来发展趋势
- 全球化和信息化对中国行政制度的挑战
- 中国行政制度思想的创新和现代化
- 中国行政制度的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
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第二章
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第二章第二章秦汉的行政管理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皇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是(秦始皇)汉武帝在组织机构上分割相权的做法是实行(中外朝制)汉武帝揭开了汉代宰相制度改革的序幕,到汉武帝时,形成了(三公宰相制)西汉时期的宰相制度,实际上是一种(独相制)汉武帝贬低丞相、架空相权所采用的手段是(中外朝制)(汉成帝)时期,为分散相权,实行三公宰相制,从而将独相制变为集体宰相制。
尚书分曹理事始于(汉成帝)时期。
尚书台从制度上取代三公宰相制的行政决策参与权而成为行政中枢机构实在(光武帝)时期。
东汉光武帝以后“虽置三台,事归台阁”中的台阁指的是(尚书台)西汉时期,掌宗庙礼仪的是(太常)。
秦汉中央政府职能机构的长官成为(卿)西汉相府诸曹中,负责办理郡国守相及军吏迁除手续的是(东曹)西汉成帝时用三公宰相制代替丞相制,其根本意义是(分散相权)汉代时期可称为隋唐六部制度雏形的制度是(尚书分曹理事)。
汉武帝设立州刺史之初,州刺史主要掌管(检察权)。
东汉末年起,州由监察区变为行政区,其长官(州牧)变为管理地方的行政长官。
秦汉时期,大县的长官称为(令)秦汉时期郡府内也设有庞大的办公机构,大体和相府对口,实行(分曹办公)秦汉时期乡里官员中主管乡中治安的是(游徼)。
秦汉时期,为了灵活管理少数民族地区,在郡下设立的相当于县的行政区域是(道)汉代政府在不违反中央大政的前提下享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
皇帝的圣旨分为许多种,其中一种是皇帝有关一般行政命令的文书,称之为(诏书)。
汉朝自武帝以后对京辅地区实施行政监督的检察官是(司隶校尉)。
秦及西汉初年,中央最高监察官员是(御史中丞)。
汉武帝时,中央对地方的行政监察中,通过派出(部刺史)对郡国进行监察。
汉代司直和御史中丞在行使检察权方面的不同时司直侧重于(对行政执行中纪律的监督)。
下列各项选官制度中汉朝尚未出现的是(科举)。
地方官回避本籍开始于(汉武帝)。
两汉时期,九卿由(丞相和御史两府联合)进行考核。
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
引言概述:中国行政史是研究中国古代及现代行政制度和行政管理发展的学科,它涵盖了中国行政制度的演变、行政机构的建立和改革以及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等方面。
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份全面的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通过对中国行政史的回顾,帮助读者理解中国行政制度的历史演进,为今日的行政实践提供参考。
正文内容:一、古代中国行政制度的演变1.夏、商、周三代的行政制度特点2.秦朝的行政制度改革与统一大业3.隋唐时期的行政制度创新与繁荣4.宋、元、明三代行政制度的演变与发展5.清朝的行政制度革新与封建专制二、现代中国行政制度的建立和改革1.中国近代行政制度的形成与西方现代化的冲击2.晚清时期的新式行政机构与改革尝试3.辛亥革命后的行政制度变革与探索4.国共内战与的建立5.建国后的行政体制改革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三、中国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1.行政管理理论的发展与特点2.毛泽东时期的行政管理实践与思想3.计划经济时期的行政管理与政府效能4.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下的行政管理变革5.当代中国行政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创新四、中国行政制度改革的成果与问题1.行政制度改革的成果与社会发展2.行政体制改革带来的问题与挑战3.反腐败与廉洁政府建设的实践与探索4.行政监督与权力制约的改革尝试5.社会参与与公民权利保障的挑战与应对五、中国行政史的启示与展望1.中国行政史的历史经验与教训2.当代政府的重要职责与使命3.建立健全现代行政制度的路径与方向4.中国行政史对行政管理专业教育的启示5.中国行政史的研究前景与发展总结:通过对中国行政史的复习,我们可以看到中国行政制度的演变和发展历程,从而理解现代中国行政制度的特点和趋势。
古代中国的行政制度多样而独特,形成了深厚的历史传统;现代中国的行政制度建立和改革经历了许多挑战与变革,为实现社会主义制度奠定了基础。
中国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也在不断创新,为建设现代化的行政管理体系提供了经验和思路。
行政制度改革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需要继续探索和完善。
中国行政史必考归纳知识点
中国行政史必考归纳知识点中国行政史作为一门研究中国历代行政管理制度及其演变的学科,有着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体系。
以下是中国行政史必考的归纳知识点:一、先秦时期的行政制度1. 夏商周的宗法制度:宗法制度是夏、商、周三代的主要行政管理方式,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实行世袭制。
2. 分封制:周代实行的分封制,将土地分封给诸侯,诸侯对自己的封地有行政、军事和司法权。
二、秦汉时期的行政制度1. 郡县制:秦朝统一六国后,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
2. 三公九卿制:汉朝在中央设立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和九卿,作为中央政府的主要行政机构。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行政制度1. 州郡县制:在郡县制的基础上,增加了州一级行政单位,形成州、郡、县三级行政体系。
2. 士族政治:士族在政治上占据主导地位,形成了门阀士族政治。
四、隋唐时期的行政制度1. 三省六部制:隋唐时期中央政府设立三省(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和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明确了中央政府的行政职能。
2. 科举制度:隋唐时期开始实行科举制度,选拔官员不再完全依赖门第,而是通过考试选拔。
五、宋元明清时期的行政制度1. 路府州县制:宋代在行政区划上实行路、府、州、县四级制。
2. 行省制:元代在地方设立行省,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3. 内阁制:明代设立内阁,作为皇帝的顾问机构,参与国家大政。
4. 八旗制度:清代初期实行八旗制度,作为军事和行政管理的结合体。
六、近现代行政制度的变革1. 晚清变法:晚清时期,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清朝进行了一系列的变法,试图改革行政制度。
2. 民国时期的行政改革:民国成立后,废除了清朝的许多旧制度,建立了新的行政体系。
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政制度1.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行政体制。
2. 行政区划:设立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等行政单位,实行分级管理。
3. 公务员制度:建立公务员制度,规范公务员的选拔、任用和管理。
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
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秦汉时期,负责管理地方治安和负责官府文书承传转递工作,并独立于乡、里之外的派出机构指的是()A.里 B.什 C.伍 D.亭2.汉朝自汉武帝以后实行的选拔官吏的主要途径是()A.察举 B.任子 C.赀选 D.征辟3.唐代依汉代管理西域之例,为协调与少数民族关系、管理各归附少数民族而设立的行政机构是()A.路B.都护府C.左郡县D.羁縻府州4.我国古代神权政治盛行并支配着国家行政管理运行的时代是()A.唐代 B.宋朝 C.商朝 D.明朝5.我国历史上为防范宰相专权而废除宰相的朝代是()A.宋朝 B.明朝 C.秦朝 D.五代时期6.清末东北地区的行政由军事统治向民政管理的转变始于()A.地方督抚权力的加强B.建立行省制度C.特派员制度D.盛京改制7.清朝为管理蒙古、回部和藏族事务而新设的中央机构是()A.理藩院 B.都护府 C.布政司 D.藩镇8.在我国古代,从下级贵族到上级国君朝廷时代为官的制度被称作()A.世袭制 B.科举制 C.世卿世禄制 D.征辟举荐制9.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大部分时间处于交战状态,军事自然成为地方政务中的重要内容内容,这使得这一时期的地方政治管理中呈现出的特点()A.中央集权 B. 军政合一 C.军事管理 D. 军管代政10.在夏、商、西周时期,选拔官员的主要依据是()A.血统 B.地位 C.财富 D.才能11.我国古代,随着十三部州和司吏校尉的设置才建立起相对独立的中央对地方的行政监察系统,这个时期出现在()A.秦汉时期 B.贞观之治时期 C.汉武帝时期 D.宋明时期12.时期的行政体制,是从秦汉三公列卿制向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演化过程中的一种过渡性行政体制()A.五代十国 B.魏晋南北朝 C.隋唐 D.秦汉13.封建中央集权专制体制中的最主要的矛盾是()A.土地兼并严重B.皇权和相权的矛盾 C.权力过于集中D.专制14.东汉末年以后,当时最典型的选拔官吏的重要标准是曹操的()A.征辟荐举 B.任人唯亲 C.德才兼备 D.唯才是举15.汉武帝在实行“独尊儒术”之后,进一步使用与道德教化密切配合,用宗法伦理观念及儒家礼教规范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
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上篇引言:1、中国古代的国家,经历了奴隶制专政和封建主专政两个阶段。
这两个阶段的相似之处:行政管理权高度集中于君主之手,是一种个人独裁的管理体制:奴隶制国家:行政活动以王权为中心,以王权为最高权威,王与国家两位一体。
封建制国家:皇帝总揽全部政治、经济、军事、司法等一切大权,所有的行政管理都是以皇帝为轴心进行的,这一原则自秦始皇确立,一直贯彻到清朝末年。
2、国家的国体、政体以及其他的一些根本制度对行政管理有着决定性的制约作用。
3、中国奴隶社会始于夏朝,亡于春秋战国之际。
夏、商、周三代是中国奴隶制的三个代表性王朝:夏:初创时期,其行政管理体现出由原始社会部落联盟的原始民主管理体制向国家行政管理体制过渡的性质,遗留有较重的原始社会胎痕。
商:发展时期。
神权政治盛行,支配着国家行政管理的运行,氏族残留的血缘关系依然是商朝进行行政管理的辅助工具。
周:鼎盛时期。
把中国奴隶制社会发展到极盛,将奴隶制国家的行政管理推向制度化和法律化。
4、中国古代行政管理的特色:1、这一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国家制度神权政治色彩最重的时期;2、等级君主制国家结构是这一时期行政体制的又一特色(夏、商、周实行等级君主专制的国家结构,其王朝实际是一种国家联盟);3、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家”为模式组建“家天下”王朝;4、原始民主遗风的残留;5、“家天下”模式的特色:1、是父家长制为君主专制提供了原型,在君主专制体制下,君主拥有至高无尚的权力,君位终身并世袭,而父系大家长在大家庭内的角色已大体具备以上的特点,即已产生了君主专制的萌芽;2、是以父系大家庭为模式组建政府,这和秦汉以后各王朝不同,家室与政府没有严格区分开来,在设官分职上也体现出随意性,各部门之间缺乏明确的分工,职、权、责十分不明,表现政府的双重职能,宗法管理与行政管理相互补充,使商周奴隶制很像一个一个大家族的扩大,这种家族式的管理方式,作为一种历史的残留存在于秦汉三公九卿之中;3、是以“家天下”观念进行统治,宗法制度是在父家长制基础上不断发展起来的,是我国奴隶制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在宗法制度下,天子、诸侯、卿大夫既是一种君臣关系,又是兄弟叔伯或甥舅关系,各级贵族处于不同的等级阶梯上,享有不同的特权,并以原则制礼作乐,规范天下。
中国行政史重点
名词解释1、嫡长子继承制:2、便殿议政:3、临时参政院:4、议行合一:5、文武分职:6、投下军州:7、甄别:8、政务会议:9、征辟:10、标拟:11、中政会:12、核可权:13、九品中正制:14、南书房:15、总理衙门:16、分层负责制:简答题1、简述皇权的内容。
答:2、简述保甲制度的功能。
答:3、综述南京政府行政监督的方式。
答:4、简述侨州郡县设置的作用及其弊端。
答:5、比较戊戌变法与新政改革的性质。
答:6、简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创建过程。
答:7、简述唐朝行政执行的特点。
答:8、简述《临时约法》中规定的国务院的行政责任。
答:9、简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主政权的行政决策方式。
答:10、简述宋代宰相制度中的权力制衡原则。
答:11、简述袁世凯破坏责任内阁制的手段。
答:12、简述军管会的任务。
答:论述题1、分析中国奴隶制国家行政管理的特点。
答:2、分析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特点及其对行政体制的影响。
答:3、试述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及其演化趋势。
答:4、试析近化中国行政管理的特点。
答:5、试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有那么完备的法典,却远远达不到依法行政水平的原因。
答:6、分析近代中国行政管理的发展趋势。
答:7、分析中国封建制国家行政管理和奴隶制国家行政管理的不同点。
答:8、分析国防最高委员会的性质、职权和特点。
答:。
中国行政史重点复习资料打印版
中国行政史重点复习资料1.试析中国奴隶制国家行政管理的特色。
3次答:第一,神权政治色彩浓重。
第二,等级君主制的国家结构。
第三,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第四,原始民主遗风的残留。
2.述夏商西周时期原始氏族公社痕迹对君主权力的影响2次答:1、盛行于部落联盟时代民主制的某些残留使得诸侯国君和宗室贵族对朝政拥有相当的参与权,制约着王权的发展。
2、贵族议事制度的影响。
据文献记载,禹征三苗,启伐有扈氏都曾召开贵族议事。
3、王权受到宗教信仰的限制,如商神权盛行,处理政务须事事向上帝请示占卜,这在某种程度上也限制王权的发挥。
3.简述春秋时期赋税改革的内容及其对行政体制的影响2次答:春秋时期各国的赋税改革是一场自上而下土地关系和赋税财政制度的根本变革,它不仅影响到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而且随着经济基础的变革引起上层建筑国家职能的变化,赋税制度的改革对国家行政体制的变革有巨大的影响。
(1)使国家的社会职能发生变化。
赋税改革后,国家事实上承认了土地私有权,实际上取消了公私田之分,一律按国人什一履亩而税的方法收取实物。
这样一来,国家的主要社会职能就仅剩下政治和行政事务性的内容,不再具有直接组织社会生产的职能。
(2)引起阶级结构的变化与基层行政组织的变革。
改革以后,一家一户的小农成为生产单位,集体在公田上耕耘的“井田制”趋于瓦解。
井田制的破坏引起阶级结构的变化,庶民的社会地位提高,可充当甲士,实际已变成向国家交纳什一税的自耕农。
庶民可以自由开荒、自由转让土地,进一步加剧了贫富两极分化。
庶民的分化,各种纠纷也随之增多,再加上国家要向农户征收各种赋税,于是产生以农户为单位的“编户齐民”的户籍制度。
户口的整顿为基层组织由乡遂双轨制过过度到乡里单一制奠定了基础。
4.简述战国时期各国变法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2次答:(1)用郡县制取代分封制,达到了实现封建君主中央集权的目的。
在分封制下,各级君主的专制权力受到空间的限制,在郡县制体制下,郡县地方长官不是封君,其职位也不能世袭,郡县地方长官所掌握的主要是行政执行权,决策权则主要收归中央。
自学考试《中 国行政史》复习资料
自学考试《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一、中国古代行政制度的演变中国古代行政制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从先秦时期的分封制到秦汉时期的郡县制,再到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以及明清时期的内阁制等,每一次变革都对中国的政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先秦时期,分封制是主要的行政制度。
周天子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拥有较大的自主权。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诸侯势力逐渐强大,导致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的局面出现。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
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这一制度为后世所沿用,成为中国古代行政制度的重要基础。
汉朝在继承秦朝郡县制的基础上,实行郡国并行制。
汉武帝时期,通过推恩令等措施削弱了诸侯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确立。
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六部则分管具体政务。
这一制度分工明确,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皇权。
宋朝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实行官职分离,设枢密院分割军权,设三司分割财权,地方设通判监督知州。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设立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
二、中国古代官员选拔制度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制度经历了世卿世禄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等阶段。
世卿世禄制盛行于商周时期,贵族世代为官,官职世袭。
汉朝的察举制是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由地方官员向中央推荐人才。
但到后期,察举制被世家大族所操纵。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依据门第高低选拔官员,导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
隋朝创立、唐朝完善的科举制,通过考试选拔人才,打破了世家大族对官场的垄断,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素质。
科举制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 1300 多年,对中国和世界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为了维护统治秩序,中国古代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监察制度。
秦朝设有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中国行政史复习重点
《中国行政史》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1、宗法制度P212、礼乐制度P253、世卿世禄制P324、乡遂制P265、郡县制P446、羁縻府州P957、上计P488、四善二十七最9、元丰改制10、磨勘制度11、北面官制P132 12、行省制度13、大计制度14、科举制度15、九品中正制16、改革归流17、盛京改制P246 18、总理各国事务衙门P232 19、军机处P19020、行政三联制P34921、三三制22、中央政治委员会P281 23、都察院P175、P206二、简答题1、我国奴隶制时代的行政管理特色P22、简述商代的地方行政管理体制P233、夏、商、西周行政体制对行政运行的影响P26—284、战国变法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对行政管理的影响P40—415、简述秦代少数民族地区行政体制P60—616、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特殊地区的行政体制P777、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行政决策特点P78—808、简述隋唐时期中央政府的行政管理体制9、简述隋唐时期地方行政体制P92—9610、简述隋唐时期行政监督体制的新发展P10011、简述宋代行政监督体制的改革内容P123--12512、辽代行政管理体制特点P131—13813、元代的行政监察制度特色14、明代行政监察制度完备体现在哪些方面?P175—17815、明代行政决策制度及其方式P16916、清代特殊地区的行政管理体制17、简述清代的行政监察制度P205—20718、近代中国行政管理的特点P226—23119、工农民主政权的行政管理经验P229;P37520、抗日民主政权的行政管理经验P229;行政执行经验P39421、人民民主政权的行政管理经验P23022、晚清地方行政体制改革措施P247—24823、清末行政执行的混乱与变化P254—25524、清末的行政监督特点P255—25825、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特点及原因P306—30926、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行政管理特点P339—34327、国民政府抗战时期行政执行的改革措施28、简述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的地位作用及其变化29、秦汉时期对行政官员是如何进行管理的?P66—7030、简述人民民主政权的干部管理制度P415—41731、简述明代中央行政管理体制P164—158--164三、论述题1、中国封建中央集权管理体制的特点P5—82、春秋战国时期各国赋税改革对行政体制的影响P36—383、试述隋唐三省六部制的发展4、简述科举制度的发展并作简短评价5、试述晚清政府机构设置的殖民化倾向与体现P231—2366、评述我国古代宰相制度的发展7、请你总结我国历史上少数民族政权行政管理的共同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奴隶制国家行政管理中原始民主制遗风的表现形式1 部落时代民主议事的遗风仍然在西周的会议制度中有所反映2夏商周三代都十分重视民情与舆论,设采风之官,实行纳谏制度战国时期变法运功的内容是什么1 用郡县制取代分封制,达到中央集权的目的2 废世卿世禄制,实行官僚制3 废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4 颁布法律出现依法治民的倾向5 奖励耕战战国七雄时期各国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强化君主专制的权力,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1 各国君主名号的升级上2君主对权力结构控制方法的调整上,其主要措施是在官僚机构中设置文武分职制东晋设置侨州郡县的作用与弊端是什么?作用:照顾了世家大族的利益,为他们做官增加了位置,也使得其控制大量依附人口成为合法;起到了稳定统治秩序的作用弊端:侨州郡县与原州郡县并置一处,造成地方行政管理上的混乱。
隋文帝对国家行政管理体制调整的重要内容是什么?1 确立了三公官不再兼任政府职务的原则2确立了三省之间的分权方式。
尚书省掌管行政,中书省掌管诏令,门下省掌管封驳。
宋代科举考试的规模和范围有哪些扩大1 录取范围较唐代大大增加,且殿试及第后不再经过吏部考试直接可以做官2 宋代科举的门第限制较少,广泛吸收了各阶层读书人,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宋代皇帝控制行政执行的监督网络1中枢机关有一套处理各类事务的严格程序,对行政执行起规范化作用2为保证作为行政决策结果的诏书能准确表达皇帝的真实意图负责草诏的知制诏可在有疑问时直接要求皇帝接见3 由于宋代地方实行分权制衡措施迫使地方完全听命于中央,再加上皇帝通过一系列监督机制能较快掌握地方政务执行情况故宋代各级地方政府执行政令异常的严格元代官员入仕的主要途径有哪些1 以出身作为做官的资格,名门、儒吏等出生均可作为条件2 从吏而官,称”吏员出职“3 读书做官,一是贡授,二是科举4 承荫制度元代对地方官考核所依据的标准是什么?以五项内容为标准:1 户口是否增加 2 荒地是否开垦 3诉讼是否公正4治安是否良好5 赋税是否公平简述明代五军都督府和兵部的关系是平行机关,既互相配合又互相牵制。
五军都督府仅掌握的管理和训练,军队的调动和军官的选授权在兵部,最高指挥权属于皇帝。
无兵部调动令,五军都督府不能调兵试述中西方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差异1 中国封建中央集权体制时间长,持续2000 多年,而且是唯一的政体形式2 权力集中的程度有所差异3 思想控制方法不同4 中国封建社会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官僚体制中国封建中央集权行政管理体制中调节君主专制弊端的机制是什么?1 在施政程序上有一套尽可能促使皇帝正确决策的制度2 有防止皇权滥用的办法: 1 通过教育提高君主的素质 2 通过神权来抑制君权 3 大臣利用“尊号”、“庙号”等的尊褒贬来促使皇帝刷新政治4 开国皇帝制定一些制度对后世君主有防微杜渐的作用25.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在行政执法方面采取了哪些重要措施?1 改委员制为首长集权制2 改良公文处理,简化施政程序3 推行省府合署办公制度国民政府建立了退休制度,其申请退休的条件是什么?1 任职15 年以上,年龄达到60 岁者;2 任职25 年以上成绩昭著者28. 分析抗战期间国民政府提高行政效率的基本措施是什么?1在国防最高委员会中设立执行员。
2 推行三联制,将一切工作过程分为计划、执行、考核三阶段3 实行分层负责制。
明确各层级的职责权限4 推行幕僚长制。
幕僚长制是一种机关工作制度5 改进公文处理方法29.“行宪国大”后,南京政府决策体制和决策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1 总统处于行政决策中枢的地位。
2 行政院的决策。
3 国民党对行政决策的控制。
30. 工农民主政权行政体制的特点是什么1 采取议行合一的管理体制2 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3 贯彻精简和效能原则31. 抗日民主政权在行政执行方面值得借鉴的主要经验是什么?1设立政务会议,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以保证各项行政决策的正确执行2 赋予行政首长以较大的权力,将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结合起来3 适当扩大下级行政机关的职权,实行逐级负责制4 实施精兵简政,提高行政机关的工作效能人民民主政权在干部考核和奖惩方面的主要特点是什么?1 把对敌斗争的表现作为干部考核和奖惩的主要条件2 重视司法干部的考核和奖惩3 严厉惩治干部的贪污行为34简述汉代相府诸曹分曹理事制度与隋唐六部制在体制上的差异?汉代相府诸曹分曹理事的内容与隋唐六部的分工已基本相同,但两者从体制上讲是有很大差异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相府诸曹仅是丞相的幕僚机构,2)相府诸曹仅是丞相的秘书班子,诸曹人员仅协助丞相处理公务,其分曹的方法因时代、社会需要、机关结构调整以及主官政见不同而发生变化简述清朝“百日维新”期间行政执行遭遇的主要阻力?1)最高决定权的二元化2)改革缺乏军事力量的保证3)顽固派的顽强抵抗4)地方官员的敷衍塞责。
据北洋政府1913 年1月公布的《文官保障法草案》的规定,除特任官公使、秘书以外,其余文官享有哪三项保障?1)文官非受刑法的宣告、惩戒的处分不得免职。
有情形之一者可予免职:①因身体残废、精神衰弱或年老不能胜任者;②自请免官者2)文官非经本人同意,不得转任同等以下职位。
情形之一其休职:①依惩戒法的规定交付惩戒委员会审查者;②由于刑事案件被告诉、告发者;③因官制变动,官署和员额合并裁撤者3)文官的免职或休职须得上一级长官执行。
简述《陕甘宁边区级政府干部管理暂行通则》根据统一管理和明确分工负责的原则所具体规定的各级干部的管理权限和管理形式?1)边区政府民政厅直接管理的人员包括边区政府各厅、处的秘书、科长和直属机关负责人;专员公署专员、秘书、科长;县长、县政府委员会和县政府秘书、科长,区公署区长等(2)民政厅委托专员公署管理的人员主要是政府科长级干部。
(3)有关部门分别管理并向民政厅备案的人员包括边区政府各厅、处、股级以下干部;各直属机关科长以下干部;各类文化技术干部;专署和县政府股长以下干部;区助理员,乡长和乡政府委员及文书等。
试述魏晋面北朝时期的行政决策方式魏晋南北朝的行政体制既从总的趋势上呈现出加强中央集权的集中倾向,又不时伴随出现背离中央集权的分散倾向1)权臣擅政、皇帝被置于傀儡或半傀儡地位的偏离中央集权原则的决策方式,通常表现为以下两种情况:①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政权更迭频繁的时期权臣迭出。
②魏晋南北朝时期,特别是东晋时期,门阀士族势力膨胀,成为行政决策上对皇权的一种制约2)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决策方式。
下两种形式:①对于重大的事务,依据秦汉以来的传统决策形式采用的集议的方式,由皇帝召集群臣集议,最后由皇帝作出裁决②对于一般性政务,则多通过日益成熟的三省制度来加以解决。
母系氏族公社与后来国家这种政治共同体对社会的管理有所不同,这主要表现为哪些方面?1)母系氏族公社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和生活单位。
2)这时的社会组织形式主要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组成氏族、胞族和部落,而不是像后来的国家那样按地域划分其国民,也不同于后来的经济、文化组织,以行业来组织成员。
(3)它实行原始民主族管理,氏族成员一律平等,氏族全体会议为最高权力机关,重大事务由全体成年男女讨论决定。
简述秦汉时期的官员考课制度?(1)对各级中央政府主管官员的考核。
两汉时期由皇帝考核丞相、三公。
在皇帝不亲政事的情况下,由尚书代皇帝行使考核权,并交皇帝核准。
(2)对地方郡国长官的考核。
上计考课分为常课和大课(3)郡对县的考课。
常采用“秋冬集课”的方式,一般利用大会都试的机会进行,令长必须参加。
(4)对各级官府的非主管官员,由各部门主管官员负责考核。
(5考课完成后,按官员政绩和品德分别出结论并给予奖罚。
简述唐代的行政决策形式?唐代的行政决策既是一种专制的个人决策形式,同时又是一种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群体决策方式,把这两种截然对立的决策形式融为一体的就是皇帝在行政决策过程中掌握最后裁定之权。
有几种组织形式:1大臣廷议。
可以分为皇帝主持的朝会和尚书省集议两种方式。
(2)宰相以及高级文臣武将参与决策会议。
简述在‘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实施的一系列改革措施?(1)在行政机构方面,加强变法的决策机构,去闲散重迭的衙门,任命杨锐、刘光弟、林旭、谭嗣同等为机章京,负责审阅新政奏折,开列新政条例,撰拟新政谕旨。
(2)在人事行政方面,改革保举人才条件,废除八股,改试策论。
(3)在行政动作方面,提倡上书言事,严格办事规程。
试述元代的行政监察制度?(1)元代监察机构组织相当完整,有中央御史台、地方行御史台和各道肃政廉访司三级。
(2)御史台是元代最高行政监察机构,其作用和地位均高于宋、金旧制,处于和中书省、枢密院三足鼎立的地位3)在地方行政监察上,元代分全国为几个大监察区,京都附近由御史台直接监察,其它大监察区由行御史台负责监察4)元代在大监察区之下再分22个小监察区,即22 肃政廉访司,其监察区域称道,它们分别隶属中央御史台和西、南两行台5)元代监察制度较前代的一个重要发展是监察法规的制定(6)元代监察体系的弊端也十分突出。
简述春秋时期各国赋税改革对行政体制的影响赋税改革是一场自上而下土地关系和赋税财政制度的根本变革,它不仅影响到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而且随着经济基础的变革引起上层建筑国家职能的变化,赋税制度的改革对国家行政体制的变革有巨大的影响(1)使国家的社会职能发生变化。
(2)引起阶级结构的变化与基层行政组织的变革。
为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隋唐时期主要在哪些方面对前代制度进行调整?1)对地方行政层级进行调整。
随后又在州之上设置作为监察区的道,以加强中央对全国的行政管理2)削弱地方政府的自主权。
隋统一中国后,为强化中央集权,废除了地方官自辟属吏的制度简述抗日民主政权行政管理的独创性经验?1)正确处理党政关系,充分发挥政权机关的积极性2)按照“三三制”原则组成行政机关,吸收各阶层人民参加行政事务的管理3)实行民主决策,重视征询和采纳各方面人士的意见了建议4)实行精兵简政和逐级负责制提高工作效率5)建立相对完善的监督体系6)严格干部标准,加强干部的教育和考核奖惩,干部的福利待遇以不高于熟练劳动者的所得收入的俸以养廉的原则简述晚清时期的行政监督制度?1)都察院行政监督功能的强化清政府在宣布预备立宪的同时,即决定整顿都察院,强化都察院的行政监督功能1907 年1月清政府颁布了《都察院整顿变通章程》,主要内容如下:一、改革都察院内部机构;二、简化监督程序;三、改革御史推荐办法。
通过整顿,都察院的行政监督功能有所加强2)资政院、咨议局的行政监督3)弼德院的行政监督清政府在成立仿“责任内阁”时,设立了弼德院,作为皇帝的咨询机构,并用以制约内阁。
4)行政裁判院和审计院的筹建清末预备立宪过程中,曾准备设立行政裁判院和审计院,分别作为中央行政司法机构和审计监督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