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社区健康档案管理资料

合集下载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制度(三篇)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制度(三篇)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制度是国家为了加强居民健康管理、提高基层卫生服务质量和能力而实施的一项制度。

该制度的核心是建立和完善居民的健康档案,将居民的个人健康信息整理和归集在一起,对居民的健康状况进行跟踪和管理。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建立健康档案:各级卫生部门通过对居民的健康信息进行系统梳理和整理,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健康档案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健康状况、疾病诊断、用药情况等内容。

2. 健康档案管理:卫生部门负责健康档案的管理和维护,包括档案的整理、建立、更新和保存。

同时,卫生部门可以通过健康档案对居民的健康状况进行跟踪和评估,及时为居民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服务。

3. 信息共享与保护:各级卫生部门之间可以实现健康档案信息的共享,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居民健康管理的连续性。

同时,要加强健康档案的保密措施,确保居民个人健康信息的隐私和安全。

4. 健康管理服务:通过健康档案管理制度,卫生部门可以通过定期调查和筛查,提前发现居民的健康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健康管理服务。

例如,可通过健康档案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进行健康指导和用药管理,提高治疗效果。

通过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制度的实施,可以实现健康信息的集中管理和有效利用,提高健康管理的准确性和效率,为居民提供更好的健康服务。

同时,也有助于加强基层卫生服务能力的建设,推动健康中国建设。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制度(二)为了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保障居民的健康权益,我国采取了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制度的措施。

以下是一份关于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制度的范文供参考。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制度,保障居民的健康权益,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居民健康档案是指记录居民个体健康信息的一种档案系统。

第三条居民健康档案的目的是提供全面、准确的健康信息,为居民的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提供支持。

第四条居民健康档案的管理应当遵循保密原则,确保居民个人信息的安全性。

第五条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和管理由居民所在的社区(或医疗机构)负责,相关部门提供支持和指导。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1、怎样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答:辖区内常住居民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等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接受服务时,由基层医务人员负责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

入户服务(调查)、疾病筛查、健康体检及社区义诊宣传等方式是辖区居民建档的重要途径。

2、居民健康档案包括哪些内容?(1)个人基本情况。

(2)健康体检记录。

(3)0-6岁儿童、孕产妇、65岁及以上老年人与主要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管理记录。

(4)患病就医时的有关接诊、转诊、会诊与住院等医疗卫生服务记录。

3、建立健康档案时主要询问哪些内容?答:建立健康档案时主要询问的内容包括:(1)个人基础信息:包括性别、出生日期、工作单位、民族、联系人姓名、文化程度等。

(2)个人基本健康信息:药物过敏史、既往史、家族史、残疾情况等。

(3)生活环境。

4、健康档案更新使用内容主要是什么?答:健康档案更新内容主要包括公共卫生服务记录和医疗服务记录。

更新的重点内容(1)重点服务人群的档案更新使用内容,包括辖区内基层医疗机构提供的专项公共卫生服务记录和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情况。

(2)一般人群泛指重点人群之外的人群,其档案更新的内容主要来自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接受的医疗卫生服务情况。

5、建立健康档案时的体检主要包括哪些内容?答:(1)体温、脉搏、血压、身高、体重等检查。

(2)视力、听力、运动功能等检查。

(3)皮肤、心脏、肺、腹部等一般体格检查。

6、居民健康档案终止的原因及处理方式是什么?答:(1)居民健康档案终止的原因包括死亡、迁出、失访等,均需记录日期。

对于迁出辖区的还要记录迁往地点的基本情况、档案交接记录等。

(2)健康档案管理单位(即居民死亡或失访前管理其健康档案的单位)参照现有规定中的病历保存年限,方式负责保存。

最新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全套)

最新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全套)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一、服务对象辖区内常住居民(指居住半年以上的户籍及非户籍居民),以0~6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病患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和肺结核患者等人群为重点。

二、服务内容(一)居民健康档案的内容居民健康档案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健康体检、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记录和其他医疗卫生服务记录。

1.个人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等基础信息和既往史、家族史等基本健康信息。

2.健康体检包括一般健康检查、生活方式、健康状况及其疾病用药情况、健康评价等。

3.重点人群健康管理记录包括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求的0~6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病、严重精神障碍和肺结核患者等各类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记录。

4.其他医疗卫生服务记录包括上述记录之外的其他接诊、转诊、会诊记录等。

(二)居民健康档案的建立1.辖区居民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接受服务时,由医务人员负责为其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并根据其主要健康问题和服务提供情况填写相应记录,同时为服务对象填写并发放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卡。

建立电子健康档案的地区,逐步为服务对象制作发放居民健康卡,替代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卡,作为电子健康档案进行身份识别和调阅更新的凭证。

2.通过入户服务(调查)、疾病筛查、健康体检等多种方式,由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组织医务人员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并根据其主要健康问题和服务提供情况填写相应记录。

3.已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信息系统的地区应由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通过上述方式为个人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

并按照标准规范上传区域人口健康卫生信息平台,实现电子健康档案数据的规范上报。

4.将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填写的健康档案相关记录表单,装入居民健康档案袋统一存放。

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数据存放在电子健康档案数据中心。

(三)居民健康档案的使用1.已建档居民到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复诊时,在调取其健康档案后,由接诊医生根据复诊情况,及时更新、补充相应记录内容。

社区居民健康档案

社区居民健康档案

社区居民健康档案重庆市全科医学教育中心ChongQingGeneralPracticeEducationCenter二00三年六月内容提要居民健康档案的目的与意义、基本要求居民健康档案书写:个人健康档案家庭健康档案社区健康档案居民健康档案的管理全科医生采用以问题\病人为中心的健康档案(Problem-CenteredHealthRecord)包括:个人、家庭、社区档案一提供以人为本的健康照顾专科医生多采用以疾病\医生为中心的病史记录(Disease-CenteredMedicalRecord)包括:门诊病历、住院病历、保健卡一诊治疾病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目的与意义掌握居民的基本情况和健康状况开展全科医疗服务的必备工具(全面连续记录,了解原因和需求、利于资源等) 解决社区居民健康问题提供依据(疾病谱、死因谱)为全科医学教育与科研提供信息资料评价社区卫生服务提供依据解决医疗纠纷等提供客观依据基本要求真实性科学性(规范可交流,如图表、文字描述、计算单位、符号等)完整性连续性(SOAP及流程表)可用性(死、假)一保存简便、查找方便,设计科学、合理,记录条理清晰、明了。

个人健康档案使用频率高、价值高。

主要包括:以问题为中心的个人健康问题记录;以预防为导向的周期性健康检查。

1、基本资料、2、健康问题目录、3、问题描述、4、病情流程表、5、会诊和转诊、6、周期健康检查记录以问题为中心的健康档案及记录方式基础资料问题目录流程表问题描述会诊与转诊首页档案号:年号-社区代号(大、小)-组或居委会代号-家庭代号-个人编码。

婚姻:包括未婚、已婚、离婚、再婚、同居、分居、独身、丧偶等。

职业:应具体填写工人、农民、公务员、军人、商人、教师、医生、学生、公司职员、服务员、个体工商户、无业、退休(应注明退休前职业,如“退休教师”“退休工人”等)以及其他种类。

学历:文盲、小学、初中、高中技校、大专、本科、研究生及以上。

门诊流程基础资料人口学资料临床资料健康行为资料(备忘录、一般资料、个人行为资料)一般情况系统回顾:第一次就诊时应做系统回顾,了解过去是否有过严重疾病史、住院史、手术史,并对健康状况做出全面评价。

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规范

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规范

居民个人健康档案 技术流程
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规范
2.4、居民个人健康档案建立和使用 的基本程序
• 多元化
患者就诊 入户服务
信息采集方式 疾病筛查 健康体检

门诊科室

• 档案建立主体
住院部 家庭病床科室
卫 生 服
预防保健科室
务 人

• 档案建立原则—— 自愿+政策导向
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规范
2.5、基本程序
对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通过健康档案收集居民健康信息,为居民提供便捷、有效和连续 性社区卫生服务,提高工作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 1、用于实现基本功能:
健康档案中提供了社区内全人群不同时期的基线健康资料,保证了 社区卫生服务医疗、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健康教育六位一 体功能的实现。
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规范

定 建 档
询问 分类
建立健康档案


调用、更新



归档


保管


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规范
2.6、确定建档对象
服务 对象 分类
建档对象 的确定
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或寻求健康 咨询、指导等)的本社区常住居民
社区卫生 服务重点 管理人群
本社区常住中老年人、育龄 期和更年期妇女、孕产妇、 0~3岁儿童、高血压及糖尿 病等部分病种的慢性病病人
个人的健康问题进行分类记录,每次患病的资料可以累加,从而 得到了资料的连续性,要保持资料的连续性,这就要求全科医师 必须善于观察,勤于记录。
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规范
1.3、建立居民健康档案的基本要求
• 五、资料的可用性:居民健康档案记录了居民的

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规范

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规范

问题描述
居民家庭 健康档案
家系图
家庭主要 问题目录
家庭评 估资料
五、居民个人健康档案建立和使用的基本程序
多元化信息采集 方式
档案建立主体
档案建立原则——
患者就诊 入户服务
疾病筛查 健康体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门诊科室

住院部


家庭病床科室

预防保健科室


自愿+政策导向

基本程序



询问分类
建立健康档案
专项部分: 妇女、儿童、学生、老年人、重点 疾病管理对象的健康管理记录。
个人健康档案基本情况
基本情况包括: ①个人基本信息,比如: 姓名、性别、婚姻状况、医保情
况等 ②个人健康行为习惯,比如、吸烟、饮酒、饮食习惯、锻
炼情况等 ③既往史,包括残疾情况、既往疾病史、生育情况、家族
史、药物过敏史、输血史、预防接种史等 ④主要健康问题
期 性 问

填写问题目录

()




老年人
填写老年人健康管理随访表

人 群
孕产妇
填写孕产妇健康管理随访表
目 录

填写档案封面
调取

档案
填写预防接种信息登记表
整理装袋
0-3 岁儿童

填写0-3 岁儿童健康管理随访表


填写居民个人
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流程图
服务对象分类
就到 诊中 者心

您是在本 社区常住吗?

社管 区理 重人 点群

健康档案管理制度(5篇)

健康档案管理制度(5篇)

健康档案管理制度一、居民健康档案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进行卫生保健服务与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资料,是社区全科医师工作的一项重要依据。

二、居民健康档案是在生物社会医学模式指导下,为社区居民提供连续性、综合性、协调性全程服务的动态记录。

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评价、科研、医学教育及司法具有重要意义,必须认真如实填写。

三、对填写健康档案的医务人员应进行培训。

按统一的规范来描述记录,内容要真实可靠;符合逻辑,不得随意涂改。

如有改动,责任者必须签字,以示负责。

做到字迹清晰,格式规范统一。

四、居民健康档案应由社区全科医师负责填写,做到及时收集、及时记录,统一编号,归档保管,以便查阅。

并应逐步输入计算机、系统管理。

五、居民健康档案具有医疗保密性,未经准许不得随意查阅和外借。

六、健康档案存放处要做到防火、防潮、防光、防虫蛀、防鼠咬,应妥善保存。

健康档案管理制度(2)是一种用于记录和管理个人健康信息的制度。

它旨在收集和储存个人的健康数据,包括病历、检查报告、药物处方、疫苗接种记录等,并提供给医疗机构和医疗工作者使用。

这种制度可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从而提供更准确、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健康档案管理制度的核心是建立一个集中的健康信息库,包括个人基本信息、疾病和诊疗历史、家族病史、过敏反应等。

这些信息可以通过电子系统进行存储和管理,使医务人员能够随时随地访问并更新这些信息。

健康档案管理制度具有以下优点:1. 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通过准确、完整的健康信息,医务人员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疾病和诊疗历史,从而提供更准确、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和建议。

2. 提高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医务人员可以通过健康档案快速获取到患者的健康信息,避免了大量重复检查和不必要的医疗操作,节约了医疗资源。

3. 提升医疗安全性:通过健康档案,医务人员可以准确了解患者的过敏反应和药物使用情况,避免给患者使用可能导致不良反应的药物。

4. 促进医疗科研和公共卫生管理:健康档案可以为科研人员提供大量的健康数据,帮助他们分析疾病的发病规律和趋势,从而改善公共卫生政策和管理。

健康档案管理制度范文(二篇)

健康档案管理制度范文(二篇)

健康档案管理制度范文一、概述健康档案是个人或家庭的重要健康信息记录,它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健康状况、疾病诊断与治疗以及健康管理计划等内容。

健康档案管理制度是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提高健康服务质量和效率,加强公共卫生工作,促进健康管理和健康监测的有序进行,加强个人和家庭健康管理服务,健全健康档案管理机制而建立的一套规范和管理方法。

二、健康档案的重要性1. 健康档案是评估个人和群体健康状况的基础。

2. 健康档案是医疗机构和医生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

3. 健康档案是个人健康管理的基础。

三、健康档案管理制度的内容1. 建档(1)对出生在本地区的新生儿建立健康档案,记录基本信息、生长发育情况、免疫接种情况等。

(2)对本地区居民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健康状况、家族史、生活习惯等。

(3)对重要人群建立特殊健康档案,如孕妇、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记录详细的个人健康信息。

2. 整理对已建档的健康档案进行定期整理,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 更新根据个人的健康状况和需求,定期更新健康档案,包括体检结果、医疗记录、用药情况等。

4. 查询和共享(1)健康档案的查询应当遵循隐私保护原则,只有授权的医疗机构和医生才能查询和使用健康档案。

(2)在医疗机构之间共享健康档案,需要遵循相关法律和隐私保护的原则。

四、健康档案管理制度的运行机制1. 建立健康档案管理机构设立专门的健康档案管理机构负责健康档案的建档、整理、更新、查询和共享工作,制定相关规范和流程。

2. 健康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和资质要求健康档案管理人员应当具备医学、信息管理和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通过相关培训和考核,获得相应的资质证书。

3. 健康档案管理系统的建设建立健康档案管理系统,实现对健康档案的电子化管理,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 健康档案的保密与隐私保护(1)建立健全健康档案的保密和隐私保护机制,确保个人健康信息不被泄露和滥用。

(2)建立健康档案的授权制度,个人可以根据需要授权医生或医疗机构查询和使用自己的健康档案。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规定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规定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制度1、加强档案的管理和收集、整理工作,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档案.健康档案要采用统一表格,在内容上要具备完整性、逻辑性、准确性、严肃性和规范化.2、建立专人、专室、专柜保存居民健康档案,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人员应严格遵守保密纪律,确保居民健康档案安全.居民健康档案要按编号顺序摆放,指定专人保管,转诊、借用必须登记,用后及时收回放于原处,逐步实现档案微机化管理.3、为保证居民的隐私权,未经准许不得随意查阅和外借.在病人转诊时,只写转诊单,提供有关数据资料,只有在十分必要时,才把原始的健康档案转交给会诊医生.4、健康档案要求定期整理,动态管理,不得有死档、空档出现,要科学地运用健康档案,每月进行一次更新、增补内容及档案分析,对辖区卫生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并总结报告保存.5、居民健康档案存放处要做到“十防”即防盗、防水、防火、防潮、防尘、防鼠、防虫、防高温、防强光、防泄密工作.6、达到保管期限的居民健康档案,销毁时应严格执行相关程序和办法,禁止擅自销毁.居民健康档案建档制度一、居民建档率要符合市卫生局的要求.设立健康档案资料室,以户为单位,一人一档的原则为家庭和居民建立健康档案.二、健康档案要集中档案室保管,按行政村名和编号顺序存放,档案专柜存放,保持整洁、美观和规范有序,逐渐实行计算机化管理.三、居民健康档案应由全科医师负责填写,责任医生要对健康档案进行按照65岁以老人、儿童、孕产妇、慢性病人及重性精神病人等进行分类专册登记,档案盒要设目录和分类信息登记.四、定期开展随访工作,按疾病分期随访病人,结合参加合作医疗农村居民和育龄已婚妇女每年一次的健康体检,以及儿童预防接种和体检、孕产妇系统管理和常见妇女病检查、临床诊断治疗、职业体检和健康随访服务等资料内容,及时记录在健康档案中,对体检和随访发现的健康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以健康教育为重点的健康干预.五、资料管理人员及责任医师,应及时登记已经获取的各种信息,并进行分析统计,及时反馈.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管理制度一、加强信息化建设.及时准确收集、整理、统计、分析管理相关信息.鼓励利用计算机管理健康档案.二、每个月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新增建档花名册、报表及其他相关资料.按要求上报的各种统计数据和信息,不得拒报、迟报、虚报、瞒报、伪造或篡改.三、建立健全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登记、统计制度,做好统计,遵守各种信息资料的保密制度.计算机化健康档案,要在技术上加强用户权限和密码管理设计,使所有操作和使用者在获得认可后,才能登陆.四、根据统计指标,定期分析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改进工作.五、逐步健全网络信息系统,做好数据录入及整理工作.六、严格执行计算机操作规范,定期对计算机进行保养、维护及数据备份.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岗位责任制度一、负责健康档案文本保管,资料微机输入,保持微机内的记录与文本记录一致,并做到同步更新及动态变更,管理有序.二、居民健康档案应保证居民信息资料的完整性与可利用性.三、非档案资料管理人员,不得随意翻阅已经建好的各种档案资料.未经档案资料管理人员同意,任何人不得调出、转借各种档案资料.凡非本人管辖区居民的诊疗情况应及时反馈给辖区责任医生,以便纳入该居民本人的健康档案;凡居民因大病转上级医院住院时应随带健康档案,出院后继续交由社区责任医生保管并及时将本次住院概况记入档案.四、责任医生是辖区内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的第一责任人.对填写健康档案的责任医生应进行培训.按统一的规范来描述记录,内容要真实可靠;符合逻辑,不得随意涂改.如有改动,责任医生必须签字,以示负责.做到字迹清晰,格式规范统一.五、对各科室站查阅、使用电子版健康档案设置不同层级的使用权限,保证信息安全.调阅或更新档案必须有登记.六、熟练运用各种卫生服务管理软件,保证信息渠道通畅,每月有资料汇总、统计、分析,主要数据上墙.做好信息的开发利用工作.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制度1、设专兼职人员管理慢性病工作,建立辖区慢性病防治网络,制定工作计划.2、对辖区高危人群和重点慢性病定期筛查,掌握慢性病的患病情况,建立信息档案库.3、对人群重点慢性病分类监测、登记、建档、定期抽样调查,了解慢性病发生发展趋势.4、针对不同人群开展健康咨询及危险因素干预活动,举办慢性病防治知识讲座,发放宣传材料.5、对本辖区已确诊的二种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进行控制管理.为慢性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实行规范管理,跟踪随访,详细记录.6、建立相对稳定的医患关系和责任,以保证对慢性病患者的连续性服务.慢性病监测制度一、公共卫生管理科全面负责慢性病监测管理工作.科主任为本辖区相关业务的管理者和监督者,各经管医生是慢性病的报告责任人.二、报告范围:高血压、糖尿病.三、接诊医生发现确诊的上述二种需要报告的病例,定期内向公共卫生管理科报告,公共卫生科收到报告卡,审核合格登记后,及时向市疾控中心报出卡片.四、各种表卡填写要完整,字迹要清楚,不漏项.五、凡未按要求上报者,按年度考核细则的规定与考核挂钩,若隐瞒不报的,一经查实加倍处罚.35岁以上病人首诊测血压工作制度1、免费为35岁以上首诊病人测量血压,以提高高血压病人的检出率.2、全科诊室内、外、妇科、慢性病管理室、中医门诊等科室,把35岁以上病人首诊测血压做为常规检查内容,并在门诊日志和病历中记录血压值.3、发现高血压病人,门诊医生应填写慢性病患者报告卡,交给该公共卫生管理科医生,并向患者进行面对面的健康指导,发放健康教育处方,指导正规治疗,宣传高血压防治知识.4、责任医生掌握的高血压病人按照高血压病管理的要求,纳入规范管理.5、定期对各单位各科室35岁以上病人首诊测量血压的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健康教育工作管理制度1、制定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定期召开例会,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2、建立健康教育宣传板报、橱窗,定期推出新的有关各种疾病的科普知识,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3、开通辖区健康服务咨询热线专线,提供健康心理和医疗咨询等服务.4、针对不同人群的常见病、多发病开展健康知识讲座,解答居民最关心的健康问题.5、发放各种健康教育手册、书籍,宣传普及防病知识.6、完整保存健康教育计划、宣传板小样、工作过程记录及效果评估等资料.资料管理制度一、各种文件、计划、宣传资料等是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严格管理好,由专人负责管理,专室存放.二、资料主要包括四大部分:即计算机资料、网络技术资料、多媒体、音像资料和文字资料等,应分类存放分类管理.三、文字资料中的教材、参考书、工具书等应按图书分类统一编目注册登记,期刊杂志、报纸、合订本、宣传折页、海报等均须统一登记编目.四、音像资料中的录音带、录象带、软盘、光盘等必须分类登记编目,分类存放,并定期检查其质量变化情况.五、计算机资料、网络技术资料等应按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工具软件等分类管理,注意用时升级、更新等,并配备相应的杀毒软件.六、资料必须始终为卫生工作服务,其他人员均可借阅有关资料,但必须履行以下手续:1、每借阅一次登记一次,每次限借5盘或5本或5盒,如遇多集多本连续资料也只能依次归还后再续借.2、每次借阅期限不得超过一星期,如因工作需要继续借阅者必须办理续借手续.3、孤本资料或数量较少的资料均不外借,可临时使用.4、借出资料归还时,资料人员必须认真检查,如发现有损坏者必须照价赔偿,如资料丢失,应借阅人重新购买完全相同的资料进行赔偿,或处以原资料价值的3—5倍罚款.七、所有人员不得以任何借口为别人借阅本单位的资料.八、声像资料其版权所有,借阅人不得翻版,如有未经许可私自翻录的,责任自负.九、外的部门或人,如因工作需要借阅资料的,必须经领导批准,并办理正常的借阅手续.十、宣传资料收发做到每张份出入库有登记有签字.服务接待制度一端正接待工作态度,重视文明接待工作.本着:热情、耐心、负责的精神,禁止“生、粗、冷、硬、推”言行;二对接待外来咨询的人员,都必须首先认真了解病情,做到:无论何时来访,随时给予接待;来访无论干部、群众,态度好坏一个样;坚持谁接待谁负责落实;三坚持自办、转办、联办、指导办相结合的原则.对咨询者出的问题和要求,能立即解答的就当即答复;对不了解的问题,既要坚持医学理论原则,又要说明原因,做好解释工作;四绝不允许对群众来访互相推诿或置之不理.要严格落实接待工作“四个及时”的要求,即:及时登记、及时送领导阅览、及时办理、及时回复;五严肃接待工作纪律.对接待工作不负责任、无故拖延时间、影响较坏的人员要追究责任;六对接待工作中反映出的重大问题,要及时向局领导汇报.老年保健工作制度1、设专兼职人员负责老年保健工作,建立网络,制定工作计划.2、对辖区内老年人的基本情况和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登记、建立健康档案.3、对以乡镇社区居家养老形式为主的老年人进行服务需求评估,提供医疗护理、康复、保健服务及精神慰籍、舒缓治疗服务.4、对患有慢性病的老人进行管理, 进行饮食、运动、合理用药、合理就医指导.5、对于高危行为老人,进行健康指导、进行行为危险因素干预.6、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对老年人进行疾病的预防、自我保健、常见伤害预防、自救和他救等指导.服务随访制度1、要定期走访村居委会老年人,至少每3个入户走访一次辖区登记在卡的老年人,及时掌握老年人变化情况,见面率达90%以上.2、对新出院老年患者的第一次随访,根据疾病的分期,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康复治疗指导,完整填写相关随访记录.3、对疾病期、波动期、人在户不在、户在人不在的老年病人进行随访,了解病人的病情变化、治疗情况、去向,填写随访记录.4、指导老年患者按时服药,观察患者可能出现的药物副反应,动员老年人参加村社区组织的健康活动.5、随访期间发现生活困难,符合免费服药治疗标准的老年患者,与有关部门协商,使患者享受免费药物治疗.服务随访制度1、要定期走访村居委会病人,至少每3个入户走访一次辖区登记在卡的精神病人,按要求填写“重性精神病患者随访服务记录表”,及时掌握病人变化情况,见面率达90%以上.2、对新出院患者的第一次随访,确定疾病的分期,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康复治疗指导,完整填写随访记录.3、对疾病期、波动期、人在户不在、户在人不在的精神病人进行随访,了解病人的病情变化、治疗情况、去向,填写随访记录.4、指导监护人督促患者按时服药,观察患者可能出现的药物副反应和精神症状,动员患者参加村社区组织的康复活动.5、随访期间发现生活困难,符合免费服药治疗标准的患者,与有关部门协商,使患者享受免费药物治疗.6、入户随访前应了解患者家庭的基本情况,提前与所在地的村居委会干部联系,并通知患者家属,尤其对病情不稳定患者的随访要做好安全防护工作.重性精神疾病管理制度1、成立本辖区重性精神疾病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精神卫生三级管理网络街道、居委会、监护人,制定工作计划,定期召开例会.2、开展重性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准确掌握精神病人基本情况,实行动态管理,及时准确将相关报表上报至市重性精神疾病领导小组工作办公室.3、开展重点人群的心理卫生咨询、心理行为干预、精神疾病预防等服务,早期发现精神疾患病人.4、开展对慢性或服用维持剂量药物的精神病人诊治,对新发现或疑似病人应及时转诊至上级专业机构确诊.5、建立随访制度.定期走访居委会,按疾病分期随访精神病人,及时掌握病情变化、治疗情况、去向,填写随访记录,进行康复治疗指导.6、指导监护人督促病人按时服药.观察可能出现的药物副反应和精神症状,动员病人参加社区组织的康复活动.7、病人就诊或医务人员到病人家中诊疗时,应有家属或监护人陪同.8、做好重性精神病人的管理,防止肇事肇祸事件的发生.9、对“三无”精神病人登记造册并上报;对生活困难、符合免费服药治疗标准的患者,帮助申请享受、发放免费药物治疗.。

2024年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制度范文(2篇)

2024年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制度范文(2篇)

2024年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制度范文尊敬的居民:为加强我国健康管理服务,提升居民健康水平,根据《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制度实施细则》,自2024年起,我国将全面实行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制度。

居民健康档案是以居民个人为基础,包括个人健康信息、健康评估、健康指导和健康干预计划等内容的档案。

本通知旨在向各位居民介绍健康档案管理制度的具体要求,并希望能够得到您的理解和支持。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制度要求每位居民在居住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医院建立健康档案,并做到以下几点:1.个人健康信息记录:每位居民应提供个人的基本信息、疾病史、家族疾病史、生活习惯等健康信息,以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医学影像学检查等相关报告。

这些信息将作为健康管理的基础,有助于医务人员对居民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和制定个性化的健康干预措施。

2.健康评估:居民应进行定期的健康评估,包括生活方式评估、疾病风险评估、心理健康评估等。

通过评估,医务人员可以了解到居民的健康状况,并针对性地提供相应的健康指导和建议。

3.健康指导和健康干预:根据居民的健康评估结果和健康需求,医务人员将制定个体化的健康指导和健康干预计划,包括生活方式调整、疫苗接种、疾病预防等内容,以帮助居民改善健康水平,预防和控制疾病。

居民健康档案是个人隐私的重要组成部分,本通知要求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保密制度保护居民健康档案信息的安全和隐私。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制度的实施将有助于提升居民的健康意识和主动参与健康管理的积极性,促进个体健康与社会健康的良性互动。

希望各位居民积极响应,主动参与健康档案的建立和管理工作,共同推动我国居民健康事业的发展。

如有任何疑问或需要进一步了解,可前往您所在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医院咨询,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谢谢!日期:2024年XX月XX日地点:XXX2024年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制度范文(二)***2024年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制度范本***一、背景概述:为了加强居民的健康管理,提升全民健康水平,推动健康中国建设,制定本档案管理制度。

2024年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制度(3篇)

2024年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制度(3篇)

2024年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制度1、加强档案的治理和收集、整理工作,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档案。

健康档案要采用统一表格,在内容上要具备完整性、逻辑性、正确性、严厉性和规范化。

____乡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建立专人、专室、专柜保存居民健康档案,居民健康档案管理人员应严格遵守保密纪律,确保居民健康档案安全。

居民健康档案要按编号顺序摆放,指定专人保管,转诊、借用必须登记,用后及时收回放于原处,逐步实现档案微机化管理。

3、为保证居民的隐私权,未经准许不得随意查阅和外借。

在病人转诊时,只写转诊单,提供有关数据资料,只有在十分必要时,才把原始的健康档案转交给会诊医生。

4、健康档案要求定期整理,动态管理,不得有死档、空档出现,要科学地运用健康档案,每月进行一次更新、增补内容及档案分析,对辖区卫生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并总结报告保存。

5、居民健康档案存放处要做到“十防”(即防盗、防水、防火、防潮、防尘、防鼠、防虫、防高温、防强光、防____)工作。

6.达到保管期限的居民健康档案,销毁时应严格执行相关程序和办法,禁止擅自销毁。

秦都区马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居民健康档案建档制度一、居民建档率要符合市卫生局的要求。

设立健康档案资料室,以户为单位,一人一档的准则为家庭和居民建立健康档案。

二、健康档案要集中档案室保管,按行政村名和编号顺序存放,档案专柜存放,保持整齐、美观和规范有序,逐渐实行计算机化管理。

三、居民健康档案应由全科医师负责填写,责任医生要对健康档案进行按照____岁以老人、儿童、孕产妇、慢性病人及重性精神病人等进行分类专册登记,档案盒要设目录和分类信息登记。

四、定期开展随访工作,按疾病分期随访病人,结合参加合作医疗农村居民和育龄已婚妇女每年一次的健康体检,以及儿童防备接种和体检、孕产妇系统管理和常见妇女病检查、临床诊断治疗、职业体检和健康随访服务等资料内容,及时记录在健康档案中,对体检和随访发现的健康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以健康教育为重点的健康干预。

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规范

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规范

中心( 中心(站)
入户服务
居民健康档案的维护- 居民健康档案的维护-更新
服 务 地 点 服 务 对象 日 常 复 诊 或 随 访 者 年度复诊或周 期性健康检查 一 般 人 群 入 户 服 务 社区重点管 理人群随访 档 案 更 新
中心( 中心(站)
入户服务
对一般复诊填写接诊记录和/ 对一般复诊填写接诊记录和/或 其它应记录的项目, 其它应记录的项目,并补充或更 新个人健康档案中的长期性健康 问题目录或暂时性健康问题目录。 问题目录或暂时性健康问题目录。 对重点管理人群, 对重点管理人群,由责任医生填 接诊完毕, 接诊完毕,由接诊医生将居民健 写居民个人健康档案中的接诊记 康档案汇总、归档。 康档案汇总、归档。 录或相应的随访表, 录或相应的随访表,并补充或更 新个人健康档案中的长期性健康 对年检者接诊医生或责任医生应 问题目录或暂时性健康问题目录。 问题目录或暂时性健康问题目录 根据年检表的内容, 根据年检表的内容,为就诊者进 。 接诊完毕, 接诊完毕 行检查, ,由责任医生将居民健 行检查,并填写新一年度的健康 康档案汇总、归档。 康档案汇总 同时, 管理年检表,同时,根据情况补 管理年检表,、归档。 充或更新居民个人健康档案中的 长期性健康问题目录或暂时性健 康问题目录。接诊完毕,由接诊 康问题目录。接诊完毕, 医生或责任医生将居民健康档案 汇总、归档。 汇总、归档。
3居民家庭居民家庭健康档案健康档案门诊科室门诊科室住院部住院部家庭病床科室家庭病床科室预防保健科室预防保健科室社社区区卫卫生生服服务务人人员员患者就诊患者就诊入户服务入户服务疾病筛查疾病筛查健康体检健康体检确定建档对象确定建档对象询问询问分类分类建立健康档案建立健康档案归档归档保管保管调用更新调用更新具体流程具体流程发放居民联系卡发放居民联系卡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或寻求健康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或寻求健康咨询指导等的本社区常住居民咨询指导等的本社区常住居民社区卫生社区卫生服务重点服务重点管理人群管理人群本社区常住中老年人育龄本社区常住中老年人育龄期和更年期妇女孕产妇

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规范

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规范

统一标准
专人负责
制定统一的档案管理标准,包括档案的内容 、格式、分类、标识等,确保档案管理的一 致性和规范性。
设立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负责档案的日常 管理、维护和更新等工作,确保档案管理的 连续性和稳定性。
分类管理
建立索引
根据档案的类型和内容,对档案进行分类管 理,如个人档案、团体档案等,方便查找和 使用。
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的实践案例分享
案例一
案例二
北京市某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项目通过建 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加强人员培训和技 术升级,实现了档案信息的全面覆盖和及时 更新,有效提高了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 活质量。
上海市某街道通过引进先进的档案管理软件 ,建立数字化档案系统,实现了档案信息的 快速检索和高效管理,为社区居民提供了更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各级各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居民健康档案 的收集、整理、保管、使用和更新等管理工作。
职责分工
明确档案管理各环节的责任主体,包括建立档案的部门、 管理档案的部门、使用档案的部门等。
制度内容
制定档案的建立、整理、移交、保管、使用、更新、销毁 等全过程的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规范化的措施和方法
社区居民健康档案是记录居民健康信息的重要载体,通过对 健康信息的系统化管理,有助于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率,推动 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目的和意义
目的
制定《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规范》旨在规范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的管理,确 保健康信息的准确、完整、安全和有效利用,以更好地服务于社区居民的健 康需求。
意义
通过制定《社区居民健康档案管理规范》,可以实现对社区居民健康信息的 规范化管理,提高医疗卫生机构对社区居民的服务质量,同时为政府制定公 共卫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社区健康档案管理

社区健康档案管理

社区健康档案管理(总6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健康档案管理居民健康档案既不像门诊病历那样由病人自行保管,也不像住院病历那样待病人出院后再存入病案室由专业人员保管,多半是由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兼管和利用。

因此,如何科学、规范地进行管理,是需要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健康档案的常规管理包括档案的建立、保管和利用三个方面。

一、健康档案的建立健康档案通常由乡镇卫生院或村卫生室医务人员建立,建档方式可采用群体建档和个体分别建档相结合的办法。

其基本方法是在确定了建档对象后,对所有的建档对象通过个人健康检查、家庭调查等获取基本资料,填入个人健康档案和家庭健康档案信息,对日后新加入的居民则采取个别建档和更新家庭成员基本情况的方式。

平常则要把病人每次就诊的情况和随访情况记录进去,通过资料的不断积累使健康档案逐步完善。

(一)建立档案方法1、结合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

以村居为单元,主要依托乡、村两级卫生机构,可由县卫生机构协助,在农民自愿基础上开展农民健康检查,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和家庭健康档案,筛选个人和家庭的主要健康问题,确定辖区内的妇女、儿童、残疾人、60岁以上老人等人群为重点服务对象。

该方法在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地区,对参合农民体检有适当补助,或政府对农民体检有经济补助的情况下,较为适宜。

2、结合日常医疗卫生服务内容,针对重点人群建立健康档案。

在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门诊工作中逐步开展首次就诊时即建立健康档案,病人再次就诊可以实行连续性跟踪记录;针对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逐年升高的趋势,对35岁以上就诊患者首诊测血压,对45岁以上就诊患者首诊检测血糖,对发现的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建立随访表,制定慢性病随访管理计划,进行系统管理;妇幼健康档案的建立与妇幼保健系统管理结合起来;对60岁以上老年人全部建档,随时掌握他们病情的动态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健康档案管理居民健康档案既不像门诊病历那样由病人自行保管,也不像住院病历那样待病人出院后再存入病案室由专业人员保管,多半是由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兼管和利用。

因此,如何科学、规范地进行管理,是需要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健康档案的常规管理包括档案的建立、保管和利用三个方面。

一、健康档案的建立健康档案通常由乡镇卫生院或村卫生室医务人员建立,建档方式可采用群体建档和个体分别建档相结合的办法。

其基本方法是在确定了建档对象后,对所有的建档对象通过个人健康检查、家庭调查等获取基本资料,填入个人健康档案和家庭健康档案信息,对日后新加入的居民则采取个别建档和更新家庭成员基本情况的方式。

平常则要把病人每次就诊的情况和随访情况记录进去,通过资料的不断积累使健康档案逐步完善。

(一)建立档案方法1、结合健康体检,建立健康档案。

以村居为单元,主要依托乡、村两级卫生机构,可由县卫生机构协助,在农民自愿基础上开展农民健康检查,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和家庭健康档案,筛选个人和家庭的主要健康问题,确定辖区内的妇女、儿童、残疾人、60岁以上老人等人群为重点服务对象。

该方法在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地区,对参合农民体检有适当补助,或政府对农民体检有经济补助的情况下,较为适宜。

2、结合日常医疗卫生服务内容,针对重点人群建立健康档案。

在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门诊工作中逐步开展首次就诊时即建立健康档案,病人再次就诊可以实行连续性跟踪记录;针对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逐年升高的趋势,对35岁以上就诊患者首诊测血压,对45岁以上就诊患者首诊检测血糖,对发现的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建立随访表,制定慢性病随访管理计划,进行系统管理;妇幼健康档案的建立与妇幼保健系统管理结合起来;对60岁以上老年人全部建档,随时掌握他们病情的动态变化。

该种建档方法,目标人群明确,针对性强,把日常工作和建档工作结合起来,较易操作,把疾病诊疗与预防保健结合起来,体现防治结合的特色,健康档案可以及时更新,提高利用率。

3、结合入户调查,建立健康档案。

主要由乡、村两级卫生机构,派专职人员完成该项工作,作为结合日常门诊和体检方式建档的补充。

(二)填写内容1、填写家庭基本信息和个人基本信息如果一个家庭中有两个以上成员就诊,基层医疗机构填写所在家庭基本信息(部分信息不完整可在以后逐步补充),按照居民个人健康档案首页内容,逐项进行询问并填写相应内容:询问个人一般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民族、身份证号、家庭住址、联系电话、血型、文化程度、从事职业、婚姻状况、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等。

询问个人健康史,包括过敏史及过敏物质、慢性病既往史、手术史、外伤史、输血史、家族史、遗传病史、有无残疾等。

2、填写个人生活行为习惯及预防接种情况表询问现阶段个人生活行为习惯和预防接种情况。

3、填写周期性健康体检表至少两年一次。

主要依托乡镇卫生院开展健康检查,体检后由乡镇卫生院负责或组织村医向体检对象反馈体检结果,体检结果一式贰份,一份留个人健康档案处,一份交受检农民。

4、填写健康评价及处理意见根据现阶段个人生活行为习惯、周期性健康体检情况进行健康评价,包括现患疾病、异常生理状态、危险因素的评价和处理意见,并填写下次检查日期。

5、填写服务记录表包括各类疾病管理人群随访表、孕产妇和0-3岁儿童健康管理记录表、就诊记录、日常随访记录、转诊记录、会诊记录等。

6、填写健康问题目录根据上述表格记录内容,填写主要健康问题目录,主要指建档对象存在的能够长期影响其健康状况的慢性病、危险生活行为方式、不良心理状态以及相关的家族病史和遗传病史等。

7、核查档案各项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填写居民健康档案封面。

8、发放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卡,以备复诊或随访时使用。

二、健康档案的保管和存放居民健康档案所包括的资料较多,个人健康档案的排列顺序一般为:个人一般情况、主要健康问题目录、周期性检查记录、接诊记录或重点管理人群的随访记录、会诊和转诊记录、辅助检查资料等。

这些资料最好以活页的形式装订成册,便于补充记录,合订本的最后应留有空白页,供辅助检查资料的粘贴。

一般以家庭为单位装在档案袋内,档案袋的设计要便于查找和提取。

通常档案是横向摆放在档案室(柜)的搁架上,因此,档案袋正面右上角的顶边和右侧边可分别标上档案或印上不同的颜色标志,以便查找。

中间部分应写上姓名、住址等。

健康档案的存放和保管可根据其规模、人员编制和人员素质情况而定,原则上由分管居住辖区的乡镇卫生院或村卫生室保管,乡镇卫生院可以设立档案室/处(可与挂号室合并),由挂号人员兼管。

为了便于使用,也可存放在门诊室,由医生和护士保管。

存放档案的柜子要符合防尘、防火的要求,档案应按编号顺序排放。

每次使用完毕,要准确地放回原处,并定时进行整理,保持档案摆放的整齐有序。

三、健康档案的使用1、首次建档在服务对象初次接受周期性健康体检或就诊时,为同意建立健康档案的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并发放居民健康档案信息卡,以备复诊或随访时使用。

首次建档建议由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负责,村卫生室医务人员协助完成。

为建档居民准备文件袋(夹),在文件袋(夹)表面填写家庭地址、户主姓名、联系电话等信息。

文件袋(夹)内包括家庭每位成员的居民个人健康档案和家庭健康档案。

与建立档案的居民约定下一次就诊时间,录入管理随访记录表。

首次建档完成后,可将健康档案分别存放于居民居住地所在乡镇卫生院或村卫生室。

2、复诊复诊的居民出示居民个人健康档案信息卡,由医护人员(或导诊人员)根据信息卡信息调取健康档案并转给接诊医生。

日常复诊或随访者(包括一般人群的门诊复诊、慢性病管理对象门诊复诊或随访、妇女或老年人门诊复诊或随访、孕妇或儿童系统保健管理对象门诊复诊或随访等),由导诊人员(医务人员)到健康档案室(或柜)调取复诊或随访者的个人健康档案并转交给接诊医生或责任医生(由乡镇卫生院确定负责辖区内一定数量居民的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和医疗康复等全科医学服务的医生),接诊医生应首先通过阅读健康档案熟悉病人基本情况,了解病人既往病史,然后针对本次就诊情况填写接诊记录、更新健康档案相关内容。

最后负责健康档案的归档。

如果就诊地点与健康档案保管场所不一致,可以采用乡卫生院与村卫生室开工作例会时将信息双向反馈。

对于需要转、会诊的病人,接诊医生应同时填写转、会诊记录、住院记录(注:需转入上级医院的病人,要填写双向转诊二联单,并将存根粘贴在转诊记录表中);对于住院的病人,应在病人出院3天后进行随访并补充完整各项记录,放入居民个人健康档案文件袋(夹)中后存档。

对周期性健康检查的服务对象,档案的调取与居民日常复诊或随访时相同,须由医护人员(导诊人员)到健康档案室调取随访者的个人健康档案并转交给接诊医生或责任医生。

接诊医生或责任医生应根据周期性检查表的内容,为就诊者进行检查,填写新一轮的周期性检查表,同时更新个人生活行为习惯及预防接种情况表,并根据情况补充或更新居民个人健康档案中的主要健康问题目录。

接诊完毕,由接诊医生或责任医生将居民健康档案汇总、归档。

3、随访当确定了入户服务或随访对象后,由入户服务的医护人员到健康档案室调取相应服务对象的个人健康档案,按本次随访情况填写相应健康档案内容(包括补充或更新问题目录)。

与管理对象约定下一次随访日期,记入管理随访记录表。

责任医生应每天核查当日应完成的随访对象的个人健康档案,如随访对象没有按期复诊,医生需要按照有关管理规范主动进行随访,保证健康管理的连续性。

对无特殊随访要求的人群,责任医生或护士应按年度进行健康风险评估,周期性健康体检应主要由乡镇卫生院完成。

负责随访的医务人员,原则上要与农民熟悉,工作场所便于开展随访工作,因此,随访工作建议由村医或部分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完成。

乡镇卫生院负责对随访工作进行管理,要有辖区随访对象目录,并按随访要求对随访责任人进行监督。

4、整理责任医生或护士于每年年底,将所负责的家庭和居民的所有健康档案进行核查、补充、更新。

四、健康档案的利用1、评估健康问题从个体层面上讲,个人健康档案是评价居民个体健康水平并针对个体进行医疗、预防、保健和康复的重要依据,医务人员可根据居民个人健康档案信息,识辨其存在的危险因素、评估其健康状况的动态变化、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控制疾病的发生、发展;从群体层面上讲,医务人员根据居民健康档案提供的信息,能够识辨高危人群,了解病人的来源、疾病构成、年龄、职业、时间、地区的分布,以及疾病的严重程度等,有效组织诊疗服务、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及时调整服务项目,采取相应的适宜技术和措施,控制疾病的发展。

同时,对个体或群体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2、处理健康问题健康档案动态地记录了健康问题处理的全过程。

由于对某些健康问题的处理还需要详细了解病人的家庭及其成员的状况,健康档案的系统性资料可以满足这方面的需求,特别是针对慢性、反复发作性疾病。

3、医疗质量控制健康档案的管理是医疗质量管理的组成部分,它既可以从档案的书写质量上体现出来,也可以从档案中各种计划、措施的执行情况上反映出来,因而它起着医疗质量的监控作用。

4、科研与教学居民健康档案在医学科研中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健康档案收集了个人、家庭、社区、健康人群、高危人群、患病人群等多方面资料,可以适应不同类型的课题研究,由此而形成的连续性资料是课题研究的良好素材。

五、健康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实现健康档案信息化管理为方便群众就医,加强医务人员绩效考核奠定了基础,信息网络平台的建立也为及时更新档案信息,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一)健康档案信息化管理层次。

1、初级管理可首先利用计算机实现一些简单的信息管理。

即利用计算机管理软件,对个人、家庭、社区健康档案中的各种文字资料进行记录、查询、检索。

2、中级管理在健康档案中,除了一些文字信息外,还经常要记录一些图像信息,甚至可能是声音及动态画面,使健康档案内容更加完整、逼真。

另外,还需要进行健康信息的统计分析,要做到这一点,除了要配备必要的计算机外,还需医务人员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3、高级管理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可以把健康档案中的信息通过互联网来传送,从而达到远程会诊的目的,建设以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为基础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实现健康信息资源共享。

(二)采用标准化的居民健康档案建立健康档案是一个跨业务系统、跨生命时期、跨行政区域,持续积累、动态更新、共建共用的一个长期过程。

健康档案的记录内容和数据结构、代码等都严格遵循统一的国家规范与标准。

健康档案的标准化是实现不同来源的信息整合、无障碍流动和共享利用、消除信息孤岛的必要保障。

鉴于我国农村实际情况,考虑到健康档案的建立与管理工作仅处于起步阶段,现阶段可采取纸质方式作为健康档案的书面记录载体,但应充分考虑到向信息化管理过渡是必然趋势,应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进行健康档案信息化管理,但必须遵循健康档案的标准化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