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中国民歌风格色彩分布特点
中国民歌的艺术特点重点
![中国民歌的艺术特点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8870f738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91.png)
中国民歌的艺术特点重点中国民歌是中国民间音乐的一种表现形式,其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自然真实:中国民歌以自然真实为核心,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
它们以生活中的真实事件和真实的情感为素材,表现了普通人民的生活态度和心境。
民歌没有经过太多的加工和修饰,保持了一种自然、朴素、真实的状态。
2.情感真挚:中国民歌在表达情感方面表现出真挚和深情。
民歌以其直接、纯真的方式表达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包括爱情、友情、亲情、别离等等。
民歌的旋律简单、朴实,直接触动人们的情感,让人们感受到其中的真挚情感。
3.音乐形式多样:中国民歌形式多样,以其独特的节奏、音调和旋律色彩独树一帜。
民歌可以以独唱、合唱、对唱等形式演唱,也可以伴有乐器伴奏或无伴奏表演。
流行的中国民歌有广东民歌、四川民歌、云南民歌等,它们都有各自特定的地域音乐特色。
4.文化传承:中国民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中国历史、文化和人民精神的传承。
民歌传统上是口头传承,通过世代口耳相传保存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
中国民歌通过表达人们的情感和经历,记录并传递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
5.社会价值:中国民歌在社会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不仅是文化娱乐的一种载体,也是社会生活的一个抒发渠道。
民歌可以表达人们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思考,反映社会的价值观念和思潮。
它们也是人们生活中的精神支撑和情感寄托,引起人们对生活、社会和人情的思考和反思。
总之,中国民歌以其自然真实、情感真挚、音乐形式多样、文化传承和社会价值等方面的特点,成为民间音乐中独具魅力的一种形式。
通过歌唱中国民歌,人们可以感受到生活的真实和美好,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价值观念。
论汉族民歌近似色彩区的划分
![论汉族民歌近似色彩区的划分](https://img.taocdn.com/s3/m/30298a3a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3d.png)
论汉族民歌近似色彩区的划分按照种族、地理、文化背景或体裁、风格等把大至全世界小至一个民族的聚居区的音乐文化分成若干区域,是比较音乐学研究中普遍采用的方法之一。
在查阅资料中,多数学者以风格色彩作为划分中国汉族民歌色彩区总的依据。
民歌的风格色彩主要由地理背景、早期古代文化背景、语言背景以及社会背景所影响形成。
根据汉族聚居区民歌风格的差异,并综合参照上述各种背景及有关因素,汉族民歌的地理分布可划分为十个近似色彩区和一个特区。
一、东北部平原民歌近似色彩区包括山东、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大部及豫东南、苏北徐州一带。
民歌最突出的体裁是传统小调,其次是秧歌、号子、山歌很少。
小调是伴随着城镇经济的兴旺而发展起来的,自明、清以来,即有各种唱本刊行。
在传统节日中演唱秧歌十分普遍,突出的有胶东秧歌、鼓子秧歌、昌黎秧歌、定县秧歌以及东北秧歌等。
劳动号子的代表性种类是黄河号子和海洋渔民号子。
此外,东北的伐木号子也很有地方特色。
二、西北部高原民歌近似色彩区包括山西、甘肃、宁夏大部、陕北、关中、青海东部以及内蒙西部。
民歌最突出的体裁是山歌,其次是秧歌、小调。
民歌的传唱地区较为集中,音乐风格十分鲜明、统一。
“信天游”、“山曲”、“爬山调”和“花儿”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体裁。
三、江淮民歌近似色彩区包括苏北、皖北以及豫东南部分地区。
它处在黄河下游与长江下游之间,因而表现出明显的过渡性特征,小调和民间歌舞领域更接近北方,而山歌和田歌,则有较明显的南方风格。
其主要体裁是小调包括花鼓等民间歌舞小唱、山歌包括田秧歌和少部分渔歌。
四、江浙平原民歌近似色彩区包括苏南、皖南东部、上海及浙江大部。
本区民间歌曲以优雅、婉转、清丽著称的江南小调为主。
就我国东半部地区来看,民歌从冀、鲁等地那种粗犷、健朗、风趣的格调经过江淮一带,直到本区才算完成了由北而南风格的转变。
在整体上,本区民歌偏重细腻、委婉、流畅、含蓄的特质已同北方诸地判然有别。
五、闽、台民歌近似色彩区包括福建、台湾大部以及广东潮汕地区的海丰、陆丰、惠来、惠东等地。
浅析我国民歌不同地域的艺术特色
![浅析我国民歌不同地域的艺术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3b93ac52bceb19e8b9f6ba1f.png)
浅析我国民歌不同地域的艺术特色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不同地域的民歌更是呈现出较为鲜明的地域性艺术特色,真实地反映地域民族真实社会生活,承载着地域民族的人文风情,有着浓郁的地方韵味,这也是我国民歌能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重要原因。
标签:我国民歌;地域;方言;风格特征一、诠释民歌的定义民歌又可以称之为劳动歌,从狭义角度诠释民歌,可以指为“号子”,主要是配合劳动动作,使劳动在强烈的节奏声音中更加催人奋进,提高劳动效率;从广义的角度诠释民歌,可以指为在劳动中唱的歌,如草原牧歌、牧羊曲、采茶歌等,这种广义的民歌可以归入到生活歌中。
我国民歌的形成风格和特点,可以依据地域环境、地方人文情怀、地方方言等特征将中国民歌分为多个种类,使我国民歌的艺术特色呈现出种类繁多、风格各异的特点,各民族都拥有着区别于其他地区民歌的不同风格,给人们呈现出了更为丰富多彩的艺术殿赏。
二、深度把握我国各地民歌的风格特征本文从地域特征角度分析我国民歌的风格特点,从地貌环境、人文性格、地域语言等多方面深度把握我国各地民歌的风格特征。
大体将我国民歌分为三大类:西北民歌、南方民歌和少数民族民歌。
具体分析如下。
(一)西部民歌之陕北民歌艺术特色西北部民歌包括宁夏、甘肃、陕西和陕西等地的民歌,最具代表性的要属陕北民歌。
从地貌环境来看,陕北民歌地处高原、山地和平原集聚地,横跨黄河流域,其独特的地貌特色,让陕北民歌的歌曲特点更加高亢嘹亮、热情奔放、深沉质朴,除此之外,陕北民歌拥有信天游的音调,旋律高亢激昂,起伏跌宕,如《脚夫调》《兰花花》等。
从地域人文性格上来看,陕北人粗犷、豪放的性格决定了其音乐的直畅性与旋律线的大起大落、直上直下,高音区很高,多用假声,在真假声变换的声区,使歌曲演唱更具魅力,如《上去高山望平川》。
同時,粗犷豪放的陕北民歌也不乏柔美,如《走西口》中送郎走西口的妹子千叮咛,万嘱咐的歌曲中,字字句句见真情,歌词朴素自然,意味深长。
从地域方言来看,陕北方言的特殊是在于巧妙的叠词、丰富的叠字,仅仅这些重叠歌词就能催生陕北民歌这朵艺术奇葩动人性情,悦人心灵。
中国民歌的分布
![中国民歌的分布](https://img.taocdn.com/s3/m/4b06bd5b804d2b160b4ec037.png)
中国民歌的分布根据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以及民歌的不同风格色彩,中国民歌大体可以分为六个不同的风格色彩区。
1.北方草原文化民歌区;2.西部受伊斯兰文化影响的新疆民歌区;3. 西部受佛教文化影响的藏族民歌区;4.西南高原多民族古老原始文化民歌区;5.东北受萨满教影晌的狩猎文化民歌区;6.西北高原多民族半农半牧文化民歌区;7.中原及东部沿海有着古老传统文化的汉族民歌区。
至于每个民歌区的民歌分类。
由于民族不同,各自有其传统的分法,不可能划一,只能存异。
1.北方草原文化民歌区这个民歌区主要处于现在的内蒙古自治区,以蒙古族民歌为代表。
蒙古族历来有“音乐民族”、“诗歌民族”之称。
民歌可分“长调”、“短调”两大类,“长调”民歌主要流行于东部牧区以及阴山以北地区,特点是字少腔长,富有装饰性,音调嘹亮悠扬,节奏自由,反映出辽阔草原的气势与牧民的宽广胸怀。
牧歌、思乡曲、赞歌等大多属于长调。
闻名的曲目有《辽阔的草原》、《牧歌》等。
“短调”主要流行在西部、南部半农半牧区,其特点是结构短小,节奏规整,不少叙事歌、情歌、婚礼歌都属于“短调”。
著名的短调民歌有《森吉德马》、《小黄马》等。
草原文化民歌的共性是表现出草原牧民的质朴、爽朗、热情、豪放的情感与性格。
此外,在西蒙还有一种“蒙汉调”(蛮汉调),它是蒙、汉两个民族的音乐文化相互吸收,相互交流的产物。
流行于河套一带的“爬山调”也是蒙、汉民族共同喜爱的歌种。
2.西部受伊斯兰文化影响的新疆民歌区这个民歌区地处新疆,以维吾尔、哈萨克民歌为代表,它受过来自中亚伊斯兰传统文化的影响,与阿拉伯音乐文化有着一定的联系。
维吾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其歌舞艺术以“十二木卡姆”闻名于世。
民歌有爱情歌、劳动歌、历史歌、生活习俗歌四大类。
维吾尔民歌在音调方面包括了中国音乐、阿拉伯、欧洲三种音乐体系,它是中国民歌音调多元化来源最突出的一种。
有不少民歌是与舞蹈相结合的,具有活泼、风趣的格调。
闻名中外的民歌有《阿拉本罕》、《半个月亮爬上来》、《达坂城》、《送我一朵玫瑰花》等。
中国民歌的分布
![中国民歌的分布](https://img.taocdn.com/s3/m/9fa08d46767f5acfa1c7cdba.png)
中国民歌的分布中国民歌大体可以分为六个不同的风格色彩区。
1.北方草原文化民歌区民歌可分“长调”、“短调”两大类,“长调”特点是字少腔长,富有装饰性,音调嘹亮悠扬,节奏自由,反映出辽阔草原的气势与牧民的宽广胸怀。
“短调”其特点是结构短小,节奏规整,草原文化民歌的共性是表现出草原牧民的质朴、爽朗、热情、豪放的情感与性格。
2.西部受伊斯兰文化影响的新疆民歌区民歌有爱情歌、劳动歌、历史歌、生活习俗歌四大类。
维吾尔民歌在音调方面包括了中国音乐、阿拉伯、欧洲三种音乐体系,它是中国民歌音调多元化来源最突出的一种。
有不少民歌是与舞蹈相结合的,具有活泼、风趣的格调哈萨克族主要居住在北疆,从事牧业。
3.西部受佛教文化影响的藏族民歌区民歌中不少是与舞蹈结合在一起的,如“囊玛”、“堆谢”、“果谢”、“锅庄”等歌舞品种。
音乐属于中国音乐体系,民歌一般特点为热情、开朗、诚挚、动人,极富高原特色,节奏律动性强。
4.西南高原多民族古老原始文化民歌区多数民族都有二声部、三部民歌。
民歌的分类有“大歌”、“小歌”。
大歌以侗族、布依族、壮族等民族的最闻名,大歌又分男声、女声、童声三种,男声大歌一般节奏性较强,曲调明快。
女声大歌节奏较自由,旋律细腻、柔和。
小歌除二声部外也有单声部民歌。
内容以爱情为主,一般是青年男女在室内用小嗓轻声唱。
此外还有古歌,以苗族的古歌历史最悠久。
内容叙述天地的形成,人类的起源。
游方的起因等。
曲调富于吟诵性,歌唱者多为老人。
5.东北部受萨满教影响的狩猎文化民歌区他们的民歌可分为三大类:(l)山歌,(2)歌舞曲,(3)萨满调。
山歌又分“长调、“短调”,“长调”高亢刚健,节拍自由;“短调”曲调平稳,节奏规整。
歌舞曲大多为一领众和形式。
6.西北高原多民族半农半牧文化民歌区由于长期的多民族交化交融,产生了八个民族并有的歌种——“花儿”。
该区民歌可分“家曲”,“野曲”两大类,“花儿”为代表性歌种,曲调高亢悠长,格调深沉婉转,气质粗扩、淳朴。
中国民歌的分布
![中国民歌的分布](https://img.taocdn.com/s3/m/9fa08d46767f5acfa1c7cdba.png)
中国民歌的分布中国民歌大体可以分为六个不同的风格色彩区。
1.北方草原文化民歌区民歌可分“长调”、“短调”两大类,“长调”特点是字少腔长,富有装饰性,音调嘹亮悠扬,节奏自由,反映出辽阔草原的气势与牧民的宽广胸怀。
“短调”其特点是结构短小,节奏规整,草原文化民歌的共性是表现出草原牧民的质朴、爽朗、热情、豪放的情感与性格。
2.西部受伊斯兰文化影响的新疆民歌区民歌有爱情歌、劳动歌、历史歌、生活习俗歌四大类。
维吾尔民歌在音调方面包括了中国音乐、阿拉伯、欧洲三种音乐体系,它是中国民歌音调多元化来源最突出的一种。
有不少民歌是与舞蹈相结合的,具有活泼、风趣的格调哈萨克族主要居住在北疆,从事牧业。
3.西部受佛教文化影响的藏族民歌区民歌中不少是与舞蹈结合在一起的,如“囊玛”、“堆谢”、“果谢”、“锅庄”等歌舞品种。
音乐属于中国音乐体系,民歌一般特点为热情、开朗、诚挚、动人,极富高原特色,节奏律动性强。
4.西南高原多民族古老原始文化民歌区多数民族都有二声部、三部民歌。
民歌的分类有“大歌”、“小歌”。
大歌以侗族、布依族、壮族等民族的最闻名,大歌又分男声、女声、童声三种,男声大歌一般节奏性较强,曲调明快。
女声大歌节奏较自由,旋律细腻、柔和。
小歌除二声部外也有单声部民歌。
内容以爱情为主,一般是青年男女在室内用小嗓轻声唱。
此外还有古歌,以苗族的古歌历史最悠久。
内容叙述天地的形成,人类的起源。
游方的起因等。
曲调富于吟诵性,歌唱者多为老人。
5.东北部受萨满教影响的狩猎文化民歌区他们的民歌可分为三大类:(l)山歌,(2)歌舞曲,(3)萨满调。
山歌又分“长调、“短调”,“长调”高亢刚健,节拍自由;“短调”曲调平稳,节奏规整。
歌舞曲大多为一领众和形式。
6.西北高原多民族半农半牧文化民歌区由于长期的多民族交化交融,产生了八个民族并有的歌种——“花儿”。
该区民歌可分“家曲”,“野曲”两大类,“花儿”为代表性歌种,曲调高亢悠长,格调深沉婉转,气质粗扩、淳朴。
中国民歌的特点
![中国民歌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3c91aa41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e8.png)
中国民歌的特点中国民歌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情感。
中国民歌以其独特的特点深受人们喜爱,并在世代流传下来。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探讨中国民歌的特点,并进一步了解它在中国文化中的意义。
首先,中国民歌的特点之一是地域性。
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民歌各具特色,反映了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传统。
例如,在西南地区,藏族、彝族、傣族等少数民族的民歌以其悠扬的旋律和独特的音域特点著称。
而在东北地区,民歌多以豪放、朴实的风格表达农民的生活情感。
其次,中国民歌也具有鲜明的节奏和旋律特点。
民歌的节奏多以稳定为主,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常常伴有简单的节拍。
而旋律方面,中国民歌华丽而多变,以其抒情的旋律特色为人所喜爱。
传统的民歌常常用五声音阶,而且一些地方还受到汉唐时期音律的影响。
因此,中国民歌的旋律常常给人一种亲切、朴素的感觉。
除了地域性和旋律特点外,中国民歌的歌词也是其特点之一。
民歌的歌词多以日常生活、爱情、友情、家园等内容为主题,抒发着人们深沉真挚的情感和对生活的向往。
这些歌词常常朴素而真实,使人们能够感同身受,并引发共鸣。
中国民歌通过诗意的歌词,传达了自然、人情与爱国情怀,成为了人们心中的共同记忆和情感纽带。
此外,中国民歌还常常表现出多声部合唱的特点。
在一些地区的传统音乐中,合唱是常见的演唱形式。
合唱使得民歌的音乐效果更加丰富,增加了层次感和神秘感。
不同歌手的声音和谐交错,营造出独特的音乐氛围,让人们沉浸在美妙的声音韵律中。
最后,中国民歌的传统色彩也是其独特的特点之一。
中国民歌的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时代。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民歌在不同时期受到了不同文化的影响,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传统曲调和演唱风格。
这种传统的风格和特色使得中国民歌具有独特的魅力,并成为国内外音乐爱好者争相学习和欣赏的对象。
总之,中国民歌以其独特的特点在中国音乐文化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它的地域性、节奏和旋律特点、歌词内容、合唱形式以及传统色彩都使得中国民歌成为一种独具风格的音乐艺术形式。
简述民歌的艺术特点
![简述民歌的艺术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b6b2567a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ab.png)
简述民歌的艺术特点
民歌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具有以下几个艺术特点:
1. 简朴自然:民歌在音乐编排上注重简洁,旋律流畅自然,没有过多的修饰和华丽的乐器伴奏。
歌词内容也常常质朴而真实,表达普通人的生活情感和体验。
2. 情感真挚:民歌以真实的情感为基础,歌词和旋律紧密结合,表达出人民群众内心的真实想法和情感体验。
民歌通常表达对爱情、友情、家乡、劳动和生活等方面的思念、欢乐、悲伤等复杂情感。
3. 流传口耳相传:民歌多是通过口头传承,代代相传。
因为它们源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创作和演唱,所以它们的流传更加广泛和深入。
这也使得民歌具有了独特的地域性和民俗性。
4. 多样性和丰富性:民歌在各个地域和民族都有不同的风格和形式,反映了不同地域和民族的文化特点。
民歌的形式也各异,有调子明快的吟唱歌谣,也有情感深沉的悲歌。
民歌以其朴素、真挚、自然的艺术特点,成为了表达人民群众情感的重要载体,也是传承和展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浅谈民歌的地方色彩
![浅谈民歌的地方色彩](https://img.taocdn.com/s3/m/52b910d0a58da0116c1749a5.png)
地 民歌在 色彩上差距 了特有的民歌色彩 , 它清晰地反 映出了 细致含蓄 , 代表作《 茉莉花》 无锡景》 《 为 异 , 区相隔越远 , 下面我们就以几个大家相对 比较 该 民族或该地 区的历史风貌 . 它的身 典型的南音 色彩 , 形式要素特点为: 越大 。 其 从 分析以下它们所表现 上你能感受到鲜 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 五声音 阶、 级进为主的旋法 , 连续发展 , 熟悉的 民族为例, 渐层下移 的四句体结构使 曲风婉转悠 出来 的色 彩 。
学 术 纵 横
摘 要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地 区、 同民族 的民 不 不
有奔放 、 热情 、 粗犷 、 刚健 的特点 。代表
歌 都 有其 鲜 明的 民族 特 征 和 地 方 色 彩 。
作有《 我的家乡 日喀则》 翻身农奴把歌 《
唱》 。 等
本文从 民歌分 布的地域性和 各 民族 的 风俗 两方 面入 手进 行分析 、 论证 , 民 对
伏度大 , 多用五声音 阶 , 牧 歌》 是 如《 就
一
首 比较有代表性的长歌 。
新疆 是一个少数 民族聚集 的地方,
主要 以维吾 尔族 、 吉克族 、 克族 塔 哈萨
民歌为主。 它的民歌从色彩上也分为两 类 , 类是 抒情 的 , 奏 自由 、 一 节 深沉 悠
二句体 的变体 )旋法多用五度跳进的 扬 , , 由于我国幅员辽 阔,民族众多 , 各 ( 带有游牧 民族 的特点 , 但却 与蒙古 地的语 言、 生活 、 风俗和人 民性 格等方 曲式特点 ,使陕北 民歌具有 粗犷豪放 、 的长歌在 色彩上是截然不同的; 第二类 高昂激越 、 铿锵有力 的特点 , 现出一 是歌舞性的 , 表 面的差异 , 各地 区的民歌都形 成了浓郁 节奏欢快热烈 , 一贯到底。
中国民族音乐的风格特征
![中国民族音乐的风格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1bfd5323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9c.png)
中国民族音乐的风格特征中国民族音乐就是祖祖辈辈生活、繁衍在中国这片土地上的各民族,能体现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音乐,中国民族音乐有着其特有的风格。
下面店铺给大家带来中国民族音乐风格的介绍,欢迎阅读!中国民族音乐的风格特征介绍中国民族音乐尽管由于不同的民族、地区、体裁、品种、流派而各具特色,但它们都共同地蕴藏着以上特征,并且体现在音乐形态的各个方面。
中国民族音乐的基本风格特征表现在音乐的线条、和谐和意境三个方面。
1、线条中国民族音乐是线状为主的音乐思维方式,中国民族音乐以表现曲调为主,属单音音乐体系,特别留意发挥旋律进行时所能产生的各种变化以丰富单音的内容,其旋律直接生成于诗、词、曲声韵的音响色彩,孕育于丰富的各地声调、腔调、声腔及方言音韵,多彩优婉,会通于书法、绘画、雕塑,舞蹈等艺术线条,通过乐音的线性表情显现,在音乐中常运用音量的控制,乐句的伸缩、乐段的转换、音色的变化等来表现各种不同的情感与意境。
它体现在线条上的美化处理中,一是对单音的处理;二是旋律进行时的装饰。
2、和谐中国音乐千百年来根基于民族的土壤,始终保持着天地之性情以及自然地域特点之神性。
这是一种伦理型的、非逻辑性的。
因此众多的民族音乐作品,多运用变奏、启承转合、再现等手法来表现音乐的缓神陈叙、忍耐。
和谐182 美也就成为我国民族音乐中重要的特征之一。
3、意境千百年来,中国民歌、说唱、戏曲、器乐等音乐形式,其表现为对意境的追求。
作为一件完成了的艺术品所呈现出来的美的境界,一般意境表现在虚和实、讲究传神和悟两个方面。
虚与实是指作品中音响实体与所塑造的形象以及技术上所形成的虚与实。
音乐要通过个人的技术、修养,对音乐的理解等来表现意境,这就体现出虚与实。
只有虚实结合,动静相依,变在其中音乐才具有魅力。
中国民族音乐也非常注重音乐艺术的传神作用。
一场戏中在音乐的伴随下,常常可以看到或感受到各种场景,但这种传神需要一定的条件,即“悟”。
中国民族音乐的文化传播中主要是靠“口传心授”,这种传统的传播方式也成为民族音乐中追求意境美的客观条件。
中国民歌有哪些特点?
![中国民歌有哪些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9bb61631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a9.png)
中国民歌有哪些特点?一、多种节奏形式中国民歌以其多样的节奏形式而著名,形成了各地区的独特风格。
例如,北方的民歌节奏鲜明有力,节奏感强烈;南方的民歌则以柔和、细腻的节奏为主。
不同地区的民歌节奏形式有所差异,但都能够让人感受到中国音乐的独特魅力。
二、情感真挚动人中国民歌通常以真实的情感为主题,抒发人们对生活、爱情、亲情、友情等方面的思考和感受。
这些歌曲表达了广大民众真挚的情感,传递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关怀。
无论是忧伤、愤怒、喜悦还是温柔和浪漫,中国民歌都能够将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让人们产生共鸣。
三、丰富多样的题材中国民歌的题材丰富多样,与中国的悠久历史和多元文化密切相关。
民歌中涉及的题材范围广泛,包括田园生活、民间传说、战争英雄等。
这些题材丰富多样,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丰富性。
四、歌词简练优美中国民歌的歌词通常简练而优美,字字珠玑,表达了深远的意境和情感。
民歌歌词常常使用寓意深刻的修辞手法,如夸张、比喻、对偶等,以增加诗意和艺术性。
这些歌词韵律感强,容易被人记住和传唱,成为了广大民众喜爱的音乐作品。
五、传承民俗文化中国民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了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民歌成为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方式。
通过唱歌,人们能够了解民间传统习俗、社会风尚以及历史文化的渊源,感受到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自豪。
总结起来,中国民歌以其多样的节奏形式、真挚动人的情感、丰富多样的题材、歌词简练优美以及传承民俗文化等特点,成为中国音乐文化的一大瑰宝。
无论是在农田里还是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中国民歌都能够打动人心,带给人们温暖和快乐。
它不仅是一种音乐形式,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们的心中扎根并生发出勃勃生机。
汉族民歌色彩区划分
![汉族民歌色彩区划分](https://img.taocdn.com/s3/m/62f84807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64.png)
汉族民歌色彩区划分汉族民歌是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和深厚的历史渊源而闻名于世。
在不同的地域和文化环境中,汉族民歌呈现出各具特色的色彩区划,这种区划不仅展现了汉族民歌的地域差异,还反映了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和文化背景。
一、北方地区的汉族民歌色彩北方地区的汉族民歌以豪放、朴实为特点,旋律高亢,歌词质朴。
其中,山西地区的民歌以“嗷嗷”切人心弦的嗓音、极富磅礴气势的节奏和粗狂豪放的旋律为主要特点。
而河北地区的民歌多以扎实的唱腔和浑厚的声音表现出大地的宽广与奔放。
而中国的首都北京,则有着充满威严与豪气的京剧唱腔,作为一种特殊的形式民歌,更是独树一帜。
二、南方地区的汉族民歌色彩南方地区的汉族民歌表现出柔美、细腻的特点,常常以流畅的旋律和悠扬的唱腔给人以清新宜人之感。
广东地区的民歌以优美的旋律、柔和的音色和富有感染力的歌词深受人们的喜爱。
而江苏地区的民歌则常以婉转动听、清丽秀美的表现形式引人入胜。
另外,在西南地区,云南地区的民歌则更多地表现出悠扬、娓娓动听的特点,不同于南方其他地区的细腻柔美,更多的体现了辽阔山川与浓郁少数民族文化的融合。
三、东北地区的汉族民歌色彩东北地区的汉族民歌以豪放和奔放为主,表现出北方民歌的直接、自由和不羁。
山东地区的民歌声音雄壮豪放,多用孤担、板石、石锣等乐器伴奏,气势磅礴。
黑龙江地区的民歌则给人一种宽广与淳朴的感觉,常以大气磅礴的声音和富有激情的唱腔让人为之动容。
汉族民歌色彩的区划虽然因地域和文化背景的不同而略有不同,但不管何种类型的汉族民歌,它们都是汉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都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通过汉族民歌的色彩区划,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民族文化,增进不同地域间的交流与理解,同时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音乐资源和艺术创作的灵感。
让我们共同珍惜和弘扬汉族民歌这一瑰宝,让它们在世代传承中绽放出更加绚烂多彩的光芒。
中国民歌的地方色彩和风格
![中国民歌的地方色彩和风格](https://img.taocdn.com/s3/m/495ce42e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21.png)
中国民歌的地方色彩和风格中国民歌的地方色彩和风格民歌,中国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
她虽生于中国,却香飘海外。
中国民歌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内容丰富。
这是因为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幅员辽阔,历史悠久,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不同,导致各地民歌在语言、风俗、审美和文化传统上形成了不同特点。
这些文化因素融入了当地的民歌创作中,使各地民歌都有自己的独特个性,构成了不同的美感效应,形成了五彩斑斓的地方色彩。
色彩,绘画术语,用于音乐中,表达各地民歌在音乐风格中多元化、多层次的色彩差异。
民歌色彩的形成,早在先秦、汉魏时期,就有南方北方、东音西音之别。
以后更有楚声、粤曲、吴歌、秦音之异。
这种现象至今犹存,很像中国的方言文化。
各地民歌也都有自己独特的方言,以此展示它的地方色彩。
中国民歌的色彩斑斓之丰之美,为世界各国难与并论。
它是中国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的艺术体现,是民族音乐的重要属性和深受人民喜爱的原因之一。
稍稍懂得音乐的人,都不难从听觉上模糊感受到各地民歌的色彩差异。
但一般只能停留在“镜中花,水中月”的状态,要想细致地区分和准确辨认,说出一些道理往往很难。
这是因为人们对于民歌色彩的具体表现形式,缺少理性探讨的方法和手段。
其实若解开其中的奥秘,势必先要分析出民歌色彩形成的要素。
民歌是音乐与文学的综合艺术,唱词的特点,通常可作为辅助性的探讨因素。
音乐形成方面,主要涉及音阶、结构、音调、音律、旋法等要素特点。
词汇方面主要涉及方言词汇和音韵调等要素的特点。
这些要素,正是分析民歌地方色彩的依据。
以两首民歌为例,从中了解民歌风格的具体体现和辨析方法:1、山西左权民歌《樱桃好吃树难栽》。
此歌是体现“北音”色彩的作品,其具体形式表徵为:带变宫的六声音阶,宽羽声韵的音调结构623,对应性质的上下句体结构,旋法含有六度大跳,方言唱词“开”的韵母特点,为e,而不是ai,等等;2、四川民歌《康定情歌》。
此歌为体现南音色彩的作品,具体形式表徵为:五声音阶,四句体结构,窄羽声韵的音调结构612、356,级进为主的旋法,四川特有方言衬词“跑马溜溜的”等的运用。
浅谈中国民歌的地方色彩及区域性
![浅谈中国民歌的地方色彩及区域性](https://img.taocdn.com/s3/m/b627d83feefdc8d376ee3209.png)
的独特个性 , 各地 民歌都有不 同的个性 , 成不 同的美感效 应 , 构
由此形成千差万别 的“ 地方色彩 ” 中国幅员辽 阔 , 。 导致各地在语
和音乐均有 中性色调 。千里江汉平 原潜江县 的打 麦歌《 崔咚崔》
又称《 崔咚》 即是典型 的中音 色彩曲例 。全 曲语 言诙谐风趣 , 打 ,
黑龙江 靳威娜
浅谈中国民歌的地方色彩及区域性
嗣淑 港、 文化乃 复 郜产粤 影响 ‘ 一 秣 走 薯 毒 照拳往 嚣 警 事艄峨 移 晕 瘦避畸 两蕾的 ’ 噬 l 蚤乐知诫蠢 凰瓠碱鹕黄拳 妊禳 螽 兔缝各簧 皋 涵 琏砖专 谖氏嗷 簧畦; |1I 专毒 I
化上 。 音 腔所代表的具有 丰富独立意义 的“ 单个音” 中国民歌的 在 各种 品种中广泛地存 在。凡是接触过 中国民歌 的人 对此都有着 微妙 的感觉 。音腔变 化体现 了中国传统 音乐 中对音 响细节的追 求 ,而追求 细节美 的最小单 位便体 现在单 个音 的进行过 程 , 即
更 深一层次 的划分 , 才能找出其间 的色彩差异 。 四、 南北中 的色 彩蔓鼻 从宏观层次看 ,中国民歌 可划分 为北方 南方和 中部 三大色
慢 一快 ” 行 板 一小快 板 一谐谑 曲 一行 板 ” 样的具 有套 曲原 或“ 这 则的乐 曲通 常也有严格 的速度 术语 。而 中国音 乐中对这类渐 变 的速 度变化通常没 有明确 的指示 , 全靠演 奏者 ( 或演 唱者 ) 自己
般来说 , 很少有从快到慢 的渐变 , 通常是 由散起到慢至快 的发 展 。西方 音乐 中速度 的改 变总是 有 明确 的标记来 标 明 。 快 一 “
一
民歌地方色彩辨析
![民歌地方色彩辨析](https://img.taocdn.com/s3/m/766ccc1c6f1aff00bfd51e40.png)
民歌地方色彩辨析民歌是由劳动人民群众集体创作的,且多数民歌是人民群众口头创作,并以口头的形式口耳相传,在流传过程中,不断地经过人民群众集体的加工、提炼而成为完整的艺术作品。
民歌是一种重要的歌曲体裁,也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宝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珍贵的财富。
许多受人喜欢的民歌大都经过不同地域、不同历史时期的几代甚至于几十代人的传唱加工,日积月累,有的沉淀为新的民歌,而有的经历了成千上万人的传唱,在实践中千锤百炼,变得更美、更完善,流传更广。
如此不断发展、繁衍,使民歌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千姿百态,具有了无比顽强的生命力。
一、民歌的历史因素豫南地区处在中原文化与楚文化的过渡地带,同时受到这两种文化的洗涤和冲击。
豫南很早就有“歌舞之乡”的美誉,其民间音乐经过数千年的发展与演变,底蕴十分深厚。
早在中国的原始社会,我国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就创造出了“龙山文化”“裴李岗文化”等灿烂的古代文明。
豫南在古代民歌就非常盛行,清朝时期达到鼎盛,据历史记载,“此地民风喜乐好玩,崇巫知音”,就说明了这一点。
众所周知,每年正月初或农闲季节,灯会、庙会遍及全国各地,这些众多的音乐活动就是孕育我国民歌的丰厚土壤。
二、民歌产生的地理因素位于长江与淮河之间的豫南地区,不仅受到两江的哺育,同时也有着大别山和桐柏山两条大山脉,深受两山的影响,此地区的风土人情、民俗民习、语言发音与中原腹地的河南主题差异非常大,也与湖北境内各县风格迥异。
由此可见,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等因素也是制约民歌风格与体裁的重要因素。
三、民歌的人文因素豫南地区气候普遍温和,物产很多,盛产大米,且又有丰富的淡水鱼,被称为“鱼米之乡”,是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地段。
豫南不同地区音乐文化的广泛交流以及地理因素,使民歌内容与风格特点颇为丰富。
豫剧在息县、罗山一带流传;京剧在固始、潢川流行;曲剧在息县、淮滨地带流传;花鼓戏在新县、商城地区流行。
第三节 中国民歌风格色彩分布特点
![第三节 中国民歌风格色彩分布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a15ea90990c69ec3d5bb75ea.png)
第三节 中国民歌风格色彩分布特点中国地域广大,民族众多,由于各区域,各民族历史传统、语言特点、生活风俗等的差异,致使各地、各民族的民歌风格在色彩上相距甚远。
西北地区地广人稀,风俗淳朴而民风剽悍,加之茫茫草原,高山大川对民族性格和乡土文化的直接影响,因此大部分西北民歌粗诳,豪放、极富阳刚之气,同时,由于生存环境的残酷和艰难,西北民歌大都饱含苍凉、孤独、悲怆的艺术之美。
嘎达梅林 1=F 44 蒙古族民歌南 方 飞 来 的 小 鸿 雁 啊, 不 落 长 江 不 呀 不 起 飞 , 天 上 的 鸿 雁 从 南 到北飞,为 了 追 求 太 阳的温 暖,要 说 起 义的 嘎 达 梅 林 为 了 蒙 古 人 民的 土 地。
造 反 起 义的 嘎 达 梅 林 为 了 蒙 古人 民 的 幸 福。
蒙古族是音乐的民族,千里草原是民歌的海洋,每一个蒙古包是每一位蒙古同胞的口耳之间,永远飘动着不绝如缕的上辈人传给他们的歌。
蒙古有三宝:草原、骏马和蒙古长调,他们的歌声中最能打动人的,就是那饱含苍凉的悠长。
这悠长的歌声,就象是奔驰的马群,漫步的羊群,滚滚的流动。
牧歌 1=G 42 蒙古族民歌蓝 蓝 的 天 空 上 飘 着 那 白 云, 白 羊 群 好 象 是 斑 斑 的 白 银, 撒云 的 下 面 盖 着 雪 白 的 羊 群。
在 草 原 上 多 么 爱 煞 人。
在整个西北,新疆的民间音乐,是最具开放性和包容性的。
从1000多年唐代开始,新疆地区就是中外音乐交融的前站。
这个民歌区地处新疆,以维吾尔、哈萨克民歌为代表,它受过来自中亚伊斯兰传统文化的影响,主要采用波斯—阿拉伯音乐与中国音乐体系,也有一些俄罗斯的韵味。
它是中国民歌音调多元化来源最突出的一种。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是一种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艺术形式。
在现代维吾尔语中,木卡姆除大型套曲意思外,还具有法则、规范、曲调等多种含义,它由十二部木卡姆组成,全部演唱完十二木卡姆需20多个小时。
谈中国民歌的风格特征
![谈中国民歌的风格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d6a149db80eb6294dd886cbe.png)
中国民歌的风格特征民歌是世界各个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经典,反映着人类的一切生活实践流传至今,成为宝贵的历史资料和艺术珍品。
每个民族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民歌,并以多样化的体裁、歌唱形式和内容,反映本民族地区特有的历史、民俗、性格、情趣和文化传统。
不同的地区民族有着不同的风俗特色,从而成为该地区音乐特征的标志。
我国地域广阔,南北东西在各个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因而也形成民歌在风格上的多姿多彩。
本文简略地就我国南方,西北,中原民歌的风格特征和形成各种风格特征的原因作一下介绍。
民歌作为音乐艺术发展的基础,它自身就发源于社会底层,广泛流传于民间,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鲜明的风格特色和生动的艺术语言,所以民歌能充分的反映一个民族的审美观、价值观和文化观。
理查德·哈特说过:“研究一个地区的文化特征必须由文化特征入手。
个性差异明显的中国民歌文化,最鲜明之处也正表现在其地域的风格差异上。
这地域风格差异,源自中国幅员辽阔的版图:源自中国复杂丰富的地理环境;源自中国数千年超稳定的经济结构;更直接的源自于各地的方言、风俗文化。
”南北民歌的对比:(一)、语言特点上,北方民歌的字多、南方民歌的字少,北方咬字棱角分明、南方咬字细巧柔和;南方民歌的歌词都比较含蓄,善用比、兴,其旋律多表现得婉转、细腻、抒情。
旋律进行以级进为主,结构短小精悍。
歌曲前多有引子。
(二)、在节奏特点上,北方民歌速度快而紧凑、南方民歌速度慢而从容,北方民歌乐句短而呼吸应快速灵活、南方民歌乐句长而气息需深沉稳定。
(三)、在润腔特点上,北方民歌断处多,南方民歌以连为主;四,在传情特点上,北方民歌字情多、南方民歌声情多,北方民歌用声真声多于假声,南方民歌假声成分稍多些。
民歌中最有特色的是西北民歌。
区别于当前歌坛孱弱无力、浮泛绮靡的流行风气,能让你感觉到心灵深处的震撼的,能让你闻声落泪、血脉贲张的,那就是西北民歌。
西北民歌是中国民歌的脊梁,是中国民歌之魂... 太行山以西山西高原、黄土高原、青海高原统称西北高原。
如何辨析中国民歌的地方色彩
![如何辨析中国民歌的地方色彩](https://img.taocdn.com/s3/m/dc971b11964bcf84b9d57be1.png)
如何辨析中国民歌的地方色彩鄣文英(沈阳大学新民师范学院)一、什么是地方色彩?所谓色彩,乃借用绘画术语,以通感之法。
表达对音乐美感特点的整体体验。
民歌地方色彩意味特定地区民歌音乐上的独特个性,各地民歌都有不同的个性,构成不同的美感效应.由此形成千差万别的“地方色彩”。
地方色彩的形成与诸文化要素密切相关。
中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地理悬殊很大,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也不平衡,导致各地在语言、风俗、审美心理和文艺传统上都形成了不同特点.这些文化因素综合作用于各地人民的审美情趣和民歌形式,遂形成了多元化多层次的色彩差异。
二、民歌色彩的形式表徽民歌是音乐与文学的综合艺术.民歌的美感体验和地方色彩主要表现于音乐形式要素的具体特点上.而唱词的特意,通常也可作为辅助性的分析因素。
音乐形式方面,主要涉及音阶、结构、音调、音律、旋法等要素的特点。
歌词方面.主要涉及方言词汇、衬词和声韵调等要素的特点。
以上词曲形式中任一要素的特点。
或多个要素特点的综合作用。
都可构成民歌色彩的个性及其变迁.这些要素也正是辨析民歌地方色彩的理性依据。
下面以两首民歌的分析为例。
从中了解民歌地方色彩的具体表现和辩析的基本方法。
l、山西左权民歌《樱桃好吃树难栽》,此歌是体现“北音”色彩的作品。
其具体形式表徵为:带变宫的六声音阶,宽羽声韵的音调结构623.对应性质的上下旬体结构。
旋法含有六度大跳,方言唱词“开”的韵母特点,为e,而不是ai,等等;2、四川民歌<康定情歌》。
此歌为体现南音色彩的作品,具体形式表徵为:五声音阶.四句体结构。
窄羽声韵的音调结构612、356,级进为主的旋法。
四川特有方言衬词“跑马溜溜的”等的运用。
这两首民歌分别体现了中国北音南音的地方色彩个性.在美感体验上.北歌有悠远高朗之美,南歌为柔和婉转之美,从以上简析中可以见出.南北民歌音乐的审美色彩差异并非玄虚而不可捉摸的.它具体清楚地由音阶、结构、音调旋法和方言声韵衬词诸要素特点的综合作用而达成。
汉族民歌色彩区的划分
![汉族民歌色彩区的划分](https://img.taocdn.com/s3/m/9c089cb5e87101f69e3195fa.png)
民歌是音乐与文学的综合艺术,民 歌的美感体验和地方色彩主要表现于音 乐形式要素的具体特点上,而唱词的特 点,通常也可作为辅助性的分析因素。
分析汉族民歌音乐的地方色彩,一 船可以从下列几个方面入手:
1、调式 包括调式类别、音阶、调式骨干音及组合
形式、调式功能倾向、调式转换特征、色彩音 等。 2、旋法
4)苗晶、乔建中《论汉族民歌近似色彩区的划分》 中划分更为详细一些,是10个色彩区加一个特区。
二、汉族民歌色彩区划分的意义 汉族民歌色彩区划与汉族民歌体裁分
类是相互不可替代的两种研究方法。 体裁分类是通观汉族各地区的民歌,
看它们由于产生场合和社会功用不同而产 生出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几种音乐类型,总 结出的是不同地区民歌的共性。体裁分类 的重点不是旋律的形态。
包括音高进行的大体趋势பைடு நூலகம்上趋、下趋、上 弧、下弧、回返、平直及各种组合)和具体进行 方法(跳进、级进、曲进、直进样式及组合)。 3、润腔
包括音高装饰、音色、速度、音量、发音 及吐字方法等。 4、色彩性乐汇
在某一地区民歌中经常出现的音组合的样 式。
歌词方面,主要涉及方言词汇、衬词和声韵调 等要素的特点。
精品文档 欢迎下载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准作或粗略或精细地划分,分出或大或 小的不同风格区。大的风格区中往往包 含小的风格区。小,大小重叠,共同构 建起汉族传统民歌的风格体系。
《欣赏指引》
这首歌又名《跑马溜溜的山上》,是中国民歌中的精 品,深受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 康定位于四川西部高原,那里山峦环套,景致优美, 那里的青年男女经常在夜幕与山影的掩护下,纵情高 歌,向心上的人表达爱慕之情。这首歌就是一首向心 上人表达内心爱恋的情歌。 歌曲由三个乐句组成,“月亮弯弯”三小节,只是一 个小小的转承句。最后两小节是第二句从词到曲的重 复,给人以简明、稳定感。歌中的“溜溜的”和“月 亮弯弯”都属于衬词,没有实际意义,但使歌曲更为 风趣、生动,同时显现了地方特色,句尾的“呦”与 句中“溜溜的”反复而有规律地出现,改变了正词原 有的韵辙和平仄,使得句中和句尾韵律回环,给人以 悦耳、和谐之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中国民歌风格色彩分布特点
中国地域广大,民族众多,由于各区域,各民族历史传统、语言特点、生活风俗等的差异,致使各地、各民族的民歌风格在色彩上相距甚远。
西北地区地广人稀,风俗淳朴而民风剽悍,加之茫茫草原,高山大川对民族性格和乡土文化的直接影响,因此大部分西北民歌粗诳,豪放、极富阳刚之气,同时,由于生存环境的残酷和艰难,西北民歌大都饱含苍凉、孤独、悲怆的艺术之美。
嘎达梅林 1=F 4
4 蒙古族民歌
南 方 飞 来 的 小 鸿 雁 啊, 不 落 长 江 不 呀 不 起 飞 , 天 上 的 鸿 雁 从 南 到北飞,为 了 追 求 太 阳的温 暖,
要 说 起 义的 嘎 达 梅 林 为 了 蒙 古 人 民的 土 地。
造 反 起 义的 嘎 达 梅 林 为 了 蒙 古
人 民 的 幸 福。
蒙古族是音乐的民族,千里草原是民歌的海洋,每一个蒙古包是每一位蒙古同胞的口耳之间,永远飘动着不绝如缕的上辈人传给他们的歌。
蒙古有三宝:草原、骏马和蒙古长调,他们的歌声中最能打动人的,就是那饱含苍凉的悠长。
这悠长的歌声,就象是奔驰的马群,漫步的羊群,滚滚的流动。
牧歌 1=G 4
2 蒙古族民歌
蓝 蓝 的 天 空 上 飘 着 那 白 云, 白 羊 群 好 象 是 斑 斑 的 白 银, 撒
云 的 下 面 盖 着 雪 白 的 羊 群。
在 草 原 上 多 么 爱 煞 人。
在整个西北,新疆的民间音乐,是最具开放性和包容性的。
从1000多年唐代开始,新疆地区就是中外音乐交融的前站。
这个民歌区地处新疆,以维吾尔、哈萨克民歌为代表,它受过来自中亚伊斯兰传统文化的影响,主要采用波斯—阿拉伯音乐与中国音乐体系,也有一些俄罗斯的韵味。
它是中国民歌音调多元化来源最突出的一种。
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是一种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艺术形式。
在现代维吾尔语中,木卡姆除大型套曲意思外,还具有法则、规范、曲调等多种含义,它由十二部木卡姆组成,全部演唱完十二木卡姆需20多个小时。
木卡姆体裁多样,节奏错综复杂,曲调极为丰富。
生动的音乐形象和音乐语言,深沉缓慢的古典叙诵歌曲,热烈欢快的民间舞蹈音乐,流畅优美的叙事组歌,在艺术成就上是无与伦比的。
《十二木卡姆》,是维吾尔音乐的脊梁,是维吾尔音乐史诗性的作品,是中国、印度、希腊和伊斯兰古典音乐精华的融合体。
送我一支玫瑰花 1=C 4
2 维吾尔族民歌
你 送 我 一 支 玫 瑰 花, 我 要 诚 恳 地 你 要 骄 傲 轻 视 我, 你 就 瞧 瞧
谢 谢 你, 那 怕 你 把 自 己 看 做 傻 子, 我的 本 领, 我要是 选 上 一 个 更 好 的 小 伙,
我 还 是 照 样 看 得 上 你。
就 会 刺 痛 你 的 心。
与新疆音乐的开放性、包容性相比,青藏高原上的民歌,则是封闭地域及相对独立民族长期积淀的产物。
十七世纪末,十九岁才入宫主持藏传佛教事物的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加措,写出了大量影响深远的情歌。
这些情歌经过二三百年的传抄、传唱,已成为藏族民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这一民歌区包括西藏自治区和青海、四川的部分藏族聚居地区。
民歌包括山歌(牧歌)、劳动歌、爱情歌、凤俗歌、颂经调五大类。
民歌演唱活动大都与佛教节日有关,民歌中不少是与舞蹈结合在一起的。
民歌一般特点为热情、开朗、诚挚、动人,极富高原特色,节奏律动性强。
闻名的民歌有《北京的金山上》等。
《北京的金山上》原来是一首箭歌(即狩猎歌),最初流传在西藏的东南部林区。
如今成了流传全国的新民歌。
北京的金山上 1=C 42 4
4 藏族民歌 马倬编歌
北 京 的 金 山 上 光 芒 照 四 方, 毛 主 席 就 是 那 北 京 的 金 山 上 光 芒 照 四 方, 毛 泽 东 思 想
金 色 的 太 阳, 多 么 温 暖 多 么 慈 祥, 哺 育 我 们 成 长, 翻 身 农 奴 斗 志 昂 扬,
把 翻 身 农 奴 的 心 儿 照 亮, 我 们 迈 步走 在
建 设 社 会 主 义 新 西 藏, 颂 歌 献 给毛 主 席
社 会 主 义 幸 福 的 大 道 上。
颂 歌 献 给 共 产 党。
哎 巴扎 咳。
中国的西南地区,连绵不断的山地,有巍耸的崖壁,有云雾燎绕的丘陵,也有群山环绕的平原。
流淌了四千万年的长江,和她那大小支流养育了这里的文化,哺育了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两位诗人—李白与杜甫,哺育了“诗意”的人民。
这一民歌区包括云南、贵州、广西等地的少数民族地区一带。
有二十几不同民族聚居
在这里。
该区民歌有着不同层次的古老文化特征,具有特殊的社会功能,民歌大多为“诗、歌、舞”相结合的演唱形式,内容复杂多样,同时存在着不同历史阶段的民歌。
人类学家认为:西南文化是以四川文化为重心的,也就是说,西南文化基本上是四川文化的辐射。
四川民歌节奏自由,曲调飘逸,经常使用la 跟mi 的呼应,推动旋律的展开,歌词多为爱情主题,且格调轻松、生活情趣盎然。
摘葡萄 1=D 4
2 四川民歌
那 山 没 哎 耶 这 山 高 喂, 这 山 有 一 树 哎
好 葡 萄 啰 喂, 我 心 想 摘 颗 哎 葡 萄 喂 吃, 那 个
人 又 矮 那 么 树 又 高 哟。
这一地区代表性民歌是多声部民歌。
多数民族都有二声部、三部民歌。
民歌的分类有“大歌”、“小歌”。
大歌以侗族、布依族、壮族等民族的最闻名,侗族大歌50年代即闻名全国。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
这是一首流传在江汉地区的古老民歌,歌唱的是常新的爱情。
古风森森的江汉民歌,深受这一地域巫史的影响,鬼神崇拜的遗风使这里的音乐有一种奇诡之美音乐有一种奇诡之美,给人蹦蹦跳跳、闪闪烁烁的感觉。
《催咚催》是一首流传于湖北潜江的打麦号子:
(领) (众) (领) (众) (领) (众)
一把 扇子嘛 咿 哟 竹 骨子 编 哪 哟 喂,拿 手 扔 在那 哟喂 哟, (领) (众) (领) (众) (领) (众)
小 妹妹 面 前哪 咿 哟 喂 催 咚 催呀 金 梭,催 咚 催 呀 银 梭, (领) (众) (领) (众) (领) (众)
金 梭 银 梭 海棠 梭,么 妹 妹 喂 喂 催 咚 催呀嘛 咿 哟 喂。
如果说陕北民歌如同黄河的壶口瀑布,给人一种从天而降、奔腾激荡的感觉,那么湖南民歌则如同碧波荡漾,安详静谧的八百里洞庭,真挚而甜美,温柔之情沁人心田。
洞庭鱼米香 1=C 44 4
2 叶蔚林词 自由、辽阔地 白诚仁曲
.. ....
江南民歌《茉莉花》是中国第一支流入欧洲的歌曲。
在《图兰朵》这部伟大的歌剧中,音乐大师普契尼选用中国家喻户晓的《茉莉花》作为主题音乐,贯穿全剧始终。
1997年,美国发射一颗向外太空飞行寻找星外生物的宇宙飞船,搭载了许多国家的优美乐曲作为地球礼物送给外空生命,中国入选的还是这首《茉莉花》。
茉莉花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芬芳美丽
满枝丫,又香又白人人夸。
让我来将你摘下
送给别人家茉莉花茉莉花。
“鲜花调”又名“茉莉花”,是清代以来十分流行的小曲,其流行区域遍及南北。
茉莉花
1= bE 江苏民歌
好 一朵 茉 莉 花, 好一朵 茉 莉 花, 满 园 好 一朵 茉 莉 花, 好一 朵 茉 莉 花, 茉 莉 好 一朵 茉 莉 花 , 好一 朵 茉 莉 花, 满 园
花 开 香也 香 不过 它。
我有 心 采 一朵 花 开 雪也 白 不过 它。
我有 心 采 一朵 花 开 比也 比 不过 它。
我有 心 采 一朵
戴 又 怕 看花 的 人 儿 骂。
戴, 又 怕 旁 人 笑 话。
戴, 又 怕 来 年 不 发 芽。
茉莉花 1=F 4
2 河北民歌
好哎 一朵 茉也 莉 花 哎, 好哎 一朵 茉也 莉
花 哎, 满 园 的 怎么 开 也 花 也 比 也 不 下
它 也 哎, 我也 有 心 掐 一 朵 戴 也,
又 怕 那个 看 花 人儿 骂。
啊
全曲二段,此处只摘录一段
茉莉花 1=F 424
4 东北民歌
好 那 一 朵 茉 莉 花 儿 开 呀
好 那 一朵茉莉 花儿 开 呀, 花儿 开 那个满
好 那 一朵茉莉 花儿 开 呀, 满园 园 那个花
园 谁也 比不 上 它 呀, 我 有 心 摘 朵 花 儿 草 香 也 香 不过 它呀, 我 有 心 摘 朵 花 儿
戴 呀 又 怕 看花 人 儿 骂, 哎 呀 哎
戴 呀 又 怕 那个 来 年 不 发
呀。
牙。
全曲有三段,此处只摘录二段
民歌是生命的声音,它随着岁月的推移,会愈发显示出迷人、光彩的一面。
民歌总是一特殊的方式,时时丰盈着我们的生活,它在中国文化历史上的地位永远是至高无尚的。
在国际文化大交融的时代,有人认为,民间音乐业在维护民族特性,与满足现代审美需求是一对矛盾。
而事实上,中国民族音乐中独具魅力的光彩与韵律,已经被现代人所接受,浸透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