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蛋白酶原检测简介

合集下载

胃蛋白酶原简介(精)

胃蛋白酶原简介(精)

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定量检测试剂盒(化学发光法)项目推荐书胃蛋白酶原简介一、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是胃分泌的一种消化酶前体[1],是胃液中胃蛋白酶的无活性前体,为一个由375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多肽链,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42,000,人胃粘膜中有7组胃蛋白同工酶原。

PG在核糖体上合成,由高尔基体分泌出细胞,被盐酸激活后变成胃蛋白酶。

根据生化性质、免疫原性、细胞来源及组织内分布可分成PGⅠ、PGⅡ两个亚群,1~5组分免疫原性近似,称为PGⅠ(PGA),主要由胃腺的主细胞的粘液颈细胞分泌;6~7组分免疫原性近似,称为PGⅡ,除由胃体和胃底黏膜的泌酸腺的主细胞分泌外,泌酸腺的黏液颈细胞、贲门腺和胃窦的幽门腺的黏液细胞及十二指肠上段的Brunner腺也能产生PGⅡ。

PG含量与良、恶性胃溃疡的鉴别有关,血清PGⅠ水平与萎缩性胃炎、PGⅠ/PGⅡ水平与胃癌和胃癌前期病变呈负相关。

血清PGⅠ与胃泌酸腺细胞功能相关,PGⅡ与胃底粘膜病变的相关性较大,血清PG反映胃总体分泌PG水平。

消化性溃疡的发生与胃分泌酸过多有密切关系。

萎缩性胃炎、胃癌前期病变或胃癌发生时,尤其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因素所干扰,胃酸分泌过多的浅表性胃炎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炎,PGⅠ和PGⅡ的分泌会增加;而在慢性严重萎缩性胃炎当主细胞减少时PGⅠ含量下降;当萎缩性胃炎伴有肠化、胃窦宪假幽门腺化生,PGⅡ含量会随之增高。

血清PG可作为检测胃癌的一个可靠标志物。

约有1%的PG透过胃黏膜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进入血液循环的PG在血液中非常稳定。

血清PG I和PG II反映胃黏膜腺体和细胞的数量,也间接反映胃黏膜不同部位的分泌功能。

当胃黏膜发生病理变化时,血清胃蛋白酶原含量也随之改变。

因此,监测血清中胃蛋白酶原的浓度可以作为监测胃黏膜状态的手段。

二、专家共识2010年2月25日,由中国医师协会主办“全民胃部重大疾病普查行动”中,将胃蛋白酶原检测作为重要普查方法:进一步以胃镜确诊。

胃蛋白酶

胃蛋白酶

简介பைடு நூலகம்
• 胃蛋白酶原由胃底主细胞分泌,在酸性条件下, 被活化成胃蛋白酶,将蛋白质分解为胨,而且一 部分被分解为酪氨酸、苯丙氨酸等氨基酸。 胃液 胃蛋白酶测定可用于鉴别神经性低酸症和胃性低 酸症,当胃酸过少或缺乏时,前者胃蛋白酶的含 量有时正常而后者盐酸与胃蛋白酶同时缺乏。一 般认为胃性低酸症是由于胃粘膜的重症器质性变 化所致,特别是对于恶性贫血、无酸症、无胃蛋 白酶分泌是诊断上的重要所见。
胃蛋白酶
食品09-2汤世杰
目录
• • • • • • • 1.概念 2.简介 3.基本特征 4.活化过程 5.作用方法 6.临床意义 7.生产企业
1.概念
胃蛋白酶(英文名称:Pepsin)是一 种消化性蛋白酶,由胃部中的胃粘膜主细 胞(gastricchiefcell)所分泌,功能是将食 物中的蛋白质分解为小的肽片段。

胃功能三项讲义

胃功能三项讲义
Hp感染的筛查 Hp根除治疗效果的评价
17
临床应用1—PG与萎缩性胃炎
• 已证明:萎缩性胃炎的发展与PGI的减少以及PGI/PGII比 值的降低有着很强的相关性。
• 2008年《胃癌预防亚太地区共识指南》(第15条): “低血清PGI水平和低PGI/II比值反映胃萎缩”。
18
临床应用2—PG与胃癌

PGI<67ug/L或PGR<7.5,建议排除药物
和饮食的影响后,3-6个月内复检,如

PG复检结果异常,建议到医院就医

建议进行幽门螺旋杆菌(HP)检测, 如果HP阴性建议3-6月复检

建议进行幽门螺旋杆菌(HP)检测, 如排除HP感染,建议到医院就医。

建议到正规医院咨询或就医

建议到正规医院咨询或就医
• 什么是胃蛋白酶原?
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是一种门冬氨酸蛋白酶前 体, 是分子量为4 2 0 0 0 D的单链多肽,应用电泳可从人 胃黏膜中分离出7种胃蛋白酶同工酶原。 两个亚群:
胃蛋白酶原I(PGI/PGA):1-5组分 胃蛋白酶原II(PGII/PGC):6、7组分
12
2 胃蛋白酶原简介
存在Hp感染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建议.中 华检验医学杂志,2012,35(2):103-116.
8 8
1 研究背景—诊断现状
简便快速 无创伤 费用低廉
筛选胃癌高危人群 实现对胃癌的早期发现
9
1 研究背景—胃蛋白酶原(PG)
• 日本、芬兰、挪威等国家已经将血清胃蛋白酶原测定用于 胃癌的早期诊断普查及预防干预计划中[4]。

胃功能四项

胃功能四项
行的与感染相关肿瘤的调查报告中明确指出:Hp是恶性肿 瘤—胃癌的首要致癌因子。
8
胃功能四项简介
9
胃功能四项简介
HP+PG 联检原因
检测项目 临床意义
临床检测存在的问题
胃功能四项检测 (HP+PG联检)
Hp单检
反映Hp是否感染
阳性率高(30%-80%),发病率 低,临床尤其是体检无法给出准 确的治疗建议(因为无法区分正 常带菌还是致病性感染)
14
胃部疾病诊断现状
我国目前胃部疾病诊断方法汇总
检测手段
优点
缺点
总体评价
胃镜
钡餐 造影
肿瘤相关 标记物
金标准
检测时间短,作为 传统的胃癌普查手 段
血清检测,无创 伤、广泛认知
痛苦, 受医生水平影响大,费 具有侵入性,价格
用高不适合普查。
高不易普及
射线,费用高,不能明确疾病性 质,依赖经验,受检人群混杂及 阳性患者难以随访等问题,对早 期胃癌判定无力。
对诊断进展期胃癌 或弥散型胃癌更有 价值
对胃癌检测的特异性低,对早期 胃部疾病的诊断无参考价值。
CEA 在胃癌胃液中 阳性率50%,血清阳 性率仅为4.5%
C13 、C14尿 快捷方便,操作简 素酶呼吸试验 单
仅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胃部疾病诊断现状
2012年,《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第35卷第二期的 文章——《肿瘤标志物的临床应用建议》指出,PG在 胃癌筛查和早期诊断更具潜在价值
部分胃粘膜上,使机体产生相应的免疫应答(Hp抗体阳性),但不产生细胞毒素,一般 可长期存在(甚至终身携带)而不表现临床症状。
10
二、胃部疾病诊断现状
全球四成胃癌在中国
全球每年胃癌新发病例98.9万,中国为46.3万(46.8%); 全球每年死于胃癌的病例73.7万,中国为35.2万(47.8%)。

血清胃蛋白酶原II:一个被忽略的但可以鉴别胃部正常和疾病的有用标志物-翻译稿

血清胃蛋白酶原II:一个被忽略的但可以鉴别胃部正常和疾病的有用标志物-翻译稿

血清胃蛋白酶原II:一个被忽略的但可以鉴别胃部正常和疾病的有用标志物摘要背景和目的:血清胃蛋白酶原II(sPGII)是临床中很少使用和不被重视的指标。

我们研究这个新型但被忽略的指标,目的在于阐明sPGII在健康中国人中的正常水平以及其在胃部疾病筛查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在2008年至2009年,研究从中国北方选取和招募2022例受试者。

sPGII和Hp-IgG 使用ELISA方法检测。

结果:在466例胃镜和组织学显示黏膜正常的受试者中,sPGII的正常值为6.6mg/L。

在性别上略微有差异:sPGII平均值男性和女性分别为7mg/L和6mg/L(p<0.001)。

在鉴别疾病(胃镜有病变胃或活检显示胃炎/萎缩性胃炎)与正常胃黏膜时sPGII最佳临界值为8.25mg/L(敏感性70.6%,特异性70.8%)。

在Hp血清阳性中,sPGII最佳临界值为19.25mg/L(敏感性71.6%,特异性70.1%)。

结论:我们的结果显示sPGII平均值在中国健康男性和女性分别为7mg/L和6mg/L。

sPGII 在胃部疾病和Hp感染的胃中明显升高。

在鉴别健康和有疾病的胃黏膜时,sPGII的最佳临界值为8.25mg/L。

而且,中国人sPGII超过10.25mg/L具有较高的Hp相关胃病的危险性,需要进行胃预防治疗。

简介通常来说,筛查胃癌高风险和随访的常用方法包括不同的胃镜技术和X线造影术。

尽管可视胃镜使用多探头CT技术,但是,胃镜检查通常需要一个长期治疗后进行,并会有持续的症状,这可以导致胃癌诊断的延误。

另外,由于已经存在的问题,包括胃镜的侵入性、经济效益比、有限的准确性、警示症状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研究者们正致力于寻找更简单、无创、更精确和可靠的方法。

最近,一些最近的研究致力于胃部疾病的无创诊断方法,主要是对于几种血清分子标志物(CEA、CA199、嗅质蛋白4、再造基因IV、胃癌相关抗原和胃蛋白酶原(PG))。

这些标志物都被用在初级筛查中,因为他们价格低廉、操作简单、快捷,患者没有痛苦。

胃功能四项

胃功能四项

报告解读
案例1
提示:胃黏膜功能正常,胃病风险低 建议:PG定期随访(每年1次)
报告解读
案例2
提示:Hp感染 建议:定期随访PG(每6个示:Hp感染,消化性溃疡患病风险增加 建议:Hp根除治疗,3-6个月内复查PG
报告解读
案例4
提示:Hp感染,伴胃底胃体部黏膜萎缩 建议:Hp根除治疗,3个月内复查PG,仍异常者行胃镜检查
胃蛋白酶原 (pepsinogen)
6
胃功能四项简介
萎缩性胃炎
胃癌
Hp感染 消化性溃疡
PGI、PGII、PGI/PGII比值与很 多种胃部疾病均具有相关性
PG是反映胃黏膜正常与否、胃黏膜受损程度、受损部位的 特异性生物标志物
7
胃功能四项简介
4、 HP抗体检测
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p 200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得主巴里•马歇尔与罗宾•沃 伦研究发现: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能够引起胃炎、胃 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消化不良、胃癌等器质性胃部疾病
PGII
0-15ug/L
反映胃窦部黏膜的功能状态
PGII≥15ug/L:提示胃窦部黏膜受损 PGR≤7.5:提示胃黏膜受损,具体部位参照PGI、 PGII指标 Hp抗体≥1.25ug/L:提示血清中存在Hp抗体,胃 部感染幽门螺杆菌
PGR
> 7.5
增强PGI和PGII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Hp抗体
< 1.25 ug/L
4.2 约有35%-55%的胃癌与HP感染相关;
4.3 英国牛津大学临床试验研究中心(CTSU)在全球范围内进
行的与感染相关肿瘤的调查报告中明确指出:Hp是恶性肿

胃功能四项 烟台海港医院消化科

胃功能四项 烟台海港医院消化科

2009年,国家癌症早期筛查诊治(绿皮书) 明确指明的筛查方法。 “应用血清生物标 志物-胃蛋白酶原(PGI/PGII)检测和问卷 调查表相结合作为初筛,进一步以胃镜检查 活检病理确诊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
2010年,美康同卫生部下属中国医师协会推出 全民普查行动已经在全国全面展开!
2014年,首部国内体检行业“准规范” 《健康体检基本项目专家共识》将胃蛋 白酶原检测纳入了胃癌风险筛查检测项目中
PGⅡ除了胃底腺分泌外,胃窦幽门腺和近端十二指肠Brunner腺 也可以分泌 ➢ 反映胃体胃窦粘膜外分泌功能的良好指标,有“血清学活检” 之称
3、胃蛋白酶原来源
胃小凹
胃腺
粘膜肌层 血管
斜形肌 环形肌 纵形肌 浆膜
胃蛋白酶(pepsin)
99%
粘膜层
胃腔酸 性条件
粘膜下层
胃部毛 1% 细血管
肌层 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
胃癌筛查技术方案
胃癌筛查技术方案(二步法)
最终诊断 第二线筛查 第一线筛查
(病理确诊) (内镜检测) (标本血清学检测)
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癌症筛查及早诊早治项目技术方案(试行)》,2009.
胃胃功能四项意义
胃功能胃四功项能临四床项应意用义
➢ 为临床提供胃粘膜是否损伤、损伤部位、损伤的类型、 HP是否感染 四项基础数据指标,作为诊疗的依据;
➢ 胃癌初筛的国家标准 ➢ 胃癌检出率高,特异性强 ➢ 操作简便、无创,病人耐受好 ➢ 费用低 ➢ 快速
四、4报、报告告解解读读
PG解读
胃功能四项 PGI
PGII PGR(PGI/PGI
早期胃癌的发现率相差很大 美国约为3%~6% 欧洲8.8% 中国7.5% 日本报道高达30% ~ 50%。 早期胃癌术后生存率约为90%

胃肠道六项介绍(肠道两项为主)

胃肠道六项介绍(肠道两项为主)




















Wanqing Chen et al. CA CANCER J CLIN. 2016,66:115—132
肠易激综合征简介
肠 易 激 综 合 征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是一种功能性肠道疾病, 表现为与排便或排便习惯改变相关的腹痛或 腹部不适。腹胀、腹泻、腹部膨隆和排便障 碍是常见的特征。
钙卫蛋白对炎症性肠病活动性的评价
C

应 蛋
VS

钙 卫 蛋 白
纳入了19项研究的荟萃分析显示,以内镜检查作为金标准时,钙卫蛋白评 价IBD活动性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分别为88%和73%,远优于C反应蛋白。
MH Mosli et al. 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2015,110(6):1—17.
动性的判断
儿科
➢ 功能性腹泻与感染性 腹泻的鉴别
体检中心
➢ 结直肠癌的早期筛查 指标之一
炎症性肠病与肠易激综合征的鉴别
➢ IBD和IBS患者钙卫蛋白水平就有明显的差 异,可作为有效的鉴别标志物
➢ 钙卫蛋白在鉴别IBD和IBS上远优于传统指 标,如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等
Chang MH et al. Mol Med Rep. 2014,10(1):522—526
IBS是一种反复发作性功能性肠病,不 伴可发现的器质性病因。
这些症状并非IBS特有。
肠易激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特点
欧美地区发病率较高,但近些年来亚太地区的发病率持续升高

胃功能三项专业知识

胃功能三项专业知识

PGII
0-15ug/L
(均➢值D:es9c.r2iupgt/ioLn)of
PGII>15ug/L:可能与幽门螺旋杆
菌感染、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
th以e 及co胃nt窦en部ts旳疾病有关
PGR (PGI/PGII)
>7.5 (均值:23)
PGR<7.5:可能与浅表性胃炎、萎 缩性胃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以及胃窦
8 8
1 研究背景—诊疗现状
简便迅速 无创伤 费用低廉
筛选胃癌高危人群 实现对胃癌旳早期发觉
9
1 研究背景—胃蛋白酶原(PG)
• 日本、芬兰、挪威等国家已经将血清胃蛋 白酶原测定用于胃癌旳早期诊疗普查及预 防干估计划中[4]。
• 2023年《胃癌预防亚太地域共识和指南》[5] 中:
• “第16条:低血清PGI水平和低PGI/PGII可作 参为照文鉴件:别胃癌高危人群旳标志物。”
三项指标正常
风险很低(-)
1年检测一次
一项指标异常
二项指标异常
三项指标均异常或 PGⅠ不大于30ug/L 且PGR不大于3
风险低 (+)
六个月检测一 次
风险中 (++) 3个月内复检
风险高 (+++) 提议做胃镜
25
5 小结
• 血清PG是反应胃黏膜功能和状态旳可靠生物标志物。
• 血清PG可起到浓缩和筛查胃癌旳高危人群旳作用。对胃癌 高风险个体,是进一步做胃镜或病理检验旳极有价值旳指 标。
14
2 胃蛋白酶原简介
• 血清PG检测优势 检出率

用低
检验前后 无不适 反应
15

胃蛋白酶原(常识)简单

胃蛋白酶原(常识)简单

胃蛋白酶原与胃病知识
PG与幽门螺杆菌(Hp)的关系如何?
Hp感染与血清PG水平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如Hp初 期感染者血清PG值高于非感染者,但两者反应的情况 不同,Hp感染是PG异常的原因之一,但Hp感染者PG不 一定都异常,PG异常者,也不一定是Hp感染,糜烂性 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萎缩性胃炎、胃癌等 也会引起PG异常。 不同地区的人群中Hp抗体阳性的比例在40%-80%之间, PG异常的比例在15%左右,其中萎缩性胃炎、胃癌等引 起PG值降低的高危人群比例<2%。所以从判断胃病的损 害程度上看,PG的特异性好于Hp抗体检测。
胃蛋白酶原与胃部疾病
目 录
1. 血清胃蛋白酶原简介
2.
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意义
3.
胃蛋白酶原与胃病知识
血清胃蛋白酶原简介
胃蛋白酶原( PG ) 是由胃部分泌的参 与消化的胃蛋白酶 的前体,可分为 PGI 和 PGII 两种亚 型,血清胃蛋白酶 原可以较为准确地 显示胃黏膜的状态 和 功 能 。
血清胃蛋白酶原简介
胃蛋白酶原与胃病知识
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是多少?
一般人群的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约2% , 与PG的检测结果基本一致。
胃蛋白酶原与胃病知识
胃癌的发病率是多少?
一般人群的胃癌的发病率约为0.1% ,PGI和 PGI/PGII比值偏低的人群中胃癌及癌前病变的发
病率约为5%,说明PG异常的患者其患胃癌的危险
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意义
胃蛋白酶原与胃病发展过程的关系
血 清 胃 蛋 白 酶 原 的 含 量
PGⅠ 治疗后恢复正常
240
PGⅡ
血 清 胃 蛋 白 酶 原
27的

60 正常 Hp感染 糜烂、溃疡 慢性胃炎 萎缩性胃炎 癌前病变、癌变

胃蛋白酶原PG简介

胃蛋白酶原PG简介
萎缩性胃炎每年的癌变率约为0.5%-1%
血清胃蛋白酶原用以检测癌症高风险:根据10年 对无症状中年男性随访的结果
发病率/ 每年十万人中
萎缩阳性组
276
萎缩阴性组
70
PGⅠ/Ⅱ ≤ 3.0
216
更精确的阳性标准
424
Cancer Epidemiology Biomarkers & Prevention 17, 838, April 1, 2008
PGI>70ng/ml或者PGI/PGII>3.0 PGI≤70ng/ml并且PGI/PGII≤3.0 PGI≤50ng/ml并且PGI/PGII≤3.0 PGI≤30ng/ml并且PGI/PGII≤2.0
阳性度
(-)正常 (+)轻度萎缩 (++)中度萎缩 (+++)重度萎缩
实例:日本五年随访的调查结果
样本推荐使用血清
胃蛋白酶原I/II 试剂盒反应原理
胃蛋白酶原I试剂盒AU400标准曲线
浓度
ng/ml
0
9.8
20.4 60.1 124.9 163.3
吸光度 0.0004 0.0154 0.0376 0.1259 0.1799 0.1917
吸光度
PGI标准曲线 AU400
0.25 0.2
0.15 0.1
不同胃炎中的PG I/II含量及原因
PGI PGII PGI/PGII
原因解释
浅表性胃炎
慢性轻-中度萎缩 性胃炎
正常
慢性重度萎缩性 胃炎
正常
由于胃体胃窦炎症刺激、胃底腺PGI/II释放均增加
1. 虽然主细胞数量减少,但由于周围炎症刺激 ,主细胞持续释放PGI入血的量增加,故PGI 正常

胃蛋白酶元检测

胃蛋白酶元检测

80
60
不 同 年 龄 发 病 率 (/100,000)
40
30
40
20
20
10
0 1973-77 1978-82 1983-87 1988-92 1993-97 1998-02
0 1973-77 1978-82 1983-87 1988-92 1993-97 1998-02
China, Shanghai Japan, Miyagi
12
产生PG的细胞的分布
• Pepsinogen I 由 胃底腺 的主细胞所分泌 • Pepsinogen II由 胃底腺,贲门腺,幽门腺,Brunner腺 所分泌,虽 然PG II 的浓度相对较低,但其分泌区域比PG I大
胃蛋白酶原 I 胃蛋白酶原 II
胃底腺 胃底腺
幽门腺
13
PG检测方法简介
14
萎缩性胃炎分级评判标准
15
PG检出阳性后的临床处理
初次PG检测阴性者,随后连续4年的判定结果基本不变, 所以第二次检查间隔时间可为5年

阳性者建议立即进行胃镜检查。如未发现癌变,在两年 后进行下一次的胃蛋白原检测

Miki K, et al. Dig Endos,2009;21:78-81
16
主细胞减少导致胃蛋白 Diffuse type = 酶原分泌量降低 Germline mutation
/nrc/journal/v3/n8/fig_tab/nrc1141_F1.html
7
萎缩性胃炎与胃癌死亡率关系密切
8
• 背景信息
• 胃蛋白酶原(PG)检测简介
Dinis-Ribeiro M, Yamaki G, Miki K, Costa-Pereira A, Matsukawa M, Kurihara M:J Med Screen. 2004;11(3):141-7. Miki K.: Gastric Cancer. 2006;9(4):245-53. Epub 2006 Nov 24.

胃蛋白酶原酶1的正常范围

胃蛋白酶原酶1的正常范围

胃蛋白酶原酶1的正常范围
摘要:
I.胃蛋白酶原酶1简介
A.胃蛋白酶原酶1的定义
B.胃蛋白酶原酶1的作用
II.胃蛋白酶原酶1的正常范围
A.胃蛋白酶原酶1的正常值范围
B.影响胃蛋白酶原酶1数值的因素
III.胃蛋白酶原酶1异常的意义
A.胃蛋白酶原酶1数值过高
1.原因
2.症状
3.治疗方法
B.胃蛋白酶原酶1数值过低
1.原因
2.症状
3.治疗方法
正文:
胃蛋白酶原酶1(Pepsinogen酶1)是一种胃肠道分泌的消化酶,对于人体消化功能起着重要作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胃蛋白酶原酶1的正常范围以及其异常的意义。

胃蛋白酶原酶1的正常范围在67-200 ng/ml之间。

这个范围会受到个体差异、年龄、性别、饮食、药物使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当胃蛋白酶原酶1的数值超出正常范围时,可能会导致胃肠道疾病。

当胃蛋白酶原酶1数值过高时,可能意味着存在胃黏膜损伤、溃疡等疾病。

此时,患者可能会出现上腹部疼痛、饱胀感、反酸等症状。

针对这种情况,患者需要在医生的建议下服用奥美拉唑钠肠溶片、尼扎替丁分散片等药物进行治疗,以减轻不适症状。

当胃蛋白酶原酶1数值过低时,可能表明存在胃萎缩、胃黏膜分泌功能下降等问题。

这时,患者可能出现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

针对这一情况,患者可以在医生的建议下服用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等药物,并调整饮食习惯,以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

总之,了解胃蛋白酶原酶1的正常范围及异常意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关注自己的消化健康。

胃蛋白酶原

胃蛋白酶原

二、胃蛋白酶原简介
什么是胃蛋白酶原?
• 胃蛋白酶原( pepsinogen,PG)是由胃
部分泌的参与消化的胃蛋白酶的前体,通 常约1%的PG可通过胃黏膜进入血液循环, 可分为PGI和 PGII两种亚型。 • 血清胃蛋白酶原可以较为准确地显示胃黏 膜的状态和功能。
胃蛋白酶原I/II(PGI/II)分 泌部位 胃蛋白酶原Ⅰ是胃底腺的主细胞和黏液颈细胞分泌
用。
PG异常≠胃癌
PG法是一种通过检测胃粘膜萎缩和炎症状况来判断
胃癌高危人群的筛查方法,不单独用于诊断胃癌,必 须采用胃内窥镜和病理的方法进行最终诊断。
PG法不是胃癌的诊断实验,但能够用来对高危人群
的筛查,并由此来确定是否对病人进行胃镜及活组织 病理检查。
胃癌普查的初筛指标PG法的优势
联合测定血清PGI和PGI/II比值是判定正常胃底粘膜或 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乃至胃癌的合适、可靠的无创 性试验。
三、胃蛋白酶原检测
胃蛋白酶原法
定义
利用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癌间,以及胃蛋 白酶原值和慢性萎缩性胃炎间的相关关系,以P GⅠ值及PGⅠ/Ⅱ比为指标,监测进展期萎缩性 胃炎这一胃癌高危人群,从而将其应用于对胃 癌的检诊,该方法即胃蛋白酶原法(PG法)。
征岛雅彦 等.综合临床2005,54(4);1425
图1 图2
主界面
运行界面
胃蛋白酶原检测方法
放射免疫测 定法(RIA) 酶免疫测 定法(EIA) 时间分辨荧 光免疫分析 法(TRFIA) 乳胶增强 免疫比浊法
10家 北京九强、北京
化学发光法
有放射性, 无生产厂家
2家 北京美康、 北京永瀚 星港
世纪沃德、北京
1家 无锡江原
豪迈、北京柏定、 山东博科、南京 诺尔曼、浙江伊 利康、浙江泰司 特、绍兴圣康

化学发光法 胃蛋白酶原检测及临床意义

化学发光法 胃蛋白酶原检测及临床意义



(7)只需要2毫升血液就可以进行检测;
(8)临床试验数据充足,与其他检测方法相关性良好。


4.结果分析
PGⅠ>65μg/L PGⅡ<15μg/L PGR>7.5 提示诊断 相关建议
序号
1
正常
正常
正常
正常
半年或一年体检,动态监测胃健康状况。
2
正常
15~30μg/L
1、建议进行幽门螺旋杆菌(HP)检测,异常者遵医嘱。2 正常或>3 幽门螺杆菌前期感染胃、十二指肠 轻度溃疡浅表性胃炎 建议3~6月复检。仍异常者医院就诊。


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检测简便、快速、试剂五毒、 安全稳定、可自动化。

2.前几年对血清PG的主要检测技术有:免疫比浊法和酶 联免疫法,但这两种方法都只能定性,准确率不高,而 且操作步骤繁琐、耗时长。 3.采用化学发光光方法检测诊断,通过抗原与抗体发生 特异性结合,形成抗体-抗原-抗体-HRP复合物,并通过 洗板除去干扰物质,利用酶催化化学反应释放的自由能 激发中间体,从基态回到激发态,能量以光子的形式释 放,最后通过化学分析仪读出数值,快速、准确、灵敏 度高、特异性好,50min~2h内出结果。
3
30~65μg/L
1、规律膳食,禁酒、刺激性食物。2、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正常或<30μg/L 正常或>3 轻度萎缩性胃炎轻度胃粘膜溃疡药 物、食物影响 调理治疗、健胃药。3、1月后复诊,异常者医院就诊。
4
30~μg/L
>30μg/L
3~7.5
幽门螺杆菌中期后感染中度胃炎、 1、规律膳食,禁酒、刺激饮食。2、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调 胃溃疡药物、食物影响 理、治疗胃病的药。3、1月后复诊,仍异常者医院就诊。

体检项目胃蛋白酶原

体检项目胃蛋白酶原

体检项目胃蛋白酶原
体检项目中的胃蛋白酶原是一种检测胃功能的指标,它通常用
于评估胃黏膜的炎症和损伤程度。

胃蛋白酶原是一种前体蛋白酶,
它在胃黏膜细胞中合成,然后通过胃酸的作用而转变为活性的胃蛋
白酶。

胃蛋白酶原的检测可以帮助医生评估胃黏膜的炎症程度,以
及胃溃疡、胃癌等疾病的风险。

胃蛋白酶原的检测通常通过血液检查来进行。

正常情况下,胃
蛋白酶原的水平较低,但当胃黏膜受损或炎症时,胃蛋白酶原的水
平会升高。

因此,通过检测胃蛋白酶原的水平,医生可以初步判断
胃部疾病的情况。

除了胃蛋白酶原外,医生在评估胃部健康时还可能会结合其他
检查项目,比如胃镜检查、幽门螺杆菌检测、胃酸分泌功能检测等,以全面了解胃部的健康状况。

总的来说,胃蛋白酶原作为体检项目之一,能够帮助医生评估
胃部疾病的风险和炎症程度,对于及早发现和治疗胃部疾病具有一
定的帮助。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胃蛋白酶原作为单一指标并不能
确诊疾病,医生还需要结合病史、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来综合判断。

因此,如果医生建议进行胃蛋白酶原检测,建议患者按医嘱进行,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后续治疗和检查。

胃蛋白酶原酶1的正常范围

胃蛋白酶原酶1的正常范围

胃蛋白酶原酶1的正常范围
摘要:
I.胃蛋白酶原酶1 简介
A.胃蛋白酶原酶1 的定义
B.胃蛋白酶原酶1 的功能
II.胃蛋白酶原酶1 的正常范围
A.胃蛋白酶原酶1 的正常值范围
B.影响胃蛋白酶原酶1 数值的因素
III.胃蛋白酶原酶1 异常的意义
A.胃蛋白酶原酶1 升高的意义
B.胃蛋白酶原酶1 降低的意义
IV.结论
正文:
I.胃蛋白酶原酶1 简介
A.胃蛋白酶原酶1,又称为胃蛋白酶原I,是一种消化性蛋白酶,主要由胃黏膜主细胞分泌
B.胃蛋白酶原酶1 的主要功能是将食物中的蛋白质分解为肽片段,在胃内进行初步消化
II.胃蛋白酶原酶1 的正常范围
A.胃蛋白酶原酶1 的正常值范围通常在60~240ng/ml 之间
B.影响胃蛋白酶原酶1 数值的因素包括年龄、性别、饮食、胃肠道疾
病等
III.胃蛋白酶原酶1 异常的意义
A.胃蛋白酶原酶1 升高可能与胃底腺管萎缩、胃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等胃黏膜病变有关
B.胃蛋白酶原酶1 降低可能与胃癌、萎缩性胃炎、慢性胃炎等疾病有关
IV.结论
胃蛋白酶原酶1 的正常范围对于评估胃黏膜功能状态和诊断胃肠道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蛋白酶原检测(PG技术检测)
一、胃蛋白酶原含义
胃蛋白酶原是胃黏膜特异性功能酶——胃蛋白酶的前体,分为PGⅠ和PGⅡ两种亚群,血清PG水平可以反映不同部位胃黏膜的形态和功能,联合测定PGⅠ、PGⅠ/PGⅡ的比值可以起到胃黏膜“血清学活检”的作用。

二、PG检测特征
1、检出率高
最高检出率能达到90%
2、操作简便
检测方法简单,一台仪器就可以进行检测
3、无痛苦易耐受
只需要2毫升血液就可以进行检测
4、检测费用低
低廉的花费就可以判断胃部疾病的进展情况
三、PG检测意义
1、胃癌普查的初筛
2、萎缩性胃炎、胃溃疡、HP感染的筛查
3、幽门螺旋杆菌(HP)治疗效果的评价
4、消化性溃疡复发、治愈的判定指标
5、胃癌切除术后复发判定指标
6、个人胃黏膜功能的动态检测
四、PG检测的结果判读和建议
1、PG的正常值
PGⅠ:67-200ug/L;PGⅡ:0-15ug/L;PGR:大于7.5
2、超出正常值的说明
3、建议
(1)PGⅠ<67ug/L且PGR<7.5,建议到医院咨询或就医
(2)PGⅠ<67ug/L或PGR<7.5,建议排除药物和饮食的影响后,3-6个月内复查,复查结果异常,建议到医院就医。

(3)PGⅡ>15ug/L且PGR<7.5,建议进行幽门螺旋杆菌的检测、(4)PGⅡ<30ug/L且PGR<3.0,建议到正规医院进行胃镜和病理检查(5)PG三项检测结果正常,建议每年至少检测一次,以便个人动态检测胃部健康状况。

五、PG检测与其它几种检测方法比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